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
读《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有感
读《领导力》一书,虽谈不上领会该书内容之精髓,但让我受益颇多。一本好书,需要经常咀嚼,才能回味长久。当我准备写读后感的时候,我发现领导力并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人格魅力,而是取决于五种行为方式:
首先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说到做到,为下属他人树立榜样。领导之“领”就体现在“以身作则”上面,唯有如此,才能赢得下属的尊重和认同,才能赢得追随者。怎样才可以做到以身作则:首先我们在学校里时刻做好领导榜样作用,从学校规章制度到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工作态度等方面都应以身作则。古人云:“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一名学校领导,你自己都不会带头以身作则,教师们也会跟着学你,所以说,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一定要要明白“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要少用语言,多用实际行动来带动全体教师、影响他们、感化他们。
再次要问领导往哪儿“领”?就需要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一起“共启愿景”,去追求令人激动的未来。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必须首先明确自己对未来愿景的认识,然后才能争取其他人接受共同的愿景,也就是说,“在你感染其他人之前,你首先要感染你自己。愿景必须是共同的。共同愿景是指由组织中个人愿景互动成长而形成的,组织成员普遍接受和认同的共有的愿景。共同愿景就如企业的灵魂,唤起人们的希望,使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为实现愿景而勇于奉献自己的一切。
再其次,领导与变化是互动的,是相互依存的,所以“挑战现状”就是领导者成功的秘诀所在。领导者善于大胆出击,也许有一些特别的机会,但他们更多的是去寻找机会,接受挑战。领导者成长的机会就在于能否战胜挑战。挑战可能是一个全新的产品、一种前沿的服务、无论挑战是什么,所有的案例都是从现状出发进行改革。没有人在保持现状的前提下实现了目标。
领导不是个人的事情,必须“使众人行”,使众人有能力,有作为。那么必须要有一个高效的团队,要想打造高绩效团队,领导必须关注团队所有的人和事,释放积极的信号,积极的影响团队其他人的信念;用心倾听团队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学会共情,与团队所有同甘苦,共患难。才能真正的赢得整个团队的心,使整个团队结牢靠的凝结在一起。
最后是“激励人心”,使众人行就需要给众人以动力,激励众人之心,使人的潜能变成显能,变成组织的效能。作为一个领导者,激励是你和你的员工对话的一种方式,一种语言,一种信息的传达。但激励并不是你用多么美妙话去陶醉他人,也不是用多么高昂的话去振奋他人,领导对其团队的员工所作的激励就是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摆架子,放空话,张冠李戴,这种激励只会失去员工对领导的信赖,人心涣散,员工与领导背道而驰,最终团队成为了团伙。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活到老,学到老,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以上,便是我这段时间阅读了《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一书后获得的小小的、不成熟的感受。
第二篇:《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读书心得
最佳领导的行为艺术
——读《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有感
近期,我怀着一种虚心向学的心态拜读了(美)詹姆斯·M·库泽斯和巴里·Z·波斯纳的畅销著作《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一书。虽离领悟该书精髓的十之七八尚有一段不小的距离,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己还需进一步细细品读、认真思考方能真正明白书中所述最佳领导的行为艺术与哲学。但是我想这并不影响我作为第一次拜读者所获得的几点小小的、不成熟的心得。下面我就该书的结构、主要观点、不足以及基于它对现实的思考的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首先,讨论一下该书的结构问题。该书共有12章,首章和末章属于总括性的,首章主要是引出论题即“当你处于最佳领导状态的时候,你会做什么?”针对这个问题,作者通过对140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得出了最佳领导的五个行为习惯,分别是“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和激励人心”。这五个行为习惯下包括明确价值观、树立榜样等十种具体的领导行为。就首章提出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来说,末章既是总结,但似乎又不是总结。