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货运发票管理存在的现状.
谈货运发票管理存在的现状
文章标题:谈货运发票管理存在的现状
近年来,利用虚假货物运输发票偷税的犯罪行为越来越多。货物运输发票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角落,虚假货物运输发票大量泛滥,对国家税收和法制,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都会造成不可低估的危害和影响。
一、利用虚假货物运输发票偷税犯罪的主要特点
1.犯罪手段以制造和销售
虚假货物运输发票为主。形式多为假票假开(无任何业务)、假票代开(将货款开为运费)、假票真开(有真实的货运业务)。以真实的货物运输发票进行虚开的相对较少。
2.涉及面广,受票企业集中。虚假货物运输发票涉及大多数县市区,接受虚假发票企业主要集中在用煤大户(如发电厂、钢铁厂、造纸厂、热电厂等)、经营煤炭的商贸企业,以及钢材、水泥等建材行业。
3.虚假发票注明的开票方式主要以税务机关代开为主。由于地税机关对自开票企业要求标准很高,1个县市区一般只有1户~2户企业自开货物运输发票,其他企业大都由地税机关代开货物运输发票。因此,不法分子多以编造地税机关代开形式开具虚假发票,非常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
4.对虚假货物运输发票源头的追查以及对不法分子的查处难度很大。不法分子往往利用电话、传真、短信、特快专递等形式进行联系和传递虚假发票,互相之间不见面,且发票提供者往往利用虚假身份进行作案。因此,查找虚假货物运输发票的开具者和提供者十分困难。
5.虚假货物运输发票的传递渠道多种多样。一是供货单位和个人提供,并负责运输。二是配货站提供。受票单位销售货物需要配货站联系车辆,配货站同时提供发票。三是承运车辆司机提供。司机在支取运输费用时,直接向雇用他的受票单位提供发票。四是货运代理公司提供。一些受票单位的运输业务找货运代理公司负责办理,货运代理公司为受票单位运输货物,并同时提供发票。五是通过邮件直接提供。不法分子与配货站、运输公司或受票企业通过电话联系,商定好发票开具内容,将开具的发票通过特快专递投寄,然后收取一定比例的代开手续费。
二、虚假货物运输发票泛滥的原因
虚假货物运输发票大量存在,除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的主观原因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从政策角度看,货物运输发票的管理体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导致税务机关在管理和检查中存在困难。货物运输业没有纳入增值税管理范围,导致货物运输发票一票多能。它既是营业税征收的主要依据,又是增值税抵扣的凭据,而税率各不相同,计算方法迥异。货物运输发票由国税、地税两个部门管理,造成管理上的脱节。地税部门负责货物运输发票的印制、发售、使用,但并不负责运费抵扣事项的审核;国税部门对货物运输发票的版面设计、代码编制、防伪标识等不了解,在对货物运输发票进行审核抵扣时,很难辨别发票的真假。货物运输发票种类多,规格不一,更增加了对货物运输发票的审核难度。同时,由于国税部门不对货物运输发票实施日常管理,也难以及时发现货物运输发票开具使用中的问题,无法从源头上加强监控管理。
从税收征管方面看,货物运输发票信息比对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最近某地查处的虚假货物运输发票开具企业中,有5个经证实是虚假企业,经协查他们没有在当地地税部门办理税务登记。所开具的发票,从理论上分析,由于只有国税局采集的抵扣联信息,没有地税局采集的申报信息,比对结果应为“缺联票”(缺地税局信息),但从比对结果信息看,“缺联票”信息中并无上述5个单位,证明比对信息存在不完整等问题。另外,货物运输发票协查取证难。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国税部门对存在疑点的货物运输发票需要向地税部门发出协查请求,并得到地税部门的协查证明。由于这一问题涉及两个部门,协查的时效性很难保证。
三、完善货物运输发票管理的对策
对利用虚假货物运输发票偷税犯罪的行为,在进行查处和打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完善税收政策和加强税收征管。
1.将货物运输业纳入增值税应税项目。无论是从增值税的原理上看,还是从国外的实践经验上看,货物运输都应该作为增值税的应税劳务。将货物运输业纳入增值税应税项目后,发票的开具、抵扣都可以统一由国税机关管理,这样既保证增值税链条的完整,避免重复征税,又有利于货物运输发票的统一有效管理。
2.完善货物运输发票信息比对系统。地税部门应确保货物运输发票存根联信息采集的完整和及时,并按规定及时上传。国家税务总局对国税、地税部门采集上传的信息应及时进行比对,并全面反馈比对结果。基层国税部门接到比对结果后,及时按规定进行处理。建立一种能够有效发现虚假货物运输发票的长效机制,将货物运输发票纳入与增值税专用发票类似的交叉稽核系统。
3.加强对货物运输发票抵扣的审核管理。在纳
第二篇:关于货运发票自查报告
货运发票自查报告
按照省局关于货运发票检查工作的通知,根据我局票证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税收执法检查,由分管领导xxx带队,xxx、xxx为组员的三人检查组,对2010年6至检查日止的货运发票的领用、填开、保管、缴库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票证管理规范情况
我局进一步加强货运票证管理,一是管理制度健全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对货运发票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严格执行《税收票证管理试行办法》;二是各类票证领发手续健全,坚持相互签字,明确各自的责任;三是税收票证使用中坚持税收票证使用“十不准”规定以及票证填用“四十字”方针:专票专用、顺序使用、一次复写、一票一户、一票一目、内容完整、填写无误、计算准确、章戳齐全、票面整洁。四是票证结报缴销时应遵循及时性、连续性、准确性三原则,并坚持“三核对”即核对缴销票证是否顺序连号、票款是否相符、未填票证是否与结存数一致。五是严格票证审核,每月对各所票证进行全面审核,按季对税收票证审核情况进行通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所对填票人员的结存票证,每季至少组织了一次全面的盘库和清点。六是票证帐簿设臵齐全。能严格地按照票证帐簿管理的要求,设立总帐和分户帐,票证的领用、填用、结存、缴销登记清晰、规范,而且在帐簿上均签名盖章,做到帐实相符。
二、货运发票开据的基本情况
货运发票的领、用、存,是税收票证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也是重要的一项工作。我局加强了这一方面的工作力度,依据地方税收票证管理的要求和规定,严格按照票证领、用、存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做到了:领取有计划、填用有手册、存放有地方的制度规定。在检查中未发现有长、短票的现象。
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局填用货运发票共XX份。其中,作废XX份;通用货运完税证XX份,作废XX份;作废率为XX%。
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填用货运发票共XX份。其中,作废XX份;通用货运完税证XX份,作废XX份;作废率为XX%。
截止2011年9月共结存XX份货运发票,XX份货运完税证。
