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24政治理论学习
防止圈子文化和宗派主义 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 各位老师: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时,要求全党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这是因为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是破坏民主集中制的大敌,是破坏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大敌,是破坏党内政治文化的大敌,是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大敌。
一、“圈子文化”的特点
“圈子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你拉我,我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互为一体”;你为我效犬马之劳,我为你两肋插刀,但凡裹挟进圈子的人,不是“情同手足”,就是互相吹捧,只要出了问题,就百般庇护,而对于圈子外的人则多方刁难,排斥打击。如果对“圈子文化”不加以警惕和破除,将会严重破坏党的执政基础。更甚者,倘若再“以圈结网”,就会形成“山头主义”,就会滋生和导致严重的政治腐败。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清正官场风气,就必须破除“圈子文化”。
二、“圈子文化”的危害性
1.“圈子文化”腐蚀党的政治生态。“圈子文化”是封建思想文化残余滋生的一种畸形的获利生态。它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危害极大,它既是腐败“温床”,也是腐败“帮凶”,更是从“畸形获利”的毒根上腐蚀、侵害党的肌体健康的痼疾顽症,对党的团结统一和战斗力破坏性极强。
2.“圈子文化”破坏党的政治团结。“圈子文化”在本质上是组织涣散剂,是党内团结奋斗,实现远大理想的大敌,是宗派主义的具体表现,与真理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同主观主义紧密联系。“圈子文化”的同志们,他们忘记了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体,全党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要提倡顾全大局。……他们在个人和党的关系问题上,往往是不正确的。他们在口头上虽然也说尊重党,但他们在实际上却把个人放在第一位,把党放在第二位”。
3.“圈子文化”破坏党的执政基础,严重损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热衷于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无非是认为拉帮结派搞“小圈子”能捞到好处,办事有人脉、找人有关系;有的人觉得,进“小圈子”等于进了班子,有了靠山的庇护,提拔重用机会更多;有的人甚至以为,进“小圈子”等同有了保护伞,干些违法违纪的事也没人敢管敢查。“圈子文化”讲圈子不讲党性,遇事先考虑圈子利益,破坏党的纪律和规矩。正是由于个别党内投机分子放松政治要求,忽视思想建设,把精力和志趣投放在经营“圈子文化”上,投机钻营,上行下效,严重败坏了党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严重污染党内的政治风气和政治生态。
4.“圈子文化”破坏党的组织原则和作风。“圈子文化”违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组织原则,大搞任人唯亲,奉行好人主义,对自己人设计路线,着意栽培使用,使拜码头、拉山头等歪风邪气蔓延,败坏了党内政治风气,带坏了一批干部。圈子文化、好人主义表面看是作风病,实则是思想病、信仰病。“圈子文化”危害导致的好坏混淆、是非模糊、任人唯亲,甚至造成小人和坏人兴风作浪,已经成为阻碍党的肌体健康发展的“毒瘤”。
三、“圈子文化”的防治
1.防止和反对“圈子文化”,必须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圈子文化”是导向“山头主义”的基础,具有负面性,发展下去往往会破坏党内政治生态,让一些党员干部失去政治信仰,形成利益纽带和人身依附关系。破除“圈子文化”,就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执纪监督,使守纪律讲规矩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全体教师必须树立“四个意识”,拒绝裙带关系和山头主义,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2.防止和反对“圈子文化”,必须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选人用人是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风向标”。要特别注意从体制机制的健全与完善上,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管控,深入利益源头堵塞官官勾结、权权交易,拉拉扯扯、搞小圈子,拉帮结派、山头主义者不当得利的机会和条件。无论任何岗位必须唯才是举、忠诚干净的同志得以重用,将走后门、拉关系的不正之风扼杀在萌芽之中,坚持“庸人不用、懒人不用,能者上,智者重用”,实现善用人,尽其才。
3.防止和反对“圈子文化”,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在守纪律、讲规矩上当表率、做模范,更要发挥好“关键少数”作用,严监督、真落实。既要把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聚焦在使命担当与任务落实上,以公平公正的“利益激励机制”防止和反对“圈子文化”的侵袭和干扰;更要教育和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健康积极的政治生态既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前提,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圈子文化”破坏和损害的正是我们公平竞争的政治发展权。全体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将权利在阳光下执行,在阳光下监督,用党性意识约束自我,用使命感上好每堂课,用责任心关心每位学生,杜绝有偿家教和商业活动,净化校园风气。
要党性,不要派性;相信“成绩自己会说话”,莫信“大树底下好乘凉”;对味道不正的“老乡会”“同学帮”“战友圈”,洁身自好、敬而远之。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眼睛常往下边看,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凭业绩说话,靠实干进取,干部成长才会按下安全的“快捷键”、驶入健康的“快车道”。
