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00:4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第一篇: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质检通函〔2009〕118号

关于印发《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

(试行)》和《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

管理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为进一步提高检验检疫依法行政工作的有效性,确保进出口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根据检验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总局制定了《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操作指南(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操作指南(试行)》是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开展信用管理的内部规范性文件,除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黑名单”管理外,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结果不对外公布。

附件:1.《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2.《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操作指南(试行)》

— 2 —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八日

附件1: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提高检验检疫依法行政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根据检验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中信用管理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履行承诺的能力和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包括信用管理规则制定、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级评定及应用、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出口企业、进口企业、产地证注册企业、代理报检企业、出入境快件运营企业、卫生除害处理企业、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口岸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监管场库、集装箱经营公司、检验鉴定机构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监督管理的管理相对人。

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

第五条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遵循公平公正、统一标

— 3 — 准、科学分类、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 信用信息采集

第六条 企业信用信息包括企业守法信息、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信息、产品质量信息、检验检疫监管信息及社会对企业信用评价信息等相关信息。

企业守法信息包括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违法、违规等情况;

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信息包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等情况;

产品质量信息包括企业产品检验检疫合格率、退运、召回、索赔等情况;

检验检疫监管信息包括企业遵守检验检疫相关管理规定、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等情况;

社会对企业信用评价信息包括政府管理部门情况通报、媒体报道及社会公众举报投诉等情况。

第七条 企业信用信息来源于企业、检验检疫机构、与企业利益相关的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拥有企业信用信息的机构和个人。

第八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规定程序合法地采集本规范第六条所列的企业信用信息,并进行甄别和审核,所采集的信用信息应当是对客观事实的记载。

第三章 信用等级评定

第九条 企业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级。

A级企业:信用风险很小。遵守法律法规,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履行承诺,产品质量长期稳定。

B级企业:信用风险较小。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较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较好履行承诺,产品质量基本稳定。

C级企业:信用风险较大。有一定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履行承诺能力一般,产品质量不稳定或者有违法违规行为,但尚未造成重大危害或损失。

D级企业:信用风险很大。因企业产品质量给社会、消费者及进出口贸易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或者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条 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包括首次评定和周期评定。“首次评定”指对新纳入信用管理的企业,在纳入信用管理一定时间后,对其信用情况进行审核并赋予相应的信用等级。对未经过首次评定的企业,按“未评级”管理。

“周期评定”指对已完成首次评定的企业,对其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的信用情况进行审核并赋予相应的信用等级。在评定周期内企业发生严重失信行为的,可根据情况实时调整其信用等级。

第四章 信用等级应用

第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守信便利,失信惩戒”的原则,在制定、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时,将企业信用等级作为基础条件,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分别实施相应的检验检疫监管措施。

(一)对A级企业重点支持,给予享受检验检疫优惠政策,优先推荐实施出口免验、一类管理、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检验检疫便利措施;

(二)对B级企业积极引导,给予适当的优惠便利措施,适当降低其进出口产品的抽查比例,减少日常监管频次;

(三)对C级企业加强监管,加大对其进出口产品的抽查比例,提高日常监管频次;

(四)对D级企业重点监管,实行限制性管理措施,重新评定或依法撤销企业已取得的相关资质。

第十二条 检验检疫机构可针对不同的信用等级制定和完善符合本辖区实际的信用管理措施。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企业弄虚作假、伪造信用信息,影响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检验检疫机构可以视情节降低其信用等级。

第十四条 检验检疫人员因失职、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导致企业信用评定结果失准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十五条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将所知悉的信用信息对外公开。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规范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试行,试行期三年。

— 6 — 附件2: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操作指南(试行)

1.总则

1.1为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统一和规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增强检验检疫监管有效性,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制定本操作指南。

1.2 本操作指南中信用管理是指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履行承诺的能力和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包括信用管理规则制定、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级评定及应用、监督管理等活动。

1.3 本操作指南所指“企业”包括出口企业(含出口货物生产企业)、进口企业、产地证注册企业、代理报检企业、出入境快件运营企业、卫生除害处理企业、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口岸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监管场库(含口岸存储场地)、集装箱经营公司、检验鉴定机构等检验检疫监管对象。

1.4 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制定信用管理规则。

国家质检总局各相关业务司(局)负责主管业务的信用管理规则的制定、调整和发布,通关业务司负责信用管理规则的汇总,以及信用管理的协调等工作。

1.5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直属局)负责辖区内企业信

— 7 — 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各直属局应指定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和监督部门。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等工作;监督部门负责信用管理工作的质量稽查。

直属局各业务部门负责主管业务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1.6 各分支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分支机构)负责辖区内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各分支机构应指定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本机构企业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定和数据上报等工作。

分支机构各业务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信用信息的采集、审核和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并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实施相应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

1.7 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的信用管理遵循公平公正、统一标准、科学分类、动态管理的原则。

1.8 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必须使用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开发的“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对企业进行信用管理。

2.企业基础信息管理

2.1纳入信用管理的企业基础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备案登记号、法人代表、企业地址、联系电话、产品种类等。

2.2 企业基础信息的录入分自动导入和人工录入。2.2.1对检验检疫业务管理系统中已有企业基础信息的,采用自动导入的方式,由系统定期自动导入。

— 8 — 2.2.2 对不能实现自动导入的,企业基础信息由企业所属检验检疫机构对应的业务主管部门人工录入。

2.3 企业所属检验检疫机构对应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企业基础信息的日常维护管理。

3.信用信息采集

3.1信用信息采集,是指检验检疫机构根据“信用信息采集条目及分值”(附件2),将企业的失信行为予以记录和记分的活动。

3.1.1 失信行为的记分分值分为2分、4分、6分、12分、24分、36分等六类。

3.1.2在同一信用信息条目项下,根据违法失信行为主观程度(连带、过失、恶意)分别设置1至3种分值。

3.2 企业信用信息实行跨部门、跨区域采集。

3.2.1检验检疫机构各业务部门均可对列入信用管理的企业进行信用信息采集。

3.2.2 企业在备案登记地以外发生失信行为的,由失信行为发生地检验检疫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将企业的失信情况填写《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失信行为反馈单》(附件1),并反馈企业备案登记地检验检疫机构,企业备案登记地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处理。

