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人生观浅析

时间:2019-05-15 09:4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庄子的人生观浅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庄子的人生观浅析》。

第一篇:庄子的人生观浅析

庄子的人生观浅析

(0202011019 思想政治教育 肖遥)

摘要: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他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包罗万象的知识积累,他在幽居清寒的生活中体悟自然,感受生命,并将这些体验寄寓于他创作的优美而富于哲理的寓言中,作品里,不仅使得与他同时代的人们,也使得千万代后人在淘沥庄子思想的过程中,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庄子及其哲学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影响深远,本文将透过庄子的学说和寓言故事,从生死观、价值观、婚恋观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庄子的人生观。关键词:庄子;生死;价值;婚恋

庄子,名周,字子休。是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在唐元年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

一、庄子的生死观——生不足喜,死不足悲

庄子一生过的并不如意,非常贫苦。有时候不得不去借米,总是粗布麻衣,但他自己却是怡然自得,他看开了一切,将一切之物都置于身外。又或者说,即便是他自己这个人,他也从未看重过。

庄子妻子死时,他两腿伸直坐在地上,鼓盆而歌。闻讯而来的的施惠不禁说:“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过分,不近人情了吗?”庄子却答曰:“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于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生者,假借也;假借他而成为生命的东西,不过是尘垢。死生犹如昼夜交替,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乐之心生。即明其中道理,以理化情,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况且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庄子的思想,是跨过了怎样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呢,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

死亡历来是为人所不能接受的。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晚年也是为了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而荒废朝政,追求永生。汉武大帝刘彻,对中国的历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晚年,同样为了长生不老药而炼丹药。从古至今,可以说,想要永生的人数之不尽。不用说那些名人,就是平常老百姓,都是害怕死亡的。但是,庄子却说出了“死生,命也”。死去的是他的妻子,是他的伴侣。可以说,这种痛比自己死亡还要痛苦,可是,他却能淡泊一切。他说:“她本来就没有生,也没有形,没有丝毫的踪影。忽然就有了生命,有了形,此刻他又死去了,就像春晓秋冬,日月星辰,随时在变幻罢了。她正在酣睡,我却嚎啕大哭,我想不通,所以不哭了。” 庄子认为,生命只不过是人的一种存在形式罢了,即使没有了生命,人也只是换成其他形式存在着。因此,生不足喜,死不足悲。在面对死亡时,应当抱着坦然的心态。

二、庄子的价值观——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说,人之所以在世而为世所局限,是因为人处于与他人、他物的对待关系中,并且人把在与他人、他物的对待关系中的“己”执定为己我。人一旦有己,有待,则无法摆脱有限性而求得逍遥游。庄子认为形成人生苦恼和不自由的根本在于“有待”和“有己”。所谓有待就是指人的某种愿望和要求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这些条件往往成为对人们自由的束缚。

《秋水》篇中记载,楚王让两个大夫去找庄子,请他管理政事,即担任宰相。可是庄子却说,听说楚有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被恭在庙堂之上祭祀,你们若是龟,是愿意被祭祀,被尊崇,还是愿意做一只在泥里爬的活乌龟呢?来人就说,愿意做一只在泥里爬的乌龟。于是庄子就说,那你们走吧,因为我也愿意做一只在爬在泥里的活龟。

《至乐》篇中,庄子又写了一个寓言故事,说他遇到一个骷髅,问骷髅:“你怎么这么可怜,究竟是怎样到了这个地步。”夜里骷髅给他托梦说:“我虽然死了,但是上无君管,下不管臣,没有四时辛劳,自由自在,即使当上了天子也没有我快乐。”庄子不信,就试探着问:“我可以让你复活成人,你可愿意?”骷髅皱着眉头说:“我怎么可能放弃我的这种快乐去遭受人间的辛苦呢”。很多人觉得这篇文章庄子在批判社会的黑暗,实际上间接的体现着庄子的价值观。

在现实的种种绳索的捆绑下,人是无法保持绝对的精神自由。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是庄子的人生价值。庄子认为人生的真正快乐不在于高官厚禄,锦衣玉食,而在于抱朴守真,回归自然,这样活着心才不会受累。

