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杨基看花诗的精神意蕴
浅析杨基看花诗的精神意蕴
摘要:元明易代之际吴中文人多写景咏物之作,杨基的看花诗是其中的一个亮点,诗人看花咏花,在看花诗中串联起自己的人生旅程,寄寓着自己的人格与心态,同时也引领了后世吴中文人的咏花之风。
关键词:杨基;看花诗;人生经历;人格心态
杨基是元末明初吴中派中极具代表性的诗人,他与高启、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成就仅次于高启。现存《眉庵集》十二卷,内诗十一卷,词一卷,其中多为旅行、酬唱中写景状物以及咏怀之作,通过写景咏物来表达复杂的感情。而看花诗便是状物诗中一类独特的存在。杨基爱赏花,写了大量的看花诗,《眉庵集》中仅以花为题的诗就有近百首,而其写景咏怀诗中亦多有对花的描写。本文就以杨基的看花诗为研究对象,分析体悟其中的精神意蕴。
一、从看花诗中追寻杨基的人生历程
杨基的一生可以说是历经坎坷,充满了波折。杨基酷爱赏花,在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可以看到他赏花咏花诗。在他人生飘零的几十年里,笔下的花也一直跟随着他的步伐,赏花咏花似乎已不仅仅是一种消遣,而成了一种习惯,一种表达内心复杂情感的方式,一剂抚慰精神和心灵的良药。循着花得踪迹,也可以看到他的足迹,感受他的心声。
1、元末:花间张扬的吴中少年
杨基生活的年代可以分为元末和明初,元末时他主要寓居吴中苏州,对他而言,苏州不仅仅是故乡,也代表了他豪气轻狂、个性张扬、率性而为的少年时代。元末本是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代,而正是在这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之际,吴中却呈现出一种末世中独自的繁华景象。
在风景如画的苏州,除了可以和众多的文人朋友诗酒酬唱为乐,每当冰雪消融,大地春回,百花盛放的时候,亦可以踏青赏花,别有一番风情。这样悠然闲适的生活,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显得如此的珍贵,尤其是对于经历了种种痛苦磨难之后,仍然在异乡漂泊的诗人而言,那些存在于记忆中的平和安宁的画面,俨然是最美好的回忆了。
然而乱世中偏安一隅的和平总是短暂的,它最终会湮灭在战争的洪流中。苏州兵围之时,杨基也曾和高启、王行一起到吴门雍熙寺后范园看花,兵乱之中,这片繁华之地已是一片凄凉景象,昔年人们自在游乐的情景已不复存在,“僻处休嗟车马稀,内家园里犹芳草。东风回首几人存,粉悴香谯不忍论。锦瑟金钱谁赴约,凤笙龙管谩招魂。月斜徐步花枝下,欲折生红泪盈把。”面对此情此景,诗人选择了用放纵来治疗自己的精神创伤,“风雨阴晴每愿违,便须携酒趁春晖。”(《约范园看杏花》)但是不管怎样排遣,时代的大局是无法改变的,诗人在苏州这一段诗酒适意,性情恣意飞扬的时光,也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在以后饱尝忧伤的日子里,聊以慰藉罢了。
2、明初:落花飘零的异乡孤客
洪武元年,杨基被谪临濠,从此开始了他十余年的飘泊生涯。洪武元年秋,杨基授荥阳令,由于老母寄居京师无人赡养,乃上书陈情,次年春返京,任为太常典簿。然而历经改朝易代之际的丧乱,又饱尝谪徙之苦的他,来到京师时,已是“青山识我归来意,白发消人仕宦心”,他已厌弃了仕途,认为安宁闲适的生活才是他最想要的,于是同年秋,他便辞官移家句容,结宜秋轩,自洪武五年备员江西省幕,后又经台狱之难,至洪武六年奉使湖南广右,仕宦成了杨基沉重的精神负荷,身世飘零的感慨和对过往的追忆充斥着他的内心,寂寥之感,不言而喻。
二、在看花诗中体味杨基的人格心态
不独杨基,吴中文人几乎都多写景咏物、宴游酬唱之作。如吴中四杰,他们都曾写过很多看花诗,以梅花诗为例,单以梅花为题诗作,高启就有33首,而各种咏怀、赠友等诗中借用梅花意象和典故的,则百首有余,杨基诗中涉及梅花的也有70余首,张羽和徐贲则分别有近40首和30首,他们通过这些梅花诗,来抒写个人的情感。为此,有必要来探讨一下杨基看花诗背后的创作思想与心态。
杨基是元末明初人,前期生活在元朝的统治下,后曾被聘入张士诚幕为记室,朱元璋即皇帝位,又被起用,多重的身份,无疑对他的心态以及文学思想起着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和大多数的文人一样,少年时代的杨基也曾胸怀大志,有忧国济世之心,他也曾参加科举,却未能如愿。事实上,在元朝施行的民族歧视政策之下,是无法得以实现的,统治者将人分为四类,南人地位低下,位居四个等级的末等;“八娼九儒十丐”的划分,又使得文人地位一落千丈;科举考试反复兴废,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沦落为城市贫民。“元代士人由失去仕进机会而被政治边缘化, 由异己感而造成与朝廷关系的疏离, 而边缘化与疏离感又直接导致了他们典型的旁观者心态。”“它往往是文人们在失败失望而又无奈无助时所形成的一种人生存在方式与深度心理。”“此种心态虽不以激烈的方式作为其外在形态,却能以润物无声般地潜藏于意识的深层,从而左右着文人们的人生模式与兴趣爱好。”在这样的一种心态之下,他归隐天平山南赤山之下,寄食于垄之间。
明初诗人的境遇更加凄凉,政治环境已不似元朝那样相对宽松,朱元璋更是从经济、文化方面打击南方文人。经历谪徙钟离,金陵去官,得罪落职,诗人早已厌弃了仕途,又经历了一连串的变故,更加感慨世事无常,内心惊惧动荡,只希望能回到故乡隐居度日,但朱元璋为巩固皇权,大杀功臣与才能之士,对文人尤其残暴,迫于的压力,诗人只能委曲求全,继续为官,但最终依然未能幸免。
在元末明初风云变幻的政局中,诗人对于政治的热情逐渐丧失,转而用闲适的生活来放任自我个性的激扬,乱世离丧之际更是厌弃仕途,不断追求一种隐逸的情怀。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文学创作的主题已鲜少宏大的题材,传统诗歌载道兴寄也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事对个人生活和情感的抒写,饮酒、作画、宴游、送别、赏花、观雪,透过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来抒发复杂的情感,这也就可以解释杨基以及其他吴中文人为何多作咏物抒怀之作了。
前面提到了易代之际诗人政治热情的丧失,转而追求自我个性的张扬,自我情感的抒发,以及隐逸山林的情怀。也就是一种“眉”的精神。杨基笔下的花,有象征隐逸的菊花,有高洁清雅的梅花、桂花,也有野花、残花、落花、或者是没有提到名字的花。杨基将他的“眉”寄托于花中,充满了感时伤世之情。
三、结语
徐泰《诗谈》:“杨基天机云锦,自然美丽。用以形容杨基的看花诗十分贴切,他笔下的花绚烂多姿,色彩鲜明,令人炫目,且诗律精切,对仗工整。杨基诗歌的弊端,则多认为是”时出纤巧“(徐泰《诗谈》,许学夷《诗源辨体后集纂要》云”情胜而格卑“。然而这些缺点亦和当时的时代氛围有关,结社酬唱以咏物的元诗,主要特点便是讲究才力和技巧,而这种情形在元末时期也愈加明显。伴随而来的便是私人化情感的抒发,元末文人确实多咏物酬唱之作,格局狭小,不够庄雅,但这也是因为政治热情的丧失使他们只能将目光转向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吴中文人大抵如此。且从本文前两点的分析来看,杨基的看花诗中并不缺乏情感,许学夷在评价他”格卑“的同时也肯定了他的”情胜“,”杨五七言,每多任情"。所以总体来讲,杨基将自己的真挚细腻的情感蕴于一首首看花诗中,使我们能够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角度来了解他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足见其才情功力,而他的这些看花抒怀的作品,也开启了后来吴中诗人的咏花之风。
参考文献:
[1] 周维德.全明诗话[G].济南:齐鲁书社,2005.[2] 杨基.眉庵集[M].杨世明,杨隽校点.成都:巴蜀出版社,2005
