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

时间:2019-05-12 01:2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

第一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 第一节 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

一、山洪及山洪灾害的基本概念

洪水是河流、湖泊、海洋等一些地方,在较短的时间内水体突然增大,造成水位上涨,淹没平时不被水淹没的地方的现象,常威胁到有关地方安全或导致淹没灾害。洪水一般包括江河洪水、海滨河口的风暴潮洪水、山洪、凌汛等。我县主要以暴雨洪水为主。天气的变化是造成暴雨,进而引发洪水的直接原因。洪水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和随机性。洪水发生的周期性是由气候的四季循环所决定的,洪水发生的随机性因气候的多变而变。洪水发生的时间、地点、量级常难以准确预知。

山洪是指山丘区小流域由降雨引起的具有突发性、暴涨暴落的地表径流。按其成因,山洪可分为暴雨型山洪,溃水型山洪(拦洪设施),融雪型山洪,冰川融化型山洪。我县主要是前两种。

山洪灾害是指由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二、山洪灾害的基本特征

1、季节性强,频率高。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主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据统计,全国汛期发生的山洪灾害达到全年山洪灾害的80%以上。

2、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山洪主要发生于山区、丘陵区、岗地区,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的地区,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

3、破坏性强,危害严重。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冲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损坏财产,伤亡人命。2005年新邵“5.31”洪灾,造成19人死亡,26人失踪;新邵、邵东两县10个乡镇近10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8.2千公顷,成灾面积4.2千公顷,绝收面积2.5千公顷;冲毁倒塌房屋3560座,淹死牲畜1.1万头,冲走水产4300吨,22个工矿企业停产;两县有28.7公里公路被冲毁,太芝庙、潭府两个乡镇交通中断,损坏输电线路140公里,损坏通讯线路35千米;洪水损坏堤防140处34.1公里,损坏护岸620处,冲毁塘坝144座,损坏灌溉设施588处,损坏机电泵站18座。直接经济损失1.85亿元。

三、山洪灾害的表现形式

1、溪河洪水暴涨

溪河洪水也叫山溪性洪水,是山丘区溪河由暴雨引起的突发性及暴涨暴落的洪水。当流域普降暴雨时,流域各处所形成的地面径流,依其远近先后汇集于河道。就某一处河道(断面)而言,当近处的地面径流到达该断面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这时洪水起涨。随着远处的地表径流汇集到此处河道(断面)时,河水流量增至最大值,即为此处的洪峰流量。其相应的最高水位,称为洪峰水位。山丘区溪河由于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较陡,雨后产流、汇流都较快,山洪过程线一般为急剧涨落,涨也快,退也快,因此径流过程短,洪峰流量大、水位高。这种现象在隆回县高坪地区特别典型。

2、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这种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扑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声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区域横冲直撞、恣意漫流,形成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的来源和有一定坡度的利于集聚水和松散固体物的沟状地形。人类工程活动也是诱发泥石流的因素之一。形成泥石流的地形一般为山高坡陡,沟床纵坡大,汇流地形有利于大量水源汇集,而且多为碎屑岩、浅变质岩及花岗岩风化强烈的地区,或者坡面、谷槽、溪沟堆积大量废土碎石的地方。泥石流的形成与降水关系密切,降雨量越大,形成泥石流的机率就越高。虎形山青山坳的“6.25”灾害就是这样发生的。

3、滑坡

土体、岩块或残坡积物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贯通的滑动面发生滑动破坏的现象,称之为滑坡。滑动的岩块、土体称为滑动体,下滑的底面称为滑动面。滑坡多发生在坡度25°~50°的斜坡上。据研究,约有10余种地层最容易发生滑坡,称为易滑地层。

滑坡是长期地质作用的结果,滑坡的形成受各种条件的控制。它的形成因素多而复杂,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由此两类因素迭加而成的综合因素三大类。雨水作用是产生滑坡的最主要原因,一是水渗透进土体孔隙或岩石裂隙,使土石的抗剪强度降低。二是水渗透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抬升或地下水压增加,对岩土体产生浮涨作用,使土体因水饱和而软化,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滑坡。此外,坡脚掏蚀、溶解和软化裂隙充填物、人工切坡、堆填加载、植被破坏等人类工程活动,也能直接诱发滑坡的形成。2008年小沙江镇的多处滑坡就是充分的说明。

4、崩塌

崩塌是在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在土体中产生的崩塌称土崩,在岩体中产生的崩塌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的崩塌称山崩。大 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石堆。

崩塌的成因类型多而复杂。按其动力成因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由此两者因素迭加而成的综合因素三大类。在自然作用下,常见的巨大岩土体,以垂直节理或裂隙与稳定岩体分开,随着节理、裂隙的不断加深和坡脚不断冲刷掏蚀,在长期重力作用下,当岩土体逐渐向外倾斜,或者遇较大水平力作用时,即会产生崩塌。除重力作用,雨水参入岩土体的节理裂隙中,可产生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以及雨水软化软弱面,也可导致崩塌发生。

