第一篇:儿科工作制度
儿科工作制度
一、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开展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
二、要教育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思想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遵守卫生局颁发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并建立医德考核评价制度及单位、职工和社会群众相结合的监督管理系统。
三、加强科室门诊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针对儿童疾病常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交叉感染,而且缺乏自诉病情的能力,检查不合作等特点,因此,除健全完善全院共性的各项规章制度外,应注意加强以下几点:
(一)诊断耐心、细致,治疗及时、恰当、有效。
(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三)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儿童保健,搞好卫生宣传教育。(四)儿童的健康情况,有很强的社会性,因此,应注意与社会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取得社会的支持和协作。
四、抓好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正确处理差错事故,认真吸取教训。
中医科工作制度
1、中医应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搞好中医门诊工作。
2、中医门诊病员的诊断、治疗应突出中医特色,按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应用传统方药。
3、中医出开展门诊医疗工作以外,还应担负中医会诊,中医教学任务,并帮助其他科室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
4、各科应根据不同病种,积极应用中医用药,取中西医之长,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药与西药相结合,不断提高治疗效果。
5、自己弘扬中医特长,如针灸、推拿、男科、妇科、皮肤科,方便群众就医。
6、院外处方,原则上不转抄,只能供参考。
7、对特殊的煎药方法及服药时间,医师要向病人交待清楚。
急诊室工作制度
1、各临床科室应选派有一定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师、护士担任急诊室工作,轮换不应过勤。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由科主任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2、对急诊病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病员应立即请上级医师诊视或急会诊。对危重不宜搬动的病员,应在急诊室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护送病房。对立即需行手术的病员应及时送手术室施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
3、急诊室各类抢救药品及器材要准备完善,保证随时可用。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便于使用,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
4、急诊室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要建立各种危重病员抢救技术操作程序。
5、急诊室应设立若干观察病床,病员由有关科室急诊医师和急诊护士负责诊治护理。要写好病例,开好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采取诊治措施。
6、遇重大抢救,需立即报请科主任和院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7、急诊病人不受划区分级的限制,对需要转院的急诊病人须事先与转去医院联系,取得同意后,方得转院。
妇科工作制度
1、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在科室副主任和科护士长协助下,对全科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各级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政策,并认真贯彻执行和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防病和计划生育知识。门诊和各个岗位,都应对病人和家属热情接待,耐心解释,细心询问、检查,力争早诊断,早治疗,早日痊愈出院。
3、在一般检查治疗方法能诊治的情况下,不开特殊检查,不开大处方,节约患者医疗费用,对疑难病例,应通过共同会诊讨论和必要的设备检查,早日确诊,恰当治疗。
4、科主任每周上门诊一次,大查房一次。除检查指导工作外,重点检查疑难病人的诊断、治疗工作,并组织全科医生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
5、各组组长(一般为副主任医师)负责本组医生的工作安排,指导、检查本组医疗工作,随时组织组内人员抢救危重病人,必要时向主任汇报。
6、主治医师每日带领下级医师查房一次,主持或指导住院医师对本组病员进行治疗或手术,有困难时请示科主任。
7、实习进修医师在本院医师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工作,未经许可不能单独进行医疗或手术。
8、科主任委托有关医师负责排班,安排进修实习生的教学、考勤等工作。被委托同志应切实负责并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工作。
9、各级医务人员均需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医院和科室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岗位工作,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各种失职和差错事故,将按规定进行批评教育以及处罚处分。对医疗教学科学研究做出突出贡献者,将在科室表扬或报医院表扬奖励。
10、全体医护人员应该为医清廉,不搞不正之风,并互相监督,及时举报违章的人和事。
