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2 01:4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发文单位:民政部、国家档案局

号:民发[2003]181号

发布日期:2003-12-18

执行日期:2003-12-18

第一条 为了加强收养登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地为收养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收养登记档案是指收养登记机关在依法办理收养登记过程中形成的记载收养当事人收养情况、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收养登记档案是各级民政部门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收养登记档案由各级民政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第四条 收养登记档案工作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民政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 收养登记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是:

(一)成立收养关系登记材料:

1.收养登记申请书;

2.询问笔录;

3.收养登记审批表:

4.《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五、六条,《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的规定》第三、四、五、六、七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十条规定的各项证明材料:

5.收养登记证复印件;

6.收养协议:

7.其他有关材料。

(二)解除收养关系登记材料:

1.《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各项证明材料;

2.解除收养关系证明复印件;

3.其他有关材料。

(三)撤销收养登记材料:

1.收缴的收养登记证或者因故无法收缴收养登记证而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2.其他有关材料。

第六条 收养登记文件材料的归档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凡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齐全完整。

(二)归档的文件材料中有照片或复印件的,应当图像清晰。

(三)在收养登记工作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应当按照《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范》(G8/T18894—2002)进行整理归档,同时应当打印出纸质文件一并归档。

(四)收养登记文件材料应当在登记手续办理完毕后60日内归档。

(五)归档的文件材料除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回乡证、旅行证件、护照等身份证明和收养登记证为原件的复印件外,其余均为原件。

第七条 收养登记文件材料的整理应当符合以下规则:

(一)成立收养关系登记类文件材料、解除收养关系登记类文件材料和撤销收养登记类文件材料均以卷为单位整理编号,一案一卷。

(二)每卷收养登记文件材料按照以下顺序排列:

1.文件目录;

2.收养登记申请书;

3.询问笔录;

4.收养登记审批表;

5.撤销收养登记材料;

6.收养人证明材料;

7.被收养人证明材料;

8.送养人证明材料;

9.其他有关材料;

10.备考表。

第八条 收养登记档案的分类和类目设置为:

收养登记档案一般按照年度—国籍(居住地)—收养登记性质来分类。其中,国籍(居住地)分为内地(大陆)公民,华侨,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外国人等类别;收养登记性质分为成立收养关系登记类、解除收养关系登记类和撤销收养登记类。

第九条 收养登记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永久。

第十条 收养登记档案主要供收养登记管理机关使用;其他单位、组织或个人因特殊原因需要查借阅时,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并办理查借阅手续。

第十一条 对查借阅的档案严禁损毁、涂改、抽换、圈划、批注、污染等,如发生上述情况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二条 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严密保管档案,同时维护当事人的隐私权,不得泄露档案内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查借阅范围。

第十三条 在办理外国人来华收养子女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外国收养人档案,以及国内送养人和被送养人档案的管理由民政部另行规定。

第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民政部、国家档案局

第二篇: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民发〔2003〕181号

2003年12月17日)

第一条为了加强收养登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地为收养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收养登记档案是指收养登记机关在依法办理收养登记过程中形成的记载收养当事人收养情况、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收养登记档案是各级民政部门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收养登记档案由各级民政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已有。第四条收养登记档案工作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民政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收养登记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是:

(一)成立收养关系登记材料: 1.收养登记申请书; 2.询问笔录;

3.收养登记审批表; 4.《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五、六条,《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的规定》第三、四、五、六、七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十条规定的各项证明材料; 5.收养登记证复印件; 6.收养协议; 7.其他有关材料。

(二)解除收养关系登记材料: 1.《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各项证明材料; 2.解除收养关系证明复印件; 3.其他有关材料。

(三)撤销收养登记材料:

1.收缴的收养登记证或者因故无法收缴收养登记证而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2.其他有关材料。

第六条收养登记文件材料的归档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凡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齐全完整。

(二)归档的文件材料中有照片或复印件的,应当图像清晰。

(三)在收养登记工作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应当按照《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范》(GB/T18894-2002)进行整理归档,同时应当打印出纸质文件一并归档。

