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经验教育随笔

2023-0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小学经验教育随笔》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经验教育随笔》。

小学经验教育随笔

小学经验教育随笔1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昼夜仅有24小时”。可还有人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是挤出来的。还有人说:时间就是生命。看来我的时间就是生活,抓住宝贵的生命,发展自我的未来。从苏霍姆林斯基或其他人的.话中,说明教师的工作是光荣的,职责是重大的,任务是艰辛的。所以教师们要充分掌握好时间,才不会与生活发生“摩擦起电”。

其实我认为,凡是会利用时间的人从来也不忙,他们做任何事情总是井井有条,办起事情也是高高兴兴的。而不会利用时间的人总会埋怨时间不足,或是工作任务繁重,弄得自我整天灰头土脸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只要有好的心境,一切皆有可能。

匆匆想起,年轻人为何心烦意乱呢?进入新环境后,对新工作无从下手呢?不明白是先从哪里下手,从何做起?我想这就是因为年轻人不会利用时间,像好多老教师一样,他们之所以从没有怨言,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将自我的时间安排好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年轻教师的桌子太乱,他们为了赶一项工作而忽略了这个小问题。而好多老教师的桌子上却仅有一杯水,一支笔。以前我就是这样的一名年轻教师。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学生的作业,仅有很小的一个空间能够使用,如果又有了新的工作任务时,往往使我无从下手,只能千方百计的腾出一点空隙来继续工作。也正如猪一样:只要有自我睡觉的地方就足能够。

可是此刻好多了,桌子上的东西少了。如果说以前桌上的作业堆得是一座大山,那么此刻就是小丘。我想,以后我的桌子上就会成为平原。

那么教师的时间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认为:一是要挤时间,二就是会利用时间。

小学经验教育随笔2

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学生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必须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去吸收新东西。可见,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现代教师的主角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使学生获得必须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学生灵活运用传授的方法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

一、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潜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应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

预习只需粗略的阅读,了解知识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此刻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状况下,理解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理解,而且更不易用心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潜力的培养。

二、预习的方法

1、阅读法。

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资料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能够“走马观花”。对于陌生的新知识,决不能仅看一遍,而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可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

2、联想法。

联想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贯穿于全过程的重要方式。由于语文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预习时总会引起一些联想。联想的过程,实际也是将知识融汇贯通、初步掌握的过程。有了联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发展。想象力是人的潜力之一,对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3、设问法。

从某种角度讲,能对某物提出问题,说明对该事物是了解的,同样,若对预习的资料能提出几个为什么,则说明预习是成功的,不怕不会学,就怕没问题。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还应逐步锻炼自己变换思维的角度,要一题多问,故设难关,以求甚解的自学潜力。可见预习时应个性避免的是那种表面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头脑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

整理是预习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透过预习,对新知识的掌握会做到心中有数,对已学会的知识自己会感到喜

三、预习的步骤

1、总览单元。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做为基本单位的,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因此,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构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可少走弯路,便于比较和总结。

2、分析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观察”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有的题目启人深思,

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往往影响他作品的风格。

4、了解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资料,课文中选入的伟大作家鲁迅的文章,有些资料与背景有直接的联系。

5、思考练习。对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解答。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又节省了时间。

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从基础入手到提高潜力直至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不同资料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潜力。

小学经验教育随笔3

教师的鼓励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鼓励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

教师的鼓励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在班里有时似乎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我班也有这样的同学,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们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他自己。一次在餐厅吃饭时,吃完饭很多学生都去站队准备回教室,只有他在收拾同学们遗留在餐桌上的残羹剩饭,我带队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这位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品德优良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

在我的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鼓励的语言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鼓励,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

小学经验教育随笔4

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预设和生成,有人说,一节好课不仅在于课堂教学的顺利,更在于出现意外事件时教师的掌控和把握,是否能够生成些什么,很自然地过渡和整合。

比如看到这样一则教学案例,这是一场公开课,课题是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体验活动,把全班分成了10个小组,每个小组分给除了颜色区别的七个红球,三个白球,要求放进一个封闭的盒子里摸,每个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参与,摸出之后看过重新放进盒子,摇一摇其他成员继续摸,总共摸十次,然后分别统计摸出红球和白球的次数。

