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医疗技术过错
论医疗技术过错
———以医疗技术损害责任的法律适用为视角
[摘要]医疗技术损害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医疗技术过错应采客观标准。法定注意义务是认定过错的基本标准;医疗水准注意义务是认定过错的一般标准,在具体考量时应兼顾医疗水准等诸多因素;表见证据是推定过错的依据。人民法院作为过错的认定机关,应该选择合理的医疗技术过错认定路径。
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确定了统一的“医疗损害责任”概念,建立了一元化结构的医疗损害责任制度。《侵权责任法》借鉴法国医疗损害赔偿法的做法,将医疗损害责任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和 医疗产品损害责任,分别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和具体规则。其中,医疗技术损害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尽管《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技术过错有所规定,但仍有诸多问题没有明确,笔者谈一些浅显看法,以求有利于《侵权责任法》的适用。
一、医疗技术过错及注意义务
关于过错的界定,学界主要存在两种学说: 主观过错说和客观过错说。主观过错说是指将过错看作侵权行为人内在的主观意志状态。过错依附于意思自由,强调行为人的意思和主观心理状态的可责难性。过错是行为人对于特定或可得特定的损害结果的发生应当预见且有预见之可能,但未为预见的心理缺失,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违反注意义务,二是预见可能性的存在。判断过错的标准是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或意思状态,其归责基础是行为人对于损害的发生原有预见的可能性,只因意思集中的缺失而违反注意义务致未能注意。客观过错说,是以某种行为标准来判定行为人有无过错。该学说的主张者认为,过错并非在于行为人的主观心理
态度是否具备应受非难性,而在于其行为具有应受非难性。行为人的行为若不符合某种行为标准即为过错,从而得出“过错是一个社会的概念”①。20 世纪初,法国学者普兰尼奥尔提出了“过错是对事先存在义务的违反”的观点②。医疗技术过错,是过错概念在医疗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日本学者将医疗过失称之为“医疗过误”,是指医生在对患者实施治疗行为时违反业务上必要的注意义务,从而引起患者生命、身体的侵害,导致死伤结果的情形。在美国,对于所有具有赔偿可能的医疗事件都统称为医疗事故(medical - malpractice),直译为“医疗失当”。德文用“artzlicher kunstfehler”,语义上似乎包括“医疗失误”③。我国法学界对医疗过错存在主观说和客观说之分。主观说认为: 医疗过失通常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服务过程中有过错或失误,其中应当预见某种医疗行为可能对患者产生危害结果,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为疏忽大意的医疗过失;已经预见到某种医疗行为可能对患者产生危害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为过于自信的医疗过失④。客观说认为,医疗过失就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注意义务的医疗行为①。我国医学界认为医疗过失是指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行为。《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可见,《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技术过错采取客观过错说,认定医疗技术过错的标准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技术注意义务,同时也作出了有关过错推定的一些规定。所谓医疗技术注意义务,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诊断、治疗、手术、麻醉、抽血、输血、放射线治疗等诊疗活动中应当尽到的技术诊疗义务。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对医疗技术注意义务作不同的分类。
1、依据医疗行为的专业技术性,医疗技术注意义务可分为:专业基准的注意义务和最善的注意义务。前者是善良管理人义务在医疗专业领域的落实;后者是对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以及防止危险发生义务的最大化要求———最善的注意义务,医生对于患者的症状应予以充分注意,并在依当时的医学知识考虑效果及副作用的前提下确定治疗方法及程度,在万全的注意下实施治疗②。
2、根据注意义务产生的依据不同,可分为法定义务和医疗水准注意义务。前者是指“其义务之有无,应就法律契约、习惯、法理上所发生之义务决之,且应包括日常生活上应尊重他人之法益,并注意不侵犯他人法益之一切义务。”③后者是指与当时的诊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侵权责任法》第57 条借鉴了日本医疗损害责任法的做法: 判断过_______错的标准是“医疗水准”。
二、医疗技术过错的认定标准
(一)法定注意义务———过错认定的基本标准所谓法定注意义务,是指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确定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医疗机构的注意义务包括:
1、进行执业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2、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3、依法使用药品、医疗器械的义务。
4、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主要包括: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按照注册的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