(四)收养登记文件材料应当在登记手续办理完毕后60日内归档。

(五)归档的文件材料除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回乡证、旅行证件、护照等身份证明和收养登记证为原件的复印件外,其余均为原件。

第七条收养登记文件材料的整理应当符合以下规则:

(一)成立收养关系登记类文件材料、解除收养关系登记类文件材料和撤销收养登记类文件材料均以卷为单位整理编号,一案一卷。

(二)每卷收养登记文件材料按照以下顺序排列: 1.文件目录;

2.收养登记申请书; 3.询问笔录;

4.收养登记审批表; 5.撤销收养登记材料; 6.收养人证明材料; 7.被收养人证明材料; 8.送养人证明材料; 9.其他有关材料; 10.备考表。

第八条收养登记档案的分类和类目设置为:收养登记档案一般按照一国籍(居住地)一收养登记性质来分类。其中,国籍(居住地)分为内地(大陆)公民,华侨,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外国人等类别;收养登记性质分为成立收养关系登记类、解除收养关系登记类和撤销收养登记类。第九条收养登记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永久。

第十条收养登记档案主要供收养登记管理机关使用;其他单位、组织或个人因特殊原因需要查借阅时,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并办理查借阅手续。第十一条对查借阅的档案严禁损毁、涂改、抽换、圈划、批注、污染等,如发生上述情况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二条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严密保管档案,同时维护当事人的隐私权,不得泄露档案内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查借阅范围。

第十三条在办理外国人来华收养子女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外国收养人档案,以及国内送养人和被养人档案的管理由民政部另行规定。第十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篇:关于印发《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民发2003 181号

民政部、国家档案局

关于印发《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民发〔2003〕181号

2003年12月1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档案局、档案馆,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档案局、档案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档案局、档案馆:

现将《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收养登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地为收养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收养登记档案是指收养登记机关在依法办理收养登记过程中形成的记载收养当事人收养情况、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收养登记档案是各级民政部门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收养登记档案由各级民政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已有。第四条 收养登记档案工作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民政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 收养登记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是:

(一)成立收养关系登记材料:

1.收养登记申请书;

2.询问笔录;

3.收养登记审批表;

4.《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五、六条,《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的规定》第三、四、五、六、七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十条规定的各项证明材料;

5.收养登记证复印件;

6.收养协议;

7.其他有关材料。

(二)解除收养关系登记材料:

1.《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各项证明材料;

2.解除收养关系证明复印件;

3.其他有关材料。

(三)撤销收养登记材料:

1.收缴的收养登记证或者因故无法收缴收养登记证而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2.其他有关材料。

第六条 收养登记文件材料的归档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凡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齐全完整。

(二)归档的文件材料中有照片或复印件的,应当图像清晰。

(三)在收养登记工作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应当按照《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范》(GB/T18894-2002)进行整理归档,同时应当打印出纸质文件一并归档。

(四)收养登记文件材料应当在登记手续办理完毕后60日内归档。

(五)归档的文件材料除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回乡证、旅行证件、护照等身份证明和收养登记证为原件的复印件外,其余均为原件。

第七条 收养登记文件材料的整理应当符合以下规则:

(一)成立收养关系登记类文件材料、解除收养关系登记类文件材料和撤销收养登记类文件材料均以卷为单位整理编号,一案一卷。

(二)每卷收养登记文件材料按照以下顺序排列:

1.文件目录;

2.收养登记申请书;

3.询问笔录;

4.收养登记审批表;

5.撤销收养登记材料;

6.收养人证明材料;

7.被收养人证明材料; 8.送养人证明材料;

9.其他有关材料;

10.备考表。

第八条 收养登记档案的分类和类目设置为:

收养登记档案一般按照一国籍(居住地)一收养登记性质来分类。其中,国籍(居住地)分为内地(大陆)公民,华侨,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外国人等类别;收养登记性质分为成立收养关系登记类、解除收养关系登记类和撤销收养登记类。

第九条 收养登记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永久。

第十条 收养登记档案主要供收养登记管理机关使用;其他单位、组织或个人因特殊原因需要查借阅时,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并办理查借阅手续。