[3] 高启.高青丘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4] 朱彝尊.明诗综[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 左东岭.元明之际的种族观念与文人心态及相关的文学问题[J].文学评论,2008(5)
[6] 王行.半轩集[M].四库全书本.[7] 张羽.静居集[M].四库全书本
[8]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蕴
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蕴
【摘 要】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形成并塑造的,凝练为中共的政治本色和价值取向。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人一直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力推动了思想作风建设,在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中起着教育预防作用,并为中共制定政规党纪、健全制度提供了政治标向和指导原则。
【关键词】艰苦奋斗;党的建设;反腐倡廉
中共领袖和普通党员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共同形塑了艰苦奋斗精神,使其成为中共的政治本色和价值取向。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一再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完善健全各项制度和强化监督,探索出了一条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之路,并最终演化成全面从严治党的党建新思路。
一、艰苦奋斗精神政治本色的历史形塑
中华民族素有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传说中大禹治水,“劳身焦思”,“务在救时”,“三过其门而不入”,展现出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精卫填海,“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诠释了先民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愚公移山,凸显出不懈奋斗、奋发有为的精神品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等名言警句蕴涵了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中共自诞生之日起,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重任,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将艰苦奋斗精神发展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凝练为中共的政治本色和价值取向。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不懈斗争、万里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力胜千难万险的壮举、抗战峥嵘岁月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进取和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忍、西柏坡“务必保持谦虚谨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历史宣言等等无一不体现出我们党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价值取向。井冈山时期因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红军的物质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红军与白区“几乎完全断绝贸易,食盐、布匹、药材等项日常必需品的缺乏和昂贵,木材、茶油等农产品不能输出,农民断绝进款,影响及于一般人民”,“这种经济压迫,不但中等阶级忍不住,工人、贫农和红军亦恐将有耐不住之时。永新、宁冈两县没有盐吃,布匹、药材完全断绝,其他更不必说”。② 陈毅在给中央的报告中也提及这一窘况:“在九月至一月,四月中红军经过空前的艰难,在隆冬之际,边界崇山中积雪不消,红军衣履饮食非常困难。又因敌人封锁,红军未能到远地游击,以致经济没有出路。”①在困难面前,中共靠坚定的革命意志,同心协力、团结群众、艰苦奋斗,打退了敌人频繁的进攻和“围剿”。长征途中,红军碰到数不清的困难,险象环生,几度陷入绝境,“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②付出巨大牺牲,终于赢得战略大转移的胜利。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③ 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吃草根、啃树皮,爬雪山,过草地,通过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在艰难困苦中锤炼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演化为中共的政治本色,并为以后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之源。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在1939年指出:“共产党有艰苦奋斗的作风,能够忍饥饿去打日本帝国主义。”④ 1941年解放区曾出现极为严重的困难,“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⑤但解放区军民靠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度过了抗战中最为艰苦的岁月。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在1950年2月毛泽东访苏回国经停东北发现当地干部在接待上铺张浪费时,就提出严厉批评:“搞那么丰盛干什么?中央三令五申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艰苦奋斗,你们应作表率嘛!”⑥此后毛泽东多次强调要保持和弘扬艰苦奋斗作风,逐渐视其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克服个人主义和不良作风的有力武器。在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我们需要大力发扬他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⑦ 同年又再次强调:“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⑧ 1957年毛泽东指出:“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⑨ 针对有些干部“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情况,毛泽东再次强调:“要经过整风,把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统好好发扬起来。”