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争大全

时间:2019-05-15 09:2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争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争大全》。

第一篇: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争大全

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争?

怎样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抗战时期的正面战场划分为2个发展时期。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起消极作用的。由于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在此时期钳制了大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的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从战略上讲,正面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中国军民以重大牺牲换来了国际尊重,美英等国先后放弃了租界和其它在华特权,中国基本取得了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地位,终止了晚清以来的屈辱状况。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国民党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所以,认为正面战场是消极抗战的结论违背历史事实。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是以史为鉴,国民党的历史是悲哀的、可耻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汲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有些人的错误思维和言论是根本错误的,甚至是可耻的,是必须要放弃的,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某些人的真实面目,以史为鉴,我们才可能避免悲剧的重复,对日本的认识如此,对国民党的认识也应该如此,关键在于为现实服务,科学、和谐地发展好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何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及其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 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为什么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空前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 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抗日的全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特点: 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②有政权,军队的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③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 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涉及合作抗日的事,一般都是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决.试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并使之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的压力.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记得,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 立抗日根据地,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根本原因:蓄谋已久,既定侵华政策发展的必然.——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

现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需要中国 有利条件:国内政局是国共十年对峙.国际: 英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以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新民主主义时期(1919-1949)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 土地革命时期:

解决:制定土地革命的总路线,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党把农业放在首位,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作用: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保证了根据地的经济所需,成为“工农武装割据”取得胜利的最可靠保障。

②抗日战争时期:

解决:制定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减轻农民的封建地租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双交双减)通过大生产运动,开垦荒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作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使根据地度过难关 ③解放战争时期:

解决: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作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极大的调动了解放区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

//④过渡时期:

解决: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向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作用:通过土改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⑤探索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⑥新时期: 解决: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作用: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时期的土地政策分为三个阶段: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简单讲,就是“打土豪,分田地”

2、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由于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抗战,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既团结了地主,也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统一战线。

3、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抗战结束,矛盾变化。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按照《中国土地大纲》要求,实行的是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主要还是团结贫下中农,限制富农,打到地主,均分土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与土地革命时期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原因是:①减租减息的根本目的是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地主经济对农民的剥削,以调动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把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争取到抗日统一战线的联盟内。②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大多数地主有抗日的要求,对地主实行减租减息、农民实行交租交息后有利于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保障地主的地权、财权和人权。③富农是抗日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力量。把富农的生产方式定性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使富农继续保有它的土地和继续它的生产方式。这一政策既有利于照顾参加抗日的地主、富农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农民的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

你如何看待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西方文明?(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2)英国殖民者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绝对不是传播什么“近代文明”,而是要以武力保护肮脏的鸦片贸易,并用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市场。这场战争对英国来说,完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英国通过这次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不仅利用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损害。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它带给中国人民的,不仅是野蛮和掠夺,更是民族的创伤与屈辱。

(3)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侵略者的侵略,虽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在客观上激发了中华民族近代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忱,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奔走,上下求索;但这决不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侵略者来中国的目的所在。

(4)评价历史,要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历史地、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不能以片面的客观历史作用作为历史评价的标准。否则,就会不自觉地陷入“美化侵略”,为侵略者“歌功颂德”的误区。

(5)即使没有外来因素,中国自身也会逐渐进入工业社会,因为在那时中国已经渐渐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所以只是可能历时更长。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虽然使中国提前发展近代文明,但其带来的破坏更甚。这种破坏不仅包括了资金,土地,人员,还有几千年的文化和人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不能用物质衡量的。所以鸦片战争带来的文明只是暴力的畸形文明。

而另一方面,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岁给中国提前带来了资本主义,但其对中国社会环境的破坏,对中国劳动力和资金的疯狂剥削也极大地限制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所以,所谓“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只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他并没有认清鸦片战争的本质,忽视了这个过程中对中国的巨大的伤害。

(6)鸦片战争的炮声,把当时较先进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忧国忧民,寻找救国救民之路,产生了从抵抗侵略出发而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从而发出“外抗强敌,内求改革”的呼声,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股新思潮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认识世界和走向世界;寻求强国御海之道,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实现民族振兴。但本质上还带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色彩。

虽然这个时期中国人刚刚从闭关锁国的状态下惊醒,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肤浅和感性的,而且对本国封建主义的认识同样是不深刻的。但他们却开启了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大门,他们无愧是中国近代首先向西方学习、寻求真理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国社会转折时期思想界所起的深刻变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甘落后、锐意进取的奋勇精神。它是近代中国人民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第二;理由有:(1)我们不仅对鸦片战争,还要对近代以来的西方列强侵华,都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鸦片战争首先是一场侵略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是深重的灾难,它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损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峰社会。当然,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导致了新思想的萌发,但这只是它的另一方面。(2)不能以客观的“进步”作用作为评判的标准。列强的侵略造成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受阻,中国半殖半封社会的沉沦,使中国近代发展困难重重,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更是灭顶之灾。

