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2013年版)解读
——《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2013年版)》解读
近日,高检院公布了《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2013年版)》(以下简称《执法规范(2013年版)》),并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级检察机关认真学习,切实贯彻执行。为便于各级检察人员准确理解、全面把握、正确适用《执法规范(2013年版)》,真正做到依法规范执法,本文对修订的主要问题作一介绍和说明:
一、《执法规范(2013年版)》的修订背景和过程
2010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中央政法委关于加强执法规范化的部署要求,制定印发了《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2010年版)》(以下简称原《规范》)。自原《规范》印发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相继修改了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高检院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新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规范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原《规范》的有些内容已不能适应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实际需要,需要及时进行修订。2012年6月,根据高检院领导的指示要求,高检院成立专门小组,开始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小组共收集整理2010年9月以来高检院制发的规范性文件85件,全面吸收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以及近年来高检院出台的司法解释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最新规定,以确保修订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同时,修订小组多次向地方检察机关和有关业务部门征求意见,多次召开由不同层级检察院、不同人员参加的研讨会、座谈会,并将修改稿印发全国检察长会议征求意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在充分吸收采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会议于2013年2月1日审议通过《执法规范(2013年版)》。
二、《执法规范(2013年版)》的修订思路
在修订工作中,主要坚持以下基本思路:一是基本保持原有体例结构不变。原《规范》的体例结构是在反复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调研情况看,这一体例便于各部门的理解和掌握,易于执行。因此,此次修订除根据法律规定的变化对个别体例结构作出调整外,基本保持原来的体例结构和表述风格不变。
二是坚持以法律和高检院的规范性文件为依据。执法规范是对已出台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的编纂,不是创制新的规范性文件。修订工作坚持忠实于法律、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原则,对法律或者规范性文件中有明确规定的,按照法律或者规范性文件的原条文表述;对法律和规范性文件没有规定的,不擅自增加新的内容和创设新的条文。对各地、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也按照这一原则处理。
三是确保全面规范。此次修订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的新规定,对《执法规范》进行逐条对照,增加、删除、修改相关条文,确保《执法规范》全面吸收有关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新内容,力求做到不遗漏缺失。
四是保持各部分内容的相对完整性。对于法律或者规范性文件中一个条文涉及不同部门业务,能够拆分到不同编、章的,分别在各部分进行规定;不能拆分的,或者涉及多个部门共性问题的,根据情况在不同编、章适当重复规定,或者在某部分作详细规定,在其他部分作转引、参照规定。
三、《执法规范(2013年版)》修改的主要内容
《执法规范(2013年版)》共有12编77章1707条,比原《规范》增加了3编14章。其中,修改650余条,增加新条文390余条,删除、吸收、合并90余条,总条数比原来增加287条,修改、变动的条文占总条文数的三分之二。《执法规范(2013年版)》进一步拓展了检察机关的业务内容,细化了执法办案的操作流程,使各项检察业务工作规范更加系统、完整,在适用上更具可操作性。主要修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理顺了体例结构
根据执法规范的体例结构特点,在吸纳和贯彻检察工作机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对部分编章体例结构作了适当调整。
1.将原《规范》第二编“控告申诉检察”修改为“控告检察”和“刑事申诉检察”两编,分别作为第二编、第三编。考虑到2012年10月16日修订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刑诉规则》)对控告检察和刑事申诉检察的职能进行了分别界定,且高检院和一些省级院将控告检察、申诉检察部门分设,各自单独成编便于明确职责,而且也不会影响未分设的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开展工作。同时,执法规范的体例结构是以检察机关执法流程为主,适当兼顾检察业务部门设置,因此,《执法规范(2013年版)》将控告检察与刑事申诉检察分两编设置。
2.将原第五编第十三章“死刑复核检察”分立出去,单独作为一编。刑诉法将死刑复核程序单列为一章,明确规定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死刑复核的监督职能;《刑诉规则》也将死刑复核监督与公诉工作分开规定。考虑到执法规范的体系一般是按照各业务部门分工划分的,因此,将死刑复核检察工作规范从公诉工作规范中分立单列一编。这一编保留了部分原《规范》的条文,吸收了《刑诉规则》关于死刑复核检察的全部条文,同时,依据《关于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死刑复核检察厅的通知》、《最高人民检察院死刑复核检察工作暂行办法》,增加了13个条文,补充完善了死刑复核检察工作的业务范围,细化了工作流程,便于执法办案中遵循和操作。
