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2 01:0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和事业的发展,根据财政部第35号令:《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36号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及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级各类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党派、社会团体(以下简称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行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活动,应当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单位的固定资产实施综合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制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研究制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和相关的费用标准,负责单位固定资产的产权登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资产评估监管、资产清查和统计报告等基础管理工作;

(三)负责审核单位固定资产年度预算,按规定标准配置固定资产,安排购置资金;按照规定和权限审批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处置和利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事项,组织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资产的调剂工作,逐步建立固定资产整合、共享、共用机制;

(四)负责单位固定资产收益的监督、管理;

(五)建立和完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单位固定资产实行动态监管;

(六)研究建立单位固定资产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有效性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对单位固定资产实行绩效管理;

(七)监督、指导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下级财政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第六条 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单位的固定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本级和上级财政部门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制定本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组织本部门所属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登记、统计汇总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三)组织、审核、汇总、上报本部门所属单位固定资产年度计划和固定资产年度预算;

(四)审核并汇总上报本部门所属单位利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事项,按规定权限审批或者审核上报有关资产购置、处置事项;

(五)负责本部门所属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资产的调剂工作,优化固定资产配置,推动资产的共享、共用;

(六)督促本部门所属单位按规定缴纳固定资产收益;监督所属单位经营性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管理;

(七)组织实施对本部门所属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评价考核;

(八)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并向其报告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第七条 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等日常管理,负责本单位资产的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三)拟定本单位固定资产年度计划,编制固定资产年度预算;

(四)办理本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处置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事项的报批手续;

(五)按照规定对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固定资产实施政府采购;

(六)负责本单位用于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的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固定资产收益,保证经营收入纳入单位部门预算;

(七)负责本单位存量资产的有效利用,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共用机制的建立工作;

(八)接受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并向其报告有关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第八条 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第三章

固定资产的标准、分类及计价

第九条

按照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符合下列标准的列为固定资产:

(一)一般设备单价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价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二)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第十条

按照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固定资产分为六类:土地、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及其他固定资产。

(一)土地、房屋和建筑物。指单位拥有占有权和使用权的土地、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房屋包括办公用房、业务用房、库房、职工宿舍用房、职工食堂、锅炉房等;建筑物包括道路、围墙、水塔、雕塑等;附属设施包括房屋、建筑物内的电梯、通讯线路、输电线路、水气管道等。

(二)专用设备。指单位根据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购置的各种具有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包括各种仪器和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文体事业单位的文体设备等。

(三)一般设备。指用于办公和业务工作的通用性设备,包括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办公用的家具等。

(四)文物和陈列品。指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各种文物和陈列品,包括古玩、字画、纪念品、装饰品、展品、藏品等。

(五)图书。指专业图书馆、文化馆贮藏的书籍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贮藏的统一管理使用的业务用书,包括单位图书馆(室)、阅览室的图书、资料等。

(六)其他固定资产。指未能包括在上述各项内的固定资产。

第十一条

按照《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代码》规定,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分为十类:土地、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器具及量具、衡器,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类。

每月财务部门结账前要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对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十二条

固定资产的计价:

(一)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拨价以及运杂费、安装费、车辆购置附加费等入账。

(二)自行建造及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竣工决算确认结果计入或增加固定资产价值。

(三)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价值凭证入账。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四)无偿调入固定资产,不能查明原值的,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入账。

(五)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入账。

(六)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暂估价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七)用外币购置的设备,按当时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加上运费及其它费用,再加上支付的关税、海关手续费等入账。

(八)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九)自行开发研制的软件产品,按照实际支付的费用记账。研发过程必须符合政府采购等规定,同时签订相关合同。

(十)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第十三条

计提累计折旧的固定资产,按净值入账;其他固定资产,按原值入账;分期、分批付款购入的固定资产,按全部价值入账。

第十四条

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其自身账面价值:

(一)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的;

(二)增加补充设备、改良装置及改扩建的;

(三)将固定资产一部分拆除的;

(四)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暂估价值的;

(五)发现原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有误的。

第十五条

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应上报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经批准后由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并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有关账目作相应调整。

第四章 固定资产的配置

第十六条 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是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单位等根据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通过购入、调入、自制、自建、改扩建、接受捐赠等方式为单位配备固定资产的行为。