按照可能性呈现结果,一般情况下应该摸出红球的次数应该比摸出白球的次数多。

但是,老师在让学生展示结果的时候,却出现了不一般的结果,有一个小组代表说,“我们小组摸出红球三次,摸出白球七次。”

有的老师和学生开始惊讶,有的老师很兴奋,觉得课的精彩就要出现了,课堂陷入了沉默,却听到当事教师这样说,“你是不是统计错了?!”“没有错!不信你问问他们。”孩子有些被愿望和困惑,多么期待老师接受自己答案的不同,多么期望老师安慰或解释些什么。

可是这个教师却没有说,只是以其他几个小组的数据继续了新课,当然对可能性的分析没有错,却让听课的教师和学生蓦然觉得少了些什么。

我首先分析一下这样一个结果,摸球的结果总的分布应该会呈现一定的比例结果,是需要一定案例统计的结果,但是对于每一次具体的结果,却是不确定的,出现这样的结果应该是没有错误的,这也是研究可能性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理解生活,更好地生活,特别是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看待一些转盘游戏,更确定地生活,而不是游戏的'生活。

再回头看这样一个课堂以外,反映出一定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中不曾考虑过,似乎也未曾经历过,也缺乏相应的冷静分析与应变机智的,比如说可以把各组的统计数据加在一起,还可以告诉孩子再摸摸,或者发放的球并不是除了颜色一模一样,盒子的设计是否真正保证每一个球,学生都容易摸到,并且没有特别感觉,一摸到就拿出的……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所以,遇到课堂中的意外,你会怎么办?从某种程度也折射出我们的教育机智和经历有什么,我们的备课是否以生为本,时刻尊重学生,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中生成些什么,还折射出我们的教育侧重的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会了什么,更是学生顿悟些什么,是教师从中也体悟到什么,一种教学共长的合作。

观念

天津市大港区教研室 王德鹏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欧共体成员在一起研制大型客机,试飞阶段时,一些国家的工作人员照例将“精心保养”、“小心爱护”的字样贴在机舱的醒目位置上,以提醒前来试坐的顾客们处处小心,这几乎是全世界的生产商们所惯用的“提议”。

而德国人却按照自己的观念,撕去了那些提醒人们如何小心,如何保护的字样,请前来试坐的每一位顾客,对机舱内的所有设施尽可能的折腾,比如厕所的门,你尽量地硬拉硬拽,甚至摔打;对你的座位,你尽可能地摇晃,甚至拆卸;凡是开关、按钮、能转动的地方,希望你用最大的力气去扭动;抽水马桶、餐具、顶灯开关„„你都可以以破坏式的方式使用,从而达到最高的使用极限。结果,凡是易损、易坏的部分都暴露了出来,最终得以加固完善。

改变我们的观念,有些事,便会在一夜之间被彻底改变。

以上内容摘自《读者》2006-24。

从上面例子想到课堂教学,我们的课堂缺少什么?我们不缺少规章制度,不缺少精心设计,不缺少活动讨论,但总感觉课堂不够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原因是什么呢?可能就在于我们的观念。我们引导学生按照设计按部就班的学习、记忆,思考的问题都是来自教师预先的“设计”,探究的活动都是教师布置的,我们就是怕学生出现问题。然而,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没有认知冲突的参与,主体性发挥又有多大呢?

案例:长方体相对的棱有几条?

内容: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片段: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这一特征。

学生每人都有一个长方体的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盒子),教师手中也有一个长方体模型。

师:哪几条是长方体相对的棱呢?

学生说那两条。(每个学生都在说,也不知说的是哪两条。)

师:(举起模型,指着前面的两条边)是这两条吗?

生:对。

师:(把模型转了一下,原来的上面到了前面,指着对边)这两条是不是也是相对的?

生:嗯。

师:(再把模型转了一下,原来的后面到了前面,指着对边)这两条是不是也是相对的?

生:嗯。

从学生的口气中听出来,学生有点“转”晕了,似懂非懂。

师:长方体相对的棱有几条?是不是有4条?

