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合肥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2008年合肥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着力建设重大病虫害防治体系,提高病虫防治社会化服务程度,增强应急防控能力;大力推行现代农业技术,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将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充分发挥植物保护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二、防治目标
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小麦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均控制在5%以内,棉花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7%以内,花生病虫危害总体损失率控制在6%以下。具体目标是:稻螟虫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内,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内;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1500头以内,穗期控制在2000头以内;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内,孕穗期控制在10%以内;纹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10以内;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以内;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3%以内。小麦赤霉病病穗率控制在8%以内,小麦纹枯病病茎率控制在10%以内,穗蚜百穗蚜量控制在800头以内;玉米螟虫蛀茎株率控制在10%以内。棉叶螨红叶株率控制在10%以内。通过推广病虫总体防治技术,改变对单个病虫进行单一防治的做法,使总体防治实施区水稻、小麦、棉花、花生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大大降低病虫防治成本。油菜菌核病病指防效达75%以上,平均亩挽回菜籽损失15%以上。花生蛴螬每平方米控制在4头以下,茎腐病、褐斑病、青枯病病株率均控制在5%以下。玉米螟虫防治效果达85%以上。蝗虫防治效果平均达到90%以上,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通过推行生态控蝗、生物治蝗 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0%左右,确保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的总体防蝗目标。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重大病虫害发生时,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发动,市农委牵头,组织、协调农资、财政、工商、质检、新闻媒体等有关部门,做好物资、经费、市场检查和宣传等各项工作。市级成立防治工作指挥部,市农委负责同志任指挥长,委办公室、农业处、财务处、政策法规处、科教处、植保植检站、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中心等有关处(站)长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挂靠市植保站,具体负责与各部门信息沟通、组织协调、业务指导、监督检查以及处理日常事务等工作。为确保防治效果,市农委还将根据市政府的指示,成立市级督查组,对各县区的防治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责,切实做好本辖区内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建立病虫发生防治定期汇报和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通报制度。
2、技术支撑
市、县(区)植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络体系建设与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制,确保测报技术人员在岗。加大测报方法的研究力度,认真按测报规范开展调查,努力提高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和及时性。建立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要强化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基础、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根据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集成组装,引导农民选用科学防治技术,努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充分展示综合防治技术效果,提升农业重大病虫综合防治水平。
3、应急防控基础设施
今年我市仍将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实行购置植保机械的奖补政策,以促进植保专业 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整体防治水平和重大病虫害的应急防控能力。各地要抓住机遇,及早筹措,加大宣传,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将农民合作组织和购机补贴等两项惠农奖补政策落到实处;依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帮扶、完善农民防治专业合作组织,强化市场引导,努力提高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水平,切实解决“一家一户防治难”的问题。相关技术部门要及时做好防治专业合作组织成员的培训工作,使之了解主要病虫防治、农药安全使用、植保机械的使用及维护等专业技术,确保在重大病虫发生时能够及时展开大面积群防群治工作。
4、防治药剂供应
各地要提前制定重大病虫防治药剂的统一供应方案,以乡镇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购药,统一防治。重大病虫发生时,植保部门负责确定药剂和使用技术,推荐药剂供应商;乡镇政府组织各村、组统一购药,按批发价格统一供给防治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依据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进行统一防治。
5、加大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
各地要积极争取有关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配合,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短信、语音电话、农网、明白纸、防治现场会、农民田间学校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防治技术,真正做到虫情及防治技术家喻户晓;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提高病虫防治质量和效果。
