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不断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步伐江都市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19-05-12 00:5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努力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不断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步伐江都市残疾人联合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努力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不断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步伐江都市残疾人联合会》。

第一篇:努力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不断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步伐江都市残疾人联合会

努力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 不断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步伐

江都市残疾人联合会

07年,我市残联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积极把解决残疾人生产生活、扶贫就业、增收致富作为残疾人脱贫奔小康的重点。结合我市实际,把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当作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的主抓手,不断扩大残疾人受助面,使残疾人的扶贫解困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6个扶贫基地,其中省级1个,扬州市级3个,江都市级2个,直接安置残疾人近80人,带动辐射200多名残疾人脱贫致富,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也得到了省市残联领导考察验收的肯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主导,残联牵头,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把创建和发展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的意见》,成立了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成员由市农工办、市财政局、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工商局、国税局、市残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各镇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镇长亲自负责,分管残联、民政

集资金等服务,做到产、供、销一条龙,如果残疾人承包户因各种情况而无法上缴承包款的,养殖场都能帮助减免,真正做到把实惠落到残疾人手中。目前养殖场共有残疾人11人,扶持残疾人38人,以辐射方式带动周边各村残疾人51就业人,使残疾人人均收入达到8000余元。养殖场将以每年安排15名左右残疾人就业,到2010年使扶持的所有贫困残疾人家庭生活水平达到当地平均标准。

三、加强培训,促进就业,推动扶贫基地持续发展。实践使我们深知:残疾人要生存、要发展,没有技术不行,残疾人进入扶贫基地,要脱贫致富,光有热情和干劲不行,一定要有过硬的技术。我们认为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提高残疾人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是推进残疾人扶贫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我们充分发挥扶贫基地资源,使各基地同时成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采取各种形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残联与各镇共同举办了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先后举办了水产养殖培训班、猕猴桃蔬菜种植培训班、花木盆景栽培培训班,因人施训,以岗施训,让更多渴望就业的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不断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全年共培训残疾人408人次。

四、政策推动,资金扶持,提高基地带动辐射能力。残疾人扶贫基地的建立,为广大残疾人通过自身劳动逐步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为了使基地尽可能地带动更多的残

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都”宏伟目标,根据省市残联组织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激励机制,使我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残疾人扶贫基地存在的问题及加快发展的建议

残疾人扶贫基地是一种“造血型”的扶贫模式,不仅仅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更为残疾人提供创业致富的有效途径,极大地改善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深受广大农村残疾人的欢迎与认可,各级政府和残联对发展残疾人扶贫基地也是高度重视。但是,在残疾人扶贫基地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下面笔者从扶贫基地存在的问题及

加快发展的建议两方面做些阐述。

一、残疾人扶贫基地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残联的业务指导下,依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经济实体建立的残疾人扶贫基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残疾人扶贫基地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如下:

1、残疾人扶贫基地的核心把握不准,发展方向不明确。残疾人扶贫基地是以辐射带动残疾人就业、创业从而达到脱贫致富为主要目的,核心就是“辐射带动”,没有辐射带动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不能算是扶贫基地。残疾人扶贫基地与民政福利企业安置吸收残疾人就业完全不同,后者的核心是“安置吸收”,仅仅解决残疾人就业谋生的问题,而残疾人扶贫基地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又通过就业实现创业,是一种创业型的就业方式,同时满足了就业和创业需求,既能脱掉“贫困的帽子”,又能致富奔小康。但是现在一些残疾人扶贫基地过多地关注自身的发展,辐射带动周边残疾人创业致富的能力相当薄弱,突显不出辐射带动功能。残疾人扶贫基地的核心把握不准,使基地的发展方向不明确,从而影响了残疾人扶贫基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残疾人扶贫基地的建设标准和扶持标准不明确。残疾人扶贫基地是扶持贫困残疾人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地方在建设标准和扶持标准两个硬性条件上缺乏明确规定,也就是说对一些经济实体申请列入残疾人扶贫基地和申请扶持资金缺少标准、规模和安置带动残疾人能力等几方面的限定条件,对一些已经明显不符标准的残疾人扶贫基地也没有退出机制,这就不利于残疾人扶贫基地规范化管理和良性发展。有些基地自身发展很困难,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更别说带动残疾人创业,却还冠以“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衔头争取扶持资金,浪费社会资源。