三、婚恋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中有篇记载“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段话一直被后人所称颂。相濡以沫,向来是赞扬在困境中不离不弃的人们,夫妻间更是如此,所谓“糟糠之妻不能忘”正是此意。但庄子却说出了“相忘于江湖”的话语。泉水干涸了,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吹吹腮上的水泡,相互泼残存的泉水,这种情形固然感人,但是还不如在江湖之中畅游,忘记对方的存在,这边是庄子的婚恋观,也是追求自由思想的体现。

运用到婚姻中,既然两个人在一起会受很多苦,不如相忘于江湖,给对方自由,庄子也确实这样做了。他一直休书休掉了妻子,让妻子改嫁,改嫁后,妻子过的很幸福。这种舍弃自己的精神,让人敬佩。要有怎样的胸襟,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反观当代人的婚恋观,多少痴男怨女。前段时间在网络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一则新闻,某地富二代追求女生不成,泼硫酸致对方毁容。恋爱本来应是两情相悦之事,奈何现在的青年人从小养尊处优,唯我独大,没有经历过挫折教育。对待感情,完全没得了理解、包容和牺牲。感情被物化,男方要求女方貌美如花,女方则要求男方有车有房,精神上的和谐被完全忽视。仿佛在当代人的世俗眼里,感情是可以折算成物质的。恋爱就如同小孩子的玩具,或者喜新厌旧,或者得不到你,就要毁灭你,殊不知,爱情是要建立在理解包容和牺牲的基础之上。心智尚未发育健全,却因为体内一点荷尔蒙激素的作用,张口恋爱,闭口失恋,实乃幼稚可笑。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恋人之间固然需要相濡以沫,但不合适的情感,与其误人误己,不如就此别过,相忘于江湖,何必苦苦纠缠呢。能够忘记,能够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从庄子的学说和寓言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对待生与死、名利事业和情感的坦然和不愿被拘束的精神。在庄子看来,死,固然是极大的哀恸,不过在哀恸的背后还有对生的执着和企望。而人一旦被外物扭曲,变成一具行尸走肉,则连这一层的执着和企望也没有了,因而也就更加可悲。而名利金钱、高官厚禄这些身外之物,固然是残害人命,扼杀人性的,但人为的精神枷锁更能戕害人的心灵。因此,庄子过着隐居隐居的生活,这种生活使得他避开了都市人群的喧嚣、连绵不息的战火和世人对名利地位无休止的追逐,同时也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奋笔著书,将自己的心得写成文章,阐发逍遥无为的主旨和自由纯洁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孙通海:庄子[M].中华书局,2007年3月版 [2] 方勇:庄子[M].中华书局,2010年6月版

[3] 傅佩荣:解读庄子[M].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7月版 [4] 王先谦、方勇:庄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6月版 [5] 童书业:庄子思想研究[J].中国学术杂志电子出版社,1995年版 [6] 皮朝纲:庄子美学思想管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1980年, 第4期.

第二篇:庄子逍遥游中的人生观

庄子逍遥游中的人生观

庄子逍遥游的思想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所留下来的瑰宝,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其中包含着道家的忘自我、轻名利、达到真正逍遥的人生观,是一种以出世的精神生活于现实世界的人生观。

(一)正视“有待”和“积厚”的人生观

有待是指有所依赖,有所对待,是指人的某种愿望、要求受到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大鹏徙于南冥,扶摇而上九万里,因其要等海动而生风,才能水击三千里,达其目的,所以大鹏不是真正的逍遥。庄子要借大鹏表达对人生的看法,只要有所凭借就不能达到无所依赖,要放下有待追求无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庄子认为,不是外物的客观条件和必然性束缚了人的自由,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要以一种心灵无待的心态去生活,心自由了,那么自己的世界也就自由了,就可以做一个随时起飞的大鹏了。积厚的人生观是在“有待”背后隐藏着的,逍遥游在提倡无待的同时也在阐述另一种思想,借有待而飞的前提是已积厚,不然即便已有所待,仍无法达到目的。例如,在很少的水上放一个杯子就会黏住,放一片小草的叶子则能当做小船在上面漂浮是因其水薄。鲲化鹏能在北海上飞翔是因其水厚,这两个寓言故事都阐释了积厚的思想。想要将大如鲲之志存于心中就必须积厚,也就是说只有具大因、居大处,才能证大果翔大路。一个人要不断地追求学识的丰富,底蕴的增长。