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启示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靠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才能完成。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斗争,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地主阶级改革派、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站在斗争的第一线。他们代表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表现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使他们的斗争成效甚微,都不能使中国摆脱被凌辱的半殖民地的命运,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不能把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事业引向胜利,历史呼唤新的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近代中国各个阶级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但未能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地主阶级改革派是想在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技术,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结果失败了;洪秀全作为农民战争的领袖,提出了具有平均主义性质和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救国方案,也很快遭到失败;资产阶级改良派企图运用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结果也行不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孙中山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了三民主义纲领,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第一次实践,是近代中国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成果,但这个方案在短时间内就破产了。.中国革命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个革命阶级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总是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的。但是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和阶级地位的局限,他们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一种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来指导中国革命。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是利用宗教来组织和发动农民起义的。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在革命发动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宗教既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也不能正确指导现实斗争。维新派是以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为理论指导进行维新变法的,虽然影响很大,结果还是失败了。孙中山借鉴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理论,提出了三民主义,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但辛亥革命也失败了。可见,在近代中国各个阶级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在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中,一切旧的思想武器都败下阵来,都不能救中国。中国革命的发展,要求有崭新的革命理论来指导。

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从客观上说,辛亥革命发生于帝国主义时代,而帝国主义是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己失去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1/4的剥削、奴役的对象和市场的。因此,它们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齐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从主观方面来说,这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各阶层的探索与主张

1、地主阶级主张:

①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未付诸实践,但启迪着后人继续寻求强国救国之道。

②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继承发展了抵抗派向西方学习科技的思想并付诸实践。洋务运动虽然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它涉及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各方面改革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但由于其没有从根本抛弃封建制度,最终失败。

③戊戌变法运动是得到一些开明地主拥护,光绪帝支持的爱国运动,但由于顽固派破坏,最终失败。

2、农民阶级主张:

①太平天国领袖接受了西方基督教的某些教义,创立拜上帝教,企图建立人间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农业社会主义方案,当然是一种无法实施的空想。

②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它顺应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也没有实施。

③义和团农民阶级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虽然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特别尖锐的现实,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但由于其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处于感性阶段,盲目排外,对清政府的实质认识不深,最终失败。

3、资产阶级主张:

①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早期维护派主张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向西方学习,但他们只是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缺乏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②维新派要求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科学文化以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挽救民族危机,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虽发动百日维新,但最终失败。

③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结合中国国情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取得了重大成果,却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④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民族工业的发展必然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因此,是爱国和进步的。但由于民族工业处在封建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夹缝中,难以发展壮大,因此也是一种空想。

⑤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中一批先进的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

①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来发动农民群众。

②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前者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所得,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纲领性文件,但绝对平均的思想不切实际。后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③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天京事变。

④历史意义: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撼动了清政府统治根基;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⑤失败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根本原因),拜上帝教不科学,未能正确对待儒学,视西方人为“洋兄弟”。

⑥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虽然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地主阶级的探索

(1)爱国、开明有识之士的探索

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翻译西方书刊,编成《四洲志》。

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洋务运动

①目的: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

②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口号:“自强、求富”。

④举办洋务事业:近代企业(军工、民用);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⑤失败标志: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⑥历史作用:促进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资产阶级的探索

(1)维新派掀起戊戌维新运动

意义:爱国救亡运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

(2)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

意义: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的变化,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失败原因:资本主义建国方案行不通;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没有坚强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失败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相继展开,其中护法运动宣告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四、五四前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一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环境,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二是缺乏国际政治同盟的有力支持;三是时机不成熟,促使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坚强的领导组织者产生的客观条件不够完善。

主观原因:一是领导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二是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三是领导阶级未能有科学的思想作为指导,四是未能发动起广大人民群众,五是不能辩证看待东西方之间的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

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推行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及之后的清末新政在近代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和先进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资产阶级激进派推行的新文化运动,撼动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扫清了一些障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最后,由无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行工农联盟,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走人民战争路线,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共和国,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一)在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也曾试图走改良的道路,但由于腐败的清政府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特权,不愿意进行真正的改良,因此,这条路走不通。

