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小额信贷作用助力贫困户增收范文
发挥小额信贷作用 助力贫困户增收
建平县扶贫开发办主任 于永河
建平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自2010年4月成立开始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以来,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将小额贷款作为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全力加大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力度,至2013年5月该服务中心累计发放小额贷款6750.3万元,项目覆盖全县31个乡镇场街,217个村,6385户,22254人,其中,贫困户6385户,贫困人口22254 人,帮助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取得了明显的扶贫成效。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建平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在扶贫支农过程中,积极将小额信贷投放与扶贫政策有机结合,不断优化结构、创新措施,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贫支农促进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一)、把握“三个到位”建立完善投放机制
一是扶贫对象落实到位。严格按着省市县扶贫小额贷款投放要求,依据县扶贫办统计监测登录入册贫困农户确定贷款对象。积极协同县扶贫办到乡村,入农户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做好贷前调查和删选工作。明确贷款对象,必须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中选取。并将使用扶贫小额贷款的农户进行公布,受到了农户和当地政府的好评。
二是贷款投放明确到位。在贷款投向上坚持专款专用,将扶贫小额贷款重点投向四大产业项目建设,即:支持以农户规模化温室大棚建设为重点,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支持以农户发展食用菌、小杂粮为主的特色产品的规模开发建设;支持以农户规模养殖为主的标准化畜牧小区建设;支持以农户发展刺绣、编织为主的家庭手工业开发建设。
三是贷款操作简化程序到位。针对扶贫小额贷款发放量大、面广的特点,该服务中心实行现场办贷。成立了全县六个流动发放服务队,进村入户对有项目、有劳动能力、证件齐全的贫困户现场办理贷款,进行“批次式”调查,“集中式”投放。同时,高度重视“灵活变通”,注重贷户信誉,注重担保方式,注重贷偿能力。有效解决了建党立卡贫困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开辟扶贫小额贷款发放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党的惠民政策送到群众手中。
(二)、抓好“三个环节”健全管理机制
一是抓好贷前调查。紧紧围绕信贷扶贫政策,面向农村、面向农户、面向产业项目,采取撒网式调查摸清所需小额贷款户数人数和发展产业项目等情况,为贷款发放打好提前战。
二是抓好贷中审查。严格按着省市县小额贷款扶贫要求,把好审查关。对不守信誉、不懂政策、不守规则、不搞产业项目的农户,一律不贷。不列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不贷。杜绝人情贷款,套取贷款等违规行为。
三是抓好贷后检查。定期对扶贫小额贷款的发放与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深入村组户走访,了解掌握信贷户的生产经营情况,防止和杜绝扶贫资金挪作它用。帮助他们增强用钱生钱的能力,培养他们按市场规则办事的意识,不断完善了小额贷款运行和风险等管理长效机制。
(三)、加大“三个力度”构建贷款投放激励机制 一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为确保扶贫小额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该农户自立服务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工作副县长为组长,县扶贫办主任、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主任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小额贷款领导小组,负责同扶贫办联系沟通协调制定扶贫小额贷款发放计划及考核标准。从而加大了扶贫小额贷款的实施力度,贷款投放考核力度。
二是加大营销宣传力度。采取发放小额贷款宣传单,组织专人深入到乡村面对面讲解宣传小额贷款扶贫政策,帮助农村贫困农户增强使用小额贷款发展产业项目致富的能力,培养农户按市场规则办事的意识。
三是加大考评奖惩力度。建立小额贷款投放回收考评
奖惩制度,把小额贷款扶贫工作纳入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使信贷员充分认识到扶贫小额贷款工作的重要性,确保贷款足额足量发放和回收。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因地制宜,加快贷款投放进程,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贫困户增收。
建平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根据本县资源丰富发展种、养业有较好的优势这一特点,明确要求全体信贷人员面向农村农户,深入到农户家中,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引导农户围绕市场选项目,围绕优势上项目把生态畜牧业、肉鸡、蛋鸡产业等作为重点产业项目来培育和发展,加大小额贷款扶贫的支持力度,解决农户短期小额资金紧缺问题,使受益贫困户不断增多,农户脱贫能力显著增强。仅2012年初至今年5月,该服务中心就发放农户小额贷款4413户,发放额达4157.7万元,利用这些小额扶贫贷款发展养殖户803户,其中,生猪养殖户190户,肉羊 280户,蛋鸡
310户,肉鸡 23 户。几年来,在小额贷款的帮助下,全县有 5000余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等产业实现了脱贫。
(二)、发挥扶贫小额贷款作用,助力服务“三农”。
近年来,建平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把管理好、运作好、使用好扶贫小额贷款作为服务“三农”的重头戏。以帮助解决农户生产缺资金为前提,以支持一户脱贫带动全村致富为目的,与乡镇政府联动,与村户连接,与贷款农户密切信用合作关系,有效的使农户充分利用小额贷款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实现增收脱贫目标。到2012年底,在全县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参与建成有区域性特点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16个,蛋鸡肉鸡养殖小区11个,肉羊养殖小区17个;有52个相对贫困村,已发展高产高质高效产业18000亩,蔬菜温室大棚50000亩,中草药30000亩,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净增加2000余元。
