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
这是皮克斯为我们带来的又一部将会永载史册的动画电影。它的原创性是无与伦比的。它值得我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发自肺腑的喝彩。
即使在《玩具总动员》之前,把玩具活化这个做法也并不少见,只不过很少有人拿“如果玩具知道自己是玩具的话,会怎么样”这个妙意来做梗罢了。但在《头脑特攻队》之前,没有人想到把人的情绪本身卡通化,你只能在一个个卡通人物身上体会各种情绪,但是你从未看到一个卡通形象化的高兴或者忧伤。而且欢乐(乐乐)、忧伤(忧忧)、害怕(怕怕)、讨厌(厌厌)和愤怒(怒怒)这五种情绪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头脑特工队》再一次拓展了动画无限可能性的外延,给我们带来想象力的那种专属型享受。
如果仅仅是把情绪卡通化,影片是很难推动的。它更加不可思议的创新在于,构造了一个人们思想与意识的卡通化世界观。它把人每个记忆片段都浓缩成一个记忆球;把形成人们主要态度和价值观的记忆定义为核心记忆球,并且为每个核心记忆球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岛世界;它恰如其分地区分了短期记忆区、长期记忆区、潜意识区,并且形象化了如何调用记忆、如何产生梦境这些心理过程;它让思想变作一辆火车,在不同的记忆区中穿梭。这些把我们司空见惯却从未仔细考虑过的意识过程巧妙可视化呈现的想象性世界观,真是看得人如痴如醉。没错,就是这种我们明知头脑里不是这样却宁愿信其为真的心情,是动画给人带来享受的最高境界。
这个世界观的另一个奇妙并且贴切之处是,它将决定人一切行为的因素最终归结为两个维度,一个是记忆,一个是情绪。每一个记忆球都含有它所记忆的内容和一种情绪。而当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时候,或许就是记忆球中不仅包含一种情绪的时候。它提示我们,其实人的一切态度、行为、价值观、能力,都是由记忆决定的,而赋予这些记忆以真正色彩的是情绪。如果说记忆是客观的,是我们所经历的、无法改变的东西的话,那么如何面对这些记忆,应赋予其怎样的情绪色彩,那就是我们自身可以决定的主观的东西了。
我们发现,其实每一种情绪,即使是像忧伤、愤怒这样的负面情绪,它们的行事初衷也都是为了小女孩莱莉着想的。这种善意并且乐观的推断,是影片带领我们思考自身情绪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不仅需要正面情绪,而且需要负面情绪。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不是敌人,忧忧不是乐乐应该抛弃在记忆库里的人,乐乐的黄色记忆球也不应是忧忧绝不能碰触的禁区。最终不正是通过忧伤情绪的发泄,才建立了莱莉新的记忆及情感体悟嘛?而且我们注意到,影片描写了莱莉、父亲、母亲、路人等很多角色的五种情绪,不是所有人都是乐乐站在中间的,作为小孩子的莱莉可能是以欢乐为主,但父亲可能就以愤怒为主。这些细节都带给我们思考不同人不同情绪的全新视角。
我们还要为影片所蕴藏的那些能勾起每个人心底记忆的悲情而喝彩。这集中体现在捣蛋岛的崩塌和幻想玩伴BingBong的献身上。捣蛋岛的崩塌意味着无拘无束的童年的终结,人总归要进入一个规矩的世界中,又有多少人能在这种框框之下存留住童年的无拘束的捣蛋呢?就像《玩具总动员3》带给我们对一去不复返的童年的无比留恋一样,《头脑特工队》让我们有了一个向那些曾经珍藏、却又不得不失去的记忆再次道别的机会,虽然我们可能真的已经想不起那些道别的对象了。
我们还要为影片中体现的家庭观、教育观而鼓掌。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刻,莱莉的家庭岛也没有最终崩塌,家庭一直是支持一个人生存的最强有力的港湾。来自父母的爱让女儿忧伤的`心情获得抚慰,从而完成了对家庭岛的重建。当你看到记忆中莱莉因丢失冠军而伤心地坐在树枝上时,她的父母过来陪伴她,使她感受到依靠,获得温暖,从而从悲伤中走出形成了快乐的情绪,你会觉得有这样一个家真好。当你看到父母因女儿失踪而焦虑,而在女儿回家后的第一时间不是送上指责而是送上拥抱的时候,你也会发自内心地想要接受这种美式家庭的教育观。
我们还要为影片中尽一切可能的剧情挑战而欢呼。情绪小人们的活动与莱莉自身的行动,两条线索环环相扣紧密交织的蒙太奇本就让人惊叹,看到长期记忆区中那个无底深渊时,我其实没抱期望,主人公能真的掉下去。可是影片就是突破了我的这个心理防守底线,让乐乐坠入了这个万劫不复的深渊,并且完成了从无论是地理还是心情上都堪称最深谷底的一次不可思议的自救。因为我们见过太多的浅尝辄止,所以才会为这样的绝处逢生感到震动。
影片中没有一个敌人,但从始至终扣人心弦。从乐乐的角度看,她克服万难完成了一个任务;而从莱莉的角度看,她实现了成长。乐乐是莱莉脑海中的一个情绪,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她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成长的。这其实给现实中的每个人都带来生活的信心,那就是,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都应该也都有能力进行自我调节,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那些爱我们的人。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也都住着那五个为你着想并且时刻在努力着的小人,不是吗?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2
1、形象的内在世界
影片通过拟人化的视角,将人们几种主要的情绪感受化为五个头脑里的小精灵,分别是乐乐,忧忧,厌厌,怒怒,怕怕。
他们的反应直接代表了主人公(小女孩莱莉)的感受,以及与之相关的思想运作。
这是影片设置的绝妙之处,将我们的内心世界的活动,用这么形象而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包括里面提到的各种记忆球,个性小岛,思想列车,梦境,梦幻乐园,潜意识等等。
2、拥抱负面情绪打开生命的多彩
影片的故事主旨,其实是带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产生的各种情绪,尤其是当中负面的部分,可能令我们一开始感受不那么好。其实所谓正面、负面,也是成人给予的标签。
但是,当我们开始面对它,打开它,表达它,释放它,我们会发现一切背后都有一份爱的承载。我们也真正领会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各种味道,而我们的内在也进一步扩大,拓展。这大概就是长大的过程,成长的历程。
当我们还是很小的孩子的时候,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纯粹而简单的快乐。正如影片中,在搬家之前,莱莉的生活中大部分记忆都是快乐的色彩,也就是乐乐的颜色。莱莉的感受与情绪的主导也是乐乐。
搬家之后,环境的变化,家庭氛围的变化(搬家货车的意外,爸爸工作的忙碌,妈妈的不满),学校生活的变化……一切都在适应中,调整中。莱莉感到了不适,感到了压力。
对于负面情绪,不好的感受,一般来说孩子天然是直接表达的,但是莱莉却压抑了。从影片的一个情节,一家人刚到新家,出现一些意外,临睡前妈妈来道晚安,说谢谢莱莉总是那么阳光……从中其实看到,孩子很容易吸收父母的期待,莱莉也希望能达到妈妈的期待,希望自己在这样的状况下依然保持阳光快乐。
