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科研经费管理自查自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处发文doc
北京交通大学院、部、处、室文件
财通[2013]2号
科通[2013]8号
签发人:张真继 蔡伯根
关于科研经费管理自查自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监[2012]6号)三个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教育部《关于在部属高校开展科研经费管理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教财厅函[2013]12号)的要求,我校已初步制定了工作方案,现就项目自查自纠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2010年1月1日以来立项的所有科研项目。
二.项目负责人对每个项目的经费支出和管理情况进行自查,自查的要点:
1.是否擅自调整、变更预算,扩大科研经费开支范围; 2.有无层层转拨、变相转拨科研经费,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 3.科研经费是否全额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有无设立账外资金、“小金库”的行为;
4.是否实事求是报销劳务费;
5.报销的科研项目支出与科研任务是否具有相关性、真实性,有无虚构经济业务或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票据,套取科研经费的行为;
6.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是否纳入学校资产管理,是否严格履行政府采购程序;
7.是否存在结题未结账的情况; 8.其他违规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三、项目负责人根据自查结果,对违规情况自行纠正和整改,并填写《北京交通大学科研项目经费自查自纠情况表》(附件1,以下简称《自查自纠情况表》),打印并签字后交单位科研秘书。
填写《北京交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调查问卷》(附件2,以下简称《调查问卷》)打印后交科研秘书。
四、各二级单位对《自查自纠情况表》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并形成《自查自纠总结报告》,概述自查自纠总体情况,对自查出的问题、整改情况按类别进行总结,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对《调查问卷》的填报结果进行统计。
五、自查自纠材料提交要求:请各学院4月15日前,将汇总后的《自查自纠情况表》、《自查自纠总结报告》电子版发至xhhou@m.bjtu.edu.cn;打印汇总后的《自查自纠情况表》、《调查问卷》统计情况及《自查自纠总结报告》,经二级单位签章后交至科技处。
科技处联系人:侯晓辉 牛永涛 电话: 51683729 51688033
计财处联系人:张岚 电话:51685239
附件1:北京交通大学科研项目经费自查自纠情况表 附件2:北京交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调查问卷
计财处 科技处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日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心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心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
中心各部门: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和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中心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国家和陕西省财务管理相关规定,结合近年来审计机构对中心科研经费专项审计中提出需要整改的问题,就进一步加强中心科研经费管理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规范科研经费使用
(一)严格执行科研经费使用的相关规定。项目经费使用要严格按照《中心科技项目管理办法【2014发(02)号】》执行,不得擅自调整、变更预算和扩大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一般不允许超预算执行,若有超预算情况,必须经中心主任办公会审批。不得调整间接费用。
(二)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活动中取得的发票等报销凭据,原则上应在12月20日前报销,不能跨。因年终决算工作需要,12月20日后办理各类业务取得的发票等报销凭据,可在次年报账,但最迟不超过次年3月31日,过期将不予受理。
(三)科研课题原则上不办理现金借款,确需办理,须提交借款申请并交由主管领导审批,还款时提供的报销凭据必须和借款事由一致。
(四)已签定科研合同(协议)但经费未到账的科研项目,如需预借发票,应填写借款单,经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科签字后,到财务科办理借发票手续。
(五)关于劳务费、咨询费、鉴定费、评审费的规定。劳务费、咨询费支出必须按照预算中的比例进行,并提供劳务费、咨询费的有关证明材料,劳务费、咨询费的发放必须有当事人的签收。鉴定费、评审费的支出,必须提供鉴定、评审的内容、协议或合同、通知,鉴定、评审组成员及其签名。
(六)科研经费支出不得列支的项目。燃油费、过路过桥费、餐费、食品和礼品等,不得支出与科研项目无关的差旅费。
(七)加强科研经费大额支出管理。中心建立经费使用的限额管理制度,对科技项目经费预算内的经费支出,可以先发生、后报账,但必须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办理。单次、单笔在10000元(含)以内的,由技术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验证后,报财务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审核,无异议的经中心分管领导和中心领导审核后,予以报销;单次、单笔超过10000元的,按照“先申请、再发生、后报销”方式,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报中心主任办公会审批,方可列支。后经财务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合规审查,中心领导审核同意,予以报销。未按程序办理的一律不许报账、责任自负。
(八)加强资产购置管理。科技项目合同中列明、未列明、变更的资产购置事项,由项目负责人提出资产购置申请,经中心资产管理部门审核,中心主任办公会审批通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中心资产管理部门(招标)组织采购。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与形成的固定和无形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统一纳入中心资产管理。