四、山洪灾害的成因

1、特殊的气候和降雨

引起我县山丘区山洪暴发及其伴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我县属于季风气候区,每到汛期,副热带高压北跳南移,西风带环流南侵北退,以及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复合交汇,形成了山丘区不稳定的中尺度天气系统,如台风、气旋、高压低涡、低槽、切变线等天气系统。在此种不稳定的天气系统的作用下,造成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同时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形成局部地域的强暴雨。高强度的降雨,作用于地形地质复杂多样的山丘区,往往极易造成泥石流、滑坡、山崩和溪河、塘库暴满横溢,发生惨重的山洪灾害。岩口镇“6.6”洪灾中石坳村泥石流和太平水库险情就是这种状况。

泥石流、滑坡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及前期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部门统计,我省发生的泥石流绝大多数是降雨诱发。通过对发生泥石流的降雨分析,降雨量和降雨强度越大,形成泥石流的机率越高,规模也越大。

2、复杂的地貌地质条件 我县由于群山林立,沟谷纵横,坡陡沟深(山坡坡度一般为30°~45°,最大可达60°以上),沟床纵坡大,以及因新构造运动而形成大量有利于汇流的瓢状或斗状围谷地形,发育了大面积的有利于山体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地形地貌。又由于山地区域的多雨特性,经常出现长历时降水甚至大暴雨,雨水入渗,土体中的水使其抗剪强度降低,导致土体抗滑力降低并使土体下滑力增加,同时饱和土体的渗流和坡面汇流也增加土体下滑力,土体中的抗滑力与下滑力失去平衡,从而激发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的发生。

复杂的地质结构是诱发山洪地质灾害的重要条件。我县地表露出的岩石概括为变质岩、砂质岩、石灰岩(泥灰岩)、花岗岩、红岩、松散岩六大类。山丘区分布广泛的土壤主要是由砂质岩、泥岩、红砂岩、板页岩等岩石经风化发育而成的抗蚀性较弱的土壤,这类岩石的风化带和风化物结构松散、容易风化,风化壳厚度常达20~30m。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极其严重,滑塌沟、崩岗、侵蚀沟等甚为发育,沟头溯源侵蚀发展迅速。这种土壤土层薄、蓄水能力差、汇流时间短,受地形、水流切割作用影响明显,容易形成具有较大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容易导致山洪暴发。特别是岩石强烈风化后,表面岩层破碎,抗冲能力极差,一遇暴雨容易发生泥石流。我县的虎形山就是这种典型的地质结构,山坡上到处都是强烈风化后的乱石,随时都有可能滑动。

3、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

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加重了山洪灾害的危害。森林植被在保护土层免遭洪水冲刷、截留雨水径流、调节产水汇流和恶劣天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人多地少,过度的开发土地、开发自然资源,侵占水面、河道,必将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环境系统失衡,山洪频繁发生。人类活动对自然破坏加剧了山洪灾害损失。河道是山丘区泄洪唯一通道,由于山洪伴随着山体滑坡、泥石流,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河道的泄洪能力严重减弱。又由于人们对山洪灾害缺乏了解,在河道边、滑坡体下建住房、搞建设,不断侵占河道,向河床乱弃、乱倒、乱建、乱挖,河道千疮百孔,河道的泄洪严重受挫,往往造成小洪水大灾难,大洪水大泛滥的严重后果。部分工程规划时,不尊重自然规律,不考虑防洪安全,没有区域内水文、气象等数据的支持,因而造成了山洪地质灾害的惨痛教训。

第二节 山洪灾害防御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山丘地区山洪灾害的成灾原因和特点,山洪灾害的防御重在“防、避”,主要是采取预防和躲避措施。山洪害害的防御必须科学论证,全面规划,逐步治理,从根本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体措施落实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确保稳定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山洪灾害防御,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指挥机构。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是同级人民政府防灾减灾的指挥机构。计划、财政、水利、国土、气象、水文、交通、农业、林业、地矿、城建、保险等各个部门要在政府及其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协同作好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

二、科学编制应急预案

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①成立防御组织机构,确定责任人,明确职责,强化行政指挥手段和责任人的责任意识;

②阐述本地区地形地质存在的险病隐患、暴雨洪水特性,列出历史 上发生的山洪灾害等情况;

③明确安全区、警戒区、危险区的划分范围,具体到村组、到人; ④划定成灾暴雨等级,确定避灾的预警程序、信号发送的手段和责任人,转移路线、转移人员安臵办法和地点,转移安臵任务的分工,制定人员转移安臵的原则和纪律;

⑤提出防御治理的工程措施及其规划设计方案;

⑥提出防御工程资金的来源和筹措办法,以及其他非工程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办法。

三、落实工作重点

一是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山洪灾害易发区每年汛期都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

二是落实预警信号制度。每个村、组、院落都要确定1~2名信息员来发布信号。信号一般为预定的如口哨、打锣、警报器等。当地政府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高信息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三是搞好避灾演习。对预案规定的各项防御措施,汛前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演练,既可增强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又能使大家熟悉和掌握防灾和逃生的具体措施,避免仓促上阵,手忙脚乱,手足无措。

四、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要广泛宣传,增强意识。做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通过电视广播、流动宣传车,出标语、横幅、宣传栏,设立警示牌,编印发送山洪灾害防御手册等活动,来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山洪灾害防御常识。

五、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通过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 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

六、强化配套工程措施建设

为全面落实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在落实各项非工程防御措施的同时,还须大力强化工程措施。通过山洪灾害易发区内的工程措施规划,在自力更生、生产自救的形式下,逐年实施工程措施。搞好水毁工程恢复,治理水土流失,加大病险水库、山塘治理力度,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构建优良的生态系统。

