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一册语文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出一节好课,一节大家都认可的成功课。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内涵丰富、可操作性极强的语文教材,渴望成功的心理会更强烈一些。
面对刚刚讲完的《山中访友》一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一点。
《山中访友》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力求课堂教学的完整与和谐,本课的学习导入是以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开始的,课堂小结以方舟的小诗结束,不仅结构完整,而且两则材料又都与本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不仅增强了本课文学方面对学生的熏陶,而且它们与教材很和谐的统一到了一起,教学拓展的有了宽度。
但是每一节课都有不尽完美之处,比如在备学生的环节就做得不够到位,使得课堂上控制的能力不是很强。
《山雨》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设计、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个性化朗读的培养,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朗读和感悟的水平有所提高。为培养学生个性化朗读、感悟,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感,在朗读技巧上没有作过多的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的体验。由于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学生对山雨、雨中山林的描写可能会有陌生之感,所以在指名读课文时,配了一段有雨声和雨后滴水声的音乐,给学生的想象做铺垫。课后作业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设计出了积累好词佳句、画一幅画、编一首诗等各种形式、有创意的作业。
在教学中还存有一些不足:虽然读的时间很充足,但个别学生的朗读有不到位的现象。
《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
《草虫的村落》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课文,如果老师不想放手,无论你自己准备的多么充分,你也只能陶醉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
课堂上我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然后由小组汇报小组的学习体会的方法,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喜悦。事半功倍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我和我的学生们更加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魅力。在大家积极地融入其中,体会艰辛、享受乐趣。而我也在“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喜悦中收获着。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山“野”这部分课文时,先是让学生自主学文,找出些“野性美”的句子,圈点批注。接着,让学生对照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这些语句读出来,可以是自由轻声读,可以是默读,快速读,读完后选出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反复有滋有味地读。喜欢哪就读哪,觉得怎样能读出野性美,就怎样读。学生汇报读后感受时,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联系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谈谈读后的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让学生欣赏品味、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詹天佑》教学反思
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开头,在音乐的渲染下,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教师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画示意图和观 看课件动画。
三、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书读百边,其义自见”。
2、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学生并没有提出,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设计这个线路有什么好处?要是能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三、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最后的创意表达,拓展思维,没有给学生很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讲,学生的情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纵观整堂课,我想主要是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没有做好。在精读课文时,我采用了抓住重点语句来深入体会作者对生母和祖**亲的思念、爱慕之情。由面过渡到点这是正确的。但是学生找出体会最深刻的语句后,我在引导学生读时,却不够深入,如:学生找的这句话“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问学生:“作者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生略思:“作者想说,妈妈你回来吧!”如果当时,我借着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悲痛的语气再读这句话,全体学生再齐读,肯定会深受感染,课堂氛围也会更好。通过这点,我想:及时抓住有利时机,有效问题,“咬定青山不放松”,深入引导、朗读、体会是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之一。再者,抓住重点语句精读文章时,学生找了很多自己认为感动的句子,我不分重点平均用力,结果既浪费时间,又感受不深。我想一篇文章两三处深入体会挖掘即可。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彩色的翅膀》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一年前我也曾教学过该课,但说句实话,我不是很喜欢这类课文,所以教过也没留下什么特别深的印象。
事隔一年后的今天,当我又一次教学此课的时候,不知是年龄增长的问题,还是我的弟弟也在边防的原因,总之,我对这篇课文有了新的认识和别样的感受,教过以后,感觉效果不错,现将一点做法记录如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让学生找出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学生很快就能把感人的地方找出来了,但怎样才能体会出感情呢?首先我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受。“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象战士们尝瓜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嘴里是怎样啧啧赞叹的,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朗读是体会感情的好方法,但是学生朗读的指导一直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一件事,有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这节课中孩子们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们再读出来时就自然有滋有味了。
《穷人》教学反思