2、遵守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操作规范。
3、对急危患者,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4、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5、护士 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的身心状态,对病人进行科学的护理。遇紧急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医生不在场时,护士应当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等等。这些法律规范规定的义务是民法上的注意义务,而且应当是最基本的注意义务。这些义务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如果违反这些义务造成患者的人身损害,就应当认为医疗机构对损害具有过错,从而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受害患者能够证__________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行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存在医疗过错。此时,医疗机构除证明自己未实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行为外,不能以其他方式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这就是郭明瑞教授所说的“客观行为推定”,他认为,所谓客观行为推定,是指医疗机构只要存在某种医疗行为,就推定其有过错,医疗机构除证明自己未实施认定其有过错的行为外,不能以其他方式证明自己没有过错④。此认定过错之规则类似英美法中“法律上的当然过失”规则,即“违反视为过失”规则。由于法律、法规和规章具有滞后性,可能已经远远低于通常医务人员应当具有的水平。如果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没有违反法定注意义务,此时就应该采用“医疗水准注意义务”标准来判定有无过错。(二)医疗水准注意义务———过错认定的一般标准
关于诊疗过错的一般判断标准,目前世界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学说: 一是美国法中的“执业标准说”,通过1970 年Blair v. Eblen 案,法官将医生的执业标准发展成了“执业群体接受的标准”(acceptable practice)。即医生行医时,应当尽到其同行中合理的、称职的执业者在相同或类似情形下的应具备的医疗技能,履行相同的照护义务⑤。二是日本的“医疗水准说”,松仓丰治教授提出了“学术上的水准”与“实践中的水准”的概念,前者为研究水准或学术水准,其核心由学术界的一致认定而形成;后者为经验水准或技术水准,它是医学界普遍实施的技术。1982 年,在高山红十字医院案中,法官采用了“诊疗当时的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医疗水平”的概念。形成了“以诊疗当时临床医学实践中通常医师之正当标准来认定具体的医疗方有无过失①。笔者主张,不同资质的医疗机构实行不同的医疗标准,相同资质的医疗机构实行统一的医疗标准。在相同的地区或类似地区,同一级别的医疗机构的医疗设施、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服务质量也应该大致相同,实行相同的过错认定标准更加公平合理。相同或类似地区的相同资质的医务人员应实行统一的医疗水准。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即使在同一医院,取得相同资质、相同职称的医务人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医疗技能还存在很大差异,更别说处在不同地区。因此,不同或不相类似地区的相同或不同资质的医务人员应实行不同的医疗水准。相同或类似地区的相同资质的医务人员的职称评定的标准是相同的,他们的专业知识、临床实践经验也大致相同,基于公平观念,应实行统一的过错认定标准。(三)表见证据———推定过错的依据
如果既不违反法定义务,是否违反医疗水准注意义务也难以举证,此时若能举出表见证据,即可推定医方存在过错。一般而言,在生活经验上,若A 存在则B 通常存在的情形下,推定B 存在的证明方式,就是表见证明②。即是指法院利用一般生活经验法则,就一再重复出现的典型事项,由一定客观存在事实,以推断某一待证事实之证据提出过程。这是一种以单一的间接事实为基础,适用具有盖然性的经验法则(定型事项经过)推定主要事实存在的证明方法。比如,在手 术部位遗留手术的器械或纱布的话就可以认定医生的过失。由于其适用的是单一的经验法则,在医方不能提供足以动摇法官心证的反证时,法院将推定医方存在过错_______,从而为患者的利益保护增加了又一道屏障。
三、医疗技术过错的认定机关
在医疗过错的认定方面,大陆法系国家往往依赖于专家鉴定意见,且专家鉴定意见往往是惟一的,是否存在过错的答案是惟一的。法官依赖专家鉴定意见作出判决。在我国,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鉴定工作是由医 学会组织的,而医学会又是由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的组织,因而使进行和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专家、医学会与医疗机构有着特殊的联系,这就难免发生“他们出于对行业利益或本单位利益的考虑,所做出的鉴定不符合实际、不科学、不公正的情况。”③因此,我们应当改革以往审判实践中将医疗技术过错的判定交给鉴定机构鉴定的做法,应将医疗技术过错的认定权回归给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对医疗鉴定等证据予以判定,认定医方是否存在医疗过错。同时,建立独立的鉴定机构和独立的专家库,鉴定机构不再由医学会组建,其专家库的专家在全国范围内选定。在医患双方发生争议,当事人要求鉴定时,人民法院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并确定若干鉴定专家对于医方有无过错予以鉴定。立法应明确鉴定专家的权利义务,专家进行鉴定时不受任何人的制约,有权对匿名的医案独立作出结论。同时,专家的鉴定意见应实行实名制,每位专家都应对自己的鉴定结论负责,当然,对于专家的鉴定意见须实行保密制度④。
四、医疗技术过错认定的路径选择
