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是道德的基石(定稿)
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是道德的基石。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再怎么道貌岸然,那也是伪君子。
怎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孝?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里的“几”当委婉讲,“几谏”的意思是儿女如和父母有不同意见,即使是父母错了,也应当委婉地去劝止。这是表示对父母的尊重。“敬不违”“劳不怨”突出了敬和顺两层意思。敬和顺是孝的真谛。因为敬,就会顺。因此敬和顺也常常和孝连在一起,称作孝顺、孝敬。仅仅为老人提供物质上的供养,而缺乏“敬”和“顺”算不上真正的孝。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是说,现在的所谓孝,以为能养活老人就行了。那么你也养狗养马,如果你只是做到让父母衣食无忧,而没有发自内心的敬重,那么这跟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在这里孔子明确表示,缺乏内心敬、顺的孝,和饲养宠物没有什么两样。而我们现在的确有许多人对宠物的关心超过了父母。
孔子的学生闵子骞是个孝子,孔子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孔子是说:闵子骞是个真正的孝子,人们听不到他的父母兄弟对他有抱怨批评的话。
闵子骞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的棉衣铺着厚厚的棉絮,而闵子骞的棉衣里塞的却是芦花。一天,父亲出门,闵子骞冻得直打颤,连拉车的绳子也握不住掉在了地上。父亲以为他偷懒,就一鞭子抽过去。芦花从打破的衣缝里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子骞受继母虐待,一气之下就要休逐后妻。闵子骞跪地求父道:“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两个弟弟都要挨冻。”他的举动感动了父亲和继母,从此继母待他也和自己的亲儿子一样。
这个故事出自《二十四孝》中的“芦衣顺母”,故事阐述了“孝”除了赡养,还包含宽容、理解、友爱、以德报怨等高尚的道德情操。赋予“孝”更为深厚的内涵。“芦衣顺母”突出了“顺”这一孝的重要标志。
孔子曾经对子夏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是说:做晚辈的最不容易的就是能和颜悦色。有事帮着去做;有好吃的,请他们一块享用,这样就能算“孝”了吗?孔子是在告诉他的学生,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长辈始终如一的顺和敬。
可见孝不单单是让父母衣食无忧,更要让他们身心愉悦。孝体现的是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和爱心,父母含辛茹苦将子女抚育长大,那一份永恒的爱心,是报答不完的。于丹在她的《论语》心得中用一则寓言,讲述了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她说:有一棵大树,年轻时它给在树下玩耍的孩子攀爬戏嬉,提供果实;孩子稍长,树又为他遮风挡雨,提供阴凉;孩子长大成人,树又用自己的躯干,作为他建房造屋,制作家具的材料。孩子老了,树也被锯掉,只留下树根。但它仍惦记着在它庇护下长大的孩子。它说,孩子我现在什么也不能给你了,剩下的树根,你就劈了当柴烧吧。父母就像大树一样,可以为子女牺牲一切。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近乎一种本能,只有付出,不求回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是一个简单的“孝”字,就能报答得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的。
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思是父母老了,我们应该为他们的高寿而喜悦;同时我们也应该担心,他们能够陪伴我们的时间不多了。真的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一天,请再多的和尚道士,烧再多的豪宅、冥币又有何用。乘父母健在,应该想想,在有限的岁月中,我们还来得及为他们做些什么。
孝是中国伦理道德的精髓,孝的真谛是敬和顺,不是简单的赡养养。孝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家庭内部子女与父母间的私事。
第二篇: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三鹿奶粉”事件警示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至今,从层层剥开的事实来看,令人震惊的是一些企业职业道德的沦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食品行业事关生命安全,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和资金,更要讲道德和良心。然而,通览“三鹿奶粉”事件中一些企业的表现,有见利忘义的冲动,有明知故犯的侥幸,有心知肚明的“默契”,就是没有起码的道德良知约束。为追求利润,一些企业置婴幼儿生命健康于不顾,做出了让母亲泣血、令社会蒙羞的行径。这种行为重创了奶制品行业,更重创了社会的诚信机制。
我们痛心地看到,一些企业的“无德”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普通百姓对“问题奶粉”议论纷纷,不少消费者因此疑惧重重。连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有关部门雷厉风行深查原因、追究责任,正是因为这一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绝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绝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我们放心走路,是因为我们相信车流会在红灯前停下来;我们安心睡觉,是因为相信屋顶不会无缘无故塌下来。没有这种基本的信任,社会就不可能正常运行;市场经济的基本秩序,也就无从存在。如果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文明底线失守,再好的制度也无法生效,再快的发展也会出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受“问题奶粉”影响,消费者对奶粉质量安全的信任度骤降,不仅奶制品企业产品销量大幅滑坡,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广大奶农也因企业减少原奶收购面临损失。沉痛的教训告诫企业家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三鹿奶粉”事件所暴露的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第三篇:孝是法律责任还是道德义务