3、残疾人扶贫基地的相关管理制度滞后。残疾人扶贫基地是经济实体,有经营上的风险,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基地运作应该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每年按时将材料上报残联审核把关,对于年终考核不符合残疾人扶贫基地扶持标准的,或残疾人就业不到岗,带动辐射残疾人有困难的基地,残联应取消其扶贫基地资格,并追回扶持资金。但目前的基地管理明显滞后于基地的发展,残联不能及时掌握基地的发展情况。南湖区现有七家残疾人扶贫基地,但因扶持政策和内部规范性管理的滞后,南湖区残疾人扶贫基地基本上处于有基地,却没有社会影响面大、辐射功能强的基地。

4、残疾人扶贫基地的信贷能力偏弱,扩大生产经营受限。一般来说,银行贷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信用贷款,适用直接扶持到残疾人贫困户的小额贷款,二是担保贷款,适用像残疾人扶贫基地等经济实体承贷承还的贷款。目前的残疾人扶贫基地多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在信贷能力方面偏弱,缺少适当的担保人和担保单位,在争取银行贷款资金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扩大生产经营受限。

三、残疾人扶贫基地加快发展的建议

1、依托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业企业,以及一些有发展前景,安置、辐射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成效突出的其他企业和经济组织,从事种植、养殖、加工业、机械制造业、服务业等,采用各种有效运行模式,安置和辐射带动残疾人脱贫。残疾人扶贫基地不局限于残疾人开办的经济实体,完全可以选择那些有意帮助带动残疾人脱贫的健全人开办的经济实体,利用他们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两方面的优越性辐射带动残疾人创业致富。现在一些地方只在残疾人开办的经济实体中发展残疾人扶贫基地的做好不利于基地的快速发展,反而束缚了残疾人扶贫基地的发展空间。加快发展必须从依托当地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业企业入手,把残疾人扶贫基地“嫁接”到这些效益好、技术硬、影响大的企业中,使基地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2、建立扶贫示范基地。依照当地产业规划,采用社会化的管理方式,对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突出,扶持和辐射带动残疾人户特别多,或集中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包括智力和轻度精神残疾人特别多的集生产劳动、就业培训和辐射到户一体的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建立为示范基地,初步形成基地扶贫扶持体系,发挥扶贫示范基地生产、培训、扶持一体化的“领头雁”作用,带动更多的经济实体投入资金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加快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的进程,提高收入,共奔小康。

3、进一步加强基地内部管理和外部宣传。加快残疾人扶贫基地的发展要特别重视加强基地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宣传。目前的基地管理和宣传都不太到位,仅凭一时热情开发残疾人扶贫基地的现象比较普遍,缺少规范化的管理和市场化的宣传。残疾人扶贫基地是经济实体,说到底要产生经济效益才是

发展的根本,除了政府的扶持资金和扶持政策外,内部的管理和外部的宣传十分重要。残疾人扶贫基地应在扶持贫困残疾人的方案、扶持方式、人数和预期扶持效果、劳动合同、帮扶协议、帮扶情况记录、安置、扶持残疾人花名册及收入状况等方面加强管理。在醒目位置设立宣传栏,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对残疾人扶贫基地做广泛的宣传,推动残疾人扶贫基地快