6、应急防治经费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各地要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作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应急防治经费纳入有关财政应急保障预案体系中,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防治等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四、重大农作物病虫主要防控技术
(一)水稻病虫
1、防治策略
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预报;大力推行预防控害和生态控害技术,维护稻田生态系统协调平衡;精心组织开展专业化防治,坚持“预防秧田期,放宽分孽期,保护成穗期”的科学用药措施。
2、主推技术(1)生态控害技术
选用抗性品种;科学管理肥水;栽培避螟技术;天敌保护利用技术等。
(2)总体防治技术
种子处理及秧田期病虫害预防技术,生育中期、穗期总体防治技术。
(3)主要病虫抗药性治理技术
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稻曲病等病虫害选择用药、控制用药及交替轮换用药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1)稻飞虱
①科学管理肥水。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促控结合,防止后期贪青晚熟和倒伏。实行浅水勤灌,适时烤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稻飞虱食料和生存环境。
②保护利用天敌。一季稻7月初前不用化学农药,营造稻田天敌繁衍有利条件,使稻田天敌建立强大的控害种群。
③抓好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为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褐飞虱占60%以上)-1500头(白背飞虱占60%以上);孕穗期(大肚期)至齐穗期为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褐飞虱占60%以上)-2000头(白背飞虱占60%以上);齐穗期以后为百丛低龄若虫2000头。防治适期: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药剂选用噻嗪酮、吡蚜酮、氟虫腈、毒死蜱、敌敌畏、敌敌畏等农药。虫态复杂的田块,宜选择两种对路药剂混用。施药技术:用足药量、对足水量(每亩60公斤)、喷准部位(稻株中、下部)、保持水层(寸深水层5天),无水田块加大用水量或用敌敌畏熏蒸,穗期防治宜采用手动喷雾器施药。各地在使用氟虫腈时要注意避免对蟹、虾等水生动物造成危害。
(2)稻纵卷叶螟
①实施健身栽培。前期促进早发,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控制氮肥使用,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稻株的抗虫性。
②保护利用天敌。水稻生长前期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为稻田蜘蛛及卷叶螟绒茧蜂等天敌群落的建立营造适宜环境,充分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
③科学开展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防治适期:大发生年份,防治时期为卵孵高峰期,7天后再补治一次;中等发生年份,防治适期为低龄幼虫高峰期。防治药剂:四(2)代防治可选用Bt、阿维菌素等药剂(选用生物农药Bt时,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高峰期)。五(3)代防治可选用丙溴磷、氟虫腈、甲维盐、阿维菌素、毒死蜱等。开展“康宽”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示范。
(3)螟虫
坚持以农业措施控螟为基础,科学用药,辅以生物防治的策略。化防中,二化螟坚持“一代普治早稻大田及一季稻秧田、二代主治一季稻大田”;三化螟坚持“三代主治单季晚稻白穗及双晚枯心”。
①压低越冬基数。越冬代螟虫化蛹高峰期,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深水并保持一周以上。
②推行栽培避螟,实行生态控螟。适当推迟水稻播期,避开和减轻主害代的为害。合理用药,减少药剂对稻螟赤眼蜂、黑卵蜂等天敌的杀伤,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开展性诱剂示范应用,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③适时开展药剂防治。二化螟:一代以早稻大田和一季稻秧田为重点保护对象,在卵孵高峰期,大力倡导选用Bt制剂防治,或在1、2龄幼虫高峰期选用杀虫单防治;二代重点防治单季稻田,防治适期 在卵孵高峰期,重发区域7-10天后再补治一次,药剂选用氟虫腈、阿维菌素复配剂;三代重点防治双季晚稻、迟熟一季稻,药剂选用三唑磷与杀虫单或阿维菌素复配剂。三化螟:三代主治单双晚白穗,掌握一季稻破口期(当5-10%水稻破口露穗时)用药防治,药剂选用三唑磷与杀虫单或阿维菌素复配剂。施药时田间要尽量保持浅水层,对无水田块,必须加大用水量,确保防治效果。
(4)水稻条纹叶枯病
①加强虫情监测。在5月初,对稻区麦田、油菜田和冬闲田开展灰飞虱发生基数调查,重发区要做好灰飞虱带毒率测定,为开展麦田、秧田和大田防治提供依据。
②清除田边杂草。灰飞虱重发区,早春清除田边、地头、沟旁杂草或开展灰飞虱防治,减少初始传毒媒介。
③重病区压“粳”扩“籼”。根据水稻条纹叶枯病粳糯稻重于籼稻的表现特性,提倡在上年偏重发生稻区压缩粳糯稻,扩种籼稻或推广种植盐稻8号、徐稻3号等抗病性较好的水稻品种。
④狠抓秧田防治。重病区秧田提倡使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育秧。小麦收割期秧田普治灰飞虱,药剂选用毒死蜱加吡虫啉、吡蚜酮,重病区移栽前3-5天再补治一次。
⑤大田防治。病害常发区分别于灰飞虱第二、三代卵孵至低龄若虫盛期防治,药剂选用毒死蜱(或混灭威)加氟虫腈。
(5)稻曲病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协优系列、D优
527、秀水664等。②及时开展药剂防治。于水稻破口前10天第一次施药,破口期再补治一次,药剂以选用戊唑醇(43%好力克悬浮剂等)、井〃蜡芽(10%真灵悬浮剂等)、井〃烯唑(12%曲纹星可湿粉等)为主。
(6)水稻纹枯病
①减少菌源。灌水耙田时,打捞被风吹到田边的“浪渣”,并带出田外,减少水稻纹枯病初始菌源。
②加强肥水管理。做好氮磷钾的合理配施,切忌偏施、迟施氮肥,适时适度烤田。
③及时开展药剂防治。早稻孕穗期病丛率达20%、抽穗期病丛率达40%的田块,中、晚稻分蘖至拔节期病丛率达20%的田块,要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0%井冈霉素可湿粉、12.5%井〃蜡芽水剂,选择上午有露水时喷药,药液要均匀喷在稻株中下部。重病田块第一次施药后7-10再补治一次。
(7)总体防治技术
为了减少农药使用数量,提高防治功效,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根据我市病虫的发生规律,应掌握在水稻播种至秧田期、破口期两个关键生育阶段,推广针对多靶标病虫,开展总体防治技术,达到控害、节本、增效、护益的目的。