说它是总结,是因为末章呼应了首章最佳领导的行为艺术这一问题。说它不是总结,是因为该章似乎在高度宣扬一种思想,一种“领导是每个人的事”的思想,一种“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最佳领导”的思想。看到这里,其实我是兴奋的、愉悦的,有一种“拨开乌云终见日,除却阴霾现晴天”的感觉。从第一章开始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第二章至第十一章则主要针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旁征博引,详细阐述、论证。这个阶段的阅读过程是一种遨游在实例中,从实例提炼观点,消化观点,进而接受观点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以少,但是这个过程会让读者觉得和书中的所述内容、实例相距甚远。直至第十二章提出了“领导是每个人的事”这一观点,这让读者心中一亮,方才真正地从心里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和实例和自身的联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这就是一种思想升华,这一章才是最能抓住读者心理需求的文字。
人们常说要想看见黎明的光明必须先熬过漫漫的长夜,这个比喻或许有点不太恰当,但是从一开始读本书直至最后,我真不得不说是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好的东西从来都不是突然到来的,需要一个过程。当然,读者也可以先看最后一章,直接给自己的大脑传递“领导是每个人的事”这一信号,但是我想那是不能引起心中波澜的,是没有营养的。唯有在细细了解了前文所述之后,方才会觉得这个观点是那么能慰藉读者那遨游了很久之后有点累意的心灵。我佩服作者在文章结构上这一巧妙的、融入了生活哲理的,又能抓住人们心理需求的安排,而没有直接把这一章的内容放在著作的前面。
其次,讨论一下该书的主要观点问题。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当你处于最佳领导状态时,你会做什么?”这个问题,我的理解就是最佳领导的行为艺术。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和激励人心”这五个行为习惯。这五个行为习惯中的每个行为习惯对应两种具体的行为,分别是“明确价值观,树立榜样、展望未来、感召他人、寻找机会、尝试并承担风险、促进协作、增强他人的能力、认可他人的贡献、庆祝价值的实现和胜利”。最后的一个观点是:“领导是每个人的事”。
在谈论主要观点之前,我想得先理解两个概念,一个是领导,另一个是领导力。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说法,领导就是“出主意、用干部的人”,我比较赞同这种说法。领导和一般员工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思想和思维。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的话“普通员工想的是明天,中层管理者想的是下个月,而高层领导想的则是明年乃至今后的五年、十年”。不同的人的战略眼光和思考问题的维度和深度不同,这也就基本明确了领导的主要职责:明确方向、确定战略、用对员工、实现目标。再说领导力,我认为它应该是一种促使领导能高效履行职责,最终实现目标的各种感性和理性的渠道和力量。一切有利于帮助领导定方向、定战略、用对人进而实现目标的正当的因素都应该是领导力的分子。
阐述完领导和领导力的概念之后,我们来讨论一下书中提出的五种行为习惯和十种具体行为。先说五种行为习惯,他们本身存在着非常严密的逻辑性,这个逻辑是从个人到群体、从思想到行动的逻辑。以身作则是自我修身,是属于潜移默化的个人形象和思想影响。共启愿景是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从这里开始,从个人到了群体。影响别人不应该是先从行动上去要求别人怎么做怎么,而是应该先从思想上去影响,让受影响的人从思想层面先接受某种行为,树立某种价值观,之后再要求他们执行某个动作也就不难了。以身作则和共启愿景均是属于思想层面的影响。再到挑战现状,这是在思想的驱使和指引下的产生的行为。挑战现状是实现超越的肥土,没有挑战和改变现状的勇气永远不会有超越。好比一个下滑的企业,有没大刀阔斧地进行调整与改革,永远无法停住下滑的脚步,往上走的愿望更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到这里,行为习惯已经从思想“蔓延”到行为。之后是使众人行。这里遵循了一个人的社会化原则,也就是人不可能单独存在,也不可能不与外界发生联系,强调人的力量是有限。领导很多都是思想的巨人,但是这些思想的落实需要他也变成行动的巨人,但是单单是他自己还不行,他还必须找到那些被他以身作则和共启愿景之后,愿意和他一起挑战现状的人一起行动,也就是他必须要由他的团队。而此时衡量他是否是真正的行动的巨人,并不是看他自己做了多少,而是他的团队做了多少,实现了多少,他创造了什么条件如提升团队成员的协作意识和能力等让他们实现全部的目标。最后是激励人心。激励人心是一种创造持续动力的行为,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书中作者提出了认可成绩和庆祝成功两种方式,这实际上是满足人的一种心理和精神的需求,也就是一种思想上的满足。一样以来,又回到了思想的影响层面了。不难看出这五种行为习惯各有各的哲学和亮点,他们的逻辑链条是在个人和群体之间产生“思想影响——行为执行——思想影响——行为执行……”,然后永无止境地发展下去。
