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人物中所展现的人生观

时间:2019-05-15 09:4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庸作品人物中所展现的人生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庸作品人物中所展现的人生观》。

第一篇:金庸作品人物中所展现的人生观

金庸作品人物中所展现的人生观

摘要:金庸作品中人物众多,不同的人物具备不同的特征、性格、思想和人生态度。其作品中融入了宗教思想中一些人生态度。本文从以“义”为魂的人生价值、以“虚”为体的至高人生境界、以“空”为怀的抱负人生境界3个 方面阐述其作品中一些主要英雄人物的人生价值观,也期望对世人的人生价值观有所启迪。

关键词:义 道家境界 佛家境界

人生观,即人们对于人生的价值、意义和立身处事的态度的一种观念或见解。谚语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因为大家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人生的见解有差异。譬如说,有人认为人生快乐,有人认为人生痛苦;有人积极进取,有人消极悲观。面对现实社会,咱们是及时行乐,尽情享受呢?还是照旧悲观厌世,追求解脱?咱们是努力进取,发愤创造呢?还是听天由命,得过且过?再进一步说,生命由何而来,往何而去?生命的价值何在?意义又何在?难道说我们来到社会上,昏昏沉沉度完平生,然后三寸气绝,一切断灭吗?生命要是当真这样,则生命还有什么意义?人生要是仅只为了享受,或终身充满痛苦,则生命还有什么价值?思想界、哲学界、宗教界都想找出一个答案;然而众说纷繁,无所适从。金庸作品中的一些英雄人物的人生观如何呢?现作粗浅的阐发。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将其生平最自得的14部力作 之名的首字,连缀成这气焰雄健浑厚的两句绝对。也恰是这14部作品,奠定了金庸新派武侠小说宗师,以及二十世纪神州文学巨匠的地位。有多少人会不知道金庸的大名。这位已经进入古稀之年的老人,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品流传甚广乃至海外。

金庸小说之所以吃香,一个重要的原由就是其中阐发的人生观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品德观,能够使读者在阅读历程中产生伦理上的认同感。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意识往往打上阶级烙印。对此,严家炎师长教师在他的专著《论金庸小说的情节艺术》中曾作过这样的评价:“金庸小说的好处,在于不但想象构想出很多大胆古怪、曲折的情节,并且使这些个情节比较合乎常理,看起来很有规律,让想象尽可能完美的常理结合起来。”①而笔者认为这也刚巧是金庸作品会得到众多读者青睐和喜爱的缘故原由地点,即金庸在其好些个作品之中所塑造出来的一位又一位主要人物,不论是《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再或者是《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她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拥有着一份具备了浓重公理颜色的人生观。这些个英雄人物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人生境界。

一、以“义”为魂的人生价值观。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反应了孔孟正视人生抱负的品德价值高于人的生命价值,当二者发生抵触的情况下宁可舍弃生命而追求“义”,这一价值取向,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对于中华民族重情操、尚情操的风尚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岳飞、文天祥、于谦等英雄恰是在这价值取向的影响下,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成仁成义”的正气之歌。要到达人生价值的无上境界,需要时还要不吝惜牺牲生命。

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本位的文化,孔孟之义与金庸笔下的武侠之义本质上是相通的,均崇尚“重义轻利”、“牺牲自己取义”,追求品德和人格上的完美。中国人的这类思维方式积淀为一种独特的集体潜意识——人格崇拜。而完美的武侠人物必定会迎合人们心目中的人格观。金庸小说恰是描绘了一系列兼具“儒”、“侠”两方面抱负人格的武侠形象,如郭靖、杨过、萧峰等。她们成为武功高手的修炼历程也是一个“修身,齐家”的人格趋势完美的历程。这能引发国人潜意识中的人格崇拜心理,让她们在阅读中获得自我满足感和品德升华感,借此获得伦理意义上的心理满足。

金庸武侠小说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这个“义”字。金庸小说围绕着“义”,写了许多感天动地的人物、故事和场面。表现了笔者的传统文化观、品德价值观和人生抱负,艺术上也取得了高度的成绩,成为金庸小说中最精美、最富有浪漫主义豪情和最值得仔细品味的部分。

在金庸看来,“义”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英雄人物肝胆相照,一诺千金,不负于人。一涉及义,金庸老是写得笔酣墨饱,可歌可泣,感人肺腑。一直到最后的《鹿鼎记》,韦小宝虽则有小流氓气,做了一些不像话的事,但笔者照旧让他坚守一条底线,就是讲求义气。他周旋于红花会与康熙之间,既不遵康熙之命去捉拿红花会群豪,也不遵红花会之命去刺杀康熙。金庸认为:中国人讲义气,是中华民族能够保存下来并且发展强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在《韦小宝这小家伙》一文中说:“正视情义当然是好事。中华民族以是历经 3 千年而不断强大,在生存竞争中始终保持活力,被外族压倒然后一次次再度地站起来,或许与咱们正视情义有重大关系。”

“义”的另外一个重要内涵,是路见不平,牺牲自己相助,扶困济世,不畏强悍。这在武侠小说中有着更广泛的表现。要是说同病相怜、肝胆相照存在于意气相投的江湖好汉之间,那么,这类形态的“义”主要由侠客拯救遭到灾难的弱者来表现。金庸自己在北京大学第二次讲演中说得明白:“我认为侠的表现可以说是„不屈不挠,拔刀相助‟这八个字,侠客主持公理,行侠仗义。”

值得注重的是,金庸小说所写的“义”,其实不是无原则的哥儿们义气,而是与“公理”相接洽。这是金庸小说区分于旧武侠小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单纯的无原则的哥儿们义气,明明有它的负面作用,有特殊情况被黑社会势力哄骗,成为混淆长短、倒臵黑白的东西。金庸小说不是这样,他甚至有条件树立英雄好汉中大义灭亲的精神。

更为难得的是,金庸在一系列小说中,还付与“义”以新的内涵。他把“义”提到了为整体、为大多数人这一新的高度。人生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人的需求,要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就必须对人的需求、利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人的需求方面来说,判断人生价值,就是同事物发展相一致、同社会发展相一致。金庸在为吴霭仪《金庸小说的须眉》一书写的小序中说:“在武侠世界中,须眉的责任和感情是„性情和蔼为先‟。仁是对大众的疾苦怨屈充分观注,义是竭尽全力做应做之事。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儒家与墨家,二者教人尽力为人,追求世上之事的公允合理,其最大程度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武侠小说的基本传统也就是抒发这类哲学思想。”②可见,金庸其实自发地负担武侠小说的这类任务。金庸笔下最杰出的英雄人物,都是深明大义,为平易近人、为大多数人利益而奋斗,乃至献出自己生命。这些个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是具有一种无上的人生价值观,也是金庸对武侠精神的一种新的提升。

二、以“虚”为体的至高人生境界

实有与虚无是中国哲学的一对重要领域。“实有”指详细存在的事物。“虚无”指无形无象的虚无。在神州哲学史上,对世界的本体和本质究竟是“有”还是“无”,存在原则不合。不合的焦点是如何理解“无”以及“有”和“无”的关系。

“虚无”是道家哲学的本质特征。老子最先提出“无”领域。《老子》说:“无名,六合之始。出名,万物之母。”(一章)“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指六合未分时的原始物质存在,是“有”。道生一,即“有”生于“无”。“道”与“无”都是产生六合万物的本体。但是,“无”是对“道”的本质界定。对于这个“无”,一般认为是精神、理念,也有人认为是物质。《老子》又说:“有之认为利,无之认为用。”(10月1日章)认为“有”所能为利,是因为“无”的作用。“有”与“无”互相依存,“无”比“有”互为根本。老子论“有无”对后来崇尚虚无的思想有过很大影响。

庄子以“虚无”论“道”,将“无”诠释为纯然无有,突出地发展了老子的虚无思想。他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认为作为太空来历根基的“无”即是“无有”。又说:“万物出乎无有。有不克不及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无有”就是纯然空空如也。《齐物论》说:“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认为有与无、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边界没有办法分清,一切都是相对于的。庄子还提出“无无”观点否认了一切,认为只有连“无”也没有,才能到 达绝对虚无的境界。

金庸对于“虚无”的思想系统具备特别深入的领会,带出其武侠小说丰富的生命力。金庸的博学或许还可以效仿,但是金庸对于其思想的领会,则是智慧结晶,不是一般人能够硬能求到的。金庸灵巧高明地运用了玄门以“无”为主旨的思想内涵,发挥出玄门的虚无、清静、无为、天然的根本要求。

好比金庸在先容一套简略的玄门入门拳法时,采用了几首歌诀作为修习内功的要旨,教人收心息念,练精养气,但每一句均有几招拳脚与之相配,即有详细的技术功夫,是来自于抽象的形象观。金庸将玄门的炼丹歌谣,视为武功心法的口诀,意谓玄功口诀与武功招式是一体的两面,招式是口诀的实践,口诀是招式的定见,其定见是成立在对“无”的体验认识上。玄门的修真,夸大的就是回复本初,即领会到生命开始的源头,“来时无欠去无馀”点了然虚无之道。这类对“无”的体验认识,是运用在心性的修养上,以“念不生”的“心死”,逾越出一切存亡的对待,真正地领会虚空无为之理,方能“精气充盈行功具”与“灵光晖映满神京”。这类“盈”与“满”完全来自于“无”的妙用,揭示出灵明寂照的空心,晖映太虚。即精气与灵光的培养,在于自性的返还虚无。

金庸认为玄门的心法,在于自我心神的操纵:“思定则情忘,体虚则运道,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消”。脑中空明澄澈,没一丝思考,魂不内荡,神不过游。这恰是玄门精气神自我修炼的主要方式,“体虚”才能“运道”,“心死”才能“神活”,精气神的培养,就在于去欲望、绝思考,到达心无二想的境界,保持脑中空明澄澈,一切听其天然,不知不觉进入到虚无的世界,让鼻息绵绵,从容而入定,就能守住自我的魂,形成无比妙用的空慧能力。金庸也把这类“虚无”的炼神方法运用到人生态度上来,不要追求外在的满足,要懂得谦卑自下,反而能自我保全。

“虚无”思想对金庸小说的影响,也主要表现在其小说人物态度的奔放超脱、适性自得。《倚天屠龙记》中武当派掌门人张三丰,无疑是金庸小说中最突出的羽士形象。他清虚自守、圆融无碍,慈善悲怜为怀而又不是遗世自力。他的个性随和、宽容、开畅、气量宽宏、幽默、机智,浮现出大家风采,金庸写出了他作为武学宗师的大气。作为道家文化象征的老顽童周伯通,晚年练成为了“左右互搏术”和“空明掌法”。杨过在经历了人事惨变然后,悟出了“黯然销魂掌法”。与其说这是武功,倒不比说是人的心魄情感的外向宣泄,是人们生命的外化情势。在这里,“武功与人的生命彼此融透,武功也就因此升入了文化本体”。在道家之侠而言,人道归属天然,循天然之道,率性而为,才能真正成为自我的个性,才能成为真正地“虚无”的人生境界。