(三)、贷户信用意识增强,扶贫小额贷款回收率不断提高。
建平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不断探索小额贷款发放与回收的快捷有效途径。在实践中,发现农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有劳动生产能力,却缺少发展生产的项目资金,传统的扶贫是把救济款发给农民,而农民把救济款花完依然贫困。小额贷款把钱借给他们,不但能解决农民生产发展短期小额资金短缺的问题,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投资风险意识,帮助他们增强用钱生钱致富的能力,提高还贷的积极性。同时,还不断强化“有贷还贷”、“恪守信誉”、“诚实守信光荣”、“拖贷欠贷可耻”等诚信意识宣
传教育,引导用贷农户意识到扶贫小额贷款不是无偿资金,而是一种信用贷款,要有借有还,切实做到帮助有经营欲望、有经营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解决发展产业项目,启动资金和周转资金缺乏的问题,进而实现其增收脱贫。通过深入探索加大宣传,严格考核,及时兑现奖惩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小额贷款回收率,到2012年底发放小额贷款7119笔,5452.4万元,到期回收率均达到百分之百。
第二篇:小额信贷
贷款对象
1、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持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核发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并进行失业登记的失业人员。
2、复员转业退役军人。是指持有军人退出现役的有效证件的城乡复员转业退役军人。
3、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指持有广西农村户籍,并自主创业的人员。
4、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是指持有高等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有效证件,毕业2年以内,并志愿到广西创业的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5、大学生“村官”。是指被组织部门录用的大中专高校毕业生,在聘期内开展自主创业的人员。
6、华侨农林场人员。指华侨农林场(华侨管理区)实现就业困难的场员、归难侨及其配偶子女。
7、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组织就业的企业。是指以组织就业的形式,为安置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就业兴办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取得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明确法定代表人的企业。
8、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合伙经营的企业。是指2名以上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经自愿协商、以合伙经营的形式创办的小企业或组织,同时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取得合法有效《营业执照》,有明确的企业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的企业,其企业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应为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
9、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指当年招用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
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标准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规定执行。
贷款额度
个人小额担保贷款金额、还款和计息方式由借贷双方商定,对有发展前景、信用好、有还贷能力的经营项目,一般最高个人不超过5万元,其中,对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城乡妇女最高个人贷款额度为8万元。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人数和项目,适当扩大贷款规模,具体贷款额度由经办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最高单笔不超过100万元,其中,由符合条件的妇女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经办银行可将人均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10万元。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根据企业实际招收人数,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最高单笔不超过200万元。
贷款期限
一般不超过2年,借款人提出展期且担保人或担保机构同意继续提供担保的,经办银行可以按规定给予展期一次,但展期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个人贷款程序。
(一)贷款申请。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人员可向户口所在地(居住地)社区、街道办或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资料:
1、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需提供军人退出现役有效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农村富余劳动力需提供户籍证明原件和复印件,毕业2年内的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需持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毕业2年以上未就业的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需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大学生“村官”需持毕业证书、组织部门聘任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登记失业人员需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
