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武邑县医院 王秀巧
主要内容:
围手术期的护理,主要是病人的心理护理。针对围手术期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的护理特点,根据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具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目的:
通过我们护理人员耐心、细致地解释、指导,消除病人可能出现的恐惧、紧张心理,使病人心理上有所准备,护患配合良好,从而减轻病痛,进而达到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目的,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手术的成功与否,心理护理工作举足轻重,必须予与充分重视。
围手术期是指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经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全过程,又称手术全期。此期对手术患者很重要,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使患者顺利的通过手术和术后迅速的恢复,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此期又细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三个阶段。
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较普遍,主要原因有:对手术缺乏了解,怀疑手术效果,担心发生麻醉和手术意外;害怕术中、术后疼痛难忍;担心发生并发症;害怕手术费用过高等等。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恐惧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围手术期的护理除完成常规的护理操作外,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要想做好心理护理,不仅要求护士具备专业理论、心理教育、伦理、哲学和美学诸多方面的知识,而且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综合护理模式去实现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对患者病理状况的护理指导,使他们在手术前有信赖感,在手术中有安全感,从而平稳地渡过手术关,在手术后更要让患者体会到多方位护理的温暖,促进其身心的早日康复。良好的围手术期心理准备已成为外科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主要介绍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心理护理特点。
一、术前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在临床工作中,不论大人、小孩,不论手术的大小,病人都可能出现恐惧、紧张的心理。对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耐心对病人解释,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1、腹部手术的病人:应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才能减少痛苦。开腹后,会感到不适或探查时会出现恶心、想吐,甚至烦躁不安,这时应张口呼吸克服此现象,否则会引起腹胀导致血压、脉搏、呼吸变化,不能喊叫,有不适时应告诉医生。
2、骨科创伤性手术病人:护士应将动骨的感觉和敲骨的声音,以及动骨复位的过程告知病人,并说明这些没有什 么危险性,不必担心。
3、急诊严重休克手术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常见到此类病人或家属往往顾虑重重,心情焦虑,考虑术后疼痛能否忍受,能否留下后遗症等,作为我们护理人员,必须根据病人需要和知道的内容,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4、了解病人的经济状况,让他们放下包袱。不少病人家庭经济紧张,心理负担很重,这时我们应主动了解病人家庭经济状况,并为病人出主意,注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保证医疗工作顺利地进行。
二、术中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术中巡回护士应善于观察病人的言行,减轻和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尤须注意如下几方面:
1、手术室环境的陌生,可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巡回护士应主动、热情地向患者介绍手术设备,让病人有思想准备,有时由于床位窄小,手术病人需要加以固定,以保持正确的手术姿势等,都应一一向病人介绍清楚,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恐惧,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主动安慰患者,给病人安全感。我院在临床上的麻醉方法,基本上是采用硬膜外或部分为局部阻滞麻醉,病人术中保持清醒状态。此时,我们护士应主动安慰病人,给病人一种安全感,对病人的一些要求,如揉揉酸痛的肢体,擦 擦汗都要尽量给予满足,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
3、多疑是病人意识的又一特点。尤其是自己怀疑是患了癌症的病人,常常观察医生、护士的言行,以了解对自己的诊断。手术护士在癌症病人的手术中,除了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外,还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有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使病人在术中保持轻松、稳定的思想情绪。
4、手术病人对手术能否成功及术后效果极为关心,巡回护士应主动接近病人,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树立手术治疗的信心。
三、手术后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1、手术病人最为关心的是渴望知道手术效果如何,应及时向病人报告手术成功的消息,对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具有重大影响。
2、术后病人大多数都有疼痛的现象,护士应善于理解病人,耐心细致地加以解释。通过谈心形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或止痛剂。
手术的成功与否,心理护理工作举足轻重,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思考题:
一、围手术期的概念?
二、围手术期病人心理护理的目的?
