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建筑项目规划验收管理暂行规定成规管[2006]75号

时间:2019-05-12 01:3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都市建筑项目规划验收管理暂行规定成规管[2006]75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都市建筑项目规划验收管理暂行规定成规管[2006]75号》。

第一篇:成都市建筑项目规划验收管理暂行规定成规管[2006]75号

成都市建筑项目规划验收管理暂行规定成规管[2006]75号

成规管〔 2006 〕 75 号

第一条(目的与依据)

为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提高规划管理水平,规范建筑项目规划验收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四川省 < 城市规划法 > 实施办法》、《成都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五城区(含高新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建筑项目的规划验收适用于本规定。

第三条(验收申请)

建筑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到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规划局窗口申请规划验收,并提交自查报告、房屋竣工测量图、房屋面积测量报告、城建档案竣工资料进馆意见书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及附图、附件等必备材料(文件)。

第四条(验收依据)

规划验收主要依据城市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批准的《许可证》及其附图、附件等。

第五条(验收内容)

规划验收应包括《许可证》及其附图、附件批准的全部内容,即:

(一)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

(二)建筑性质、建筑退让、间距、平面尺寸、高度(层数);

(三)社区用房、物管用房、公厕、停车位、出入口、通道等配套设施的实施情况;

(四)项目用地范围内的煤气、给水、电力、通信、排水工程(雨、污管道及化粪池)等市政工程的实施情况;

(五)项目用地范围内按照规划要求应当拆除的建(构)筑物的拆除情况;

(六)代征地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及占用情况;

(七)建筑外立面、色彩的实施情况;

(八)规划要求保护的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情况;

(九)规划许可要求的其他内容。

第六条(验收时限与程序)

规划验收应在 5 个工作日内完成,并严格按照初审、复审、审定和签发的程序进行。

第七条(审批制度)

规划验收实行分级审批。凡 3 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建项目和建筑高度大于 100 米或者建筑面积大于 10 万平方米的建筑项目,由市规划局城乡规划监督办公会审定。其余项目由法制监督处业务办公会审定。

第八条(核发《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以下简称《验收合格证》)

符合下列各项规定的项目,应当核发《验收合格证》。

(一)按《许可证》及其附图、附件审批要求进行建设,包括因施工误差导致的建筑工程竣工后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外轮廓尺寸、建筑高度与《许可证》及其附图、附件有差异,但不违反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其他有关设计规范要求的;

(二)已完成土建工程、外墙装修的;

(三)各类配套设施和项目用地范围内市政设施按规划要求实施完毕的;

(四)施工场地已清理完毕,项目用地范围内的施工建(构)筑物及设施已按规定拆除,损坏的市政设施已修复完毕的;

(五)已按《成都市建设项目部分行政事业收费缴款通知书》缴纳了相关费用的。

第九条(公示制度)

建设单位在取得《验收合格证》前,应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将验收项目建设情况向社会公示,公示期限为 7 天。

第十条(需要整改项目的处理)

对不符合规划许可要求尚可采取补救措施的建筑项目,出具《规划验收意见书》,告知整改意见。建设单位严格按《规划验收意见书》完成整改后,方可重新申请规划验收。

第十一条(涉嫌违法建设的处理)

对改变规划许可内容涉嫌违法建设的项目,出具《规划验收意见书》,进入违法建设查处程序,查处完毕后方可重新申请规划验收。

第十二条(档案管理)

规划验收资料(含电子文档)应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整理、登记和归档。

第十三条(参照执行)

本市其他区(市)县所辖区域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建筑项目的规划验收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施行)

本规定自 2006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

第十五条(解释)

本规定由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法制监督处负责解释。

第二篇: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暂行规定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四川省科技计划(含科技支撑、应用基础研究、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软科学等)项目的验收管理,明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基本程序和要求,强化四川省科技计划管理的责任机制,依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项目验收的组织工作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项目主管处负责,组织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验收。对重大项目(项目经费在30万元以上,或合同经费在50万元以上)的验收,应有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和监审部门参加。

第三条验收形式主要包括:会议审查验收,网上(通信)评审验收,实地考核验收,功能演示验收等。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验收需要,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也可联合多种方式进行验收。

第四条验收工作可采取组织专家组或委托经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认可、具有相应资质的科技服务机构进行。项目验收小组一般由5—11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1-2名财务专家),验收专家从科技计划专家库的相同及相关领域中随机选取。

第五条项目验收小组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批准的计划任务合同书约定的内容和确定的考核目标为基本依据,对项目完成情况做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六条项目验收程序如下;

(一)项目验收工作须在合同完成后半年内完成;

(二)在完成技术、研究开发总结基础上,项目负责人通过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填报《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申请表》和《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报告》,向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项目业务处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有关验收资料及数据;

