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联系上下文专项训练
联系上下文解词专项训练yd002 阅读
一、-----------------------------有一棵大树,它自命不凡,常常吹嘘自己的本领,总觉得谁也没有它的本领大。
它讥笑自己周围的房屋矮小,大地低下,自己伟大无比。人们经常在它的脚下浇水,它把看作是对它的崇拜,于是,更加飘飘然,目空一切。一天傍晚,乌云翻滚,不一会儿,暴风雨来临了。大树一看,过路的人四处奔跑,就是没人到它下面来避风雨。
大树在风雨中抖动着,它慌得不知所措,却挺着腰杆。不一会儿,它开始感到力不从心,脚跟松动了,它奋力挣扎,猛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大树一头栽倒在大地上。它羞愧地对大地说:“真没想到,世上还有比我更有力量的。” 从此以后,它再也不敢吹嘘了。
1、联系上下文解词 自命不凡 目空一切 不知所措
2、给短文加题目。
3、文中“从此以后,它再也不敢吹嘘了”这句话中的“此”是指什么?
4、按下面的段意把文章分为两段。(用“‖”表示)(1)大树目空一切,常常次嘘自己的本领。(2)大树被狂风刮倒了,它再也不敢吹嘘了。
5、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阅读二
蒙蒙的小雨
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细雨中骑车很浪漫。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忽然
迎面一辆的士
飞驰而来 她猛地拐向路边
但车把挂在树干上
她摔倒了
小妹妹
没事吧
一个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
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心想:谁是你的小妹妹?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成功。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小伙子一笑,“别逞强了,还是送你上医院吧。”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又扶陈红坐到车架上,推起车子向医院走去。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陈红已不再潇洒,只感到沉重。她坐在车上,望着前面推车的小伙子,不知该说些什么。
她发现小伙子走路不太自然,仔细观察,只见小伙子左腿的袜端与裤腿之间不时地露出一段刺目的棕色。那是什么?啊,他装着一只假腿。陈红想问问他的腿,却不愿张嘴。这时,只听到小伙子自言自语地说:“三年前,我也喜欢在细雨中骑车,那的确很潇洒,可是我却重重地跌倒了,像你一样。不,还不如你。”“噢,你的左腿——?”停了一会儿,小伙子说:“就在那次跌倒时被后面的汽车轧断了。”听了这话,陈红陷入了沉思?? 医院到了,小伙子搀着陈红进了急诊室。“我去通知你父母,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吗?”陈红把号码告诉了他。不一会儿,陈红的父母风风火火地赶来了。见到女儿腿上雪白的绷带,忙问这问那。陈红把经过告诉了他们,又说,“要不是那位大哥哥,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哎,他呢?”这时,只听护土小姐说:“那个小伙子,看见你爸妈来后,他就
离开医院了。”陈红怔住了:“我还不知他叫什么呢!”
父亲背起陈红,母亲在旁边扶着,一家人走出医院的时候,他们多么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小伙子的身影。
1.给第二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粗词的意思。逞强___________________ 风风火火__________________ 悠然
3.用“~~~~”画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一个句子。4.在第二自然段中用“ ”画出比喻句,这句是用____比喻____。
5.写出第二、三自然段段意。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陈红一家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个小伙子?
7、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阅读三-
--------------------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了一幅画。我粗粗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呢?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欣赏起来。
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使群山若隐若现,令人格外神往。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嘶,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一块一块地凸出来,显得十分健美有力。枣红马腾空而起,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甩得很起劲。紧挨着枣红马旁边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分明是一匹千里马。
我越看越着迷,似乎听到了它们“得得”的马蹄声,看到了他们身后卷起的阵阵尘土,仿佛看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驰在广阔的原野上。
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去问妈妈。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我恍然大悟,抢着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啊!马儿,你知道这是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要让它变成现实。
1.填空。
(1)这幅国画画的是()、()、()、(),主要画的是()。(2)妈妈买这幅画的目的是()。2.用横线画出写“我”观画时联想的句子。
3、联系上下文解词:恍然大悟: 挫折 殷切
3.用‖把文章分成3段,用简洁的语句写出文章的叙述顺序。4.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标题。
阅读四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已)
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把文中括号里有不合适的字划掉。(5分)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曲线画出两个比喻句。(2分)
4.注意带点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五
公园的一角
我们踏着石级登上半山腰,迎面是圆形的喷水池,池中有一座假山。
假山上有崎岖小路,有悬崖峭壁,有精致的楼阁和小巧玲珑的凉亭。假山上还有四个小喷水管,欢乐地喷着水花。秋风阵阵,水花随风飘洒而下,迷迷蒙蒙,像是给假山罩上一层薄薄的轻纱,景色迷人,就像仙境一般。
池中各色各样的金鱼鼓着一双双大眼睛,自由自在,有时潜入水草中,有时浮游到水面上,好像在听我们快乐的歌声。池中的水竹倒映水中,和蓝天白云的倒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围绕着喷水池种满了奇花异草,凤尾花扬起脸蛋,它的脸颊似火一样红,像是在热情地欢迎我们;鞭炮花像节目的礼花,在祝贺我们祖国繁荣昌盛,发达兴旺。
在喷水池的四周,有许多高大的树木:榕树、木棉、银槐等。这些绿树、红花映衬着假山喷泉,真是美丽极了。
1.在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并写下来。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崎岖:
玲珑:
3.概括第三自然段的段意。