孝是法律责任还是道德义务
“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品德,它是一种稳定的伦理关系表现,也是和谐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看重与推崇孝道。在《孝经》中,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他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在《论语.为政》里许多弟子向孔子问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子游的发问,孔子说得极有道理。关于具体如何行孝,孔子在这里突出了一个“敬”字,很是精辟!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中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那孝到底是道德义务还是法律责任,众说纷纭。而我认为,孝需由心而发,不是简单的法律约束就能办得到的。
今年北大实名推荐制在公布推荐生遴选条件时重点强调了道德品质,其中把不孝敬父母列为不得推荐情形之一。此举是重视孝的传统美德,从某方面来说,这还是最强有力的反腐败的英明措施。但是,且不说将采取何种适当标准去衡量孝,孝敬父母本应该是人最基础的美德之一,无论贫富贵贱都应当以孝为先,难道那些不能进或不想进北大的学子就不用孝敬父母了吗?!
同时,据新华社报道,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近日在北京启动。这项工程由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将计划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4-6岁的中华小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提倡孝道绝对是好事,但仔细琢磨下,这一基本人伦到现在却需要国家级学会专门启动一个工程来培养,还是令人难以接受。虽然培养孝子彰显美德,营造充满爱心的良好环境,但放在全国青少年当中,5年培养的百万孝子也只是冰山一角,那剩下的大部分就不培养了,或都是不孝之辈?
一个不孝敬父母,不知道反哺感恩的人很难懂得关爱他人、回馈社会,自私、冷漠一旦习以为常,又会反作用于世间乱象。“小悦悦”等一系列事件凸显我们情感荒芜,传统美德已经岌岌可危。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孝心并不是靠一个工程建立而成的,更不是以法律规范来确立,培养孝心也不应带有功利性、强制性、形式化的色彩,若是孝心可以“量产”,那么机械迂腐负面效果或许更先体现出来。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孝道的推崇更多的是要求家长,教师的言行示范作用。
第四篇:道德——和谐发展的基石
道德——和谐发展的基石
近几年毒奶粉、地沟油、小悦悦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展现在我们眼前,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与痛心,更多的是反思:为什么社会的发展带动的却是道德底线的下降?难道这些仅仅是一些巧合?这巧合的几率也未免太高了些吧!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官德、商德、民德是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而面对当前种种重利益而不重道德,重能力而不重品行、冷漠围观弃大众及国家利益而不顾的现状,我们应亟需改善。加强道德建设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同等对齐、不偏不倚,而不是谁先谁后或谁重谁次。
加强道德建设需从教育入手。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历来就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素质,这种素质的好坏,决定了一个民族、国家的成就和进步,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培养四有新人,而道德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且道德的塑造更要从小抓起,因此要把道德建设融入到国民教育当中,从娃娃抓起,用经典引路,充分发挥好人好事、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媒体的倡导与国家有关部门的表彰。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人们的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现象日趋明显,主流价值观和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受到严重冲击,而国民处于温水煮青蛙的状态没有清醒认识到自己的道德底线已经松了又降,降了又松或对周围不道德的现象听之任之的状态。此刻,媒体的有力倡导不可少,现有的好人好事、道德模范并不少,媒体要放大他们的光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是一个道德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人人做起的文明社会。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对道德模范的表彰让国民认识到国家对道德建设的重视并提高国民的道德底线。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引人向善的信仰。要时时谈道德,地地谈道德,树立人们的道德信仰,从思想上改变人们的道德观,要把八荣八耻牢牢刻在人们的脑海之中,从根本上解决不道德现象!道德不仅仅是道德,它在国家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让我们修身自律、躬行实践、从自身做起对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和谐做一点贡献!让我们对这座道德大厦添一砖加一瓦吧,文明的人们!
