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日,跑在农谚里的父亲
秋日,跑在农谚里的父亲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秋日里,父亲喜欢念叨这些农谚,而他也就在这些朴素的农谚里把自己跑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立秋时候,晚稻下了田,父亲期盼着天能下一场及时雨,让晚稻有一个好的收成。父亲不是说“交秋三场雨,瘪稻变饱米”吗?天遂人愿,一两场透雨下过,父亲就忙了起来。“湿三天干两天,田不发白收一千”,稻田的墒(shāng)情管理是能不能获得高产的保证。父亲那些日子每天都要到田里转转,给水田打打茬口,除除虫。“立了秋,把头揪”(棉花立秋要打顶),“五交芝麻七交棉,三交豆子颗颗圆”(“交”是指锄地的次数),打花头,除枝杈,施肥,除草,地里的活儿也是没有少的。“立秋栽葱,白露栽蒜”,菜园子也是要拾掇拾掇了。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处暑时候,水稻要分蘖(niè),玉米要授粉,棉花秋桃在坐果。这时候,父亲对水的关注胜过任何时候,所谓“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时节父亲经常要到稻田里看看,还会守在电视前看天气预报。如果天不下雨,父亲就会拉着我们到水田里去车水。家乡的水田是就着丘陵的地势而围建的,一般只有底部有水沟,所以,田地存水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有时忙了一天,好不容易将水引进田,留不了一夜就又漏光了。忙完了田地,还要偷闲去侍弄菜园,“处暑萝卜白露菜”,正是种萝卜白菜的季节呢!
处暑,父亲惦记着天是否下雨,而到了白露秋分,天气是否?晴就是优先考虑的问题了。“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正是水稻抽穗灌浆的时候,籽实是否饱满,就看天公是否作美了。父亲早起都会看看天,望到天上白云朵朵,艳阳高照,他的脸上就会带着笑。
田里的农活不多,最忙碌的是地里。棉花正盛开着,一片雪白,都在地里喊人了。父亲是忙碌的,早上下地去扯花壳(将棉花带壳摘下来),晌午就待在地里捡棉花,晚上还要剥花壳。“白露耕地一碗油,寒露耕地白打牛”,旱地早耕晒垡也要赶节气,你说父亲能不忙吗?
“寒露蚕豆霜降麦,种了小麦种大麦”,这时候,是父亲秋天里最忙碌的时候,既要忙着收又要忙着种,生活完全没有了规律。好在这节气晴天居多,早上有露水和寒霜的时候,父亲一般是不下田的,等到露水和寒霜收了,他才去割稻、摘棉花、种麦子。为了节省时间,父亲喜欢把饭带到田头吃。一年地里的忙碌都在这时候上岸,父亲的脸上、心底都是满足和充实的。父亲这时候说得最多的便是教育我们要勤劳并爱惜粮食,诸如“秋天弯弯腰,胜过冬天转十遭”“秋收懒一懒,鸟雀撑瞎眼”“一步撒一颗,拾起来煮一锅”。
农谚里的秋天,秋天里的父亲。我的父亲就是在农谚里,把秋天跑成大地上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的。
美文赏析
农谚里的秋天,秋天里的父亲,文章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作者依据节气先后,将画面分为立秋、处暑、寒露三部分,逐一加以描绘,每一部分都有大量的农谚出现在画面里,而父亲的活动都与之紧密相关。这样写,不仅让读者获得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而且也很好地突显出了秋日里父亲的忙碌与艰辛。节气链接
立秋
刘 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译文: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寂寞地立着。突然起风了,秋风习习,顿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风一样。睡梦中隐约地听见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月光中。