4.回答问题: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前,他因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决斗争。” 王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小时太阳。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冷水擦身,是王若飞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毛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曲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事不明白,你骂**,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真是好汉。可是,你坐在牢房里,还天天做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若飞同志说:“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害怕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死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有力地保卫真理。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1.文中“豁然开朗”的意思是:()。2.王若飞狱中锻炼方法有()、()、()。3.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4.第2自然段与第3、4、5自然段的关系是()。
5.第7自然段是王若飞说的话,分号前后两部分是()关系。6.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一)参考答案:
1.(1)高山、松树、枣红马、白马;健美有力,腾空而起的枣红马和洒脱矫健的白马。
(2)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
2.联想(第3小节);
3.第一段(第1—2小节)
第二段(第3—4小节)、第三段(第5小节);
文章先写国画的美丽,再写“我”的联想和妈妈对“我”的希望,最后写了“我”的决心。
4.反映了妈妈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
5.一幅画
(二)参考答案:
1.己;佩;竞;向;撤;
2.庭院中的含笑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野生的含笑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野生含笑与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3、深山含笑散发着弥天的清香气息,像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5.深山含笑像一个绝世佳人,像一个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令我赞叹,但我更敬仰和佩服在边远山区默默作贡献的知识青年。)
(三)参考答案:
1.因王若飞道理讲得透,所以难友们顿时领悟到了爱护身体的重要性。2.日光浴、冷水擦身、室内体操;
3.赞扬了王若飞不向恶劣环境屈服,坚持斗争的精神。4.总分关系;5.并列关系;6.狱中锻炼)
(四)参考答案:
(1.围绕着喷水池种满了奇花异草,凤尾花扬起脸蛋,它的脸颊似火一样红,像是在热情地欢迎我们。2.崎岖:形容山路不平。精致:精巧细致。玲珑:精巧细致。映衬:映照;衬托。3.第一段:登上半山腰,看到了喷水池。第二段:池中的假山景色迷人。第三段:喷水池中的景物。第四段:喷水池的四周。4.(1)本文是按照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写的。(2)详写了喷水池和池中的假山,略写了喷水池的四周。好处:详略得当,突出重点,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
毛泽东一生特别喜欢读书。
几十年来,毛泽东日夜操劳党和国家大事,工作一直是很忙的,可是,毛泽东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即使在到外地出差的列车上,也不放过读书的机会。
有一年夏天,毛泽东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毛泽东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他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汗水,才能学到知识!”
毛泽东的床上 办公桌上 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看完再吃。
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除了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他都读过,文学方面的书,毛泽东特别喜欢李白、李贺和李商隐的诗和辛弃疾的词。毛泽东有一部解放前出版的《鲁迅全集》,他从延安带到北京,1964年出国时还随身携带着。从50年代到60年代,毛泽东总是把鲁迅先生的著作放在床边,直到晚年病重,还在随时翻阅。(1)查字典
“廷”查()部()画;“颊”查()部()画;“版”查()部()画。(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的意思。
a.毛主席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他每天晚上都坚持看书。“火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一有空闲,毛主席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
“手不释卷”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原文上用“||”分段,并写出各段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主席一生特别喜爱读书。”文章是抓住哪几点来写的?(4)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xiāo]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我们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liāo]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激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我们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
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líng]听着訇[hōng]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xié]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dì]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1、选择加点字的意思。
练:a、白绢b、练习,训练c、经验多,纯熟(1)瀑布好像一匹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2)经过苦练,他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技工。()(3)别看他仅有十多岁,可操起胡琴来却十分老练。()闻:a、听见b、听见的事c、有名望的(4)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奇景。()(5)老王跟我们讲起了峨眉山的趣闻。()
(6)“耳闻不如眼见”,我们要多走访,多看看,更多地了解情况。()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本文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__________,赞美了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
(2)本文是按_____ 的顺序写的。先写远听_,再写近观________,接着写下到谷底,真切地感受到________ 的形态与______ 的声音。我们读了之后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3、读语句回答问题。
(1)“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撒金街'的奇景。”“银雨”指什么?“金街”又指什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乐池”与“乐声”具体指什么?“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是什么意思?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紫荆花
清晨,我推开窗户,风雨之后,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泥土的芳香。朦胧中,一朵红霞向眼前飞来,哦,原来是那盆心爱的紫荆花,一夜之间竞相怒放了,真有一番“夜来风雨声,花‘开’知多少”的情趣啊!