武邑县医院 护理安全自查报告
为保障我院护理工作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总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安全目标为主题,维护群众利益,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以保证患者就医安全为主要内容。针对医院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改进服务作风。通过深入开展加强“患者安全目标”管理,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医院管理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
1、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2、临床用药贮存存在隐患,有的科室每次只检查过期,其他内容没有好好查过,有的药品放在冰箱里,温度监测不符合要求;
3、高危药品的管理存在隐患,如高浓度电解质没有单独存放;
4、药物过敏史核对不严,致使屡有过敏现象发生;
5、“三基”知识不扎实导致用药隐患
6、护理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防范措施:
1、建立防范体系;
2、改善用药的安全性(药品贮存制度、药物查对要求、给药时间要求、药物使用规定、高危药品的管理等等);
3、严格“三查八对”,保证用药安全;
4、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执行正确的医嘱。
邀请院药药物科主任讲解临床最新用药知识;开展《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业务讲座;举办护理隐患排查座谈会。
今后护理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提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1.操作前识别
(1)建立健全患者识别制度、医嘱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操作查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准确识别患者。
(2)抽血、给药、输血等操作前使用床号和姓名进行患者识别。
2.关键流程识别
(1)建立健全急诊与病房;急诊与手术室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规范,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并建立识别和交接记录。(2)建立健全手术(麻醉)与病房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规范,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并建立识别和交接记录。
(3)建立健全产房与病房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规范,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并建立识别和交接记录。3.腕带标识管理
(1)建立健全腕带标识制度与操作程序。
(2)腕带上应标明患者信息的项目规范(病区、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等)。
(3)对于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种方法。(4)在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及儿童等患者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方法。(5)患者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6)在检验、放射、CT、超声、放射治疗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或部门都应有查对制度及患者识别的管理流程。
二、提高病房用药的安全性
1、药品管理
7(1)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毒、麻药品管理制度、安全用药管理制度、用药后观察制度、药剂科用药咨询与合理用药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的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2)对病房药品的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并认真执行和落实。
(3)依法进行毒、剧、麻醉类药品的管理和登记,核查无误。
(4)高浓度电解质制剂(氯化钾、碘化钾及0.9%以上氯化钠)、肌肉松驰剂、细胞毒性等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并有醒目标识。
(5)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放臵,并有醒目标识
2、准确核对用药医嘱
(1)建立健全医嘱查对制度。
(2)在处方给药及用药医嘱的转抄和执行过程中,应认真核对。
3、安全配伍
(1)应在醒目位臵放臵临床用药配伍禁忌表。
(2)医生应根据配伍禁忌表,开具处方,确保药物的配伍安全。
(3)护士在执行注射剂医嘱时,应根据配伍禁忌,认真核查,确保药物安全注射。
4、重点药品管理(1)明确规定病房需要重点观察的药物种类及名称,并人人知晓。(重点是心血管系统药物,细胞毒化药物等)(2)建立健全重点药物的观察制度和观察程序。(3)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重点药物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认真执行。
5、输注药物管理
(1)建立健全输注药物安全管理制度,输注药物配伍禁忌管理制度。
(2)护理人员在进行输注药物操作时,应严格执行上述管理制度。
(3)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作用,科学调节静脉输注速度,积极预防输液反应。
三、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
1、执行医嘱时的沟通管理
(1)建立健全护患沟通制度和医患沟通制度。
(2)健全紧急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的口头医嘱执行制度,严格规定除紧急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外不得使用口头医嘱。(3)护士在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应向医生复述,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4)抢救车(箱)内,建立抢救用药记录本,记录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各项紧急处臵的内容和时间,保留抢救用品,事后由医护双方进行确认核查。(5)在执行有双重检查要求(尤其是超常规用药)医嘱时,医护双方采取主、被动复述方式,双方核查无误后执行并记录。
2、口头接收报告时的沟通管理
