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2024-0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1

教材背景:本节课是有理数的乘法的第一课时,是学习好有理数乘除法的基础和关健。教材安排的内容较简单,从生活实际背景引入算术乘法,用相反意义的量过渡到负数与正数的乘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积的相反数”.接着安排了“试一试”让同学自己体会演绎推理得出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的规律,进而讨论归纳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并配有例习题让同学理解应用此法则。最后通过练习3让同学想一想找规律,得出一个数与1及-1相乘积的特征。整篇教材突出了让学生自己探索、试验、体验新知识的产生,规律的发现,自主探索,主动获得知识的新教改思想。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学会探究式合理推理,培养构建思想和创新意识;训练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推理及合情演绎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会用已学的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勇于向自己挑战,开放思维空间,善于合作与交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应用数学。

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和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得出及应用。

从正数与正数相乘过渡到正数与负数相乘及负数与负数相乘符号的变化。

因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练习量不多。为了更好地使数学融入生活,使所学的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了环保公益广告引入新课。为了达到面对全体同学,使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本节课对例习题进行删补,增加了小数、带分数的乘法例型,增设了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题组A与思维训练B.

遵循新教改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讨论、协作的主导思想,本节课采用了“发现、探究法”“分层递进法”“分组学习”“合作与交流”等有利于学生学习教法与学法。

多媒休课件

(一)看公益广告,渗透环保思想,引入新课。

1、复习简单的算术数乘法

(1)计算48×1/2, 5/12×3/5,

(2)全世界每分钟砍伐森林30公顷,平均每年减少的雨林面积为750万公顷。50年后全世界将减少雨林面积多少公顷?

(引入环保问题,放映公益广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你会计算(-3)×(+2),(-3)×(-2)吗?由此引出正数与负数相乘,负数与负数相乘怎么乘,设置悬念,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探究新知。

1、老虎从东西方向的直道上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前进,请同学确定

(1)向东走2分钟后老虎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

(2)向西走2分钟后老虎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

从此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让同学画数轴写出算式:100×2=200,(-100)×2=-200.

2、把问题1中的“老虎从东西两个方向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前进”改为“一只小虫从东西方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有何变化?大家写出算式:(+3)×(+2)=6,(-3)×(+2)=-6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发现?

当我们把(+3)×(+2)=6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所得的积是原来积“6”的相反数“-6”.再看上一题得到的算式100×2=200,(-100)×2=-200,一般地, “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积的相反数”.

3、引导学生观察所得的两个算式的不同,通过小组协作探究3×(-2),(-3)×(-2),(-3)×0,怎么求,有几种求法,展现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与广阔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让同学多写几个两有理数相乘的算式,小组讨论,试着归纳出正数乘正数,正数与负数相乘积的`符号及积的绝对值如何确定,直观得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类型,规律。老师再用图象符号显示出来,使学生深刻理解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进而帮助学生结合绝对值的算术关系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屏幕显示“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随后应用此法则计算,讲解课本上的P51例题。

例1(1)(-5)×(-6);(2)(-1/2)×1/4;并补充(3)

解:(1)(-5)×(-6)=+(5×6)=30;

(2)(-1/2)×1/4=-(-1/2×1/4)=-1/8;

(3) =-(5/3×12/5)=-4

强调学生应用乘法法则时注意两点

(1)先确定积的符号

(2)定积的绝对值即绝对值相乘。使学生轻松解决本节课所提出来的重点问题及本节课的难点。

(三)小组交流,练习巩固,演绎应用所学的知识。

让同学做书上的配套练习P52的1、2、3,演绎应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通过小组讨论,推选代表解答,并回答老师的现场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积极性与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交流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分层次思维训练,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的第1课时。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设置了甲、乙两个水库的水位变化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列算式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使他们自己发现、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术,由有理数的乘法的练习中引出倒数的概念,进一步探索出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算律,使同学们真正地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1)”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前几课的延伸与拓展,是有理数除法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 能力目标:经常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知识目标:会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即为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记忆乘法法则的基础上会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是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及有一个为零时积的情况。

三、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采取师生互动方式,并将分析、观察、验证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性学习,教师的指导,练习的巩固层层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 学法:

事先让学生预习,有不懂的再在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弄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观察、归纳、猜想、验证,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学知识,能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分析:

1. 导入过程:

利用课本的问题的案例来导入,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小学已学过的乘法知识,为后面学习负有理数的乘法做铺垫。

2. 探索新知过程:

首先,我引用课本的议一议和猜一猜中的两组式子,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规律,猜出结果,并自己归纳出乘法法则。其中利用导入中所书写的式子,节省课堂时间。

对于例题的选取,我先了两个例题,例题共五个小题,我先示范做一个题,其余让学生尝试用刚学的知识自己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先示范做题的步骤和格式,再查看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其中还利用例1引入有理数中倒数的概念。在例题的选取中,我还有意挑选了不同的题型的乘法计算题:例1是两个数相乘的,(1)小题是一负一正相乘,(2)小题是两个负整数相乘,(3)小题是两个负分数相乘的;例2是三个数相乘的,(1)小题含一个负数,(2)小题含2个负数。这样做既可让学生了解不同题型,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准备。我还利用例2的第2小题添加“0”改变题目,让学生了解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0,我认为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知识,也节省了课堂时间。

对于乘法中确定符号的问题,我引导学生通过对例题中式子的观察,以及对原有乘法知识的回顾,提示学生留意各个式子中负数的个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解决课本76页议一议中的积的符号的确定问题。

3. 随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题的选取中,我也有意选择了多种题型加以巩固,并增加了一个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的题型,让学生再次了解要先计算小括号中的加法,明确此类题型的计算顺序。

4. 小结:

以提问的形式大致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主要问了三个问题:

(1)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些什么内容?

(2)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3) 什么样的数互为倒数?

5. 作业:

作业我同样选取不同题型的五个计算题,目的是想查看学生学的效果如何,是否对哪类题型还留有疑问。

6. 自我评价:

这堂课我觉得满意的,是能够利用短暂的45分钟把要学的知识穿插在学与练当中,充分地利用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并且能让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

当然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觉得自己对于课堂上学生做练习时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处理还没有能够处理得很好,我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再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另外对于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的符号问题,我觉得自己归纳得还不是很到位,我想解决的办法是在以后的练习中再做些补充,让学生加深理解。从中我也得到一个教训,再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应该多学习教学方法,多思考如何归纳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帮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系统!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1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有理数乘法》,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引入了负有理数以及学过有理数的加法之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加法运算一样,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因此,有理数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个正数之间、正数与零之间的乘法运算。

2、通过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明确计算时要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的基本方法。

3、在学习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尝试了借助数轴来分析问题的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及认知规律,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归及分类讨论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和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教学。同时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思想,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对于引入课题,我采用回顾乘法的意义,要求学生把几个相同负数的连加,写成乘积的形式并口答,这时只引入异号两数相乘的.情况,缺少两个负数相乘以及0与负数相乘这两种类型。接着提出问题:你能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两个有理数相乘有几种情况?

回顾复习以前的相关知识,由学生所熟悉的正数乘法运算引入未知的负数参与的乘法运算,能够形成知识迁移,做好中学与小学知识的衔接,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就过来。

第二个环节:类比感知,归纳结论。

根据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形成的特点,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原则,我设计了:蜗牛问题,建立模型,探索规律,归纳法则这样四个层次,来逐步展开对课题的探究。这样可以更好的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减轻学生对法则的理解难度。

1、蜗牛问题

第一步,借助多媒体,出示“蜗牛问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只蜗牛在直线L上,沿着一定的方向,以每分钟2cm的速度爬行,要求学生根据多媒体演示,直观感受蜗牛最后所在的位置,然后回答4个问题,如果蜗牛一直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蜗牛一直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蜗牛一直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蜗牛一直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通过演示,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各种情况下蜗牛最后所在的位置,因此我打算指名学生回答,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一定评价。本环节动画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是学生的这种认识是直观的,感性的,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维作支撑,因此,我进入下一个环节————建立模型。

2、建立模型在本环节中,我给与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并用课件向学生演示蜗牛在直线上的运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设置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可以看成是与以前学过的乘法一样,学生容易理解。第二个问题中,结合有理数加法时的讲法,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很容易得出负数与正数相乘结果。第三个问题是关键,在这个问题中,对于时间规定了现在前为负,有了这个规定,就可以得出正数与负数相乘的结果。此难点一但突破,第四个算式学生通过类比,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设计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文字的叙述和算式的有机结合,使得乘法算式的得出自然合理,更有助于一般结论的归纳。课件动画效果可以使情境更生动,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得出结论,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接着我引导学生进入第三步:探索规律。