(三)拟验收的科技项目,由业务处负责人在《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申请表》上签注意见后,组织验收;

(四)项目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小组的成员应认真阅读项目验收全部资料,必要时,应进行现场实地考察,收集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核实或复测相关数据,独立、负责地提出验收意见和验收结论;

(五)项目负责人在验收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将《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报告》和相关材料送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业务处,并上传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备案。验收工作相关负责人签注验收审批意见后,盖《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科研项目验收专用章》。

第七条项目负责人申请验收时应提供以下验收文件:

(一)项目计划任务合同书;

(二)项目验收申请表;

(三)项目验收报告;

(四)项目经费决算表;

(五)项目验收信息表;

(六)根据不同计划和项目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如专利一览表(含专利申请号、专利号等)、研制样机,样品的图片及数据、建设中的中试线、试验基地、示范点一览表、图片及数据、购置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清单等。

第八条项目负责人应对验收报告、资料、数据及结论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验收小组应对验收结论或评价的准确性负责,并维护验收项目的知识产权和保守其技术秘密。验收小组应明确提出“通过验收”或 “需要复议”或“不通过验收”的结论。

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通过验收:

(一)完成计划任务合同书任务不到85%;

(二)预定成果未能实现或成果已无科学或实用价值;

(三)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

(四)擅自修改计划任务合同书考核目标、内容;

(五)超过计划任务合同书规定期限半年以上未完成任务,事先未报告的;

(六)经费使用有重大问题的。

第九条需要复议和未通过验收的项目,项目负责人接到通知半年之内,经整改完善有关项目计划及文件资料后,可再次向省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提出验收申请。如再次未通过验收,项目负责人三年内不得再承担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第十条承担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的负责人,应按计划任务合同书要求如期完成计划任务,并及时申请进行验收。凡承担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计划项目而未按要求通过验收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对其新申报的项目不予列项支持。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负责解释。原《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暂行规定》(川科计〔2003〕18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成规管024号:关于印发《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关于对<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容积率、建筑面积等指标的补

成规管〔2010〕24号

关于印发《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关于对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容积率、建筑面积等指标的补充解释》的通知

局机关各处室、各分局,督察专员办与执法监督局,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中心城区域内建筑项目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建规〔2008〕227号)等有关规定,我局制定了对《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容积率、建筑面积等指标的补充解释,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各郊区(市、县)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 1 — 附件:《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关于对<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容积率、建筑面积等指标的补充解释》

O一O年二月二十五日

二附件: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关于

对《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容积率、建筑面积等指标的补充解释

一、容积率系指在规划项目建设用地内,计算容积率的建筑面积总和与规划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计算容积率的建筑面积总和为规划项目建设用地内各栋建筑物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计算值之和。

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的规定计算;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计算值除遵守《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外,还应按照本解释执行。

建筑层高是指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通过架空、填充等装饰装修手段规避层高限制。

二、住宅建筑层高不应大于3.6米。跃层式住宅起居室(厅)、低层住宅起居室(厅)层高为户内通高以及住宅坡屋顶部分除外。

三、办公建筑、酒店建筑层高不宜大于4.9米。建筑公共部分的门厅、大堂、中庭等除外。

四、商业用房层高不宜大于6.1米。建筑公共部分的门厅、— 3 — 大堂、中庭等除外。

超市、大型商场、专卖店、餐饮、娱乐等功能集中布置的单一空间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用房,以及电影院、体育场馆、展示厅、报告会议厅等有特殊功能需要的建筑层高可以根据功能要求适当提高。

五、仓储、工业厂房等建筑物层高不宜大于8米,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六、每套住宅阳台(含各类形式的阳台、入户花园、露台等非公共活动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不大于该套住宅套型建筑面积的20%;商业、办公、酒店建筑的每层阳台水平投影面积不大于该层建筑面积的15%。此外,阳台进深不应大于1.8米,低层住宅、退台式建筑阳台等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七、飘窗窗台与室内楼地面高差不得小于0.45米,且凸出外墙宽度不得大于0.6米。

八、除建筑入口雨篷外,建筑附属构件(如空调板、花池、构造板等)的进深不宜大于0.6米,且连续长度不应大于1.8米。住宅建筑不允许设置除结构构件以外的附属构件。

九、除避让、对接市政公共地下空间外,建筑物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不应高于室外地坪1.0米;建筑物地下室、半地下室顶板面高于室外地坪大于1.0米时,按照该层水平投影面积计入容积率。地下室、半地下室顶板面高于室外地坪— 4 — 部分按地上建筑的规定进行退距管理。

十、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突破本解释或出现难以界定的情况时,可以组织专家论证其方案的合理性,专家论证结论作为方案审查的参考依据。

