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有关事项(2016年11月2日修改稿)
新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
有关事项的通知
(送审稿)
按照县委、县政府确保2018年、力争2017年“脱贫摘帽”的部署,易地扶贫搬迁精准脱贫一批是当前紧急而艰巨的任务。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如期完成,现就有关事项进一步明确如下:
一、目标任务
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两年内完成搬迁18839人以上。其中2016年搬迁6663人、2017年搬迁12176人,提前三年完成搬迁任务。
二、搬迁对象与安置方式
(一)搬迁对象
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范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2015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的优先安排。建档立卡的贫困危房户全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对象。
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确认:要经过五个环节,农户申请——村委会初审及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及公示——县政府(扶贫办)审批及公告——乡镇政府与农户签订协议等。每个环节都要有经办人、负责人签字并存档备查,对弄虚作假的将严肃处理。各乡镇经过充分入户宣传发动和征求农户意愿,已基本确定搬迁规模(见附表)。
(二)安置方式
分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搬迁户可自愿选择。
集中安置主要包括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依托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等。
——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依托靠近交通要道的中心村,引 1
导本行政村内的搬迁对象就近集中安置。
——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依托新开垦或调整使用的耕地,在周边乡镇或行政村规划建设移民新村,引导搬迁对象就近集中安置。
——依托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安置。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县城、小城镇及工业园附近建设集中安置区,安置有一定劳务技能、商贸经营基础的搬迁对象。
——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挖掘当地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或旅游景区,引导搬迁对象适度集中居住并发展乡村旅游。
分散安置主要包括插花安置、投亲靠友等。
——插花安置。依托安置区已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土地、空置房屋等资源,由当地政府采取回购空置房屋、配置相应耕地等资源安置部分搬迁对象。
——投亲靠友等其他安置方式。引导搬迁对象通过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方式自行安置。
无论采取何种安置方式,坚持“建新拆旧,一户一宅”,易地搬迁户的老宅原则上必须拆除,但具有地域特色、民俗风情等有保留利用价值的老宅,在规定产权归县、乡政府或村级集体组织的前提下,可以保留利用。具体按照省住建厅制定的标准执行。
三、建设内容、标准、责任主体及搬迁模式
(一)建设内容
1、村内和新村集中安置区。根据签订安置协议的贫困人口规模大小,原则上按每人2万元左右的标准配套建设水、电、路、气、网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差额部分由涉农部门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山洪地质灾害、水设计建设住房。库移民、交通、水利、新农村建设等涉农资金。搬迁户按统一外观
2.县城集中安置区。根据搬迁户签订安置协议和同步搬迁意愿,主要依托工业集中区,在双碧街以西、南通路以北,与创新创业园和德恒实验学校相邻,规划工业园集中安置点,主要安置各乡镇有意向在园区就业的搬迁户。集中安置点实行统规统建,限价出售给搬迁户的方式进行集中安置,扶贫公司对集中安置点周边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
3.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实训中心。按总投资约3000万元左右的标准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实训中心。
(二)建设标准
按照“保障基本”的原则,中央和省补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宅基地严格按照当地标准执行)。搬入地在县城及县城以下乡镇和农村的,每户按现有户籍人口(不论人口多少)在人均25平方米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不超过25平方米的附属设施用房,但在县城的住房总面积不能超过144平方米(含144平方米),增加面积部分按实际建设成本由农户自行承担费用,不享受补助。对于确需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根据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结合地方财力和农户自筹能力,面积控制在240平方米以内,防止盲目扩大。所有住房均要按住建部门制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住宅设计图集的要求,规范建房风格、层数、规模等。
(三)建设责任主体
行政村村内、新村(旅游区)集中安置点和小城镇集中安置点的建设责任主体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总责;县城插花分散安置由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办组织实施;县城工业园集中安置区的建设责任主体为县园投公司;县就业实训中心的建设责任主体为县众泰扶贫公司和职业中专。
(四)搬迁模式
农村村内和新村安置的住房实行统规自建或分散自建,由各乡镇人民政府、村两委或搬迁户根据相关规定自行选择有建房能力的
施工队伍自主建设并自负责任;乡镇的小城镇集中安置点和县工业园集中安置点的住房实行统规统建,根据相关规定,项目业主对项目设计、施工、监理等进行招标;县城插花、投亲靠友等其他方式分散安置的住房实行购房安置,由搬迁户自行购买住房,县政府根据相关规定及搬迁户购房凭证发放补助。
四、补助标准
1、行政村内就近分散和新村集中安置。建房补助每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万元(按每人25㎡、每平方米补助800元计算,含旧房拆除保证金0.5万元/人),验收合格后发放。
2、县城插花分散安置。在符合开发资质的备选小区购房的,每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助3万元(按每人25㎡、每平方米补助1200元计算,含旧房拆除保证金0.5万元/人),在备选小区以外购房(包括购买二手房,但不含18家单位集资建房和“三非”建筑)且办理了房产过户登记手续的,每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助2.5万元(含旧房拆除保证金0.5万元/人)。
