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分析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分析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进步,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随着办公的需要不断增加,逐渐地原来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的问题就显露出来。这些问题对事业单位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也会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本文将分析一下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不太成熟的解决办法供读者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参考。
关键字: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它固定资产等六大类。对于一些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从实际分析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我们能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保证我们国家各项计划的顺利完成,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也会得到保证。所以说,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已经从政府拨款转向社会了,从过去单一的资金来源渠道向多方向资金来源发展,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对资金进行管理,保障资金的来源和流向都有明确的记录,使得帐帐明细,避免发生因为帐面的问题发生纠纷。其次,在新的经济形势、政治形势下,我们国家的重点任务是针对性的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进行评价工作,并且该评价工作主要内容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方面的,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是我们国家在新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下提出的要求,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
另外,我们国家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政策存在一定的问题,一直秉承“重购置、轻管理”的理念,一味的认为资产属于国家,自己没有和资产扯上关系,它的丢失、损伤都是与自己无关的。这是一种落后的并且相当错误的思想,这是因为有这种思想的存在,我们更需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促进行政事业的单位资产管理的转型和理念的转变。
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固定资产的管理来更加的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固定资产的管理,对资产使用的前期、中期、后期进行科学的规划,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总之,不论是从行政事业单位本身,还是从国家社会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机构方面的问题
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大部分还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也做不到及时的更新,过于陈旧,专业管理的人员更是没有。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都是由后勤部或者财务部分进行管理,这些部门都不是专门来管理的,而是兼管的状态,这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了不小的问题,出了问题也会出现各个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高效的管理。这些问题定会影响事业单位的办公效率,给整个单位高效运行的实现带来阻碍。
2.人员权责方面的问题
在事业单位中,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权利与职责的分工不明确,出现了越界管理或者是没有人管的问题。并且由于权责的不明确,出了问题也不会得到有效的解决,相关人员会各自跳出事外,极力撇清自己和这个问题的关系,抱着“反正造成问题的又不止我一个人”的心态,解决问题时就会有一个接着一个的麻烦,一个问题没解决,又出现另一个问题,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3.资产购置方面的问题
我国当前对于固定资产购置依然是层层审批的状态,虽然看起来是审批程序严格,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人情采购、重复采购、暗箱操作、私下交易等的问题,并且繁琐的审批程序会影响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其真正的意义和作用不是很大。而且对于采购的监管不是很到位,造成了在采购方面存在很多的漏洞,比如数量等等,这些漏洞也会造成采购成本的增加,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流转造成影响,甚至会出现腐败现象,给社会带来不好的风气,影响事业单位的公信力。
4.固定资产利用方面的问题
在固定资产的利用上,由于缺乏严格、规范、先进的管理制度,其利用率普遍不高,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也较为随意。财政部门只注重了财务的预算,而没有注重固定资产的相互替换、重组利用、资源重组等问题,造成了有的固定资产还没有到使用年限就进行更换,而有的固定资产却依然到了使用年限却仍然在使用,固定资产的利用不充分、不灵活,事业单位的运转会受到其影响,财政上也会有浪费和大量的计划外采购。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改革措施
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要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下从理念、制度、机构等方面提出四点措施。
1.树立固定资产正确理念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改革,首先要从理念上进行转变,给职工树立一个正确的固定资产的理念,明确固定资产的分类和内容,让职工对于固定资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职工从思想上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避免了职工对固定资产的铺张浪费和盲目采购,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改革也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实现固定资产的规模化扩大和效益提升相统一。
2.加强对人员的思想管理
提高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专门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对其加强思想管理,提高自觉性,加强高效利用和节俭的意识,提高其政治觉悟。思想不出现腐败问题,实际操作中就不会有腐败现象。可以通过相关方面的考核来提高起责任意识、政治觉悟和管理意识,培养管理人员相关的管理专业技能,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思想管理,是改革行政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措施,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思想统一,固定资产管理才可以做的最好。
3.建立健全监督体制,加强执法力度
在管理上不可或缺的就是管理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体制、制定相应的制度,对于管理的改革有着莫大的意义。改革首先就要从相关的制度上开始改革,并将这些条文规定付诸到实践当中,改革就完成了一大半。加强监管,不仅仅是对于管理人员和部门的监督,还要对其他部门进行监管,并且同其他部门互相监督,各个部门相互配合,高效运行。加强执法力度,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要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安排相关人员工作并承担相应的且明确的责任,并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4.规范固定资产的会计及财务处理行为
加强财务部门的作用,将固定资产及时入账并进行系统性的审核,保证所购物与发票能够对应上。另外,加强相关的规章制度而建立,规范会计财务处理行为,对固定资产的审核误差降到最低。