三、以“空”为怀的抱负人生境界

释教的人生高度概括是"四法印”,即: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盘沉寂。佛家有言曰:“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简言之,一个“空”字恰是佛家思想的精髓,当时,印度思想界有所谓对人生问题的外道六十二见。怀疑论者认为人生善恶并没有一定范例,不过因社会习惯而来;宿命论者认为人的行为及运气,皆受天然法则所支配,非人力所可如何,因此主张一切听命于运气;古代唯物论者主张物质之外,更无生命,人死以后,一切断灭,故主张人应追求目前的享受,而排斥一切伦理品德。这些个见解,或为无因论,或为断灭论,皆有所偏,而非中道。对此,释教认为:非也。至于某些宗教宣扬人是天主创造的,人的穷达祸福也是由天主或其它神主宰,释教更认为:非也。这是因为释教的人生是积极的、创造的。它要求人们鉴因知果,避恶扬善,净化生命的本质,发扬人道的辉煌。而金庸所塑造的好些个武侠人物,其中以《天龙八部》中的小和尚虚竹最能够反应金庸在进行创编时是融入了佛学思想的代表。

金庸的力作——《侠客行》就是一部以武功来表现佛学观念的典范作品。笔者金庸在为小说《侠客行》写于1977年的“后记”中曾做过这样的诠释:各种知识见解,徒然令修学者心中产生虚妄念头,有碍见道,因此夸大“无著、无往、无作、无愿”。邪见固然不可有,正见也不可有。《金刚经》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法尚应舍,况且非法”,“如来所讲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法非法”,皆是此意。

《天龙八部》是金庸小说中的又一部释教寓言,书中的三位主人翁:一位段誉――“誉”者,名也,称也;一位虚竹――“虚”者,假也,空也;一位乔峰――“乔”者,扮也,虚也。从她们的名儿看,她们的故事,她们的形象,其实都有“名相非真相”的深刻寄意。就像那慕容燕所言:“庶平易近如尘土,帝王亦如尘土。大燕不复国是空,复国亦空。”而笔者最为赏识的是“好生丑恶的小和尚”——虚竹,尤其是他破解无崖子摆下的棋局时的表现:段誉棋思紧密,下了十几路,棋艺已经致极高的境界,但爱心太重,不肯弃子,输了此局。

虚竹一上来便闭了眼乱下一子,以致自己杀了一大块黑子,稍懂弈理之人,都决不会去下这一着。那等于是提剑自刎、横刀自尽。岂知他闭目落子而杀了自己一大块黑棋后,局面顿呈开畅,白棋虽则大占优势,黑棋却已经有盘旋的余地,不再像以前这般缚手缚脚,顾此及彼。

虚竹的好处,在于他的内心全无偏见,竹节一般的中空、内虚。因其“虚”,他不执著于存亡胜败,能作解脱;因其“虚”,他能有胸襟容纳百川,拥抱世界,承受大际遇的大福分;因其“虚”,他天性中的纯洁善良,可以在适当温度和土壤中茁壮成长。

人们老是把武侠作品称作“成年人的童话”,而金庸的作品则可称得上“童话”中的极品。我想:唯一的诠释就是因为宗教思想的融入,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使得金庸小说远离菲薄,变得愈加艰深。读其小说,令人如痴如狂,又叫人深刻反思,参透了尘缘啰嗦事,以宽大平淡的襟怀胸襟对待一切事物,令人悟出了人生的一些境界,这样也许能使咱们变得越发快乐些吧!这也许是金庸作品的笔中应有之意吧!

注释:

①严家炎,《论金庸小说的情节艺术》,北京大学出书社,1999年1月版,第43页。

②吴霭仪,《金庸小说的须眉》,文化艺术出书社,1998年8月版,第143页。

参考文献:

1.覃贤茂,《金庸武学舆图》,屯子读物出书社,2004年3月版。

2.钟晓毅、费勇,《金庸传奇》,广东人平易近出书社,2000年1月版。

3.刘明清,《金庸书话》,中央平易近族大学出书社,1999年2月版。

4.孔庆东,《醉眼看金庸》,神州社会出书社毛装书局,2005年五月版。

第二篇:解读金庸武侠中的人生观

〃 熟悉金庸先生作品的人,一定都知道剑魔独孤求败。这个人物是金先生小说中的一位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大家分明知道这个人物,但这个人物却是一个死人。没有关于独孤大侠活着的任何故事,对这个人物只有只语片语的描述,但这个人物绝对是先生小说中值得称道的一个人。《神雕侠侣》和《笑傲江湖》中都出现了这个人物,他可能也是金氏武侠给读者带来最多想象的人物之一,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他的独孤剑法,还有就是他那无招胜有招的超然境界。

国人在精神上更推崇道家精神,在做事上却更喜欢儒家思想,道家“出世”,儒家“入世”,正所谓“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独孤前辈的无招,正是道家的超然物外的明证,有招则是世人的常规做法,物外的超然远胜于物内的必然。“无招”给人一种博大精深的境界,也给人出神入化想象,无招不仅是剑术的最高境界,同样也是许多人精神境界的最高追求。很多人希望自己超然于物外,不受外物所滞,但又可以对外物加以控制,进而控制自己的人生。这种理想是很难实现的,但这种理想永远不乏勇敢的追求者。

剑冢,“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于天下,乃埋剑于斯。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这如何不让人惊羡,想独孤前辈傲视当世,独往独来,打遍天下无敌手,何等豪气干云,何等英雄气概。但英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逐渐成长起来的,所谓剑术境界亦即人生境界:

第一层:“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剑术境界这一层应该是锐不可挡,锋利无比。从人生阶段来说,这一阶段是人生的初始上升期,朝气蓬勃,不仅信心十足,而且动力十足,同时还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和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精神。这一阶段,许多人锋芒毕露,但处世方式和做事方法往往趋于简单。这一阶段,许多人胜负心很重,只看重结果,胜了就开心,败了也容易灰心丧气,丢掉信心。这第一层是少年人的特征。

第二层:“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

软剑,可曲可绕,虽似软若无骨,却于出其不意中伤人。软剑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多变,变化无常,令对于防不胜防。软剑虽制敌机先,但持有者也很难控制。过度的灵活,让人难以把握其走向,控制不好不仅不能伤敌而且还会自伤。独孤剑魔说自己误伤义士,我想其原因可能就是自己对软件缺乏足够的控制。这符合青年人的特点,三十以前的人可塑性非常强,性格、思维、处世等等诸多方面都还没有定型,这一阶段的人变化较大,人生走向也比较飘忽,往往容易在是与非,对与错,黑与白等对立面中痛苦和挣扎。青年人在这一阶段通过挣扎与反思,不仅会伤人也会自伤,然后可能会定下自己的人生走向,这也就是孔圣人所说的“三十而立”。

第三层:“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这是青壮年的特点,这时剑法,少了一些奢华,多了一些稳与厚重。从三十到四十,这是人生最好的一段时光。如果说,人在三十以前应该是用加法生活,也就是不断世界上收集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地位,等等,但东西越多越容易迷惑。三十以后就应该学会做减法来生活,将那些不属于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抛弃掉。更重要地的学会放弃一些东西,比如,并不适合于你的朋友、荣誉、地位、胜负心、锋芒等等。更重要的是,开始形成属于自己的,或者说是完全独立于他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规划出自己的人生走向,并且找到安住本心之物。当这些事情都定下来的时候,人就接近于不惑了,自然可以“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了。

第四层:“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

四十不惑,惑者何也?迷茫、困惑、不知所以之意。从剑法而论,到了这个境界已经不需要依靠削铁如泥的宝剑,也不需要变化多端的软剑,大巧不工的重剑也可以弃之不用了,因为天下的剑法、剑招无不了然于胸,因此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这已经跳出了剑术本身,是更高层次的剑法,这是中年人的特点。人到中年,世事蹉跎,精神历练,人变得庄静平和,不为外物所左右。这个阶段人往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精神层面变得更加开阔,对于世态炎凉更是洞若观火,对人情世故也是轻车熟路,对自己、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对敌人有着更加深刻和清醒的认识,也因此更容易把握事物的发展,对人、对事应对自如,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就不再需要什么利器了,所以,一切可用之物也都是利器了。

第五层: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不论是剑术还是做人,到了这最后的一层,外在的任何形式、方法、构架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了。这一层更像是在追求人生的本源,或者说是人生的最终目的,说玄一点,有点儿形而上了,这是精神层面的内容。在这一层更强调精神的作用,更加强化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无剑胜有剑、无招胜有招”这种大象无形的中国传统精神哲学,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它不像佛法那样空泛,也不像道学要求乘物以游心,更不似儒家的孜孜以求,它可以说是国人的一种精神殿堂。其实,大多数是不可能登堂入室的,但是仍有许多人愿意终生徘徊于其门外。

事实上,金庸先生所写的剑术层次,均比孔夫子的人生层次提前了十年。也是因为如此,独孤前辈才能天下无敌,如果大家的心智、技术和成熟度都在同一层面上,那么那么的水平也应该在伯仲之间,这种差距,是不可能产生遍寻天下而求一败的心理的。从这个意义上,心理上越提前成熟的人,越容易在更多的事情上占有先机。

剑冢就是人冢,再锐利的武器也必须由人来使用。话又说回来,红楼梦中有句话“纵有千年铁槛寺,终须一个土馒头”,再伟大的人物也终究卧身于黄土陇中呀!成文,不胜悲恸之至!

第三篇:作家、作品、人物

鲁 迅

鲁 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散文名篇有:《过客》、《秋夜》等。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创造社的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特别信守“自叙传”的写法,张扬主观情绪的抒发,善于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内心世界,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散文集《闲书》、《屐痕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叶绍钧

叶绍钧(1894~1988)。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川集》等。他还创作了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冰 心

冰 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问题小说”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爱的哲学”的小说代表作《超人》、《烦闷》等。小诗集有《繁星》、《春水》,散文集有《往事》、《山中杂记》、《寄小读者》、《关于女人》等。

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名赞?遥?值厣剑?拭?落花生。著名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和重要成员之一。许地山的创作既然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及时反映社会人生问题,同时又具有某种宗教色彩的倾向。他的作品从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现实主义因素不断加强的过程。作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春桃》就是其现实主义因素得到加强的作品。此外,他还有短篇小说《在费总理的客厅里》、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和散文集《空山灵雨》。

茅 盾

茅 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家。“茅盾”是发表《幻灭》时起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巴 金

巴 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灭亡》及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神。鬼。人》等;散文集有《海行》、《旅途随笔》、《生之忏悔》、《点滴》、《随想录》等。

老 舍

老 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饥荒》三部)、《鼓书艺人》等;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

柔 石

柔 石(1902~1931),原名赵平福,又名平复,少雄。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小说代表作有长篇《旧时代之死》,中篇《二月》,短篇《为奴隶的母亲》等。另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等。

萧 红

萧 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独有风格的女作家。写作特点是小说散文化。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生死场》,短篇《小城三月》等。

沈从文

沈从文(1904~1988),原名沈岳焕。现代小说大家。尤其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的人情风土,被称作乡土小说别具一格的代表。沈从文的创作取材极广,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但他最执著追求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人生形态。《边城》是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此外,他还有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西》和《湘行散记》等。