3、小城镇、旅游区、工业园集中安置。购房补助每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助3万元(按每人25平方米、每平方米补助1200元计算,含旧房拆除保证金0.5万元/人)。
4、同步搬迁补助。对同步搬迁的非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在农村集中安置点的可以同等享受基础设施配套,到县城集中安置点和小城镇购房的每户补助0.5万元。
5、旧房拆除复垦奖励标准。坚持一户一宅原则,搬迁户的旧房原则上要拆除,宅基地交归村委。但搬迁户户籍可以不变,其户籍所在地的山、水、田、林、路等基本权利不变。对在集中安置点的旧房,在规定的时间内拆除的可以给予1万元/户的奖励;对在集中安置点以外的旧房,在规定的时间内拆除的,可以给予0.5万元/户的奖励,具体奖励标准由乡镇和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五、工作要求
(一)合理选择安置方式和规模
易地扶贫搬迁以就近安置、适度集中为主,兼顾其他方式。优先考虑行政村内就近小集中安置,原则上小集中安置户数小于20户的均视为村内分散安置。本村无法安置的,再考虑移民新村,依托小城镇、工业园、乡村旅游区等方式。鼓励符合条件的对象进入小城镇或工业园安置,有条件的地方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可开展货币化安置。具体安置方式由搬迁户自主选择、各乡镇可适当引导。
(二)严格执行土地政策,科学规划建设用地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尊重群众自愿,坚持“一户一宅”政策,科学规划建设用地,原则上基本农田不能用于建设用地,优先考虑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和农村空心村拆除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原则上行政村就近集中安置、新村集中安置点建设用地由村内自行调整调剂。小城镇、旅游区、县城集中安置点建设用地由国土部门和相关镇政府征收征用,并报上级部门审批。
(三)明确几个具体问题
新田县“十三五”期间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新田县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县联席办负责组织协调。为了更快地推进项目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责任主体即发包人作为甲方,承包项目的承包人作为乙方,负责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和偿还的新田县众泰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丙方,项目的有关工作由下列职能部门负责具体落实:
1、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由县联席办负责;
2、安置点的地勘、住房及水、电、路、讯、护坡等附属设施的设计、规划、图纸审批和工程质量监管等工作,由住建局负责在最短时限内完成;
3、关于安置点的选址、地形测量、征地、土石方测量及验收计算等与国土资源局相关的工作,由国土局负责在最短时限内完成;
4、项目的预(决)算评审以及涉及到材料采购的由县财政局负
责,并优先安排评审,在送达资料齐全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
5、项目的招投标及招标代理公司的选择由发改委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简化程序,在最短时限内完成。
6、搬迁对象的确定由县扶贫办负责,指导乡镇对2017年的搬迁对象必须在2016年11月30日前确定。
7、搬迁对象安置点的用电由国网电力公司新田分公司负责,不能因安置点没有通电的原因影响项目施工建设。
六、组织保障
(一)人员保障。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发改、财政、住建、国土、扶贫办、电力局等单位各安排1人到县联席办脱产办公;配齐配强县以工代赈办的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各乡镇要相应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人专抓。
(二)经费保障。一是征地拆迁、与项目直接相关的前期费用、建设住房和必要的附属设施、生产生活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费用从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中列支;二是工作经费由县政府明确本级财政保障。对完成任务的乡镇,验收合格后给予每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元和每个集中安置点5万元的工作经费,对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按比例进行扣减;对县城集中安置点、联席办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经费根据需要县财政予以保障,按程序报批。
七、严格奖惩
新田县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纳入县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县委巡视办、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作风办要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定期通报。县联席办加强日常调度并按季度考核,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各相关单位要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2017年脱贫任务的重中之重来抓,对项目责任单位和职能部门完成任务好并得到省、市表扬的要给予重奖,没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的,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
附件:新田县12个乡镇贫困农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汇总表
附件
易地扶贫搬迁计序 号 乡镇
建设年度
划贫困人口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备注
2262 670 1074 200 2191 543 314 914 822 1371 1190 1200 1193 1345 1358 1191 1205 19043
龙泉镇 金陵镇 枧头镇 门楼下乡 金盆镇 陶岭镇 新隆镇 骥村镇 大坪塘镇 新圩镇 三井镇 石羊镇
2016 2017 2016 2017 2016 2017 2016 2017 2016 2017 2016 2017 2016 2017 2016 2017 2016 2017 2016 2017 2016 2017 2016 2017
第二篇:关于海原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有关事项的通知
海政办发〔2016〕148号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
全区自发移民人口调查摸底的通知》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甘盐池管委会:
现将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区自发移民人口调查摸底的通知》(宁政办明电发〔2016〕63号)予以转发,同时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自治区扶贫办《关于开展全区自发移民人口调查摸底的通知》的通知(海政办发〔2016〕136号)终止执行。望各乡镇、管委会按照通知要求,抓好我县自发移民人口调查摸底工作,并于2016年8月20日前正式行文报送县扶贫办(同时报送电子版QQ邮箱937204086)。(联系人:罗旭远,联系电话:***)
