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的农村带头人该怎样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新时期的农村带头人该怎样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今年的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上任后的农村干部在任职期间需要解决好“有人办事”、“有心办事”和“有钱办事”这三件事。老百姓一票一票选出来农村带头人和两委班子成员已经组建起来,解决了“有人办事”的问题。而百姓选出来的两委班子成员经过前期的组织摸底考察,公正公平的选举议程,可以说都是百姓心中的能人、值得信赖的人。这些人在竞职演说中都明白身上的责任和担子,考虑怎样实现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等问题,“有心办事”的问题也解决了。前两件事,已经基本解决,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是摆在每名农村干部面前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抓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关键是发展经济。党的十七大、十八报告都强调“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问题,而这也正是解决农村工作中“有钱办事”的重要方法。
农村集体经济是壮大村级财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集体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和发展机会。企业每年的利润由村里统一支配用来改造村级设施和提高村民生活福利。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农村稳定的根本保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大伙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结果村民都富了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村干部在百姓心中有威信、有能力,这样的村干部一干就是十几年乃至几十年,这样的农村基层政权在发展上就有连续性,农村社会生活也就更加和谐稳定。
新时期,农村干部要意识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形势、克服制约因素、深入调查分析、准确把握发展路径,为农村集体经经济的发展壮大创造出好的发展环境。
加大宣传,形成发展共识。要加大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宣传力度,打破农村集体经济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必须从抓好农村基层干部以及农民群众的思想解放入手。宣传有两方面:对农民群众和对农村基层干部,对象不同,方式也就相应的不同。对群众的宣传的宣传教育,开个大会、拉个横幅或是贴个通知,这些教育都达不到好的效果。“台下做的没人味儿,台上讲的再好也没滋味儿。”也就是说,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教育农民,最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做事,要从具体事件抓起,坚持走群众路线“以民为本”,打好服务这张“牌”。只有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为农村集体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对村里两委班子怎么宣传教育,要通过责任意识教育让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农村主要干部认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促使乡村两级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开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局面。面对群众的不认可,农村两委班子成员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搞创业试点,让成绩说话,达到项目发展、动员群众、凝聚团队的经济、社会双重效益。
增强素质,提升发展能力。古语有云“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而支部的带头人就是书记。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应该注重学习,做学习型的干部,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的切实需要。学习十八大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发展思路,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了解农村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和发展方向。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多法律知识。现在农民的法治观念也在上升,作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掌舵人,必须加强法制观念和法治思维方面的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依法执政,依法办事。
作为农村发展的带头人,除了自身能力的提升,更需要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村两委班子。凝聚团队,能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而这个团队既包括村两委班子,又包括村里的能人回归下的村里的科学决策智慧库。班子成员之间要在党的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讨论决定村里的大事小情,团结互助,双向支持,求大同存小异。民主决策可以保障决策科学可行,减少意见不同带来的隔阂,降低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另外,面临农村人口老龄化、干部素质较低的特点,村里应该组件智能团,吸收村里的能人回归,通过现在的通讯技术进行交流沟通,共同探讨出科学可行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方案。
因地制宜,拓宽发展空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地”,作为发展的带头人,土地不论多少都是宝,我们的集体经济要想发展就要立足土地想办法、想出路。从固有的思维圈中跳出来,树立多业并举、多产并进的观念,充分利用资源,发挥优势,面向市场,广开渠道,走特色路。总之,既要挖出地下的“聚宝盆”,又要培育地上的“摇钱树”。在土地资源上做文章。土地上有自然资源的村,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引进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同时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没有自然资源的村,土地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最大的资本,要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做好土地流转这篇大文章,活化土地使用权。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契机,土地资源的相对集中,能够为农村集体经济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农村集体经济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得以快速发展。
在地缘优势上想出路。发挥地缘优势,立足本地农产品生产、加工的特色,抓住本地区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打造乡土农业品牌来吸引消费人群,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目标。按照“资源换资金,存量换增量”的方针,结合各村发展实际,不搞“一刀切”,而是“一村一策”,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每办一个项目,都要进行科学论证,力求办一个成一个,决不搞花架子。
