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健康扶贫工作汇报1
健康扶贫工作汇报
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卫计局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安排部署,将健康扶贫工程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统筹整合资源,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有效地解决我县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现将我县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7年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扎实开展“七个一批”责任清单式管理。对全县7024名大慢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行实时跟踪管理(患重大疾病的2551人、患慢病的447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100%;为1856户6211名贫困人口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体检率100%;对患大慢病的916名贫困人口建立了帮扶责任清单和健康电子档案;对患有省列50种和国家规定重大疾病的310个贫困患者,按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付费的方式先后开展集中专项救治。
(二)认真落实各项医保惠农政策。2017年,全县新农合实际参合76942人,参合率98.14%,其中贫困人口参合率为100%。三类缴费人群代缴新农合基金共19163人210.44万元,其中:残疾人代缴3398人61.16万元;计生两户代缴6280人94.2万元(贫困户1443人26.45万元);民政代缴9485人55.08万元。贫困人口住院报销2096人次,总费用770.26万元,报销费用480.70万元,新农合报销比例为72%。当年脱贫户中276名患病人口全部享受了基本医保相关政策,落实了贫困户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的政策;符合条件的20名患病人口全部享受了大病保险相关政策。
(三)强化覆盖全县的公共卫生服务。2017年通过加强传染病监测、报告及疫情的及时处置,全县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县年内无重大疫情发生。当年新生儿听力筛查649例、644例合格,合格率99.23%;育妇宫颈癌筛查4897例、4896例合格,合格率99.98%;笨丙酮尿症筛查和甲状腺低下筛查643例,婚前检查1027例,合格率均达到100%。
(四)壮大基层医疗人才队伍。2017年培训卫技人员500人次以上,选送县外进修学习36名,选派10名乡镇卫生院医生参加了省市组织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引进高学历紧缺人才18名;15个贫困村的乡村医生全部完成了为期6个月的进修学习,建档立卡贫困村卫生室执业医师配备率达到了100%。在实现15个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的基础上,为贫困村卫生室配备必备的医疗设备,积极推广1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和6项食疗技术,切实提高贫困村卫生室医疗服务水平,切实减轻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负担。
(五)实行贫困患病人口动态管理。严格执行“月报告、季分析、半年小结、年度总结制度”,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扶贫工作台账,及时维护完善国家健康扶贫信息系统,实时跟踪管理,为贫困患病人口提供更加精准、更加周到的医疗服务。
(六)扎实开展脱贫验收工作。2017年,共自查验收686户2840人,当年脱贫户中276名患病人口全部享受了基本医保相关政策,落实了贫困户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在2016年基础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的优惠报销政策,符合条件的20名患病人口全部享受了大病保险相关政策。
(七)强化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健康扶贫氛围。积极开展义诊活动,以“健康扶贫政策、健康素养知识、大病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主题,在崇信电视台轮回播放。开展政策培训,为使广大镇村干部、扶贫干部详细准确地掌握健康脱贫相关政策,县卫计局到各乡镇开展巡回宣讲,并印制发放健康脱贫政策及签约服务宣传手册、明白卡、宣传折页等宣传资料。
二、2018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开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摸底调查。从2月下旬开始,抽组县、乡医疗机构医疗专家、计生专干组成了8个健康扶贫摸底调查小组,进村入户,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全面摸清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情况,掌握了贫困人口有病看不了、看病就医难、报销不及时、因病负担重等突出困难和问题。
(二)“一病一方、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措施制定。按照省卫计委《甘肃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指导方案》的通知精神,为1164户338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制定了针对性的签约服务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免费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分片包干,落实“一人一策”帮扶措施。一是组建签约团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由四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市级专家32名、县级专家29名、乡级医生40名、村医79名)共同组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根据全县因病致贫返贫户具体患病情况和所需专业,由以上人员组成“1+1+1+1”签约团队,对应到每一位因病致贫返贫人员,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二是制定帮扶措施。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对属于重大疾病的185名患者,由县级专家具体落实帮扶措施,乡、村两级配合;对属于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651名患者,在县级专家指导下,由乡、村两级具体负责落实帮扶措施。三是建立了紧密联系。每个签约团队在首次入户时建立由帮扶对象和签约团队组成的健康帮扶工作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建立紧密畅通的工作联系,使签约团队能够及时了解签约对象的帮扶需求,指导其规范用药、科学就医等,加强签约团队成员之间交流,及时沟通帮扶信息,加强业务指导,协调双向转诊等工作事宜,确保健康帮扶工作进度和工作成效。
(三)、“一人一策”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根据健康扶贫宣传工作方案,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扶贫宣传工作。一是计生办、卫生院安排计生干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村医和参与巡诊、义诊人员,采取包干负责、点对点宣传、面对面宣传等方式开展入户宣传。利用“一人一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门巡诊开展面对面宣传,提高群众对医保政策和分级诊疗政策的知晓率。三是县卫计局组织县级医疗专家到各乡镇开展巡回宣讲,为广大镇村干部、扶贫干部开展政策培训,详细准确地掌握健康脱贫、医疗救助相关政策,入户时对群众进行宣传。三是政策宣传重点突出,重点围绕“一人一策”健康帮扶、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保险再报销、医疗救助、“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报销等政策及医保报销办理流程等进行宣传。