于是,就有了影片中,乐乐对待忧忧那样的态度。乐乐希望一切还是在快乐的基调中,各种阻止忧忧触碰控制台中的一切。但是忧忧很失控,最后导致乐乐和忧忧都离开了控制台,开启了回控制台的历程。
历程中两个情节,让乐乐终于放下了对忧忧的偏见与阻抗:
一个是偶遇莱莉的幻想伙伴,冰棒。冰棒的火箭车被扔下了记忆填埋场,冰棒伤心的哭了。乐乐想安慰他,却无效。忧忧走过去,陪着冰棒坐了一会儿,然后冰棒就好了。
另一个是,乐乐和冰棒一起掉下了记忆填埋场。乐乐极度难过,似乎陷入了绝境,伤心的看着核心记忆球,却意外看到在欢乐的瞬间之前,是忧忧在那里。莱莉因为打偏了一个球很难过,坐在树枝上,然后爸爸妈妈过来安慰她陪伴她,再然后才是队友的'欢庆。
这时,乐乐才知道忧忧有多么重要。重振旗鼓之后,想到了办法回去。只不过冰棒回不去了,小时候幻想的玩伴,随着长大终被遗忘吧。
于是,才有了最后,莱莉从离家出走的念头中突然醒来,似乎所有感受又都回来了。她跑回家,冲到爸爸妈妈面前,诉说了自己的不适应,压力,难过……一家人拥抱在一起,泪水中洋溢着幸福与感动。
最后,头脑里的控制台扩大了,个性小岛也扩展了,记忆球的颜色变得五彩缤纷的交织,生命有了更多的层次与味道。
3、个性小岛的坍塌与重建
这个过程,正如孩子内心的成长历程,一些东西被打碎,而后经过自我整合后重建。
与影片的区别是,重建的结果到底会怎样呢?影片中,莱莉最终获得了父母的理解与爱,于是迅速获得了重建,并拥有了更强大的内在。而现实生活中,却未必。
很多时候,孩子在经历自己内心挣扎时,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爱。于是,孩子不再与父母袒露心声。内在一些的东西的坍塌,有的也许再也没有重建起来,而形成了某种缺失。
4、潜意识里的小丑
影片里提到,莱莉最害怕的东西都被扔进了潜意识的大仓库。这个小丑也是莱莉害怕的东西。
当它刚被吵醒,那么巨大的身躯,血红的嘴唇,开始追赶乐乐忧忧。大概真的挺吓人。
但是,曾经小时候很害怕的东西,真的那么可怕吗?当小丑开始往外走,你真正看清它的面目,它原来也不过是个小丑。
只不过,我们的想象会无穷放大我们的恐惧,却忘了我们自己,现在早已不是当初很小的模样。
5、观察你的内在世界
最后,借着影片的呈现,我们也可以观察下自己的内在世界。
正如影片中,也有镜头放到,莱莉爸爸妈妈头脑里的那些精灵们。甚至大家正在吃饭,头脑里却沉浸在另一个世界。还有结束处看到,原来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这么多声音,这么多情绪感受。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3
昨天看了头脑特工队,感觉太对我胃口了!观影过程中不断联想到现实生活。对心理的准确把握让这部电影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讲故事和笑话。我相信它即使是多年以后也还是大家口口相传的经典的~以下便是我的从心理学角度的解读。
我们还是一个小婴儿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像一张等待被填满的房间一样充满未知,没有情绪小人,没有记忆玻璃球,也没有人格小岛。那时我们的情绪还没有出现,记忆还没有开始产生,我们的人格也还不完善,所有的动作(包括哭)都是反射性。
慢慢地,随着大脑的发育,情绪小人一个一个蹦出来了。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情绪,当我们看到新奇事物的时候,乐乐蹦蹦跳跳地出现了,于是我们感受到了快乐,快乐可以为我们带来积极的想法,使我们更具创造性。当面临危险的时候,怕怕打了个冷战走来了,于是我们会害怕,害怕使我们回避可能的危险。吃到难吃的东西的时候,厌厌带着嫌恶的表情现身,于是我们会感到讨厌,厌恶使我们原理对我们有威胁的的东西。被为难的时候,怒怒也不甘示弱地跑出来,让对方知道我们不喜欢这样。这些情绪们在乐乐的主导下,反映了茉莉以及我们的生活,并将生活的点点滴滴变成代表记忆的玻璃球,储藏在我们脑海里。慢慢地,我们的人格山谷也随着记忆逐渐形成了。我们便成为了童年时期活蹦乱跳小孩子。
忧忧其实也是情绪小人中很重要的一员。但当代表忧伤的忧忧第一次瑟缩着出现的时候,乐乐并不清楚忧伤的意义在哪里,很排斥忧忧。这正像我们很多人觉得消极的情绪是没有意义并且不应该出现的一样。乐乐还企图压抑它,把它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面不让它出现,正像我们企图压抑自己的感情,让自己永远不悲伤一样。后来乐乐发现适得其反,不仅让忧忧自责和失控,最后还和忧忧一起被意识吸走了。悲伤和快乐其实是分不开的,我们以为强行压抑悲伤就能变得快乐和幸福,但是事实上可能会因为自责让悲伤更强烈,甚至会出现抑郁(depression)。如果再极端一点,我们终于通过强行压抑真的完全感受不到悲伤,但是我们也会感受不到快乐了。剩下的害怕,厌恶和愤怒在一起,就是焦虑,我们就会体验到焦虑障碍(anxietydisorder)。所以压抑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反而没有那么有幸福感。消极情绪也有它的作用的,就像在乐乐想进去危险的抽象思维空间的时候,忧忧提醒过乐乐那离很危险,但是由于乐乐太积极不够谨慎,所以遇到了危险;还有就是,故事的最后,忧忧让茉莉把她的伤心事清晰地倾诉了出去,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并最终和解了。我们经常说我们应该积极,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有消极情绪,只是让积极占主导而已。我们要知道,消极的情绪并不是只能毁灭东西的定时炸弹,是一个很正常的东西。我们应该像乐乐最后接受忧忧,并让茉莉倾诉苦闷一样,接受偶尔的消极情绪,并尽量找信任的人倾诉。就像心理咨询领域有一句很棒的话:“求助是强者的'表现:)”。
故事的最后,茉莉的核心记忆变成了漂亮的彩色的,不再像小孩子一样是单调的黄色了,而是充满了丰富的喜怒哀乐。我想当我们慢慢学会感知、面对、处理和接受多种复杂的情绪,使之成为我们的一个整体的时候,或许就是我们慢慢成长了:)
下面是一些其他的杂感或吐槽:
这个动画我印象很深的是,小象牺牲自己,帮助乐乐逃离遗忘深渊。我感觉童年的美好幻想虽然有些都被我们遗忘了,但是它所带来的快乐心情我想是一直在我们脑海中的吧。(我小时候幻想过我有数码宝贝=w=)也让我想起了,回忆童年趣事是唤起快乐心情的好方法。
比较有意思的是,虽然乐乐、忧忧、怕怕、厌厌、怒怒是代表人的五个基本情绪,快乐(happiness),忧伤(sadness),害怕(fear),厌恶(disgust)和愤怒(anger)。如果把它们看做人,它们各自也是以各自情绪为主导的人。乐乐是一个非常乐观的多血质的人,他是积极的代言人任何时候思想都很积极,但是专注度欠佳经常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忧忧则是一个很悲观的人,思想很消极,比较像抑郁质的人。怕怕恐惧所有陌生的事物。厌厌对事物总是抱着嫌恶的态度经常挑刺。怒怒则是胆汁质的典型,很暴躁,经常怒火中烧。我们会发现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人。他们虽然也有其他情绪,但是有一种情绪是长时间占主导的(就像儿童时期的茉莉就是快乐占主导)。我们会发现不同性格的人对同一个事情的看法非常不同,即使遇见同一件事,乐乐会高兴,忧忧会难受。其实他们说的都不是错的,只是他们的关注点不一样,我们的感知其实是外界事物和我们的关注点的共同产物。
故事对抽象思维的几个步骤的演绎挺有创意的!