第十七条

单位固定资产配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1、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标准配置;

对有规定配置标准的固定资产,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配置;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财政部门对单位要求配置的固定资产,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

2、严格遵守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规定;

3、必须执行政府采购政策和基本建设程序;

对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固定资产购置项目,必须委托中介或集中采购机构实施政府采购;对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固定资产购置项目,可以自行采购,金额较大、数量较多的也可以委托中介或集中采购机构代理政府采购。基建项目应遵循基建程序相关规定。

4、应当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管理和核算。

(二)与单位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需要相适应

固定资产配置应当以满足本单位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为原则,与单位的机构编制人数、职能设置、业务发展规划等要求相适应。

(三)科学合理,优化结构,勤俭节约,从严控制

应当科学合理地编制配置规划或计划,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作用,避免重复配置;推动不同单位以及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调剂使用、共享共用机制,在质量、性能可靠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第十八条 单位配置固定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按下列程序报批:

(一)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提出拟配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拟定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编制固定资产预算,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核;

(二)主管部门根据单位资产存量状况和有关资产配置标准,审核、汇总单位固定资产购置计划,能够自行调剂的按照需求予以调配,不能调剂的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三)同级财政部门根据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及单位现有状况对配置项目进行审核,同意配置的优先从闲置资产中调剂解决,不能调剂的纳入单位部门预算。

第十九条

单位购入、调入和自制、自建完工交付使用增加的固定资产,应由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统一验收,属于技术设备的还应会同技术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由资产管理部门开具固定资产调拨单或基建项目交付使用验收单等凭证,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领用手续。单位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开具的固定资产入库单或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单位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

第二十条

单位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应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办理交接,依据固定资产交接单、发票或固定资产盘盈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卡片,办理有关入库和使用部门领用手续。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开具的固定资产入库单或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单位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

第二十一条

单位经批准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需要配置资产的,由会议或者活动主办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程序报批。

第五章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第二十二条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是指单位在日常工作或业务活动中对所需及占用的固定资产实施不间断的管理及核算,包括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购置、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价值评估、产权登记、报表分析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

第二十三条

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单位财务部门负责按固定资产的价值分类核算,审核固定资产预算并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协助财务部门编制固定资产预算,固定资产政府采购,固定资产验收入库、登记保管、领用发出、维修保养、调拨处置等具体工作;单位技术部门负责参与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和技术鉴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合理、有效使用和日常维护管理。

第二十四条

单位应当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领用、保管、清点等工作,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第二十五条

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对验收入库及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须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实物明细账和分类总账,按物登卡、凭卡记账,并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做出报告;已入库存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各类资产的使用说明和存放要求进行保管、定期检查,库存固定资产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准随意领用或调换。

第二十六条

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实相符。

第二十七条

行政单位不得用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和担保,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的,行政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出租、出借的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经审批不得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

同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单位固定资产的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事项严格控制、从严审批。

第二十九条 单位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形成的收入,市级单位按《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及处置资金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京财预〔2007〕975号)相关规定执行,区县按照本地区制定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财政部门可以根据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需要,开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产权登记办法,由开展产权登记的财政部门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事业单位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经同级财政部门授权的主管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并由财政部门或者授权部门核发《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第三十一条

单位发生固定资产产权变动、单位改制或与挂靠单位脱钩等按国家规定必须进行资产清查的,其结果应由本单位报同级财政部门审定。

第三十二条

单位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而临时配置的固定资产,活动、会议期间,由主办单位进行管理。活动结束后,按财政部门要求的方式管理。

第三十三条

各单位应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将本单位资产变动信息录入统一的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单位内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和财政部门对单位的固定资产动态监管。

第三十四条

各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具体执行《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京财绩效〔2007〕1001号);处置收入市级单位按照《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及处置资金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京财预〔2007〕975号)执行,区县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本区县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财政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三十六条

财政部门、单位应当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和监督,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

第三十七条

各单位、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止资产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各区县、各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九条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全资企业的固定资产,由财政部门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 有关固定资产管理以前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由北京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范文)

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

现将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的通知(京财绩效〔2009〕1125号)转发给你们,望各单位在申报设备及办理固定资产相关事宜时参照使用。

2.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办公设备配置

3.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最低使用年限标准(试行)附件1:

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级各类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市级单位)。

