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政发[2011]42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9-05-12 00:5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湘政发[2011]42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政发[2011]42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湘政发[2011]42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

湘政发[2011]42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通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我省“四化两型”社会建设,现就节约集约用地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规划计划管理

(一)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和用途管制作用。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所确定的用地规模、空间布局、开发时序必须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得擅自通过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式报批用地。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没有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或者没有农用地转用指标,不得申报项目用地,不得超用地计划批地。

(二)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土地供应计划。市州、县市国土资深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建设、房产等部门按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土地供应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没有编制年度供地计划的,不得擅自供应国有建设用地,未纳入年度供地计划的,一律不得供地。

二、加大市场配置资源力度

(三)扩大有偿使用范圈。细化划拔使用对象,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制定基础设施用地出让最低限价,逐步推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有偿使用。

(四)完善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凡属于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后由政府供应的工业用地,政府收回、收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后重新供应的工业用地,必须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确定土地价格和土地使用权人。新增工业项目用地,可以行业分类作为条件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业企业在原规划的区城内因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新增工业用地,可带条件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五)强化用地合同管理。土地出让合同和划拔决定书要严格约定建设项目投资额、开工竣工时间、规划条件、价款、违约责任等内容。建立履约保证金制度。在土地划拔或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按划拨或出让土地总价款的3%收取履约保证金,根据用地单位履约情 1

况,扣除或退还履约保证金,对非经营性用地改变为经营性用地的,应当约定由出让方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依法出让。对确因城市规划需要调整改变原规划使用条件的,应按有关规定依法处理,对工业项目还必须明确约定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例。严格控制商品住宅项目用地单宗出让土地规模,小城市(镇)不得超过7公顷,中等城市不得超过14公顷,大城市不得超过20公顷。

(六)大力推行网上挂牌交易。市州、县市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托现有国土资源有形市场,进一步完善交易方式,大力推行网上挂牌交易。2011年年底前,各市州本级所有经营性用地必须实行网上交易;2012年年底前,全省所有市州、县市必须全面实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

(七)积极推进土地储备。经营性用地一律纳入土地储备;旧城区改造、产业转型升级等盘活的存量用地也应纳入土地储备。土地储备机构储备新征土地的期限不得超过2年;确实需要延期的,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三、全力推进开发区(园区)节约集约用地

(八)坚持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要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开发区(园区)的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要根据各园区产业特点确定合理的路网密度和宽度、绿地率、建筑密度等规划指标。新上工业项目必须安排在具有相应产业功能的开发区(园区)或城镇的工业集中区内,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工、冶金类工业项目必须进专业圈区,其他工业企业,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达到环保要求的条件下,也要通过“拆企井企”、“拆企入园”等方式逐步进入开发区(园区)或工业集中发展区发展;对规模小、污染重、效益差的企业逐步实行关停淘汰。

(九)加强开发区土地用途管制。开发区(园区)用地必须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不得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设立各类开发区。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工业类开发区(园区)内的生产性项目用地比例不得低于60%,绿化率不得超过15%。工业项目用地中生活设施、后勤保障、办公服务等配套用地面积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规划建设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严禁将工业用地变相用于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工业用地因城市规划原因改变土地用途的,在出让合同中约定依法收回。基础设施建设要统一规划,集中安排行政管理用地,合理布置公益性和服务性设施,并由开发区(园区)统一建设,提高区域性社会资源的共享程度。

四、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约束机制

(十)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城镇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鼓励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人建设地上地下一体式建筑的,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不计算容积率,不计算建筑规模,出让时不计收土地价款。对利用广场、道路、公园等地下空间修建地下建(构)筑物的,出让时按同地段同用途市场价格的20%至50%确定土地价款。对新增工业用地,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控制指标,对现有工业用地,增加建筑面积或利用地下空间的,不再增加土地价款。建立多层厂房的项目用地占新开工项目用地的60%以上的,给予土地计划奖励。

(十一)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巳实施征地满2年未供地的,在下达下一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时扣减相应指标。对因土地使用者自身原因造成土地闲置满2年的,依法无偿收回;土地闲置满1年不满2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收取土地闲置费。对因规划调整等不可归于用地者的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应通过协商和合理补偿,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纳入政府储备或安排临时使用等途径及时处置、充分利用。