虽然这个动画片小孩看不懂,但是小孩子们看到本片对幻想乐园的描绘一定会很兴奋的,所以说不定会受小孩欢迎哦。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4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莱莉(Riley)的小女孩跟着父母跨越大半个国家从明尼苏达搬到了旧金山,面对着新环境的全面挑战,然而这只是故事的背景。真正的故事存在于她的大脑内:在头脑的“司令部”里住着五位情绪小人,乐乐(Joy)、怕怕 (Fear)、怒怒 (Anger)、厌厌 (Disgust)、忧忧( Sadness)。这五个小家伙住在女主角莱利的大脑中控制着一台控制机器。五个人合作来为莱利的生活出谋划策。记忆在本片中是被存储在水晶球里,摆放在记忆库中的。其中金色的是快乐的记忆,蓝色的是忧郁的,而核心记忆则联系着女孩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比如亲情、友情和兴趣爱好。而在“控制中心”内的五个小家伙:“欢乐”、“忧伤”、“愤怒”、“恐惧”和“反感”与女主人公莱莉一起成长,控制着她的情绪与记忆。
慢慢地,随着大脑的发育,情绪小人一个一个蹦出来了。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情绪,当我们看到新奇事物的时候,乐乐蹦蹦跳跳地出现了,于是我们感受到了快乐,快乐可以为我们带来积极的想法,使我们更具创造性。当面临危险的时候,怕怕打了个冷战走来了,于是我们会害怕,害怕使我们回避可能的危险。吃到难吃的东西的时候,厌厌带着嫌恶的表情现身,于是我们会感到讨厌,厌恶使我们原理对我们有威胁的.的东西。被为难的时候,怒怒也不甘示弱地跑出来,让对方知道我们不喜欢这样。这些情绪们在乐乐的主导下,反映了茉莉以及我们的生活,并将生活的点点滴滴变成代表记忆的玻璃球,储藏在我们脑海里。慢慢地,我们的人格山谷也随着记忆逐渐形成了。我们便成为了童年时期活蹦乱跳小孩子。
忧忧其实也是情绪小人中很重要的一员。但当代表忧伤的忧忧第一次瑟缩着出现的时候,乐乐并不清楚忧伤的意义在哪里,很排斥忧忧。这正像我们很多人觉得消极的情绪是没有意义并且不应该出现的一样。乐乐还企图压抑它,把它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面不让它出现,正像我们企图压抑自己的感情,让自己永远不悲伤一样。
只是有一天意外发生,乐乐和忧忧意外的脱离了控制中心,在返回大脑控制中心的路上,她们遇到了莱莉幼时的幻想玩伴,一头粉红色的大象——冰棒。莱莉十几岁了,已经很多年没有和冰棒玩了。讲到这里,乐观的冰棒哭了出来。他的心里还有一个梦,用属于他们的火箭船带着莱莉去月球。可是火箭船和他们自己都跌入了深渊,面临着被风化侵蚀的命运。而此时的莱莉情绪越来越烦躁,在她脑海里友谊、诚实、亲情的小岛也在一个接一个地轰塌,她正在计划离家出走,回到她心心念念的故乡明尼苏达,去缔造新的快乐的记忆。与此同时,乐乐和冰棒唱着能使船只发动的歌曲想要驾驶它离开深谷。但两个人太重了,在最后关头,冰棒纵身一跃,跳入谷底,目送着乐乐登上平地。他的身体正慢慢被风吹散,还喃喃自语,“乐乐,你替我带她去月球好吗?” 冰棒真是一个煽情的大象让人感动。最后乐乐找到忧忧回到了大脑控制中心。
后来,乐乐终于发现,悲伤和快乐其实是分不开的,我们以为强行压抑悲伤就能变得快乐和幸福,但是事实上可能会因为自责让悲伤更强烈,甚至会出现抑郁(depression)。如果再极端一点,我们终于通过强行压抑真的完全感受不到悲伤,但是我们也会感受不到快乐了。剩下的害怕,厌恶和愤怒在一起,就是焦虑,我们就会体验到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所以压抑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反而没有那么有幸福感。消极情绪也有它的作用的,就像在乐乐想进去危险的抽象思维空间的时候,忧忧提醒过乐乐那离很危险,但是由于乐乐太积极不够谨慎,所以遇到了危险;还有就是,故事的最后,忧忧让茉莉把她的伤心事清晰地倾诉了出去,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并最终和解了。我们经常说我们应该积极,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有消极情绪,只是让积极占主导而已。我们要知道,消极的情绪并不是只能毁灭东西的定时炸弹,是一个很正常的东西。我们应该像乐乐最后接受忧忧,并让茉莉倾诉苦闷一样,接受偶尔的消极情绪,并尽量找信任的人倾诉。
故事的最后,茉莉的核心记忆变成了漂亮的彩色的,不再像小孩子一样是单调的黄色了,而是充满了丰富的喜怒哀乐。我想当我们慢慢学会感知、面对、处理和接受多种复杂的情绪,使之成为我们的一个整体的时候,或许就是我们慢慢成长了。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5
其一,接纳每一种情绪。
为了帮助莱莉恢复正常,重新找回快乐,乐乐想方设法从遗忘区回到大脑司令部。
这个时候莱莉的个性小岛逐渐崩塌,首先是淘气岛。
我们经常会责怪孩子太淘气,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
却不知道,如果有一天当他们突然变得安静了,懂事了,那是因为,他的世界里构成个性最重要的一座岛屿被毁灭了。
调皮捣乱的时候,才是他们最快乐,最本真的自己。
个性小岛是我们之所以为我们的决定因素,每个核心记忆点亮一座岛屿,映照我们性格中的一部分。
温暖的家庭生活,一起闯祸的好友,比赛得了奖——这些核心记忆组成了我们性格中的每一点。
每当失去一个核心记忆,性格中对应的那部分就会轰然消失。
这真有点让我们这些大人细思极恐,一不留神,可能我们就毁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随着家庭岛,友谊岛,诚实岛。的逐渐崩塌,莱莉成了一个失去情感,离家出走的“叛逆”小孩。
随着年龄增长,她大脑里情绪的小人也在发生变化。
越小的时候,除了乐乐,就是怒怒最霸道,分分钟跳出来喷火“烧死你”。
长大后,小时候不知道有什么作用的忧忧,总是悄无声息的出现,让你痛哭失声,或瞬间悲从中来。
但也是他,让你懂得了理解与宽容。
陪孩子一起看的时候,可以引导他自己说说每个小人代表的情绪,可以很好帮助他了解及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片中最惊喜的,不只五种情绪的互相作用,还有对影响性格与情感的个性之岛、核心记忆、抽象思维、造梦工厂影像化的呈现。
记忆废墟的设定太催泪,那些被遗忘的曾经和所有崩坏的岛屿,就是我们成长的代价。
本质上虽然是个儿童故事,但皮克斯的想象力让人叹为观止,让孩子看了会欢喜,成人看了会悲伤。
因为我们脑里也曾有无数个小岛,只是早已被毁掉,也不会再修复。
那就让我们保护好孩子的神奇世界,让他长大以后,能有一座自己的'城堡,永远存在。
我们总是渴望欢乐抵抗悲伤,赞扬乐观嘲弄消极。社会文化鼓励我们做一个活泼外向、积极阳光的正能量人类,然而并不是每个人的人设都是Joy坐镇中央,带着“Icanfixit”的自信笑容排除万难。
更多时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悲伤让我们深刻,去学习和体验,去增加生命的分量;恐惧使我们未雨绸缪,小心驶得万年船;愤怒为我们划出底线,警告外敌不可侵犯;厌恶决定品格,阻挡我们跟风从众失去自我。快乐的确让我们过得更好,但很多时候,盲目的乐观却无济于事。它是烧过天际短暂的流星,绚烂耀目,然而亘古不变的却是深邃广博的幽暗天幕。
有趣的是,在最开始的设计中,制作团队是让Joy和Fear一起飞出了总部结伴冒险,然而后来却发现故事顺不下去——他们想让Joy在这段经历中有所顿悟,去做一些从前不会去做的事,但Fear无法完成这个使命。在把故事推翻重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只有Sadness能够给Joy上这么一课。