废 名

废 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田园牧歌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曾经因题材的“故乡性”和情调的乡土性被认为是20年代乡土小说作家中的一员,30年代的创作由被归入“京派作家”。他的小说以其特有的散文化倾向和归隐情绪而在现代小说史上呈现独特的风格。小说代表作有长篇《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短篇《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园》、《菱荡》等。

穆时英

穆时英(1912~1940),笔名伐扬、匿名子等。“新感觉派小说”代表作家,有“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之称。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等;短篇有《南北极》、《上海的狐步舞》、《街景》等。

施蛰存

施蛰存(1905~2003),“新感觉派小说”代表作家。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上元灯》、《将军的头》、《梅雨之夕》等。散文集有《灯下集》、《待旦录》等。

张天翼

张天翼(1906~1985),讽刺幽默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的特点是“含笑的泪”。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从空虚到充实》、《脊背与奶子》、《速写三篇》等;长篇《鬼土日记》、《洋泾浜奇侠》;中篇《清明时节》;短篇《包氏父子》、《华威先生》等。

沙 汀

沙 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又名杨子青。讽刺批判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深刻描绘了四川农村和城镇的黑暗生活画面,表现手法严谨、简洁、含蓄深沉,在客观冷静的描写中体现出鲜明倾向。擅长讽刺手法,情节集中,戏剧性强,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表达出感情。作品语言质朴、幽默、口语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法律外的航线》、《兽道》等;短篇《代理县长》、《在祠堂里》、《在其香居茶馆里》;长篇“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艾 芜

艾 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写实与抒情风格相融合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取材丰富多样,但大多取自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塑造人物形象时,善于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倾向于挖掘人物身上的积极因素。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荒地》等;短篇《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石青嫂子》等;长篇《丰饶的原野》、《故乡》、《山野》等。

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他是“五四”以来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的作家,他的小说多取材于北方的农村生活,表现新旧交替时代中农民思想意识的变化和新旧思想的斗争,在结构上吸收了传统小说、评书的特点,语言通俗生动,幽默有趣,给人以轻松之感。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二黑结婚》,中篇《李有才板话》,长篇《李家庄的变迁》等。孙 犁

孙 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解放区代表作家。他的小说清新优美,以诗意表现生活见长,常常以战争为背景,但并不正面写战争,常常在战争中吟咏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小说代表作有《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长篇《风云初记》;作品集《白洋淀记事》等。

丁 玲

丁 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现代著名女作家,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丁玲”是她发表小说《梦珂》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短篇《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水》、《田家冲》、《一颗未出膛的子弹》、《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韦护》。

周立波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解放区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通讯报告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特写集《南下记》、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

钱钟书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现代著名学者、作家。文学创作的代表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鬼。兽》;长篇小说《围城》。

张爱玲

张爱玲(1921~1995),现代著名女作家,小说大家。人类情感的残缺和人生的孤独苍凉是她小说创作的基调。代表作有散文集《流言》;短篇小说集《传奇》;短篇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长篇小说《十八春》等。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从创作新诗步入文坛,但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感情真挚,往往取材者小,所见者大,情景交融,语言华美而质朴,显示出严禁洗练、朴素清新的创作风格。他最早创作的散文名篇有《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等,后又创作了《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背影》、《荷塘月色》等颇具影响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结集主要有《踪迹》、《背景》、《你我》、《欧游杂记》、《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周作人

周作人(1885~1967),鲁迅的二弟。现代散文大家。“五四”时期,周作人一面积极倡导“为人生”的创作主张和以人道为核心的“人的文学”的理论,积极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大力提倡发展现代散文,1921年6月,他发表了一篇名为《美文》的短评,鼓励“治新文学的人”大胆尝试现代小品散文,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积极推进它的 发展和繁荣。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苦茶杂记》、《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等;散文名篇有《故乡的野菜》、《乌蓬船》、《苍蝇》、《苦雨》、《鸟声》、《喝茶》等。

钟敬文

钟敬文(1903~2002)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俗学家、文艺评论家。散文集有《荔枝小品》、《西湖漫拾》、《湖上散记》等;散文名篇有《西湖的雪景》等;另有诗集《海滨的二月》、《未来的春》等。

何其芳

原名何永芳。中国30年代抒情散文的代表作家和诗人。他先以“汉园三诗人”之一享誉文坛,后创作了《画梦录》、《刻意集》、《还乡杂记》、《星火集》等。在他30年代的抒情散文中,主要书写孤独灵魂的忧郁、内心的波动和空灵的幻想,表现了一位囿于书斋、脱离现实的知识青年的忧郁、迷惘情绪和孤独、寂寞的心境。他的散文看似扑朔迷离,实则新奇别致,常于飘忽的幽灵、朦胧的幻觉和富有色彩与乐感的语言文字中完成一种美文的建构。

李广田

李广田(1906~1968)现代散文家、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在诗歌创作的同时也从事散文创作,他的散文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代表作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灌木集》等。散文名篇《山之子》等。

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现代散文家、画家、翻译家。其作品有丰富的社会文化蕴含,尤其善以儿童的眼光来揭示成人世界的本质。在早期散文作品中,他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他对于人世间虚伪、卑俗、自私的憎恶,读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的赞美,充满清幽玄妙的情趣。后期散文透出强烈爱憎之情,有诙谐峭拨的风格。散文代表作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教师日记》、《帅真集》等。

梁遇春

梁遇春(1906~1932),别名驭聪,又名秋心。现代散文家,优秀的散文文体家,郁达夫称之为“中国的爱利亚”。代表作有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等,散文名篇《“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春潮一刻值千金》等。

梁实秋

梁实秋(1902~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现代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杂文集《骂人的艺术》、散文集合《雅舍小品》、《秋室杂忆》、《文学因缘》等,散文名篇《雅舍》、《汽车》。

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剪拂集》、《大荒集》、《自己的话》;散文名篇《祝土匪》、《论趣》、《说文妖》等;小说代表作有《京华烟云》、《红牡丹》、《风声鹤唳》、《朱门》等。

瞿秋白

瞿秋白(1899~1935),原名瞿双。现代文化名人、作家、理论家。20年代所作《饿乡纪程》、《赤都心史》被视为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之作。30年代编有《鲁迅杂感选集》并作重要序言。散文名篇有《暴风雨之前》、《一种云》等。

夏 衍

夏 衍(1900~1996),原名沈乃熙,又名沈端先。现代文化活动家、剧作家。1936年所作《包身工》与宋之地的同年发表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被视作中国现代报告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戏剧代表作有《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等。

胡 适

胡 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拉开文学革命的序幕。1920年3月,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另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公开发表的话剧剧本《终身大事》。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现代新诗的开拓者、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代表诗集有《女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的新诗集)、《星空》、《前茅》、《瓶》、《恢复》等;诗歌名篇《凤凰涅盘》、《晨安》、《天狗》、《地球,我的母亲》等。历史剧代表作有《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卓文君》、《王昭君》、《聂》)、《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等。小说代表作有《我的童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和《漂流三部曲》(包括《歧路》、《炼狱》、《十字架》)等。

闻一多

闻一多(1889~1946),新月社代表诗人,“新诗格律化”的倡导者。作为新月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提出了诗歌的“三美”主张(“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诗歌名篇《死水》、《发现》等。

殷 夫

殷 夫(1909~1931),又名白莽,原名徐白。“红色鼓动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代表作诗集有《孩儿塔》等;诗歌名篇有《血字》、《我们》、《别了,哥哥》等。

冯 至

冯 至(1905~1993),沉钟社代表诗人,曾被鲁迅称作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代表诗作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它》、《十四行集》,诗歌名篇《我是一条小河》、《蛇》、《北游》等;散文集《山水》和小说《伍子胥》。

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诗歌名篇《沙扬娜拉》、《再别康桥》、《海韵》等;另有散文集《落叶》、《轮盘》、《巴黎的鳞爪》、《自剖》等。

李金发

李金发(1900~1976),中国现代文学史象征派诗人的代表。早年留学法国,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于1920年在法国开始创作白话诗。20年代中期以后,接连出版了《微雨》(1925年)、《为幸福而歌》(1926年)、《食客与凶年》(1927年)三本新诗集。李金发在国外创作的这些诗歌,明显吸收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营养。他留法期间,正值法国诗坛象征主义盛行,波特莱尔的《恶之花》以及马拉美、魏伦尔等法国象征派诗人极其诗作,对李金发诗歌创作的思想情调和艺术技巧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以法国象征派诗歌以梦幻来取代显示和以颓废为美丽的“世纪末”思想,更引起了李金发的强烈共鸣,这一点深深地反映在他整个诗歌创作中。

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30年代中国“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代表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诗歌名篇有《雨巷》(因此享有“雨巷诗人”的美誉)、《断指》、《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田 间

田 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街头诗的发起人,被闻一多称作为“时代的鼓手”。代表诗集有《中国牧歌》、《中国农村的故事》、《给战斗者》、《她也要杀人》等;诗歌名篇有政治抒情长诗《给战斗者》以及街头诗《毛泽东同志》、《义勇军》、《呵,游击司令》、《给饲养员》、《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

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享有“农民诗人”、“泥土诗人”的称号。代表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等,诗歌名篇有《老马》、《有的人》等。

卞之琳

卞之琳(1910~2000),“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诗集有《三秋草》、《鱼目集》、《慰劳信集》、《十年诗草》等;诗歌名篇有《断章》、《淘气》、《圆宝盒》、《距离的组织》、《尺八》等。

艾 青

艾 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堪称“中国诗坛的泰斗”。代表诗集有《大堰河》、《旷野》、《北方》、《向太阳》、《他死在第二次》、《火把》、《黎明的通知》、《献给乡村的诗》等;诗歌名篇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手推车》、《我爱这片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

绿 原

绿 原(1922~),原名刘仁甫,笔名刘半九。“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诗集有《童话》、《集合》(抒情短情诗集)、《又是一个起点》(长篇政治抒情诗集)等;诗歌名篇有《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诗与真》、《诗人》、《你是谁?》、《复仇的哲学》、《颤抖的钢铁》等。

牛 汉

牛 汉(1923~),本名史成汉,又名牛汀。“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诗集有《彩色的生活》、《温泉》、《蚯蚓和羽毛》、《沉默的悬崖》等;诗歌名篇有《种子有翅膀》、《鄂尔多斯草原》、《地下的声音》、《驼队的摇篮》、《夜的憧憬》、《悼念一棵枫树》、《根》等。

穆 旦

穆 旦(1918~1977),本名查良铮。“九叶”诗派最重要的代表诗人。代表诗集有《探险队》、《旗》、《蛇的诱惑》等;诗歌名篇有《野兽》、《蛇的诱惑》、《赞美》、《诗八首》、《自然底梦》、《森林之梦》、《隐现》等。

郑 敏

郑 敏(1920~),“九叶”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性诗篇有《诗集1942-1947》、《寻觅集》、《心象》、《早晨,我在雨里采花》等;诗歌名篇有《树》、《金黄的稻束》、《生的美:痛苦、斗争,忍受》、《人力车夫》、《马》、《时代与死》、《清道夫》等。