速发展。

第三篇: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努力建设和谐县

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县人民政府

(2012年2月2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县总人口57万人,其中残疾人3.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8%。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是政府责任,是民心工程。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县委、县政府 以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为载体,着力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创新举措,扎实工作,全县残疾人事业取得了较好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全省‘十一五’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努力夯实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工作基础。一是强化领导。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伊始,我们就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县创建领导组,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对各项创建任务定时间、定单位、定人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摆上位置。我们坚持把残疾人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残疾人工作,真正把残疾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三是健全组织。全县15个乡(镇、街道)和377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残联、残协,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残疾人基层组织网络。-1-

二、突出多方联动,积极构建支持残疾人工作的社会格局。一是政策支持。我们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二是加大投入。在县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近三年累计投入残疾人事业经费1000多万元,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280多万元,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80多万元。2010年在全市率先把乡(镇、街道)残联及村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补贴、残疾人康复经费和残疾人危房改造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为残疾人工作开展提供了较好的资金支持。2008、2009年连续两年把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列入‚十大民生工程‛,县财政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506例。2009年以来,县财政先后投入320万元,为356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对2300多个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集中救助。三是社会参与。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多渠道、多形式为残疾人事业募集社会资金,三年来,社会各界累计助残捐款60多万元。同时,积极与美国轮椅协会、台湾曹仲植基金会等沟通联系,连续9年为**县残疾人捐赠轮椅,累计捐赠轮椅2500多辆。

三、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残疾人的长效工作机制。着力建设六大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了让残疾人‚生活有保障、康复能就近、教育有场所、就业有途径、居家有照料、维权有援助‛的目标。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分类施保,把符合政策规定的5500多名贫困残疾人全

部纳入城乡低保范围,把2430多名二级以上贫困残疾人的医保和新农保参保费用纳入县财政支付范围。二是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全县所有社区都实现了‚四到位‛,即训练场所、康复员队伍、康复档案和知识讲座到位,每个残疾人家庭都实现了‚四个有‛,即有一套康复计划、有一件康复器材、有一张康复服务联系卡和每月有一次上门家访,累计为2万多名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档案,发放康复器具2000多件。三是完善教育服务体系。把残疾人教育纳入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人教育体系。全县现有特教学校1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146人,三年来,累计救助380名残疾儿童、165名考上大学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四是完善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对全县16-59岁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登记造册,依托县职业中专和各类技校,多途径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三年来,共培训残疾人1.2万人次,帮助9200名残疾人就业。五是完善托养服务体系。累计争取专项资金58万多元,集中和居家托养残疾人180名,对居家托养的100名残疾人每年每人发放补助金500元,较好的改善了一些残疾人家庭的生活状况。六是完善维权服务体系。建立了县残疾人维权服务中心,在各乡(镇、街道)、村设立了由残疾人担任的信访协调联络员。三年来,共受理残疾人来访37人次,提供法律咨询200多人次,为残疾人减免诉讼费用3万多元。

四、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定期组织县残联、妇联、教育、共青团等部门联合开展各类助残活动,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助残活动,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残疾人工作格局,涌现出一大批助残志愿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积极开展群众性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组织残疾人参加了省五届残运会、省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市四届残运会和市首届残疾人乒乓球比赛,激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同时,还组织开展了残疾人文化活动周、电影专场和残疾人‚一日游‛等活动,较好的满足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各位领导、同志们,关心关爱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改变残疾人的生存和生活状况,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成绩,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努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平顶山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培育残疾人社会工作人才 加快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

培育残疾人社会工作人才 加快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

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

赵小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等方面的服务不断得到拓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残疾人带来了福音,2010年3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国办[2010]19号),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残疾人工作的中心点,也是残疾人的迫切需求和关注点。由于残疾人的需求具有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等特点,要将残疾人保障和服务融入政府大盘,争取资源,用足政策,要动员社会、社区力量共同为残疾人服务,同时要提升残疾人工作者服务残疾人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