也许我们一开始也都像单纯的Joy一样,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义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伤的能力,并没有让人生变得完美。人的成长中会有很多的艰难时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电影也无法度过,而这个时候找个安静的角落大哭一场,却能帮你满血复活重新再战。于是最后我们终将走过Joy的路,明白悲伤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是Sadness将你引向光明。
每种情绪都塑造着我们。接纳它们,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
其二,成长伴随着失去。
每个人成长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场大病,有人从乡村搬进城市。这是一个无人能逃避的过程。当我们突然看到纷繁芜杂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就在那一刻变成阳光下飞升的肥皂泡泡,再不可挽回了。
于是每个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夹缝中的孩子都可能像Riley一样,Joy离奇消失,剩余的家伙你争我抢,于是变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经的小天使死哪了?这好像是个很突然的过程,我们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无忧无虑的我们。
这并不是一个拍给儿童看的成长故事。对于那些还没长大的孩子们来说,这五个情绪小人加起来恐怕还比不上一个能卖萌的大白。然而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已为父母的观众们,它却是精心制作的一场内心冒险,充满了太多让人会心一笑或是细思恐极的巧思。
《头脑特工队》的制作团队大多数都已为人父母,这部电影有很多他们的切身感受。当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突然拥有了秘密,变得有所保留,许多父母都偷偷想过:别长大啊,如果时间能永远停留在我们亲密无间的时刻多好。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6
《头脑特工队》的主题依旧是成长。这听起来似乎是个说烂了的话题,然而这回不同的是,这个故事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我们的情绪,我们如何被情绪挟持,我们为何会遗忘,甚至包括为什么听了一首滑板鞋你就会一直在脑子里摩擦摩擦。
这个成长更是我们在这个故事后对自己的全新认识。
其一,接纳每一种情绪。
我们总是渴望欢乐抵抗悲伤,赞扬乐观嘲弄消极。社会文化鼓励我们做一个活泼外向、积极阳光的正能量人类,然而并不是每个人的人设都是Joy坐镇中央,带着“I can fix it”的自信笑容排除万难。
更多时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悲伤让我们深刻,去学习和体验,去增加生命的分量;恐惧使我们未雨绸缪,小心驶得万年船;愤怒为我们划出底线,警告外敌不可侵犯;厌恶决定品格,阻挡我们跟风从众失去自我。快乐的确让我们过得更好,但很多时候,盲目的乐观却无济于事。它是烧过天际短暂的流星,绚烂耀目,然而亘古不变的却是深邃广博的幽暗天幕。
有趣的是,在最开始的设计中,制作团队是让Joy和Fear一起飞出了总部结伴冒险,然而后来却发现故事顺不下去——他们想让Joy在这段经历中有所顿悟,去做一些从前不会去做的.事,但Fear无法完成这个使命。在把故事推翻重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只有Sadness能够给Joy上这么一课。
也许我们一开始也都像单纯的Joy一样,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义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伤的能力,并没有让人生变得完美。人的成长中会有很多的艰难时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电影也无法度过,而这个时候找个安静的角落大哭一场,却能帮你满血复活重新再战。于是最后我们终将走过Joy的路,明白悲伤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是Sadness将你引向光明。
每种情绪都塑造着我们。接纳它们,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
其二,成长伴随着失去。
每个人成长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场大病,有人从乡村搬进城市。这是一个无人能逃避的过程。当我们突然看到纷繁芜杂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就在那一刻变成阳光下飞升的肥皂泡泡,再不可挽回了。
于是每个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夹缝中的孩子都可能像Riley一样,Joy离奇消失,剩余的家伙你争我抢,于是变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经的小天使死哪了?这好像是个很突然的过程,我们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无忧无虑的我们。
这并不是一个拍给儿童看的成长故事。对于那些还没长大的孩子们来说,这五个情绪小人加起来恐怕还比不上一个能卖萌的大白。然而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已为父母的观众们,它却是精心制作的一场内心冒险,充满了太多让人会心一笑或是细思恐极的巧思。
《头脑特工队》的制作团队大多数都已为人父母,这部电影有很多他们的切身感受。当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突然拥有了秘密,变得有所保留,许多父母都偷偷想过:别长大啊,如果时间能永远停留在我们亲密无间的时刻多好。
本片制片人Jonas Rivera说过:“身为父母,有很多的时刻我都希望时间能永远停下来。但那并不对。那不是我们作为父母的职责,我们的职责是为他们指引前路。”于是有了结尾一家人泪中带笑的相拥。
每个人都经历过失去。失去BingBong,失去纯粹的记忆球,失去曾经引以为傲的个性之岛。然而失去是成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个悲欣交集的过程。
当失去来临,我们需要告别。有时候我们用彻底忘记来告别,有时候我们在废墟上重建新城。童年的消逝宣告着,记忆从此不再毫无杂质,交织的情绪让回忆开始五味杂陈。然而这正是人生。懂得悲伤,方能体验欢乐的可贵;背负过沉重,才能拥有真正的轻松。
从单纯走向复杂,从孩童变成大人,还有结尾隐隐一现的“青春期”,这终究还是个阳光灿烂的故事。
头脑特工队观后心得4
一本好书可以唤醒人性的共鸣,一部好电影同样可以值得回味,包括动画。
人的大脑由各种情绪控制,友谊,爱情,家庭,淘气,逻辑,幻想等是连接大脑总部的各个岛屿。一个个记忆球也成了电影胶卷,在人需要它的时候由管道输送到控制室放映。而核心记忆毫无疑问就是启动这一切的关键。多么奇妙的想象!