海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7月15日
抄送:县委各部门,人大办,政协办,法院,检察院,区、市属各单位,人武部,各人民团体。
海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7月15日印发
第三篇:贺州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解读
贺州市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解读
2016年9月21日,经贺州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贺州市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实施,精确瞄准我市约1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这些贫困人口的脱贫,是脱贫攻坚战中任务最重、难度最大、最为关键的一仗。现将《规划》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1.关于搬迁对象
重点对象是居住在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具备基本生产和发展条件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区、地方病多发区等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优先安排位于地震活跃带及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尊重农民群众自愿基础上,做到应搬尽搬。涉及我市5个县(区),需要实施搬迁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11.5万人。
2.关于安置方式
按照“方便移民,有利发展”的原则,统筹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城镇化进程及搬迁意愿,采取集中与分散相互结合的安置方式。集中安置主要包括在县城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依托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安置,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等。分散安置包括投亲靠友、插花式安置等。实行无土安置与有土安置相结合,以无土安置为主;搬迁安置分为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两种方式。3.关于住房建设标准
考虑到建档立卡搬迁对象的特殊性,安置住房建设要以“保障基本、安全适用”为原则,严格控制在人均25平方米以内,户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其中:单人户每户不超过40平方米、5人户以上每户不超过120平方米)。需要强调的是,安置住房建筑面积人均25平方米,既是“保障基本”的强制性标准,也是最高限制标准。具体执行中,不得变相扩大建设面积,也不得脱离实际提高建设标准,防止因搬迁而大量举债而影响脱贫。对于按照一户一宅方式安置的,住房建筑面积也要严格控制在人均25平方米以内,宅基地占地不得超过80平方米,严禁超标准建设。严格控制住房建设成本,住房建设成本每平方米控制在1400元以内,个别特殊的最高不能超过每平方米1600元。
4.关于移民资产性收益
对集中安置的搬迁移民,原有承包土地、林地等相关生产资料承包权、使用权、收益权、继承权等继续享有。鼓励、支持个人或集体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直接流转或折股量化到户,就地发展产业或物业经济。除其原住地的土地承包权等权益不变外,还要健全安置点商业网点和综合服务网点设施配套,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移民安置点总建筑面积比例不得低于10%,在安置区推行物业合作社,移民按股分红,增加移民财产性收入。
关于安置区商铺、停车场等营利性不动产物业产权问题,可采取由当地政府回购,由本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盘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安置点移民可按股分红享受一定年限(如10年)内的资产性收益,到期后的资产性收益收归国有,用于偿还移民搬迁融资贷款。
5.关于户籍管理
全区统一对搬迁移民实施免准迁证。对暂时不想把原户籍户口迁入城镇的移民,允许保留农村户口,支持他们继续享受原来的政策待遇。
第四篇:易地扶贫搬迁[范文模版]
易地扶贫搬迁
学习目标:
学会读写与易地扶贫搬迁相关的字词,了解 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建设标准、补助标准。
学习内容:
读与写
搬迁 自然 水土 地方 村庄 整体 同步 安置 旧房
新家 协议 按期
学与用
一、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
1居住地自然条件恶劣
2需要整村搬迁的村庄
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标准
1城镇安置:
城镇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
2农村安置:
农村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3平方米。
三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标准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0000元,整村寨同步搬迁的非贫困人均住房补助12000元。
签订搬迁及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旧房的,每日奖励15000元
第五篇: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附件
福建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为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发展问题,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组织方式,完善相关后续扶持政策,强化搬迁成效监督考核,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确保搬迁对象尽快脱贫,坚决打赢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战。
(二)基本原则
1.精准识别,精准搬迁。瞄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高搬迁对象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水平。易地扶贫搬迁各项政策、各项资金都要精准集聚,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和后续脱贫,防止“大水漫灌”。
2.群众自愿,应搬尽搬。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努力做到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搬尽搬,并统筹处理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农村低保户、特困户等同步搬迁人口的关系,确保有序搬迁、平稳搬迁、顺利搬迁。