(二)辛亥革命不是靠革命党的煽动才发生的,而是封建统治阶级逼出来的,是清政府腐败统治的必然结果。导致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的原因不是因为推翻了清朝皇帝,而是因为革命不彻底。

(三)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为新中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没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没有无数革命者的流血牺牲,特别是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也就根本谈不上中国今天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

(四)笼统地特别是不顾客观历史事实主观地宣称“改良比革命好”、“要改良不要革命”,不仅是简单化,而且是历史唯心主义。

第二篇: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作用的简评:

毛泽东对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中说:抗战初期“所谓的‘共同领导’,实际上是国民党一党领导‘。当时中国共产党”说在蒋委员长领导下抗战到底“,这话并“没有错”,“因为 要打日本,就要有个头子,当时中国的头子就是蒋介石,他有那么多军队,外国也承认他。但他后来要反共,这句话我们就少讲了,以至不讲了。如果说共同领导,那就是你领导你那一堆子,领导中央军;我们领导八路军、新四军,领导广大人民,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毛泽东肯定的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胡锦涛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而且抗战初期是国民党正面战场担负了抗日战争的重要任务,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历史应该客观的反映抗日战争的真实情况,让人们真正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英勇的抵御外敌的战争。国军也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包括380万阵亡将士们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战史。从1985年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起,大陆学术界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表现和作用越来越走向客观的评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它所控制的军队是当时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队。1937年国民党共有党员165万人,其中普通党员52万多人,军队党员101万人,海外党员11万多人。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它第一大党的地位没有改变。到1945年,有党员806万人。而同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分别是4万人和121万人。相差极为悬殊。国民党军队人数1937年是170余万,并有海陆空军,1945是军队440万;而同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人数分别是5.6万人和100万人。尽管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表现不佳,但仍然是抗战时期人数最多的军队。特别是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仍然很弱小,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在当时是主要的,正面战场对于打击日本的进攻势头、迟滞日本的进攻速度、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许多学者都已论及。

历史应该客观的反映抗日战争的真实情况,让人们真正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英勇的抵御外敌的战争,国民党政府对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国军也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包括380万阵亡将士们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战史。从1985年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起,大陆学术界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表现和作用越来越走向客观的评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觉得有未尽之义。实际上,国民党、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从整个战争过程来说,国民党始终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党、执政党,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它是否抗战,决定着中国中央政府是否抗战。而这一点,有着多方面的意义。首先,政府抗战有着标志和象征的意义。中国政府存在着并且抗战着,标志这个国家没有亡国。如果这个政府投降了,成为傀儡政权,标志着这个国家已经不是独立的国家,已经亡国。

第二,就是政府的动员力。国民政府抗战,就能够动员整个国家的力量进行抗战,这是其它任何党派、团体等组织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的。政府能够动员全国的武装力量、经济力量进行抗战,也能发动它所控制的全部宣传机器动员全国人民抗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第三,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它所控制的军队是当时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队。1937年国民党共有党员165万人,其中普通党员52万多人,军队党员101万人,海外党员11万多人。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它第一大党的地位没有改变。到1945年,有党员806万人。而同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分别是4万人和121万人。相差极为悬殊。[11]国民党军队人数1937年是170余万,并有海陆空军,1945是军队440万;而同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人数分别是5.6万人和100万人。[12](第三册,P3;第二册,P30,P111)尽管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表现不佳,但仍然是抗战时期人数最多的军队。特别是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仍然很弱小,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在当时是主要的,正面战场对于打击日本的进攻势头、迟滞日本的进攻速度、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许多学者都已论及。

第四,国民党与国民政府是否抗战,决定着抗战是否合法,而直接影响着其他力量的抗战态度和抗战方式。九一八事变后到卢沟桥事变前,国民党与国民政府不仅不抗战,而且对抗战活动进行压制和打击,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就是其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范例。而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压制、打击下,很难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局面。

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如果不抗战,也不可能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这也就决定着中国共产党不能成为合法政党。其它阶级、阶层和各种力量的抗战态度、抗战方式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态度的影响。抗战前,救国会七君子因抗战而被当局逮捕,而卢沟桥事变后,他们被释放并被请上庐山,参与协商抗战大计。中国共产党和国内其它主要的爱国党派,国家社会党、中国青年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等,纷纷表示拥护蒋介石联共抗日。国社党领导人张君励(C关山月注:作者误,应为张君劢)、中国青年党领导人左舜生等致函蒋介石表示拥护国民政府抗日,“仅有与国民党共患难一念,此外都非所计”。战前因进行抗日救国工作而一度遭到国民党逮捕的张申府说:“我曾说,蒋先生只要发动抗战,全国必然景从。我深幸今日已经完全实现了。”[6](P13)“各国华侨迅速组织起‘侨抗敌后援会’‘救灾总会‘‘侨筹饷会’团体,捐款、汇款,捐输财力,征集药品、衣物,发行、购买救国公愤,或亲自回国,支援祖国抗战。”[4](P237)