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上看,医疗技术过错有三种形式: 一是《侵权责任法》第57 条规定的“一般意义过错”,即“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二是第58 条规定的“法律推定过错”。三是司法实践中的“表见证明推定过错”。如前所述,针对医疗技术损害责任,我国《侵权责任法》适用过错归责原则,由受害患者一方承担举证责任。举证责任人最关心的是如何以简便、迅捷、安全的方式完成举证任务。基于此考虑,受害患者就医疗技术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时,可以沿着下列顺序完成举证任务: 法律推定过错→一般意义过错→表见证明推定过错。与之相对应,人民法院也可以以此作为认定过错的步骤。受害患者请求加害人承担医疗技术损害责任时,首先可以查明加害人是否存在“法律推定过错”,如果受害患者能够证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行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或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或伪造、篡改或者 销毁病历资料,人民法院将予以审查和认定,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法律推定过错”比较客观,且容易查明和认定。如果不存在“法律推定过错”,受害患者就要证明医疗机构是否存在“一般意义过错”,人民法院根据“当时的医疗水平”认定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具体内容已在前文详述。如果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既不存在“法律推定过错”,“一般意义过错”也难以举证,此时受害患者若能举出表见证据,人民法院将推定医疗机构存在医疗技术过错。
第二篇: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费用高
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必要的技术手段,对案件中发生争议并具有专门性的问题进行检测、分析和鉴别的活动,医疗过错司法鉴定。鉴定文书属于鉴定结论,是一种重要的证据。鉴定结论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案件的重要根据之一,是查明事实真-相、确定案件性质和明确责任的重要证据。因此,鉴定结论有“证据之王”的美誉。
发生医疗纠纷后,无论是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还是做医疗过错司法鉴定,都必须支付高昂的鉴定费用,让患者及其家属望而却步。
据笔者所知,在北京地区,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疗机构,向各区(县)医学会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首次鉴定的费用为3000元;如果对首次鉴定不服的,申请北京市医学会再次鉴定的鉴定费用为3500元;如果由中华医学会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则费用更高,为8500元。
而且,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鉴定费用也在“水涨船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依据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
也许,对于财大气粗的医疗机构来说,区区几千元,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果患者或医疗机构向国家司-法-部公告在册的有医疗过错鉴定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申请医疗过错鉴定,鉴定费用一般在8000元左右,甚至10000元。高昂的鉴定费用,让患者及其家属“目瞪口呆”。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法律根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司法鉴定《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解决方案:
鉴于医疗纠纷的鉴定费用过高这一不争的事实,为了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压力,笔者认为,在鉴定费用的承担问题上,可以先由医疗机构垫付。
如果构成医疗事故,鉴定费用则直接由医院全额承担;如果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医院确实存在医疗过错(如误诊、漏诊、手术不当、处置不及时和病历书写不规范等情况),鉴定费用应由医院根据过错程度分担;如果医院的医疗行为既不构成医疗事故,也不构成医疗过错,患者的疾病完全是由患者的原发性疾病引起或不积极配合治疗而扩大的部分,则由患者承担该鉴定费用。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费用高
鉴定,是指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必要的技术手段,对案件中发生争议并具有专门性的问题进行检测、分析和鉴别的活动。鉴定文书属于鉴定结论,是一种重要的证据。鉴定结论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案件的重要根据之一,是查明事实真-相、确定案件性质和明确责任的重要证据。因此,鉴定结论有“证据之王”的美誉。
发生医疗纠纷后,无论是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还是做医疗过错司法鉴定,都必须支付高昂的鉴定费用,让患者及其家属望而却步。
据笔者所知,在北京地区,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疗机构,向各区(县)医学会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首次鉴定的费用为3000元;如果对首次鉴定不服的,申请北京市医学会再次鉴定的鉴定费用为3500元;如果由中华医学会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则费用更高,为8500元。
而且,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鉴定费用也在“水涨船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依据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