二、进一步加强中心科研经费管理,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一)明确中心一把手责任制。中心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重大问题应按照有关规定由主任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决定。
(二)建立落实各部门协同管理监督机制。中心科研、财务和纪检等部门要在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与监督中发挥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切实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三)强化项目负责人责任制。项目负责人应对所承担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主要责任,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相关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承担相应责任。
(四)建立和完善科研预算审核和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制度。中心科研管理科和财务人要协助项目负责人,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项目预算,并加强财务监督,提供全过程服务。
(五)完善科研项目评价考核制度。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项目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开展研究,项目研究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应按相关规定及时办理结题结账手续。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
湘教通〔2014〕460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高校
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
省属各普通高等学校:
近年来,我省高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不断提高,科研实力明显提升,产出了大量优秀科研成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随着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复杂化,高校也出现了一些科研经费使用不当、管理滞后的现象,甚至发生违法违纪行为。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教财〔2011〕1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落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责任
学校是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校(院)长对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承担领导责任。学校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合理确定科研、财务、人事、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确保经费使用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学院、系和国家认定的校内各类研究机构以及学校相关部门要对本单位科研经费使用承担监管责任,合理配置资源,监督预算执行,加快项目研究进度。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
二、切实加强科研预算管理
高校要组织项目负责人按规定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加强对项目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重点审核,并对仪器设备购置、合作单位资质及拟外拨资金进行重点说明。劳务费预算应当按规定并结合当地实际以及相关人员参与项目的全时工作时间等因素合理编制,不得简单按比例和随意编列。纵向科研项目预算一经批复,原则上不予调整,确需调整并符合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调整范围的,应按规定履行相关调整程序。但对下拨经费与原申报预算有差异的,项目负责人应在科研任务下达后调整经费预算,并报学校科研和财务部门审核。横向科研项目预算的调整按照合同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进行。高校要严格执行科研预算,严禁项目之间预算随意调剂使用,同一项目预算要严格控制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项目实施中发生的三项支出之间可以调剂使用,但不得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
三、全面规范科研经费支出管理
(一)高校要加强科研经费统一管理。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应当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按照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委托方或科研合同的要求合理、合规使用。要严格界定横向科研经费范围,严禁通过签订虚假合同虚立科研项目,严禁将培训、个人咨询服务等收入纳入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切实发挥横向科研对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积极作用,杜绝学校不顾项目质量盲目争取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规模的行为。
(二)高校要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完善科研经费支出审核制度。在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支出,要与科研任务具有相关性,要据实取得真实、合法单据进行财务报销。高校按规定提取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建立健全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内部管理办法,合理、合规地使用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主要统筹用于补偿项目实施所发生的间接成本和绩效支出。科研设备购置要充分论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购买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支出,必须通过法定的采购方式、采购方法和采购程序来进行。加强科研材料的管理,严格履行材料采购、验收、保管、领用等相关管理制度,定期盘点。科研项目的外拨经费支出要以合作(外协)项目合同为依据,按照预算和合同约定的外拨经费额度、拨付方式、开户银行和账号等条款办理,同时还要提供单位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资料。