第十一条 对查借阅的档案严禁损毁、涂改、抽换、圈划、批注、污染等,如发生上述情况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二条 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严密保管档案,同时维护当事人的隐私权,不得泄露档案内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查借阅范围。

第十三条 在办理外国人来华收养子女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外国收养人档案,以及国内送养人和被养人档案的管理由民政部另行规定。

第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桂林市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桂林市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漏号:采用分号式。如6页后应是7而编写成8,可将。错号:将错号划掉,重新编上正确的页号,并在备考表中加以注明。

2.4.3卷内目录、备考表不编页号。

2.4.4编写页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有效数字前不得出现“0”。

2.5不动产登记档案目录的填写(见附表2)2.5.1顺序号:按卷内材料的排列顺序,每份材料应编 一个顺序号。不重复,不遗漏。

2.5.2材料题名:填写该材料自身的标题,不得随意更改和省略。如材料没有标题,应根据材料内容准确、简练地拟写一个标题。材料题名栏内不得填“其他”。

2.5.3页次:填写该材料所在的起始页,最后页应填起止页号(即单页材料标明材料所在页号,两页以上材料标明材料首页号和止的页号,卷内最后一份材料有多页要标明起止页号)。

2.5.4备注:需要注明的内容。

2.6不动产登记档案案卷封面的填写(见附表3)2.6.1案卷封面的规格、样式统一规定如下:

(1)案卷封面的设计及表面尺寸、字体型号、文字排列、天地页边、封面设计的规格和处臵都应得体、划一;

(2)书写一律自左而右,横写横排,左侧装订,装订线严禁写字、印字;

(3)用纸规格:参照文书档案国家标准,长297毫米,宽210毫米(硬卷皮)。

2.6.2卷皮封面项目包括:案卷号、立档单位、不动产登记档案、坐落、权利人、权证号、保管期限。

2.6.3案卷号编写:不动产登记档案案卷号编制参照不动产证书、证明编号规则制定,案卷号由省份简称汉字、、属地行政区划简称汉字、类别和案卷顺序号五部分组成。具体分类根据业务开展需要,由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协调有关部门统一制定。

(1)示例1桂林市2016年不动产登记(证书类)档案归档案卷号编写为:桂2016ZS0000001;或桂2016ZS-1-0000001 具体解释为:桂(桂林)-2016()-ZS(证书类)-0000001(案卷顺序号);桂(桂林)-2016()-ZS(证书类)-1(盒号)-0000001(案卷顺序号)。

(2)示例2:桂林市2016不动产登记(证明类)档案归档案卷号编写为桂2016ZM-1-0000001 具体解释为:桂(桂林)-2016()ZM(证明类)-0000001(案卷顺序号);桂(桂林)-2016()-ZM(证书类)-1(盒号)-0000001(案卷顺序号)

(3)示例3:桂林市2016年不动产登记(注销类)档案归档案卷号编写为:桂2016ZX0000001或桂2016ZX-1-0000001。

具体解释为:桂(桂林)-2016()-ZX(注销类)-0000001(案卷顺序号);桂(桂林)-2016()-ZX(注销类)-1(盒号)-0000001(案卷顺序号)

(4)示例4:桂林市2016不动产登记(协执类)档案归档案卷号编写为:桂2016 XZ0000001或桂

2016ZM0000001或桂2016XZ-1-Z0000001。具体解释为:桂(桂林)-2016()-XZ(协执类)-0000001(案卷顺序号);桂(桂林)-2016()-ZX(协执类)-1(盒号)-0000001(案卷顺序号)

(5)示例5:桂林2016不动产登记(其他类)档案归档案卷号编写为:桂2016 QT0000001或桂2016QT-1-0000001。

具体解释为:桂(桂)-2016()-QT(其他类)-0000001(案卷顺序号);桂(桂)-2016()-QT(其他类)-1(盒号)0000001(案卷顺序号)。

2.6.4立档单位名称:填写各分局全称。2.6.5保管期限:一般为永久、定期保存。

2.6.6不动产登记坐落:以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信息为准。

2.6.7权利人:以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信息为准。2.6.8权证号:填写登记部门向不动产权利人颁发证书、证明证号。