宗派主义是一部分人为了个人私利而结成小利益集团,一切以小集团利益为出发点的思想和行为,其危害在党的历史上触目惊心。圈子文化从本质上看,是基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形成的,事实上是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利益集团或联盟的表现。而码头文化实际上就是与宗派主义和圈子文化直接相关的江湖义气。对于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只要有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存在,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会遭到严重破坏,党内就会大搞团团伙伙、搞小圈子、搞人身依附,就会结党营私,就会一步步销蚀、割裂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因此全体教师要敢于讲大局,讲原则,杜绝宗派主义、好人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存在,将党的教育事业置于首位。在大局面前,同剔除个人利己主义,杜绝江湖主义、哥们义气,不能破坏规矩和纪律。
只有这样,党才有能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风尚。
第二篇:政治理论学习
衣:1978改革以前人们衣着的特点是:色彩和样式单调,而且数量有限,需要凭布票来购买,改革以后人们衣着的特点是:丰富多彩,而且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表明,在当今社会,服饰不仅仅是遮羞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展示个性、显示风度的一种方式。(一组数据:1977年、1990年、2001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分别是12.6元、275.6元、537.5元。)
食: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居民每天只能凭粮票、肉票、菜票领取有限的食粮,七八十年代,百姓都挖窖储藏萝卜、白菜、土豆等蔬菜,粮食以粗粮为主,1978改革开放后,大米等精细口粮成为人们的主食,蔬菜种类日渐丰富,90年代营养搭配、绿色食品、膳食平衡成为百姓饮食“主旋律”。改革开放前,人们的食物匮乏、单调、营养不足,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即吃出营养、吃出文化、吃出健康。
到20世纪末,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分别降低44.5公斤和44.1公斤。城镇居民人均肉禽及其制品消费量增加4.1公斤,人均鲜蛋消费量增加7.2公斤,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增加3.9公斤。食品消费中,现在与五年前比较:鲜菜增长5.1%,干鲜瓜果类增长10.2%,水产品增长17.5%,奶制品增长3.9倍,在外用餐增长1.6倍。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只有3.6平方米,农村是8.1平方米。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城市面貌和百姓住房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到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超过了10平方米,农村超过24平方米。大家请看50—90年代人们居住条件和环境的变化。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繁华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大都市相媲美。过去中小城市里随处可见的红砖平顶楼房,正逐步被外表装饰漂亮的楼房所取代。中国农村的住房变化同样令人吃惊。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说,“这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规模之大、格局变化之快居世界之首
行:改革开放前,农村靠畜力和步行,城市靠公共汽车和自行车,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乘出租汽车和开私家车的人多了起来,除此之外,我国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坐飞机不再是件稀罕事,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了一定的比重,说明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和改革前交通工具紧张,道路拥挤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0年代人民的生活状况
以山东农村为例,基本上吃不饱。一年当中只有在过节的时候吃上白面,每年大 1 约能分几斤花生。至于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食不果腹,饿殍遍野。树皮、榆钱叶、野菜、蜥蜴等你所能想象到的,想不到的所有能“吃”的我们朴实的农民都吃过了。没有电、自来水,受教育的少,禁止自由流动,生活在美好的共产主义精神生活里。
吃饱穿暖,这是长期陷于饥寒交迫困境的中国人民的最低要求。旧中国的历代政府不仅没有能解决这一问题,反而加重了人民的灾难。在旧中国,只占农村人口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70%的贫雇农却只占有10%的土地;占人口极少数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垄断着80%的工业资本,操纵着全国的经济命脉。中国人民遭受着地租、赋税、高利贷和工商资本的层层盘剥,其所受的剥削和贫困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据统计,1932年,仅苛捐杂税的名目就多达1656种,捐额约占农民收获量的60%至90%。加上反动政府在政治上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充当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大小军阀割据,长期战乱不已,使人民灾骏深重,生存维艰。据估算,旧中国有80%的人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几乎每年都有几万到几十万人因饥饿而死。一遇自然灾害,更是饿殍遍野。1931年,华东地区水灾,造成370多万人死亡。1943年,仅河南省饿死者就达300万人,另有1500万人靠啃草根、吃树皮度日,濒临死亡边缘。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发动内战,榨取民脂民膏,造成经济全面崩溃。1946年,各地饿死1000万人。1947年,全国饥民竟达1亿多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22%。
