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
1. 进入手术室必须按照规定更换衣服、口罩、帽子、拖鞋,按规定通道进入洁净走廊或无菌区,有化脓感染、患皮肤病者及上呼吸道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
2. 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外出衣与外出鞋。
3. 参观手术者,按规定换手术衣、裤,并在固定的手术间,不得随便更换手术间,特殊感染手术,手术间外面挂“隔离牌”,并谢绝参观。
4. 手术室门、分区隔断门保持关闭状态,术前各项准备工作要提前做好,术中尽量减少人员在室内走动及出入手术间。
5. 进入手术室所有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6. 各种无菌物品定点、定位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无菌包的` 灭菌日期及灭菌效果。
7. 干式持物钳4小时更换,打开后无菌物品原样包好后有效期为24小时。
8. 无菌冲洗溶液,一经启封,应注明开启日期,时间,在未污染的情况下,24小时内使用,消毒剂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日期、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9. 一次性消耗试用品,严格检查包装、有效期、规格型号,确认主刀医生使用时方可打开。
10. 一次性耗材应按厂家说明一次性使用,严禁重复使用。
11. 每日手术前一个小时启动净化系统,净化一小时后方能进行手术。
12. 手术间回风口金属滤网每周清洗一次,晾干后安装使用。
13. 环境卫生学监测:每间手术间每年进行空气监测一次,物体表面、消毒液每季度一次,结果符合要求,并记录存档。
14. 特殊感染手术严格按流程接送病人,术中保持环境清洁、不污染,术后产生的医疗垃圾用双层黄色塑料袋,有效封口并注明感染类型由专人回收处理。
15. 医疗废物按要求存放,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利物品放在锐器盒内统一焚烧。医疗废物的运送焚烧要有严格的交接手续,交接人员双方签字。
16. 手术结束后,污染器械经污物通道,或用清洁包布覆盖或容器盛装方可通过清洁通道,送至污洗间;可回收垃圾封包后由清洁通道送出手术间;污敷料用清洁包布包裹后,放于污物车内;医疗废弃物就地有效封口或打包后通过污物通道进入污染区;液体垃圾经污物通道送至污洗间,倒入污水池。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
一、手术室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师,应当具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环境卫生学管理方面的知识,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二、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功能分区应当包括:工作人员生活办公区;无菌物品储存区;医护人员刷手、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区标志明确,设专用通道,区域之间有实际屏障,避免交叉污染。
三、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四、配备流动水等洗手设施,严格手卫生管理。
洗手刷/海绵、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戴手套前后应洗手及手消毒。
五、手术室的墙壁、地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良好。
六、手术室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七、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面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八、手术部应当选用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根据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周期性更换,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
九、接送手术病人平车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一人一换。
十、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活动,手术结束后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十一、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
十二、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其为污染;不得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应视为污染。
十三、严格限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数,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十四、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限制进入手术室工作。
十五、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无菌,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储存区域。
十六、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十七、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括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或肉眼可见污垢的器械、敷料和物品不得使用。
十八、获准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检查,应按手术器械的性能、用途做好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后方可使用。
十九、进入手术室无菌区和清洁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二十、病人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麻醉导管及面罩等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干燥或无菌保存。
二十一、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器械清洗、消毒相关知识,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正确的器械清洗、保养以及灭菌的方法进行。
