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野外地质记录
野外地质记录
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 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1、野外地质记录要求
详细记录: 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即看到什么记什么,如实反映,不能凭主观随意夸大或缩小或歪曲。但是,允许在记录上表示出作者对地质现象的分析、判断。因为这有助于提高观察的预见性,促进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记录清晰、美观,文字通达: 这是衡量记录好坏的一个标准。
图文并茂:图是表达现地质现象的重要手段,许多现象仅用文字是难以说清楚的,必须辅以插图。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包括原生沉积的构造、结构、断层、褶皱、节理等构造变形特征,火成岩的原生构造、地层、岩体及其相互的接触关系、矿化特征,以及其他内、外动力地质现象,要尽可能地绘图表示,好的图件的价值大大超过单纯的文字记。
2、野外地质记录内容
综合性地质观察的记录,要全面和系统,例如进行区域地质测绘,常采用观察点与观察线相结合的记录方法。观察点是地质上具有关联性、代表性、特征性的地点。如地层的变化处、构造接触线上、岩体和矿化的出现位置以及其他重要地质现象所在。观察线是连接观察点之间的连续路线,即沿途观察,达到将观察点之间的情况联系起来的目的。观察点、观察线的具体记录内容如下: • 日期和天气。•
实习地区的地名。
• 路线:从何处经过何处到何处,要写得具体清楚。
观察点编号:可从 No.01 开始依次为 No.02,No.03,…。
观察点位置:尽可能交代详细,如在什么山、什么村庄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米,是在大道旁还是在公路边,是在山坡上还是在沟谷里,是在河谷的凹岸还是在凸岸等,还要记录观察点的标高,即海拔高度,可根据地形图判读出来。观察点的位置要在相应的地形图上确定并标示出来。
• 观察目的:说明在本观察点着重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如观察某一时代的地层及接触关系,观察某种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观察火成岩的特征,观察某种外动力地质现象等。
• 观察内容:详细记录观察的现象,这是观察记录的实质部分。观察的重点不同,相应地有不同的记录内容。如果观察对象是层状地质体,则可按以下程序进行记录: ①岩石名称,岩性特征,包括岩石的颜色、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工程特性等; ②化石情况,有无化石,化石的多少,保存状况,化石名字;(此次实习无此项)③岩层时代的确定;
④岩层的垂直变化,相邻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列出证据;
⑤岩层产状,按方位角的格式进行记录;
⑥岩层出露处的褶皱状况,岩层所在构造部位的判断,是褶皱的翼部还是轴部等; ⑦岩层小节理的发育状况,节理的性质、密集程度,节理的产状,尤其是节理延伸的方向;岩层破碎与否,破碎程度,断层存在与否及其性质、证据、断层产状等;
⑧地貌、第四系(山形,阶地、河曲等),河谷纵、横剖面情况,河谷阶地及其性质,水文,水文地质特征及物理地质现象(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
⑨标本的编号,如采取了标本、样品或进行照相等,应加以相应标明; ⑩补充记录。上述内容尚未包括的现象。
如果观测点为侵入体,除化石一项不记录外,其他项目都应有相应的内容,如④项应为侵入接触关系或沉积接触关系;⑤项应为岩体,是岩脉、岩墙、岩床、岩株或岩基等;⑥项应为岩体侵入的构造部位是褶皱轴部或翼部,是否沿断层或某种破裂面侵入等。上述记录内容是全面的,但在实际运用时,应根据观察点的性质而有所侧重。
沿途观察、记录相邻观察点之间的各项地质现象,使点与点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
绘各种素描图、剖面图,一般在记录簿的右页记录,在左页绘图。
路线小结,扼要说明当天工作的主要成果,尚存在哪些疑点或应注意之点。以上记录项目应逐项分开,除日期和天气在同一格内之外,其余各项均要另开新行。
第二篇:野外地质实习(2012)
野外实习指导书
实习时间:2012年12月15日、16日两天。每天早上8点从江宁校区骏园乘大巴准时出发,下午5点前返回学校。
实习地点:南京湖山地区、六合火山地质公园和南京地质博物馆。具体行程:
12月15日上午考察三叠系青龙组剖面、山头洼背斜剖面,中午在阳山碑材公园休息,下午考察大石碑断层、汤山溶洞群;
12月16日上午考察瓜埠山(或桂子山)火山机构及寻找雨花石,中午在珠江路地质博物馆休息,下午地质博物馆参观。
地形地貌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组成,走向北北东。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势较高,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十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海拔341.8m。南列山简称汤山,主峰海拔292.3m。二列山之间是两个纵向次生谷地,北侧湖山谷地是龙潭煤系地层经地表水侵蚀形成,南侧谷地是志留系高家边组页岩被剥蚀而成。湖山次生谷地两侧的谷坡上,发育有二级阶地。第一级阶地海拔40—60m,即农田、煤矿所在地,二级阶地海拔60~70m,主要为残积、坡积之碎石。夹少量冲积成因的粉砂质粘土。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为上升泉。