我所知道的~
1、粮食、肉、布等生活用品都是供给制~凭国家发给你的一定量的票外加人民币购买~
2、那时候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多数人家的电器就是收音机~好一点的人家有个唱片机~
3、电视机刚刚开始进入到广大城乡~~普通城乡的电话还是手摇需要人转接的~商店、饭店都是国营的~基本少有第三产业~ 暂时想到这么多~
开国大典前中国人民的生活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奋斗了一生的孙中山先生,在抱着事业未竟的遗憾于1925年撒手西归两年后的1927年,蒋介石即背叛了革命,由此激起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的反抗,开始了十年内战,接着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
旧中国的工业从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侵略开始,经过了100多年畸型发展,但规模非常之小、产量非常之低。以国民经济经过恢复发展已经达到并超过建国前最高产量的1952年的人均量作为比较,不仅在所有品种中全部低于美国同期的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于2000多倍,而且在大多数主要品种(如钢材、水泥、发电量、石油、布、食糖等)也低于印度同期很多。但就如此之低的工业生产量中,外国资本还占到约70%,国内资本仅占约30%,而在国内资本中,官僚资本又占统治地位,以1946年为例,官僚资本就占到80%。
旧中国不仅工业规模产量小得可怜,结构还很畸形。生产资料产值很低(约占30%以下),生活消费资料产值较高(约占70%以上)。工业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多半从事一些修理和装配。工业布局极不合理,极少一点工业几乎全部集中在沿海几个大一点的城市。如1936年,关内工业产值的94%是由上海、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提供的。广大内地几乎没有近代工业,中等以下城市的所谓工业基本上是一些布坊、染坊、酒坊以及铁匠铺一类的手工业,90%以上的县城没有电力供应,火车、轮船、汽车等现代运输工具要在沿海、沿江或大中城市才能见到,县城以下地方的交通运输连胶皮轮的车辆都很罕见,一般都是些木轮的有的还带个铁箍的牛马车、人力车,而最穷的连这样的车子也没有,就是肩扛人挑。
旧中国虽然有史以来就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但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效率十分低下。一直到建国前,封建生产关系占据主导地位。大约占农产总数4%的地主占有全国耕地面积的50%,占农产总数70%的贫雇农仅只占15%。生产方式是传统的个体手工劳动,几乎没有任何机械化作业,更没有电力,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停留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靠天吃饭的状态。农业产量很低,如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2162亿斤,平均亩产只有142斤,棉花22斤。全国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粮食还不能自给。生活方式也与千百年前没有多少不同。农村中绝大多数人家是用“黑油灯”甚至火把照明,一般的中小地主也要穿粗布、也要吃些粗粮、难得常吃细米白面鱼肉,象肥皂、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是奢侈品,·都要进归,„是一般的百姓用不起的。经济情况好一些的地主才能住上砖瓦房。广大贫雇农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很多人是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常年吃糠咽菜,饥寒交迫,在死亡线上挣扎。农民不仅要承受地主、富农沉重的剥削压迫,还要受卷入国际市场后己侵入中国的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还要承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抓兵抓丁、苛捐杂税。旧中国的万般苦难,尤以农村为甚。
旧中国虽然号称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但是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极为落后。总人口中90%以上是文盲。在农村中,数百上千人的村庄有个小学毕业的,就算个“秀才”了。建国前夕,全国仅有普通高校205所,在校生仅有117000人。旧中国36年中(1912—1947)毕业大学生仅约21万人,每年平均约5800人。因此,旧中国科学技术极其落后,几乎没有像样的科学研究机构。很多有志于科学事业的知识分子也只好到海外飘零。
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由于教育与科学的落后,整个旧中国的文化是被殖民文化、封建文化、官僚文化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普遍受到这些反动腐朽文化的奴役、愚昧和禁锢,先进的、革命的思想文化受到极端残酷的封闭、镇压和迫害,人们的思想普遍受到麻痹和毒害,普遍信神、信鬼、信命运。鲁迅把这种旧中国的反动文化统治比喻成“吃人”,算是揭露到骨子里面了。其他许多先进的思想家、文学家也在很多作品中对旧中国做了大量揭露和批判。
由于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的落后,医疗卫生事业也极为落后。千百年来,各种瘟疫疯狂肆虐流行,整个社会没有任何有效的系统控制机构、规划、措施,劳动人民没有任何医疗保健条件,象结核病、血吸虫、疟疾、天花、鼠疫、霍乱、黑热病、克山病、伤寒等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根本无法控制,任其疯狂屠害广大人民。因此,中国人民被殖民者羞辱的称为“东亚病夫”。再加上自然灾害和战乱连年不断,营养不良,劳动人民的生命保障能力微弱,建国前的1949年人均寿命只有35岁,低于美国的68.6岁和印度的41岁。在整个旧中国,哪儿的农村没有“乱葬岗”?哪儿的城市和矿山没有“万人坑”?