记忆伴随我们的一生,当然,我们的大脑不可能记住所有,因此记忆球也会被定时清除。但最重要的记忆却会长久存在,成为滋养生命的养料。如果失去这些,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唤醒走上错路的人们。正是这些关于爱,关于友谊,关于毅力和精神的核心记忆球让我们可以充满希望地活着,可以迷途知返,有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也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一个标志。
或许,我们会老,当我们忘记曾经很多事情的时候,核心记忆却依旧存在,试问,谁会忘记刻骨铭心的事呢?
用大家都喜欢的动画告诉我们如何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7
十二岁的小女孩终于学会了表达除了与生俱来的快乐以外的第二种情绪—忧伤,sadness,末尾她似乎更是学会了怎么表达愤怒、恐惧、厌恶,用这些正常的情绪合理地表达她内心的真实世界。
我会很喜欢这部电影,一个富有创意与想象力的故事,蕴含着一些经典的成长道理,还那么有趣生动。
小女孩出生便学会了快乐,33秒之后她又学会了悲伤,在她童年的十二年里她又相继学会了恐惧、害怕、厌恶这些人生的主情绪,却不妨碍她以快乐为主旋律的童年,快乐得只剩下快乐,快乐得每天都充满欢笑,每天都充满温暖。那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了这样金色般的笑容,可是,终有一天不如意来临,我们终于迎来满是暴风雨的一天。小女孩突然搬家,远离熟悉的家园伙伴,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新生活新伙伴新老师新球队,她有点无所适从,似乎有么一点点的信心。真的吗,藏在我们幼小心灵里的可曾有那样的自信与坚强。
新房子看起来是那么糟糕,新的社区似乎那么脏那么乱,没有喜欢的披萨店没有可口的soup,新的老师看起来还不错可是新的同学自己能够快速跟他们认识吗,他们似乎都有了自己的朋友,自己要怎么办,要怎么做自己才能依旧快乐才能仍然无忧无虑。小孩子内心没有那么复杂,却充满了无法了解的焦虑。当这么一天也真正来临,我们兴许就发现,是这样一个故事里,我们身为主角突然变成了配角,无力、难受,可我们依然想要坚强想要快乐,我们讨厌悲伤讨厌流泪讨厌那些充满负能量的情绪,身边的每个人都期冀着自己的笑容自己的阳光,而且自己也不想在父母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脆弱,我们一直是那样一个可以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我们可以学会接受学会自己挣扎着成长,是吗,是这样的吗,对于弱小的我们,对于孤独的我们。
等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学会了一件事,原来流泪可以缓解悲伤,原来静静地消化悲伤可以不那么难受,原来时间可以解决一切,是吗是吗,还是我们只是把这一切藏在心底从来不曾分享。似乎,我们不知什么时候被告诉悲伤是一种脆弱是一种无能为力,那种不好的无能为力,所以我们选择逞强,我们选择承受,我们定义其为成长,那种充满孤独的青春里的成长。朋友、家人,都是充满阳光的地方,我们甚至不愿意让一丁点的负面情绪—悲伤或者愤怒沾染他们,事实上我们终究不小心表达到头来后悔莫及,伤害到了我们所珍视的那些。
这样的日子,对于谁而言不是那样的多那样的频繁,尤其在这样充满迷惘前方一片迷雾的日子里。我们无人指引,也无人倾诉。
能有那么一个朋友或者那么一个人值得倾诉所有吗,哪怕一丁点的故作坚强都没有吗。
小女孩最后能踏出那么一步,是多么美好多么值得令人钦佩,她终于学会了表达那一点点的悲伤不是藏在心里不是写在日记本里不是对着天空呓语。她会学会,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单独的人,都不是那么坚强,都不曾那么可以一个人承受住所有的烦恼,学会倾诉学会合理表达把一点点的情绪慢慢的倾诉,没有那么突然不是那么瞬间的爆发,多么羡慕她,作为女生的她。也许听起来那么奇怪,可是主角换成一个小男孩我可能都会稍微吐槽,我都会不知道怎么写这么一篇文。
悲伤代表着脆弱代表着无能吗,我在想这个词,也许是也许不是。
喜欢看《纸牌屋》,尤其第三季更是让我那么喜欢,——把那些看起来那么强大那么充满力量一直前行的人的.内心的那么一点点脆弱刻画得那么细腻那么真实,克莱尔、夏普、道格、雷米,即使是永远要故作坚强的木下,也终有那么一刻无力脆弱悲伤,第一季里夕阳、白鸽、喷水广场和那么一个落寞的背影,以及后来的种。种,每个都有脆弱都有悲伤都有那么一点软肋,可似乎每个人也都有那么一点固执,那么一点好强,明明已经那么无力却要强行伪装,累并快乐着还是被一些不知是什么的东西禁锢着,是因为自尊心还是因为害怕暴露,我不得而知,我想要知道却也无从下手。我只是想说,真正会表达的人其实很少很少,怎么表达忧伤怎么表达愤怒怎么表达不满,对于我来说这里面都满满是疑问是需求,是性格里本来还是那些我们所曾经历的。
大概吧大概吧,快乐终于明白了悲伤的意义,我们也许有一天终于看到我们这一辈子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悲伤与不幸,却都不及有着许多人陪伴带给我们的陪伴,以及来自那些陪伴给我们的快乐、幸福、力量以及其他所有一切。
是吗,我给出这样一个答案的时候也拷问自己的内心,恐怕我自己也不知道。只能慢慢了解慢慢接受慢慢尝试。