在引导学生想象“她们怎样‘熬’过艰难贫穷的日子”这一环节时,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的小手便 纷纷举起。等叫到杨叶玲同学时,她站起来,坚定地说:“桑娜和渔夫会靠着勤劳的双手把孩子们一天天养大,当孩子们长大后,他们会去跟着列宁推翻沙皇统治。”我听了好激动,立刻评价说:“你真了不起!是的,这是一条能彻底改变穷人命运的出路。事实正是这样,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剥削统治,使俄国所有穷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她能结合时代背景,能把社会课上学到的知识与本课内容联系起来想象,实在难得。我心里确实为学生这一合理而富有创造力的想象而高兴。仔细想一想,学生之所以能出现如此精彩的发言,正是因为这一问题触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愿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师提问开放灵活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另外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也给家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真的,当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时,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我一直把独立阅读课文定位于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让孩子掌握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既不把它当作精读文章一般细品,也不因为不考就不教,而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主题内容,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这只是纸上谈兵,要把知识化为能力非多写不可。这学期,我就经常在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后,就要求同学们进行一次小练笔,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如学完了《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完后,我叫学生以“谎言”为题,写随笔。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那种谋篇布局的巧妙,引导学生要把作文写得有趣味,要有波折,不能平铺直叙,效果不错。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有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两条主线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我引导学生划批、汇报时以老人为主,以“我”的变化为辅,这样一主一次,一明一暗,既突出了重点,又无遗漏,学生也有的放矢,汇报起来也就颇为精彩,比如:“我”就是一匹“千里马”,幸运地是遇到了这么好的“伯乐”;老教授是高明的教育家,她没有给予“我”任何琴技上的指导,但给予了我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勇气等等这样精彩的言论„„在此基础上,孩子们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自己不可获缺的努力。更为可喜的是孩子们能联系自身,谈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学会了感恩,更意识到自身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这节课上下来我和孩子们都受益颇丰。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反思
回顾本课的教学,学生通过交流深受感动的句子,对苏珊美好的心灵体会较好,基本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遗憾与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写作方法领会还不够透彻。学生在汇报时关注的主要是故事情节,人物品质,往往忽视了作者如何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写作方法,而我的语言指导没有及时到位,如果学生汇报每个关键句子时教师点拨两三句,写法特点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二、引导学生谈感受不够深刻。课的结尾处我让学生谈谈学完课文你学会怎样用心灵去倾听了吗?学生的思维并没有跳出课文的范畴,仅仅谈到了听到别人的伤心,应该安慰,听到别人有困难,应该帮助等等。教师应拓展学生的思维,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深刻挖掘,让学生想一想,大千世界,我们还可以用心倾听什么?生活中的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让学生对倾听的意义感悟的更深刻。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我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作者是带着珍爱的感情来写的。抓住这种基调,我让学生在朗读完课文以后,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在书中相关地方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随后,我带领学生学习了课文的一、三两部分,第二部分分小组自学完成,最后体会情感,达到升华。
回顾这节课,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这是一篇说明文,在整堂课上涉及说明方法的教学很少,没有给学生渗透相应的写作方法。另外课上让学生小练笔的环节没有充分的时间,只是让大家说说而已。所以,今后还要在备课方面多下功夫。
《大瀑布的葬礼》教后反思
阅读需要平和的心情,更需要合适的氛围。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潜心阅读创设适宜的情境。那么阅读的欢乐就会流淌,思维的花朵就会在接下来的阅读中绽放。学生的阅读期待就会在倾听与感受的交融中得以点燃。在品味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前后不同景象时,我选择创设语境引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这不同景象,在反复朗读中造成“陶醉”和“失望”的强烈情感落差,在一唱三叹中触发内心愤恨人类行为的感受。并在拟菲格雷特总统演讲搞中领会了课文的真谛。
在“欣喜”之余,也有“遗憾”。“遗憾”的点滴也因这节课而牢记我心。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得当,出现前有点松后有点紧的现象。在指导朗读时该如何把握好度才能不拖时间将是我以后注意的问题。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反思
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弄明白“神圣”的意思是什么,然后交流“土地上的什么是神圣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自渎课文,解决生字词。
第二个环节,我们针对“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品读、吟读、想象等途径,引导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
第三个环节,我抓住“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让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
课的最后,我将热爱土地的情感进行了扩展,呼唤大家要热爱土地、珍惜资源。我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以及歌唱家佟铁锌的一首《多情的土地》(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在优美的歌声中,我们意犹未尽地结束了本课。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这一课,目标定位十分的准确,⑴、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提出问题;⑵、利用导读抓住三个问题:想一想这些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抓住这3个问题,引导学生捕捉文中重要信息,展开讨论交流。来解决问题,并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地句子。⑴、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属。⑵、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个问题,通过写一写。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真正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少年润土》教学反思
鲁迅的《少年闰土》对闰土的外貌描写很有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
首先,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都能从这些外貌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在老师的引导学生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临下课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模仿写一位熟悉同学的外貌,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写作的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学生们通过猜测别人写的是哪个同学,都尽力要把自己笔下的人物写得真 实些,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真是师生之间其乐无穷。为此我们还举行的一个“认人大行动”呢!