2.6.9填写封面使用电脑打印卷皮封面或使用碳素或蓝黑墨水笔书写,字体工整,不得涂改。

2.7不动产登记档案备考表的填写(见附表4)2.7.1备考表用于保护材料,介绍和说明卷内材料变化情况。2.7.2备考表每卷一份,如暂时没有情况填写,也要放于卷末,以供日后注记时使用。

2.7.3规格:参照文书档案国家标准,长297毫米,宽210毫米,使用A4纸(硬卷皮)。

2.7.4立卷人:负责材料整理、立卷归档的人员姓名。2.7.5检查人:负责检查归档材料整理、立卷质量检查人员的姓名。

2.7.6立卷时间:归档材料整理、立卷完毕的日期。2.7.7卷内材料说明:需要说明的情况。2.8 不动产登记档案的装订 2.8.1装订前的准备工作

(1)将材料上的金属物全部剔除干净,操作时不得损坏材料,不得对材料进行剪裁;

(2)破损的或幅面过小的材料应用A4白衬纸托裱,一页白衬纸应托裱一张材料,不得托裱两张以上(含两张)材料;字迹扩散的应复制并与原件一起存档,复制件在前,原件在后;

(3)卷内材料大于A4幅面的,应按A4大小折叠整齐,并注意预留出装订边际,便于展开翻阅;

(4)凡是遇有火漆、铅封、蜡封等装订成册的材料以及公证书等法律证明文件,不要改变原装订方式;

(5)核对卷内目录题名与卷内材料题名是否一致,核 对档案卷皮姓名(名称)与卷内材料姓名(名称)是否一致。姓名(名称)不得用同音字或随意简化字代替。

2.8.2装订

(1)采用三孔一线法在材料左侧装订,孔间距离7厘米,用线绳装订,结头打在背面;

(2)卷内材料应向左下角对齐。装订孔中心线距材料左边际应为2.5厘米,最少不得少于1.5厘米,距离不够时用白纸托裱留出距离;

(3)大型图纸折叠后过厚的,应在装订线位臵加入垫片,使其保持平整;

(4)卷内材料与卷皮装订在一起,做到整齐美观,不压字、不掉页、不妨碍阅读;

(5)档案装订完成后,档案管理人员审核后签名;(6)档案整理装订完毕须经消毒除尘后方能入库、上架。2.9装盒或装袋

2.9.1将整理好的档案装入档案袋,档案袋封面的填写要与袋内档案的内容一致,档案袋不易装得过满,一般同一卷档案应装在同一个档案袋内,不得分散保存。对于页数较多的档案,可采用设立分卷的方式解决。

2.9.2整理好的档案也可以装盒,装盒后需将档案案卷号的起始号等检索项标注在盒侧面,以方便查找。

2.10入库排列 2.10.1不动产登记档案入库后,排列方式须与档案案卷编号方式一致,保持案卷之间的有机联系,确定存放位臵,便于保管和利用。

2.10.2不动产抵押登记档案、不动产注销登记档案、协助执行通知书应单独立卷,单独排列。

2.10.3档案柜应标明存放档案起止编号。3.不动产登记档案的保管

3.1档案库房应当安装温湿度记录仪,配备空调及去湿、增湿设备,并定期进行检修、保养。库房的温度应当控制在14℃-24℃, 相对湿度应当控制在45%-60%。

3.2档案密集架应与地面保持80mm以上距离,其排列应便于通风降湿。

3.3建立虫霉鼠害检查制度,发现虫霉、鼠害应及时灭菌杀虫、投放药剂予以消灭。

3.4配备吸尘器,加密封门,除尘与防尘相结合。有条件的可设置空气过滤装置,防止污染气体进入库房。

3.5档案库区配备适用的消防器材,使用的消防器材要在有效期内,并按要求定期检查、更换。安全使用电器设备,定期检查电器线路。库区内严禁明火装置和使用电炉及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档案库房应安装火警及防盗自动报警装臵,并定期检查。