3.2.3 对企业同一失信行为遵循一个部门、一条信用信息条目、一次性采集的原则。

3.3检验检疫机构应根据企业不同类型和特点,及时、客观、准确地采集信用信息。信用信息采集包括录入和审核环节。

3.3.1 信用信息采集人员应在发现并查实企业失信行为后3

— 9 — 个工作日内记录相关信息并录入到诚信管理系统。

3.3.2 进行信用信息采集时,要详细填写以下信息: 业务关联号。即可以进行业务追溯的相关号码,如报检号、行政处罚立案号等。

信息详情。主要包括失信行为发生时间,具体过程等情况。信用信息条目和分值。即失信行为适用的信用信息条目和分值。3.3.3 信用信息采集人员应根据失信行为提出适用的信用信息条目和记分分值建议,由所在部门主管领导审核。审核应在采集人员上报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经审核同意的,予以计分处理,并告知相关企业;对审核不同意的必须填写相关意见。

3.3.4 经审核确认的企业信用信息,一般不得更改或删除,对审核未通过的信息,可由采集人进行修改、删除。

3.3.5 对涉及行政处罚的企业信用信息,统一由各级检验检疫机构法制部门行政处罚结案后进行信用信息采集。

4.信用等级评定

4.1 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包括首次评定和周期评定。4.2 “首次评定”指对新纳入信用管理的企业,在纳入信用管理6个月后,对其信用情况进行审核并赋予相应的信用等级。

4.3 “周期评定”指对已完成信用等级首次评定的企业,按一年为一个评定周期,对其信用情况进行审核,并根据本周期内信用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应在每年3月至4月对所辖企业完成上一年度的周期评定。

4.4对纳入信用管理但尚未经过首次评定的企业,按“未评级” — 10 — 处置。

4.5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信用分值和信用等级评定特殊规则综合评定,分为A、B、C、D四个级别。

4.5.1企业信用分值是企业初始信用分值减去信用信息记分所得的分值。首次评定或周期评定后,企业初始信用分值统一设定为100分。

4.5.2 信用分值高于88分且符合“A级信用等级评定特殊规则”(附件3)中所有条目的,评为A级。

4.5.3 信用分值在77分至88分范围内,或分值高于88分但不符合“A级信用等级评定特殊规则”任一条目的,评为B级。

4.5.4 信用分值在65分至76分范围内的,评为C级。4.5.5 信用分值低于65分的,评为D级。

4.5.6 存在“D级信用等级评定特殊规则”(附件4)任一条目情形的企业,无论信用分值多少,一律评为D级。

4.6 同一企业分属不同类型的,应首先由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评级,后由诚信管理系统按企业各类型中的最低级别综合评定该企业的信用等级。

4.6.1 对综合评定信用等级为B级和C级的,由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抽查。

4.6.2 对综合评定信用等级为A级和D级的,需经业务主管部门初审、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复审、本级机构分管领导终审三级审核。

4.7 企业信用等级周期评定原则上不允许越级上升,但可以越

— 11 — 级下降。

5.信用等级应用

5.1 检验检疫机构按“守信便利,失信惩戒”的原则,在制定、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时,将企业信用等级作为基础条件,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分别实施相应的检验检疫监管措施。

5.2 国家质检总局各相关业务司(局)应结合主管业务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制定不同的监管措施,实行差别化管理。

5.3 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应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开展检验检疫监管工作。

对A级企业重点支持,给予享受检验检疫优惠政策,优先推荐实施出口免验、一类管理、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便利措施;

对B级企业积极引导,给予适当的优惠便利措施,适当降低其进出口产品的抽查比例,减少日常监管频次;

对C级企业加强监管,加大对其进出口产品的抽查比例,提高日常监管频次;

对D级企业重点监管,实行限制性管理措施,重新评定或依法撤销已取得的相关资质。

5.4同一企业分属不同类型的,其所有类型的监管措施按照该企业经过综合评定后的最终信用等级进行监管。

5.5 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的监管措施原则上以总局设定为主,各直属局可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增设相应的监管措施。

5.6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在日常业务中应严格按照企业信用等级相应的监管措施执行。

— 12 — 6.应急管理

6.1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信用管理实行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6.2 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的严重失信行为采取应急管理措施,包括即时布控、即时降级和列入黑名单等措施。

“严重失信”指企业的违规行为单条或累计达到检验检疫规定信用计分12分以上的。

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发生严重失信行为导致信用等级调整的,应实时向企业通报。

6.3 “即时布控”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计分达到12分,但尚未达到即时降级程度的企业,采取加严监管的措施。

即时布控实施期限管理,期限设定为1个月。如企业无再次违规,则期满后即时布控自动取消,否则顺延。

6.4 “即时降级”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计分达到24分,但尚未达到列入黑名单程度的企业,根据设定规则在评定周期内予以信用等级调整的监管措施。

即时降级实行逐级递降管理。

6.5 “列入黑名单”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计分达到36分的企业,或企业触发相应的信用信息条目时所采取的监管措施。

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直接降为D级。

6.6 对企业实施应急管理必须经审核确认后才能生效。

— 13 — 对即时布控和即时降级实行两级审核,即由信用信息采集部门初审,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复审。

对列入黑名单管理实行三级审核,即由信用信息采集部门初审,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复审,本级机构分管领导审核。

审核不通过的必须在诚信管理系统中录入相关意见。各级审核均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6.7检验检疫机构对应急管理的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对即时降级的企业应按照新的信用等级实施监管。对即时布控、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实施针对性监管。

7.监督管理

7.1信用信息采集、初审、复审、终审人员应各司其职,职责权限清晰,分工明确。在诚信管理系统中,各级用户不得越级操作。

7.2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及时、客观、准确地开展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级评定、信用等级应用等工作,不得徇私舞弊、滥用职权。

7.3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应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档案(含电子档案),定期整理并妥善保存信用管理记录。

7.4检验检疫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将所知悉的信用信息对外公开。7.5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应定期对各部门的信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协调解决各部门在企业信用信息采集、计分、信用等级评定和信用等级应用管理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7.6 各级信用管理的监督部门应对各部门信用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督察,对长期不实施企业信用管理的,应责成有关单位予以 — 14 — 更正,情节严重或拒不实施的予以通报。