第三条 市财政局是市政府负责市级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负责制定市级单位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和最低使用年限标准,并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标准进行完善、调整和修订;负责对规定范围内的固定资产配置事项审批;负责组织编制固定资产配置预算,负责对市级单位固定资产实施调剂。

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对资产的调入调出必须按照审批程序办理;负责对所属单位的固定资产配置进行审核并报市财政局审批;协助市财政局制定行业专用资产配置标准。

市级单位负责编制本单位固定资产配置预算,办理相关的资产配置报批手续,组织具体的资产配置实施工作。

第四条 市级单位固定资产配置包括调剂、租赁和购置等方式。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与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需要相适应的原则;

(二)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原则;

(三)调剂、租赁、购置相结合的原则;

(四)资产配置与财力可能、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条 市级单位国有资产配置要符合以下条件:

(一)现有资产无法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

(二)所需资产难以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

(三)现有资产配置尚未达到规定的标准;

(四)其他经批准予以配置资产的事项。

第六条 市级单位申请使用财政性资金配置固定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市级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申请追加预算和调整预算时,涉及固定资产配置的,由单位根据业务需求、资产存量、配置标准、资金来源等情况,编制固定资产配置预算,报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核。

(二)主管部门根据所属各单位上报的申请,结合标准及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并报市财政局审批。其中:因工作需要超过配置标准的,主管部门需作出说明报财政部门审批。

(三)市财政局根据主管部门提交的固定资产配置申请,按照先调剂、后租赁、再购置的原则进行审核,需要租赁和购置的根据财力情况予以安排预算。

(四)经市财政局批准并列入部门预算的资产购置项目原则上不得调整,如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须按原报批程序重新审批。

(五)市级单位购置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范围内的固定资产的,要按照政府采购的要求,依法实施政府采购。

第七条 市级单位申请用非财政性资金购置资产的,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根据单位所承担的项目需求、资产存量、配置标准及使用情况等进行审批,确需购置且未达到配置标准的,由主管部门下达批复文件,同时送市财政局备案。超过配置标准的资产购置事项,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照“第六条”办理。

第八条 市级单位申请用中央部委拨付资金购置资产的,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根据单位所承担的项目需求、资产存量、配置标准及使用情况等进行审批,确需购置的由主管部门下达批复文件,同时送市财政局备案。

第九条 市级单位举办大型会议、大型活动,组建临时机构所需配置的固定资产,市财政局将优先从公物仓调剂或租赁;确需购置的,按照“第六条”办理。活动、会议结束或机构解散后,资产一律上缴市财政局。

第十条 市级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对所配置的资产进行验收、登记,及时将配置资产登录到资产动态管理系统中并将有关记账凭证等材料送单位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应及时完成相应的账务处理工作。对房屋、建筑物(含临时建筑物)要加强管理,工程完工后,要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权属证明,并按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

第十一条 市财政局、主管部门和市级单位,要加强固定资产配置的监督管理。对未经批准擅自购置、超标准购置资产的,依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 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配置资产的,参照本办法执行。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十四条 各区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由区县财政局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财政局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附件2:

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办公设备配置标准(试行)

一、日常办公设备范围

本标准所指日常办公设备为满足基本行政办公需要的办公设备和家具,不含特殊需求的专业类设备。

二、具体配置标准

(一)办公设备

1.复印机:复印机(不含速印机):按照不超过编制内实有人员3%的标准配置,每台(不含配件)最高限价35000元。

2.打印机:按照不超过编制内实有人员20%的标准配置。激光和喷墨打印机A3幅面每台最高限价10000元,A4幅面每台最高限价2500元;针式打印机A3幅面每台最高限价2500元,A4幅面每台最高限价2000元。

3.传真机:按照不超过编制内实有人员5%的标准配置,每台最高限价2500元。4.一体机:单位如配备一体机,视同同时配备相应数量的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一体机A3幅面最高限价30000元,一体机A4幅面最高限价3500元。

5.照相机:按照不超过编制内实有人员8%的标准配置,每台最高限价4000元。6.摄像机:按照不超过编制内实有人员1%的标准配置,每台最高限价10000元。7.电视机:按照不超过编制内实有人员15%的标准配置,每台最高限价4000元。8.投影仪:按照不超过编制内实有人员3%的标准配置,每台最高限价25000元。9.计算机:台式计算机配置标准:原则上按照不超过编制内实有人员配置,每台台式计算机最高限价6000元;便携式计算机配置标准:按照不超过编制内实有人员15%的标准配置,每台便携式计算机最高限价11000元。