一阵清风吹来,紫荆花飘飘摇摇,犹如一位飘逸潇洒的仙子。它的根呈灰白色,就像两个半球支撑着树身。根上分出两个树杈,弯弯曲曲地向四周延伸,如一条石径伸向桃源深处,又如巨龙正腾云驾雾。还有那细嫩的枝条,互相盘绕,合力向上生长着,多像蛟龙的龙须呀!
花冠是整个盆景的精华,就像一幅富有诗意的画卷呈现在我的眼前。绿叶守红花,红花托绿叶,交相辉映。紫荆花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分明的脉络勾勒出绿叶的轮廓;叶片有的向外翘,有的向内弯,有的平整,有的弯曲,形态各异。它的花朵真是别具一格,花瓣呈紫红色,由外向内卷曲,就像一个褶纹多彩的羽扇,又像一个晶莹剔透的铃铛,微风中送来一阵幽香,沁人心脾。花儿三朵一簇,五朵一堆,花竞相开放。花枝上还缀满了花骨朵,含苞欲放。那淡黄色的花蕊正悄悄地从花骨朵中钻出,花骨朵慢慢地绽开笑脸,似乎正为自己的未来而喜悦。
秋风瑟瑟,紫荆花微微颤动着,随风飞舞,投入了大地的怀抱。这一寸泥土,一方空间,就是它的栖身之地。曾几何时,它在这里扎了根,在大地的滋润下,在阳光的爱抚下成长着……它没有忘记母亲的教诲,把大自然赋予的一切又无私地奉献给人们,让人们一起分享这金秋时节的美景。
感叹之余又多了一份惆怅,叹息它短暂的一生,突然,我惊喜地发现新的生命又在不断地孕育、诞生,风雨之中,一
片新的红霞又向我飘来。啊!紫荆花,你总是把美留在人间,为这充满寒意的秋天增添一线生机!
望着这一切,我醉了,沉醉在一派迷人的秋色中……
1、联系上下文,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词语。
(1)竞相怒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苞欲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两句比喻句、两句拟人句,写在下面。比喻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按要求填空。
(1)花枝上还缀满了花骨朵,含苞欲放。那淡黄色的花蕊正悄悄地从花骨朵中钻出,花骨朵慢慢地绽开笑脸,似乎正为自己的未来而喜悦。
这里的“未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喜悦”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啊!紫荆花,你总是把美留在人间,为这充满寒意的秋天增添一线生机!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列古诗句后分别填上适合的花名,然后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始盛开。(3)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无处寻。(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浅水边。(6)雪压()白,春归柳色青。(7)人闲()落,夜静春山空。(8)()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1.《紫荆花》答案
(1)竞:竞赛,竞争。形容花儿盛开的样子。(2)含:裹着。裹着的花苞将要开放。3.(1)“未…查看完整五年级阅读答案…无私奉献的精神。4.(1)菊花(2)桃花(3)菜花(4)杏花(5)芦花(6)梅花(7)桂花(8)樱花(9)梨花
可爱的家乡
我的家乡大理是一个可爱的地方。这里物产丰富,山水秀丽,不仅在全州有名,而且在全省、全国甚至世界上都有一定名气。
大理的物产十分丰富。苍山上有数不清的树木,是优质的建筑材料;洱海里有各种各样的鱼虾,是广大群众喜爱的食品;坝子里良田千顷,盛产粮食、蔬菜和各类瓜果。家乡的特产大理石更是驰名中外。大理石用途很广,在建筑方面,可以做基石、铺地面、贴墙壁;在工艺方面,可以制成花瓶、屏风和各种精美的观赏品;在文化和生活方面,可以做笔架、砚台、杯盘、桌凳等。大理石制品十分漂亮,白的如玉,洁净无瑕;彩的如霞,色泽斑斓;墨绿的、赭黄的、水纹的,无不晶莹光洁,令人赏心悦目。
大理的风景十分优美。苍山十九峰,白雪罩顶,彩云缠腰,山泉清冽,山花争艳,森林郁郁葱葱,峦崖千姿百态,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去攀登,去观赏。三百里洱海波光浩荡,蔚蓝的水衬着洁白的帆,如诗如画。夜晚,明月东升,光照洱海,海面上白波闪闪烁烁,仿佛游龙的银鳞;近岸处渔火点点,笑语声声,真能让人辨不清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
家乡的山山水水是如此富饶美丽,我怎能不热爱我的家乡!1.文章题目里的重点词是
2.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把文章分为三段: 第____自然段为第一段,总的说____作为开头。
第____自然段为第二段,分别从____和____两个方面来说明主题。第____自然段为第三段,抒发____作为结尾。
3.这篇文章的主题是:通过描述____表达了____的思想感情。
4.第一自然段中说,大理“不仅在全州有名,而且在全省、全国甚至世界上都有一定名气。” 这句里加粗的词是按照范围____的顺序安排的。
