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1 年 月 日)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使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全局性工作。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要点安排,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于2014年10月9日至2014年11月15日深入到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食药局)、乡镇、医院、药店、学校、餐馆等单位和监管服务场所,用听取汇报、查阅材料、实地察看、个别查访暗访以及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对食药局和乡镇干部职工、人大代表、人民群众以及服务对象代表开展了充分的调研活动。
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成员用责任和担当,用心用情认真调研。以虚心学习、开诚访谈的调研态度收集信息;以深入一线,刨根究底的务实作风,摸清情况;以各抒己见、形成共识的评议方式,肯定成绩,提出问题,给出建议。
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
(一)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府办发〔2013〕30号)规定,2013年11月,我县完成了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整合了原卫生、工商、质监、商务、食安办等部门的部分或全部职能,合并到新组建的食药局,并于12月1日起全面履行新的职能。通过对食药局一年来的工作全面调研,调研组深切感受到食药局在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等方面,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局干部职工敬业奉献,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开展工作,确保了我县食品药品基本安全,赢得了上级组织、人民群众以及被监管服务对象的充分认可。
1.摸清监管服务对象底数,建立基础档案
食药局新组建后,对我县所有的食品生产、流通、餐饮行业以及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行业进行调查登记,全面建立了电子档案,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食品方面实有餐饮服务单位426家,流通领域食品经营户387家,食品生产厂家20家,共833家,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药品(医疗机构、保健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经营方面,共有医疗机构187家,包括12家乡级卫生院,141个乡村医疗点,从业人员达到522人。
2.强化宣传,务实开展培训
食药局从制定实施宣传计划到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的互动演习,从未雨绸缪的安全指导建议到精益求精的业务培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收到了明显效果。
近一年来,食药局开展各类宣传活动9次,分发宣传材料18000余份;投入资金5万余元,播放科普电影20场、专题短片60次;联合教育局对全县54家学校食堂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共324人次;在全县开展农村家宴厨师、协管员培训,共380人次;投入资金26600元,在全县7个乡镇建立食品药品宣传栏,每两个月更新一次,定期向公众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加强药品经营企业培训工作,组织零售药店、商家参加药品电子监管培训会,积极推进新版GSP实施工作;打破常规的人员培训机制,用定期培训和以老带新相结合的方式,用不固定岗位的融合锻炼模式,对部门新进工作人员进行轮岗交流履职的培训,使其更好更快的熟悉掌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业务知识。
3.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新组建的食药局依据新的职能要求,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的要求,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了我县食品药品的安全:
(1)对食品安全事故重点区域以及食品安全重点品种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围绕烤鱼片生产加工企业作坊、泡菜生产和经营、儿童鱼肝油、婴幼儿配方奶粉、上海福喜涉嫌产品和白酒生产企业六个方面进行了专项整治;食品安全亮剑行动、百日攻坚行动成效显著,查获了一批典型案例,如中心市场外廖某某经营变质辣椒粉案、三个水果打蜡场水果染色案、食品厂使用过期面粉案、张场劣质白酒案、桶装水劣质包装桶案等;
(2)开展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以体验式方式销售未经许可的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无证经营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助听器,未按要求贮存和运输体外诊断试剂等;对销售避孕套的药店、超市、成人用品店等经营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重点整治针对腰腿痛、近视眼、糖尿病和高血压等贴敷类、物理治疗类医疗器械进行违法广告宣传的行为。
(3)开展药品检查计划抽样工作,共完成药品抽检108批次,其中基本药物抽样22%,非基本药物占78%,合格率达到98%;根据《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完成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工作。
(4)专项开展美容行业注射用透明质酸钠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辖区内美容院15家,化妆品经营企业17家,未发现有经营、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钠的现象。
截止调研结束,县食药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870人次,车辆374台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117户次,食品流通环节单位947户次,餐饮服务单位878户次,保健食品247户次,药品经营使用单位543户次。完成百日攻坚抽检任务80个批次。查处各类案件97件。罚没入库共21万余元,涉嫌犯罪移交司法机关的2件。半年评比获全市第二名,参加**市稽查技能大比武荣获第一名。
食药局作为一个新组建的部门,克服任务重、人员少、装备差的困难,敬业奉献、忠于职守,依法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有力的打击了一批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教育了行业从业人员,切实维护了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
4.依法进行行政审批
县食药局通过资料审核、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把食品行业准入关,依法开展行政审批工作,保证了我县食品药品市场的规范有序。1-9月,我县新增餐饮服务单位85家,换证36家;新增流通领域食品经营户135家,换证35家,并配合省食药局对3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换证核查。
(二)亮点工作
1.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赢得拥护
食药局的监管服务工作受到全县监管服务对象的普遍认可。食药局有一批精通部门工作的业务骨干,以老带新在局班子的科学组织下,秉承寓管理于服务的工作理念,充满激情和活力,常年工作在维护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的各个具体而繁杂的岗位,管理细致入微,执法严肃公正而不失人性化。有时候他们都把工作都做完了,让我们签字确认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们来检查过了、食药局的工作做得非常好,我们不懂得地方他们也认真负责的向我们讲解,帮助我们做好工作、他们工作很辛苦,只要有确切的举报投诉电话,他们都及时受理处置。调研组在查访、座谈调研中经常搜集到对食药局工作人员的称颂。
2.从实际出发,探索农家宴管理务实有效
一是集中农村家宴厨师、协管员以镇为单位进行培训,聘请专业人员辅导食品安全知识,完善厨师、协管、监管人员公示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农村家宴报备制度,让老百姓红白喜事的家宴真正的办得安全,办得放心。该项工作在全市是做得最好;二是克服人员缺编的问题,在农村家宴的监管上,采取了让农村协管员补位,联合村民小组长使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的监管落到实处。3.凝聚部门共识,严打假冒伪劣食品药品
食药局与工商、农林、水务、质监、卫生等部门在职能职责上密切关联,有些还存在交叉。一年来,食药局清晰的理顺了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主动牵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配合执法,取得好的效果。联合工商、广电等部门严格执法,坚决制止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在我县电视台的广告宣传。
联合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等单位妥善处理了打着咨询公司名号行药物销售之实的所谓健康咨询公司(如冠瑞健康咨询公司等)的扰乱健康医药市场的行为。
二、工作中应当直面的问题
(一)人员缺编严重且机构设置不合理
按照三定方案要求,食药局编制人员核定为69名,目前食药局只有编制人员28名,缺编41名,人力严重不足,与日趋繁重艰辛的工作任务形成反差,造成了现实的困难。虽然食药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调剂现有人员,融合混搭锻炼监管队伍,补充执法力量,基本保证了运转,但县局机关科室人员严重缺编给工作带来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二)办公条件、装备与担负的工作任务不匹配
食药局重新组建后,由以前的市上垂管单位转变为县政府组成部门,办公条件、装备与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匹配。