3、探索规律

通过对建立模型中4个问题的解答,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填空:让学生清楚同号相乘,积的情况以及异号相乘,积的情况,并且明确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在上面的问题中只涉及到同号两数相乘与异号两数相乘,于是我又设置了想一想。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启发学生探索有理数中的特殊数“0”与其他数相乘的规律,以此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前面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于是我进入第4个环节:法则归纳。让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归纳,以填空形式引导学生对照实例自主完成。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积的符号的特点,师生共同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4、归纳法则

你能概括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归纳: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多强调)

由于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计算时很容易算对绝对值的乘积而忽视了符号问题,或者,注意了符号而又忘记了把绝对值相乘,于是我设置了做一做及想一想,让学生能准确的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清楚运算时的几个步骤、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决定积的绝对值。通过这些层层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归纳结论。这些环节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锻炼了学生概括表述能力、在探究归纳的过程中,也培养学生类比和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并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第三个环节:知识运用,加深理解。

1、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在知识运用,加深理解这一环节,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为多个有理数的乘法及乘除法混合运算奠基,在选题时,例1安排了分数、小数、带分数及整数参与运算。在(2)中设计了整数与小数相乘、(4)设计了小数与带分数相乘,在学生解题的基础上,都分别总结了两种计算方法;并由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当因数是小数时,一般可化为分数再相乘;当因数是带分数时,一般要化为假分数再相乘。同时通过(1)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只是计算工具,更主要的还是运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例2,每登高1km的气温变化量为—6℃,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因此我打算让学生上黑板演板。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两个例题的解决采取了师生互动方式,评价采取生生评价的方式,提高兴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为了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我设置了变式训练,拓展思维这一环节、第四个环节:变式训练,拓展思维。

通过变式训练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与应用,使学生的学习巩固过程成为再深化、再创造的过程。第1题的6个计算是对法则进行巩固;第2题是对法则运用的巩固;第3个问题让学生给出乘积为—20的乘法运算的式子,很多学生会给出(—5)×4=—20或者4×(—5)= — 20等异号两数相乘的式子,但也有很多学生会给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数相乘的式子,此时,教师给予高度评价。这种开放性的试题,让不同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展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理论。

接着在思考题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完成填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有效的理解本节课的难点。

最后利用摸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用抢答题的形式,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让学生在抢答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第五个环节:总结收获,畅谈体会。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我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比较清晰的轮廓体系,也让学生形成善于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

及时有效的回顾小结,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反思的好习惯。让学生品尝收获的喜悦,坚定今后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深化。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我用小日记给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数学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并使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事物,体验数学的价值。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这样板书一目了然,直观形象,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通过课件和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创设、引导、渗透、归纳等活动随时搜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节,查漏补缺,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并通过省略加号、括号,得出省略括号的代数和形式,对于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首先要将混合运算的式子写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然后按加法法则和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本节内容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融入实际问题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突出了《标准》对本节内容的特别要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来学习这一节内容的。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以下方面的困难:

(1)学生有理数乘法的法则、运算律记忆不牢固;

(2)在实际做题中不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

(3)在运用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不能准确确定每一步运算符号,尤其是乘法的分配律。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能提出创造性的想法。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六、教学方法

教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来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以小组讨论为模式,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认真思考,操作,讨论,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借助团队力量解决自己无法完成问题的团队合作意识。

七、教具及电教手段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复习乘法法则导入

在做练习时我们看到如果像小学一样能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

计算:

(1)5×(—6);(4)(—6)×5;

(2)[3×(—4)]×(—5);(3)3×[(—4)×(—5)];

(4)5×[3+(—7)];(5)5×3+5×(—7).

教师指出,由上面计算结果,可以说明有理数乘法也同样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让学生分别用文字叙述和含字母的代数式表达三种运算律.

二、探究学习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

文字叙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ba。

(2)乘法结合律

文字叙述: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c=a(bc)。

(3)乘法分配律

文字叙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代数式表达:a(b+c)=ab+ac。

提问:这里为什么只说“和”呢?3×(5—7)能不能利用分配律?

答:这里的“和”不再是小学中说的“和”的概念,而是指“代数和”,3 ×(5—7)可以看成3乘以5与—7的和,当然可利用分配律。

提问:如何表达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或一个数乘以几个有理数的和时的运算律?