生:嗯。

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

认识长方体有4条相对的棱是知识难点,学生不好理解,教师这样按部就班的引导,学生的参与也是被动的,也只能是似懂非懂。我们如果换种观念,就让学生自己拿着模型上前来演示,找相对的棱,把学生的思维问题暴露出来,这样会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前面认识相对的面时,相对的面有两个,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思维干扰,“相对”这个词就容易引起思维干扰,在潜意识中认为“相对”就是两个),这样的参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学生的理解才是最深刻的。

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着换一种观念。

例谈小学数学复式课堂教学设计

——“认识半时”与“9的乘法口诀”复式教学设计谈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复式班的课,是我们这次研讨的主题。围绕新课程的要求,我区周志福老师在他设计的一节复式教学的课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希望他的实践与思考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深入思考的契机。现就他设计的一、二年级复式教学作一些介绍与说明。

一、根据复式教学的特点有效地整合教材

复式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时间不够用,特别是两个年级都是新授课时。周老师此次所上的教学内容,一年级为“认识半时”,二年级为“9的乘法口诀”,两个年级的教学内容都是新授课,如何处理这两个年级的教学呢?

经过比较分析,发现一年级的“认识半时”是学生认识时间这一单元中的一个难点内容,是学生认识时间上的一个突破口。而二年级的“9的乘法口诀”虽然也是一个新授的内容,但由于学生已学习了2~8乘法口诀,初步形成了相应的乘法口诀学习的思维模型,面对“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他们可以依据思维的惯性力量,借助在2~8的乘法口诀中形成的思维模型,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掌握“9的乘法口诀”。

基于这样的思考与分析,本节课把一年级的“认识半时”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来突破,二年级的“9的乘法口诀”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达成学习目标。

二、围绕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动”“静”层次

复式教学中处理好课堂中的动静之间的搭配,既能有效地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又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至于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轮换的次数以多少次为宜,我想还是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等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为好。为此,本节课在对教材分析与理解的基础上,每个年级各安排了两次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

第一次直接教学安排在一年级。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认识半时”是学生认识时间上的难点,上课伊始就安排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直接教学的时间,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拨一拨等活动,初步建立起对半时的认识。此时,相对集中直接教学的时间,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识半时的认知。

与此相对应的,此时的二年级有一段比较长的自动作业时间,怎么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自动作业呢?首先,注重作业的层次性,即有相对简单的基本练习,又有引发新知学习的尝试练习,更有需要思考的想一想。通过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人人有事做,又人人学会思考。

第二次直接教学安排在二年级。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尝试学习与思考,依据原有学习乘法口诀的思维模型,已初步感知了“9的乘法口诀”具体内涵。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9的乘法口诀”知识,此时安排一段时间进行必要的归纳与整理,可以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认识水平都能得到一个提升。使他们形成完整的“9的乘法口诀”,为他们今后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奠定思维基础。

此时,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做一做及同桌之间的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半时的认识,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清晰的“认识半时”数学模型。

第三次直接教学安排在一年级。一年级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一些活动,逐步掌握了认半时的方法,此时的直接教学既有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之目的,又有拓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之目的。为后继进一步认识时间埋下伏笔。

而二年级的自动作业不仅仅是对“9的乘法口诀”的检查了,还安排了灵活运用“9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这样安排不仅让学生熟练地掌握“9的乘法口诀”,更能拓展“9的乘法口诀”在数学中的重要意义。

第四次直接教学安排在二年级。主要是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总结全课学习。

一年级此时主要是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

由于本节课面对的是一、二年级的复式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学需要,在学生的长“动”中,适时安排一些短“静”,以便抽出稍短的时间巡视指导其他年级的自动作业,这样,既不影响直接教学的连续性,又照顾了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的间断性。

三、结合农村实际选择适宜的教学资源

开展复式教学的点大多地处偏远山区,办学条件都很差,能用的教学资源少的可怜。面对这样的现状,周老师是这样来选择与使用教学资源的。

一是用卡片自制了一些钟面图、五星图,借助这些可行的直观材料,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认一认,想一想,发现其中的数学思考与规律。相对于多媒体设备来说,小纸片简单、实用、切实可行,老师信手拈来,立等可用。同时,实际教学中的效果也不比课件差。