十一、本解释自2010年2月25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两年。

主题词:规划 补充解释 通知

————————————————————————————— ————————————————————————————— ————————————————————————————— 抄送:市建委,市房管局,各区(市)县规划局。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办公室

2010年2月25日印

(共印65份)

第四篇: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建筑项目规划条件及设计方案调整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建筑项目规划条件及设计方案管理,切实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规章,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等五城区及龙泉驿区伸入中心城范围内的建筑项目规划条件及设计方案的调整管理,适用本办法。

高新区及本市其它区(市)县范围内的建筑项目规划条件及设计方案的调整,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管理主体及职责)

建管处负责市管重要区域内建筑项目规划条件及设计方案调整管理。各规划分局负责市管重要区域外建筑项目规划条件及设计方案调整管理。

第二章建筑项目规划条件调整管理

第四条(调整前提)

所有经法定程序审定的建筑项目规划条件,不得随意调整。以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筑项目原则上不得调整规划条件。确

有必要实施调整的,必须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并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

(一)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或调整造成地块建设条件发生变化的;

(二)区域或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共设施等城市建设需要的;

(三)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的;

(四)其它确需调整的事项。

第五条(调整内容及程序)

土地业主、建设用地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或者市国土部门向我局提出书面申请,根据调整内容不同,执行以下调整程序,主办处室应将调整后的规划条件公示并抄告市国土局,建设单位或个人根据调整后的规划条件向市国土局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等手续。

(一)调增容积率指标

调增容积率指标 的主办处室为建管处,建管处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建规〔 2008 〕 227 号)的规定办理。(详见附件 1)

(二)变更建设用地性质或公共配套设施内容及规模

变更建设用地性质或公共配套设施内容及规模的,申请方须先按中心城控规调整程序调整控规:属于控规修改的,市管重要区域内由详规处办理控规修改,市管重要区域外由各规划分局办理控规修改;属于控规优化的,市管重要区域内由详规处或建管处办理控规优化,市管重要区域外由各规划分局办理控规优化。控规调整完成后,建管处或规划分局根据控规重新核发规划条件。(详见附件 2、附件 3)对规划用地性质或公共配套设施的调整属于控规优化的,同时又调增容积率指标的建筑项目,建管处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建规〔 2008 〕 227 号)的规定程序办理。(详见附件 1)

(三)调整其它内容

市管重要区域内建筑项目的主办处室为建管处,市管重要区域外建筑项目的主办处室为各规划分局。.调整规划条件中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停车位数量等指标的,主办处室可组织专家论证后进行公告(必要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报主办处室业务办公会 审批调整内容,审批时对收集的意见予以充分考虑。(详见附件 4)其中,市管重要区域外总建筑面积 5 万平方米 以上的的公共建筑、市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场馆、交通枢纽等以及需由市规委会主任会议审定的建筑项目报区政府审查。.调整规划条件中停车方式、道路开口、建筑色彩等其他内容及《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中相关内容的,主办处室可组织专家论证后进行公告(必要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由主办处室业务办公会审批调整内容,审批时对收集的意见予以充分考虑。(详见附件 4)

第三章建筑项目设计方案调整管理

第六条(调整前提)

经法定程序审定的建筑项目设计方案,不得随意调整。确有必要实施调整的,必须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在政策法规允许范围之内,并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

(一)规划条件调整;

(二)符合规划条件的调整;

(三)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的;

(四)其它不可抗拒因素影响建设项目实施的。

第七条(调整程序)

建设单位或个人向我局提出书面申请,市管重要区域内建筑项目的主办处室为建管处,市管重要区域外建筑项目的主办处室为各规划分局。

(一)涉及调整设计方案中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停车位数量等其它内容的,主办处室可组织专家论证后进行公告(必要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由主办处室业务办公会审批调整内容,审批时对收集的意见予以充分考虑。(详见附件 5)

其中,市管重要区域外总建筑面积 5 万平方米 以上的的公共建筑、市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文化宫、青少年活动

中心、体育场馆、交通枢纽等以及需由市规委会主任会议审定的建筑项目报区政府审查。

(二)涉及调整设计方案中停车方式、道路开口、建筑色彩等其他内容及《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中相关内容的,主办处室可组织专家论证后进行公告(必要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由主办处室业务办公会审批调整内容,审批时对收集的意见予以充分考虑。(详见附件 5)

(三)涉及调整规划条件中容积率指标、建设用地性质或公共配套设施内容和规模的,按照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办理。

第四章附 则

第八条(公开规定)

建筑项目规划条件调整及设计方案调整的公告、公布按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成都市城乡规划公开规定》(成办发〔 2009 〕 58 号)文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实施)