①水稻播种至秧田期:重点防治种传病害(恶苗病、稻瘟病、干尖线虫病等)、灰飞虱、一代螟虫等。一是抓好种子处理环节;二是根据病虫种类选准药剂,在移栽前3-5天用药,带药下田。
②水稻破口期: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稻曲病等穗期病虫害。根据水稻品种特性、主要病虫种类、发生程度,因地制宜确定主治对象,合理混配药剂,治“主”兼“次”,达到“一治多效”的效果。
(二)小麦病虫
1、防治策略
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种植小麦抗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科学药控抓关键。
2、主推技术
(1)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半精量播种和适期播种技术。(2)加强肥水管理,实施健身栽培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增加磷、钾肥和有机肥、微肥的施用量,推广氮肥后移,适当增加磷、钾肥和有机肥、微肥的 7 施用量,注意氮磷钾肥的平衡,培育健壮植株,增强麦株的抗病能力。土壤湿度大的地区春季做好清沟沥水,防止渍涝。
(3)天敌保护利用技术
重点保护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蚜茧蜂等优势种天敌。当天敌单位数与蚜虫数量比例大于1:322时,可有效控制麦蚜为害,不必施药防治麦蚜。
(4)总体防治技术
小麦病虫总体防治重点抓好小麦返青拔节期和抽穗扬花期两个关键环节实施。
3、具体技术措施(1)小麦纹枯病
在种子处理的基础上,加强重病田春季药剂防治。推广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种子包衣可选用60克/升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或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00公斤麦种分别用有效成分3克、6克;拌种药剂可选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或5%戊唑醇悬浮拌种剂,100公斤麦种用有效成分3克。小麦拔节初期病株率达20%的田块及时喷药,药剂选用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每亩有效成分9克),或250克/升丙环唑乳油(每亩有效成分9克),或33%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每亩有效成分40克),或10%井〃蜡芽悬浮剂(每亩有效成分25克),选择上午有露水时喷药,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重病区首次喷雾后隔一周再补喷一次。
(2)小麦蚜虫
当田间麦蚜发生量超过防治指标(苗期500头/百株,穗期800头/百穗)、天敌数量在利用指标以下时,选用吡虫啉或啶虫脒,喷雾防治。
(3)小麦赤霉病
麦田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做到雨过田干无积水。化防于小麦抽穗初花期,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如每亩用80%多菌灵超微粉50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克或40%多菌灵悬浮剂150毫升喷雾防治为好。机动弥雾机施药:每亩药液量14公斤;手动喷雾器喷雾:每亩药液量30公斤。
(4)小麦白粉病。春季病叶率达20%时,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乳油)每亩有效成分8克,或1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乳油)每亩有效成分4克,或30%醚菌酯悬浮剂每亩有效成分10克,或20%三唑酮乳油每亩有效成分20克,喷雾防治,根据病情防治1-2次。2008年秋种时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方法同纹枯病,可推迟和减轻苗期发病。
(5)小麦条锈病。发现单片病叶,要立即摘除发病叶片带到田外烧毁或深埋;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立即进行围歼防治,切实控制其蔓延。大田病叶率达0.5%-1%时立即进行普治。重病田要进行二次喷药。
(6)麦蜘蛛
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苗,减少三类苗面积,创造不利于麦蜘蛛发生的环境条件。小麦返青后一旦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及时施药防治。可选用毒死蜱(40%毒死蜱乳油、40%乐斯本乳油),亩用有效成份20克,兑水40公斤喷雾。
(7)总体防治技术。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以纹枯病为主治对象,兼治麦蜘蛛,药剂可选用相关杀菌剂与克螨特混配。小麦抽穗扬花期以赤霉病、穗蚜(或其中之一,其它兼治)为主治对象,兼治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粘虫等,药剂可选用上述杀菌剂与杀虫剂混配。药剂可选用相关杀菌剂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
(三)棉花病虫
1、防治策略
以健身栽培为基础,充分发挥棉株自身的抗性,保护和利用天敌,协调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
2、主推技术(1)生态控害技术
推广抗病虫品种;平衡施肥,适时排灌,全程化控,实施健身栽培,增强棉株自身抗性;加强田管,勤除草、整枝打杈、人工摘卵捉虫,减少虫源;保护和利用天敌。
(2)科学用药技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药剂。(3)苗期、蕾花期、花铃期阶段性总体防治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盲蝽象。氮肥施用量过大,整枝打杈少,营养生长过旺的棉田,周围间作作物品种多或杂草多的棉田,附近有成片树林的棉田均列为棉盲蝽象防治的重点田块;连续阴雨天后及时到棉田巡查,百株成若虫达到3头时选用氟虫腈、毒死蜱、乙酰甲胺磷等对路农药防治,提倡大面积统一机防。
(2)棉蓟马。移栽前被害株率达5%,移栽后被害株率达20%时,选用啶虫脒、丁硫克百威、高含量吡虫啉等农药防治重点防治上部嫩叶背面和花。
(3)棉叶螨
有螨株率低于15%时挑治,超过15%普治。防治药剂为哒螨灵、阿维菌素、克螨特类杀螨剂及其复配剂。
(4)棉蚜
防治的重点是伏蚜。
7、8月份百株上、中、下三个叶片蚜量10000头或者中、下部叶片显出发亮的小密点,要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虫啉类或啶虫脒等。
(5)棉铃虫
①生物防治。小麦、油菜收获后迟灭茬、留高茬,推迟作物离田时间,使天敌充分向棉株转移。棉蚜防治推迟到7月以后施药,以害养益,以益控害。
②化学防治。防治指标:Bt棉,二代百株低龄幼虫15-20头,三代百株低龄幼虫10-15头,四、五代百株低龄幼虫10头;非Bt棉,二代百株低龄幼虫10-15头,三代百株低龄幼虫5-10头,四、五代百株低龄幼虫10头。防治适期:Bt棉在低龄幼虫高峰期防治,非Bt棉在卵孵高峰期防治,施药时间以下午4点以后为宜。用药种类:二代选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或速效、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如灭多威)。三代选用拟除虫菊酯类单剂或硫丹、辛硫磷、丙溴磷。