第三节 山洪灾害时的避险

一、躲避暴雨山洪灾害的转移时间和有效措施

1、有效转移时间。

据目前气象、水文预测技术,人类能在山洪暴雨发生前3—5小时感着有山洪暴雨发生,当出现1小时降雨50—100毫米,洪峰至山脚约2—3小时。从倾盆大雨开始发展到造成灾害,有效转移救生时间约4—5小时。

2、避灾救生的有效措施。

大气流影响形成的大面积降雨的云团中心区,当预报可能发生山洪暴雨的地带,人员要提前一天转移;局部地区天气突然变化,县气象局预报有大雨或有暴雨,当地气温闷热潮湿,且已出现1小时降雨50毫米,人员应立即自行转移,不能等待洪水进了居住地再走。

二、如何在山洪灾害发生时组织安全转移

1、坚持汛期值班制。进入汛期,特别是主汛期,各级政府的防汛抗旱指挥部门要实行24小时值班。指挥长、值班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严密防范,常备不懈”的思想,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和上级部门发布的灾险情预报,时刻关注和了解所在地的雨情、水情变化,在暴雨山洪发生前2—3小时判断决策和指挥转移及时避开山洪 袭击。

2、准确及时发出测报。山洪预报是防御山洪灾害,降低或减轻山洪灾害损失的一项重要工作。气象、水文部门要提前发出暴雨预报,镇村要密切注意暴雨前兆,加强观测,及时掌握雨水情。

3、及时发出安全转移警报。在4—9月份汛期,镇、村两级必须明确若干责任心强的信号员,在接到县、镇指挥部紧急避灾转移命令或获得严重的监测信息后,信号员必须立即发布防御山洪地质灾害预案约定的报警信号。

4、居民及时转移。暴雨突降,洪水水位陡涨,洪流奔腾聚至,可以撤移救生时间一般为3—5小时。当山洪突发,山洪区居民接到转移信号或听到警报后,必须像听到防空警报那样自行迅速转移到预定安全地点。转移时应往两岸山丘高地跑,不逆水流、不顺水流方向跑。转移责任人应负责组织指挥,维护秩序和转移安全。

第二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演习方案

飞 仙 桥 乡 金 童 村

洪 地 质 灾 害 防 御

飞仙桥乡防汛抗旱指挥部

2011年5月10日山

金童村位于飞仙桥乡东南部,是新宁县主要山洪灾害易发村之一。辖2个组,84户,349人,总土地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1亩,其中水田40.1 亩,旱土170.9亩,林地785亩,人年均收入980元。现有河坝2 座,山塘2 座,桥梁3 座,公路13公里。装有程控电话60门,无线电视机80台,警报喇叭1套,锣1面,口哨2个。为搞好本次演习,特制订本方案。

一、演习目的本次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演习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乡干部、群众的防汛安全意识,提高人民群众遇到山洪地质灾害时的自救能力和逃生能力,检验我乡防汛预案和防汛措施的可行性,锻炼我乡防汛抢险队伍和民兵应急能力,通过演练,提高干部群众和乡属各部门的协调能力,使干部群众掌握有效的逃生自救技能。

二、演习任务

根据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要求和《飞仙桥乡金童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演习从雨情发布到山洪地质灾害发生至灾害结束,乡属各部门、村、组要协同完成预警、警报、组织群众安全转移,逃生自救、及时救治受伤群众、抢险受伤人员,直至警报解除。

三、演习时间

2011年5月12日上午9时开始,下午17:30结束。

四、演习地点:

飞仙桥乡金童村

五、参加演习单位和参加演习人员

参加演习单位和人员:飞仙桥乡人民政府、金童村委会、金童村小学、乡国土所、乡卫生院、乡林业站等单位和金童村部分村民。

六、指挥机构

根据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乡政府成立演习工作指挥部,由喻建平同志任政委,文德贤同志任指挥长,赵满红、赵桂红、张柏云、彭相华、黄朝润、邓大松、邓莉君、李玉龙等同志为副指挥长。主要职责是:负责避灾演习调度指挥。指挥部下设五组一队,各自职责如下:

1、政委、指挥长:负责全乡山洪灾害防御全盘工作,检查督促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并根据山洪预警汛情的需要,指挥调度、发布命令,签发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和全乡总动员等指挥权。

2、副指挥长:负责山洪灾害危险区、警戒区的监测、洪灾抢险、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落实指挥长发布的防御抢险等命令,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并负责灾情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3、信息组:张柏云同志任组长,龙小军、冷雄、危学义、郑远芳、夏兴长等同志为信息员。具体职责是:收集和

传递县防指、气象、水文、地质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掌握本乡区域各村组危险区域和负责人,为指挥长指挥提供依据,联系村组信息员并传递、发布预报警信号。

4、转移安置组:由彭相华同志任组长,邓大伦、陈满华、江泽焰、危学义、郑远芳等同志为成员。主要职责是:按照指挥长和县防指的命令及预报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的安全转移路线,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转移时,按现人员后财产、先转移老、弱、病、残、少儿妇女,后转移一般人员的原则进行。必要时可强制其转移,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交负责转移后群众财产的保护。联系村组转移安置组责任人员。