寒露
左河水
天高昼暖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
日享菊香播小麦,夜尝梨贝养脾肠。
译文:天高云淡,气候干燥,大地草木枯萎凋零。与此同时,秋菊盛开,处处飘香,农民们正进行着秋收秋种工作。而且,在寒露时节里人们喜爱食用川贝炖雪梨这道药膳。
处暑后风雨
仇 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译文:大风伴着大雨,将酷暑一扫空。天气瞬间就变得凉爽起来。儿童在读秋风赋,令人回忆起醉翁来。
第二篇:在父亲住院的日子里
在父亲住院的日子里
1962年老父亲因患硒肺病从庞家堡龙烟铁矿退休返乡。多少年来,在老母亲的精心照料下,一向身体挺好,也许是人说的意志坚强的那一类,平时有点小病小痛,吃一点药就挺过去了,从来没有住过医院。
今年4月初,老家的姐姐打来电话告诉我,爸爸病了,眼部长出一个疙瘩,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已经长的特别大,视力已经受到严重影响,可能要住院治疗了。我边听边答着姐姐:“哪就来张家口住院吧,我也好照料一些”。
随后,父亲在姐姐的陪同下,住进了张家口市眼科医院。住院前三天先是做了一系列的体检,之后才决定了手术时间。手术前听着主治医生的医嘱,我的心加速跳,头冒虚汗。其实这是手术前医生例行公事,必须要做的一件重要事情,要把在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利因素都要负责的给病人家属作一个交代。尽管我很不愿意听下去,可我还是要耐着性子听。
精心照料老父亲快一辈子的老母亲,前几年因髋关节坏死行走相当艰难,整天拄着双拐,与其说是行走,还不如说是挪动更准备些,挪动时还真不如蚂蚁快,而且一但绊倒了,自己都不能站起来,一切生活料理事宜全依靠老父亲了。二老在风风雨雨中共同生活了五六十年,感情深不深,听着母亲电话中的祈求,得到了验证。手术前,老母亲边哭边说:“眼上做手术还要割他胳膊上的肉啊(手术伤口较大,必须重新置皮),疼得他,看他瘦成什么样了,要割就割我的肉吧”。之后,整天是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打给老父亲,不知说些什么,我感觉应该是安慰。
记得父亲手术的那一天,我早早的来到了医院。见父亲一人孤伶伶的坐在病床上,心神不定的样子,我心里一阵酸楚,看来老父亲前面的所谓勇敢都是装出来的,是怕我们替他担心,真正要做手术的时候了,还是有点担心,害怕的。他不停的在唠叨着:“你和你姐在爸爸身边,爸爸就放心多了,爸爸不怕”。大约9点半,主治医生来到了病房,告诉我们马上去手术室,而且是由护士来接老父亲去手术室。我姐安慰着父亲,打麻药不会很疼的。紧接着,护士来了,用轮椅车将父亲接着去了手术室。
等待是长久,难熬的。我们在病房外焦急的守候着,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父亲的手术还没有做完。我和姐姐在手术室外面来回的走来走去,姐姐还自责道:“当时不让父亲去听医生的医嘱就好了,这样他不知道手术会发生什么,就不会害怕了”。约莫又过了半个小时,一个护士端着盘子出来了,我和姐姐迅速围了过去,没等我们开口,护士告知我们:“手术很成功,病人马上就可以出来了”。这个好消息来的太及时了,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当护士用轮椅车把父亲再一次推到病房时,不知父亲是因为疼痛还是害怕,双腿发软不能站立。我使劲将父亲扶上病床后,父亲好长时间没有说一句话。
后来,为了让老父亲尽快恢复健康,我整天除了上班,就陪护在老父亲的身边,陪他老人家聊天说话,每天还亲手给他做最喜欢吃的刀削面。在我的记忆中,陪护老父亲的20天时间里,是我一生来与老父亲连续待的最长一段时间,也算是一个弥补吧。
