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古典诗歌 悟诗人情怀

时间:2019-05-15 09:1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品古典诗歌 悟诗人情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品古典诗歌 悟诗人情怀》。

第一篇:品古典诗歌 悟诗人情怀

品古典诗歌 悟诗人情怀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赏析

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他有雄心壮志。《晋书·阮籍传》说:‚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由于当时政治黑暗,壮志难酬,所以陶醉酒中。其实酒并不能浇愁,他的忧愁和苦闷,终于发而为《咏怀》诗。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思。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弹琴,也是为了抒发忧思,而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王粲的忧思不过是怀乡引起的,阮籍的忧思却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产生的。南朝宋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这是说,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忧谗畏祸,所以发出这种‚忧生之嗟‛。一般读者当然更是无法弄清究竟是何种‚忧思‛。不过,《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由此或可得其仿佛。史载诗人‚善弹琴‛,他正是以琴声来排泄心中的苦闷。这里以‚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着意写诗人的苦闷和忧思。

诗人没有直接点明诗中所抒发的‚忧思‛,却写道:‚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在写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诗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的衣襟。所以,可以说写景正是为了写人。这样写,比直接写人,更富有艺术效果,使人感 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是继续写景。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如果说,上两句是写诗人的所见,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鸿号、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但是,《文选六臣注》中,吕延济说:‚夜中,喻昏乱。‛吕向说:‚孤鸿,喻贤臣孤独在外。翔鸟,鸷鸟,以比权臣在近,谓晋文王。‛好像诗中景物皆有所指,如此刻意深求,不免有些牵强附会。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他(它)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愁闷和痛苦的心情,也为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定下了基调。

请依赏析出一道题,并拟定答案。品古典诗歌 悟诗人情怀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句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注释

⑴越中: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⑵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⑶还家:一作“还乡”。锦衣:华丽的衣服。《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来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⑷春殿:宫殿。

⑸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叫声凄厉,音如“行不得也哥哥”。〔6〕宫女∶婢女。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所写的历史事件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在吴越兴亡史中,以越王“十年生聚”卧薪尝胆的事件最为著名。诗中却没有去追述这个为人热衷的题材,而是换了一个角度,以“归”统领全诗,来写灭吴后班师回朝的越王及其将士。

接下一句是对回师那个欢悦气氛的描绘。诗中只抓住一点,写了战士的锦衣还故乡,可留给人们想象的却是一个浩大的,热闹非凡的场面:旌旗如林,锣鼓喧天,勾践置酒文台之上,大宴群臣,满脸得意而又显赫的光辉。举城到处可见受了赏赐,脱去铠甲,穿着锦衣的战士,二十年的耻辱,一朝终于洗净,胜利的欢欣与胜利的沉醉同时流露出来。一个“尽”字,便暗示了越王以后的生活图景。果然,王宫里开始回荡起歌功颂德的乐曲伴以柔曼的舞姿,越王左右美女如云,缤纷落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二、三两句是诗人在越国历史画卷中有意摄取的两个镜头,浓缩了越国称霸一方后的繁盛、威风,其中更有深味可嚼。昔日,吴败越后,越王采纳大夫文种的建议,把苎萝山女子西施献于吴王,于是迷恋声色的吴王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终日轻歌曼舞,纵情享乐,对世仇越国不再防范,使得越军趁势攻入,最后亡国自尽。吴国灭亡的道理越王哪里不知,可他如今走的又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当年忍辱负重,卧薪尝胆,食不加肉,衣不纹饰,精励图治的英雄本色,随着良辰美景,江山在握都丢得干干净净了。那么这样的繁盛又会存在多久呢?至于越国的命运,诗人不去写了,一切道理已尽在不言之中,而是急转一笔,写了眼前的景色: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旁若无人的飞来飞去,好不寂寞凄凉。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此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另有一首怀古诗《苏台览古》可资比较:“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炼而又自然。

接写当前景色。青青新柳之外,还有一些女子在唱着菱歌,无限的春光之中,回荡着歌声的旋律。杨柳又换新叶,船娘闲唱菱歌,旧苑荒台,依然弥漫着无边春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象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作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请依赏析出一道题,并拟出答案。品古典诗歌 悟诗人情怀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语注释

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②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③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作品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作品鉴赏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 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 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请依赏析出一道题,并拟出答案。咏怀八首:

(1)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明确】①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

②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③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2)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如此忧思?