第五篇:夫妻关系是子女教育的基石
夫妻关系是子女教育的基石
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孩子身上几乎都有父母的影子,许多孩子如何对待同学、师长以及其他周围人,将来如何对待爱情、婚姻、责任,都无不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从小就会不知不觉地把父母的处理夫妻关系的方式内化于心,加以模仿。
我曾经接到一个天津的男性打来的电话,说他看到我在《半月谈》上发表的关于家庭暴力的文章,让他落泪并且反思了许多问题,他就经常打妻子和孩子,可是他却十分痛恨家庭暴力,原因就是他和兄弟都是在父亲无休无止的暴力中生活、长大的,他母亲就是在60岁那年被父亲打到要害部位而死去的。当他回忆起因为被他打骂,妻子鼻青脸肿的样子,3岁的孩子吓得几乎休克时,他说不知道自己怎么也成了父亲的翻版。看了我的文章他很后悔,他说以后再也不打人了。
现在的父母都曾经是孩子,他们在夫妻关系的耳濡目染中长大;现在的孩子将来也会成为父母,他们将复制曾经经历的和“学习”来的夫妻关系。所以我们说,夫妻关系是子女教育的基石,对于孩子情商、品质、修养的培养和熏陶是无可替代的,意义重大。
我们将在本文中重点谈谈夫妻关系如何营造的问题,其中有这样几个要点:夫妻相处的正面和负面方式、给予与获取、以仁爱之心生活。
一、夫妻要以正面方式相处
1.夫妻相处的正面和负面方式
什么是夫妻相处或者与人相处的正面方式呢,它是指在任何关系中,尤其是夫妻关系中,表达感情都是温暖亲切,充满爱意和让人喜欢的,欣赏和赞美的语言毫不做作地流淌出来,自然而且真实。正面关注具有感染力,接受者感到心花怒放,就象阳光照在花朵上。欣赏引来彼此更多的欣赏,并且给对方以大量的爱作为回报,结果彼此的关系就象一个上升的螺旋,互相倾慕。
这种关系的体会多见于恋爱阶段,许多人在见面并且有了好感后,就开始了约会,交谈,互助,他们不断发现对方的优点,并且经常把对对方的赞美、爱和感激表达出来或者写成短信,发到对方的手机里,故意给对方惊喜。无数的美好的话语见证了爱情发展,这就是正面关注。正面关注的结果往往使人们进入亲密关系,成为夫妇。
但是相处日久,“玫瑰色的眼镜”被摘掉,回归现实生活后,伴侣们放松下来,“最好的一面”消逝了,完美的包装剥脱下来,当人们觉得当初那个最好的人也有缺点,负面关注的时候开始了,眼光变得挑剔,注意并且指出对方的缺点,不知不觉中,批评、愤怒和讽刺渗入彼此的交流中。大家都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没有小毛病?但是负面关注会带着不满和敌意,于是指责、辩解、反击循环开来,恼怒和绝望代替了甜言蜜语,甚至出现了家庭暴力,夫妻关系成了下降的螺旋,可叹的是这样有损健康关系的方式却非常普遍地存在。
曾经咨询过我的一位父亲说,自从他和妻子的爱从颠峰一路跌落,争吵不断后,他就不大愿意回家了,可是他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因为他聪明、听话、乖巧,学习好,于是他会给孩子很多钱,弥补不能经常陪伴孩子的愧疚。可是不久他就发现孩子学习成绩滑落得很厉害,老师说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动不动就和同学急,情绪不稳定。而且放学也不愿意回家,而是在游戏厅消磨时间,他很着急,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2.夫妻关系怎样由负面返回正面