一、全省残疾人基本状况和需求

根据我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我省各类残疾人221.1万人,约占总人口比例6.25%。其中视力残疾35.6万人,占16.1%;听力残疾61.3万人,占27.7%;言语残疾2.7万人,占1.2%;肢体残疾49.9万人,占22.6%;智力残疾19.1万人,占8.6%;精神残疾16.3万人,占7.4%;多重残疾36.2万人,占16.4%。残疾等级为一级的32.5万人,二级的24.9万人,三级的60.3万人,四级的103.4万人。一二级为重度残疾,57.4万人,占全部残疾人的26.0%;三四级为中度和轻度残疾,163.7万人,占74.0%。全省残疾人口中,0—6岁残疾儿童4.5万人,占2.1%,7—24岁青少年残疾人17.9万人,占8.1%,25—59岁青壮年残疾人67.3万人,占30.4%,60岁以上老年残疾人131.4万人,占59.4%。

根据福建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人调查表统计推算,从未接受过任何服务或扶持的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61.1%。62.5%的残疾人需要医疗服务与救助,但仅有20.75%得到了服务; 57.09%的贫困残疾人需要救助与扶持,但仅有14.93%得到扶持;38.57%的残疾人需要辅助器具,但仅有5.24%得到服务;22.48%残疾人需要康复训练与服务,但仅有7.61%得到服务;17.93%的残疾人需要生活服务,但仅有5.55%得到服务。

二、全省残疾人工作者基本情况

自1988年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各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都成立了残联;省、市、县残联下属成立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康复服务、辅助器具服务等事业单位;县、乡镇建立残疾人服务社;乡镇(街道)、村(社区)聘残疾人专职委员(也叫社区联络员),村(社区)康复协调员等。根据我省2009残疾人事业统计年报报表:

省、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残联编制数分别为40人、89人、350人、284人,实有人员总数为39人、126人、427人、999人;省、市、县残联下属事业单位编制数分别为52人、125人、259人,实有人数为50人、114人、255人。总计全省残联含事业单位编制数1199人,实有2010人。县、乡镇建立残疾人服务社和服务分社,实有工作人员分别为204人、463人。总计667人。

乡镇(街道)、村(社区)聘残疾人专职委员,分别为876人、5227人。总计6103人。村(社区)设康复协调员4009人。

三、目前存在问题

(一)虽然全省残联自上而下都成立残联并建立了一支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但明显存在人员不足,特别是存在越基层人员越少的情况。

从残联在职人员情况看,省残联含事业单位实有89人;9个设区市残联含事业单位实有240人,平均一个设区市不足27人;84个县(市、区)残联含事业单位实有782人,平均一个县(市、区)9.3人,还不足10人;1103个乡镇(街道)残联,实有人员999人,平均一个乡镇(街道)0.9人,还不足1人。

全省残联含事业单位实有人员为2010人,对应全省221万残疾人,约为1:1100。如果按编制人数计算就更少了。

全省残疾人工作者,包括残疾人服务社工作人员、残疾人专职委员、康复协调员等共计12789人。我省有12987个村(社区),平均一个村(社区)不足1人。对应全省221万残疾人,大约1:173。实际还存在残疾人服务社没有编制,工作人员可能是残联人员或残疾人专职委员兼任;残疾人专职委员和康复协调员可能是同一个人等情况。

而且残疾人专职委员的文化程度偏低。根据省残联互联网上社区联络员管理系统统计,残疾人专职委员中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仅17.25%,高中(含中专、技校)占26.98%,初中文化占44.33%,还有11.44%是小学和文盲半文盲。

(二)我省已逐步建立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等服务机构,但覆盖面小,受益残疾人少,难以满足广大残疾人的基本需求。

全省社区(村)2401个,已开展社区康复服务1982个,占社区(村)总数的82.55%,已建康复站社区1632个,占社区(本)总数的67.97%。辖区内残疾人1631299人,但建立社区康复服务档案433673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6.59%,已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累计数346704人, 占残疾人总数的21.25%。距离2013年我省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差距甚大。

