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四篇课文《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都是描写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作者通过精彩的文笔,细腻的描写,运用大量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学生带进有灵性的魅力大自然,进行心灵的交融。如何让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灵性和美丽,从而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是我们老师该思考的问题。
美是通过有感情的读才能领悟出来。如何让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是关键。《山中访友》作者把古桥、树林、瀑布、山泉、悬崖等当作知己朋友,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对话。教学时,我采取引导学生寻找山中朋友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采取各种方式的读,让学生领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痴迷与热爱,并进行对话与交流。课文学完我总觉得学生只是初步领悟了作者的情感,没有深刻领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痴迷与热爱
《山雨》,作者全身心投入雨中,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教学时,我吸取第一课的教训,以琴键为引,让学生当琴手,领悟雨中的树木、小草、岩石所发出的各种不同的声音,效果比第一课好了许多。但我忽略了一点,学生是好动的,也许他们关注的世界和成人根本不同,课上完后我好困惑,学生只能体会到作者的一些情感,要他们深入作者的内心,身临其境地感悟大自然的美妙还是达不到。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悟与聆听还是欠缺。
《草虫的村落》,我原以为学生对昆虫是了解的,所以我满怀信心地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不少的,如“草虫的村落在哪里?”“草虫的村落是什么样子的”等等,解决问题时兴致也很高,但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课后仔细揣度,发现学生还是没能走进昆虫的世界,从作者的角度去体会作者的用心。
《索溪峪的“野”》,我很想把这种“野”的味道教出来,我在课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想通过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领略出“野”的特点来,也许是学生的理解角度与成人有别,“野”的韵味表现的让我好失望。
纵观整个单元教学,我觉得我是不够成功的。如果仅从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算是成功的话,那么最大的失败就是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上。这点在单元写作指导时,表现的尤其明显。在教完《草虫的村落》时,我特意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一种昆虫,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东西空洞无物,平铺直叙。我发现,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角色的转换,应该让孩子们从昆虫的角度是思考问题,把自己当作是一只昆虫,写出来的东西也许会生动得多。为此,我花近半个课时,对学生进行了指导,结果学生们角度转换了,写出来的片断内容充实了,可千篇一律都写我举的例子——小蚂蚁,边平时写作水平较高的杨**、陈**、龚**也是如此。于是,我在单元作文时,指导学生们放开思维,并从不同的植物或动物去举例。到此,学生们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写作的内容,选材的对象均得到拓展。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我明白了语文教学需要换位思考,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思维是设计教学,去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
第二篇: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展开的。共安排了四篇课文,有《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认为这几点教成功。
首先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因为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很远,因此,课前我让学生扫及清朝末年的相关资料,在理解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时,我让学生相互交流,学生就很容易的理解了这部分的课文内容。
然后再学习表现詹天佑的杰出创新才能时,书上例举了“开隧
道”、设计“人”字行线路,两个经典事例,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总感觉学生学得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教学时,我假设同学们是詹天佑的小助手,帮他设计图纸,并给大家汇报设计意图,在冠以“工程师小助手”的诱惑下,同学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画的画,讲的讲,演的演。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设计图纸是最佳的,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成立他们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
最后,在其他三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大量的自学时间,放手让他们自读自悟,交流他们的所感,体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的课文我也会采取这种方式。
第三篇:第十一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十一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黎雪梦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詹天佑》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詹天佑的爱国?哪些内容体现了他的杰出?然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亲自动手的手段,让学生画出平面图,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教学《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时,我从题目入手,抓住文章主干
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我紧紧抓住“母亲”一词质问 学生:“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一个是亲身母亲,一个是祖**亲。”“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怀念自己的两位母亲呢?”这样既交待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又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干,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然后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课堂上,学生们分成组合作学习,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并在小组里交流。最后以读促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不同的感情色彩。在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我让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等词语,自己读句子,谈感受,让学生明白作者对母亲的悔恨,在让学生反复地读,从读中体会到了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在理解作者对祖**亲的怀念时,我结合课文内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