11、门诊工作:门诊应严格遵守作息制度,热情接待病人,认真细微诊治,耐心解释,在工作忙碌情况下,也要认真写好病历记录,对急重病人优先诊治,有困难时请上级医师指导,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处置室工作制度
1、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或医嘱执行。对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热情体贴。
3、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医师。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注射应做到每人一针一管。
5、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6、室内每天要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7、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8、换药时除固定敷料外(绷带等),一切换药物品均需保持无菌,并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者重新灭菌。无菌溶液超过3日要重新消毒。
9、器械更换液每周更换2次。
10、换药时,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
11、特殊感染不得在处置室处理。
药房工作制度
一、为确保调配工作的正常进行,未经药房人员同意,其他非工作人员不得随便进入。住院部药房实行交接班制度,按时进行交接班,接班者必须提前15分钟接班,接班者未到达前,交班人不得离开。
二、在处方配对前对其内容、病员姓名、年龄、药品名称、剂量、剂型、服用方法禁忌等,详加审查后再配发,调剂人员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越权自作主张用其他药品代用。遇处方有药品用量、用法不妥或有配伍禁忌等错误时,由配方人员与医师取得联系,带更正后在行配方。
三、配方时应细心谨慎,遵守调配技术常规和药剂科的操作规程,称量准确,不得估计取药,调配西药方剂时,严禁直接用手接触药物。
四、散剂及胶本剂的重量差异限度、检查方法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对毒药麻醉药的处方调配按照“毒、剧、麻限管理制度”及国家有关麻醉药品管理和本院规定的实施规则执行。
五、发出的方剂,应将服用方法详细写在瓶签上或药袋上,凡乳剂、混悬剂或易产生沉淀的液体方剂,必须注明“服前摇匀”;外用药应当注明“用前摇匀”及“不可内服”等字样。
六、中药方剂须先煎、后下、冲服、烧焦、醋制或盐炒等特殊煎药法的药物,必须按照处方要求单独领包和声明清楚。对须药房人员临时炮炙的中药材,应切实按照要求必须进行加工,以保证中药汤剂的医用质量。
七、发药时应耐心的向病员说明,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得随意向病员介绍药品的性质、用途或副作用,避免给病员增加不必要的思想顾虑,造成不良后果。
八、调配处方时应经严格核对后方可发出,发药人要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若发生差错事故,应当立即报告负责人,并立即进行处理。处方按先后秩序配发,急诊处方优先,必须随到随配。
九、药房应在配方场所内为病员提供咨询服务,指导病员合理、安全用药:设置意见薄,公布监督电话,对病员的批评或投诉要及时加以解决。
十、发药必须做到有处方、有发票,严格核对含量和数量,严禁私自收款发药。
第二篇:儿科工作制度
儿科工作制度
1、在院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完成院内下达的工作 任务。
2、各类人员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任务,杜绝差错事故。
3、严格遵守院内的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热情接待患者,态度和蔼,工作认真负责,不推诿病人
4关心病员健康,做到详细询问病史,细心检查,正确诊断,合理处理,遵守病史书写制度及处方书写规定。
5、积极宣传科学育儿知识,认真开展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6、认真做好传染病的管理和报告工作,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如遇传染病人,及时转诊,防止交叉感染。
7、做好有关资料的记录、登统、上报工作。
第三篇:儿科工作制度
儿 科 工 作 制 度
一、儿科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主持儿科的行政和业务工作,并定期向分管儿科工作的院领导汇报请示工作。
二、每天上班后,工作前15分钟召开晨会,主要进行交接班工作,听取晚夜班工作情况汇报,解决医疗、护理以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布置相关工作,每周二上午晨会时传达院会精神。
三、全科人员均应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值班人员要严格遵守医院相关工作制度和劳动纪律。
四、科室建有相应考勤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考勤,按办公室制定的考勤表逐月上报,请假按医院的相关制度办理。
五、儿科设抢救室一间,所有物品、器械、药品皆应贴好标签,定人、定量、定点存放,定时清点和定期检查,对用后的物品及时清理消毒,消耗品及时补充。
六、全面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并作为质控内容进行重点控制。
七、科室将选择适当在院或已出院的或死亡的病例举行临床病例讨论,对疑难病例要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意见,对全部死亡病例皆应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召开,就其死亡原因,诊断正确与否,治疗护理是否恰当及时,应吸取的经验教训等进行认真讨论。
八、非办公时间和节假日均设有医师值班,值班医师交接班时应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员情况,做好床前交接班。仍有疑难问题时应逐级汇报请示上级医师协助或指导处理。
九、重大抢救由科主任组织,抢救中遇困难应及时请示,迅速解决,并准确、清晰、扼要、完整做好抢救记录。对新入院和病情突变的危重病人及时向院部汇报。
十、对差错事故及缺陷建立登记制度,及时报医务科并积极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迅速整改。
十一、医嘱一般在上班后两小时内开出,做到层次分明,内容清楚,不得涂改,护士要按时查对医嘱,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后方可执行。