答:乘法交换律:abc=cab=bca,或者说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a(bc)d=a(bcd)=……,或者说任意先乘其中几个因数,积不变;

分配律:a(b+c+d+…+m)=ab+ac+ad+…+am,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继而教师作如下小结:

(1)小学学习的乘法运算律都适用于有理数乘法。

(2)我们研究数,总是由数的意义、数的认识(读、写、大小比较等)到数的运算和数的运算律这样一个顺序进行,小学学习的正数和0是这样,现在学习有理数也是这样,将来进一步学习范围更大的数还是这样。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掌握了自学的钥匙,希望予以注意。

三、课堂练习

计算(能简便的尽量简便):

(5)(—23)×(—48)×216×0×(—2);

(6)(—9)×(—48)+(—9)×48;

(7)24×(—17)+24×(—9).

四、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精读多个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算律,并强调运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练习设计

1.计算:

(7)(—7。33)×42。07+(—2。07)(—7。33);

(8)(—53。02)(—69。3)+(—130。7)(—5。02);

六、布置作业:

《伴你学》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

九、板书设计:

(一)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与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典例示范:

十、教学反思: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数学学科学以致用的特征,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本节课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和运算律.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采用直接传授的方法,即教师清楚明白地把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告诉学生,然后通过做习题来加以巩固。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直截了当的特点,但不利于开启学生思维,更不易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因此,我们采取了上述作法。

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上述设计强调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只要我们坚持把数学活动过程体现在教学中,又尽力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那么学生所学到的就不仅是一些数学知识,而且会学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教材首先利用数轴通过蜗牛运动的例子引入有理数乘法法则,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有所认识和了解,然后通过例子说明如何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熟悉和掌握了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上初中后,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之前,又相继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与小学学过的乘法运算不同之处是多了符号法则,确定符号之后就化归成了小学的乘法运算。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的乘法和倒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以及归纳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化归和分类讨论思想及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认识和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

四、教学方法手段和学法指导

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难以实现的。针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我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用启发式教学,利用“班班通”教学设施,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为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引入新课,然后出示《蜗牛爬行》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设置了4个问题,这充分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设计意图是充分利用“班班通”教学设施,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同时为学生研究乘法法则创设探索的情境。

(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如果说上一环节解决了如何引出的问题,那么本环节将解决如何认识的问题。本环节共设置3个教学活动:

1、讨论研究,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时间去充分讨论研究,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得出每个问题的算式及结果;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蜗牛不动的情况,以得出有理数同0相乘的情况。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意识。解决(1)一(4)问题能使学生对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有所认识和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班班通”教学设施充分展示了其突破难点,解决问题的强大辅助教学作用。

2、观察比较,概括法则

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比较四个算式(+2)×(+3)=(+6)①、(-2)×(+3)=(-6)②、(+2)×(-3)=(-6)③、(-2)×(-3)=(+6)④两相乘的情况,发现两个因数相乘的积随两个因数符号的变化规律及积的绝对值与各乘数的绝对值的关系,然后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展示辅助功能进行突破,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注意说明:乘法法则的形成,考虑了数学本身的继承与发展,保持了运算律,扩大了运算中数的范围。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培养交流合作、观察与概括能力,感受归纳方法和分类讨论与化归思想。

3、分析法则,掌握实质

得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后,通过多媒体指导学生严格应用法则计算(-5)×(-3)和(-7)×4,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法则,掌握法则实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

(三)应用新知

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后,接下来借助多媒体进行例1和例2的教学。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和订正,注意强调有理数乘法的计算步骤。例1的目的是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运算,而且一举两得,不仅让学生练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而且得出了有理数范围内倒数的定义;例2的目的是用有理数乘法解决问题。

(四)巩固新知

这个环节用多媒体出示两组课堂练习:第一组是教材第30页“练习”第1、2、3题,这是一组基础练习,其中第1和第3题采用抢答形式,帮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有理数乘法意义,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第二组是自编题和备用题,这是拓展提高练习,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练习显得有层次。这个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加大课堂训练量,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

(五)小结,反思

用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3、你还有什么疑问?这几个问题,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反思和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

(六)布置课外作业

通过多媒体布置如下课外作业:

1、教材p38“习题1.4”第1、2、3题;

2、《练习册》p11~12“1.4.1有理数乘法

(一)。目的是通过课外作业,不仅巩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而且也为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几个不等于零的数乘法和有理数的乘方做铺垫设下伏笔。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6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法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因此,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由于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因而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这是因为:

(1)要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就得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对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

(2)学好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对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除法以及其他的运算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与小学算术数的乘法比较,学生对含有负数特别是两个负数相乘的意义的理解,思维角度变化较大,思维强度也增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规律,总结出法则。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四、学法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脑、动手,积极思考,参与讨论,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遵循“教学、学习、研究”同步协调的原则,依据教材,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展示思维过程。