3.将原《规范》的“特殊程序”修改为“刑事特别程序”。原《规范》规定了“特殊程序”一编,内容包括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人民监督员监督、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渎职行为的法律监督等。刑事诉讼法和《刑诉规则》都规定了“特别程序”,内容包括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为与刑事诉讼法和《刑诉规则》的体例相一致,《执法规范(2013年版)》将原“特殊程序”更名为“刑事特别程序”,将刑事诉讼法和《刑诉规则》中“特别程序”的内容纳入本编,同时将原规范中的“人民监督员监督”、“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渎职行为的法律监督”等内容调整到“其他规定”一编。
4.增加“案件管理”一编。《刑诉规则》增加了“案件管理”的内容,高检院对各级检察机关设置案件管理部门、对开展案件管理工作也作出了明确部署。根据《刑诉规则》的规定和案件管理机制改革的要求,《执法规范(2013年版)》增加“案件管理”一编,规定案件管理部门对各个业务部门办理的案件,负责统一受理、流转、对外移送审核,对办案期限、办案程序等进行流程管理、预警监控,对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以及开具法律文书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接待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组织对办案质量评查、对检察业务进行综合考评以及检察统计等。这一编在全部吸纳《刑诉规则》有关案件管理规定的基础上,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暂行办法》,充实了部分内容,使案件管理工作程序更加具体、全面。
5.关于部分章节的调整。在修订过程中,考虑到各项工作的有序衔接,照顾到各部门工作的完整性,《执法规范(2013年版)》对部分章节作了适当调整。比如,将原《规范》中“辩护与代理”的内容放在了第五编“公诉工作”部分。刑事诉讼法将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的起始时间作了调整,且明确了检察机关的告知义务。《刑诉规则》对“辩护与代理”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使这部分内容涉及侦查、侦查监督、公诉、案件管理等多方面工作。为了适应刑诉法、《刑诉规则》对辩护制度所作的重大修改,将有关“告知”、“辩护与代理”的内容调整到第一编“总则”中作为专门一章进行规定,其中关于接待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的内容在第十一编“案件管理”部分作了重复规定。又如,将原“侦查监督工作”、“公诉工作”两编中有关受理的内容调整到新增加的“案件管理工作”一编,以便与《刑诉规则》的体例和具体规定相一致。再如,根据《刑诉规则》将死刑执行临场监督调整为由监所检察部门负责的规定,将原规定在“公诉”一编中的“死刑执行临场监督”一章调整至“监所检察”一编。其他编中也有类似的调整,进一步理顺了体例结构,更便于检察人员学习、查找和执行有关规定。
(二)充实和调整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
刑诉法赋予检察机关多项重要职能,《刑诉规则》进一步明确了这些职能的责任主体。《执法规范(2013年版)》依据刑诉法和《刑诉规则》,对各业务部门的职责任务作了相应的补充、调整。
1.增加规定侦查监督的新内容。《执法规范(2013年版)》拓展了侦查监督的业务范围,新增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对非法取证行为的报案、控告、举报、申诉的调查处理,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的监督以及核准追诉等职责,与《刑诉规则》的规定保持一致。
2.调整了公诉部门的职责范围。根据《刑诉规则》的规定,《执法规范(2013年版)》增加了公诉部门有关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内容,增加规定公诉部门对非法取证行为的报案、控告、举报、申诉的调查处理职责以及核准追诉等职责,删除了公诉部门“对人民法院死刑复核和执行死刑活动实行监督”的规定。
3.增加、调整了监所检察部门的职责范围。根据《刑诉规则》有关职能分工的调整,《执法规范(2013年版)》增加了监所检察部门多项新的职责:一是对监所检察工作中发现的不需要继续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二是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执行活动实行监督;三是办理对不服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终审判决、裁定尚未执行的申诉;四是对死刑执行是否合法实行临场监督;五是对人民法院执行罚金刑、没收财产刑以及执行生效判决、裁定中没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活动实行监督;六是对人民法院、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活动实行监督;七是对公安机关、社区矫正机构管理监督监外执行罪犯活动实行监督;八是对强制医疗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九是对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诉、控告看守所阻碍其行使诉讼权利的行为进行受理和办理。另外,《执法规范(2013年版)》还对监所检察部门监督羁押期限的职责作了调整。
4.对控告检察部门受理案件后的“分流”作了调整。根据《刑诉规则》的调整变化,对控告检察部门受理控告、申诉后的具体分流作了修改,各相关部门职责也随之作了相应的调整。一是死刑复核期间当事人及其近亲属或者受委托的律师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不服死刑裁判的申诉,移送死刑复核检察厅处理;二是对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向人民检察院申诉或者控告看守所及其工作人员阻碍其依法行使诉讼权利、被监视居住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控告公安机关、本院侦查部门或者侦查人员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活动中存在违法情形以及对于人民法院尚未执行的死刑终审判决、裁定不服提出的申诉且不在死刑复核期间的,移送监所检察部门办理;三是对反映本院相关办案部门办理案件超过规定的羁押期限或者办案期限的信访事项,移送本院案件管理部门处理;四是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认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具有阻碍其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行为的申诉或者控告,由控告检察部门受理并办理。