二是注重从生活中找材料。认识时间必然要接触钟表,钟表现在学生家家都有,既不会加重家庭的负担,又可重复使用。同时,来自于生活之中的资源,学生会感到更亲切与自然。

三是适时地使用了一些作业纸。考虑到异地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了便于教学,特意安排了一定量的作业纸,这既能节省学生抄题练习的时间,又便于教师集中检查。

四、恰当地发挥“小助手”的辅助作用

复式教学下的“小助手”,能帮助教师处理教学上的许多工作,解决教师在复式教学过程中的许多困难,对提高复式教学质量起着一定的作用。为此,很多复式班的老师都安排一些“小助手”帮助他们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此次上课如何安排“小助手”呢?周老师做了如下的考虑。

首先,明确“小助手”的职责。作为借班上课的教师,对学生不了解,选择小助手难度很大,再加上,复式教学中的“小助手”也不是一节课能培养起来的,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把平时自己在课堂交给“小助手”做的事完全交给上课班级的学生,肯定会出问题。因此,恰当发挥“小助手”的作用成为本节课的使用“小助手”的出发点。

其次,确定“小助手”的任务。一年级的“小助手”主要是帮助老师指点不会拨钟与看钟的同学,学会拨与看钟,及时检查与之相关的作业;二年级“小助手”主要帮助教师检查一些容易解决的作业,加快教学进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

新的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三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离学生越来越近了,离生活越来越近了,课堂越来越有生气了。

然而,在欣喜之余,老师们也存在着许多的困惑,即有对教学的困惑,也有对改革的困惑。如何应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保障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前行呢?概括起来说,即是保障有效、抓实基础、注重运用、综合发展。

一、保障有效

这里所说的有效,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的有效性与学的有效性。

1、教的有效性。指的是教学方法不仅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内容,应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简单地说,就是你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要有教学效益,不能为了使用方法而使用方法,诸如当前的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都应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用,而不是为了追求这一形式而运用。

因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2、学的有效性。

【镜头】

我在黑板上带领大家归纳、总结用小数表示的单、复名数之间的转换特点,随着总结的不断深入,一些原本还有些模糊的学生,思维逐渐地清晰起来了,慢慢地找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抓手。此时,我一眼扫去,发现“M”也很认真地在听,在写,还时不时地皱皱眉,从他的学习情势上来看,他学的很认真,心想今天“M”或许掌握了一直没有掌握的名数互化的内容了。

可等到全班学生进行练习时,发现“M”的作业几乎还都是错的,并且,错的内容就是刚刚大家讨论过的错例。

【思考】

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学习,不讲话,是不是就能一定把学习搞好呢?通过M这个例子,最起码可以看出,所谓的专心听讲、不讲话、守纪律,不一定能达到真正的有效学习。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学习是否有效,并不与这个人的一些外在的表现相关联。只有当这种外面学习的表现是因为内在学习的动机的自然流露时,外在的表现才能显现出学习状态的某些特征。那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呢?

一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里所说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来了,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做作出来的,做作出来的积极性是被动的、应付式的,他不是学习者真实学习情感的流露。只有真正发自于学习者内心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促进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学习。

二是实实在在地体验学习过程。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学习者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体验过程,学习者只有在实实在在地体验过程中,才能感受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与脉络,才能体味到学习的三味,才能把知识一点一滴地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那些蜻蜓点水式地学习的人,是很难把握所要学习知识的核心。

三是掌握学习方法是学习的首要。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只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的点对点的学习,而是借助对某一个有代表性的学习内容的学习,以期达到对点所在面上所有内容的全面把握,这就是要求学习者不仅仅把学习的内容作为学习重点,更要把学会学习的方法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只有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学习才能真正到学习的目的。

二、抓实基础

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一直在回避传统教学中的“双基”问题,好像只要一谈到“双基”就不是新课改了,把传统教学中的“双基”训练与新课改对立起来。可以说这是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曲解,正是由于当前存在着不同层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误读,形成了一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漂浮现象,不少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没有形成。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不是对原有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它应是在保持传统教学中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只有这样,进行的改革才会有根,才会基础,才能脚踏实地。