四、结语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都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本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都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由此起重要性得以体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随着不断地发展,一定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积极作用。
第二篇: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国管财字[2000]13号
颁布时间:2000-2-16发文单位: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部门)。
第三条 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条 各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负责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清产核资等项工作,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的配备及使用标准,对纳入政策采购范围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购置;负责闲置资产的调剂,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并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经济实体占用的固定资产实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设有专人承担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并对所管资产的安全完整负有责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相对稳定,工作调动时必须办清交接手续。
第七条 各部门必须对专用设备的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建立健全专用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检验等管理制度;技术复杂、精密度高的专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章 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与计价
第八条 符合下列标准的列为固定资产:
(一)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
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二)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
第九条 固定资产分为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它固定资
产。
(一)房屋及建筑物。指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房屋包括办公用房、生产经营用房、仓库、职工生产用房、食堂用房、锅炉房等;建筑物包括道路、围墙、水塔、雕塑等;附属设施包括房屋、建筑物
内的电梯、通讯线路、输电线路、水气管道等。
(二)专用设备。指各种具体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包括各种仪器和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文
体事业单位的文体设备等。
(三)一般设备。指办公和事务用的通用性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家具等。
(四)文物和陈列品。指古玩、字画、纪念品、装饰品、展品、藏品等。
(五)图书。指图书馆(室)、阅览室的图书、资料等。
(六)其它固定资产。指未能包括在上述各项内的固定资产。
第十条 固定资产的计价:
(一)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拨价以及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
附加费等记账;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三)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账;
(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证记账,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
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五)无偿调入固定资产,不能查明原值的,按照估价入账;
(六)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七)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价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
调整;
(八)用外币进口的设备,按当时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加上国外部分的运费及其它费用(外币应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再加上支付的关税、海关手续费等计价入账;
(九)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十)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不实行折旧,按原值入账。
第十二条 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的;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的;将固定资产一部分拆除的;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暂估价值的;发现原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有误的。
第十三条 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办理,并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有关账目作相应调整。具体账务处理,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
第十四条 购置固定资产应分清资金渠道,属于基本建设范围的(单台设备和单项工程在五万元以上的),由基本建设投资解决,不属于基本建设投资范围的由行政经费、事业经费或其它经费解决。属于专项控制商品,必须按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购置。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对本部门占有、使用的由不同资金渠道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第十五条 购入、调入和自制、自建完工交付使用增加的固定资产,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验收,属于技术设备的还应会同技术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据发票、固定资产调拨单或基建项目交付使用验收单据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领用等
手续。
第十六条 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应由国家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接收和交接,并据固定资产交接单、发票或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
领用手续。
第十七条 调出、变卖减少或盘亏的固定资产,按《中央国家机关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权限范围报批,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持国管局或本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调出或注销手续。
第十八条 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据鉴定意见及上级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十九条 非正常损失减少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后,对非正常损失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据鉴定意见、对非正常损失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及上级部门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四章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第二十条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是指在日常行政工作或业务活动中对所需及占用的国有资产实施不间断的管理及核算,包括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