从地貌发展阶段看,该区域剥蚀作用进行得相当深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比较普遍。实习区域断裂构造出露也较清楚。横向平移断层、正断层以及纵向的逆断层相当发育,陡南逆冲断层、陡西平移正断层以及陡山北坡的地垒构造出露都很清楚。在陡山北坡采石公路沿线,可以观察位于背斜南翼近核部位置顺层侵入的闪长玢岩连续出露,为燕山早期的产物。
地层岩性
宁镇地区的地层单元属于扬子地层分区宁镇地层小区。实习穿越路线区域山露地层由老至新为:
泥盆系
茅山组(Dl+2m)总厚度达115m,与坟头群整合接触。孔山北侧采石公路东端出露厚度约20m。为紫红色间夹灰黄色之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中厚层状,沿层面常见白云母片。岩石原生色为灰黄或灰白色,岩石因氧化作用而出现紫红色。
五通组(D3w)假整合于茅山组之上,接触面略显受侵蚀之痕迹,局部见到细的砾石,砾石;成分为茅山组砂岩。五通组厚约150m,可分为四部分:
底部为为灰白色石英砾岩、石英砂岩,厚层状,层次清楚。石英砾岩有三层以上,砾岩成分为白色石英、黑色燧石、浅色具纹理之砖质岩等,滚圆或半滚圆状,砾径1~3cm为主。砾石可排列成单向斜层理。下部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厚层状,间夹粉砂岩薄层。砂岩中石英含量可达95%以上,硅质胶结,具缝合线构造,具单向斜层理。
上部为黄褐色砂岩、粉砂岩,夹有较多的灰白色粘土岩及灰黑色碳质页岩,局部夹扁豆体状薄层赤铁矿。在灰黑色页岩及灰黄色砂岩中可找到斜方薄皮木、亚鳞木、楔叶木等化石
顶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缝合线构造非常发育。
石炭系
金陵组(C1j):厚约6m,与五通组假整合接触。为灰黑色微晶生物件屑灰岩,厚层状,生物碎屑中主要是海百合茎及腕足类碎片,含有机质及泥质成分较高,底部有一层铁质粉砂岩与五通组接触。盛产假乌拉珊瑚、笛管珊瑚,始分喙石燕、金陵穹房贝等化石。高骊山组(C1g):厚度约36m,假整合于金陵组之上,金陵组顶面颜色发红,有铁锰质薄层堆积。
下部为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夹夹薄层砂岩,含灰褐色泥质生物碎屑微晶灰岩透镜体,见腕足类化石碎片。
中部为灰黄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数层灰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
上部为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及灰黑色粘土质及粉质页岩,夹少量薄层砂岩。和州组(C1h):厚度约5m,与高骊山组假整合接触。为灰黄色泥质及白云质微晶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可见袁氏珊瑚、贵州珊瑚、巨长身贝、不规则石柱珊瑚、轮状轴管珊瑚等化石。
老虎洞组(C1l):厚度约6m,与和州组假整合接触。为灰色、浅灰色结晶白云岩,致密,较坚硬,遇酸仅微起泡,风化面有刀砍状溶沟。含有灰黑色、灰白色、肉红色、燧石结核,呈透镜体或团块状,产不规则石柱珊瑚等化石。黄龙组(C2h):厚度约65m,与老虎洞组为假整合接触。
底部有白云岩砾块组成的砾岩,砾块半棱角、半滚圆状到不规则状,直径3~5cm为主,由方解石胶结,其晶粒达1cm以上,厚约5m。
下部为白色微晶灰岩,斑块巨粒结晶灰岩,晶粒可粗达o.1一1cm,厚约5m。主体部分儿灰白色略显肉红色微晶生物屑灰岩为主夹生物屑灰岩、砂屑灰岩,厚层到块状,层理不清,仅能根据缝合线构造米判断其层面产状。产布丸小纺锤蜓、筒形纺锤蜓、刺毛螅、莫斯科唱贝、满苏分喙石燕、犬齿珊瑚,厚度约55m。
船山组(C3C):厚度约40m,与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黄龙组顶面受到侵蚀,起伏不严,并受到氧化颜色发红。为浅灰色与深灰色互层的厚层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微晶灰岩。具缝合线构造。中部及上部产有核形石,为圆球形,似豆粒人小,色灰白,深灰色和浅灰色灰岩中均可见道,是葛万藻聚集而成,是识别船山组地层的重要标志。船山组顶部有一层极富海百合茎的生物碎屑灰岩。本组还产有麦粒蜓、球希瓦格蜓化石。
二迭系
栖霞组(P1q):厚度约130m,与船山组为假整合接触。可分为四个部分:
臭灰岩段为灰黑色富含沥青质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层状,发育缝合线构造,风化面上形成沿层面方向延展的眼球状、扁豆状小溶沟。灰岩中产米氏蜓、米氏珊瑚、三叶虫(非利浦虫)等化石。底部有一层数十厘米厚的灰黄色泥质页岩及生物屑灰岩,其中产介形类化石下硅质层段,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层纹构造的含硅质生物微晶灰岩,露头零星。
本部段为深灰色微晶生物屑及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层状,盛产灰黑色燧石结核,具缝合线构造,有时还见微层理。化石丰富,常见早坂珊瑚、中国奇壁珊瑚、多壁珊瑚、米氏珊瑚、中国孔珊瑚、南京蜓、球蜓等化石突出于岩石表面,极易找到。上砖质层段为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层纹状生物屑微晶灰岩,露头零星。见拟纺锤蜓等化石
孤峰组(P1g):厚度约20m,与栖霞纽整合接触。出露于山麓低地,露头比较零星。
下部为灰黑色燧石岩,硅质页岩,薄层到中层状,坚脆,易破裂,风化后成为多孔状,质轻。
上部为灰黑色薄层到中层状硅质页岩,燧石岩夹页岩,产磷质结核。产拟腹菊石、阿尔图菊石;等化石。
龙潭组(P2l):厚度约100m,与孤峰组整合接触。组成由排山村至黄花庵一线之谷地,露头较零星。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黄色、灰黑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砂岩,厚度约40m。