(二)要摆脱功名利禄而“游”的人生观

《秋水》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在濮水垂钓,楚王使大夫两

人来请庄子,庄子持杆不顾,告诉二人“我只愿做快乐的在泥水中摆尾的龟,而不愿做被贡于高堂的龟。”庄子把功名利禄看作是对“游”的限制。“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求于功,有道学问的圣人无意于名。如藐姑神人利泽遐敷,年丰物阜,而不见其功。如唐尧那样荡荡乎有极大的功劳而民无能名焉。泯大功、隐大名是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将做那些能够为别人、社会谋福利的事情当做是生命本来应该有的一部分,而不是获得名利的工具。呈现出轻名贱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游大道——顺其自然的逍遥游

列子御风而行,犹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只有做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才是真正的逍遥,这里展现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人生观。人生免不了有阻碍、挫折、得到和失去,太过看重这些就会有欲望,列子御风而行是因其想要日行千里,因而有待于方术,把自然变化,世事变迁都视为自然而然的事,随着它的变化而生存,才是人真正应拥有的人生态度。

(四)“忘大我”的人生观

“无己”是逍遥游中的人生观的最高境界,很多人简单的把“忘大我”理解为消极的出世的人生观,本文更倾向其积极性。从大的方面说,有“我”是无法“泯大功,隐大名”的直接原因,无法忘我因而有所追求,也就有了功名利禄,悲欢喜丧的心态,忘记小我是升华到大我的根本途径,这是一种伟人的心态,把自己融入到世界之中,我即世界,世界即我,从而把为世界上的一切人、事服务当做自己本

就应该做的。从小的方面说,人即已忘我,便神人、圣人、至人,因此也就没有了有用无用之分,有用无用原本就只是一种看法。大瓠被惠子视之无用是因为惠子没有发现大瓠的真正价值,大椿无用因可享尽天年。放宽思维,无用即为有用,有用也可视之无用。庄子的哲学是生命哲学,重视生命本身的价值,忘记自身存在的价值才可以让生命的价值完全的体现。以一种超然的人生观生存便是至人无己,这也就是逍遥游所体现的人生观的核心。

第三篇:浅谈《庄子传》——折射人生观

浅谈《庄子传》——折射人生观

作者:流浪的猪

终于把那本爱不释手的《庄子传》读完了,这本书是与1992年8月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王新民,曾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后任兰州大学青年讲师。

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的人品、还有他那富有极高美学价值的文章,都深深吸引着我。这些天来,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品读这本书,有的时候甚至拿到课堂上去读。嘿嘿,有时候和同学走路聊天,常常不出几句话,我就能扯到庄子身上。

看书时,当我看到动情处,我的眼眶常常湿润,看到兴奋处,我会手舞足蹈。看到最后,我去搜百度,才知道这本书竟是作者的遗著,8月出版该书,而他于10月6日病逝,享年仅28岁,我两眼模糊,心里一阵痛。英年早逝啊,不得不用老子老先生的话说“万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此乃“混沌之气”也。

庄子将恬静的幸福,关在自己的心内,而将庸俗的世界,关在了自己的心外。庄周梦蝶,是一种境界。庄周的一生好令人羡慕,有挚友惠施,是他一生的财富,有爱妻颜玉,让他的一生不孤独。他的无为而治,忘我忘物的心境,旁人无法真正领悟,当朋友惠施问庄周妻子颜玉“你跟庄兄过了一辈子,也没有学到他的逍遥啊!”颜玉回答说“哼!我若学

到他的逍遥,我们一家早就饿死了。”“是啊!”庄周自己都感叹,“若没有这么一个风雨同舟的贤妻,恐怕也活不到今天。”惠施与庄周是辩友、一生的挚友,人生观、价值观总不相同,怎么就能是莫逆之交?庄子与妻子颜玉恩爱一生,相扶到老,而颜玉也根本不信他所谓的那个道。我对这两点其实挺不解的。