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
第二十一条 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财务部门负责按固定资产的价值分类核算,审核固定资产预算并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保管、领用发出、维修保养、调拨处置等具体管理,并负责分类进行实物量核算,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某些日常管理工作也可委托资产占用单位承担;技术部门参与专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技术鉴定;使用部门负责合理、有效使用和日常维护管理,杜绝浪费。
第二十二条 固定资产预算及购置计划既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又要注意节约,要根据各类资产的配备情况及使用标准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固定资产,防止积压浪费。对按规定实行统一采购的固定资产,要提
供详细的使用目的并写明详尽的功能等要求。
第二十三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完善固定资产账卡、领用、处置、清查盘点等日常管理制度。使用部门须指定专人负责办理本部门固定资产和其它物品的领用、保管、清点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验收入库及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须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并记入《固定资产明细账》,按物登卡、凭卡记账;已入库存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各类资产的使用说明和存放要求进行保管,填写保管单位并定期检查,库存固定资产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准领用或调换;处置固定资产须填写《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单》或《固定资产调拨单》,据单入账;使用部门领用固定资产须填写《固定资产领用单》,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凭单填写固定资产使用记录卡并记入《固定资产卡片》。不经批准,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固定资产。如需借用固定资产,须
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办理借用手续。
第二十五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或物品,要建立领用交还制度,并督促使用人爱护所用资产。工作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在其办理所用资产交还手续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第二十六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应每半年对账一次,使账实、账卡、账账保持一致。每年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对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说明情况,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按管理权限报经国管局或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调整固定资产账目。
第二十七条 各部门发生国有资产产权变动、财务和账务异常、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严重或挂靠单位脱钩等情况,按国家规定必须进行清产核资的,应由本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国管局确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各种办公用品、用具、生活用品、器具、材料等资产,也要分类登
记,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二十九条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机关后勤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凡违反本办法的,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各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并送国管局备案。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1987年7月31日印发的《中央国家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国管财字[1987]第169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容忽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容忽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政事业单位根据现行工作需要添置了大量的办公设备、电子产品及专用设备等资产,单位固定资产总额不断扩大。但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薄弱,存在着机制不健全、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以往的审计工作中经常会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固定资产未入账。这是审计中最常见的问题,有些单位对已采购使用的设备不入账,接受捐赠、调拨的资产无手续等情况。
二、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而且有些部门未定期对资产进行清理、盘点,导致资产账实不符。
三、对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计价不够明确。有些单位将一些未纳入固定资产范围的物资当作固定资产进行登记管理,虚增资产总额。
四、资产调拨手续不完善、不合规。有些部门给下级部门、单位调拨资产没有按照程序进行,未经政府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
五、固定资产的处置不合理。报废、转出的固定资产未进行及时核减,部分单位将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擅自处理,未办理任何资产核减手续,导致财务人员无法调整账务。六、一些基建项目竣工且已经交付使用,基建形成的固定资产长期挂在建工程,未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转做固定资产。
七、有些单位利用项目资金违规操作,购置车辆、设备等资产,放置帐外,未纳入单位帐内统一核算,存在资产流失的情况。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所以会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积淀,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问题诸多不容忽视。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做到“权责分工明确,管理高效有序,过程公开透明,监督检查到位”。
为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各单位应提高认识,完善资产管理机制,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一是要增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严格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财务人员分类建立固定资产总账,记录固定资产情况;办公室建立分类明细和固定资产登记卡,并同时建立资产使用登记卡,标明财产编号,且定期对资产进行清理、盘点。二是对外单位赠与的固定资产,财务人员要督促经办人员,按照规范取得手续,并及时入账;对上级主管部门赠送的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合法正规的收据入账。如原价无法查得,按照估价金额,以资产增置手续办理入账。三是对基建形成的固定资产,应先按账面价值转作固定资产,待审计决算后,据实调账。四是对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单位应及时填写报废、报损申请单,经逐级领导审批后,由本单位以书面文件形式,上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核销。五是财政部门应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政策,加强管理及监督,确保固定资产真实、完整、安全。