每一对夫妇都不希望生活在硝烟四起的家庭里,所以如果你希望夫妻关系温暖和谐,就必须学会关注伴侣的优点而不是缺点,把他身上的一切都想象成合理的,因为你第一次看到他,喜欢他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你需要把眼光集中在你喜欢他的方面,而不是停留在那些你不喜欢的事上。保持这种心态就象养花,每一种花都会有开花和休眠期,需要在它的各个时期予以照顾,不能开花就高兴地欣赏,花期过了就丢掉。不牢记你为什么爱上这个人,就会因为细小的事情,否定了对方整个人。就象因为有些叶子枯萎了,就丢掉整盆花一样。对待孩子也同样不能因为考100分就溺爱有
加,考砸了就棍棒加身。
当你进入负面关注时,要提醒自己重温让你爱上他的那些品质,有个生活一直很幸福的老年人总结他的经验时说:我在非常爱我的妻子的时候,都要停一停,仔细品味她给我的感受,并且记下来她给我的爱意,她的优秀的品质。当她发火、烦人,让我感到失望的时候,我就不会和她对着干,而是想她的好处,看看我当时的记录,提醒自己不要因为一时冲动,伤害了彼此的感情。重新回顾我们的风雨历程,什么问题不能和平解决,为什么不能做点让步和牺牲呢。
这样,挑剔的眼光就变成了欣赏的眼光,既然欣赏能够引来更多的欣赏,伴侣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螺旋就恢复原状了。
前面提到的那位父亲,经过我的分析和劝慰,他认识到,他们夫妻之间的紧张态势使孩子感受到家庭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害怕哪一天父母会离婚,撇下他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他怎么能够安心学习和正常生活呢,焦虑才是他用游戏分散情绪的原因。他觉得其实和妻子也没有什么不能调和的矛盾,为了孩子他主动调适和妻子的关系,按时回家,尽量多地和孩子在一起,家庭生活恢复恬适后,孩子也很快恢复了乐观开朗的心态,学习专心了,成绩又成为班里的前几名。
二、夫妻之间应该坚持互惠原则
1.给予与获取
爱情和珍惜是需要表达的,你爱人的关键在于给予。给予是证实爱情的一种可见的形式,给予反映了你怎样慷慨地对待伴侣,怎样深情地敞开胸怀,怎样奉献你的忠诚,实际上表达的是你的爱。有的人说我不是富翁,我想给予可是没有那么多钱买好东西。一说给予就想到买礼物,其实夫妻之间这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你除了礼物有许多可以给予的。
最佳的礼物是你自己——这是金钱无法买到的东西。比如你可以给予伴侣时间、关注或者精力,这是无法估价的礼物,当你把他看成是自己最心爱的人时,你会自愿分担家务,陪他看病,体贴入微地帮助他做任何事。这些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比鲜花、巧克力或者珠宝还要贵重,因为它们珍贵到无法衡量。
满足伴侣的愿望是你能够给予伴侣的最美好的方式之一,它能够给你带来奇妙的感觉,比如,你的伴侣感到紧张的时候,给她按摩肩膀和足部;生病时给她煮一锅鸡汤;恐惧时和她在一起,挺起你的胸膛保护她;悲伤时紧握他的手,安慰他,用心倾听他的愿望和感受。如果他想去度假,你们有钱可以一同去国外放松身心,钱少可以到郊区度一个迷你假期等等。
父母相互关爱的榜样作用有时候是潜移默化的。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张宏民说起他的母亲,口气充满肯定和赞美:“我母亲非常好,中国女性的优点在她身上体现得特充分。她慈爱、善良、正直,会持家。”张妈妈退休前是清华大学幼儿园园长,她是一个在工作中不会奉承、不会投机取巧、只要有理就要坚持的人,她的人生态度给了他和哥哥、姐姐一生的影响。她教育孩子的独到之处是以身作则,遇到问题坚持讲道理。现在她爱护儿子的方式就是经常看他的节目,并且把她的意见和亲朋意见告诉他。让他时常体会到来自母亲的期待和温暖,他觉得比什么都珍贵。