8.附则

8.1 国家质检总局对代理报检企业、快件运营企业信用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8.2 本操作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8.3 本操作指南自发布之日起试行,试行期三年。

附件:1.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失信行为反馈单

2.信用信息采集条目及分值 3.A级信用等级评定特殊规则 4.D级信用等级评定特殊规则

附件1: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失信行为反馈单

检验检疫局:

我局在检验检疫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并查实你局辖区企业(备案登记号:)发生以下失信行为:

请在对此企业进行信用管理时对上述信用信息加以采集。

(印章)年 月 日

主题词:办法 规范 通知

抄送:办公厅、法规司、卫生司、动植司、检验司、食品局,存档(2)。

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 2009年3月24日印发 录入:王晓川 校对:杜宏伟

第二篇: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关于发布《出入境检验检疫信用管理办法》的公告 2013年第 93号

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增强 企业诚信意识,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相关法律法 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质检总局制定了《出入境 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现予发布(见附件 ,自 2014年 1月 1日起 执行。

附件: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3年 7月 16日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 理,增强企业诚信意识,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相 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用管理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的信用 信息开展的记录、处理、使用和公开等活动。

第三条 企业信用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守法信息、企业质量管 理能力信息、产品质量信息、检验检疫监管信息、社会对企业信用评价信 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一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地 址、备案 /注册登记号等信息。

(二企业守法信息包括企业遵守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及相关违法、违 规等情况。(三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信息包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等 情况。

(四产品质量信息包括企业产品检验检疫合格率、国外通报、退运、召回、索赔等情况。

(五检验检疫监管信息包括企业遵守检验检疫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技术规范和标准等情况。

(六社会对企业信用评价信息包括政府管理部门情况通报、媒体报 道及社会公众举报投诉等情况。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的对象, 包括:(一出口企业、进口企业(如进口食品境外出口商、代理商及境内 进口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及出口商、进口化妆品境内收货人、出口化妆 品生产企业及发货人等;(二代理报检企业、出入境快件运营企业、检疫处理单位;(三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场库、检验鉴定机构;(四其他需实施信用管理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对象。

第五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 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 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 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

第六条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遵循依法实施、客观公正、统一 标准、科学分类、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建立统一的信用管理平台,通过信用管理平台对 企业信用信息进行记录、处理、使用和公开形成的数据,共同构成企业的 质量信用档案。

第八条 信用信息采集条目和信用等级评定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 制定并对外公布。

第二章 信用信息采集

第九条 信用信息采集是指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记录的 过程。第十条 本办法第三条第(一项信息由检验检疫机构在企业办理备案 /注册登记手续时采集;第(二至(五项信息由检验检疫机构依照信用 信息采集条目的规定采集;第(六项信息由检验检疫机构征询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或核实媒体报道、社会公众举报投诉后,依照信用信息采集条目 的规定采集。

第十一条 企业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变 更。企业其他信用信息发生变化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在变化后的 15个工 作日内,将经过审核批准的信息予以更新。

第三章 信用等级评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二条 信用等级评定是指检验检疫机构对记录的企业信用信息进 行汇总审核并赋予企业相应信用等级的过程。

第十三条 企业信用等级分为 AA、A、B、C、D 五级。

AA 级企业:信用风险极小。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高度重视企业信用, 严格履行承诺,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或服务质量长期稳定,具 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信用示范引领作用。

A 级企业:信用风险很小。遵守法律法规,重视企业信用管理工作, 严格履行承诺,具有较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或服务质量稳定。B 级企业:信用风险较小。遵守法律法规,较好履行承诺,具有较健 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或服务质量基本稳定。

C 级企业:信用风险较大。有一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保证能力,履行 承诺能力一般,产品或服务质量不稳定或者有违法违规行为,但尚未造成 重大危害或损失。

D 级企业:信用风险很大。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者因企业产品 质量给社会、消费者及进出口贸易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

第二节 A、B、C、D 级的评定

第十四条 A、B、C、D 级的评定,一般以一年为一个评定周期。因信 用管理工作的需要,检验检疫机构也可按照企业类型、产品类型等属性对 企业另行设置评定周期。

检验检疫机构应在每年的 10月份完成企业当评定周期的信用评 定。同一企业适用多个评定周期的,按照最短的评定周期参加信用评定。有下列情况的,不参加本周期的评定:(一纳入信用管理的时间不足一个评定周期的;(二本评定周期内无检验检疫相关业务的。

第十五条 A、B、C、D 级的评定根据信用分值和信用等级评定规则综 合评定。

信用分值是企业初始信用分值减去信用信息记分所得的分值。初始信 用分值是企业在信用等级评定周期开始时的分值,统一为 100分。

第十六条 信用分值在 89分以上,且符合信用等级评定规则(A 级 的,评为 A 级。第十七条 信用分值在 77分以上、89分以下的,评为 B 级。

信用分值在 89分以上,但不符合信用等级评定规则(A 级的,评为 B 级。第十八条 信用分值在 65分以上、77分以下的,评为 C 级。

第十九条 信用分值在 65分以下的,评为 D 级。

存在信用等级评定规则(D 级规定情形的,直接评为 D 级。第三节 AA级的评定

第二十条 信用 AA 级企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当前信用等级为 A 级,且适用 A 级管理 1年以上;(二积极支持配合检验检疫工作,进出口货物质量或服务长期稳定, 连续 3年内未发生过质量安全问题、质量索赔和争议;(三上一报检差错率 1%以下;(四在商务、人民银行、海关、税务、工商、外汇等相关部门 1年 内没有失信或违法违规记录。

第二十一条 AA 级企业的评定,由企业提出申请,企业所在地检验检

疫机构受理,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并统一对外公布。第二十二条 AA 级企业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参加周期评定,并 按以下规定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提交材料:(一本评定周期内的产品、服务质量情况;(二本评定周期内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报告。

在周期评定中发现企业不再符合 AA 级条件的,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第 二节的规定管理。对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企业不再符合 AA 级条件的,按照 本办法第五章的规定管理。对不再符合 AA 级条件的企业,直属检验检疫 局应即时取消相应资质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定期更新 AA 级 企业名单。