5、秩序维护组:由乡政府组织干部和部门工作人员组成,黄朝润为组长,贾华才、龙小军、朱太平、李小刚、唐小平、佘勇琦、何石兵、冷雄为成员。负责安全转移过程的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的维护,并引导观摩人员按顺序进入观摩现场。

6、卫生救护组:由邓莉君同志任组长,邹祖满、杨姣华等同志为成员,主要职责是:抢救受伤群众,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做好受灾区域卫生消毒工作。

7、后勤保障组:由赵桂红同志任组长,倪仲光、何海玲、刘琼等同志为成员,主要职责是:购置防汛抗旱物资和生活物资,切实保障后勤供应。

8、村级民兵应急抢险分队:金童村成立民兵应急分队,负责老弱病残人员的安全转移和受伤人员的抢救。

队长:郑远芳

副队长:夏兴长、蒋香连

成员:陈贻发、阳敦发、阳敦礼、阳敦江、邓昌亮、邓大庆、郑和新、刘道文、付昭玉、王征兰、夏兴孝、阳茂友

七、演习程序

1、预警。5月12日下午2:50指挥长发布“现在正在下暴雨,请全体人员提高警惕,做好安全转移的准备”的指令三遍,参加演习的群众和工作人员到岗到位。

2、警报。下午3:00乡指挥部指挥长发布“现在正在下暴雨,可能发生山洪地质灾害,请全体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的指令三遍,拉响警报器,演习开始,各组以长鸣口哨为转移信号。

3、警报声、哨声发出后立即组织全体人员10分钟内有序快速转移至指定地点;转移原则: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先危险区后警戒区,信号员后转移到指定地点并清点转移人数。

4、演习结束。下午3时12分指挥长预警喇叭发布通知:“警报解除”三遍,全体人员有序返回。

八、演习纪律

1、服从命令,听从抗灾指挥。

2、坚守岗位,勤政务实。指挥成员、转移安置责任人、信号发送人不得擅自离岗,玩忽职守者追究责任。

3、对瞒报、漏报者必须追究其责任,对临阵逃脱者依法依纪查办,对贻误战机者酿成恶果者将绳之以法。

4、雨情报告必须及时,有险速报,会商必须及时,指挥必须果断。

5、部门分工,各司其职。团结抗灾。共同承担。

6、安全救灾,临危不惧。

7、防灾纪律勿庸置疑,如有违抗,严惩不怠。

第三篇:茶陵县防御山洪地质灾害调研报告

茶陵县防御山洪地质灾害调研报告

茶陵县防汛办 2010年10月25日

一、基本情况

茶陵因炎帝崩葬于“茶山之阴”而得名,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因县城有铸造于南宋年间的镇城铁犀,而称为“犀城”。全县面积2500平方公里,人口58万,辖20个乡镇2个办事处,共有水田35.2万亩,水域7.9万亩,丘岗山地面积262万亩,是个“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加庄园”的山区农业县。

茶陵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7.9度,平均降雨量1423毫米,平均蒸发量1482.1毫米,一般降雨集中在7月份之前,多以暴雨出现,7月份以后以高温干旱为主。境内有大小河流79条,属湘江水系,其中米水干流在我县全长101.6公里,流域面积2496平方公里。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4597处,其中中型水库3处,小一型水库9处,小二型水库90处;已建成水电站24座,在建电站11座;现在有矿区尾砂坝31座。

我县属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一级重点防洪区1005.27km2,二级重点防洪区943.84km2,山洪威胁20个乡镇302个村11万人。有各类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340处,对2056户11256人构成潜在的安全威胁。其中重点地质灾害防御隐患点21处:

1、严塘镇黄前村泥石流。

2、严塘镇南岸村山体滑坡。

3、严塘镇坎下村六组官冲坳滑坡。

4、湘东钨矿滑坡。

5、八团乡小英村一组山体滑坡。

6、潞水镇田土村滑坡。

7、潞水镇大元村冲前组滑坡。

8、清潞地段煤矿区。

9、马江镇麻石村山体滑坡。

10、桃坑乡晓枫村安子背山体滑坡。

11、枣市镇东岭村滑坡。

12、平水镇水源村元背泥石流沟群。

13、下东乡孟溪村十二组山体滑坡。

14、下东乡长乐村十四组上岭山体滑坡。

15、秩堂乡金湖村猴子岭、移民新村滑坡。

16、秩堂乡金湖村水湄组山体滑坡。

17、秩堂乡锡湖村二组滑坡。

18、秩堂乡太湖村三、四组谭家屋、罗家里滑坡。

19、秩堂乡小田村杨家岭山体滑坡。20、东坑水库山体滑坡。

21、腰陂镇芙冲村仓下组。矿山尾矿库共有31座,经初步认定,正常库6座,病库12座,险库8座,危库5座。

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现状

防御山洪灾害,责任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我县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抢、防治结合、早防早治”的工作方针,全民动员,主动防范,科学预防。

1、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灾责任制。为了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杜绝群死群伤,县委、县政府在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防汛抗灾要实现的总目标就是:在设计洪水内,确保不溃一库一坝,山洪地质灾害避免人员伤亡,确保重要城镇和交通干线的安全;遇超标准洪水,力争保证大中型水库和重要交通干线安全,山洪地质灾害避免群死群伤。强调一定要把山洪防御和水库保安作为防汛抗灾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好,确保安全。