(二)办公辅助设备

1.办公家具:按在职干部相应级别配备,可在总额范围内合理配置。

局级干部配备标准:每人一套办公桌椅最高限价5000元;每人一组沙发(一大两小)及一张茶几,每组沙发最高限价4000元,茶几最高限价500元;每人四组文件柜,每组最高限价1000元;每人一组更衣柜,最高限价1000元;每人一张床(含床垫),最高限价1500元。

处级干部配备标准:每人一套办公桌椅最高限价3000元;每人两个单人沙发及一张茶几,每个沙发最高限价1000元,茶几最高限价500元;每人两组文件柜,每组最高限价1000元;每人一组更衣柜,最高限价1000元;特殊情况需要配床的,按每张床(含床垫)配置,最高限价1000元。

科级及以下干部配备标准:每人一套办公桌椅最高限价2000元;每人一组文件柜,最高限价1000元;每人一组更衣柜,最高限价1000元。

2.会议室桌椅:按会议室面积配备相应大小的会议桌,最高限价按桌面周长每延长米1500元;超过80平方米会议室配备会议条桌,每延长米最高限价700元。会议室椅子每把最高限价500元。

3.会议室多媒体显示系统:确实需要配置多媒体显示系统的会议室,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后配置。

4.空调:每房间按相应面积配置相应匹数空调,分体壁挂式空调最高限价3500元,分体柜式空调最高限价8000元。

(三)党政机关公务用车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置标准按照《关于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编制、车辆使用标准管理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京财采购〔2009〕847号)执行。

三、按照编制内实有人员在职人数计算达不到配置1台标准的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1台相应的设备。

四、本标准为最高限制标准,不是必需配置标准。在配置具有日常办公设备功能的专业性设备时,要相应减少日常办公设备的数量。各单位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标准限额内要优先选择低能耗设备。

附件3:

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最低使用年限标准(试行)

一、固定资产最低使用年限标准的使用范围和要求:

本标准是指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办公设备使用的最低年限,不是报废年限。

对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但尚可继续使用的资产,各单位要继续使用,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对未达到规定使用年限标准的,且没有损毁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不得自行处置,财政部门一律不安排更新资金。各单位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处置和更新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专业性设备按照行业标准执行,没有行业标准的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二、固定资产最低使用年限标准: 1.台式计算机 6年

2.笔记本电脑 6年

3.显示器(大屏幕显示屏)6年

4.复印机 6年(或复印速度小于等于20页/分钟的,总页数达到50万页;复印速度大于20页/分钟的,总页数达到80万页)

5.扫描仪8年

6.激光(喷墨)打印机7年

7.针式打印机 8年

8.一体机 6年(或打印、复印、传真总页数达到120万张)9.传真机 10年 10.碎纸机 10年

11.投影仪 8年

12.数码摄影、摄像设备 8年

13.其他摄影、摄像设备 10年

14.服务器 6年

15.小型机 8年

16.路由(交换)设备 6年 17.网络安全设备4年 18.电冰箱 10年

19.电视机 10年

20.空调 10年 21.洗衣机 8年

22.电开水器 5年

23.办公家具长期使用(损坏无法修复可报废)

24.公务用车使用年限超过10年或车辆行驶超过40万公里;车辆无法达到交通管理部门检验标准及无法通过环保部门审验;其他经财政部门批准进行处置的车辆。

二〇〇九年七月八日

第三篇: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存款账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性资金管理,严格控制、规范管理我市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存款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消,并逐步向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过渡,根据《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监察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关于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意见文件的通知》(京政办发[2001]54号)、《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第281号令)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颁发<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通知》(银发[1994]255号)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各类存款账户。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单位”银行存款账户,包括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

基本存款账户是用于核算“单位”经费、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等业务的账户。

一般存款账户是因借款或其它结算需要开立的账户。一般存款账户只能用于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缴存,不能支取现金。

专用存款账户是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财政部、国务院其他有关部委、市政府等文件规定,对有特定用途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开立的银行账户。包括非独立核算单位或派出机构开立的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一般不能支取现金,确需支取现金的须经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批准。

