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的几点建议

时间:2019-05-12 01:3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的几点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的几点建议》。

第一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的几点建议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的几点建议

摘要:分析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部门决算编制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问题 建议 部门决算编制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是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是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总结。它是在日常会计核算资料的基础上加以归类、汇总和加工处理,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用统一口径的计量单位编制的会计报表,使之形成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全年各项资金运行情况及预算执行效果的报告文件。

一、部门决算的编制意义

部门决算是年度预算执行的总结,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从政府决策、计划设计、组织实施、控制管理等各阶段的最终结果,部门预算执行的情况如何,是否正确贯彻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实现了预算收支任务,是否做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只有通过编制部门决算才能准确地反映出来。部门决算报表是部门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定期书面报告,是行政事业单位和上级财政部门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信息资料,也是设计和编制下年度预算的基础。

二、部门决算编制的基本要求

编制部门决算必须严格遵照财政部国库司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保证决算报表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手续完备、口径相符、说明简练、报送及时。各项决算数据,要依照审核无误的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填列,切实做到账表相符,有根有据,不得估计编报。文字说明要言简意赅,能说明问题。

三、部门决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1)决算报表的参数不能一次到位。决算报表从每年发放的安装光盘中自带的参数到最后会审决算,中间会陆续下发3~5次参数,时间跨度超过2个月,参数变化还比较大,比初始参数更加复杂,钩稽的表格更多,这对户数较多的收付中心会计人员来说,由于时间等原因,所考虑的问题不全面,填报的数据不连续,很可能会因为参数的设置,强行修改某些数据,导致部分数据失真。

(2)处在改革“深水区”,编制难度加大。1)财政制度改革。近几年,随着国家财政制度的不断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也处于不断新旧交替的状态,许多新的规章制度、财政支付方式、预算管理模式等都不断在变革中完善。2)决算报表变动。部门决算为适应新形势下财政和预算管理的要求,基本数字表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全,表内、表间的钩稽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这无疑对决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3)未能做到基础数据填报准确无误。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会计人员“主动”失误。会计人员为满足报表的平衡、钩稽关系或是有意隐瞒、遗漏、窜改某项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以达到报表审核全部通过的目的。2)会计人员“被动”失误。决算编制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项较为烦琐和系统的任务,需要以前期各项基础工作作为支撑,需要财务人员认真、细致的工作才能编制出质量高的会计决算。无论是基础工作本身存在纰漏或是填报时马虎大意都会造成决算报表填报失实。

(4)部门决算分析报告撰写不完全符合要求。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算工作一直存在着“重数字、轻分析”的问题。一方面是会计人员的文字分析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是分析报告中涉及一些部门工作开展情况、主要事业成效,预、决算差异情况及原因,这些基本情况及执行中的偏差会计人员并不十分了解,增加了决算分析报告的撰写难度。

四、加强部门决算编制的几点建议

(1)统筹安排,尽早部署。目前决算报表已经基本稳定,可否考虑提前安排设置参数,最好在布置决算,下发光盘的时候基本确定,这样作为报表填报者、汇总统计者、甚至审核者来说均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更主要的是能够保持数据完整、真实、连贯。

(2)适应形势,加强队伍建设。为适应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财务人员要积极学习新的财务知识和财经法规,做好日常会计基础核算工作和编制前期各项工作。在年底编制部门决算报表时,首先要选配计算机业务水平较好、决算经验丰富的人员参加上级财政组织的决算工作安排、培训会议,保证上级决算精神的坚决贯彻。其次要指派专人对报表软件进行集中培训,让所有参加决算工作的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报表操作技术,弄懂表格关系,为财政决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夯实基础工作,细致决算填报。部门决算的基础数据来源于日常的会计凭证、账簿和各种报表,这些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全面是确保决算工作质量的必要保证。一是要把好原始凭证的审核关。这是编制好会计决算的第一关。这要求经办会计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政策法规,认真审核每一张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分清每项支出的项目类型和资金来源,从源头上堵住违规资金的支出,这是保证决算质量的前提。二要把好凭证录入审核关。这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重要环节之一,凭证录入审核这关没有把好,相关的账务数据就会出现错误,生成的报表数据就会令人质疑,也更谈不上会计决算信息质量的提高。三要把好与国库的对账关。在每年年末编制报表之前,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与国库科进行财政拨款核对。只有核对清楚后才能据此编制财政收入数,否则会影响决算收入金额和年末资金余额的填报,使决算数据出现错误。四要把好编制环节的数据录入关。首先要了解目前年度决算报表的报表结构,清楚决算报表中的主表和附表的内容,考虑哪些表是要填报的,哪些表是自动生成的;在编制范围方面,要考虑报表编制范围是否齐全,有无漏报和重报;在编制方法方面,要考虑是否符合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是否符合报表编制说明的要求;在填报顺序方面,要考虑哪些表先填、哪些表后填;并且在进行填报时,要求会计人员高度负责、细致、严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决算报表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填报效率,同时还可以避免漏填表、填错表。

(4)完善审核程序,建立制约机制。年度决算报表的填报内容杂、数据多,在数据录入完毕后,会审环节尤其重要。1)财政各业务股室做好指标、数字资料的审核工作。企财科负责城建系统指标核实;文财科负责教育系统指标核实;非税局负责审核“非税收入征缴情况表”;国资科负责审核“资产情况表”;预算科负责审核“收入支出决算总表”及“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年初预算;综合科负责其他数字资料的审核。2)指派国库科专人做好报表数据技术性审查工作,审查表内和表间数据的钩稽关系,还要注意逻辑性错误的出现,注意核实性错误的出现,并对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通过会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切实做到账表相符、数据衔接一致,保证决算报表数据真实、准确、全面。

(5)做好决算数据分析、提高决算水平。决算编报的质量如何,决算分析的质量占很大因素。如果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决算分析报告撰写水平,除了要做好决算的编制工作外,还要从两方面入手:1)提高会计人员的文字功底,加强对现成的决算数据的分析能力,加强对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的分析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归纳和总结,不断探索,撰写出符合要求的高质量决算分析报告。2)决算分析报告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其中有很多事项财政部门并不直接掌握,需要相关部门提供。为此需要各预算单位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共同完成决算分析报告,为来年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为加强财务方面的管理提供必要数据支撑和前提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展平.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告与会计核算工作的探讨[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6(18):65-67.民主集中制作为政党的组织原则,最先是由孟什维克提出来的。1905年,内外交困的沙皇政府被迫接受并颁发了“十月诏书”,该诏书允诺多项基本公民权利,还包括组织政党、扩大普选权、赋予国家杜马立法权等。针对新形势,1905年1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孟什维克召集了一次会议,会议认为:社会民主工党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决议接着详细说明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所包含的一些细则:代表和领导机构必须由选举产生,必须有明确的任期,必须是负责任的并且可以被罢免。〔3〕同年12月,布尔什维克在塔墨尔福斯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也通过了一个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决议。决议规定:“代表会议确认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不容争论的,认为必须实行广泛的选举制度”。〔4〕这就是为人们所熟悉的“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1906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统一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章程规定:“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5〕对列宁而言,此时的民主集中制意味着“承认党的一切负责人员必须由选举产生,必须报告工作并且可以撤换。” 〔6〕因此,从历史起源来看,选举是民主集中制的必要原则和基本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加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团结,在列宁的指导下,1919年3月,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在莫斯科宣告成立。列宁在《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中指出:“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 〔7〕由此,民主集中制就成了各国共产党普遍遵守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规定:“党中央委员会每月应向第三国际提出报告。”〔8〕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通过了加入共产国际的决议,正式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1927年党的五大党章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9〕1928年党的六大党章强调了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同时,还首次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三条原则和内容,其第一条就是选举制原则:“下级党部与高级党部由党员大会、代表会议及全国大会选举之。”〔10〕1934年的苏共十七大党章,首次在党的组织章程中对民主集中制作了具体的解释,并规定了四条基本原则和内容,其中第一条内容就是选举制。〔11〕这条原则一直保留到苏共二十七大党章。苏共十七大党章关于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内容的规定,影响了世界各国共产党党章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规定。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党章基本上依照苏共党章的这一原则,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四条原则和内容,其第一条为:“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由选举制产生。” 〔12〕1969年党的九大党章规定民主集中制的首要原则和内容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由民主协商、选举产生。”〔13〕十大和十一大党章延续了这一说法。十二大党章对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内容进行了完善,选举原则作为六条原则和内容的第二条提出。自此,一直到十八大党章都没有发生变化。

从以上的梳理可以看出,选举是民主集中制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即便在“左”的错误泛滥的文革时期,选举原则也并没有被抛弃。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或放弃党内选举制。

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践行党内选举制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其通过的第一个党纲中规定:“凡是党员......超过三十人的,应从委员会的委员中选出一个执行委员会。”〔14〕一大选举产生了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共二大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委员及候补委员由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区及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由“互推”产生。二大还第一次提出了“推举”的概念,推举的范围主要是地方和区,对象是地方执行委员会、区执行委员会。二大党章最先提出了“公推”的概念,公推的范围是基层党组织,对象是党小组组长。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产生方式,三大继承了二大的规定,由选举产生。与二大党章相比,三大党章将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数由五人增加至九人,候补委员由三人增加至五人。关于“互推”“推举”“公推”的相关规定,延续了二大的规定。关于“互推”,四大党章将原来的委员长改称“书记”,规定互推的对象是各级执行委员会及干事会的书记。中共四大关于“公推”的规定也有了一些变化,按照四大党章规定,如果支部人数适宜,则书记或干事会由公推产生,如果支部人数过多,则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的组长由干事会任命。但是,公推的范围未变,仍然是基层党组织。1927年党的五大党章,较之前的规定发生较大变化,各级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书记和政治局都由“选举”产生。关于“互推”,从二大到四大,其对象主要是各级委员会“一把手”。五大党章对此有了较大变化,其对象改为中央常委会和市、县常委会。关于“推举”,从二大到四大,其对象是地方执行委员会、区执行委员会。五大规定,只有省委常委会由“推举”产生。关于“公推”,五大党章在延续四大党章规定的基础上,对其作出一定的修改。除了规定公推产生支部书记和支部干事会之外,支部人数过多时,应该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组长由任命改为公推产生。公推仍然是针对基层党组织的。六大党章取消了“互推”的规定,五大规定互推产生的中央常务委员会改由选举产生,五大规定互推产生的市或县常委会改为同省委常委一样,由推举产生。六大取消了基层党组织实行的“公推”制。原来需要“公推”产生的,大致都改成了“选举”产生。七大党章在六大取消“互推”“公推”规定的基础上,将“推举”的规定也取消了。原来规定推举产生的,一律改为选举产生。七大党章规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由选举制产生”。〔15〕

建国以前,囿于严酷的战争环境等不利因素,党内选举的空间和范围有限,主要的实践表现在党的高层。党在革命时期有两部专门的党内选举法规,都是关于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法规。党的六大颁发了党内第一部关于中央委员选举的专项法规,即《第六届中央委员选举法》。该选举法规定了中央委员会选举的程序和人数以及差额情况。〔16〕1945年5月24日,七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的条例》。这个条例延续了六大关于中央委员会选举法的规定,并有了进一步的细化,程序也更加严谨。这个条例首次在党内选举法规中提到“预选”制。〔17〕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内选举获得了更有利的发展空间。1951年3月,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强调了党内选举问题,他指出:“党内的选举制,也应该逐步地实行起来......党的各级代表会议的代表,亦应尽可能地经过适当的选举产生。各级党委,应由党员大会、党员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选举产生。”〔18〕1956年召开的八大,是党在革命胜利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代表大会。八大党章重申:“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由选举产生。”〔19〕1957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和代表改选、补选问题的规定》,其对党代表的改选、补选问题作出较为细致的规定。尽管后来“左”的错误不断发展,并最终酿成十年内乱,但是,在实践上,党内选举并没有被完全抛弃,尤其是党的上层领导机关基本上还是由选举产生。尽管九大、十大和十一大党章中关于党内选举的规定前加上“民主协商”四个字,实践中的选举也确实受到一些干扰,但党内选举制并没有中断。

改革开放以后,党内选举在候选人提名、党内差额选举、基层党组织直选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关于候选人提名问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规定:“要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明确规定党内选举的提名程序”。〔20〕1990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其第九、十一、十三、十四和十六条,都对基层党组织选举候选人提名程序和方式作出了相应的规定。1994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其第十三、十八和二十一条,对地方党组织选举候选人提名程序和方式分别进行了规定。这些都标志着党内候选人提名朝着制度化、程序化方向取得了重要进步。

党内差额选举也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980年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选举应实行候选人多于应选人的差额选举办法,或者先采用差额选举办法产生候选人作为预选,然后进行正式选举。”〔21〕1985年2月,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若干具体问题的暂行规定》,明确提出了差额选举的比例:“提出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多于应选人数的20%左右。”〔22〕1988年3月,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大会实行差额选举的暂行办法》,具体规定了差额的对象和比例。这样,差额选举的范围就被明确扩大到省级常委一级。1990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第八、十七、二十八和二十九条,都规定了基层党组织差额选举的对象及其比例。1994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第四、七、十二、十六、十七和二十条,也相应规定了地方党组织差额选举的具体范围和比例。从中央层面来看,差额比例和范围呈逐步扩大的趋势。十六大代表差额比例多于10%,十七大代表差额比例不少于15%,十八大代表差额比例多于15%。

基层党组织直选的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选举制度取得的一个重要成就。基层党组织直选首先从农村开始,先有实践探索,后有制度规定。20世纪90年代,山西、湖北等地村级党组织开始进行竞争性直选改革。直选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两票制”和“两推一选”。农村基层党组织直选的实践探索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推广。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23〕在中央的大力推动下,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直选从村支部向乡镇党委班子延伸。乡镇党委直选改革,是新世纪以来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到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全国有300多个乡镇开展了党委领导班子的“公推直选”。城市社区党委的公推直选试点比乡镇启动得晚一些,2004年12月,南京市白下区淮海路社区进行了试点,之后,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公推直选改革迅速发展,杭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公推直选试点陆续开展起来。

四、党内选举改革可以带动其他党内民主要素的发展

推进党内选举建设,可以推动党内民主建设的整体进步。

首先,党内选举改革有利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现行《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了党员享有的八项权利。1995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和2004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是党员权利保障的专项法规,对党员的各种权利进行了细化规定并制定了保障的相关措施。这些都标志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党员权利保障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毋庸讳言,党员权利流失的问题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要表现为广大党员的知情权不够、参与权不足、监督权弱化、选举权失真。党内选举的改革和完善,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党员权利流失问题。实行党内选举制,必然要使候选人情况、议程等情况公开化,从而有利于保障广大党员的知情权;有了知情权,才能使广大党员能够有效参与,从而保障其参与权;有了充分的知情权和有效的参与权,才能真正落实广大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才能使党内选举能够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只有充分反映选举人意志的党内选举,才能使选举产生的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内涵,才能使广大党员更易体验到自身的主人翁地位,从而可以更有效地保障广大党员的监督权。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审计 课后练习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审计课后练习

判断题:

1、通常所说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是指因公出国费用、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公务接待费用。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详见财政部《2012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2、部门决算报表实际是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预算收支的执行结果。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64条。

3、财政监督部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部门决算审计实际是财政部门根据预算法授予的职权,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的决算进行检查,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只能按照审计准则规定的格式出具审计报告。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并非注册会计师从事的所有业务都只能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可以就审计报告的格式进行约定,约定的报告格式可以不是审计准则规定的格式,此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注册会计师不得在审计报告中声称遵守了审计准则。

4、财政部门委托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部门决算报表进行审计时,委托人应承担部门决算报表编制的会计责任。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承担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责任的应该是该部门的负责人。当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不一致时,委托人一般不应该承担决算报表的编制责任。

5、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调查时,无论被审计单位该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注册会计师都应完成该内部控制调查问卷的填制工作。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一个前提是,被审计单位该内部控制存在。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二十三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与审计相关的控制活动。与审计相关的控制活动,是注册会计师为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并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应对评估的风险而认为有必要了解的控制活动。审计并不要求了解与财务报表中每类重大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或与其每项认定相关的所有控制活动。很显然,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内部控制明显与审计不相关,也不会成为注册会计师认为有必要了解的控制活动。

6、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法释〔2007〕12号,的有关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在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交与该案件相关的执业准则、规则、应用指南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等。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详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四条。

7、注册会计师执行穿行测试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以及运行是否有效。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穿行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是否得到了执行。要证实内控是否有效运行,一般要通过控制测试来解决。

8、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只要总的收入支出不突破预算,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之间进行适当调剂,预算执行单位是可以自主决定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基本支出是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项目支出是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因此,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间不能由单位自主调剂使用。

9、在审计部门决算报表收入类科目时,注册会计师主要应关注收入是否完整,即关注收入的低估风险。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一般而言,由于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所有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应及时解缴,因此高估收入可能意味着无钱可缴,因此缺乏动机。而低估收入则意味着可以少缴收入,以便以丰补歉或者用于一些预算外的支出项目。因此,从动机分析,被审计单位低估收入的风险可能更高一些。

10、在审计部门决算报表支出类科目时,除了关注其合法性之外,注册会计师主要应关注支出是否真实,即关注支出的高估风险。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一般而言,由于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低估收入或高估支出意味着可以少缴收入,以便以丰补歉或者用于一些预算外的支出项目。因此,从动机分析,被审计单位高估支出的风险可能也较高。