(十二)强化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国土资源行政部门要依据土地出让合同、划拔决定书等有关文件中的土地利用约定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建设位置、用地规模、土地开发强度等执行情况实施全程监管,并出具检查核验意见。要将建设项目依法用地和履行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的情况,作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一项内容。没有国土资源部门的检查核验意见,或者检查核验意见不合格的,不得竣工验收,相关部门不得办理房产登记和土地变更登记,不得颁发相关证书。对未按有关批准文件或合同要求执行的,按规定追究土地使用者的责任,依法收回全部或部分土地使用权并收取违约金。对没有按照土地使用合同开工建设和竣工的,要依法依规提出处理意见,督促企业限期完成开发,将企业违法用地、闲置土地等信息纳入有关部门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时通报给金融部门。

(十三)实行批地与供地挂钩政策。对前三年及当年土地供应率未分别达到80%、60%、40%、20%的市州、县市,暂停受理其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申请,并相应扣减其下一年度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十四)健全土地市场实时动态监测制度。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的要求,及时发布、上传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拔、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以及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房地产项目开工、竣工等信息,开展市场分析等相关工作。各级财政要安排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专项经费,切实加强对土地市场的监管和调控。

五、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

(十五)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作为缓解资源供需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有力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好抓实。创建活动对象为全省所有县市,分达标和创优两个层次开展。达标是指达到国土资源节约集 3

约模范县市指标标准体系(以下简称“指标标准体系”)所规定的指标项的基本标准。达标为普遍性要求,原则上全省所有县市均应当在3年内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省政府每年从达标县中评选出1/3的县市,授予“湖南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荣誉称号,并在用地指标、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奖励。每年从省级模范县市中评选3-5个申报国家级模范县市。模范县市评比实行届别制。如不出现达到一票否决标准的重点违法违纪行为,获得的模范县市荣誉称号可保留3年。

六、确保实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工作

(十六)加强领导,搞好考核。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要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考核的奖惩制度,把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作为领导干部政绩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评估范围。具体考核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另行制订。

(十七)部门配合,明确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全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严把建设项目审核关,确保重点工程和鼓励类项目、民生项目建设,控制非重点工程和一般性工业项目立项;规划部门要严把城乡规划关。控制建设项目开发建设强度;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把建设项目征转和供地关,按照节约集约用地要求核定用地量;统计、审计部门要配合做好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工作;工商部门耍将企业违法用地、闲置土地等信息纳入省信用信息系统,并及时披露,按失信行为惩处;金融部门要严格建设项目贷款管理,禁止向违法用地项目以及违反规划控制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提供贷款支持。

(十八)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要认真总结推广节约集约用地经验,表彰节约集约用地的先进典型,严肃惩处闲置浪费土地和违法违规用地的行为,营造节约集约周地的良好氛围。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第二篇:湖南省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做法

湖南省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做法

2010-10-13 | 来源: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网站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1、建章建制引导节约集约用地。2008年,《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下发后,我厅高度重视,相关处室迅速组织了学习,厅党组学习中心组也将《通知》列入重要学习内容。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节约集约用工作的通知》(湘政办发[2008]29号),从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落实责任,确保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目标等几方面提出进一步做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根据部《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8]145号)精神,我们积极部署全省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并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审核及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今年,按照部要求,我们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工作,将评价时点统一到2009年12月31日。2009年,我省实行节约集约用地问责制,将节约集约用地落实到《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并结合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统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发布和实施<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的通知》,将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分解下达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依据,并严格追究违法违纪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充分发挥规划计划的管控作用。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引导和规范节约集约用地。一是加快推进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科学确定城乡建设用地、耕地和基本农田、生态用地的空间范围,统筹安排土地利用的规模、结构和时序。严格执行规划计划,健全土地利用标准体系,严格按计划和定额标准供地。二是编制长株潭城市群国土规划。按照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编制长株潭“3+5”城市群国土规划。按照“反规划”理念,优先科学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优先保护山林、水体、湿地、城市群绿心等生态系统,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合理安排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统筹协调不同行政区和功能区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生态治理等各类用地,形成土地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城市群组团式发展新格局。省财政厅已将国土规划编制经费列入2009年预算安排,省国土资源厅已组织到辽宁、广东等地学习调研,拟定了工作方案。省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组建专门工作班子,选择技术承担单位,加快推进这项工作。三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组织编制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规划范围涉及长株潭三个市区以及望城、浏阳等14个县(市、区),总面积8448.18平方公里。立足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按照“一心”(三市结合部的绿心地区)、“双轴”(长株东线重点发展轴、长潭沿湘江重点提升轴)、“双带”(北部东西综合发展带、南部东西优化发展带)的空间发展结构,统筹考虑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总规模等控制指标,统筹协调长株潭城市群不同行政区和功能区土地利用的规模、结构和时序。五个示范区分别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做到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核心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示范区土地利用规划相互衔接,作为试验区土地利用的基本依据。四是积极探索土