预防和减轻山洪地质灾害,落实责任制是关键。一是抓领导。在防汛工作中,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部门分工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组,村组干部包群众的责任体系。二是领导抓。各级防汛指挥部都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并实行分片包干负责,明确了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守护巡查人,把防汛责任层层分解,目标到人,层层落实责任,使防汛责任制的落实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人,不留死角,全县上下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防汛抗灾体系,从而确保了各项工作有人抓,每件事情有人管。

2、加大宣传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汛期到来之前采取多种手段对山洪灾害防御知识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介绍防汛抗灾尤其是山洪灾害防御的知识,总结推广防灾抗灾的新经验、好做法。发放各类宣传图册、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光碟等6000多册到各个乡镇、村组到农户,要求山洪灾害防御重点区域群众人手一份,普及防御知识,提高群众主动防范、主动躲避灾害的意识。在县级电视台播放山洪灾害紧急避灾宣传教育片,并对各地乡镇领导干部及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等进行了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应急指挥能力。

3、科学制定、完善预案,加强防灾避灾演练。科学的防御预案是减轻山洪地质灾害的重要保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水库、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制订切实可行的水库防洪预案、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在制定预案上做到严密细致,可操作性强;在宣传预案上做到广而告之,层层培训干部、群众,组织预案演习。全县有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任务的乡镇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预案,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职责、预报预警程序和信号、人员疏散转移路线以及临时安置方案等。每年我们根据工情、水情的新变化,及时修订、完善了应急预案,增强了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了将预案落到实处,真正起到实效,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将预案要点广为通告,使各责任人和危险区群众耳熟能详,真正熟悉各自的职责、熟悉警报信号、熟悉转移路线、熟悉临时安置点。同时,为切实提高实战能力和水平,还开展了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应急避灾实战演练。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预警系统建设。建设好基础设施是减轻山洪地质灾害的重要前提。我县以“芙蓉杯”水利建设竞赛为契机,多方筹集资金,大力开展水利建设。尤其突出病险水库的治理,去冬今春我县共有19座病险水库实施除险保安,今年又将对7座水库实施除险保安。基本实现了各类水库坝体稳定,溢洪道规范,涵管可靠,设施安全、防洪达标的总体要求,增强了病险水库的防洪抗灾能力。2007年,我县被列为全省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试点县之一,共有80个村建设了预警系统,2008年我县又有10个村建设了村级预警系统,现已基本覆盖全县重点防范区域。在汛期对全县乡镇的所有村以上干部、小型水库、地址灾害防守责任人、防指成员等统一免费发送气象灾害预警短信。由他们再通过广播、电话、敲锣等方式迅速传递给村民,及时采取紧急避灾措施。加大了对山洪地质灾害区和尾矿库隐患治理资金的投入力度,对重点威胁区域逐年实施整体搬迁,对不能搬迁的进行应急处理,建立预案,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以避为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确保河道行洪畅通。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制订了全县水土保持中长期治理规划。对坡度在25度以上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种植经果林;坡度在25度以下的逐步实行坡改梯,改善水土涵养条件。从源头上控制水土流失,从根本上防止山洪灾害发生。近年来,我们对米水河道实行综合整治。采取“政府牵头、部门负责、乡镇配合、公开招标”的形式,按照“科学规划、依法审批、集中整治、强化管理、有偿开采、税费统征”的总体要求,对河道采砂秩序进行了集中整治,规范了采砂管理,保护了堤防,确保河道行洪安全。

6、切实抓好了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日常工作。各级防汛指挥部门都按照防汛抗灾工作的要求,切实抓好抓实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日常工作,严格防汛值班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随时掌握雨水灾情,一旦灾情发生,在第一时间作出响应并即时部署安排。气象部门密切监测天气气候变化,切实加强了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和联防,预报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精细程度都有所提高。国土部门加强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报。县防汛指挥部门多次派出督查组,重点加强了对水库、电站、矿山、山洪易发区的督查,针对工作不到位,安全保障措施不落实等问题,下发了督查督办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确保安全度汛。

三、山洪地质灾害村级预警系统建设情况

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督促下。我县共有90个村建设了山洪地质灾害村级报警设施。为加强对村级报警设施的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其长期的综合效能,按照市防指4号文件《关于作号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村级报警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位。明确了高音喇叭、功放、话筒、不间断电源等广播报警设施固定资产化归县级广电部门,铜锣、口哨简易报警设施划归由相应乡镇,具体日常管理由各所配备的村委会负责。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后,能够使县防办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向各乡镇发布预警信息,为发布预警和启动预案、提前转移群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是有用的、管用的,也是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的。在防御山洪地质灾害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减灾避灾方面取得的效益也是明显的。

四、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我县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是全县整体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还很弱,特别是西厢片,由于植物被破坏严重,树木的蓄水保水能力差,一遭遇暴雨,洪水汇流迅速,极易形成山洪,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在隐患点以外区域也曾发生过造成人员伤亡的灾害事故,防不胜防。

二是防灾抗灾基础薄弱,米水干流河道堤防防洪标准低,病险水库、尾矿库和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整治工作任务重。灾害易发区大都位于边远山区,经济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病险工程多,监测站点覆盖面不够,通信和预警手段相对缺乏,抗灾能力弱。

三是灾害性天气预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限于当前科技发展水平,对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机理认识还不够深,“小尺度、短历时、局地强降雨”预报精度和预见期还不能够满足防灾避灾的需要。