这样我把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读写融合,我想,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便能得到提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反思
。“张冠李戴”、“囫囵吞枣”二词在课文中都有上下语境可作理解参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再弄清两者关系,并据此说因果句,训练点选择较为适当。
2、训练应扎实,不应架空。这两词的教学立足于课文,不仅加深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效果。
《一面》教学反思
课堂上学生汇报得极不理想。其实,此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人物语言、动作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心,但学生读了两遍也未体会明白,我感到很纳闷。就想:是不是我让学生兜圈子了?拐大弯了?如果在学生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后,直接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鲁迅关心青年的句段,是不是就不会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课下我把课堂上出现的情况说给同校的老师,她们也说可能就是教学中出现兜圈子了,所以学生才不知从何作答。唉!精心备的一节课没想上砸了,我感到非常不甘心,但不甘心又有什么办法呢?课已上完,事已止此,唯有等到下次了。
《有的人》教后反思
教学过程推进的时间设计模糊,对小环节与细节的时间缺乏基本的预设,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由于时间设计的失误,读的训练也就没有时间给予落实。教学行为和细节粗糙。教师的言行和教学细节中随意性大,准确度和亲和力较低,影响了教学效果,方法操作的明晰度不够,教学实施的程序不够流畅,使人感觉生硬。在学科特点的体现上,读的训练始终停留在表面状态,读的方法单一,没有体现出读的训练的层次性,读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情景创设,致使读这个教学重点未能突破。教师主导下师生单向互动的时间过多,没有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些学生陪着学习的状态因此而产生。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一、反思设计中的两点“得意”
1.创设情境,“爱”为主线
课文即是两幅大的画面。我以词串入手,引出两画面。再引领学生走进“老人喂鸟图”,感受人鸥情。通过与学生交流感受深刻的词句,让学生体会到“老人爱海鸥,胜过爱自己”的感人情怀。如学生交流“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学生抓住“十多年了,每天必来”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教师相机进行小结:爱是十多年的坚持!再如学生交流“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三个“褪色”充分感受到老人十分勤俭。教师小结:爱是节衣缩食给海鸥喂食,爱是爱海鸥胜过爱自己!此外,还有“爱是亲昵的取名,爱是亲热的说话,„„”如此一步一步把老人对海鸥的爱具体化,让学生油然而生感叹:老人确实是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啊!为第二幅“海鸥送别图”作下铺垫。
第二幅画面应该是全文的高潮部分,尤其是海鸥为老人守灵的场面,我也想将重心倾斜在这里。和学生一起品读送别段,品悟海鸥情。在初步的朗读交流之后,我比较得意的设计是:面对着老人的遗像,伴着哀婉的音乐,引导学生们把自己当成海鸥,回忆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点滴,为老人静默三十秒。这表面平静 的三十秒,应该是学生们思维和感情澎湃的三十秒。之后再让学生互动,扮演海鸥与老人进行对话,倾吐无尽的思念和牵挂„„随后让学生伴着音乐,读课文片段,学生入情入境、声情并茂。最后,再伴着音乐,出示老人喂鸟的形象,和老人的名字,让孩子们永远记住这个可敬的老人!