必须指出的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抗战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其它各爱国党派、各族各界和全国人民的推动下实现的。它的抗战态度的及时性、坚定性、彻底性、全面性都不及中国共产党和其它爱国党派,也不及深刻、全面觉醒了的中华民族的大多数成员。但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采取了抗战的态度后,它的动员力、号召力又是其它任何党派、团体所不能取代的。

第五,国民政府是中国国家的代表,它代表中国进行抗战外交,在不同的阶段,国民政府根据战争形势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制订了不同的外交政策和策略,确定了战略重点。这些政策和策略的具体运作与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国际效应和国际影响。

一是政治上的收获。卢沟事变后,中国政府在不同的国际场合,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实,在世界上的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中国的抗战是为了保卫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不受侵犯,同时也是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而战。为此,中国的抗战先是在国际上获得了众多国家政府及民众在政治上的同情、声援和支持,后来又与美、英、苏等国家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二是经济上,中国先后得到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等许多国家政府的援助和支持,也得到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援助和支持。据统计,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直接用于战争的消耗近500亿美元。[13](P174)这是当时中国几乎无法承受的负担。因此,对外求援就成为国民政府外交的首要任务。当时中国政府与美、苏、英、法等国来往的函电,蒋介石与外国驻华使节的谈话,国民政府与驻外使节、派出的外交人员相互往还的函电中,几乎有一半以上都是这方面的内容。而国民政府战时外交的最大收获也是经济上的援助。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获得的外来援助主要来自苏联,总计苏联对华借款为2.5亿美元,实际使用苏联的对华信用借款是1.7亿多美元。[14](P8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种援助主要来自美国。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获得的外国贷款共25项,其中美金10多亿美元,英金1亿多英镑,法金10多亿法朗,国币1.2亿元。董长芝、马东玉:《民国财政经济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22页。参见《1939年-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英、苏、法、中各国接收美国“租借”统计》、《1942年5亿美元贷款动用表》,任东来:《争吵不休的伙伴——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广西师大出版社1995年版,第253页、254页、260页。虽然中国获得的援助无论是与中国投入战争的人力物力比,还是从中国获得的租借援助占美国租借物资总的比重(占3.2%)看,数额都不是很大,但这些援助都是中国抗战急需的物资,因而对中国抗战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三是军事上,卢沟桥事变后,苏联的军事顾问和部分空军来到中国,参加中国对日本的作战或参谋,后来又有陈纳德的“飞虎队”援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开始与美、英等国进行军事合作,进行同盟抗战,结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是中国抗战胜利的保证,也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了保证。

仅举几个数字,便可说明这些援助对中国抗战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其1是中国空军获得的飞机援助。抗战时期,中国没有能力生产飞机,空军的飞机全部靠国外的援助。抗战前,中国仅有飞机600架,可用于作战的飞机305架,而抗战期间,中国从国外补充的飞机共计2351架,全部用于战争使用(包括运输),是中国原有飞机的7倍多。[15]而在抗战期间,这种援助是十分重要的。抗战之初,中国的空军在战斗中即受重创,一段时间内,制空权完全陷于敌手。自从外来的飞机补充到中国空战后(包括中国空军、苏联空军志愿队、美国的“飞虎队”),才改变了这种局面。

其2,“数千名德、苏、法、英、美等国的军事顾问,近十万名苏、美空军志愿人员和来华参战官兵”参加中国的抗战,他们的到来不仅是其自身参战,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带来的战术和技术,以及他们对中国军队的装备和训练,都使中国比较落后的军队从人员素质到武器装备上开始具有了现代气息,大大提高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经过训练和装备的中国军队与未经训练和装备的军队战斗力大不相同。这是直接与战争有关的。

其3,在经济方面,除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外,外援也是国民政府维持通货稳定,乃至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1942年2月14日,蒋介石致罗斯福感谢美国对华贷款5亿美元的电文中说:“我中国人民此四年半以来,经过不可以言话形容之经济及物质上之困难,而得获阁下此次之借款,不仅能改良吾人之经济情况,且可提高我民众抗战之精神。回忆过去各种借款与接济,俾我国长期抗战维持至今得与各友邦并肩作战,使整个反侵略阵线均蒙其利„„此次借款,除为军事上之需要外,大部分将用以加强我国之经济机构,收回法币,紧缩通货,平定物价,保持战时生活水准及增加生产。”[16](第一册,P337)