四是基层群众防灾避灾意识不强。山区群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灾害认识不足,防灾意识淡薄,自救互救能力低。此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加剧了山洪灾害损失,与水争地、与山争地现象普遍。

五、启示与建议

(一)必须立足防灾实际,在防灾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注重发挥政治组织方面的优势,有效减轻灾害损失。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县山洪地质灾害的普遍性,严重性,而防灾基础薄弱的情况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扭转,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防灾实际,在指挥调度方面,坚持发挥社会制度和组织制度优势,健全防灾抗灾责任体系,确保防灾抗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在灾害预警方面,坚持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建设土洋结合的预警系统,有效解决灾害预警信息到户到人的问题;在组织动员方面,坚持采取超常规措施,尽最大努力转移受威胁人员,切实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

(二)必须突出防御重点,狠抓基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山洪地质灾害突发性强、成灾快、预测难的特点决定了其防御重心在基层,主要以乡、村、组、户为防御单位。这就要求必须狠抓基层宣传培训工作,针对广大干部群众防灾意识和防灾能力偏低的现实,大力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必须狠抓基层预案体系建设,针对基层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指导乡、村制定详实周密、易于操作的预案;必须狠抓基层防御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灾害易发区乡镇、村组防灾组织体系,使基层群测群防体系能迅速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必须强化保障措施,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一要强化科技保障。加强山洪地质灾害发生机理研究,提高灾害性天气过程预测预报准确性、精细化程度,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保障。二要强化工程保障。做好灾害易发区工程治理规划,加大对灾害防御工作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开展灾毁工程,病险工程以及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夯实工程减灾基础。三要强化协调配合。加强水利、国土资源、气象、民政等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大防灾资源整合力度,实现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形成防灾抗灾工作合力。

(四)必须着眼长效机制,积极探索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治本之策。要按照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安排的原则,既做好当前灾害防御工作,又要规范人类自身活动,禁止不合理生产、生活方式;既注重眼前利益,又注重长远利益,在考虑群众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基础上,鼓励处于灾害易发区群众搬迁,做到主动避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根本上解决山洪地质灾害威胁问题。

第四篇:赣州市山洪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浅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赣州市山洪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浅谈

作者:陈颖 陈观发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3期

摘 要:分析了赣州市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特点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防御山洪地质灾害六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山洪地质灾害 特点 防御措施 赣州市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b)-0252-01

每年汛期都是赣州市山洪地质灾害泛滥成灾的集中时期。本文所指的山洪地质灾害是指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的统称,它是由局部暴雨和短时强降水所引发的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和局部暴雨和短时强降水所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现象,它具有突发性强、点多面广、成灾迅速、破坏力大等特点,往往导致房屋倒塌,田地、道路、桥梁等被冲毁,造成人员伤亡等。给赣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赣州市山洪地质灾害的频发多发,既有天气气候方面的原因,也有地质地形地貌方面的原因,还有些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赣州市是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区,整个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南高于北,四周高山环绕,中部丘陵起伏,小盆地散布,河流汇聚。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河源—— 邵武地震带影响,地质环境条件“先天不足”。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使得全市4-6月的降水占全年降水的一半,而且暴雨和短时强降水相当集中。再加上依山切坡建房和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使赣州市成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区。山洪地质灾害已经成为赣州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防汛减灾中的突出问题。赣州市山洪地质灾害的防御从大的方面来说有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两种。就非工程性措施而言,目前有效的办法是提前预警预报,及时赢得时间躲灾避灾,将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尽最大可能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山洪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乡村,直达千家万户。

因为从暴雨和短时强降水开始到形成山洪,再到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虽然时间短,但还是有一段时间差。利用这个时间差,受威胁群众就能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从而赢得生机。

因此,赣州市山洪地质灾害的防御首先就是要加强对暴雨和短时强降水的预测预报工作。赣州市从2005年开始就成立了由防汛、气象、水文、矿管等部门组成的赣州市气象、水文—地质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及时制作发布全市气象—地质灾害预警信息,这对减轻全市山洪地质灾害的损失减少人员伤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暴雨和短时强降水预测预报的时效和精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其次,就是要将山洪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信息迅速传递到乡村,直达千家万户。

一是要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建立手机短信预警系统。当预报某地即将发生暴雨和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时,就要通过手机短信预警系统,向当地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责任人群发预警短信,由责任人提前组织群众转移。二是运用传统的鸣铜锣、高音喇叭喊话等报警方法,解决预警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由村、组责任人及时通知群众转移。

第三,要建立以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的防灾责任制。

实行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领导包组以及联户防范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指挥体系。要落实一名县级领导、一名部门负责人、一名乡镇领导、一名村干部、一名看守人员“五个一”的较为完善的基层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体系,还要建立县、乡、村应急联动机制,为防灾抗灾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第四,要加强山洪地质灾害及防御宣传工作,提高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近年来,尽管全市上下加大了山洪地质灾害和防御知识的宣传力度,发放了明白卡,建立了联户防范责任制,但仍有不少群众防灾意识淡薄,缺乏灾患意识和避灾常识,对防御措施和灾害延时性重视不够,存在麻痹和疏忽。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灾害的危险性,形成原因、日常防范和自救措施等方面的宣传,收集历史灾害、当地灾害典型范例等并制作影像、图片类通俗易懂的宣传警示资料,对重点灾害点的群众进行科普宣传,提高群众的灾害意识、危机意识、增强群众的避灾和自救能力。