地利用规划进村工作。在长沙等地试点推进村级规划合一,通过编制村庄规划,统筹村域内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国土整治、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五是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实行重大规划衔接制度、重大项目规划审查制度、规划动态管理制度和规划实施评价制度,正在开展《长株潭国土规划与利用条例》的调研论证工作,将以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划的地位和作用,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3、创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机制。一是加大市场配置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全面落实经营性国有建设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全省土地供应招拍挂出让比例由2003年的36%提高到2009年的89%,长沙、湘潭等地已实行网上招拍挂。二是积极探索节地型城市建设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在长沙新河三角洲、武广客运专线黎托客运站等地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新河三角洲实施人车分流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与传统开发相比,总建筑面积由300万平米增加到600万平米,容积率由2.0增至2.8,开发强度提高了40%,相当于节约土地58.62公顷(项目实际开发总面积为147.16公顷)。黎托客运站将两个铁路编组安排在一起,进行立体叠加组合,利用地形高差实行人车竖向分流,按原规划需基础设施用地1093公顷,采用该节地模式,仅用地640公顷,预计节地率40%左右。

4、通过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形成节约用地“倒逼”机制。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不占或少占耕地,使建设占用耕地得到有效控制,切实保护耕地。我们不断完善耕地保护机制,一是健全共同责任机制。2008年,省政府修订出台了《市州政府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确立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为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增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实际新增建设用地和执法监察等考核内容,作为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干部政绩考核和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抄送组织部门。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完成耕地保护责任目标、业绩突出的政府与部门给予奖励。二是创新补充耕地机制。省人大颁布实施了《土地开发整理条例》和《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即由整理开发向综合整治转变,由重数量平衡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转变,由零星分散向重大项目带动转变,由“先占后补”向“先补后占”转变。针对长株潭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缺乏,无法自行完成补充耕地任务的实际情况,实行异地有偿调剂制度,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耕地补充。为提高补充耕地质量,省政府已决定设立耕地保护专项资金,对新开耕地安排耕种补助资金,补助年限不得少于5年;对新补划的基本农田安排设施配套资金。为落实“先补后占”制度,省财政改进耕地开垦费拨付方式,并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建立补充耕地项目储备库。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按照“北整理、南开发、西保护”的思路,湘北启动环洞庭湖千万亩基本农田整理、湘南启动涔天河26万亩耕地后备资源基地重大工程建设。

5、通过严格执法监管促进节约用地。一是全面运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从2009年3月1日起,全省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全面运行土地市场监测与监管系统。将土地供应信息、开发利用、收购储备、市场交易、集体建设用地等信息进行网上备案,并发布到互联网上,实现信息公开。二是建立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制度。建立建设用地供应备案制度和用地核查制度,对建设用地审批、供应、利用和补充耕地、违法用地查处实行全程动

态监管。三是健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充分运用现代遥感、信息等技术,及时全面准确掌握每块土地的类别、权属、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完善土地利用数据库,实现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快速更新,对土地开发、利用、闲置等情况进行适时监测,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并作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安排的依据。四是完善土地执法监察机制。按照“防范在前、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要求,建立健全审批与监管并重、预防与查处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完善部门协作配合和共同责任机制,健全国土资源、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及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协作配合机制,形成了“政府负总责,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执法监管新格局。强化执法问责机制,对违反规划计划、未批先用、征地补偿安置和补充耕地不到位的,及时制止,坚决查处,严格问责。

6、通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2009年11月,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的文件,土地开发整理思路实行重大转变,由单一的土地整理向“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转变;由增加耕地、改善耕地质量的单一目标向增加耕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村庄整治、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等多目标转变。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为平台,整体规划,整合资金,整村连片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计划到2020年完成1万个村的综合整治,整理土地2000万亩以上,新增耕地200万亩以上。如长沙县圣毅园农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该项目总规划面积37000亩,总投资15亿元,湖南圣毅园股份有限公司自主投入1.3亿元, 规划总面积12152.6亩,其中耕地6024.3亩,整治土地近1万亩,新增耕地10%以上,全部实现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津市市保河堤镇中南村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按照布局优化、节约集约的原则,拆迁农村房屋155户,建立集中安置小区,完善配套设施,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且节余建设用地指标309亩,通过增减挂钩预计可产生土地出让收入5000万元。为破解综合整治融资难题,我们将建立增减挂钩周转指标、补充耕地指标有偿转让制度,积极研究财税、金融支持政策,探索市场运作模式。今年已组织资金8亿元,实施省以上投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6个,建设总规模1.3万公顷