第四章 信用信息的使用和公开

第二十三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 “ 守信便利,失信惩戒 ” 的原则,将企业信 用等级作为开展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分 别实施相应的检验检疫监管措施。

(一对 AA 级企业大力支持,在享受 A 级企业鼓励政策的基础上, 可优先办理进出口货物报检、查验和放行手续;优先安排办理预约报检手 续;优先办理备案、注册等手续;优先安排检验检疫优惠政策的先行先试。(二对 A 级企业积极鼓励,给予享受检验检疫鼓励政策,优先推荐 实施一类管理、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检验检疫措施。

(三对 B 级企业积极引导,在日常监管、报检、检验检疫、放行等 环节可结合相关规定实施相应的鼓励措施。

(四对 C 级企业加强监管,在日常监管、报检、检验检疫、放行等 环节可结合相关规定实施较严格的管理措施。

(五对 D 级企业重点监管,实行限制性管理措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重新评定企业已取得的相关资质。

第二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可针对不同的信用等级制定和完善符合实 际管理需要的监管措施。

第二十五条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检验检疫机构可以公布履职过程 形成的企业信用信息。检验检疫机构公布企业信用信息应符合法律、法规 和规章的规定。以下信息不得向社会公布和披露:

(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

(二)来源于其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且还未对社会公 开的信息;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不得公开的信息。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建立信用信息发布的保密审查机制和管理制度,采 取必要的信息安全措施,保障信息安全。第二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可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与地方政 府以及商务、人民银行、海关、税务、工商、外汇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第五章 动态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

十七条 动态管理是指在评定周期内,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的失信 行为采取的即时管理措施。动态管理的措施包括布控、即时降级和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黑名 单)等。第二十八条 “布控”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计分累计 12 分以上,但尚未达到即时降级程度的企业,采取加严监管的措施。布控的期限应不少于 30 天、不多于 90 天。检验检疫机构可以根据情 况设定具体的布控期限。企业在布控期限内未再次发生失信行为的,期满 后布控措施自动取消,否则顺延。第二十九条 “即时降级”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计分 累计 24 分以上,但尚未达到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根据设定规则 在评定周期内予以信用等级调整并加严监管的措施。被即时降级的企业应同时采取布控措施。第三十条 “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 内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受行政处罚计分累计 36 分以上的企业,采取向社会 公布并加严监管的措施。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直接降为信用 D 级,同时采取布控措 施。第三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实施动态管理的企业实施限制性的 —6—

管理措施。第二节 严重失信企业的管理 第三十二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符合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企业,按照以 下程序进行严重失信企业的审核认定:

(一)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对辖区内企业违法违规事实材料的收集。

(二)对拟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由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 构报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上报直属检验检疫局前,应至少提前 20 日书面 告知当事企业。

(三)企业如有异议,自接到书面告知材料之日起 10 日内,向告知的 检验检疫机构提交书面申辩材料。

(四)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对申辩材料进行评议,自受理申辩 材料之日起 10 日内将评议意见告知企业。

(五)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对拟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进行审核,并于每月 10 日前上报国家质检总局,由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并对外公布。第三十三条 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整改并符合法定要求 后,可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从严重失信企业名单中删除。自检验检 疫机构受理申请之日起,企业在 6 个月内未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由企业 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确认、经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后报国家质检总局,将 其从严重失信企业名单中删除,但其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记录将永久 保存。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企业弄虚作假、伪造信用信息,影响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按照本办法

第五章的有关规定处理。第三十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人员因失职渎职、徇私舞弊、滥用职权 等行为,影响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第三十六条 企业认为其信用信息不准确的,可以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 构提出变更或撤销的申请。对信息确有错误的,相关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 时予以更正。—7—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 201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 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国质检通函〔2009〕118 号)同时废止。》 —8—

第三篇: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3年第93号

质检总局关于发布《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的公告

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增强企业诚信意识,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质检总局制定了《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现予发布(见附件),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质检总局

2013年7月16日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增强企业诚信意识,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用管理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的信用信息开展的记录、处理、使用和公开等活动。

第三条 企业信用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守法信息、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信息、产品质量信息、检验检疫监管信息、社会对企业信用评价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一)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地址、备案/注册登记号等信息。

(二)企业守法信息包括企业遵守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及相关违法、违规等情况。

(三)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信息包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等情况。

(四)产品质量信息包括企业产品检验检疫合格率、国外通报、退运、召回、索赔等情况。

(五)检验检疫监管信息包括企业遵守检验检疫相关管理规定、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等情况。

(六)社会对企业信用评价信息包括政府管理部门情况通报、媒体报道及社会公众举报投诉等情况。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的对象,包括:

(一)出口企业、进口企业(如进口食品境外出口商、代理商及境内进口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及出口商、进口化妆品境内收货人、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及发货人等);

(二)代理报检企业、出入境快件运营企业、检疫处理单位;

(三)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场库、检验鉴定机构;

(四)其他需实施信用管理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对象。

第五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

第六条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遵循依法实施、客观公正、统一标准、科学分类、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建立统一的信用管理平台,通过信用管理平台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记录、处理、使用和公开形成的数据,共同构成企业的质量信用档案。

第八条 信用信息采集条目和信用等级评定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定并对外公布。

第二章信用信息采集

第九条 信用信息采集是指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记录的过程。

第十条 本办法第三条第(一)项信息由检验检疫机构在企业办理备案/注册登记手续时采集;第(二)至

(五)项信息由检验检疫机构依照信用信息采集条目的规定采集;第(六)项信息由检验检疫机构征询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或核实媒体报道、社会公众举报投诉后,依照信用信息采集条目的规定采集。

第十一条 企业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变更。企业其他信用信息发生变化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在变化后的15个工作日内,将经过审核批准的信息予以更新。

第三章信用等级评定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十二条 信用等级评定是指检验检疫机构对记录的企业信用信息进行汇总审核并赋予企业相应信用等级的过程。

第十三条 企业信用等级分为AA、A、B、C、D五级。

AA级企业:信用风险极小。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高度重视企业信用,严格履行承诺,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或服务质量长期稳定,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信用示范引领作用。

A级企业:信用风险很小。遵守法律法规,重视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严格履行承诺,具有较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或服务质量稳定。

B级企业:信用风险较小。遵守法律法规,较好履行承诺,具有较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或服务质量基本稳定。