因而,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不应忘记合作、探究的基础,如果失去了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那时的合作、探究只能成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形式而已,更何况,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主、合作、探究都无法实现的。

为此,今后的教学中,应把“双基”训练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的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双基”也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注重运用 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是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应成为我们教学中关注的一个重点。

原有的教材与生活实际也有联系,但相对来说,那种联系是间接,或很牵强的,甚至是造作的。同时,原有教材在知识运用时,大量出现的都是封闭式的练习内容,模式化的思维方式。这时的运用,与其说是运用,还不如说是在进行简单化的训练,它只单纯地考虑到了如何达成数学学科学习的需要,没有考虑到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数学学习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这种枯燥的运用,时间一长,不仅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也割裂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为此,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处理好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当前的很多学习内容都是从生活中寻找来的素材,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解读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的眼光,使他们从纷繁的生活现象中把握住数学内容。

二是处理好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关系。通过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会筛选、甄别、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三是处理好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多样化与最优化是不可避免的一组问题,我们应在鼓励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走上最优化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螺旋式的上升。

四、综合发展

从一些学生学习反馈情况来看,我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的教学中,更多的教师关注的是眼前的、短期的发展目标。可能很多人会说,我这没有错呀,但如果你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说,未免过于偏颇了。数学教学不应只关注到学生眼前一点发展,更要关注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不能仅仅只教几个知识点,让学生会做题,考高分就行了。而是要把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也就是要授“渔”,而不是授“鱼”。

因而,关注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这不仅能提升现有的学习效果,也能为他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把关注学生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学生顺利成长。

放手,成就一片灿烂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齐胜利

【片断】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不知道大家掌握怎么样?

生:(全班大声说)没问题。

师:哪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亿以内数读或写时应注意什么?

生1:从高位读起,万级按个级来读。

生2:中间不论几个零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生3:不对,不对,还有万级读好后要记得加“万”字。

师:嗬!看来我们同学对亿以内数的读法掌握的真不错。亿以内数的写法要注意些什么呀!

生4:与读法差不多,有些内容反过来。

师:哪位同学报个数让大家试试?

生5:六千零三十万零二百二十。

(完成后,集体检查,真没发现错误,看来学生掌握很不错。)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比原来还要大的数的读、写法,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6:有多大?

师:也就是含有亿级的数了。行吗?

生:(有个别学生说)我早就会了。

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那好,大家行自学P38~39页的内容,如果你会的话,就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如果你有问题,我们等会交流。

(学生很快进入了自学状态中,不时有孩子无意识地说出,切!这多容易。大约过了有七、八分钟的样子,我发现很多孩子都抬起了很满足的小脸,心想他们一定收获不小。)

师:怎么样,自己学习能理解吗?

生:(大声说)会。

生7:老师,与我们以前学的一模一样。

师:是吗?

生8:有点不一样,数大了许多。(笑着说)

生7:反正我认为是一样的,不就是数大一点吗?

师:大家同意生7的意见?

生:(声音不齐)是

师:哪位能结合自己的学习说说。

生9:老师,我发现读数时就增加了个亿级,但方法一样;写数时也一样。

师:例题下的习题会做吗?

生:早做好了。(同时,有学生抢着说出自己的答案。)

师:大家真了不起,自己都能学会新知识,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会学习了,真佩服你们。

生10:老师,后面内容我都会了。

„„

【思考】

今天学习内容是有关多位数的读、写法,按照教参的安排,此节内容要三课时,读、写数一课时,改写用“亿”做单位的数一课时,练习一课时。由于前一段时间参加市里组织的教研活动,拉下了不少课时,再加上这学期学习时间又短,心里一直很急,但苦于干着急,教学进度跟不上。当上到这一节时,我发现,班上孩子在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时,掌握很不错,为此,我想能不能在此节做一些实验,既能适当地加快教学进度,又能适时地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通过今天一节课下来,发现效果出奇的好。课堂上学生学习投入的劲头大了,学习效率高了。