去年底,整合了县工商生产环节、县质监流通环节、县商务酒类专卖许可、县食安办综合协调职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划转,其中卫生部门划入1人,工商划入6人,质监划入1人,只来人不来装备。食药局由原来的20人增加到28人。目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有工作人员都集中在500多平米的办公楼办公,办公场所狭小拥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日常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目前执法车辆严重不足,仅有2台汽车,其中一台已近报废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村、社区设置的食品药品协管员,每月30元的补贴太低,难以调动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与部门、乡镇的工作配合尚未形成合力、高效的运转模式。
客观上,食药局新组建运行才一年时间,工作内容庞杂而具体,多个部门的工作职能有划转,加强日常工作的沟通、协调配合绝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特别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内容和面临形势在不断的变化,协调配合工作也必须适应这样的变化;同时,干部职工要熟练地掌握新形势下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干部的业务要求也不是一日之功;食药局牵头部门、乡镇形成合力还是薄弱,行政联动的工作运行模式始终在路上。
(四)食品药品监管形势复杂,任务繁重
随着县域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食品药品安全正因为受到大众和传媒的关注,使更多地问题得到揭露曝光。就全国形势而言,目前正处于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从我县情况看,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食品生产领域假冒伪劣时有发生、流通环节的溯源管理难度大、餐饮行业安全卫生意识不够、食品药品经营企业的诚信度普遍需要重建提升、落伍不科学的法规制度等待修改完善,如此种种,是当前食药监管理工作务必清醒认识的客观形势。
三、几点建议
(一)招录人员,完善机构设置;务实开展培训,提升队伍业务素质
建议县食药局就认真、有效履行部门职责所必备的人力资源,进行充分论证,向县政府提出科学、合理的人力需求意见,健全三定方案。确定的部门内设和下属机构,确保各个科室有固定人员开展业务工作;针对单位新进人员尚不熟悉业务的现实状况,食药局应当探索和创新多种形式的人才培训和培养手段,不断提高队伍的履职水平和能力。
(二)着力改善办公条件,解决保运转的基本装备
1.建议政府在整合清理城区内部门办公场所工作中,考虑食药局的办公场所日趋不足的具体困难,适时调剂改善办公条件,以满足履职需要。
2.建议政府在启动公车改革工作后,优先考虑调剂食药局的执法检查公务用车或者安排购置工作用车。
3.建议政府切实解决新进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装备,适当提高乡镇协管员的补贴。
(三)标本兼治,提高全民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食品药品安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正因如此,强化对全民的宣传教育正当其时。充分利用一切媒体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绝不是食药局一家的事,通过宣传发动,真正使广大的消费者强化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使之主动参与到消费过程中的安全性监督。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实行强化守法、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强化建章立制,规范生产经营的治本举措。以严字当头、狠字当头治标查处违法,保持足够的威慑力和社会舆论氛围,助推食品药品朝着健康安全的方向持续向好。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县食药局的广大干部职工在维护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的各个监管岗位上,默默付出、倾情工作,很多的工作内容、手段、业绩并不为人所知,甚至有被误解、埋怨的委屈,靠自我消化。他们是敬业奉献的一群人。食品药品安全是涉及面广范的复杂问题,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各级政府已经把食品安全问题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的合理要求。人心齐、泰山移,相信食品药品安全状况一定会得到明显改善。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第二篇: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要点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后的第一年。2006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局,以保证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中心任务,坚持“抓监管、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坚持依法行政、民主行政和科学行政,着力提高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和水平,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眉山食品医药经济健康发展。
一、增强依法行政观念,在提高依法行政上取得新进展
(一)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营造良好执法环境。全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省局建设“法治型”机关和“五五”普法的要求,一是开展食品药品法规、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并充分利用报刊、协会刊物、电视台、网站等媒介,广泛开展群众性普法宣传和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增强公众法制意识和安全知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营造良好执法环境。二是开展“教育培训促规范活动”。在食品医药行业中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药品法规专题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增强企业自律意识,促进企业依法生产、守法经营。三是开展监管队伍法律法规教育培训,按照市局党组提出的“每月一个专题、每年一本书”的职工教育培训要求,重点组织职工系统学习国家局培训中心编写的《药品监管行政处罚实用教程》以及相关食品药品监管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
(二)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规范抽象行政行为。对市、区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规范性文件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严禁出台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文件、办法等,严禁擅自设置行政许可项目和行政许可前置条件、附加条件,清理取消与国家法律、法规、国家局、省局新的规定不符的文件及其他管理办法。加强对各区县局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指导,半年开展一次检查,确保全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三)开展行政执法监督,规范具体行政行为。市、区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本部门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查监督。对所有行政许可项目、申报条件、审批程序依法公开并承诺办结时限,严禁违反规定越权、越位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在行政审批环节推行“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质量反馈”制度,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接受群众监督。探索行政处罚案卷“质量量化考评办法”,从执法主体、案件管辖、违法主体确认、违法事实认定、证据收集与采用,办案程序、法律法规适用、法律文书制作质量与规范等方面细化考评,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实行行政执法情况通报制度,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对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在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促进相互学习和整改提高。做好市人大对《药品管理法》颁布实施五年来贯彻执行情况评议的各项工作。落实执法监督、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适用法律不当、程序不合法引起的行政诉讼败诉和国家赔偿的行政案件,一律追究分管负责人和执法人员的责任。
二、履行综合监管职责,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取得新突破
(一)发挥政府“抓手”作用,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机制。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能,逐步建立运转协调、监督有力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机制。结合本地实际,科学确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和阶段性工作任务,严格执行市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相关制度,完善食品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狠抓监管责任落实,努力形成食品安全监管政府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按照《眉山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要求,制订发布《眉山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市、区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做好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和发布工作,实现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