四是外交上,中国利用同盟抗战的时机,积极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先后与凡是与中国有不平等条约的国家签订了平等新约,中国从此摆脱了近百年来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伦敦《泰晤士报》发表评论指出:“不待战胜而承认中国为完全国家,实开新纪元,租界权利乃不合潮流,总理主张废除,蒋委员长成功,诚为民族吐气。日寇虽不能占全中国领土,中国享此新约权利,当待日寇驱逐以后,故战胜为急务,以中国之坚卓抗战,得英、美之明白承认完成主权,其精神将益加强,并保证战胜后居大国优越地位,以重整新亚洲。”[16](第三册,P783)中国作为四强国之一,还参与组建了联合国的工作,成为联合国发起国之一。外交上收获的意义已经超过了抗战本身,它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这种国际之间的交往,是必须由能够代表国家的国民政府来承担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3416794_1.html/ ]

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导向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特别是关于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是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始终在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从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来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自然强调共产党领导说,而国民党史、中华民国史则必然强调国民党领导说”。“有的学者强调共产党领导是指政治领导,有的提出国共两党共同领导说,有的提出分别领导、共同进行说,有的提出具体分析说,有的提出领导权转移说,有的提出不应笼统地说是谁领导的,应认为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人士和爱国华侨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17]

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不是领导作用,而是导向的作用。“要科学地、令人信服地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领导权的含意。”[17]按照现代社会科学的解释,领导是“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确定和实现既定的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18](P33)我们认为,领导权的实现,有以下几个必要的因素:首先领导与被领导者应该是在一个组织系统内;因此,第二就是这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必须是法定的或有组织系统授权的;第三就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领导与服从的关系,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有命令的权力,有一定的强制性作用。除此而外,还有领导者必须能够代表大多数被领导者的利益,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等等。

抗日战争是中华全民族的解放战争,除了少数汉奸卖国贼外,各个阶级、各个党派都参加了。按一般的常理,各党派、团体和全国人民都应该在国民政府的领导下。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体也确实都声明服从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领导抗战,但这个政府提不出一个能领导中华民族走向胜利的纲领和路线,其所作所为又不断背离全民族的利益,因此,除了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体系内部的各种力量外,没有什么党派、团体再服从它,它也就不能领导抗战。但是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所有的参加抗日战争的各民族各党派了呢?由于各抗日党派不在一个组织系统内,无法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此不能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抗日战争,只能说是导向。

导向是指指导行动或发展的方向,使事物向某个方面发展。就是提出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并且提出正确的方针和路线,促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保证正确的目标的实现。那么,中国共产党是否对国民党和其它抗日党派、各种抗战力量发挥了导向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抗日战争的正确方向就是全民族抗战,最终目标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实现全民族抗战的彻底胜利。正确的方针和路线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就是提出并贯彻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取得全民族抗战的胜利。考察全部的中国抗日战争史,这些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这些正确的方针和路线,这些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无疑都是中国共产党得出的。而且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贯彻了这些正确的方针和路线,这些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其它各抗日党派、各族各界、各种抗战力量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不同程度地接受并贯彻了这些正确的方针和路线、这些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应该指出,尽管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没有明确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但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参加了全民族抗战,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提出并实行的持久战战略,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战略基本相同,并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战战略中的一些方针。同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得到了除国民党外其它各个阶级、阶层和和各种抗战力量的拥护。整个全民族的抗战正是按照这一路线发展的,抗日战争的最终目标也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目标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对全民族抗战发挥导向作用,是因为它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条件。

一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对民族资产阶级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抗日的问题上,与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一致。它所提出的抗日战争的方向和目标、方针和路线、战略和策略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方向和目标。

二是中国共产党是除国民党外唯一具有武装力量的政党,虽然军事实力在抗战初期仍然不大,但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唯一能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配合抗战的军事力量。而且由于中国共产党有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在敌后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能够以根据地迅速发展自己的力量,扩大军事力量,从而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在抗战中不断壮大,其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断重要和扩大。而国民党则走向反面。