11、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重要凭据之一,但由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专业性较强,因此,审计工作底稿除了注册会计师本人,并不能保证其他人员能看得懂。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第十条规定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

(一)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二)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三)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或外部的具有审计实务经验,并且对下列方面有合理了解的人士:

(一)审计过程;

(二)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

(四)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会计和审计问题。

12、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包括审计准则、审计准则应用指南、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等多个层次,在法律上它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审计准则是由财政部颁布的部门规章,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法定要求,而指南的作用只是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执行审计准则的要求,但并不限制或减轻其执行和遵守审计准则要求的责任。简单地说准则才是法定要求,而指南只具有参考意义。

13、注册会计师只要出具审计报告,就必须在审计报告中注明“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参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第三十三条。

14、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1号),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的评价通常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六个方面。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15、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调查问卷法、流程图法、文字叙述法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描述,其中,调查问卷法可以更直观地展示被审计单位的流程,便于审计人员发现关键控制点。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应该是流程图法。

16、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调查阶段,最起码要对执行内控的人物、时间、地点有所了解。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一项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会规定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实施什么行动,要清楚地了解内部控制,这三点必不可少,是最基本的要求。

17、审计程序的设计与注册会计师所要达到的审计目标相关。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18、我国的《预算法》规定,各级审计部门负责检查本级各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预算的执行。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参见《预算法》,应为各级财政部门。

19、在初步业务活动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就审计报告的格式与委托人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第十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达成一致意见的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记录于审计业务约定书或其他适当形式的书面协议中。审计业务约定条款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对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20、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内控控制调查和测试时一般应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关键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而对于不经常发生的业务相关的内部控制并不一定进行了解和测试。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21、“一支笔”审批是行政事业单位常用的控制程序,事实证明,该控制措施是目前控制经费支出最有效的手段。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一支笔”往往会使其他控制程序流于形式,形成重审批、轻审核的现象,反而不利于支出的控制。

22、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业务控制中,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不属于不相容职务。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三十三条。

2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参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第三条。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从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的角度阐释重要性概念。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可能以不同的术语解释重要性,但通常而言,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

(一)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二)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三)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

1、我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

A、财政部门 B、审计部门 C、会计师事务所 D、监察部门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参见《预算法》

2、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A、一个或多个金额 B、二个金额 C、三个金额 D、一个或多个交易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参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第八条。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规定,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次。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八条。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 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 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

4、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A、主管部门 B、领导集体 C、主管部门的负责人 D、负责人

正确答案:D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六条。

5、关于印章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B、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

C、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

D、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四十一条第二款。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6、行政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决策应由()决定。

A、单位负责人 B、党委

C、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 D、专门的投资部门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四十五条第二款。单位对外投资,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7、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时,以下人员比较适合的是()。

A、实习生 B、刚毕业的大学生

C、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 D、经验丰富的事务所的项目经理。正确答案:D 题目解析: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一般需要具备一定经验的人员。

8、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的阶段,其主要任务应该是()。

A、评价相关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 B、评价相关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

C、评价相关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有效 D、评价相关内部控制的执行人员是否合格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注册会计师一般从两个方面评价内部控制,一是设计是否合理(有效),二是运行是否有效。在内部控制了解阶段,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

9、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的了解阶段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穿行测试的主要目的是()。

A、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已有的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B、评价内部控制的执行是否有效 C、确定被审计单位对内部控制是否重视 D、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穿行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是否得到了执行。要证实内控是否有效运行,一般要通过控制测试来解决。

10、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应基于注册会计的专业判断,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

A、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同时应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B、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C、大股东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因此不考虑错报对小股东可能产生的影响。D、监管部门和股东的信息需求基础上作出的。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

(一)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二)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三)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11、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工作。

A、保管和序时登记 B、销毁与回收 C、领用与登记 D、票据押运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二十八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备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12、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支出审核控制。支出凭证应当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A、签字且只能签字 B、盖章且只能盖章 C、签字或盖章 D、粘贴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三十条第二款。支出凭证应当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13、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规定可以举借债务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债务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不得由一人办理债务业务的全过程。大额债务的举借和偿还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应当进行充分论证,并由()决定。

A、单位负责人 B、财务部门

C、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 D、党委书记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三十一条。大额债务的举借和偿还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应当进行充分论证,并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14、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政府采购文件,由指定部门或专人对所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并()。

A、出具收据 B、质量检验报告 C、资产清查报告 D、出具验收证明

正确答案:D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三十六条。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政府采购文件,由指定部门或专人对所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

15、行政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境)费用包括单位工作人员()等支出。

A、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参观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 B、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门票、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 C、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

D、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随行家属等人员费用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参见财政部《2012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因公出国(境)费用包括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16、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包括()等支出。

A、驾驶员工资与福利支出、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

B、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 C、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维修人员工资及福利支出

D、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车辆调度人员工资及福利支出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参见财政部《2012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列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17、2009年1月,湖北潜江财政局女干部窃取国库580万购名车金条。该局有职工向媒体报料说: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任何一名工作人员都具备私自拿取财政局负责人、中心负责人印章,开具“支付令”的条件,同时知道支付令密码,给国家资金被盗造成客观上的条件。潜江财政局的上述情况反映了其内部控制的哪种控制方法上出现了严重问题()。

A、会计控制 B、归口管理 C、财产保护控制 D、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正确答案:D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四十一条第二款。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18、某行政单位报销程序为:经办人填制报销单并签字—科室(单位)负责人审核—财务审核—财务机构负责人审批—分管财务领导审批—财务报销。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测试时发现有一部分超过规定开支标准的费用经过审批后报销,因此注册会计师认为该内部控制不可信赖,那么,他在设计实质性测试程序时应主要关注支出的()风险。

A、真实性 B、完整性 C、准确性 D、权利与义务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真实性”,相对于交易或事项而言,注册会计师应关注所有已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超过规定标准的费用一般应认为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费用。因此,如果发现有超标准的费用被记录且未被内控识别和制止,那意味着支出的真实性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应关注的主要风险。

19、对审计工作底稿的最低要求,通俗地说,能让人看懂。这里的人是指()。

A、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人 B、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人

C、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 D、负责监管的人员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第十条规定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

(一)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二)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三)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

20、为提高审计效率,注册会计师常常会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双重目的的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情况进行了解和测试时,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审计人员既获得了相关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证据又了货币资金余额是否准确的证据

B、双重目的的测试就是对同样的审计工作做两遍

C、双重目的的测试就是对同一样本总体先进行内部控制相关的调查与测试,然后再进行实质性测试

D、双重目的的测试就是同一名审计人员对同一样本总体实施不同目的的审计测试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所谓双重目的有时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一项控制测试程序,能同时取得有关控制的有效性(控制测试)和报表中的重要错报(细节测试)这两个方面的证据。如,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和评价某项特定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控制风险提供证据,同时也可以为确定所审计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是否存在错报提供审计证据。有时也指某项程序既可以用于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同时,该项程序也可以运用于实质性程序中,对特定交易或事项在认定层次进行细节测试。比如在对应收账款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时,需要检查应收账款业务凭证的签名、审核和交易记录金额等情况,这一程序一方面可以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情况提供证据,另一方面可以为实现应收账款审计目标提供基本审计证据。实务中注册会计师运用双重目的的测试,往往是为了使审计过程更经济有效。

21、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拨款收入的完整性进行实质性测试的程序是()。

A、从被审计单位的收入明细账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收入记录与相应的记账凭证核对其记账金额是否一致

B、取得财政部门的计划批复表,并将其与账面记录进行核对 C、获取或编制财政拨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

D、获取或编制财政拨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通过外部的原始单据与被审计单位的账面记录进行核对,能够应对账面记录不完整的风险。财政部门的计划批复表是部门取得收入的最有证明力的外部证据之一。

22、部门决算报表是被审计单位预算收支的执行结果,因此,对部门决算报表的审计,首先要注意()。

A、将决算报表项目与年初的预算进行核对 B、收入的合法性 C、支出的真实性 D、内部控制的全面性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因为决算是预算的执行结果。

23、会计师事务所对部门决算报表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除了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复核外,还要特别注意()。

A、人员的选派与督导 B、采用详细审计 C、巡视

D、设计以实质性测试为主的审计程序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首先是选派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保证项目组能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审计并保证达到事务所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同时,事务所还应对项目组保持适当的督导。

多选题:

1、下列属于部门决算报表目标的有()。

A、真实 B、准确 C、完整 D、及时

正确答案:ABCD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二十三条。

2、在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项目控制中,属于不相容职务的有()

A、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 B、概预算编制与审核 C、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 D、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

正确答案:ABCD 题目解析:参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四十六条。

3、注册会计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决算报表进行审计主要步骤包括()。

A、进行初步业务活动 B、计划审计工作 C、进行风险评估

D、设计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E、发表审计意见 正确答案:ABCDE 题目解析:见课件。

4、在初步业务活动阶段,注册会计师应与委托人就业务约定书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下列一般属于业务约定书条款的是()。

A、审计报告的用途及报告使用人 B、审计收费及相关费用的承担

C、审计准则的遵循条款与审计报告的格式 D、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金额

正确答案:ABC 题目解析:见课件中业务约定书部分。

5、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时,往往要经过收集、分类及取得对被审计单位业务的初步了解,以确定将要调查和测试的关键内部控制的范围。注册会计师一般应收集哪些类型的内部控制?()

A、目前存在的内控 B、针对日常业务的内控

C、会对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产生重要影响的内控 D、各种规范、指引中规定的内控

正确答案:ABC 题目解析: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二十三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与审计相关的控制活动。与审计相关的控制活动,是注册会计师为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并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应对评估的风险而认为有必要了解的控制活动。审计并不要求了解与财务报表中每类重大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或与其每项认定相关的所有控制活动。因此,在部门决算审计过程中,只有满足A、B、C三种特征的内部控制才是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

6、与其他了解内部控制的方法相比,流程图法具有()等特点。

A、难于理解 B、易于理解

C、更直观地展示控制流程 D、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控制缺陷

正确答案:BCD 题目解析:流程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易于理解,因此B、C、D都符合这个特征。

7、行政事业单位在业务控制层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A、对经费支出缺乏实际控制 B、不相容职务未能有效分离 C、流程控制不完善 D、控制环境不佳 正确答案:ABC 题目解析:见课件。

8、如何理解“在适当的情况下,应用指南还包括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和公共部门实体审计的特殊考虑。这些考虑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这些实体时执行审计准则的要求,但并不限制或减轻其执行和遵守审计准则要求的责任。”()

A、应用指南不能替代审计准则

B、应用指南和审计准则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C、指南并不构成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定要求,但指南对于注册会计师恰当理解和运用准则必不可少

D、指南并不构成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定要求,所以对于注册会计师恰当理解和运用准则时,应用指南是可有可无的 正确答案:AC 题目解析:审计准则是由财政部颁布的部门规章,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法定要求,而指南的作用只是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执行审计准则的要求,但并不限制或减轻其执行和遵守审计准则要求的责任。简单地说准则才是法定要求,而指南只具有参考意义。

9、注册会计师在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支出项目进行审计时应重点关注是否存在()等情况。

A、“基本支出”项目化 B、上级支出转移下级 C、虚列支出

D、利用虚假发票套取现金 正确答案:ABCD 题目解析:见课件相关部分。

第三篇:2014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2014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一、编报范围

(一)单位范围:本套决算编报范围包括列入2014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企业集团;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地区,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范围编报本套决算。具体包括:各级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单位,不需向财政部门报送部门决算报表。

解放军、武警部队决算不纳入本套决算编报范围,其决算布置文件另行下发。

(二)资金范围:本套决算编报内容包括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编报口径与单位预算衔接一致。财政部门拨付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单位的资金,不需编报本套决算。返回

二、填报口径

(一)本套决算收支报表均不包括偿还性资金。

(二)本套决算中“基本建设类资金”指单位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管理的资金,根据单位基建账并入会计“大账”后相关数据填报(未实行基建并账的单位,参照有关会计制度并账要求填报)。其中:财决05至05-2表、财决08至08-2表中“基本建设支出”和财决1 06-2表中“基本建设支出拨款”指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不包括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等。

(三)本套决算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填报口径应符合《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的规定。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

(四)本套决算中“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是指按照《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09〕79号)和《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10〕88号)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在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核拨给单位的教育收费等资金。

(五)纳入本套决算编制范围的单位,参照“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设定的口径填报本套决算。

(六)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彩票机构会计制度》的单位,2014年新旧会计制度转换后,财决02、07、09、12表等相关报表年初数按新制度口径填报。返回

三、录入级次

(一)纳入本套决算编报范围、独立编报预算的单位,都应作为独立核算机构逐户编制和录入本套决算。

(二)县级以下(含县级)不具备分户录入条件的预算单位,可以汇总录入本套报表。县级预算单位原则上应分户录入到二级预算单位。乡镇级预算单位原则上应分户录入到一级预算单位,也可按乡镇汇总录入,两种录入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统一规定。

(三)预算单位应按照财务管理关系或单位预算级次,逐级汇总建立决算数据的树形结构。树形结构应规范、清晰。地方财政部门应按行政区划建立汇总节点。返回

四、填报要求

(一)一级预算单位应对部门本级、所属单位和本级代编决算报表进行审核、汇总,并对有关收入支出重复汇总数进行剔除。其中,“上级补助收入”科目应与“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科目进行对冲,“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科目应与“上缴上级支出”科目进行对冲。

(二)一级预算单位拨给企业和其他不属于本套报表编报范围单位的财政拨款,可由拨款单位根据用款单位经费使用情况代编决算,填报有关经费表。代编报表的具体填报方法如下:

1.报表封面信息中“单位基本性质”按用款单位实际情况填列;“单位执行会计制度”选择“其他”填列;“报表类型”选择“经费差额表”填列;其他项目标识全部按单位实际情况填列。2.表中内容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划分,需要按项目填列的要逐项填列。

3.代编经费报表的单位原则上仅限于一级预算单位,各级财政部门不得使用“经费差额表”。

(三)中央和地方预算单位收到非本级财政部门的经费拨款,如单位已纳入所在地区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则应使用“经费差额表”向拨出款项的财政部门编报有关经费报表,包括财决01表至财决11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如“资产负债简表”(财决12表)、“基本数字表”(财决附03表)和“机构人员情况表”(财决附04表)等,原则上仅按预算管理关系报送,但实际由非本级财政部门负担人员经费的,财决附03表中人员情况应按经费比例或实际负担人数拆分报送。如单位未纳入所在地区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则不需编报本套决算。

(四)一级预算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套决算时应进行单位户数核对,检查新报因素和上年代码填报是否正确。

(五)一级预算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套决算时应进行枚举字典检查,检查部门标识代码等封面信息以及填列的各类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否符合规范。

(六)本套决算审核公式分为基本平衡公式、逻辑性公式和核实性公式三种类型。

1.基本平衡公式:用于审核表内平衡关系。软件中报错公式表现为红色,报错单元格表现为红色。应保持公式审核全部正确,不出现报错信息。2.逻辑性公式:用于审核表内、表间相关数据逻辑关系。软件中提示公式表现为紫色,提示单元格表现为红色。原则上不应出现提示信息。如有公式提示,单位经核实并出具相关文件依据等,可保留提示信息,并在填报说明中列示有关依据。

3.核实性公式:用于审核表内、表间有关数据的合理性。软件中提示公式表现为绿色,提示单元格表现为黄色。如有公式提示,单位应根据会计账簿和有关台账进行核实,有错调整,无错保留,并在填报说明中进行说明。

审核中如出现多条公式提示或同一条公式提示涉及多个单位,应从明细报表或基层单位开始核查。多条公式或多个单位提示同一类内容提示,经逐条核实提示公式后,可在填报说明中分类归总说明。

(七)部门决算审核模板用于查询和审核决算数据填报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相关数据全部为自动提取生成。使用审核模板进行分析时,如发现数据可能填报有误的情况,应先核实情况,并按照“有错更正,无错保留并说明原因”的原则处理。

地方财政部门、中央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如发现预算单位决算数据问题,应通知预算单位进行决算调整,不得随意更改单位数据。

(八)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列的报表,应填列到最底级的科目。

(九)本套报表的填报和分户录入金额单位为“元”(保留两位小数),汇总打印报表以“万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十)部门决算填报说明应按照规定格式逐项编写。

(十一)正式上报的部门决算报表及相关资料统一用A3纸打印,并5 按照上报文件、填报说明、分析报告、决算报表的顺序装订。返回

五、封面填报方法

(一)单位名称:填列单位的全称,并加盖单位行政公章。一级预算单位填报本级报表时,应在单位名称后加“(本级)”。

(二)组织机构代码:根据各级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代码证书规定的9位码填列。

(三)财政预算代码:中央一级预算单位按财政部编制的三位代码填列,二级单位为六位代码,前三位填列其一级预算单位编码,后三位由主管部门从001-799依次自行编制。已经实行部门预算的地方单位,该代码应与部门预算代码一致;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可参照上述方法编制预算单位代码。

财政部门和一级预算单位汇总上报部门决算电子数据时,应通过“单位排序整理”功能对单位按财政预算代码进行排序(“高级”菜单中,排序方式设置选择“树形结构次序优先”)。

(四)单位预算级次:填列部门和单位按照预算管理权限和经费领拨关系所确定的预算级次。

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预算并审核批复下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或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对下一级预算单位核拨经费的单位(含没有下级预算单位),为一级预算单位,代码填“1”。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编报预算并审核批复下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或向上一级预算单位领报经费并对下一级预算单位核拨经费的单位(含没有下级预算单位),按预6 算级次在“2”至“7”间选择填列。一级预算单位有下一级预算单位的,其本级代码填“2”;没有下一级预算单位的,代码填“1”,以此类推。财政部门汇总本级预算单位或者下级财政报送决算数据时,代码填“0”(财政汇总);部门和单位不得填列“0”。