强化管理,提高发展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管好并盘活存量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比新增资产投入更为重要,因而必须把加强集体资产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健全监督制度,确保资产的保值。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这是涉及到钱的问题,老百姓集资出来的钱需要知道花在哪里,赚了多少,所以要落实村企分开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村级独立兴办或参股的经济实体必须独立建账、独立核算,防止新增村级债务。坚持村级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及时、准确、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农村干部带头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接受群众监督,解决账目不清、贪占挪用、滥支乱花等问题,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
完善激励机制,实现资产的增值。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管理是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为此,必须引起足够地重视,可以尝试建立增值考核的激励机制,对集体经济发展中安全投资、招商引资等方式,实现保值增值的农村干部给予相应的奖励。也可以尝试如股份制改革、鼓励优秀人才以知识产权的方式入股等新的资金管理方式,增强集体资产经营发展后劲,促进村级经济的快速健康地发展。
加大扶持,营造发展环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仅靠村集体自身的力量和资源是有限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条件,争取各方面的力量和支持,聚成发展强大的合力。借助各种有利的社会力量。要巧借国家政策力量,灵活运用国家实施县域规划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政策优势,以及机关干部驻村蹲点活动等政策优势,要注意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在他们的帮助下培养本地科技人才,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后劲。要巧借部门力量,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商,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和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发挥村村联合的抱团合力。各地都在倡导“先富带后富”工程,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应该有这种意识。在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中注重与周边村的优势互补、协调共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村,也不要气馁,要积极发现、发掘发展特色,充分考虑与好村之间地域的相近性、优势的互补性和资源的共享性,以事实说话,以资源为依托,向先富村学习通过村村联合、抱团发展的合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浅谈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浅谈
经管站
刘广秋
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了,基层组织就有服务手段和服务实力,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就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强;就能把家庭承包经营的积极性与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能发展公益事业,改变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因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需要。农村集体经济说白了就是你村有没有收入项目,如何去发掘收入项目。
一、基本情况
我镇是典型的农业镇,村级基本没有工业,村集体资产有限,村集体资源也不多。该镇有39个村,农业人口3.5万人,农户9228户,耕地面积62470多亩。全镇2012年清产核资统计数据显示,债权总额147万元,债务总额318万元,帐面显示债务大于债权。村级债权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为无效债权。村集体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少之又少,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属于“空壳村”和负债村。12年经济年报统计全镇每个村正常支出:村干部工资2.46万元,报刊费646元,水电费500元,日常维修维护办公经费6000元,合计31746元。按最高转移支付3万元,维持以上支出都很困难。
二、分析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
多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不良债权过大,债务逐年增加,集体资产几尽枯竭,资源匮乏,造血功能不足,严重束缚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使村集体很多正常或不正常的支出没有资金来源,导致大多数村集体不得不采取贷、垫、借等手段,维持各项工作的开展,失去造血功能的村集体只能债台高筑的维持运转,从而使集体经济逐步走向低谷、走向薄弱。
一是受思想观念束缚,导致集体经济缺乏发展后劲。部分干部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观念和思维方式陈旧、保守,信息不灵,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无法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二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导致集体经济严重萎缩。对于绝大多数村没有造血功能的现状,在产生利益和成绩的同时,村级集体经济也在不同程度的受到削弱,而承担起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比如计划生育、各种达标工作、农业结构调整、改善生产条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内道路硬化,农田水利建设等都需要村级配套和落实。
三是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集体经济包袱沉重。一些干部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对集体经济管理和积累意识淡薄,是集体经济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多年来,在费用收缴过程中,由于村干部不敢碰硬,不善于做群众工作,遇到困难不是去解决,而是采取其他的手段在解决问题时又制造了困难,从而使强村变弱村,弱村变穷村,使集体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仅税费一项村级共为农户垫付达100多万元。有些村干部为了个人利益,于集体利益不顾,损公肥私,对集体资产乱支滥用,管理上有漏洞,导致集体积累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
村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功能,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干事无魄力。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大大弱化,相当一部分村凡事都向农民要钱,例如:村内通工程、农村电力改造等,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存在的的问题
多年来,村集体经济始终处于低落状态,主要是受思想观念、创业意识和生产资源的影响,使集体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严重地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积累。