本办法自 2010 年 6 月 1 日起 实施,有效期两年。

第五篇: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建筑项目规划条件及设计方案调整管理办法1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建筑项目规划条件及设计方案调整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建筑项目规划条件及设计方案管理,切实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规章,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等五城区及龙泉驿区伸入中心城范围内的建筑项目规划条件及设计方案的调整管理,适用本办法。

高新区及本市其它区(市)县范围内的建筑项目规划条件及设计方案的调整,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管理主体及职责)

建管处负责市管重要区域内建筑项目规划条件及设计方案调整管理。各规划分局负责市管重要区域外建筑项目规划条件及设计方案调整管理。

第二章

建筑项目规划条件调整管理

第四条(调整前提)

所有经法定程序审定的建筑项目规划条件,不得随意调整。以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筑项目原则上不得调整规划条件。确有必要实施调整的,必须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并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

(一)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或调整造成地块建设条件发生变化的;

(二)区域或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共设施等城市建设需要的;

(三)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的;

(四)其它确需调整的事项。

第五条(调整内容及程序)

土地业主、建设用地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或者市国土部门向我局提出书面申请,根据调整内容不同,执行以下调整程序,主办处室应将调整后的规划条件公示并抄告市国土局,建设单位或个人根据调整后的规划条件向市国土局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等手续。

(一)调增容积率指标

调增容积率指标 的主办处室为建管处,建管处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建规〔 2008 〕 227 号)的规定办理。(详见附件 1)

(二)变更建设用地性质或公共配套设施内容及规模

变更建设用地性质或公共配套设施内容及规模的,申请方须先按中心城控规调整程序调整控规:属于控规修改的,市管重要区域内由详规处办理控规修改,市管重要区域外由各规划分局办理控规修改;属于控规优化的,市管重要区域内由详规处或建管处办理控规优化,市管重要区域外由各规划分局办理控规优化。控规调整完成后,建管处或规划分局根据控规重新核发规划条件。(详见附件 2、附件 3)

对规划用地性质或公共配套设施的调整属于控规优化的,同时又调增容积率指标的建筑项目,建管处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建规〔 2008 〕 227号)的规定程序办理。(详见附件 1)

(三)调整其它内容

市管重要区域内建筑项目的主办处室为建管处,市管重要区域外建筑项目的主办处室为各规划分局。.调整规划条件中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停车位数量等指标的,主办处室可组织专家论证后进行公告(必要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报主办处室业务办公会 审批调整内容,审批时对收集的意见予以充分考虑。(详见附件 4)

其中,市管重要区域外总建筑面积 5 万平方米 以上的的公共建筑、市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场馆、交通枢纽等以及需由市规委会主任会议审定的建筑项目报区政府审查。.调整规划条件中停车方式、道路开口、建筑色彩等其他内容及《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中相关内容的,主办处室可组织专家论证后进行公告(必要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由主办处室业务办公会审批调整内容,审批时对收集的意见予以充分考虑。(详见附件 4)第三章

建筑项目设计方案调整管理

第六条(调整前提)

经法定程序审定的建筑项目设计方案,不得随意调整。确有必要实施调整的,必须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在政策法规允许范围之内,并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

(一)规划条件调整;

(二)符合规划条件的调整;

(三)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的;

(四)其它不可抗拒因素影响建设项目实施的。

第七条(调整程序)

建设单位或个人向我局提出书面申请,市管重要区域内建筑项目的主办处室为建管处,市管重要区域外建筑项目的主办处室为各规划分局。

(一)涉及调整设计方案中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停车位数量等其它内容的,主办处室可组织专家论证后进行公告(必要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由主办处室业务办公会审批调整内容,审批时对收集的意见予以充分考虑。(详见附件 5)

其中,市管重要区域外总建筑面积 5 万平方米 以上的的公共建筑、市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场馆、交通枢纽等以及需由市规委会主任会议审定的建筑项目报区政府审查。

(二)涉及调整设计方案中停车方式、道路开口、建筑色彩等其他内容及《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中相关内容的,主办处室可组织专家论证后进行公告(必要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由主办处室业务办公会审批调整内容,审批时对收集的意见予以充分考虑。(详见附件 5)

(三)涉及调整规划条件中容积率指标、建设用地性质或公共配套设施内容和规模的,按照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办理。

第四章

附 则

第八条(公开规定)

建筑项目规划条件调整及设计方案调整的公告、公布按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成都市城乡规划公开规定》(成办发〔 2009 〕 58 号)文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实施)

本办法自 2010 年 6 月 1 日起 实施,有效期两年。

下载成都市建筑项目规划验收管理暂行规定成规管[2006]75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都市建筑项目规划验收管理暂行规定成规管[2006]75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