电影针对成长心理给了很多奇思妙想的解释与表达,例如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天生有怎么的性格或者个性,那些藏在我们内心不可磨灭的经历与记忆组成了我们心理成长过程中方方面面,我们是那个被塑造的人,至少我们小的时候是那样,等到我们开启思维的列车,被列车带着满世界乱跑,那些从书本上得来知识,我们从各种网络或媒体那儿接受来的信息,包括我们行走得来的体验,一点一点地塑造着我们自己这么一个人,我们就像是一个处理器,面临着一大堆的信息,不断升级不断筛选信息,最后得到一个或好或坏的结果。电影给的情绪内核是喜怒哀惧厌,不是很赞同,不过好像是咨询了相关专家的,影片暗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核心情绪,例如父亲是愤怒女孩是快乐母亲是悲伤,这样简单化大概是为了更方便表达故事,但在我看来并不是那么合理,毕竟人呐,是真复杂。
当然,不要错过了最后的彩蛋,猫咪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8
《头脑特工队》的英文原名叫《Inside Out》,我觉得这个名字更加符合电影内容。Inside是指内部的,在这里应该是指头脑内部的情绪世界,Out是指外部的,则是指外面的现实世界。这部电影就是讲诉了一个叫莱莉的女孩和她头脑内部情绪的故事。莱莉本来是快乐的生活在明苏达尼州,有和蔼可亲的父母、亲切友爱的闺蜜和热爱的冰球运动。突然有一天由于父亲的工作原因,她们一家搬到了旧金山,但是因为新家不好,又离开了曾经的朋友,莱莉觉得新的生活糟糕极了。所以莱莉决定离家出走,返回明苏达尼州,寻找曾经的快乐,但是在最后莱莉还是在巴士开离之前叫停,返回了新家。这是莱莉现实世界的故事,而在莱莉的头脑中五个情绪小人则是为了挽救莱莉情绪从欢乐到忧郁愤怒的变化而导致了另外一系列的故事。这部电影在审美艺术上有创新奇幻之处,但在心理学尤其是情绪、记忆、梦境等方面也有值得探究的地方。
莱莉的大脑内部世界首先出现的是大脑指挥部,而指挥部由快乐、悲伤、恐惧、厌恶和愤怒这五种情绪掌控。快乐作为最早出现的情绪,是团队的领导,协同小伙伴们让莱莉时刻保持好心情;悲伤虽然也希望莱莉乐观快乐,但是她总是难以自控的保持着负面情绪,想要好好哭一场;恐惧主要是提醒莱莉保持警惕,保障莱莉的安全;厌恶则是希望莱莉不受生理上或社交上的毒害,尤其是在对待西兰花这种蔬菜方面;愤怒则脾气暴躁,总是积极地为莱莉争取公平待遇,但往往好心办坏事,将莱莉的事情搞得更加糟糕。白天,这五种情绪掌握莱莉的大脑,并将每天发生的带有某种情绪的事件,分别以不同颜色的记忆球储存在大脑指挥部里面的架子上,这是短期记忆。还有一些超级重要的事件成为核心记忆存在于指挥部的中心位置。而这些核心记忆会强化莱莉个性的某些方面,从而形成了五个个性的岛屿,分别是冰球岛、搞怪岛、友谊岛、诚实岛和家庭岛,这些岛屿代表了不同的'个性和价值观,它们被激活时会焕发光彩,沉寂时时暗淡无光的,也可能会坍塌,也可能会重建。到了晚上,大脑内部的思维轨道将不再运行,而白天暂时储存在大脑指挥部的短期记忆则会顺着输送管道到达记忆长廊,成为长期记忆。在这无尽的记忆长廊里,有记忆工人在里面工作,将莱莉已经遗忘了的记忆,已经褪色的记忆球通过管道排放进入记忆垃圾场,再也无法找回来。
当快乐和悲伤由于意外离开了大脑指挥部,到达了大脑的其他地方。但是快乐和悲伤都想快点回到大脑指挥部,使莱莉重拾欢乐。在这一回程的途中,快乐和悲伤遇到了莱莉臆想中的朋友冰棒,冰棒带领快乐和悲伤去寻找捷径,赶上思维列车。在途中,他们经历了抽象思维区和想象之地。抽象思维区我不是很懂,暂且略过。在想象之地,快乐、悲伤和冰棒都看到了莱莉童年时候构建的各种有趣的玩具,但是随着莱莉的长大,这些欢乐的童年记忆似乎也在不断的消失,因为想象之地正在不断的被拆除,送往记忆垃圾场。当快乐、悲伤和冰棒终于赶上了思维列车,莱莉却进入了睡眠,这意味着思维列车也要停止运行。这三人为了早点回到大脑指挥部,准备进入造梦工厂唤醒莱莉。在造梦工厂中的场景体现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观点,在当天晚上莱莉的梦里是她白天去新学校的场景,本来潜意识是自己流利地进行自我介绍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在现实畸变滤镜的作用下,或者说是白天现实情况的压制下,潜意识的顺利介绍不但没有了,反而在梦境中情况变得更为糟糕。这之后快乐、悲伤和冰棒将莱莉的梦境彻底改造了并成功唤醒了莱莉。但是冰棒被守卫梦境的保安扔进了潜意思区,那里应该是人不希望回忆起来的记忆所存在的地方,例如莱莉不喜欢的西兰花和恐怖的小丑都在那里。
快乐、悲伤和冰棒离开潜意思区,再次踏上思维列车,准备回到总部。可是不幸的是,由于诚实岛的坍塌和家庭岛的摇摇欲坠,思维列车被损坏,快乐和冰棒也被抛到了记忆垃圾场,被遗忘了。但是快乐不甘心这样被遗忘,希望莱莉能开心起来,也开始明白有时候正是由于悲伤的存在才能创造快乐,所以快乐鼓起勇气,最终在冰棒的帮助下回到了长期记忆区,但是冰棒却永远留在了记忆垃圾场,被彻底的遗忘了,这似乎也预示着成长总是会付出一定的代价的。最后,快乐和悲伤重新回到了大脑指挥部,莱莉也在它们的指挥下逐渐适应了新环境,重新构建了升级版的大脑指挥台、有快乐和悲伤交织的核心记忆以及更加炫目多彩的个性之岛,莱莉的生活又变得多姿多彩。