一是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积累为负数,没有什么增收渠道。相当一部分村干部从思想意识上就没有想如何来寻找、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得过且过,反正月月有几百块钱的工资,还有几亩地种着,就这样不死不活的应付着,不干事也不惹事,在村里还能当个人头,冲冲人,你就不想想,要不是在村里有个一官半职,老百姓谁能理你。
二是少数村负债过大,存在无钱办事、无力办事的二难境地。三是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四是非生产性支出过大,部分村干部乱支滥用,管理上有漏洞,导致集体积累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
五是鼓励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少,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村级发展载体建设力度也不够,导致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后劲不足。六是发展村集体经济思路狭窄,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不足、方法不多,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局面难打开。
七是村领导班子素质不高,有的长期处于软弱瘫散状态,村主要负责人变动频繁,不能很好地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
四、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各级政府都相当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相当明显效果。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为契机,以农村社会稳定和村集体经济低风险、高效率动作为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创新思路的工作方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强化载体建设,增强村级发展的“造血”功能。
1、加大村创业点建设力度。加大思想解放的力度,加大村级创业点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把村级创业点建成村级发展的强大磁场,消除少数镇村干部的怕、等、靠、要的思想;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和帮助农民自主创业;鼓励有区位、资源、人才等优势的村,加大村创业点的建设规模和力度;对自身条件不够的村,也要依靠村级自己的力量,创造条件加快村级发展步伐,可充分利用企业、民间资本等外来资金的投入力度,全力推进村级创业点建设,加快推进村创业点建设步伐。
2、加大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力度。着力打造村综合服务中心为民服务平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广大群众进行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科技信息、实用技术等集中学习培训,引导广大群众到村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各种活动,着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和致富能力。
3、加大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力度。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思路,切实抓好村高效农业的规划、发展,加大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和运用力度,加大农田改造投入力度,增加农田产出,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是注重政策、人才扶持,增强村级发展的“活血”功能。
1、突出政策扶持。良好的优惠政策能够激活各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上级政府要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制定激励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及时出台相关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意见,对人员、资金、奖励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能人创办项目,放开手脚,为加快强村富民增添翅膀。
2、突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主要在于选好“一能人”、配强“一班人”、培养“一批人”、富裕“一村人”。一是要选准配强村领导班子,实施“能人治村、能人兴村、能人富村”战略,将那些个人无致富项目、无带富能力的村支部书记换下来,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不怕吃苦、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是强化学习培训。加大村干部外出学习考察的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抓农村工作的思路;加大内部培训教育力度,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邀请各类专家、学者来实地教授、举办培训班,提高村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三是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制、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制、农村各类经纪人队伍培养制、大学生村官定向培养制等一系列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培育本地乡土人才,充分发挥“土秀才”的示范、引导、带动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3、突出产业组织服务作用。挖掘自身优势,采取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为增强集体经济拓宽发展渠道。加大村级党组织的设置改革力度,以产业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实现村、民收入“双轮”驱动。加大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协会、党支部+企业+基地的组建力度,让农民自主进行选择和加入,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优势,提高抗拒市场风险和市场竞争的能力;对具有发展高效农业和规模经营的村,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围绕主导产业,组建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中介组织,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有偿社会化服务,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兴办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购销服务等多种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充分发挥产业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4、突出民主机制建立。加大村级民主建设进程,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进一步深化党群议事会制、民主生活会制、村务财务集中会审制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党建工作制度;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务公开栏以及开展专项检查、召开现场观摩会等有效措施,大力推进阳光行政、阳光议事工作,使村级重大事项和决策都有群众代表参与,村务、财务实行群众点题公开,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程。
三是坚持内管外联,增强村级发展的“化血”功能。