3.6档案库房宜选用白炽灯作为人工照明光源,照度不 宜超过100勒克斯,如采用荧光定时,应对紫外线进行过滤。不宜采用自然光源,有外窗时应有窗帘、窗板等遮阳措施,档案在任何情况下均应避免阳光直射。

4.不动产登记档案的利用

4.1不动产登记档案以电子档案利用为主,原始档案必须在指定场所,有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在场时方可查阅。

4.2查阅、抄录和复制不动产登记档案应当经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人同意,查询过程中注意爱护档案,不得随意勾划、涂改、撕页、抽取或损毁。借阅时应填写借阅登记簿。

4.3档案管理机构应建立《不动产登记档案利用效果登记簿》,记录档案利用情况。

5.不动产登记档案的保密

5.1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遵守保密制度和保密纪律,对密级的档案内容不泄密、不失密,确保档案的安全。

5.2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不宜公开的不动产登记档案,其查询范围和方式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办理。

附件2:

不动产(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规范 1.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一般规定

1.1为加强对本市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的归档与管理,保障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的安全和有效利用,依据国家标准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I8894-2002),结合实际,制定本规范。

1.2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是指在不动产登记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材料。包括电子档案目录、电子登记簿以及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处理成果。

1.3各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电子档案的管理、利用及涉密电子档案的保密监督管理,协助信息化部门为电子档案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

1.4电子登记簿应按照不动产登记基本单元建立,录入各类属性数据,形成登记簿数据库,并与电子档案目录形成关联。

1.5属于归档范围内的不动产登记档案,应当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

1.6数字化处理基本流程应包括案卷整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与异地保存。

1.7在数字化处理过程中应加强纸质档案数字化各环节的安全保密管理,确保档案原件和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同时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各个环节均应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及时整理、汇总,装订成册,在数字化工作完成的同时建立起完整、规范记录。2.不动产登记档案数字化处理 2.1扫描方式

2.1.1应根据档案原件幅面的大小选择相应规格的扫描仪进行扫描,对大幅面的档案材料由于扫描后图像拼接技术难度大,又浪费时间、人力,建议采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方式,拍摄精度应高于300万像素,同时要注意被拍摄物的影像要充满取景框;纸张状况较差,以及过薄、过软或超厚的档案,应采用平板扫描方式。

2.1.2纸张状况好的档案可采用高速扫描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不适合拆卷的档案可采用零边距扫描仪或者是相机拍摄的方式。

2.2色彩的选择

2.2.1页面为黑白两色且字迹清晰、不带插图的档案,可采用黑白二值模式进行扫描。

2.2.2页面为黑白两色,但字迹清晰度差或带有插图的档案,以及页面为多色文字的档案,可采用灰度模式扫描。

2.2.3页面中有红头、印章或插有黑白照片、彩色照片、彩色插图的档案,可视需要采用彩色模式进行扫描。

2.3分辨率的选择

2.3.1扫描分辨率参数大小的选择,原则上以扫描后的图像清晰、完整、不影响图像的利用效果为准。

2.3.2采用黑白二值、灰度、彩色几种模式对档案进行扫描时,其分辨率宜选择大于或等于200dpi。特殊情况下,如文字偏小、密集、清晰度较差等,可适当提高分辨率。

2.4特殊页面的扫描

2.4.1对于粘贴折页,可用大幅面扫描仪扫描,或先分部扫描后拼接;对部分字体很小、字迹密集的情况,可适当提高扫描分辨率,选择灰度扫描或彩色扫描,采用局部深化技术解决;对字迹与表格颜色深度不同的,采用局部淡化技术解决。

4.2采用高分辨率灰度或彩色扫描技术将插图与文字一起扫描,保证原来的页面布局和插图清晰。

2.4.3对于页面中有黑白或彩色照片的文件,采用JPEG格式扫描,确保照片清晰度,同时可避免图像存储空间过大。

2.5数字化图像处理 2.5.1图像纠偏采用自动或手动纠偏功能,调整图像角度。图像偏斜度不超过2度,对方向不正确的图像应进行旋转还原,以符合阅读习惯。

2.5.2图像去污对图像页面中出现的影响图像质量的杂质,如黑点、黑线、黑框、黑边等应进行去污处理。处理过程中应遵循保持档案原貌的原则。

2.5.3图像拼接对大幅面档案进行分区扫描形成的多幅图像,应进行拼接处理,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图像,以保证档案数字化图像的整体性。