袁可嘉

袁可嘉(1921~),“九叶”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性诗篇有《沉钟》、《岁暮》、《空》、《南京》、《上海》、《进城》、《难民》等;诗论集有《新诗现代化》、《新诗戏剧化》、《对于诗的迷信》等。

李 季

李 季(1922~1980),解放区代表诗人,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等。袁水拍

袁水拍(1916~1983),现代诗人、翻译家。代表作有政治讽刺诗《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等。

丁西林

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林,巽甫。独幕戏剧创作的代表作家,被称为中国“独幕剧的圣手”。代表剧作有《一只马蜂》、《亲爱的丈夫》、《酒后》、《压迫》、《瞎了一只眼》、《北京的空气》、《三块钱国币》、《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等。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1889~1962),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代表剧作有《泼妇》、《回家以后》、《屏风后》、《忠王李秀成》、《桃花扇》等。

曹 禺

曹 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话剧住主要的代表作家之一,曹禺及其代表作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另有剧作《蜕变》等,并将巴金小说《家》改编为话剧。

田 汉

田 汉(1889~1968),原名田寿昌。现代著名剧作家和诗人。代表剧作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南归》、《梅雨》、《回春之曲》、《丽人行》。

陈白尘

陈白尘(1908~1994),原陈增鸿、陈征鸿。讽刺喜剧和历史剧创作的代表作家。代表剧作有《征婚》、《恭喜发财》、《魔窟》、《乱世男女》、《禁止小便》、《结婚进行曲》、《升官图》、《岁寒图》等讽刺喜剧;《虞姬》、《石达开的末路》、《金田村》等历史剧。

《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1926年起改由北京书局出版,收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期间的作品共14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作品。《呐喊》显示了鲁迅对传统文学和外来文艺的有机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在《呐喊》中,鲁迅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揭露了封建卫道者的虚伪;对农民问题、妇女问题、知识分子问题以及民主革命的出路问题和反封建反传统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概括和反映。它的出版,改变了文学革命初期仅有理论建树而创作不丰的局面,不仅显示了新文学的实绩,也代表了新文学发展的方向。

《彷徨》

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北新书局出版,收小说11篇。在《彷徨》里,鲁迅继续对农民的不幸遭遇、妇女的悲惨地位以及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前途给予了深沉的关注,对封建传统尤其是封建思想意识进行了更为透彻的揭露和批判,同样塑造了一批永具魅力的艺术形象。与《呐喊》相比,《彷徨》在艺术上更为成熟,丰满而又洗练,隽永而又舒展,诙谐而又峭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

《激流三部曲》

它是巴金早期创作成熟的代表,由《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构成。作品中巴金以“五四”运动前后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的兴衰变迁、垂死挣扎,以及最终走向全面崩溃的必然趋势。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封建统治者对青年人、女人、下人们的残酷压迫,在作品中得以真实的再现。“激流三部曲”描写的“家”,所显示的只是社会的一角,却构成了“五四”时代形象的家族历史缩影。这部作品是作者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血泪的控诉。

《南行记》

小说家艾芜的第一部小说集,初版于1935年,收作品8篇。解放后出版的《南行记》增至31篇。内容大都是作者漂泊于我国西南边陲和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见闻。把西南边境的绮丽风光和殖民地人民的苦难和斗争首次带到文学作品中来。其创作的基本特色是:朴实的风格,奇异的情调,带有浓郁地方传奇色彩,有一种野性的气愤,人物性格鲜明,独具风采。在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生活实感的基础上揉进了浓郁浪漫主义色彩,有很强的抒情性。整个作品洋溢着明朗乐观的精神。有内在的思想力量。其中的《山峡中》、《人生哲学的一课》等篇最具代表性。

《荷花淀》(小说集)

短篇小说、散文合集。孙犁著,1947年4月由香港海洋书屋出版。内收小说4篇,散文2篇,依次为:《荷花淀》、《游击区生活一星期》(散文)、《村落战》、《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散文)、《山里的春天》、《麦收》。其中的小说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他最成熟的作品,因而人们把他这一派称为“荷花淀派”。他在这本集子里继续保持着小说散文化的趋势,而且写得更加空灵与轻巧;对于细节与对话的描写也更入微和传神,尤其是对各种各样女性的刻画,显示出了作家对生活细致精心的观察。作品积极、乐观、向上、风格优美流转。

《野草》

现代散文诗开先河之作。创作于1923年至1926年间。1927年由北平北新书局作为“乌合丛书”之一出版。共收鲁迅诗23篇,其中包括《秋夜》、《影的告别》、《墓志铭》等广为人知的篇章。《野草》的情感内涵主要通过是的意象与气质表现出来。大量运用象征、梦境和幻觉自然联系,语言具有是一样的跳跃性的音乐感。《野草》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表达了作者面对重重困惑坚持探索前行的顽强意志,以及渴求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寻求新的思想武器的迫切心情。

《尝试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作者胡适。《尝试集》的基本内容是反对封建主义,歌颂资产阶级革命,表现了争取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要求。《尝试集》在“诗体的大解放”等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是在对旧体诗词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自由体诗,全部用白话创作,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建立和发展迈出了第一步,并且初步建立了白话新诗的地位。

《女神》

出版于1921年8月,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它开辟了一代新诗风,成为新诗运动的奠基之作。《女神》除序诗外共56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凤凰涅??》和女神之再生等诗。《女神》强烈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热切追求赞美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精神。在艺术上,奔腾的想象、急骤的旋律、宏伟的气势、瑰丽的色彩、英雄主义的基调、自由的诗体等构成了《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死水》

是闻一多最重要的代表性诗集,其中的诗篇创作于1925年6月留美回国后到1927年之间的两年时间中,是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的产物。诗人在美留学8年,饱尝了天涯羁旅的孤苦和身为“弱小国民”的耻辱。他怀着极大的愤慨和热切的富国强民愿望,回到了日思夜梦想的祖国。然而,出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黑暗腐朽的“死水”般的社会,一个内忧外患,四海萧条的国度。诗歌幻想中的瑰梦彻底破灭了,他那敏感的心弦发出强烈的震撼。《发现》、《荒村》、《大鼓师》等篇,均是这一心境的具体体现。与前期发表的《红烛》相比,《死水》消退了那种青年式的单纯透明的色彩,更加贴近丑恶的现实,更深沉厚重,艺术上更为成熟。其中的大多数篇章结构整饬,韵律和行数、字数都经过精心设计,一般以7字一行为主,2行或4行一节,有时巧妙运用长短相间的手法,既整齐雅洁,又错落有秩。诗中运用大量精巧的叠句、叠字,压韵灵活多变,不拘一格,使节奏鲜明、生动、不富有弹性。《死水》显示出较高的诗歌语言技巧,对现代格律诗的创作具有一种开创作用。《三个叛逆的女性》

1926年,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聂??》结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一书出版。这三个剧本塑造了三个大胆叛逆的女性形象,以炽热的革命热情歌颂了妇女的觉醒和斗争,猛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制度,强烈体现出反封建压迫争取自由解放的民族革命精神。在艺术上,剧本有着重要特征:通过历史题材以戏剧形式反射现实,用大胆的想象和虚构手法发掘、描画历史人物的精神思想,使之与新时代精神息息相通。

《阿Q正传》

鲁迅最有影响的小说代表作,也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1921年12月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作品成功塑造了阿Q的性格,高度集中地概括了民族的病态及国民的劣根性,显示了鲁迅“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独特的典型化艺术手法。无论在思想内涵还是在艺术技巧方面,《阿Q正传》都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是丁玲创作的享有国际声誉的长篇小说,1948年9月由东北光华书店出版,小说出版后立即在国内外文坛引起普遍关注,并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土改斗争题材最重要、最有影响的长篇代表作,也是丁玲小说创作的里程碑。小说以华北地区桑干河畔一个名叫暖水屯的村庄为背景,着力反映了这里的土改斗争从酝酿到发动,几经波折最终斗倒地主分了田地的完整过程,真实反映了当时农村阶级关系的复杂性和土改斗争的艰巨性。

《暴风骤雨》

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以东北地区松花江畔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子为背景,以广阔的艺术视野真实地展现了东北地区土改的全貌,以血淋淋的阶级斗争,表明了土改运动的残酷、悲壮和伟大。整部作品突出了土改斗争的尖锐、反复,写出了广大农民向旧世界发起暴风骤雨般冲击的坚定信念,写出了浩然激荡的历史发展趋势。

《围城》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方鸿渐为主要代表,艺术地概括了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一代欧化知识分子的特征和命运,作者以幽默而嘲讽的手法,写了一部现代中国的“儒林外史”。方鸿渐是“现代儒林”中“新儒”的典型代表,他在事业、婚恋、家庭多方面不断寻求、不断失落、不断幻灭。他的命运,不仅蕴涵着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的破产以及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出路究竟何在这样深刻的思想命题,而且还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显示出作者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性的哲理性思考:方鸿渐一生不断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永远苦恼。他总想摆脱困境,然而困惑始终伴随着他,他总想走出“围城”,然而人生处处是“围城”。

《升官图》

是陈白尘的一部讽刺喜剧,完稿于1945年10月。剧中写了两个强盗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里,为了躲避追捕,闯入一古老的住宅,在疲惫不堪和无限惊惧中沉入梦境,做了一夜升官发财的黄粱美梦。他们的美梦,正是对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揭露了国民党官僚们巧立名目,鱼肉人民的真面目,对国民党反动组织提出了强烈控诉。全剧构思新颖、结构精巧,运用了夸张、变形、漫画的手法刻画人物,故事情节曲折复杂,戏剧性强。

汪文宣

巴金著名长篇小说《寒夜》的男主人公,他是当时黑暗社会典型的被损害者、被侮辱者。汪文宣是个典型的“好人”,他处处忍让,事事委曲求全,但社会并没有对他有所宽容,他最终在孤独与悲哀中“吐尽了血痰死去”。作品中汪文宣这样的小人物之死,预示着那个“寒夜”一般黑暗冷酷的社会的必然灭亡。

虎妞

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着墨较多、很有特色、性格复杂的一个人物。她是车厂主刘四的女儿,性格泼辣、爽快。作为生活在病态社会里的30多岁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她有着自己的苦闷和追求幸福的愿望,并因这种愿望的不能正常实现形成了她变态的心理;她对祥子有感情真挚的一面,为与祥子结合,她失去了父亲和财产,最后难产身亡,在她身上具有某种悲剧因素。但她的剥削意识十足,想利用自己经济上的优势,控制祥子以及周围的人们,妄图把祥子纳入自己的生活轨道,这就暴露出她作为剥削阶级自私、冷酷的一面。

祁瑞宣

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中描写得最有深度的形象。一位“温雅自然”的知识分子,“七七”事变的发生使他失去了往日的沉静,家与国的矛盾使他处于极度的“惶惑”中。他不愿留在北平当亡国奴,但作为长孙、当家人,他觉得自己有义务维系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又不能够离家出走。他知道家庭之累使他耽误了报国大事,但又只能这样苟且偷生,心里痛苦万分。最后,他终于从痛苦的矛盾中挣脱出来,做了许多有利于抗战的事情。