2.注意勾连,紧抓联系
在教学中,我从整体把握教材,注意了文本段落间的联系。如第12小节“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十多年了”表明时间之久,“每天必来”说明了任何困难阻拦不住老人。这句话在前面“老人喂鸟”、“亲昵取名”、“亲密交谈”等几个镜头基础上,更深层次地说明了老人爱海鸥之深。于是我把这句话反复出示,并让学生反复读,如此层层深入,使老人的形象以及他爱海鸥的感情,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越来越高大,已越来越受感动。
又如文中第14小节“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此处的省略号,省略掉了十多年来老人与海鸥相伴的场面。为了让老人的形象深深地印入孩子们的心灵,也为了让孩子们更能理解海鸥们的行为,此处,我又出示老人喂海鸥的句子。最后一小节“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我再出示老人喂鸟的图片,出示老人外貌描写和喂鸟的句子,让孩子们看图片,读句子。相信,如此勾连,老人与海鸥亲密相处的情形,已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心里。
二、反思上课“不足”:
1.钻研教材的苦功还很不够。
2.学生反应不尽如人意时,教师被动等待,贻误了“战机”。当孩子的回答不到位时,教师没有很好地进行点拨,而是一昧地期待孩子的精彩,浪费了很多时间,致使教学任务没有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被动就会挨打”在我身上有了真实地体现。因此,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3.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上课过程中,没有调整好心态,影响了自已的情绪。
《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反思
本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采用预习、自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生生互助的学习交流。此环节重在通过思维交流、朗读交流,启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动作词语及恰当的修辞方法描述得真实具体,这是高段学习的一个重点,并注意引导学生旨在意会,能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学设计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预习自学、小组交流扫清了字词障碍,课堂上学生自己拟订自学提纲,然后自学、交流,完完全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教师作为教学的倾听者,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教学重难点突出,在学习中能作些许指导,通过学生预习自学、小组交流的方法形成互动,并注意知识的积累,完完全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注意知识的前后比较与衔接,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补白,跳出文本,放开视野,进行适当的学法与写作的指导,进行仿写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下课了,但我还深深的沉醉在嘎羧那重情重义的影子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学生初步学习课文后毫不含糊的体会出了嘎羧重情重义的品质,围绕这个重点,我先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走进嘎羧,走进文中的每一个人比如作者、波农丁,透过这些深情的文字感受文字背后的东西,收获着幸福和感动。
“他站在江边的卵石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
师:站在嘎羧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久久凝望江面?
生:这江面是我曾经抛洒热血的地方,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如今要离开了,真舍不得!
生:这是我曾经拼杀的战场啊!可惜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师:为什么亲了又亲龟形礁石?
生:这是曾经救过我的礁石啊,多么亲切,可惜以后我再也回不来了,师:为什么向着朝阳吼叫?
生:有着这么多的不舍,可我又能怎么办呢?无奈的吼叫!
生:愤怒的吼叫!为什么要让我离开这个世界。
生:激动的吼叫!我那亲爱的战友们啊,我马上就能和你们在一起了,等着我吧!
……
带着依恋,带着憧憬,嘎羧走向了远方,但它重情重义的形象又一次跃然纸上。
和学生一起感受了嘎羧自掘坟墓,悄然去世的无限悲伤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师:这么重情重义的嘎羧永远离开了深爱着它的我们,但它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此时此刻,看到它一点一点沉下去的背影,你的眼前会出现哪些场面?
生: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场面。
(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它们用象鼻劈敌,用象蹄踩敌„„势不可当。”)
生:和乡亲们和谐相处的场面。
(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乡亲们帮他治好伤„„西家喝桶泉水。”)
生:和乡亲们深情告别的场面。
(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许多人泣不成声„„走了三圈。”)
生:回望江面的场面。
(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他站在将变得卵石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
生:自掘坟墓的场面
……
师:是啊,这样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让我们又一次接受了关于真情、关于爱的洗礼,他会永远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它的故事会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因为“他死了„„躺在了一起。”
(男生、女生、齐读三次读结尾处)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六上第七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小男孩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正太郎十分同情它们,就偷偷给老狐狸喂食。因此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 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因此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最主要的是抓住它的“情”,用自己的情,文中的情激发了学生的情,使课堂始终被一种浓浓的情感包围着,这份情感随着读书的深入,对话的深入弥漫开来,散发到教室里每一个角落,渗进教室里每个人的心田。
1、用人类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
初读课文,我很快让学生借助板书来理清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读书,看老狐狸为营救小狐狸做了哪些努力,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道来,很多地方读来让人感动至深。学生纷纷找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比如,冒着生命危险来营救小狐狸;为陪伴小狐狸,蜗居在地板下;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营救小狐狸,乃至想啃断木桩等等,我同时充满激情地提升:这种陪伴,这种照顾,难道和我们人类不是一样的吗?这句话的反复出现,一次,两次,三次,频繁地冲击着孩子们的耳膜,也在孩子们的心田激起涟漪,是啊,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这样感人至深的亲情,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不也悄悄地植根在孩子的心田吗?