(1)建立接获口头和电话通知的“危急值”报告记录本,项目齐全。
(2)接收者必须在“危急值”报告本上规范,完整地记录检查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双方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给医师使用。
四、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
1、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患者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志。
2、交接记录:建立手术患者及物品交接核查表,登记并记录手术所需必要的文件资料及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3、手术部位标识:制定术前手术医生在患者手术部位标识的制度与规范。
4、手术部位术前标识。
(1)手术医生应在术前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并与患者共同确认及核对。
(2)手术室护士在接病人时与病房护士及患者,三方核对,再次确认手术部位体表标识。(3)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患者在麻醉开始前,应进行四方核对,再次确认手术部位及体表标识。
五、患者安全保障措施到位
1、凡有神志不清或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保护,并加强巡视,危重病人制定详细安全护理计划,凡有思想顾虑或有轻生念头者,发现后及时向领导报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并采取响应措施。
2、病房内有氧气装臵,严禁吸烟、明火,用红标签注明,并指定专人定时检查、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通过安全排查使全院护理人员知晓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及意义,认真查找隐患,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临床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满意的护理服务
我院护理部推出APN连续弹性排班
为进一步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护理病人质量,减少护士交接班时拖班现象,我院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6个试点病区进行护士排班的改革,通过推行8小时连续工作制,重新界定护士的工作内容、各级人员的职责、各班交接的重点,减少交接环节,均衡薄弱时段的人力,保证护理工作的无缝隙和连续性,实现护理人员的分层使用。
据了解,所APN连续排班是指将护理班种整合成A班(上午班),P班(下午班)和N班(夜班),以护理组长率领责任小组的团队工作模式开展工作;通过设立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岗位并按层级确定其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分层级管理和使用护士,为病人提供连续的、无缝隙的、均衡的护理质量和服务,保障病人安全。
APN排班调整,将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打破以前不管是老护士还是新护士,同一个班次做相同事情的局面:如设立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为一组,由组长负责,不同层级的护士做不同的工作。连续性排班与护士分层级管理结合起来达到了双赢,护士连续性排班24小时护理人力与层级配置相对均衡,使中午和夜间薄弱时段,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12 无论是人力,还是技术的需求都得到较好的满足,使护理安全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此外,临床上通过对年轻护士的传、帮、带,加快了年轻护士的成长。高年资护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为专科护士的培养和护理专业的发展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护士由单独承担责任变为由小组团队共同承担风险,护理质量由终末控制变为过程控制,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减少了夜班频数,使护士有更多的个人时间照顾家庭,更加人性化。(院办 护理部)
第二篇: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
手术是临床外科系统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包括从病人决定手术入院、接受手术以及麻醉苏醒后直至病人出院的全过程。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仅仅局限在手术室内,它延伸到手术前后的护理。
一、术前访视
一)、术前病人的评估
巡回护士术前访视手术病人十分重要。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访视病人,阅读病历,通过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交流和对病人的观察,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精神情感、感觉状况、运动神经状况、排泄情况、呼吸、循环、体温、皮肤、水电解平衡状况等。
1、病人身体的准备
1)、皮肤准备 择期手术前,手术前一天晚上,要求病人沐浴或擦洗, 并更换病人衣裤。术前不要去除毛发,除非毛发在切口上或周围干扰手术。
2)、其它术前准备 指导病人手术前戒烟,结肠直肠手术前的肠道准备,充分控制所有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症。
2、病人及家属心理方面的准备手术对病人来讲都是较强的一种刺激,这种紧张刺激会通过交感神经纟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病人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冷、发抖,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术前指导和心理护理的目的是减轻病人对手术的焦虑情绪,使病人在身心俱佳的状态下接受手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及心理障碍,提供正确的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病人及其家属因疾病、手术引起的焦虑不安和担心恐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有助于减少各种手术后的心理并发症,以及因手术前心理准备不充分或不妥当而引起的各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妥善的围手术期心理准备和心理治疗已成为外科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术前宣教