三、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部分问题
1、打印机故障,没有及时排除故障而造成不必要的废票。
2、发票系统故障,造成不必要废票。
3、填票人员不仔细造成不必要废票。
四、整改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局尽快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整改:
1、要与信息中心及时交流排除计算机软、硬件故障。
2、继续组织填票人员业务素质,认真学习《税收票证管理办法》、《地方税收票证管理讲义》,把票证管理作为基层税收会计工作的重点,提高票证管理水平,扎实做好票证的领发、缴销、保管工作,督促税收票证的正确使用和确保票证安全。
3、加强监督,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填票质量,坚持票证审核制度
并将审核结果和整改措施上报计财股。分管领导、纪检每季定期或不定期对专管员进行检查和盘库,对结果做好记录。
第三篇:浅析货运代理人现状
浅析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人才现状
摘要:
随着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快速发展,货代行业需要大量具有综合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大部分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只有十来年历史,目前还处于从传统货代向现代物流转型的阶段。十多年中,我国国际货代企业通过与外资企业的合资合作合营,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技术引入国内,改进了作业流程、经营方式、服务质量,也缩小了我国国际货代行业与国际先进国家的差距。但是,和跨国货代巨头们相比,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市场占有额上,国内的货代企业相形见绌。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均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搭建多层次、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管理型、复合型和技能型国际货代人才,是提升我国货代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文围绕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人才现状,进行了国际货运代理业人才的需求分析,进而提出了提高国际货运代理人才竞争力的若干途径。关键词:国际货运代理;人才需求;人才竞争力
(一)国际货运代理人概念
货运代理人是一商业概念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国际货运代理人包括:其一,作为代理人的货运代理人,是指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或其代理人的委托,以委托人或者以自己的名义办理包括揽货、订舱、仓储、包装、拆箱、报关、运输等服务的经济组织;其二,作为独立经营人的货运代理人,主要包括作为无船承运人、作为多式联运经营人、作为实际承运人、作为物流经营人等的经济组织。
(二)对货代员的人才需求(1)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据了解,企业所需的经贸人才中业务员、单证员的需求比较大。虽然每个企业对岗位的人数要求大概是2-3人,最高需求达到15人,总体看不是很高,但在宁波、义乌个别地区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数量多,对报关员、业务员、单证员的总需求较大的,特别是同时持有两证或多征的人才。
(2)企业对外贸人才能力要求
企业选用外贸方面人才时,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对所在行业是否了解,是否具有灵敏把握市场信息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
(三)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人才现状分析(1)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中高级管理人员严重短缺
目前,在我国货运代理企业主要有内资企业、外资企业、港资企业、澳资企业、台资企业这几种类型。就天津地区而言,截止至2010年底,在商务部备案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2994家,占全国备案企业的10%,其中60%以上的企业为内资企业。在这类企业中,经调查了解到,货代从业者具有大专学历的占到从业人员的60%左右,本科学历占到30%左右,硕士学历占5%左右,中、中专学历的占5%左右。这个比例与美国奥尔良州立大学的全美相物流职业调查中物流业管理者中,92%具有学士学位,41%具有硕士学位,相距甚远。多数中小型货代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学历比较低、专业不对口,不少管理者认为,货代业务能力与学历层次并无明显的相关性,其依据是不少低学历、非专业的从业者经过多年历练打拼,如今都已是企业的中流砥柱,成为公司中高层管理者。然而,调查发现这些不少因业务能力强而进入管理层的人,仅仅是精于业务而疏于管理,有的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得不到下属员工的认可;同时对企业发展规划也缺乏大局观、系统性和前瞻性,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对于国际货代业务操作基层人员以大专学历为够用,而对于企业中高管理层,学历层次水平应迸一步提高。
(2)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并且竞争激烈
国际货代物流企业对中高级物流人才的要求几乎是一致的:物流业实践经验丰富,掌握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技能,懂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熟悉物流经济和物流管理并掌握企业供应链流程,具有过硬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随着中国加入WTO,一方面精通国际物流的外向型中高级物流人才紧俏。行业人士称目前一个中型企业,年薪出资50到100万元都难以找到一名以上意义的物流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跨国物流公司的强势入境,必然为拓展中国物流市场猎取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美国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陈嘉良先生表示,未来几年联邦快递在华员工数将以20%的速度增长。
(3)企业员工业务操作能力不够强,缺少足够的竞争力