中部为灰黄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煤层及碳质页岩,厚约30m。
上部为灰黄色、灰黑色页岩、粉砂岩、砂岩、煤层,顶部夹1-3层灰黑色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镜体,厚约30m。在黄花庵公路边见到中部的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页岩。页岩中盛产单网羊齿、大羽千齿、节羊齿、蕉羊齿等植物化石。
大隆组(P2d):厚度约20m,与龙潭组整合接触。仅山露于棒槌山内端矿山车间房后。可分为二部分:
下部为黄绿色页岩夹生物屑微晶灰岩、钙质页岩、灰黄色泥质粉砂岩。
中部为灰紫色页岩、灰黑色硅质页岩与燧石岩互层。页岩中产假提罗菊石、戟贝等化石。
上部为黄绿、灰黑色页岩夹硅质页岩及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镜体。
三迭系
青龙群(T1+2q)厚度约500m,与大隆组整合接触。
下青龙组(T1x)分布于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称为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引、克氏蛤。
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消晰,产佛来明菊石等。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及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微晶砾屑灰岩。
顶部为厚层微晶灰岩,被覆盖,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山露清晰。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均很发育。
青龙群上部称为上青龙组(T2s),厚度约300m。剖面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山露完整,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夹紫红色泥质微品灰岩及瘤状灰岩数层(4~7层),产多瑙菊石、荷兰菊石等化石。中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蠕虫构造极其发育。上部为灰黄色中层泥质微晶灰岩夹厚层及薄层微晶灰岩。顶部为纹层状自云质灰岩。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极其发育。
第四系
近代冲积一洪积层,有砾石层、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和粉砂层等。孔山北坡人工剖面揭露清楚。
地质构造:
汤山位于青龙山—汤山一仑山复式人背斜中段,背斜轴在这一带昂起,构成一个短轴穹隆状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地层。背斜北冀陡,南冀缓,西端向西倾伏,东端向东倾伏。汤山背斜北翼发育有次一级的向斜(陡山向斜)利背斜(孔山背斜)。向斜构成中列山主体,向斜南翼陡,地层倾角常达70°~8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北翼倾角25°~35°,向斜轴面向南倾斜。陡山顶为向斜核部,现采场平台仍可见部分向斜核部地层(栖霞组)出露。背斜紧靠向斜北侧,严格与向斜平行展布,组成大部分中列山之北坡,仅孔山主峰位于背斜核部。背斜南翼地层倾角缓,北翼地层倾角陡,通常为80°~90°,背斜轴面南倾。住陡山北坡雪浪庵大冲沟西侧石榴庵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五通组。
阳山碑材:又称孝陵碑材,遗存于南京市东郊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距南京市区约23公里。该处在明代以前就是古采石场,阳山碑材是利用该处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出来的,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其碑座高17米,宽29.5米,厚12米,重量16250吨;碑额高10米,宽22米,厚10.3米,重量6118吨;碑身高51米,宽14.2米,厚4.5米,重量8799吨。将上述三部分按碑式垒起,总高度78米,总重31167吨,确为举世罕见,硕大无朋,令人叹为观止。汤山猿人洞:古猿人洞位于南京市东郊汤山镇的汤山北坡,其位于汤仑复背斜汤山段近核部倾伏端的北翼,溶洞发育在奥陶系红花园组灰岩中。1993年开山采石时,发现该洞,因其形似葫芦而称为“葫芦洞”。其东西长80m,南北最宽处30m,洞底海拔85.9m,洞顶高18m。葫芦洞可分为大厅和支洞两部分,均有第四纪堆积,并且在堆积物中富含哺乳动物化石,而闻名于世的南京直立人化石则发现于支洞堆积物中。
古猿人洞的发现是继云南云谋、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安徽和县猿人之后的重大考古突破。1995年后,这里便成为对游客开放的旅游景点。汤山镇西的雷公山中,有一个巨大的溶洞群,现已探明溶洞总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目前对游人开放的有雷公洞和葫芦洞。