也许,对于财大气粗的医疗机构来说,区区几千元,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果患者或医疗机构向国家司-法-部公告在册的有医疗过错鉴定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申请医疗过错鉴定,鉴定费用一般在8000元左右,甚至10000元。高昂的鉴定费用,让患者及其家属“目瞪口呆”。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法律根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解决方案:
鉴于医疗纠纷的鉴定费用过高这一不争的事实,为了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压力,笔者认为,在鉴定费用的承担问题上,可以先由医疗机构垫付。
如果构成医疗事故,鉴定费用则直接由医院全额承担;如果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医院确实存在医疗过错(如误诊、漏诊、手术不当、处置不及时和病历书写不规范等情况),鉴定费用应由医院根据过错程度分担;如果医院的医疗行为既不构成医疗事故,也不构成医疗过错,患者的疾病完全是由患者的原发性疾病引起或不积极配合治疗而扩大的部分,则由患者承担该鉴定费用。
第三篇: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重庆市出台《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规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活动,保证鉴定质量,实现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科学、客观、独立、公正,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所称的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以下简称医疗过错鉴定)是司法鉴定人(以下简称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对医疗纠纷诉讼中医方在诊断、抢救、治疗、护理、管理等行为中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的关系及其程度进行鉴别和判断,并出具鉴定结论或意见的活动。
第三条本规则适用于重庆市从事医疗过错鉴定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及其鉴定活动。
第四条司法鉴定机构(以下简称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事医疗过错鉴定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
第五条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独立进行医疗过错鉴定活动,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干涉。
第六条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事医疗过错鉴定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执行相关鉴定规范和鉴定标准。
第七条医疗过错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
第八条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事医疗过错鉴定活动,应当接受国家、社会和委托方、当事人的监督。
第九条鉴定机构应当依据委托方提供的鉴定材料进行医疗过错鉴定。送鉴材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性由委托方负责。
第十条医疗过错鉴定实行回避、时限和错鉴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章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委托和受理
第十一条医疗过错鉴定由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
第十二条医疗过错鉴定应当由委托方提供以下书面材料:
(一)委托方出具的综合材料,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案情摘要、委托医疗过错鉴定的情况说明等;
(二)医疗档案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病程记录、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化验单及检验报告、医学影像学检查报告及原片(X片、CT片、MRI片等)、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及记录、麻醉同意书及记录、病理报告(必要时提供大体标本、组织蜡块、切片)、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
(三)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6h)补记的病历;
(四)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血液、药物以及取出的植入物、异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五)司法机关的询问笔录及其它有关材料。
第十三条医疗过错鉴定的受理,应当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查验鉴定委托方案件承办人工作(身份)证件;
(二)查验鉴定委托书;
(三)听取委托鉴定的有关情况介绍;
(四)查验鉴定委托事项是否符合受理范围,是否明确、具体;
(五)审查、核对送鉴材料的种类、数量、性状、保存情况及来源(送鉴材料是复印件的,应当有委托方出具的该复印件经审查并属实的相关证明)等;
(六)商定是否需要修正鉴定委托事项;
(七)决定受理的,办理受理登记手续,需要补充鉴定材料的,应告知补充后予以受理。采用函件委托的,鉴定机构应在收到函件之日起七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答复。