以下我将对每一教学环节分别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教学目标的控制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根据教师交给的问题,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为今后讨论做准备。提供这一组问题,目的在于前两个学段学过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沿用这个规定,就可以得到(—2)+(—2)=(—2)×2;(—2)+(—2)+(—2)=(—2)×3,……于是就得到我们前两个学段没有学过的负数与正数相乘的乘法,从而引入新课,使学生思路清晰。

(二)观察——猜想

这一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观察算式感知两个有理数相乘的`三种情况,再以如下问题使学生初步感悟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最后猜想出有理数的陈法则。

意图是以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为基础,由一系列算式,猜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探究——验证

教师启发学生“为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蜗牛爬行的例子结合问题(1)——(4)先独立思考,然后合作探究,互相启发,互相学习,激发灵感,并得出算式。意图是利用数轴通过蜗牛运动的例子验证有理数乘法法则学生容易接受,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从而充分验证了学生的猜想。

(四)比较——提炼

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填空题,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了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规律,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提炼出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五)分析法则、掌握实质

教师设计以下例子目的使学生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步骤,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设计抢答题是想让学生熟悉法则,掌握法则实质。

(六)应用——巩固:

例1和例2的教学通过学生板演来完成,再由师生共同评价与完善。例1是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运算的基本题,而且一举两得,不仅让学生练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而且得出了有理数范围内倒数的定义;例2是说明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即在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解决问题。通过课堂练习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由可以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

(七)小结——反思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3、你还有什么疑问?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反思回顾总结梳理课堂所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八)作业——延展

为了满足不同的学生需要本节课后作业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通过作业不仅巩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而且也为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几个不等于零的数乘法和有理数的乘方做铺垫设下伏笔。进一步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7

各位评委老师:

我叫xxx,xxx中学教师。

今天我说课课题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有理数的乘法》。

一、说教材

《有理数的乘法》既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自然延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除法、乘方运算的基础,还是今后学习代数式运算﹑方程﹑函数等内容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铺路架桥的作用。

学生前面已经学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方法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让学生领会类比、数学建模,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本节内容教学重点是: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和对乘法法则的理解。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诱思探究、对比教学等方法,以导学案为载体,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并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水平。

三、说学法

在课堂上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助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思考,同学互帮互助,体现自我价值。

四、说教学过程: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线”,提高课堂有效性,使课堂效益最大化。

1、知识回顾:通过回顾复习以前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迁移,出示负数与正数相乘的乘法引出新课。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投入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就过来。

2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在本环节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并用课件向学生演示蜗牛在直线上的运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以上实例的运算结果,培养学生从特殊归纳一般的意识,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3、探索新知,归纳法则:通过各个情况的探究,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4、应用法则、巩固法则:

通过填空形式引导学生对照练习实例自主完成。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特点,学生理解法则的实质,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对一些问题归纳总结,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5、展示提升,点拨拓展

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解决例题,通过习题的计算明确倒数的定义。并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熟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应用巩固法则。

6、检测反思,归纳总结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并相互补充。及时有效的回顾小结,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反思的好习惯。

7、布置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分层教学,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8、板书设计:

在探究过程中板书: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解题步骤,便于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记忆;强化按步骤解题的重要性,也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8

本节课选自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数学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有理数5.6节有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

从以下四个方面: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减法和除法是通过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来进行计算的,所以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有理数运算中的重点部分。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与今后学习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研究函数等内容密切相关。

有理数乘法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着重研究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使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来接受乘法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类研究意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也为后面学习的乘方和混合运算打下了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学会运用法则准确运算。同时结合二期课改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会利用法则进行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学习分析问题时分类研究、举例验证和抽象概括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法则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有理数法则的合理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生活实践的积极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预备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学习内容的主要特征,往往对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法则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符号的法则

教材处理

本节结合课本中的行程问题的实例,配合多媒体的运用,把问题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学生的试验---观察---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探究过程获取运算法则的知识,这一过程能使学生更加体会到数学贴近生活,理论来自于实践,在探究中能感受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在法则的运用上利用课本上的练习达到熟练法则的目的,通过变式训练的配备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在课堂中适当安排学生遍题互测的环节,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氛围。

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动手、动脑的机会,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上的提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引入问题:结合小学的知识说出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情形?(正×正正×0 0×0正×负负×负)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探索新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和全面性。