C级企业:信用风险较大。有一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保证能力,履行承诺能力一般,产品或服务质量不稳定或者有违法违规行为,但尚未造成重大危害或损失。

D级企业:信用风险很大。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者因企业产品质量给社会、消费者及进出口贸易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

第二节A、B、C、D级的评定

第十四条 A、B、C、D级的评定,一般以一年为一个评定周期。因信用管理工作的需要,检验检疫机构也可按照企业类型、产品类型等属性对企业另行设置评定周期。

检验检疫机构应在每年的10月份完成企业当评定周期的信用评定。同一企业适用多个评定周期的,按照最短的评定周期参加信用评定。

有下列情况的,不参加本周期的评定:

(一)纳入信用管理的时间不足一个评定周期的;

(二)本评定周期内无检验检疫相关业务的。

第十五条 A、B、C、D级的评定根据信用分值和信用等级评定规则综合评定。信用分值是企业初始信用分值减去信用信息记分所得的分值。初始信用分值是企业在信用等级评定周期开始时的分值,统一为100分。

第十六条 信用分值在89分以上,且符合信用等级评定规则(A级)的,评为A级。第十七条 信用分值在77分以上、89分以下的,评为B级。

信用分值在89分以上,但不符合信用等级评定规则(A级)的,评为B级。第十八条 信用分值在65分以上、77分以下的,评为C级。第十九条 信用分值在65分以下的,评为D级。

存在信用等级评定规则(D级)规定情形的,直接评为D级。

第三节AA级的评定

第二十条 信用AA级企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当前信用等级为A级,且适用A级管理1年以上;

(二)积极支持配合检验检疫工作,进出口货物质量或服务长期稳定,连续3年内未发生过质量安全问题、质量索赔和争议;

(三)上一报检差错率1%以下;

(四)在商务、人民银行、海关、税务、工商、外汇等相关部门1年内没有失信或违法违规记录。

第二十一条 AA级企业的评定,由企业提出申请,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受理,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并统一对外公布。

第二十二条 AA级企业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参加周期评定,并按以下规定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提交材料:

(一)本评定周期内的产品、服务质量情况;

(二)本评定周期内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报告。

在周期评定中发现企业不再符合AA级条件的,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第二节的规定管理。对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企业不再符合AA级条件的,按照本办法第五章的规定管理。对不再符合AA级条件的企业,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即时取消相应资质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定期更新AA级企业名单。

第四章信用信息的使用和公开

第二十三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守信便利,失信惩戒”的原则,将企业信用等级作为开展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分别实施相应的检验检疫监管措施。

(一)对AA级企业大力支持,在享受A级企业鼓励政策的基础上,可优先办理进出口货物报检、查验和放行手续;优先安排办理预约报检手续;优先办理备案、注册等手续;优先安排检验检疫优惠政策的先行先试。

(二)对A级企业积极鼓励,给予享受检验检疫鼓励政策,优先推荐实施一类管理、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检验检疫措施。

(三)对B级企业积极引导,在日常监管、报检、检验检疫、放行等环节可结合相关规定实施相应的鼓励措施。

(四)对C级企业加强监管,在日常监管、报检、检验检疫、放行等环节可结合相关规定实施较严格的管理措施。

(五)对D级企业重点监管,实行限制性管理措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重新评定企业已取得的相关资质。

第二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可针对不同的信用等级制定和完善符合实际管理需要的监管措施。

第二十五条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检验检疫机构可以公布履职过程形成的企业信用信息。检验检疫机构公布企业信用信息应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下信息不得向社会公布和披露:

(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

(二)来源于其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且还未对社会公开的信息;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不得公开的信息。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建立信用信息发布的保密审查机制和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信息安全措施,保障信息安全。

第二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可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与地方政府以及商务、人民银行、海关、税务、工商、外汇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

第五章动态管理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十七条 动态管理是指在评定周期内,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的失信行为采取的即时管理措施。

动态管理的措施包括布控、即时降级和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黑名单)等。第二十八条 “布控”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计分累计12分以上,但尚未达到即时降级程度的企业,采取加严监管的措施。

布控的期限应不少于30天、不多于90天。检验检疫机构可以根据情况设定具体的布控期限。企业在布控期限内未再次发生失信行为的,期满后布控措施自动取消,否则顺延。第二十九条 “即时降级”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计分累计24分以上,但尚未达到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根据设定规则在评定周期内予以信用等级调整并加严监管的措施。

被即时降级的企业应同时采取布控措施。

第三十条 “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受行政处罚计分累计36分以上的企业,采取向社会公布并加严监管的措施。

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直接降为信用D级,同时采取布控措施。第三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实施动态管理的企业实施限制性的管理措施。

第二节严重失信企业的管理

第三十二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符合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企业,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严重失信企业的审核认定:

(一)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对辖区内企业违法违规事实材料的收集。

(二)对拟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由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上报直属检验检疫局前,应至少提前20日书面告知当事企业。

(三)企业如有异议,自接到书面告知材料之日起10日内,向告知的检验检疫机构提交书面申辩材料。

(四)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对申辩材料进行评议,自受理申辩材料之日起10日内将评议意见告知企业。

(五)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对拟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进行审核,并于每月10日前上报国家质检总局,由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并对外公布。

第三十三条 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整改并符合法定要求后,可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从严重失信企业名单中删除。自检验检疫机构受理申请之日起,企业在6个月内未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由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确认、经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后报国家质检总局,将其从严重失信企业名单中删除,但其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记录将永久保存。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企业弄虚作假、伪造信用信息,影响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按照本办法第五章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人员因失职渎职、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影响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第三十六条 企业认为其信用信息不准确的,可以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提出变更或撤销的申请。对信息确有错误的,相关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时予以更正。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国质检通函〔2009〕118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操作指南(试行.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操作指南(试行)

1.总则

1.1为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统一和规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增强检验检疫监管有效性,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制定本操作指南。

1.2 本操作指南中信用管理是指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履行承诺的能力和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包括信用管理规则制定、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级评定及应用、监督管理等活动。

1.3 本操作指南所指“企业”包括出口企业(含出口货物生产企业)、进口企业、产地证注册企业、代理报检企业、出入境快件运营企业、卫生除害处理企业、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口岸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监管场库(含口岸存储场地)、集装箱经营公司、检验鉴定机构等检验检疫监管对象。