莎菲

丁玲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主人公,是一个内心痛苦而充满矛盾的时代女性。她追求一种完美的爱,却又以游戏的态度对待爱与生活。莎菲的形象是“五四”以后那种冲出家庭,大胆追求爱情却又找不到正确道路的时代女性的典型代表。

周朴园

曹禺戏剧《雷雨》的主要人物。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极其凶狠狡诈的伪君子。在家庭生活中,他是一个专横独断的暴君。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周朴园是一个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的代表。

鲁侍萍

曹禺戏剧《雷雨》中性格较为复杂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敢于蔑视封建道德,心甘情愿与周朴园同居。他对周朴园的感情是专一的、执著的。当她被周朴园赶出家门后投河自杀未成,她活着不再是为了自己,孩子成了生活的她唯一希望。为孩子的“牺牲”精神和对外界压力的“忍让”精神,使他的自我意识完全消失。她是一个可怜的、不自由的、不完整的“非人”。

周萍

曹禺戏剧《雷雨》的主人公之一,是周朴园与侍萍的长子。在冷酷严格的管制束缚下他投入后母繁漪的怀抱,而爱情和道德发生激烈冲突时,他又爱上了同父异母的妹妹四凤,埋下了他悲剧的命运的种子。他性格软弱自私,根本无力也不想承担任何压力,妄想以逃避的方式摆脱心灵的重压。在周公馆内部矛盾的总爆发的电闪雷鸣中,首先毁灭的是他年轻的生命。

周繁漪

曹禺戏剧《雷雨》的主要人物形象之一。她性格复杂,感情丰富,既有追求个性解放的一面,又有个人主义的一面。

“精神胜利法”

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形象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它的主要表现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总是幻想在精神上战胜对方;最能自尊自大,也最能自轻自贱,豪无人格而言;死要面子,讳疾忌医,从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欺善怕恶,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糊涂终身。阿Q的“精神胜利法”绝不仅仅是其个人的性格,更是某种病态的民族性格的集中体现。

第四篇:金庸小说人物评价

郭襄:绕树三匝 无枝可依

她是金庸小说中最寂寞的人。

也许只有找不到对手的独孤求败、隐居华山侧的风清扬,这两人的孤寂内心、凄凉情怀才差可仿佛。

郭襄出生之时,正值元兵围攻襄阳之际,初履人世,便受尽磨难,被杨过抢走,落入赤练仙子李莫愁之手,饮豹乳,困死人墓,又险些在绝情谷遭毒手,后来一度又被金轮法王绑架。作为峨眉派开山祖师的郭襄,武功如何不知道,从其传人灭绝师太身上看,可能也是一代高手,况且她还和张三丰、无色和尚一起听过《九阳真经》。但在小说《神雕侠侣》中,她的武功不值一提,智谋也不过尔尔,她的智勇还不到她的父母的智勇加起来除以二,行走江湖是靠了父母的威名。但她行为言谈之中,神定气闲,从容不迫,自有一种只可远观的清芬淡雅。她的结局是出家当尼姑,开创了峨眉一派。

郭襄是一个落寞的人,她的结局只能是出家,因为她的眼界实在太高了。她的外公是目无余子的东邪黄药师,父亲是号称一代大侠的郭靖,母亲是机变无双的黄蓉,心仪之人又是神雕侠北狂杨过,就连她的敌人也是一代宗师金轮法王。她心地善良,人缘不错,有时甚至憨态可掬,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别人只怕也无以入她眼中,即使是琴棋剑三绝的昆仑三圣何足道如此人物,在她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你能要她嫁给谁去?母亲黄蓉的身世与她相似,但黄蓉更清醒,更入世,所以她嫁给了傻小子郭靖,恐怕普天之下古往今来只有李太白能与郭襄匹配(苏东坡只会说说健身气功,不会剑法,呵呵)。

郭襄用情之深之苦,在金庸小说中是无出其右的。她不会像李莫愁用杀人的方式渲泄,也不会如公孙绿萼一死了之,又没有仪琳从小就青灯黄卷的心如死灰,更没有令狐冲和段誉的运气,一个有任盈盈补缺,一个最终如愿以偿。她的情若浓若淡,其实是浓极而淡,丝丝缕缕,无以化解。相比之下,生死相许的爱情也许更容易些。因此,金庸小说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句对话,就是她在少林寺和无色互相打听杨过消息时说的:“郭襄望着远处山峰,自言自语:„几时方能见着他啊。‟”

郭靖黄蓉在桃花岛诀绝,黄蓉对自己说:“蓉儿,蓉儿,你可千万别寻死啊!”读到这里,令人涕泪沾襟,不可自抑。可面对郭襄,如在夜深人静之际,洞箫响起,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不绝如缕,你只能悄悄合上书本,惘然自失,惆怅无比。

郭襄客串在《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着墨并不多,但她却是最使我难以释怀、最使我挂念的人物。她是镜花水月,其人其情,美艳不可方物,只能把酒向青天,永远无处着落。

令狐冲:浪子风姿 英雄本色

西晋皇族欲向阮籍提亲,阮籍大醉三个月,媒人不得与言,废然而返。令狐冲拒绝当日月教副教主,情形与阮籍相似。只是令狐冲是正面跟任我行发生冲突,情势更加惊人。是以《笑傲江湖·拒盟》中任我行与令狐冲的言辞交锋,是金庸小说中最惊心动魄、最令人回肠荡气的一段对话。

令狐冲得上官云赠“寿比南山,福泽无穷”四字,忍不住嗤一声冷笑,“委决不下”之心,“突然一片明亮,再无犹豫”,说出两件事:一是决不能将恒山一派带入日月教,二是求教主将其女儿盈盈许配给他。而任我行也是非常之人,竟然全部答应,眼看可以两全其美,令狐冲却还是拒绝加入日月教,并决心与任我行“誓死周旋”,说得斩钉截铁,绝无半分转圜余地。“一时朝阳峰上,群豪尽皆失色”。

当时任我行扫平五岳剑派,“炙手可热势绝伦”,要恒山派全军覆灭只是举手之劳,但他

对令狐冲除了威逼,还有利诱,授以高位,视作接班人,许以女儿,答应传授消除异种真气的法门,应允保留恒山一派,可谓至矣尽矣,蔑以加矣,即使惊才绝艳如东汉蔡邕,恐怕也要为之感动,会像哭董卓似的要报答“知遇之恩”,令狐冲却不为所动,原因何在?

《绣花》一章中,令狐冲有段内心独白:“即以当世之士而论,向大哥、上官云、贾布、童百熊、孤山梅庄中的江南四友,哪一个不是奇材杰出之士?这样一群豪杰之士,身处威逼之下,每日不得不向一个人跪拜,口中念念有辞,心底暗暗诅咒。言者无耻,受者无礼。其实受者逼人行无耻之事,自己更加无耻。这等屈辱天下英雄,自己又怎能算是英雄好汉?” 推而广之,屈辱人,自己又怎算是人?令狐冲岂是这样无耻之徒?“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二十个字,用在令狐冲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书中写令狐冲,最出彩的两处,除《拒盟》一段,还有为救仪琳而与田伯光斗智斗勇的部分,尽管通过仪琳之口叙述,虽多方照应,技术上尚有可商榷之处,但令狐冲的潇洒倜傥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令狐冲其人,小聪明是有的,华山面壁后,剑法可算独步天下,湖底脱困,内功也极其深厚,但他一没有王重阳的雄才大略,不是统帅之才,二没有萧峰的天生豪气,有时倒与无赖相近,三没有郭靖的凛然正气,即使岳不群并派,也有点无可无不可。对华山派还有那一份血诚。

这正是浪子的处境。他虽被开革出派,却一心梦想重入华山派。浪子总在流浪,却一心想家,浪子一心想家,却总在流浪。本文开头我以阮籍比令狐冲,正因在这一点上,他们也惊人相似。这里不能不提到嵇康,倒不是《笑傲江湖》之曲与他有关,而是他“非汤武而薄周公”,看似名教的叛徒,实际上是忠实的卫道士,他是时代的浪子,正如令狐冲是“江湖”的浪子。在秩序违背人性时,他们以挣脱和破坏秩序的方法维护理想中的秩序,这是浪子存在的意义。在小说中可以喜剧收场,在现实生活中,只能以悲剧了结。

韦小宝:无耻惫懒 左右逢源

韦小宝这个典型的市井泼皮,是我所知道的最吃得开的人物。除了跟吴三桂势不两立以外,他从来没有一个永远的敌人;除了阿珂和郑克(土爽),谁都与他讲交情。从大清朝内禁到俄罗斯皇宫,都能直进直出,东北、西藏、蒙古、云南、台湾之收归版图,全有他一份大功,天下高手九难、陈永华、洪安通、少林众僧、桑结都与他关系非同一般,当时大名士顾黄吕查四人甚至病急乱投医要辅佐他当皇帝。现实生活中我遇到声称白道黑道都吃得开的人,往往很不恭敬地想到这个人物;提到历史上的众多英雄,我也会想到他。

金庸将他写成这个样子,要有相当的魄力。

如果韦小宝胆子够大,心计够深沉,说不定就揭竿而起了,不能成为朱元璋,也能像陈友谅,弄个草头王当当。本来这三人也和刘邦一样,是一路人物。当然他若这样干,对手是康熙,最终是要失败的。问题是他出身妓院,虽然混成一个叱咤风云的奢拦人物,最大的理想却还是回扬州开一所甚至几所大妓院。他身上那种无往而不利的无赖习气,令人很难忘记,从这个意义上说,《鹿鼎记》是一部气魄更大、更精彩、也更有意思的《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我们想必对这位先生一口气娶了七个夫人印象不浅,这七个女子,有四个是从别人那里弄过来的,最费周折的是阿珂,那种死乞白赖死缠烂打恬不知耻,简直感天动地,而最令人羡慕的大概是他竟拥有温厚娇憨细腻忠心的双儿。《鹿鼎记》最大的败笔可能就在追求阿珂的过程中,与喇嘛斗法,虽有宝衣护身刀枪不入,可是宝衣没有气功,难以“反弹”,韦小宝胜得无理;“杀龟大会”以后耍弄郑二公子的种种笑剧,办法虽多,手法单一,实在无趣得紧。

作为一个无赖,他对付人十分辣手。? 从小打架,手段阴毒。神龙教让他当白龙使,他却炮轰蛇岛,救沐王府入宫行刺的三个人,让四名太监尝化尸粉,一剑无血冯锡范如此高手,也被他痛加折磨,调包斩首,郑克(土爽)更是被整得了无生趣。然而他虽与康熙是总角之交,在宫中气焰嚣张,却始终不过是一个弄臣,一旦真正介入朝野纷争,便被康熙玩弄于股掌之上,在平三藩这样的大事上,康熙也绝不敢让他做替身。这些地方,金庸的把握是非常精准的。

正如金庸所说,韦小宝身上也不是一无是处,他讲义气,而且讲到不贪图富贵,宁可“告老还乡”,这十分难得。这天下最吃得开的人最后弄成天下最吃不开,躲到大理,就是因为他太讲义气了。世事往往如此,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韦小宝秀于林的地方就那么一丁点儿,风也照摧不误。最后他一声断喝:“老子不干了!”大彻大悟,真有苏东坡“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的味道。