“弱国无外交。”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倍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一百多年里,一次又一次的列强侵略,连篇累牍的或明或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协定,记录了旧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羞辱史。
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血泪斑斑的历史,至今才刚刚掀过去几十年。它铭记在还活着的老一辈的记忆中,它镌铸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它刻印在卷帙浩繁的文字遗存之中。就仅仅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的祖国,曾经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的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国家落后到了尽头!民族祸患到了尽头!人民苦难到了尽头!四万万人民在水深火热的黑暗泥潭中,煎熬着,挣扎着。这就是旧中国的真实写照。
历史是一面镜子。只有懂得历史,才能认识现在;只有懂得历史和现在,才能预见将来。整个现存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不过是历史嬗变的积存而已。失去了历史的记忆,就是失去了思想和智慧的根基。对历史认识上的片面和歪曲,是以后新的曲折和灾难的根源。二十多年来,中国有一股势力,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竭尽其能事,力图掩盖、模糊、歪曲这段刚刚过去的历史,搅浑搅乱人民的视听。这里简要概括地描述旧中国,就是为我们清楚地认识新中国,提供一个必不可少的尺度。没有这个尺度,我们怎么可能说清楚新中国的一切事情呢?(我眼中的中国系列文章之一:《 解放前的旧中国是个什么样子的》)
50年代结婚的时候我们不懂爱情 张国文 75岁
那时候,年轻人心目中理想的爱情就是马克思与燕妮式的爱情,要和有共同“革命理想”的人一起生活。我是1948年参加革命的,革命胜利后还是个单身,组织上就安排了现在的老伴给我。我老伴开始是不同意的,但为了革命,甘愿服从组织安排。
准备结婚的时候,我根本不在北京,正在天津工作。很多事情都是我老伴家里准备的。我回来以后,连件新衣服都没时间做,结婚当天就借了我弟弟一件刚穿过一次的新衣服。我家没有什么聘礼,她家也没有什么陪嫁。洞房花烛夜,两人把床拼到一起,把被子、枕头叠在一起,这个婚就算结了。
结婚之前,我们根本没怎么见过面,可以说根本就不了解。生活在一起,才开始慢慢相知、相爱。一辈子,就这么磕磕绊绊却顺顺利利地走过来了。
70年代姻缘来自千里之外
吴英杰 56岁
那个不可思议的年代,发生了很多难以想象的故事。也许是命中注定吧,我从北京来到兰州,并且和我爱人相遇。没来的时候,我曾经对所谓的新生活充满期待,可真正到了这片“穷山恶水”时,从小娇生惯养的我只剩下哭的份儿了。到兰州的第一天,我就认识了我爱人,是他把我们接到连部的。
他活泼外向,经常帮我们这些新来的知青做这做那。因为我年龄最小,手又最笨,所以得到他的帮助也最多。后来,大家就都传说我们在谈恋爱,连部的领导还找我谈话,说他家成分不好。可那时候,我们确实还没有相爱,但是,他依然为此受到了处分。他为我受了那么大的委屈,我的心开始动摇了。于是,我们真正开始恋爱了。我不顾大家的反对,毅然嫁给了这个“黑五类分子”。这么多年,他一直对我很好。至
于不能返城的遗憾,早被岁月抹去了。
80年代毕业后我们一起生活
刘丽亚 31岁
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相遇相知。大学毕业后,我们决定留在北京相守。刚工作的日子里,我们两个挣钱都不多,租了一间平房,过着清贫却幸福的日子。每天做饭,我都会很用心,希望他能在菜里品出我对他浓浓的爱意。我们一直在努力工作,他五年跳了四次槽,薪水也不断增加。终于,我们在第六年交出了房子的首付。那天,他下班就早早回家了,一顿浪漫的烛光晚餐后,他拿出了一枚钻戒,对我说:“这6年辛苦
你了,以后的60年,把你交给我吧!”我的泪水默默流下来,这一天,我等很久了。
第三篇:政治理论学习
关于学习“邓小平理论” 的总结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特征相结合的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体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的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因此我们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了一次学习。
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们比较系统地初步了解和学习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一理论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也是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同志对于教育发展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论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确定了方向。
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教育结构向整体化方向发展,全面和重点结合。所谓全面,是指整个教育体系都要进行改革,全体社会成员终生都要接受教育和培训。教育事业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所谓重点,是指抓好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应当培养人的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促使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并将其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现今,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运动普遍重视道德、文化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以适应教育面向未来的趋势。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虽有一定的滞后性,但从整体上说来它是未来的事。
我们这次学习活动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希望同学们以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的行动指南,为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做出重大的贡献。
共青团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委员会
〇XX年X月X二日
第四篇:政治理论学习
政法学院团委政治理论学习