第三篇:(辽政发[2008]21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

(辽政发[2008]21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为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精神,结合全省实际,现就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节约集约用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为重点,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手段,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政策,调动用地主体节约集约用地的自觉性,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科学规划,从严从紧管理,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立足省情,把节约集约用地放在优先位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统筹城乡用地,控制增量,着力挖潜,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坚持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提高资源配臵效率;坚持科技创新,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用地和管地水平;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监察,切实落实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

二、严格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三)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性控制作用。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都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安排。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安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对正在报批或修编的相关规划,要根据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安排进行审查或调整。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现行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地区,有关建设应主要通过挖掘存量建设用地解决,确需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新增建设用地的,要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和规定,对现行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四)切实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科学规划。要按照“合理布局、经济可行、控制时序”的原则,统筹协调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规划。对已纳入国家有关规划和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大交通、能源、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要最大限度地保障用地需求;对市以下规划建设的交通、能源、环保、水利基础设施项目,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安排,纳入土地利用计划,避免盲目投资、过度超前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

(五)从严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城市规划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功能目标和发展规模,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城市建设用地要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严格执行人均用地、用地结构等城市规划控制标准,合理确定各项建设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化建设。严禁规划建设脱离实际的宽马路、大广场和绿化带。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要优化设计,科学选址,严格按照建设规模、类别及相关控制指标等规定供地。

(六)加强各类开发区用地管理。开发区用地必须纳入所在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不得突破规划设立各类开发区。开发区的用地规模必须控制在经国家审核公告的范围内,确需扩区的,应在对开发区用地效率进行评估并符合扩区条件的基础上,按法定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省国土资源厅要建立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土地管理绩效等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估工作。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用地结构。工业类开发区内的生产和基础设施用地比例不得低于70%。各类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统一规划,集中安排行政管理用地,合理布臵生活服务设施,提高区域性社会资源的共享程度。

(七)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非农业建设项目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计划,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从严控制占用耕地。土地利用计划实行分类下达、突出重点、区域平衡、奖励挂钩的管理方式,建立用地计划执行评估制度,对集约高效用地的地区,在指标分配上给予适当优惠。要通过加强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执法检查以及卫星遥感监测等手段确保土地利用计划的实施。各地实际新增建设用地不得突破上级政府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际用地超过计划的,要核减该地区下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三、严格土地使用标准,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八)实行供地目录制度。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等限制性产业项目用地,坚决禁止别墅类房地产、高尔夫球场、赛马场、各类培训中心项目用地,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用地。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发展改革委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与宏观调控的要求,适时调整完善限制和禁止供地政策,对禁止类项目严禁供地,限制类项目必须符合准入条件,鼓励类项目也要节约集约用地。

(九)健全各类建设用地标准体系。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在满足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重新审改各类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凡与土地使用标准不一致的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要及时修订。要采取降低路基高度、提高桥隧比例等先进节地技术,降低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用地和取弃土用地标准,尽量减少占用耕地。

(十)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建设用地审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出台的各类建设用地标准,依据规定的行业、产业用地控制标准及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建设项目供地数量。对超标准用地的,要核减用地面积。根据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国家级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一般不得低于2400万元/公顷,省级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一般不得低于2000万元/公顷,其他工业园区土地投资强度一般不得低于1500万元/公顷。对进入开发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小于500万元的项目,一般不再单独供地。工业项目的建筑容积率一般不得低于0.8,建筑密度一般不低于35%,绿地率一般不高于15%,并严格控制工业项目内的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圈占土地搞“花园式工厂”。

(十一)强化对建设用地项目的审查。严格按照项目审批和供应土地,坚决杜绝假借项目建设名义圈占土地。对一些分期实施的大型建设项目可以预留规划用地,但必须根据其实际到账资金和生产建设进度分期确定供地数量。申请扩建的用地单位,要优先使用自有建设用地,核定供地面积时,要将已使用土地与新申请的用地量一并计算。教育、工业、科技等项目用地范围内原则上不得建造成套职工住宅、宾馆和招待所等设施。