2、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
孩子们沉浸在狐狸一家的亲情中,此时,适时地放上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用包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自己读一读你感动的句子,句子里包含狐狸的多少心声啊,老狐狸不能言,小狐狸也不能言,但我们能言,替它们说一句心中的话。前面情感铺垫,音乐的渲染,教师语言的感染,让孩子们深深沉醉其中,孩子们的情感被点燃了,激发了,教室里出现了动人的场面:空灵的音乐流淌着,孩子们动情地朗读着,真诚地述说着,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不动了,一种美妙的情感在教室里传递着。听听孩子们替狐狸表达的心声: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保护你的;我的儿子,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会放弃的;相信我们,一定会把你救出来的„„孩子们真正走进课文了,融进课文了,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一个。
课上到这里,无须多说,孩子们已经被感动了。文章要传递给孩子们的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主旨已经不知不觉印在孩子们心里了。脱离了情感和体验的语文教学必然是枯燥无味的,而利用文中丰富的情感去熏陶感染孩子,才能使孩子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进行心灵的沟通!
第二篇:第十一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十一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黎雪梦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詹天佑》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詹天佑的爱国?哪些内容体现了他的杰出?然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亲自动手的手段,让学生画出平面图,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教学《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时,我从题目入手,抓住文章主干
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我紧紧抓住“母亲”一词质问 学生:“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一个是亲身母亲,一个是祖**亲。”“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怀念自己的两位母亲呢?”这样既交待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又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干,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然后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课堂上,学生们分成组合作学习,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并在小组里交流。最后以读促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不同的感情色彩。在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我让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等词语,自己读句子,谈感受,让学生明白作者对母亲的悔恨,在让学生反复地读,从读中体会到了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在理解作者对祖**亲的怀念时,我结合课文内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
教学《彩色的翅膀》时,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战士建设海岛的决心和行动中让学生体会战士对祖国的热爱,并举父母改变家园的例子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叫学生想象自己在荒岛上的想法与战士们进行对比。
教学《中华少年》时,我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感 情朗读为学习方式,运用多种的朗读方法,引导学生读出乐趣。并把学生分组进行配乐的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文本的情感氛围之中。
总之,在教学本单元课文时,多数学生都体会到了文章中的爱国情感,课堂上并有爱国的激情,但由于学生知识面不广,因此在本单元习作时并不理想。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学反思
2013年秋学期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郑丽英
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所选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有《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和语文因地及回顾拓展组成。教学时,我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小组的文流合作”三个要素进行动态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多向协作。这样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对语言的感悟中,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每一位学生不仅仅是课程的学习者,对于整个学习过程来说,本身已成为一种学习的资源,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
例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之前,我带领学生进行了关于搜集张家界资料的小组合作。在合作中,我作为一名合作的参与者,我和学生一起进行资料的手机,一道做资料整理等。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同学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愿意与我一起讨论解决,也敢于对我的看法提出质疑。
另外,在小组交流读书体会,探索感悟索溪峪的野时,我从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出发,根据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不同,在各小组中合理地安排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形成了以6人为单位的小组。并且,没小组还选出了小组长,以组织、管理、协调小组的学生活动。这样,就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我和学生都深深的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魅力。我们积极地融入其中,体会艰辛,享受乐趣。一次又一次地获得了合作的胜利。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郑丽英
本组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展开的。共安排了四篇课文,有《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认为这几点教成功。
首先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因为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很远,因此,课前我让学生扫及清朝末年的相关资料,在理解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时,我让学生相互交流,学生就很容易的理解了这部分的课文内容。
然后再学习表现詹天佑的杰出创新才能时,书上例举了“开隧道”、设计“人”字行线路,两个经典事例,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总感觉学生学得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教学时,我假设同学们是詹天佑的小助手,帮他设计图纸,并给大家汇报设计意图,在冠以“工程师小助手”的诱惑下,同学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画的画,讲的讲,演的演。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设计图纸是最佳的,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成立他们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