思想是一面旗帜,指引着我院各团支部前进的航向。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一直都是团支部工作的重心。一直以来,我院各团支部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作为指导,统一全体成员的思想;鼓励团员主动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作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未来共青团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我院各团支部,有责任、有义务贯彻团中央的工作精神,落实院党委和团委的工作指示。我院各团支部组织各种活动学习党的先进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团员青年提高了个人思想素质,树立良好支部形象。支部以优秀团干部为核心,营造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氛围。团的先进取决于班级每个成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及道德修养,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加应该心系祖国和党。时刻关心国家的命运及建设。将个人、支部及国家紧密的结合起来,是同学的思想意63识得到提高。所以我们组织班会进行知识交流研讨,以团支部成员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进步作为团支部进步的基石积极学习党的政策。以学校团委为工作中心,以实事求是、创新务实为基本原则,全面提高我班团员的综合素质,并以思想教育为主线,专业学习为中心,社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团支部的建设。
在同学的思想工作上,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大学中,同学们远离父母家人,而学校对同学们生活方面的管理相对薄弱,所以,在同学中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很多思想上的问题。比如,有些同学无法适应大学的独立生活,感到身边没有朋友;有些同学觉得功课压力太大,科目太多,无从下手;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没有整体认识,学习茫然,目的不明确;有些同学自觉性差,浪费很多时间„„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积极与辅导员取得联系,商讨对策,通过班会、讨论等很多活动,帮助大家摆正位置,了解系里面的一些课程的安排,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在宣传方面,团支部成员及预备党员积极主动的向学生介绍和传达党的思想,以及入党的各方面问题。而且帮助同学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开张爱国主意教育。并鼓舞大家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院团委注重提高共青团员的思想觉悟,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不动摇,积极学习马、列、毛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伟大理论体系,不断加强共青团员的理想信念。班长和团支书积极参加每周六的青马工程培训,在集体的氛围中得到了锻炼与提升,为以后更好地服务学生做了准备。除此之外,选树典型集体与优秀个人,通过评选“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等活动带动了大家争做优秀团员、团干的积极性,增强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为团支部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五篇:政治理论学习
政治理论学习
学习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阶梯。胡锦涛同志指出:“勤奋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可见加强党员学习的重要性。在政治理论学习中我体会到: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知是修身之道。政治理论性知识的学习是思想政治素养的基础,而思想政治素养是修身之道的基础,一个人社会生活能力的强弱,认知水平的高低,分析辨别是非能力的深浅,集中体现在其修身功底是否深厚的程度上;政治知识理论的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政治知识理论是提高政治素养的基础,基础要牢固,绝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持之一恒的坚持不懈;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论学习与个人工作、生活紧密结合。政治知识理论的学习不能空谈,如果仅为学习而学习,那么,理论学习将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很难长久。只有将理论学习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与个人的发展相结合,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才会持久的坚持下去,才能产生出真正的效果,才能达到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的目的。从中不难看出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必要性。
政治理论知识学习,能使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担当起时代的重任,走在时代的前列,保证政治上不落后、不动摇、不变质、永远合格,就必须信念坚定,思想敏锐,作风正派。要达到上述要求,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肩负的重大职责。当前,我们正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更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和科学知识的武装。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要争做学习政治理论的模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员永葆先进性。
政治理论知识学习,能使共产党员走在学习型社会前列。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创建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生学习、终生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党员的信念坚定决定社会的信念坚定,只有每个党员都成为带头勤奋学习政治理论,带头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我们的党才能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只有我们党成为学习型的政党,才能带动全社会努力学习,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风气,创建学习型社会,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共产党员只有学在前、干在前,不断坚定信念,调整知识结构,坚持与时俱进,提高工作才干,才能走在学习型社会的前列。
政治理论知识学习,能使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自然形成。一个人思想境界的高低与学识深浅是紧密相联的。学的东西多了,精神充实了,人的思想境界才会提高,才会站得高,看得远。掌握了正确的世界观,能够让我们再做决定和处理事情时,做到心中有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增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责任感、光荣感、使命感。
2013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