2.5.4裁边处理采用彩色模式扫描的图像应进行裁边处理,去除多余的白边,以有效缩小图像材料的容量,节省存 储空间。

2.6存储格式

2.6.1采用黑白二值模式扫描的图像材料,一般采用TIF(G4)格式存储。采用灰度模式和彩色模式扫描的材料,一般采用JPEG格式存储。

2.6.2存储时的压缩率的选择,应以保证扫描的图像清晰可读为前提,尽量减小存储容量为准则。提供网络查询的扫描图像,也可存储为CEB、PDF或其他格式。

2.7图像材料命名图像材料的命名应确保其唯一性,并与电子档案目录形成对应。2.8图像转换要求不动产登记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中形成的目录数据库与图像材料,应通过网络及时加载到数据服务器端汇总。通过编制程序或借助相应软件,实现目录数据对相关联的数字图像的自动搜索、加入对应的电子地址信息等,实现批量、快速挂接,数字图像的排列顺序应与物理档案相符合。

3.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管理 3.1电子档案数据验收 3.2.1电子档案目录与电子登记簿录入质量对录入的目录数据和登记簿数据应进行抽查,抽查率不得低于10%,保证错误率不得高于万分之三。

3.2.2图像质量对纸质材料扫描后形成的图像材料应进行清晰度、污渍、黑边、偏斜等问题的控制,以达到要求的图像质量。保证扫描后的数字图像清晰,便于清楚阅读,适 应各种纸张和手写、印刷字的情况。

3.3.3数据挂接质量对图像和目录数据挂接应进行抽查,抽查率不得低于10%,保证错误率不得高于万分之三。

3.4电子档案备份和保存

3.4.1备份范围电子档案目录、电子登记簿以及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处理成果均应进行备份。

3.4.2备份方式为保证不动产登记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备份载体的选择性也应多样化,应做好在线增量备份、定时完全备份以及异地容灾体系。

(1)在线增量备份至少每天一次做好增量数据和材料备份,也可根据自身的设备和资金情况,制定更为严谨的备份策略。

(2)定时完全备份至少应每周一次定时做好完全备份,并根据自身条件,建立至少每年一次的离线存放制度,存放地点除要满足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鼠、防虫、防尘、防污染等要求外,还应采用专用的防磁柜存放。

3.4.3异地异柜保存不动产登记部门应选用成熟可靠的产品与技术,建立科学的异地异柜保存制度,以应对可能的灾害事故,电子档案备份数据应异柜保存一份确保安全,异地保存的数据存放地点至少保证与源数据存放地点间隔距离不得小于二十公里。

3.4.4备份数据检验备份数据应定期进行检验。检验内 容主要包括备份数据能否打开、数据信息是否完整、材料数量是否准确等。

3.5电子档案归档管理

3.5.1归档的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必须是最终数据信息。归档时,应附带说明文件(readme.txt),对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的内容、创建时间、存储格式与文件类型、保管期限、密级等加以说明。

3.5.2归档的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基础信息要严格做到档案、数据库(数字化档案和数据信息)和登记簿三者信息的一致性,确保信息的完整、准确和有效。

3.5.3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各单位向档案管理机构移交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载体时,交接双方应按纸质档案移交要求履行签字手续。

3.5.4在接收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载体时,应由电子档案形成部门按照规定的项目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并由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并填写《电子文件交接登记表》(见附表1),并把其技术方法和相关软件一同移交给接收单位。

3.5.5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接收后,档案部门要严格做好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的保管和再检验工作。接收入库的各类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应定期机读抽检,抽检率不低于40%,确保上机测试无病毒和100%的准确率。3.5.6对涉密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要严格按相关保密条例进行处理,确保做到不在非涉密计算机等设备处理涉密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涉密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的编目、入库、收藏均须另行处理。