(三)高校要严格科研资金结算管理。依据有关规定发放给个人的劳务性费用,要严格审核发放人员资格、标准,原则上都要通过个人银行卡发放,以零现金方式支付;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文印费、会议费、差旅费、小额材料费或测试化验加工费等,要按规定实行银行转账、支票、公务卡等非现金方式结算,对设备费、大宗材料费和测算化验加工费等支出,应当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对以现金方式支付的特殊事项,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四)高校要严禁违规使用科研经费。学校科研人员应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或合同(任务书)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经费,严禁以任何方式挪用、侵占、骗取科研经费;严禁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预算;严禁违规将科研经费转拨、转移到利益相关的单位或个人;严禁购买与科研项目无关的设备、材料;严禁虚构经济业务、使用虚假票据套取科研经费;严禁在科研经费中报销个人家庭消费支出;严禁虚列、伪造名单,虚报冒领科研劳务性费用;严禁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严禁设立“小金库”。凡属违纪违规使用、报销科研经费的,财务部门应当拒绝办理。
四、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结转资金管理
高校科研项目在研期间,根据项目研究进度,剩余资金可以结转下一继续使用。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且承担单位信用评价好、经费管理规范到位的,项目结余资金按规定在一定期限内由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并将使用情况报项目主管部门;未通过验收和整改后通过验收的项目,或承担单位信用评价差、经费管理不规范的,结余资金按原渠道收回。
五、建立完善科研经费监督检查机制
(一)建立科研项目的财务审计与稽核制度。高校要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纳入内部审计部门的重点审计范围,对全部科研项目实施抽查审计,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学校财务、科研管理部门要定期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内部稽核,及时发现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措施。高校要把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作为科研项目结题验收、科研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要与科研项目推荐、科研资源配置和科研绩效奖励等挂钩。
(二)推进科研财务信息公开。学校要建立非涉密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在学校内部公开项目组人员构成、协作单位及人员组成、预算批复、预算调整、经费支出、外拨经费、资产购置等情况。探索建立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明细、报销票据分级公开制度。实行科研经费审计报告公开、整改情况公开和处理结果公开。
(三)落实科研经费责任追究制度。高校要将专项审计、中期财务检查、财务验收和绩效评价等结果作为项目申请和科研经费预算分配的重要依据。对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院系和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湖南省教育厅 湖南省财政厅
2014年11月17日
第四篇:关于规范司法鉴定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司法厅
关于规范司法鉴定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
2007-12-5
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各市、县司法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规范法医、物证、声像资料类司法鉴定活动及审判机关委托鉴定工作,确保鉴定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实现司法公正,结合我省实际,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规范使用《国家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
编制、公告《国家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以下简称《名册》)是《决定》赋予司法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关系到《决定》的有效实施,关系到当事人诉讼权利和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司法行政部门应及时编制、公告《名册》并送省内各级法院。
各级法院因诉讼需要委托司法鉴定时,应本着节约诉讼成本、缩短诉讼时间、方便当事人的原则,在司法行政部门编制和公告的《名册》中进行选择。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民商事和刑事自诉案件在选择确定鉴定人和鉴定机构时,首先由当事人对《名册》中鉴定人、鉴定机构或选择范围进行协商;在当事人协商不成时,按一定方式随机确定,随机选择范围的名录由法院按一定程序确定;个别案件,不宜随机确定或无随机选择余地、无随机选择条件的,由法院依职权指定。初次鉴定当事人协商不成时,在不具有法定回避情形时,原则上委托本地机构,本地机构为两个以上时,以随机方式确定。再次鉴定时,应在排除首次鉴定机构后,在一定范围内以随机方式确定。
对公诉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按照有关诉讼法的规定,由法院直接指派或聘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鉴定人或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2、根据《决定》关于法律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的精神,法院需要进行鉴定时,应首先委托法律特别规定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对当事人以协商方式,选择本省《名册》以外其他司法行政部门编制公告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内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在对额外增加的费用达成一致后,应予准许。
