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记作文学案
游记作文学案指导
——语文版第一单元作文训练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游记的常识,把握其特点,学习写作游记
2、懂得要按一定顺序来有条理地写参观游览的过程,要突出景物的特点。
3、通过对彼此参观地方的介绍,扩大学生的见闻和知识面。
学习重点
按一定顺序来写游记,突出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
有条理地写清游览的过程
学习时数 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语
二、板书作文题目:游记
三、范例与评议
1、读范例 《巴东三峡》和《周庄水韵》
1、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文段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举例说明,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周庄水韵》作者向我们描述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作者为什么略写前两次而详写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 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各自的作用是什么?作者通过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是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刚才我们游览了三峡和周庄,那如果让我们写一篇参观游记应该怎么写呢?
2、小组评议并从中讨论写作要求
(1)文章的交际对象应该是什么人?
(不在场的人;也就是说我们写参观游记时应该写清楚谁和谁什么时候参观了什么地方)
(2)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色?除了这种顺序还可以按什么顺序来写?
(按游踪为顺序。一般情况下游览的顺序就是文章的顺序;写参观游记还可以以方位变化,即以一个固定地方为点,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中间到两边、由左到右等顺序进行观察;也可以以景物的类别为序,如《桂林山水》一文,先写漓江的水,再写桂林的山)
(3)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要使文章获得好的交际效果,还需要注意什么?
(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内容写具体。抓住景物的特点一般从色彩、形态这两方面来进行具体的描写;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在描写过程中要融入人的情感、人的活动,通过合理的想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教师小结
要写好一篇游记应该注意:第一、把有关情况交待清楚,什么时间和谁一起去参观游览什么地方;第二、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清参观的过程;第三,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内容写具体;第四、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四、操练与合作
1、小组交流。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曾参观览过哪些地方,比如某地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等都可以,你们对哪一次参观印象最深呢?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一下。然后动笔把它写下来吧。(出示作文要求:a、按一定顺序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内容写具体,详略得当;b、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2、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4、小组间互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5、每小组推出一篇优秀教学设计>文章,教师从中抽2—3篇出来。
6、(播放背景音乐)把选出来的文章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想像,最后全班评议。
五、教师总结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到别的地方参观游览。在与别人交流时也经常谈到这个话题,所以会有条理地说游记在我们与别人的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写好游记必须要按一定顺序写,做到内容具体,突出景物的特点,寓情入景,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下课后,各个小组成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各自写了什么,以扩大我们的见闻,并且互相提出修改的意见。课后请将作文修改誉清,我将挑选一些优秀作品展示出来。
第二篇:《格列佛游记》导学案
名著推荐与阅读《格列佛游记》
关防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徐成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了解名著《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及小说的主要内容。
2.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初步感受《格列佛游记》中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
3.通过对精彩片段的阅读,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起学生课外阅读整本小说的欲望。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学生对写作背景不够明白,对于小说的讽刺意味的理解就理解不到位。教学过程:
一、导入定向
“斯威夫特以幽默丰富了作品的道德含义,以讽刺揭露荒诞,并通过人物性格和叙述框架使人难以置信的事件成为现实,即使《鲁滨逊漂流记》也难以在叙述的刻薄性和多样性方面与其媲美。” 英国的司各特这样说;“二百多年来,《格列佛游记》被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流传甚广,深入人心。如果要我开一份书目,列出哪怕其他书都被毁坏时也要保留的六本书,我一定会把《格列佛游记》列入其中。”乔治·奥威尔
二、自主体验:
1、阅读课本105页~113页。
2、阅读要求:自己阅读文章,拿上笔画出自己认为是重点的语句。提示:作者简介,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小说的特点,小说的思想。
三、合作展示
请同学们用“读了这篇介绍文章,我知道了《格列佛游记》的······”合作展示
(如果学生没能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涵盖完,老师要做适当的提示。尽量把文章的要点涵盖全。)
四、探究点拨
1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2自豪,在职业和政治两方面似乎都颇有见识,可是他本质上却是一个平庸的人,而斯威夫特正是利用了主人公的这种局限达到了最充分的讽刺效果。
3、全书由四卷组成,在每一卷中格列佛都要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特殊情况。
二比一,那里的居民身高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小人们捆了起来,但后来由于他表现温顺并答应接受某些条件,小人国国王同意恢复他的自由。此时,该国正遭到另一小人国布莱夫斯库入侵,格列佛涉过海峡把敌国舰队的大部分船只掳来,迫使敌国遣使求和。尽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后来因在几件事情上得罪了国王,国王决定刺瞎他的双眼,将他活活饿死。格列佛得知消息,仓皇逃向邻国,修好一只小船,起航回家。