同时,对其他部门的职责也根据法律的修改作了适当调整,并且在《执法规范(2013年版)》中新规定了刑事申诉检察、死刑复核、案件管理等部门的职责和业务范围,使各部门的职责任务更加明确。
(三)进一步细化了执法办案流程
1.充实刑事申诉检察工作流程。依据《刑诉规则》,在《执法规范(2013年版)》中对刑事申诉案件的管辖范围作了调整,规定对不服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由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的同级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办理;增加了对被害人、被不起诉人不服不起诉决定提出的申诉的办理;对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审查刑事申诉案件以及提起抗诉、派员出席法庭等程序作出修改,对复查刑事申诉案件的决定程序、复查决定书的内容作了进一步规范。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规定》对公开审查刑事申诉案件的范围、公开审查的方式、程序等作了完善。
2.完善职务犯罪侦查的有关规定。根据《刑诉规则》和新制定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管辖规定》、《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初查工作规定(试行)》,完善初查、侦查管辖的相关规定,并增加了具体的操作程序。增加了技术侦查的内容,完善了逮捕、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的适用,增加了职务犯罪并案侦查的有关规定等。根据《刑诉规则》和《人民检察院扣押、冻结涉案款物工作规定》,进一步细化了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具体程序。
3.修改完善逮捕的适用条件。刑事诉讼法对逮捕的适用条件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执法规范(2013年版)》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诉规则》的规定,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逮捕的条件,明确了应当逮捕、应当不逮捕的适用情形;细化了审查逮捕程序,对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律师意见作了规定;对本院移送审查逮捕和下级院报请审查逮捕程序也作了明确规定。
4.修改、细化了决定不起诉、审查起诉、出庭公诉等活动的具体程序,使相关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
5.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监管场所被监管人死亡检察程序的规定(试行)》,在第八章“事故检察”中增加了“被监管人死亡检察”一节,使被监管人死亡检察程序更具可操作性。
四、《执法规范(2013年版)》修订的重要意义
原《规范》印发实施后,对于规范各级检察机关的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修订吸收了近两年来有关法律、司法解释及其他文件的内容,充分反映了中央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以及检察改革的最新成果,在内容上更加全面,更加强调对检察机关自身的监督,执法办案流程进一步细化,更具可操作性。这次修订始终遵循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理念,更加注重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统一。在保障人权方面,《执法规范(2013年版)》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表述,将“辩护与代理”规定为单独的一章,完善了证据制度特别是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强化了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等。在惩治犯罪方面,增加了技术侦查的内容,完善了逮捕、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的适用,完善了职务犯罪初查、增加了职务犯罪并案侦查等规定。在强化对检察机关的自身监督方面,在原有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增加了案件管理的内容,规定案件管理部门对各个业务部门办理的案件,负责统一受理、流转、对外移送审核,对办案期限、办案程序等进行流程管理、预警监控,对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以及开具法律文书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组织对办案质量进行评查以及对检察业务进行综合考评等。因此,认真学习并切实贯彻执行《执法规范(2013年版)》,对于促进检察机关依法执法、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对于提高各级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和执法公信力,强化对自身执法办案的监督,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篇: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
《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测试题 一:单选题(20×2=40)
1、检察委员会会议一般()举行一次,必要时可以临时召开会议。
A.每十天
B.每半个月
C.每个月
D.每一周
2、关于审查起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应当听取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代理人、辩护人、未成年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意见。
B.应当结合社会调查,通过学校等有关组织和人员,了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情况,为办案和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
C.应当认真审查侦查机关移送的社会调查报告或无法进行社会调查的书面说明、办案期间表现材料。
D.应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3、中止审查的原因消除后,人民检察院应当________。
A.继续中止
B.恢复审查
C.终止审查