(三)深入抓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一是继续抓好试点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扩大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面,在进行奶制品信用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信用评价标准体系,开展对肉制品、茶叶和餐饮业的信用评价。二是组织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餐饮企业、种养殖环节企业开展向社会作“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维护消费者权益”承诺的活动,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三是实施“放心猪肉”工程,积极探索“猪肉信用安全码标识”监管方法。
(四)全面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网络建设。在仁寿县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全面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建设,着力推行与药品监督网的“两网合一”,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提高网络效能;探索农村食品安全供应网络建设,从规范流通渠道入手,引导食品连锁超市进农村,延长食品安全供应渠道,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活动,确保广大农民买到放心食品。
(五)继续深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突出对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和重点对象的整治,加大对农村食品的专项整治力度,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紧紧围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整治力度,今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重点是:以粮食、肉类、蛋、蔬菜、水果、乳及乳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为重点品种,以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为重点区域,加强宾馆酒店、农村家宴、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强化对食品源头、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的综合监管,发挥牵头揽总、组织协调的职能作用,继续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联合行动。依法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督查回访制度。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和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大药品监管力度,在确保群众用药安全上有新成效
(一)深化改革,加强药品经营环节监管。巩固gsp认证成果,加强对已认证企业的跟踪检查、日常抽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探索新的药品流通监督管理模式和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对药品流通和使用等环节药品质量的动态监管,推行在线即时监管,杜绝药品销售和使用的体外循环,防止假劣药品进入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确保药品质量;加强对药品连锁经营行为的监管,监督各药品零售连锁公司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本公司所属连锁门店的管理,实行巡查制度,搞好售后服务,保证配送药品的质量;继续加强药品分类管理,按照“分类、分柜、悬挂标识、完善制度、人员资格符合规定”的要求,设置抗菌类处方药专柜并有明显标志,监督执行国家局关于药品分类管理的政策规定;进一步健全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体系,完善全市药品经营企业数据库,利用市局网站,定期更新信息,初步建立起全市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的监督管理工作,对违法情况严重的企业及产品向社会发布警示。
(二)继续开展“规范药房”活动,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管。对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继续开展创建“规范药房”活动,力争全市90%的乡镇医疗机构达到“规范药房”要求;对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药房参照药品经营企业gsp的标准进行监督管理,使我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工作达到新的高度。加强对医疗机构购进药品质量的监督,重点加强招标药品、生物制品、疫苗、医院制剂和其它价高质严药品的监管,确保医院用药质量。
(三)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向纵深发展,探索保障农民用药安全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两网建设制度,切实解决两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供应网长期稳定、供应到位,确保监督网健全有效、发挥作用。重点开展“两网”示范县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在供应网建设方面,继续按照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和市场竞争相结合的机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医疗网络现有的资源,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相结合,建立新型农村药品配送模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参加农村药品配送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调动参加农村药品配送企业的积极性,使农民受益、企业得利、政府满意。在监督网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药品协管员、药品信息员工作职责、纪律、报告、培训、建立、聘用淘汰等工作制度,明确职责范围,规范协管行为,将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充分发挥协管员、信息员的积极作用。
(四)提高药品监督抽验效能,充分发挥技术监督作用。加强技术监督,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转变药品抽验观念,科学下达抽验计划,改革药品抽验绩效考评办法,以适应新时期药品监督管理的需要。要以监督抽验为主,提高药品技术监督的靶向命中率,提高技术监督效能,为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提供技术保障。今年,为提高技术监督效能,市局将进一步加大监督抽样的比重,对各区县局的监督抽验实施绩效评估和动态激励模式,对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的检验以不合格检出率作为工作质量考核指标,充分利用有限的监督抽验资源,最大限度地为药品行政监督服务。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要整合辖区内检验资源,创造性地拓宽检验范围,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
(五)加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日常监管工作,落实责任,强化日常监管。做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换发证工作,建立健全全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档案。开展对重点监管医疗器械产品的专项检查,按照《国家重点监管医疗器械目录》,实施本辖区重点监管医疗器械产品的专项检查计划。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相关配套法规进行i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审查,积极帮助企业认真贯彻国家、行业标准,切实开展注册产品标准复核工作和技术审批工作,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完成国家局、省局下达的医疗器械抽验任务。
(六)加强药品安全监管,树立眉山医药工业新形象。严格按照gmp的要求监督药品生产行为,在全市药品生产企业开展“产品质量年”活动,从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行为管理、制度建设、执行药品标准、产品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规范,严防不合格药品出厂,树立眉山医药工业企业新形象。加大对医疗机构制剂配制场所的技改力度,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制剂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改造,对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停止配制或采取委托配制方式,确保医院制剂的质量。加强对特殊药品的日常监管,监管重点为药品生产企业、定点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供应公司和二类精神药品零售门店,对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计划管制品种实行网上季报制度,逐步实现对特殊药品流向的动态监管;建立特殊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数据库及诚信档案,规范特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行为。做好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上报工作,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率和报告率。