五种行为习惯之后是书中所提到的十种具体行为。明确价值观要求自己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何为正确的价值观?这里所指的并不仅仅包含那些由一系列褒义词如正直、诚信等等组成的价值观,也不仅仅指领导者个人认为正确的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包含了一个团队里面所有人的实际需求,如丰富的物质、家庭的和谐需求等等。领导者要树立的价值观不能仅仅站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角度去明确价值观,他需要把团队成员那些合理的、被大家需求的价值观一起融进来,整合成既不缺漏又能被大家公认的价值观。这个是最根本的,团队里没有相同的价值观,团队的执行力将等于零。明确价值观之后,作为领导要做这些价值观最忠实的粉丝和最勤劳的实践者。在这个组织里面,你一定要是实践这些价值观最出色的那个,是员工的标杆。但是价值观还是属于比较抽象的范畴,如何实践自己的价值观呢?领导在已经整合的价值观的基础上,需要勾勒一个具体的、清晰可见的目标,需要一个创造一个符合实际的梦想,并且要让自己的团队相信在这样的价值观的指引下,明天的光明一定是可以预见的,是不遥远的。只有这样,你的团队才会愿意跟你一起为了那个目标和梦想挑战现状。但是通往成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挑战现状,就得先了解过去,同时要注意观察外界,掌握实际,并在你认为是对的时机,带领你的团队努力向前,一步一个脚印,一关一关攻陷。这个过程中要时刻和他们一起分享每一个小成功的喜悦,一起学习每一次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要做的不是冲锋陷阵,而是要充分信任你自己的决策,要信任你的团队,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团队协作前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要用对人,要用强人,要注重提高自己团队里每一个成员的战斗力。要鼓励他们,肯定他们、慰问他们,促使他们每个人都发挥最佳的水平。
第三,讨论一下我认为该书的不足。该书作为研究领导力的畅销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例丰富多彩,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很多杰出领导和各界名人所推崇的。书中所提到的处于最佳领导状态的五种行为习惯和十种具体行为具有比较广的代表性,基本上能概括最佳领导的行为艺术。现实生活中,领导者只要能真正地做到书中所述的行为,成为团队中的最佳领导是可以预见的。但是我认为该书在实例方面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不足。全书140个不同组织和不同层级领导的实例,虽然93%的案例是全新,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具有一定的世界代表性,但是这些案例基本上都是积极的案例,欠缺反面的案例,案例内容的代表性相对不够全面。全是宣扬好的东西不见得就一定是好事,比如某某电视台,整天播报人民收入水平有多高,大家多幸福,社会有多和谐,换来的却是背后骂声一片,被大家看作那只不过是不敢承认现实,或是在自欺欺人罢了。因此,我个人认为书中若能在阐述最佳领导的五种行为习惯和十种具体行为时,加一点反面的实例,正反呼应,不仅能让读者明白现实生活中如何做能取得好的效果,也能让他们知道哪些行为会导致相反的效果,实现学习与预防结合,这势必会对读者全方位地深入领悟书中精髓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最后是我结合该书的观点对现实的思考。理想总是很丰满的,可是现实却是那样的骨感。该书回答了当一个领导者处于最佳状态时他在做的事情,毫无疑问书中所提到的五种行为习惯和十种具体行为具有非常广的囊括性,细细思考,最佳领导无非也就是做这些事情了。再思考得深入一点,其实能真正养成这五种行为习惯,并在生活中坚持下去,真正实践这十种行为的何止能成为最佳的领导,也基本上接近圣人的境界了,这是非常理想的境界。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很多领导却不是这样的,或者说他们做不到这样的最佳状态。中国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最基本的,也就是该书所说的以身作则,这也是要成为最佳领导所应该养成的第一种行为习惯。但是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我们所接触到的,还是各种媒体报道的很多领导并没有以身作则,或者说他们在“以身作则”,只是这里的“则”变质了,不再是被大家公认是正确的,能充分体现大家价值观的原则,而是那些被大家所不能接收的腐朽思想和荒唐的行为。很多领导由小角色起步奋斗的过程或许是一部光辉的历史,是值得别人肯定和称赞的,但是走上领导的岗位之后,经受不住各种诱惑,加上那种终于有了出头之日的虚荣心理作怪,开始变的自私自利,脑子里想的全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根本就不会顾及下属和团队的理想和愿望,更别谈整合大家的价值观,形成值得坚持的统一价值观了。这样的领导,开始注重物质享受,当年奋斗前行时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全部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挑战现状对他们来说难于登天,更不会去思考和实践了。他们高高在上的姿态和架子,使得下属不敢接近,甚至恐惧碰面,这样的领导如何能使众人行,如何能真诚地认同他的属下,欣赏下属的个性呢?