通过今天的课堂学习,让我产生了许多感想。

其一,我们的课堂学习应尊重学生的经验基础,不应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虽然这句话大家都会说,但很多人在课堂上仍然把学生当成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忽视了他们的知识背景。这样组织的教学活动,看起来有板有眼,有条不紊,实际上是凌驾于孩子们鲜活个体生命之上的主宰意识在作怪。这样的课堂学生只能是适应、应付,再适应、再应付。很难有孩子能从中真正学习到学习知识所需要的方法、思想。

其二,组织的自主学习应有坚实的经验基础。如果让学生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内容,让他自己去独立学习,其效果一定不理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学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探索后,无功而返,其原因,可能就是没有找准学生现有发展区与最近发展区之间恰当的“桥梁”。因而,我认为组织学生自学也好,探究也好,都能充分地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尽可能挖掘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结果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信心和意识。

其三,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应有层次性。刚开始时的自学更多的是一些现有发展区的拓展与延伸,帮助学生延长现有知识所能触及到的区域。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把学习触角延伸到最近发展区域内,逐步提升自学的难度与区域,慢慢地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触摸最近发展区的过程中,积累自学的经验,提高自学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自学方法,学会自主地学习。片断集锦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齐胜利2006、12、28

星期四

【片断一】

每天课前的五分钟,我都让两位课代表轮流出一些口答题让学生做一做,一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一些基础知识,二则又可以把孩子们喧闹的心静下来。今天刚好轮到小亮出题,这孩子很认真,出的题考虑到刚学的内容,又考虑到将要学习的内容,只是在与大家交流答案时出了一点小花絮。

小亮:长方形的面积等于括号长加宽„„。

众生:啊!啊!哈哈!

小亮有点摸不着头脑,看看我又看看同学们,我只是笑了笑,没有言语,到是不少同学指指点点,这下可把我们的小亮闹懵了,头转了几转,又说了。

小亮: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加宽„„。

众生:(笑的声音更大了,并伴随着)错了!错了!不对!不对!这是面积,你说的是什么呀!

生1:小亮,你说的是长方形的周长。哈哈!

这时小亮一惊,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脸腾地一下红了起来。马上说出了正确的答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等小亮完成了所有内容,我随便插了一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也有说错了时候。没关系,呵呵!”

【片断二】

师:昨天我们通过测量,让大家算出自己一步大约有多长,再让你从小操场的大门走到教室门口,计算出这两地之间有长,有位同学算出是这么多。

66×132≈7000(米)生:(一部分人)有那么远?

生1:七千米,太远了,不会吧。

师:校门口到教室门口有这么远吗?大家发现他那儿出了问题?

生2:他单位用错了。

生3:他没有把单位进行转化。

师:哈哈!看来我们有些同学能喜欢舍“近”求“远”啊!这个笑话以后可要注意哟!

【片断三】

生1:求平均有多少步,我不用近似数的方法行吗?我不用约等于号。

师:最好用,这样方便些。

生1:我用等号在后面写上余数不就行了。

师:因为我们学了估算方法,这时完全可以用呀。

生1:计算时,上面都是等号,最后冒出一个约等于号,不好看。

师:哈哈!想不到我们生1同学做题时,还想的很多东西。不过为了方便,也为了更好地反映出题意的要求,我建议你如果最后除不尽,尽可能取近似值。

生1:不好看,我这么做又不错。

生2:你真麻烦哟!

„„

【片断四】

师:今天这节课作业两题,„„。

侃:啊也,这么多。(这是个不论做几题作业都嫌多的孩子)

旭:你真是,这还多。你不要做作业哟!

生1:就是,天天都听你叫。

侃:(边做边笑。)

师:侃每天不叫一次,怕大家记不住他了。

生2:老师,我们习惯了,呵呵!