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陆地。这陆地叫布罗卜丁奈格即大人国。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格列佛一到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变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国,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利立普特(小人国)人,比例倒了过来,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竟把他带到市镇,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后来他被王后买去,得以与大人国的国王相处。逐渐地,格列佛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在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当他在岸边钻进小木箱睡觉时,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后来木箱落入大海,被路过的船只发现,里面的格列佛获救,终于又回到英国。
(飞岛)游历为中
心,兼及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和日本四个地方的游记。
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在 “慧骃国”的所见所闻。这是历来最为争议的部分。在那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骃的放逐,满心怅惘地回到那块生他养他如今却叫他厌恶的故土,愤怒而又无可奈何地与一帮“耶胡”在一起度过自己的余生。
在这些虚构的国度里可以找到当时英国社会的痕迹。作品集中反映了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对英国政治制度作了辛辣的讽刺。
4、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并把它与《格列佛游记》进行比较讨论两位主人公性格特点有什么不同。
格列佛是18世纪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鲁滨孙,与鲁滨孙不同的是格列佛每漂流到一个地方,必然去认识那里社会种种形式的政治生活,如果说笛福通过笔下鲁滨孙进化的结果,终于承认了英国现存文明和话,那么,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却完全否定了笛福所肯定的那些所谓文明的东西,从而表达了对现代社会虚伪文明的愤懑情绪。
五、自测反馈
1慧骃国。
2、他是一个小庄园主的儿子,从小就喜欢旅游。他旅游过“小人国”和“大人国”,经历一番历险,最后终于回到了英国。他的名字是格列佛,这部作品是《格列佛 游记 》。
3、的技术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慧骃国(国名)。
4、《格列佛游记》用“(国名)抨击英国18世纪的资本主义统治,颇具讽刺色彩。
5、勒皮他(飞岛国)游记和(慧骃国)游记。
6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痛快淋漓的鞭挞。
7、我们来到了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共有两个计划分别是什么?
89、“小人国”
10、作者笔下的“慧驷国”
11、“慧骃国”中“骃”
12、“慧驷国”。
六、反思总结
名著推荐与阅读《格列佛游记》
关防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徐成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了解名著《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及小说的主要内容。
2.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初步感受《格列佛游记》中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
3.通过对精彩片段的阅读,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起学生课外阅读整本小说的欲望。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学生对写作背景不够明白,对于小说的讽刺意味的理解就理解不到位。教学过程:
一、导入定向
“斯威夫特以幽默丰富了作品的道德含义,以讽刺揭露荒诞,并通过人物性格和叙述框架使人难以置信的事件成为现实,即使《鲁滨逊漂流记》也难以在叙述的刻薄性和多样性方面与其媲美。” 英国的司各特这样说;“二百多年来,《格列佛游记》被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流传甚广,深入人心。如果要我开一份书目,列出哪怕其他书都被毁坏时也要保留的六本书,我一定会把《格列佛游记》列入其中。”乔治·奥威尔
二、自主体验:
1、阅读课本105页~113页。
2、阅读要求:自己阅读文章,拿上笔画出自己认为是重点的语句。提示:作者简介,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小说的特点,小说的思想。
三、合作展示
请同学们用“读了这篇介绍文章,我知道了《格列佛游记》的······”合作展示
(如果学生没能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涵盖完,老师要做适当的提示。尽量把文章的要点涵盖全。)
四、探究点拨
1、作者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2、作品的主人公是个英国外科医生,后升任船长;他受过良好教育,为祖国而自豪,在职业和政治两方面似乎都颇有见识,可是他本质上却是一个平庸的人,而斯威夫特正是利用了主人公的这种局限达到了最充分的效果。
3、全书由四卷组成,在每一卷中格列佛都要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特殊情况。
第一卷写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国十二比一,那里的居民身高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小人们捆了起来,但后来由于他表现温顺并答应接受某些条件,小人国国王同意恢复他的自由。此时,该国正遭到另一小人国入侵,格列佛涉过海峡把敌国舰队的大部分船只掳来,迫使敌国遣使求和。尽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后来因在几件事情上得罪了国王,国王决定刺瞎他的双眼,将他活活饿死。格列佛得知消息,仓皇逃向邻国,修好一只小船,起航回家。
第二卷描述格列佛在的遭遇。在这一卷里,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陆地。这陆地叫即大人国。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格列佛一到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变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国,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利立普特(小人国)人,比例倒了过来,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竟把他带到市镇,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后来他被王后买去,得以与大人国的国王相处。逐渐地,格列佛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在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当他在岸边钻进小木箱睡觉时,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后来木箱落入大海,被路过的船只发现,里面的格列佛获救,终于又回到英国。
第三卷写的是(飞岛)游历为
中心,兼及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和日本四个地方的游记。