(五)单位基本性质:依据政府编制管理部门确定的单位及经费性质,在“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五种类型中选择填列。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叠加汇总所属单位决算时不填列本项。

其他单位:由列入本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企业集团、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非事业编制单位、一级预算单位代编“经费差额表”或“调整表”,以及财政部门编制“调整表”或“乡镇汇总录入表”时选择填列。

(六)单位执行会计制度:按单位实际执行的会计制度选择填列。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叠加汇总所属单位决算时不填列本项。

其他:由一级预算单位在编报“经费差额表”或“调整表”,以及财政部门编制“调整表”或“乡镇汇总录入表”时选择填列。

(七)预算管理级次:按单位预算分级管理的级次选择填列。单位向非本级财政部门报送决算时,应按拨款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级次填列。

(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位代码,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门类、大类代码编制。

(九)隶属关系:由“隶属关系”和“部门标识代码”组成,以9位代码表示。具体填报方法如下: 中央单位:前六个空格均填零,后三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编制。地方单位:前六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编制。具体编制方法:省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两位数字后加4个零表示,如湖北省省属单位一律填“420000”;地市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四位数字后加2个零表示,如湖北省黄冈市市属单位一律填列“421100”;县级(含乡镇)所属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本身6位数表示,如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县级及乡镇级单位一律填列“421122”。后三个空格按照单位财务或归口管理的部门、机构,比照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填报。财政部门汇总本级预算单位或者下级财政报送决算数据时建立的汇总报表,一律选择“999”(财政汇总)填列。

(十)报表类型:按单位实际填报的报表类型选择填列。其中: “0”表示单户表,由独立核算单位录入本单位数据时使用。

“1”表示经费差额表,由一级预算单位代资金使用单位编制报表或单位向非本级财政部门编制报表时使用。要求以正数填报财决01至11表,有经费结余的可填报财决12表;一般不填报财决附03表和财决附04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

“2”表示调整表,由汇总单位剔除重复汇总数据时使用。汇总单位只能用调整表剔除因叠加汇总而导致的上下级单位收入、支出虚增部分,不得用于调整基层单位上报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数据。要求以负数填8 报相关报表,一般不填报财决附03表和财决附04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

调整表和经费差额表的内容应分别填报,不能将两类表的内容混编在同一套报表中。

“3”表示行政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行政单位数据时使用。

“4”表示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事业单位数据时使用。

“5”表示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数据时使用。

“6”表示乡镇汇总录入表,由乡镇汇总录入决算数据时使用。“7”表示叠加汇总表,单位报表汇总时由系统自动生成。

“8”表示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其他单位数据时使用。

(十一)新报因素:根据单位实际报送部门决算情况选择填列。“0”表示连续上报,由连续编报决算报表且报表类型未改变的单位使用。如单位只是组织机构代码发生改变,仍选择连续上报。“1”表示新增单位,由新设立的预算单位使用,包括因机构改革进行合并、分立的单位。

“2”表示上年应报未报,由上一应编未编决算报表的单位使用。“3”表示报表类型改变,由编报决算报表类型发生改变的单位使用,包括单位由汇总录入表改单户表编报等情况。“5”表示纳入部门预算范围,由当年新纳入部门预算范围的单位使用。“6”表示隶属关系改变,由当年因机构改革等原因改变隶属关系的单位使用。

“9”表示其他,决算编报单位出现上述以外的情况时使用。

(十二)上年代码:连续上报单位应填报上年代码,填报规则为“上年组织机构代码+上年报表类型代码”。

(十三)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单位名称应多于三个汉字;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填表人应多于两个汉字;电话号码区号首位应为“0”,电话号码不应为空且应为数字;邮政编码应为六位数字;单位地址应大于10个字符的长度;单位所在地区、预算管理级次、隶属关系、部门标识代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新报因素不应为空。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时,必须填报财政预算代码。当报表类型=“2”(调整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90”(其他单位),单位执行会计制度应选“50”(其他)。

中央单位的隶属关系码应为“000000”,省级单位隶属关系代码后四位应为零,地(市)级单位隶属关系代码后两位应为零,县级或乡(镇)级隶属关系代码后两位不应为零。地方单位的部门标识不为企业集团。当报表类型=“3”(行政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10”(行政单位);当报表类型=“4”(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2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22”(财政补助10 事业单位);当报表类型=“5”(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23”(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当报表类型=“8”(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90”(其他单位)。当预算管理级次为乡(镇)级时,报表类型应为“0”(单户表)、“1”(经费差额表)、“6”(乡镇汇总录入表)或“7”(叠加汇总表)。当新报因素=“0”(连续上报)时,上年代码不应为空,且应为10位(上年组织机构代码+上年报表类型代码),其中:上年组织机构代码应符合决算编制要求,上年报表类型应与本年报表类型相同;当新报因素=“1”(新增单位)、“2”(上年应报未报)、“5”(纳入部门预算范围)时,上年代码应为空。如果上年代码为空,则新报因素不应为连续上报。

组织机构代码应符合决算编制要求。2.逻辑性公式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50”(其他)时,报表类型应为“1”(经费差额表)、“2”(调整表)或“6”(乡镇汇总录入表)或“8”(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3.核实性公式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1”(一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3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2”(二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6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3”(三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9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11 且单位预算级次=“4(”四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2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5”(五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5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6(”六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8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7”(七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21位;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且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不为“999”(财政汇总)。

当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时,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且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新报因素≠“9”(其他)。

如果预算管理级次=“20”(省级),则单位预算级次≤5;如果预算管理级次=“30”(地市级),则单位预算级次≤3;如果预算管理级次=“40”(县级)、“50”(乡镇级),则单位预算级次≤2。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且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7”(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30”(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或“40”(企业会计制度)时,单位基本性质≠“10”(行政单位)或“2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90”(中12 国共产党机关)、“S91”(国家机构)、“S92”(人民政协、民主党派)、“S94”(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织);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91”(国家机构);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且单位名称中包含“公证”或“机关服务中心”表述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L72”(商业服务业);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且单位名称中包含“信息中心”或“网络”表述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L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时,封面单位基本性质和单位执行会计制度为空。返回

六、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决01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的预、决算收支和年末结转结余情况。本表年初预算数由单位依据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年初预算数填列;决算数据可自动生成,相关数据从本套决算的其他报表中提取。本年支出合计年初预算数包括使用本年收入、年初结转和结余以及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等资金安排的支出。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24行=(1+3+4+5+6+7)行;26行=(27+28+29)行;36行=(24+25+26)行;60行=(61+62)行;63行=(64+65)行;71行=(72+73+…+81)行;83行=(37+38+…+58)行=(60+63+66+67+68)行;84行=(85+86+87+88)行;13 89行=(90+91+92)行;95行=(83+84+89)行;36行=95行。

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行≥2行。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7行、24至25行、37至58行、60至88行≥0。

如果报表类型=“1”(经费差额表),则各行各列≥0。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行各列≤0。返回

七、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决01-1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的财政拨款预、决算收支和年末结转结余情况。本表年初预算数由单位依据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财政拨款年初预算数填列;决算数据可自动生成,相关数据从本套决算的其他报表中提取。

本年支出合计年初预算数包括使用本年收入及年初结转和结余安排的支出。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24行=(1+2)行;26行=(27+28)行;30行=(24+26)行;54行=(55+56)行;57行=(58+59)行;77行=(31+32+…+52)行=(54+57)行=(65+66+…+74)行;79行=(8014 +81)行;83行=(77+79)行;3栏各行=(4+5)栏各行;6栏各行=(7+8)栏各行;30行1栏=83行9栏;30行2栏=83行12栏;(1+27)行1栏=83行10栏;(1+27)行2栏=83行13栏;(2+28)行1栏=83行11栏;(2+28)行2栏=83行14栏。2.逻辑性公式

2行=财决01表2行;24行=财决01表1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31行至52行3栏对应≤财决01表37行至58行3栏;31行至52行6栏对应≤财决01表37行至58行4栏;54行至59行9栏对应≤财决01表60行至65行5栏;54行至59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60行至65行6栏;65行至74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72行至81行6栏;77行9栏对应≤财决01表83行5栏;77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83行6栏;79行9栏对应≤财决01表89行5栏;79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89行6栏;80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90行6栏;81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91行6栏;83行9栏对应≤财决01表95行5栏;83行12栏对应≤财决01表95行6栏。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行各列≥0。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行各列≤0。返回

八、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2表)本表反映单位本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及结余分配等情况。根据单位收入支出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编码、名称:按照《2014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类”、“款”、“项”的编码和名称填列(包括有关科目修订文件,下同)。单位取得的除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的各项收支,应按照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的性质,比照《2014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相关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选择科目编码和名称。

单位用财政拨款资金和其他资金安排的住房改革支出,应统一在“22102”(住房改革支出)科目下的“2210201”(住房公积金)、“2210202”(提租补贴)和“2210203”(购房补贴)科目反映。

(二)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年结转本年使用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和经营结余。本栏数据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1.基本支出结转:填列单位基本支出收支相抵后结转本年使用的累计余额,包括事业单位未转入事业基金的基本支出结转。

2.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等取得,需要结转本年继续使用的项目支出收支累计余额。

3.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资金中非偿还性资金结转本年使用的累计余额。

4.经营结余:填列事业单位上未进行分配并结转本年使用的经营收支结余,以及按制度规定结转的经营亏损(以负数填报)。企业16 化管理事业单位的未分配利润在此填列。

(三)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取得的全部收入。

(四)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全部支出。

(五)结余分配:填列单位当年结余的分配情况。根据《关于事业单位提取专用基金比例问题的通知》(财教〔2012〕32号)规定,事业单位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比例,在单位非财政拨款结余的40%以内确定,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超过规定比例的单位,应在填报说明中详细说明并附文件依据。

其他:反映单位除交纳所得税、提取职工福利基金、转入事业基金以外的结余分配情况。如本栏有数,则应在填报说明中说明具体内容及相关政策依据。

(六)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填列单位用事业基金弥补当年收支差额的数额。

(七)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结转下年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和经营结余。除事业单位经营亏损和事业单位行业会计制度明确可列负结余的情况外,一般不应有负数。本栏数据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八)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5)栏各行;8栏各行=(9+10+11)栏各行=(1+6-7)栏各行;13栏各行=(14+15+16+17)栏各行;18栏各行=(19+20+22)栏各行=(1+6-7+12-13)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6、7栏各行、12至17栏各行≥0。1栏合计行=财决01表26行2栏;2栏合计行=财决01表27行2栏;3栏合计行=财决01表28行2栏;5栏合计行=财决01表29行2栏;6栏合计行=财决01表24行2栏;7栏合计行=财决01表83行6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表25行2栏;13栏合计行=财决01表84行6栏;14栏合计行=财决01表85行6栏;15栏合计行=财决01表86行6栏;16栏合计行=财决01表87行6栏;17栏合计行=财决01表88行6栏;18栏合计行=财决01表89行6栏;19栏合计行=财决01表90行6栏;20栏合计行=财决01表91行6栏;22栏合计行=财决01表92行6栏。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时,12、13栏各行=0。

当(12+13)栏各行=0时:9栏各行=19栏各行,10栏各行=20栏各行,11栏各行=22栏各行。3.核实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不应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范围内。

当11栏各行=0时,22行各栏=0。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27”(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时,则2至4栏各行、19至21栏各行≥0。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0”(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5栏、11至17栏、22栏各行均为零。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且11栏各行≥0,则22栏各行=0。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30”(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时,5栏、11至17栏、22栏各行均为零。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3“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除外)时,13栏各行均为0。

如果报表类型≠“1”(经费差额表)和“2”(调整表),则本表不应为空。20栏=10栏+财决06表11栏-财决06表12栏。

财决02表11栏各行=财决02表5栏各行+财决03表5栏各行-财决04表5栏各行。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或“2”(调整表)时:如果19栏各行<0,则19栏各行≥2栏各行;如果20栏各行<0,则20栏各行≥3栏各行;如果21栏各行<0,则21栏各行≥4栏各行。返回

九、收入决算表(财决03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取得的全部收入情况。根据单位收入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财政拨款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一级预算单位收到的应拨给下级单位使用的款项,年终决算时尚未拨19 出的,在编报时列为本单位财政拨款。

(二)上级补助收入:填列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三)事业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实际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在此反映。

(四)经营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填列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填列单位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未纳入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的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各单位“本级横向财政拨款”和“非本级财政拨款”,以及行政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在本项内。

本级横向财政拨款:填列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并以合同形式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不在本项反映,应填列在“事业收入”栏。

(七)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4+5+6+7)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2表6栏各行;1栏合计行=财决01表24行2栏;2栏合计行=财决01表1行2栏;3栏合计行=财决01表3行2栏;4栏合计行=财决01表4行2栏;5栏合计行=财决01表5行2栏;6栏合计行=财决01表6行2栏;7栏合计行=财决01表7行2栏。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栏各行≥0,7栏各行≥(8+9)栏各行。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0”(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3至6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30”(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时,3栏、5栏、6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时,5栏各行=0。返回

十、支出决算表(财决04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全部支出情况。根据单位支出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该类支出明细还应在“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21 决05-1表)中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反映。

(二)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各项支出。该类支出明细还应在“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中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反映。

(三)上缴上级支出:填列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四)经营支出: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五)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填列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六)主管部门在汇总决算时,应使用调整表对“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与收入表中“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进行冲抵。

(七)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4+5+6)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2表7栏各行;1栏合计行=财决01表83行6栏;1栏对应类合计行=财决01表37至58行4栏;2栏合计行=财决01表60行6栏;3栏合计行=财决01表63行6栏;4栏合计行=财决01表66行6栏;5栏合计行=财决01表67行6栏;6栏合计行=财决01表68行6栏。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6栏≥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0”(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4至6栏各行=0。

如果5栏各行大于零,则财决02表5栏各行+财决03表5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时,5栏各行=0。返回

十一、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不包括应在“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自动提取。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54+65+80+85+92+95+99)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54栏各行=(55+56+…+64)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9523 栏各行=(96+97+98)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2栏合计行=财决01表72行6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表73行6栏;39栏合计行=财决01表74行6栏;54栏合计行=财决01表78行6栏;65栏合计行=财决01表79行6栏;80栏合计行=财决01表75行6栏;85栏合计行=财决01表77行6栏;92栏合计行=财决01表76行6栏;95栏合计行=财决01表80行6栏;99栏合计行=财决01表81行6栏。

1至53栏各行=财决05-1表1至53栏各行+财决05-2表1至53栏各行;65至94栏各行=财决05-1表65至94栏各行+财决05-2表65至94栏各行;54至64栏各行=财决05-2表54至64栏各行;95至99栏各行=财决05-2表95至99栏各行。返回

十二、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基本支出的明细情况。根据单位基本支出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等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因公出国(境)费用:填列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填列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列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

其他交通费用: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等。

公务用车购置:填列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其他交通工具购置: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外的其他各类交通工具(如船舶、飞机)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

(二)本表支出不包括应在“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三)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65+80+85+92)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4表2栏各行。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9栏各行≥0;66、69、70、72至76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1”(住房公积金)时,除1、39、50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2”(提租补贴)时,除1、39、51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3”(购房补贴)时,除1、39、52栏外,各栏均为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0、41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返回

十三、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根据单位项目支出明细账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基本建设支出:填列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不包括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等。

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由各级非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备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出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二)本表支出不包括应在“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三)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54+65+80+85+92+95+99)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54栏各行=(55+56+…+64)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95栏各行=(96+97+98)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4表3栏各行。99栏各行=0。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9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0、41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返回

十四、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项目资金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情况。本表可自动生成,各项数据从“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1表)、“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中提取。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5+6)栏各行;7栏各行=(8+9+10)栏各行;13栏各行=(1-7+11-12)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2栏各行=财决02表3栏各行;7栏各行=财决04表3栏各行=财决05-2表1栏各行;13栏各行=财决02表20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4栏各行≤财决03表2栏各行;28(4+5+6)栏各行≤财决03表1栏各行;11栏各行≤财决02表12栏各行;12栏各行≤财决02表13栏各行。返回

十五、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1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行政事业类项目收支余情况。根据单位项目资金收支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并分项目逐一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项目代码:填列单位部门预算项目代码。中央单位项目代码由13位数字组成(3位部门代码+2位年份码+8位项目序号),其中:上年结转项目代码延用上年代码,年中追加项目代码由单位根据编码规则自行编制。非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需填列本项。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二)项目类别:中央单位依照部门预算中项目类别填报,具体分为国务院已研究确定项目、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跨支出项目和其他项目四种类别。非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需填列本项。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三)打捆标识:中央单位依照部门预算项目打捆标识填报,选择数字000至999填列(默认为000,即非打捆项目)。非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需填列本项。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四)资金来源:填列单位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的资金来源情况。其中: 1.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2.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财政拨款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3.财政拨款:填列单位本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财政拨款。4.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单位本使用财政专户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安排的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

5.其他资金:填列单位本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的其他资金。

(五)支出数:填列单位本行政事业类项目的支出数。对于存在多种资金来源的项目,单位如无法区分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其他资金支出数,应按项目资金的构成比例计算填列。

(六)结余分配:填列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结余分配的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对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的规定不能进行分配;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对单位自筹项目结余资金,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填报。