第五,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建立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民建房审批否决制。

一是在村庄规划、圩镇规划、道路桥梁规划设计中,要高度重视防洪避灾问题。二是有关部门在审查、审批中要对不符合防洪规划和防灾避灾要求项目实行否决制,特别是要坚决制止新的切坡建房和占河道建房。三是建立审批责任制,谁批准谁负责,对违规审批人员制定处罚制度,对违规建筑予以拆除。对于当前正在建设的切坡建房、占河道建房,特别是易形成新的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该叫停的应立即叫停。对涉及山洪地质灾害的规划和选址,应充分征询当地防汛、矿管、气象、水文等部门的意见。对因灾倒塌房屋的重建应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规划灾民新村。对冲毁的桥梁等涉河建筑物的修复重建,应严格按国家规定论证和报批,确保河道行洪安全。

第五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情况的调研报告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情况的调研报告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防御工作成效及经验

省是我国山洪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山地、丘陵、岗地占全省部面积80%,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左右,不同程度的山洪地质灾害年年都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在防御山洪地质灾害过程中,湖南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不断突破防御难题,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前防灾实际,有特色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途径。总的看,由于防御工作方针对头、措施到位,成效显著。,在遭受超强台风“对帕”等天气系统影响下,发生严重山洪地质灾害840多

起,死亡人数仅为近来山洪地质灾害平均死亡人数的十分之一,主要经验和作法是:

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湖南省历来十分重视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建立了以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的防灾责任制。全省实行省领导包市、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的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指挥体系,为防灾抗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湘西自治州落实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制,形成一名县级领导、一名部门负责人、一名乡镇领导、一名村干部、一名看守人员“六捆一”的较为完善的基层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体系。

多措并举,及时预警。初步建成一套“土洋”结合、科学实用的山洪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开通灾害性天气预警手机短信服务,将有防御任务地区包括村干部在内70000多手机号码纳入到气象短信平台,免费发送气象灾害预警短信;

由他们利用广播、电话、敲锣、吹哨等方式迅速传递给村民,及时采取避灾措施。7000多个村建立了村级预警系统,每村配备一套高音喇叭、若干面铜锣、若干个高频口哨,有效解决了灾害信息“最后一公里”到户到人问题。

排查隐患,完善预案。组织专门力量,对灾害易发区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子,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制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目前,全省96个有防御任务的县、1611个乡镇、13396个村都制定了预案,明确预警信号的传递,明确安全转移路线、地点,明确安全区、危险区的范围,明确村组抢险转移骨干和村干部、党员包户制。为切实提高实战能力和水平,还大力组织开展应急实战演练。

以人为本,转移为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防御工作首位,及时转移受灾威胁群众,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据统计,紧急转移人员达132万人次,在

抗御超强台风“圣帕”过程中,组织转移人员万人。7月27日凌晨1时,泸溪县潭溪镇朱雀涧村隐患点看守人员发现山体滑坡迹象,村干部立即安排信号员叫醒熟睡村民,组织487名群众紧急转移。半小时后,特大山体滑坡将村庄掩埋,由于转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广泛宣传,强化培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宣传、培训工作,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常识深入千家万户。制作紧急避灾宣传教育片和宣传图册,通过网络下发各地。开展防御培训“百千万”计划,即省级负责培训全省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百名县长,市级负责培训千名乡长,县级负责培训万名村长。

二、存在的问题用薄弱环节

一是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全省山洪地质灾害影响区域万平方公里,涉及600多万人,确定较大隐患点7600多处。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在隐患点以外区域也曾发生过造成人员伤亡的灾害事故,防不胜防。

二是防灾抗灾基础薄弱。灾害易发区大都位于边远山区,经济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病险工程多,监测站点覆盖面不够,通信和预警手段相对缺乏,抗灾能力弱。

三是灾害性天气预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限于当前科技发展水平,对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机理认识还不够深,“小尺度、短历时、局地强降雨”预报精度和预见期还不能够满足防灾避灾的需要。

四是基层群众防灾避灾意识不强。山区群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灾害认识不足,防灾意识淡薄,自救互救能力低。此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加剧了山洪灾害损失,与水争地、与山争地现象普遍。

五是预警系统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强。座谈中,有关部门反映预警系统建设中水利、国土资源、气象等部门资源整合和共享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防灾能力提升。

三、启示与建议

必须立足防灾实际,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途径。湖南省防御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立足实际,在防灾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注重发我国政治组织方面的优势,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山洪地质灾害的普遍性,严重性,而防灾基础薄弱的情况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扭转,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防灾实际,走有中国特色的灾害防御途径。在指挥调度方面,坚持发挥我国社会制度和组织制度优势,健全防灾抗灾责任体系,确保防灾抗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在灾害预警方面,坚持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建设土洋结合的预警系统,有效解决灾害预警信息到户到人的问题;在组织动员方面,坚持采取超常规措施,尽最大努力转移受威胁人员,切实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