全省残疾人康复机构235个,其中听力语言残疾康复机构35个,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11个,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服务机构100个,智力残疾康复训练服务机构89个,在机构内接受康复训练的残疾人仅1293人。与残疾人总数22.48%有“康复训练与服务”需求比较,存在极大差距。

全省残疾人培训机构115个,全年培训残疾人22129人,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仅2241人。

(三)残疾人工作者服务残疾人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惠及残疾人的政策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 省人民政府早在1996年制定《福建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福建省人民政府第37号令)明确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组织,都应按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6%的 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但根据省地税“就业保障金征缴数据库”数据,到2009年年底,全省(厦门除外)分散按比例就业单位申报覆盖率仅为35.65%,申报单位64091个,其中安置残疾人达到法定1.6%比例的单位仅1297个,占申报单位总数的2.02%;有安置但未达到1.6%比例的单位806个,占1.26%;尚有61988个单位未安置残疾人,占96.72%。申报单位中安置残疾人5408.55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率仅为0.038%,其中只有省直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率达到1.08%。

《福建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规定,“收缴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各个项目的比例应掌握在:培训费不少于50%;扶持费不少于30%;其余部分用于奖励等各项费用。” 根据我省2009残疾人事业统计年报报表:2009年收取就业保障金303,656,145.88元,支出303,127,429.54元,其中培训支出19,253,129.78元,仅占当年支出总数的6.35%。

2005年6月1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文《关于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给予适当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4号),2007年8月30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残联制定《福建省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给予适当补贴的实施办法》(闽劳社文[2007]386号)提出:对具有当地户籍,持有当地有效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并从事个体经营活动的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经营收入低于上设区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含60%),给予个体养老保险补贴。但根据我省2009残疾人事业统计年报报表:2009年个体养老保险补贴人数仅750人。

四、社会工作借鉴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1991年成立时对社会工作给出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质量,实现个人和社会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编委会,1994)由此可见,残疾人是社会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以实践为核心,注重帮助人的方法与技巧,同时也非常强调培养工作者的价值观与伦理情操。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以残疾人为服务对象的一种务实性的社会工作,不仅是要解决残疾人个人问题,同时还要将残疾人群体以及社会残疾人现象作为服务和研究对象;既要解决个体残疾人、残疾人群体面临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残疾人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如教育、就业、不公等问题,以及残疾人现象给社会造成的问题和影响。残疾人工作者要树立社会工作理念,借鉴个案、小组、社区、社会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为残疾人提供更到位和更为贴心的服务。

对残疾的认识模式不同,社会工作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也不同。残疾认识模式一般分为三种:

一是医疗模式。这种观点将残疾视为疾病,认为通过医疗手段或辅助医疗方法及器具,可以解决病者的困难。依据医疗模式,处理残疾问题的办法是福利和医疗。社会将残疾人作为需要保护、同情、怜悯的对象,通过救助使残疾人的生活善有所改善。同时尽可能通过治疗、康复帮助残疾者重建其身体功能,使其达到正常社会或某个岗位的要求。在这种模式指导下,社会工作者应对现代医疗科技的进展有基本认识,并在适当情况下协助残疾人取得合 适的服务,包括转介病人前往有关的医疗机构,以及在病人有需要时帮助申请经济援助等。

二是个人模式。这种模式将残疾视为个人(或家庭)的悲剧,个人(或家庭)要承担在治疗残疾过程中的痛苦。在这种模式指导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就是从旁协助,让残疾人接纳自己的残疾现实和重新适应环境。

三是社会模式。这种模式认为,残疾并不必然导致障碍,只有当残疾与环境、与社会对待残疾的态度发生冲突时,残疾才构成障碍。即障碍的有无及其程度是由残疾人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是个人残疾经验与社会环境动态互动的结果。因而残疾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社会应该为受损的个人承担责任,即残疾人个人所承受的痛苦和损失应该由社会来补偿。社会工作者的任务除了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外,还致力于消除限制残疾人的外在环境和社会因素,协助残疾人获得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以达到自强和自主的境界。