5.第二、三自然段,每段开头一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6.第二自然段描述大理物产丰富,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四种物产,其中前三种写得简略,后一种写得____。7.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是“大理石制品十分漂亮”它的具体内容:
8.第三自然段写大理风光优美,具体内容一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 《可爱的家乡》答案 1.可爱 2.(1)
家乡的物产丰富,山水秀丽
(2、3)
物产…查看完整五年级阅读答案…或:“概括”也对)
6.木材
鱼虾 农作物(或农产品、粮食、蔬菜、瓜果等)大理 详细
7.白的如玉,洁净无瑕;彩的如霞,色泽斑斓;墨绿的、赭黄的、水纹的,无不晶莹光洁,令人赏心悦耳。8.苍山
洱海 难忘的一件事
我经常听叔叔、阿姨们议论,个体商贩爱骗人。他们把土豆包上泥当松花皮蛋,给鸡肚子充水卖给人,卖一斤香蕉只给七两。我对个体户没有好感,我也从来不去买他们的东西。但是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对他们的印象,使我至今难忘。‖第一段
那是一个寒冬的下午,我上体育课时,忽然觉得脚下漏风,低头一看,原来棉鞋开了一个口子。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冬天就要过去了,买新鞋又不上算,还是补一补吧!”可我家附近没有补鞋店,我只好穿上球鞋,和爸爸一起去找我们学校附近的一位补鞋老人。‖第二段
这时,太阳快要从西边落下去了。寒冷的西北风刮起了地上的沙土,人们顶着寒风,急急忙忙地走着。那补鞋老人已经收拾好了补鞋箱,准备回家。爸爸见此情景,急忙走上去说:“老大爷,你能给这孩子补补鞋吗?他上体育课时鞋线开了。”老人望着怒号的狂风,犹豫了一下,但又一看我穿着破球鞋,就说:“好吧!”
老人重新打开补鞋箱,坐在凳子上,拿起我的鞋,看了看,就补起来。我仔细端详这位老人,他花白的头发,古铜色的脸色,一双炯炯(ji%ng)有神的眼睛,额头上有几道皱纹。由于长年补鞋,他那双手上结满了厚厚的茧子。他一手拿着鞋锥,一手拿着线,一针一针地缝着。天气太冷了,他不时停下来,用嘴对着手哈哈气。不一会儿,裂口缝住了。可他并没有停手,又一个个地把那快要开线的地方拉开,重新缝上,并自言自语地说:“孩子穿的鞋不结实不行。”说着又仔细地缝补起来。可我心里却在想:哼,你还不是为了多收我的钱吗?‖第三段
鞋补好了
老人的手也冻僵了
爸爸轻声问他
要多少钱哪
他伸出右手那两个贴满胶布的手指 头也不抬地说
两毛 我愕然了。
爸爸一边掏钱,一边问他一天能赚多少钱啊,他说:“哎,什么钱不钱的,还不是为大家图个方便!”老人的话像是一把小锤一下一下敲在我心上。……‖第四段
1.给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补鞋老人外貌的句子。3.按文中划分的段落写出各段段意。4.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5.文中叙述的这件事,为什么使作者难忘。《难忘的一件事》答案 1.。:“?”,:“。”
2.“我仔细端详这位老人,他花白的头发……几道皱纹。” 3.第一段:有件事改变了我对个体商贩的不好印象。
第二段:我的棉…查看完整五年级阅读答案…鞋的事,使我改变了对个体小贩不好的印象,反映了补鞋老人不图赚钱,而图大家方便的好品质。
5.通过“我”的切身经历,改变了我对个体商贩不好的印象 搜索更多关于难忘 五年级课外阅读 的资料 归帆
我看过太湖上的归帆,也看过东海上的归帆。
夕阳把水面映得通红,把天空也染成万道彩霞。一会儿,黄昏的纱幕就轻轻地落在水面上。就在这当儿,水天相接处出现了一只帆影,接着又是一只……不多久,整个船队都出现了,它们散散落落地驶回港口,仿佛一队出征的战士,唱着凯歌整队回营,带着满舱的战利品。
但这只是在岸上看到的远处的景象,等到这些船只快靠码头,船老大准备向岸上抛缆绳的时候,情形便不一样了。有的船上喜笑颜开,热火朝天,小伙子们打闹着,嬉笑着,隔着水同岸上的人大声地打招呼,问村里今天能有些什么事,广播有些什么重要新闻,也故意说些无关紧要的话。这样的船,不用问,就能断定今天的成绩很好,超额完成了生产指标,说不定还网住了几条少见的大鱼。有的船,几乎是垂头丧气,悄悄地溜回来的。船老大一面不停地抽着旱烟,一面望着水面沉思,平时爱打闹的小伙子,像泄了气的皮球,闷声不响地蹲在甲板上,岸上的人同他们打招呼,有的不搭理,有的只好苦笑着嚷了一句:“嗨!今天倒霉,别说了!”这样的船总是由于某种原因,今天没有完成任务。虽说渔家的生产并不在乎一天的得失,但是没有完成自己定的指标,人们总不会有好的情绪。对集体,对生产的责任感,在纠缠着、冲击着他们。
沉沉夜暮笼罩着每个鱼家的笑语和沉思,无论是哪条船上的人们,都休息了,积畜力量准备迎接新的战斗。对于明天的信念,人们总是相同的。既使暂时泄了气,在明天早晨出海的时候,也一定会抖擞精神,重新鼓起劲儿来。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粗的字,再解释词语。喜笑颜开: 垂头丧气:
2.划出文末一段中的四个错别字,并把改正过来的字依次写在横线上:
3.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归帆”的景象的?从文章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4.第3自然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5.“对于明天的信念,人们总是相同的。”“明天的信念”指的是什么?