第四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行 政事业单位是国有资产的典型代表,也是各级政权建设和国家机关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其资产运营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转和稳定。当前,很多 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资产分布广、数量多、信息不集中、数据不准确、资产管理成本增加、资产购置浪费超出预算、难以合理利用和调配单位资产等问 题。迫切需要构建一套符合行政事业单位需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管理的网络化、电子化、标准化、动态化管理的新型资产管理体系。太 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主要功能包括:资产增加、变更、领用、清理、盘点、外借、归还、转移、维修、出租,以及各种报表生成、打印、组合查询 等。对于每一件固定资产,都可以查询出该资产从入帐、投入使用、使用部门、使用情况、以至退出使用的全部信息记录。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将原来分散的管理信息 集中起来,组合成为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管理平台。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下:
1.采用纯JAVA结构,基于B/S架构,全面支持J2EE、XML等标准,跨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
2.先进的二维码管理方式。盘点人员只须通过专门的二维码手持终端对固定资产上的二维码扫描,资产信息会自动显示在手持终端上。扫描结束后,将手持终端与电脑相连接,可迅速地获得资产的盘点情况,通过组合查询可立即发现资产短缺、溢余等变化情况。
3.资产特有属性的记录,本系统依据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划分,将固定资产分为了11大类,可对不同的固定资产进行最全面的记录。
4. 独特的权限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充分地考虑到每个用户的职责不同,为每一个用户制定了相应地操作权限,通过用户的身份和密码识别,保证每个用户只 能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行有限的操作。这样既保证了级别的不可跨越性,又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灵活的工作情况。
5.友好的用户界 面、简便易学。采用了网站制作的风格,方便经常上网用户的使用,并大量地运用Windows中目录树的风格,使用户对系统结构关系,资产大类和内容关系一 目了然。对于从事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员,只须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使用知识,在仔细阅读操作说明后就可以在短期内掌握该系统的日常操作。
1.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固定资产主动、有序地展现在领导桌面上,让领导全面了解各部门固定资产情况和。2.领导可以通过多种检索方式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查询和定位。
3.根据领导决策的需要,围绕不同部门、不同类型、不同资产构成,提供报表、图表、图片。
4.通过数据挖掘、分析预测等方式形成综合决策信息,能够为不同层级的领导提供其决策所需要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5.可实现固定资产的高效盘点、综合管理,解决了数据滞后、失真、不全面等问题,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水平。
宁夏党委办公厅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第五篇: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镇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xx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 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条 各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
第五条 xx财政所负责对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对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购置。各单位要成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产权界定、配备、清查、变动处置,以及资产使用、维护过程中的监督任务。
第六条 各单位应确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资产的配置、登记、统计、维护、保管等,并对所管资产的安全完整负有责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相对稳定,工作调动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
第二章 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与计价
第七条 符合下列标准的列为固定资产
(一)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一般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的资产。
(二)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学校的课桌椅、图书等,均要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三)各单位认定的需要按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其它物资或耐用品。
第八条 固定资产的分类,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
第一类 土地、房屋和建筑物
1.土地:指单位具有使用权的土地(含陆地和水面)。
2.建筑物和附属物:指单位控制、所有和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其中房屋包括办公用房、教育用房、仓库、宿舍、食堂用房、锅炉房等;建筑物包括道路、围墙、操场、长廊、亭子、假山、桥、雕塑、绿化景观等;附属设施包括房屋、建筑物内的电梯、通讯线路、输电线路、水气管道等。
第二类 一般设备
1.设备:包括计算机、复印机、碎纸机、打印机、速印机、扫描仪、空调机、录像设备、电风扇、洗衣机、电视机等。
2.设备:包括电话总机、电话机、传真机等。
3.设备:包括保险柜、樘柜、沙发、茶几、床、办公桌、椅等。
4.工具:包括汽车、摩托车、非机动车辆及船只等。
第三类 专用设备:指各种具有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包括教育用实验仪器、量具衡器、机械设备、医疗器械、网络设备、监控设备、投影设备、广播音响和视频设备、文体事业单位的文体设备等。
第四类 图书:指图书馆(室)、阅览室的图书、数据等。
第五类 文物和陈列品:包括展览室、陈列室等收存的文物、字画和陈列品等。
第六类 其它固定资产:指未能包括在上述各项内有固定资产。
第九条 固定资产的计价
(一)新建成(包括自建)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按竣工决算审计金额计价;土地按征用时支付的费用计价;若基建项目经验收合格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决算审计的,按项目的批准金额入帐。待审计后,按审计确定的金额进行调整。
(二)购入、有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分别按购进价、调拨价计价入帐。
(三)自制的固定资产按实际开支的工料费计价入帐。
(四)盘盈、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有价格的按原价入帐,不能查明原价的,可以按同类产品的市场价入帐,没有同类产品的可估价入帐。
(五)房屋和建筑物因扩建、改建、装修等增加的价值,按竣工审计决算的实际成本计价;局部拆除房屋、建筑物的部分,按拆除部分占原值比例计算减少固定资产价值。
(六)固定资产因进行技术改造或改进其质量的,按其实际支出费用增加其价值;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成套设备损坏但仍可以使用的按其损坏程度减少其价值。
(七)报废、变卖、调出、遗失、损坏的固定资产,需核实并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后按帐面原值注销。