教学《彩色的翅膀》时,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战士建设海岛的决心和行动中让学生体会战士对祖国的热爱,并举父母改变家园的例子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叫学生想象自己在荒岛上的想法与战士们进行对比。
教学《中华少年》时,我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感 情朗读为学习方式,运用多种的朗读方法,引导学生读出乐趣。并把学生分组进行配乐的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文本的情感氛围之中。
总之,在教学本单元课文时,多数学生都体会到了文章中的爱国情感,课堂上并有爱国的激情,但由于学生知识面不广,因此在本单元习作时并不理想。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两篇描写祖国的山水,景美,文也美;三首古诗的含义深刻,启发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让同学们试着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特别要注意边读边展开想象,是课文中所描述的景物在脑海中浮现。《桂林山水》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构思精巧,句段精美,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发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林海》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文章文笔流畅,层次分明,具体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展开联想与抒发感情相结合,把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三首古诗的含义深刻,启发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对待生活。
二、教学目标。
1.读熟且会写各课生字,掌握各课重点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
好河山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领会作者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4.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美的教育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和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6.学习古诗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7.了解学习作者要赞颂的精神。8.背诵三首古诗。三.教学重点。
1.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并能口述。2.体会文句及桂林山水的美。
3.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特点的? 4.了解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讨论、体会其好处。5.理解诗句。
6.理解咏物颂人的写作目的。四.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五.教学课时。
8-11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第五篇: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
huīhïngwēi ãwǔ jǐyín zhuāng sù guǒpiāo miǎoqìpîcán kùbēi fân yù juã rïng qiàkāng kǎi jīáng
()()()()()()()()()()
二、根据给下面加点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读音,下面画好横线。2′×4=8′
1、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dōng xīdōng xi〗当铺当东西〖dōng xīdōng xi〗。
2、“老子〖lǎo zǐlǎo zi〗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所以你将其读成老子〖lǎo zǐlǎo zi〗是不对的。”张林对小红说。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3′×4=12′
负()顽抗悲愤欲()与世长()风帆()空
四、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12分
1.“人们庆祝打仗的胜利,个个载歌载舞。”这句话中“载”的读音为zǎi。()
2.“我家住在学校附近。”与“我在学校附近住。”意思不一样。()
3.“这件事谁也不能否认是小王干的。”换一种说法是“这件事不是小王干的”()
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元”的意思是“本来”,“但”的意思是“但是”,“同”的意思是“统一”。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杜牧。()
5.“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及收复失地的喜悦心情。()
6.听到申奥成功的消息,全国人民欣喜若狂。这句中“欣喜若狂”含贬义。()
五、按要求写句子。
1、填入恰当的关联词。2′×4=8′
(1)()大家齐心协力,这次比赛()能取得胜利。
(2)你()答应过他,()该跟他一块去。
(3)“()你去,()让小林和小张一起去。”刘科长说。
“()你去,()让小林和小张一起去?”刘科长问我。
2、把句子补充完整,使它们成为比喻句或拟人句。2′×2=4′
(1)你瞧,那一棵棵雪松。
(2)河里的小鱼。
3、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2′×2=4′
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他是个懒人,他又怎会知道有几棵小树苗枯萎了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2′×2=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是违法的,你不是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修改病句。(三处标点,一个错别字,五处语病。)1′×9=9′
秋天的早晨,当你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就会看到美丽的鲜花和诱人的香味。看,桂花,月季花,菊花和桃花等竞相开放,多么惹人喜爱呀。操场上空,五星红旗迎风飘荡;教室里,窗明几静,同学们大声地朗读着课文。我们的校园真美丽、漂亮啊!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10′+3′=23′
1、我们爱你——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示儿》的作者代”,但从诗句“。”和“。中能感受两位诗人都是。
3、读完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后,我们被肖邦强烈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请你写一句有关“爱国”的诗句或名言。
七、默背“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疾驰而去。”回答问题。2′×3=6′
1.乡。
2.“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作者在文中借景抒发了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