4、对于上级人民检察院交办的信访事项,由控告申诉检察部门以()名义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
.A、控告申诉检察部门
B、承办部门
C、本院
D、承办人
5、人民检察院扣押、冻结、处理涉案款物应当使用()统一制定的法律文书,填写必须规范、完备,文书存根必须完整。
A.最高人民检察院
B.省级人民检察院
C.市级人民检察院
D.区(县)级人民检察院
6、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日内,应当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A.三
B.五
C.七
D.十
7、办理全国人大代表转交的案件,应另行指派他人办理,原承办人员()。
A.不得参与办理
B.协助办理
C.共同办理
D.可以参与办理
8、扣押、冻结的涉案款物,以下哪种情况,不得在诉讼程序终结之前处理。
A.依法应当返还被害人
B.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
C.被害人强烈要求发还的
9、对不(予)批准逮捕的案件,应当向侦查机关()。
A.说明理由
B.解释原因
C.通报
D.要求补充材料
10、适用快速办理机制的轻微刑事案件,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应当在二十日内作出是否提起公诉的决定
B.最长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决定
C.不得延长办理期限
D.可以报请检察长延长审理期限十日
11、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进行。
A.检察院指定的医院或者机构
B.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或者机构
C.公安局指定的医院或者机构
D.人民法院指定的医院或者机构
12、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在收到重新审查逮捕意见书和案卷材料后,应当另行指派承办人审查,在()日内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
A.七
B.三
C.四
13、承办协查事项的业务部门或检察院应当在请求函所载明的期限内完成协查工作;未载明期限的,应当在()个月内完成。
A.一
B.二
C.三
D.四
14、执法过错责任人明知有执法过错而不予纠正或者阻碍调查、追究的,应当()处理。
A.加重
B.从重
C.追究
15、对同级侦查机关认为不(予)批准逮捕决定有错误,在收到《不(予)逮捕决定书》后几日内要求复议的不捕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另行指派侦查监督部门办案人员进行审查。
A.7日
B.5日
C.14日
D.3日
16、哪级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应当将提请、裁定减刑检察活动情况填入《监外执行罪犯减刑情况登记表》
A.县级.B.市级
C.省级
17、应在()日内将《刑事申诉复查决定书》送达申诉人、原案被处理人和有关部门 A.三
B.五
C.七
D.十
18、对省级人民检察院的结案报告,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送相关内设机构审查,审查应于()日内完毕。
A.15 B.20 C.30 D.45
19、卷内材料原则上应按实际()依次排列。A.时间顺序
B.办案程序
C.种类顺序
D.证据作用 20、人民检察院作出拘留决定后,应当送达()执行。A.本院侦监部门
B.公安机关
C.看守所
D.监狱 二:多选题(10×3=30)
21、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可以: A.监督法律实施,惩罚犯罪活动
B.保护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C.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D.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
22、检察人员出席抗诉案件再审法庭的任务是 A.宣读抗诉书
B.发表出庭意见
C.参加庭审辩论 D.发现庭审活动违法的,在庭审后及时向再审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23、对犯罪嫌疑人拘留后,人民检察院应尽到通知义务,具体应做到:()A.人民检察院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十二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B.人民检察院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C.因有碍侦查,不能在法定时间以内通知的,应当经检察长批准,并将原因写明附卷;
D.无法通知的,应当向检察长报告,并将原因写明附卷。
24、下列案件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A.省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 B.依据本规范第4.34条批准或者决定逮捕的案件
C.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外国人犯罪案件
D.人大代表涉嫌犯罪的案件
25、公诉部门对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因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不起诉后,应当将()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A.不起诉决定书副本
B.案件审查报告
C.讨论笔录
26、人民检察院提出量刑建议,应当采用以下方式:()A.将量刑建议书与起诉书一并送至法院
B.在庭后提交法庭
C.在公诉意见书中提出量刑建议
D.在确定开庭日期后将量刑建议书送至法院
27、最高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A.全国性的重大犯罪案件
B.数额巨大的重大犯罪案件
C.中央单位厅局级以上干部犯罪案件
D.中央单位省部级以上干部犯罪案件
28、实名举报的答复应当包括:()。
A.受理的时间
B.办理的过程
C.认定的事实和证据
D.处理结果和法律依据
29、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
A.律师
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C.犯罪嫌疑人的监护人、亲友
D.人民团体
30、下列案件,公诉部门与侦查机关(部门)协商一致后,可以指派办案人员介
入侦查、引导取证
A.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B.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