(七)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行政事业类项目资金。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行政事业类项目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

(八)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5+6)栏各行;7栏各行=(8+9+10)栏各行;13栏各行=(1-7+11-12)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则项目名称不能为空。1栏各行=财决02表(3-4)栏各行;13栏各行=财决02表(20-21)栏各行。

当报表类型≠“2”(调整表)、“7”(叠加汇总表)且同一个项目3栏>0或4栏>0时,12栏=0。当11栏各行=0且12栏各行=0时,14栏各行=(3+4-8)栏各行。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16栏各行≥0;2栏各行≥3栏各行;13栏各行≥14栏各行。项目名称不应为科目名称。返回

十六、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用非偿还性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收支余情况,根据单位项目资金收支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并分项目逐一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项目代码:填列单位部门预算项目代码。中央单位项目代码由13位数字组成(3位部门代码+2位年份码+8位项目序号),其中:31 上年结转项目代码延用上年代码,年中追加项目代码由单位根据编码规则自行编制。非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需填列本项。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二)项目类别:中央单位依照部门预算中项目类别填报,具体分为国务院已研究确定项目、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跨支出项目和其他项目四种类别。非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需填列本项。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三)打捆标识:中央单位依照部门预算项目打捆标识填报,选择数字000至999填列(默认为000,即非打捆项目)。非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不需填列本项。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四)资金来源: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的非偿还性资金来源情况。其中:

1.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2.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财政拨款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3.财政拨款:填列单位本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财政拨款。4.基本建设支出拨款:填列本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财政拨款。

5.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单位本使用财政专户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

6.其他资金:填列单位本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其他资金。根据基本建设类项目除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的非偿还性资金来源情况填列。

(五)支出数:填列单位本基本建设类项目的支出数。对于存在多种资金来源的项目,单位如无法区分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其他资金支出数,应按项目资金的构成比例计算填列。

(六)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填列单位动用事业基金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资金。

(七)结余分配:填列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结余分配的基本建设项目结余资金,包括单位年末留成收入。对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的规定不能进行分配;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对单位自筹项目结余资金,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填报。

(八)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基本建设类项目资金。

1.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

2.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规定填报;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

(九)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6+7)栏各行;8栏各行=(9+10+11)栏各行;14栏各行=(1-8+12-13)栏各行;15栏各行=(16+17)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则项目名称不能为空。

2栏各行=财决02表4栏各行;14栏各行=财决02表21栏各行。财决06表1至4栏各行=财决06-1表1至4栏各行+财决06-2表1至4栏各行;财决06表5至16栏各行=财决06-1表5至16栏各行+财决06-2表6至17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3+5)栏各行≥财决05-2表54栏各行;9栏各行≥财决05-2表54栏各行。

当12栏各行=0且13栏各行=0时,15栏各行=(3+4-9)栏各行。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17栏各行≥0;2栏各行≥3栏各行;4栏各行≥5栏各行;14栏各行≥15栏各行;9栏合计行≤财决05-1表65栏合计行+财决05-2表(54栏+65栏)合计行。项目名称不应为科目名称。返回

十七、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7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的收入、34 支出、结转和结余等情况,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余结转本年使用的情况,其中: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单独列示。

(二)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

(三)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表中9至13栏数据可自动提取生成。

1.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2.人员经费:填列单位基本支出中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3.日常公用经费:填列单位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除人员经费以外的基本支出。

4.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四)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年末结转下年使用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数。

(五)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栏各行;5栏各行=(6+7)栏各行;10栏各35 行=(11+12)栏各行;9栏各行=(10+13)栏各行;15栏各行=(16+17)栏各行=(1+5-9)栏各行;16栏各行=(2+6-10)栏各行;17栏各行=(3+7-13)栏各行;18栏各行=(4+8-14)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27行2栏;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1行2栏;(5栏+财决09表5栏)合计行=财决01表1行2栏;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7行13栏;10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4行13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5行13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6行13栏;13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7行13栏;1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8行13栏;(13-1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9行13栏;1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9行13栏;16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0行13栏;17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1行13栏;(4栏+财决09表4栏)各行=财决06-2表3栏各行;(5栏+财决09表5栏)各行=财决03表2栏各行;(财决07表7栏+财决09表7栏)各行=财决06表4栏各行;(8栏+财决09表8栏)各行=财决06-2表4栏各行;(13栏+财决09表13栏)各行=财决06表8栏各行;(14栏+财决09表14栏)各行=财决06-2表9栏各行;(17栏+财决09表17栏)各行=财决06表14栏各行;(18栏+财决09表18栏)各行=财决06-2表15栏各行;(3-4)栏各行+财决09表(336 -4)栏各行=财决06-1表3栏各行;(7-8)栏各行+财决09表(7-8)栏各行=财决06-1表4栏各行;(13-14)栏各行+财决09表(13-14)栏各行=财决06-1表8栏各行;(17-18)栏各行+财决09表(17-18)栏各行=财决06-1表14栏各行。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0栏+财决09表10栏+财决11表10栏)各行≤财决05-1表1栏各行;(11栏+财决09表11栏+财决11表11栏)各行≤财决05-1表(2+39)栏各行;(12栏+财决09表12栏+财决11表12栏)各行≤财决05-1表(1-2-39)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财决07表5栏+财决09表5栏+财决11表5栏)各行≤财决03表1栏各行;(财决07表9栏+财决09表9栏+财决11表9栏)各行≤财决04表1栏各行。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栏各行≥0;3栏各行≥4栏各行;7栏各行≥8栏各行;13栏各行≥14栏各行;17栏各行≥18栏各行。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财决02表(19栏+20栏)各行≥0,则(财决07表15栏+财决09表15栏+财决11表17栏)各行≤财决02表(19+20)栏各行。返回

十八、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

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1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2表)自动提取。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54+65+80+85+92+95+99)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54栏各行=(55+56+…+64)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95栏各行=(96+97+98)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7表9栏各行。

1至53栏各行=财决08-1表1至53栏各行+财决08-2表1至53栏各行;65至94栏各行=财决08-1表65至94栏各行+财决08-2表65至94栏各行;54至64栏各行=财决08-2表54至64栏各行;95至99栏各行=财决08-2表95至99栏各行。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5行13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6行13栏;3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7行13栏;80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8行13栏;9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9行13栏;8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0行13栏;54栏合计行=38 财决01-1表71行13栏;6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2行13栏;9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3行13栏;9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4行13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10表各栏≤财决05表对应栏。返回

十九、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1表)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明细情况。根据单位基本支出明细账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等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二)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65+80+85+92)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1栏各行=财决07表10栏各行;(2+39)栏各行=财决07表11栏各行;(1-2-39)栏各行=财决07表12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10-1表各栏≤财决05-1表对应栏。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9栏各行≥0;66、69、70、72至76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1”(住房公积金)时,除1、39、50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2”(提租补贴)时,除1、39、51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3”(购房补贴)时,除1、39、52栏外,各栏均为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0、41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返回

二十、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2表)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40 的项目支出明细情况,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基本建设支出:填列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支出。

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由本级非发展与改革部门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备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出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二)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54+65+80+85+92+95+99)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54栏各行=(55+56+…+64)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95栏各行=(96+97+98)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1栏各行=财决07表13栏各行;54至64栏各行=财决05-2表54至64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10-2表各栏≤财决05-2表对应栏。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9栏各行≥0。99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0、41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返回

二十一、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9表)本表反映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的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情况,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余结转本年使用的情况,其中: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42 单独列示。

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中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转数。

(二)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基本建设资金收入:填列单位本实际收到用于基本建设类项目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三)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1.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2.人员经费:填列单位基本支出中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3.日常公用经费:填列单位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除人员经费以外的基本支出。

4.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5.基本建设资金支出: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中使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的支出数。

(四)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年末结转下年使用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数。

(五)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栏各行;5栏各行=(6+7)栏各行;10栏各行=(11+12)栏各行;9栏各行=(10+13)栏各行;15栏各行=(16+17)栏各行=(1+5-9)栏各行;16栏各行=(2+6-10)栏各行;17栏各行=(3+7-13)栏各行;18栏各行=(4+8-14)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28行2栏;5栏合计行=财决01表2行=财决01-1表2行2栏;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7行14栏;10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4行14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5行14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6行14栏;13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7行14栏;1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8行14栏;(13-1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9行14栏;1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9行14栏;16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0行14栏;17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1行14栏。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栏各行≥0;3栏各行≥4栏各行;7栏各行≥8栏各行;13栏各行≥14栏各行;17栏各行≥18栏各行。返回

二十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表)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

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1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2表)自动提取。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65+80+85+92+95+99)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95栏各行=(96+97+98)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9表9栏各行。

1至53栏各行=财决10-1表1至53栏各行+财决10-2表1至53栏各行;65至94栏各行=财决10-1表65至94栏各行+财决10-2表65至94栏各行;95至99栏各行=财决10-2表95至99栏各行。

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5行14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6行14栏;3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7行14栏;80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8行14栏;9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9行14栏;8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0行14栏;6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2行14栏;95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3行1445 栏;9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4行14栏。返回

二十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1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明细情况。根据单位基本支出明细账中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等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二)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65+80+85+92)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1栏各行=财决09表10栏各行;1栏合计行=财决01表62行646 栏;1栏合计行+财决08-1表1栏合计行=财决01表61行6栏;(2+39)栏各行=财决09表11栏各行;(1-2-39)栏各行=财决09表12栏各行。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栏各行≥0;66、69、70、72至76栏各行=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返回

二十四、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2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项目支出明细情况,根据单位项目支出明细账中政府性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二)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9+65+80+85+92+95+99)栏各行;2栏47 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8)栏各行;39栏各行=(40+41+…+53)栏各行;65栏各行=(66+67+…+79)栏各行;80栏各行=(81+82+83+84)栏各行;85栏各行=(86+87+…+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栏各行;95栏各行=(96+97+98)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1栏各行=财决09表13栏各行;1栏合计行=财决01表65行6栏;1栏合计行+财决08-2表1栏合计行=财决01表64行6栏。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栏各行≥0。99栏各行=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返回

二十五、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11表)本表反映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专户管理的教育收费等资金的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情况,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余结转本年使用的情况,其中: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中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转数。

(二)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专户管理的教育收费等资金。

基本建设资金收入:填列单位本实际收到用于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

(三)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安排的支出情况。1.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安排的各项支出。

2.人员经费:填列单位基本支出中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安排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3.日常公用经费:填列单位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安排的除人员经费以外的基本支出。

4.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安排的各项支出。5.基本建设资金支出: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中使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支出数。

6.地方单位如有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用于补助附属单位支出或上缴上级支出的,合并填报在本年支出“合计”栏中。

(四)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填列动用以前转入事业基金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余弥补收支差额的情况。

(五)结余分配:填列单位当年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余的分配情况。

(六)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年末结转下年使用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转和结余数。

(七)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栏各行;5栏各行=(6+7)栏各行;10栏各行=(11+12)栏各行;17栏各行=(1+5-9+15-16)栏各行=(18+19)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当科目代码≠“2290802(福利彩票发行机构的业务费支出)、2290803(体育彩票发行机构的业务费支出)、2290804(福利彩票销售机构的业务费支出)、2290805(体育彩票销售机构的业务费支出)”时,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科目”或“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为事业单位及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时:5栏各行≤财决03表4栏各行;8栏各行=财决06-2表6栏各行;13栏=财决06表9栏;14栏=财决06-2表10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5栏各行≥财决06表5栏;9栏各行≥(10+13)栏各行。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时,9栏各行=(10+13)栏各行。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财决07表2栏+财决09表2栏+财决11表2栏)各行≤财决02表2栏各行;(财决07表3栏+财决09表3栏+财决11表3栏)各行≤财决02表3栏各行;(财决07表4栏+财决09表4栏+财决11表4栏)各行≤财决02表4栏各行;(财决07表10栏+财决09表10栏+财决11表10栏)50

第四篇:2012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2012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一、编报范围

(一)单位范围:本套决算编报范围包括列入2012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企业集团;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地区,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范围编报本套决算。具体包括: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纳入预算编报范围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及与财政部门发生经常性缴、拨款关系并按规定应向财政部门报送决算的其他单位。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单位,不需向财政部门报送部门决算报表。

解放军、武警部队决算不纳入本套决算编报范围,其决算布臵文件另行下发。

(二)资金范围:本套决算编报内容包括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编报口径与单位预算衔接一致。财政部门拨付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单位的资金,不需编报本套决算。

二、填报口径

(一)本套决算收支报表均不包括偿还性资金。

(二)本套决算财决01至06-2表中,中央单位和地方单位均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支,全口径反映单位资金收支情况。以上各表中财政拨款指标均包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编报口径应符合《财政部关于制发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预字[1996]435号)、《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将部分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02]359号)、《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性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10]80号)等有关文件规定。

(三)本套决算中“基本建设类资金”指单位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资金;单位如有基本建设预算财政拨款收支但未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按基本建设类资金填报相关报表。单位结转自筹基建资金以及行政事业账转拨基本建设账的财政拨款,按基本建设项目实际收支数反映,不反映单位内部转账过程。其中:财决05至05-2表、财决08至08-2表中“基本建设支出”和财决06-2表中“基本建设支出拨款”指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不包括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等。

(四)本套决算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填报口径应符合《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的规定。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

(五)本套决算中“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是指按照《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09]79号)和《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 2 — 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10]88号)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在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核拨给单位的教育收费等资金。

(六)执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参照“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设定的口径填报本套决算。

三、录入级次

(一)纳入本套决算编报范围、独立编报预算的单位,都应作为独立核算机构逐户编制和录入本套决算。

(二)县级以下(含县级)不具备分户录入条件的预算单位,可以汇总录入本套报表。县级预算单位原则上应分户录入到二级预算单位。乡镇级预算单位原则上应分户录入到一级预算单位,也可按乡镇汇总录入,两种录入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统一规定。

(三)预算单位应按照财务管理关系或单位预算级次,逐级汇总建立决算数据的树形结构。树形结构应规范、清晰。地方财政部门应按行政区划建立汇总节点。

四、填报要求

(一)一级预算单位应对部门本级、所属单位和本级代编决算报表进行审核、汇总,并对有关收入支出重复汇总数

进行剔除。其中,“上级补助收入”科目应与“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科目进行对冲,“附属单位缴款”科目应与“上缴上级支出”科目进行对冲。

(二)一级预算单位拨给企业和其他不属于本套报表编报范围单位的财政拨款,可由拨款单位根据用款单位经费使用情况代编决算,填报有关经费表。代编报表的具体填报方法如下:

1.报表封面信息中“单位基本性质”选择“其他”填列;“单位执行会计制度”选择“其他”填列;“报表类型”选择“经费差额表”填列;其他项目标识全部按代编单位实际情况填列。

2.表中内容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划分,需要按项目填列的要逐项填列。

3.代编经费报表的单位原则上仅限于一级预算单位,各级财政部门不得使用“经费差额表”。

(三)中央和地方预算单位收到非本级财政部门的经费拨款,如单位已纳入所在地区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则应使用“经费差额表”向拨出款项的财政部门编报有关经费报表,包括财决01表至财决11表、财决附08表和财决附08-1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如“资产负债简表”(财决12表)、“基本数字表”(财决附05表)和“机构人员情况表”(财决附06表)等,原则上仅按预算管理关系报送,但实际由非本级财政部门负担人员经费的,财决附0表中人员情况应按经费比例或实际负担人数拆分报送。如单位未纳— 4 — 入所在地区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则不需编报本套决算。

(四)一级预算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套决算时应进行单位户数核对,检查新报因素和上年代码填报是否正确。

(五)一级预算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套决算时应进行枚举字典检查,检查部门标识代码等封面信息以及填列的各类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否符合规范。

(六)本套决算审核公式分为基本平衡公式、逻辑性公式和核实性公式三种类型。

1.基本平衡公式:用于审核表内平衡关系。软件中报错公式表现为红色,报错单元格表现为红色。应保持公式审核全部正确,不出现报错信息。

2.逻辑性公式:用于审核表内、表间相关数据逻辑关系。软件中提示公式表现为紫色,提示单元格表现为红色。原则上不应出现提示信息。如有公式提示,单位经核实并出具相关文件依据等,可保留提示信息,并在填报说明中列示有关依据。

3.核实性公式:用于审核表内、表间有关数据的合理性。软件中提示公式表现为绿色,提示单元格表现为黄色。如有公式提示,单位应根据会计账簿和有关台账进行核实,有错调整,无错保留,并在填报说明中进行说明。

审核中如出现多条公式提示或同一条公式提示涉及多个单位,应从明细报表或基层单位开始核查。多条公式或多个单位提示同一类内容提示,经逐条核实提示公式后,可在— 5 —

填报说明中分类归总说明。

(七)部门决算审核模板用于查询和审核决算数据填报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相关数据全部为自动提取生成。使用审核模板进行分析时,如发现数据可能填报有误的情况,应先核实情况,并按照“有错更正,无错保留并说明原因”的原则处理。

地方财政部门、中央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如发现预算单位决算数据问题,应通知预算单位进行决算调整,不得随意更改单位数据。

(八)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列的报表,应填列到最底级的科目。

(九)本套报表的填报和分户录入金额单位为“元”(保留两位小数),汇总打印报表以“万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十)部门决算填报说明应按照规定格式逐项编写。