高等院校正式开办物流专业是在2001年,目前正式开办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高职院校全国仅有170多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供不应求。因此,在我国中小型货代公司,从业人员普遍都是“半路出家”,基本上靠经验来经营业务和管理企业,业务人员亟待进行普遍的规范化培训。
(4)企业员工流动率偏高,给公司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005年商务部取消货代设立审批制度,行业的准入门槛大为降低,中小货代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很多员工为了获得高薪和较高的发展空间,纷纷跳槽。不少货代销售人员在掌握一定的客户货源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纷纷自己开设货代公司。目前国内很多货代企业的人员流动率大大高于10%。货代人才的流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如造成公司服务质量下降、导致客户流失、导致企业管理成本增加、影响其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一系列问题。
(四)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
(1)从工作岗位需求上分析,企业急需具备较高业务能力的人才
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岗位设置基本分为外贸岗(揽货岗)、货代操作岗、报关岗、报检岗、单证岗、客户服务岗。对从业人员企业普提出的能力要求是英语水平良好,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的沟通协调能力。但不同的岗位均对从业人员有特殊的能力要求,具体如下:外贸岗要求员工有组织国际运输的能力及市场调研和开拓能力。货代操作岗要求员工懂国际贸易知识,会操作国际货物运输方式,了解通关的基本操作,了解码头堆场管理,熟悉物流业务,有财务管理知识。报关报检岗要求员工会报关报检业务操作,熟悉海关、检验检疫局、堆场、船代、码头等的工作程序。单证岗要求员工会外贸单证及货运单证操作,会国际贸易本知识。客户服务岗要求员工精通海陆空运的操作流程,有维护及开拓市场的能力,具备相关的外贸、财务、管理和法律知识。
(2)从企业发展趋势上分析,企业急需具有综合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代企业的货代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转型步伐。其业务范围从传统的代理国际货物运输、参与国际贸易环节的操作和管理,到参与国际商品物流中有关包装、装卸搬运、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服务功能,企业迫切需要那些具有本行业专业知识、具备系统的物流知识,具有相当广泛的业务沟通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能够进行供应链流程优化与设计的高端人才,能够真正引领国际货代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世界级物流企业的人才。
(五)提高国际货运代理人才竞争力的途径
(1)构建非学历教育桥梁,完善货代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货代物流业起步晚,从业人员中绝大部分没有受过系统教育,专业知识不扎实,建立行业人才准入制度,对货代企业人员和职工的上岗资格进行认证,无疑可以起到梳理、规范、提高的效果,也是提升货代物流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最重要和最经济的模式,是帮助受过专业教育的货代从业人员知识更新的最佳途径。组织各种短训班、系统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将参加货代物流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作为货代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上岗的基本资格。此外,要加强企业自身培养,加强货代物流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使得立体化的培训体系成为货代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通过开展行业内的职业技能竞赛,加大企业间的交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中国于2010年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构建了同术交流国际平台,为中国优秀技能人才走上国际舞台创造条件。在未来的五年内,大力发展职业竞赛,全面提高人才的职业技能将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也应该抓住此契机,在企业内部、行业内部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本着“紧贴生产、注重实效、打造精品、提升水平”的原则,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方面的积极作用,搭建示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的平台。技能竞赛是公司发现人才、选拔才、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职业技能竞争企业员工提供了充分展示自身才能的舞台;职业技能竞赛为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平台技术;职业技能竞赛也可搭建校企合作院校联谊的平台,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职工同台竞技,切磋技艺,交流经验。
(3)企业应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的综能力
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而言是企业员工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中小货代企业应通过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实施合理的继续教育并辅之相关的晋升制度,从而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好。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方式:(1)公司内部的业务交流。为全面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可在公司内部安排新老结合、师徒帮教,点对点传授人经验;实行内部轮岗制度,让新人接触更多业务,积累更全面的经验;定期总结交流与临时应急商讨结合,分享各自的工作经验。(2)公司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定期邀请行业专家、高深入企业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使公司员工及时掌握行业的发展动态,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而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3)组织员工进行进修深造。可依托研究机构、各地物流协会,联手培养企业的优秀员工。此外,“送出去”也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一种渠道,如中远集团根据物流发展适时的选派员工出国进修,促中高级人才掌握先进技术和理念,能高效解决现代物流发展过中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4)加大与相关院校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企业适用人才