第十四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机构不得受理,退回送鉴材料,并说明理由:
(一)委托鉴定的主体不符合规定的;
(二)委托鉴定的事项超出鉴定机构业务范围或鉴定能力的;
(三)送鉴材料不具备鉴定条件或与鉴定事项不符的。
第十五条 鉴定机构决定受理的,应依照重庆市物价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联合制定的收费办法及标准收取鉴定费用。
第三章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实施
第十六条鉴定机构接受医疗过错鉴定委托后,应指派或由委托方随机抽选2名以上鉴定人,并聘请3名以上具有相关临床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同时参与鉴定。涉及多专业的,主要学科的专家应当占二分之一以上。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人应当回避:
(一)鉴定人是案件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鉴定人或其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三)鉴定人担任过本案的侦查、检察、审判人员或证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鉴定人参加过本案同一事项的鉴定的;
(五)鉴定人存在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其它情形的。
根据本规则第16条规定聘请参与鉴定的专家的回避,适用本条前款规定。
第十八条鉴定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专门检查的,鉴定机构应当告知委托方将患者送到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第十九条鉴定机构在鉴定正式开始前,应当要求委托方和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同时到场,确保鉴定人听取有关意见和询问有关情况,委托方和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到场的时间、地点等由鉴定机构提前告知委托方,再由委托方通知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第二十条鉴定人听取有关意见和询问有关情况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宣布本案鉴定人姓名和参与鉴定专家人数;
(二)询问到场当事人是否申请本案鉴定人回避;
(三)委托方介绍案由、鉴定目的以及有关情况;
(四)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发表与鉴定有关的意见;
(五)询问到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关情况;
(六)对患者进行检查(对女性患者作妇科检查的,应由女性鉴定人进行,无女性鉴定人的,应有女性工作人员在场);
(七)宣布到场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离开鉴定场所,但鉴定人认为鉴定中有必要邀请其旁听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在鉴定讨论中,鉴定人应当充分听取参与鉴定专家的意见,不允许以资历、职务等影响参与鉴定专家发表意见。
第二十二条鉴定机构对鉴定活动的过程和情况,应当制作全面、详尽的笔录。
第二十三条鉴定人应当在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客观公正的基础上作出鉴定结论或鉴定意见。
第二十四条对社会影响大的医疗过错鉴定,鉴定机构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场见证、监督。
第二十五条医疗过错鉴定应当从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杂、疑难的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机构与委托方约定鉴定时限的除外。鉴定过程中补充鉴定材料所需的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机构可以进行补充鉴定:
(一)鉴定事项有遗漏的;
(二)需要增加鉴定事项的;
(三)发现新的鉴定材料可能影响原鉴定意见的;
(四)原鉴定意见论证不够充分、准确的。
第二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机构应当终止鉴定,退回送鉴材料并说明理由:
(一)委托方要求终止鉴定的;
(二)确需补充鉴定材料而未补充的;
(三)当事人、委托方不予协助致使鉴定无法进行的;
(四)鉴定人发现有自身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的;
(五)发现鉴定材料不真实的;
(六)出现不可抗力致使鉴定无法继续进行的。
由于鉴定机构的原因终止鉴定的,鉴定费用应当退还。
第四章鉴定文书
第二十八条医疗过错鉴定文书是反映医疗过错鉴定过程和结果的法律文书形式,应当表明医方诊断、抢救、治疗、护理、管理等有关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该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的关系及其程度。
第二十九条经过鉴定,鉴定机构应当出具医疗过错鉴定文书。
第三十条根据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医疗过错与损害结果的关系和程度,医疗过错鉴定结论分为:
(一)有过错、直接因果关系: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错行为造成。
(二)有过错、主要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行为造成,但存在患方自身因素。
(三)有过错、共同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损害后果由医疗行为与患方自身或其它因素共同造成,但不能区分双方因素所作用的大小。
(四)有过错、次要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但损害后果由多种因素造成,医疗行为仅起次要作用。