(七)加大稽查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稽查工作要以打假治劣为主线,以“拓展案源、提高质量”为立足点,坚持以综合监督检查为主,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整顿与规范相结合、专项检查与建章立制相结合、突击检查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提高监管执法的效能。一是要突出大案要案的查处,落实大案要案的线索调查、取证和结案工作,提高大案要案的执行率,力争达到95%以上。二是实施综合监督检查,拓展案源渠道。采取稽查部门制定检查计划,其他各科室密切配合,整合监管力量,既避免重复、多头检查,又提高案件发现率、立案查处率,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提高执法效率。三是加大对医疗器械的稽查力度。以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医疗器械为主,以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植入体内医疗器械为重点。四是继续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突出抓好社保品种、市场销售使用量大的品种、涉嫌中药非法添加化学品、保健品非法添加药品、风湿类补肾壮阳类药品、新特药品、进口药品、生物制品等重点品种的监管,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专项检查内容,认真组织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五是继续加大与公安、工商、卫生、邮政、交通运输等部门联合办案的力度,尤其是加大与公安、检察机关的联合办案力度,建立稽查执法资源信息共享机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六是改革稽查执法效能考评办法,采取以监督检查有效覆盖面、一般程序以上案件查出率、办结率、大案要案查办、行政处罚案件办案质量为主要考评指标。七是参与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四、加大帮扶指导力度,在促进医药企业发展上有新举措
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定要服务服从于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服从经济发展这个大局,更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突出“抓监管、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坚持“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帮扶医药工业做大做强,促进医药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凡是到眉山发展医药工业经济项目的,坚持“特事特办”的原则,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全过程帮扶指导服务,搭建医药工业发展宽松的政务环境平台。二是重点帮扶现有医药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川西制药、雅达制药、卓宇制药、彩虹制药、华泰制药等企业为重点,抽调专人,组成药品生产企业工作组,对重点企业实施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咨询服务,推动企业进行产品技术革新和新产品上市、新项目上马,努力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医药化工产业集群的目标。三是加大帮扶指导力度,促进医药产业结构升级。对已通过认证的企业要鼓励抓住机遇进行战略联合,兼并重组劣势中小企业,引进新品种,拓宽销售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对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要巩固gsp认证成果,巩固业已形成的药品流通业态,支持药品经营企业联合重组,争取在2年内培育1-2个销售上亿元的企业。四是引导和鼓励药品生产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培育优势品牌。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大力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为企业构筑和搭建引进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平台,并逐步培育优势品牌。五是大力发挥中药材资源的优势,打造眉山绿色中药材基地。以洪雅黄连、彭山泽泻地道中药材基地为龙头,全面启动中药材基地gap认证工作,推进中药材生产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促进我市中药企业发展。六是继续推进欣杰制药、秋麟制药的gmp认证工作,加强金润公司新型药包材注册指导工作,推动新建企业产品尽快上市,发挥医药工业项目效益。七是加强政务环境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宗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听企业之声、知企业之情、解企业之难、办企业之事,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进一步研究制定改进医药企业运行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假冒伪劣药械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打假保优,治劣保名,改良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开展创建“三型”机关活动,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法治型、服务型食品药品监管机关”活动,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廉洁、服务高效、团结和谐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按照“两年形成规范”的要求,今年要着力规范机关运行,改进机关作风,严格依法行政,提高监管水平。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干部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形成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的氛围,全面推进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加大轮岗和上下、内外交流力度。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四好班子”活动,按照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工作方针,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重点抓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管理和“四好”班子考核评定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反腐败工作,加强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治理“三乱”,狠刹吃喝风和执法不力、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现象;加强国债资金的使用监督和非税收入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五是开展创建优秀政风行风单位活动。严格按照行风建设常抓不懈的要求,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同时,全系统要制定优秀政风行风单位的创建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打造优秀政务环境,树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廉洁、服务高效的机关形象。六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国债资金支持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力争项目早实施、早见效,力争3年内彻底改善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基础设施条件,为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提供基础保障。七是加强财经管理。建立严格的财经管理制度,遵守财经纪律,加强财务审计监督,认真执行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一切收支必须纳入单位财会统一管理,严禁私设“小金库”,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罚没物资管理办法。八是强化机关内部规范管理。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加强工作的督促检查,务求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规范机关运转程序,提高公文质量,逐步实行办公自动化,强化信息调研工作,努力提高信息调研质量。加强对外宣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建文明、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不断提高药监部门形象。
第三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要点参考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要点参考模板