由传统货运代理业是一个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行业,按照行业惯例,各专业毕业生从职场新人到成为熟手,需要3年时间。缩短这间的最佳办法就是校企合作,加大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参与度。使用订单式培养、联合办学等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三位合一、三方联动”的教育新模式,即政府、学校、企业三方有机立互动合作机制,共同培养人才。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模式,与相关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真正做到你中有中有你,建立“行业、企业与学校”多向合作的培训机制,全面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5)建立物流人才库,对物流人才进行系统管理
人才是物流发展的关键之一,据资料统计,国外大型物流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即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人才情况。因此,不仅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还应重视物流人才的储备和管理。政府部门建立物流人才库,管理物流专业人才信息,既有利于协助企业找到适用人才,又可为物流人才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多边共赢。此外,设立物流行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人才培养。
上述种种措施使物流行业有一方鲜活的人才蓄水池,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高、中级管理人才及数以万计的业务、操作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断充实企业人才资源库,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参考文献】
[1]蒋燕.关于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2006,19(9)[2]韩娜娜.浅析新疆国际货运代理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1(8)[3]刘翠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国高教研究,2008(8)[4]罗开富.国际货运代理业的现状及中国货代企业的发展方向[期刊论文]-中国经贸,2006(11)[5]罗彦芳.山东省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及就业前景分析[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9(9)[6]魏黎.物流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期刊论文]-成才与就业,2007(Z2)
第四篇:现行税收发票管理存在问题浅议(推荐)
现行税收发票管理存在问题浅议
《发票管理办法》自实施迄今已经数十年,各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止,发票违法案件屡查屡出。时至今年,全国范围的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依然蓬勃开展。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并把目光聚集到发票制度设计方面。
一、现行税务发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从涵盖范围看,税务发票管理存在缺失地带
《发票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需要领购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持税务登记证件……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
问题是:并非所有的经营活动者都是纳税人,并非所有的经营者都有“税务登记证”,都可纳入税务管理范围。纳税人与非纳税人,境内与境外的经营者,他们之间的活动不计其数,往往超出税务发票管理的范围。即:税务发票涵盖范围存在缺失地带。这些缺失地带有:一是纳税起征点以下的行业、特种行业以及一些税收优惠行业。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农副产品、小商品和个体劳务等小规模交易。这类小、散、众的经营,存在于整个经济生活中方方面面,现行发票管理制度难以施行监管;二是进出口贸易行业。每年数以千亿美元计的巨额的进出口贸易,由于国际上发票制度与我国存在巨大的差异,现行发票管理制度实施监管,同样鞭长莫及。
(二)从监管效果看,税务发票管理导致偷逃骗税案件频发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税务发票管理的现实情况是:发票监管代价大,效果差。税务部门花费了数以千亿计的资金,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设臵了专门的机构,耗费了无数的人力,采取了成千上万的防护措施,结果,无论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普通税务发
票,无论是国税部门管理的发票还是地税部门管理的发票,违法违章乃至犯罪的活动依然猖獗,税务发票管理代价大、效果差。税务发票作为税收的基础凭据,税务发票违法行为与偷逃税、骗税行为,密不可分。因税务发票违法而偷逃税、骗税案件频频发生。
二、现行税务发票管理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一)发票概念认识不清
1、传统意义上和国际上的发票的概念
《辞海》中,“发票”的解释有二:①商品交易中,卖方开给买方的单据,上写售出货品的名称、数量、价格和日期等; ②对外贸易中,指出口商签发给进口商,以证明发运商品数量和价格的凭单,作为买卖双方办理清算、报关及出口商办理押汇的证件。通常称之为“商业发票”;国际上,并没有套印“税务监制章”的税务发票。英语里有叁个单词与《发票管理办法》所称的“发票”关联对应:a bill(账单、票据、清单)、a receipt(收条, 收据)、an invoice(发货单)。
2、税收法规中发票概念
2010年12月20日国务院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称: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