四、五代选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单剂或混配制剂轮换使用。转Bt棉田禁止使用Bt制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仅在3、4代棉铃虫发生期间使用1-2次。
(6)斜纹夜蛾。防治重点时段在7月中旬-9月中旬。防治指标为百株初孵群集幼虫1窝。防治适期在二龄幼虫分散前,选用氟铃脲、虫酰肼、毒死蜱、辛硫磷等对路农药在下午4时后施药。不同作用机理农药交替轮换使用。注意棉田外寄主如大豆、山芋等作物斜纹夜蛾的防治,减少幼虫向棉田转移。
(7)枯萎病
合理轮作,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积累,降低发病率。选择无病土制钵育苗,培育无病壮苗。苗床使用恶霉灵或福美双、敌克松消毒。生长期间田间初见病株时用黄腐酸盐、移栽灵、棉花枯萎净等灌根或喷雾,抑制病害发生。
(8)缺钾性生理病害。采取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抗旱排涝,合理适时施肥、施足钾肥的防治措施,根据转基因抗虫棉对钾更为敏感的特点,适当增施钾肥,确保整个生育期钾肥施用量在30公斤以上。当出现缺钾症状时,采取开沟埋施或穴施的方式每亩施用氯化钾15公斤,同时每亩喷施磷酸二氢钾0.5公斤左右,进行叶面喷施补钾。
(9)总体防治技术
苗期:重点防治枯萎病和苗病、棉叶螨、盲蝽象、棉蓟马、小地老虎等。一是做好苗床土消毒,一叶一心期视天气和病情喷施杀菌剂;二是移栽前视虫情喷施杀虫杀螨剂;田间初见地老虎危害状时,及时喷施杀虫剂。
蕾期:重点防治枯萎病、盲蝽象、缺钾性生理性病害。枯萎病预防为主,雨后天气注意查治盲蝽象。花铃期:重点防治棉蓟马、棉叶螨、盲蝽象、棉铃虫、斜纹夜蛾、缺钾性生理性病害,8月中下旬注意防治铃病。根据田间发生量确定主治对象,合理混配农药,治“主”兼“次”,达到“一治多效”。
(四)油菜菌核病
1、防治策略
以预测预报为前提,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时药控为关键,全面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2、主推技术
油菜菌核病花期适时药控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加强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油菜起苔前要清好畦沟、中沟、围沟,做到沟沟相通,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雨停沟干,以便及时排除田间渍水,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逆性。
(2)规范施药技术。切实把好药剂防治“三关”,即防治适期关、防治次数关和对路药剂关。一般发生年份,在油菜盛花期(一次分枝开花枝率100%、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左右时)进行防治;对于易感品种或在偏重发生年份,要在油菜盛花初期(主茎开花株率达95-100%、一次分枝开花枝率20-30%),开始第一次用药防治,盛花期(一次分枝开花枝率100%、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左右时)进行第二次防治。过早用药或施药次数不足对最终病情控制效果都不理想。防治药剂可用40%菌核净可湿粉100克或25%咪鲜胺乳油50毫升或50%腐霉利可湿粉75克或50%菌核〃福可湿粉100克或50%腐霉利可湿粉75克,机动喷雾器兑水30千克,手动喷雾器兑水60千克均匀喷雾。
(五)花生蛴螬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药剂防治为重点。提倡轮作换茬,特别是水旱轮作。科学浇水施肥,适当控N,增施P、K,做到N、P、K合理施用,适时喷施多效唑和磷酸二氢钾,促使花生健壮生长,以提高花 生抗病虫能力。防治幼虫用土壤药剂处理,每亩可用35%辛硫磷胶囊剂200克拌种,或10%毒死蜱颗粒剂1500克或10%吡虫啉粉剂30克拌细土20公斤,均匀撒施于犁后地面然后耘耙或随犁撒施于犁沟中;扎针期每亩可用48%乐斯本乳油200毫升大水量泼浇。
(六)玉米螟虫
1、防治策略。采取适期生物防治抓关键的技术策略。
2、具体技术措施。重点防治二代玉米螟和高粱条螟。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用8000UI/毫克Bt可湿性粉剂3000克,或16000UI/毫克Bt可湿性粉剂1500克,或8000UI/微升Bt悬浮剂3000克,拌细沙后均匀灌心;也可用1.5%、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有效成分12克,拌细沙后灌心。
第二篇:县级水稻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HG县水稻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强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现代农业植保技术,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将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安全;提高重大病虫防治组织化程度,增强应急防控能力;充分发挥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防治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具体目标:水稻二化螟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内,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内;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头以内,穗期控制在1500头以内;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内,孕穗期控制在10%以内;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5%以内。通过推广病虫总体防治技术,改变对单个病虫进行单一防治的做法,使总体防治实施区水稻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大大降低病虫防治成本。
三、主要防控技术
(一)防治策略
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预报;大力推行预防控害和生态控害技术,促进稻田生态系统平衡;坚持“预防秧田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稻田管理策略。
(二)主推技术
1、生态控害技术
选用抗性品种;科学管理肥水;栽培避螟技术;天敌保护利用技术等。
2、总体防治技术
种子处理及秧田期病虫害预防技术、穗期总体防治技术。
3、主要病虫抗药性治理技术
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等病虫害选择用药、控制用药及交替轮换用药技术。
(三)具体技术措施
1、稻飞虱
(1)科学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促控结合,防止后期贪青晚熟和倒伏。实行浅水勤灌,适时烤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稻飞虱食料和生存环境。