《归帆》答案
1.脸 丢失
2.幕 渔…查看完整五年级阅读答案…启下 5.能够多打鱼,更好的完成任务。冬天里的春天
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数九寒冬季节,大温室却好像是春姑娘正捧着黄花绿叶在笑。当你走进这个大温室时,你首先会感到暖烘烘的。环视四周,你会看到种植整齐的菜苗,争芳斗艳的菜花和挂满支架的瓜果。一排排的西红柿架和黄瓜架,好似一道道的绿色屏障。红艳艳的西红柿像挤在一起的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翡翠一般的柿子椒和紫的发亮的茄子比赛,看谁长得又大又好。这些人们爱吃的蔬菜喜暖怕冷,一点也经不住霜冻。种在地里,天气稍微冷点,它们就要闹别扭,不肯开花结果。现在,它们搬到了温室里,却长得又快又好。而且比露天栽培的产量高,质量好。例如,在温室里生产的西红柿,酸度小,甜度大,色泽更加鲜艳可爱。1.用“‖”把短文按层分开。2.写出各层大意。
3.写出短文的中心思想:
4.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春姑娘在笑,用“~~~~”在句子下面划出。5.结合短文内容解释词语。屏障: 争芳斗艳: 6.造句。
争芳斗艳:
《冬天里的春天》答案
1.第一层:“在千里冰封……黄花绿叶在笑。”
第二层:“当你走进这个大温室时……笑眯眯地往外瞧。”
第三层:“翡翠一般的…查看完整五年级阅读答案…的东西,文中指一排排的很整齐。相互竞争的意思。文中是指菜花开得多。
搜索更多关于冬天 春天 五年级课外阅读 的资料(1)垂柳
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你看,在冰雪初消的时候,不正是暗暗泛青的柳芽把春意首先带到人间吗?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给人们送来了春天的气息。所以,诗人写道:“春风扬柳万千条。”
柳树()是最早的报春者,()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不怕风吹浪打,所以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防浪护岸树种。
柳树木质轻柔,色泽浅褐,纹理顺直,是农具,家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优良木材。
柳树还有其它用途。它到了化学家手中,能炼出火药,可作接骨夹板材料。
柳树枝()纤细,()很有韧性,在农村老人、妇女手中,它就会变成柳篮、柳箱等日用品。就是柳芽、柳絮、柳叶的用途,也很广泛。如柳絮可作枕芯、鞋垫。
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我国南方,()塘边河岸,()是丘陵山地,一经扦插,它都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十几米,胸径二三十厘米的浓阴大树。所以人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如有意载培,那它生长更快,对人的报答就更多。
(1)请把下列3个关联词语,分别填入原文的括号中。虽然……但是……
无论……还……
不但……而且……(2)在横线上完成练习。
(3)给短文分3段,用“//”表示。你的分段依据是什么?在所选答案后的括号里打“√”。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②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段。()③按地点方位变换分段。()
④按事物的内容或性质分段。()(4)找出文中的过渡段,用“_____”画出,并用“/”隔开其承上和启下的不同部分。▲(5)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理想:
(6)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问句。请先填空,再把这个句子改为陈述句。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柳树的用途很广,请简要列举它的4个不同方面的用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是粗糙的,手背上可以看到几根明显的青筋。你乍一看,一定会觉得这并没有什么稀奇,可这双手却使我羡慕。
我家门前有一片无用的空地,杂草丛生,干巴巴的。妈妈拿来铁锹,一下一下地挖。不到一顿饭功夫,这双手就把这一小片荒芜的土地变成了菜地。
平时,这双手没歇过,不停地为家人服务。买菜、煮饭、缝缝补补、拖洗地板、整理房间,家里所有的活全包了。
妈妈的手不仅勤劳,还很灵巧。一块布
经它栽剪就成为样式鲜艳的裙子
一套旧衣服经它拼凑
就能改成为我喜欢的新衣
几个线团
经它编织就成为漂亮的毛衣
秋季的一天,妈妈正在为我织一件毛衣,我在一旁仔细地瞧。那双手一针过来,一针过去,针针显得那欢快,每个动作都是那么娴熟、准确,我在一旁仔细地瞧:简直看呆了!
妈妈的手既平凡,又不一般,我喜爱妈妈的手!