在老父亲住院的日子里,使我深深体会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都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千万要少生病。
(张承大队:张国文)
第三篇:散文随笔《跑在人生的清晨里》
阻挡晨跑最大的敌人就是早起,在学校度过的一年,几乎大多数日子都保持着不健康的生活状态,晚睡晚起司空见惯,猛地要比平时早起,自然是磨难重重。我似乎可以觉察到,身下这张小床已然成为沙场,闹铃响的一瞬间,战场狼烟飞起,灵魂与肉体悄无声息的厮杀着,不见腥风血雨,却仍搅得我天昏地暗,所幸的是,理性的灵魂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痛代价战胜了颓唐的肉体,总算是睡眼惺忪的爬起。我也时常羡慕规律作息的人,也因此会有所思考:“生活真是不公平啊,上天给了我一个懒惰的躯壳,却偏要让我整日与生来勤奋的人相处在一起。”不过我转念一想,天性勤奋的人本就优秀,断是无法向我这样为自己战胜赖床而高兴一整天。就生活的快乐感而言,什么是公平,真的莫衷一是。
空腹跑步是跑者最大的忌讳,我深谙此道理,这几天总要去早市的小吃店把自己喂到半饱,街头的小吃店林林总总,各种招牌分外惹眼,短短几十米的小街,两边排列着十几家各色摊位。几天来,我独偏爱于一家摊位,倒不是价格或者离得近图省事,只是因为对口罢。总有像我一样的一些人喜好偏安于一隅,一心一意的将嘴或心交付给一处,任由其牢牢抓住自己,挣脱不得。可若有一天小吃店因故歇业,也许我会冒着空腹跑的忌讳而无视其他街铺,人生路上,真性情的人,大多也总是这样被伤害吧。小街的地理位置远离城市中心,自然逃得过城管的恩泽,店家也不像繁华街巷的商户,为从食客口袋里掏钱不择手段,待客大多见人下菜,衣着显贵者,笑语相迎,褴褛者,则任由其寻个坐处,若久久没有点餐,恨不得急切的撵出去。然而小街的店铺总是诚恳的,来者即是客,即是友。店家与食客一样,都是一同游弋在平凡的世界里,为了生存而顽强的挣扎着的人儿。每次我都会点一碗豆浆,两根油条,分量都很有诚意,总是让我噎着饱嗝儿出去。我同样醉心于店家调拌的开胃小菜,爽口美味,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痛快吃几小碟。而且每天去,都会换不同的样式,以至于为了品尝不同味道的小菜,都已然化身为我早起晨跑的动力,我猜想,这大抵也是店家的良苦用心吧。铺子的跑堂大娘带着小街市民特有的淳味,不仅早点做得美味,心也善良得很,我时常会看到她给奔波于一线的环卫工多一勺的豆腐脑,若有年迈的工人,她甚至会慷慨送上一颗温热的煮鸡蛋,带有她心灵温热的鸡蛋。我享受这氛围,那是一缕飘洒于钢铁森林、灯红酒绿之外的情意,这情意独立于喧嚣的尘世,沉淀着老街市民约定的朴实。或许有一天当我挣扎得倦了,疲了,没有人会理解我的时候,那一碗热豆浆,两根大麻叶,再加一碟开胃小菜,算得上我心灵最惬意的寄托。
从小街出来,再走几分钟,就到公园了。我小学的时候总是会选择路跑,在奔跑的时候可以看看这个世界的无奈与快乐,悲喜与命运,有时遇到动人的人或事,往往驻足。然而现在,路跑已经不合适了,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街道更加宽阔,但人的心却愈发狭隘了,往往因为可笑的理由而大打出手;大厦直上云霄,而人的素质却世风日下。他们满足了欲望,却失掉了容忍。我无力面对这些,所幸,公园里自然的生灵会带走这烦恼。
在公园里跑步,最惬意的是在日出之前,这时候太阳还没有释放它的威严,植物渐渐苏醒,叶子与叶子之间挤蹭着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忙着叫醒睡意正浓的喜鹊,天牛和瓢虫,露珠一滴一滴的从叶片上滴下,晶莹得像透明的玛瑙,滴到草地上,被已经忙碌了整个清晨的
蛐蛐大口吸吮着。我跑步前总与它们问声好,它们也以微笑回应我,笑着笑着不忘提醒我,不要踩到昨夜醉饮雨水的蚯蚓。
与校园里千篇一律的绕圈跑不同的是,树荫边的跑步带给人崭新的体验。