这些不良的领导形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甚至可以说是在比较大的范围内存在的。但同样的,现实中好的领导也同样存在。说是好的领导,不说是最佳的领导,是因为我个人认为现在很多好领导只能算是称职,尚未能达到最佳状态。他们或许在这五种行为习惯中的某一种做的很好,但是其他的行为习惯上可能存在缺陷。就算是书中所提到的各种不同的实例,也都是发生在不同的领导身上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五种行为习惯的最佳状态是出现在不同的领导身上,而不是同一个领导身上的。所以,我认为最佳的领导根本不存在,但这不影响为最佳领导设立理想的状态和目标,只是要谨记理想和现实是存在差距的。
以上就是第一次拜读《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一书后所获得的几点小小的、不成熟的心得。
第三篇:高情商成就卓越领导力
高情商成就卓越领导力
扈洪波
近十几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像情商理论一样甫一问世就广为人知,受到世人的热烈追捧。人们仿佛一夜之间如梦初醒,一下子找到了诸如“学习成绩很好却考不上哈佛”,“职场上已经很努力了却不能升职”,“曾经恩爱的夫妻却半途分手”之类的困扰人生问题的答案。
这都要归功于美国心理学家、作家、曾任《纽约时报》科学记者的丹尼尔·戈尔曼。1995年,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这本书,从而一举奠定了他“情商之父”的地位。
克制你的情绪
按照丹尼尔·戈尔曼的定义,情商包括5个方面:自我意识,了解和认知自己的情感、动机以及对别人产生影响的能力;自我控制,对那些破坏性的情感冲动进行控制和纠正的能力;自我激励,具有精力充沛地追求某一目标的倾向,不惧怕挫折的能力;移情能力,对别人情感构成进行识别的能力;社交能力,建立人际关系并能进行妥善管理的能力。
丹尼尔·戈尔曼不是以一个心理学家的身份来写一本学术著作,而是采用了一个科学记者的视角,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案例,娓娓道来,深入并能浅出。这也是他的学说被广为传播的主要原因。这种做法颇有几分大师风范,让我联想起彼得·德鲁克,所谓道法自然,“从普通人的经验和良知出发”,有意识地让自己的学问走出书斋,能够被尽可能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
许多人都对情商的概念有误解,以为情商是专门针对人际关系的。实际上,人际关系只是情商概念关注的一个方面,情商概念关注的重点是我们对自身情绪的管理。
其实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在古希腊的柏拉图时代,自制克己,坦然面对命运之神的打击,“避免沦为激情的奴隶”,就被认为是一种美德。
克制的目的是平衡,而不是压抑情绪。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需要的是恰当的情绪,对环境恰如其分的感知。”因为情绪无论是低潮还是高涨对人来说都是有用的。比如苦难就对人类的精神生活有很多积极的意义,激情可以使人生变得精彩。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需要克制,关键是不能让情绪泛滥。情绪泛滥的结果很可能是灾难性的。一些负面的情绪,如愤怒、沮丧、忧郁、抑郁等是人生的大敌,是导致我们事业和生活失败的主要诱因。许多疾病、酗酒、吸毒、犯罪、摩擦、冲突、家庭不和、职场不顺等不如意的事情都与情绪管理失当有关。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终其一生,遇到的所有难题几乎都与情绪管理不当有关。所以,管理我们自己的情绪就成了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
许多证据显示,擅长处理情绪的人,在人生的任何领域都具有优势,不管是在爱情婚姻和亲密关系中,还是在办公室政治里,都能恰如其分地领会踏上成功之路的规则和途径。
高智商不等于高情商
丹尼尔·戈尔曼做了许多有趣的观察。他发现,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人往往有着不同的表现。高智商的人理性,内向,性格沉稳,“做事”的能力强。高情商的人感性,性格外向,生活情趣浓厚,“做人”的能力强。
丹尼尔·戈尔曼特别指出,高情商的人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对他人关怀备至。实际上这是情商概念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同理心的建立。
同理心是指识别他人的情绪、关注他人感受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无法识别他人的情绪、无法接受他人的感受实际上是一种重大的生理缺陷。同理心是人产生“同情”这一情感的根源,是利他主义的基本来源。“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与他人感同身受,关怀他人最终成为人类精神的重要特质。
人持有同理心的态度实际上还是一个不断地进行道德判断的过程,因为同情的对象或潜在的受害者往往处于某种道德困境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同理心是道德判断和人们行动的价值目标。心理学家马丁·霍夫曼认为,人类道德的根源就是同理心。同理心除了与人际交往中的利他主义有直接的联系之外,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的力量还促使人们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
缺乏同理心的人表现出冷漠、无情的倾向,感受不到别人的痛苦,道德感薄弱。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拥有反社会倾向,实际上是严重缺乏同理心。
卓越领导者的高情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情商理论的问世,为管理学和提升领导力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工具和评价方法。人们发现,情商理论就像是为职场奋斗专门提供的教科书。而在我们身边,职场上表现出色的人,卓越的领导者,实际上都是拥有很高的情商的人。丹尼尔·戈尔曼曾花了几年的时间,对188家大型的跨国公司进行了跟踪研究,结论是情商甚至是成为一个领导人的必要条件。他分别算出技术能力、智商和情商在总绩效中所占的百分比,用来衡量每一种要素条件对绩效的贡献。最后发现,对于一个公司而言,情商对管理层的重要性随其级别的提高而呈递增趋势,一个人担负的职务越高,其情商能力在绩效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丹尼尔·戈尔曼还将同一级别的管理人员做了对比研究,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大约有90%可以归于情商的因素。