(四)、“一人一策”健康帮扶计划台账建立。
1、实行台帐管理。各签约团队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人一策”健康帮扶管理卡,通过建立因病致贫返贫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制度,实时更新维护全国健康扶贫管理信息系统,对已完成帮扶任务的帮扶对象及时销号并纳入其他人群管理,对新增的因病致贫返贫人员及时纳入管理,开展健康帮扶。截止目前,已经对患病的未脱贫贫困人口636户836人和巩固提升贫困人口137户164人汇总梳理了帮扶需求(送医上门86人、送人就医20人、政策宣讲831人、健康教育841人、转诊服务79人、康复指导495人、慢病服务550人、健康咨询505人)。
2、开展健康体检、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扶贫“三个一批”工作,建立“送医上门”、“送人就医”工作机制。截止目前,对447名贫困人口开展了免费体检、3154人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70名患者开展了大病集中救治、1名患者开展了重病兜底保障。已经为81人提供了“送医上门”服务,为3人提供“送人就医”服务。对有病看不了、看病就医难的贫困人口,继续组织安排联系省市县专家提供“送医上门”、“送人就医”服务,需向上级转诊的,由签约团队的市、县、乡、村四级人员负责联系。(五)及时启动健康扶贫先锋行动工作。省上健康扶贫先锋行动工作会议之后,县卫计局及时召开会议,传达健康扶贫先锋行动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健康扶贫先锋行动工作。一是制定了我县健康扶贫先锋行动实施方案,为健康扶贫先锋行动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制定了我县签约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工作方案、基层用药安全保障行动工作方案、干部包抓政策落实行动工作方案、4.监督检查“监督”行动工作方案。三是制定了我县 健康扶贫先锋行动包抓干部工作考核表及健康扶贫先锋行动“五督”工作任务考核表。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基层卫生专业人才匮乏,尤其村级、乡级高职称、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少,部分乡镇卫生院B超等检查仪器无人操作,严重制约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二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工作亟需规范,由于有些服务对象常年外出,漏签漏管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报销、大病保险报销异地结算制度还未全面落实到位。三是受县内医疗条件所限,对于癌症、血液透析、肿瘤类疾病放化疗等病种无法开展规范救治,需要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增加了贫困群众就医负担。
四、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今后,我们将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坚持脱贫攻坚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制,把“七个一批”清单式管理作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的重点工作来抓,明确各医疗卫生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进一步完善卫生健康扶贫责任考核体系,确保整县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二)落实城乡居民医保政策。我局将积极配合人社部门落实城乡医保贫困参保人口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在2016年的基础上再提高5%的优惠政策;积极配合落实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含门诊慢特病)报销起付线从5000元降至2000元、大病保险二次补偿政策及取消报销封顶限制。加强省卫计委健康扶贫“三个一批”中重病兜底再次报销政策的宣传力度,对医疗费用负担重、患有重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含再次报销)及医疗救助“一站式”报销后合规费用超过2000元的部分,通过医疗救助全部兜底解决。
(三)建立分类救治机制。落实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为符合条件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中患有50种重特大疾病的患者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单病种付费标准,分病种、分批次进行大病集中救治。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现贫困家庭签约服务全覆盖。落实贫困人口“先看病、后付费”制度,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报销政策。
(四)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深度贫困村卫生室建设,配齐卫生室必备医疗设备,强化对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提高村医执业水平。选派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干部、专家到乡镇卫生院挂职,开展医疗支农工作。进一步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加大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力度,强化医师多点执业工作措施,促进“医生、患者、资金”三下沉,逐步降低群众就医负担。
(五)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要求,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免费健康体检均达到全覆盖。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力度,继续实施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强化疾病防控及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从源头上防止因病、因残致贫返贫。
(六)扎实做好健康扶贫先锋行动工作。迅速启动实施健康扶贫先锋行动,深入推进“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措施,做细做实“一人一策”健康扶贫工作,扎实推进“组团式”健康扶贫,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认真落实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要求,进一步压实责任,切实转变作风,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先锋行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第二篇:2017健康扶贫工作汇报
2017健康扶贫工作汇报 2017医院健康扶贫工作总
结