C.人民群众或者社会舆论较为关注的案件 三:判断题(15×2=30)
31、地押解过程中需要住宿的,可以将犯罪嫌疑人带至宾馆住宿,也可以交由当地看守所羁押。
32、各种证据应当先按材料的种类等不同特征分类,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33、下级人民检察院对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暂停执行,立即
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报告。
34、对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批准分办的案件,承办单位经审查认为不应由自己办
理的,可直接转交其他相关机关处理。
()
35、公安机关在执行取保候审期间向人民检察院征询是否同意批准犯罪嫌疑人离
开所居住的市、县时,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
36、举报中心应当建立举报线索数据库,指定专人将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基本情
况、举报线索的主要内容以及办理情况等逐项录入计算机。
37、讯问结束后,录制人员应当立即将录音录像资料原件交给讯问人员。
38、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犯罪嫌疑人,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应当批准或者决定逮捕。
39、举报人不服不立案决定提出的复议请求和不服下级人民检察院复议决定提出
的申诉,由控申检察部门办理。
40、被告人对被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无异议,并自愿认罪的第一审公诉案件,可
以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理案件。
41、发现劳教人员有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的,适宜于原审批地或者犯罪
地人民法院审理的,转交当地人民检察院办理。
42、有证据证明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滥用
职权、玩忽职守行为的,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提出抗诉。
43、对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批准分办的案件,承办单位经审查认为不应由自
己办理的,可直接转交其他相关机关处理。
44、案卷装订前要拆除金属物。对残缺破损、小于或大于卷面的材料和字迹偏左、装订后影响阅卷的材料,要进行修补、裱贴和折叠。
45、人民检察院对一切案件的认定既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也要重口供。
答案:单选题
1—5 BBBCA
6—10 AACAD
11—15 BABBB
16—20 ADCBB 多选题
21.ABCD 22..ABD 23.BCD 24.ABCD 25.AB 26.AC 27.AC 28.BCD 29.ABCD 30.ABC 判断题
31—35×√××√
36—40√×××√
41—45√√
第三篇:《检察机关执法规范》测试题
**人民检察院
《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测试题
姓名: 部门: 得分:
一:单选题(20×2=40)
1、检察委员会会议一般()举行一次,必要时可以临时召开会议。A.每十天 B.每半个月 C.每个月 D.每一周
2、关于审查起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应当听取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代理人、辩护人、未成年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意见。
B.应当结合社会调查,通过学校等有关组织和人员,了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情况,为办案和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
C.应当认真审查侦查机关移送的社会调查报告或无法进行社会调查的书面说明、办案期间表现材料。D.应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3、中止审查的原因消除后,人民检察院应当________。A.继续中止 B.恢复审查 C.终止审查
4、对于上级人民检察院交办的信访事项,由控告申诉检察部门以()名义报上一级
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
.A、控告申诉检察部门 B、承办部门 C、本院 D、承办人
5、人民检察院扣押、冻结、处理涉案款物应当使用()统一制定的法律文书,填写必须规范、完备,文书存根必须完整。A.最高人民检察院 B.省级人民检察院 C.市级人民检察院 D.区(县)级人民检察院
6、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日内,应当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A.三 B.五 C.七 D.十
7、办理全国人大代表转交的案件,应另行指派他人办理,原承办人员()。
A.不得参与办理 B.协助办理 C.共同办理 D.可以参与办理
8、扣押、冻结的涉案款物,以下哪种情况,不得在诉讼程序终结之前处理。A.依法应当返还被害人 B.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 C.被害人强烈要求发还的
9、对不(予)批准逮捕的案件,应当向侦查机关()。A.说明理由 B.解释原因 C.通报 D.要求补充材料
10、适用快速办理机制的轻微刑事案件,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A.应当在二十日内作出是否提起公诉的决定 B.最长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决定 C.不得延长办理期限
D.可以报请检察长延长审理期限十日
11、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进行。
A.检察院指定的医院或者机构 B.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或者机构 C.公安局指定的医院或者机构 D.人民法院指定的医院或者机构
12、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在收到重新审查逮捕意见书和案卷材料后,应当另行指派承办人审查,在()日内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A.七 B.三 C.四
13、承办协查事项的业务部门或检察院应当在请求函所载明的期限内完成 协查工作;未载明期限的,应当在()个月内完成。A.一 B.二 C.三 D.四