第四条 凡本市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可按规定自主选择本市一家商业银行或所属分支机构开立银行存款账户。

第五条 “单位”必须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方可到银行开立各类存款账户。

第六条 “单位”开立的各类银行存款账户需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申请和管理,并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健全制度,严禁违反规定开设银行账户。

第二章 银行存款账户管理

第七条 基本存款账户。除国家有规定要求外,凡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经财政部门批准后,只能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

第八条 基本建设资金存款账户,统一纳入我市银行账户管理办法,一律按专用存款账户管理。需要支取现金的,需经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批准,按照国家现金管理规定办理。主管部门不再开立基本建设资金转拨账户,基本建设资金需经主管部门转拨时,财政部门直接拨入其基本存款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核算。

为便于基本建设资金管理,经批准每个建设单位可在本市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开立一个基本建设资金专用存款账户。有国债项目的单位,还可开立一个基本建设国债资金专用存款账户。有多个建设项目或多个国债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分别在各自开立的专用存款账户中设立分户,单独核算。

第九条 非税收入过渡账户,必须严格控制并按专用存款账户进行管理。尚未实行“票款分离”的有收费项目的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工作确有必要的,经批准可保留一个非税收入汇缴过渡专用账户,按规定汇缴预算外资金和纳入预算内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等收入,并定期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收入过渡账户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只能用于汇缴非税收入,不能用做支出。

实行“票款分离”后,收入过渡账户一律取消,确需集中汇缴的,由财政部门为“单位”开立“财政汇缴零余额账户”,每日营业终了,由代理银行将汇缴资金划入国库或财政专户。

第十条 各“单位”不再开立预算外资金支出专用账户。

第十一条 “单位”内部需开立党费、团费、工会会费的以及食堂、期刊、杂志经费等存款账户,须经“单位”财务部门审核后,按照党和国家业务归口等部门的有关规定,各自开立一个相应存款账户,专门用于核算相关业务经费,不得核算相关业务以外的经费内容。

第十二条 定期存款。凡财政性资金除国家有规定外,一律纳入“单位”银行存款账户管理,不得在存款账户外存为定期存款。

第十三条 用于主管部门转拨资金的账户,原则上不允许开立,因特殊原因确需开立的,经批准可开立一个一般存款账户。随着财政国库管理改革进展情况,转拨账户逐步予以撤消。

第十四条 因名称、地址变化等原因,“单位”需变更原有银行存款账户时,也要经财政部门批准,按新开立银行存款账户办法办理。

第三章 银行存款账户的开立(变更)

第十五条 银行存款账户的开立(变更)实行“单位”财务部门申请、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审核、财政审批、银行按规定开立(变更)的办法。未经“单位”财务部门及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财政部门不予审批。

第十六条 程序于要求。

1、凡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单位,需办理银行账户开立(变更)事项时,由本“单位”财务部门书面申请并填写《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开立(变更)银行账户申请表》(附后),同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经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主管处(科)室审核,由同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统一办理批复手续。

2、开立(变更)银行存款账户需报送以下材料:

(1)事业单位提供北京市(区、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区、县)编办”)核发的有效期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或有关批件复印件。

(2)行政机关、党派、群众团体提供市(区、县)编办批复“单位”成立的文件复印件。

(3)开立专用存款账户的,还需要提供相关部门的批复文件。

3、开户“单位”持财政部门批件,按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到银行办理开立(变更)银行存款账户手续。未经财政部门批准或不符合人民银行有关规定的,商业银行不得为申办“单位”办理开立(变更)账户手续。

4、开立(变更)手续办理后,开户“单位”到同级财政部门登记。与财政有领拨关系的,同时办理预留银行印鉴手续。

第四章 银行存款账户的撤消与备案

第十七条 银行存款账户的撤消。

1、凡按照统一规定需撤消银行存款账户的,“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到开户银行办理撤户手续,并报同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备案。

2、“单位”因自身原因需撤消银行存款账户的,到开户银行办理撤户手续后,要报同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实行备案管理的银行存款账户。“单位”内部开设的党费、团费、工会会费及食堂、期刊、杂志经费等账户,实行财政备案制度。