四、积极挖掘建设用地潜力,大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十二)全面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各地要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主动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利用状况、利用强度、综合承载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对低效利用的土地和空闲、闲臵土地,要明确利用方向,采取措施促进土地提高利用的效率。普查评价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组织,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具体实施,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调控建设用地总量的重要依据。

(十三)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政策。各地要抓紧研究制定鼓励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措施。对利用城镇存量土地进行开发建设的项目,市、县政府可按照有关规定减征、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对金融机构和资产经营公司抵贷的土地,要区分情况,按照“以用为先”的原则,采取政府收购、统一出让的方式重新安排使用,出让收益可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对司法机关查封的土地,经法院同意,统一由政府组织拍卖,拍卖所得可部分用于偿还债务。鼓励企业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利用存量土地采取联营、嫁接等方式进行合资合作经营。

(十四)加大闲臵土地处臵力度。农用地转用批准后,满两年未实施具体征地或用地行为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土地继续归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使用;已实施征地满两年未供地的,在下达下一农用地转用计划时扣减相应指标。对因土地使用者自身原因造成土地闲臵满两年的,依法无偿收回;土地闲臵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收取土地闲臵费。对闲臵土地特别是闲臵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对因规划调整等原因造成的闲臵土地,应通过协商和合理补偿,采取改变用途、等价臵换、纳入政府储备或安排临时使用等途径及时处臵、充分利用。对因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行为造成的闲臵土地,可以按实际支付土地取得费用的比例折算,确定相应的土地给原土地使用者,其余部分由政府收回。

(十五)积极引导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国土资源部门要对适宜开发的未利用地做出规划,引导和鼓励将适宜建设的未利用地开发成建设用地。依法开发利用滩涂、苇地等未利用地和废弃盐田,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拓展用地空间。积极复垦利用废弃工矿地,对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以及经核准报废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使用的原划拨土地,应依法及时收回,重新安排使用;除可以继续划拨使用的以外,经依法批准由原土地使用者自行开发的,按市场价补缴地价款。要严格落实被损毁土地的复垦责任,今后,国土资源部门在批准建设用地、临时用地或发放采矿权许可证时,责任单位必须依法足额缴纳土地复垦费。

(十六)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增加容积率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新增工业用地,厂房建筑面积高于容积率控制标准的部分,不增收土地价款。财政、税务部门要严格落实和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税收政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大力发展城市立体交通。新建、改建大型商场和住宅小区,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对地上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依法予以保护。

(十七)积极稳妥推进旧城区改造。旧城区改造要坚持统一规划、分期成片集约开发,严格控制零星开发建设,同时要防止大拆大建。开发范围内的零碎地块应与周边土地整合后,再依法进行处臵。对城区内黄金地段的工业企业,要有计划地搬迁到工业园区,腾出土地发展第三产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地段土地的经济价值。结合城市建设,逐步对“城中村”实施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应依法征收,合理补偿,并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五、充分发挥市场配臵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健全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

(十八)深入推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划拨用地目录》,从严控制划拨供地范围。省国土资源厅要根据国家供地政策,抓紧制订《辽宁省划拨用地目录》。今后,除军事、社会保障性住房和特殊用地等可以继续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外,对国家机关办公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要积极探索实行有偿使用。2008年底前,先行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非办公用地、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的经营性用地、发生出租或改变用途的原划拨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相关用地的有偿使用工作。

(十九)严格落实工业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对工业和商业、旅游、娱乐、金融、房地产等经营性用地(包括配套的办公、科研、培训等用地),以及同一宗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都必须严格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方式公开出让,严禁以其他任何形式出让工业和经营性用地。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城市规划、建设、水利、环保等部门,共同制订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计划,拟定出让地块的产业类型、项目建议、规划条件、环保要求等内容,作为工业用地出让的前臵条件,其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国家统一制定并公布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严禁用地者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签订协议圈占土地,通过补办用地手续规避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二十)规范国有土地协议出让行为,加强划拨土地供应管理。国有土地需确协议出让的,其价格不得低于《辽宁省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价标准》,严禁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或以各种补贴、返还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金。市、县政府可以在不低于省政府出台的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地价与土地集约度的调节系数,对利用率较低的项目适当提高供地价格。协议出让土地要向社会公示有关土地的位臵、用途、面积、土地使用条件和价格等信息。对以划拨方式供应的土地,除有保密要求的外,要将项目名称、土地使用权人、地块位臵、面积、空间范围、土地使用条件、开竣工时间等信息向社会公示。