五、残疾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不同学历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中国残联正着手编制《中国残疾人事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及其配套文件,建立一支具有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与实务经验的专业服务队伍和一支既懂管理、又懂社会工作的社会工作人才管理队伍。将残疾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家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育残疾人社会工作人才,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提升残联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能力。残联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残联理事长,都应当努力成为社会工作者,掌握并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目前县级残联理事长多数来自乡镇,年轻,有魄力,有干劲,但普遍都缺乏社会工作的经验,甚至不了解社会工作。每年的理事长培训班、业务培训班等,都应当加上社会工作这一课,扎实提升残联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水平。残联招聘工作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招聘社工专业毕业生。目前全省残联一千多人,几乎没有社工专业毕业生。而我省每年有社工专业毕业生400人左右,却但大多数因各种原因改从他业。这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损失,也是残疾人事业的损失。

(二)加快培养专业残疾人社会工作人才。各级残联要组织动员残疾人工作者,特别是事业单位和残疾人服务单位的工作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鼓励从本单位培育残疾人社会工作人才,对考试成绩优异,专业素质好、工作业绩突出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人才给予表彰奖励;根据社会工作职业水平等级实施任职资格与执业认证制度,并给予适合岗位和相应的职称和工资待遇,激励他们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

(三)继续残疾人专职委员(社区联络员)聘用和在职进修。要尽量做到每个社区(村)都至少有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社区联络员),残疾人工作要延伸到基层,要能够贴近残疾人,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更具体的服务。要提升残疾人专职委员(社区联络员)文化和专业素质,省残联已连续两年组织残疾人专职委员(社区联络员)参加福建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与福州大学人文学院联合开设《社会工作与管理》自考专科、本科助学班,并给予经费补助。各级残联应鼓励残疾人专职委员(社区联络员)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大专、本科班在职学习和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残疾人专职委员(社区联络员)要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提高的工资待遇,对通过全国统一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应聘为社会工作师或助理 社会工作师,工资待遇相应提高。

(四)动员社会组织力量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目前我省的残疾人服务机构尚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培育面向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社工岗位、民办公助、公办民营、股份制等多种方式,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残疾人服务业,壮大服务残疾人的专业队伍。

(五)建立高校社工实习基地。省残联与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在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同人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省肢残人协会、启能中心等实习点开展实习。各级残联应借助高校的科研、师资力量及学生的专业知识,带动提高全省残疾人工作者社工实务能力。同时让社工专业学生提早了解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毕业后有更多机会选择从事残疾人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2004 2.王辅贤,《残疾人社会工作》,2008 3.林友华.社会工作角度正视残疾人的社会问题[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2,(3)4.张颖.福建:社会工作者期待职业化.福建日报,2009-05-22 5.赵小瑜.残疾人贫困的成因与特点探讨.残疾人研究,2010,(1)

第五篇:鄞州区残疾人扶贫基地工作情况和对基地建设的思考

鄞州区残疾人扶贫基地工作情况和对基地建设的思考

一、残疾人扶贫基地工作汇报

鄞州区残疾人扶贫基地工作,自1999年区残疾人服务社成立后正式起步的。对残疾人扶贫工作,区委、区府领导比较重视,为注册残疾人服务社,经区长办公会议专题讨论拨给参拾万元作为注册资金。以后又连续四年下拨无偿扶持残疾人从业资金99.19万元。我区的扶贫基地工作,理事长十分重视,重要决策亲自考察,分管理事长具体负责,区残疾人服务社努力工作,残疾人扶贫基地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现简要汇报如下:

1.我区残疾人扶贫基地总体情况。

到目前为止,我区共有残疾人扶贫基地12个,其中辐射型5个(姜山镇清河桥桑果基地,龙观乡古山花卉基地,姜山镇上游獭兔养殖基地、丘隘镇、洞桥镇白鹅繁育基地),安置型2个(章水镇翻身村花卉基地,集仕港镇四明山村养殖基地),自强型5个(鄞江奶牛养殖,横溪山羊、鸡、鸭养殖,占岐林山水果种植,东钱湖葡萄种植,雪菜加工业)。12个基地共扶持安置残疾人102人(其中辐射扶持37人),通过扶持安置的残疾人绝大部分已脱贫,有不少已走上了小康道路。