关于庄子的这种哲学思想,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能找到他的影子。比如说最近都所熟知的,冯氏冷幽默作品《非诚勿扰2》,其男一号勤奋(葛优饰),我感觉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他所谓的那个“安享晚年”、“等死的地方”,就是庄子所追求的那种自然惬意,多美的山野小别墅啊!男二号香山(孙红雷饰),面对拥挤的墓碑对勤奋说“活着扎人堆里,死了还不得清静。”电影中的人物所表达出的那种不懈,都体现了庄子追求自我、追求自由的愿望。香山选择了跳进大海,骨灰入花盆。那种从容的泰然,亦如庄子平静结束自己的生命。

还记得电视剧《京华烟云》里姚木兰(赵薇饰)的父亲姚思安(陈宝国饰),仙风道骨,把道家高人演绎的入木三分。姚木兰的义与信,诚与实,其实都是深受父亲影响,即为道家的思想洗礼。以前,我常常哼唱《爱江山更爱美人》,总感觉歌词写得很好,大概里面也有些道家的那种洒脱吧。庄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无勇,大仁不仁。”老

子说“入其俗,从其俗”。老子又说“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遣是非,以世俗处”让我理解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人生活在这个物的世界中,要想避开物是不可能的,世俗之物先你而存在,并伴随你而存在。如果人有了道,就具备了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然后才不至于埋没于众物之中。有道之人,可以生活于世俗之间,而不被世俗所同化。总而言之,要做到身在尘俗而心游天外,寄身物中而神游无垠。

清明节这几天,我和同学在一块,聊很多,聊的同时,我一直在思考庄子,我们在隋唐植物园的草地上,坐着发呆,望着那蒙着纱的未来。坐在夕阳下、河流旁的大石头上,聊了两、三个小时,享受着花开,春风拂面。朋友聊朋友的《圣经》,而我聊我的庄子,虽不相同,但都能触动彼此的心灵。平时那些不愉快的心情,瞬间变得甚是宁静。其实,有的时候我信有上帝,但我心中亦有佛,可大多时候我不信神,我更倾向于无神论吧!嘻嘻

当我们聊到感情的时候,我问朋友“《圣经》里有对爱情的阐述没?”朋友就说“有啊,比如说你喜欢上了一个男孩,那你就去祷告,你去问主,他究竟是不是你要找的那个人。”我又问“你怎么能听到主的回答啊?”朋友就答“你要慢慢的用心去想,时间久了,就知道了啊!”我心里就嘀咕:是啊,过个几年,那个人结婚了,主就回答你了。其实

听到这里时,我倒想起庄子和妻子颜玉的故事。哲学思想家庄周,面对自己喜欢的女子颜玉,竟强忍着悲伤,笑道“颜玉,你走吧,也许你能碰到一个有家财盈余的人,娶你为妻,我祝你幸福。”当我看到这时,起初有些吃惊,庄周那样洒脱、无视礼法、索性率真的人,想不到顾虑的那么多。后来想也许庄子老先生要告诉我们:感情的事,是要随缘,追随自然,是需要理智的。即使喜欢,也别轻易爱,爱很平淡。当有一大堆不确定因素存在时,就不该去打没把握的仗。任何不理智的感情怕只能是昙花一现吧。

我们处在快速发展的和谐社会里,虽不是庄子那个历史风云的战国年代,但同样是竞争相当激烈、生活节奏快、科学发展迅速。人们的压力无处不在,在这个人人为了金钱、权利,而失去自我很多的年代里,用心感悟点道家的哲学,来修身养性,实为一种心灵的瑜伽!

我不知道还要写些什么了,就到这吧!