【明确】三国魏晋时人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越中览古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1)这两首诗都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衰败加以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2)相同的是都用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第一首以前三句的篇幅着重写‚昔盛‛,而最后一句写‚今衰‛来否定之,从而形成对比,转出新意;第二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反衬昔日之繁华,从而见出昔盛今衰之感。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

第二篇:诗歌情怀

诗歌情怀

刘宏伟

诗歌是文字的载体,语言也是文字的载体,诗歌和语言都是思想的折射和反映。诗歌是最简洁和高贵的艺术表现形式。

诗歌是画,我们看到漫天的大雪,立刻闻到像画一样的冬天写意:如果我的满身都是冬天,那么雪地里会不会有闪动的脚步,破冰的木船,还有抖动生机复苏的春天?雪——新一年无声的雪,我将进入你滴落的宁静,消失在冬日的远方,轮回出绿色的风景!

诗歌是出征将士的英姿和豪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修;更有韩愈的《塞上曲》:少年辞家从冠军,金妆宝剑去邀勋,不知马骨伤寒水,唯见龙城起暮云。更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征程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的千古绝唱。

诗歌是生死相依、相互扶持、白头偕老、不离不弃的婚姻承诺:想你的时候我看看天上的太阳,想你的时候我闻闻四季的花香,想你的时候我听听风看看雨,请相信我,当我化作万千个分子我依然爱你!

诗歌是柔弱女生走向战场的巾帼激情: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还有毛泽东主席对女民兵的题照使弱不禁风的女生整齐划一,巾帼豪迈: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从诗句中我们读出了多少男高女低、男大女小、男强女弱、男才女貌,具有妇女“四期”(经期、孕期、更年期、哺乳期)的女生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勇敢的脱去红妆,走向战场,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咆哮声中冲锋陷阵,在呐喊声中英勇献身,在爆炸声中无私殉国。所以也只有中国有木兰从军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

诗歌是刚强的伟丈夫的侠骨柔肠,因为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要爱就一心一意,要爱就死去活来,哪怕是冬天的梦黄连的果,也要拼却一醉,一饮而尽。诗歌是元帅的真情表白:足音常在耳间鸣,一路**梦不成,漏尽四更天未晓,张茜知我此时情,读到此处真是为陈毅元帅对妻子割不断的丝丝缕缕,理不却的点点滴滴的真挚感情潸然泪下„„

诗歌也是一种情趣,山东军阀韩复榘的一首《大明湖》让人忍俊不禁: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上有荷花,荷花上面一蛤蟆,一戳一蹦跶;原国务院总理华国锋的诗在单纯中透露出对毛主席的忠诚:高山顶上修条河,河水哗哗笑山坡,昔日从你脚下走,今朝从你头上过;更有张学良将军的诗更是充满了浪漫的情怀:自古英雄多好色,好色未必是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

诗和词也是一种参禅、顿悟: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永不甘,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因此面对任何的艰难困苦我们要世事沧桑心如定,胸心海岳梦中飞。要心纵四海,宇宙归心。

我们无论面对幸福、痛苦、成功、失败,都要有诗一样的情怀,诗歌引导你笑面人生,诗也可以使你哀伤,使你振奋、使你哭使你笑、使你低回不已、使你振作奋起,更使你昂首沉思。

第三篇:中国诗人的爱国情怀

浅析中国诗歌的爱国情怀——从文天祥到夏完淳

摘要: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因而中国的诗歌总不乏伟大爱国主义作品。在外族入侵之时,文人志士在山河破碎之时,发出的慷慨悲壮之言,深深地震撼着我们,支举着中华民族的脊髓。