这一点都不出人意料,高情商的人最适合发展的方向就是从事管理工作和担任公司的各级领导。他们最适合管理团队。因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善于体察别人的感受,富于同情心,对人体贴、关怀。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让心里的魔鬼伤害到别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仅自己不会长久地沉浸在沮丧的情绪中,还会义无反顾地率领大家走出困境。这样的人一定会成为公司最需要的领导者,实际上,他们不管在哪个环境里都会脱颖而出,成为对别人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人。
情商决定领导效果
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在“被领导”。无论你是什么人,无论你是干哪一行的,你都会见识许多风格迥异的领导者。他们有的英明睿智,有的昏聩颟顸,有的亲切随和,有的武断霸道。
平庸的领导者都习惯于某一种固定的风格,这是某些领导者让自己的部下感到困扰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有些强势的领导者往往情商不那么高,如果他不能改变自己,往往是一个不合格的领导者,不能担当大任。
《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直截了当地说:“领导者最与众不同的工作就是产生结果。”他认为领导力的构成不再是那些无法捕捉、飘忽不定的因素,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可以追溯其来源、可以量化的。所以他把“多一些科学,少一些艺术”作为领导力实现的目标。
鉴于此,丹尼尔·戈尔曼把领导者各种不同的表现归纳为六种风格类型,他通过长时间对大规模的领导者群体进行观察后得出结论,每一种领导风格类型分别来自领导者情商的不同部分,而每一种风格类型会分别产生不同的工作结果。
这六种风格分别是强力型、权威型、关系型、民主型、示范型和教练型。
强力型的领导者是独裁的,他们要求属下即刻遵守自己的指示,不容置疑。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照我说的做”。这种领导者内心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具备很强的开创精神,能够严格地控制自我,但缺乏移情能力,缺乏对别人感受的体验。这种风格总体上对工作氛围的影响是负面的、消极的。当然它也不是一无是处,当组织处于危机之中,当原定的规划和战略需要推倒重来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作用。不过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偶尔为之,这种风格长久当家尤其不利于团队的稳定和组织文化的建设,最大的损害是会导致人才的流失。
权威型领导者属于威信特别高的那种,人人信服,作出决策以后很少有阻碍,是所有风格里对工作氛围产生最多正面效果的。这样的领导者的特征是号召大家为一个共同的愿景而奋斗,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让我们一起做吧”。这来自于领导者的自信、移情能力和对激励方式正确理解与运用的能力。这样的领导者“总是能在组织需要的时候提出振聋发聩的、清晰的想法”。
关系型领导者倡导“人是第一位的”,他们以人为中心,对个体感情的重视超过对工作任务和组织目标的重视。他们可以创造出一种感情融洽与和谐的工作氛围。他们最喜欢说的话是“你们先做吧”。这来自于领导者的移情能力、沟通能力、建立和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种风格对工作氛围的影响是正面的,但不宜单独使用,因为这种风格的领导者常常千篇一律地表扬,会对绩效较差的成员造成一些误导。
民主型领导者通过公众参与取得一致意见,他们强调参与,善于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敬和相互承诺的人际关系,善于增强组织的灵活性和激发成员的责任感从而保持高昂的士气。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在想什么”。这来自于领导者的团队精神、协调和沟通能力。这种风格对工作氛围的影响也是正面的,但它会导致许多会议,甚至长久地议而不决影响效率,最严重的会导致组织无序、失范和内部冲突的升级。在成员不具备应有能力时不宜使用。
示范型领导者首先会确立一个相对较高的标准,并在此前提下自己带头做榜样。他们往往有强迫自己又快又好的倾向,并要求别人也这样做。他们会很准确地挑选出不合格的成员进而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最常说的话是“从现在开始,我怎么做,你们就怎么做”。这种人的成就感很强,并有较强的责任心。但是这对工作氛围的影响是负面的,会严重影响士气,会使工作缺乏灵活性,并使成员的责任心消耗殆尽,最后工作变成纯粹的任务和固定的模式从而枯燥不堪。
教练型领导者是那些喜欢为组织的未来培养人力资源的人,他们善于发现成员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帮助他们找到提高的途径,他们善于帮助成员建立长期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并实现之。这样的领导者知人善任,善于通过给部下分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来提高他们的能力,为了给成员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他们往往会忍受一些短期的失败。他们最常说的话是“试试看”。这种风格来自于情商中的移情能力和自我意识,这种领导者往往善于体贴和关怀别人,具有长者风范。教练型风格对工作氛围的影响是正面的。丹尼尔·戈尔曼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掌握的风格越多越好。那些高效的领导者通常都能够灵活自如地使用不同风格,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最适合的领导风格。(作者为某房地产集团董事会主席)
第四篇:卓越领导力
PPT中放上课铃声和时钟
课程目的
帮助管理者在职业的海洋中快乐地成功
思考
你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3分钟
讨论(引出角色认知)
当管理者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得
失 收入
决策者 更多地人
不能亲自做 权限
教别人去做 资源
聊天朋友
“教”
认知偏差(周五早上市长扫地;父母教小孩(百度作业帮)员工(烦)VS 领导(亲自做)
角色转化地转变
如何定位自己?(角色认知)1.想干地事?