综上所述,古今中外,传统意义上和国际上,发票的概念,都主要是指各种形式的货单;而税收发票概念小于传统意义上和国际上的发票的概念。财政部1986年发布《全国发票管理暂行办法》
之前,“发票”就是指各种形式的货单。它不仅包括了《发票管理办法》所表述的收付款凭证。还包括其它各种形式的、各行各业的、不限于付款的货物劳务等单据。而对发票概念认识不清必将导致税收发票制度进入误区。
(二)税务发票管理制度将一些民商权利授权税务部门 现行《发票管理办法》规定,单位和个人印制、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税务发票,税务发票的种类、联次、式样、数量、内容、印制、发票监制章以及使用范围,这诸多事务均由税务部门负责管理。这类规定,将发票的这些本属于民商行为的事务,一律臵于税务部门,一方面,令税务发票成为“有价证券”,并让税务部门苦于这些极难以管好的“票据事务”;另一方面,影响了经济活动的正常运作。
(三)税务发票管理制度捆绑税收制度
例如:新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以购进为标准,将购进货物和劳务所含的进项税金当期扣除,抵扣税的唯一依据单据就是税务发票,不论是否有此业务,是否实际发生,一律先行抵税。换言之,只要拿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就等同于拿到了钱,令税务发票“货币化”。这种将税收制度捆绑在税务发票上而不是建立在经济业务实际运行的票据基础上,其真实性和稳定性之差可想而知。此外,出口退税方面、税收优惠等许多方面,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三、改革税务发票管理制度的建议
1、实行宽松的发票管理,“还权于民”
修改《发票管理办法》,缩小税务部门发票管理职责范围,尤
其是完全放开发票的印制和使用,只规定最基本的要求,“还权于民”。因为税收的基础是税源,税收的多寡并不因为使用哪种发票为意志转移。发达国家没有套印发票监制章的票据照样收取国家税收。至于发票的种类、联次、式样、数量、内容等等,一概由发票使用者自己决定。让他们使用符合自身情况的各种货单,还发票本来的面目和功能。没有必要在经营者自己的发票基础上再增添一套“税务发票”。这样,发票违法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税务部门也可以节省数以千亿计的资金,腾出数以十万计的税务人员用于它处,社会也可以节约巨大的资源。
2、税收制度不再单纯捆绑税务发票制度
增值税、所得税和税收优惠等等,不单纯以货物的发票为唯一标准,由经营者自行提供相应的单据,先申报后审查。这样,拿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再等同于拿到了钱,将发票还其本来面目,税收制度不再捆绑在税务发票上,而是依据经济业务实际运行的多种票据。以票偷税和骗取退税就失去其原先的那种基础。
3、进一步降低流转税所得税等税收的名义税率。
在当前经济活动中,除一些垄断行业外,我国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处于完全竞争地位,规模小,资本少,资本盈利能力弱,社会福利体制尚不能给予他们相应的社会保障,税收承担能力弱。高企的流转税税率和所得税税率,造成其实际税负与名义税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进一步降低流转税名义税率,让这些经济体遵从税法,在发票违法活动的税收基础上做文章,加强税法的严肃性和钢性,对于发票管理而言,是治本而不是治标的办法。
(作者:aeropalmcmh)
第五篇:货运管理
摘要
铁路货物运输在铁路运输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而安全是铁路运输生产永恒的主题。随着铁路改革步伐的深入迈进,由铁路局直管站段的管理模式已由逐渐成熟。根据路局直管站段的安全管理要求,站段又包括三个层面,即段、车间(中心站)、班组,建立由多个具有独立作战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子系统,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站段这个大系统的独立作战和自我管理能力。车务站段作为一级级管理机构,无论在安全方面还是在生产经营方面填补了原铁路分局中机关各科对车站管理的空档,定位于对所辖四等站、线路所、车间进行安全专业管理和监控,专注于安全生产,可以说,这种管理模式为客货安全管理搭建了一个全新的、有效的平台,而如何让这个平台充分发挥作用,从“有效”变“高效”,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长效机制,使站段的货运生产程序化、标准化,货运安全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以及向和谐运作的方向迈进?思考如何进一步实现车务段货运管理规范化,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字:货运 铁路运输 信息系统 安全 管理
一、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重要地位及发展现状
(1)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铁路货物运输的重要地位
我国幅员辽阔,地在物薄,矿产丰富,但分布不均。能源以煤为主,石油相对紧缺,经济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而工业基地分布在南部和东部。工业布局决定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物资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基本流向,纵横跨越数千公里,形成了我国货物运输流量大、行程长、运能紧张的基本特点。基本国情和物流特点决定了我国的货物运输应发展大容量、能耗低、占地少、适应性强的公共交通体系,在大通道上应以铁路运输为骨干,公路、水路和民航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相互竞争、互助共荣”的格局。而铁路运输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能耗较小,速度较快、通用性好的特点同。所以,在我国货物运输中,铁路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2)铁路货物运输的发展相对缓慢。在加快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基础设施的高速投入,公路、水路和民航的发展要远远快于铁路,抢占着越来越多的铁路货物运输市场份额。铁路面临着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带来的严峻压力。铁路运输在货物运输市场所占的份额呈下降趋势,而公路和民航却逐年递升,特别是小批量、短运距、时间要求快的货物在铁路基本上丢失了运输市场,而大宗货物、粗杂货物、危险性较大的货物基本是铁路现在货物运输的主体货源,这部分货物的运输安全对目前中国铁路落后的运载工具和大面积调图提速提出了更加艰巨的课题。
二、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道路