(1)给第4自然段没加标点的部分加上标点。
(2)第4自然段带点的字用得不合适,请你改过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妈妈的手“平凡”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说妈妈的手“又不一般”,除“勤劳”之外,“不一般”具体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了表现妈妈的手是勤劳的手,作者都用了哪些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稀奇:
灵巧:
(3)小草
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它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火热。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它从不计较人们给予什么,宁愿为人们作出贡献。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它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它又从土里钻出来。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爱小草,爱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宁愿(níng nìng)
钻进(zhuān zuān)
面黄肌瘦(shòu sòu)劳累(luì
lèi)▲(2)根据上下文解词。
酷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黄肌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短文横线上正确地填上一句诗。
(4)短文按____________的结构来写的,第2自然段按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小草的。(5)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6)哪句话说明小草有强大的生命力?用“____”画出来。
第二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案
六年级专题复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威远县越溪镇玉林小学校 曹米 教学目标:
1、懂得理解词语的几种常见方法。
2、知道要准确领会词语的意思,必须联系上下文。
3、能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教学重点:学会如何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教学难点:能联系上下文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一组组句子,请大家大声读一读这两句话。(1)今天六
(二)班的每个同学都精神饱满。(2)居里夫人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两个句子中都有“精神”这个词,意思一样吗?“精神”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请你结合句子意思,选择正确的解释:①表现出来的活力、精力。②指人的意志、思维、情感等。
2、小结: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都会不同,所以,要怎样才能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呢?一定要联系上下文。(板书课题)做题目的时候,首先到句子中找到这个词,然后向刚才那样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看一看,凭语感猜想大概意思,再进行解释。(板书:找)
二、回顾,探究理解词语的方法。
1、阅读中,你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怎么办?谁来分享你的好方法?
2、尝试把你们的办法运用到文段中,看是否可行。
3、练习,全班合作回顾方法。
4、校对答案,小结方法。
三、小组合作练习。
四、真题演练,小试身手。
板书设计:
找
运用合适的方法: 在原文中找
找近义词 找反义词否定 拆字组词合并法 想引申义
根据词语所在环境理解
解释格式:词语原意+文中指谁(什么)干什么(怎么样)
第三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1(范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1、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_____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__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__,只有__,只有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________。前一个“幸福”,联系前文可知其含义:小女孩临死前________________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_________,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______,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____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____。
3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指望”是指生活的希望。反映了凡卡_____的心情。
4、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这句话是说凡卡的美好愿望就如他的梦一样,只是______。梦醒之后,悲惨的生活依旧,甚至更加___,因为唯一的希望破灭了,他连梦也没有了。
5、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榕树叶子的颜色___,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______,赞美榕树_________________
6、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指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或生疏罕见,使人觉得诧异,在本文中是指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这句话明贬实褒,表现出作者对猫的_____之情。
7、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是“______”的意思,这句话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语,突出了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课文通过写猫工作时认真负责,可以一连几个小时有意地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下定决心地等,来突出它是____;“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_____,突出地表现了猫的_____。小结:
第四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几种教学方法论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词语教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正确的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
二、是懂得词语的意思;
三、是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不仅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而且要理解对作者写作目的的作用。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此,要逐步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众所周知,语言是很复杂的。它不仅具有抽象性,还具有多义性。阅读时要在词语所可能代表的各种意义中找出它在句中的特定含义,才能正确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只有结合(或者说理解)上下文,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单靠查字典是不行的。
从实际教学工作中可知,好多词语包括句子的意思可以从上下文中找到答案,可以结合上下文体会出来。这正是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吧!
譬如:苏教版第四册的《狐假虎威》一文的最后一段话:“凶恶的老虎受骗了。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通过这句话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含义了。
像这样的例子在不少课文中都有,这就需要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
在我们的言谈习惯中,还有这种情况,有些词语后面的话,往往就是对这些词语的解释或说明。
例1:“他哑口无言,回答不出来了。”(自相矛盾)
例2:苏教版十二册《螳螂捕蝉》:螳螂捕蝉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课文的第五节有这样一段话:“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的叫着,自由自在的喝着露水。却不知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只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类似的情况在教材中随处可见。这就为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提供了条件,成为可能。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和其它阅读能力一样,绝对不是老师讲出来的。只能靠阅读训练,靠参与阅读训练的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吕淑湘先生说:“语文课重在训练。”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学生的思想,强化训练意识。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真正改变“满堂灌”的做法,把训练变为自觉行动。在备课时,教者就要考虑好哪些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凡是能结合上下文理解的词语把他们作为例子,用来训练培养学生联系上下理解词语的能力。《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中“骄阳似火”、“惊淘拍岸”等词语就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此,上课没有必要讲这些词的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书,从书中找出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先去读课文,再让他们说说读懂了哪些词语,说给同学们听听,从哪找出来的。在这种训练过程中,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首先,作为教者要熟悉教材,哪些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应从哪些地方去了解,要了然于心。这样走进课堂才能胸有成竹地去引导学生。如果只是笼统地提出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而自己却不知道究竟从哪些方面理解,那教师的主导作用便等于零。