耐热、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备用刀、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进行压力蒸汽灭菌,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特殊污染(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器械按高水平消毒—清洗—灭菌程序进行。
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进入洁净手术部清洁区、无菌区内的人员应当更换手术部专用的产尘少的工作服。
二、洁净手术部各区域的缓冲区,应当设有明显标识,各区域的门应当保持关闭状态,不可同时打开出、入门。
三、医务人员应当在气流的上风侧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有对空气产生污染的操作选择在回风口侧进行。
四、洁净手术室温度应在20℃~25℃;相对湿度为40%~60%;噪声为40~50分贝;手术室照明的平均照度为500LX左右;洁净手术室在手术中保持正压状态,洁净区与相邻洁净区的静压差应符合标准(Ⅰ、Ⅱ级8Pa;Ⅲ、Ⅳ级5Pa;洁净区对非洁净区10Pa)。
五、洁净手术部的净化空调系统应当在手术前30分钟开启。
六、洁净手术部的净化空调系统应当连续运行,直到清洁、消毒工作完成。
Ⅰ~Ⅱ级用房的`运转时间为清洁、消毒工作完成后20分钟,Ⅲ~Ⅳ级用房的运转时间为清洁、消毒工作完成后30分钟。
七、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机组就定期检查,保持清洁。
洁净手术部新风机组粗效网每2天清洁一次;粗效过滤器宜1~2月更换一次;中效过滤器宜每周检查,3个月更换一次;亚高效过滤器每年更换。末端高效过滤器宜每年检查一次,当阻力超过设计初阻力160Pa或已经使用3年以上时宜更换。
八、消毒气体、麻醉废气的控制排放,应单独系统排放或与送风系统连锁的装置,不可回风进入循环。
九、排风机组中的中效过滤器宜每年更换,发现污染和堵塞有时更换。
十、定期检查回风口过滤网,宜每周清洁一次,每年更换一次。
如遇特殊污染,及时更换,并用消毒剂擦拭回风口内表面。
十一、负压手术室每次手术结束后应当进行负压持续运转15分钟后再进行清洁擦拭,达到自净要求方可进行下一个手术。
过滤致病气溶胶的排风过滤器应当每半年更换一次。
十二、热交换器机组散热器应当每周进行高压自来水喷射冲洗,并保持清洁干燥。
十三、对空调器内部加湿器和表冷器下的水盘和水塔,应当每周进行清洗去除污垢,并保持干燥清洁。
十四、对挡水板应当每周进行清洗,保持干燥。
十五、对凝结水的排水点应当每天检查,并每周进行清洁。
十六、Ⅰ~Ⅲ级洁净手术室和Ⅰ~Ⅱ级其他洁净用房应当实行空气洁净系统送、回风的动态控制;Ⅳ级洁净手术室和Ⅲ、Ⅳ级其他洁净用房可能通过末端为高效或者亚高效过滤器的局部空气净化设备实行动态控制,并设置工程专职人员负责手术进行中的计算机动态监控;非洁净区可以利用局部净化设备进行循环自净。
十七、设专门维护人员,遵循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保养与维护;并制定运行手册,有检查和记录。
十八、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末端装置应当保持密闭,不泄露。
十九、负压手术室和产生致病性气溶胶的房间应当设置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并且排风口安装高效过滤器。
二十、排放有致病气溶胶的风口应采用密闭装置。
二十一、洁净手术部投入运行前,应当经有资质的工程质检部门进行综合性能全面评定,并作为手术部基础材料存档。
二十二、洁净手术部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细菌浓度和空气的气压差。检测方法和标准符合相关规定。
二十三、每天可通过净化自控系统进行机组监控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十四、每月对非洁净区域局部净化送、回风口设备进行清洁状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十五、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部手术室至少进行1间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并记录。
二十六、每半年对洁净手术部进行一次包括尘埃粒子、高效过滤器的使用状况、测漏、零部件的工作状况等在内的综合性能全面评定,监控并记录。
二十七、每半年对洁净手术部的正负压力进行监测并记录。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消毒供应室的各类人员必须经相应的岗位培训,掌握各类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二、消毒供应室布局合理,相对独立,邻近手术室和临床科室,便于收、送;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通风采风良好。
三、医院应按照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重复使用并需要清洗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集中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和供应。
四、医疗机构应根据其规模、任务、消毒供应种类及工作量,合理配备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设施。
五、内部布局合理,分办公区域和工作区域。
工作区分去污染区、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划分明确,标志清楚,区域间设有实际屏障和物品通道,严格管理,实行由污到洁的工作流程,不昨洁污交叉或物品回流。
六、天花板、墙壁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洗和消毒;墙角宜采用弧形设计以减少死角。地面应防滑、易清洗、耐腐蚀。电源插座应采用嵌墙式防水安全型。包装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安装空气消毒装置,每天对空气、物体表面等消毒2次,空气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9cm平皿)标准。
七、严格区分灭菌与未灭菌物品,定点放置。
对各类无菌包应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包括包装规范及包外标注等,发放前必须认真检查,过期重新灭菌。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保持车辆清洁、干燥。
八、凡需要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先清洗再消毒灭菌。
特殊感染性疾病(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污染的器械应单独包装,明显标记,先经高水平消毒后再清洗;朊毒体感染病人用后的器械按照WS310.2-20xx《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有关要求处置。