之所以出现铁路运输发展滞后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加大航空和公路的 基础建设,调节运输网络布局的结果,另一方面,因为公路、航空经营体制的 灵活性,使他们在抢占运输市场份额时拥有更多的市场先机。铁路运输体制落 后,设备陈旧等诸多缺陷日渐显露。为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铁路加快了改革、发展的步伐,主要是从技术装备和企业管理两方面着手。(1)加大硬件环境的投入,加快技术装备现代化的进程
我国铁路自改革开放以来,加大了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的投入,并且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在运营里程方面,2001年已达到7.01万公里路网规模不断扩大;在运营信息方面,实现了以"TMIS”系统为主的电子技术控制;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郑武线提速实验速度达到240公里/小时,京沪、京广、陇海等三大干线六次提速后,速度达到200公里/,J、时⑵;在行车设备上,电气化规模不断扩大,计算机联锁、列尾装置、列车运行监控系统等设备相继投入。随着铁路基础设施地不断投入,运输能力有了较大地提高,铁路的市场份额虽然在逐年减少,但是运量却在以每年10%的比例增长。
为了贯彻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铁路提出了跨越式发展规划,要求在2020年实现运输能力和技术装备的快速提高,并在《铁路十五发展计划 纲要》中作出了具体部署,未来一段时期将是我国铁路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时 期。
(2)加快了经营企业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十二大以后,随着国家对公有制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铁路也加快了改革的 步伐,先后进行了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局管站段、重组客货运资产和主副分 离等一系列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向市场地伸入。在铁路跨越式发 展的六大目标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力求在企 业经营体制上走上完全市场化的道路。
但是,由于我国铁路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由于“政企”没有严格意 义的分开,以市场规律为导向的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还没有形成,铁路 的经营管理依然停留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粗放管理模式,管理水平较低。特别 是企业的质量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传统的粗放管 理模式下,企业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强化,国营企业的“铁 饭碗”思想还在很多人的思想中存在,“铁老大”的思想也还在部分职工的思想 里根深蒂固。车站作为铁路运输的第一站,不但质量问题体现明显,安全管理更为重要。安全,是铁路运输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铁路要让旅客货主在选择运输工具时更多的倾向于铁路,铁路企业也才能更好的立足于市场。所以,在“以质量求生存”,“以安全求效益”的当代经济领域里,加强站段的安全管理研究,努力提高基层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对整个铁路运输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三、货运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调度管理信息系统(DMIS)的建成,联系铁道部、铁路局和车站的信息网已经形成。现有的车站管理信息系统已实现了现车管理、货运管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对现车管理,已基本实现现车作业的计划管理。车站调度系统从路局调度所接收同班/阶段计划,对路局计划进行分解成车站各岗位以及资源的工作计划,下达到各岗位执行。各岗位将执行结果返回到车站调度系统,此项工作规范了车站作业,压缩了中停时,减轻了劳动强度,受到运输部门的欢迎。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促进社会进步和推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国的铁路系统与国外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由于国外干线资源较为丰富,他们的货车采取到点发车的方式来运行。而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货物的产地与目的地相隔较远,干线资源紧张,并同时承载了客货运双重的压力,所以货车采取的是满轴发车的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欠缺,即车流不固定并且需要不停的判断与核对信息准确性。作为我国主要交通运输工具的铁路发展到今天,运输能力的改善已成为铁路企业的头等大事。当前我国铁路运输能力紧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繁忙干线的点线能力不协调,编组站的作业能力与线路通过能力不匹配等引起的。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途径有很多,除了修建新的铁路,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外,还要提高铁路运输组织指挥水平,也就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充分协调铁路车辆的调度,使车辆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国内外实践表明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来改善运输组织能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铁道部信息中心的一个目标即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来改善铁路的运输能力。随着这几年铁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TIMS(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DMIS(调度管理信息系统)、YIS(编组站货车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信息系统的建成,对铁路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道部信息中心根据铁路系统的发展策略,提出货运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方案,即根据铁路局调度所下达到车站的装卸车计划,形成车站的货运作业计划,即对每项装卸车任务,按货运资源进行任务分解,对任务和资源按时间进行规划。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借助信息技术,完善货运信息系统,对调度所下达到车站的装卸作业计划进行分解,生成车站的作业计划。分解的过程是对每项装卸任务,按资源安排计划,目标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作业的停时,提高计划的准确性。