“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革命意志衰退的人,要经过整风重新振作起来。”⑩毛泽东之所以多次强调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因为中共在革命岁月中形塑的艰苦奋斗精神,已凝练成为自己的政治本色和价值取向,并逐渐成为中共党风建设和保持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标。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屡次强调勤俭建国、反对奢侈浪费,将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来抓,并以此作为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重要思想资源,这对于激励全党、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战胜各种险境艰难,积极投身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过巨大作用。
二、艰苦奋斗精神的拒腐防变价值凸显
历史经验表明,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共在革命斗争中战胜各种困难的精神武器。在中共获得全国政权后,艰苦奋斗精神渐成为中共拒腐防变、保持自己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成为思想政治上的“防腐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此有清醒认识。邓小平认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他强调:“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我们拥有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够赶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但是也要认识到,为了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差距,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奋斗。”①针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腐败问题,邓小平多次提及艰苦奋斗:“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拒腐败现象。所以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这是中国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出的经验。”②“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奋斗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③ 邓小平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充分发挥优良传统在反腐败中的教育预防作用,把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融入到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之中去。
改革开放后,针对有些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捞取私利所滋生的各种腐败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重申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江泽民不断重提毛泽东、邓小平观点:“我们党和军队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今天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④“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必须继续发扬光大。”⑤ 江泽民还把艰苦奋斗精神上升到理想信念的高度,实现思想建党和作风建党的结合:“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艰苦奋斗的本色。实现党的崇高理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奋斗,广大党员和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永不停步地前进。”⑥ “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说到底是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⑦ 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保持党和国家政权不变质具有重大意义。坚持艰苦奋斗,就要发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⑧2002年胡锦涛在上任伊始的西柏坡之行就强调:“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① 2006年胡锦涛又强调:“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② 同年3月胡锦涛作《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③ 2007年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作《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讲话,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也是一种精神状态,能够起到砥砺意志、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④