2.做了什么事(盘点:在忙什么?)3.想干(也有能力做)最终没做地事情?
想
1.怎样完成KPI(生存)2.销量品牌认知度 3.团队氛围
做
1、有限资源最大化地利用
2、精力地投入
没
1、计划不着地
想
1、效率成本交期(事)
2、用人 做
1、满足营销地需求(客户体验)
没(人)
03年人员变化 年轻化 人员流动大 组织沉淀
角色压力
大多数管理者难逃困局 工作价值观地挑战
好莱坞 内容:7% 形式:93% 55% 视觉 38% 听觉
启示:跟人谈话,形式大于内容
三位一体地身份 特种兵 连长 指导员
愿景性领导(画饼)
研讨:
管理者要力行和避免地行为?
在先有资源地情况下能为下属做什么?
追问:近一个月你口头和书面表扬过几个人,几次?(你相不相信)想多少,干多少
《奖励员工地1001种小办法》——买一个小贺卡
听话地人?(学生地地十名现象)不是基于能力(傀儡政权,帕金森原理)上司与员工地信任(管人,管事,管心)
案例:京东地宿舍;顺丰地冬衣,合伙人制;阿里地食堂;阿里和华为地氛围营造
视频:领导事什么 单元小结(印象最深刻地点)1.think 2.pair 3.share 下午课前 简单脊柱操
Pdd四种风格(人的心智模式/领导风格)
练习:辨别联系:将词归纳到四类行为风格象限中
不要用自己地价值观去要求别人,人以群分 不同类型地下属,不同地领导风格
知彼解己小结
1、本小结印象最深刻地点(写便利贴)、2、小组讨论
3、分组分享
自我——本我——超我(他我)左手李鸿章(忠于组织),右手韦尔奇(忠于事)场域不同,人不同,领导方式不同
宗教
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学校
案例:易趣
马云:
中介变平台:
1、阿里旺旺
2、支付宝(现金流)成就他人成就自己地思维
什么是教练?
什么是教练?提到教练你会想到什么?想到谁?
第三单元小结 Think-pair-share
第五篇:卓越领导力
课后分享之《卓越领导力》
3月20、21日,听了钟彩民教授的《卓越领导力》。钟教授是麦当劳中国的创始人之一,曾任亚洲区麦当劳汉堡大学教授,被清华、北大、复旦、人大等多所知名学府聘为EMBA总裁研修班的核心讲师。课程主要阐述了高绩效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在钟教授孜孜不倦的传道、授业、解惑下,帮助我们系统的领悟和学习了如何培养“领导力”。短短两天的课程,让我收获良多,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些感悟。
“领导”与“领导力”这个字眼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但是上了钟教授的课程之后,我们才发现一个误区,就是往往把管理与领导混为一谈。钟教授以独特的见解和开阔的视野独树一帜,阐释了“领导力”的精髓,他丰厚的国学素养,加上多年的管理和咨询顾问实践,在课堂上从领导的本质入手,深入浅出的讲授了领导特质的模型,领导的权力、行为、技能及风格。钟教授分析、比较了中、西方对于领导艺术的不同见解和人文差异, 让大家对领导艺术有更多的感悟,帮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领导力的精髓,举重若轻地把握了“领导力”的本质。
一方面,钟教授介绍了情境领导、领导形态、团队建设和人力开发、有效激励和冲突管理等西方的领导科学理论、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我们又在钟教授的引领之下,作了中华民族贯通经学典籍的一番神游。钟教授结合五行,阐述了先秦的诸子百家,将儒、道、法、兵、墨五家的思想精髓与我们现代的管理紧密结合,系统的阐述了东方的领导智慧,让我们不断有顿悟。
除此之外,我们在课堂上还作了“LASI领导形态问卷”的试题,测试了我们自己处于怎样的领导类型,并详细介绍了每个类型的性格特点和处事风格,以及作为情境领导,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情况下做怎样的领导类型转变。
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有洞察力、执行力和细分竞争环境三方面的能力。在创立和经营企业时应该时刻记住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要如何去?”;对于企业,领导者应该强化品牌的理念,以一个产品树立品牌,逐步扩大品牌影响,产生品牌化的产业链,进而搭建成一个品牌化的大平台,形成你独有的商业模式;对于领导者自身,需要注意培养自身的特质、心态、技能和谋略,严格要求自己,扬权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了解自己和员工的特质,做到知人善用。如此去感染和影响整个团队。这就是钟教授围绕“领导力”授课的一条主思路,也是成为“卓越领导人”的“不二法门”。
接下来我将分主题地和大家分享一些钟教授的精彩内容。
独特的商业模式
不同的商业模式决定不同的竞争格局,不同的商业模式决定不同的结局。德鲁克曾说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如果说战略是基石,那么商业模式则是建立在基石上的大厦。战略决定企业的定位及其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商业模式决定如何实现企业的定位,传递期望的价值。我们往往只重视战略上的规划,却略了商业模式的选择。(在此并不是要关注这些商业模式本身,而是感悟人家的发展过程,开拓思路,营造自己特有的商业模式)
1、陈佩斯、冯小刚、赵本山的三种不同商业模式