第四篇:大学语文 庄子人生观的现代意义

庄子人生观的现代启示:

内容简介: 我自小学就听说过道家的美名。正如儒家,法家,墨家等,但我只是常常听说却不清楚他们的思想到底是什么更无法明白为什么他们的思想会流芳百世。这一学期的大学语文上,在彭文良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庄子的世界,在他的文字里品味庄子凌忽世俗怡然自得的处世哲学,对庄子的思想稍有了解,由于学生学识尚浅,现在仅依照自己的理解浅析一下庄子人生观的现代启示,若有偏颇之处,请老师指教。本文从对《秋水篇》《达生篇》《齐物论篇》中选取作者认为有着深远现实意义的文章进行分析,于幽默智慧的小故事中得出一些现代人应借鉴的人生观点,浅谈作者从读《庄子》时领悟到的人生道理。

关键词

庄子处世哲学 万物皆为齐同 现实社会意义 提升人生修养

正文部分

众所周知,老子与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正如孔子与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一样。不过老子的道家思想总是十分玄妙,仅是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庄子的文章,善于讲故事。诙谐幽默的小故事让人忍俊不禁,读完后又如醍醐灌顶明白了庄子所宣扬的人生处世道理。我想这就是庄子的奇妙之处吧!正如于丹老师所说过的,“儒家是我们的土地,让我们融入社会,道家是我们的天空,让我们心灵自由。”

首先,我想简单的介绍一下庄子。庄子,姓庄,名周,生年约在BC370至BC280年间。那是个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的战果年代,也是传统礼教旧秩序面临崩塌与重建的紧张年代。身处如此乱世中,庄子渐渐领悟到人生的“道”,正如他自己所说,“宁愿做拖着尾巴在泥堆里爬行的乌龟,也不愿意做被敬奉的龟壳。”

但是,庄子所崇尚的人生观就我们的现代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我们身处的现代生活与当时剑拔弩张战事频繁的庄子所处的年代是不同了,但做人处世,提升人生修养的方法却又有相似之处。人生在世莫过于处理好自己与自己、与别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而这些,恰好庄子有其独到的见解。

首先,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中庄子能给我们现代生活带来什么启示呢?在庄子看来,天地万物都有其自己的运行之道。他曾说过“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敖倪意为不卑视。不卑万物、顺物自然即是与物“和”,“和”实乃是庄子心中人物关系的最高境地,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

在《庄子〃秋水》中,庄子曾与惠子相约出游,并与惠子讨论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与“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问题。惠子认为庄子不应该知道鱼是快乐的,但庄子认为,世界万物之间,不靠语言交流也是可以沟通的。这就需要“寄情于物”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世间万物的感受,用当今的话讲就是要用心去感受大自然,学会与自然交流,放松心情。这样,我们不仅能感受自己的喜怒哀乐,有

一天,说不定我们还能感受到鱼儿的欢乐,小鸟的悲伤,小虫的甜蜜……这样,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无限宽阔的人生境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庖丁解牛的故事也为人们熟知,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厨师,为文惠君解牛。由于技术高超精妙,深受大家赞扬。他描述自己解牛时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这位厨师的技艺可谓十分神奇,把技艺提升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了,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懂得,做好一件事情,必须顺应天理,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我们做事要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不可违背事物的本身规律,不会成功的事情不要一意孤行,就如浪费人类无数精力与时间的永动机一样,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不会得到好的结果,只会劳命伤财。

接着,我们就庄子哲学中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分析,浅析一下庄子所崇尚的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什么是我们值得借鉴的。

庄子认为,名利金钱对于人来说就是累赘,他认为名利是身外之物,人们不应该成为名利的奴隶,而多数人对名利的追逐是不择手段,有可能带来杀生之祸的。有得必有失,得到了便是失去的开始。庄子在政治提倡无为,自己也不愿意受到官名的连累,给世人留下一个决绝而凌冽的背影。

在《庄子〃山木篇》中,庄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去雕陵栗园闲逛,看到一只怪鸟从南方飞来,停在栗林中。于是庄子惊诧之余,追上鸟,拿着弹弓,守候在一旁。这时他看见一只蝉,在树叶上