中共一方面对艰苦奋斗精神作了重新解读,充分肯定艰苦奋斗精神在反腐败斗争中的教育预防作用,要求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开始强调制度和监督的重要性,“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试图用健全制度和强化监督来弥补思想作风建设的局限性。早在1989年中共中央就制定了七条廉政规定,以期搞好社会风气和党风建议。在1997年5月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将严格控制新建和装修办公楼;严格控制各种庆典活动;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挥霍浪费;严格控制用公款安装住宅电话或购买移动电话;严格按规定配备和更换小汽车;严格管理公费出国(境)等。⑤ 2003年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⑥ 2005年通过《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因此反腐“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⑦2009年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进一步控制办公经费,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经济工作纪律,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预算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购买、建造住房和配置用车,严格控制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对铺张浪费、奢靡享乐、挥霍公款的,必须严肃处理。”⑧ 2010胡锦涛在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重点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在改革开放新时代,艰苦奋斗政治本色体现为一种工作作风、生活准则、利益观念、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融入到思想、作风、组织、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反腐倡廉的保证和标志,是思想建党的教育资源和重要途径,也是制度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保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着巨大作用。
三、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到全面从严治党
中共面临着长期复杂而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针对党建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管党治党,艰苦奋斗精神遂融入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要求和制度规则中。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一中全会提出四点希望,其一是自觉做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同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明确表示“打铁还需自身硬”。同年12月中共中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主要内容有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导、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八项规定成为改进工作作风的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2013年1月,习近平强调:要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①为了严惩腐败、整肃风气,习近平发出反腐“动员令”: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2013年6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反复研究,决定把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克已奉公,勤政廉政,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状态。”②中共中央把解决“四风”问题与反腐倡廉建设紧密结合,旨在通过解决作风问题,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习近平强调:解决“四风”问题,要标本兼治,不仅要着力纠正、禁止“四风”问题的各种表现,而且要“查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抵制不正之风”。③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就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和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制定严格规定,并制定了相关的宣传教育、监督检查、责任追究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旨在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2014年5月,中央纪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提出进一步整治“会所中歪风”的要求。同年7月,围绕建设“节约型、廉洁型机关”的要求,有效降低行政成本,规范公务用车运行管理,着手改革公务用车制度。同年8月,中央又把整治奢华浪费建设纳入整改范围,进行全面清理。2014年10月,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2015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准则》要求党员廉洁自律: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同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党员违反各项纪律行为的处分做出了详细明确的规定。由上述内容可知:艰苦奋斗精神已融入到严格的组织作风和党纪政规中。
全面从严治党,既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也要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艰苦奋斗要求蕴涵其中。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共的政治本色,是中共党员世界观、价值追求以及政治修养的重要体现,是中共理想信念和思想作风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早在2012年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缺失。”2014年习近平再次重申:“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①2014年3月,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的为政之道、做人准则。党员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树立清风正气。