2.介绍二个扶贫基地运作情况。姜山镇清河桥桑果基地。

姜山清河桥村共有耕地1216亩,总人口916人,是区级贫困村。村里有42名残疾人,其中22名残疾人已集中或分散安置在企业工作,20名残疾人未就业。2001年区“三个代表”工作组(区残联干部)针对该村土地资源丰富,残疾人比较多的实际,经与村委会研究考察,决定建立残疾人桑果种植基地。2001年12月,村里采用返租倒包的形式,征集农户土地210亩,区残联先后二次给予扶持资金5万元,用于购买桑树苗,村民委负责整地、种植、安置残疾人就业和日常管理。经过1年半时间的努力,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基地常年安置残疾人7名,桑果采摘期吸收附近残疾人30余名。今年210亩桑树产果25.2万斤,按每斤最低保护价1.75元预算,产值达44万元,一次性收回全部投资。区残疾人服务社通过基地无偿辐射扶持11户残疾人种植桑果,计32亩,明年可以采摘,亩收入2100元减成本500元,户均可增收4600元。明年基地桑果产量可达31万斤,按明年合同收购价每斤1.75元,销售收入55万元,扣除成本25万元,可产盈利30万元。服务社将用这些盈利购买桑果树苗,无偿扶持贫困残疾人种桑果,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龙观乡古山花卉基地。

龙观乡地处半山区,当地农民利用低山缓坡发展水果、花卉种植,有良好的产业基地,鄞州中心区花卉基地建在龙观乡。古山村区域位置较好,村里残疾人比较多,有72名,绝大多数已安置就业(三星集团),因各种原因尚有20名残疾人未就业,为帮助这些残疾人就业,区残联、乡政府、村民委经多次考察研究,决定利用当地产业优势建花卉基地,让残疾人在基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增加收入。基地由区残疾人服务社出资扶持5万元,乡政府投入5万元(花木投入),村民委小额借款5万元。基地花卉种植、销售、残疾人安置就业和日常管理由村民委负责。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目前占地20余亩的花卉基地已全部种上花卉,引种苗木2.4万株,目前长势良好,基地常年安置残疾人10名,其余残疾人通过基地提供苗木,帮助落实销路,实施辐射扶持。我们要求基地二年内收回成本,帮助受扶及安置残疾人全部脱贫,产生效益后,扩大基地规模,无偿扶持区内残疾人发展花卉种植。

二、对扶贫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1.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基地项目的选择要有地方产业基础,产品要有比较稳定的销售市场,投入产出要有效益,并且要考虑是否符合残疾人就业状况等条件。

2.根据省人民政府第155号令《浙江省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办法》残保金专项用于下列开支

(三)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养业生产。各级残联要乘势而上,加快步伐,增加资金投入,基地的数量可适当增加,规模也可以再大一点。就业扶贫是残联的工作重点,扶贫基地的建设,既可以解决残疾人就业,又可以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因此抓好扶贫基地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扶贫基地的建设资金,最好能多方筹集(镇、村、企业),“人多力量大”。残联的资金投入应以无偿扶持方法运作,残联扶持基地,基地扶持残疾人,不要搞股份制,也不要搞利润回报,用利润回报搞变相职工福利会偏离扶贫宗旨。扶贫基地能安排残疾人就业,帮助残疾人脱贫,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回报。

4.对成效显著的扶贫基地,要多向政府部门汇报,争取更多的支持,要组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让全社会关心了解支持残疾人事业。

下载努力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不断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步伐江都市残疾人联合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努力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不断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步伐江都市残疾人联合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