(十一)正式上报的部门决算报表及相关资料统一用A3纸打印,并按照上报文件、填报说明、分析报告、决算报表的顺序装订。

五、封面填报方法

(一)单位名称:填列单位的全称,并加盖单位行政公章。一级预算单位填报本级报表时,应在单位名称后加“(本级)”。

(二)组织机构代码:根据各级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代码证书规定的9位码填列。

(三)财政预算代码:中央一级预算单位按财政部编制的三位代码填列,二级单位为六位代码,前三位填列其一级预算单位编码,后三位由主管部门从001-799依次自行编制。已经实行部门预算的地方单位,该代码应与部门预算代码一致;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可参照上述方法编制预算单位代码。

财政部门和一级预算单位汇总上报部门决算电子数据时,应通过“单位排序整理”功能对单位按财政预算代码进行排序(“高级”菜单中,排序方式设臵选择“树形结构次序优先”)。

(四)单位预算级次:填列部门和单位按照预算管理权限和经费领拨关系所确定的预算级次。

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预算并审核批复下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或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对下一级预算单位核拨经费的单位(含没有下级预算单位),为一级预算单位,代码填“1”。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编报预算并审核批复下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或向上一级预算单位领报经费并对下一级预算单位核拨经费的单位(含没有下级预算单位),按预算级次在“2”至“7”间选择填列。一级预算单位有下一级预算单位的,其本级代码填“2”;没有下一级预算单位的,代码填“1”,以此类推。

财政部门汇总本级预算单位或者下级财政报送决算数据时,代码填“0”(财政汇总);部门和单位不得填列“0”。

(五)单位基本性质:依据政府编制管理部门确定的单

位及经费性质,在“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五种类型中选择填列。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叠加汇总所属单位决算时不填列本项。

其他单位:由列入2012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企业集团、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非事业编制单位、一级预算单位代编“经费差额表”或“调整表”,以及财政部门编制“调整表”或“乡镇汇总录入表”时选择填列。

(六)单位执行会计制度:按单位实际执行的会计制度选择填列。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叠加汇总所属单位决算时不填列本项。

其他:由一级预算单位在编报“经费差额表”或“调整表”,以及财政部门编制“调整表”或“乡镇汇总录入表”时选择填列。

(七)预算管理级次:按单位预算分级管理的级次选择填列。单位向非本级财政部门报送决算时,应按拨款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级次填列。

(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位代码,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门类、大类代码编制。

(九)隶属关系:由“隶属关系”和“部门标识代码”组成,以9位代码表示。具体填报方法如下:

中央单位:前六个空格均填零,后三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编制。

— 8 — 地方单位:前六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编制。具体编制方法:省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两位数字后加4个零表示,如湖北省省属单位一律填“420000”;地市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四位数字后加2个零表示,如湖北省黄冈市市属单位一律填列“421100”;县级(含乡镇)所属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本身6位数表示,如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县级及乡镇级单位一律填列“421122”。后三个空格按照单位财务或归口管理的部门、机构,比照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填报。财政部门汇总本级预算单位或者下级财政报送决算数据时建立的汇总报表,一律选择“999”(财政汇总)填列。

(十)补充资料表标识:按单位实际填报的补充资料表的代码选择填列。

(十一)报表类型:按单位实际填报的报表类型选择填列。其中:

“0”表示单户表,由独立核算单位录入本单位数据时使用。

“1”表示经费差额表,由一级预算单位代资金使用单位编制报表或单位向非本级财政部门编制报表时使用。要求以正数填报财决01至11表,有经费结余的可填报财决12表;一般不填报财决附05表和财决附06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

“2”表示调整表,由汇总单位剔除重复汇总数据时使

用。汇总单位只能用调整表剔除因叠加汇总而导致的上下级单位收入、支出虚增部分,不得用于调整基层单位上报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数据。要求以负数填报相关报表,一般不填报财决附05表和财决附06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

调整表和经费差额表的内容应分别填报,不能将两类表的内容混编在同一套报表中。

“3”表示行政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行政单位数据时使用。

“4”表示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事业单位数据时使用。

“5”表示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数据时使用。

“6”表示乡镇汇总录入表,由乡镇汇总录入决算数据时使用。

“7”表示叠加汇总表,单位报表汇总时由系统自动生成。

“8”表示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其他单位数据时使用。

(十二)新报因素:根据单位实际报送部门决算情况选择填列。

“0”表示连续上报,由连续编报决算报表且报表类型未改变的单位使用。如单位只是组织机构代码发生改变,仍选— 10 — 择连续上报。

“1”表示新增单位,由新设立的预算单位使用。“2”表示上年应报未报,由上一应编未编决算报表的单位使用。

“3”表示报表类型改变,由编报决算报表类型发生改变的单位使用,包括单位由汇总录入表改单户表编报等情况。

“5”表示纳入部门预算范围,由当年新纳入部门预算范围的单位使用。

“6”表示隶属关系改变,由当年因机构改革等原因改变隶属关系的单位使用。

“9”表示其他,决算编报单位出现上述以外的情况时使用。

(十三)上年代码:连续上报单位应填报上年代码,填报规则为“上年组织机构代码+上年报表类型代码”。

(十四)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单位名称应多于三个汉字;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填表人应多于两个汉字;电话号码区号首位应为“0”,电话号码不应为空且应为数字;邮政编码应为六位数字;单位地址应大于10个字符的长度;单位所在地区、预算管理级次、隶属关系、部门标识代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新报因素、补充资料表标识不应为空。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时,必须填报财政预算代码。

当报表类型=“2”(调整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90”(其他单位),单位执行会计制度应选“5”(其他)。

中央单位的隶属关系码应为“000000”,省级单位隶属关系代码后四位应为零,地(市)级单位隶属关系代码后两位应为零,县级或乡(镇)级隶属关系代码后两位不应为零。地方单位的部门标识不为企业集团。

当报表类型=“3”(行政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10”(行政单位);当报表类型=“4”(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2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22”(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当报表类型=“5”(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23”(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当报表类型=“8”(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90”(其他单位)。

当预算管理级次为乡(镇)级时,报表类型应为“0”(单户表)、“1”(经费差额表)、“6”(乡镇汇总录入表)或“7”(叠加汇总表)。

当新报因素=“0”(连续上报)时,上年代码不应为空,且应为10位(上年组织机构代码+上年报表类型代码),其中:上年组织机构代码应符合决算编制要求,上年报表类型应与本年报表类型相同;当新报因素=“1”(新增单位)、“2”(上年应报未报)、“5”(纳入部门预算范围)时,上年代码应为空。如果上年代码为空,则新报因素不应为连续上报。

组织机构代码应符合决算编制要求。2.逻辑性公式

— 12 —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5”(其他)时,报表类型应为“1”(经费差额表)、“2”(调整表)或“6”(乡镇汇总录入表)或“8”(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

3.核实性公式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财决附01、02表应为空。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1”(一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3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2”(二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6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3”(三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9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4”(四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2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5”(五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5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6”(六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8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7”(七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21位;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且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不为“999”(财政汇总)。

当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时,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且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

如果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则行补03至05表不应有数。

新报因素≠“9”(其他)。

如果预算管理级次=“20”(省级),则单位预算级次≤5;如果预算管理级次=“30”(地市级),则单位预算级次≤3;如果预算管理级次=“40”(县级)、“50”(乡镇级),则单位预算级次≤2。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且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90”(中国共产党机关)、“S91”(国家机构)、“S92”(人民政协、民主党派)、“S94”(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织)。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时,封面单位基本性质和单位执行会计制度为空。

六、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决01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的总收支和年末结转结余情况,包括行政事业类资金和基本建设类资金。

本表可自动生成,各项数据从本套决算的其他报表中提取。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24行=(1+3+4+6+7+8)行;26行=(27+29+31)行;36行=(24+25+26)行;60行=(61+62+…— 14 — +70)行;83行=(37+38+…+59)行=(60+71+72+73)行;84行=(85+86+87+88)行;89行=(90+92+94)行;95行=(83+84+89)行;36行=95行。

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行≥2行;4行≥5行;8行≥(9+10)行;27行≥28行;29行≥30行;90行≥91行;92行≥93行。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25行、28行、30行、37至88行、91行、93行≥0。

如果报表类型=“1”(经费差额表),则各行各列≥0。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行各列≤0。

七、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2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及结余分配等情况。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和基本建设账的收入支出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编码、名称:按照《2012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类”、“款”、“项”的编码和名称填列(包括有关科目修订文件,下同)。单位取得的除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的各项收支,应按照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的性质,比照《2012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相关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选择科目编码和名称。

单位用财政拨款资金和其他资金安排的住房改革支出,— 15 —

应统一在“22102”(住房改革支出)科目下的“2210201”(住房公积金)、“2210202”(提租补贴)和“2210203”(购房补贴)科目反映。

(二)上年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年结转本年使用的基本支出结转和结余、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和经营结余。本栏数据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1.基本支出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基本支出收支相抵后结转本年使用的累计余额,包括事业单位未转入事业基金的基本支出结余。

2.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等取得,需要结转本年继续使用的项目支出收支累计余额。

3.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中非偿还性资金结转本年使用的累计余额。中央单位参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相关规定填报;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

4.经营结余:填列事业单位上未进行分配并结转本年使用的经营收支结余,以及按制度规定结转的经营亏损(以负数填报)。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未分配利润在此填列。

(三)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取得的全部收入,包括行政事业类资金收入和基本建设类资金收入。

(四)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全部支出,包括行政事业类资金支出和基本建设类资金支出。

(五)结余分配:填列单位当年结余的分配情况。根据《关于事业单位提取专用基金比例问题的通知》(财教„2012‟32号)规定,事业单位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比例,在单位非财政拨款结余的40%以内确定,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超过规定比例的单位,应在填报说明中详细说明并附文件依据。

根据《财政部关于制发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字[1996]435号)、《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将部分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02]359号)等文件规定,政府性基金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不应进行结余分配。

其他:反映单位除交纳所得税、提取职工福利基金、转入事业基金以外的结余分配情况。单位按规定交回的基本建设结余资金在此项目填列。如本栏有数,则应在填报说明中说明具体内容及相关政策依据。

(六)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填列单位用事业基金弥补当年收支差额的数额。

(七)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结转下年的基本支出结转和结余、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和经营结余。除事业单位经营亏损和事业单位行业会计制度明确可列负结余的情况外,一般不应有负数。本栏数据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八)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5)栏各行;8栏各行=(9+10+11)栏各行=(1+6-7)栏各行;13栏各行=(14+15+16+17)栏各行;18栏各行=(19+20+22)栏各行=(1+6-7+12-13)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6、7栏各行、12至17栏各行≥0。

1栏合计行=财决01表26行;2栏合计行=财决01表27行;3栏合计行=财决01表29行;5栏合计行=财决01表31行;6栏合计行=财决01表24行;7栏合计行=财决01表83行;12栏合计行=财决01表25行;13栏合计行=财决01表84行;14栏合计行=财决01表85行;15栏合计行=财决01表86行;16栏合计行=财决01表87行;17栏合计行=财决01表88行;18栏合计行=财决01表89行;19栏合计行=财决01表90行;20栏合计行=财决01表92行;22栏合计行=财决01表94行。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时,13栏各行=0。

当(12+13)栏各行=0时:9栏各行=19栏各行,10栏各行=20栏各行,11栏各行=22栏各行。

3.核实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不应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功能— 18 — 分类科目”范围内。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2至4栏各行、19至21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5栏、11至17栏、22栏各行均为零。

如果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且11栏各行>0,则22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3”(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时,5栏、11至17栏、22栏各行均为零。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3“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除外)时,13栏各行均为0。

如果报表类型≠“1”(经费差额表)和“2”(调整表),则本表不应为空。

20栏=10栏+财决06表11栏-财决06表12栏。财决02表11栏各行=财决02表5栏各行+财决03表6栏各行-财决04表5栏各行。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或“2”(调整表)时:如果19栏各行<0,则19栏各行≥2栏各行;如果20栏各行<0,则20栏各行≥3栏各行;如果21栏各行<0,则21栏各行≥4栏各行。

八、收入决算表(财决03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取得的全部收入情况。根据单位行

政事业账和基本建设账的收入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单位由行政事业账转入基本建设账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包括结转自筹基建和转拨的财政拨款),根据行政事业账实际资金来源分别填入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栏目。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财政拨款: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执行财政部财库[2004]190号关于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规定的单位,本财政拨款等于单位实际收到的本年预算财政拨款和结存在国库的本年预算指标之和。

一级预算单位收到的应拨给下级单位使用的款项,年终决算时尚未拨出的,在编报时列为本单位财政拨款。

(二)上级补助收入:填列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三)事业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中: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实际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

(四)经营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五)附属单位缴款:填列事业单位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填列单位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 20 — 项收入,包括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各单位“本级横向财政拨款”和“非本级财政拨款”,以及行政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在本项内。

本级横向财政拨款:填列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并以合同形式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不在本项反映,应填列在“事业收入”栏。

(七)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4+6+7+8)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2表6栏各行;1栏合计行=财决01表24行;2栏合计行=财决01表1行;3栏合计行=财决01表3行;4栏合计行=财决01表4行;5栏合计行=财决01表5行;6栏合计行=财决01表6行;7栏合计行=财决01表7行;8栏合计行=财决01表8行;9栏合计行=财决01表9行;10栏合计行=财决01表10行。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10栏各行≥0,4栏各行≥5栏各行,8栏各行≥(9+10)栏各行。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3至7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3”(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时,3栏、6栏、7栏各行=0。

医疗卫生机构不应有经营收入。

九、支出决算表(财决04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全部支出情况。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和基本建设账的支出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单位由行政事业账转入基本建设账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包括结转自筹基建和转拨的财政拨款),按照基本建设账支出数在“项目支出”栏下反映。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该类支出明细还应在“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中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反映。

(二)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各项支出。该类支出明细还应在“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中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反映。

(三)上缴上级支出:填列实行收入上缴办法的事业单位按规定的定额或比例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四)经营支出: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五)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填列事业单位发生的用非财政预算资金对附属单位的补助支出。

(六)主管部门在汇总决算时,应使用调整表对“上缴— 22 — 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与收入表中“附属单位缴款”、“上级补助收入”进行冲抵。

(七)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4+5+6)栏各行。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2表7栏各行;1栏合计行=财决01表83行;1栏对应类合计行=财决01表37至59行;(2+3)栏合计行=财决01表60行;4栏合计行=财决01表71行;5栏合计行=财决01表72行;6栏合计行=财决01表73行。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6栏≥0。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4至6栏各行=0。

如果5栏各行大于零,则财决02表5栏各行和财决03表6栏各行不能同时为零。

医疗卫生机构不应有经营支出。

十、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不包括应在“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

自动提取。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8+53+64+79+84+91+94+98)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7)栏各行;38栏各行=(39+40+…+52)栏各行;53栏各行=(54+55+…+63)栏各行;64栏各行=(65+66+…+78)栏各行;79栏各行=(80+81+82+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90)栏各行;91栏各行=(92+93)栏各行;94栏各行=(95+96+97)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2栏合计行=财决01表61行;11栏合计行=财决01表62行;38栏合计行=财决01表63行;53栏合计行=财决01表67行;64栏合计行=财决01表68行;79栏合计行=财决01表64行;84栏合计行=财决01表66行;91栏合计行=财决01表65行;94栏合计行=财决01表69行;98栏合计行=财决01表70行。

财决05表1至52栏各行=财决05-1表1至52栏各行+财决05-2表1至52栏各行;财决05表64至93栏各行=财决05-1表64至93栏各行+财决05-2表64至93栏各行;财决05表53至63栏各行=财决05-2表53至63栏各行;财决05表94至98栏各行=财决05-2表94至98栏各行。

十一、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本表反映单位本基本支出的明细情况。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基本支出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等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因公出国(境)费用:填列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公务接待费:填列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列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

其他交通费用: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等。

公务用车购臵:填列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其他交通工具购臵: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外的其他各类交通工具(如船舶、飞机)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二)本表支出不包括应在“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三)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8+64+79+84+91)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7)栏各行;38栏各行=(39+40+…+52)栏各行;64栏各行=(65+66+…+78)栏各行;79栏各行=(80+81+82+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90)栏各行;91栏各行=(92+93)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4表2栏各行。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8栏各行≥0;65栏各行、68、69、71至75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1”(住房公积金)时,除1、38、49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2”(提租补贴)时,除1、38、50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3”(购房补贴)时,除1、38、51栏外,各栏均为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39、40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

十二、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本表反映单位本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项目支出明细账和基本建设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基本建设支出:填列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不包括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等。

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由各级非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备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出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因公出国(境)费用:填列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公务接待费:填列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列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

其他交通费用: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 27 —

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等。

公务用车购臵:填列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其他交通工具购臵: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外的其他各类交通工具(如船舶、飞机)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二)本表支出不包括应在“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三)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项目,应根据实际支出内容,比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款级科目分析填列。

(四)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8+53+64+79+84+91+94+98)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7)栏各行;38栏各行=(39+40+…+52)栏各行;53栏各行=(54+55+…+63)栏各行;64栏各行=(65+66+…+78)栏各行;79栏各行=(80+81+82+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90)栏各行;91栏各行=(92+93)栏各行;94栏各行=(95+96+97)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4表3栏各行。98栏各行=0。

— 28 —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8栏各行≥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39、40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

十三、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项目资金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情况。

本表可自动生成,各项数据从“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1表)、“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中提取。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5+6)栏各行;7栏各行=(8+9+10)栏各行;13栏各行=(1-7+11-12)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2栏各行=财决02表3栏各行;7栏各行=财决04表3栏各行=财决05-2表1栏各行;13栏各行=财决02表20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4栏各行≤财决03表2栏各行;(4+5+6)栏各行≤财决03表1栏各行;11栏各行≤财决02表12栏各行;12栏各行≤财决02表13栏各行。