总体目标: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的要求,严格按照x市局、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新起点,以“创建食品安全城市”为抓手,进一步筑牢风险防控、日常监管和依法治理“三个基础”,全面提升监管效能,实现新跨越,确保全区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监管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为最终实现“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深入开展二项创建工作
(一)全力实现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目标。进一步突出亮点,打造特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和满意度,认真整改完善省市级验收反馈问题,扎实做好迎接国家、省市级验收准备工作。
(二)继续加强基层监管所标准化创建工作。加快基层监管所标准化建设进度,实现全区基层监管所建设全部达到“十个一”标准。同时,全力做好省级示范所创建验收工作,力争x家通过验收。
二、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三)督促企业开展自查,主动排查隐患,明确风险点源,落实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出厂检验等制度规范。
(四)强化风险隐患排查,落实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要求,深入摸排食品药品风险隐患和监管薄弱环节,善于发现破解“潜规则”,将潜在风险纳入监管视野,将苗头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五)进一步加强现场检查,根据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产品类别、管理能力、信誉度等要素,划分安全风险等级,明确监督检查频次,及时组织日常检查。
(六)加大检验检测力度,统筹安排抽检计划,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每千人x份要求,全年共计抽检xxxx批次。突出日常消费量大、风险高、易受环境影响等人民群众最关注品种的抽检,突出开展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添加剂、非食用物质、真菌霉素等指标,突出对大型超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主要销售环节的抽检,突出对高风险药品、中药饮片和医疗器械的抽验,全力做好不合格产品的核查处置工作。
三、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
(七)着力推进注册许可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市场准入管理,严格审查标准,优化许可流程,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办证效率。
(八)严格落实“两图两档一承诺”和“网格化”管理要求,不断完善“两档”建设标准,进一步筑牢“两责”意识。
(九)全面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综合运用日常巡查、联合检查、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提高问题的发现率,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十)全面推进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在大型企业全面推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在食品生产小作坊全面实行“一票通”制度,继续抓好乳制品、白酒生产企业监管“八项制度”的落实。
(十一)加大对注射类高风险药品、无菌和植入类高风险医疗器械,以及基本药物的监管力度,扩大对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执行落实情况的检查覆盖面,加大生产环节质量管控力度,确保药械产品质量安全。
四、加大依法治理工作力度
(十二)聚焦群众关切,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品种和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在“四品一械”生产经营过程中掺杂造假、冒牌欺诈、虚假宣传、过期翻新等违法违规行为。继续推进畜禽水产品抗生素超标、禁用化合物及农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规范农村集体用餐管理,持续开展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加强网络食品经营监管,落实网络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厉打击无证经营、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和保健食品“四非”行为,进一步净化食品市场环境。持续开展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生产销售、药品“挂靠走票”、违规销售处方药和药店药师不在岗等专项治理,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十三)强化“行刑衔接”机制,建立“公、检、法、食药监”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大稽查办案力度,重点查办“两超一非”、制假售假、互联网违法犯罪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高稽查办案的能力和效率,在注重案件数量和质量的同时,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以铁腕治理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十四)完善案件办理流程,对重大复杂案件严格执行集体讨论规定。
五、健全完善诚信体系建设
(十五)全面实施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健全企业诚信档案,严格落实诚信承诺、警示约谈及退出机制。在严格行政处罚的基础上,增加检查频次,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进一步完善“黑名单”制度,及时公开失信企业名单和行政处罚信息,监督食品药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断增强企业产品质量意识和诚实守信意识。
六、积极开展民生提升重点工作
(十六)创建区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区x条,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区x条;创建xx户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完成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建设xxx户,全区学校食堂、xxx㎡以上餐馆、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四类重点餐饮服务单位全面实现明厨亮灶。
(十七)健全食用农产品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管信用档案,加强检测人员技术培训。加大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密度,切实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全面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十八)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在全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面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积极开展农村集中用餐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承担食品安全风险,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进程。
八、持续抓好“三小”行业规范治理
(十九)严格执行《x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及摊贩管理条例》及配套制度,持续加大“三小”治理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扎实推进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严格小餐饮许可,加大对已登记备案食品摊贩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三小”从业者的帮扶指导,全面提升“三小”监管水平。
九、继续推进药品零售企业精细化管理
(二十)全面实施慢性病处方药建档备案管理制度,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微问诊”远程开方新模式,推进零售药店与医疗机构网络远程诊疗融合试点工作,逐步解决群众购买处方药难和零售药店违规销售处方药问题。
十、不断完善食品药品检验监测体系
(二十一)进一步完善快检室的设施设备,加大快检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快检人员业务素质。
(二十二)持续推进药械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创新监测方法,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报告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化妆品和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水平。
十一、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水平
(二十三)加大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力度,在前期广泛应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搭建全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信息共享平台,全力打造集许可审批、日常监管、稽查办案、检验检测信息共享和社会共治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食药监管”平台,进一步提升监管工作效能。