三是政治导向的内容包括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方面的斗争。国民党及国民政府虽然参加了抗战,并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统治利益的需要,还有许多不利于抗战的因素和行为。在抗战之初,不能提出一个取得抗战全面胜利的目标,只是想恢复到卢沟桥事变前状态,因此过于依赖国际社会,一方面与日本军队作战,另一方面又与日本进行和平谈判,影响了全民族抗战的决心和士气。进入相持阶段后,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一面上升,抗日战场上表现不佳,反共行动却有增无减,影响甚至危及抗战大业。因此,采取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既能团结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保留在抗日阵营内部,又抵制它对中国共产党和抗战大业的破坏,成为坚持抗战胜利的一个必然条件。中国共产党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和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坚持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的发展,也保证了抗日战争始终向着胜利的方向迈进。

综合上述,我们认为,中华民族的最深刻最全面的觉醒和动员,由这个最深刻最全面的觉醒与动员所取得的时代性进步是全民族抗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导向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还认为,由于国共两党是当时中国最重要、最有实力的政党,只有国共两党具有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战争的军事力量,因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是全民族抗战的核心,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第三篇: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正面战场

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正面战场

纵观国共关系史:1924—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第一次国民大革命(主要是北伐战争)的蓬勃发展,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为后来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1927—1937年,国共十年内战,造成国家分裂,外敌乘机入侵,给后来中国第二抗战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使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终使中国一越为世界五大国之一;1946—1949年,国共三年内战,使得大陆与台湾分离至今。历史经验证明:国共两党合则国家兴旺;分则民族元气大伤。因此,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必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进一步繁荣昌盛!

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虽有诸多失误,特别是相持阶段时期,随着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的态度,而对共产党则确立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运用一切手段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甚至于后来调动大量军队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并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的发展,由于实际上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像豫湘桂那样的大溃败。但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巨大贡献不会因为这些反面因素而被磨灭的。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党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如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忻口、太原会战,中国军民(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战绩显著;凇沪会战,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与有优势装备的敌人拼搏,毙伤日军4万多人;随枣会战毙伤日军1.3万余人,日军遗尸5000余具;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2万余人;第三次长沙会战共毙伤敌5万余人,俘日军139人。如果忽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很显然仅凭中共当时的三四万人来抵御百万日军,那是不可想象的。

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狂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本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长期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延绵数千里的战线上,国民党始终坚持着抗战,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支援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战场的开辟和发展,为敌后有机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抗战初期自不用说,国民党积极主动抗战吸引了日军主力,无疑是极大地促进了敌后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即使在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虽无多大作为,但数千里战线上的数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存在,牵制了大量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

四、国民党中爱国抗战官兵的英雄事迹,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国民党军队中很多人都叛国了,国民党军队的素质也不高,但是绝大多数国民党官兵是爱国的,这点毋庸置疑。“中国军人的楷模”张自忠,西北王冯玉祥,第五战区总司令李宗仁,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哪个不是热血男儿?还有那数不尽的未知名的国民党官兵„„

五、国民党正面战场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中国军队以重大民族牺牲,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与德国法西斯会师,使得盟军有可能

腾出手来集中解决欧洲事件,换来了国际尊重,各国领导人曾先后高度评价过中国战场。因此,美英等国先后放弃了租界等一切在华特权,基本取得了国际关系的平等地位,终止了晚清以来的外交屈辱状况。

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海、沿江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毛主席曾经说过战争之伟力在于人民,但我认为抗日战争胜利之关键在于持久战,而持久战的关键在于工业,特别是军事国防工业。抗战前,中国工业大部分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一-二八事变“后,集中在东部沿海的工业受到严重威胁。若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基地落入敌手,中国将何以持久抗战?凇沪会战历时三个月,内迁仅民营企业一项就达146家,机器材料共14600余万吨,技术工厂250家。武汉会战期间,从武汉迁往内地的厂矿企业达304家,机件重量达5万余吨。从战役本身来说凇沪会战、武汉保卫战都失利了,但就这点而言两次会战的贡献绝不亚于一次大战役的胜利。虽然工厂数量不多,但这些工厂都是民族工业的精华,没有这些工厂中国的持久战将无从谈起,不敢说中国抗战必败,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抗战必将来得更困难、更严峻、更残酷、更持久„„

从国民党全党来看,虽有妥协投降的卖国行为,却始终能够坚持抗战;从国民党局部来看虽有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卖国投降,却更有数百万国民党军队在猛烈地打击着可恶的侵略者。因此只能说国民党成分比较复杂,党务没有干好,却并非是一个投降的党,其比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何止强千百倍。

从整个抗战过程来看,虽然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国民党的基本利益和本民族的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的,因此她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最值得一提的是,英法美等国绥靖政策甚嚣尘上的时候,国民党有过投降么?抗战初期,英法美非但没有给中国援助,还妄图牺牲中国的利益来保持既得利益,怂恿日本进攻苏联,帮助日本劝降中国。也就是说国民党在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仍是坚持抗战的,没有投降。