新课讲解

一、探索规律演示课件:通过行程问题的实例,用时间、速度、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来为上诉几种情况的有理数相乘的例子编排实际的情形。结合课件的演示师生共同分类探究列出几种算式。增强探索法则的直观性,促进学生对法则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法则的合理而自然的接受,培养分类探究的意识和分析观察的能力。

二、概括归纳结合上面所得出的几种算式,观察每个式子中的两个因数及积的符号,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一步感受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例题讲解及变式训练通过例题的示范,规范书写的形式,熟练法则的运用。通过变式训练(结合自己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提高学生对法则的应用水平和运算能力。

四、自主小结五、作业的安排板书设计5.6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9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时既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自然延续,又是后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有理;

2、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

2.8. 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

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二章第8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时既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自然延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除法、乘方运算的基础,还是今后学习代数式运算﹑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必要知识储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铺路架桥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类比和化归”这些重要数学思想,应用“不完全归纳法”,发展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让学生领会类比、数学建模,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理,锻炼学生的思维意志品质,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教学重、难点及成因分析

教学重点定为: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定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和对法则的理解。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的关键是运用猜想验证的方式,利用水位变化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在小学已经明确正数乘法的意义和正数之间、正数与零之间的乘法运算法则。

2、通过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明确计算时要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的基本方法。

(二)、教法分析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教学。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分析

我根据数学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将本节课的基调定为对于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考虑了两种方式:

1.直接提出问题:你能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

(1)2×3=____;(2)(-2)×(-3)=____;(3)2×(-3)=____;(4)0×(-4)=____. 这种引入由学生所熟悉的正数乘法运算引入未知的负数参与的乘法运算,能做好中学与小学知识的衔接,激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但它较难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2、通过演示实际生活中甲,乙两水库的水位上升或下降的情景,得到乘法算式,以次引入课题。这种引入符合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的认知特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乘法意义的同时,也为后面利用水位变化研究课题打下基础。因此我选择第二种方式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归纳结论

根据学生思维活跃,善于交流的特点,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原则,我设计了:出示问题,建立模型;独立思考,探索规律; 归纳总结,得出法则 这样三个层次,来逐步展开对课题的探究。以便更好的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减轻学生对法则的理解难度。

1.出示问题 ,建立模型

问题1. 议一议

(-3)×4= -12

(-3)×3=

(-3)×2=

(-3)×1=

在出示问题,建立模型这一环节,先提出问题1. 议一议,我要求学生按6人一组,进行探究活动,在充分合作并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然后由学生主动进行展示。学生可能会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回答。1.把乘法转化成加法(链接);2.利用乙水库水位的变化来说明。点评时,教师通过动画演示验证学生结论的正确性。

问题2:①你知道(-3)×0的结果吗?

②如何用水位的变化来解释(-3)×0= 0 ?

通过演示,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当时间没有变化时,水位不会发生变化。

问题3.认真观察上述5个算式,其中包含什么规律?

此处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要得到答案,比较困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1.观察算式的左边,找出变化的因数和不变的因数;2.观察算式的右边,找出积的'变化规律;3.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将两边的变化规律总结成一个结论。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每次减小1.算式右边的积每次增加-3.

上述三个问题的解决,渗透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自我展示,达到理解知识、培养能力、张扬个性的效果。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己发现规律,也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为解决下面的问题4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独立思考,探索规律

问题4.猜一猜

(-3)×(-1)=

(-3)×(-2)=

(-3)×(-3)=

(-3)×(-4)=

由于有了上面的铺垫,学生很容易猜出这4个算式的结果,但是为什么是这四个结果,学生却并不明白,为突破这一关键点,我给出了教科书上的一个规定: 水位上升为正,水位下降为负 ; 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根据上述规定,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这4个算式的实际意义,如(-3)×(-1)表示乙水库一天前的水位等。接着让学生看动画演示,然后再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争辩讨论中弄清楚此时各种情况下水位的总变化量,最后达成共识。

这样做的目的为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感受数学结论的合理性。

问题5.你能猜出 3×(-2)的结果,并解释理由吗?