十二、努力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二十四)认真组织“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投诉举报主题宣传日”和食药宣传“五进”等活动,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全面普及食药安全知识,大力展示监管工作成效,进一步提振消费者的食药安全信心,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二十五)加强信息公开管理,及时发布政策法规、日常监管、许可审批和行政处罚等信息,调整充实特邀监督员队伍,充分发挥特邀监督员、政协人大委员、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积极做好投诉举报处理工作,及时兑现举报奖励,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的食药安全参与意识,全力营造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上普遍认可与采用的管理模式。世界上第一个创建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国家是美国,这是由于当时(20世纪30-40年代)发生了几起严重的“药害”事件,使其必须加强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管理,通过立法,严格划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至50年代建立起分类管理制度。50年代以后主要发达国家都相继建立了这一制度。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包括我国,东南亚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都建立了这一制度,东欧国家也在近几年逐步推行这一制度。
我国在1999年启动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之后全面展开。为促进做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施工作,国家局于2004-2005年连续发布了《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04-2005年工作计划》和《关于做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施工作的通知》,同时,于近期先后召开了两次药品分类工作会议,国家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决心可见一斑。
推进药品分类管理有利于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处方药的严格使用,可以减少滥用带来的许多不良反应和机体耐受性及耐受性带来的治疗困难,非处方药的合理使用,能够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意识,促进我国“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有利于逐步与国际上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接轨,有利于国际间合理用药的学术交流,提高用药水平。
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势在必行
一、我市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现状和问题
**市局一直把药品分类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通过几年来的规范管理,全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逐渐完成阶段性目标,实现了三个转变。
1、药品陈列转变
100%的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陈列由原来的混放转变为如今的把药品与非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内服与外用、功效或剂型相同进行分开摆放的方式,各摆放区都配有相应的标识。
2、药品的销售转变
现在的药品经营者把药品的销售分为两大部分:非处方药销售和处方药销售。处方药的销售经历了直售式、询售式、凭售式三个阶段的转变,同时非处方药销售也随着由利润驱动到信誉驱动的观念变化向疗效合理性转变。
3、药品的咨用转变
药品经营企业的用药咨询的变化较快,由原来的50%药店只配有一名兼职药士到现在100%的药店都配备了专职的药师、从业药师、执业药师作为驻店药师,药品零售企业的审核处方、指导合理用药的工作有的长足进展。
通过对市区百余家的药品零售企业的现场调查,我们发现药品分类工作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概括为三个不能。
1、驻店药师不能保证始终在岗
调查的120家药店,12%驻店药师长期不在岗;40%的驻店药师由于各种原因离岗;36家药店未挂停售处方药的标志;29家药店药师不在岗继续销售处方药。
2、处方药不能完全凭医师处方销售
在40%的驻店药师在岗的药品经营企业中,有近三成未能尽到审核处方的职责,形同虚设,有的不看处方,只盖章;有的只指导,不审核;甚者不闻不问。
3、分类摆放不能做到完全分开
60%的被调查的药店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未能完全分开,个别药品混放,具体表现在没有标识的非处方药混放在处方药区;处方药存放不集中,与非处方药交叉存放;个别非药品混放于药品中。
二、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问题分析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分别从处方来源、人员素质、顾客心态、监管措施等几个方面做以调查和分析。
(一)处方来源缺乏
从处方方式的调查情况看,许多医院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患者挂号时先买卡,医生在计算机上开处方,患者拿着卡去交款、取药,根本看不到处方。有的医院没有条件上电脑,居然给药品编号,医生开处方不写药名写编号。小规模的诊所普遍采取“先扎针、后开方”的做法,有的甚至扎完针也不开方。
医院大多是公立性的,药品收入是医院的主营收入,所以医院不愿意让处方流向社会药店。据卫生部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总收入达4000多亿元,其中42%是药品收入,利润至少达500亿元,而商业流通领域利润率只有0.5%~0.7%。虽然药品收入所中比例已出现逐年递减的状况,但医疗机构和药店之间药品价格差距还很大,因此,医疗机构控制处方外流的原因不言自明。
(二)消费人群意识淡薄
广大消费者对凭处方销售处方药不理解、不习惯。在调查时遇到一位正在药店购药的老者,他说,注射一个疗程的精制刺五加,在药店买,到社区诊所注射,300元钱就够了;如果到医院注射一个疗程,800元也下不来,药价低而且质量也不差。但当药店向他索要医生处方时,他不但不给,还拄着棍子大发脾气。消费者对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不懂,产生抵触情绪,客观上也促使药店顺水推舟违法销售处方药。
尽管目前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很快,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本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就医和用药需求。在不少医院尤其是医疗水平很高的医院,人满为患、医生服务不到位、病人折腾半天依然看不上病,买不上药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很多病人只要不是大病,一般不愿去医院就医,而却愿意选择就近的药店购药。
消费者已经习惯到药店买药不凭处方的方式,如果凭借处方意味着还得走医院程序。此外,广大消费人群对处方药滥用的危害性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头痛脑热,就吃抗菌素、打点滴的情况已成自然,殊不知药品的不良反应、习惯性的耐药可能危及生命。
(三)某些医疗机构责任差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抗菌药物的消费85%发生在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菌药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菌药就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目前,滥用抗菌药物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联合应用抗菌药不当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二是有不少医生给患者看病不做药敏试验,光凭经验就使用抗菌药;三是少数医生受利益驱动,不顾病情需要,大量使用价贵、先进的抗菌药;四是有的医生缺乏专业知识,不管需不需要使用抗菌药。在医生开出的抗生素中,不合理的处方就占四至五成左右。滥用抗菌药物,不仅给病人增添了额外的经济负担,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更严重的是加快了人体内耐药菌的产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医生习惯性应用则会因势利导,患者则把应用抗菌素当成必要。
(四)药品咨用人员素质差
许多药店在人员责质、管理制度、设备设施等软硬件建设上还不能适应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在人员素质方面,差距更大。实施药品分类管理要求药店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我国的执业药师数量本来严重不足,还多数在管理岗位上,不可能担任驻店执业药师。即使配备驻店药师,人数也不能满足要求。更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药师对药品知识的熟悉程度和审方能力尚未达到驻店药师的要求。
(五)规范措施不尽完善
现行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摆放原则是偏重把非处方要单独存放,即“OTC”标识的药品标志清晰、分柜摆放。这样摆放给消费者的印象好象是非处方药作为一种需要特别管理的药品,而不是处方药,相反,无标识的处方药和暂无标识的非处方较难分开。
因此,可以想到我们规范管理过程的许多亟待完善各项工作。例如:如何鉴别处方的真伪的管理方法等。
三、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解决措施
1、加强药品零售企业处方审核人员驻店注册、培训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药学技术人员用药指导作用
加强药师的队伍建设。为解决执业药师数量不足的矛盾,药监部门要采取有效方式,在保证人员素质的前提下,促进扩大了执业药师的数量,同时为弥补执业药师数量不足,加强对从业药师的再教育工作。要积极促进本地区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从政策上鼓励从药人员进行再教育,从措施上完善从药人员的再培训。提高人员数量和质量,确保指导用药水平得到提高,满足本地区需求。