慕容复:王霸雄图 尽归尘土

《笑傲江湖》和《天龙八部》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有着相似的经历和相似的结局,令人遗憾的是,金庸的创作在此也出现了相似的失误。这两人名叫慕容复和岳不群。

这两个人在江湖中同样享有令誉。岳不群被称为君子剑,气度闲雅,大义凛然,简直是江湖正义的化身;慕容复的家传武功虽骇人听闻,但他英俊潇洒,武学渊博,连四大家将也颇得萧峰好评。这两个人又同时是野心家和阴谋家,岳不群不露声色窃得辟邪剑法,夺得五岳派掌门之位,为人阴鸷险刻;慕容复神出鬼没四处奔波,梦想复国,弃王语嫣于前,杀包不同于后,可谓无情无义。

岳不群这个人物形象颇有典型意义,据说东南亚某国政要攻击对手时也用岳不群指称,可见其影响之大。《笑傲江湖》的大部分篇幅,岳不群在武林中以正面人物出现,他的阴谋都在无形中进行,如派遣劳德诺和岳灵珊去福州,收林平之为徒,将令狐冲开革出派,往往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这种不着痕迹的塑造,颇见功力。但在离华山途中被十五名蒙面高手伏击,败得轻易了点,嵩山顶上与左冷禅比武,又胜得轻忽了点,与金庸其他描写打斗场面举重若轻的笔法相较稍逊,两处都稍欠耐读。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对岳不群的几次描写都因其命运定型而性格走样。在被任盈盈喂服三尸脑神丸前后,十分狼狈脓包,迹近无赖。其实按他的性格,虽然十分卑鄙,却远不是一个小丑,他的邪恶阴险是极为镇定从容的,但被处理得既带匪气又流于浮滑,显然过于草率。最后死于仪琳之手那一节,更是勉强,以他的老谋深算,死得如此容易,这与任我行之死一样,都有点偷懒。即使用自残躯体后心理变态解释,用阴谋败露后的秉性暴露解释,也仅能差强人意。

“南慕容”的名头十分可疑,如果它是慕容复的父亲慕容博闯下的,那么不可能与后辈“北萧峰”并举,而慕容复的武功则似乎不足当此声望。慕容复的复国梦并不损他形象,他的武功未臻一流,也不足以减他的潇洒。他的形象变化在少林寺大战。此战场面恢宏壮阔,自然是经典之作。玄慈的悲苦,萧峰的豪迈,段誉的迂阔,游坦之的凄厉,都刻画得颇成功,但慕容复在此变成一个绣花枕头稻草芯的世家子弟,并不是那个志在天下的英雄。与段誉相斗,徒见花哨不见智勇,与萧峰交手,更是在三招两式之间,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从此以后,他变得不堪一击:智穷力竭到去西夏国争当驸马,武功为鸠摩什轻易击败,人格在段延庆面前丧失殆尽,心理上最终以疯狂了结,也顿成小丑,还赔上一个阿碧。

同样,华山派与慕容世家的实力也是很让人怀疑的。五岳之中,落墨较少的泰山、衡山两派,尚有耆宿如玉矶子和老将如刘正封在世,恒山派三位老尼也实力不弱,华山派虽然气、剑二宗内讧,但举派下山避仇之际,却是这样的势单力薄,与他的声望地位相差过大。慕容家世代奔波,除了有一个燕子坞和四大家将,实在看不出他们积聚了多少势力。

岳不群和慕容复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本来比较丰满,到了尾声,却因为变化突兀,反而大

有减损,最终使之在认识论上的意义远远超过美学上的意义,犯了“理大于辞”之忌。

萧峰:绝世英雄 绝世悲痛

萧峰在全书的第十四? 章才出现,但他天生豪气,浑身胆略,还集中了新派武侠小说正面人物的优点,不能不将他列为书中第一主角,即使将他列为金庸小说第一主角,恐怕赞成的人也不会少。

他每次出场,都有轰轰烈烈的感觉,非常眩目,特别是在少林寺大战中,甫一现身,就三掌逼退不可一世的丁春秋,神定气闲之中,一招擒获与之齐名的慕容复,犹如天神下界,令人气为之夺。

萧峰是个彻底的悲剧人物,置身血海深仇和民族矛盾之中,身世凄苦之极。在襁褓之中,父母失于慕容博的诡计;书中出场不久,就被证实是契丹人,为中原江湖所不容,得到“忘恩负义,残忍好色”八字评语。此后为复仇陷入圈套,在满心恐惧焦虑中追踪仇人,结果反而误杀爱侣。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如此短暂,却又如此悲苦地收场。读到他遍野狂奔,耗尽真气延续阿朱片刻性命之时,忍不住心中颤栗。

张无忌:大山临褥 产下老鼠

元朝末年,“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当时的风云人物朱元璋、陈友谅、徐达、常遇春等人,在《倚剑屠龙记》里面却不过是些小角色,最大的角色竟是一个与世隔绝十年才到中原的少年张无忌。

这是一个令人失望的人物。

他有显赫的身世,他的父亲是武林泰斗张三丰爱徒张翠山,? 母亲是明教白眉鹰王殷天正掌珠殷素素,还有一个在江湖上掀起腥风血雨的义父,明教的金毛狮王谢逊。可是像贺拉斯说的那样,“大山临褥,产下的是一只老鼠”。

他身兼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法、胡青牛医术、王难姑毒技等,是当世第一高手;他又是明教教主,而明教是大明王朝的立国的基础。他经历曲折奇特,连他这个人也是巧合的产物,是一种传奇,还未出生就注定会纠缠于理还乱的矛盾交织之中。这些矛盾,本来都是非常棘手的,可是金庸简单处理,让他当上明教教主,凭着与武当派的渊源和万安寺的功劳,加上树起的反元大旗,各种矛盾迎刃而解,连元朝汝阳王郡主赵敏也和他私奔了,只剩下圆真这个化解不开的仇人。

与此可以类比的是,后来谢逊在少林寺击败圆真后,接受众人侮辱而化解血仇。说好听的,这是凭宗教的恕道来解决,和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小说中的处理方式相似;说难听些,那纯粹是偷懒,与小说的篇幅和其中渲染的气氛很不相称。

最后张无忌中朱元璋之计引退远走,是很古怪的情节,因为当时明教猛将如云,比朱元璋能力地位武功高的人,可谓是车载斗量不能胜数。他气走张无忌,怎么看也是冒巨大风险,为他人作嫁。可是金庸匆匆地交待了几句,与历史事件搭上边就算数了。

在武侠小说中,主人公武功一旦天下无敌,故事就不好看,张无忌功夫练成太快了;主人公结婚太早,故事也不好看,张无忌在和赵敏私奔前,已两次成为“有妇之夫”。

张无忌的故事是一个平庸者的刺激故事,可读性强,但就像一杯潺水的甜牛奶,入口虽好,回味却淡。他偶尔遇硬时是硬了,但遇软时却比谁都软得快。他性格平庸、无主见、拖泥带水、缺乏智谋,关键时刻他的绝世武功起了很大作用,但总体上看,是事件推着他走,却无力带动事件发展,因此他不能成为英雄。这样一个非英雄统率下的群雄形象,看起来也不免大打折扣。

张三丰:人有完人 犹如泰斗

金庸小说中,高手如云,但往往是继承前人,或者将几派武功集于一身,还有的武功来源不明。能开创一派武功的不多,黄裳和独孤求败,是传说中人,真正开宗立派成为武学大师的,只有张三丰一人而已。

张三丰少年时在少林寺混,虽有觉远和尚的教导,以他当时的地位,混到须发皆白,不过一个普通老僧。从某种程度说,是冒昧来访的何足道无意中成全了他。觉远死后,郭襄怜他孤苦,要他去投奔郭靖,可是路上一对夫妻的三言两语,唤醒他胸中傲气。他遂以觉远所传残缺的九阳神功和一点儿技击根基,创立了武当派。

他几乎是一个完人。在武林中,张三丰的地位是“名门正派”中的泰山北斗,在武学上的悟性和成就无人可比,他性格随和,人入老境,见识过人而依然至情至性,高兴就高兴,伤心就伤心,从不遮遮掩掩,非常本色。对失踪的徒弟的怀念和喜爱,对“正邪两派”之分的理解,对人生乃至流芳百世的事业,也抱着一种豁达的态度,所有这些,都是高人一等的。在处理宋青书时,波的一掌,非常果断,绝无半点拖泥带水,展示的是他作为一派宗师的领导才能。所以他的七大弟子都对他敬若神明。

一个完人总让人心怀疑惧,他的形象一如巨大的偶像,压迫着每个人,他的光芒犹似利剑,会划破所有面具,明察秋毫之末,揭露每个最微小的缺点。若非张无忌在光明顶听到明教教众歌唱,这支四分五裂的队伍,就会重创在这把利剑下,并被六大门派消灭。

张三丰送来写着“佳儿佳妇”的条幅,给张无忌周芷若贺喜,婚礼被赵敏搅了后,这条幅不知去了哪里。劳动张三丰准备贺礼的那场婚姻,最后却不了了之,这条幅可以说是最宝贵的无用之物,歪合庄子“无用之用”的意思。

在《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的作用几乎就是这样一幅条幅。他本人地位武功智慧人品,样样都冠绝天下,偏偏每到关键时刻就全无用处,既不救张翠山夫妇,又照应不了张无忌,也抵挡不住赵敏进攻,六大门派差点在万安寺全军覆灭,他也无从措手,就连他自己的性命,也要明教来救。只在真武观中,坐享正邪一统太上盟主的荣耀。

他是武林泰斗,武当七侠乃至所有武林中人,都在这座泰山的阴影下难以出头,却无法得到他的任何帮助,就像无法用北斗星照明。

郭靖:不为暴君 便成懦夫

郭靖可是名门之后,祖上是梁山英雄,但他本人却不过是一个傻小子。他的恶运来得有些冤枉,一是被丘处机连累,二是被邻居连累,所以成了遗腹子。他的好运也来得有些莫名其妙,江湖中人打个赌,就注定了他的一生;初出道,居然会遇上傻姑娘黄蓉,成就一门姻缘。蓉儿做了无数聪明事,这件事做得委实不可理喻,一下子就靠在了郭靖怀里。

一般情形下论人,忠厚老实、善良朴实的是老农民或老工人,这种秉性其实是农耕社会的产物。郭靖这个人,自从练成《九阴真经》上的武功后,看似一代大侠,其实还是脱不了农耕社会的本色。

年轻时,郭靖是一个憨厚的小伙子,说话一句是一句,极其质朴。即使成了金刀驸马,也是实心眼儿,尽管小说中写了许多他因傻得福的故事,但如果他真的在官场上混,恐怕是吃不开的。他甚至没有他父亲的逼人英气,但与一手抚养他长大的母亲却极其相似。有人说他母亲被成吉思汗害死,竟不思报仇,是不孝之子,这是不明白他的为人。他像千百年来受尽欺凌的农民一样,有人逼上门来时,尽量退避三舍,做缩头乌龟,万不得已自卫一下,心里还有许多歉疚,这一点,他在江湖上行走也时有表现,直到做了大侠,名满天下,送杨过