(2)保护利用天敌。一季稻7月初前尽量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营造稻田天敌繁衍有利条件,使稻田天敌建立强大的控害种群。
(3)抓好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穗期分别为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1500头。防治适期: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药剂选用噻嗪酮、毒死蜱、锐劲特、啶虫脒、敌敌畏等农药。虫态复杂的田块,宜选择两种对路药剂混用。施药技术:用足药量、对足水量(每亩60公斤)、喷准部位(稻株中、下部)、保持水层(寸深水层5天),无水田块加大用水量或用敌敌畏熏蒸,穗期防治宜采用手动喷雾器施药。
2、稻纵卷叶螟
(1)实施健身栽培。前期促进早发,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控制氮肥使用,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稻株的抗虫性。
(2)保护利用天敌。水稻生长前期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为稻田蜘蛛及卷叶螟绒茧蜂等天敌群落的建立营造适宜环境,充分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
(3)科学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防治适期:大发生年份,防治时期为卵孵高峰期,7天后再补治一次;中等发生年份,防治适期为低龄幼虫高峰期。防治药剂:四(2)代防治可选用杀虫单(双)、Bt等药剂(选用生物农药Bt时,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高峰期)。五(3)代防治可选用锐劲特、毒死蜱等。
3、二化螟
(1)农业措施。4月下旬冬闲田及时翻耕并灌深水保持一周以上,杀灭二化螟幼虫及蛹,压低越冬基数。适当推迟水稻播期,避开和减轻主害代的为害。
(2)生态控螟。合理用药,减少药剂对稻螟赤眼蜂、黑卵蜂等天敌的杀伤,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
(3)药剂防治。一代以一季稻秧田为重点保护对象,在卵孵高峰期选用Bt及其复配剂或在1、2龄幼虫高峰期选用杀虫单防治;二代防治适期在卵孵高峰期,重发区域7到10天后再补治一次,药剂选用锐劲特、阿维菌素复配剂。防治时注意不同类型农药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施药时田间要尽量保持浅水层,对无水田块,必须加大用水量,确保防治效果。
4、稻瘟病
(1)做好种子处理。水稻品种连续种植4-5年后,要及时更换。种子播种前用25%咪鲜胺或5.5%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2500-3000倍液浸种灭菌。
(2)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施,切忌偏施、迟施氮肥,适时适度烤田。
(3)大田药剂防治。防治苗瘟、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10%时施药防治1-2次;防治穗瘟,老病区感病品种要严格做到破口前3-5天喷药预防,一周后再补治,药剂可选用75%三环唑、40%稻瘟灵等。
5、稻曲病
(1)选用抗病品种,如协优系列、D优527等。
(2)及时开展药剂防治。于水稻破口前7-10天第一次施药,破口期再补治一次,药剂以选用井·蜡芽(10%真灵悬浮剂等)、井·烯唑(12%曲纹星可湿粉等)为主。
6、稻纹枯病
(1)科学肥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基肥,避免偏施迟施氮肥。合理密植,浅水勤灌,适期晒田,降低田间湿度,以增强水稻抗倒、抗病能力。
(2)开展药剂防治:在分蘖期和孕穗期达到防治指标即要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或20%粉剂。
(四)总体防治技术
1、水稻播种至秧田期:重点防治恶苗病、苗稻瘟、立枯病;旱育苗床蝼蛄、蛴螬等。一是抓好种子处理环节;二是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准药剂,在移栽前3-5天用药,带药下田。
2、水稻破口期: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穗瘟、稻曲病、稻纹枯病等病虫害。根据水稻品种特性、主要病虫种类、发生程度,因地制宜确定主治对象,合理混配药剂,治“主”兼“次”,达到“一治多效”的效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要加强对重大病虫防治工作的领导,加强督查和指导。要建立病虫发生防治定期汇报和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通报制度。
(二)加强病虫监测
我县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种类多、周期长,突发性、暴发性特点明显。要建立健全乡镇测报网络,确保有技术人员在岗,认真按测报规范开展调查,大力推行病虫监测预报工作。
(三)加强防治技术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短信、农网、明白纸、防治现场会、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防治技术。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提高病虫防治质量和效果。
(四)积极推进重大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
针对目前农村青壮劳力大量转移、农作物重大病虫暴发为害性强及防治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各乡(镇)要大力推进重大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努力提高植保公共服务水平和重大病虫害的应急防控能力,切实解决农村千家万户治虫防病难问题。
(五)提供经费保障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列出经费用于农作物防灾减灾,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防治等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第三篇:黄冈市当前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情况通报专题
黄冈市当前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的防治情况
摘要:
今年我市农作物病虫害呈严重发生的态势,对我市农业正常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主要呈现出四大特点:
一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种类多。多种害虫同时发生,多种虫态同时存在,多代交叉世代重叠,晚稻不仅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双重为害,同时又有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叠加为害,情况十分复杂。