从三位演艺人员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商业模式决定不同的结局。
陈佩斯兢兢业业从事剧本创作,个人斥资进行制作和演出,获得有限的剧场票房收入。陈佩斯采用的是传统的生产制造方式,持续地投入直到产品上市获得销售收益。
冯小刚则充分利用可能的商业机会,不仅仅是瞄准将观众圈到影院获得的票房收入,而且将电影摄制中原有的成本环节转化为收益环节,将利润点遍布在产品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之中,比如电影中投资方广告的植入等等。
而赵本山凭借春晚形成的个人品牌,依靠个人影响力整合资源,多栖发展,既拍电视剧,又拍电影、多地区发展文艺演出,多方面开创自己的产业集团(本山传媒),包括刘老根大舞台、影视学院、影视基地等等,在文化娱乐领域多方面构筑品牌化平台,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赵本山的商业成功是因为赵本山成功的打造了一个品牌化的平台,形成了其独特的商业模式。
2、国美、苏宁——类金融的商业模式
使得国美、苏宁既获得规模快速扩张,又保持强劲盈利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商业模式—— “类金融”模式。国美、苏宁在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现金交易的同时,延期3-4个月支付上游供应商货款,这就使得其账面上长期存有大量浮存现金,并形成“规模扩张 —> 销售规模提升带来账面浮存现金 —> 占用供应商资金用于规模扩张或转做他用 —> 进一步规模扩张提升零售渠道价值带来更多账面浮存现金”这样一个资金体内循环体系。即是说,国美、苏宁像银行吸储一样,吸纳众多供应商的资金并通过滚动的方式供自己长期使用。
由于拥有全国性的销售渠道网络,国美、苏宁可以通过“账期”来占用供应商资金,将获得的周期性无成本短期融资投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或通过变相手段转做他用。这使得国美、苏宁在外部融资面临较大困难时,可以借此来缓解规模扩张和资金瓶颈之间的矛盾,也是其存在强烈的规模扩张欲望和多元化冲动的重要原因。
3、美容美发连锁业——“低价打折办卡”营销模式
美容美发连锁行业通过办理会员卡起到在短期内筹集大量资金来维持店面经营以及扩张新店,依靠办卡筹资这种“准贷款”的办法已被业内商家广泛使用。店面的全国分布范围越广,其风险越低,集中的现金流越多。
如何树立权威的策略
先严后宽,制严语宽,近严远宽,上严下宽; 赏小取信,亲下得人,罚上立威; 权胜才必有其辱,威胜德必有起祸;
诸葛亮识人之技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点;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考察对方的机变或应变能力;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向对方提出方方面面的问题,让他思考相应的计策,看他的谋略是否深远,看他的见识是否独特;
四、“告之以难而观其勇”——考察对方的勇气;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向对方劝酒,待他醉后再观察他属于何种类型的人;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投其所好,以小恩小惠引诱对方,考察他是否清正廉明;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与对方商定某事,看他能否说到做到,是否讲究信用。
东方文化中对领导特质的阐述 儒家——以道德为本的管理学说; 法家——以权利为本的管理学说; 道家——以因循为本的管理学说; 墨家——以柔性为本的管理学说; 兵家——以谋略为本的管理学说。
综合五行的原理,可以讲五家的思想对应于五行,并结合其相生相克的原则,形成一个体系。
五行为金、木、水、火、土,其重要涵义如下:
1、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对应道家的“决策”智慧,道家是以道为整个宇宙的中心。符合“道”的决策才是正确的决策。对应于决策者,就是需要平衡阴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具有此特质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决策者;
2、金:以法治国,废私立公,对应法家的“领导”智慧,法家的参照系是以利为中心的。只有“以规矩治理,赏罚公平”才能使公司走上“正循环”,才能使公司全力去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对于领导者,一是需要强势管理,因为这是制度层面,所以来不得半点徇私;二是需要以身作则,不然公司制度也只是一个笑话;
3、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对应兵家的“谋略”智慧,兵家的参照系是以力为中心的。这里讲的是实际的战术层面。史记记载“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只有洞察千变万化的外部环境,灵活应变,才能生出适合时宜的新的计划。对于领导者,就是需要有洞察力、预见力和细分竞争环境的能力;