去全真教时,才弄了点派头出来。他还有许多旧时代的传统美德,在蒙古长大,就忠于蒙古,忠比孝要紧;因为是汉族人,蒙古南征,也要出来抵抗,民族主义比忠君要紧;成吉思汗要屠城,这可是人命关天,所以更要紧。这些在他都是天性。

但对女人却不这样。我觉得黄蓉嫁给他实在是瞎了眼睛,因为女人在他心中,不是需要爱的,而是“衣服”,甚至敝履。黄蓉对他用情至深,他也可以浑浑噩噩,可以一再伤害她;华筝一心在他身上,他可以在温山软水的江南将之忘记,比华筝的深情更重要的是诺言,他曾答应过要娶华筝,所以他准备娶她,这意味着他同时伤害华筝和黄蓉,但他并不放在心上,别说在黄蓉的血泪面前,即使在黄药师的落英神掌之下,他也全不在乎。

他的师父们死于桃花岛,那时他表现出来的决绝,对黄蓉来说无异于斧刃加颈,黄蓉百喙莫置,只好自己坚强起来,“蓉儿,蓉儿,你可千万别寻死啊!”郭靖在干什么?他还是在表现他的“忠”,这是对忠君思想的延伸。即使是黄药师杀的人,他该找黄药师去报仇――他也果然这样干了,不似忘记杀母之仇般窝囊――可是他也用不着将黄蓉逼死。

所以说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的高风亮节,并非真的那么超然众人,不过是他的忠君爱国思想比别的人更本质而已。

这不是郭靖的局限,而是金庸的局限,他在创作这部小说时,远未达到后来的思想境界。我这样说的理由是,欧阳锋杀了一个塾师,将他的人头给黄药师,黄药师说“忠孝乃人之大节”,对塾师拜了两拜。他这一举动不是针对生命的,而是针对塾师宣扬的忠孝观,黄药师的言行,与他自我标榜的“非汤武薄周公”相差过远,能高明到哪里去?倒是被欧阳锋一语中的:“黄老邪,我看也不过如此。”

郭靖的中年是在襄阳度过的。这时他俨然是一名边关守将,令行禁止,威风凛凛,连每天共枕的黄蓉看见他身披戎装的背影还不免心动。但除了他武艺高强之外,攻守之计,想必全然出自黄蓉,至少是黄蓉借传授岳飞的兵法教给他的。

另一方面,在他的私生活上又是怎样的呢?不说管教女儿失败,单在对待杨过上,就可以看出他的为人。当杨过污衣相见时,他是一腔热忱;但一旦他得知杨过在全真教破门而出,与师父小龙女恋爱,他立即摆出一副卫道士面孔,义愤填膺。

当年杨康因为丘处机之失而身败名裂,他居然不顾前车之鉴,又一次将杨过送到终南山,这事本来就值得商榷。杨过做事不合当时礼法,他竟然想用降龙十八掌将之杀了。他是为杨过好,是恨铁不成钢,可是多少恶事是在这种名义下做出来的?这是典型的暴君作风,依然是农耕社会君主专制时代的家长制本色。当然,郭靖对杨过也倾心相待,也原谅他的过去,也鼓励他做另一个郭靖,可是这种仁义,这种国士之礼,与他的家长制作风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他郭靖的观念才是绝对真理,无比完美,如此而已。

看上去懦夫和暴君是对立的两方面,但自古凌下者必媚上,两者往往集中于一身,成为相反相成的矛盾体。是以作为人物形象,郭靖才显得较为丰满。

《射雕英雄传》结尾部分,写到郭靖的哲学思考,看上去是提升了郭靖的境界,经丘处机特别是洪七公点拨豁然开悟。可是他的内心冲突实在是幼稚无比:学武会伤人,所以还是不学武的好,所以被人打得鼻青眼肿也不还手。这时,郭靖其实又回到了母亲被害死时的那种逆来顺受不敢反抗的思想状况中。他的境界依然是那个愚鲁蒙昧的懦弱“良民”。

杨过: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这篇文章其实不是专评杨过的,而是评《神雕侠侣》,但还是从杨过入手,否则篇幅会拉得过长。

杨过是一个很得人缘的人,赢得无数读者的欢心。《神雕侠侣》的前半部分确实写得不错,杨过神采飞扬,风神俊爽,实在是一个至性至情的人物,尤其是他在正邪抉择之际,那

种内心的交战,比之梁羽生《冰川天女传》中的金世遗(这是梁武侠小说唯一值得一品之处)更胜一筹,因为他比金世遗有更多的身世之恨,也有更多的选择之难。

在他报仇的曲折历程中,那种反复、犹豫和决断,最能动人,即使铸成大错,我们也总能找到理由原谅他,何况没有产生多大的恶果,更使人为之扼腕叹息,感慨造化弄人。蒙古金帐边上那一战,摇曳变幻,令人目眩。

这个人物一出现,几乎毁掉另一个人物,那就是黄蓉。黄蓉在《射雕英雄传》里的照人光彩,在此几乎消失殆尽。为了塑造他,黄蓉屡次需要救援,屡次猜忌和阻挠,其智慧或许尤在其上(这种机智还往往弄得一筹莫展),但人格和灵气则已冰消雪化。与此相对应的是神化了郭靖的人格力量,郭靖的卫道本色还在,这已专文论及,他的鲁笨的魅力分化成两种矛盾的统一体:似乎有巫觋般的知人之明,知道杨过最终能改过迁善,所以推心置腹毫无疑忌,但又全然忘了自己师父死后找黄药师报仇的那种凄厉心境,如果没有蒙古帐中高手的内部掣肘,早已遭到杨过暗算。

终南山一战,他那把玄铁剑压住金轮法王的两个徒弟,后来如此令人神往,使郭襄怦然心动。但他赶到终南山,却是太过巧合,接得十分勉强。这当然是小疵,不足深究。问题是金轮法王的武功最后究竟有多高,是一个问题。郭靖初与法王交手,两人半斤半两功力悉敌,而当时郭靖的功力与黄药师、周伯通、一灯也差不太多,杨过自然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后来杨过也练到差不多境界,法王则练成龙象般若功第十层,据第三十七回的介绍是功力陡增一倍,但到了中原,这一倍好像也没什么意义,与郭、黄、周、段单打独斗,也只能打个平手,“谁也不惧谁”。这四个人可没像杨过那样武功大进啊。

关于绝情谷的描写,金庸费尽周折要与全书(包括射雕三书)结合起来,但其间的游离却始终无法弭合。他的这种努力,也就变得分外吃力。

总体来看,《神雕侠侣》到第三十三回《风陵夜话》,越来越无味了。杨过成为“神雕侠”的种种传奇经历,也是在巧合之中叙及,再由大头鬼引出,比赶到终南山更为勉强。此后的杨过,再无精彩之处,就算郭襄对他的爱慕,也不过是“风陵夜话”传说中的杨过,她一生郁郁不欢,都是因为这一串传说,并非她遇到的那个人。因为复出后的杨过,实在不是前半部小说中的那个杨过,也许对小龙女的爱没有变,其他几乎全都变味了。

所以杨过这个人物,像一杯粗俗的花茶,你可以喜欢他,但只能牛饮,无法细品。他或许很有风度和气概,却缺乏厚度和深度。

第三十九回《大战襄阳》写到郭芙忽悟自己对杨过的深情,是小说中最令人感到俗不可耐之处。如果没? 有这一段描写,郭芙这个不讨人喜欢的女子,可以说是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人物。

陈家洛:秀才造反 十年不成《书剑恩仇录》是金庸早期作品,从写法到思想都完全没有摆脱梁羽生的影子,笔调取法《红楼梦》,人物塑造模仿《水浒传》,情节虽然曲折,故事却很生硬。书中最动人的是霍青桐,最有生气的是周绮傻姑娘,还算有点深度的是余鱼同,而主人公陈家洛,虽用尽笔墨着力勾画,却依然是个百无一用的书生。

陈家洛没有政治才能,却偏偏热衷政治,一心想让乾隆像秘鲁前总统藤森那样发动“自我政变”。“红花会”总舵主于万亭临死时,眼看反清事业化为泡影,只好让陈家洛接班,企图凭着这个身世奇特的酸秀才与乾隆秘密的兄弟关系,希望乾隆身上的汉族血统发生作用,来说服乾隆“易满复汉”。

这实在是一个荒唐离奇的想法,让一个当稳了皇帝的人把自己的皇位釜底抽薪,再去当一个毫无基础并且会引起血雨腥风的傀儡,谁会傻成这样?如此一厢情愿的幼稚计策,他手

下的人竟会个个全力以赴,即使号称武诸葛的徐天宏也毫无异议,甚是奇怪。也许他们认为清朝的基业,或者说一个王朝的基业,不过是皇帝一个人的基业,换一个皇帝像换一道菜那么容易,与庞大的官僚系统、军事力量等国家机器毫不相关?

看上去陈家洛这个人一往情深,直到《飞狐外传》中,还在为香香公主郁郁寡欢。可是为达到那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政治目的,他错把乾隆看成是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将香香公主当作礼物献出去,断送爱人的幸福,牺牲爱人的生命,践踏爱人的尊严,说他是情种,实在亵渎了这两个字。

“红花会”是江湖帮会,金庸把他们写得义气深重,还安排了一个余鱼同暗恋骆冰的情节,用以检验他们的义气胜过爱情。为救奔雷手文泰来一个人,不惜全体出动,在西湖暴露所有实力。也许他是为了得知文泰? 来心中的秘密,但一味胡搅蛮缠,机关算尽,方才侥幸成功。

说他们真的义气深重,倒也并不见得:在赤套渡头一战,大家用车轮战法与张召重周旋,众高手忽然都成了武痴,忘记了“义气”二字,陈家洛竟也徒逞匹夫之勇加入比武。只有骆冰因为夫妻情重,守着刚刚获救、身受重伤文泰来。结果张召重虽然落败,却仍能抢走文泰来全身而退。如果有一个高手讲点义气,守护在侧,张召重焉能得手?

如果陈家洛真的好勇斗狠,讲究“江湖规矩”,倒也不失是一条光棍,他也常常忘记自己肩负的使命,冲锋在前,独斗周仲英于铁胆庄,调戏李沅芷于西湖上,与头号大敌张召重更是一战再战。可是打不过人家,却又暗使诡计,让王维扬去会张召重,最后合力擒住了他,却又莫名其妙地放了。陈家洛究竟想干的是什么呢?

因此,《书剑恩仇录》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政治白痴,无情无义又不光棍的汉子,统率一帮有胆无识的江湖汉子,做着秀才造反的黄粱梦。黄蓉:情深则辱 无处可说

《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人见人爱,但她的聪明刁钻掩过了她的美丽,一出道便在**诡谲的江湖中履险如夷,将欧阳克之流耍弄得团团转,又不失小儿女的娇憨动人。在张? 家口,她遇上蠢笨如牛的郭靖,一见钟情,生死以之。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爱情其实是一场两个人的战争,黄蓉一败涂地。

在郭靖不辨木兰是雄雌时,黄蓉已爱上他了。小船上黄蓉白衣胜雪,不料很快就轻偎在郭靖怀中,令人扼腕叹息:一个好端端的女儿家就这样误入歧途!