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进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伤亡321万,这是血的数字,铁的贡献,不可抹杀。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英魂常驻,精神永生。15个月(抗战初期)鲜血飞溅,上百万将士的血染沙场,含笑九泉。中国大地是红的,天空是红的,太多的血写就的历史难免悲壮„„

人们并没有忘记他们——为民族而作出牺牲的人们。

毛泽东在总结抗战时曾客观地评价道:“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国民党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抗战四十周年时,聂帅在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作序时曾指出:“许多为民族独立而英勇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士的精神与在抗战期间为抗击日本侵略军而壮烈牺牲的我军将士和人民群众一样,仍然令人崇敬不已。”这本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本从肯定角度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书,引起海内外的轰动。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巨大贡献。

描写当年国民党政府抗击日本侵略的图书“国殇”畅销,电影“铁血”热映,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贡献也是比较认可的。

第四篇: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1.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所有专业学员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试。

2.该资料为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通过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终结性考试系统(kaowu.openedu.com.cn)完成。

试题: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答:1937

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时,国民党政府在名义上对中央军和川军、滇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全国陆军进行了整编,编成178

个师,这当中也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3

个师,总作战兵力在200

万人以上,数量相当于侵华日军的3

倍。国民党军队担负了抗击日军正面战场的任务。但是,在全面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大捷外,其余的会战都以失利撤退告终,一年就致使2

亿人口的区域沦陷。除了当时中国的国力、军队的武器装备和供应,以及操纵武器的战斗员素质都不如日军外,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的政策也难逃其责。因此,正确认识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今天深刻反思那场战争,真正汲取历史教训非常有必要。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军队的抗战。这是一条反人民的路线,它的目的是要保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党专政的政治制度。

必须看清国民党政府抗日的两重性——既坚持了八年抗战,又腐败无能一再丧失失地。

1931

年9

月,日本关东军以2

万多人突袭东北。尽管当地有十几万中国正规军,但无论南京政府还是东北军都采取“不抵抗主义”,很快丢掉80

万平方公里土地。

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得寸进尺,1932

年又发动进攻上海的一·二八事变,1933年突破长城并直逼北平、天津,国民党军队才开始被动抵抗,结果又签订屈辱的退兵让地条约。这样的“消极抗日”政策即使在国民党内部也引发了众怒,最终导致了西安事变。

第二,国民党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实行“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并存在利用暂时的抵御换取日方妥协的思想,因而导致正面战场的溃败,使大面积的国土沦入敌手。

1937年7

月至8

月间日军进攻平津和上海,国民党政府才开始全面抗战,不过仍同日本谈判希望媾和。后来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投降派对抗战丧失信心,竟纠合20

多名中央委员、58

名将官率60

余万军队降日,组织伪政权并充当伪军,成为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一直拖至1941年12月9日,蒋介石眼见日军袭击珍珠港引来美国参战后,才正式对日宣战。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牺牲是巨大的,特别是广大爱国将士在凶残、强大的日军面前英勇抗敌、宁死不屈,表现出了伟大的民族气节,可歌可泣。但是,也要看到,22

次会战中,仅有为取得外援反攻滇缅一役是主动进攻,其余都是被动防御。

第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广大爱国官兵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表现出了空前的爱国激情和不畏强暴、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国军在正面战场上拖住了日本陆军80%的兵力,粉碎了日军北上进攻苏联的计划。

2.国民政府先后动员了743

万军队对日作战,基本上歼灭了日军的主力部队,在亚洲日本总共投入了42

个师团的兵力,其中投在中国的就有34

个师团。

3.国军在对日作战中,虽然败多胜少,但是以空间换取时间的作战理论大大消耗了日军的优势力量,日军虽然攻占的地方多,但是经过激烈的战斗,部队伤亡特别大,每攻占一座城市就要分兵把守,长期以来就会造成官兵疲于奔命,战线太长,补给跟不上,部队无法得到及时修整,无力再次进行第二次大规模进攻,国军虽然丢的地方多,但是可以随时得到补充,为以后的反攻创造了机会。

4.选择了正确的盟友-美国,通过与美国的合作,1943年2月-1945年4月期间,沉重打击了日军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

5.8年抗战国军是承受了80%的侵华日军,大大减轻了解放区人民的抗日压力,1937年7月-1945年8月间,国军共击毙侵华日军165万人,而被解放区军民击毙的侵华日军总共不超过30