二、严格执行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回避制度
经一定方式选择确定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具有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及司法部规章规定的回避情形时,应当另行选择确定鉴定人和鉴定机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重新鉴定时,具有下述情形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也应当回避:
1、参加过同一鉴定事项的鉴定的;
2、在同一鉴定事项的鉴定过程中作为专家提供过咨询意见的;
3、直接参与本审判程序诉讼的公诉机关的鉴定人或鉴定机构。
三、引导和规范当事人的举证鉴定行为
举证鉴定属于当事人一方的举证行为,委托鉴定的主体是一方当事人。为了规范当事人的举证鉴定行为,减少或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重复鉴定,可采用一定的方式告知当事人在自主委托鉴定机构鉴定时的风险,加强对当事人完成举证鉴定的指导:
1、当事人应当慎重选择鉴定机构,避免重复鉴定;
2、由于鉴定材料的限制或受客观条件和鉴定能力、水平制约,有时难以得出明确的鉴定意见;
3、当事人应当就近选择鉴定机构,无正当理由委托外地机构鉴定,将承担额外增加的费用;
4、当事人委托鉴定的鉴定人或鉴定机构应当不存在回避的情形;
5、当事人应当如实、全面地向鉴定人或鉴定机构提供有关材料,并要求鉴定人或鉴定机构在鉴定书中对自己所提供的与鉴定有关的材料及材料来源做出特别的说明,对检查所见的各种形态改变或功能异常情况,除用文字记载外,还应用影像技术加以固定。
四、统一人体伤残等级鉴定的适用标准和刑事责任能力的表述方式
为了平等地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在国家未出台统一的伤残鉴定标准前,鉴定机构应按以下原则,适用鉴定标准,出具鉴定文书:
1、《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及非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评定。
2、《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2006)适用于职工在职业活动中因工负伤、因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以及故意伤害及《刑法》中规定以残疾、严重残疾、特别严重残疾作为加重处罚结果案件的伤残鉴定。
3、《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适用于经医学会鉴定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侵权纠纷案件的鉴定。
4、各类保险伤残给付标准适用于相应的保险赔偿争议案件的伤残鉴定。
5、《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试行)》适用于除道路交通事故、职工工伤、医疗事故等法律法规有专门规定以外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伤残程度鉴定。
6、法律对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对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同一案件涉及两个以上法律关系时,应分别适用相应的鉴定标准。
为规范、统一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结论的表述,委托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时,要求鉴定机构作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结论时,鉴定机构应当根据被鉴定人刑事责任能力的不同情形,对刑事责任能力分别表述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或者“无刑事责任能力”。
五、规范委托、收费和鉴定人出庭作证工作
各级法院出具司法鉴定委托书时,应明确实施司法鉴定的主体、被鉴定对象、鉴定事项、鉴定目的、鉴定标准、送检材料、付费方式等内容。鉴定机构不得直接接受诉讼案件当事人提交而未经法院确认的与鉴定有关的材料。因鉴定需要接触当事人的,应征得法院委托管理部门的同意。司法鉴定收费应严格按照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和国家发改委、司法部制定的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以及省物价局批准的收费标准执行。当事人申请协议收费的,应当由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并与鉴定机构签订书面协议,协议副本由鉴定机构送法院委托管理部门备案。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委托后,应依法履行鉴定职责,指派两名以上司法鉴定人按照委托事项和要求进行鉴定,并在规定时间内出具司法鉴定文书。鉴定过程必须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得违规适用鉴定标准。
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经法院依法通知,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回答与鉴定事项有关的问题。法院按规定,在开庭前三天以书面形式通知鉴定人到庭。司法行政部门对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人依法予以处罚。
六、加强沟通,合力规范司法鉴定工作
各级法院应支持司法行政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合力规范司法鉴定工作,确保司法公正。司法行政部门按照《决定》和司法部《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遵循满足诉讼、合理布局的原则,严格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的审核登记工作。各级
司法行政部门应依法严格规范司法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执业行为,加强日常监管,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违规违纪行为依照《决定》第十三条、《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九、三十条和《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九、四十条规定及时予以查处。