实行备案管理的银行存款账户,由“单位”统一填制《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备案登记表》(附后),由“单位”财务部门主管领导签字,加盖“单位”印章后,经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审核汇总,报同级财政国库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章 监督与检查

第十九条 各级财政、监察、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审计部门(以下简称“三局一行”)共同对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撤消、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各“单位”银行账户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为加强银行账户管理,防止前清后乱,对各“单位”开立(变更)、撤消的银行账户实行年审制度。年审由“三局一行”共同组织进行,年审主要内容是:

1、开立(变更)的银行账户是否有财政部门批复文件;

2、应撤消的银行账户是否在规定期限内撤消;

3、是否有将财政性资金存为定期存单行为;

4、“单位”开立的存款账户使用是否符合规定;

5、备案账户是否按规定进行备案;

6、备案账户是否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开立银行存款账户的行为;

7、是否有违反本办法或财经纪律的其它行为。

第二十一条 年审或对银行账户设立情况进行检查时,“单位”应如实提供银行账户情况;如需开户银行配合时,开户银行应按有关规定如实提供受查单位银行账户的设立情况,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第六章 罚则

第二十二条 “单位”应严格执行银行账户开立(变更)、撤消的有关规定及各项财经纪律,对不按规定执行,不如实登记、隐瞒不报、公款私存、擅自开立银行账户以及其它严重问题的,按国务院281号令及我市的有关规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给予政纪处分,并依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未经财政部门批准,擅自为“单位”开立(变更)银行存款账户的开户银行,由人民银行依法进行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在本办法下发前已开立的银行存款账户,“单位”应按照本办法进行规范。

第二十五条 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有关零余额账户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以前办法与本办法有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四篇: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 的

为切实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合理购置、正确使用各类固定资产,充分发挥资产效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公司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定 义

固定资产是指单价在20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能独立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交通工具、办公家具、电子电器产品等资产。单价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同类办公设备以及单位购置和受赠的具有一定价值的各类艺术品,亦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畴。

第三条 原 则

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共同管理,责任到人,配置合理,效益优先”的原则。

第四条 管理部门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采用“三方共管,分级管理”的方法,即综合办公室、财务部、资产使用(保管)部门共同管理。

综合办公室为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计划、订货、采购、登记、建卡、发放、维修及报废处理等管理工作;财务部负责固定资产的资金筹措、核算、折旧等财务管理工作;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实物的直接管理工作。

第五条 管理任务

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关系;落实管理责任;合理配置固定资产;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

第二章 固定资产管理

第六条 管 理

公司各类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由综合办公室统一管理,负责设备的统一编号、资产数量的建立;财务部负责各类固定资产数量、金额的总账及明细账,并按月负责计提折旧。

公司各大队、部门必须设有资产管理员。综合办公室负责登记各部门资产管理员的名单,并负责指导、监督各部门资产管理员的工作。

第七条 工作职责

资产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负责登记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台账,登记固定资产的使用、变动、报废、处理情况,定期与不定期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并将固定资产的保管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尤其是各类公用设备,更应明确保管的责任人,以确保公用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八条 保 管

各类固定资产的维护手册、保修单据,由综合办公室统一保管。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对资产进行保养和清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做好防火、防潮、防尘、防爆、防绣、防蛀、防盗等工作,确保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第九条 操作与维修

各类设备的使用人,必须事先细读说明书,熟悉其性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各类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如需增加器件或进行维修的,应首先与综合办公室联系,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器件购置和联系维修,使用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增加器件和进行维修所需的费用预算,由综合办公室统一编制。其中,增加器件单位金额超过2000元的,应参照固定资产购置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到综合办公室办理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实物账的变更,报销时需附有固定资产变更卡片。

第十条 盘点清查

公司对固定资产实行定期实物盘点清查,目的是保证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摸清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现状,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每年12月对公司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盘点清查工作由综合办公室、财务部和各使用资产部门共同进行。对盘点清查中发现的盈亏和资产毁损,应逐个查明原因,协商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领导审批,并做好账册的调整工作。其中,涉及的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盘点清查中发现的闲置资产要查明情况,并制订处理计划,账外资产要作盘盈处理,及时入账。

第十一条 资产处置方式 各部门之间调剂使用固定资产,经使用部门双方负责人、办公室、财务部签字后,报公司领导批准。由办公室负责对固定资产台账和固定资产管理卡片进行调整,财务部负责对账务进行调整。