2.给予和获取中的互惠
互惠表示,给予和获取的交换是公平的。两个人都会感到得到了平等的爱、倾听、珍视、尊重和关注。如果仅仅是给予,就是一个人获取,一个人奉献,甚至是剥夺、剥削对方;如果两个人都获取,就是只考虑自己,不照顾对方;两个人互相谦让,最后平均分配就是互惠。伴侣之间应该存在着互惠的循环。
如果循环中断,其中一方或者双方就开始感到自己被欺骗并且产生怨恨,一方就开始不象以前那样给予的那么多,另外一方也报以退缩,伴侣关系不再是给予与获取,而成了获取再获取。就象两个人比赛从银行取款一样,你们的存款很快会枯竭。
这时候两个人开始在潜意识中算计自己吃亏还是占了便宜,曾经给过对方什么,谁欠了谁的恩惠,在时间、感情、关注以及其他不对称的事情上回忆比较,心里有无形的明细帐。吃亏者就会产
生怨恨,积怨越来越深,变成愤恨,导致矛盾。避免情况恶化的办法是明确的沟通和谈判。如果比例确实已经失衡,就要立即结束和调整。
如果你觉得你的伴侣给予得太少,你必须跟他挑明这个问题,并谈判出一个恢复平衡的双赢的结局。你要明确你需要的是什么,而他也知道怎样给予,你们才会感到对方的体贴,从而感到幸福。获取太多,给予太少是对应的,那些获取超出自己应得的人消耗伴侣的资源,又不以自己的资源补偿伴侣,进一步破坏了平衡,比如丈夫让妻子工作供养他读大学,又读研究生,最后功成名就说我们俩差距太大,必须离婚,就是失衡的结果。你一定要在积怨超出你的承受力之前处理并且调整这个问题。
此外有的人喜欢扮演只给予,不接受回报的角色。这也有可能使关系失衡。由于拒绝接受,他们破坏了给予和获取的自然循环,破坏了伴侣之间无形的帐目平衡,使不能回报的一方感到内疚。唯一的办法是衷心地给予你的伴侣,而且允许你的伴侣做同样的回报,不带任何功利之心。无论是多给还是少取都是无益的,只有你们都感到同样被肯定、重视和珍惜才对情感建设有益。
曾经有一个母亲,为了把女儿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放弃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她让孩子学习钢琴、绘画、舞蹈、写日记,带她旅游,寻找一切能够出头露面的机会,到电视台、广播电台、公众场合参加比赛、演讲、节目制作„„得到了无数奖状,孩子14岁时出版了根据她的日记编纂的书籍《做个小孩不容易》,最后她想尽办法让女儿到美国学习。可是当孩子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回国后,却摆脱了母亲的安排,自己决定当一个四海为家的“背包侠”。因为她出国后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不过是母亲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炫耀的本钱,被控制的机器人。她要在旅途中找回属于自己的自我和快乐。
记住:当你和伴侣分享快乐的时候,快乐倍增,当你们分担悲伤时,你使悲伤减半。即使你们的物质生活很普通,你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却是丰富温馨的,你们的夫妻情感是真实深厚的,这对孩子的影响是无比宝贵的,他们将受益终生。
三、以仁爱之心生活
仁爱是关怀的最高的和最纯粹的形式,其核心是慷慨、仁慈并且无止境,她会关心、无私、承担义务而不感到勉强和不悦,仁爱的精髓就是敞开心胸真心对别人好。
1.仁爱的表现首先是体贴。