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光靠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还不足以解决腐败问题,中共也逐渐认识到:依法治国、制度治党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铁律,要从严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② 在有关上报材料中,习近平曾作批示:“下一步,关键是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点,以完善公务接待、财务预算和审计、考核问责、监督保障等制度为抓手,努力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③同年习近平再次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④ 201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围绕4方面改革任务提出了26项重点举措,并提出改革举措在2017年前基本完成,到2020年建立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这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出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2015年习近平再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⑤ 中国共产党面对困境时的这种反奢崇俭、攻坚克难、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和开拓创新正是其艰苦奋斗精神的最好现实写照。
十八大以来,中共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以解决“四风”问题为开端,大张旗鼓地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实行“全面从严治党”的党建总战略和新思路。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作风建设的最根本内容,也是中共永续的政治资本和精神财富。它为中共制定党纪政规、健全制度提供了政治标向和指导原则,对中共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政治修养和确保清正廉洁、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和时代意义。
四、余论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大庆石油工人的艰苦创业、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战天斗地、“两弹一星”和航天科研人员的勇攀高峰、凤阳小岗村民的改革创新、深圳特区人和上海浦东人的开拓进取、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建设“天路”的英雄气概、人民公仆孔繁森的高风亮节等等进一步演绎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性,续写着中共党人艰苦奋斗的光辉篇章。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三五”发展阶段中,同样需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首先,发挥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是中共党员世界观、价值追求以及政治修养的重要体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实行全面从严治党,整个党风政风为之一振,赢得了民心赞誉,这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了坚强保证。其次,“十三五”发展阶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强调创新发展,而开拓创新是艰苦奋斗精神题中应有之义。无论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万众创业、万众创新,抑或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等各方面创新,都需要大力发扬攻坚克难、奋勇拼搏、开拓创新的艰苦奋斗精神。再次,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也离不开艰苦奋斗。目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存在贫困人口脱贫、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发展短板,这需要党员干部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担当意识,正视问题困难,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最后,绿色发展要求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制止奢靡之风”①,这种反奢崇俭、勤俭节约的要求正是艰苦奋斗精神之本来面貌。
当代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需要清除有关思想认识误区。有人认为:当代财富激增,再提艰苦奋斗不合时宜,艰苦奋斗精神是“过时传统”。也有人认为:艰苦奋斗是党员干部的事,与普通群众无关。实际上,艰苦奋斗精神并不是要人们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反对奢侈浪费;艰苦奋斗精神表现为勤俭节约、自强不息、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是家庭兴旺、事业发达、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品格。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加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需要密切结合,艰苦奋斗等先进精神的弘扬必须融入其中,并且须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当代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要从改革开放前单纯的号召宣传教育转化为今时的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当代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要着眼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格局,进一步清除思想认识误区,以党员干部为重点,与理想信念、党纪政规、体制机制、反腐倡廉建设相融合,抓好党风政风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新风尚。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师)
第三篇:杨善洲精神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在全省上下广泛掀起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之际,州局(公司)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参加聆听先进事迹报告。通过对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深感震撼。