休憩,忘了自己的所在,它的身后有一只螳螂,躲在隐蔽的树叶中,正准备捕蝉,而螳螂却不知道自己身后就是那只怪鸟正盯着自己正想要下手,当然那只怪鸟也不知道庄子正拿着弹弓打算打鸟。庄子心生警惕感叹说“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啊!万物就是这样相互牵连,因利害一个招惹一个呀!)他于是扔下弹弓就走了,这时,守园人以为他偷了栗子,在后面追赶谩骂。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从庄子弃弹弓而走的态度上看出了庄子对名利,争斗,勾心斗角的鄙弃。有得就有失,怕是怕当我们获得了名利却丢失了更重要的东西。在当今社会,不少人追名逐利,贪慕虚荣最后却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人各有志,我并不提倡完全的出世,如果一个人对政治很有兴趣同时也很有天赋不是为了利禄而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而从政,那他一定是从政的很好的料子,我不赞同的是为了从政而从政,为了名利而从政,最终却丧失了从政的最初的真心,成了名利物质的奴隶。也正如《庄子〃让王篇》中越过王子搜为了逃避王位躲在山洞里,最后却被士兵烧艾草给熏了出来逼他上了王位,最后越国王子悲痛地哭喊“国君啊!国君啊!难道就不能放过我吗?”王子并不是厌恶做国君,而是怕做君主而伤害了自己的性命,因为一旦登上大位,还是会有各种挑战,最后能全身而退吗?

接下来,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庄子的处世哲学又能提供一些什么建议呢?

犹记得《庄子〃外物篇》中,庄子向监河侯借粮的故事。庄子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的,等我收到封地的租税后,再给你三百

金,可以吗?”庄子气的脸色都变了,讲了一个车辙里鲫鱼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我们没有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在别人最渴最需要水的时候送去一碗水,比其他任何时候送去一桶水更加有价值。对于别人的处境,我们也常常缺乏理解的同情,以至于让别人陷入可怕的境遇。有时的举手之劳,其实就可以解决别人的燃眉之急,所以,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理解别人,帮助别人,也许我们一个小小的行为,就能起很大的作用。

最后但是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庄子的处世哲学中汲取精华,以对我们当今社会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即个人的修行的重要意义。

《庄子〃齐物论篇》中庄子讲了一个养猴人喂猴的故事,当养猴人拿栗子喂猴时,“早上三升,晚上四升”猴子们听了都很生气,当他改说“早上四升,晚上三升”时,猴子们听了都很开心。朝三暮四的成语就是源自这里。而庄子也想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不能只看眼前,应该有长远的眼光。我们的人生的快乐与幸福,痛苦与悲伤都是定量的,我们为何不沉下心,以淡然的心来看待人生的喜怒哀乐呢?不要透支了快乐与幸福,因为人生是由快乐与痛苦同时构成的,而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很重要了。

庄子还提倡一种可贵的混沌状态。在《庄子〃应帝王篇》中讲了一个有关“混沌”的故事。南海的帝是倏,北海的帝是忽,中央的帝是“混沌”。倏忽经常在混沌的土地上见面,为了报答倏忽,他们在没有告诉混沌的情况下,凿开了混沌的七窍,可是当他们一天为混沌

凿开一窍,混沌到了第七天就死了。人都有七情六欲,所谓的混沌的死实际上指的是,混沌也学会了像倏忽一样的勾心斗角,追名逐利,贪慕虚荣,贪图钱财,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与死了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庄子是很提倡人们最原始的一种混沌。就现代社会来说,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庄子希望人们都多保持自己的本真感情,不要随波逐流。

对于《庄子〃至乐篇》中记录的庄子在妻子死后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讲的是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丧,却发现庄子在敲着脸盆唱歌。惠子很纳闷,庄子却解释说“不是我过分。只是在最早的时候,她是没有生命的,不但没有生命,连形体也没有,不仅没有形体,连一口气也没有。然而在恍惚中,她变出了气,幻化了形体,形成了生命,现在又由生命变回死亡,这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如今她天为铺盖大地为床,我为什么要嚎啕大哭呢?”庄子对生死的淡然与大度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生活中有太多的苦痛,如果我们也学习庄子拥有一个开阔的胸怀,有一个淡然的心态,看淡人生的痛苦折磨,将它们看做正常的轮回,那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的淡然,平和,更能淡定地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了。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在庄子的处世哲学中,有很多我们可以学习与借鉴的地方,通过对庄子的学习,我们定能汲取其中的精华,取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完善自我。