最后,在其他三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大量的自学时间,放手让他们自读自悟,交流他们的所感,体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的课文我也会采取这种方式。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郑丽英
新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根据这一要求,我在新教材的实验教学中作了初步的尝试。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开学初拿到新课本,同学们充满了好奇。那新颖的版式,那优美的诗文,再配上精美的图画,简直令人爱不释手。如何用好这套教材,体现课改理念的精神?我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把全班分成十几个学习小组,每4人一组,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上课时,先由老师导入,提出问题,然后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讨论,组长整理归纳,形成小组意见后在全班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教学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完这篇课文后,你最佩服这些人物的哪些品质?各小组展开讨论,纷纷发表见解。最后,我综合大家的意见,使同学们对残疾青年的形象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理解了课文深刻的主题。
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新教材中有好些课文,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感人、如何让学生深刻领会,自主学习?我一改过去由分析故事情节入手,进而分析人物形象的旧模式,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课文改编成短小精悍的课本剧,排练后在课堂上表演。同学们对此十分乐意,倾注了满腔热情,常常是课堂上领会课文,下课后讨论剧本,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节目,忙得不亦乐乎。有两个学习小组把这篇课文内容改编成剧本后,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角色,把人物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同学们通过形象的表演来诠释课文,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创作和表演中获得了乐趣,在快乐中养成了自主学习的精神。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郑丽英
课前,经过反复的思索,我给这单元课文定了一个指导思想: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角色,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方法。《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我让学生抓住主线自主提出问题,在质疑的同时产生探索的欲望,并引导学生从“可爱”和“破碎”两方面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同时我还抓住另一条主线—“自豪”到“心痛”这条情感暗线,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读中悟情, 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变化.我想在本节课中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但是, “粉墨登场”之后,我反观整个教学过程,我总觉得丢了点什么.现就这课作以下几点教学反思,与大家切磋:
一、做平等的合作者
课堂中,我不仅身体走下来了,心灵走下来了,全身心地融入到了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真正充当了一个平等的合作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努力与学生一起共建了一个快乐,和谐,发展的课堂氛围.二、做真诚的赏识者
在现代教育中要重视赏识孩子,这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课堂上,教师能不能真正做到赏识每一个孩子,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的.课堂上,我通过亲切的微笑,真诚的鼓励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激发了孩子的进取心.孩子们表现得主动积极,课堂上出现了精彩的场面.当让孩子想象地球妈妈美丽的样子时,孩子们竟像一个个小诗人一样用优美的语言把地球妈妈描绘成一个天仙似的美人,连基础较差的蔡晓玲同学也积极地站起来抒发她的情感,博得了听课老师的赞赏.是的,把赏识的目光投向孩子,给孩子们一个机会,他们会还给我们一片精彩!
三、教学中注重理解,感悟
俗话说,动人心者,莫不先于情.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教师教学不仅要重知识的教学,还应重视学生情感活动.于是, 我着力对教学材料进行组织, 明暗两条主线相互交错进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潜心会文,综合思虑,结论让他们触目惊心.“我们只有一个家园一一地球,精心保护它吧!”终于成了所有孩子的呼声.新课改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思想观念上的改变,真正对教材内容并不是做了很大的改变,我个人的认识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探究式学习,如何变“满堂灌”改为“活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找出了原因,我会信心倍增地投入到以后的教学中.。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郑丽英
第五单元通过精选《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几篇课文让学生走进鲁迅。我们常说把学习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做主人,那首先就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当他们兴致勃勃时才能投入学习。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
我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时先以“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入,因为学生们读了课文,而且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初步感知,对于鲁迅这个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们很愿意把自己的自学收获通过这一问题展示出来,学生们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在学生谈体会抓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深入体会时,学生们各抒己见,谈出了自己的自学所得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为人,简介时代背景,进一步体会其高尚的品质,学生们积极思维,水到渠成,突破了难点。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文中的“谈碰壁”“救助车夫”两部分充分表现了伯父鲁迅爱憎分明以及幽默、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习这两部分,再抓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的同时,为了让学生与人物的情感融为一体,我多次让学生通过默读,小声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充分体会人物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郑丽英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第十一册语文的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是本册教材的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编排本组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如何来完成这个单元的训练呢?如果按其它单元的教法显然是不行的。于是我尝试着用以下方法: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次综合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增长了学生诗歌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能力,成效是多样的。