二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量大。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量大。据市植保站8月下旬调查统计,稻飞虱田间虫量不断上升,最高田块达4000头/百蔸,四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虫量激增,亩蛾量最高田块达4000头,百蔸束叶苞最高达400个,将对迟熟二季晚稻造成严重危害。三是发生程度不平衡。白背飞虱迁入早、迁入峰次多、见虫面广,稻纵卷叶螟分布不均,以沿江稻区为主,发生重于北部中稻产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区域性强,给防治造成了困难。
四是新的危险性病虫发生为害风险加大。今年由于白背飞虱迁入早、为害重,由白背飞虱传毒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目前在我市部分县市已经发生为害,该病害发生隐蔽,一旦流行,防治极其困难,将对全市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新的病虫也在部分县市发生,对水稻生产危险性加大。
7月28-29日,全市上下大员上阵,全力以赴,再次掀起了病虫防治工作的高潮,病虫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浠水县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组织农业植保干部职工,汇同当地机防组织,顶酷暑、冒高温,在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开展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等病虫专业化防治,以示范促宣传,以技术保丰收;蕲春县通过举办病虫防治技术培训班、在县电视台推出滚动字幕和出动宣传车、维修和保养现有的3000多台机动喷雾器等措施,确保了病虫防控技术到位,提高了技术的到田到户率;团风县面对突发性重大病虫危害,加强监测防控,及时向上报告病情虫情,及时落实病虫防控资金30万元,及时组织开展防控战役,确保了病虫为害降到最低水平。
原文
黄冈市当前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情况通报
冈病虫防指[2011]6号
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情况通报
各县(市、区)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指挥部、龙感湖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指挥部:
今年我市农作物病虫害呈严重发生的态势,对我市农业正常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主要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种类多。多种害虫同时发生,多种虫态同时存在,多代交叉世代重叠,晚稻不仅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双重为害,同时又有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叠加为害,情况十分复杂。二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量大。据市植保站8月下旬调查统计,稻飞虱田间虫量不断上升,最高田块达4000头/百蔸,四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虫量激增,亩蛾量最高田块达4000头,百蔸束叶苞最高达400个,将对迟熟二季晚稻造成严重危害。三是发生程度不平衡。白背飞虱迁入早、迁入峰次多、见虫面广,稻纵卷叶螟分布不均,以沿江稻区为主,发生重于北部中稻产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区域性强,给防治造成了困难。四是新的危险性病虫发生为害风险加大。今年由于白背飞虱迁入早、为害重,由白背飞虱传毒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目前在我市部分县市已经发生为害,该病害发生隐蔽,一旦流行,防治极其困难,将对全市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新的病虫也在部分县市发生,对水稻生产危险性加大。
面对水稻病虫的严重发生态势,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组织开展防控战役。7月21日省政府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电视电话会议后,全市各地多措并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并取得了初步成效。7月26日赵斌副省长到蕲春县对农业生产及病虫防治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对该县病虫防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7月28-29日,在全市上半年农业形势分析座谈会上,市、县两级农业部门认真学习领会赵省长调研座谈会精神,会议要求各县市区要把病虫防治和秋播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上下大员上阵,全力以赴,再次掀起了病虫防治工作的高潮,病虫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浠水县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组织农业植保干部职工,汇同当地机防组
织,顶酷暑、冒高温,在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开展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等病虫专业化防治,以示范促宣传,以技术保丰收;蕲春县通过举办病虫防治技术培训班、在县电视台推出滚动字幕和出动宣传车、维修和保养现有的3000多台机动喷雾器等措施,确保了病虫防控技术到位,提高了技术的到田到户率;团风县面对突发性重大病虫危害,加强监测防控,及时向上报告病情虫情,及时落实病虫防控资金30万元,及时组织开展防控战役,确保了病虫为害降到最低水平。
尽管前段时间成绩可喜,但我们仍不能盲目乐观,目前来看,在具体的防控工作中,仍然存在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部分地方干部精力分散,缺乏连续作战的精神。当前正值换届选举时期,部分地方干部精力不集中,对群众防治行动的发动组织不到位,对病虫防治工作有畏难厌战情绪,缺乏信心和决心。二是防治的“死角”仍然存在。由于缺劳力,缺技术,防治不及时,部分乡镇在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治中仍有不少“死角”,部分田块病虫为害严重,给病虫防治留下了隐患。三是信息和技术到户率仍待提高。由于留守种田的农民年纪过大,水平参差不齐,接受信息和技术的能力有限,造成病虫防治不及时,防治措施不到位,防治效果不理想。四是农药监督不严。一些地方对口农药供应不到位,假冒伪劣农药充斥市场,农药品种多乱杂的问题仍然存在。同时,个别农资经销商为牟取暴利,乱宣传、乱开方、乱配药,造成农民跟风跑,乱用药,防治效果大大打折。
进入9月份,我市又将面临新的一轮病虫发生高峰,不仅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双重为害,又有烟粉虱、三化螟、纹枯病、穗期综合症等病虫害叠加,特别是我市二季晚稻、迟熟一季晚稻面积大,“两迁”害虫回迁为害的风险高。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压低当前田间基数,将对中晚稻造成严重为害甚至出现毁灭性灾害。