第五篇:从“庄周梦蝶”中的“蝶”浅谈庄子的人生观 ——自由生死

从“庄周梦蝶”中的“蝶”浅谈庄子的人生观

——自由生死

庄子人生观的立足点首先是要解决人生的困境,庄子一开始就有意识的为人类寻找不仅可以达到摆脱现实困境,而且可以最终摆脱生命困境的方法。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超越生死,达到真正的自由的目的,齐生死,不悦生亦不悦死;另外是鄙弃世俗的名利,远祸其身、逍遥自适,最终是为了达到精神上的自由。

“庄周梦蝶”究竟是胡蝶梦庄周,还是庄周梦胡蝶,抑或是这个故事存在的真实性,历来众说纷纭。对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经不重要了,庄子只不过是要人相信:庄子和胡蝶确实是有区别的,也确实是可以互相变化的,即:有时候庄周是胡蝶,有时候胡蝶是庄周。在这里只我不过是想借用“胡蝶”的某些自然特性,来简析庄子人生观中的自由与生死问题而已。

“胡蝶”不但能飞,还拥有美丽的“外衣”。庄子的梦亦美,化作胡蝶姗姗而飞(《庄子•齐物论》)。心理学说梦是对现实压抑的心理反应,试看庄子所处的时代,罪恶之花、苦难之果遍布世间,世间的一切已挡不住人们不断膨胀的欲望,这欲望腐蚀着人类羸弱的心灵。不管是制度还是生活的环境,的确有些让人压抑。“梦蝶”是庄子对平日受压抑的潜意识的如梦初醒,是庄子生活的时代促使他渴望自由,是个人“理想王国”的艺术再现。“祝英台和梁山伯”爱情的结局是双双化作彩蝶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自由飘飞。“蝶”是美好生活、自由的化身。而“化蝶”则在超时空境界里摆脱了尘世的逼压和囚禁,遗世而独立。

庄子追求人生观中的自由,是对自由人生的孜孜追求,是对绝对精神自由的“上下求索”。“曳尾涂中”《庄子•秋水》说庄子超越功名,淡薄虚静,酷爱自由的人生意愿。就是所谓的超越权势利禄、追求自由人格和自适生命境界的精神,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他所看重的是个体生命在宇宙中的存在和绝对的精神自由。摆脱礼乐制度、功名利禄观念的束缚,通过远离社会现实、世俗乃至自我,以达到真正的自由。

庄子这一精神,使中国文人在儒家追求之外有了另一种形式的生命追求,从魏晋南北朝到现在比比皆是。阮籍、嵇康不拘礼教、任性自适、愤世嫉俗的人格表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宁愿“采菊东篱下”的人生态度;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惬意;苏东坡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悠游;欧阳修流连山水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理想,都是庄子的影子。李白、苏轼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能处变不惊,依然旷世自达,可见庄子思想的濡染之深。

庄子的“隐逸”,是在严酷的社会制度下的自我保全,与儒家积极肯定并且参与和改造现实的态度相比,庄子与现实保持距离的思想无疑是消极的。但是,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同情”古人,体会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国家机制。“子桑鼓琴”(《庄子•大宗师》),是庄子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那“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复杂矛盾心态的真实反映。杜牧哀呼“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黄庭坚咏叹“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虽然都有些让人无奈和伤感,但这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关于人世、关于生命比较公允的诠释。况且庄子的追求是建立在精神的自由与认真之上的。庄子是精神上的洁癖,在污浊黑暗的现实中,得以保全精神的洁癖与高贵。庄子本人也是这样的,拒绝楚王之聘。《秋水》中以神龟为例,宁愿曳尾于污泥之中,而不愿为了得到甲壳的高贵去牺牲自然生命。“雉”的故事说鸡寻食难但不求养于笼中,都是对自由的追求。同时表现了庄子不同流合污的人格独立和可贵气节,所以,多为后人所赞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旷达态度,是古代知识分子傲骨气节的流露。庄子是中国古代文人隐逸的先驱,而隐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精神的自由。