1.4 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制定信用管理规则。

国家质检总局各相关业务司(局)负责主管业务的信用管理规则的制定、调整和发布,通关业务司负责信用管理规则的汇总,以及信用管理的协调等工作。

1.5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直属局)负责辖区内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各直属局应指定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和监督部门。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等工作;监督部门负责信用管理工作的质量稽查。

直属局各业务部门负责主管业务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1.6 各分支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分支机构)负责辖区内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各分支机构应指定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本机构企业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定和数据上报等工作。

分支机构各业务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信用信息的采集、审核和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并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实施相应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

1.7 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的信用管理遵循公平公正、统一标准、科学分类、动态管理的原则。

1.8 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必须使用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开发的“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对企业进行信用管理。

2.企业基础信息管理 2.1纳入信用管理的企业基础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备案登记号、法人代表、企业地址、联系电话、产品种类等。

2.2 企业基础信息的录入分自动导入和人工录入。2.2.1对检验检疫业务管理系统中已有企业基础信息的,采用自动导入的方式,由系统定期自动导入。

2.2.2 对不能实现自动导入的,企业基础信息由企业所属检验检疫机构对应的业务主管部门人工录入。

2.3 企业所属检验检疫机构对应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企业基础信息的日常维护管理。

3.信用信息采集

3.1信用信息采集,是指检验检疫机构根据“信用信息采集条目及分值”,将企业的失信行为予以记录和记分的活动。

3.1.1 失信行为的记分分值分为2分、4分、6分、12分、24分、36分等六类。

3.1.2在同一信用信息条目项下,根据违法失信行为主观程度(连带、过失、恶意)分别设置1至3种分值。

3.2 企业信用信息实行跨部门、跨区域采集。3.2.1检验检疫机构各业务部门均可对列入信用管理的企业进行信用信息采集。

3.2.2 企业在备案登记地以外发生失信行为的,由失信行为发生地检验检疫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将企业的失信情况填写《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失信行为反馈单》,并反馈企业备案登记地检验检疫机构,企业备案登记地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处理。

3.2.3 对企业同一失信行为遵循一个部门、一条信用信息条目、一次性采集的原则。

3.3检验检疫机构应根据企业不同类型和特点,及时、客观、准确地采集信用信息。信用信息采集包括录入和审核环节。

3.3.1 信用信息采集人员应在发现并查实企业失信行为后3个工作日内记录相关信息并录入到诚信管理系统。

3.3.2 进行信用信息采集时,要详细填写以下信息: 业务关联号。即可以进行业务追溯的相关号码,如报检号、行政处罚立案号等。

信息详情。主要包括失信行为发生时间,具体过程等情况。

信用信息条目和分值。即失信行为适用的信用信息条目和分值。

3.3.3 信用信息采集人员应根据失信行为提出适用的信用信息条目和记分分值建议,由所在部门主管领导审核。审核应在采集人员上报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经审核同意的,予以计分处理,并告知相关企业;对审核不同意的必须填写相关意见。

3.3.4 经审核确认的企业信用信息,一般不得更改或删除,对审核未通过的信息,可由采集人进行修改、删除。

3.3.5 对涉及行政处罚的企业信用信息,统一由各级检验检疫机构法制部门行政处罚结案后进行信用信息采集。

4.信用等级评定

4.1 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包括首次评定和周期评定。4.2 “首次评定”指对新纳入信用管理的企业,在纳入信用管理6个月后,对其信用情况进行审核并赋予相应的信用等级。

4.3 “周期评定”指对已完成信用等级首次评定的企业,按一年为一个评定周期,对其信用情况进行审核,并根据本周期内信用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应在每年3月至4月对所辖企业完成上一的周期评定。

4.4对纳入信用管理但尚未经过首次评定的企业,按“未评级”处置。

4.5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信用分值和信用等级评定特殊规则综合评定,分为A、B、C、D四个级别。

4.5.1企业信用分值是企业初始信用分值减去信用信息记分所得的分值。首次评定或周期评定后,企业初始信用分值统一设定为100分。

4.5.2 信用分值高于88分且符合“A级信用等级评定特殊规则”中所有条目的,评为A级。

4.5.3 信用分值在77分至88分范围内,或分值高于88分但不符合“A级信用等级评定特殊规则”任一条目的,评为B级。

4.5.4 信用分值在65分至76分范围内的,评为C级。4.5.5 信用分值低于65分的,评为D级。

4.5.6 存在“D级信用等级评定特殊规则”任一条目情形的企业,无论信用分值多少,一律评为D级。

4.6 同一企业分属不同类型的,应首先由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评级,后由诚信管理系统按企业各类型中的最低级别综合评定该企业的信用等级。

4.6.1 对综合评定信用等级为B级和C级的,由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抽查。

4.6.2 对综合评定信用等级为A级和D级的,需经业务主管部门初审、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复审、本级机构分管领导终审三级审核。

4.7 企业信用等级周期评定原则上不允许越级上升,但可以越级下降。

5.信用等级应用

5.1 检验检疫机构按“守信便利,失信惩戒”的原则,在制定、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时,将企业信用等级作为基础条件,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分别实施相应的检验检疫监管措施。

5.2 国家质检总局各相关业务司(局)应结合主管业务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制定不同的监管措施,实行差别化管理。

5.3 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应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开展检验检疫监管工作。

对A级企业重点支持,给予享受检验检疫优惠政策,优先推荐实施出口免验、一类管理、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便利措施;

对B级企业积极引导,给予适当的优惠便利措施,适当降低其进出口产品的抽查比例,减少日常监管频次;

对C级企业加强监管,加大对其进出口产品的抽查比例,提高日常监管频次;

对D级企业重点监管,实行限制性管理措施,重新评定或依法撤销已取得的相关资质。

5.4同一企业分属不同类型的,其所有类型的监管措施按照该企业经过综合评定后的最终信用等级进行监管。

5.5 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的监管措施原则上以总局设定为主,各直属局可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增设相应的监管措施。

5.6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在日常业务中应严格按照企业信用等级相应的监管措施执行。