四、构建和谐安全文化,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问题是随着生产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城市扩大,生产发展,人类在交通、矿山、冶金等领域里开始使用机械代替手工。伴随现代工业的发展,安全问题像影子一样,一直困扰着人们。由于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系统从规模、速度、设备和管理上都产生了飞跃,一旦发生事故,其影响之大、伤亡之多、损失之重、补救之难是古典运输方式所不可比拟的。多少年来,安全工作者一直在不断探索,总想找到一个办法,以便事先预测到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性,作出定性和量性的评价,以便在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中向有关人员预先警告事故的危险性,并且能够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预测并控制交通运输中的事故,实现交通运输安全的最优化管理,使交通运输发生的事故降到最低限度,促进交通运输安全,改善安全现状,确保交通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和谐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是新形势下加强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货运安全管理理念的创新,更是进一步规范车务段货运安全管理的重要支柱。它不仅可以为货运安全生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作为安全管理的“母体”,是安全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标示了铁路跨越式发展安全管理的必然方向。
以安全文化建设为载体,培育符合时代要求和行业特色的客货安全生产理念,增强全员安全生产的内在动力,促进职工遵章守纪的行为养成,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长治久安的必要手段。为切实加强车务段货运安全文化建设,大力营造确保安全生产的文化环境,着力强化干部职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引导职工养成遵章守纪的职业行为习惯,不断开创客货安全生产新局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安全理念建设
着力抓好“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在管理思路中贯穿和谐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是管理的前提。有什么的安全管理思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模式,相应地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成效。在当前加强安全理念增长率,将和谐的理念贯穿于安全管理思路中,不仅有利于安全管理水平的均衡提升,也有利于和谐铁路的积极构建。这就需要我们在确立安全管理思路时主动摈弃就安全工作者谈安全的狭隘观念,将安全管理置放在整个车务段发展的大局中来考虑,着力于构建“覆盖整个企业,激发全员参与”的大安全管理思路,形成“安全管理为职工着想,职工为安全负责”的良好局面。把现在的这种“四级安全管理网络”(路局、站段、车间、班组)体系,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负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思路。
培育安全职业道德。一是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忆身边安全悬事”、组织干部职工畅通安全文化建设感受、弘扬选树安全文化建设典型等形式,将安全文化理念教育寓于生动的活动中,同时也起到了安全职业道德的熏陶。二是深入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启发职工遵章守纪、标准作业的自觉性,引导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和“安全是最大政治”、“安全是最大责任”、“安全是永恒主题”的理念。树立“遵章守纪光荣、违章违纪可耻”的荣辱观,养成遵章守纪、标准化作业的行为习惯。通过教育引导、岗位实践、法制宣传、典型示范等多种途径,使遵章守纪意识内化为干部职工的道德操守、行为自律。
提炼安全工作理念。有组织地在职工中深入开展安全理念征集活动,总结提炼各工种、岗位的安全承诺、安全格言、安全座右铭。组织力量对安全理念进行提炼整合、诠释解读,形成具有车务段个性、特征和车务段特色的安全理念。
(2)加强安全环境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各级党组织、工会和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宣传优势,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宣传栏、橱窗等宣传阵地和舆论宣传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职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不仅有利于企业,更有利于家庭个人。反之,不仅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归结为会给职工家庭和个人带来深重的灾难,从而使“关注安全,善待生命”成为职工的内在需求,深层次解决职工的安全认识问题。
行政部门以“安全宣传月”活动和“安全反思整改”活动为重点,大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集中开展形成多样和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还可以利用货主座谈会等其它形式进行货物运输安全内容,这样不断深化铁路内部和外部安全生产教育活动,为铁路货物运输安全营造良好的社会气围和内部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安全检查、整治活动,号召和带领干部职工仔细查找在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反思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时整改一批潜在的隐患,使干部职工在货运安全生产的反思整改中进行一次深刻的教育活动。