据对地层中化石研究和钙板的TIMS年龄测试,堆积物的时代应为中更新世中晚期。葫芦洞的洞壁和洞外还可见红色溶洞堆积角砾和泥,其形成时代较早(白垩纪末——第三纪初),分布范围总体大于现今葫芦洞,由此并结合汤山地区古溶洞特点分析,葫芦洞的雏形形成于白垩纪末——第三纪初,后来古溶洞逐渐萎缩,充填物封闭了溶洞的进出口,古溶洞发育结束。进入喜马拉雅期,在断裂和层间裂隙发育及古溶洞的基础上,葫芦洞受地表—地下水共同作用而再次发育,现今葫芦洞主体形态形成。后随着山体上升,山坡的片流和沟流发育,山坡后退,葫芦洞洞口被揭开,为动物生栖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场所,并为后来古人类的生活、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使葫芦洞内锥状堆积保存古人类和各类动物化石成为可能。中更新世后,洞口的堆积物继续增多,加上溶洞自身的化学堆积,洞口逐渐被覆盖,葫芦洞再一次进入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直至1993年开山采石时,才发现该洞,使得这一古老的溶洞及古人类化石重见天日。瓜埠山:
石柱林:相比较而言,瓜埠山石柱林更有气势,从离山稍微远点的距离看,瓜埠山的几个小山头全部由密密麻麻的五棱形、六棱形的柱子组成,而其中的每根石柱又冲天直立;一块块垒石层层叠起;有的石面呈放射状,如同天女散花,是比桂子山规模更大的石柱林。石柱每根直径约40-60厘米,高15-40米,或垂或卧,紧密排列于岩层层面,构成半壁石林,最高处近百米,气势恢宏壮观,在国内罕见。
“六合石柱林”是一千万年以前火山爆发时玄武岩喷到地面冷却后产生的六棱形、五棱形等不同形态的“柱状节理”,它比闻名于世的美国黄石公园石柱林还要高大、壮观、雄伟。
雄狮之塔:雄狮之塔是瓜埠石柱林中最有特点,也是最有型的一个部分。这部分石柱林呈放射状,近看的话,犹如孔雀展屏。把这部分石柱林上下连起来看,其形状像极了发怒的狮子,再加上其高达70米,气势逼人,所以看起来像头雄狮,被称为“雄狮之塔”。
南京地质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 700 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成为涵盖地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展馆,它以历史悠久、馆藏丰富而享誉海内外。
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和新馆组成。老馆设有“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 个展厅。新馆包括“神秘的地球”、“生命的演化”、“恐龙的王国”3 个主要展厅。
第三篇:野外地质实习教案
野外地质实习教案
第一天 室内准备
目的要求
明确本次野外实习的目的、任务及其重要意义并对各条实习路线的地质概况有初步了解。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要注意安全,加强纪律性。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堂讲授,学院领导讲话,辅导员分实习小组。
课时:8学时
重点
介绍各条实习路线地质特征。
内容及安排
一、学院领导动员讲话(10~15分钟)㈠ 强调本次野外实习的重要意义 ㈡ 介绍实习队队长及各位指导教师 ㈢ 提出实习应注意事项 ①要重视野外教学实习工作; ②要注意安全; ③要加强组织纪律性。
二、实习队长或指导教师用多媒体讲授各实习路线的地质概况和主要实习内容(1.5)学时 ㈠ 泾阳县口镇—淳化县花园村实习路线 ㈡ 蓝田县公王岭—灞源实习路线 ㈢ 蓝田县汤峪实习路线 ㈣ 长安区沣峪实习路线
㈤ 长安区杨虎城烈士陵园(双竹)实习路线
三、播放《漫话秦川山水》光盘(112分钟)
四、实习分组(辅导员、辅导教师和班长、学习委员共同协商)(20分钟)①.每15人为一实习小组,配备一位指导教师; ②.每个小组由班长或学习委员担任组长; ③.小组长将各组实习名单提交指导教师。
五、指导教师安排学生预习实习指导书内容(2学时)
六、其它方面准备 1.实习车辆 2.教学实习用品
罗盘、地质锤、放大镜、野外记录本、三角板、橡皮、小刀、铅笔等等。
第二天 泾阳县口镇—淳化县花园村实习
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沉积岩区地质、构造、岩石、矿物的基本特征,学习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要素的基本方法。要求教师手把手指导,学生实际测量并学习画素描图。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实际观察测量后,教师总结。
时间:1天(早晨 7时在雁塔校区东门口集合乘车出发,下午乘车返校)
重点
沉积岩区地层、构造和岩石。难点
学会使用罗盘和画素描图,教师在示范讲授后,以单独指导,手把手教为主。内容及安排 每班分两个组:一组从口镇向北观测;另一组从花园村向南观测。
一、学习罗盘的使用方法
在第一个教学点讲授罗盘的使用方法,包括各种地质面产状的测量,方位角和坡度角的测量。
二、圣人桥北侧观测点 ㈠ 圣人桥断层观测 1.断层面特征 2.牵引褶皱观测
3.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2Sq)与下—中三叠统纸坊组(T1+2Z)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4.画圣人桥断层和牵引褶皱素描图
㈡ 第四系更新统与上二叠统石千峰组角度不整合关系 1.石千峰组岩性及产状
2.第四系更新统(Qp)岩性及产状 3.二者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4.画素描图(要求有图名、比例尺、方位、图例、产状要素等)
三、圣人桥北—赛古桥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S)上部—石千峰组(P2Sq)地质路线观测与描述
1.作信手剖面一条(要求内容齐全)
2.描述常见的几种沉积岩
① 采集标本(3cm×6cm×9cm); ② 颜色; ③ 主要矿物; ④ 结构构造; ⑤ 胶结物; ⑥ 命名。3.波痕、层理等沉积构造观测描述
4.硅化木化石观测描述
四、圣人桥南300m处正断层观测描述
①教师指导学生用地质罗盘实测断层面产状;
②教师在露头旁讲解,该断层为什么是正断层?