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经过多年的扶贫和反贫困治理工作,反贫困事业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贫困并未在任何一个国家内真正消失。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健康扶贫工作汇报,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健康扶贫工作汇报篇1 一是建立贫困户健康档案卡。根据病因、病情分类建卡、建档,使患病农牧民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建立上门随访联系制度,将因病致贫扶助人员纳入医疗服务重点管理对象,按照健康档案病种管理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免费随访、指导康复等专项帮扶服务。
二是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认真落实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实行倾斜政策,提高新农合门诊报销水平,做到应报尽报;降低病残儿童、重度残疾人以及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个人实际支出,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三是开展巡回医疗义诊活动。定期开展院内义诊及进社区、下乡村义诊活动,对行动不便的贫困、疾病患者入户进行诊查。各乡镇卫生院开展“认门入户”宣教咨询,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随访等形式,为辖区内残疾人、贫困户等特殊人群主动服务。四是做好城乡对口支援工作。认真实施县人民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稳定持续的组团式帮扶,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着力在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加强对基层专科的帮扶和人才培养上下功夫,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水平整体得到提升。
2017健康扶贫工作汇报篇2 我州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xx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xx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为指引,围绕贯彻落实州委六届五次全会“实施双轮驱动、推动综合扶贫”发展战略,以推进恩施龙凤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为突破口,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取得突出成效,全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52亿元,减少贫困人口x万人。
一、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一)加强政策学习,不断强化扶贫攻坚工作认识。一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州委、州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恩施州贯彻落实xx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等重要文件,并多次召开各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了扶贫开发规划,把扶贫开发作为行业和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深入贯彻州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州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新阶段扶贫攻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细化推进措施,推进扶贫工作上新台阶。三是扎实开展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水平。成立了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州扶贫系统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扶贫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学习方案》,将党的十八大精神,总书记、李克强总理考察扶贫工作时的系列指示精神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先后邀请原州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福春、州检察院检察长吴忠良在全州扶贫系统会议上作了题为《学习习总书记xx阜平讲话精神,努力开创全州扶贫工作新局面》和《倡导公正廉洁,打好扶贫攻坚战》的专题辅导报告。11月,组织全州2015年127个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支部书记集中培训,培训期间认真听取了省扶贫办杨朝中主任《强化问题导向,推行精细管理,切实加大整村推进工作落实力度》的专题授课。
(二)科学编制新阶段扶贫攻坚规划。组织力量编制完成《县市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xxxx山片区产业扶贫实施规划(2015-2015年)》。通过编制县市扶贫攻坚规划,全州有2497个项目近3000亿资金计划进入了省级规划笼子。与此同时,协调州直相关行业部门开展部门扶贫规划编制,谋划xx山片区建设项目964个,项目投资总额570多亿元,争取支援资金75亿多元。(三)扎实推进专项扶贫工作。中央、省共投入我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2亿元(含:扶贫部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x亿元,发改部门以工代赈资金9674万元,民宗部门民族发展资金690万元)。其中x亿元发展资金现已谋划实施项目x多个。全州今年启动整村推进的88个重点贫困村和39个重点老区村共新建和维修村组公路x公里,完成投资x万元;修水池x口,建水窖x口,修水渠x米;开展科技培训350期,共培训x人次。新建、维修村委会x个;新建、维修村卫生室56个。完成扶贫搬迁x户、x人。“雨露计划”招生培训x人。
(四)始终坚持产业扶贫核心。围绕州委六届五次全会作出的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州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新阶段扶贫攻坚工作的意见》,不断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及产业链建设,一年来,投入x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开展产业扶贫。还通过扶贫贷款贴息、小额贷款贴息、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等多种形式,支持搭建企业参与扶贫、合作组织开展扶贫、群众自我发展脱贫的链条。投入扶贫贷款贴息资金x万元,支持126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全州整村推进村共新建高效特色产业基地6.5万亩,改造特色产业基地2.6万亩。“清江源”烟叶、“恩施玉露”茶叶、“大山鼎”蔬菜、“长友”山野菜等一大批特色农业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五)积极构建“三位一体”扶贫工作格局。一是坚持推行“1321”驻村帮扶责任制。制定《2015—2015州直单位整村推进驻村扶贫方案》,领导带头驻点扶贫,部门行业积极参与。一年来,31名州级领导带领州直121个部门、72家民营企业参与整村推进驻村扶贫,共投入部门帮扶资金x万元,争取和协调项目资金x万元。组织全州x家企业参与定点扶贫,投入资金x万元,带动新建和改造特色产业基地6万亩,带动贫困农户增收x万元。二是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对接。主动争取定点扶贫工作,在国务院扶贫办等八部委印发《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后,对各县市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对接作出安排。