“胡蝶”的生命是短暂的,生死顺乎自然。“生死”问题是庄子作品中常见的人生话题,“死、生亦大矣。”(《德充符》)唯一不同的是,庄子所关心的是生命本身的价值,是为生命而生命的,是生命的本身。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死,是与外界有密切联系的,注重的是生命本身以外的价值。似乎每个人都隐约的有这样的发问,何时是生命存在的最佳时期?在庄子这里有了答案“终其天年”(《大宗师》)。庄子珍重生命,提倡尽享天年。在春秋战国这个动荡时社会里,再多的口号都是冠冕堂皇,对苦难的百姓来说,正所谓远水永远解不了近渴。倒是庄子对待死亡的豁然、达观的人生态度,更能让身处乱世的人们直面惨淡的人生;与生命保持一定的疏离,反而更能让人敬畏生命。这一观点在鲁迅那里得到了诠释“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在庄子那里,生死乃是生命的常态,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大宗师》中说: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这里,庄子所讲的“天”,就是指自然的规律。这段话的大意是,人的生死是自然的,就像昼夜永恒交替一样,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形式。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人力所不能及的,这些都是事物发展的真实情况!

庄子把人的生死看作一个自然变化的过程,好比“夜旦之常”,这也说明庄子不但是把生死看作是纯碎的自然现象,还是自身规律性变化的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这就和白天后是黑夜的降临是一个道理,同时,也符合了我们现代科学思想的逻辑。

庄子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的变化过程,他不像儒家那样有意的回避死亡问题,也不像墨家那样把人的生死穷达归之于前世已定的不可变更的天命和神的意志。他演绎的只是笑对死亡的洒脱,生之快乐在他看来和死之悲痛一样,都是天地间的无常。他清楚的认识,生,便是人在世间长河中的存在而已,而死则喻示着这种时间存在的消失。他认为“生亦何欢,死亦何忧?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这一切都是庄子面对诸侯国战火连连,百姓生灵涂炭这样一个乱世的命运悲剧。庄子对于生、死态度是一样的,例如《庄子.列御寇》认为人死后不必送葬,就更别说厚葬了,同时文中申说了庄子通达的人生观。与这一人生观相反的是儒家回避死亡的问题,并且主张不但要葬,还要厚葬。我们今人的习俗似乎是延续了儒家的这一传统。

关于庄子的某些主张,很多人认为是消极的,并且提出了批判。如生死、自由、隐逸等问题。我认为,对庄子的批判,根本没有什么必要,中国人的骨子里面本来就存在有一种双重人格——入世与出世。这是几千年来儒释道三家在中国人性格中的积淀,入世和出世本来就是一对很好的组合,缺少任何一个都不成系统,正如人们说男子汉应该能屈能伸,是一个道理。试想如果世界上只存在一种入世或者是出世的态度,那岂不是这个世界的悲哀。道家主张无为,并不是一味的退缩,道家重柔,为了”以柔克刚”。用现代人的思想来讲,退是为了能更好的进。由此所见,对于庄子思想消极与否,人各有志,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庄子思想的进步性。

下载庄子的人生观浅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庄子的人生观浅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生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会涉及我们的价值观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

    人生观

    大学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一、认识人生观 人生路漫长,路途充满着坎坷,需要我们排除万难,一步一脚印地走向人生的最高峰!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人生?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琢磨,......

    人生观

    人生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怎样度过短暂的人生?给永恒的人生应留下些什么?这是每个人应该回答的课题。人生的道路固然有阳光,大道,花香,但也有险关,急流,冰霜。应该怎样走?我们的前辈......

    人生观

    我的人生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他们的人生观,也许是从生活中体会出来的,也有可能是自小家庭教育使然。有些人可能一辈子汲汲营营,努力向上,只因他的人生观是努力求上,希冀......

    庄子

    我最敬仰的人-----庄子 ——通过阅读《庄子》有感而发 现当代,孔子被世人所敬仰,孔子思想更是被世人所推崇,修孔庙,拜孔子似乎成了一种风尚,因为孔子的伟大,我也不免被卷入其中......

    《庄子》

    读第一章心得近日读了于丹的心得这本书中的第一章,对于庄子这个名字,的确的不陌生的,但是要讲出有关于他的事情,确是少之又少。通过这一章的阅读,说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利......

    庄子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4、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

    共产党人生观

    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生价值观问题的研究 【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