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学设计

2024-0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推敲教学设计》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敲教学设计》。

推敲教学设计

关键词:数学教学;推敲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xx)08-067-001

我在教学中,就有过这种深刻的体会,尝到推敲给数学课堂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甜头。比如教学《认识厘米》,“厘米”是学生最初认识的一个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单位。为了突破重难点,最初我是这样设计认识1厘米这个教学环节的。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吗?《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头儿子有一天打碎了窗子上的玻璃,父子俩准备去配玻璃,儿子用手量了9,爸爸却只量了4,怎么会这样呢?

生:爸爸的手大,儿子的手小,比划的结果当然不一致。

师:那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尺去量一量。(借助生活基础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新授

师:拿出尺,仔细观察上面有什么?

生:许多数:0、1、2、3……竖线,cm。

师:这些数字0、1、2、3……我们叫它刻度1、2、3……那尺上的0你知道表示什么?

生:起点。

师:我们叫它0刻度。尺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到有数字的地方刻度线最长。Cm表示物体长度的一个单位,叫“厘米”(板书:厘米)。

至此,认识1厘米的教学就结束了。然而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与我设想的有一段差距。从课堂上让学生去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的长度就可以看出认识1厘米的教学是失败的。问题在哪呢?显然让学生建立的1厘米的空间观念不够牢固和精确,1厘米有多长,每个学生衡量的尺度不一样,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优等生建立的比较牢固,因而就比较精确。中下等生建立的概念比较模糊,所以什么样的答案都出来了,离题千里。如何让每个学生对1厘米的概念都建立得很牢固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于是我调整了教学设计,导入部分从激趣入手仍然保留,第二新授部分改为:

师: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板书:厘米)老师这有一个短的小棒,它的长度就是1厘米。拿出你们信封中的小棒,放在拇指和食指中间,轻轻抽出小棒,两个手指间的一段就是1厘米。

师:我们的尺上也有1厘米。拿出尺,仔细观察上面有什么?

生:许多数:0、1、2、3……竖线,cm。

师:这些数字0、1、2、3……我们叫它刻度1、2、3……那尺上的0你知道表示什么?

生:起点。

师:我们叫它0刻度。尺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到有数字的地方刻度线最长。尺上从0刻度开始到1这一大格就是一厘米。尺上还有哪一段也表示1厘米的?找出来指一指说一说。

生:1-2、2-3、3-4……

师:发现了什么?

生: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1厘米有多长再比划比划。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长

大约是1厘米?

生:蚂蚁、纽扣的长、毛毛虫的长……

师:那么哪一段的长是2厘米呢?找一找再比划比划。

可以看出,有了这个1厘米小棒的支撑,我们把“设计一”中用手指在尺上比划,既不精确又不便操作的问题给它立体化的解决掉了。学生借助小棒可以精确的感知1厘米的长度,显然这个方法较之第一种,的确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了空间观念,这从找生活中的1厘米长度的物体就可以看出来。然而,细细推敲,发现这样设计是不科学的。1厘米是从尺上得出的一个精确的、科学的长度,而不能让学生误解像那样的小棒的长度就是1厘米,或许小棒的长度还有误差呢。看来这个1厘米应该从尺上出来,这样更为精确,所以教案还得修改,于是我第三次调整了教案,仍然改第二部分:

师:拿出尺,仔细观察上面有什么?

生:许多数:0、1、2、3……,竖线,cm。

师:这些数字0、1、2、3……我们叫它刻度1、2、3……那尺上的0你知道表示什么?

生:起点。

师;我们叫它0刻度。尺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到

有数字的地方刻度线最长。Cm表示物体长度的一个单位,叫“厘米”(板书: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我们通常用厘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厘米。尺上从0刻度开始到1这一大格就是一厘米。尺上还有哪一段也表示1厘米的?找出来指一指说一说。

生:1-2、2-3、3-4……

师:发现了什么?

生: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1厘米有多长呢?老师这有一个短的小棒,它的长度就是1

厘米。到尺上量一下看看是不是1厘米长?拿出1厘米的小棒,放在拇指和食指中间,轻轻抽出小棒,两个手指间的一段就是1厘米。(生比划)再把小棒放进去检验一下。闭眼感受一下1厘米有多长?眼睛睁开,用手再次比划,是不是1厘米呢?同桌帮忙评价一下,再用小棒检验一下。

师:现在1厘米有多长,小朋友们心中有没有这样的一把小尺子,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

生:小粉笔头的宽、食指的宽、开关盒上的摁钮的宽、铅笔尖的长……

师:是不是大约1厘米呢?我们来量一量。

《推敲》教学设计

文化二中 王军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推敲》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词,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颇费推敲的诗人形象。文字浅显,对于已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初二学生来说弄清大意并不困难,这篇文章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告诉学生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告诉学生如何学习语文。所以,《推敲》一文所承载的教学价值绝不是只让学生“会讲这个故事,认识两个诗人,知道‘推敲’一词的由来”这些东西,而应该真正用这篇教材来教,让这篇教材发挥它的全部价值。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词语意思与句子翻译。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推敲”的含义。学习诗人严谨的创作精神,习作中会推敲文字,逐步做到用词准确,使语言文字增强色彩,从而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