第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按原值入帐。
第三章 固定资产的管理
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帐册设置
(一)固定资产总帐的设置,由镇财务结算中心和未纳入结算中心管理的单位财务部门设立单位固定资产总帐,按照六大类设立明细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各大类的金额。
(二)固定资产明细帐的设置,由单位负责资产管理的部门或人员根据固定资产分类,按固定资产的品名设置明细帐,进行数量、金额核算,以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加和减少情况。明细帐应设置资产的购进日期、规格型号、单位、单价、数量、存放地点、来源等栏目。
(三)固定资产使用登记表的设置,单位对在用的固定资产,以使用部门或在放点为单位,填制固定资产使用登记表,该表一式二份,一份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存查,一份由使用部门保存,若发生变动,重新填制固定资产使用登记表。
(四)固定资产总帐、明细帐应使用电算化软件设置核算,对于无电算化软件的单位,明细帐应统一购置固定资产明细帐页进行设置核算。
第十二条 固定资产增加管理
固定资产增加,分为购建(包括新建、自建、扩改、改建等)、购入、自制、调入、盘盈、捐赠和其它形式等。
(一)购建的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要按照基本建设有关规定建立基建帐户进行独立核算,待基建项目竣工验收和审计决算后,转入单位固定资产帐核算。
(二)购入的固定资产,要按照xx政府采购制度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购入后填制《xx固定资产增减申报单》验收入帐。单位要编制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列入当年单位预算。
(三)自制、调入、盘盈或其它方式增加的固定资产,由单位填制《xx固定资产增减申报单》验收入帐。
十三条 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
固定资产的处置,是指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产权转让及注销产权的一种行为。包括无偿调出、出售、盘亏、报废、报损等。
(一)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
1.各单位占有、使用的单位原值在2万元以上(包括2万元),属大型、精密、贵重资产的处置,应当详细说明相关原因,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批准。
2.各单位占有、使用的单位原值在2万元以下,但成批处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资产处置,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批准。
3.固定资产无偿调入外单位的,批量价值在1万元以上的,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批准。
4.向个人出售和转让固定资产(包括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单位原值在3000元以上及批量价值在1万元以上的,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批准。
5.不在1、2、3、4项范围内的资产处置,只需填制《xx固定资产增减申报单》,经单位领导审批后方可核销。
(二)固定资产处置申报程序
1.各单位处理上述规定标准的固定资产,首先应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进行申报,填报《xx固定资产处置申报核准表》,经审批后方可处理。
2.各单位处理固定资产时,应根据不同情况提交有关文件、证件及资料:
(1)资产价值的凭证,如购货单(发票、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帐凭单复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
(2)资产报废的技术鉴定(未达到正常使用年限);
(3)报损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损失价值清册,以及鉴定数据和对非正常损失责任者的处理文件。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帐务处理
1.各单位无偿调出、出售、报废、报损的资产,申报单位可凭《xx固定资产处置申报核准表》或《xx固定资产增减申报单》的核算联,调整有关资产帐目。
2.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包括出售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卖收入,均属国家所有,按照有关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四条 固定资产清查核对管理
(一)固定资产的清查登记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公共资源、国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查核实、登记造册;对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等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建立基本情况数据库。
(二)各单位每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查,在清查中要把实物盘点同核查帐务结合起来,以物对帐、以帐查物、见物盘点、不重不漏,查清固定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帐表相符。
(三)清查登记要求
1.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依据国家核发的房屋产权证进行清查登记。未办理房屋产权证的单位按照国家划拨使用的有关档案先行清理登记。待清查登记工作结束后,按国家房产管理的有关政策办理。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购定的房屋建筑物,应按实际购买价格进行清查登记。自行建造的房屋建筑物,工程未审计前按工程造价清查登记,工程审计后按审计确认价进行调整。
2.对固定资产要查清帐面价值。清理出待报废和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数额及固定资产损失、核销数额等。
3.对清查出的各项固定资产盘盈重新估价入帐,对清查出的盘亏固定资产,要认真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4.经过清查后的各项固定资产,要区别固定资产用途和使用情况进行重新登记调整,建立健全实物帐。
5.各单位针对在清查登记中发现的问题,要调整和完善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防止前清后乱,明确责任,形成单位内部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第十五条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制度
各单位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包括固定资产请购制度、验收制度、保管制度、赔偿制度、报损报废制度、维修制度、资产租赁制度、清查核对制度等。
第四章 责任
第十六条 各单位的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都有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义务和责任,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十七条 若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未按规定履行职责,擅自处置固定资产,以各种名目和手段侵占固定资产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而造成固定资产损失或流失的,要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和处罚,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法津责任。
第十八条 镇财政所要加强对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检查和监督,并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考评制度,实行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绩效挂钩。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各单位可根据本制度,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以加强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
第二十条 本制度由xx财政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自2006年7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