(五)有过错、间接或诱发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但损害后果由患者自身因素造成,医疗行为仅起诱发或促进作用。
(六)有过错、无因果关系:指医疗行为虽存在过错,但与损害后果无因果关系。
(七)无过错:指医疗行为符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因客观原因不能得出明确鉴定结论的,应当出具鉴定意见。
第三十一条鉴定人应当在鉴定文书上签名,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注明。
第三十二条医疗过错鉴定文书的格式和有关要求应按照重庆市司法局印发的《司法鉴定文书暂行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鉴定文书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交委托方,一份由鉴定机构存档。第三十四条鉴定机构制作好鉴定文书后,应当连同送达回证及时送达委托方。送达回证应包含鉴定机构名称、鉴定文书编号、送出时间、送达人、被送达单位、被送达人以及送达时间等内容。送达人和被送达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名。第三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委托方提出,鉴定机构应当重新制作鉴定文书或对原鉴定文书予以更正:
(一)不符合鉴定文书规范要求的;
(二)鉴定文书有错字、别字、漏字等文字性错误的;
(三)鉴定结论或意见与鉴定事项不相符合的;
(四)鉴定文书有其它明显差错的。
第五章其它规定
第三十六条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文书后,委托方对鉴定有关问题提出咨询的,应当及时答复。
第三十七条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人民法院同意鉴定人通过书面回复或其它形式予以答复、解 释的,可以不出庭作证。
第三十八条 鉴定人出庭作证,应当遵守人民法院关于出庭作证的有关规定。第三十九条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说明鉴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与鉴定有关的问题。
第四十条鉴定人出庭作证,由通知出庭方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出庭费用。
第四十一条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违法或者过错给诉讼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由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篇: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活动,保证鉴定质量,实现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科学、客观、独立、公正,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的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以下简称医疗过错鉴定)是司法鉴定人(以下简称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对医疗纠纷诉讼中医方在诊断、抢救、治疗、护理、管理等行为中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的关系及其程度进行鉴别和判断,并出具鉴定结论或意见的活动。
第三条 本规则适用于重庆市从事医疗过错鉴定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及其鉴定活动。
第四条 司法鉴定机构(以下简称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事医疗过错鉴定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
第五条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独立进行医疗过错鉴定活动,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干涉。
第六条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事医疗过错鉴定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执行相关鉴定规范和鉴定标准。
第七条 医疗过错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
第八条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事医疗过错鉴定活动,应当接受国家、社会和委托方、当事人的监督。
第九条 鉴定机构应当依据委托方提供的鉴定材料进行医 疗过
错鉴定。送鉴材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性由委托方负责。
第十条 医疗过错鉴定实行回避、时限和错鉴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章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委托和受理
第十一条 医疗过错鉴定由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
第十二条 医疗过错鉴定应当由委托方提供以下书面材料:
(一)委托方出具的综合材料,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案情摘要、委托医疗过错鉴定的情况说明等;
(二)医疗档案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病程记录、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化验单及检验报告、医学影像学检查报告及原片(X片、CT片、MRI片等)、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及记录、麻醉同意书及记录、病理报告(必要时提供大体标本、组织蜡块、切片)、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