目前,宣恩、咸丰、来凤、鹤峰等县与农业部,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分别与武汉大学、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电网成功实现对接,资金计划、援建项目、合作合同、技术培训、人才支持等一大批支持措施正在稳步实施。三是推动开展行业和社会扶贫目标责任考评。制定出台《州直行业、部门扶贫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县市党政主要领导扶贫工作责任制考评办法》,加大对扶贫目标责任的督办落实力度。去年底,组织对州直121家行业部门、各县市落实扶贫责任情况进行了考评。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州扶贫工作会议上,州委、州政府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了表彰。四是多种形式开展扶贫调研宣传,营造大扶贫氛围。深入基层、深入周边贫困地区开展调研,学习扶贫工作典型经验、研究扶贫工作新形势、新问题。5月13日至17日,州扶贫办参与了州政协扶贫工作调研组的调研活动,深入到全州8个县市17个乡镇22个村,走访了6个企业7个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实地察看、入户了解、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十一五”以来全州片区扶贫攻坚、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xx日报、恩施日报等报刊网络以及恩施州电视台等多种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扶贫开发政策、经验,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截止目前,全州在州级以上各媒体、刊物发表有关扶贫工作的宣传稿件300余篇。今年5月,由中央组织部委托、国务院扶贫办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罗霄山区、大别山区、六盘山片区)专题研修班”在我州举办。会上,向来自8个省区86个县市区的党政负责同志和扶贫部门负责人共188名代表介绍了我州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的作法,观摩了整村推进现场,受到了参会同志的高度肯定。
(六)积极推动试点示范。一是全力推动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州委、州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多次向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汇报衔接相关工作,一大批具体政策和项目得到落实。州、市两级扶贫部门也积极寻求支持,争取到国家专项扶贫搬迁资金3000万元。积极参与制定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有关政策,指导编制专项扶贫政策规划,先后协助编制完成《恩施龙凤镇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工作方案》、《xx恩施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扶贫搬迁规划(2015-2017年)》。围绕“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方针,研究确定了《龙凤镇扶贫搬迁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识别标准》,从贫困户人口情况、居住环境、家庭负担、经济基础四个方面,采用百分制权重分析测量办法,对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进行具体测量,为“精准扶贫”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二是积极争取试点示范项目支持。支持鹤峰县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1250万元,鹤峰县成为我州继利川市、巴东县之后争取到该项目资金的县市;支持来凤县争取中央老区建设连片开发项目建设试点;支持建始县争取新加坡“连援”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支持宣恩县争取丹麦绫致基金会试点项目、蜜儿餐项目、爱心厨房项目;支持咸丰县争取科技扶贫试点项目;支持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等等,均取得良好效果。
(七)高度重视扶贫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到户扶贫机制,完善贫困人口瞄准机制,和相关单位一起积极探索建立了具有恩施特色的《恩施州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贫困对象数量、规模、分布以及致贫、减贫情况的实时掌握,基本实现了对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和监测。自2015年起,国务院扶贫办将在全国推广使用该系统。加强扶贫工作制度化、法制化,按照“先行先试”要求,成立工作专班,开展立法调研,根据州政府“十二五”立法规划,启动了《恩施州农村扶贫条例》的编制起草工作。(八)全面推进全州扶贫系统行评工作。按照州委、州政府和省扶贫办的统一部署及州纠风办的具体安排,以抓行风转作风为目标,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在10个参评单位考核排名中,州扶贫办进入优秀等次,县市扶贫办中宣恩县、咸丰县名列第一,巴东县名列第二,鹤峰县、利川市、恩施市、来凤县、建始县名列优秀等次,以实际工作成效实现扶贫攻坚新跨越。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州地处老、少、边、山、穷、库地区,受历史和自然等多种因素影响,要完成扶贫工作任务还面临较为具体的困难和不足。
一是扶贫工作离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x元,分别比全国、全省低3346元和3281元。到2015年底,全州贫困人口还有129万人,约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五分之一,占全州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全州还有约1500个村需要通过整村推进才能实现整体脱贫,还有近10万户40万人居住在深山区、高寒区、地方病多发区,需要实施扶贫搬迁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要完善贫困识别机制,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对这些贫困人口实施点对点的帮扶和清除,并使其在2020年整体达到小康水平,难度很大。
二是扶贫攻坚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多的矛盾和困难。一是产业扶贫与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突出。长期扶贫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但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因此,平衡好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二是“精准扶贫”模式还要进一步积极探索。要实施“精准扶贫”,首先要确定贫困对象及其贫困程度,才能有针对性的实行定点扶贫、差别扶持,而目前仅以“人均纯收入2300元”标准划分扶贫对象,导致基层在实际认定扶贫对象工作中主观影响大。同时,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由于地区间地理环境、产业基础、区位条件不同,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出一些操作性强、成功率高的“精准扶贫”模式。