14、执法过错责任人明知有执法过错而不予纠正或者阻碍调查、追究的,应当()处理。
A.加重 B.从重 C.追究
15、对同级侦查机关认为不(予)批准逮捕决定有错误,在收到《不(予)逮捕
决定书》后几日内要求复议的不捕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另行指派侦查监督部门办案人员进行审查。
A.7日 B.5日 C.14日 D.3日
16、哪级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应当将提请、裁定减刑检察活动情况填入《监外执行罪犯减刑情况登记表》 A.县级.B.市级 C.省级
17、应在()日内将《刑事申诉复查决定书》送达申诉人、原案被处理人和有关部门
A.三 B.五 C.七 D.十
18、对省级人民检察院的结案报告,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送相关内设机构审查,审查应于()日内完毕。A.15 B.20 C.30 D.45
19、卷内材料原则上应按实际()依次排列。A.时间顺序 B.办案程序 C.种类顺序 D.证据作用 20、人民检察院作出拘留决定后,应当送达()执行。A.本院侦监部门 B.公安机关 C.看守所 D.监狱
二:多选题(10×3=30)
21、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可以: A.监督法律实施,惩罚犯罪活动
B.保护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C.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D.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
22、检察人员出席抗诉案件再审法庭的任务是 A.宣读抗诉书 B.发表出庭意见
C.参加庭审辩论 D.发现庭审活动违法的,在庭审后及时向再审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23、对犯罪嫌疑人拘留后,人民检察院应尽到通知义务,具体应做到:()A.人民检察院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十二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B.人民检察院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C.因有碍侦查,不能在法定时间以内通知的,应当经检察长批准,并将原因写明附卷;
D.无法通知的,应当向检察长报告,并将原因写明附卷。
24、下列案件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A.省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 B.依据本规范第4.34条批准或者决定逮捕的案件 C.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外国人犯罪案件 D.人大代表涉嫌犯罪的案件
25、公诉部门对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因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不起诉后,应当将()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
A.不起诉决定书副本 B.案件审查报告 C.讨论笔录
26、人民检察院提出量刑建议,应当采用以下方式:()A.将量刑建议书与起诉书一并送至法院 B.在庭后提交法庭
C.在公诉意见书中提出量刑建议 D.在确定开庭日期后将量刑建议书送至法院
27、最高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A.全国性的重大犯罪案件 B.数额巨大的重大犯罪案件 C.中央单位厅局级以上干部犯罪案件 D.中央单位省部级以上干部犯罪案件
28、实名举报的答复应当包括:()。
A.受理的时间 B.办理的过程 C.认定的事实和证据 D.处理结果和法律依据
29、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
A.律师 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C.犯罪嫌疑人的监护人、亲友 D.人民团体
30、下列案件,公诉部门与侦查机关(部门)协商一致后,可以指派办案人员介
入侦查、引导取证 A.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B.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
C.人民群众或者社会舆论较为关注的案件
三:判断题(15×2=30)
31、地押解过程中需要住宿的,可以将犯罪嫌疑人带至宾馆住宿,也可以交由当地看守所羁押。
32、各种证据应当先按材料的种类等不同特征分类,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33、下级人民检察院对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暂停执行,立即
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报告。
34、对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批准分办的案件,承办单位经审查认为不应由自己办
理的,可直接转交其他相关机关处理。()
35、公安机关在执行取保候审期间向人民检察院征询是否同意批准犯罪嫌疑人离
开所居住的市、县时,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
36、举报中心应当建立举报线索数据库,指定专人将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基本情
况、举报线索的主要内容以及办理情况等逐项录入计算机。
37、讯问结束后,录制人员应当立即将录音录像资料原件交给讯问人员。
38、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犯罪嫌疑人,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应当批准或
者决定逮捕。
39、举报人不服不立案决定提出的复议请求和不服下级人民检察院复议决定提出 的申诉,由控申检察部门办理。
40、被告人对被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无异议,并自愿认罪的第一审公诉案件,可
以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理案件。
41、发现劳教人员有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的,适宜于原审批地或者犯罪
地人民法院审理的,转交当地人民检察院办理。
42、有证据证明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滥用
职权、玩忽职守行为的,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