通过与第四个问题进行类比,学生很容易得出此题答案。这里补充正数与负数相乘,是为后面学生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打下伏笔。

本环节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文字的叙述和算式的有机结合,使得乘法结果的得出自然合理,更有助于一般结论的归纳。课件动画效果可以使情境更生动,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得出结论,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

接着我引导学生进入第三步:归纳总结,得出法则。

3、归纳总结,得出法则

完成问题6后,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于是我提出了问题7:

由于学生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计算时很容易算对绝对值的乘积而忽视了符号问题,或者,注意了符号而又忘记了把绝对值相乘,于是我设置了做一做及问题8,让学生清楚运算时的几个步骤。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决定积的绝对值。

通过层层设置的问题,我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归纳结论。这些环节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锻炼了学生概括表述能力。在探究归纳的过程中,也渗透了类比和分类讨论、从特殊到一般、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三)知识运用,加深理解

1、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在这一环节,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为多个有理数的乘法及乘除法混合运算奠基,在选题时,例1安排了分数、小数、带分数及整数参与运算。在(2)中设计了整数与小数相乘、(4)设计了小数与带分数相乘,(5)设计了有理数的连乘,在学生解题的基础上,都分别总结了两种计算方法;并由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当因数是小数时,一般可化为分数再相乘;当因数是带分数时,一般要化为假分数再相乘,有理数的连乘

可以两两相乘,也可以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同时通过(1)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只是计算工具,更主要的还是运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例2,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因此我打算让学生上黑板演板。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两个例题的解决采取了师生互动方式,评价采取生生评价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四)变式训练,拓展思维。

通过变式训练,可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巩固过程成为再深化、再创造的过程。开放性的试题,让不同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展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五)回顾反思,感悟提升。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我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比较清晰的轮廓体系,也让学生形成善于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

(六)布置作业,延伸知识。

数学课程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设计了A、B两组作业:

分层设置作业,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开放性的作业,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意志品质,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学会时刻“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

四、教学反思

最后,对这节课我做了如下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宗旨;遵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通过课件和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创设、引导、渗透、归纳等活动随时搜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节,查漏补缺,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有理数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等能力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率

3、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重点、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

运用乘法法则和乘法运算律进行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讲授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材程序:

第一步

现在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家解一下这几道题:

6×13 13×6(—5)×6 6×(-5)—4×(-1/2)-1/2×(—4)提问:观察一下这两组式子和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每组的计算结果一样,我们可以得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中依然成立。

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式的位置,积不变。

ab=ba第二步

现在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家解一下这几道【2×(-3)】×(-1/3)2×【(-3)×(-1/3)】提问:大家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技能训练

(-10) ×(-1/3)×0.1×6 20×1/4×(-8)×1/20第三步

大家再试试这2道题

(-4+5+1)×6 -4×6+5×6+1×6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数与几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几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乘法分配率a(b+c)=ab+bc 总结:我们发现小学学过的乘法三大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用。配合例题,规范解法

例、用两种方法计算(1/4 + 1/66/12)×12 =-1/12×12 =-1先通分加减之后再做乘法

解2:原式=1/4×12+1/6×12—1/2×12 =3+2-6 =-1省去通分的麻烦

技能训练,先动手试一试,再讲解

70×14+89×14+41×14 29 24/25×5 20 1/5×5解:原式=14 ×(70+89+41)解:原式=(30-1/25)×5解:原式=20×5+1 =14 ×200 =30× 5-1/25× 5 =101 =2800 =150-1/5

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149 4/5 30×(1/2-2/3+0.4) 5 24/13×12 19 23/24×24 (1/3 + 1/4 - 1/2) ×12

四、布置作业P33练习

新课堂作业P20第8题

有理数乘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1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有理数乘法》,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引入了负有理数以及学过有理数的加法之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加法运算一样,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因此,有理数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个正数之间、正数与零之间的乘法运算。2.通过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明确计算时要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的基本方法。

3.在学习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尝试了借助数轴来分析问题的方法。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及认知规律,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归及分类讨论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和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教学。同时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思想,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对于引入课题,我采用回顾乘法的意义,要求学生把几个相同负数的连加,写成乘积的形式并口答,这时只引入异号两数相乘的情况,缺少两个负数相乘以及0与负数相乘这两种类型。接着提出问题:你能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两个有理数相乘有几种情况?