„„

【随想】

整天与孩子们在一起,人活得轻松、自在。孩子们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构成了一副完美而又真实的成长画卷。它没有矫饰,也没有造作,没有老成,也没有城府,它只有稚嫩中透露出的纯真与可爱。

面对孩子们的纯真,我只能用心颤巍巍地呵护着,生怕因为自己的不慎而打碎了它。这样呵护久了,自己的心也与孩子们产生了些许的共振,面对偶尔出格的行为,也能用心把它包容起来。

或许孩子们也受到某些共振的影响吧,对我的一些出格他们也能做出“理解”的表现,上课时,无论我是随意发挥,还是紧追细究,抑或是插科打诨,他们都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因而,每天数学课,变得就像正在拔节的春笋,我细心地呵护着它,静静地聆听成长的声音,用心享受着孩子带来的宁静与快乐。

流失的作业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齐胜利2006、12、25

星期一

今天是星期一,早晨小组长来交家庭作业本时,一下说这个没有带作业本,一下又说那个作业没有做完,一会又有人说某某的作业少做了多少,一会又说谁的作业书写没办法看。

说实在说,早晨上班的时候心情很好,随着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汇报,情绪是一落再落,到上课时已是到了底谷了。仔细回想一下,难道是我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学生没法完成?不是呀,一般到周末我布置的作业大约都在两面左右(约十题左右),并且还与学生约定了,不要一天完成,星期

六、星期天每天做一面。认真完成,这样既可以保证质量,也可以让孩子不会因为长时间写作业而过于疲劳。

这种安排我从一年级接班时就这样进行的,孩子们都执行很不错,不知为什么,最近经常有人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总是不能及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只好让他在课间抽时间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早晨来补作业的人不是减少了,反而多了,看来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我得想想办法,找找原因。

于是,课间我随机地找了几个孩子聊了聊。

生1:他们下课就知道玩,一放学就玩,不做作业。

生2:作业太多,又是语文,又是数学,又是英语,星期

六、星期天还要学画画等。

生3:(此生时常作业忘了)做好了总是忘了带。

生4:你下次布置的少点。

生5:回家妈妈还有作业,真是太多了。

„„

从与孩子聊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作业量是不少,单就数学而言,我可能布置的不算多,可如果把孩子们所有的作业都加起来的话,那就多了,难怪有孩子家长说,孩子作业要做到晚上十点,当时我都不相信,因为我每天布置作业的量完成的时间,以不超过二十分钟为限。现在如果把孩子所有功课的作业一加起来,那就不得了了。如果一个孩子做作业的速度又慢的话,每天晚上做到十点真有可能。

看来下一阶段在作业布置上要进行一些调整。

首先,尽可能加大孩子们在校完成作业的量,尽可能把作业安排在课堂上让孩子去完成,回家的作业尽量少一些。并且,每天家庭作业尽可能早一点布置,让孩子有空的话可以提前完成,便于他们统筹安排时间来进行学习。

其次,优化作业的内容。对于一些重复性的作业,进行一些必要的筛选,如果是一些可做可不做的,对孩子的学习影响不大的作业,尽可能不做了;如果是对不同人要求的作业,可以作为选学的内容进行安排。尽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重复练习的内容。

再次,组织好小组内的互助工作。有一些孩子可能对学习的内容一时无法完全消化,面对出现的作业时,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针对这样的孩子,要求各学习小组的小组长及时帮助他们,通过他们的帮助,既可以让那部分孩子消化学习内容,又可以提高作业的质量。

在碰撞中学习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齐胜利2006、12、14

星期四

阴转多云

【案例】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吗?

生:知道,就是用它的长乘宽就行了。

师:老师现在量出黑板的长是4米,宽是1米,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

生:(很多学生都说)没问题,很容易。4×1=4(平方米)

师:如果是一个正方形,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

有部分学生说容易,但也有学生不知怎么办。我出示了一个边长为21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独立尝试。几分钟后陆续有学生完成了,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了一部分学生上黑板进行了板演。

师:如果你与他们的方法相同,就不上来了,如果不同,可以上来写出来。

学生写的如下几种算法。

方法一:21×21=427(平方米)

方法二:21×4=84(米)

方法三:21×2=42(平方米)

方法四:21×21=441(平方米)

方法五:21×4=84(平方米)

面对黑板上出现的上述算法,下面的学生议论开了,为了便于学生发现问题,也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意识地组织了集体讨论活动。

师:难道这么方法都行?