看完这部电影,我还有更多方面的感受。一是事物是有两方面的影响,同一件事乐观的人生态度有积极的看法,悲观的人生态度有消极的看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生只存在快乐就好了,有时候悲伤也有存在的价值,悲伤的哭泣,发泄一通,会让消极的态度重新有了精神去努力。同时,正因为悲伤的存在,快乐则被提醒要更为珍惜。二是十一二岁的青少年正是自我同一性的混乱时期,自我认知过程还未趋于平衡,同时影片中的莱莉又到达一个新的环境,还没有学会适应,父母更应该对她多加关注,帮助她更快的融入新的社会群体。父母也应该学会尊重和信任这时候的孩子,帮助孩子构建自我同一性,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三是童年的记忆是青少年在逐渐遗忘的,就如同影片中的代表童年伙伴冰棒被永远留在了记忆垃圾场和童年时候的想象之地也渐渐被拆除,但是又不得不承认童年记忆带给青少年的快乐情绪应该是一直存在的,当有一天由于某个意外重新想起了早已被遗忘的童年记忆,也许当时快乐情绪会让人再次经历。四是每个人的大脑都是被五种情绪掌控的,在影片末尾显示出猫和狗的大脑也是如此,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其他动物都是这样吗,还是这仅是一种电影效果?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
《头脑特工队》这部影片在我看来是一部温情且可爱的动画电影,这是它很可贵的一点,值得肯定。但是从一名大学生观影者的角度客观的来分析,《头脑特工队》内容过于简单,情节并不紧凑反而有堆砌之嫌,适合少年儿童年龄阶段。花费早晨两节课的时间让大学生集体观看并写出深刻的感悟,这部影片不足以胜任。站在心理素质课老师的角度考虑,这部影片还是有让大家观看的必要的。首先,《头脑特工队》用几个情绪小人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一个孩子的内在心理活动,符合我们的课堂主题。其次,心理科目结业考试在即,考前最后一节课不妨让同学们放松放松。
我相信任何一部影片都有它的价值,只要你认真体会。《头脑特工队》也不例外。影片主人公是一个小女孩茉莉,不,准确的说应该是那五个情绪小人,他们分别是乐乐,厌厌,忧忧,怕怕,和怒怒。茉莉的喜怒哀乐忧就由他们来控制。影片着重描述了茉莉11岁12岁这两年的成长经历和情感波动,在这段期间里,乐乐和忧忧却经历了一场大冒险。导演极具匠心且满怀童心的刻画了处于青春期孩子的任性又有点叛逆的心理变化,茉莉搬家后经历各种想家,怀念老朋友,冰球比赛失利等等各种心理困扰后贸然决定偷妈妈钱独自搭乘公交车位于明尼苏达州的老家,此时头脑控制的总部炸开了锅,因为他们无法阻止茉莉的行为。在最后的紧要关头,乐乐和忧忧终于千辛万苦把茉莉的核心带基因回了总部,阻止了茉莉的激进行为。影片末尾茉莉迷途知返,重新玩起了冰球,交起了新朋友,过上了新生活。一切又是那么美好。
这部影片其中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细节。Bing bang作为茉莉儿时幻想出来的好伙伴,为了让茉莉成功返回头脑控制总部,放弃了乘坐月球车一起回去,最终牺牲了自己,在记忆废物区消逝了。我想导演想通过这个细节暗示我们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因为我们稍一疏忽或变得更成熟时,它们就很容易被遗失。
与某些影片刻画青春带来的阵痛不同的是,迪斯尼动画更多的是想传递一些美好的,童心的,温馨的“暖能量”。如今我们的青春已接进入了倒计时,开始披上了成人的外衣,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任性,避免不小心伤害身边的人已然成了我们的必修课。对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全力保有自己的童心。
因为正如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所说的“拥有一颗童心是幸运的”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2
每当站在意识的边缘,俯瞰回忆的深谷,都有嚎啕大哭的冲动。昨天晚上和损友一块儿看《头脑特工队》,尽管之前就被告知将是一部催泪之作,却没想到是这样坚决的形式。总觉这两年看的动画片,都在讲一个相似的故事,其中包含着对美好过去的无尽追怀和自我认同的不断重建。尽管主题不同,却有着相同的底色。
《头脑特工队》可能是目前为止最直接最完整地呈现这一主题的作品,没有假托一只玩具熊或一个童话公主,而是直接呈现了成长过程中美好记忆的一次次陷落。当小女孩拒绝回应爸爸的玩笑时,淘气岛轰然倾塌,我身边的陌生姑娘在啜泣,而我想要嚎啕大哭。
童年真的是在某一瞬间像爆破一样消失的么?小孩子可爱的瞬间,大多是不自以为可爱的,而从逐渐懂得“卖萌”开始,我们学会通过假装来重温童年时受到的宠爱,而童年也真正成为无法返回的孤岛。
Bing Bong这个幼年幻想中的伙伴,和《玩具3》里被抛弃的大熊,和《无敌破坏王》里风光不再的糖果国王,甚至和《飞屋环球记》中受到质疑的冒险家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看电影的时候我总担心如果莱利是一个受到心理创伤的小姑娘,Bing Bong很可能会黑化为一个相似的反派人物了,然而受到呵护的莱利幻想中的伙伴是快乐而憨厚的,为了小姑娘的快乐它最终选择消失在遗忘的深谷中。这样的遗忘是如此地不知不觉,以至于我们几乎从不会为忽视了某个幻想中的伙伴而愧疚。当乐乐趴在悬崖边看到Bing Bong逐渐化为暗影,我拼命地从我的回忆的废墟中搜寻那只被我赋予过生命的小鹿气球和被我想象成小马的儿童自行车,是我抛弃了它们,还是它们离开了我?