1、加强经济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增强集体经济强化监督机制。继续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节约各项经费支出,减轻集体经济负担,实现集体经济的资产积累。一是内部管理制度要再落实,提高资金利用的透明度,防止集体资产、资金、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流失和浪费。二是非生产性开支要再压缩,严格按规定控制报刊费、电话费、接待费等费用的支出总量。有必要探讨实行村支部书记公职化改革,减少村干部职数,减轻村集体负担。三是村务公开要再透明,提高村民对村务公开的认识,对不公开、假公开和半公开的现象实行有效监督;经管站要加大对村务公开的检查力度;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必须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提高村务公开的透明度。
2、加大村级债权清收,将过去的群众往来与农户核对清楚,根据实际情况,订立还款计划,有矛盾的要处理到位,协调到位,对重点户依法进行清收。村级债权债务是当前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各村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整顿,包括帐内、帐外的,应回收的各种欠款一定要收回。同时,把村级债务控减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进行考核,建立债务内部控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力求控新债、化旧债。
3、加大“三资”管理。村集体的资产、资源,要做到数目清楚、产权明确,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村集体资产,要在资源性资产抓开发、经营性资产抓创收的同时,也要抓好公益性资产的管护和流动性资产的规范管理工作,杜绝集体资产“跑、冒、滴、漏”的现象。坚决清理集体资产,包括资金、厂房、设备、资源等,采取变卖、租赁、抵帐等手段,化解村级不良债务。一是有效盘活集体资产,开展资本经营。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和集体资产运作主体的建立健全,通过盘活现有农村集体资产来不断增加集体资产收益;通过拍卖、出租、入股等方法,充分开发利用现有“四荒”资源,发展农林特产业。对村集体所有的闲置资产、“四荒”资源、水利设施等,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综合开发利用,发挥现有存量资产的效益,多方增加集体收入。比如对村级林木,采取“村有、民护、分成”或对外招投标承包的管理方式,培植集体财源。比如对村所有的房屋、厂房等固定资产采取合作、租赁、联营等方式参与开发和经营,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搞活土地经营,以土地生财增加收入。依法经营土地资产,通过引导、鼓励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单位和其他经营组织合作,增加集体收入。三是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新增有效耕地归村集体所有和经营。同时加大村“三资”监管、查处力度,发现违规的,坚决查处到人。
4、加大激励扶持,切实提高政策利用效率,为增强集体经济寻求政策支撑。一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规划,合理确定指标,并从信息、人才、技术、立项等方面寻求帮助。二是通过借助外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开发等形式,大搞资源开发与利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加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和事迹的宣传,形成发展集体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对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干部制定奖励政策,使村干部的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五是充分利用“三个全覆盖”和“结对帮扶”政策,加大与帮扶部门和职能部门联系,通过切实的帮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全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第三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思考
农业综合局 毕重伟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按照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四项目标要求,针对全区新农村建设如何不断向前推进的问题,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一、我区新农村建设已取得的成效
几年来,全区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制定了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
以“绿美亮净”为目标,通过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和大环境整治等一系列举措,农村“脏、乱、差”现象全面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自2006年试点到2008年底,全区村路硬化总面积达到230多万平方米,村内主要道路硬化率平均达到72.9%;建成大、中、小型沼气867座,可供2343户使用;完成农村旱厕改造7393户;村庄绿化45万多平方米,道路绿化12.6万米,村庄绿化覆盖率平均达到95%,其中建成了30多个绿化达标村。
2、公益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农村新安装路灯5225盏,新建公园和文化广场125个、公共浴池45个、农资和日用品超市175个、卫生室174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已建成10个,目前还有40多个村正在建设和规划中。
3、农业结构调整突显特色。
农业生产彰显了石岛的传统优势,进一步突出了花卉苗木和特种动物养殖的区域特色。全区经济作物面积达到5.35万亩,其中,新增花卉苗木8500亩、茶园640亩,粮经比达到45:55。各种特种动物养殖场506家,年饲养量180万头(只),禽类存栏120万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规模养殖区。
4、农民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通过“绿美亮净”工程的实施,农民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而且树立起了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通过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各种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不仅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而且显著提升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参与新农村建设成为了自觉行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二、前段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总结三年来我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主要有四点: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调动起了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各级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激发了新农村建设的活力;三是实行包扶制度,加快了农村基础实施建设的进程;四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无论是政策激励,还是包村帮扶,大都是单项性或阶段性措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村级经济发达,才是保持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区新农村建设搞得比较好的主要是一些沿海村和城控村,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村级集体经济比较发达,新农村建设发展后劲足。