各级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应加强沟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互通信息。司法行政部门应将司法鉴定人、司法鉴定机构管理信息及时向法院通报,特别是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变化、调整、处罚等情况应随时告知法院。公告的《名册》应及时送交法院。法院应将鉴定结论的采信情况、司法鉴定人出庭情况和司法鉴定机构在鉴定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定期或及时向司法行政部门通报,司法行政部门将通报情况作为对司法鉴定人及司法鉴定机构执业能力、执业水平和社会诚信等考核的主要依据。法院在委托鉴定过程中发现鉴定人或鉴定机构确有违反《决定》第十三条规定的情形的,应及时将情况通报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在司法行政部门做出处罚前,可先将该鉴定人或鉴定机构暂不列入选择名录的范围,并通报司法行政部门。
以上通知,希望认真遵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遇有具体问题,按系统逐级上报至省法院和省司法厅。
第五篇:重庆市城乡增减挂钩工作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6.1
拆旧自愿明晰,建新准确合规,权属调整合意,资金保障有力,各方均有收益,城乡统筹发展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国土房管局、国土资源局、各分局: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以下简称挂钩),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和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实施意见》(渝国土房管发[2009]559号)的规定和要求,现就我市挂钩工作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挂钩工作申报审批程序
拟开展挂钩工作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区县政府),应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规划、城市和村镇建设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基本情况,统筹确定项目区的规模和范围,制定挂钩工作方案,向市国土房管局(以下简称市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开展挂钩工作的,由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 1 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县局),组织项目区所在地乡镇政人民政府编制挂钩项目区实施规划,报市局审查批准后实施。挂钩工作申报审批应提交的材料(见附件一)。
二、挂钩项目区管理
项目区必须经市局整体审批后方可实施,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开展挂钩工作。挂钩范围应严格控制在经批准的项目区实施规划范围内,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扩大或变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建设内容。
(一)项目区建新拆旧地块设置。用于城镇的建新地块选址应在土地规划确定的城镇允许建设区内,确需布局在有条件建设区的,应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方案,连同项目区实施规划一并报批。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乡镇没有安排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可安排在有条件建设区。拆旧地块选址不能布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内。
(二)项目区实施规划审批。市局对区县编制的项目区实施规划,按照项目区建新拆旧整体审批的规定,组织有关处室和专家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下达批复意见并纳入重庆市挂钩项目区备选库。项目区实施规划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应按原程序报市局审查并备案。项目区实施规划审批应提交的材料(见附件二)。
(三)项目区规划实施。项目区实施规划经市局批准后,由区县政府负责组织项目区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按照项目区建新拆旧整体审批和实施管理的规定,筹措建设资金并组织实施。
(四)项目区竣工验收。项目区建新拆旧实施完成后,经区县政府初验合格后,向市局提出验收申请,市局组织对项目区建新拆旧实行整体检查验收,并将验收成果报国土资源部备案。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区实施规划执行情况、拆迁农户满意度调查、复垦耕地及增加有效面积和质量、建新区集中居住用地及城镇建新地块用地情况、土地权属调整、资金使用与管理、投资效益分析、挂钩周转指标使用和归还情况、工程管护措施、后续利用、档案资料管理情况等。项目区整体验收应提交的材料(见附件三)。
三、挂钩周转指标管理
挂钩周转指标应专项用于项目区内建新地块的规模控制,不得作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挂钩周转指标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原则进行管理。
(一)挂钩周转指标申报及审批
项目区实施规划经市局批准后,由区县局向市局按项目区提出使用挂钩周转指标申请,市局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3 根据批准的项目区实施规划规模、实施计划和实施进度,一次或分期下达挂钩周转指标;对分期实施的项目区,先行下达部分周转指标用于拆旧地块农村居民安置及其配套的公共和基础设施建设。申请挂钩周转指标应提交的材料(见附件四)。
(二)挂钩周转指标使用
挂钩周转指标必须专项用于项目区内建新地块建设,不得挪作他用,应优先用于拆旧地块农村居民的安置和乡村基础设施等建设,使用后有节余的,可用于城镇建设。
(三)挂钩周转指标管理
挂钩周转指标与国家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实行单列统计与使用管理。区县局要参照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项目区挂钩周转指标管理台帐,登记挂钩周转指标使用数量、地点、建设项目和指标归还等内容,按向市局报告指标使用和归还情况。
(四)挂钩周转指标归还
挂钩周转指标自下达到归还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年。挂钩周转指标应由项目区内拆旧地块复垦的新增耕地,用市局核发的《重庆市建设用地整理合格证》归还。其它地类整理形成的耕地不能用于核定归还挂钩周转指标。对不能按实施计划归还挂钩周转指标的区县,市局将暂停该项区县挂钩工作、土 4 地利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下达、市级土地整理项目安排、地票交易等,直至全部归还周转指标。已使用的挂钩周转指标应补缴报批建设用地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相关用地规费。
四、使用挂钩周转指标的建设用地报批