各部门之间临时借用固定资产,借入方应说明借用固定资产的名称、借用原因、借用期限等,由借用人和本部门负责人签字,交借出方部门负责人审批,并在办公室备案。借出方资产管理员应对借出的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并负责借出固定资产的收回。

公司人员在公司内部调动,原使用的计算机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如调入部门有闲置计算机,不需要重新购置的,计算机仍留在调出部门;如调入部门没有闲置计算机,需要重新购置的,应将调出部门的计算机调剂到调入部门使用,办理资产使用部门的变更登记。上述调动所涉及部门的资产理管员应对调入调出固定资产进行检查登记,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

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出租,统一由综合办公室对外办理手续。出租的固定资产必须报经公司领导批准,并办理正式出租协议后,方可租出。归还时,由综合办公室和公司原使用部门进行清点,撤销原租赁合同。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出租,由公司有关职能部门负责。

离职人员在办理离职手续时,所使用的各类固定资产一律退还。离职人员所在部门的资产管理员应负责检查退还固定资产及其配件、相关资料是否完整,如有遗失、人为损坏或配置配件缺失,离职人员应负责赔偿。若离职人员未退还所有的固定资产,就办理了离职手续,其责任由离职人员所在部门的直接领导承担。综合办公室应定期与财务部进行账目核对,保证账物相符。如出现不符时,应编制差异表,注明差异原因。

第三章 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置

第十二条 报 废

申请固定资产报废,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申请报废的固定资产已超过其使用年限,且不能继续使用;

2、因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使固定资产受到毁损和丢失,且无法弥补和修复以便继续使用的;

3、由于历史原因,申请报废的固定资产存在重大质量问题,性能低劣且无法修复的;

4、因工艺设置改变和技术进步而遭淘汰,需要更新换代的;

5、申请报废的固定资产,虽未超过使用年限,但其实际工作量超过其产品设计工作量,且继续使用易发生危险的。

第十三条 权 限 固定资产报废审批权限:

1、固定资产报废,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单》,经使用部门、综合办公室、财务部会签后,由公司主要领导审批。

2、固定资产报废审批按现行财务制度办理。第十四条 报废程序 固定资产报废程序:

1、固定资产的报废,需由申请报废的部门完整填写报废单,注明报废原因,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确认签字。

2、固定资产报废单应交综合办公室和财务部会签,并按规定审批权限报公司领导审批。

3、固定资产报废单,应分别交综合办公室、财务部留存。综合办公室应在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和卡片上盖作废章,以示注销,财务部根据固定资产报废单,办理资产报废账务处理。

4、报废固定资产,应按审批要求及时处理,报废所得残值收入应交财务部作账务处理。

第十五条 报废处置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

1、凡已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均由综合办公室收回处置。固定资产处置,一般采用有偿调拨或者出售两种方式,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由综合办公室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单,经公司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报废处置。

2、固定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一律交本公司财务,按照会计制度有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办公室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国管财字[2000]13号

颁布时间:2000-2-16发文单位: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部门)。

第三条 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条 各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负责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清产核资等项工作,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的配备及使用标准,对纳入政策采购范围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购置;负责闲置资产的调剂,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并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经济实体占用的固定资产实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设有专人承担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并对所管资产的安全完整负有责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相对稳定,工作调动时必须办清交接手续。

第七条 各部门必须对专用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建立健全专用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检验等管理制度;技术复杂、精密度高的专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章 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与计价

第八条 符合下列标准的列为固定资产:

(一)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

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二)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

第九条 固定资产分为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它固定资

产。

(一)房屋及建筑物。指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房屋包括办公用房、生产经营用房、仓库、职工生产用房、食堂用房、锅炉房等;建筑物包括道路、围墙、水塔、雕塑等;附属设施包括房屋、建筑物

内的电梯、通讯线路、输电线路、水气管道等。

(二)专用设备。指各种具体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包括各种仪器和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文

体事业单位的文体设备等。

(三)一般设备。指办公和事务用的通用性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家具等。

(四)文物和陈列品。指古玩、字画、纪念品、装饰品、展品、藏品等。

(五)图书。指图书馆(室)、阅览室的图书、资料等。

(六)其它固定资产。指未能包括在上述各项内的固定资产。

第十条 固定资产的计价:

(一)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拨价以及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

附加费等记账;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三)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账;

(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证记账,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

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五)无偿调入固定资产,不能查明原值的,按照估价入账;

(六)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七)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价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

调整;

(八)用外币进口的设备,按当时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加上国外部分的运费及其它费用(外币应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再加上支付的关税、海关手续费等计价入账;

(九)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十)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不实行折旧,按原值入账。

第十二条 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的;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的;将固定资产一部分拆除的;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暂估价值的;发现原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有误的。

第十三条 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办理,并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有关账目作相应调整。具体账务处理,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

第十四条 购置固定资产应分清资金渠道,属于基本建设范围的(单台设备和单项工程在五万元以上的),由基本建设投资解决,不属于基本建设投资范围的由行政经费、事业经费或其它经费解决。属于专项控制商品,必须按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购置。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对本部门占有、使用的由不同资金渠道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第十五条 购入、调入和自制、自建完工交付使用增加的固定资产,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验收,属于技术设备的还应会同技术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据发票、固定资产调拨单或基建项目交付使用验收单据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领用等

手续。

第十六条 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应由国家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接收和交接,并据固定资产交接单、发票或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

领用手续。

第十七条 调出、变卖减少或盘亏的固定资产,按《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权限范围报批,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持国管局或本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调出或注销手续。

第十八条 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据鉴定意见及上级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十九条 非正常损失减少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后,对非正常损失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据鉴定意见、对非正常损失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及上级部门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四章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第二十条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是指在日常行政工作或业务活动中对所需及占用的国有资产实施不间断的管理及核算,包括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

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

第二十一条 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财务部门负责按固定资产的价值分类核算,审核固定资产预算并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保管、领用发出、维修保养、调拨处置等具体管理,并负责分类进行实物量核算,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某些日常管理工作也可委托资产占用单位承担;技术部门参与专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技术鉴定;使用部门负责合理、有效使用和日常维护管理,杜绝浪费。

第二十二条 固定资产预算及购置计划既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又要注意节约,要根据各类资产的配备情况及使用标准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固定资产,防止积压浪费。对按规定实行统一采购的固定资产,要提

供详细的使用目的并写明详尽的功能等要求。

第二十三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完善固定资产账卡、领用、处置、清查盘点等日常管理制度。使用部门须指定专人负责办理本部门固定资产和其它物品的领用、保管、清点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验收入库及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须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并记入《固定资产明细账》,按物登卡、凭卡记账;已入库存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各类资产的使用说明和存放要求进行保管,填写保管单位并定期检查,库存固定资产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准领用或调换;处置固定资产须填写《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单》或《固定资产调拨单》,据单入账;使用部门领用固定资产须填写《固定资产领用单》,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凭单填写固定资产使用记录卡并记入《固定资产卡片》。不经批准,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固定资产。如需借用固定资产,须

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办理借用手续。

第二十五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或物品,要建立领用交还制度,并督促使用人爱护所用资产。工作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在其办理所用资产交还手续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第二十六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应每半年对账一次,使账实、账卡、账账保持一致。每年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对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说明情况,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按管理权限报经国管局或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调整固定资产账目。

第二十七条 各部门发生国有资产产权变动、财务和账务异常、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严重或挂靠单位脱钩等情况,按国家规定必须进行清产核资的,应由本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国管局确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各种办公用品、用具、生活用品、器具、材料等资产,也要分类登

记,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二十九条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机关后勤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凡违反本办法的,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各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并送国管局备案。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1987年7月31日印发的《中央国家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国管财字[1987]第169号)同时废止。

下载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容忽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容忽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政事业单位根据现行工作需要添置了大量的办公设备、电子产品及专用设备等资产,单位固定资产总额不断扩大。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行 政事业单位是国有资产的典型代表,也是各级政权建设和国家机关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其资产运营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转和稳定......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提要: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条件的日益改善,大量现代办公设备的添置,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益增加,但纵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着......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专题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国管财字[2000]13号 颁布时间:2000-2-16发文单位: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摘 要】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物质保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的比重逐步提高,由于普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固......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分析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分析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进步,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随着办公的需要不断增加,逐渐地原来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的问题就显露出来。这些......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处置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促进各项事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