3.保障基本,完善配套。严格按照“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要求,做好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安置住房的规划和建设,防止因建房面积过大而增加搬迁群众负担,防止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因建房而负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新建的住房要符合美丽乡村规划,做到新房与新村同步建设。切实做好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整合资源,稳定脱贫。紧密围绕搬迁对象脱贫目标,把扶持搬迁对象后续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积极拓宽搬迁对象稳定增收渠道,实行搬迁安置与产业发展并重,增加收入和提高素质并重,努力提高搬迁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主要目标。“十三五”期间,争取完成对居住在偏远自然村、地灾隐患点、生态保护区等有搬迁意愿农户的搬迁任务,其中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5.9--8.5万人(目前我
省有搬迁意愿的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约5.9万人,考虑到因灾因病等因素可能导致新增返贫,“十三五”期间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人数在5.9—8.5万人之间根据实际进行动态调整),做到立足实际、应搬尽搬。实施搬迁后,搬迁对象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收入结构明显多元,经济收入整体提高,全面实现脱贫致富,安置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迁出区水土流失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
二、搬迁对象与安置方式
(一)搬迁对象。主要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需要搬迁农户,主要为:偏远自然村农户、地灾隐患点农户、生态保护地需搬迁农户、灾后需重建农户,以及居住在危旧房需集中重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等。
(二)搬迁方式。包括自然村整村搬迁和分散搬迁两种,鼓励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对于偏远自然村且有意愿搬迁的农户,应采取自然村整村搬迁方式为主。
(三)安置方式。按照群众自愿、应搬尽搬的原则,综合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和城镇化进程,主要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引导集中安置。
1.集中安置。依托中心村、集镇、县域和工业园区周边附近交通便利、公共服务配套水平高和就业条件好的地方,采取统规统建或统规自建的方式,引导搬迁群众集中安置。
2.购房安置。购买集镇、中心村空置的安全、实用二手房以及在城镇有稳定收入来源、到城镇购房的,均可享受搬迁同等补助政策。
3.插花安置。依托安置区已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土地、空置房屋等资源,由当地政府采取回购空置房屋、配置相应耕地等资源安置部分搬迁对象。
4.投亲靠友等其他安置方式。引导搬迁对象通过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方式自行安置,除享受造福工程扶贫搬迁补助政策外,迁出地和迁入地政府应在户籍转移、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建设内容
(一)搬迁群众住房建设
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尊重当地生活习俗及生产实际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布局、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要求和抗震设防标准,对每个安置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或农户自建搬迁群众住房。按照“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原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房建设面积严格执行不超过25平方米/人的标准(宅基地严格按照当地标准执行)。其中,单人单户安置住房可采取集中建设公寓、与幸福院、养老院共建等方式解决,具体建设方式和标准由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按照一户一宅方式安置的,可以在分配的宅基地预留续建空间,稳定脱贫后可自行扩建。省定贫困户和非贫
困户搬迁安置,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和经济安全实用的原则以及相关政策,严格控制建筑面积。新建住房结构设计应执行相关建筑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住房质量和安全。
(二)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宜居宜业”的原则,配套建设安置区水、电、路、基础电信网络及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改善出行条件,满足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需求,全面硬化安置区主干道;根据对安置区供配电调查情况,实施电力扩容及线路改造;努力解决搬迁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现广播电视、宽带户户通;对安置区村社公共活动场所周边、主要道路两侧、院落四周进行绿化、美化。建设标准执行相关行业标准。
(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集中安置区可依托现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实施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尽量不再新建相关教育设施;现有设施规模小、分布零散、设置不均衡的,根据需要增加新建或扩建。规划为每个集中安置区配套建设一个群众活动小广场。根据安置区实际情况和需要规划建设安置区村委会。根据安置区搬迁群众实际需求规划建设分散供养养老院。为优化安置区环境,实现垃圾定点收集,规划实施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功能布局、规模配置和建设标准等,按照国家相关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安置区建设规划执行。
同时,结合相关部门工作部署,优先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对于整村搬迁后的原宅基地进行土地复垦整治,积极开展迁出区生态恢复工作。
四、补助标准
(一)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