郭靖爱黄蓉有多深?在牛家村附近树林,黄药师要他选择,郭靖心里的天平,一边是华筝的感情和他的诺言,一边是黄蓉的感情和他自己的感情。就算黄蓉和华筝的感情抵消,他的诺言却至少也与自己的感情抵消了,所以他会无比为难。也许他心底的梦想是娶华筝为妻,把黄蓉当情人。黄蓉的心意是:“爹,他这样待我,难道我能活得久长么?”

得一灯治伤后回桃花岛路上,黄蓉的种种伤痛郭靖不明白。他下了十二分决心才说“就算天塌下来了,我也在桃花岛上陪你一辈子”,何等勉强,所以甫至岛上,误信黄药师杀害江南五怪,立马翻脸,迁怒黄蓉,将才说过的“就是普天下的人要一齐跟你为难,我也始终护着你”这句话抛之脑后。若非黄蓉要替父亲洗冤,只怕自己早成冤鬼。在铁枪庙和大漠两次落入欧阳锋手中,那时郭靖在蒙古半推半就地当金刀驸马,西征立功,直到成吉思汗逼死他的母亲才无奈南归。最后,黄蓉还是在华山轻易原谅了郭靖。两人在襄阳送命,郭靖为抵抗蒙古,黄蓉是为他。

黄蓉只有婚姻得遂的快乐,没有情爱的快乐,更像是一场单恋,这一点她甚至不能跟穆念慈相比。是以她只有受到郭靖的伤害,她从不伤害郭靖,反而处处迁就,万般维护,穷智竭虑都是为他。郭靖心中,他的诸多事情都比黄蓉重要;黄蓉心中,她的任何事情都不如郭靖重要。

这些黄蓉也明白,她曾怒斥郭靖:“我道你当真还记着我一点儿,原来是给大汗撵了出来,当不成驸马,才又来找我这穷丫头。难道我是低三下四之人,任你这么欺侮的么?”可是她情根深种不能自拔,总有办法委屈自己。

第五篇:历史人物与武侠人物(金庸演讲稿

今天在这里看到这个场面,好像各路英雄好汉来此参加武林大会一样。其实我本人不大喜欢开演讲会,过去我办《明报》时,若有意见就写社评,不过这有个缺点,就是一个人自说自话,没有赶的,讲得自以为对了,其实对不对也不知道。所以我不爱演讲,但爱对话。

《中国时报》浮世绘版开办“金庸茶馆”,早期本来想叫“金学研究”,但“金学研究”这四个字很不敢当,第一,我的小说不能当成学问,所以金学不成立,但叫“金庸茶馆”,读者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坐下来聊聊天,批评、骂、称赞都好,今天“金庸茶馆”开张,大家坐在这里,对我或我的小说有任何不满意的,都欢迎提出意见。

我的小说一向写人物,而历史又是我一向比较有兴趣的,所以将讲题定为“历史人物与武侠人物”,大家来听演讲,想必是对我小说中的人物感兴趣。

以前有很多人问过我,我最喜欢哪些历史人物?如果让我选,我最想当哪个历史人物?如果让我选,我最想当哪个历史人物?其实中国历史最舒服的人就是乾隆皇帝,一生下来就是皇帝,也没皇位争夺问题,也没做过什么杀人放火的大事,一生舒舒服服当个太平皇帝,还为中国建立很大的版图,荣华富贵至死,也没什么家庭悲剧,这个人生是很圆满的。

西方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大家都知道史诗“伊里亚德”的故事:希腊人去打特洛伊城,就为了一个美人海伦,海伦现在成了西方社会中美人的代名词。在希腊神话中,有三个女神,一个是希腊大神的妻子朱诺、一个是雅典城的守护神雅典娜、一个是爱神维纳斯,她们三个一向自认最美,便请特洛伊城的王子评定谁最美丽?这个评定、选举是经过贿赂的,当然是不公道,说来这种选举文化不但最差、也最落后。朱诺贿赂王子,要给他全世界最多的金子、财富;雅典娜要给他全世界最大的智慧,成为最聪明的人;维纳斯则说,可以给他全世界最美的女人做为爱人。王子心想,他已经是个国王,财富不少,而当个聪明人能干什么?所以决定把金苹果给了维纳斯,希望得到全世界最美的女人──他得到了海伦。

如果把这个问题回到自己,你我会做怎样的选择?我想选最有财富或最聪明的人都不少,但选最美的人可能希望得到最爱的女人,你爱的女人不一定要最美丽,最美丽的也未必是最好的爱人。西方人的想法和中国人相当不同,如果你问我究竟想当那种人,我总希望自己是有很大的聪明智慧,可以解决人生的很多问题。

世界上的哲学家归纳人生,最后总会发现人生其实很痛苦,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释迦牟尼讲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佛家还提到“怨憎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老是如影随形跟在旁边,分也分不了,这是一种痛苦;还有“爱别离”,和自己亲密的人分离也是痛苦;还有“求不得”,想得到的东西,最后总是得不到,想研究某种学问,老是弄不懂,想考那个大学考不进去;做生意想赚一笔钱赚不到;想发展很好却不成功,总之世界有很多事情求不得,因为求不得而有痛苦。

我们知道,佛家解决的方法是得智慧,得智慧后,这些痛苦的事情就能解决,因为看破了人生之痛苦无可避免。智慧与聪明不同,聪明可以解决小问题,智慧却能解决大问题,如果实在求不得,就不要求他,不求就没有痛苦。中国人讲“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如果不执著追求一件东西,人品自然会高尚,想争取,自然要委屈自己,到了什么都不追求的境界,人品也就清高、逍遥自在。要达到这种境界,当然要有很大的智慧。过去也有人问我想当中国历史上的那两个人?我说我想当范蠡和张良这两个聪明人,他们建立了很大的功业,但后来成功后功成身退,也不贪、也没做什么大官,带著漂亮老婆逍遥自在,这种人很难得。

张良了不起,但有朋友认为范蠡更了不起,因为他带最漂亮的女人走了,不当官后,变成陶朱公做生意,发大财,听起来是很理想的人生。但这种想法其实是很自私的,一切挠悸懔耍员鹑巳疵皇裁窗镏7扼怀税镌焦盐夤鸬粽飧龃蠊毕淄猓阄奁渌帕甲芑拱锪踅⑵鸷撼ぉひ残碚饬礁鲇兄腔鄣娜嘶旧隙己苡谐删停毕子斜稹L傅轿湎溃胰衔湎佬∷涤Ω谜奈酪逍∷怠K淙挥形涔τ写蚨罚涫滴易约赫嬲不兜奈湎佬∷担钪匾牟辉谖涔Γ谙榔ぉと宋镏械南酪逯邢烙幸濉?br>台湾流行崇拜关公,关公的武艺高强没有话说,但他真正受人崇拜,还在于他讲义气,所以民间社会称他关公,他的地位和帝王爷同高。义气在中国社会中是相当重要的品德,外国人和亲朋好友讲LOVE,中国人讲情之外,还讲义,所以要有情有义,单单有情是不行的。做生意谈不成,没关系,彼此之间的“义”还是在的,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武侠小说不管任何情况,这个“义”是始终维持的,历史人物或武侠人物,“义”都是很重要的批评标准。外国人问我,“侠”的定义是什么?因为外国人总认为,所谓“侠”只要效忠于某一教会、某一组织,这样道德便很完美,但中国人的“侠”,包括毫无目的的帮助人家,可能还会牺牲自己。

我写的武侠小说中,有的自认武功第一,但一心要找人比武、把人打死,这种人无所谓侠不侠的,也不过是想先得到名誉与地位。与人比武争天下第一不见得是坏事,但也不见得是好事。有人为了朋友,找人报仇,满足自己一种报仇的心理不坏,但却也不算好事。在我看来,真正侠义的行为,是自己没什么好处可得,也可能会牺牲自己的生命,要为国为民,这也就是“侠之大者”的风范。

◎“几千万人跟著自己胡思乱想,觉得很有趣……”

问:您所创造的武侠人物中,谁是您自己的化身?

答:我的小说中没有自己的化身。小说人物只是在满足自己的想像,我会去揣想如果我是这个人,我应该怎么反应?如果我有这个武功,要对付这个人,要怎么对付?有些个性,是我希望有的,他武功很好,人家报复他,他不记仇也不报仇,总是“算了算了”的态度。

问:您的武侠作品中,充满侠义,但结局多为退隐江湖,请问您对退隐江湖的具体看法?

答:退隐江湖可能只适用于古代社会,用在现代观点看可能很不合理,但武侠人物不退隐江湖也没有其他退路了。如果你武功很好,结合一批人推翻前朝自己做皇帝也许比较圆满。不过像明太祖朱元璋,把一些觉得元朝不好的人吸收结合,一起推翻前朝,然后自己做起皇帝来,可是他皇帝做不好,所以其他不满意的人就干脆任由他乱搞,也不参与了。参与下去没有了结,因为每一次起义,举著为人民谋福利,都是很正大光明的理由,一旦自己成功建立王朝,又反过来压迫人民──做皇帝怎可如此?这些人看此新闻共有3页123

下载金庸作品人物中所展现的人生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庸作品人物中所展现的人生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人物与武侠人物(金庸演讲稿)

    ◎开场白一九九四年、我曾经来台北参加一个和杨照先生、詹宏志先生一起的谈话会(由“人间”、远流出版合办),谈话内容相当丰富,是我到过几个城市中印象最深刻的。听众程度极高......

    172首七绝诗品金庸小说人物

    172首七绝诗品金庸小说人物 172 首七绝诗品金庸小说人物 少室山头琴未冷,风陵渡口似闻声。人间自有情难老,不信娇女白发生。 郭襄 白马未驮夕照去,西风已送伤心来。中原可有英......

    浅谈金庸小说人物的塑造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徐清 【内容提要】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人们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阅读已经变成了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元化的阅读媒体为......

    历史人物与武侠人物(金庸演讲稿)

    ◎开场白一九九四年、我曾经来台北参加一个和杨照先生、詹宏志先生一起的谈话会(由“人间”、远流出版合办),谈话内容相当丰富,是我到过几个城市中印象最深刻的。听众程度极高......

    金庸演讲稿——历史人物与武侠人物

    一九九四年、我曾来台北参加一个和杨照先生、詹宏志先生一起的谈话会,谈话内容相当丰富,是我到过几个城市中印象最深进的。听众程度极高,而且题目十分深进,很有深度,和台北的朋......

    浅析“《金庸》”中的人物形像

    浅析“《金庸》”中的人物形象 地理与规划学院王俊沾 摘要: 《金庸全集》、“金庸武侠网” 关键字:金庸、武侠、人物形象、引言:金庸是一个当代作家中备受争议的人物。之所以受......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 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

    人物朗诵作品5篇

    使命战歌——阎肃的艺术人生三部曲之二 初冬京城,雪映松枝。 空军总医院的一间病房里,仍然昏迷的阎肃安静地躺着。不大的房间里,《红梅赞》《我爱祖国的蓝天》《敢问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