为了顺利完成年初签订的病虫防治目标责任状的各项任务,确保全年农业生产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从现在开始,要全力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病虫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检查督办,真正把病虫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继续抓好病虫发生预测预报,及时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三是实行科学防治,确保防治效果。第一,要搞好技术宣传,培训和指导,将防治技术宣传到位;第二,要指导农民选用对口农药,提高防治效果;第三,要把握好防治时期,即在8月底至9月初,要全面开展一次防治,切实压制四代基数,控制五代发生;四是要充分发挥植保机防服务组织的作用,全面推行统防统治,努力夺取“虫口夺粮”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二〇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主题词: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情况
抄 送:省病虫防治指挥部
黄冈市农作物病虫防治指挥部办公室
共印40份
通报2011年8月30日印发
第四篇:农作物病虫防治总结
创先争优促业绩 示范推广求实效
2010年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工作总结
2010年我站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我站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坚决为植保科学发展创先进,为服务“三农”争先锋。为此,我站党组织对党员履行职责进行评议,要求明岗责、创佳绩、争先锋,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使党员真正成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杠杆和引擎。在“争创”活动中,各位党员根据自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安排等具体情况向党组织作了郑重承诺。我站党组织领导要求各位党员要将承诺书的每一字句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争先创优,带动全站上下一致向上,全面推进我市植保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向日葵螟与番茄晚疫病成为影响我市向日葵和番茄两大支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生产风险,暴发年份可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局地绝收的现象。对此,我站谨慎对待,严加防控。2010年,我站组织协调全市植保系统自觉响应“争优创优”活动,依托所承担的农综开发植保科技项目,大力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示范园区建设,集中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无害化”综防措施,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园区,成效显著。2010年全市共建“番茄早晚疫病、向日葵螟”防治示范片20个,示范面积 8020亩,辐射面积37.3万亩,向日葵示范区和辐射区共增加产量
10934吨,增加效益 6998万元;番茄示范区和辐射区增加产量 3.33万吨,增加效益1334.3万元。
向日葵病螟防治采用农艺、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杜绝高残毒农药的使用,保证园区产品达到绿色产品标准。在具体措施上,一是调节播期,在适播期内晚播,避开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高峰期;二是调节株行距,控制密度,提高田间的通风透光能力,降低病害的发生;三是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拔除,在田外深埋或焚烧,减少病原菌数量,避免二次感染;四是在园区内安装200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每盏灯可控制面积30-50亩;五是针对向日葵螟的发生危害规律及其生物学特性,大面积使用性诱剂诱杀雄性成虫,降低雌雄交尾量,减少幼虫的出生数量,减轻危害。
晚疫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在做好监测预报的基础上,通过示范展示行动,以加快引进和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苗为基础,并结合进行消灭中心病株、无公害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的综合措施的集成创新和协调使用。目标是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培育良好生态环境、提高安全防控水平。
以此“一病一虫”为主,我站针对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重点示范,加强培训,狠抓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示范推广农业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及高效低毒新农药、新型药械等植保新技术,科学指导农民开展大面积统防统治。每个示范片均派驻植保员蹲点指导和调研,各示范片均举办了不少于2次科技培训班,同时开展以现场培训、电视讲座、现场会、报纸、广播、专家咨询热线、手机短信为主要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2010年我站通过电视讲座、专访、现场会等形式开展植保知识、技术培训24期(次),培训技术骨干2.5万人次,接受农民咨询8.3万人次。
同时,为深入推广绿色综防措施,进一步做好我市农作物重要病虫害的科学防治工作,2010年7-8月,我站针对各地病虫发生情况,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分组奔赴各地第一时间将累计价值为42万多元的植保药械发放到农民手中,并在发放现场或村组院落、田间地头为农民详细讲解、指导药械应用方法及相关技术知识,由此通过物资发送带动植保科技普及,有效地保障了病虫防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病虫害监测预警是植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多年来我站逐步建立、完善病虫害测报体系,形成了分布全市的病虫害测报网络。2010年我站继续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测报设施,更新测报手段,强化测报队伍,提升测报水平,准确监测病虫害,及时指导防治。在病虫害高发期,我站建立了以村组为单位的查病和发布病情的档案,并在全市范围确定了1200名农情信息员,从而有效保障了病虫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此外,我站多措并举,以信息宣传促进植保工作,充分通过巴彦淖尔日报/晚报、各旗县区党报党刊、全市各级电视台、有线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及手机信息平台,适时发布病虫预报、发生动态、防治技术、植保药械等信息。全年共发布病虫情报481期,制作植保技术专题片15个,给农民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防治技术手册500多本。发布手机信息250条。通过大力宣传,让广大农业工作者与生产者了解更多的植保知识和病虫信息,更好地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也为主管农业工作的各级领导,在推动病虫防治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