十四、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1表)本表反映单位本行政事业类项目收支余情况。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项目资金收支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并分项目逐一填列。单位由行政事业账转入基本建设账的财政拨款,不在本表反映。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资金来源:填列单位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的资金来源情况。其中:

1.上年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2.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财政拨款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3.财政拨款:填列单位本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财政拨款。

4.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单位本使用财政专户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安排的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

5.其他资金:填列单位本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的其他资金。

(二)支出数:填列单位本行政事业类项目的支出数。

— 30 — 对于存在多种资金来源的项目,单位如无法区分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其他资金支出数,应按项目资金的构成比例计算填列。

(三)结余分配:填列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结余分配的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对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的规定不能进行分配;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对单位自筹项目结余资金,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填报。

(四)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行政事业类项目资金。

1.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行政事业类项目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

2.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规定填报;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

(五)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5+6)栏各行;7栏各行=(8+9+10)栏各行;13栏各行=(1-7+11-12)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则项目名称不能为空。

2栏各行=财决02表(3-4)栏各行;13栏各行=财决02表(20-21)栏各行。

当报表类型≠“2”(调整表)、“7”(叠加汇总表)且同一个项目3栏>0或4栏>0时,12栏=0。当11栏各行=0且12栏各行=0时,14栏各行=(3+4-8)栏各行。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16栏各行≥0;2栏各行≥3栏各行;13栏各行≥14栏各行。

项目名称不应为科目名称。

十五、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本表反映单位本用非偿还性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收支余情况,根据单位基本建设账收支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并分项目逐一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表内指标根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对应分析填列,具体指标填列方法参见“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国有建设单位)”。执行《医院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的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需在本表填列。

(二)资金来源: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的非偿还性— 32 — 资金来源情况。其中:

1.上年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根据以前基本建设类项目资金来源与资金占用情况分析填列。

2.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财政拨款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根据以前基本建设类项目财政拨款来源与占用情况分析填列。

3.财政拨款:填列单位本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财政拨款。由行政事业账转入基本建设账的财政拨款在此填列。

4.基本建设支出拨款:填列本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财政拨款。

5.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单位本使用财政专户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行政事业账转入基本建设账的此类资金在此填列。

6.其他资金:填列单位本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其他资金。根据基本建设类项目除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的非偿还性资金来源情况填列。

(三)支出数:填列单位本基本建设类项目的支出数,根据基本建设类项目本年的资金占用情况分析填列。

对于存在多种资金来源的项目,单位如无法区分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其他资金支出数,应按项目资金的构成比例计算填列。

(四)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填列单位动用事业基

金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资金。

(五)结余分配:填列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结余分配的基本建设项目结余资金,包括单位年末交回的基本建设结余资金和留成收入。对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的规定不能进行分配;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对单位自筹项目结余资金,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填报。

(六)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基本建设类项目资金。

1.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

2.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规定填报;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

(七)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6+7)栏各行;8栏各行=(9+10+11)栏各行;14栏各行=(1-8+12-13)栏各行;15栏各行=(16+17)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则项目名称不能— 34 — 为空。

2栏各行=财决02表4栏各行;14栏各行=财决02表21栏各行。

15栏合计行+财决06-1表14栏合计行=财决01表93行。

财决06表1至4栏各行=财决06-1表1至4栏各行+财决06-2表1至4栏各行;财决06表5至16栏各行=财决06-1表5至16栏各行+财决06-2表6至17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3+5)栏各行≥财决05-2表53栏各行;9栏各行≥财决05-2表53栏各行。

当12栏各行=0且13栏各行=0时,15栏各行=(3+4-9)栏各行。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17栏各行≥0;2栏各行≥3栏各行;4栏各行≥5栏各行;14栏各行≥15栏各行;9栏合计行≤财决05-1表64栏合计行+财决05-2表(53栏+64栏)合计行。

项目名称不应为科目名称。

十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7表)本表反映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的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情况。单位根据行政事业账和基本建设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单位由行政事业账转入基本建设账

的财政拨款,不重复反映。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上年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余结转本年使用的情况,其中:基本支出结转和结余和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单独列示。

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数。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规定填报;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

(二)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执行财政部财库[2004]190号关于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规定的单位,本财政拨款等于单位实际收到的本年预算财政拨款和结存在国库的本年预算指标之和。

基本建设资金收入:填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本基本建设账实际收到用于基本建设类项目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

(三)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

1.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其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应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2.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 36 — 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3.基本建设资金支出:填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中使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的支出数。本栏仅反映基本建设账支出数。

(四)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填列动用以前转入事业基金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余弥补收支差额的情况。

中央单位仅指动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前转入事业基金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余弥补收支差额情况。

(五)结余分配:填列单位按照规定将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余资金转入事业基金的金额,项目结转和结余资金原则上不能进行分配。基本建设类项目交回结余在此栏目反映。

(六)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年末结转下年使用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数。

(七)事业单位住房改革支出结转和结余资金应按照《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住房补贴会计处理补充规定的通知》(财会[2003]28号)规定进行核算并填列本表。单位本年如动用以前转入事业基金的住房改革支出结余(中央级事业单位仅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前转入事业基金的住房改革支出结余),应在“本年支出”和“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栏目反映。

(八)中央单位填报本表应符合《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有关规定。

(九)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栏各行;7栏各行=(8+12)栏各行;16栏各行=(1+5-7+14-15)栏各行;16栏各行=(17+18)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时,15栏各行=0。(3栏+财决09表3栏)各行=财决06表3栏各行;(4栏+财决09表4栏)各行=财决06-2表3栏各行;(5栏+财决09表5栏)各行=财决03表2栏各行;(6栏+财决09表6栏)各行=财决06-2表4栏各行;(12栏+财决09表12栏)各行=财决06表8栏各行;(13栏+财决09表13栏)各行=财决06-2表9栏各行;(18栏+财决09表16栏)各行=财决06表14栏各行;(19栏+财决09表17栏)各行=财决06-2表15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8栏+财决09表8栏+财决11表8栏)各行≤财决05-1表1栏;(9栏+财决09表9栏+财决11表9栏)各行≤财决05-1表2栏;(10栏+财决09表10栏+财决11表10栏)各行≤财决05-1表11栏;(11栏+财决09表11栏+财决11表11栏)各行≤财决05-1表38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财决07表5栏+— 38 — 财决09表5栏+财决11表5栏)各行≤财决03表1栏各行;(财决07表7栏+财决09表7栏+财决11表7栏)各行≤财决04表1栏各行。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栏各行≥0;3栏各行≥4栏各行;5栏各行≥6栏各行;8栏各行≥(9+10+11)栏各行;12栏各行≥13栏各行;18栏各行≥19栏各行。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为20805款“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3项“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除外)时,15栏各行均为0。

如果(8+13)栏同一类款项=0且12栏同一类款项>0且财决09表(8+13)栏同一类款项=0且12栏同一类款项>0,则(18-19)栏同一类款项+财决09表(16-17)栏同一类款项=((3-4)栏+财决09表(3-4)栏+财决06-1表4栏-财决06-1表8栏+14栏)同一类款项;如果8栏同一类款项=0且12栏同一类款项=13栏同一类款项,同时财决09表8栏同一类款项=0且13栏同一类款项>0,则(19栏+财决09表17栏)同一类款项=(4栏+财决09表4栏+财决06-2表4栏-财决06-2表9栏+14栏-15栏)同一类款项。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财决02表(19栏+20栏)各行≥0,则(财决07表16栏+财决09表14栏+财决11表16栏)各行≤财决02表(19+20)栏各行。

十七、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表)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

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1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2表)自动提取。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8+53+64+79+84+91+94+98)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7)栏各行;38栏各行=(39+40+…+52)栏各行;53栏各行=(54+55+…+63)栏各行;64栏各行=(65+66+…+78)栏各行;79栏各行=(80+81+…+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90)栏各行;91栏各行=(92+93)栏各行;94栏各行=(95+96+97)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1栏各行=财决07表7栏各行。

财决08表1至52栏各行=财决08-1表1至52栏各行+财决08-2表1至52栏各行;财决08表64至93栏各行=财决08-1表64至93栏各行+财决08-2表64至93栏各行;财决08表53至63栏各行=财决08-2表53至63栏各行;财决08表94至98栏各行=财决08-2表94至98栏各行。

— 40 —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05表对应栏。

十八、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1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明细情况。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基本支出明细账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等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因公出国(境)费用:填列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公务接待费:填列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列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

其他交通费用: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等。

公务用车购臵:填列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其他交通工具购臵: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外的其他各类

— 41 —

交通工具(如船舶、飞机)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二)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8+64+79+84+91)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7)栏各行;38栏各行=(39+40+…+52)栏各行;64栏各行=(65+66+…+78)栏各行;79栏各行=(80+81+…+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90)栏各行;91栏各行=(92+93)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1栏各行=财决07表8栏各行;2栏各行=财决07表9栏各行;11栏各行=财决07表10栏各行;38栏各行=财决07表11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05-1表对应栏。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8栏各行≥0;65栏各行、68、69、71至75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1”(住房公积金)时,除1、38、49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2”(提租补贴)时,除1、38、50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3”(购房补贴)时,除

1、— 42 — 38、51栏外,各栏均为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39、40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

十九、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2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项目支出明细情况,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项目支出明细账和基本建设账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基本建设支出:填列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支出。

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由本级非发展与改革部门用公共

— 43 —

预算财政拨款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备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出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因公出国(境)费用:填列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公务接待费:填列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列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

其他交通费用: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等。

公务用车购臵:填列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其他交通工具购臵: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外的其他各类交通工具(如船舶、飞机)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二)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项目,应根据实际支出内容,比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款级科目分析填列。

(三)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8+53+64+79+84+91+94+98)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7)栏各行;38栏各行=(39— 44 — +40+…+52)栏各行;53栏各行=(54+55+…+63)栏各行;64栏各行=(65+66+…+78)栏各行;79栏各行=(80+81+82+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90)栏各行;91栏各行=(92+93)栏各行;94栏各行=(95+96+97)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1栏各行=财决07表12栏各行;53栏各行=财决05-2表53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05-2表对应栏。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8栏各行≥0。98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39、40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时,9栏=0。

二十、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9表)

— 45 —

本表反映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的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情况。单位根据行政事业账和基本建设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上年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余结转本年使用的情况,其中:基本支出结转和结余和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单独列示。

基本建设资金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转数。

(二)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执行财政部财库[2004]190号关于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规定的单位,本财政拨款等于单位实际收到的本年预算财政拨款和结存在国库的本年预算指标之和。

基本建设资金收入:填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本基本建设账实际收到用于基本建设类项目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三)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

1.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其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应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 46 — 容填列。

2.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3.基本建设资金支出:填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中使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的支出数。本栏仅反映基本建设账支出数。

(四)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年末结转下年使用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数。

根据《财政部关于制发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字[1996]435号)、《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将部分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02]359号)等文件规定,政府性基金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不应进行结余分配。

(五)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栏各行;7栏各行=(8+12)栏各行;14栏各行=(1+5-7)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17栏各行=(4+6-13)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则项目名称不能为空。

— 47 —

3.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17栏各行≥0;3栏各行≥4栏各行;5栏各行≥6栏各行;8栏各行≥(9+10+11)栏各行;12栏各行≥13栏各行;16栏各行≥17栏各行。

项目名称应不为科目名称。

二十一、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

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1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2表)自动提取。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8+64+79+84+91+94+98)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7)栏各行;38栏各行=(39+40+…+52)栏各行;64栏各行=(65+66+…+78)栏各行;79栏各行=(80+81+82+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90)栏各行;91栏各行=(92+93)栏各行;94栏各行=(95+96+97)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 48 — 1栏各行=财决09表7栏各行。

1至52栏各行=财决10-1表1至52栏各行+财决10-2表1至52栏各行;64至93栏各行=财决10-1表64至93栏各行+财决10-2表64至93栏各行;财决10表94至98栏各行=财决10-2表94至98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05表对应栏。

二十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1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明细情况。根据单位行政事业账基本支出明细账中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赠与等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因公出国(境)费用:填列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公务接待费:填列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列单位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

— 49 —

其他交通费用: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等。

公务用车购臵:填列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其他交通工具购臵: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外的其他各类交通工具(如船舶、飞机)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二)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1+38+64+79+84+91)栏各行;2栏各行=(3+4+5+6+8+9+10)栏各行;11栏各行=(12+13+…+37)栏各行;38栏各行=(39+40+…+52)栏各行;64栏各行=(65+66+…+78)栏各行;79栏各行=(80+81+82+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90)栏各行;91栏各行=(92+93)栏各行。

2.逻辑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内。

1栏各行=财决09表8栏各行;2栏各行=财决09表9栏各行;11栏各行=财决09表10栏各行;38栏各行=财决09表11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05-1表对应栏。

3.核实性公式

— 50 —

第五篇:2.2016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2016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一、编报范围

(一)单位范围:本套决算编报范围包括列入2016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企业集团;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地区,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范围编报本套决算。具体包括:各级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单位,不需向财政部门报送部门决算报表。

解放军、武警部队决算不纳入本套决算编报范围,其决算布臵文件另行下发。

(二)资金范围:本套决算编报内容包括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编报口径与单位综合预算衔接一致。财政部门拨付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单位的资金,不需编报本套决算。

按照现行部门预决算管理,部门决算中仅反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暂不纳入部门决算反映。

二、填报口径

(一)本套决算收支报表均不包括偿还性资金。

—1—

(二)本套决算中“基本建设类资金”指单位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管理的资金,根据单位基建账并入会计“大账”后相关数据填报(暂未实行基建并账的单位,参照有关会计制度并账要求填报)。其中:财决05至05-2表、财决08至08-2表中“基本建设支出”和财决06-2表中“基本建设支出拨款”指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不包括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等。

(三)纳入本套决算编制范围的单位,参照“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设定的口径填报本套决算。

三、录入级次

(一)纳入本套决算编报范围、独立编报预算的单位,都应作为独立核算机构逐户编制和录入本套决算。

(二)县级以下(含县级)不具备分户录入条件的预算单位,可以汇总录入本套报表。县级预算单位原则上应分户录入到二级预算单位。乡镇级预算单位原则上应分户录入到一级预算单位,也可按乡镇汇总录入,两种录入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统一规定。

(三)预算单位应按照财务管理关系或单位预算级次,逐级汇总建立决算数据的树形结构。树形结构应规范、清晰。—2— 地方财政部门应按行政区划建立汇总节点。

四、填报要求

(一)一级预算单位应对部门本级、所属单位和本级代编决算报表进行审核、汇总,并对有关收入支出重复汇总数进行剔除。其中,“上级补助收入”科目应与“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科目进行对冲,“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科目应与“上缴上级支出”科目进行对冲。

(二)一级预算单位拨给企业和其他不属于本套报表编报范围单位的财政拨款,可由拨款单位根据用款单位经费使用情况代编决算,填报有关经费表。代编报表的具体填报方法如下:

1.报表封面信息中“单位基本性质”和“单位执行会计制度”按用款单位实际情况填列;“报表类型”选择“经费差额表”填列;其他项目标识全部按单位实际情况填列。

2.表中内容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划分,需要按项目填列的要逐项填列。

3.代编经费报表的单位原则上仅限于一级预算单位,各级财政部门不得使用“经费差额表”。

(三)中央和地方预算单位收到非本级财政部门的经费拨款,如单位已纳入所在地区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则应使用“经费差额表”向拨出款项的财政部门编报有关经费报表,包括财决01表至财决11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3—

如“资产负债简表”(财决12表)、“基本数字表”(财决附03表)和“机构人员情况表”(财决附04表)等,原则上仅按预算管理关系报送,但实际由非本级财政部门负担人员经费的,财决附03表中人员情况应按经费比例或实际负担人数拆分报送。如单位未纳入所在地区部门预算编报范围,则不需编报本套决算。

(四)一级预算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套决算时应进行单位户数核对,检查新报因素和上年代码填报是否正确。

(五)一级预算单位和各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套决算时应进行枚举字典检查,检查部门标识代码等封面信息以及填列的各类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否符合规范。

(六)本套决算审核公式分为基本平衡公式和核实性公式两种类型。

1.基本平衡公式:用于审核表内平衡关系。软件中报错公式表现为红色,报错单元格表现为红色。应保持公式审核全部正确,不出现报错信息。

2.核实性公式:用于审核表内、表间有关数据的逻辑关系和合理性。软件中提示公式表现为绿色,提示单元格表现为黄色。如有公式提示,单位应根据会计账簿和有关台账进行核实,有错更正,无错保留,并在填报说明中进行说明。

审核中如出现多条公式提示或同一条公式提示涉及多—4— 个单位,应从明细报表或基层单位开始核查。多条公式或多个单位提示同一类内容提示,经逐条核实提示公式后,可在填报说明中分类归总说明。

(七)部门决算审核模板用于查询和审核决算数据填报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相关数据全部为自动提取生成。使用审核模板进行分析时,如发现数据可能填报有误的情况,应先核实情况,并按照“有错更正,无错保留并说明原因”的原则处理。

地方财政部门、中央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如发现预算单位决算数据问题,应通知预算单位进行决算调整,不得随意更改单位数据。

(八)审核原则。审核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凡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和编审问答等已有明确规定的,一律按规定口径处理;无明确规定的请商同级财政部门研究处理。具体处理意见如下:

1.更正错误。属于误填、漏填决算,或因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规范导致决算编报问题,应按制度要求规范核算并相应调整会计账簿和决算报表。

2.据实反映并作说明。如发现的问题属于个别单位特殊情况但核实为合理,应按规定格式具体说明原因,并附有关政策文件依据。

(九)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列的报表,应填列到最底

—5—

级的科目。

(十)本套报表的填报和分户录入金额单位为“元”(保留两位小数),汇总打印报表以“万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十一)部门决算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应按照规定体例编写。

(十二)正式上报的部门决算报表及相关资料统一用A3纸打印,并按照上报文件、填报说明、分析报告、决算报表的顺序装订。

五、封面填报方法

(一)单位名称:填列单位的全称,并加盖单位行政公章。一级预算单位填报本级报表时,应在单位名称后加“(本级)”。

(二)组织机构代码:根据各级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代码证书规定的9位码填列。

(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根据有关登记管理部门核发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列,未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单位暂不填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应当符合•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GB32100-2015),以18位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由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机构类别代码1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6位、主体标识码(即原组织机构代码)9位和校验码1位五个部分组成。

—6—

(四)财政预算代码:中央一级预算单位按财政部编制的三位代码填列,二级单位为六位代码,前三位填列其一级预算单位编码,后三位由主管部门从001-799依次自行编制。已经实行部门预算的地方单位,该代码应与部门预算代码一致;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可参照上述方法编制预算单位代码。

财政部门和一级预算单位汇总上报部门决算电子数据时,应通过“单位排序整理”功能对单位按财政预算代码进行排序(“高级”菜单中,排序方式设臵选择“树形结构次序优先”)。

(五)单位预算级次:填列部门和单位按照预算管理权限和经费领拨关系所确定的预算级次。

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预算并审核批复下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或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对下一级预算单位核拨经费的单位(含没有下级预算单位),为一级预算单位,代码填“1”。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编报预算并审核批复下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或向上一级预算单位领报经费并对下一级预算单位核拨经费的单位(含没有下级预算单位),按预算级次在“2”至“7”间选择填列。一级预算单位有下一级预算单位的,其本级代码填“2”;没有下一级预算单位的,代码填“1”,以此类推。

财政部门汇总本级预算单位或者下级财政报送决算数

—7—

据时,代码填“0”(财政汇总);部门和单位不得填列“0”。

(六)单位基本性质:依据政府编制管理部门确定的单位及经费性质,在“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五种类型中选择填列。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叠加汇总所属单位决算时不填列本项。

其他单位:由列入本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企业集团、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非事业编制单位、一级预算单位编制“调整表”,以及财政部门编制“调整表”或“乡镇汇总录入表”时选择填列。

(七)单位执行会计制度:按单位实际执行的会计制度选择填列。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叠加汇总所属单位决算时不填列本项。

其他:由一级预算单位在编报“经费差额表”或“调整表”,以及财政部门编制“调整表”或“乡镇汇总录入表”时选择填列。

(八)预算管理级次:按单位预算分级管理的级次选择填列。单位向非本级财政部门报送决算时,应按拨款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级次填列。

(九)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位代码,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门类、大类代码填列。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即—8— 每一个行业类别按照同一种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而不是依据编制、会计制度或部门管理等划分。当一个单位对外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时,占其单位增加值份额最大的一种活动称为主要活动。如果无法用增加值确定单位的主要活动,可依据销售收入、营业收入或从业人员确定主要活动。

(十)隶属关系:由“隶属关系”和“部门标识代码”组成,以9位代码表示。具体填报方法如下:

中央单位:前六个空格均填零,后三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编制。

地方单位:前六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编制。具体编制方法:省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两位数字后加4个零表示,如湖北省省属单位一律填“420000”;地市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四位数字后加2个零表示,如湖北省黄冈市市属单位一律填列“421100”;县级(含乡镇)所属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本身6位数表示,如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县级及乡镇级单位一律填列“421122”。后三个空格按照单位财务或归口管理的部门、机构,比照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填报。财政部门汇总本级预算单位或者下级财政报送决算数据时建立的汇总报表,一律选择“999”(财政汇总)填列。

—9—

(十一)报表类型:按单位实际填报的报表类型选择填列。其中:

“0”表示单户表,由独立核算单位录入本单位数据时使用。

“1”表示经费差额表,由一级预算单位代资金使用单位编制报表或单位向非本级财政部门编制报表时使用。要求以正数填报财决01至11表,有经费结余的可填报财决12表;一般不填报财决附03表和财决附04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

“2”表示调整表,由汇总单位剔除重复汇总数据时使用。汇总单位只能用调整表剔除因叠加汇总而导致的上下级单位收入、支出虚增部分,不得用于调整基层单位上报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数据。要求以负数填报相关报表,一般不填报财决附03表和财决附04表等按单位整体情况反映的报表。

调整表和经费差额表的内容应分别填报,不能将两类表的内容混编在同一套报表中。

“3”表示行政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行政单位数据时使用。

“4”表示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事业单位数据时使用。

“5”表示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10—(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数据时使用。

“6”表示乡镇汇总录入表,由乡镇汇总录入决算数据时使用。

“7”表示叠加汇总表,单位报表汇总时由系统自动生成。

“8”表示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由县级以下(含县级)主管部门汇总录入其他单位数据时使用。

(十二)新报因素:根据单位实际报送部门决算情况选择填列。

“0”表示连续上报,由连续编报决算报表且报表类型未改变的单位使用。如单位只是组织机构代码发生改变,仍选择连续上报。

“1”表示新增单位,由新设立的预算单位使用,包括因机构改革进行合并、分立的单位。

“2”表示上年应报未报,由上一应编未编决算报表的单位使用。

“3”表示报表类型改变,由编报决算报表类型发生改变的单位使用,包括单位由汇总录入表改单户表编报等情况。

“5”表示纳入部门预算范围,由当年新纳入部门预算范围的单位使用。

“6”表示隶属关系改变,由当年因机构改革等原因改变

—11—

隶属关系的单位使用。

“9”表示其他,决算编报单位出现上述以外的情况时使用。

(十三)上年代码:连续上报单位应填报上年代码,填报规则为“上年组织机构代码+上年报表类型代码”。

(十四)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单位名称应多于三个汉字;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填表人应多于两个汉字;电话号码区号首位应为“0”,电话号码不应为空且应为数字;邮政编码应为六位数字;单位地址应大于10个字符的长度,且不应与单位名称相同;单位所在地区、预算管理级次、隶属关系、部门标识代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新报因素不应为空;如填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则其第9-17位应与组织机构代码相同。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时,必须填报财政预算代码。

当报表类型=“2”(调整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90”(其他单位),单位执行会计制度应选“50”(其他)。

中央单位的隶属关系码应为“000000”,省级单位隶属关系代码后四位应为零,地(市)级单位隶属关系代码后两位应为零,县级或乡(镇)级隶属关系代码后两位不应为零。地方单位的部门标识不为企业集团。

—12— 当报表类型=“3”(行政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10”(行政单位);当报表类型=“4”(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2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22”(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当报表类型=“5”(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23”(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当报表类型=“8”(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时,单位基本性质应选“90”(其他单位)。

当预算管理级次为乡(镇)级时,报表类型应为“0”(单户表)、“1”(经费差额表)、“6”(乡镇汇总录入表)或“7”(叠加汇总表)。

当新报因素=“0”(连续上报)时,上年代码不应为空,且应为10位(上年组织机构代码+上年报表类型代码),其中:上年组织机构代码应符合决算编制要求,上年报表类型应与本年报表类型相同;当新报因素=“1”(新增单位)、“2”(上年应报未报)、“5”(纳入部门预算范围)时,上年代码应为空。如果上年代码为空,则新报因素不应为连续上报。

组织机构代码应符合决算编制要求。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1”(一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3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2”(二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6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3”(三级预算单位)

—13—

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9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4”(四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2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5”(五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5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6”(六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18位;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单位预算级次=“7”(七级预算单位)时,财政预算代码应为21位;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且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不为“999”(财政汇总)。

当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时,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且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且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部门标识代码=“999”(财政汇总)。

2.核实性公式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50”(其他)时,报表类型应为“1”(经费差额表)、“2”(调整表)或“6”(乡镇汇总录入表)或“8”(其他单位汇总录入表)。

新报因素≠“9”(其他)。

如果预算管理级次=“20”(省级),则单位预算级次≤5;如果预算管理级次=“30”(地市级),则单位预算级次—14— ≤3;如果预算管理级次=“40”(县级)、“50”(乡镇级),则单位预算级次≤2。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7”(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30”(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或“40”(企业会计制度)时,单位基本性质≠“10”(行政单位)或“2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90”(中国共产党机关)、“S91”(国家机构)、“S92”(人民政协、民主党派)、“S94”(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织);当单位预算级次=“0”(财政汇总)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91”(国家机构);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且单位名称中包含“公证”或“机关服务中心”表述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L72”(商业服务业);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且单位名称中包含“信息中心”或“网络”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当单位名称末位为“校”或“大学”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P82”(教育);当单位名称中包含“红十字”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Q84”(社会工作)。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时,封面单位基本性质和单位执行会计制度为空。

六、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决01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的预、决算收支和年末结转结余情

—15—

况。

(一)年初预算数:填列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年初预算数。

(二)调整预算数:填列经调整后的全年预算数,包括年初预算数和预算调增调减数,即:调整预算数=年初预算数+预算调增数-预算调减数。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有关规定,各部门、各单位的调整预算数应当以预算调整情况是否已经完成预算调整程序进行确认;未完成预算调整程序的,调整预算数=年初预算数。

(三)决算数据可自动生成,相关数据从本套决算的其他报表中提取。

(四)本年支出合计的年初预算数、调整预算数包括使用本年收入、年初结转和结余以及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等资金安排的支出。

(五)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24行=(1+3+4+5+6+7)行;26行=(27+28+29)行;36行=(24+25+26)行;60行=(61+62)行;63行=(64+65)行;71行=(72+73+…+79)行=(60+63)行;83行=(37+38+…+59)行=(60+63+66+67+68)行;84行=(85+86+87+88)行;89行=(90+91+92)行=(36-83)行;95行=(83+84+89)行;—16— 36行=95行。

2.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行≥2行。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7行、24至25行、37至88行≥0。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1栏≠0,则1栏+2栏≠3栏。

如果报表类型=“1”(经费差额表),则各行各栏≥0。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行各栏≤0。

七、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决01-1表)本表反映单位本的财政拨款预、决算收支和年末结转结余情况。财政拨款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一)年初预算数:填列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财政拨款年初预算数。

(二)调整预算数:填列根据同级财政部门预算文件调整后的全年预算数,包括年初预算数和预算调增调减数,即:调整预算数=年初预算数+预算调增数-预算调减数。

(三)决算数据可自动生成,相关数据从本套决算的其他报表中提取。

(四)本年支出合计的年初预算数、调整预算数包括使用本年收入及年初结转和结余安排的支出。

—17—

(五)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24行=(1+2)行;26行=(27+28)行;30行=(24+26)行;54行=(55+56)行;57行=(58+59)行;77行=(31+32+…+53)行=(54+57)行=(65+66+…+72)行;79行=(80+81)行;83行=(77+79)行;4栏各行=(5+6)栏各行;7栏各行=(8+9)栏各行;10栏各行=(11+12)栏各行;13栏各行=(14+15)栏各行;16栏各行=(17+18)栏各行;19栏各行=(20+21)栏各行;30行1栏=83行13栏;30行2栏=83行16栏;30行3栏=83行19栏;(1+27)行1栏=83行14栏;(1+27)行2栏=83行17栏;(1+27)行3栏=83行20栏;(2+28)行1栏=83行15栏;(2+28)行2栏=83行18栏;(2+28)行3栏=83行21栏;79行13栏=30行1栏-77行13栏;79行14栏=1行1栏+27行1栏-77行14栏;79行15栏=2行1栏+28行1栏-77行15栏;79行16栏=30行2栏-77行16栏;79行17栏=1行2栏+27行2栏-77行17栏;79行18栏=2行2栏+28行2栏-77行18栏。

2行=财决01表2行;24行=财决01表1行。2.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31行至53行4栏对应—18— ≤财决01表37行至59行4栏;31行至53行7栏对应≤财决01表37行至59行5栏;31行至53行10栏对应≤财决01表37行至59行6栏;54行至59行13栏对应≤财决01表60行至65行7栏;54行至59行16栏对应≤财决01表60行至65行8栏;54行至59行19栏对应≤财决01表60行至65行9栏;65行至72行19栏对应≤财决01表72行至79行9栏;77行13栏对应≤财决01表83行7栏;77行16栏对应≤财决01表83行8栏;77行19栏对应≤财决01表83行9栏;79行13栏对应≤财决01表89行7栏;80行19栏对应≤财决01表90行9栏;81行19栏对应≤财决01表91行9栏;83行13栏对应≤财决01表95行7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财决01表92行9栏≥0,79行16栏对应≤财决01表89行8栏;79行19栏对应≤财决01表89行9栏;83行16栏对应≤财决01表95行8栏;83行19栏对应≤财决01表95行9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年初预算数≠0,则年初预算数+调整预算数≠决算数。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调整预算数≥决算数。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行各栏≥0。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行各栏≤0。

—19—

八、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2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及结余分配等情况。根据单位收入支出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编码、名称:按照•2016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类”、“款”、“项”的编码和名称填列(包括有关科目修订文件,下同)。单位取得的除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的各项收支,应按照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的性质,比照•2016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相关支出功能分类科目选择科目编码和名称。

单位用财政拨款资金和其他资金安排的住房改革支出,应统一在“22102”(住房改革支出)科目下的“2210201”(住房公积金)、“2210202”(提租补贴)和“2210203”(购房补贴)科目反映。

(二)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年结转本年使用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经营结余。本栏数据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1.基本支出结转:填列单位基本支出收支相抵后结转本年使用的累计余额,包括事业单位未转入事业基金的基本支出结转。

2.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从财政部门或上级—20— 单位等取得,需要结转本年继续使用的项目支出收支累计余额。

3.经营结余:填列事业单位上未进行分配并结转本年使用的经营收支结余,以及按制度规定结转的经营亏损(以负数填报)。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未分配利润在此填列。

(三)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取得的全部收入。

(四)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全部支出。

(五)结余分配:填列单位当年结余的分配情况。根据•关于事业单位提取专用基金比例问题的通知‣(财教„2012‟32号)规定,事业单位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比例,在单位非财政拨款结余的40%以内确定,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超过规定比例的单位,应在填报说明中详细说明并附文件依据。

其他:反映单位除交纳所得税、提取职工福利基金、转入事业基金以外的结余分配情况。如本栏有数,则应在填报说明中说明具体内容及相关政策依据。

(六)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填列单位用事业基金弥补当年收支差额的数额。

(七)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结转下年的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和经营结余。除事业单位经营亏损和事业单位行业会计制度明确可列负结余的情况外,一般

—21—

不应有负数。本栏数据不包括事业单位净资产项下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八)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4)栏各行;7栏各行=(8+9+10)栏各行=(1+5-6)栏各行;12栏各行=(13+14+15+16)栏各行;17栏各行=(18+19+20)栏各行=(1+5-6+11-12)栏各行。

1栏合计行=财决01表26行3栏;2栏合计行=财决01表27行3栏;3栏合计行=财决01表28行3栏;4栏合计行=财决01表29行3栏;5栏合计行=财决01表24行3栏;6栏合计行=财决01表83行9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表25行3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表84行9栏;13栏合计行=财决01表85行9栏;14栏合计行=财决01表86行9栏;15栏合计行=财决01表87行9栏;16栏合计行=财决01表88行9栏;17栏合计行=财决01表89行9栏;18栏合计行=财决01表90行9栏;19栏合计行=财决01表91行9栏;20栏合计行=财决01表92行9栏。

19栏各行=9栏各行+财决06表11栏各行-财决06表12栏各行。

2.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5、6、11至16栏—22— 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范围时,11、12栏各行=0。

当(11+12)栏各行=0时:8栏各行=18栏各行,9栏各行=19栏各行,10栏各行=20栏各行。

当10栏各行=0时,20行各栏=0。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27”(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时,则2、3、18、19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0”(行政单位会计制度)、“30”(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时,4、10至16、20栏各行均为零。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且10栏各行≥0,则20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3“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除外)时,12栏各行均为0。

如果报表类型≠“1”(经费差额表)和“2”(调整表),则本表不应为空。

10栏各行=4栏各行+财决03表5栏各行-财决04表5栏各行。

—23—

当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或“2”(调整表)时:如果18栏各行<0,则18栏各行≥2栏各行;如果19栏各行<0,则19栏各行≥3栏各行。

九、收入决算表(财决03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取得的全部收入情况。根据单位收入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财政拨款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一级预算单位收到的应拨给下级单位使用的款项,年终决算时尚未拨出的,在编报时列为本单位财政拨款。

(二)上级补助收入:填列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三)事业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实际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在此反映。

(四)经营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填列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填列单位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24— 项收入,包括未纳入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的投资收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存货盘盈收入、收回已核销应收及预付款项、无法偿付的应付及预收款项等。各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经费、从非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以及行政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在本项内。

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并以合同形式从本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同级单位取得的经费,不在本项反映,应填列在“事业收入”栏。

(七)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4+5+6+7)栏各行。

1栏各行=财决02表5栏各行;1栏合计行=财决01表24行3栏;2栏合计行=财决01表1行3栏;3栏合计行=财决01表3行3栏;4栏合计行=财决01表4行3栏;5栏合计行=财决01表5行3栏;6栏合计行=财决01表6行3栏;7栏合计行=财决01表7行3栏。