我觉得这次综合性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同学们都能参与进来。每个人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多项活动,都有自己的收获。正如同学在总结中写的那样:我有很多收获,我很高兴参加这次活动,我希望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写的诗,虽然稚嫩,粗糙,但都发挥了大胆的想象,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想只要学生勇于创作,乐于抒发即可。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水平,一定会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反思这次活动,我发现,尽管这次的活动是取得很大的成功,但还是有不足之处。两周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总共只有12节课,而在这12节课里,要完成制定计划、整理诗歌、欣赏诗歌、自己写诗、举办诗歌朗诵会等等,时间不够,有部分学生的作品无法展示,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搜集的材料有限。如果时间充足,学校有阅览室,我可以安排阅读欣赏课,把学生带进阅览室,让他们在阅览室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
其次,我深切的感受到,新教材的改革,新教材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若水平不够,你怎能指导学生欣赏诗歌和写诗呢?对于学生的诗歌,你又该如何指导学生去修改? 默默地追求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郑丽英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就是联系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本节课学生深刻地了解了嘎羧,从重披战甲的焦躁,到告别村民,抓住嘎羧重披战甲时的表情和动作体会了嘎羧内心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感动了自己,让“嘎羧的内涵在心里有所提升,再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嘎羧的忠诚与善良。
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嘎羧的神态、动作描写,引导想象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我主要抓住这段文字进行研读。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然后小组交流,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时,嘎羧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怀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些战友们,回想自己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迈。于是我马上顺势引导:“嘎羧不仅仅是一头大象,更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然后再让学生去读,学生悟得深刻,读得自然也就精彩。
而这节课中最让我兴奋的是收获到了学生的勤学善思。在课后习题中有一项,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以往每每走到这一项时,都会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少有人提,也鲜有人答。而今天,学生不但提了,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嘎羧要离开寨子了,为什么人们送给它的食物它不吃,却只喝了一点水?”“为什么人们知道嘎羧要离开了,要给它围上白色的纱巾,四腿绑上黑色的布块?”“为什么嘎羧死去的时候,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还凝望着天空?”等等。这些问题一经抛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各显神通。学生活了,课堂自然也就活了。课后学生针对自己感动的画面进行联想完成小练笔,再次感受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真情!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郑丽英
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教材是“艺术的魅力”的主题。钟子期善听俞伯牙弹奏,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这一杰出的画作更是让我们感受到神秘而永恒的美。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我教学本文时,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在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学生的朗读读得还不是很到位,在熟练正确的基础上还应注意读出对文本的理解,可由于给学生练习的时间还不够,读的不到位,特别是还有基础较差的同学读时还有添加字、改字的现象。课余要加强练习提高。)紧接着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先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再引导学生从对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学习课文的独特写法--融入自己的想象。在教学最后,还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蒙娜丽莎的故事,感受画家精湛的画技和天才的想象力,感受艺术的魅力。并拓展相关内容《最后的晚餐》丰富学生对画家的了解。
通过学习,感受的孩子们心中也有了这样一幅画:我们站在蒙娜丽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而又奇异,她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圣洁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同样,他也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全课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追求的欲望。
第四篇:语文第十一册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我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在工作中我从不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我班的学生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海底世界》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了解和感受海底世界的景美”,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展开的。共安排了四篇课文,有《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认为这几点教成功。
首先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因为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很远,因此,课前我让学生扫及清朝末年的相关资料,在理解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时,我让学生相互交流,学生就很容易的理解了这部分的课文内容。
然后再学习表现詹天佑的杰出创新才能时,书上例举了“开隧
道”、设计“人”字行线路,两个经典事例,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总感觉学生学得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教学时,我假设同学们是詹天佑的小助手,帮他设计图纸,并给大家汇报设计意图,在冠以“工程师小助手”的诱惑下,同学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画的画,讲的讲,演的演。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设计图纸是最佳的,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成立他们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
最后,在其他三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大量的自学时间,放手让他们自读自悟,交流他们的所感,体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的课文我也会采取这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