③教师指导学生画素描图。
五、枣园村南断层及牵引褶皱观测描述 ①教师指导学生用地质罗盘测量断层面产状;
②教师在露头旁讲解,该断层为什么是逆断层?说明用牵引褶皱轴面与断层面锐夹角判定断层两侧岩块相对运动的方法;
③教师指导学生画素描图。
六、响洛潭上石炭统太原组岩性及响洛潭形成原因观测描述
教师根据典型地质特征说明响洛潭形成与瀑布有关,太原组为海陆交互相地层,出露的主要岩性为石英砂岩和页岩。
七、江水管北侧宽缓向斜观测描述 1.观看向斜形态
2.实测两翼产状
3.学生画信手剖面图
八、江水管逆断层及江水管成因观察描述
1.观察在冶峪河河谷中直接出露的断层面,测量断层面产状
2.观察描述断层面两侧的岩性,并测量岩层产状
3.观察描述断层带中因挤压形成的断层泥和构造透镜体
4.在上述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分析断层的性质,对断层命名,作素描图
5.分析江水管形成的地质条件或成因
九、口镇—关山大断层观测描述 ①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断层角砾岩特征;
②学生实测断层面产状;
③学生观察断层面北侧岩石和南侧黄土的特征;
④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断层性质。
十、口镇沟口河流地质作用观察
以口镇—关山断层为界,两侧河流侵蚀作用有别:北侧以下蚀为主,出现谷中谷,南侧以侧蚀为主,“U”型谷和蛇曲发育。为什么(让学生讨论)。
十一、指导教师小结之后乘车返校。
第三天 蓝田县公王岭—灞源地质路线
目的要求
了解蓝田人动物群的组成、特点及古地理环境;观测秦岭北坡山前断裂的特征,燕山期蓝田花岗岩、武陵期张家坪花岗岩以及太古宇太华群、下元古界铁铜沟组和中元古界熊耳群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本次实习与口镇—花园村地质上的差别。
方法
公王岭以参观为主(每人门票约5元),其余观测点教师指导学生观测,记录后教师总结。
时间:1天(早晨 7时在雁塔校区东门口集合乘车出发,下午乘车返校)
重点
山前断裂、蓝田花岗岩、太华群褶皱和铁铜沟组及熊耳群岩石。难点
山前断裂的多期(次)活动。内容及安排
每班分两个小组,各组在各观测点不同地段观测后调换。
一、蓝田猿人遗址 ㈠ 参观蓝田猿人遗址陈列馆(分两组听讲解员讲解)
1.了解蓝田人动物群的组成及特点
2.推断蓝田人生活时期的自然环境
3.体会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㈡ 参观蓝田人头盖骨化石出土地点泻湖组剖面
①通过教师讲解,了解该剖面组成、分层;
②分析此剖面反映的古地理环境;
③分析古土壤层及结核层形成条件;
④分析土状堆积层形成过程;
⑤教师指导学生画信手剖面图。
二、冯家湾地质观测点
㈠ 山前断裂特征
1.参观吊庄山前断裂剖面
2.在河道实测山前断裂面产状
3.观测构造角砾岩特征
4.学生素描石香肠构造
㈡、冯家湾桥西南燕山期蓝田花岗岩
1.花岗岩特征及与太华群侵入接触关系
2.区分不同期(次)的花岗岩及它们生成早晚关系
3.画不同岩脉切穿关系示意图
4.了解花岗岩蚀变特征
5.观察石英脉和方解石脉特征
三、南石门地质观测点
㈠、南石门桥南侧 1.太华群不同形态的褶皱早期同斜褶皱;中期倒转褶皱; 实测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画褶皱素描图。
2.B轴线理观察测量
㈡、南石门桥北侧
① 晚期直立水平褶皱观察测量;
② 画褶皱素描图;
③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说明为什么其形成晚?
四、北川地质剖面
㈠ 太华群中小型韧性剪切带观测
㈡ 太华群与铁铜沟组角度不整合1.实测太华群产状
2.观测太华群变质岩和铁铜沟组变质岩的区别
3.测量铁铜沟组地层产状
4.画角度不整合素描图
㈢ 铁铜沟组地质剖面观测
1.下部含砾石英片岩
2.中部石榴子石云母片岩
3.上部石英片岩
4.剖面中出露断层及牵引褶皱测量及素描
5.变余波痕、递变层理的观测
6.画信手剖面图 ㈣ 铁铜沟组与熊耳群接触关系
1.总结铁铜沟组副变质岩及其产状
2.观测熊耳群正变质岩及其产状
3.观测熊耳群气孔、杏仁构造
4.二者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教师根据两套地层出露的岩石、产状、形成环境等的差别说明二者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五、灞源含矿控矿构造带观测
1.观测张家坪花岗岩的特征
2.观测控矿构造带产状变化
3.观测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等矿物;
4.观测石英脉的特征
六、指导教师当日小结后返校。
第四天 蓝田县汤峪地质路线
目的要求
观测秦岭北坡山前断裂在东汤峪的出露特征及其对温泉的控制作用。要求学生认识宽坪群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的主要区别和其中不同形态的褶皱,观测花岗岩、辉长岩(基性岩)和辉石岩(超基性岩)的颜色、结构、构造等。
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测量,画素描图和作信手剖面图。时间:1天(早晨 7时在雁塔校区东门口集合乘车出发,下午乘车返校)
重点
山前断裂对温泉的控制作用以及辉长岩和辉石岩的主要特征。难点 叠加褶皱(教师在露头旁侧讲述晚期褶皱是由早期褶皱的轴面或枢纽进一步弯曲行成的)。
内容及安排
每班分两个小组,一组在河东观测山前断裂,另一组观测第四系中的断裂,然后沿公路至水库大坝处,再乘车到刘秀桥各组依次向南观测、测量、记录、素描(进入水库旅游区,每张门票5元)。
一、秦岭北坡山前断裂观测点
㈠ 东汤峪河东山前断裂特征
断层面走向时而北东,时而北西。教师指导学生实测断层面产状,测量构造透镜体、构造角砾的大小;观察断层内出露的辉长岩强烈破碎带;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画断层素描图。
㈡ 汤峪河东第四系中断裂