体贴通常表现在小事上,即“以小见大”,因为生活就是由一系列小事串起来的,当你花时间和心思使这些小的细节更加温馨甜美时,他的生活就会因为有了你,而更加美好,从而滋润着他。主动做小事,比如给心情忧郁的伴侣买一盘他喜欢的相声、喜剧或者小品VCD;主动给疲劳的伴侣按摩,一边和他聊天;做一顿可口的饭菜,陪他散步、打球或者唱歌;给伴侣订一份他喜欢的杂志;一个短信“我想你,想到你我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一张小纸条,写着心里话,“你是我今生最喜欢的人。”“你是我的最爱,我无时无刻不把你放在心里。”;纸条可以放在他意想不到的地方——衣袋里,袜子里,车上,枕头上等等,纸条意在引起会心的微笑或大笑,这样可以打开伴侣的心扉,给他留下特殊而深情的感受。在你需要而她有特殊情况的时候,克制自己的性要求,在伴侣需要性生活的时候,愿意陪伴她„„
与同样的关爱对待孩子,而不仅仅是呵斥、指责和要求,有的家长无论孩子成绩好不好都不满意,不好当然是一顿臭骂,好了会说你为什么不是第一,总之孩子永远难以从父母那里得到表扬和激励。家长以为只有“好鼓也要重棰敲”孩子才会继续努力,实际上父母通情达理的理解和和风细雨的鼓励才是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
体贴不是难于做到的,关键在于你是不是有心并且有一点创意。它所要求的是你有让自己所爱的人快乐的意识和愿望。你的爱人在这样的温暖中融化并且回报给你同样的体贴。
2.尊重伴侣也是仁爱的表现。
如果你尊重你的伴侣,你就会理解他的观点、倾听他讲的话、关心他的感受、同时尊重你们的爱
情。
尊重伴侣首先表现在自己不把挫败感或者负面情绪发泄的伴侣身上,不在家里咆哮和实施家庭暴力。你的伴侣是和你同甘共苦的人,不是你泄愤的沙袋,虽然他可以在你不舒畅的时候陪伴你,给予你关怀和支持,但是他存在的目的绝不是有义务承受你不良情绪的冲击。记住他是你的盟友,不是你的敌人。
尊重伴侣还表现在说话的口气和态度,第一不能讽刺和挖苦,语调要温柔,他应该得到你对你所尊敬的人同样的对待;第二要维护他在外人面前的尊严,不要当外人面纠正和指责他的过错,不能打断他的话,因为这样表示你对他的话不感兴趣,而且有意当众贬低他。第三如果你对伴侣的行为或动机有怀疑的时候,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就要假定他是清白的,立刻得出有罪的结论,表示你对伴侣缺乏信任,而信任和尊重密切相关。尊重意味着在证明其有罪之前,你仍然相信你的配偶是无辜的,意味着整个求证过程中你都站在他一边。
尊重调动出双方最好的一面,鼓舞每个人更加自尊和做出相应的回报,当两个人彼此尊重时,自我约束,自我尊重,不做有损情感的事,就会成为自觉行动。因此保护了彼此的情感和关系。你怎样对待你的爱人,和他怎样对待你,决定了夫妻关系的质量。互惠、仁爱是相互的,不矛盾的,是在两个人之中循环的,是使你们幸福健康生活的法宝。
平等健康的夫妻关系,是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的基础,而且成功的孩子往往有一个和睦平和的家庭做支撑。我最好的女朋友电话告诉我,她的女儿最近在美国取得硕士学位后,找到一个很称心的工作,是在和几百个求职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她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他们夫妇都是教授,平时勤恳工作,相互支持,家庭生活又不乏乐趣,经常带孩子打球、下棋、长聊,心理上完全没有沟壑,他们从来不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去美国留学是女儿自己考取的奖学金。经常性的越洋电话是一家三口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