为什么不能永远以过去的形式存在。为什么每时每刻都在获得新的记忆遗失旧的。到底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还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天堂图书馆一般的记忆档案馆中的管理员啊,他们的销毁记忆的时候不会难过吗。或许皮克斯觉得回忆还是及时清理的好吧,即便是美好的回忆,留下了太多也会令人难过。《飞屋环球记》中的老人的故事,不是事情的另一幅面孔么。人生于世何止是与童年、与旧友的不断告别,人生于世本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遗忘的哀愁或许是时间的奖励。把所有故事都戴在身上,才是旅途中最艰难的状况吧。
然而这样想也并不能让我释怀啊,真想跳进回忆的深谷中,重新看看每一个灰色的海洋球。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3
童真是人类的最后一处圣洁的天堂。漫画家丁午在被下放到河南干校时给女儿画了一本漫画家书《小艾爸爸特别特别想你》。映在纸上的是一个乐观的爸爸每天的生活趣事。他一手抵挡着来自精神和物质世界的匮乏,另一手却建造了一个纯白洁净的童话。美国作家菲尔丁也曾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这部《头脑特工队》就用脑洞大开的方式讲述了成长过程中的美好与辛酸。电影中塑造了几个萌萌哒的情绪小人住在小女孩莱莉的大脑里,为小女孩的生活出谋划策。突然有一天意外发生,为了使莱莉重新恢复笑容,情绪小人之一乐乐踏上了冒险之旅。
在返回大脑控制中心的路上,她们遇到了莱莉幼时的幻想玩伴,一头粉红色的大象——冰棒。莱莉十几岁了,已经很多年没有和冰棒玩了。讲到这里,乐观的冰棒哭了出来。他的心里还有一个梦,用属于他们的火箭船带着莱莉去月球。可是火箭船和他们自己都跌入了深渊,面临着被风化侵蚀的命运。而此时的莱莉情绪越来越烦躁,在她脑海里友谊、诚实、亲情的小岛也在一个接一个地轰塌,她正在计划离家出走,回到她心心念念的故乡明尼苏达,去缔造新的快乐的记忆。与此同时,乐乐和冰棒唱着能使船只发动的歌曲想要驾驶它离开深谷。但两个人太重了,在最后关头,冰棒纵身一跃,跳入谷底,目送着乐乐登上平地。他的身体正慢慢被风吹散,还喃喃自语,“乐乐,你替我带她去月球好吗?”
这是我自认为影片中最煽情的片段,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要好的玩伴。也许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具化的同伴,也许是留在家中一隅的小玩偶,抑或是像冰棒这样的只存在于脑海里的软萌小伙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她不再需要一个这样的小伙伴,我们把它们扔在记忆的小角落里,然后会有沙土把它们渐渐掩埋,结出悲伤而我们仍不自知的花朵。“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斑白岁月剥落小时候,融掉了许多快乐的年轻的记忆。如果在记忆中它们是有生命的,它一定会包裹起自己被遗忘的悲伤,微笑着看着你长大成人,时常开心地说:“这就是我最棒的小伙伴啊,她都已经成大姑娘了。”
长伴随着阵痛,总会有人磨灭掉你的天真。所有正在成长和已经成长的.人,都要无可避免地长出坚固的盔甲,而那代价就是失掉了童真的羽衣。这是成长的代价。
那座孤岛,后来坍塌。那迷茫的人儿,也正在成长。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4
《头脑特工队》以动画的形式讲述人类大脑中情绪变化的原理过程。看完后,我明白了为什么回想小时候,记忆中的画面总是洋溢着阳光般的暖色,因为小时候,掌握情绪的主要是乐乐,happiness,而且通常在一段情绪中只存在一种情绪(人类有五大情绪,happiness、sadness、anger、disgust、fear,分别对应金黄色、幽蓝色、红色、绿色和紫色)。随着人慢慢长大,经历越来越多的事情,记忆球的数量不再以金黄色球为主,一个记忆球也从单色变成多色混杂。我们的情绪不再那么单纯而强烈,变得喜忧参半,变得难以言状。
情绪中,乐乐和忧忧是是两大主要情绪。年幼时,多以纯粹的快乐为主,忧伤通常退居其次。在成长的过程中,忧伤会慢慢参与进来,它不仅会反映在当前的情绪中,还会给曾经快乐无忧的记忆染上忧伤的色彩。于是,当我们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时,我们会感到莫名的忧伤,会不禁泪流满面。这时的情绪就不是单纯的快乐或忧伤了,确切一点地说,应该是更接近于感动。
感动是一种更复杂更深刻的情感,能给人以力量。而这种力量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动力,是单纯的快乐和忧伤都无法给予的。
影片也告诉我,有些时候,我们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甚至会无法感受到情绪。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内部情绪会产生混乱,一些核心记忆如家庭、诚实、友谊、兴趣和淘气就会遭到损坏甚至崩溃,这就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修复和重建。这个过程要花多长时间,修复成果如何,因人而异。影片中讲述的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因一次搬家而引起情绪大变动所历经的过程。
十一、二岁,也许我也经历过一些情绪危机,只是那些小危机在我的不知不觉中发生并解决了。那个阶段,我的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并未发生什么大的变故。而这一场我正在经历的从二十岁到现在还未结束的危机,这场精神和情绪的双重危机,不知何时才能转危为安。
是不是知道的越多反而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虽然我知道情绪的波动是客观现象而非主观,是科学而非神秘,我还是无法解救自己。是否人不应该有自我救赎的念头,而应该转而向上帝祈求。人若想把命运抓在自己手中,有时还真的挺累的。可是,上帝已死。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5
倍受好评的皮克斯动画《头脑特工队》便在北美开画的第一个周末拿下了九千四十万的票房,可谓是票房口碑双丰收。之所以能够创下如此喜人成绩,应该由其创新的剧情设定。
我们都说人会喜怒哀乐,而皮克斯大胆又创新的将人的情绪具象化了。把情绪分成了五种,并且具象成为一个人形的小人,这样有趣而恰到好处的设定让电影成为了一个充满好奇、好玩的故事。
在主要剧情上,“快乐”情绪和“悲伤”情绪成为了故事发展的主要矛盾。长期占据主动的“快乐”在不断边缘化“悲伤”时,遇到了小女孩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搬家。
随着环境的巨大转变,原本五个情绪所占据的比重正在发生变化。而占据矛盾中心的“快乐”和“悲伤”便开始了一场“拯救大冒险”。在这段冒险和拯救之路上,“快乐”重新和意识到“悲伤”是这个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自己过度担心“悲伤”影响小女孩生活的意识是错误的。“悲伤”同样有着她不可缺少的位置。
之所以觉得本片剧情设定的优秀之处,应该要属于多重矛盾的巧妙设定。头脑内两个情绪的矛盾,小女孩搬家后环境转变所带来的巨大心里落差以及小女孩从童年向青春期的内心成长。
其实这样的剧情,你是否有些熟悉呢?
是的,这正是你我曾经有过的人生经验,是我们在成长时所遇到的烦恼。我们在每一次成长的时刻,总会因为环境的巨大转变,内心活动也会跟着发生巨大的转变。就像本片中,小女孩在这样的成长时刻,内心世界也经历了一次毁灭和重建。
就像大脑总部里那块操作台一样,经历一场变故后,操作台也变得更大、功能更全面了。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电影里,开学第一天的晚餐片段中,也出现了父母的头脑队伍。父母大脑总部里与小女孩不同面积的操作台也暗示了随着人的成长,我们处理事情的方法也变得多样。
而每个人大脑总部里起到主导作用的情绪,则清晰的表明了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看完本片后,我想皮克斯有这样的创意并讲述这样的故事,可能是想要告诉广大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关心孩子身体的成长和学业的进步,也不要忘了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而对于我们年轻人,成长,总是伴随欢笑和哭泣。而每一次成长,都是一个情绪的沉淀。我们学会了隐忍、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也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