其次,一些重点词、关键词,要作必要的提示和点拨。当学生看不出来,或看得不全面,教师要作正确的引导,这样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能促进思维。教者应该让学生反复去阅读课文,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其含义,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促进思维。
第三,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充分读书。多数词语联系上下文是容易理解的,但有的词语一下子看不出来,可以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在悟中理解。老师可以通过动作的指点,语音的点拨,情景的体验,使感悟水到渠成。教师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没有一厢情愿地去灌输,而是借助情景去启发,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自悟。老师是很有耐心的充满情趣的,与学生一起尽情地读,尽情地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悟。
总之,联系上下文在文章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除了做到文章前面所说的几点外,还应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读整本的书,在对文章整体的把握中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并在”博览群书"中不断的完善,提高这易一能力,使之默化为学生个体的一种内在的阅读能力。这不仅是时代的使命,也是中华之崛起的希望所在。
第五篇:断句专项训练
文言文断句
曾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
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
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例
1、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光 映书而 读 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规律一: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
2、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例3:
夫 五 人 之 死 去 今 之 墓 而葬 焉 其 为 时 止 十 有 一 月尔 夫 十 有 一 月 之 中 凡 富贵 之 子 慷 慨 得 志 之 徒 其疾 病 而 死 死 而 湮 没 不 足道 者 亦 已 众 矣 况 草 野 之无 闻 者 欤 独 五 人 之 皦 皦何 也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⑵ 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⑶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④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 “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 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⑤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 ”“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例4: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例5:
项 王 至 阴 陵 迷 失 道 问 一 田 父 田 父 绐 曰 左 左 乃 陷 大 泽 中。
规律三: 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 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例6
上 常 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能 不 各 有 差 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信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
8、积 善 多 者 虽 有 一 恶 是 为 过 失 未 足 以 亡 积 恶 多 者 虽 有 一 善 是 为 误 中 未 足 以 存 人 君 闻 此 可 以 悚 惧 布 衣 闻 此 可 以 改 容。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参考译文:善事如果做得多,偶尔做了一件坏事,也只能算是失误,不足以导致灭亡。而坏事做多了,偶尔做了一件善事,也只能算是不小心做的,不足以求得生存。君主听到这些,就会害怕。百姓听到这些,就会改变脸色。例
9、君 子 之 言 寡 而 实 小 人 之 言 多 而 虚 君 子 之 学 也 入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参考译文: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
规律六: 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 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 …乎”、“何……之有”,“孰与……乎” “为……所……”、“受……于……”,“无乃……乎”,“得无……乎”等,根据 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1子 贡 曰 管 仲 非 仁 者 与 桓 公 杀 公 子 纠 不 能 死 又 相之 子 曰 管 仲 相 桓 公 霸 诸侯 一 匡 天 下 民 到 今 受其 赐 微 管 仲 吾 其 被 髡 左衽 矣 岂 匹 夫 匹 妇 之 为 谅也 自 经 于 沟 渎 而 莫 之 知也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从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衽(认)。微:没有。谅:遵守信用,渎(独)。
岂能拘泥于匹夫匹妇的小节小信?自缢于沟渎而不为人知呢。”
子贡问:“管仲的人格有问题罢?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是公子纠的人,他不能为公子纠殉难,反倒替齐桓公当家,管仲的人格有问题罢?”孔夫子答他说:“管仲帮齐桓公,尊王攘夷,一统天下,老百姓直到今天还得到他的好处,没管仲,连我今天都要因亡国而做胡人打扮了!管仲是大处着眼的人,他哪里会像一般匹夫匹妇一样,默默无闻去殉难,默默无闻的去守那些匹夫匹妇的人格标准呢!”
2、然 病 情 万 状 各 有 所 宜 当 攻 不 攻 与 当 补 不 补 厥 弊 惟 均 偏 执 其 法 固 非 竟 斥 其 法 亦 非 也
但病情有千差万别的情况,各自都有适宜的治法。应当使用攻法却不用攻法和应当使用补法却不用补法,二者的弊病完全相同。片面地坚持他的方法固然是错误的,彻底地批驳他的方法也是错误的。
3、有 妇 人 昼 日 置 二 小 儿 沙 上 而 浣 衣 于 水 者 虎 自 山 上 驰 来 妇 人 仓 皇 沉 水 避 之 二 小 儿 戏 沙 上 自 若 虎 熟 视 之 至 以 首 抵 触 庶 几 其 一 惧 而 儿 痴 竟 不 知 怪 虎 亦 卒 去 意 虎 之 食 人 必 先 被 之 以 威 而 不 惧 之 人 威 亦 无 所 施 欤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老 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它的威风就无法显示啦!
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6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7苏武牧羊北海上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翻译
1.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名人言行录》
2、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字仲平,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初,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6、赵广,合淝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姆指遣去,而广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的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7、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选自《汉书·苏武传》
译文: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
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
陈涉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起受雇佣给富人家种地。有一天,他放下农活到田埂上休息,对秦王朝肆无忌惮的征调劳役、不断加重对老百姓的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现实忿恨不平,就决心摆脱压迫和剥削,改变目前的社会地位,并对他的同伴们说:“假如将来我们中间有谁发迹富贵了,可不能相互忘记啊。”同伴们讥笑他:“受雇给人家种地,怎么能发迹富贵呢?”陈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燕雀哪里会懂得鸿鹄的凌云壮志呢!”