3.5.7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载体应采用光盘、硬盘等载体。光盘备份方式是将数据或扫描件刻录到光盘中,硬盘备份方式是把数据或扫描件保存在作业单位的备份硬盘中。不允许使用软磁盘、优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作为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保存的载体。

3.5.8存储电子档案的载体或装具上应注明反应其内容的检索标识。检索标识一般包括载体序号、类别号、保管期限、存入日期等项目。

3.5.9磁性载体上归档的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应定期复制,一般应每隔四年复制一次。需抢救的光盘应及时复制,原载体保留时间不应少于四年。

3.5.10归档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载体专库或光盘柜集中保存。

3.5.11归档载体保管

(1)归档载体应作防写处理,不得擦、划、触摸记录涂层。载体应直立存放;

(2)单片载体应装盒,竖立存放,且避免挤压;(3)归档载体应远离磁场,并与有害气体隔离;(4)保管环境应符合防尘、防火、防鼠、防虫等要求;(5)保管环境温度选定范围:17℃—20℃,相对湿度选定范围:35%—45%,电子文件载体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6)档案部门每年均应对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的读取、处理设备的更新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登记。设备更新时应确认库存载体与新设备的兼容性,如不兼容,应及时进行归档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的载体转换工作,原载体保留时间不少于4年。保留期满后,载体按保密要求进行处臵。

3.5.12对磁性载体每满2年、光盘每满4年进行一次随机抽样机读检验,抽样率不低于10%,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档案部门应定期将检验结果填入《归档电子文件管理登记表》(见附表2)。

3.5.13系统设备更新或系统扩充时,应及时对归档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进行迁移操作,并填写《归档电子文件迁移登记表》(见附表3)。

3.6电子档案查询利用

3.6.1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查阅和利用,按照《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3.6.2对在专网或其他内部网上运行的、具有保密要求的归档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提供利用时,应设臵使用权限认证系统或履行使用审批手续。利用涉密不动产登记档案应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凡带密级尚未解密或内部使用不宜公开的 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不得在互联网上运行,应设臵专门服务器,机房各类设备应使用硬件防火墙、电磁屏蔽等措施。

3.6.3不动产登记电子档案封存载体不得外借。在提供利用时应使用其拷贝件。

第五篇:收养登记申请表

收养登记申请书

收养目的:

不遗弃不虐待被收养人和抚育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保证:

其他有关事项:

本人申请内容完全真实,如有虚假,愿承担法律责任。

收养人签名 收养人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下载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收养登记管理办法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收养登记管理办法 收养登记管理办法的内容中收养登记档案是各级民政部门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收养登记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永......

    收养登记须知

    乐山市沙湾区民政局收养登记须知根据《 收养法》、《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关于解决国内公民私收养子女有关问题的通知》(五部委文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须知:一、收养条件(同时......

    收养登记证明书(精选5篇)

    附件14 收养登记证明书 ( ) 证字 号 经查,收养人 性别 国籍 出生日期 身份证件号 收养人 性别 国籍 出生日期 身份证件号 与被收养人 性别 国籍 出生日期 身份证件号 曾于......

    收养登记询问笔录[五篇材料]

    询问时间询问地点询问人姓名询问人工作单位收养登记询问笔录 询问内容:询问笔录说明 一、询问对象包括申请收养人、送养人、年满10周岁 以上的被收养人和其它认为应当询问的......

    收养登记知识问答

    收养登记知识问答 1.什么是收养? 收养是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领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的民事法律行为。它使原来没有父母子女关系的人们之间产生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收养人......

    收养登记工作流程

    收养登记工作流程 申办对象资格: 1、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的夫妇双方均年满30周岁的;2、未患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3、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弃婴(儿童)的,收养人......

    办理收养登记所需材料111

    办理收养登记所需材料 一、前提必备条件: 无子女。所谓“无子女”是指收养人既没有亲生子女,也没有养子女和继子女。 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未患有在医学上认......

    收养登记证明书(大全五篇)

    证字号经查,收养人性别国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收养人性别国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与被收养人性别国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曾于 年 月 日在办理(收养登记/解除收养登记)登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