优化安全工作环境。一是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职工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广泛听取职工意见,精心设计改革方案,稳步实施,有情操作,消除影响安全的不和谐音符。二是不断改善职工的物资和精神生活,在发展运输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持职工收入稳步增长。高度重视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职工运动会等形式,让“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安全是最大的福利”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三是主动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各级组织和干部要特别关心弱势群体,把深化落实“三不让承诺”作为一项重要职责,不断加大帮困力度、帮助力度和解忧力度,在建立爱心基金,规范管理制度、注重具体落实、强化日常考核上抓深化,营造心不气顺、内部和谐的良好气围。
培育安全文化品牌。及时挖掘、总结安全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做法,抓好正面典型宣传,将“说全、听清、看准、走到、干好”、“安全为天,违章违纪为零”、“发生事故坑三代”现场特色的安全理念作为重点,结合岗位实际、人员特点、阶段工作有针对性开展的安全教育,有意识地培育、选树和推出有影响力的安全文化品牌,充分发挥用安全理念培育正确行为习惯的功能。
(3)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的各项规定。继续完善以逐级负责、岗位负责为基础,由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各分管领导直接领导的专业负责和中心站直接负责的安全管理基本格局。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规章制度符合实际、科学严密,适应新体制安全管理要求,实现全方位依法管理、规范管理。
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按照段党委推进“四化”管理的工作思路,首先就是要强化安全管理,进一步健全制度、落实职责、逐级监控、加强培训、逗硬奖惩。坚持以逐级负责制和专业系统负责制为主线,建立完善车站基层面的决策、执行、保障、监督和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完善车站各项安全管理基本工作制度, 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制度规范化。
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针对车务段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特别是影货运安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实施“抓重点”、“重点抓”,通过计划、实施、验收、巩固的阶段推进,及时消除重大隐患,解决突出问题,控制安全关键,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现场作业卡控,提高设备质量,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安全管理。实现“一健全、三到位”的达标基本标准,即规章制度健全并纳入正常管理,硬件投入到位,干部职工学习掌握到位,检测、检查手段到位。
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路,认真做好《条例》宣传教育工作,促进《条例》的全面贯彻落实,加快铁路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法制化建设,为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基础保障。通过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和宣传教育,使干部、安全、技术人员和安全生产一线职工学习、了解、遵守法律,能够运用法律指导本职工作,规范自身行为。加大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力度,增强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法治观念,认真查处安全事故,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4)加强安全行为规范建设
规范职工作业行为。发挥班组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加强职工“安全第一”思想教育,增强职工“遵章守纪,标准作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自觉行为意识。实施干部包保,强化关键环节监控和重点岗位帮促。落实班组管理职能,强化自控型班组建设,提升职工队伍整体安全把控水平。培育选树遵章守纪、标准作业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导向职工作业行为。
规范干部管理行为。加强干部依法管理和规范管理意识教育,提高干部自我约束管理行为的能力。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基础,以车务段问责、责任追究制度为基本形式,激励各级干部作用的充分发挥。
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大力总结宣传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传播干部职工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广泛开展“遵章守纪光荣,违章违纪可耻”安全主题反思教育活动,使“规范管理”和“遵章守纪,标准作业”成为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尊崇的行为准则。深入开展“学标、对标、贯标”专项活动,促进干部职工行为习惯养成,形成规范的安全管理行为和作业行为。
结束语:
基本国情和物流特点决定了我国的货物运输应发展大容量、能耗低、占地少、适应性强的公共交通体系,在大通道上应以铁路运输为骨干,公路、水路和民航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相互竞争、互助共荣”的格局。而铁路运输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能耗较小,速度较快、通用性好的特点同。所以,在我国货物运输中,铁路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目前安全管理跨度和安全生产难度明显增大的情况下,要刷新安全生产纪录,安全责任上移,责任控制前移,控制重心下移,是铁路实现运输生产长治久安的法宝。然而,客货安全管理工作绝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之事,作为货运安全生产的管理者,应深刻认识到货运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要以永无止境的向上精神和实干的工作态度,去面对安全生产的每一天,不断夯实安全基础,不断完善和寻求新的工作方法,认真研究建立适应新体制、新形势的高要求、高标准的新机制,在探索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