(三)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6h)补记的病历;
(四)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血液、药物以及取出的植入物、异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五)司法机关的询问笔录及其它有关材料。
第十三条 医疗过错鉴定的受理,应当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查验鉴定委托方案件承办人工作(身份)证件;
(二)查验鉴定委托书;
(三)听取委托鉴定的有关情况介绍;
(四)查验鉴定委托事项是否符合受理范围,是否明确、具体;
(五)审查、核对送鉴材料的种类、数量、性状、保存情况及来源(送鉴材料是复印件的,应当有委托方出具的该复印件经审查并属实的相关证明)等;
(六)商定是否需要修正鉴定委托事项;
(七)决定受理的,办理受理登记手续,需要补充鉴定材料的,应告知补充后予以受理。
采用函件委托的,鉴定机构应在收到函件之日起七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答复。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机构不得受理,退回送鉴材料,并说明理由:
(一)委托鉴定的主体不符合规定的;
(二)委托鉴定的事项超出鉴定机构业务范围或鉴定能力的;
(三)送鉴材料不具备鉴定条件或与鉴定事项不符的。
第十五条 鉴定机构决定受理的,应依照重庆市物价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联合制定的收费办法及标准收取鉴定费用。
第三章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实施
第十六条 鉴定机构接受医疗过错鉴定委托后,应指派或由委托方随机抽选2名以上鉴定人,并聘请3名以上具有相关临床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同时参与鉴定。涉及多专业的,主要学科的专家应当占二分之一以上。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人应当回避:
(一)鉴定人是案件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鉴定人或其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三)鉴定人担任过本案的侦查、检察、审判人员或证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鉴定人参加过本案同一事项的鉴定的;
(五)鉴定人存在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其它情形的。
根据本规则第16条规定聘请参与鉴定的专家的回避,适用本条前款规定。
第十八条 鉴定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专门检查的,鉴定机构应当告知委托方将患者送到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第十九条 鉴定机构在鉴定正式开始前,应当要求委托方和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同时到场,确保鉴定人听取有关意见和询问有关情况,委托方和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到场的时间、地点等由鉴定机构提前告知委托方,再由委托方通知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第二十条 鉴定人听取有关意见和询问有关情况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宣布本案鉴定人姓名和参与鉴定专家人数;
(二)询问到场当事人是否申请本案鉴定人回避;
(三)委托方介绍案由、鉴定目的以及有关情况;
(四)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发表与鉴定有关的意见;
(五)询问到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关情况;
(六)对患者进行检查(对女性患者作妇科检查的,应由女性鉴定人进行,无女性鉴定人的,应有女性工作人员在场);
(七)宣布到场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离开鉴定场所,但鉴定人认为鉴定中有必要邀请其旁听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 在鉴定讨论中,鉴定人应当充分听取参与鉴定专家的意见,不允许以资历、职务等影响参与鉴定专家发表意见。
第二十二条 鉴定机构对鉴定活动的过程和情况,应当制作全面、详尽的笔录。
第二十三条 鉴定人应当在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客观公正的基础上作出鉴定结论或鉴定意见。
第二十四条 对社会影响大的医疗过错鉴定,鉴定机构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场见证、监督。
第二十五条 医疗过错鉴定应当从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杂、疑难的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机构与委托方约定鉴定时限的除外。
鉴定过程中补充鉴定材料所需的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机构可以进行补充鉴定:
(一)鉴定事项有遗漏的;
(二)需要增加鉴定事项的;
(三)发现新的鉴定材料可能影响原鉴定意见的;
(四)原鉴定意见论证不够充分、准确的。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机构应当终止鉴定,退回送鉴材料并说明理由:
(一)委托方要求终止鉴定的;
(二)确需补充鉴定材料而未补充的;
(三)当事人、委托方不予协助致使鉴定无法进行的;
(四)鉴定人发现有自身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的;
(五)发现鉴定材料不真实的;
(六)出现不可抗力致使鉴定无法继续进行的。
由于鉴定机构的原因终止鉴定的,鉴定费用应当退还。
第四章 鉴定文书
第二十八条 医疗过错鉴定文书是反映医疗过错鉴定过程和结果的法律文书形式,应当表明医方诊断、抢救、治疗、护理、管理等有关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该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的关系及其程度。