跑到静谧无人处,我会仔细端详每一片叶子,它们是那样的相似,又那样的不同,生命的张力与魅力即是如此。我顿时觉得跑步不也是如此吗?我迈着千篇一律的步子,这些步子之间,从步伐到步调,是那样的相似,“嚓嚓”“唰唰”,可转念一想,每一步我都用心去跑,然而每一步都是心的意志,自由的心又怎么会产生相同的步子呢?我想我便因此爱上了跑步,在身体的起伏与节奏之间,我揣摩着我每一个步子的心思,这一步稍重,看来是个狂野的男子,那一步略轻,约莫像个轻盈的少女,一步一步下去,是睿智的老者,是调皮的顽童,是隐居的贤士,是我真诚的却不被理解的心。有时候,我宁愿就这样跑下去,不再揪心于生活与生存,不再解释与掩饰,我与大地为友,同森林欢歌,和我的步子交谈,偕我的呼吸共舞。不过,终究是一厢情愿罢了。
跑到人多处,我也会打量着形形色色的像我一样的跑者,穿白色运动服的也许是个事业有成的成功男子,我看到了他腰上系带着的一圈赘肉;蓝色跑步鞋的年轻帅哥大抵会是个运动健儿;蓝色短裤的女孩儿像我一样,应该是个学生吧。还有伛偻踱步的老大娘和追逐打闹的孩童,时不时大叫一声,一下子就拉回了我纷乱的思绪。我们怀着不同的目的,却同样热爱这片绿荫与奔跑,我想冥冥之中的前世,我们都是为信仰而穷其一生的勇士吧。然而倏地超越我的一个黄衫中年人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
说他是中年人,一点都不为过,我在他的身后跑着,能清楚的看到他头上的白发。汗水已经浸湿了他的黄色运动衫,想来他已经跑了很久了。他带着一个红色的耳机,煞是吸引人,我心中暂且称他为“老顽童”。我不断调整自己呼吸和步调,试图去超过这样一个比我父亲年龄还大的中年人,年轻人的好胜心使我不甘落后,可无论我的心里怎么样的嘀咕着,身体却是不听使唤,我拼命的摆动着自己的手臂和双腿,用尽浑身解数,使我的步子能够迈得更快些,我想旁边如果有一台摄录机的话,一定能拍到我狰狞浮夸的跑姿,若是配上音乐,剪辑成影片,说不定可以上喜剧片的排行榜。然而“老顽童”却兀自悠闲的跑着,丝毫没有觉察到他身后这个狂躁不安的小子,而我却一直没有办法超越他。频繁的加速和变速使我消耗尽了自己的力气,我慢慢的减速下来,虽然还在跑着,但速度却近似于挪动,看着“老顽童”扬长而去的背影,我心焦如火,不时有超越我的老大爷大妈,口中冲我大喊着:“加油!坚持!”
“怎么办?怎么办”离结束还有一段距离,我该如何坚持,我猛然想起村上春树先生的《人生马拉松》,“我不是人,我是一架机器,我没有感觉,我只会前进。”这是让村上先生坚持的咒语,现在也成了让我追到“老顽童”的咒语。我不再关注近旁嬉戏的孩子,不再关注冲我微笑的叶子,我的眼中只有“老顽童”。大地和树,天空和风,叶子和虫,游人,喧嚣,宇宙,银河,梦想,现实——所有这一切都被我抛在脑后。
太阳慢慢升起,阳光下的我终于拖着疯狂的躯体冲到了目的地,我估计了一下里程,不知不觉我已经跑了接近20公里,我不禁佩服自己的勇气,但我同样也意识到,所谓路程长短,并无所谓,这只是一把尺子而已,其实并无意义,关键是这把尺子一路上所丈量的人或事。跑步是这样,生活何尝不是?
我休憩片刻,终于在花坛一角,找到了已休息多时黄衫“老顽童”,我走过向他打招呼,他看到了我冲他竖起大拇指,也洒脱的露出纯真的笑容,我笑着问他“贵庚”,我看到他摘下那副红色的耳机,从布袋里拿出纸笔,在纸上写下“63”,并且“咿咿呀呀”的冲我比划着这时我才注意到,老顽童是一个聋哑人,我愕然。呆立片刻,良久拿起笔在纸上问他“那您为什么还戴耳机呢?”
只见他冲我再次露出纯真的笑容,又在纸上写下:
“我不把自己当一个残疾人,哪怕我听不到,讲不出。”
写罢,他又冲我笑笑,起身走了。远处,只留下了一个略微驼背,却铿锵有力的背影。
那时的我五味杂陈,我慢慢意识到。终有一天,我会比他跑的更快,更远,但对于人生而言,我输给了他。
我空有一副健全的躯壳,却茫然残废了二十年。然而,这结束了。
第四篇:父亲节里念父亲
父亲节里念父亲
今天是父亲节,毫无疑问,父亲节的最大意义在于向父亲表达自己真挚的敬意,可是,我该如何敬献自己的孝心?迷茫、失落、空叹和遗憾交织在我乱糟糟的心里,因为,对于我来说,今天是一个没有父亲的父亲节,父亲在九年前就独自一人驾鹤西去,只给我们姊妹留下了许多遗憾与叹息!