(二十一)合理确定出让土地的规划条件和宗地规模。土地出让前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供应方案,明确容积率、绿地率和建筑密度等规划条件。规划条件一经确定,不得擅自调整。擅自改变或擅自批准改变规划条件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要合理确定出让土地的宗地规模,控制开发建设周期,防止产生新的土地闲臵,防范开发企业“圈占”土地。沈阳市、大连市主城区房地产开发用地每宗地不得超过20公顷,其他省辖市不得超过15公顷,其他地区不得超过10公顷。对已供土地,要督促用地单位及时开发利用,形成有效供给,确保节约集约利用每宗土地。严格执行每宗地开发建设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年的规定。

(二十二)切实落实房地产市场土地调控政策。为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各地要优先保障住宅用地供应,优化住宅用地结构。供应住宅用地要将最低容积率限制、单位土地面积的住房建设套数和住宅建设套型等规划条件写入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确保不低于70%的住宅用地用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建设,严控低密度、大套型商品房土地供应。

(二十三)强化用地合同管理。土地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要严格约定建设项目投资、开竣工时间、规划条件、价款、违约责任等内容。对非经营性用地改变为经营性用地的,应约定政府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依法出让。未按合同约定缴清全部土地价款的,不得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不得按土地价款缴纳比例分割发放土地证书,不得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

(二十四)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储备建设用地必须符合规划、计划,并将批而未供、闲臵、空闲、低效利用土地优先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储备土地出让前,应妥善处理土地的产权、安臵补偿等法律经济关系,完成必要的前期开发,形成建设用地条件。土地前期开发要引入市场机制,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实施单位。经过前期开发的土地,依法由市、县政府国土资源部门统一组织出让。严禁未经拆迁安臵补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等程序而直接供应土地,发放建设用地批准文件。要落实土地储备资金来源,控制土地储备规模,确保土地储备资金专款专用。

六、切实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十五)强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利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建设,要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并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使用土地审批手续及规划建设许可手续。严禁突破或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土地用途,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当前,要从严控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在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指导、督促编制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合理划定村镇发展和撤并复垦范围。

(二十六)严格控制使用农民集体土地的范围和规模。除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等三类用地可以使用农民集体土地外,不得批准其他项目使用农村集体土地。严禁以兴办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为名,非法占(租)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建设。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兴办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农村村民住宅建设要尽量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村内空闲地和闲臵宅基地,不占或少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如使用已承包土地的,应当先征得承包方的同意,并经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各地在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试点中,要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

(二十七)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要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下,采取鼓励措施,积极盘活农村建设用地,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要以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居民点为重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对村民自愿腾退宅基地或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购买空闲住宅的,当地政府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助。

(二十八)严格执行农村一户一宅政策。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标准。各市、县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完善人均住宅面积等相关标准和宅基地申请条件,控制农民超用地标准建房。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得批准宅基地。要逐步清理历史遗留的一户多宅问题,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不得再批准宅基地。

(二十九)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调查。各地要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对三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摸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分布、面积、用途和权属。重点对各宗地是否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建设项目是否经合法审批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清理出的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要根据现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七、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

(三十)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要对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的执行实施全程监管,及时向社会公开供地计划、供地结果及实际开发利用情况等动态信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的要求,及时发布、上传信息,定期开展土地市场分析和土地开发利用情况评价等相关工作,研究完善土地调控、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

(三十一)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管理,完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各类建设用地必须严格按照依法批准的用途使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要将建设项目履行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的情况,作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一项内容。建设项目竣工投产时,应由国土资源部门对项目建设规定的投资强度、容积率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查验收,凡投资强度、规划建设条件未达到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约定标准的,必须责令限期整改到位。没有国土资源部门的检查验收意见,或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三十二)强化对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监管。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监察等有关部门持续开展建设用地情况的执法检查,重点查处严重破坏、浪费、闲臵土地资源,严重违反规定国家产业政策、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案件,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加强信息沟通,将企业违法用地、闲臵土地等信息纳入有关部门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对房地产项目超过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不足1/3或投资不足1/4的企业,应审慎贷款和核准融资,从严控制展期贷款或滚动授信;对违法用地项目不得提供贷款和上市融资,违规提供贷款和核准融资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十三)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要制订并落实新增建设用地供地率标准,对新增建设用地供地率不足70%的地区,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直至暂停办理用地审批手续。要统一制定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促进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实行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分级考核,考核结果由国土资源部门定期公布,并与下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相挂钩。