提出抗诉。
43、对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批准分办的案件,承办单位经审查认为不应由自
己办理的,可直接转交其他相关机关处理。
44、案卷装订前要拆除金属物。对残缺破损、小于或大于卷面的材料和字迹偏左、装订后影响阅卷的材料,要进行修补、裱贴和折叠。
45、人民检察院对一切案件的认定既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也要重口供。
答案:单选题
1—5 BBBCA 6—10 AACAD 11—15 BABBB 16多选题
21.ABCD 22..ABD 23.BCD 24.ABCD 25.AB 26.AC 27.AC 28.BCD 29.ABCD 30.ABC 判断题
31—35×√××√ 36—40√×××√ 41×√×
—20 ADCBB —45√√
第四篇:道路执法基本规范
第五章 道路执法基本规范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三十三条 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执法时发现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应当指挥机动车驾驶人立即靠路边停车,查验驾驶人的驾驶证、行驶证、机动车牌照、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等合法证件以及交通违法信息。
第三十四条 交通警察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应当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
第三十五条 交通警察对交通违法行为人做出当场处罚决定的,应立即发还驾驶证、行驶证等有关证件,放行车辆。
第二节 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
第三十六条 查处机动车驾驶人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应当使用酒精检测仪、约束带、警绳等装备。
第三十七条 查处机动车驾驶人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发现有酒后驾驶嫌疑的车辆,应当及时指挥机动车驾驶人立即停车接受检查,并要求驾驶人出示驾驶证。
(二)对确认没有酒后驾驶行为的驾驶人,应当立即放行。
对确认有酒后驾驶嫌疑的驾驶人,要求其下车接受酒精检测。
(三)使用酒精测试仪对有酒后驾驶嫌疑的驾驶人进行测试,测试结束后,应当告知检测结果;受测人违反测试要求的,应当重新测试。
(四)测试结果确认为酒后驾驶的,应当依照《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对交通违法行为人进行处理;测试结果确认为非酒后驾驶的,应当立即放行。
处理结束后,禁止饮酒后的驾驶人继续驾驶车辆。
(五)测试结果显示为醉酒后驾驶或者受测人对测试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及时将受测人带至医院做血液检测,并通知其家属或者单位。
第三十八条 对醉酒的驾驶人应当带至指定地点,强制约束至酒醒后依法处理。
第三节 查处机动车超载违法行为
第三十九条 对有超载嫌疑的车辆,应当指挥机动车驾驶人立即停车接受检查,并要求驾驶人出示驾驶证和行驶证。
第四十条 经检查,确认为超长、超宽、超高的,当场制作简易处罚程序决定书。
超限运输不可解体物品的车辆,对交通安全影响轻微的,依法处罚后放行;对交通安全有严重影响的,依法扣留车辆。
第四十一条 对于有超载嫌疑,需要使用称重设备核定的,应当引导车辆到指定地点进行。
检测结果为严重超载,驾驶人表示可立即消除违法状态,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待违法状态消除后放行车辆;驾驶人拒绝或者不能立即消除违法状态的,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扣留车辆。
对于跨地区长途运输车辆超载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二条 对于运送瓜果、蔬菜和鲜活产品的超载车辆,应当当场告知驾驶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依照有关规定处理,不得采取扣留车辆等行政强制措施。
第四十三条 对于客运机动车超载的,在依法处罚之后,应当责令驾驶人或者车主消除违法行为。
第四节 查处机动车超速违法行为
第四十四条 查处机动车超速违法行为应当使用测速仪、摄录设备等装备。
第四十五条 交通警察在公路上查处超速违法行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在公路上设置测速点的,应当选择安全且不造成交通堵塞的地点进行。
(二)需要在路肩上设置测速点的,应当在测速点前方200M处设置警示标志、警示灯。测速点与查处点之间的距离不少于200M。
在高速公路上查处超速违法行为,应当通过固定电子监控设备或者装有测速设备的机动车进行流动测速。
第四十六条 查处机动车超速违法行为应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交通警察在测速点通过测速仪发现超速违法行为,应当及时通知查处点交通警察做好拦车准备。
(二)查处点交通警察接到超速车辆信息后,应当提前做好拦车准备,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拦车。
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交通管理“透明执法”五条措施》要求:在道路上安装固定电子警察进行测速的,一律在前方设立明显的测速告示牌;使用移动电子警察测速的,一律使用制式警车。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这样的规定,这是江苏省公安厅为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管理执法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率作出的工作规范和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的有关规定,超速低于10%的,给予警告,记3分;10%以上未达20%的,罚款50元,记3分;20%以上未达50%的,罚款200元,记3分;50%以上未达70%的,罚款1000元,记6分,可以并处吊销驾驶证;70%以上的,罚款2000元,记6分,可以并处吊销驾驶证。
第五篇:规范公正执法,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推进,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对司法公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强烈。如果我们用过去的司法理念、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办案力度、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就是落后于时代的要求;随着社会舆论的导向、舆论监督以及新闻媒体对司法活动的报道力度不断地加大,社会矛盾容易激化,社会心理比较脆弱,因此,要抓好公