小时候在父母的熏陶下,我知道对长辈要尊敬,对老人要孝顺,那时候也一直想着有朝一日大富大贵,排排场场,用最大的财富、最美的诗歌送给自己的父亲和母亲,让父母长辈们在最大的满足和自豪中快乐生活。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结婚、生子、养子,还有繁忙的工作,很多时候只是在为自己而发愁和操心,真正想得起父母亲的时候毕竟是太少太少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拥有父亲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父亲节,从不曾给父亲过过父亲节;没有了父亲,才知道原来一个普通的节日也会带给自己带来无限的伤痛———没有了父亲的父亲节,现在只能看见那微笑的照片,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一个人默默地低语。
父亲节,也就是今天,我能做到的,也只有对九泉下的父亲说一声:您在那里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
小资料:父亲节的由来
第一种说法:
1909年,华盛顿一位叫布鲁斯·多德的夫人,在庆贺母亲节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个父亲节呢?
多德夫人和他的5个弟弟早年丧母,他们由慈爱的父亲一手抚养大的。许多年过去了,姐弟6人每逢父亲的生辰忌日,总会回想起父亲含辛茹苦养家的情景。在拉斯马斯博士的支持下,她提笔给州政府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并建议将节日定在6月5日她父亲生日这天。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仓促间将父亲节定为19日,即1909年6月第3个星期日。翌年,多德夫人所在的斯坡堪市正式庆祝这一节日,市长宣布了父亲节的文告,定这天为全州纪念日。以后,其他州也庆贺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示对父亲的敬意。人们采纳了多德夫人伯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们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对故去的父亲表示悼念。后来在温哥华,人们选择了佩戴白丁香,宾夕法尼亚人用蒲公英向父亲表示致意。
为了使父亲节规范化,各方面强烈呼吁议会承认这个节日。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这个节日终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第二种说法:
专门用一天向母亲表示敬意的想法是1907年在美国首先提出来的。2年以后华盛顿州的一位妇女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提出应有类似母亲节的一天来向一家之长的父亲表示敬意。多德夫人年幼丧母,由父亲把她带大。她非常爱自己的父亲。
在多德夫人提出她的想法的同一年--1909年,华盛顿州州长作出反应,宣布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这个想法在1996年被伍德·威尔逊总统正式批准。1924年,卡尔文·柯立芝总统建议把父亲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以便“在父亲和子女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并且使父亲铭记自己应尽的全部责任”。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的节花。
父亲节在全美国作为节日确定下来,比母亲节经过的时间要长一些。因为建立父亲节的想法很得人心,所以商人和制造商开始看到商机。他们不仅鼓励做儿女的给父亲寄贺卡,而且鼓动他们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英国的美国军人要求得到父亲节的贺卡寄回国内。美国军人的要求得到英国贺卡出版商的回应,因而印制了贺卡。虽然英国公众对这个人为节日接受缓慢一些,但今天英国在六月里第三个星期日也热烈庆祝父亲节,和美国的庆祝方式差不多。
今天父亲节的庆祝方式和母亲节大致相同,所不同的也许只是父亲们喜爱的礼物不是糖果而是雪茄。
第五篇:跟着父亲屁股后面跑诗歌
父亲犁地
我跟着犁沟小跑
每一犁壁翻过
像船驶过的海浪哔然
两头牛奋蹄迎着太阳
身后一群小鸟扑蝼蝼顺犁沟吃虫子
父亲侧头一眼瞅着前方
一眼紧顶犁尖吼着秦腔
每一犁沟温热松软
一片金黄平整铺满阳光
父亲的牛鞭甩向山间
坡埂林间不断窜出我和父亲笑声
春风跟耕牛一气呵成地头提犁,转弯娴熟
父亲看牛背热气决定牛歇的时间
每当歇在地头他跑前迅速放松牛肩拉绳
牛很爱父亲赛过父亲爱良田
我跟着父亲屁股后面学到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