十二、病历书写要求使用钢笔,文句通畅、完整、准确简练、字迹清楚、整洁,不得删改、缺项和漏项,各级医生对下级医生书写的病历要及时补充修改,清晰签名。
十三、对医疗缺陷进行登记、报告及处理,发现问题立即组织补救,同时上报院相关部门,事后及时讨论总结,吸取教训。
十五、严格执行值班制度,不允许空班、漏班和脱岗,值班人员要认真作好交接班及其记录。
第四篇:儿科门诊工作制度
儿科门诊工作制度
1、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科室门诊诊疗、科研、教学任务。
2、实行手诊负责制,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随时观察患者,认真查诊,及时治疗。
3、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家长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正规书写门诊病历、填写各种申请单,填写门诊日志,按规定及时填报传染病卡片,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4、科主任负责检查各级医师病历书写、合理用药和转科、会议等事宜。
5、对就诊患者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如遇疑难病例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显著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上报进行会诊。
6、负责指导进修医师和带好实习医师,认真记录各种医疗文件,杜绝差错事故。
7、做好科内空气、物体表面、地面及医疗废弃物的消毒及处理工作,防止和控制院内交叉感染,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采取隔离等相关措施。
第五篇:儿科医师工作制度
儿 科 医师工 作 制 度
一、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开展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
二、医护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遵守卫生颁发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并建立医德考核评价制度及单位、职工和社会群众相结合的监督系统。
三、加强科室门诊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针对儿童疾病常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交叉感染,而且缺乏自诉病情的能力,检查不合作等特点,坚持诊断耐心、细致,治疗及时、恰当、有效的原则。健全完善儿科各项规章制度。
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儿童保健,作好儿童卫生宣传教育。
五、儿童的健康情况,有很强的社会性,因此,应注意与社会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取得社会的支持和协作。
六、抓好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正确处理差错事故,认真吸取教训。
儿科健康教育制度
在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增加护士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时间,将对病人的心理与健康知识宣教融汇在每项护理服务中。把重点放在入院宣教、特殊用药检查前后宣教以及病情变化时和出院前的指导,对一般病人进行普通健康知识宣教,有效发挥健康教育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健康管理相关信息的教育,以提高病人、家属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健康状况,制定本制度:
一、健康教育在评估病人及家属实际需求进行,由医务人员、病人、家属共同确定完成。
1.使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治疗计划、制定、实施和医疗决策过程。
2.出院随访信息。
二、建立健康教育手册,为病人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三、责任护士应评估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病人、家属现有文化程度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与需求。
2.病人住院日长短和病人能力进行教育。
3.病人、家属与医务人员的目标是否一致。
4.健康教育的障碍,主要包括:
(1)宗教信仰;
(2)文化程度/语言;
(3)阅读、视、听、讲方面的障碍;
(4)心理成熟程度;
(5)其它影响健康教育的生理障碍、生理并发症;
(6)经济状态;
(7)影响健康教育的消极情绪。
四、病人住院、出院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列各项:
1.住院须知;
2.病人权利与义务;
3.关于病人特定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治疗方案的教育和培训;
4.各种治疗方案的结果和不遵从治疗方案可能导致的结果;
5.疼痛管理;
6.有效地使用药物包括潜在药物副反应;
7.安全有效地使用医疗设备;
8.药物、食物潜在的相互作用的预防;
9.营养和康复指导。
五、病人健康教育的书写记录:
健康教育评估单;
附件: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流程
一、入院病人指导:内容包括向病人介绍主管医护人员、入院须知及医院有关规章制度等。
二、治疗过程中的指导:
病人接受检查与治疗的指导,内容包括心理因素与疾病关系、调整心理压力的方法、治疗饮食的目的及种类、饮食的注意事项、特殊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药物治疗的目的与方法、特殊治疗的目的及准备与配合、各类导管的目的与注意点、专科指导等。
三、出院指导:
病人出院指导的内容为心理与康复的关系、饮食及注意事项、继续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自我检测及自我措施、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出院后复诊的意义及要求等。
四、出院定期随访:
了解病人转归、饮食、服药、康复情况,预约复诊时间及医生,解答病人咨询,鼓励病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