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在 “”的所见所闻。这是历来最为争议的部分。在那里,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骃的放逐,满心怅惘地回到那块生他养他如今却叫他厌恶的故土,愤怒而又无可奈何地与一帮“耶胡”在一起度过自己的余生。
在这些虚构的国度里可以找到当时社会的痕迹。作品集中反映了,对作了辛辣的讽刺。
4、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并把它与《格列佛游记》进行比较讨论两位主人公性格特点有什么不同。
格列佛是18世纪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鲁滨孙,与鲁滨孙不同的是格列佛每漂流到一个地方,必然去认识那里社会种种形式的政治生活,如果说笛福通过笔下鲁滨孙进化的结果,终于承认了英国现存文明和话,那么,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却完全否定了笛福所肯定的那些所谓文明的东西,从而表达了对现代社会虚伪文明的愤懑情绪。
五、自测反馈
1、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他游历的四个国家分别是、、、。
2、他是一个小庄园主的儿子,从小就喜欢旅游。他旅游过“小人国”和“大人国”,经历一番历险,最后终于回到了英国。他的名字是,这部作品是《》。
3、《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国名)。
4、《格列佛游记》用“”“”(国名)抨击英国18世纪的资本主义统治,颇具色彩。
5、《格列佛游记》由四部分组成:游记、记、游记和游记。
6、作者以神奇的的手段、寓言的笔法,不留情面的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痛快淋漓的鞭挞。
7、我们来到了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共有两个计划分别是什么?
第一个计划是
8、格列佛是以
9、“小人国”利立浦特党派之间以鞋跟的高低划分为和
10、作者笔下的“慧驷国”展示了
11、“慧骃国”中“骃”的意思是
12、“慧驷国”中供马驱使的畜生是。
六、反思总结
第三篇:《满井游记》导学案
《满井游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体会本文运用白描写作手法和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并且认识到只有冲破种种限制,扩大视野,才能发现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美。
相关资料:
1、作者简介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时人称之为“公安派”,称他们的诗文为“公安体”。袁宏道诗主妙悟,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作品以小品成就最高,内容多写身边琐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传世,后人辑为《袁中郎集》。
2、本文写作背景
万历二十六年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他来到北京,被受予顺天府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恼,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写于这年的春天。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郊外的一个游览地。
3、简介游记
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松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一、自学检测 解决生字词
燕()地花朝()节走砾()辄()返廿()二日偕()数友脱笼之鹄()鲜妍()倩()女靧()面髻鬟()浅鬣()泉而茗()罍()而歌红装而蹇()者尚劲()汗出浃()背曝()沙呷()浪夫堕()事恶()能己亥()
二、翻译理解课文
(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2、了解“之” 的意思
①局促一室之内()②髻鬟之始掠()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④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三、理解课文
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作者围绕“满井”写了哪些景物内容?这些景物是什么季节的,怎么看出的?
3、作者是如何写景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从哪些句子可以明显看出?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层意思是什么,深层意思又是什么?
5、第三自然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四、拓展延伸
积累描写春天的诗文中的名句
五、课堂检测解释词语
东风时作 作:___土膏微润 膏:___作则飞沙走砾 飞:__ 走:___ 泉、茗、罍、蹇:____________娟然如拭 娟然:_______ 翻译下面的句子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第四篇:《格列佛游记》教学案
《格列佛游记》教学案
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等第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作者鲜明的思想倾向、作品的思想内容,2、能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人生、社会有新的感悟,3.学会阅读与之手法相近的其他文学,提高语言的综合素养。
【助读链接】
1、作者简介:作者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18世纪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早年生活贫苦,因父亲早亡,他很早就寄居于伯父家中,他从小就喜爱学习历史与诗歌,早年作品的矛头指向教会,同时对当时的学术的贫乏和社会的腐败进行了无情抨击,后来担任了牧师,卷入了托利党和辉格党之间的党派之争。他的晚期的作品对英国统治集团的腐朽政治和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剥削本质都有严厉的斥责与无情的揭露,不朽的《格列佛游记》就尖锐地驳斥了为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辩护的一切思想企图。
2、时代背景: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政治形势变化较多的时期。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在这个时代的英国存在着种种矛盾;(1)人民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2)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即两个政敌辉格党(代表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托利党(代表土地贵族的利益)之间互相攻击,其实两派间的斗争并不是由于在政治见解上有什么原则的不同,而是由于争夺各自的权利;(3)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英国自17世纪后半叶大事扩张海外殖民地)。
【课前预习】
1、填合适的字词
奸献媚昏无能揉造作阿奉承不两立纷至来chǒng幸昏kui2、《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______国的__________。主人公___________以__________的身份得以随船出游,先后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
【课堂探究】
3、请你任选一个国家,讲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要求:语言流畅,情节完整,细节生动。
4、自由朗读《宫廷游戏》,思考、交流并展示:
(1)宫廷游戏是怎样的一种游戏?