生1:不对,有的不对。

师:那好,我们就按次序一个一个分析一下,如果你有意见,及时提出来。

师:方法一有问题吗?

生2:他算的不对,想的没问题。

师:你怎么知道?

生2:因为根据昨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想,一排可以放21个“小正方形”,总共可以放21排,一共就是21个21,就是用21乘21啰。(注:小正方形指的是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那我们再看方法二。

生:(我话还未说完,很多孩子就抢着说了。)这个算式是求正方形周长的,不是面积的。

师:做这题的同学,你认为是吗?(该生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师:我们继续看方法三。这又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请做题的同学说说。

夏:我是这样想的,长方形有长和宽,正方形只有边长,两个边长相乘,就写成了21乘2。

师:你现在认为怎么样,对吗?

夏:(不好意思地说)不对,不能这样。

师:是的,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因而,可以看成是长和宽都相等的长方形,但必须是边长乘边长,不能是边长乘2。

师:方法四大家有意见吗?

生:(不少学生抢着说)跟我一样,对的。

师:谁能说说怎么就对了呢?

生3:我是把它当成长方形来想的,把一条边想成长,一条边想成宽,所以就写成了21乘21了。

师:不错,你很聪明,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如果把用“小正方形”去量,我们也会量出与昨天长方形一样的结果,前面生2同学说得很清楚了,大家能理解吗?

生:知道了。

师:再看方法五,还需要讨论吗?

生4:老师,不需要讨论了,它看前面是求周长,但看单位又是求面积,根本就不对。

师:今天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发现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谁能总结一下。

生5: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那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些求正方形面积的练习。

„„

【思考】

一个班上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些差异,如果你刻意的回避,那是一种不科学,也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你能够运用好这些差异,对你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差异思考,能够充分地暴露不同层次孩子的思维。由于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每一个孩子面对出现的任何一个新问题时,都会有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思考方式,此时如果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能够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交流碰撞,能够指明不同层次孩子思维方向。暴露学生的思维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促进不同层次孩子的思维都能得到发展,这种发展还必须是正确导向下的发展,因此,讨论、交流自然就成了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最好的方式,通过交流让有问题的孩子发现自己的问题,让有能力的孩子展现自己的能力。同时,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平等的互动过程,是一个以理服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容易达成对某一问题的共识,这些共识也就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引导归纳,固化探索的新知。当学生通过多层次初步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共识后,如果不及时加以数学化的提升与引领,势必失去数学教学的目的,因此,此时的归纳应是水到渠成式的,是对学生心中想说又无法说明白事情的点化,是学生真正形成数学思考的需要。

下载小学经验教育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经验教育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随笔经验谈谈

    教育随笔: 因为要写,所以要阅读;因为要写,所以要实践;因为要写,所以要思考。写作,是一种拉动自己读,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为教师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师行为研究的最好依托。 随......

    教育随笔小学

    教育随笔小学 教育随笔小学1 (一)父爱如斯星期天去乐从小杰家家访,了解到小杰的爸爸是开家具公司的。当下经济状况萧条,小杰爸爸依然很有魄力地扩大规模,加大投入,资金周转变得比......

    小学教育随笔

    小学教育随笔 刘红娟 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育的关系。这句话让我感受很深。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师爱,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小学教育随笔

    《有多重》教学随笔 这是一堂真实的课。这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我认为有以下的原因: 1、在教学中,我能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产生猜想式探究学习心理......

    小学教育随笔

    篇一:合作学习的魅力平寨乡纪德小学 杨代富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

    小学教育随笔

    小学教育随笔 小学教育随笔1 站上讲台也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每节课我都会充满信心的走进教室,很想有激情的将这节课上好。可是每次都会上的乱起八糟,自从上次上完公开课,听完前......

    随笔小学教育教学

    随笔小学教育教学 随笔小学教育教学1 刚到学校的时候,担任的一年级一三班一四班的数学老师。说实在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心底有些担心,但后来发现,经常和办公室的一些老教师交流,......

    小学教育随笔:家庭教育

    小学教育随笔:家庭教育文/袁永华学生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最重要的。这话说来易懂,但真正意识上的认识却太难。今天做了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