9、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译文
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原文: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文言翻译与断句练习
第一部分
六年高考题荟萃
2009年高考题
1.(09年广东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答案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09年江苏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古 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问则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答案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3.(09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补不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是 以 圣 人 为 而不恃 功成 而 不 处。(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答案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解析
文言文的断句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与翻译相关的题型,其难度低于翻译,但读不懂文句,断句也是很困难的。考生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实词“补不足”、“人”、“损”,据虚词“之”、“是以”等可辅助判断。
2008年高考题
1.(08北京)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杨 朱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恶 者 贵美 者 贱 杨 子 问 其 故 逆 旅 之 父 答 曰 美者自美 吾 不 知 其 美 也 恶 者 自 恶 吾 不 知 其 恶 也 杨 子 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答案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
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解析
运用语感,理解文句的意义和结构,正确断句。
2.(08浙江)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政 姊 荣 闻 人 有 刺 杀 韩 相 者 贼 不 得 国 不 知 其 名 姓暴 其 尸 而 县 之 千 金 乃 於 邑 曰其是吾 弟 与 嗟 乎 严 仲 子 知 吾 弟 立 起 如 韩 之 市 而 死 者 果 政 也(《史记•刺客列传》)
答案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解析
先整体阅读,弄懂文意再断句。
2009年联考题
1.(北京市西城区2009年5月高三年级抽样测试语文试题)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孟 子 曰 言近而 旨 远 者 善 言 也 守 约 而 施 博 者 善 道也 君 子 之言 也 不 下 带① 而 道 存焉君子 之 守 修 其 身 而 天 下平人 病 舍 其 田 而 芸 人 之 田 所 求 于 人 者 重而 所 以 自任者轻。
【注】 ①不下带:带,腰带。古人不视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答案 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
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2.(北京市海淀区2009年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在下面短文中用“/”断句。
鲁 有 恶 者 其 父 出 而 见 商 咄 反 而 告 其 邻 曰 商 咄不 若 吾 子 矣 且其 子 至 恶 也 商 咄 至美也彼 以 至 美 不 如 至 恶 尤 乎 爱 也 故 知 美 之 恶 知 恶 之 美 然 后 能 知美 恶 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有始览•去尤》)
答案 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
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
3.(北京市丰台区2009届高三语文统一练习〈二〉)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诗 人 多 用 野 老 字 不 过 谓 田 野 老 人 耳 按《汉书•艺文志》有《野老》十七 篇 注 云 六 国 时 人 在齐楚间 应 邵 曰 年 老 居 田 野 相 民 耕 种 故 号 野 老 则 二 字 所 出 最古矣。(《陔余丛考•野老》)
答案 诗 人 多 用 野 老 字/不 过 谓 田 野 老 人 耳/按《汉书•艺文志》有《野老》十 七 篇/注 云/
六 国 时 人/在 齐 楚 间/应 邵 曰/年 老 居 田 野/相 民 耕 种/故 号 野 老/则 二 字 所 出最古矣。
4.(北京市崇文区2009届高三二模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试题)用斜线(/)给下面两段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
弹棋,二人对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当,下呼上击之。
(取材于晋•徐广《弹棋经》)
弹棋,始自魏宫内装器戏也文帝于此技亦特好用手巾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拂棋妙逾于帝。
(取材于魏•邯郸淳《艺经•弹棋》)
答案 弹棋,二人对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当,下呼上击之。
弹棋,始自魏宫/内装器戏也/文帝于此技亦特好/用手巾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拂棋/妙逾于帝。
5.(北京市朝阳区2009届高三语文统一练习〈二〉)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答案 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
2009年9月更新
1.(2010届广东省梅州揭阳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这个句群断句。
对 曰 夫 兵 在 御 之 得 其 道 不 在 众 多 陛 下 取 其 壮 健以 道 御 之 足 以 无 敌 于 天 下 何必多取 细 弱 以 增 虚 数 乎!
答案
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2.(广东顺德伦教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为不愈也帝善其对年老卒官。
答案
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为不愈也/帝善其对/年老卒官。
3.(湖南省浏阳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用/给文中句子断句。
陵
卒
从
汉
王
定
天
下
以
善
雍
齿
雍
齿
高
祖
之
仇
陵
又
本
无
从
汉
之
意
以
故
后
封
陵
为
安
国
侯。
答案
陵
卒
从
汉
王
定
天
下 / 以
善
雍
齿 / 雍
齿 / 高
祖
之
仇 / 陵
又
本
无
从
汉
之
意 / 以
故
后
封
陵(/)为
安
国
侯。
4.(重庆市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用斜线(∕)断句:
刘 俯 身 窥 之 见 十 数 人 儿 女 杂 坐 罗 列 盘 馔 环 绕 之而 共 食 见 其 妻 在 坐 中语笑。
答案
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