比赛绳技,选拔官员
(2)、对跳舞者来讲,绳上游戏有趣味吗?为什么?
没有趣味,然而绳上跳舞的技艺是选拔官员的标准。
讽刺靠绳子跳舞选拔出来的官员没有作为。
(3)、作者借小人国的故事意在表现什么社会现实?中国历史上有没有过类似于“绳上跳舞”选拔官员的?揭露当时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无情的讽刺了大臣们的奸佞献媚的丑恶嘴脸;中国历史上宋朝的高俅,其发迹就是因为能踢球。
5、阅读《语言的妙用》,思考、交流并展示:
(1)、三位教授如何去改进本国的语言的?
简化言辞;取消语言中所有词汇,以物示意。
(2)、以物示意的发明在谈话时的“好处”体现在哪里?以物示意真的有“好处”吗?作者用的是什么手法?
有益健康,表达思想更简练;各国通晓,交流无障碍。
没有好处,比如要背负重物,有时被压倒。
反语。
(3)、作者借此意在批评什么?
英国的殖民统治政策。
6、结合两个精彩片段,请你说一说《格列佛游记》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虚构的情节和幻想手法集中、典型地刻画了当时英国的现实。
讽刺手法多种多样
7、思考:主人公格列佛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吗?
主人公格列佛是个英国外科医生,后升任船长;他勤劳、勇敢、机智、善良,广闻博见,对政治、经济、文化风俗都有独到见解。他受过良好教育,为祖国而自豪,在职业和政治两方面似乎都颇有见识,可是他本质上却是一个平庸的人,他嘴里谴责着骄傲这种罪恶,实际上自己犯的正是这个错误。而斯威夫特正是利用了主人公的这种局限达到了最充分的讽刺效果,希望人们认清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本来面貌,正视自己的问题。
8、结合你对作者和历史背景的了解,请尝试归纳小说的主题。
《格列佛游记》以其杰出的讽刺而名垂世界文学史的。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1、《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绳技)或(在绳子上跳舞的技术)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慧骃国)(国名),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
2、在《格列佛游记》的第四卷“智马国游记”中提到的怪物(“雅虎”),现已成为因特网世界最令人熟悉的名词之一。
3、(1)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2)在飞岛国与鬼魂谈话4、5、③农夫把格列佛带到集市,强迫他做各种姿势赚钱。
6、相同点:反映相同的时代,具有现实意义;格列佛与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故事都是以游记方式体现。
不同点:《格列佛游记》的立场是表达了对现代社会虚伪文明的愤懑情绪,具有强烈的讽刺性,《鲁滨孙漂流记》的立场是肯定现代社会的文明,具有一定的歌颂性。说的通俗点儿,就是笛神“唱戏”,斯威夫特“拆台”。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学案
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能力目标、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3、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情感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讨论点拨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疏通课文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一)读课文
、教师示范朗读
(1)学习巩固生字
(2)强调长句子的断句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读,并点评(①读音是否正确;②停顿是否分明)
(二)译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发现疑难词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多媒体显示)
内容如下:
①常用实词。
②一词多义。
③难句翻译。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四、课下作业:
笔译课文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
一、检查课文翻译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三、品读课文
阅读思考:
.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
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4.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讨论明确,归纳要点: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2.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3.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
5.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
如倩女之酿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
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
四、课堂小结:
《满井游记》是一篇写景抒情的山水游记。
作者用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满井春光图:河面浮冰刚刚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开之镜;山峦积雪刚刚消融,座座青山秀丽,好像晨妆少女;柳条鹅黄初染;麦苗冬眠初醒;鸟儿晒太阳;鱼儿戏水戏浪。这些富于早春特征的景物组成一幅层冰解冻、波光粼粼、山川氤氲、田野生机勃勃的图画,给人以高度谐和的美的享受。游人相偕出游,作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头,热闹非凡。自然风光与人物活动相映成趣。既表达了一种轻快喜悦的心情,又流露了对自然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五、背诵写景的句子。
六、课下作业:
完成《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满井游记
袁宏道
城中余寒
(欲扬先抑)——苦恼的心情
总:满井全景(面)——欢快的心情
满井春色
分:水—山—柳—麦—人—鸟—鱼(点)——欣赏与赞美之情
(白描、比喻、拟人)
点明主旨:郊外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游自此始
总结全文——寄情山水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