①观察测量断裂中构造角砾岩、构造透镜体的成分以及大小;
②测量黑色含碳片岩的产状;
③分析该断裂的性质及成因;
④在教师指导下画信手剖面图。
二、参观汤峪温泉和河流阶地
了解温泉的特征、形成条件以及构造对温泉的控制作用。认识汤峪口河流堆积阶地并分析其成因。
三、山前断裂—汤峪水库大坝路线观测
㈠ 宽坪群变质岩及原岩恢复
①首先让同学们观察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片岩的主要矿物、结构、构造,然后教师讲解副变质岩概念,使学生认识副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②同学们观察绿片岩、角闪石片岩、斜长角闪岩的主要矿物、结构、构造等,教师讲解正变质岩概念后使学生认识正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㈡ 宽坪群中不同形态的褶皱以及轴面、枢纽的测量方法
四、刘秀桥剖面
1.宽坪群中叠加褶皱观察、测量和素描
① 早期为同斜紧闭褶皱;
② 晚期的石英脉弯曲呈背形、向形特点。
2.库岭口—何家山断层产状测量,构造角砾岩素描
3.认识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等蚀变
4.认识辉长岩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及其与围岩的侵入接触关系
5.认识辉石岩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
6.观测花岗岩的主要特征
7.将花岗岩、辉长岩、辉石岩进行对比,使学生熟悉它们的主要区别
五、指导教师进行当日实习小结后,让学生参观水库风景区
六、乘车返回学校。
第五天 长安区沣峪地质路线
目的要求
观测翠华山花岗岩体和石羊关花岗岩体和韧性剪切带以及秦岭群区域变质岩的主要特征。要求学生区分不同成因的花岗岩,认识韧性剪切带,掌握河流向源侵蚀,下蚀形成的“V”型谷,瀑布的形成,局部侵蚀基准面等外动力地质作用。方法
在教师带领下,通过观察、讲解、实际测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时间:1天(早晨 7时在雁塔校区东门口集合乘车出发,下午乘车返校)
重点 韧性剪切带和瀑布的形成。难点
重熔型花岗岩和混合岩化型花岗岩(教师在不同成因花岗岩露头上通过地质现象说明)。内容及安排
一、沣峪口翠华山花岗岩观测
①花岗岩的主要矿物、结构、构造等;
②花岗岩中不同岩脉的相互交切关系及生成早晚; ③山前断裂对花岗岩的改造作用;
④根据岩体与围岩界线清楚,呈侵入关系,并使围岩生成烘烤边等现象说明其为重熔型花岗岩。
二、喂子坪—九龙潭地质教学点
㈠ 翠华山花岗岩体与石羊关花岗岩体之间的韧性剪切带
该韧性剪切带可在喂子坪桥下进行观察,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学习观察、测量旋转碎斑系,确定剪切指向,说明剪切带经历了多期(次)活动。
㈡ 石羊关花岗岩体观测
石羊关花岗岩体局部具片麻状构造,保留较多片麻岩夹层或残留体以及无根褶皱,混合岩化明显。教师在露头旁根据实际观察说明该岩体属混合岩化型花岗岩。
㈢ 观察“V”型谷
教师结合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发展和演化以及河流的下蚀作用讲解“V”型谷的成因。㈣ 瀑布及其地质作用
九龙潭一带有九个不同级别的瀑布,教师可在最近处选择一个瀑布让学生实际观察之后进行总结。
三、小坝沟—大坝沟教学地质点 ㈠宽坪群多期(次)变形
注意让学生观察不同样式的褶皱形态,测量早期褶皱的轴面、枢纽产状,说明其产状的变化。晚期褶皱的产状相对稳定。㈡ 宽坪群中的韧性剪切带
其中发育的旋转碎斑系可让学生观察。S—C面理和基性岩构造透镜体和长英质脉体透镜体化可让学生直接测量记录。
四、秦岭梁教学地质点 ㈠ 秦岭群多期变形
第一期褶皱多呈残留形式出现,小褶皱轴面与早期片理平行并发生弯曲,常生成片内无根褶皱。第二期为紧闭同斜褶皱。第三期为直立开阔褶皱,枢纽水平。
㈡ 秦岭群韧性剪切带
观察各类动力变质岩,尤其是糜棱岩和糜棱岩化各类岩石,可见碎斑、构造透镜体以及旋转碎斑系以及A型褶皱,S-C面理的夹角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并画出素描图,判别剪切指向。
㈢ 秦岭分水岭地质作用
秦岭梁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水系的分水岭。1 观察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认识秦岭群区域变质岩和各类混合岩,包括云母片岩、斜长角闪片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条带状混合岩、条痕状混合片麻岩、花岗岩化混合片麻岩、黑云母混合花岗岩等等; 观察共轭节理,让学生测量节理产状、节理的相互切割以及确定最大、中间和最小主应力的方位; 观察测量正断层、逆断层的产状并画素描图。
五、指导教师在秦岭梁进行当日实习总结
六、乘车返回学校。
第六天上午 长安区杨虎城烈士陵园(双竹)地质路线
目的要求
使学生学习黄土剖面的观察、描述和分层方法及取样要求等。要求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黄土沉积的影响,并能识别黄土和古土壤,对黄土剖面进行野外分层和描述分析,使学生对中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古地理变迁有一个大概的轮廓。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观察、描述和分层方法,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根据颜色、成分、结构等分析当时的古气候。
时间:6小时(半天,早晨7点出发,下午1点乘车返回学校)重点
黄土剖面的观察和描述。难点
古地理和古气候的分析(教师在野外露头进行启发)。内容及安排