三是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和xx山少数民族试验区建设等任务艰巨。然而,扶贫部门机构设置不合理、编制少、人员老化,与扶贫攻坚任务不配套的矛盾突出,要圆满完成新阶段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宣传调研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扶贫宣传调研,是总结推介扶贫典型经验,营造大扶贫格局的有效手段,尽管我们在宣传调研工作上加大了力度,但与相邻周边地区相比,仍然还有差距,还需在信息报送、宣传报道的等级、调研报告的质量上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习总书记视察湘西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继续贯彻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xx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重点突出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凝聚力量实施扶贫攻坚工程。一是积极争取,主动作为,确保《县市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级规划,并优先启动实施。二是支持推动恩施龙凤全国扶贫综合试点工作,力求通过试点,在“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综合扶贫改革试点中创新工作机制、积累更多经验,为中西部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作出典型示范、提供工作样板。三是构建“三位一体”格局,加强对县市党政主要领导、行业部门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的考核评价。加强与农业部、国家电网等中直单位、省直“616”定点扶贫单位和省内对口支援县市的联络、协调和服务,争取更大支持。继续开展 “1321”帮扶工程和“村企共建、定点扶贫”活动。二是完善扶贫到户机制,提高扶贫精准度。继续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彻底调查清楚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意愿等,实现贫困人口底数清、情况明。加强建档立卡数据的应用,真正瞄准贫困户所需、所急,实施到户扶贫,争取实现“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的目标。逐步完善扶贫到户机制,加快探索扶贫到户的有效措施和方式,采取“产业扶贫到户、扶贫培训到户、扶贫搬迁到户、贷款贴息到户、资金互助到户”等项目扶持到户的方式,彻底改善贫困面貌。
三是突出产业链建设,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永续发展的理念,依托优势资源开发,遵循市场规律,在全域全面发展各类产业的同时,在一个时期明确一批重点加以推进。突出抓好现代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等“六大产业链”建设,构筑健康的产业价值链、企业链、供应链和空间链,并且不断延伸、加长加粗、提质增效。依托产业链建设,结合做好扶贫搬迁工作,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是大力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围绕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的目标,积极引导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工商企业投身扶贫开发事业,动员更多社会力量进入扶贫领域,建立健全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激励机制,对于扶贫效果显著、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在投资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
五是加强扶贫队伍作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改进扶贫系统政风、作风,健全制度机制,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切实发挥好扶贫资金保民生、“兜底线”的重要作用,以作风建设促进扶贫资金项目精细化管理。严格按照《xx省整村推进专项扶贫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等六个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对整村推进、扶贫搬迁、雨露计划、贴息贷款、老区建设等专项扶贫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抓好脱贫奔小康、彩票公益金、产业连片开发、老区乡镇连片开发、农村贫困儿童发展、雨露计划改革等试点项目。
六是加强扶贫宣传调研,营造扶贫开发良好社会氛围。加大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典型宣扬,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加强调查研究,拓展扶贫开发思路,转变扶贫发展方式,推动恩施州产业扶贫牵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试点示范;加强恩施州扶贫立法,促进《恩施州农村扶贫条例》成为制度规范。
2017健康扶贫工作汇报篇3 017年4月23至2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赴贵州省调研指导健康扶贫工作,了解全面两孩政策落实和医养结合工作进展情况。王培安一行深入赫章县水塘堡乡马圈岩村,了解村卫生计生服务室运行及健康扶贫情况,看望慰问了贫困户。调研期间,听取了贵州省卫生计生委、贵阳市、毕节市、赫章县、大方县及大方县羊场镇政府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卫生计生工作特别是健康扶贫、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医养结合工作等情况汇报。
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计生部门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对11类贫困人群构筑起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助“三重医疗保障”网,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实现对贫困群众的医保兜底,通过多种保障政策的组合、叠加,最终让贫困患者看得起病。
一是精准认定健康扶贫对象。明确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特困供养人员、计生“两户”家庭成员等11类人群为健康扶贫对象,按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由各级民政、扶贫、卫计等部门分别审核,共同认定后与新农合信息系统对接,认定对象350万人,占全省493万农村贫困人口的71%。
二是精准制定保障政策。包括实施资助参合政策、实施取消住院起付线政策、实施“三重医疗保障”托底政策,确保11类人群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到90%以上。
三是建立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各级地方政府均成立了由政府一把手任组长、卫生计生、扶贫、民政、财政、人社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卫生计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在救助对象认定、保障救助资金兑现方面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将原来条块分割的报销补偿救助渠道统一为“一站式”便民服务等等。通过开展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促进精准扶贫工作,在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上取得了初步成效。贵州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1x〕40号决定,审议通过《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并公布施行。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模式。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试点工作。