一)、术前健康教育 术前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向病人介绍手术配合护士及手术室的环境设备;介绍进入手术室的时间、麻醉配合的注意事项、手术开始的大约时间;讲解静痛与麻醉、与术后肠蠕动恢复的相互关系;向病人介绍入手术室前要求(如术前禁食、禁水时间、去掉手饰、假牙,勿将现金、手表等贵重物品带入手术室;着医院配备的病人衣裤);介绍手术及麻醉的体位及术中束缚要求;术中输液的部位;讲解术中留置的各种引流管道,如引流管、胃管、尿管、气管插管等对康复的影响;训练胸、腹式呼吸、咳嗽、翻身,以及卧床大小便等;指导病人术中出现特殊情况的自我护理(如恶心、呕吐时做深呼吸等)。
二)、宣教方法 宣传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录像数据、幻灯等易懂明了的方式为病人及家属进行讲授;或在病房走廊两侧设置卫生宣传墙、科普宣传栏进行手术前、术中、术后等各种各类手术的知识讲座。
二、手术护理
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期间,手术室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按手术安排仔细核实病人,确保病人手术部位准确无误。注意病人的保温护理,防止病人在手术过程受凉感冒,影响术后康复,在手术中输液、输血是手术室常用的治疗手段,掌握有关输液、输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配合手术的保证。
约二)、病人的保温护理研究显示大约50 的病人术中中心体温低于36 C,33.3 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5 ,全麻手术超过3小时、一般手术超过2小时,容易出现术 约
1、
第三篇: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全院护士)围手术期概念:
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分手术前期(术前)手术麻醉期(术中)手术后期。
※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术前护理: 从病人准备手术至进入手术室,这一时期的护理。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现病史、既往病史、个人史、药物过敏史、用药史、麻醉手术史。
(二)身体状况:
1、年龄和性别
2、营养状况
3、体液状况
4、重要器官功能
(三)心理社会状况:
1、心理状况
2、家庭社会状况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
2、胸部X线检查
3、心电图检查
4、特殊检查
(五)手术分类:
1、手术时机:急症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
2、彻底程度:根治、姑息。
(六)耐受手术能力:耐受力良好,耐受力不良 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
(二)健康教育:
1、外科疾病康复指导
2、心理保健知识指导
3、饮食卫生知识指导
4、合理用药知识指导
5、术后功能锻炼及活动指导
6、复诊的要求和时间
(三)提高手术耐受力
(四)手术前常规准备
(五)手术日晨护理
(六)急症手术前准备
提高手术耐受力:保证休息和睡眠,饮食护理,纠正体液失衡,保证重要脏器功能。手术前常规准备:
1、胃肠道准备:
目的:①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和误吸;②
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③减少术后腹胀及胃肠道并发症。
方法及内容:①一般手术:禁食12小时,禁饮 4—6小时;②胃肠道手术:术前1—3日开始进流质饮食,并根据需要置胃管洗胃或术前晚灌肠;③结直肠手术:术前3天开始口服肠道抗菌素、服缓泻剂。
2、呼吸道准备:术前戒烟2周以上治疗肺感染。
3、手术区皮肤准备
(1)目的和要求(2)物品准备(3)操作步骤(4)注意事项(5)特殊部位备皮要求:颅脑手术、颜面部、口腔、阴囊、阴茎部手术。(6)手术区备皮范围:
乳房手术:上锁骨上部、下脐水平、两侧腋后线,包括同侧上臂上1/3及腋窝。胸部手术:前后胸壁皮肤过中线大于5cm。
腹部手术:上起乳头联线,两侧至腋中线,下至耻骨联合及会阴部,剃阴毛、下腹部及腹股沟区手术应包括大腿上1/3皮肤。会阴及肛周手术:剃除阴毛。
四肢手术:以切口为中心上下20cm以上的范围,患肢或整个患肢。
4、备血
5、药物过敏试验 手术日晨护理:
1、生命体征测量
2、检查手术前准备工作是否完善
3、妥善保管随身物品
4、指甲油、口红处理
5、胃管
6、排空膀胱
7、术前用药
8、带入手术室物品
9、准备术后用品
急症手术前准备:尽快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注意急症手术病人术前不作灌肠、不用泻药。危重病人不宜作复杂的特殊检查。手术护理:
一、病人的接送:病人识别形式:①核查腕带标记;②主动沟通确认病人;③通过家属陪伴者确认病人;④护理指导;⑤病人识别的“三确”、“六核”规则。三确:正确的病人、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 方式。
六核:病人入院登记时;病人到病房报到后佩戴腕带,护士正确书写病人资料与床头卡;手术室接病人时;手术病人至手术等候区时;手术间负责巡回的护士即病人入手术间时;手术即将开始时。
二、病人的核对:病人的核对→病人的核查→医生、麻师、巡回护士→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共同核对签名,执行过程中若有任何疑问,应重新确认明确后方可执行手术。
三、病人的保温护理:
(一)手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1、增加伤口感染率
2、影响凝血功能
3、影响机体代谢
4、增加心血管并发症
5、延缓手术恢复
6、低体温可延长住院时间
(二)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1、手术室低温环境:常控22—24℃。
2、麻醉剂的应用:有扩张血管、抑制体温调节的作用,麻醉时采用机械通道吸入干冷气体等,也会引起体温下降。
3、皮肤保温作用的散失。
4、输液和输血
(三)预防术中低温的综合保温措施:
1、检测体温;
2、调节室温;
3、保暖;
4、输注液加温;
5、冲洗液加温。
四、术中输血输液:
(一)输液:
1、常用液体的种类及作用;
2、输液高度管扭注意;
3、速度;
4、观察;
5、常见的输液反应及防止。
(二)输血:
1、常用输血品的种类及特点;
2、输血的注意事项;
3、常见的输血反应及防治。
五、病人的保护:
(一)病人的转运措施:
1、车有安全带或护拦;
2、严接查对制度;
3、病人保暖舒适、安全;
4、麻醉与手术医生陪同;
5、管的保管避免发生液体反流或管道脱落。
(二)病人在手术间的保护措施
1、从上手术推床到躺至手术床的过程中,应遮挡病人,保证病人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2、病人在手术床上应注意使用约束带约束、防止病人从手术床上坠落。
3、一旦病人进入手术室期间,必须有人看护,病人不能单独留在手术间。
4、在手术室期间,随时注意给病人保暖,避免体温过低或过高。
5、手术结束,气管插管拔管阶段,应守在病人身边,防止病人烦躁,导致坠床或输液管的脱落。
6、手术结束后,病人从手术床移至推床,注意防止各类引流管的脱落。
7、手术结束。
六、物品的清点:清点内容:器械、敷料、其他(手术刀片、线轴、缝针等)