一、参观长安区双竹村黄土剖面 ㈠ 全新世黄土(Qh)㈡ 马兰黄土(Qp)㈢ 离石黄土上部(QP)㈣ 离石黄土下部(Qp)二、学习黄土剖面划分
㈠黄土的岩性特征及其变化、岩性组合、沉积旋回 ㈡注意观察地层中表现的侵蚀现象或沉积间断 三、参观杨虎城烈士陵园(每张门票约5元)
学习杨虎城等烈士的民族气节和热爱祖国的崇高品质,使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四、下午1点左右乘车返回学校。
2-12-23第六天下午 集中讲授“如何编写野外实习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
前言
野外实习的时间、路线、目的任务等。第一章 泾阳县口镇—淳化县花园口地质路线
一、地层及接触关系
二、岩石
三、化石
四、构造
五、外动力地质作用
第二章 蓝田县公王岭—灞源地质路线
一、地层
二、岩浆岩
三、接触关系
四、构造
五、灞源金矿特征
六、蓝田猿人遗址
第三章 蓝田县汤峪地质路线
一、地层
二、岩浆岩
三、构造
四、构造对温泉的控制作用 第四章 长安区沣峪地质路线
一、秦岭群和宽坪群
二、翠华山花岗岩和石羊关花岗岩
三、构造特征
四、河流的侵蚀作用
第五章 长安区杨虎城烈士陵园(双竹)地质路线
一、双竹村黄土剖面
二、剖面划分
三、古气候演变特征
五、杨虎城烈士陵园参观感受 结束语
实习取得的成果总结,并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今后实习的意见和建议以及表示感谢等。
要求学生在报告中主要包含自己亲自动手收集到的第一手最可宝贵的地质资料,严禁抄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应用也应该结合实习中自己的认识、方法和观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使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七天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撰写实习报告
要求一星期后交实习报告。教师在审阅各位同学的实习报告之后结合野外实习,按优秀、优良、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进行考核。
第四篇:《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学习心得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学习心得
2014年4月27日~28日,黄与能老师针对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地质报告的编制等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讲解,这次学习,不仅对我们以往工作中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梳理,而且还对即将发布的《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中修改的章节进行了重点学习。
一、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
本次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即将发布的《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以下称“新规程”);二是固体矿产勘查资源储量的估算方法。
“新规程”主要是在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年发布的《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DD2006-01)(以下称“原规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后编制而成的,但我队目前使用的原始地质编录方法多数是一直沿用我队的传统方法,没有采用中国地调局的标准,如钻孔中残留岩心的处理方法、探槽编录的记录格式、钻孔原始地质编录的记录格式等等。
固体矿产勘查资源储量估算章节的内容是黄与能老师根据相关规范和工作实践中的案例进行整理而成,大部分内容与我队编制报告所采用的方法是一致的,但也有少数观点与我省储量评估师的观点不一致。
二、与以往工作方法不一致的内容
1、记录笔的选择
“原规程”中规定现场记录及绘图时,应使用碳素或2H绘图铅笔,对铅笔记录部分,整理时要用碳素墨水将图线及重要数据着墨。
“新规程”中修改为:现场记录及绘图时可使用防水墨笔,如果采用铅笔记录,则数据着墨。也就是说“新规程”发布以后,我们在野外编录时可以直接使用防水墨笔。
2、探槽的编录
“原规程”要求探槽编录壁的选择:东西向或大致东西向的探槽 选北壁,南北向或大致南北向的探槽选东壁,若首选壁的基岩露头不理想时,可选择对应的另一碧。一般情况下以首选壁为主,对应壁为辅。
“新规程”规定:对探槽编录壁选择不作统一规定,以出露基岩 较高(或预计较高)一壁为主。
对于探槽地质编录记录表的格式,我队以往一直采用的是我队传统的格式,没有采用“原规程”中的格式,我将我队的槽探原始记录表与“原规程”的把表格进行了对比,“原规程”中表格内容详细,但过于理想化,有的情况无法使用;我队的表格内容相对简单,但使用方便。
3、钻孔地质编录
(1)“新规程”中的钻孔原始记录表与我队目前使用的格式不一致,将二者比较之后,情况基本与探槽地质编录记录表的情况一样,即“原规程”中表格内容详细,但过于理想化,有的情况无法使用;我队的表格内容相对简单,但使用方便。
(2)钻孔中残留岩心的处理
“新规程”中对残留岩心的处理原则是上推三个回次;我队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平均采取率法。两种方法各有各的道理。
(3)钻孔柱状图
“新规程”中规定钻孔柱状图的性质不是素描图,应利用计算机直接编制数字化图,而不必绘制纸介质手工柱状图。
4、小体重值、大体重值的测定