项目区经整体审批后,建新地块需要征收土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挂钩项目区实施规划。不再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不编制农地转用、补充耕地方案,不需要缴纳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征收按照城市或村庄、集镇批次用地履行报批手续,可以一次报批分使用,也可按项目区实施计划分报批。第二上报建设用地征收的,应附市局对该地区上一挂钩计划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估意见。
使用挂钩周转指标的建设用地报件,除按现行的建设用地报批材料要求上报外,在区县政府请示中应写明经市局批准的挂钩项目征地。在编号中加注“挂钩项目”字样以区别其他类型的用地报件。在农用地转用计划通知书上注明使用的农用地转用计划为“挂钩周转指标”。报件应提交的材料(见附件五)。
五、挂钩项目区拆旧复垦项目管理
挂钩项目区拆旧地块的土地复垦项目除参照《重庆市农 5 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管理规定(试行)》(渝国土房管发[2009]495号)的规定进行管理外,实行“独立建库、单列考核、封闭运行”。
(一)拆旧地块的现状应为农村居民点和农村工矿废弃地等农村建设用地。
(二)拆旧地块复垦项目应依据项目区实施规划和实施计划,严格对应挂钩实施规划中具体的拆旧地块进行安排。
(三)拆旧地块的土地复垦项目除按农村建设用地入库项目编号格式统一编号外,同时在项目类型、立项和备案年份中间加入加注“挂钩”以区别其他类型的用地报件。
(四)拆旧复垦项目区规划的拆旧地块的土地复垦指标必须用于归还项目区建新地块占用的指标。
(五)拆旧区复垦项目实施过程中,原则上不得变更项目区规划确定的复垦区域。如因不可抗力确需对项目区规划进行调整的,应调整项目区实施规划并报市局审批。
六、使用挂钩周转指标建设用地审批中的规费管理
(一)项目区内对拆旧地块中农村居民的安置用地,参照农民建房用地的收费政策收费。
(二)用地单位使用建新区内城市和村镇建设用地区内土地的,应足额缴纳各项土地规费。区县使用挂钩周转指标 6 报批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时,建新区面积小于拆旧区面积且占用耕地面积小于拆旧区复垦形成耕地面积的,除按规定缴纳征(拨、使)用土地管理费和用途变更费外,其余规费留区县政府,专项用于挂钩项目区的实施。
七、项目区建新地块土地供应
项目区建新地块的土地供应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规模、位置、用途依法供地。需要使用集体土地的,应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并依法给予补偿。经营性用地,一律按照规定实行招标迫卖挂牌供地。村民拆迁安置可以划拨方式供地或使用集体土地。
八、项目区土地权属管理
项目区经整体验收合格后,区县局应在一个月内完成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并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确保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三个月内完成项目区内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土地所有证和使用权登记、发证等工作。
附件:
1、挂钩工作申报应提交的材料
2、项目区实施规划审批应提交的材料
3、项目区整体验收应提交的材料
4、挂钩周转指标申报应提交的材料
5、建设用地报批应提交的材料
二О一О年 月 日
主题词:建设用地 挂钩工作 管理 通知 抄
送: 国土资源部、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办公室 2010年 月 日
附件一:
挂钩工作申报应提交的材料
1、区县政府申请开展挂钩工作的函。主要内容包括:开展挂钩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区域、规模和时序、资金保障等。
2、挂钩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目的和原则、组织管理、工作步骤、时间安排;挂钩乡镇及项目区、周转指标规模、资金来源、实施措施等。
3、项目区申报表。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区申报单位、名称、建新拆旧位置、规模、土地利用现状、城镇地块主要建设项目,周转指标规模,归还计划等。附件二:
项目区实施规划审批应提交的材料
1、区县政府申请项目区规划审批申请文件。
2、区县政府实施项目区资金来源承诺函。
3、项目区实施规划(含文本、图件、附件、电子文档和影像资料)。
4、项目区建新拆旧农民意愿调查表。
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项目区实施规划的书面意见,要求听证的,须附听证会议笔录和纪要。
6、涉及拆迁的农户同意拆迁的书面意见。
7、初步拟定的权属调整方案,要求听证的,须附听证会议笔录和纪要。
8、区县(自治县)城乡规划部门对建新区的选址意见或选址意见书。
9、项目区所在地乡镇1:1000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位置图(含纸质和电子文档)。
10、市局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附件三:
项目区整体验收应提交的材料
1、区县政府申请项目区整体验收申报文件。
2、区县局项目区竣工报告。
3、区县局自查报告和初验意见
4、项目区批准文件和实施规划(含文本、图件、附件及电子文档和影像资料)。
5、项目区实施前后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位置图(含纸质和电子文档)。
6、项目区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7、项目区用地批准文件。
8、资金使用、财务决算及审计报告。
9、项目区用地批准文件。
10、市局复垦验收合格证及项目区拆旧地块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图件、实施前后的相关图片、影像资料等。
11、管理台账。挂钩周转指标管理台账、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台账。
12、市局要求提交的其他资料。附件四:
挂钩周转指标申请材料
1、区县政府挂钩周转指标申请文件。
2、区县政府确保项目区资金投入、按期归还挂钩周转指标的承诺函。
3、项目区实施规划批准文件及规划文本、图件。
4、项目区实施计划。
5、项目区所在乡镇1:1000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
6、项目区建新、拆旧地块村民代表大会会议纪要。
7、拆旧区农户拆迁意愿调查汇总表。
8、区县局与乡镇政府签订的土地复垦协议书。
9、区县城乡规划部门对建新区的选址意见或选址意见书。
10、市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附件五:
建设用地报批应提交的资料
1、项目区实施规划批准文件
2、项目区实施规划文本、标注用地位置的规划图和现状图。
3、周转指标批准文件。
4、第二上报建设用地的,应附市局对该地区上一年挂钩计划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估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