斥山街道沟姜家村通过走工业兴村、渔业强村的富民之路,年村集体总收入近1.68亿元,纯收入870多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硬化了全部村路,建成了16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1万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和标准幼儿园、卫生室等。今年又投资280万元建设高标准社区服务中心,新农村建设每年一大步。港湾街道玄镇村年总收入近1亿元。他们高起点、高标准一次性投资460多万元,建成了5250平方米的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斥山街道尹格庄村以大项目带动村经济快速发展,年集体经济总收入800多万元。新农村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每年都有新内容,年年都有新发展。目前全村硬化道路9万平方米,人均绿地10平方米,改厕、建沼气户达到25%,建成了服务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中心。调查显示,凡是集体经济较强的村,村级班子就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村集体经济发达,为他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从另一方面看,一些内陆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新农村建设举步维艰,年年无发展,多年老样子。有些村,即使有包扶单位的帮助,建了一些基础设施,但因自身缺乏经济支撑,导致管理跟不上,甚至出现反弹现象。例如:有的村安装了自来水,由于无力维护,导致部分瘫痪;还有的村虽然安装了路灯,但因交不起电费,几乎成为了“摆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缺乏村级自身的经济支撑将难以为继。据调查了解,目前我区经济薄弱村和债务村40多个,占村(居)总数近四分之一。这些村已成为制约全区新农村建设深入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解决好这类村的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已成为我区今后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的重点和方向
1、要认真做好“内陆”与“沿海”联姻的文章。充分利用内陆村的闲臵资源,与沿海村结成资源型“对子”,实现沿海的产业、技术与内陆的土地、劳力等资源的互补和共赢。例如可将海带贮存加工等项目,逐渐向内陆转移。
2、要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要充分利用我区船舶制造业的优势,引导有条件的内陆村进行船舶配件生产,逐渐提高全区船舶的地方配件率。
二要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围绕蔬菜、果品等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到内陆建立生产基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平台。
3、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我区花卉苗木、茶叶、果树、花生种植和特种动物养殖已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要通过兴办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把零散的、单家独户的生产联合起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形成集群效益,实现集体、个体共同参入,共同发展。
4、要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
这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快捷途径。特别是石岛山、甲子山和八河水库周边村,要充分利用山、水优势,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拓展农村经济新的发展空间。
5、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包扶村的主攻方向。要充分利用本轮“1+1”的包村扶贫机制,积极引导农村和包扶单位,由以往只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输血”型包扶,向上项目、谋发展的“造血”型帮扶转变,通过包扶单位特别是大企业的行业优势,帮助农村选好项目、上好项目,真正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造血”功能。
第四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思考
农业综合局毕重伟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按照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四项目标要求,针对全区新农村建设如何不断向前推进的问题,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一、我区新农村建设已取得的成效
几年来,全区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制定了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
以“绿美亮净”为目标,通过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和大环境整治等一系列举措,农村“脏、乱、差”现象全面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自2006年试点到2008年底,全区村路硬化总面积达到230多万平方米,村内主要道路硬化率平均达到72.9%;建成大、中、小型沼气867座,可供2343户使用;完成农村旱厕改造7393户;村庄绿化45万多平方米,道路绿化12.6万米,村庄绿化覆盖率平均达到95%,其中建成了30多个绿化达标村。
2、公益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农村新安装路灯5225盏,新建公园和文化广场125个、公共浴池45个、农资和日用品超市175个、卫生室174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已建成10个,目前还有40多个村正在建设和规划中。
3、农业结构调整突显特色。
农业生产彰显了石岛的传统优势,进一步突出了花卉苗木和特种动物养殖的区域特色。全区经济作物面积达到5.35万亩,其中,新增花卉苗木8500亩、茶园640亩,粮经比达到45:55。各种特种动物养殖场506家,年饲养量180万头(只),禽类存栏120万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规模养殖区。
4、农民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通过“绿美亮净”工程的实施,农民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而且树立起了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通过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各种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不仅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而且显著提升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参与新农村建设成为了自觉行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二、前段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总结三年来我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主要有四点: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调动起了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各级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激发了新农村建设的活力;三是实行包扶制度,加快了农村基础实施建设的进程;四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无论是政策激励,还是包村帮扶,大都是单项性或阶段性措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村级经济发达,才是保持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区新农村建设搞得比较好的主要是一些沿海村和城控村,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村级集体经济比较发达,新农村建设发展后劲足。