九、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遵循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储存与发放等基本工作流程。
十、器械、物品的清洗,应根据其不同材质和性质、形状、精密程度与污染状况进行分类,选择正确的清洗方法。
耐热、耐湿的器械与物品宜采用机构清洗方法;精密复杂的器械应先手工清洗,再采用机构清洗方法。
十一、经过清洗、消毒、干燥处理的器械、物品,必须进行清洗质量检查和器械功能检查,符合要求后再包装灭菌。
灭菌包必须包装严密、正确,捆扎松紧适宜,包外标注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操作人员代号、灭菌锅号、锅次等,使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
十二、根据器械、物品的用途、性质等选择适宜的灭菌方式,灭菌物品的装载、卸载、存放与发放正确、适合,严格遵守消毒供应技术操作程序,确保供应物品的质量。
十三、消毒供应中心应进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追踪,建立清洗、消毒设备和操作的过程记录,记录应易于识别和追溯。
灭菌质量记录保留期限应不少于3年。对消毒剂的浓度、使用中的消毒液、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清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十四、消毒供应中心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包括清洁剂、洗涤用水、润滑剂、消毒剂、包装材料(含硬质容器、特殊包装材料)监测材料等,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
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一次性珍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供应室。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十五、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人员还必须取得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持证上岗,遵章守制。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3
一、手术室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师,应当具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环境卫生学管理方面的知识,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二、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功能分区应当包括:工作人员生活办公区;
无菌物品储存区;
医护人员刷手、患者手术区域;
污物处理区域。各区标志明确,设专用通道,区域之间有实际屏障,避免交叉污染。
三、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
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四、配备流动水等洗手设施,严格手卫生管理。洗手刷/海绵、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戴手套前后应洗手及手消毒。
五、手术室的墙壁、地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良好。
六、手术室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七、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面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八、手术部应当选用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根据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周期性更换,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
九、接送手术病人平车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一人一换。
十、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
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活动,手术结束后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十一、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
十二、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其为污染;
不得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应视为污染。
十三、严格限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数,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十四、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限制进入手术室工作。
十五、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无菌,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储存区域。
十六、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十七、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括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或肉眼可见污垢的器械、敷料和物品不得使用。
十八、获准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检查,应按手术器械的性能、用途做好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后方可使用。
十九、进入手术室无菌区和清洁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二十、病人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麻醉导管及面罩等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干燥或无菌保存。