6.应急管理

6.1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信用管理实行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6.2 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的严重失信行为采取应急管理措施,包括即时布控、即时降级和列入黑名单等措施。

“严重失信”指企业的违规行为单条或累计达到检验检疫规定信用计分12分以上的。

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发生严重失信行为导致信用等级调整的,应实时向企业通报。

6.3 “即时布控”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计分达到12分,但尚未达到即时降级程度的企业,采取加严监管的措施。

即时布控实施期限管理,期限设定为1个月。如企业无再次违规,则期满后即时布控自动取消,否则顺延。

6.4 “即时降级”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计分达到24分,但尚未达到列入黑名单程度的企业,根据设定规则在评定周期内予以信用等级调整的监管措施。

即时降级实行逐级递降管理。

6.5 “列入黑名单”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计分达到36分的企业,或企业触发相应的信用信息条目时所采取的监管措施。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直接降为D级。

6.6 对企业实施应急管理必须经审核确认后才能生效。对即时布控和即时降级实行两级审核,即由信用信息采集部门初审,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复审。

对列入黑名单管理实行三级审核,即由信用信息采集部门初审,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复审,本级机构分管领导审核。

审核不通过的必须在诚信管理系统中录入相关意见。各级审核均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6.7检验检疫机构对应急管理的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对即时降级的企业应按照新的信用等级实施监管。对即时布控、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实施针对性监管。

7.监督管理

7.1信用信息采集、初审、复审、终审人员应各司其职,职责权限清晰,分工明确。在诚信管理系统中,各级用户不得越级操作。

7.2 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及时、客观、准确地开展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级评定、信用等级应用等工作,不得徇私舞弊、滥用职权。

7.3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应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档案(含电子档案),定期整理并妥善保存信用管理记录。

7.4检验检疫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将所知悉的信用信息对外公开。

7.5信用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应定期对各部门的信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协调解决各部门在企业信用信息采集、计分、信用等级评定和信用等级应用管理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7.6 各级信用管理的监督部门应对各部门信用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督察,对长期不实施企业信用管理的,应责成有关单位予以更正,情节严重或拒不实施的予以通报。

8.附则

8.1 国家质检总局对代理报检企业、快件运营企业信用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8.2 本操作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8.3 本操作指南自发布之日起试行,试行期三年。

第五篇: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关于发布《出入境检验检疫信用管理办法》的公告

2013年第93号

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增强企业诚信意识,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质检总局制定了《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现予发布(见附件),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3年7月16日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增强企业诚信意识,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用管理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的信用信息开展的记录、处理、使用和公开等活动。

第三条 企业信用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守法信息、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信息、产品质量信息、检验检疫监管信息、社会对企业信用评价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一)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地址、备案/注册登记号等信息。

—1—

(二)企业守法信息包括企业遵守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及相关违法、违规等情况。

(三)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信息包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等情况。

(四)产品质量信息包括企业产品检验检疫合格率、国外通报、退运、召回、索赔等情况。

(五)检验检疫监管信息包括企业遵守检验检疫相关管理规定、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等情况。

(六)社会对企业信用评价信息包括政府管理部门情况通报、媒体报道及社会公众举报投诉等情况。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的对象,包括:

(一)出口企业、进口企业(如进口食品境外出口商、代理商及境内进口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及出口商、进口化妆品境内收货人、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及发货人等);

(二)代理报检企业、出入境快件运营企业、检疫处理单位;

(三)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场库、检验鉴定机构;

(四)其他需实施信用管理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对象。

第五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

第六条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遵循依法实施、客观公正、统一标准、科学分类、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建立统一的信用管理平台,通过信用管理平台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记录、处理、使用和公开形成的数据,共同构成企业的质量信用档案。

第八条 信用信息采集条目和信用等级评定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定并对外公布。

第二章 信用信息采集

—2—

第九条 信用信息采集是指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记录的过程。

第十条 本办法第三条第(一)项信息由检验检疫机构在企业办理备案/注册登记手续时采集;第(二)至

(五)项信息由检验检疫机构依照信用信息采集条目的规定采集;第(六)项信息由检验检疫机构征询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或核实媒体报道、社会公众举报投诉后,依照信用信息采集条目的规定采集。

第十一条 企业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变更。企业其他信用信息发生变化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在变化后的15个工作日内,将经过审核批准的信息予以更新。

第三章 信用等级评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二条 信用等级评定是指检验检疫机构对记录的企业信用信息进行汇总审核并赋予企业相应信用等级的过程。

第十三条 企业信用等级分为AA、A、B、C、D五级。

AA级企业:信用风险极小。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高度重视企业信用,严格履行承诺,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或服务质量长期稳定,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信用示范引领作用。

A级企业:信用风险很小。遵守法律法规,重视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严格履行承诺,具有较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或服务质量稳定。

B级企业:信用风险较小。遵守法律法规,较好履行承诺,具有较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或服务质量基本稳定。

C级企业:信用风险较大。有一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保证能力,履行承诺能力一般,产品或服务质量不稳定或者有违法违规行为,但尚未造成重大危害或损失。

D级企业:信用风险很大。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者因企业产品质量给社会、消费者及进出口贸易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

第二节 A、B、C、D级的评定

—3—

第十四条 A、B、C、D级的评定,一般以一年为一个评定周期。因信用管理工作的需要,检验检疫机构也可按照企业类型、产品类型等属性对企业另行设置评定周期。

检验检疫机构应在每年的10月份完成企业当评定周期的信用评定。同一企业适用多个评定周期的,按照最短的评定周期参加信用评定。

有下列情况的,不参加本周期的评定:

(一)纳入信用管理的时间不足一个评定周期的;

(二)本评定周期内无检验检疫相关业务的。

第十五条 A、B、C、D级的评定根据信用分值和信用等级评定规则综合评定。

信用分值是企业初始信用分值减去信用信息记分所得的分值。初始信用分值是企业在信用等级评定周期开始时的分值,统一为100分。

第十六条 信用分值在89分以上,且符合信用等级评定规则(A级)的,评为A级。

第十七条 信用分值在77分以上、89分以下的,评为B级。

信用分值在89分以上,但不符合信用等级评定规则(A级)的,评为B级。

第十八条 信用分值在65分以上、77分以下的,评为C级。

第十九条 信用分值在65分以下的,评为D级。

存在信用等级评定规则(D级)规定情形的,直接评为D级。

第三节 AA级的评定

第二十条 信用AA级企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当前信用等级为A级,且适用A级管理1年以上;