斥山街道沟姜家村通过走工业兴村、渔业强村的富民之路,年村集体总收入近1.68亿元,纯收入870多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硬化了全部村路,建成了16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1万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和标准幼儿园、卫生室等。今年又投资280万元建设高标准社区服务中心,新农村建设每年一大步。港湾街道玄镇村年总收入近1亿元。他们高起点、高标准一次性投资460多万元,建成了5250平方米的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斥山街道尹格庄村以大项目带动村经济快速发展,年集体经济总收入800多万元。新农村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每年都有新内容,年年都有新发展。目前全村硬化道路9万平方米,人均绿地10平方米,改厕、建沼气户达到25%,建成了服务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中心。调查显
示,凡是集体经济较强的村,村级班子就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村集体经济发达,为他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从另一方面看,一些内陆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新农村建设举步维艰,年年无发展,多年老样子。有些村,即使有包扶单位的帮助,建了一些基础设施,但因自身缺乏经济支撑,导致管理跟不上,甚至出现反弹现象。例如:有的村安装了自来水,由于无力维护,导致部分瘫痪;还有的村虽然安装了路灯,但因交不起电费,几乎成为了“摆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缺乏村级自身的经济支撑将难以为继。据调查了解,目前我区经济薄弱村和债务村40多个,占村(居)总数近四分之一。这些村已成为制约全区新农村建设深入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解决好这类村的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已成为我区今后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的重点和方向
1、要认真做好“内陆”与“沿海”联姻的文章。充分利用内陆村的闲臵资源,与沿海村结成资源型“对子”,实现沿海的产业、技术与内陆的土地、劳力等资源的互补和共赢。例如可将海带贮存加工等项目,逐渐向内陆转移。
2、要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要充分利用我区船舶制造业的优势,引导有条件的内
陆村进行船舶配件生产,逐渐提高全区船舶的地方配件率。
二要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围绕蔬菜、果品等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到内陆建立生产基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平台。
3、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我区花卉苗木、茶叶、果树、花生种植和特种动物养殖已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要通过兴办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把零散的、单家独户的生产联合起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形成集群效益,实现集体、个体共同参入,共同发展。
4、要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
这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快捷途径。特别是石岛山、甲子山和八河水库周边村,要充分利用山、水优势,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拓展农村经济新的发展空间。
5、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包扶村的主攻方向。
要充分利用本轮“1+1”的包村扶贫机制,积极引导农村和包扶单位,由以往只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输血”型包扶,向上项目、谋发展的“造血”型帮扶转变,通过包扶单位特别是大企业的行业优势,帮助农村选好项目、上好项目,真正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造血”功能。
第五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经验交流材料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经验交流材料
我市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是一个新兴的环保型生态城市,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市辖5乡2镇1场,有130个行政村、528个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54.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89万人,总耕地面积5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4.5亩。
长期以来,市立足实际,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努力进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局面。200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552.96元,较上年增收326.69元。全市农村集体积累资产达862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924万元。2002年集体经济实现当年收入3640万元,其中:承包集体土地12.2万亩,收入1834.56万元,占50.4%;承包果园2.4万亩,收入728万元,占20%;出租房屋收入327.6万元,占9%;经营村办企业97个,收入436.8万元,占12%;出售集体木材收入242.24万元,占6.6%;其它收入72.8万元,占2.2%。集体经济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村12个,10万元以上的村41个,5万元以上的村47个,万元以上的村30个,平均每个村的年收入达到28万元。全市农村集体积累银行存款余额达750万元。
总结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我市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行集体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一项硬任务,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统一部署,狠抓落实。一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认识,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关键环节来抓。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充分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经济保障。二是成立了市、乡、村三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任务指标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相挂钩,实行问题在一线解决,政绩在一线考核,办法在一线产生,形成了人人有任务,村村有目标的良好局面。三是进一步加大了村级财务规范管理的工作力度,先后制定下发了《市农村集体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关于认真开展乡村财务审计,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集体资金管理的通知》及《市农村经济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并建立健全了乡村集体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积累,加强集体资产管理进行认真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我市各乡镇场地域条件差异较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抓重点、攻难点、树样板、传经验”的办法,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全面发展。