二十一、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器械清洗、消毒相关知识,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正确的器械清洗、保养以及灭菌的方法进行。耐热、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备用刀、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进行压力蒸汽灭菌,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特殊污染(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器械按高水平消毒—清洗—灭菌程序进行。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4
1. 定期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安全防护知识,掌握安全防护知识和技术,提高防护意识。
2. 定期专人负责检修、维修废气排放系统,检修新风系统,定期测试放射线防护屏障功能。
3. 配合激光、放射拍片手术时,手术配合人员在手术开始前戴好激光或铅防护镜,穿好防护衣等。
4. 配合特殊感染手术时,应安排在指定手术间内进行,手术前在手术间的门上悬挂隔离标志,并严格遵循特殊感染手术隔离要求进行配合。
5. 进入手术室工作人员需穿防护拖鞋防止器械落地刺伤足部。
6. 根据手术要求使用防护用具,如防护眼睛、防渗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渗手术衣或手术衣内穿一次性围裙,防止血液喷溅造成污染。
7. 术中使用“非接触技术”传递锐器,减少传递时造成的伤害。
8. 利器等尖锐物品应放置在利器盒内,四分之三满,密封后按规定要求处理。
9. 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实施以下处理措施: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75%的酒精或0.5%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10.发生被乙肝患者血液污染的锐器损伤,最好能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定期追踪;若被HIV阳性血液污染,最好在六小时内应用抗HIV药物,并于6周、12周、6个月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
11. 发生职业暴露后,24小时内,根据针刺受伤上报流程及时上报。
12.防止护士连续工作消耗体力,精力,使得精神不集中、疲惫导致护理缺陷发生,在适当时间内调整休息,保持最佳工作状态。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5
1. 手术室产生的垃圾严格按照医院垃圾分类管理规定进行分类处置。
2.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对手术室产生的医疗垃圾实施分类收集处理。
3. 损伤性废物必须放入利器盒内,液体垃圾必须倒入污水池。
4.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包装物及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及其他缺陷。
5. 保洁员每日及时清理各手术间产生的医疗废物并送至污物存放间,废物回收中心人员回收时封口并在包装上贴上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科室、生产日期、类别及特殊说明。标签贴在包装袋的封口处,盛装的废物应为包装袋容积的四分之三满。
6. 特殊感染手术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包装袋及时封口并贴标签,尽量缩短其在科室内的存放时间,巡回护士及时通知专人回收处理,在回收过程中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并与医院废物回收人员做好交接。
7. 医疗废物中心回收医疗垃圾时需填写三联单,科室存留一份。
8. 病人残肢等需焚烧的组织废物应专人回收,严格按交接流程进行,巡回护士与回收人员双方交接签名。
9. 医疗废物一日至少回收两次,注意在手术室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6
1. 特殊感染是指朊毒体,气体坏疽、突发不明原因感染。
2. 手术科室必须于手术前向医务处和感染办汇报备案。
3. 手术通知单上注明隔离种类和感染诊断。
4. 此类手术安排在独立的感染手术间或负压手术间进行,术前将手术间内不必要的设备物品移除手术间。
5. 安排室内和室外两组护士,室外护士向内传递补充物品,负责备好术后手术间处理需用的消毒液,并为室内人员备好术后更换的清洁衣裤及鞋子。室内人员负责手术配合、术后室内用物与物体表面的处理。手术过程中,室内人员不可出手术间。
6. 参加手术人员应穿隔离衣,依据感染类型穿戴防护用品,自身有外伤未愈者不得参与手术。
7. 除手术器械外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用物。
8. 术中手术组人员管理好手术用物,小心投放医疗垃圾,切勿造成地面及其他环境污染。
9. 使用后的一次性用物或切下的组织等各种污染物品装入双层专用密封、有明显标志的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内,由专人送焚化炉焚烧。
10. 运送患者的平车进入手术间后,不得推离手术间,应铺上一次性大单,靠墙备用;术后将患者整个包裹,将其送至隔离病房,减少传播和扩散机会。
11. 气性坏疽患者手术结束后,根据要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手术间地面、墙面和患者接触后的手术床、器械车、推床及室内固定物品等。明显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手术器械在手术间内无明显污染用20xx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45分钟,有明显污染的用5000-10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60分钟以上,处理后装入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内,并封口,外贴特殊感染标识,送至CSSD进行集中处理;手术间终末消毒使用3%过氧化氢20mg/m2进行喷雾消毒。
12. 朊毒体患者手术结束后,根据要求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手术间地面,墙面,和患者接触后的手术床、器械车、推床及室内固定物品等。明显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时间15分钟;手术器械在手术间内初步处理,用1mol/L氢氧化钠浸泡60分钟,处理后装入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内,并封口,外贴特殊感染标识,送至CSSD进行集中处理;手术间终末消毒使用3%过氧化氢20mg/m2进行喷雾消毒。