信力的建设,就是抓住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的关键,就是抓住了落实执法为民的根本理念。
一、坚持以人为本,狠抓检察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检察公信力
大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是提高检察公信力的根本措施。检察机关公信力取决于检察官的法律监督能力,而法律监督能力是以人立论为基础的。要注重检察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要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在政治素质上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与认可。公平正义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就需要有丰富的执法智慧、深厚的法律修养、高尚的执法情操、高超的执法业务技能、坚定的执法理念的检察官来行使法律监督权。
在新的里,汉沽检察院将继续建设好廉政教育信息平台,使廉政意识入脑入心,用廉政之心约束日常言行。
经过这种廉政信息平台的建设,于去年收到了初步成效。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用更新的信息内容向干警发布,让这一举措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提高检察机关的公信力。
加强检察机关干部队伍素质和作风建设,这是实现公平正义,提高执法公信力,创设和谐法律秩序的治本之策。检察机关要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要求,以公正执法为核心,以专业化建设为方向,不断提高检察机关和检察工作人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能力,运用司法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促进改革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长期以来对检察机关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权威性所产生尊重和信任,是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建立起来的公平、公正、诚实、正派的信任度和影响力。因此,执法公信力也是检验检察工作是否赢得人民群众支持、信任,是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加强法律监督力度,通过检察工作职能来提升检察公信力
***同志曾指出:“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必须把功夫下在监督上,加大对政法各单位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的从严查处力度,真正担负起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责任。”因此说,要切实保证执法公正是检察机关公信力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基础工程。因为检察机关工作的着力点,就是体现人民的愿望,适应人民的需要。当前,关注民生是顺应人民群众愿望的头等大事,也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头等大事,是充分体现执法为民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顺民意,思民之所忧,做民之所盼,解民之所难。切实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进一步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必须下大力气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犯罪案件。我们要立足检察工作职能,要围绕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期待,认真谋划工作,不断地创新与完善工作思路,从工作上拉近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信赖,使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高度满意,从而增强检察机关的公信力。
公正执法是检察机关赢得人民群众信任的前提和基础。要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就应当把公正执法作为第一目标,就有必要进行检察业务工作机制、队伍管理机制和检务保障机制的改革。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之一,人民群众判断其政绩和形象的基本标准就是看检察机关的执法是否公正。如果对公正执法尚且不能保证,那么就没有资格和条件来谈什么高效与权威,也就不可能维护和提升检察公信力了。
因此,检察机关必须加大全面宣传检察职能与检察工作的力度,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真正做到通过宣传来提升检察公信力。这就要以公正与责任为主题,深入开展检察机关公信力建设。检察公信力建设固然是与树立和维护法律监督的权威而紧密相联的,因此,提倡公信力建设比提倡法律监督权威建设更符合当前的实际,可以避免一些偏差或者误导。前者的重点在于通过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和检察业绩来赢得社会的信任,突出的是责任,追求的是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后者的重点在于用足用活法律监督权以提高检察机关的地位和影响力,突出的是权力,追求的是公众的信赖和服从。对于检察机关来说,我们不仅要强调责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强调公正,既要强调自身公正执法的责任,又要强调对其他执法、司法机关的公正执法的监督和保障责任。
总之,我们要通过加强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不断提升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水平;通过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建设,治理受利益驱动违法违规办案、不文明办案、办案安全隐患等方面存在的执法不规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