1、规范集体土地的承包管理,增加集体收入。集体土地、集体果园承包是我市各乡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效益如何,与承包地的管理有着直接关系。2000年以前,集体土地、果园承包没有统一规范,承包价格参差不齐,多的几百元,少的几十元,随意性较大;承包合同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文本,有的有合同,有的没有合同,合同兑现率低;承包土地过程中没有采取竞价承包,人情包、亲属包、干部包、倒卖转包等现象突出,导致集体收入流失等。针对以上问题,我市自2001年开始对各乡村集体土地、果园面积进行全面核实,确定权属关系,对发包形式、合同文本做出统一的规定,印制合同文本,对土地、果园承包价按一、二、三类分等定价,对承包期限按《土地承包法》执行,并制定增长比例,对全市承包费用的收支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清查,彻底改变了过去集体土地承包管理粗放、效益低下、资产流失的现象,逐步使我市集体土地、果园承包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通过三年来不断加强对集体土地的承包管理,目前各乡村集体土地承包效益不断提高,全市平均每亩承包地收入在150元以上,果园承包费收入每亩在300元以上,分别比2000年以前增加一倍以上。
2、坚持多业并举,兴办村办企业,增加集体收入。我市积极引导乡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坚持多业并举,兴办村办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一是资源开发型。依托当地资源兴建沙石场、红砖厂、木材加工厂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二是加工增值型。依托当地的产品优势和劳动力资源,实现农副产品加工增值。三是综合服务型。利用地缘优势,兴办商贸、三产等综合服务企业,增加集体收入。四是股份合作型。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农户以土地出租和转让等入股的形式,积极吸引外资,实行“村户商”合作经营。全市乡村利用资源优势收入达到764万元。依干其乡阿苏克村近三年来投入百万余元兴建的市场2个、面粉加工厂1个、酒店2个,每年仅上述5个企业收入就达55万元。
3、立足实际,发展特色农业,增加集体收入。我们注重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在突出特色上动脑筋,在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增值上做文章,充分利用村集体的“三边四荒”、闲置水面、林木资源、空余场地等发展集体果园、大棚温室、畜禽鱼类养殖,再进行承包、租赁等,提高效益。依干其乡巴格其村党支部认真分析了承包集体土地每年每亩仅收入100多元的情况,认为如果将集体土地种植果园后再进行承包效益将会更好。因此,村党支部决定,将村集体土地505亩种植成果园承包出去,目前每年仅此一项就收入26万多元,平均每亩收入在500元以上。依干其乡依干其村过去也是一个贫困村。党支部通过市场调查和论证,依托城郊良好地域优势,近几年先后引资兴建了多浪牛羊屠宰中心,兴建占地50亩的牲畜养殖小区,200亩的名优苗木组培示范基地、30亩的特色花卉种植基地,两个占地共240亩的旅游观光农业小区,发展特色农业。2002年,该村集体资产达到530万元,每年收入在60万元以上。
4、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增加集体收入。各乡镇场合理确定干部补贴,严格按照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年终干部考核政绩等多种因素确定干部补贴,规定最高不得超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同时,还通过精减村干部,实行村、组干部交叉任职,减少工资支出;实行“供水到户”,减少水管人员工资支出;严格执行“四报两刊”征订制度,控制日常行政性支出费用,禁止村集体以现金支付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减少非生产性支出。2002年,我们对全市45%的村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抽查审计,结果显示,村集体收入在稳步增加的基础上,支出比往年减少了12%。
5、加大清欠力度,增加集体收入。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循序渐进,集中时间,集中人力,清除债务,及时回收欠款、违规资金。对于基层干部违规欠款资金,市委作出决定,限期退还,否则给予党纪处理等;对于农牧民欠款,我们结合秋收季节做好欠款回收工作,对有偿还能力的限期退还,一次还不清的,订出还款计划,按计划退还。截止2002年底,已收回各类拖欠款1300万元,清欠率达65%。近三年来,我市各村无招待费用支出,基本实现了零控制。
三、配强班子、多方扶持,努力创造发展集体经济的良好环境
1、选准配强村支部书记,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抓住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集中整顿后进村党支部的机遇,培养、选拔了一大批年纪轻、文化高、有开拓进取精神、会办事、能办成事、群众信赖的优秀党员任村党支部书记,使全市村党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由过去的43岁下降到38岁,比调整前下降4.5岁。三年来,全市共集中整顿后进村党支部32个,转化升级21个,调整村支部书记37人,占村党支部书记总数的28.44%,新公选村委会主任30人,占村委会主任总数的23%。同时,加强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理论水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使他们既懂党务,又懂经济。为了更新村干部思想观念,解决发展集体经济信心不足的问题,这几年来我市依干其乡、良种场、喀拉塔勒镇、拜什吐格曼乡等党委、政府都先后由乡镇领导带队组织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前往内地或北疆学习考察先进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壮大的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如喀拉塔勒镇波斯坦村党支部书记买买肉斯坦木同志在参观学习江苏省华西村后,深受启发和教育,回来后,集思广益,广开门路,兴办村办企业,规范土地、果园承包,不断加大村集体积累,建设奔小康示范村,为我市农村基层组织树立了榜样。
2、明确任务,落实激励措施。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各乡镇场制定了各种激励措施。普遍建立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责任制,把发展集体经济成效作为干部考察、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使村干部的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对发展集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给予奖励,激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2002年全市用于村组干部报酬补贴达到97万元。对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村,近几年,我们采取抽调工作组,结合基层组织配套建设工作对村级班子进行教法扶志,帮助他们分析现状,理清发展思路,制定适合本村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如良种场场部二队、场党委因势利导帮助该村制定优惠政策,放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积极鼓励群众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该村共84户,其中有40%以上农户从事二三产业外出劳务创收,60%的农户大力发展庭院饲养奶牛,50%的农户将土地反租倒包发展蔬菜业,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带动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村集体经济还通过土地承包、管理、房屋出租等有效途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该村居民点建设已按规划要求顺利完成,已初步呈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精神面貌。