13. 原因不明的感染手术,依据国家届时发布的.规定要求处理,没有要求的其消毒原则为:在传播途径不明时应根据多种传播途径确定消毒范围和物品,按病原体所属微生物类别中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确定消毒剂计量(可按杀芽孢的剂量确定),医务人员做好职业防护。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7
1. 手术室使用的各种灭菌设备(快速灭菌器)应严格按照国家消毒技术范围的要求进行监测,每周至少做一次生物监测,每次监测时,应同时送对照检监测管一只,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并做好等级。
2. 快速灭菌器使用方法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快速灭菌只用于急需器械时使用。不可作为常规灭菌方法。快速灭菌后,器械不能裸露传递。
3. 消毒剂、监测用的'化学指示物等要在有效期内使用,一人一报制剂。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8
1. 进入手术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要求。
2. 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3. 手术室必须配备合格的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应配置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提倡用洗手液洗手。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设施,避免二次污染,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4. 洗手之前应摘除手部饰物,修剪指甲,长度不超过指尖。
5.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用流动水洗手,遵照七步洗手法进行,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
6. 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方法: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揉搓,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双手干燥。
7. 以下情况需要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分移到清洁部分;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物、伤口敷料等之后;协助穿无菌手术衣、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及配置药物之前;摘手套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8. 以下情况需先洗手,再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9. 配备合格的外科手消毒设施,洗手池应每天清洁与消毒,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及手卫生的揉搓用品,用后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一人一用一清洁、灭菌或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10.手消毒剂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内使用,消毒剂采用一次性包装、非手触式手消毒剂的出液器。
11.配备干手物品,干毛巾应一人一用一灭菌,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
12.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者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13.严格按照外科手消毒流程进行外科手消毒: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三分之一,认真揉搓,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三分之一,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三分之一,按照不同消毒剂使用方法进行涂抹:时间2-6分钟。
14.外科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流向肘部。
15.每季度对重点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爆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菌微生物的监测。
16.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相应要求:卫生受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22.<=10cfu/cm。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5cfu/cm。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9
1. 实施落实清洁卫生制度,确保各区卫生质量。
清洁,血体液污染处或可疑污染处用400-700mg/L消毒液擦拭,督促保洁员做好地面的清洁消毒。
4. 手术中病人血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或地面,应及时用醇类或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覆盖消毒后擦拭,消毒液的浓度根据感染类型选择。清洁的顺序应遵循从相对清洁到污染的原则,避免污染扩散。清洁手术间清洁完毕后,自净15-30分钟进行下一台手术。
5. 每周六对手术室各区及手术间环境卫生彻底清洁,包括手术床、手术推床、天花板、窗户、墙壁、吊塔、回风过滤网等。
6. 清洁工分工明确,有工作质量的要求、培训及质量评价记录。不同区域的'清洁工具不能混用,需有明确标志。手术间用品必须保持清洁、整齐,物面无尘,地面无碎屑、无污迹。
7. 术中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等医疗废物直接放入相应容器,手术切除的残肢、组织按病理性废物处理。特殊感染手术按“特殊感染手术病人操作流程”处置,术中保持环境清洁不污染,术中产生的医疗垃圾用双层黄色塑料袋,有效封口并注明感染类型由专人回收处理。
8. 清洁手术间空气净化管理:
(1)清洁度级别达到设计要求,细菌浓度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2)设施维护:回风口栅栏每天清洁,过滤网每周进行清洗一次,必要时更换:粗效、中效、高效过滤器按要求及时更换,有更换记录。手术室清洁工作应在每天手术结束后及净化空调系统运行时进行。