万。

6.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赢得了所有欧美战胜国的尊敬。但同时,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正面战场反遭大败,又丢弃了40

个师的装备。

进入1944年春夏季之后,世界各反法西斯战场都在节节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也展开了“游击反攻”,惟独中国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在日军针对豫湘桂的“一号作战”中,国民党军丢失6000

万人口广大区域,丢弃了40个师的装备,一直败退到贵州独山。1945

年初,日军又打通了从河南至广西边境和广州的“大陆交通线”,国民党政府甚至准备迁都到偏远的西昌。

第四,国民党正面战场起到了维系全国抗战的作用,但在抗战各个阶段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能够积极抗战;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开始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政府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是有限的。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表现为:粉碎了日本的速胜计划;为中共起了掩护作用;鼓舞了士气;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内迁争取了时间;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社会的同情。

在相持阶段,表现为:仍然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对日本侵略继续组织了抵抗;牵制了日本在华兵力的4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解放区战场的压力;国民党站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一边,并以大国身份参加了一系列国际会议。

国民党军队与日军的22

次会战,大都是被动防御,但中国军队广大将士的英勇精神可歌可泣。

从卢沟桥事变至1938

年武汉失守的一年多时间内,正面战场上国民党200万军队抵御70

万日军,虽一再败退,但多数官兵表现英勇,装备劣势的中国军队还能给日军以许多意外重创。那时,中国仅得到苏联给予的3

亿美元援助,美英因害怕得罪日本而不敢干预。1937

年秋的淞沪抗战是正面战场最惨烈的一战,国民政府投入70

个师即全国1/3的兵力抗击日军。由于上海便于日军发挥海空优势,中国军队在无险可守的地形上坚守3

个月伤亡25

万人,虽杀伤日军4

万多人,却因幻想外援而一味被动僵持,终于招致大崩溃。此后,蒋介石采取“以空间换取时间”策略,以节节抗御的方式进行了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虽然其战术呆板只防不攻,不过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

1941

年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英国需借重中国战场,3

年间提供了16

亿美元援助,然而“驼峰空运”送到大后方的物资很多又流入黑市,造成军心士气日益颓靡。同时,国民党当局在抗战末期将美国装备的部队又多数放在后方,明显是保存实力准备内战。

总体而言,国民党政府在抗战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两党的共同合作是使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和核心保障。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合作,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实现,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政治保证。

第五篇:如何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及其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如何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及其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思考:为什么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空前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抗日的全民族统一战线。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特点:

 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 ②有政权、军队的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

 ③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涉及合作抗日的事,一般都是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决。

试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并使之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的压力。

 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 阿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啊。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记得,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 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进行合作的动因、合作方式及其意义。

 两党再次合作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导致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促成的,包括国民党政府内部一部分先进人士在内的抗日民主力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为了民族大义决定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合作,共同抗日,是关键因素。同时,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全国各族人民要求抗日的推动之下,被迫停止内战,与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也是值得肯定的。

 两党第二次合作是党外合作,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和军队承认接受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领导,承认蒋介石是最高统帅,但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包括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独立领导权。

 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和核心保障。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合作,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实现,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政治保证。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日本:

根本原因:蓄谋已久,既定侵华政策发展的必然.——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 现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需要 中国:

有利条件:国内政局是国共十年对峙。国际:

英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以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的游击战处于辅助地位。而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起到了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态势和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的作用

下载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争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争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博弈论在战争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兵法中的应用 每个中国人对博弈都不会感到陌生,从经典到民谚,从战场到麻将桌,每个中国人都会使用博弈论,只是运用的恰当与否的区别罢了。全世界都承认中国人是善良的,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观后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观后感》 70年,光辉岁月,弹指之间。7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华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大会昨日......

    浅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浅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七七事变”事变后,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展开„„ 抗战爆发时的国际形势: 1937年7 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绝非偶然,它是在帝国主......

    浅谈音乐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70年前,中国人民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之后,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军民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是......

    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共五则范文)

    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中国抗日战争是指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

    孙子兵法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应用 摘要:《孙子兵法》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冷兵器战争中的指导地位毋庸置疑,被历代军事大家视为瑰宝。同样,在信息化战争中,《孙子兵法》也意义巨大。情......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中共开始肯定国民党抗日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中共开始肯定国民党抗日贡献大江论坛 作者:amiba0008 发表于: 2005-07-08 01:24:29 浏览: 800 人次 回 复: 6帖今天是七七卢沟桥事变68周年,今年也是......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班会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周年主题班会 通过纪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让学生了解抗日历史,知道我们伟大祖国曾遭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