必须突出防御重点,狠抓基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山洪地质灾害突发性强、成灾快、预测难的特点决定了其防御重心在基层,主要以乡、村、组、户为防御单位。这就要求必须狠抓基层宣传培训工作,针对广大干部群众防灾意识和防灾能力偏低的现实,大力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必须狠抓基层预案体系建设,针对基层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指导县、乡、村制定详实周密、易于操作的预案;必须狠抓基层防御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灾害易发区乡镇、村组防灾组织体系,使基层群测群防体系能迅速有效地发挥作用。

必须强化保障措施,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一要强化科技保障。加强山洪地质灾害发生机理研究,提高灾害性天气过程预测预报准确性、精细化程度,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保障。二要强化工程保障。做好灾害易发区工程治理规划,加大对灾害防御工

作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开展灾毁工程,病险工程以及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夯实工程减灾基础。三要强化协调配合。加强水利、国土资源、气象、民政等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大防灾资源整合力度,实现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形成防灾抗灾工作合力。

必须着眼长效机制,积极探索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治本之策。要按照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安排的原则,既做好当前灾害防御工作,又要规范人类自身活动,禁止不合理生产、生活方式;既注重眼前利益,又注重长远利益,在考虑群众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基础上,鼓励处于灾害易发区群众搬迁,做到主动避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根本上解决山洪地质灾害威胁问题。到气象短信平台,免费发送气象灾害预警短信;由他们利用广播、电话、敲锣、吹哨等方式迅速传递给村民,及时采取避灾措施。7000多个村建立了村级预警系统,每村配备一套高音喇叭、若干面

铜锣、若干个高频口哨,有效解决了灾害信息“最后一公里”到户到人问题。

排查隐患,完善预案。组织专门力量,对灾害易发区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子,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制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目前,全省96个有防御任务的县、1611个乡镇、13396个村都制定了预案,明确预警信号的传递,明确安全转移路线、地点,明确安全区、危险区的范围,明确村组抢险转移骨干和村干部、党员包户制。为切实提高实战能力和水平,还大力组织开展应急实战演练。

以人为本,转移为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防御工作首位,及时转移受灾威胁群众,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据统计,紧急转移人员达132万人次,在抗御超强台风“圣帕”过程中,组织转移人员万人。7月27日凌晨1时,泸溪县潭溪镇朱雀涧村隐患点看守人员发现山体滑坡迹象,村干部立即安排信号员叫

醒熟睡村民,组织487名群众紧急转移。半小时后,特大山体滑坡将村庄掩埋,由于转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广泛宣传,强化培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宣传、培训工作,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常识深入千家万户。制作紧急避灾宣传教育片和宣传图册,通过网络下发各地。开展防御培训“百千万”计划,即省级负责培训全省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百名县长,市级负责培训千名乡长,县级负责培训万名村长。

二、存在的问题用薄弱环节

一是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全省山洪地质灾害影响区域万平方公里,涉及600多万人,确定较大隐患点7600多处。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在隐患点以外区域也曾发生过造成人员伤亡的灾害事故,防不胜防。

二是防灾抗灾基础薄弱。灾害易发区大都位于边远山区,经济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病险工程多,监测站点覆盖面不够,通信和预警手段相对缺乏,抗灾能力弱。

三是灾害性天气预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限于当前科技发展水平,对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机理认识还不够深,“小尺度、短历时、局地强降雨”预报精度和预见期还不能够满足防灾避灾的需要。

四是基层群众防灾避灾意识不强。山区群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灾害认识不足,防灾意识淡薄,自救互救能力低。此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加剧了山洪灾害损失,与水争地、与山争地现象普遍。

五是预警系统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强。座谈中,有关部门反映预警系统建设中水利、国土资源、气象等部门资源整合和共享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防灾能力提升。

三、启示与建议

必须立足防灾实际,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途径。湖南省防御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立足

实际,在防灾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注重发我国政治组织方面的优势,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山洪地质灾害的普遍性,严重性,而防灾基础薄弱的情况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扭转,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防灾实际,走有中国特色的灾害防御途径。在指挥调度方面,坚持发挥我国社会制度和组织制度优势,健全防灾抗灾责任体系,确保防灾抗1 2 下一页

下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洪灾害防御避险知识

    山洪灾害防御避险知识如何应对暴雨山洪暴雨洪水发生前:1、在城区外居住的居民要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建房,避免将房屋建在受河道出槽洪水顶冲的地方。不要人为侵......

    小学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高桥小学防御山洪灾害应急预案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防御山洪灾害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及时有效的处置山洪灾害,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

    xx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形势分析

    xx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形势分析 (2012年7月5日)一、我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1、地质灾害现状。我县地质灾害多发区主要位于西部山区,地质灾害种类有地面塌陷、滑坡。主要分布在xx......

    遂昌县中小学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遂昌县中小学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为高效、有序地做好防御山洪和地质灾害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山洪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及时有效的处置山洪与地质灾......

    在全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同志们:全县防汛抗灾工作已经进入非常时期。今天,县委、县政府专题召开全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会,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研究我县山洪地质灾......

    十都镇2007年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汇报

    十都镇党委政府以“服务群众、维护安全、珍爱生命、干群互动”为理念,以省委书记张春贤讲话精神和市县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部署,科学管理,切实做好2007年度山洪地质灾害......

    雅酉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精选5篇)

    雅酉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止条例》等国家公布的有关法律、法规,预防降雨引发的山洪......

    关于印发澄江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的

    澄府发[2010] 号 澄江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澄江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的 通知 各村委会、镇属各单位: 现将《澄江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