每人可享受补助不少于25000元,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7000元、地方政府债券10000元、专项建设基金5000元,以及省级财政补助不少于3000元(在每人补助3000元基础上每户追加补助3000元,困难计生户、少数民族户、贫困残疾人户等对象还可享受政策叠加,即困难计生户每户追加补助3000元、少数民族户按家庭人口每人追加补助1000元、贫困残疾人户按家庭人口每人追加补助1000元)。在集中安置区建房的国定贫困户,县级可从人均10000元的地方政府债券和人均5000元的专项建设基金中切出不高于10%的额度统一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各地可根据需要,从农发行、国开行提供的人均不超过3.5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中切出部分资金用于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搬迁安置任务完成后,专项贷款剩余部分可用于对贫困户的后续扶持。
(二)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
省级财政按家庭人口每人补助10000元,同时享受造福工程相关政策叠加补助;由农发行、国开行提供一定额度长
期低息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利率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10%以内,市、县两级政府要给予一定比例贴息支持。
(三)同步搬迁的非贫困户
省级财政按家庭人口每人补助3000元,同时享受造福工程相关政策叠加补助;由农发行、国开行提供一定额度长期低息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利率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10%以内,市、县两级政府要给予一定比例贴息支持。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十三五”期间,全省搬迁25万人以上。以每人平均建房投资3万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万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万元测算,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共需150亿元以上,实际投资根据搬迁人数进行调整、确定。
(二)资金筹措
1.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4.55--5.95亿元(按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争取补助7000元测算),主要用于规划范围内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建设。
2.地方政府债务资金。发行地方政府债8.3亿元(国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每人提供约1万元的地方政府债),作为项目资本金注入省级投融资主体,主要用于规划范围内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建设,以及包括同步搬迁人口
在内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专项建设基金。通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专项建设债券设立的专项建设基金,为市场化运作的省级投融资主体注入3.25--4.25亿元(国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每人提供0.5万元的中央专项建设基金)项目资本金,主要用于规划范围内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建设,以及包括同步搬迁人口在内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省级造福工程专项资金。省级财政建房补助资金9亿元以上,用于搬迁户住房建设补助。
5.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安排资金4亿元以上,用于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缺口资金118--123亿元,除引导农户自筹约50亿元资金外,主要通过争取由农发行和国开行提供易地扶贫搬迁长期贷款以及其他投融资渠道解决。
六、融资模式
(一)资金承接、发放与使用
委托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组建福建省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省级投融资主体,承担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开发工作的投融资任务。国家下达我省地方政府债和专项建设基金额度,分别由省财政和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国开行福建省分行注入易地扶贫搬迁省级投融资主体作为项目资本金。
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国开行福建省分行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将专项贷款规模分批发放至省级投融资主体,贷款份额由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国开行福建省分行各自承担50%,利率按国家政策执行优惠利率,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长期贷款,由省级投融资主体统贷统还,并按照市场化原则与县(市、区)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签订相关协议。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投融资平台或指定现有平台承接扶贫开发投融资业务,并作为承贷主体,负责向省级投融资主体提出贷款申请。贷款获批后,省级投融资主体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和资本金到位情况,分批发放贷款资金给县(市、区)投融资平台,由市县实施主体建设使用,实行专款专用。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由项目所在地的县级投融资平台直接与农发行及国开行等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协议,并承担还款责任。
(二)贷款品种
1.扶贫搬迁地方政府补助资金专项贷款。主要用于地方政府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提供补助资金。对于纳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易地扶贫搬迁统计数据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专项贷款,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20%以内执行;对于地方政府给予搬迁补助政策的其他搬迁改造人口的专项贷款,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10%以内执行。
2.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主要用于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水、电、路、气、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原居住地的复垦及整理等相关项目。项目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易地扶贫搬迁人口50%以上的,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20%以内执行;项目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易地扶贫搬迁人口50%以下的,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10%以内执行。