加强药师的在岗情况的检查。一是严把审查关。对新开办药品零售企业进行现场检查验收时,对药师的资格、实际水平、是否兼职、外地人员能否保证在药店行使职责等进行严格把关。二是实行值班药师签到制。要求企业提前做好值班药师的工作安排,药师上班必须签到,保证药师在职在岗,充分履行对顾客购药咨询、用药指导、处方审核、质量把关等工作职责。三是要求挂牌明示。药师在营业时间上岗时,应佩带标明其姓名、技术职称、岗位等内容的胸卡,便于群众监督。如药师临时不在岗,应在凭处方销售药品专柜明显处,摆放“药师不在岗暂停处方药销售”的告示牌。四是开展药师在岗专项检查。加强对药师在职在岗监督检查,对连续多次检查发现药师不在职在岗的,将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进行处罚。
2、积极开展药品分类的宣传工作,引导广大群众改变用药习惯和正确使用药品
首先,要通过科学的宣传教育,逐步增加公众合理用药知识,改变公众传统的用药习惯。要通过对加快推进药品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宣传,让公众了解有关药品分类管理的相关政策性规定以及药品分类管理阶段性目标的主要内容,从思想上意识到药物滥用的危害。同时,还要加大对一些常见病的基本判断常识和推荐用药范围、常用非处方药的适应证等知识的宣传,采用媒体宣传与印发资料等多种宣传方式,着力解决公众在使用非处方药进行自我诊疗时所面临的合理用药知识缺陷,增加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养成合理用药的习惯。
其次,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引导药品零售企业积极开展药学服务。零售药店及其从业人员是执行药品分类管理的最终端环节,只有把握住终端出口,药品分类管理的阶段性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因而药品监管部门要通过广泛宣传,让药品零售企业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通过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认真执行分类管理的相关要求与规定。
第三,在宣传手段上应注重贴近性和多样性。通过手机短信向社会广作宣传;与媒体联动,将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公之于众,都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要不拘形式,避免单一的“灌输式”教育。公众合理用药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分类管理的宣传也不能停留在“一阵风”的阶段,而应探索长效的、持久的、深度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并充分发挥相关协会、学会在推进药品分类管理方面的宣传、培训和正面推动作用。
3、大力加强药品分类管理的监管和规范工作,积极稳妥促进药品分类
对药店的监管。一是加强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柜摆放情况和专有标识规范情况的检查,积极促进药品零售企业达到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二是加强驻店执业药师配备及在岗情况,以及处方审核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结合GSp认证工作,进一步完善驻店执业药师配备制度和处方审核制度。三是对已明确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的药品,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规经营的,按《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四是对已明确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要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执行凭处方销售规定情况的检查。对药品零售企业违规销售处方药的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并根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或经警告后仍违规销售的,除给予警告外,还应并处罚款。五是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结合医疗和药品广告整顿工作,加强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广告的监督和检查,特别要加大处方药在大众媒体违规发布广告和非处方药在大众媒体扩大宣传的检查力度。六是把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要求与零售药店的审批、变更、认证及监督检查有机结合,对达不到分类管理要求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抗菌药物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药监、卫生、工商等部门的共同监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推进合理用药的进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制止滥用抗菌药的关键是从源头抓,用制度来规范。相关部门应制定一个明确的制度,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首先,抓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其次,医院药剂师可以参与临床医生查房,指导临床用药;三是建立健全规范用药、合理用药制度;四是真正发挥药品招标采购的作用,纠正从使用药品中获取利益的行为。
四、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初步设想
1、推进自我药疗计划,有步骤的引导群众习惯性使用非处方药品
顾名思义,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是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由此可见,自我药疗是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古已有之,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经济、文化、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78年提出“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目标。结合国情,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00年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与此同时,WHO还提出“人们有权利也有责任以个体和集体的方式参与他们的卫生保健的计划和实施”。我国政府也提出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应以国家、集体为主,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为补充”。由上可知,现代卫生保健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由过去单纯依赖国家转变为“是个人的权利和责任”,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参与,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成为社会和个人共同关注的事业。
非处方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自我药疗的发展,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注重对自我药疗的宣传,引导群众自觉使用非处方药,远离药物滥用,推行自我保健。
2、探求解决处方来源的有效方法,促进处方的有序流动
探索医疗机构药房商业化转型,实行医药分家,把门诊药房从医院剥离出来,建成独立核算的单体药店。严格执行处方药凭处方销售的要求,建立药品分类管理的试点,形成把医疗机构商业化药房作为处方药源头的模式,把分类管理经验全面推开,促进规范化建设。把发给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的药房作为完全实行分类管理的示范点,形成处方来源网,进一步解决处方来源和按处方购买药、凭处方售药还不适应的问题,推进药品经营企业的分类管理纵深发展。
第五篇:2011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向市局综合考评组的工作汇报
华容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1年12月5日)
尊敬的王局长、各位领导:
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到位的关键时期,各位领导莅临我局进行考评,这是对我们新一届班子和全体工作人员的极大关怀和巨大鼓舞。在此,我代表华容县局全体工作人员,向各位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就我局今年的工作,作个简要汇报。
今年来,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与关心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监管理念,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确保了县内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总体平稳,保障了全县人民群众的饮食放心、用药安全。
一、以安全宣传活动为载体,营造食品药品监管良好氛围。
一是注重主流媒体宣传。依托县电视台、《今日华容》等主流媒体,大力宣传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能和任务、相关法律法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扩大社会影响,树立良好的形象。今年在县电视台黄金时间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同时,还向省、市、县等发布政务信息29条(其中省局12条,市局9条,县政府网站8条)。二是突出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利用“3.15”、“合理用药”、“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月”等主题活动有利时机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今年先后在华容宾馆、东方超市、二大桥广场、长城宾馆、图书馆等人流集中区域制作了饮食用药安全知识宣传栏5个,悬挂横幅19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三是加大基层宣传力度。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基层、进社区活动,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营造全民参与食品 1