关键字:爱国情怀,诗歌,文天祥,夏完淳。

列宁曾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国文人从屈原开始,一旦国家遭受危难,都会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前仆后继地抗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宋末和明末都是汉族王朝收到少数民族政权入侵并被消灭。但汉族文人总是要奋起抵抗,于是分别出现了文天祥,夏完淳两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诠释了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爱国情怀。

南宋末年,元兵南侵,灭了南宋王朝。在这国破山河碎之际,明知力量单薄,文天祥义无反顾奉诏起兵勤王。最后兵败被俘之际,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诱降条件,他毅然走赴刑场。文天祥隐居文山时,虽然过着“倦策吟诗杖,频烧读易香”、“客来相问讯,寄语有新诗”的闲逸生活,但他身在山中,心忧国事。他在《山中感兴三首》诗中写道:“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挑灯看古史,感泪纵横发。”在《夜坐》诗中写道:“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他不甘心于被迫闲居的生活,时刻都想出山为国效力。

后来文天祥被扣留皋亭山时,作《二王》诗:“一马渡江开晋土,五龙夹日复唐天。内家苗裔真隆准,虏运从来无百年。”表明诗人以社稷为重,要求国家统一的思想,预言元人的统治不会很长,南宋“二王”将开创中兴之业。山大战时,文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诗曰:“兵家胜负常不一,纷纷干戈何时毕。必有天吏将明威,不嗜杀人能一之。”在《二月六日海上大战》痛斥元军多嗜杀人,难以统一天下,南宋山虽败,但抗元战争仍不会结束,祖国统一的局面必定到来。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押解北上,经过赣州时,作诗写道:“江山不改人心在,宇宙方来事会长。”《赣州》对南宋复国、祖国统一,寄予长远的希望。他领导的抗元斗争客观上起了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的爱国情操。

另外文天祥的爱国壮举是和爱民情怀联系在一起的。文天祥在《常州》诗中写道:“苍天如可问,赤子果何辜/”对元军蹂躏后的常州,感到万分痛心。文天祥被押北上至安庆时,他作诗写道:“泊船休上岸,不忍见遗民。”暗责自己匡扶宋室不力,愧见沦陷区的人民。,文天祥在元大都监狱作《五月十七日夜大雨歌》写道:“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梁。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只要天下劳苦人民能够丰衣足食,个人的生死又算得了什么.诗人在身陷囹圄时,仍然关心祖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

明末与宋末情况极为相似。面对满清的铁蹄,本着忠君爱民思想,文人志士奋起抵抗,其中以夏完淳尤为杰出。他作为少年天才,其杰出的才能和深沉的爱国情怀与他悲壮的遭遇至今震撼着我们。

他的诗和文天祥一样,分被捕前和被捕后两个时期。夏完淳自幼便有时代忧患意识,所以当国逢离乱,异族入侵时,他毅然束发从军,渴望能够驱除异虏、恢复故国,以实现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这时的夏完淳意气风发,激情高昂,对理想的实现抱着极大的希望。所以他这时的诗文创作中,充满着慷慨悲壮和爱国热情相结合的时代精神。在《鱼服》中,他慷慨激昂、壮志勃勃:“投笔从戎定远侯,登坛誓饮月氏头”。“励志鸡鸣思击揖,惊心鱼服愧同舟。”尽管他明知抗清复明的道路异常艰难:“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住口事})),却毅然决定“编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同上)表明了自己矢志报国的决心和信念。在《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一诗中,他写道:“登临泽国半荆傣,战伐年年鬼哭新。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诗人以凝重之笔控诉了清兵入侵造成的“战伐年年鬼哭新”的罪恶,然而也在“孤灯暮雨”、“四海风尘”中看到了“万里飞腾”的道路,饱含着浓郁的爱国忧民情思和对斗争必胜的坚定信念。