小体重样:推荐采用塑(料袋)封代替传统的蜡封样品方法小体重,多快好省。
大体重样:推荐 采用多快好省的任意形态样坑塑料袋充水法,代替传统的规则样坑体积测量法。
上述测定方法虽然简便,但不知能否得到我省专家的认可。
5、组合样的采集方法
“新规程”中规定小体重样样的采集可以跨工程、跨勘探线,但不能跨块段,即只要是在一个块段中,都可以组合成一个组合样品,一个组合样可以由几个至几十个基本分析样组成,不用考虑样品的长度。这种理解与我省专家的理解不一致,我省专家的观点是不能跨工程。
6、矿体的外推原则
黄与能老师认为: 333块段原则上可以外推333资源量,但一般平推333工程间距的1/4 ~1/8(视矿体稳定程度确定)。这与目前我们编制报告时所采用的外推原则不一致,我们目前的外推原则一
般是尖推,其次外推间距是以“控制的网度”为基础的,即一般推332工程间距的1/4 ~1/8。对于平推还是尖推的问题,黄老师认为尖推是一种过于保守的外推原则,平推更符合地质规律一些。
通过本次学习,黄老师帮我们将野外地质工作方法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同时也学习到了一些新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我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总体收获较大。
在此,忠心感谢单位为我们青年地质工作者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地勘院:×××2014年5月10日
第五篇:地质野外实习总结
水利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总结
此次实习地区选在北京西山的九龙山、愁儿岭、香峪大梁一带。行政区划属门头沟区的门头沟乡和军庄乡,包括城子、龙泉务、军庄、灰峪等自然村。实习区交通发达,风景优美。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气候温暖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晴燥,夏热多雨,春旱多风,秋高气爽。多年平均雨量600mm。第一天的路线是三家店水闸到西山林场。
1.窑坡组页岩,此地属于山岭,植被繁茂。岩石土灰或黄色,页片状,泥质结构,破碎风化严重。本组富含植物化石,含煤情况自西向东减少。接着观看龙门组(J1)砾岩,砾石较破碎,风化严重,土黄色,分选性不好(大小差不多)粒径1--20cm,砾石磨圆度较好。砾石泥质胶结,胶结状态不好。岩层产状3°<33°。九龙山组(J2)砾岩成分复杂,多为火成岩,粒径2—5mm。
2.九龙山向斜。J1--J2--J1的向斜构造。岩石主要为紫红色的凝灰质
砂岩,凝灰质含粉砂泥岩及凝灰质粉砂岩,夹含砾火山岩屑砂岩。
3.九龙山砾岩风化严重,岩石成土黄色。九龙山向斜北的砾岩岩石坚硬
完整,粒径1~10cm,磨圆度一般,主要为泥沙岩硅质胶结,分选性一般
第二天的路线是龙泉务到琉璃渠。
4.该点为石炭系岩系。岩石主要为砂岩,硅质胶结,解理较发育,呈灰
色。此地的页岩为灰色,产状为116°<50°。火成岩有崩塌,坡积物较多。然后观看了红庙岭组石英砂岩,主要为肉红、砖红色、浅绿色石英砂岩。
5.此地为断层破碎带。魁心阁的红庙岭组砂岩,次一级的小断层。地貌
属于山崖垭口。泥质胶结,风化严重,未土黄色,粒径0.5—10cm。南大岭组(Jβ)主要为辉绿岩,灰黑土黄,隐晶质成分,新鲜面灰绿色。主要为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风化严重。此处大约宽900米,坡30°,植被较多。上有断层,有5—10米的分化层。
6.琉璃渠断层。底层缺失,土黄灰黑色,主要为砂岩页岩和砾岩。第三天的路线是斜河涧到老虎头。
7.此点为工程点,铁道隧洞。洞口前侧岩石主要为纯净的石灰岩,呈灰
白色,产状混乱,有断层破碎带。上面是土黄色的泥质石灰岩。隧洞洞口衬砌,边墙衬砌有锚杆支护,表面喷射混凝土。
8.奥陶系和石炭系的分界点。隧洞打在石炭系上,全衬砌,岩石主要为
页岩砾岩。石炭系的岩石主要为砂岩页岩,风化较严重,破碎,植被繁茂。奥陶系的岩石主要为纯净的石灰岩,方解石脉,有小断层。沉沙孔有水土保持的作用。2号隧洞只加洞口衬砌,3号隧洞断层面与轴线斜交,而正交最好。
9.此点为岩性点。奥陶系与石炭系的分界点,O2的石灰岩性脆,易弯
曲,沿途观测C2主要为土黄色和褐色。老石灰岩内断层解理多,可以用于建材石灰炼钢溶剂。
第四天的路线是军庄到三家店。
10.此点为岩性点。主要为石炭系的砂岩页岩,岩石风化严重,层理倾向
南偏东,球状分化。此处的砾岩分选型不好,磨圆度不好,硅质胶结,产状为203°<39°。此处的辉绿岩无层理,火成岩主要为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有一些白条的石英岩。
11.三家店水库左坝肩。植被繁茂,开挖边坡70°,自然30°。主要为
南大林祖辉绿岩,岩石风化严重,风化层3—5m。岩石完整有气孔杏仁构造。灰绿色无产状,对下游防渗不利。九龙山组砾岩,倾向南,1—15cm,分选性不好,硅质胶结,风化不严重,解理不发育,魔猿较好。
12.香峪向斜。核部由太原组的砂页岩组成,北翼为太原组没系地层以及
奥陶系和寒武系组成,南翼仅有出露太原组煤系地层。两翼倾角不等,北陡南缓。向东南方向倾斜。
13.此点为岩性点,九龙山组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青灰质粉砂岩。产状
为47°<15°。断层破碎带有压碎岩,断层泥,碎砾岩确实啦。本次野外实习观察了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详细观察了各个系的岩石的岩性,以及一些特殊的地质构造,比如向斜背斜。以及一些工程地点,比如大坝,隧洞等,深入了解了工程地质条件。
本次实习我能够每天准时集合,在观察过程中能做好记录,同时能结合自己的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些思考,收获不少。自己打分: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