3、多方帮扶,营造良好环境。对一些自然条件差、长期经济落后的后进村,市、乡两级都采取了“领导联、单位包、干部挂”等办法,积极为集体经济发展“开绿灯”、“架金桥”。三年来,全市共抽派1200多名干部包村抓点,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相关部门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环境、优惠政策和必要的服务与支持,形成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良好氛围。托普鲁克乡尤喀克喀勒喀克村原集体经济收入不多,我市实行对口支援扶贫帮困工作以来,市工商联进驻该村帮助村党支部更新观念,理清了发展集体经济思路,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管理集体经济的办法措施,使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该村每年集体收入达到30多万元,切实解决了“有钱办事”的问题。
四、实行村务公开,完善民主理财,不断推进集体经济稳步增长
1、实行“三级审批”,加强财务管理。我市在各乡镇场普遍实行了“村有、站管、乡监督、市调控”的管理制度。在村级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乡镇场农经站统一管理村级集体资产。村级财务开支采取民主协商一只笔审批制度,审批权限以外的资金必须报批,即500元以内的资金由村委会内部审批,500-1000元的由村委会组织讨论通过后由乡农经站审批,1000-5000元的由乡(镇)场主要领导、乡(镇)场财经领导小组审批,500元以上的资金使用,村党支部、村委会必须召开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会议集体研究后报批。从而使村级资金管理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督机制和“自下而上”的报批机制,杜绝了资金滥用现象的发生。
2、全面推行“三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全市各乡镇场都为村级组织制定了统一规范的村务、政务、财务公开内容,建立了公开栏、意见箱和接待日等,定期以村民大会、张榜公布等形式,向农民公开村务、政务、财务,使公开面达到100%,规范率达到95%以上,做到了村里的大事由村民作主,村民关心的事务都实行公开,把知事权、议事权、监事权交给群众,从制度上、机制上保证“三公开”工作顺利进行。
3、加强村级审计,完善民主理财。我们把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村级集体财务管理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实行每2年对村级财务审计一次,每半年检查一次的制度。从整顿乡、村两级帐目入手,采取自查自纠与重点清查相结合的办法,对村级财务进行清理整顿。抽调得力人员组成清财工作组进驻重点村开展专项治理。在清查审计过程中,每个村都先后成立了由农民代表参加的村民理财小组,吸收群众参与监督管理,增加财务工作透明度。通过清查,摸清了底数,规范了制度,变“糊涂”帐为“明白”帐,变“担心”帐为“放心”帐,并把清查结果公之于众,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五、用集体资金造福于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近年来,我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为契机,将合理使用集体积累资金与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自治等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每年年初的村民大会上,组织村民对当年集体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提议、表决,制定出各村全年的村集体积累资金使用计划,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开,确保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2002年,全市130个行政村集体累计支出3450万元,用于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方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其中,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1251万元;用于农村固定资产投入支出883万元;用于解决干部、“三老”人员补贴139万元;用于农村贫困户、五保户生产生活补助174万元;用于解决农民医疗卫生补助41万元;用于支助中小学校舍改造、改善教学条件、资助农牧民大中专学生补助725万元;用于抢险救灾57万元;用于文化宣传、计划生育、报刊征订等其它支出180万元。村集体资金使用的有效管理,不仅改善了农村整体面貌,密切了干群关系,树立了村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而且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特别是村组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不高。二是集体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大多数村的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依靠集体土地承包。三是集体经济发展中技术含量高、产品上档次、竞争力强的村办企业不多。四是部分村级班子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思路狭窄,干部往往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资源优势求发展。五是个别村还存在着财务管理混乱,村干部侵占营私的腐败现象。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制约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今后的打算
1、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村干部思想观念,切实解决村集体经济无实力,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的问题,以增强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2、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选准带头人,制定发展集体经济规划目标,努力使我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2010年达到4800万元以上。
3、加大管理监督力度,严格规范集体经济管理使用,加强对村级财务人员的培训,实行村级财务人员委派制。并加大清欠力度,进一步做好村干部违纪款和农民形成的历年欠款的清收工作。
4、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盘活现有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不断拓宽聚财渠道,将有限的集体资金除用于为民造福公益事业外,规定集体经济40%用于扩大再生产,以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各兄弟县市发达地区相比,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市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的实力,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