清点时机:①手术前洗手提前20分钟上台。②第一次整理器械时; 二次关体腔前;三次第一层体腔关闭结束; 四清点缝完皮肤时。
七、护理记录
术后护理:指病人从手术结束返回病室,直到出院这一阶段的护理 术后常规护理:
1、病人的搬运
2、卧位:先依、麻醉取体后,而后按手术取体位。
①病人清醒、血压平稳后,颈、胸、腹部手术病人取半卧位;②硬脊膜外麻醉病人平卧(可不去枕)4—6小时;③全麻未清醒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④蛛网膜下腔麻醉病人:去枕平卧6—8小时;⑤颅脑手术后,病人清醒无休克,取床头抬高15—30°斜坡卧位;⑥骨科手术后应平卧硬板床,四肢手术后应抬高患肢。※肛门排气
引流管的护理:①熟知引流管的作用和通向,切勿接错。②妥当固定,以免脱落或滑入体腔内。③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色鲜红色,200ml/h,8h超过400ml以上加上全身表现,考虑大出血。④保持引流装置无菌,防止污染,每天更换引流袋。
⑤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压迫或扭曲。⑥掌握各类引流拔管指征,拔管时间及拔管方法。
第四篇:第二章 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
第二章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
一、选择题
1.65岁老年人的心搏出量约为年青人的
A.30%
B.40%
C.50%
D.60%
E.70% 答案:D 2.老年人最常伴有的疾病为心血管疾病,且最常累及的部位是 A.心
B.肝
C.脾
D.肾
E.肺 答案: A 3.对老年人心理特点描写不妥当的是
A.孤独失落
B.抑郁
C.对治疗护理依从性较好
D.自我概念低下
E.乐观 答案:C 4.心肌梗死后经过治疗多久后可以择期施行手术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E.8个月 答案:D 5.为了减少手术危险,应将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在
A.正常值范围
B.无需控制血压
C.100/80mmHg D.120/80mmHg E.180/100mmHg
答案:E 6.目前对手术后中、重度疼痛病人镇痛最常用的方法是
A.口服药物
B.肌肉注射
C.静脉注射D.静脉滴注
E.肛门给药 答案:B 7.下列哪个不是转移注意常用的方法:
A.松弛
B.想象
C.音乐
D.睡觉
E.看电视 答案:D 8.手术死亡病例中,死于肺部并发症的疾病约为 A.5%
B.15%
C.25%
D.35% E.40% 答案:C 9.老年人手术病人用药护理说法不妥的是
A.按时、按量服药
B.对使用镇静剂、镇痛剂的病人要特别加强对呼吸的观察 C.应将所用药物种类限制到最小,遵循小剂量原则 D.应用洋地黄类药物,不用注意监测血钾浓度。E.都不正确 答案:D 10.下列说法不妥的是
A.老年人主食多选择粗粮
B.术后预防心律失常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持续低流量吸氧C.合理安排生活做到劳逸结合 D.进行营养支持病人,应首先胃肠外营养支持。E.都不正确 答案:D
二、多选题
1.老年人患病的特点有:
A.疾病表现不典型
B.应激能力差
C.并发症较少 D.反映速度较快
E.听觉敏感 答案:AB 2.正确的健康宣教内容是:
A.鼓励和指导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B.教会病人自我调节 C.自我控制以保持良好的心态 D.掌握术后用药的剂量和方法
E.加大运动量 答案:ABCD 3.疼痛对机体的影响正确的是 A.代谢增加
B.交感神经兴奋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C.交感神经兴奋抑制了胃肠和泌尿道功能
D.应激状态免疫机能有所下降
E.代谢降低 答案:ABCD 4.椎管内给药可出现的并发症有
A.呼吸抑制
B.恶性
C.瘙痒
D.高热
E.呕吐 答案:ABCE 5.避免诱发和加剧疼痛的因素有 A.提供舒适的环境,减少一切不良刺激
B.安置病人于恰当的体位、矫正不适的姿势 C.胸带、腹带要适中 D.大剂量使用止痛剂
E.都不对 答案:ABC
三、名词解释 1.疼痛
是指个体对伤害性刺激的一种主观感受,不同个体对疼痛的感受是不同的。2.先发制痛
是指在手术等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引起的疼痛出现之前,预先采取镇痛措施,以阻止感觉的传人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敏感化,达到消除或减轻术后疼痛、延长镇痛时间及减少镇痛药物使用的目的。3.自控镇痛(PCA)是指一种经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疼痛程度、身体情况和需求,预先设置镇痛药物的剂量,并锁定注药间隔时间,再交由病人“自我管理”的疼痛处理技术。
四、简答题
1.老年病人的心理及生理特点要点内容?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孤独、失落(2)抑郁及自我概念低下(3)对治疗护理依从性较差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1)循环系统是老年人健康的常见问题,最常伴有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且常累及心、脑、肾的功能。
(2)呼吸系统老年人的胸廓常因呼吸系统疾病而呈桶状胸;肋骨钙化、弹性降低致胸廓 僵硬等。
(3)消化系统消化器官老化而致消化、吸收、排泄功能下降。
(4)泌尿系统老年人由于肾血流量减少、肾血管硬化、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排泄缓慢,故在用药等方面要特别注意。
(5)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系统等功能也都有明显下降,功能不同程度障碍,对不良刺激的防御能力、再生和愈合能力下降。2.围手术期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问题? 护理诊断和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与担心所患疾病、(2)自理缺陷与衰老、疾病、手术等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衰老、疾病、手术创伤及术后禁食有关。(4)低效性呼吸型态与肺功能不全、麻醉、手术有关。(5)心输出量减少与原有心血管疾病、麻醉、手术有关。(6)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切开裂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7)知识缺乏与不具备有关的疾病、手术及康复保健知识有关。3.老年手术病人用药护理?
答:应将所用药物种类限制到最小,遵循小剂量的原则,以防毒性反应和脏器功能受损;由于老年人用药依从性较差,应督促或帮助按时、按量服药;对使用镇静剂、镇痛剂的病人要特别加强对呼吸的观察;注意降压药对水、电解质的影响;应用洋地黄类药物,要注意监测血钾浓度。
4.老年人患病后的特点有哪些? 答:(1)疾病表现不典型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发热时不易辨别热型,对疼痛的反应较差,自觉症状轻,易影响诊断和治疗。(2)应激能力差多种疾病常伴发而表现为症状复杂、病情多变等。(3)并发症多如:感染、切口裂开等等。5呼吸系统疾病手术后主要护理措施有哪些?