回顾复习以前的相关知识,由学生所熟悉的正数乘法运算引入未知的负数参与的乘法运算,能够形成知识迁移,做好中学与小学知识的衔接,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就过来。

第二个环节:类比感知,归纳结论

根据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形成的特点,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原则,我设计了:蜗牛问题,建立模型,探索规律,归纳法则这样四个层次,来逐步展开对课题的探究。这样可以更好的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减轻学生对法则的理解难度。

1、蜗牛问题

第一步,借助多媒体,出示“蜗牛问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只蜗牛在直线L上,沿着一定的方向,以每分钟2cm的速度爬行,要求学生根据多媒体演示,直观感受蜗牛最后所在的位置,然后回答4个问题,如果蜗牛一直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蜗牛一直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蜗牛一直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蜗牛一直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通过演示,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各种情况下蜗牛最后所在的位置,因此我打算指名学生回答,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一定评价。本环节动画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是学生的这种认识是直观的,感性的,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维作支撑,因此,我进入下一个环节----建立模型。

2、建立模型 在本环节中,我给与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并用课件向学生演示蜗牛在直线上的运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设置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可以看成是与以前学过的乘法一样,学生容易理解。第二个问题中,结合有理数加法时的讲法,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很容易得出负数与正数相乘结果。第三个问题是关键,在这个问题中,对于时间规定了现在前为负,有了这个规定,就可以得出正数与负数相乘的结果。此难点一但突破,第四个算式学生通过类比,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设计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文字的叙述和算式的有机结合,使得乘法算式的得出自然合理,更有助于一般结论的归纳。课件动画效果可以使情境更生动,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得出结论,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接着我引导学生进入第三步:探索规律。

3、探索规律

通过对建立模型中4个问题的解答,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填空:让学生清楚同号相乘,积的情况以及异号相乘,积的情况,并且明确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在上面的问题中只涉及到同号两数相乘与异号两数相乘,于是我又设置了想一想。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启发学生探索有理数中的特殊数“0”与其他数相乘的规律,以此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前面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于是我进入第4个环节:法则归纳。让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归纳,以填空形式引导学生对照实例自主完成。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积的符号的特点,师生共同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4、归纳法则

你能概括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 归纳: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多强调)

由于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计算时很容易算对绝对值的乘积而忽视了符号问题,或者,注意了符号而又忘记了把绝对值相乘,于是我设置了做一做及想一想,让学生能准确的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清楚运算时的几个步骤.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决定积的绝对值。通过这些层层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归纳结论。这些环节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锻炼了学生概括表述能力.在探究归纳的过程中,也培养学生类比和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并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第三个环节:知识运用,加深理解

1、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在知识运用,加深理解这一环节,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为多个有理数的乘法及乘除法混合运算奠基,在选题时,例1安排了分数、小数、带分数及整数参与运算。在(2)中设计了整数与小数相乘、(4)设计了小数与带分数相乘,在学生解题的基础上,都分别总结了两种计算方法;并由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当因数是小数时,一般可化为分数再相乘;当因数是带分数时,一般要化为假分数再相乘。同时通过(1)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只是计算工具,更主要的还是运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例2,每登高1km的气温变化量为-6℃,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因此我打算让学生上黑板演板。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两个例题的解决采取了师生互动方式,评价采取生生评价的方式,提高兴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为了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我设置了变式训练,拓展思维这一环节.第四个环节:变式训练,拓展思维

通过变式训练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与应用,使学生的学习巩固过程成为再深化、再创造的过程。第1题的6个计算是对法则进行巩固;第2题是对法则运用的巩固;第3个问题让学生给出乘积为-20的乘法运算的式子,很多学生会给出(-5)×4=-20 或者 4×(-5)=-20等异号两数相乘的式子,但也有很多学生会给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数相乘的式子,此时,教师给予高度评价。这种开放性的试题,让不同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展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理论。

接着在思考题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完成填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有效的理解本节课的难点。

最后利用摸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用抢答题的形式,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让学生在抢答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第五个环节:总结收获,畅谈体会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我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比较清晰的轮廓体系,也让学生形成善于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

及时有效的回顾小结,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反思的好习惯。让学生品尝收获的喜悦,坚定今后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深化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我用小日记给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数学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并使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事物,体验数学的价值。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这样板书一目了然,直观形象,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通过课件和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创设、引导、渗透、归纳等活动随时搜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节,查漏补缺,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下载《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数学081 高娟文 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乘法》。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说课稿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一) 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有理数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

    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1.4.1 有理数的乘法(2)教案 一、教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2011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第二课时,是建立在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已经掌握的情况下的多因数相乘,同时也是为后面......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说课稿doc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说课稿 1. 说教材 1.1 教材内容 本节课介绍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2 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本章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华师大版)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是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四个部分进行阐述。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蒲文娟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龙凤初中 蒲文娟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基本要求: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材的前后联系: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

    有理数乘法教案

    §2.7 有理数的乘法(1) 课时课题:第二章 第七节 有理数的乘法(1)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2年 10月 15 日,星期 一,第 一 节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