(三十四)加强对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测。在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继续运用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做好土地变更调查,及时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全面掌握各类土地变化情况。从今年起,我省将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开展全省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监测,重点监测各地新增建设用地、耕地减少和违法用地等情况,监测结果将作为省政府对各市政府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的主要依据。

(三十五)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共同责任。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感,切实转变用地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将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落实到政府决策中,落实到各项建设中。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土地管理,严把供地闸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用地、浪费土地行为。发展改革、财政、建设、监察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各地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认真总结推广节约集约用地的经验和典型,不断提高集约用地水平。

辽宁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七月三日

第四篇:湖南省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做法

湖南省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做法

2010-10-13 | 来源: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网站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1、建章建制引导节约集约用地。2008年,《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下发后,我厅高度重视,相关处室迅速组织了学习,厅党组学习中心组也将《通知》列入重要学习内容。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节约集约用工作的通知》(湘政办发[2008]29号),从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落实责任,确保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目标等几方面提出进一步做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根据部《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5号)精神,我们积极部署全省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并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审核及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今年,按照部要求,我们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工作,将评价时点统一到2009年12月31日。2009年,我省实行节约集约用地问责制,将节约集约用地落实到《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并结合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统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发布和实施<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的通知》,将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分解下达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依据,并严格追究违法违纪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充分发挥规划计划的管控作用。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引导和规范节约集约用地。一是加快推进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科学确定城乡建设用地、耕地和基本农田、生态用地的空间范围,统筹安排土地利用的规模、结构和时序。严格执行规划计划,健全土地利用标准体系,严格按计划和定额标准供地。二是编制长株潭城市群国土规划。按照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编制长株潭“3+5”城市群国土规划。按照“反规划”理念,优先科学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优先保护山林、水体、湿地、城市群绿心等生态系统,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合理安排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统筹协调不同行政区和功能区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生态治理等各类用地,形成土地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城市群组团式发展新格局。省财政厅已将国土规划编制经费列入2009年预算安排,省国土资源厅已组织到辽宁、广东等地学习调研,拟定了工作方案。省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组建专门工作班子,选择技术承担单位,加快推进这项工作。三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组织编制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规划范围涉及长株潭三个市区以及望城、浏阳等14个县(市、区),总面积8448.18平方公里。立足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按照“一心”(三市结合部的绿心地区)、“双轴”(长株东线重点发展轴、长潭沿湘江重点提升轴)、“双带”(北部东西综合发展带、南部东西优化发展带)的空间发展结构,统筹考虑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总规模等控制指标,统筹协调长株潭城市群不同行政区和功能区土地利用的规模、结构和时序。五个示范区分别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做到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核心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示范区土地利用规划相互衔接,作为试验区土地利用的基本依据。四是积极探索土地利用规划进村工作。在长沙等地试点推进村级规划合一,通过编制村庄规划,统筹村域内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国土整治、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五是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实行重大规划衔接制度、重大项目规划审查制度、规划动态管理制度和规划实施评价制度,正在开展《长株潭国土规划与利用条例》的调研论证工作,将以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划的地位和作用,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3、创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机制。一是加大市场配置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全面落实经营性国有建设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全省土地供应招拍挂出让比例由2003年的36%提高到2009年的89%,长沙、湘潭等地已实行网上招拍挂。二是积极探索节地型城市建设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在长沙新河三角洲、武广客运专线黎托客运站等地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新河三角洲实施人车分流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与传统开发相比,总建筑面积由300万平米增加到600万平米,容积率由2.0增至2.8,开发强度提高了40%,相当于节约土地58.62公顷(项目实际开发总面积为147.16公顷)。黎托客运站将两个铁路编组安排在一起,进行立体叠加组合,利用地形高差实行人车竖向分流,按原规划需基础设施用地1093公顷,采用该节地模式,仅用地640公顷,预计节地率40%左右。