王培安强调,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大举措,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实践,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在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时,要紧紧围绕让农村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加强资源整合力度,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的政策举措,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在医疗保障方面,要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制度的衔接机制,发挥协同互补作用,形成保障合力,力争对贫困患者做到应治尽治。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要通过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措施,控制贫困人口大病治疗费用,有效减轻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费用负担。
要想方设法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有效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方便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要对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有效救治,做到对象精准,精准到户、到人、到具体病种,实施分类救治,并通过防治结合,有效提升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健康水平。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贫困地区环境卫生,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广泛宣传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重点人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力争让农村贫困人口少生病。王培安还对贵州省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
贵州省省长孙志刚会见了调研组一行,副省长何力出席座谈会。委财务司主要负责同志、贵州省卫生计生委主要负责同志等陪同调研。
2017健康扶贫工作汇报相关文章:
1.2017年精准扶贫总结017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汇报 2.2017扶贫工作总结汇报017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3.2017精准扶贫工作总结017年最新扶贫工作总结汇报 4.2017年乡镇扶贫工作总结017乡镇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5.2017年扶贫工作总结017扶贫工作总结汇报 精准扶贫的工作总结
第三篇:健康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健康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市政府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范文一:健康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紫阳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现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XX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紫阳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紫阳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个贫困村、11、45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1、5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XX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71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71个驻村工作队410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一是投入精准扶贫资金总量小。从20XX年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看,贫困村面上基础设施项目部分得到了落实实施,而到户扶持项目除移民户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支持外,对贫困户产业扶持微乎其微。二是扶贫到户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出台的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规模的要求与贫困户的自身能力,生产水平不相匹配。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如现行的产业奖励扶持政策要求养羊50只以上、养鸡1000只以上,魔芋种植20亩以上等,这种标准无疑将贫困户排除在受扶持行列之外,难以获得产业发展扶持。三是精准扶贫项目落实严重滞后。截止5月中旬,贫困村项目计划、建设规模、扶持标准还未下达到镇村,时间过半,计划未下达,将会影响目标的实现。
(四)社会参与度不高,氛围不浓。一是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认为做这项公益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二是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认为办公益就是社会扶贫的全部内容,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内容。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确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益事业可以通过申报争取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解决,而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才是开展扶贫工作最大短板。这一短板并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倾力支持。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综合考评。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果。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三是要建立受扶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机制,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四是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根据贫困户生产能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台帮扶贫困户发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针对贫困户经济实力弱,生产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建立小发展小补,大发展大补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源动力,解决贫困户难以享受到产业发展扶持问题。六是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尽早下达项目计划,确保目标实现。镇、村、工作队,要统筹安排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项目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扶贫项目,并及时向扶贫局申报,扶贫局将收集的项目汇总分送各相关部门作为本部门申报下项目的依据。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