(二)积极支持配合检验检疫工作,进出口货物质量或服务长期稳定,连续3年内未发生过质量安全问题、质量索赔和争议;

(三)上一报检差错率1%以下;

(四)在商务、人民银行、海关、税务、工商、外汇等相关部门1年内没有失信或违法违规记录。

第二十一条 AA级企业的评定,由企业提出申请,企业所在地检验检

—4—

疫机构受理,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并统一对外公布。

第二十二条 AA级企业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参加周期评定,并按以下规定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提交材料:

(一)本评定周期内的产品、服务质量情况;

(二)本评定周期内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报告。

在周期评定中发现企业不再符合AA级条件的,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第二节的规定管理。对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企业不再符合AA级条件的,按照本办法第五章的规定管理。对不再符合AA级条件的企业,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即时取消相应资质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定期更新AA级企业名单。

第四章 信用信息的使用和公开

第二十三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守信便利,失信惩戒”的原则,将企业信用等级作为开展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分别实施相应的检验检疫监管措施。

(一)对AA级企业大力支持,在享受A级企业鼓励政策的基础上,可优先办理进出口货物报检、查验和放行手续;优先安排办理预约报检手续;优先办理备案、注册等手续;优先安排检验检疫优惠政策的先行先试。

(二)对A级企业积极鼓励,给予享受检验检疫鼓励政策,优先推荐实施一类管理、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检验检疫措施。

(三)对B级企业积极引导,在日常监管、报检、检验检疫、放行等环节可结合相关规定实施相应的鼓励措施。

(四)对C级企业加强监管,在日常监管、报检、检验检疫、放行等环节可结合相关规定实施较严格的管理措施。

(五)对D级企业重点监管,实行限制性管理措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重新评定企业已取得的相关资质。

第二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可针对不同的信用等级制定和完善符合实际管理需要的监管措施。

第二十五条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检验检疫机构可以公布履职过程形成的企业信用信息。检验检疫机构公布企业信用信息应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下信息不得向社会公布和披露:

—5—

(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

(二)来源于其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且还未对社会公开的信息;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不得公开的信息。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建立信用信息发布的保密审查机制和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信息安全措施,保障信息安全。

第二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可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与地方政府以及商务、人民银行、海关、税务、工商、外汇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

第五章 动态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七条 动态管理是指在评定周期内,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的失信行为采取的即时管理措施。

动态管理的措施包括布控、即时降级和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黑名单)等。

第二十八条 “布控”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计分累计12分以上,但尚未达到即时降级程度的企业,采取加严监管的措施。

布控的期限应不少于30天、不多于90天。检验检疫机构可以根据情况设定具体的布控期限。企业在布控期限内未再次发生失信行为的,期满后布控措施自动取消,否则顺延。

第二十九条 “即时降级”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失信计分累计24分以上,但尚未达到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根据设定规则在评定周期内予以信用等级调整并加严监管的措施。

被即时降级的企业应同时采取布控措施。

第三十条 “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指检验检疫机构对在一个评定周期内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受行政处罚计分累计36分以上的企业,采取向社会公布并加严监管的措施。

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直接降为信用D级,同时采取布控措施。

第三十一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实施动态管理的企业实施限制性的

—6—

管理措施。

第二节 严重失信企业的管理

第三十二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符合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企业,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严重失信企业的审核认定:

(一)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对辖区内企业违法违规事实材料的收集。

(二)对拟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由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上报直属检验检疫局前,应至少提前20日书面告知当事企业。

(三)企业如有异议,自接到书面告知材料之日起10日内,向告知的检验检疫机构提交书面申辩材料。

(四)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对申辩材料进行评议,自受理申辩材料之日起10日内将评议意见告知企业。

(五)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对拟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进行审核,并于每月10日前上报国家质检总局,由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并对外公布。

第三十三条 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整改并符合法定要求后,可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从严重失信企业名单中删除。自检验检疫机构受理申请之日起,企业在6个月内未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由企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确认、经直属检验检疫局审核后报国家质检总局,将其从严重失信企业名单中删除,但其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记录将永久保存。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企业弄虚作假、伪造信用信息,影响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按照本办法第五章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人员因失职渎职、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影响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第三十六条 企业认为其信用信息不准确的,可以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提出变更或撤销的申请。对信息确有错误的,相关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时予以更正。

—7—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国质检通函〔2009〕118号)同时废止。

—8—

下载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5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注册管理工作规范(施行).

    5.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注册管理工作规范(施行) 国质检通[2004]458号 1.目的 1.1为规范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以下简称报检员)注册管理工作,统一工作程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质......

    出入境检验检疫基础知识.

    出入境检验检疫基础知识 一、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概念出入境检验检疫,是指检验检疫部门和检验检疫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际惯例等的要求,对出入境货物、交通运输工具、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境货物报验单报验单位(加盖公章)编号:× ×疫局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境货物报验单报验单位(加盖公章)编号:×××报中华人民共和......

    第十节出入境快件检验检疫.

    《中国产品质量检验检疫实务》(动植物产品卷—第二章) 第十节 出入境快件动植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 一、概述及范围 (一) 概述 出入境快件是指依法经营出入境快件的企业(以下简称“......

    出入境检验检疫封识管理办法.

    出入境检验检疫封识管理办法 (2000年4月3日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令[2000]第22号公布)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封识管理,做好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根......

    2012《出入境检验检疫法规》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420325215 课程名称:出入境检验检疫法规(Regulations of The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本科生物技术专业专业选修课 《出入境检验检疫法规》教学大纲......

    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程序.

    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程序 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工作程序入境货物的检验检疫工作程序是:报检后先放行通关,再进行检验检疫。出境货物的检验检疫工作程序是:报检后先检验检疫,再放行......

    出入境检验检疫流程.5篇

    出入境检验检疫流程 一、货物检验检疫程序 (一)进境货物检验检疫程序:(通关:给海关出具证明) 1、报检后先放行通关,再进行检验检疫。放行前要收费,必要的检疫、消毒、卫生处理,之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