答:安置合理的体位,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排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48小时内常规吸氧;鼓励病人深呼吸及无禁忌下的早期活动;适当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必要时局麻下纤维支气管镜气管内吸痰或气管切开,避免连续数小时给予高浓度吸氧,以免呼吸抑制和氧中毒;严密观察病情,积极做好抢救配合工作。6.冠心病手术后护理要点? 答:术后3天内按重症病人监护,常规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及比重、心电图、体液平衡情况,血压和心功能不稳定者,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术后老年病人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时症状常不明显,因此需要密切注意诱因和心电图微小的改变;术后48~72小时内持续低流量吸氧,是预防心律失常简单而有效的方法。7.营养不良的护理措施? 答:(1)营养支持首先选择经胃肠内补充营养的方式;(2)注意合理的饮食结构建议老年人主食多选粗粮,其中的食物纤维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同时可预防老年人较常发生的便秘;(3)增进食欲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要兼顾病人的口味爱好,注重色、香、味和易消化,以增进食欲。
8.如何正确对老年人进行健康宣教? 答:(1)告知病人和家属,安稳的情绪、充足的睡眠及合理饮食对手术的重要性,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病人;(2)解释围手术期各项检查、操作的必要性,简单介绍手术过程,要求病人配合;(3)为适应手术后的变化,减少不适和并发症,应教会病人及家属一些简单的技能,如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以及如何在咳嗽时保护切口等;(4)在无禁忌的情况下,鼓励和具体指导病人早期活动及功能锻炼;(5)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教会病人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并要求病人家属重视和尽量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要;(6)合理安排生活,做到劳逸结合;(7)按医嘱定期门诊随访;(8)指导病人掌握术后用药的剂量和方法;(9)帮助病人了解与所患疾病有关的预防、饮食、功能锻炼等方面的知识。
五、案例分析
1.男,70岁,因小腿开放性损伤来医院就诊,经检查:血压150/80mmHg,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体温36℃,病人心肺功能良好,无糖尿病史,行小腿损伤修复术,请问本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术后护理措施有哪些? 答:1.护理诊断:
焦虑恐惧与担心所患疾病、手术治疗、疾病预后、术后康复等有关。自理缺陷与衰老、疾病、手术等有关。营养失调与衰老、疾病、手术创伤等有关。
低效性呼吸型态与肺功能不全、麻醉、手术等有关。
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切口裂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所患疾病有关的并发症。2.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护士要注意观察,经常与之交流、沟通,了解病人的想法,把握其心理动态,及时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2)卧位根据麻醉方法、疾病部位选择适当的卧位,并保证病人舒适。注意定时更换体位,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
(3)老年人手术病人用药护理注意用药的种类限制,遵循小剂量原则,防止毒性反应的发生等。
(4)严密观察病情由于老年人表现不典型;应激能力差;并发症多;因此要对病人仔细检查、详细询问、警惕细微的改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提供周全的整体护理。
(5)营养护理建议老年人多选择粗粮,其中的食物纤维能减少便秘的发生;增进食欲,注重色、香、味和易消化,以增进食欲。
2.男 65岁高血压病史已经30年,长期服用高血压药,因急性阑尾炎急诊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80/150mmHg,呼吸20次/f分,体温36℃,脉搏88次/分,该病人拟行急诊阑尾炎切除术,请问本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有哪些? 答:1.手术前护理
(1)常规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摄片等。
(2)了解高血压的治疗情况,使用药物的种类、剂量、持续时间和效果;评估重要脏器功能。
(3)选择即可降压又可为麻醉创造条件的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减少手术的危险。
(4)手术前给予镇静药,使病人情绪稳定,有利于血压维持在安全范围内。2.手术中的护理
(1)选择对循环系统影响最小的麻醉方法和用药,并加强麻醉管理。(2)严密监测血压、心电图,必要时还要了解中心静脉压、尿量等。(3)术中要彻底止血,以防止术后出血。3.手术后护理
(1)机型进行血压、脉搏、心电图监测,维持血压相对稳定,警惕高血压危象和左心衰的发生。
(2)使用多种方法,完善止痛,防止血压骤升。(3)严格控制输液的量和速度。
第五篇:胸外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常规
胸外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常规
胸外科手术前健康指导:
1心理准备:
病人术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心手术安危,及术后情况,病人如有什么疑问、担心可以及时向医生及护理人员询问,应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手术。山东省交通医院胸心外科崔海银
2呼吸道准备:
1)吸烟会增加支气管分泌,加重呼吸道症状。病人应在术前2周戒烟。
2)有意识的进行深呼吸及咳嗽的训练,以利于手术后肺膨胀,病人应练习腹式深呼吸和有效排痰训练。
3)术前三日开始进行雾化吸入每日三次。每次15—20分钟。
3饮食:
为了增强体质,增加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术前病人应进食一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粗纤维、维生素及果酸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和鱼、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豆制品等。必要时可以静脉补充营养。同时注意保持大小便通常。
4辅助检查:
协助医生完善各种检查,包括抽血化验、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5胃肠道准备:
因绝大多数病人不习惯在床上解大小便,特别是术后因手术创伤和麻醉的影响,很容易发生尿储留和便秘。故在术前三天病人应练习在床上排大小便。
6术前一日准备:
1)观察体温变化,如有发热、咳嗽、女病人月经来潮时推迟手术期。
2)做好个人卫生,洗澡、剪指(趾)甲,更换干净内衣。并行手术区备皮。
3)如有需要根据医嘱备血、试敏。
4)为了防止麻醉或手术过程中所致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一般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术前晚宜进食软质食物。
5)术前晚根据医嘱应用镇静剂以减轻紧张感,保障睡眠与休息。
6)食管手术病人术前晚给予温皂水灌肠一次。胸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一、给予一级护理2—3天。
二、术日禁食水,术后第一日改进普食。
三、全麻未完全清醒时,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麻醉完全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改半卧位。
四、持续鼻导管吸氧24—48小时,以后间断鼻塞吸氧至72小时。
五、心电监护、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48—72小时。以后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每6小时监测一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早期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六、四次温,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
七、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八、呼吸道护理,雾化吸入每日4—5次,每次20分钟。翻身叩背,协助排痰,每2小时一次,经常听诊肺部呼吸音情况,预防肺炎及肺不张。
九、全肺切除的病人应严格限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不应超过30滴。胸腔闭式引流健康指导:
一、胸腔闭式引流的意义
排除胸腔内的液体、气体和血液。恢复和保持胸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防止感染。
二、胸腔闭式引流的注意事项
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保持管道连接处衔接牢固,水封瓶长管没入水中3—4cm,并保持直立,胸壁伤口引流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水封瓶内为无菌用水,必须由医护人员更换底液,防止感染。
2有效体位:在病情允许下置半卧位,此体位利于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咳嗽、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使肺充分扩张。
3维持引流通畅: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的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防止引流管受压、折曲、阻塞。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水封瓶内长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如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
4妥善固定:引流管长度约为100cm妥善固定于床旁运送病人时要夹住引流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膝关节,并保持其密封,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及时报告医生。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一、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二、有效体位,鼓励病人进行咳嗽、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复张。
三、维持引流通畅,每30—60分钟挤压一次引流管,防止其受压、折曲、阻塞。
四、妥善固定。
五、观察、记录引流液的色、量、性状、气味及水柱波动的范围,并准确记录。如术后每小时引流量超过200毫升,连续3小时不减或每小时超过100毫升,连续5小时不减,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再次开胸的准备。
六、引流瓶每日以无菌的生理盐水更换引流液,并做好标记,便于观察引流量。胸腔闭式引流术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将一根引流管置于胸膜腔内,连接一个密闭式的引流装置,其目的是引流胸膜腔内的积气、积液,适应于气胸、血胸、脓胸及各种开胸手术的引流。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疼痛;②清理呼吸道低效;③有感染的危险;④有引流不畅的可能;⑤潜在并发症——开放性气胸。
一、疼痛
相关因素:
胸壁伤口。引流管放置的位置。
主要表现: 病人诉引流管处伤口疼痛,咳嗽及深呼吸时加剧。
呼吸浅快。病人不愿咳嗽排痰,听诊双肺可闻及痰鸣音。
护理目标:病人疼痛得到缓解和消失。
护理措施: 告诉病人有关密闭式引流的知识,使之了解置管的重要性,并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病人咳嗽排痰时轻提引流管,防止摆动导致疼痛。
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提供医师拔管指征,以尽早拔管。遵医嘱使用镇痛剂或在排痰前给予止痛药物。
重点评价: 病人疼痛的程度、时间及性质。
控制疼痛的措施有效与否。
二、清理呼吸道低效
相关因素: 胸腔闭式引流插管,不利咳痰。
因疼痛而不愿咳痰。
主要表现:
呼吸浅快。喉头可闻及痰鸣音。可出现紫绀、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甚至可致窒息。
护理目标: 教会并协助病人排痰。呼吸道通畅,听诊无痰鸣音。