【范文二:健康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邮储银行四川分行自成立以来,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打造一流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一系列金融扶贫惠农的创新探索在巴中、广元、达州等全省多地大胆试水,结出了累累硕果。截至(XX)今年6月,邮储银行四川分行在全省88个贫困地区个人信贷业务结余金额已达123、36亿,增速为6、75%,高于全省个人信贷平均增速0、44个百分点,在落实省委提出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已率先取得成效,并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永富的高度评价。
据邮储银行四川分行负责人介绍,该行在省内有3111个网点,居省内银行业首位,与农村结合也最紧密,得天独厚的网点优势,是邮储银行四川分行精准扶贫工作能够取得成效的基础。
扶贫工作对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邮储银行与“三农”结合最密切,在扶贫惠农工作中,更应该发挥重要影响力。为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民生、服务“三农”能力,该行出台了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规模原则上不予以限制等优惠政。同时,为及时发放扶贫贷款,还开辟了审批绿色通道,对贫困地区上报的各类贷款实行优先审批,针对贫困人群生产生活的贷款实行优先发放。
结合实际情况,该行还建立差异化的业务考核机制,对贫困地区在收益、资产质量、绩效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考核;同时,适当提高资产质量容忍度,通过适度宽松的考核政策,提高市、县级银行对贫困地区扶贫惠农工作的积极性。
一是服务拓展渠道多样化。为了实现扶贫工作信贷额度规模化、扶贫对象最大化,该行大力拓展合作空间,积极主动寻找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先后搭建了“银政”、“银协”、“银企”、“银担”、“银保”等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与省委农工委、省扶贫移民局、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科协等部门陆续签订合作协议。
二是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该行结合国家以及省市政策,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将林权、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逐步纳入抵押范围;同时,探索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水域滩涂使用权等创新担保模式,切实解决贫困居民融资难问题。
三是着力信贷模式创新,全力扶贫促双赢。为进一步整合资源,该行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深入合作,推广“核心龙头企业或专合社加农户”的信贷模式,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基础,通过批量开发、提前授信等方式优化贷款流程,为贫困地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良好的信贷资金支持。
该行十分重视涉农优质产业链和龙头企业的开发,挖掘涉农核心企业上下游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设计开发适合的产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与新希望集团、通威公司、四川驰阳农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了“公司+农户”贷款模式。截至目前,与新希望集团合作贷款结余5084万元,与通威公司合作贷款结余983万,与驰阳农业合作贷款结余1136万元。
该行创新营销模式,通过四川省科协牵线搭桥,创新了“银会合作”模式,截至20XX年5月末,通过科协、农技协渠道,全省已累计发放贷款7412笔,金额8、26亿元,结余4、55亿元。
该分行与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建立合作关系,在巴中市南江县创新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加大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力度,得到广大农户及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在巴中,市县两级邮储银行与扶贫部门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试点。自去年启动以来,邮储银行四川分行与巴中市各县扶贫移民局紧密配合,创下“五个全市第一”:与市扶贫移民局第一家签订了《扶贫惠农小额信贷业务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出台了第一个《巴中市扶贫惠农小额贷款实施办法》、制定了第一个《贫困户评级授信标准》和《村级风险管控小组职责》、第一个“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作站成功在南江县栗园村挂牌、成功发放全市第一笔扶贫小额贷款。
针对贫困户个体特点,该行量身打造了“四最”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即:最简的手续、最灵活的使用周期、最低的成本、最大的可获得性,为贫困户个体提供快速优质服务,为他们的脱贫加油助力。
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深入到巴中,在该行“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作站视察,详细了解小额信贷产品要素、流程和运作模式后,对邮储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做法十分赞赏,高度肯定了邮储银行创新“扶贫惠农”小额信贷、开辟“银村合作”的金融扶贫新模式。
巴中市委、市政府对该行精准扶贫工作高度认可,同时,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市政府已组织建立担保基金1000万元。
为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该行围绕“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五大扶贫工程”和“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融资渠道,出台了“全面落实《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金融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二级分行参照省分行领导小组组织架构,成立“金融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具体方案实施以及外部机构协调沟通工作,确保88个贫困地区都有领导作为帮扶督办人,部门负责人作为包干责任人进行连点督导。各扶贫地区支行成立扶贫开发工作小组,支行长作为当地“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具体的金融政策执行,实行定点联系帮扶。