9. 环境卫生学监测:每间手术间每年进行空气监测一次,物体表面、消毒液每季度一次,无菌物品每月一次,结果符合要求。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手术室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师,应当具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环境卫生学管理方面的知识,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二、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功能分区应当包括:工作人员生活办公区;无菌物品储存区;医护人员刷手、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区标志明确,设专用通道,区域之间有实际屏障,避免交叉污染。
三、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四、配备流动水等洗手设施,严格手卫生管理。洗手刷/海绵、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戴手套前后应洗手及手消毒。
五、手术室的墙壁、地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良好。
六、手术室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七、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面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八、手术部应当选用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根据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周期性更换,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
九、接送手术病人平车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一人一换。
十、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活动,手术结束后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十一、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
十二、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其为污染;不得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应视为污染。
十三、严格限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数,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十四、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限制进入手术室工作。
十五、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无菌,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储存区域。十六、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十七、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括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或肉眼可见污垢的器械、敷料和物品不得使用。
十八、获准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检查,应按手术器械的性能、用途做好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后方可使用。
十九、进入手术室无菌区和清洁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二十、病人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麻醉导管及面罩等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干燥或无菌保存。
二十一、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器械清洗、消毒相关知识,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正确的器械清洗、保养以及灭菌的方法进行。耐热、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备用刀、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进行压力蒸汽灭菌,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特殊污染(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器械按高水平消毒—清洗—灭菌程序进行。
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进入洁净手术部清洁区、无菌区内的人员应当更换手术部专用的产尘少的工作服。
二、洁净手术部各区域的缓冲区,应当设有明显标识,各区域的门应当保持关闭状态,不可同时打开出、入门。
三、医务人员应当在气流的上风侧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有对空气产生污染的操作选择在回风口侧进行。
四、洁净手术室温度应在20℃~25℃;相对湿度为40%~60%;噪声为40~50分贝;手术室照明的平均照度为500LX左右;洁净手术室在手术中保持正压状态,洁净区与相邻洁净区的静压差应符合标准(Ⅰ、Ⅱ级8Pa;Ⅲ、Ⅳ级5Pa;洁净区对非洁净区10Pa)。
五、洁净手术部的净化空调系统应当在手术前30分钟开启。
六、洁净手术部的净化空调系统应当连续运行,直到清洁、消毒工作完成。Ⅰ~Ⅱ级用房的运转时间为清洁、消毒工作完成后20分钟,Ⅲ~Ⅳ级用房的运转时间为清洁、消毒工作完成后30分钟。
七、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机组就定期检查,保持清洁。洁净手术部新风机组粗效网每2天清洁一次;粗效过滤器宜1~2月更换一次;中效过滤器宜每周检查,3个月更换一次;亚高效过滤器每年更换。末端高效过滤器宜每年检查一次,当阻力超过设计初阻力160Pa或已经使用3年以上时宜更换。
八、消毒气体、麻醉废气的控制排放,应单独系统排放或与送风系统连锁的装置,不可回风进入循环。
九、排风机组中的中效过滤器宜每年更换,发现污染和堵塞有时更换。
十、定期检查回风口过滤网,宜每周清洁一次,每年更换一次。如遇特殊污染,及时更换,并用消毒剂擦拭回风口内表面。
十一、负压手术室每次手术结束后应当进行负压持续运转15分钟后再进行清洁擦拭,达到自净要求方可进行下一个手术。过滤致病气溶胶的排风过滤器应当每半年更换一次。
十二、热交换器机组散热器应当每周进行高压自来水喷射冲洗,并保持清洁干燥。
十三、对空调器内部加湿器和表冷器下的水盘和水塔,应当每周进行清洗去除污垢,并保持干燥清洁。