夏完淳是矢志抗清复明的英雄,然而不幸的是他抗清失败了,复国也失败了,他被捕了 并被押往南京。英雄失去了驰骋疆场的用武之地,干是他只能用手中的笔继续战斗,将自己 满腔拳拳爱国情思融入了对抗清复明理想破灭的苦痛的抒写中,显示出作为一位爱国英雄视 死如归的气概和高风亮节。在这时的诗文创作中,或表现告别家乡亲友的难舍难分,或抒发 对殉难师友的悼念之情;或流露对降清而显达的士人的鄙夷嘲讽;或寄托来日报仇的愿望理 想,拳拳爱国心,溢于字里,流干行间。在《别云间》中,他写道:“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寸草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诗人离家在外,抗清三年,今日被捕,明知生命不会久远,自然乡情难舍,今世已经复国无望,只好寄希望于死后毅魄归来,继续高举抗清义旗。这里,一个爱国英雄的报国之心是赤诚的,感情是悲伤也是壮烈的。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也有着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忠君的意识正是爱国主义文化 传统在封建时代的核心内容。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建立起其封建政权,在 文化统治上以儒独尊,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正统。儒家文化的精要—“忠、义.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也随着封建社会的演进而延伸着。从文天祥到夏完淳,忠君和爱国都是一致的。忠君现在当然不为我们所取,但爱国,爱民却始终是我们宝贵精神财富。

第四篇:品故事、悟管理

品故事 悟管理

本故事只是让大家按规律做事,没有歧视人格之意,请吸取其精髓。

 让猫吃辣椒”

五十年代,在上海流传着毛主席怎样使猫吃辣椒的故事。

一天,毛主席向刘少奇和周恩来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

刘少奇首先说:“那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猫,把辣椒塞进猫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对于这种解决方法,毛主席摆了摆手说:“每件事应当自觉自愿的。”

周恩来回答说:“我首先让猫饿三天,然后,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猫非常饿的话,它会囫囵吞枣般地全吞下去。”毛主席不赞成这种手法。

那么,毛主席的策略是什么呢? 毛主席笑着说:“这很容易,你可以把辣椒擦在猫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辣的时候,它就会自己去舔掉辣椒,并为能这样做而感到兴奋不已。”

让猫吃辣椒,如果按照常规的做法,包括使用强硬的手段和欺骗的方法,都是行不通的。但是,身为一个管理者,想要服众,又得需要用巧妙的办法来解决这种让“猫”吃“辣椒”的难题,确实是需要“花费”一点精力,一份心思的!

在非自愿的情况下,采取强硬的手段来强迫别人(或者员工)来试图达到自己(亦或管理者)的目的,并不是十分理想的方法和举措。从以上的小故事中可以看到,最佳的方法就是要“猫”做了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更妙地是,会让他“兴奋不已”。这就需要管理者的“智慧”和“策略”了。

一、给点利益,有利可图:

只有让需要听你指令的人感觉到其切身有利益可图,有甜头可尝,那即使是自己不愿意做得事情,也会犹豫一下,权衡一下其中的利弊。有些人,有些时候,认为“有利可图”,反而“心甘情愿”地做了。这样就会出现变不利为有利,不愿意变愿意的局面了。管理者可以施以小恩小惠,“受惠者”能不“感恩图报”?

二、解决痛痒,何乐不为:

在困窘的情况下,如果可以解决自身的“痛痒”问题,那就会有很多的人愿意尝试一下。所谓“饮鸩止渴”,就是在口渴难耐的情形下,明知道是毒酒,也能一饮而尽,以解一时口渴之急。同理,在关乎自身痛痒的时候,如果有“好”办法,那还不解一时之急,图一时之欢。“鸩酒”尚且不畏,更何况是“辣椒”呢?而且还会很“兴奋”,何乐而不为呢?管理者可以从此处着手,给人所需,解人所困,自然会让人“乐此不疲”。

三、鼓励怯者,褒扬勇者:

在当事人胆怯的时候,一定要鼓励他,激励他,极力劝说他是行的,能够胜任这个工作(或,完成这个任务),而且相信他一定可以干得很“出色”。颇有一种推你“上台”的意思。当事人的心理防线势必会起一些动摇,“他们都说我行,我一定行的”。在当事人勇敢的时候,一定要褒奖他,表扬他,让他成为大家的“楷模”。在虚荣心理得到极大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可以“不顾一切”地要向大家“证明”自己了。管理者可以实行奖励机制,大力树立楷模形象,使当事人有神气之本,别人有效法之意。何愁不人人“趋之若骛”?