2、小额担保贷款申请书,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婚姻状况证明;
3、贷款项目企划书;
4、贷款抵押担保意向和还款计划;
5、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许可证(或其他证明);
6、经办银行和担保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二)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推荐。社区、街道办或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对申请人的基本条件进行初审同意后,提交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资格审查,签署推荐贷款和微利项目审查意见,可将审查合格的申请人贷款资料送所在地担保机构。采取抵押担保等其他贷款方式的,将审查合格的贷款申请人资料送所在地经办银行。
(四)担保机构审核承诺担保。担保机构收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送来的相关资料后,应对项目效益计划、信用评估、还款方式、违约责任进行实地考察,担保机构承诺担保后,将申请人有关资料一并报送当地经办银行审定。经办银行审定同意贷款后通知担保机构,担保机构与经办银行签订担保合同,经办银行与贷款申请人签订贷款合同,发放贷款。对不符合贷款条件应向申请人阐明理由。
对尚未建立担保机构的地区,经办银行在收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送来的相关资料后,应对项目效益计划、信用评估、还款方式、违约责任进行实地考察,给予贷款申请人正式答复,同意贷款的按有关贷款管理规定,办理放贷手续。对不符合贷款条件不能提供贷款的,向申请人阐明理由。
企业及合伙经营贷款程序
(一)贷款申请。创办企业(包括合伙经营实体)的申请人持相关材料直接向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填写贷款申请表。其中,妇女合伙经营申请贷款可先向所在地妇联提出申请,再提交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需提供以下材料:
1、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需提供军人退出现役有效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农村富余劳动力需提供户籍证明原件和复印件,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需持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毕业2年以上未就业的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需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大学生“村官”需持毕业证书、组织部门聘任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登记失业人员需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
2、小额担保贷款申请书,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婚姻状况证明;
3、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加盖本企业公章);
4、招用人员就业备案、劳动合同备案花名册;
5、贷款项目企划书;
6、验资报告。对创业1年以上的企业,需提交上一的财务报表;
7、抵押担保证明和还款计划;
8、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经办银行和担保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三篇:扶贫小额信贷助力精准脱贫
扶贫小额信贷助力精准脱贫
今年以来,我镇始终把精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在找短板、破难题上下功夫,充分利用上级政策优势,创新金融扶持机制,“输血”与“造血”双管齐下,助力精准脱贫。
为切实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引导金融资金投入到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缓解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程序繁杂等问题,支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加快脱贫增收步伐。该镇利用包村工作组长、组员、贫困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熟悉村情民情的优势,成立村级评级授信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走村入户对各村的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结合诚信状况、劳动力状况和收入情况开展评级授信工作。
发挥地方优势,创新精准帮扶举措。该镇利用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长期服务“三农”的有利条件,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宣传扶贫小额信贷工作,鼓励贫困群众通过利用扶贫小额信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激发贫困户发展的内生动力,探索出扶贫资金和项目到户的一条途径。
第四篇:发挥远程教育优势 助力群众致富增收
发挥远程教育优势 助力群众致富增收
裕民县充分利用远教平台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培训农牧民群众、带领群众致富中的突出作用,裕民县充分利用远教平台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实用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帮助农牧民群众掌握科学种养殖、实用技术等,助力群众致富增收。