第二十九条 经过鉴定,鉴定机构应当出具医疗过错鉴定文书。
第三十条 根据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医疗过错与损害结果的关系和程度,医疗过错鉴定结论分为:
(一)有过错、直接因果关系: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错行为造成。
(二)有过错、主要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行为造成,但存在患方自身因素。
(三)有过错、共同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损害后果由医疗行为与患方自身或其它因素共同造成,但不能区分双方因素所作用的大小。
(四)有过错、次要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但损害后果由多种因素造成,医疗行为仅起次要作用。
(五)有过错、间接或诱发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但损害后果由患者自身因素造成,医疗行为仅起诱发或促进作用。
(六)有过错、无因果关系:指医疗行为虽存在过错,但与损害后果无因果关系。
(七)无过错:指医疗行为符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因客观原因不能得出明确鉴定结论的,应当出具鉴定意见。
第三十一条 鉴定人应当在鉴定文书上签名,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注明。
第三十二条 医疗过错鉴定文书的格式和有关要求应按照重庆市司法局印发的《司法鉴定文书暂行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鉴定文书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交委托方,一份由鉴定机构存档。
第三十四条 鉴定机构制作好鉴定文书后,应当连同送达回证及时送达委托方。
送达回证应包含鉴定机构名称、鉴定文书编号、送出时间、送达人、被送达单位、被送达人以及送达时间等内容。送达人和被送达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名。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委托方提出,鉴定机构应当重新制作鉴定文书或对原鉴定文书予以更正:
(一)不符合鉴定文书规范要求的;
(二)鉴定文书有错字、别字、漏字等文字性错误的;
(三)鉴定结论或意见与鉴定事项不相符合的;
(四)鉴定文书有其它明显差错的。
第五章 其它规定
第三十六条 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文书后,委托方对鉴定有关问题提出咨询的,应当及时答复。
第三十七条 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人民法院同意鉴定人通过书面回复或其它形式予以答复、解释的,可以不出庭作证。
第三十八条 鉴定人出庭作证,应当遵守人民法院关于出庭作证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九条 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说明鉴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与鉴定有关的问题。
第四十条 鉴定人出庭作证,由通知出庭方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出庭费用。
第四十一条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违法或者过错给诉讼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由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其它类型案件中需要明确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鉴定,鉴定机构可参照本规则执行。
第四十四条 本规则由重庆市司法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规则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本文来自华律网收集,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申请书
申 请 人:xx 被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申请依据:
xx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经贵院委托北京市海淀区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并作出京海医鉴字【2015】第×8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鉴定机构在未对患者发生的胰腺炎是什么样时间发生、医方是在什么时间作出诊断、什么时间作出治疗等情况进行鉴定的情况下,遂认定医方医疗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具体来说,患方认为该鉴定结论未对如下事实进行分析认定:
1、被申请人延误继发性胰腺炎诊断15天的事实;
2、被申请人延误使用奥曲肽治疗继发性胰腺炎16天的事实。另外,鉴定机构 “晚期肿瘤侵犯胰头引起的胰腺炎,目前医学无法预防及有效治疗”的论断,与卫生部《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学分册》中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完全相悖,因此该说法是错误的。
基于以上事实,申请人不服海淀区医学会的鉴定结论,申请对本案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请求人民法院给予支持。
鉴定事项:
被申请人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若存在过错,过错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过错在损害后果中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