4、木:尚贤,尚同,兼爱,非攻,对应墨家的“柔性”智慧,墨家的参照系是以天理为中心。只有做到善用贤才,上下一致的共同治理、“泛爱众,而亲仁”和不做非正义的进攻,才能使公司有好的氛围。对于领导者,就是需要知人善用、唯才是举,需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下属),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不用非正义的手段攻取他人(包括敌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连自己的敌人都能包容,才能正的做到“兼爱”两字。
5、火:克己复礼,修齐治平,对应儒家的“仁礼”智慧,儒家的参照系是以人为中心的。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包括自己和公司所有的员工),归服于“礼”,然后由“格物”开始,逐步“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最后才能“平天下”。对于领导者来说,《大学》所阐述的“古之欲明明德(彰明本明道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自身)者,先正其心(自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念);欲诚其意者,先致(获取)其知。致知在格物(体认细究事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是贯穿始终的一条准则,也是“克己复礼”的基础。而且作为领导者,除了自律以外,更要律他。这样才能使公司上下团结一心,结合集体的智慧,启发更多的潜力,形成旺盛、蓬勃、士气高昂的团队。
从五行相生的原理,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相生相成的关系,意含着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当领导者应有一个动力,一个中心力量,这个中心力量就是决策力;具有决策的智慧,就会产生一种管理的力,用五行的观念而言,即是土生金;拥有浑厚的决策力与领导力作后盾,就能对外在环境的千变万化,具有应变的能力,就五行的观念而言,即是金生水。有了应对外部瞬息万变的环境的谋略,还需要养成一种博大的胸襟,就五行的观念而言,即是水生木。领导者以自身影响力影响员工,使大家都能变得“克己而复礼”,就五行的观念而言,即是木生火。以“仁礼”形成旺盛、蓬勃、士气高昂的团队,集结团队的智能,便能作更佳的决策,此谓之发挥火生土。以此形成一个循环。
熟知自己,熟悉别人
老子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明智的领导,应该了解自己,也应该了解下属。有两个工具可以对自己和下属做一些性格上的判断。一个是LSAI领导形态问卷,另一个是“九型人格”。这里不再对他们作过多的赘述。钟教授推荐了几本相关的课后读物。在后面会提到。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性格分析。要了解一个人(包括自己)的性格,需要重多方面入手。比如出生时间(包括属相、星座),来自父母的遗传基因,血型,后天的生长环境,生长历程等等因素。总之,你抓住的细节越多,你将越了解对方的性格。记得余世维也曾经说过,作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对员工的基本信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多从侧面观察他的细节,这样才不至于在用人的过程中造成失误。
其实“知人善用”不仅仅能避免用人的失误。如果用得好,能使公司的内部运作更顺畅,员工的工作更高效。
E=M*C2的激励法则
热情(enthusiation)=任务本身(mission)*现金(cash)*社会认同感(congratulation)。工作激情取决于员工自身对这项任务的热爱程度、公司给予员工的物资激励和公司给予员工的社会认同感。
当企业在教育、关怀弱势群体、保护环境、医疗等方面投入的关注比其他企业多时,员工会由衷的产生一种自豪感。这就是企业给予员工的社会认同感。比如,王老吉的员工对其企业的社会认同感就很高,因为公司在512地震的慷慨捐赠;麦当劳的员工对于其企业的社会认同感也高,因为公司参与了一系列的环保活动。
所以,一个领导者激励员工的士气,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全盘考虑,单从一个方面考虑,往往激励的效果是不佳的。
其他杂感
1、钟教授给出了一组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如果课后6-12个小时内不复习,将会有50%的知识被遗忘;如果课后72小时之内不复习,你讲知己的原有的20%;如果课后的2周之内不复习,你将只记得原有知识的10%;如果课后的一个月之内你没复习,估计你连授课的老师都忘得一干二净。
2、钟教授在讲课中推荐了三本课后读物:杜伯林的《领导力:研究•实践•技巧(第四版)》、《九型人格》和《组织行为学》(可惜后两本书没有记住作者的姓名)。毕竟短短两天的课程时间很有限,也不能完全的学通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课后的自我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
3、钟老师觉得要形成卓越的领导力,不仅需要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在于自己在不断超越的过程中切实地体悟,感知,修炼和提升。
最后,以钟教授的一句话作为这篇感悟的结尾——“清清楚楚的糊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