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在退休后,他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2009年4月,他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
杨善洲同志是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领导干部的楷模,是老干部中的优秀典型。学习他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杨善洲同志之所以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就是因为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杨善洲同志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履行了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就是要把他的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改变工作中的不足,更好地践行“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核心价值观,有效地推进版纳烟草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胡建坤
2011年5月11日
第四篇:杨善洲精神
“杨善洲精神”学习感想
有一种精神,如精美的诗句,印在唐诗宋词发黄的纸页间;有一种品质,如细水长流,荡涤着一代代青年才俊的成长;有一种品德,千百年间在中华大地遍地流淌、生生不息!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每一次的停歇都为人们带来太多太多的感动。这些温暖的感动,源于一代代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们。
当时代的印记褪去,当一位位人民的好儿子、好公仆远去。今天,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又有一颗红星冉冉升起,他的名字、他的事迹将万古长存、流芳百世。
作为一名青年在校大学生,我有幸更多的了解了杨善洲老书记的感人事迹,近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又一次认真地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的点点滴滴,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近日,李源潮指示:“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要把杨善洲同志作为创优争先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对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近日再次指出:“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优争先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学习后心灵再次受到震撼,我为国家养育了杨善洲这样的党的好干部而自豪和骄傲,同时,作为老书记家乡的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和追求老书记“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
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他始终恪守信念、保持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同时,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时候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忘本变质。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多年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试想,如今这样的干部、这样的领导还有多少?这正是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广大大学生认真学习的楷模。
总之,杨善洲老书记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身体力行“俯首甘为孺子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通过学习他的事迹使我体会到,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点滴做起,“在其位,谋其职”,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做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更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达到“创优争先”学习提高的目的。
学研部 2011年 月 日
第五篇:《杨基歌》教案
目标:
1、熟悉音乐,在游戏中的情景中学跳队列舞蹈。
2、迁移生活经验,学习相互敬礼的动作,感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3、通过讨论、反复练习,保持舞蹈时队列的整齐。
准备:
1、有站的队列经验。
2、教学音乐
3、幼儿用书、磁带
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谈话,引导幼儿活动的兴趣,练习站队列。
1、教师带上军帽,提问:你们看,我是谁啊?
2、教师:你们知道解放军叔叔是怎样排队的吗?请你们学学解放军叔叔站队!
(将全班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几列纵队,尽量男孩一列、女孩一列)
二、让幼儿看幼儿用书,利用游戏的情境,帮助幼儿分段学习动作。
1、教师:现在你们都是小解放军,看看你们会不会听指挥做动作。
2、学习A段动作(播放A段音乐):
1)教师:现在请你们跟着音乐的节奏原地踏步,音乐结束的时候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面对面站好,我们来试一试。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合拍的做到面对面站好。
教师: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可以和同伴面对面站好?(帮助幼儿掌握在A段音乐的最后一小节的最后两拍按节奏面对面站好。)
3)带领幼儿合拍的做A段动作,提醒幼儿保持队列的整齐。
3、学习B段动作(播放B段的音乐):
1)教师:伸出你们的右手,手挽手,转一圈回到自己的位置。(小碎步。)
2)在幼儿掌握转圈的基础上,带领幼儿练习在B段音乐的最后一小节,和自己的舞伴交流位置。
3)带领幼儿合拍的做B段动作。
4)清幼儿创编敬礼动作作为AB段的动作尾奏动作。
教师:和好朋友跳完舞了,我们可以做一个什么动作?做一个什么样的敬礼动作呢?
5)带领幼儿合拍地做AB段的动作和尾奏动作。
三、听音乐完整地表演队列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