4、通过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形成节约用地“倒逼”机制。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不占或少占耕地,使建设占用耕地得到有效控制,切实保护耕地。我们不断完善耕地保护机制,一是健全共同责任机制。2008年,省政府修订出台了《市州政府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确立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为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增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实际新增建设用地和执法监察等考核内容,作为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干部政绩考核和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抄送组织部门。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完成耕地保护责任目标、业绩突出的政府与部门给予奖励。二是创新补充耕地机制。省人大颁布实施了《土地开发整理条例》和《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即由整理开发向综合整治转变,由重数量平衡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转变,由零星分散向重大项目带动转变,由“先占后补”向“先补后占”转变。针对长株潭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缺乏,无法自行完成补充耕地任务的实际情况,实行异地有偿调剂制度,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耕地补充。为提高补充耕地质量,省政府已决定设立耕地保护专项资金,对新开耕地安排耕种补助资金,补助年限不得少于5年;对新补划的基本农田安排设施配套资金。为落实“先补后占”制度,省财政改进耕地开垦费拨付方式,并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建立补充耕地项目储备库。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按照“北整理、南开发、西保护”的思路,湘北启动环洞庭湖千万亩基本农田整理、湘南启动涔天河26万亩耕地后备资源基地重大工程建设。

5、通过严格执法监管促进节约用地。一是全面运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从2009年3月1日起,全省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全面运行土地市场监测与监管系统。将土地供应信息、开发利用、收购储备、市场交易、集体建设用地等信息进行网上备案,并发布到互联网上,实现信息公开。二是建立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制度。建立建设用地供应备案制度和用地核查制度,对建设用地审批、供应、利用和补充耕地、违法用地查处实行全程动态监管。三是健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充分运用现代遥感、信息等技术,及时全面准确掌握每块土地的类别、权属、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完善土地利用数据库,实现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快速更新,对土地开发、利用、闲置等情况进行适时监测,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并作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安排的依据。四是完善土地执法监察机制。按照“防范在前、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要求,建立健全审批与监管并重、预防与查处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完善部门协作配合和共同责任机制,健全国土资源、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及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协作配合机制,形成了“政府负总责,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执法监管新格局。强化执法问责机制,对违反规划计划、未批先用、征地补偿安置和补充耕地不到位的,及时制止,坚决查处,严格问责。

6、通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2009年11月,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的文件,土地开发整理思路实行重大转变,由单一的土地整理向“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转变;由增加耕地、改善耕地质量的单一目标向增加耕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村庄整治、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等多目标转变。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为平台,整体规划,整合资金,整村连片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计划到2020年完成1万个村的综合整治,整理土地2000万亩以上,新增耕地200万亩以上。如长沙县圣毅园农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该项目总规划面积37000亩,总投资15亿元,湖南圣毅园股份有限公司自主投入1.3亿元, 规划总面积12152.6亩,其中耕地6024.3亩,整治土地近1万亩,新增耕地10%以上,全部实现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津市市保河堤镇中南村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按照布局优化、节约集约的原则,拆迁农村房屋155户,建立集中安置小区,完善配套设施,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且节余建设用地指标309亩,通过增减挂钩预计可产生土地出让收入5000万元。为破解综合整治融资难题,我们将建立增减挂钩周转指标、补充耕地指标有偿转让制度,积极研究财税、金融支持政策,探索市场运作模式。今年已组织资金8亿元,实施省以上投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6个,建设总规模1.3万公顷

第五篇:节约集约用地

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包括了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下载(湘政发[2011]42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政发[2011]42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节约集约用地

    江阴市节约集约用地十八法 发布日期:2011-10-25 17:19:34 浏览数:242 字号:〖大 中 小〗 一个钟灵毓秀的江南小城,书写着波澜壮阔的宏伟长卷。 江苏江阴,一个面积仅有988平方公......

    如何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范文模版)

    如何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建议 为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效益,积极盘活和利用存量闲置土地,全力保障我县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用地,促进经济社会的......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 冀政〔2008〕59号 2008年6月23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

    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通知的意见云政发〔2008〕112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 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通知的意见 云政发„2008‟112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进一步严格土地管理,保护耕地资源,合理调整用地......

    节约集约用地资料

    全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座谈会议材料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2008]3号文件 和国土资源部[2008]16号文件的情况汇报 晋城市国土资源局 (2008年4月23日) 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

    节约集约用地素材资料

    存在问题 2.1 缺乏产出指标 现行浙江省实施的控制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容积率、建筑系数),土地投入指标(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土地利用结构指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

    节约集约用地自查报告

    浮山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的自查报告 市局: 根据晋国土资办发[2014]79号文件、《省厅关于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专项检查工作的补充通知》及市局11月11日会议精......

    节约集约用地资料

    井冈山市节约集约用地资料 一、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情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落实国家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