十四、对挡水板应当每周进行清洗,保持干燥。
十五、对凝结水的排水点应当每天检查,并每周进行清洁。
十六、Ⅰ~Ⅲ级洁净手术室和Ⅰ~Ⅱ级其他洁净用房应当实行空气洁净系统送、回风的动态控制;Ⅳ级洁净手术室和Ⅲ、Ⅳ级其他洁净用房可能通过末端为高效或者亚高效过滤器的局部空气净化设备实行动态控制,并设置工程专职人员负责手术进行中的计算机动态监控;非洁净区可以利用局部净化设备进行循环自净。
十七、设专门维护人员,遵循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保养与维护;并制定运行手册,有检查和记录。
十八、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末端装置应当保持密闭,不泄露。
十九、负压手术室和产生致病性气溶胶的房间应当设置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并且排风口安装高效过滤器。
二十、排放有致病气溶胶的风口应采用密闭装置。
二十一、洁净手术部投入运行前,应当经有资质的工程质检部门进行综合性能全面评定,并作为手术部基础材料存档。
二十二、洁净手术部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细菌浓度和空气的气压差。检测方法和标准符合相关规定。
二十三、每天可通过净化自控系统进行机组监控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
十四、每月对非洁净区域局部净化送、回风口设备进行清洁状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十五、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部手术室至少进行1间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并记录。
二十六、每半年对洁净手术部进行一次包括尘埃粒子、高效过滤器的使用状况、测漏、零部件的工作状况等在内的综合性能全面评定,监控并记录。
二十七、每半年对洁净手术部的正负压力进行监测并记录。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消毒供应室的各类人员必须经相应的岗位培训,掌握各类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二、消毒供应室布局合理,相对独立,邻近手术室和临床科室,便于收、送;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通风采风良好。
三、医院应按照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重复使用并需要清洗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集中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和供应。
四、医疗机构应根据其规模、任务、消毒供应种类及工作量,合理配备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设施。
五、内部布局合理,分办公区域和工作区域。工作区分去污染区、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划分明确,标志清楚,区域间设有实际屏障和物品通道,严格管理,实行由污到洁的工作流程,不昨洁污交叉或物品回流。
六、天花板、墙壁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洗和消毒;墙角宜采用弧形设计以减少死角。地面应防滑、易清洗、耐腐蚀。电源插座应采用嵌墙式防水安全型。包装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安装空气消毒装置,每天对空气、物体表面等消毒2次,空气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9cm平皿)标准。
七、严格区分灭菌与未灭菌物品,定点放置。对各类无菌包应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包括包装规范及包外标注等,发放前必须认真检查,过期重新灭菌。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保持车辆清洁、干燥。
八、凡需要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先清洗再消毒灭菌。特殊感染性疾病(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污染的器械应单独包装,明显标记,先经高水平消毒后再清洗;朊毒体感染病人用后的器械按照WS310.2-2009《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有关要求处置。
九、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遵循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储存与发放等基本工作流程。
十、器械、物品的清洗,应根据其不同材质和性质、形状、精密程度与污染状况进行分类,选择正确的清洗方法。耐热、耐湿的器械与物品宜采用机构清洗方法;精密复杂的器械应先手工清洗,再采用机构清洗方法。
十一、经过清洗、消毒、干燥处理的器械、物品,必须进行清洗质量检查和器械功能检查,符合要求后再包装灭菌。灭菌包必须包装严密、正确,捆扎松紧适宜,包外标注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操作人员代号、灭菌锅号、锅次等,使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
十二、根据器械、物品的用途、性质等选择适宜的灭菌方式,灭菌物品的装载、卸载、存放与发放正确、适合,严格遵守消毒供应技术操作程序,确保供应物品的质量。
十三、消毒供应中心应进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追踪,建立清洗、消毒设备和操作的过程记录,记录应易于识别和追溯。灭菌质量记录保留期限应不少于3年。对消毒剂的浓度、使用中的消毒液、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清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十四、消毒供应中心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包括清洁剂、洗涤用水、润滑剂、消毒剂、包装材料(含硬质容器、特殊包装材料)监测材料等,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一次性珍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供应室。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十五、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人员还必须取得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持证上岗,遵章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