注重培训,搭建农村“流动课堂”。组织全县各终端站点管理员对本村富余劳动力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按数量、年龄层次、文化程度等相关情况进行分类建档。同时,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与农牧民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掌握农牧民群众的需求,特别是技能、就业方面的需求,结合个人的特点与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将光碟和学习资料直接流动到农牧民群众手中,将课堂直接搭建在农牧民群众家中。今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科学化种养殖、标准化生产加工等培训50多期,培训农牧民群众2万人次,向广大农户赠送各类实用技术辅导光盘3500多张,分发技术资料2万份。
拓宽渠道,创办本地“精品课堂”。针对部分农牧民群众有思路、有想法等特点,裕民县对现有的劳动就业、创业教学资源进行梳理,及时调整充实终端站点课件资源1万余张,涵盖实用技术、先进人物事迹、自然人文等内容。整合人事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科技局等远程教育成员单位资源,通过在《红色远教〃幸福裕民》栏目上播放相关致富信息和创业、就业技能等节目,在站点开设专栏、发放相关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抗旱保增收和扶持农村发展的相关惠农政策和措施。同时,借助全县站点均可上网搜索资料的优势,结合农牧民群众所掌握的技术、经验,及时在相关网站上搜集和发布信息。共搜集和发布用
工需求和创业信息600余条,多渠道、多角度为农牧民群众提供信息资讯服务。
学用结合,打造实践“互动课堂”。发挥远程教育站点辐射优势,捕捉需求、凝聚力量、传播技术,组织本地涌现出的党员创业带富能手和学用标兵与农牧民群众进行经验交流,将成功经验和致富法宝及时传授给农牧民群众,为农牧民群众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借助农村专业合作社,为农牧民群众就近开展技术支持,增强农牧民群众的“造血”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大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力度,着力培育一批示范基地和示范户,根据自身实际坚持就近原则运用实用技术增产增收。截止目前,全县共成立种养殖合作社48家,合作社成员总数3326人,实现经营额5708万元,为农牧民群众致富增收提供了坚强保障,有力地助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五篇:发挥龙头作用 带动农民增收
发挥龙头作用
带动农民增收
涪陵区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洪丽食品公司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农民增收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我公司始建于2004年,是一家集产加销、科工贸于一体的榨菜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以“精心服务三农、真诚回报社会”为己任,专心致力于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做大做强企业,增强带动能力
近年来,公司秉承“科技至上、质量至尊、信誉至诚”的经营理念,以“创品牌、出优品,壮实力、报社会”为经营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形像,迅速发展成为重庆市级、涪陵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 1年成功挤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30强。目前,公司固定资产增加到3500万元,小包装产品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顺利通过了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生产的“餐餐想”系列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餐餐想”商标被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公司自身实力和经济效益逐年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二、参与增收工程,带动农民增收
我们立足“四抓”带动农民增收:一抓收购。公司每年全额现金收购加工青菜头7000吨、半成品6000吨,青菜头价格提高到每公斤0.56-0.60元,带动农户3600余户。二抓鲜销。公司每年销售早市青菜头6000吨,每公斤收购均价达1.2元以上,带动680余户菜农增收700万元以上。三抓基地。公司通过合作社在南沱镇红碑村、秀山村发展优质蔬菜原料及青菜头核心示范基地2770亩,轮作种植豇豆、黄瓜、萝卜、青菜等,年产各类蔬菜20000余吨,帮助农户实现种植收入1 300万元,增收560万元,人均增收525元。四抓劳务。公司常年吸纳223个农民就地务工,每人年均工资收入1.8万余元,是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多。
三、创新发展模式,构建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探索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公司发起,组建成立了涪陵区洪丽鲜榨菜专业合作社,发展核心示范基地2770亩,合怍社负责组织会员进行原料生产,公司为会员无偿提供种子、培训技术并以保护价收购全部产品,走出了“企社结合、互惠多赢”的新路子。去年,公司对原有合作社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吸收92户农户的399.35亩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份,按照每亩粮食产量800斤,市场价1.30元/斤的标准,折合土地入社资本 金41.5万元。改组后的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克服了以户为单位分散经营的弊端,提高了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农民在获得劳动报酬之外,还可通过按股分红获得投资收益,为新时期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共同富裕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二是依靠科技实行标准化生产。公司成功创建涪陵区有机青菜头精品品牌,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有机青菜头每公斤收入增加1.20元,每亩增收1200元以上。
回顾过去,虽然公司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履行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推动全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