情感目标:精读课文,感悟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能把学习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去。

教学重难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唐代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留下了一个美好而动人的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掌握重点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三、自读课文,阅读提示:

①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说说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②哪些地方给你的感受深?边读边做记号。

[设计意图:从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弊端看,应大力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力主义和命令作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确立。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应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情为依据,以相机诱导为手段的“软设计”为主。这里用“阅读提示”而不用“学习要求”是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尊重,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第一个问题是基于课文的特点提出的,《推敲》本身就是一个情节曲折的故事,课后也要求学生讲讲这个故事。用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略读课文,把得到的信息汇总成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使之落脚在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上,从而给学生一个内化、记忆的拐杖,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大意,为下面让学生讲述故事铺平道路。第二个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个性探究的问题。其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进一步精读课文,通过对课文中的某些句段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把握贾岛这一人物的特点——创作严谨,勤于思考。同时,引导学生从贾岛与韩愈的对话中抽绎出“推敲”的方法,为下面“实践推敲之法”提供理论依据。]

四、小组内交流,讨论。

五、大组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读有关文字,交流读书感悟,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到哪儿,老师引导到哪儿,决不硬牵)以下是教师课前预设: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创作折灵感来自于生活的体验。

◆引导学生体会贾岛创作的认真与专注,同时体会通过街上行人的描写,衬托贾岛改诗入迷的情态。

◆引导学生通过“比比划划”、“不知不觉”、“闯进”等词语,感悟贾岛创作的态度极为认真。

◆韩愈建议把“推”改用“敲”的内容,以读代讲,弄清意思即可,重在引导学生读读诗句,体会好处,从中总结出推敲词句的方法。总结推敲文字的策略(方法):(1)用朗读来判断用词是否准确;

(2)联系语境判断用词是否准确;(3)应为表情达意服务;(4)用词应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以上内容为精读内容,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朗读训练。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应拥有学习和发展的自由。因此,老师必须把阅读的自由、学习的快乐还给学习,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自主探索,真正实现个性的发展。学生按“阅读提示”充分、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个性化地搜寻感悟点、筛选信息点。然后,让学生围绕提示,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交流阅读感受。最后,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对交流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梳理、概括,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学生学习任务。]

六、讲述“推敲”来历

1、按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来讲述故事。

2、两种形式:一是略述,二是详讲。学生自选。

详讲提纲:(鼓励学生自己列出提纲,也可以列出每节的重点词,便于记忆。)(1)以诗赠友,斟酌一字(2)冲撞仪仗,请求宽恕(3)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3、老师指导,学生练习,同桌互讲;然后根据各自情况,选定形式,准备在全班讲述故事。

4、学生讲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应呼唤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累,材料的积淀,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对于课内而言,讲故事(复述课文)是积累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这里,针对两种讲故事的形式,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选,给学生选择的自由。“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罗杰斯)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就会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泯灭学生的独特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天赋,也违背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七、欣赏“推敲”之妙

导语:唐代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反复推敲,引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为后人传颂。实际上,还有很多相类似的例子。(学生朗读体会,交流反馈,体会用词的精当,老师适当点拔。)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推敲之“妙”,为学生学会推敲提供一些范式,为下一环节的语言实践活动——实践“推敲”之法作好准备。]

八、实践“推敲”之法

1、导语:我们同学的一些习作,往往在谴词造句上少思索,欠斟酌,以至于所写文章达不到想要表达的效果。请读同学们的习作片断,你觉得哪些用词应反复推敲。

(1)集市上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满目。街道一旁有人正拿着标价牌在说:“一件十三元,两件二十五元。”

(2)老爷爷跌倒了,他艰难地移动着身躯。这时,陈老师看见了,走下楼梯,来到老爷爷身旁,把老爷爷轻轻地拉了起来,背起老爷爷一步一步来到教室里,然后把他放在椅子上。

2、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老师引导点拨。

[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来说,是培养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九、课堂小结:古人反复锤炼,不遗余力,终于成就了一篇篇不朽佳作,同学们,今后在写作中,让我们也认真揣摩,仔细推敲,让我们的作品大方异彩,推而广之,让我们的人生也流光溢彩好吗?

十、作业:用炼字的方法,修改自己的日记。

十一、板书:

推敲

以诗赠友,斟酌一字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下载推敲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敲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敲》教学设计

    9.推敲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即兴、吟哦、闯进、斟酌、推敲”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练......

    《推敲》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九册《推敲》教学设计 ——寺坪镇龙姑庙小学教师:刘迎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九册《推敲》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

    《推敲》教学设计

    《推敲》教学设计 浦口区实验小学 吴永树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解决生字词障碍,理解“推敲”的含义,学写“推”......

    《推敲》教学设计

    《推敲》教学设计 《推敲》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

    推敲教学设计

    9.推 敲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即兴、吟哦、闯进、斟酌、推敲”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练......

    推敲优质课教学设计

    《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前游戏热身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这个游戏叫“快速反应”.比如我说“胖”。大家说“瘦”,和我反着说,我们开始吧。 师:高。 生:矮。 师:晴朗......

    13、推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

    《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了解写人记事文章的方法结构,抓主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所处的环境,体会贾岛斟酌用字的投入,感悟其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 2.在感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