七、支持政策
(一)财政政策。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我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的支持力度;整合省直部门涉农资金,统筹用于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土地政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集中安置区用地需要;用好用足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收益主要用于群众搬迁改造和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金融政策。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会同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指导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国开行福建省分行落实和衔接好易地扶贫搬迁所需信贷资金,做好相关金融服务,并加强督促检查。
同时,结合相关部门工作部署和政策落实,在产业发展、就业创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对搬迁群众及集中搬迁安置区予以倾斜支持。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 的管理体制。省级政府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负总责,重点做好实施方案编制、确定目标任务、制定配套政策、监督检查、考核验收等工作。市县政府是易地扶贫搬迁的组织实施主体,负责搬迁对象的组织动员、审查认定、安置区选址,以及落实建设用地和工程组织实施,确保完成建设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农村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并列入各地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二)科学规划布局。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把易地扶贫搬迁与小城镇发展、工业园区开发、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有机结合,一起规划。坚持集中安置为主,尽可能地将搬迁群众集中安置在集镇所在地、工业集中区周边和中心村,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
(三)创新搬迁模式。坚持住房模式多样化,既可统一安排宅基地,统一规划,每户一宅;也可群众集资统一建设公寓式套房住宅,每户一套;还可几户合作,集中联建。坚持建房方式多样化,各地要在统一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建房方式不拘一格,可以依托亲朋好友出工出力建房,也可由乡村统一交由有资质的施工队承包代建。
(四)多方筹措资金。要建立健全“以财政补助为导向、群众投入为主体、有关部门资金整合、社会力量大力支持” 11 的投入机制,市、县两级财政和乡村集体也要不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投入,还要通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外出乡亲集资、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投入。
(五)注重后续发展。以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为扶持对象,依据不同搬迁安置模式,通过统筹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支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确保实现稳定脱贫。坚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发展经济并重,把易地扶贫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中心村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搬迁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拓宽增收渠道,提高生活质量。搬迁任务完成后,易地扶贫搬迁相关剩余资金可用于对建档立卡搬迁人口的后续扶持。要根据每一个搬迁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采取发展致富措施,力求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六)坚持规范运作。要注重加强项目管理,规范运作。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要严格按照投资项目相关管理规定执行。在搬迁对象的筛选确定上,严格按照标准,实行公开公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检查监督,实行施工进度月报制度。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上,要严格按照《福建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项目报账制和公告公示制,防止套取挪用资金。省级投融资主体要按照“物理隔离、封闭运行”的要求规范运行。
(七)强化监督考核。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指标和具体考核步骤。通过采取主管部门考核、加强贷款管理、委托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式,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现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考核全覆盖。一是主管部门考核。省农业厅、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国土厅、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采取重点地区抽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监测评估等方式,对搬迁对象选择、规划和计划实施、信贷资金及项目资本金运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运用、搬迁对象脱贫销号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和监测结果作为考核依据。二是加强贷款管理。农发行福建省分行、国开行福建省分行按照各自总行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管理办法要求,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加强贷前审查、贷中管理和贷后信贷资金监管,严格贷款用途管理,对贷款支持对象是否精准、贷款资金是否专款专用等进行监督检查,并作为贷款发放与回收的重要依据。三是委托第三方评估。委托社会组织以及咨询公司、科研院所等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进展、资金使用、搬迁对象脱贫发展等情况开展第三方独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