该实施方案明确了扶贫工作目标:到XX年,在全省设立500个“三农”金融工作站和扶贫工作点;到2020年,在88个贫困地区的信贷规模翻两番,投放“三农”、小微贷款合计1200亿元,力争全省“普惠金融”贷款增速、增量居省内国有银行首位,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定点扶贫工作任务。
第四篇:健康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水泉镇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简介
根据上级健康扶贫工作部署,我镇成立了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健康扶贫办公室,以“做实”“做细”为工作基本原则,以“团队式服务、网格化管理、责任制考核”为模式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明确划片包干责任制。
6位院委会成员包6个办事处,作为办事处健康扶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带领健康扶贫办人员对各村健康扶贫工作的领导、监督和考核工作。并与各村协理员签订了《水泉镇健康扶贫目标责任书》,对“八个一”和“签约服务内容”落实情况均要求完成100%。
(二)集中行动,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作。
2017年7月开展了“红马甲”下乡入户“讲、查、改”活动,组织卫生院医护人员和乡村医生共计60余人,组成6个工作队,统一服装,统一服务模式,统一服务要求,走村入户开展为期一周的健康扶贫村村“讲、查、改”专项活动。12月开展了“健康扶贫回头看”活动,对健康扶贫各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自查整改。
通过以上工作,确保各项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镇干部群众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五篇:卫生院关于健康扶贫工作汇报
___________卫生院关于健康扶贫
工作汇报材料
为更好地落实健康扶贫工作,切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帮扶,卫生院专门成立了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医疗扶贫工作队对辖区内的贫困人口进行全面走访调查摸底,确保健康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一、目标任务
到2018年底前,完成健康扶贫任务,全县农村贫困地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贫困人口患病得到有效救治,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贫困地区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医疗服务条件明显改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区域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人民健康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农村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得病、不得病”的期望基本实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工作运行情况
1、健康扶贫的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通过入户走访进一步掌握帮扶对象的身体健康实际情况,结合公卫下村给精准扶贫的对象进行各项免费体检,并针对扶贫对象身体的实际情况,需要住院治疗的动员到医院住院治疗,给住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一站式”住院报销结算,做到贫困人口住院押金零费用,使贫困人口提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送群众一个健康的身体,及早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不因病返贫。
3、截至2018年5月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情况。全镇贫困总人口共 人,签约人数 人,签约率 %。(建档立卡对象随时在变化、外出打工、死亡)
三、村卫生室运行情况
1、乡村定点医疗机构修缮情况:标准的 卫生室其余的房屋具体情况已上报县卫生局。
2、新增乡村医生情况:2018年,全乡镇共有 名乡村医生。
四、健康扶贫中存在困难
4、下乡人员不足。因各科室继续开展科室工作难以派出多余工作人员下乡。
付营子镇卫生院 2018年5月2日
2018年滦平县付营子镇卫生院
健康扶贫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农村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政策合力,有效缓解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根据承德市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承德市农村贫困患者县(区)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实施方案的通知》(承市卫办〔2017〕47号)精神,及县卫计局联合县扶贫办、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制定了《滦平县农村贫困患者县(区)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我院积极成立了以牛保清院长为组长的健康扶贫领导小组,依据全国健康扶贫数据统计了付营子镇基本情况,基本掌握情况如下:付营子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51户6235人,其中已脱贫1470户4132人,未脱贫881户2103人,因病致贫279户787人。我院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农村贫困患者(以下简称“参保农村贫困患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低收入家庭的重病患者、60岁以上老年人和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父母,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担的患者(因患者造成家庭基本生活困难且个人自付合规医疗费用超过家庭前12个月总收入50%以上的),县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群等贫困群体实施住院先诊疗后付费的政策。
一、我院实施政策情况如下:
1、我院召开了健康扶贫工作专题会议
2、我院依据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制定了符合我院实际的 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方案。
3、及时掌握付营子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统计工作,要做到不漏下一人,存在问题要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
4、不断加强全院医务人员对“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的认识并要求积极落实,组织大家不断学习相关政策及精神,还要做好宣传工作。
5、在实施“先诊疗,后付费”优惠政策过程中不断完善我院相应管理制度及贫困患者就诊流程。
二、我院实施政策中存在问题
1、因HIS系统更新及医保系统延迟导致人员识别出现错误,所以开展具体工作上仍存在个别贫困患者缴纳住院押金现象。
2、贫困人口对先诊疗后付费的政策知晓率低。
三、措施
1、及时甄别贫困人口退还其住院押金,必须杜绝贫困患者缴纳住院押金现象。
2、进一步加强先诊疗后付费的政策宣传。
2018年5月5日 滦平县付营子镇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