护理措施: 协助病人咳嗽排痰,可扶坐起拍背,咳痰时协助轻提引流管,以免管道摩擦引起疼痛,致咳痰无效。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病人咳嗽排痰前适当给予止痛剂,使疼痛减轻,增加咳痰的效果。
每班仔细听肺呼吸音,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必要时鼻导管吸痰和支气管纤维镜下吸痰。
重点评价: 双肺听诊是否清晰。病人是否能正确掌握咳嗽排痰的方法。
病人是否了解咳嗽排痰的重要性。
三、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与胸壁切口有关。
引流装置消毒不严。病人家属无菌知识缺乏,与护士向其家属交待不清有关。
主要表现:病人可有发热,白细胞数增高,插管周围红肿,引流管内可有脓性液体流出。
护理目标: 无因引流装置处理不当而发生的逆行性感染。
插管局部无感染发生。
护理措施: 向家属传授引流装置的管理知识,如不要自行将引流管与引流瓶分开,不要自行更换引流瓶中液体,引流瓶是无菌瓶,不可用生水冲洗等等。
插管周围保持干燥,勤换药。
更换引流瓶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观察插管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疼痛加剧。
观察和记录引流液量和颜色。
重点评价: 引流液性质有否异常。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
四、有引流不畅的可能
相关因素: 密闭式引流管脱出。
引流管口堵塞。引流管位置放置不当或粗细不适当。
主要表现:引流管水柱波动微弱,挤压有阻力感,引流液体突然减少,患侧呼吸音明显减弱等。
护理目标:保证胸腔引流的有效功能。
护理措施: 观察引流情况,每2小时1次,将插管与皮肤接触处做好标记,观察是否有引流管脱出。每2小时挤压胸腔引流管1次,方法是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轻轻慢慢地松开捏紧的引流管,以免发生倒吸引流瓶中液体。发现有引流液突然减少,要查找原因,将引流管的位置进行调整,或嘱病人变换体位,确定引流管是否通畅。
仔细听双肺呼吸音,将两侧进行对照,发现患者呼吸音极低,应及时查找原因对症处理。必要时遵医嘱带管照胸片,确定插管位置是否正常,有无胸膜腔积液。
重点评价: 复查胸片了解是否有引流液潴留。
病人自觉症状是否与引流不畅有关。
五、潜在并发症——开放性气胸
相关因素: 密闭式引流管脱出,胸膜腔与外界相通。
水封瓶内水太少,长管与外界相通。
主要表现: 进行性呼吸困难。皮下广泛气肿,插管周围可扪及捻发感。
患侧呼吸音减弱。
护理目标: 病人及家属能了解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求。
无因引流装置管理不当所致的气胸发生。
护理措施: 向病人及家属交待引流装置的重要性及发生意外紧急处理的方法。妥善固定处理好引流装置的各个接口,引流瓶中长管必须浸入水中2cm以上。
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情况,每2小时1次,及时发现并处理意外情况。
注意插管周围皮下有无气肿、捻发感。听诊双肺呼吸音,及时发现和了解双肺呼吸音不对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发现有引流管脱出,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用纱布棉垫封闭引流管口,并且严密观察,对症处理。
重点评价: 引流装置是否处于密闭状态,各接口及引流瓶中液体是否符合要求。
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有否得到改善。皮下气肿、捻发感减轻或消失与否。
胸外伤的处理原则:
1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可用多头胸带固定,固定方法:由上向下,呈叠瓦式固定,松紧以能放进一指为宜。
2开放性肋骨骨折需彻底清创,分层缝合后包扎固定,防止感染。
3小量气胸不需特殊治疗,可于1—2周内自行吸收。
4大量气胸需进行胸膜腔穿刺抽气,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5血胸病人应早期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尽快排出胸内积血,促使肺膨胀,以改善呼吸功能,同时有助于观察有无进行性出血。
6给于抗生素预防继发性感染,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减少肺部并发症。
7肋骨骨折疼痛严重者必要时可应用止痛药物。
8肋骨骨折病人因疼痛活动量减少,饮食上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应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发生。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如有肋骨骨折应给予多头胸带包扎固定,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出现反常呼吸时应给予厚棉垫加压包扎固定,方法为由下向上,呈叠瓦式固定。
二、观察病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程度,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
四、根据病情给予吸氧2—4升/分,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行鼻导管吸痰。如为严重的胸外伤肺挫伤病人根据病情可给予气管切开。
六、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
七、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准备胸腔穿刺术或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物品、药品并配合医生进行有关处置。术后应观察创口有无出血、漏气、皮下气肿及胸痛的情况。
八、病人疼痛严重时可根据医嘱给予口服或肌注止痛药物。
九、需急诊手术的病人应做好术前准备。肋骨骨折护理常规
l、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半坐卧位。
3、准备胸腔穿刺包、氧气,水封瓶和吸痰机。
4、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深浅,呼吸时有无胸部反常活动、胸痛,如发现
有呼吸异常。即子吸氧和准备作肋骨牵引或固定。
5、注意全身情况,如血压和脉搏的变化,观察有无内出血和血痰,以及
皮下气肿等情况出现。
6、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咳嗽,防止肺炎。
7、胶布胸壁固定法:在病人作最大呼吸后屏气时,用前后过正中线5厘
米宽胶布固定,每条重叠1—2厘米,上下界超过两根无骨折的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