总之,2010年我站以“争创”活动为契机,以示范推广为先导,以科技培训为抓手,以物资发送为助力,以监测预警为基础,以媒介宣传为渠道,大力加强“公共植保”的行为升级,为保障我市农业生产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五篇:县级小麦、油菜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HS县小麦、油菜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绿色防控技术,着力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切实增强应急防控能力,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将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确保我县小麦、油菜高产稳产目标实现,保障国家粮油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二、防治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有效防治,将小麦、油菜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均控制在5%以内。具体目标是:小麦纹枯病平均病茎率控制在10%以下,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平均病情指数控制在5以下,小麦赤霉病平均病穗率控制在5-8%以下,穗蚜平均百穗蚜量控制在800头以下;油菜菌核病病指防效达75%以上。通过推广病虫总体防治技术,改变对单个病虫进行单一防治的做法,使总体防治实施区小麦、油菜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大大降低病虫防治成本。
三、主要防控技术
(一)小麦病虫
1、防治策略
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种植小麦抗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科学药控抓关键。
2、主推技术.
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纹枯病重发区宜种植豫麦70、新麦18、邯6172等品种;赤霉病常发区宜种植皖麦43,扬麦l3、14、15,泛麦5号等品种;白粉病重发区宜种植泛麦5号,豫麦70,新麦18等品种。
推行适期播种,减轻病虫发生程度。纹枯病、白粉病、地下害虫重发区,小麦宜适期播种,减少病害冬前侵染,降低发病基数。
大力推行药剂拌种技术。在以小麦纹枯病、白粉病为主的重发区,推行杀菌剂拌种防病技术。地下害虫重发区推行杀虫、杀菌剂混拌技术。
推行半精量和宽行播种技术。采取半精量播种,控制密度,培植高光效群体;加强肥水管理,实施健身栽培。
总体防治技术。着力抓好播种期药剂拌种、小麦返青拔节期和抽穗扬花期3次总体防治。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以纹枯病为主治对象,兼治麦蜘蛛。小麦抽穗扬花期以赤霉病、穗蚜(或其中之一,其它兼治)为主治对象,兼治白粉病、锈病、吸浆虫等,药剂可选用上述杀菌剂与杀虫剂混配。秋种时以防治纹枯病、地下害虫为重点,推行药剂拌种技术。.
(二)油菜菌核病
1、防治策略
以预测预报为前提,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时药控为关键,全面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2、主推技术
油菜菌核病花期适时药控技术。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农作物病虫防治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农业生产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要切实加强对小麦、油菜重大病虫防治工作的领导,强化植保公共服务职能,落实重大病虫防控属地管理责任,成立相应指挥机构,因地制宜制定科学防治措施,并加强督查和指导。建立病虫发生防治定期汇报和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通报制度。
2、强化病虫监测预警
切实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工作,建立健全乡镇测报网络,确保测报技术人员在岗,认真按测报规范开展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及时准确做出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同时,要密切注视其他病虫害的发展动态,适时发布发生与防治信息;大力推行病虫可视化预报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3、加强防治技术的宣传指导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农网、报纸、手机短信、语音电话、明白纸、防治现场会、科普赶集、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防治技术。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提高病虫防治质量和效果。
4、积极推进重大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
实行病虫专业化防治是解决目前农村青壮劳力大量转移、农作物重大病虫暴发为害性强及防治技术要求高的有效途径,要大力推进重大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切实解决农村千家万户治虫防病难问题。采取多种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提高植保公共服务水平和重大病虫害的应急防控能力。
5、加强农药市场监管
化学防治是当前农作物病虫防治的关键措施,也是农作物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在小麦、油菜重大病虫防治供药、用药的关键时期,农业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农药市场监管,对辖区内农药市场要进行全面检查,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药产品,确保农民朋友用上放心、安全、对路、优质、高效农药。
6、提供经费保障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午季农作物防灾减灾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防治等工作顺利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