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今年,先后联合县卫生局等部门在城关地区设立咨询台,与群众面对面,直接沟通交流,现场解答群众提问500余人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深入基层,深入百姓。
二、以公众饮食安全为目标,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一是强化工作责任。年初,我局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争取支持,2月28日,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为了加强城乡网络建设,聘请了31名食品药品协管员和107名信息员。今年以来,我局站好了最后一班岗,一丝不苟的履行了食安委的职责。制定了2011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县食品安全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对全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餐饮服务监管职能划转后,与731家餐饮单位(含食堂)签订了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考核责任书。同时,年内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开展了2次食品安全专项督查,从总体上推动了食品安全工作,实现了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目标。二是强化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了学校餐饮食品安全、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餐饮服务单位731户次,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168个,对3家使用过期食品添加剂的单位予以了曝光,对15家未办理健康证、“三防”设施不全、卫生条件不达标的小餐饮店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11月下旬,县政府组织开展了餐饮服务环节食用油专项整治联合行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牵头,县卫生局、县工商局、县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等单位组织40名执法人员,对185家餐饮服务单位食用油采购进货台账、进货记录、餐厨废弃油脂处置等进行了专项检查和整治。同时,加强餐饮类安全防范检查,提早排除不安全隐患,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三是强化监督抽检。随着餐饮业、食堂等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职责的划入,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食品的监测抽检力度,9月-11月,我们联合县教育局、卫生局在县内开展了餐饮安全
监督抽检工作,检查各级各类学校154所(其中幼儿园22家、小学95所、中学35所),共采样401份,合格171份,合格率42.6%。抽检从业人员523人,有522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办理了健康证,五病调离1人。同时,还对部分餐饮服务单位使用的大豆油、调和油、散装菜籽油、自制猪油、火炼油进行了抽样,共采样80份。目前,样品已送往上级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其结果将在县电视台向全县予以通报。
三、以药品安全整治为抓手,确保药品安全形势平稳可控。
一是注重日常监管。年内,对我县已通过GSP认证的26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进行了跟踪检查工作,确保了2家新办药械经营企业按期通过了GSP认证。新办药械经营许可证11个,办理注销药品经营零售许可证1个,变更药械经营许可证6个,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到期换证7个。同时,加强基础药物电子监控,做好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上报。10月份,市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领导现场指导了15家卫生院的网络监测上报培训工作。今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共上报76份,其中三类严重的占94.7%。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上报了315份。二是突出专项整治。认真开展了“非药品冒充药品”及“中药饮片” 等专项整治活动。共检查中药饮片经营使用单位75家,没收18种从非法渠道购进的中药饮片,没收20多种“消字号”等非药品包装产品68盒/瓶,成功查处一起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行为,货值10050元,处罚没款30000元。三是加大查处力度。继续保持高压态势,通过建立完善举报奖励、重点单位监管、市场巡查、办案协作、案件移送等长效机制,形成打假合力,严厉打击药械违法行为。全年共检查各类从药从械单位468家,乡镇以上医疗机构检查覆盖面达100%,共查处“无证经营三类医疗器械案”等各类医疗器械案件9件,没收假劣药品及医疗器械等共个48种次,现场销毁过期药品等100余种500余瓶/盒,货值约10.3万元,完成罚没金
额46万元。
四、以监管能力建设为重点,努力提升监管工作整体水平。
一是强化业务培训。定期组织业务骨干主讲《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范行使药品和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规定》、《食品安全法》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5月下旬,我们从市局聘请专家进行授课,组织对零售药店、医疗机构的126名从药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7月中旬,还从岳阳职院请来5名老师对我县的从业药师进行了继续教育培训,努力提高从药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强化依法监管。年初,局党组与各股室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出台行政执法“六不准”,并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向社会公开优质服务和文明执法承诺书。8月12日,组织召开了民主评议工作会,邀请县纠风办20名行风评议监督员对我局工作进行了民主评议,使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开。8月17日县政协领导视察了我局工作,对我们如何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开阔了我们的思路,促进了我们的工作。10月26日,我局再次邀请县政协领导和民主监督员上门参与民主监督管理,使我局工作更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化与透明化。三是强化效能建设。今年,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有关要求,我们科学制定了《华容县药品零售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和《华容县文明药店验收标准》,深入开展了“诚信药店”、“文明药店”创建活动。同时,按照县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专项检查力度,“两非”抽检43家单位(药品批发企业1家、药品零售企业36家、医疗机构6家),对5家药店未张贴“警示标识”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尽管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监管工作开拓创新不够,工作亮点和特色不够明显。二是监管队伍、技术装备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新增的监管职能,监管手段和执
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此外,全县食品安全检测设备落后,不能很好地为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地技术支撑。三是两网建设力度不够。协管员、信息员缺乏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基本知识,工作积极性不高,很难充分发挥宣传政策和举报协查作用,致使农村食品药品监督网络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2012年,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以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中心,以药监文化为引领,以加强基层、打假治劣为重点,以扎实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强风险应急管理、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为手段,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和用药、用械安全。一是加大乡镇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为主线,坚持 “两手抓”、“两手硬”,实施科学监管。二是加大监管力度,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水平,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对学校、医院、饭店等人群密集区加强监管,严格监控虚假食品药品广告,严查推销保健药品、坑害消费者的行为。三是加大查处力度,确保公众食品药品安全。积极探索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中整治,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违禁物品等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食品药品安全氛围。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做好宣传教育,普及安全常识,增强消费者识假、辩假能力,引导群众健康消费、合理饮食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