2.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7栏各行≥0。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0”(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3至6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30”(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

—25—

度)时,3栏、5栏、6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时,5栏各行=0。

十、支出决算表(财决04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全部支出情况。根据单位支出总账、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该类支出明细还应在“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中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反映。

(二)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各项支出。该类支出明细还应在“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中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反映。

(三)上缴上级支出:填列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四)经营支出: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五)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填列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六)主管部门在汇总决算时,应使用调整表对“上缴—26— 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与收入表中“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进行冲抵。

(七)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4+5+6)栏各行。

1栏各行=财决02表6栏各行;1栏合计行=财决01表83行9栏;1栏对应类合计行=财决01表37至59行6栏;2栏合计行=财决01表60行9栏;3栏合计行=财决01表63行9栏;4栏合计行=财决01表66行9栏;5栏合计行=财决01表67行9栏;6栏合计行=财决01表68行9栏。

2.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6栏≥0。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0”(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4至6栏各行=0。

如果5栏各行大于零,则财决02表4栏各行+财决03表5栏各行≠0。

当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4”(医院会计制度)、“2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时,5栏各行=0。

十一、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不包括应在“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

—27—

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自动提取。

审核公式 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2+40+57+68+84+89+92)栏各行;2栏各行=(3+4+…+11)栏各行;12栏各行=(13+14+…+39)栏各行;40栏各行=(41+42+…+56)栏各行;57栏各行=(58+59+…+67)栏各行;68栏各行=(69+70+…+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87+88)栏各行;89栏各行=(90+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95)栏各行。

2栏合计行=财决01表72行9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表73行9栏;40栏合计行=财决01表74行9栏;57栏合计行=财决01表77行9栏;68栏合计行=财决01表78行9栏;84栏合计行=财决01表75行9栏;89栏合计行=财决01表76行9栏;92栏合计行=财决01表79行9栏。

1至56、68至81、83至93栏各行=财决05-1表1至56、68至81、83至93栏+财决05-2表1至56、68至81、83至93栏各行;57至67、82、94、95栏各行=财决05-2表57至67、82、94、95栏各行。

—28—

十二、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本表反映单位本基本支出的明细情况。根据单位基本支出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等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因公出国(境)费用:填列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

公务接待费:填列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列单位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

其他交通费用: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公务交通补贴等。

公务用车购臵:填列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其他交通工具购臵: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外的其他各类

—29—

交通工具(如船舶、飞机)购臵支出(含车辆购臵税)。

(二)本表支出不包括应在“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三)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2+40+68+84+89+92)栏各行;2栏各行=(3+4+…+11)栏各行;12栏各行=(13+14+…+39)栏各行;40栏各行=(41+42+…+56)栏各行;68栏各行=(69+70+…+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87+88)栏各行;89栏各行=(90+91)栏各行;92栏各行=93栏各行。

1栏各行=财决04表2栏各行。2.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5栏各行≥0;69、72、73、75至79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1”(住房公积金)时,除1、40、51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2”(提租补贴)时,除1、40、52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3”(购房补贴)时,除1、40、53栏外,各栏均为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1、42栏各行应为0;当—30—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且财决附04表(15+16)行2栏=0时,8栏=0。

十三、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本表反映单位本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根据单位项目支出明细账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和其他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基本建设支出:填列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不包括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等。

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由各级非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备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持企业更新改

—31—

造所发生的支出。

(二)本表支出不包括应在“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中核算的各项支出。

(三)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2+40+57+68+84+89+92)栏各行;2栏各行=(3+4+…+11)栏各行;12栏各行=(13+14+…+39)栏各行;40栏各行=(41+42+…+56)栏各行;57栏各行=(58+59+…+67)栏各行;68栏各行=(69+70+…+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87+88)栏各行;89栏各行=(90+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95)栏各行。

1栏各行=财决04表3栏各行。2.核实性公式 95栏各行=0。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5栏各行≥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1、42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32—(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且财决附04表(15+16)行2栏=0时,8栏=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11004”(政府特殊津贴),除1、2、4栏外,各栏均为0。

十四、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项目资金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情况。

本表可自动生成,各项数据从“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1表)、“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中提取。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5+6)栏各行;7栏各行=(8+9+10)栏各行;13栏各行=(1-7+11-12)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

2栏各行=财决02表3栏各行;7栏各行=财决04表3栏各行=财决05-2表1栏各行;13栏各行=财决02表19栏各行。

1至4栏各行=财决06-1表1至4栏各行+财决06-2表1至4栏各行;5至16栏各行=财决06-1表5至16栏各行+财决06-2表6至17栏各行。

2.核实性公式

—33—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4栏各行≤财决03表2栏各行;(4+5+6)栏各行≤财决03表1栏各行;11栏各行≤财决02表11栏各行;12栏各行≤财决02表12栏各行。

十五、行政事业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1表)本表反映单位本行政事业类项目收支余情况。根据单位项目资金收支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并分项目逐一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一级项目代码:填列单位预算一级项目代码。中央单位一级项目代码由8位数字组成(3位部门代码+5位顺序码)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二)二级项目代码:填列单位预算二级项目代码。中央单位二级项目代码由18位数字组成(3位部门预算代码+3位二级预算单位代码+3位三级预算单位代码+3位四级预算单位代码+2位项目编制年份码+4位顺序码)。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三)二级项目类别:中央单位依照部门预算中项目类别填报,具体分为重大改革发展项目、专项业务费项目和其他项目三种类别。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四)资金来源:填列单位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的资金—34— 来源情况。其中:

1.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2.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财政拨款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3.财政拨款:填列单位本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的财政拨款。

4.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单位本使用财政专户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安排的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

5.其他资金:填列单位本安排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的其他资金。

(五)支出数:填列单位本行政事业类项目的支出数。

对于存在多种资金来源的项目,单位如无法区分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其他资金支出数,应按项目资金的构成比例计算填列。

(六)结余分配:填列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结余分配的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对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6‟18号)的规定不能进行分配;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对单位自筹项目

—35—

结余资金,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填报。

(七)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行政事业类项目资金。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行政事业类项目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

(八)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5+6)栏各行;7栏各行=(8+9+10)栏各行;13栏各行=(1-7+11-12)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则二级项目名称不能为空。

2.核实性公式

当报表类型≠“2”(调整表)、“7”(叠加汇总表)且同一个项目3栏>0或4栏>0时,12栏=0。当11栏各行=0且12栏各行=0时,14栏各行=(3+4-8)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16栏各行≥0;2栏各行≥3栏各行;13栏各行≥14栏各行。

二级项目名称不应为科目名称。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3栏+4栏+8栏+14栏)各行≠0时:

一、二级项目代码、二级项目类别不应为空;一级项目代码长度应为8位;二级项目代码长度—36— 应为18位;二级项目类别应在枚举字典范围内。

十六、基本建设类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2表)本表反映单位本用非偿还性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收支余情况,根据单位项目资金收支明细账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并分项目逐一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一级项目代码:填列单位预算一级项目代码。中央单位一级项目代码由8位数字组成(3位部门代码+5位顺序码)。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二)二级项目代码:填列单位预算二级项目代码。中央单位二级项目代码由18位数字组成(3位部门预算代码+3位二级预算单位代码+3位三级预算单位代码+3位四级预算单位代码+2位项目编制年份码+4位顺序码)。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三)二级项目类别:中央单位依照部门预算中项目类别填报,具体分为重大改革发展项目、专项业务费项目和其他项目三种类别,基本建设项目统一列为其他项目。

地方单位按照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

(四)资金来源: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的非偿还性资金来源情况。其中:

1.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基本建设

—37—

类项目的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2.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以前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财政拨款资金结转到本使用部分。

3.财政拨款:填列单位本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财政拨款。

4.基本建设支出拨款:填列本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财政拨款。

5.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填列单位本使用财政专户核拨的教育收费等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

6.其他资金:填列单位本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其他资金。根据基本建设类项目除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的非偿还性资金来源情况填列。

(五)支出数:填列单位本基本建设类项目的支出数。

对于存在多种资金来源的项目,单位如无法区分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其他资金支出数,应按项目资金的构成比例计算填列。

(六)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填列单位动用事业基金安排基本建设类项目的资金。

(七)结余分配:填列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结余分配的基本建设项目结余资金,包括单位年末留成收入。对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38— 于印发†中央部门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6‟18号)的规定不能进行分配;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对单位自筹项目结余资金,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填报。

(八)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基本建设类项目资金。

1.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基本建设类项目截至年底尚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

2.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中央单位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6‟18号)规定填报;地方单位按照各省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填报,并予以说明。

(九)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4+6+7)栏各行;8栏各行=(9+10+11)栏各行;14栏各行=(1-8+12-13)栏各行;15栏各行=(16+17)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7”(叠加汇总表),则二级项目名称不能为空。

2.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3+5)栏各行≥

—39—

财决05-2表57栏各行;9栏各行≥财决05-2表57栏各行。

当12栏各行=0且13栏各行=0时,15栏各行=(3+4-9)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17栏各行≥0;2栏各行≥3栏各行;4栏各行≥5栏各行;14栏各行≥15栏各行;9栏合计行≤财决05-1表68栏合计行+财决05-2表(57栏+68栏)合计行。

二级项目名称不应为科目名称。

当预算管理级次=“10”(中央级)且(3栏+4栏+9栏+15栏)各行≠0时:

一、二级项目代码、二级项目类别不应为空;一级项目代码长度应为8位;二级项目代码长度应为13位;二级项目类别应在枚举字典范围内。十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7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的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情况,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余结转本年使用的情况,其中: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单独列示。

—40—

(二)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

(三)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

表中7至11栏数据可自动提取生成。

1.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人员经费:填列单位基本支出中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日常公用经费:填列单位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除人员经费以外的基本支出。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同此口径。

2.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四)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年末结转下年使用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数。

(五)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栏各行;4栏各行=(5+6)栏各行;8栏各行=(9+10)栏各行;7栏各行=(8+11)栏

—41—

各行;12栏各行=(13+14)栏各行=(1+4-7)栏各行;13栏各行=(2+5-8)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3+6-11)栏各行。

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27行3栏;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1行3栏;(4栏+财决09表4栏)合计行=财决01表1行3栏;7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7行20栏;8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4行20栏;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5行20栏;10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6行20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7行20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9行20栏;13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0行20栏;1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1行20栏;(4栏+财决09表4栏)各行=财决03表2栏各行;(6栏+财决09表6栏)各行=财决06表4栏各行;(11栏+财决09表11栏)各行=财决06表8栏各行;(14栏+财决09表14栏)各行=财决06表14栏各行。

2.核实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范围内。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8栏+财决09表8栏+财决11表8栏)各行≤财决05-1表1栏各行;(9栏+财决09表9栏+财决11表9栏)各行≤财决05-1表(2+40)栏各行;(10栏+财决09表10栏+财决11表10—42— 栏)各行≤财决05-1表(1-2-40)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4栏+财决09表4栏+财决11表4栏)各行≤财决03表1栏各行;(7栏+财决09表7栏+财决11表7栏)各行≤财决04表1栏各行。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栏各行≥0。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且财决02表(18+19)栏各行≥0,则(12栏+财决09表12栏+财决11表14栏)各行≤财决02表(18+19)栏各行。十八、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

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1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2表)自动提取。

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2+40+57+68+84+89+92)栏各行;2栏各行=(3+4+…+11)栏各行;12栏各行=(13+14+…+39)栏各行;40栏各行=(41+42+…+56)栏各行;57栏各行=(58+59+…+67)栏各行;68栏各行=(69

—43—

+70+…+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87+88)栏各行;89栏各行=(90+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95)栏各行。

1栏各行=财决07表7栏各行。

1至56、68至81、83至93栏各行=财决08-1表1至56、68至81、83至93栏+财决08-2表1至56、68至81、83至93栏各行;57至67、82、94、95栏各行=财决08-2表57至67、82、94、95栏各行。

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5行20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6行20栏;40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7行20栏;57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0行20栏;68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1行20栏;8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8行20栏;8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69行20栏;9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2行20栏。

2.核实性公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10表各栏≤财决05表对应栏。十九、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1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明细情况。根据单位基本支出明细账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发生数,按支出功能—44— 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等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二)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2+40+68+84+89+92)栏各行;2栏各行=(3+4+…+11)栏各行;12栏各行=(13+14+…+39)栏各行;40栏各行=(41+42+…+56)栏各行;68栏各行=(69+70+…+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87+88)栏各行;89栏各行=(90+91)栏各行;92栏各行=93栏各行。

1栏各行=财决07表8栏各行;(2+40)栏各行=财决07表9栏各行;(1-2-40)栏各行=财决07表10栏各行。

2.核实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范围内。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10-1表各栏≤财决05-1表对应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5栏各行≥0;69、72、73、75至79栏各行=0。

—45—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1”(住房公积金)时,除1、40、51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2”(提租补贴)时,除1、40、52栏外,各栏均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210203”(购房补贴)时,除1、40、53栏外,各栏均为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1、42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且财决附04表(15+16)行2栏=0时,8栏=0。

二十、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2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项目支出明细情况,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本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债务利息支出和其他支出,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

—46— 基本建设支出:填列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支出。

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由本级非发展与改革部门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集中安排的用于购臵固定资产、战备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出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二)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12+40+57+68+84+89+92)栏各行;2栏各行=(3+4+…+11)栏各行;12栏各行=(13+14+…+39)栏各行;40栏各行=(41+42+…+56)栏各行;57栏各行=(58+59+…+67)栏各行;68栏各行=(69+70+…+83)栏各行;84栏各行=(85+86+87+88)栏各行;89栏各行=(90+91)栏各行;92栏各行=(93+94+95)栏各行。

1栏各行=财决07表11栏各行;57至67栏各行=财决05-2表57至67栏各行。

2.核实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范围内。

—47—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本表各栏+财决10-2表各栏≤财决05-2表对应栏。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1至95栏各行≥0。95栏各行=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3”(国防)且科目代码≠“2030603”(人民防空)时,2、41、42栏各行应为0;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8050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2080502”(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4”(未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时,2栏各行应为0。

当单位性质=“10”(行政单位)并且报表类型不为“6”(乡镇汇总录入表)、“7”(叠加汇总表)且财决附04表(15+16)行2栏=0时,8栏=0。

当支出功能分类科目=“2011004”(政府特殊津贴),除1、2、4栏外,各栏均为0。

二十一、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9表)

本表反映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的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情况,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类”、“款”、“项”分析填列,具体填列要求如下:

(一)年初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上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余结转本年使用的情况,其中:基本支出结转—48— 和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单独列示。

(二)本年收入:填列单位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三)本年支出:填列单位本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

1.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人员经费:填列单位基本支出中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日常公用经费:填列单位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除人员经费以外的基本支出。

2.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各项支出。

(四)年末结转和结余:填列单位年末结转下年使用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数。

(五)审核公式 1.基本平衡公式

1栏各行=(2+3)栏各行;4栏各行=(5+6)栏各行;8栏各行=(9+10)栏各行;7栏各行=(8+11)栏各行;12栏各行=(13+14)栏各行=(1+4-7)栏各行;

—49—

13栏各行=(2+5-8)栏各行;14栏各行=(15+16)栏各行=(3+6-11)栏各行。

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28行3栏;4栏合计行=财决01表2行3栏=财决01-1表2行3栏;7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7行21栏;8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4行21栏;9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5行21栏;10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6行21栏;11栏合计行=财决01-1表57行21栏;12栏合计行=财决01-1表79行21栏;13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0行21栏;14栏合计行=财决01-1表81行21栏。

2.核实性公式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应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范围内。

如果报表类型≠“2”(调整表),则:各栏各行≥0。二

十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表)

本表反映单位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本列支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

本表为自动生成表,各项数据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1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2表)自动提取。

—50—

下载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的几点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的几点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部门决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部门的决算报表是由各级部门填报,反映各部门的收支状况,也是部门预算运行结果的年终数据反馈。应从提高认识与领导重视、加强会计人员建设、确保相关报表数据相匹配、......

    南部县2017年度部门决算编制说明(优秀范文5篇)

    南部县2017年度部门决算编制说明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部门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好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进一步完善离休费、......

    南部职业技术学校2017年度部门决算编制说明

    南部职业技术学校2017年度部门决算编制 说明 2018年9月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主要职能: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实施初中义务教育、高中学历教育、......

    2008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决算报表编制说明(5篇范文)

    附件2 2010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年度决算报表编制补充说明 一、封面 1.单位名称、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组织机构代码、财政预算代码、单位所在地区、单位执行会计制......

    提高基层单位部门决算质量的建议

    提高基层单位部门决算质量的建议 摘要:随着政府部门对年度部门决算报表的日益重视和对报表数据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作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编报人员,本人认为基层部......

    如何做部门决算

    如何做部门决算 首先,按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的要求,在不违反《制度》的情况下设置会计科目。 各部门下一年度预算应于本年的8月上报财政部,财政部11月下达下一年度预算控制数。......

    年度部门决算公开参考

    年度部门决算 一、****部门概况 1.部门(单位)职责 2.部门(单位)构成 二、2014年度部门决算报表 1. 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见附表1) 2. 收入决算表(见附表2) 3. 支出决算表(见附表3) 4. 财......

    2017年度部门决算说明

    第二部分 2017年度部门决算说明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职责 北京市昌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区政府直属机构,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及北京市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