值得注意的是,在非自愿的情形下,不可以采取“暴力”的手段来实现目的。也不可以采取“欺骗”的方法来一时得逞。只有将“不愿意”转化成“愿意”,将“不得已”变成“很兴奋”,这才是管理者最高明之处啊!

第五篇:悟经典诗歌

有人说,岁月不可以言说

我们要顿悟的,都交给它吧

在时间的长河里,并没有你

也没有我并没有对,也没有错。

有长歌谁可以附和

有星空夹杂着沉默

谁知道,那一条条路

通向哪一个远方

谁又在悟

心,是一片湖泊

我把错误的交给错误,流浪的日子并没有远方

你把正确的交给正确

生命是这时光的戏耍,穿梭

有谁在长安

微凉,今夜,未央

昨天,我从一条河流的身边走过

那河床的远处,一辆火车在奔波

那灿烂的阳光温柔如语

而今夜有谁在看着这列车,轰隆隆的我从你的家边走过

有谁在想着,有谁在奔波

有谁在梦着,有谁在牵着风筝

有谁,把月亮揽在怀里,有谁

在笑看一切的蹉跎

谁在领悟着,在今夜,夜未央

在长安,梦是雾染的秋

微凉

这是人生么,几何?

对酒当歌的英雄,荡起那清波

这都不曾论过

成败,对错,悟过的人在悟

心,却是避不了伤痕

或许永远不曾悟透,或许

卑微如尘

如一个佝偻的身影

不曾在大河里流淌

只在岁月里穿梭

下载品古典诗歌              悟诗人情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品古典诗歌 悟诗人情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野情怀诗歌

    *=*=*=*=*=*=*=*=*=*=*轻轻地,行走在深山的小径用力拉紧着我身上的每一根神经把往事揉碎洒满这青青的山岭晶莹的晨露潮湿了我的心底筑梦蓝天谁与我的思绪同行*** *** ***缓缓......

    古典诗歌教案

    古典诗歌朗诵 一、古代诗歌朗诵的基本常识。 诗歌是表达人类情感的最佳载体,担负着比小说、散文等文体更为抽象复杂的使命。只有将它还原为有声语言时才能领略其全部美学内......

    东方古典诗歌

    内容简介东方古典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它以典雅优美的风姿、沁人肺腑的清香,撩拨着读者泉涌不尽的神思奇想,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的天国乐园。它以高度深缩......

    高一作文:我的古典情怀

    高一作文:我的古典情怀 高一作文:我的古典情怀 翻开古典的诗篇,阵阵香气悄悄袭来 沉淀着几千年的古典文化,在历经沧海桑田,世事变过后,有的原本熠熠闪光现早已为星点之火,唯一不变......

    诗人诗歌又新诗

    初中语文论文 诗人诗歌又新诗 ——我的诗歌教学三部曲浙江台州临海 东塍中学 周伟清[摘要]:笔者以自己读诗、写诗的尝试,结合诗歌教学实践及教育理论,提出“初中生诗歌百首精读......

    诗人的眼睛诗歌

    一缕温馨的阳光照进了眼帘五彩的颜色诗人的小燕子阳光下微笑向他扑来,银铃震颤了花枝此时,诗人的心湖飘荡着一朵美丽的小花天空明净,天空似乎老人温霭诗人躺在怡人的沙滩沐浴温......

    品悟书香感悟成长

    品悟书香感悟成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作者:朱涵学校:北辛街道中心小学辅导老师:李奉艳书籍是人类发展的营养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看到电视上战火纷飞的时候,不禁想起......

    品经典古文 悟人生哲理

    品经典古文悟人生哲理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辛安下庄小学五.一李育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快乐,寻找幸福。其实,快乐与幸福就藏在每个人的心中。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