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农企供给侧改革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01:0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龙头农企供给侧改革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龙头农企供给侧改革调研报告》。

第一篇:龙头农企供给侧改革调研报告

XXXX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的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社会化的大市场,具有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事业化经营的特征和优势,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骨干力量。近年来,随着我区农产品的供求变化,农业资源条件,农村体制环境等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农业农村的发展已经进入结构转型、方式转变的新时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我区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改革的重心。近期我局组织专人对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在自身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6年底,全区已被省级认定的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XX家,年销售收入达XX亿元,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6家,超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3家,同比增长10.5%。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近500家,实现年销售收入近XX亿元,同比增长11.7%,农产品转化率80%以上,带动农户10万户。

二、地位和作用

1.基地建设加快,产业集聚日趋凸显。围绕全区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培育适合本地实际的龙头企业,加速了农业龙头企业向主导产业集聚。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农产品加工 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以XX为龙头的休闲食品加工业;以XXX为龙头的果蔬加工出口贸易业;以XX为龙头的肉食及速冻食品加工业;以XX为龙头的奶制品加工业;以XX为龙头的粉条加工业;以XX为龙头的面粉加工业;以XXX为龙头的饮料食品加工业;以XXX为龙头的花卉生产加工业已成为全区龙头企业供给侧改革的代表。全区已基本形成了原料基地化、产品系列化、加工多元化、销售网络化、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格局。

2.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作用明显。龙头企业建在农村,因农而兴,通过基地建设、联系农户,直接推动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民素质提高,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企业通过在生产经营中对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了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向农村辐射延伸,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目前农村要素匮乏的状态,既加快了一产的发展水平,又带动了农村地区二、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2016年,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共签订订单合同15341份,收购农产品50亿元,带动农户15.8万户,人均年收入1.5万元。

三、主要做法与经验

1.经营方式转变,利益联结灵活多样。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我区龙头企业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主要形成了以签订产销订单进行契约联结的“企业+农户”模式;由基地农户提供生产原料的“企业+基地+农户” 模式;由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中介组织联结企业农户的“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还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后直接兴办企业形成的“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等,这些复合多元的联农方式,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我区的亿康工贸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分别XXXXX建立了5800亩芦笋及青豆原料种植基地,又成立了XXXX合作合作社。合作社以土地租赁合同形式与农户建立了密切的利益联结关系,所有投资均有合作社承担,农户不担任何风险,以保护价收购农户的芦笋,蔬菜和其他农产品,让农户做到零投入、零风险,充分调动了农户发展芦笋,生产蔬菜的积极性。2016年,该公司带动农户3321户,户均增收3000元,吸纳1500余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基地劳作,200余个农民工到公司就业。

2.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企业产品转型升级。我区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组建研发中心,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产品更新换代,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如我区的XXX有限公司,为提升产品质量监管,投入500万元引进现代化制粉工艺,实现了全封闭、自动化设计,利用流量秤、光电传感器技术,实时采集数据,网络远程监控和实时监控,借鉴了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提升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2017年年初,公司为适应现代化小家庭型生活模式,预投入450万元,新建面粉小包装生产线及智能自动仓储系统,投产面粉 小包装生产线1条,包装线3条,智能仓储、自动码垛系统1套,日进出货物能力可达到1500吨,主要生产1-10kg小包装面粉、自发粉、预拌粉等。投入近万元构建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直接交流,企业的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直接通过信息平台传递至农户,实现了便农、利农,惠农措施。目前公司已实现了产品系列化、多样化和专业化。现有意大利进口磨粉机、清粉机等设备100多台套,检测化验设备30多台套,小麦仓容3.6万吨,配粉仓容量2400吨,成副产品库容量3000吨,建有全自动面粉生产线1条,日加工小麦能力500吨。

3.提高管理水平,建立产业链的供需创新体系。我区的XXXX主要产品为雪米饼、蛋黄派、饼干等面粉、大米深加工食品,注册商标“XXXX”。企业产品于2000年11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曾荣获“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该公司目前拥有各类产品生产线30条,年生产各类产品达5.5万吨。该公司生产所需原料主要为大米、面粉、土豆、马铃薯等,原料供应主要采用订单农业、发展种植基地等方式进行原料的购进,不仅保障了公司的原料供给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提高和稳定了周边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积极开拓市场,促进市场营销。我区的XXX有限公司开设直营店已XXX式启动,准时发车、准时接货。大大降低了精品果蔬批发商们物流成本和时效难题。通过有效合理的 按排发货,收货时间,杜绝了时间浪费在最后一段路程上,费用出在中间路程上,提高了公司基地芦笋鲜销的市场竞争力。

四、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区始终把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龙头企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着龙头企业偏小,综合实力不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产品科技含量普遍偏低,发展建设资金不足、融资难、融资贵;人员流动较大,高、新技术人才难求;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辐射带动作用不显著;区域特色、产品优势不明显,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经营环境和扶持政策有待完善,政府角色定位有待改善等问题。其次我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只能维持在8%的水平,粮食加工业更是只有4.5%水平,单纯的初级产品加工形成的附加值少,企业利润水平低,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有待提高。

五、建议

1.创新利益联结方式。增加贷款贴息额度,拓展融资渠道。强化龙头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开阔发展思路。整合品牌资源,扩大品牌效应。利用“互联网+农业”进行农业资源整合,让龙头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充分融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去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管控整个 生产经营过程,确保产品品质。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各部门要努力为企业搭建营销平台,在资金、技术和政策上给予扶持,不断宣传推介我区的农产品,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信息网络、产品检测、物流配送等服务,给我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供空间和平台。

3.创新生产方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涉及生产利益调整,又涉及生产关系的变化,从表面上看,它只是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结构,而实际上是要改变和创新农业的生产方式,优化农业经营体系结构。因此,我区龙头企业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着市场需求来进行生产,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供给结构不合理、生产成本偏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资源投资利用率低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进而来增强企业供给结构改革的灵活性,使企业的供给更加适应消费需要,更加有利于资源优势的发挥,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企业产品供给体系。

第二篇:重庆市售电侧改革调研报告

干货丨重庆市售电侧改革调研报告

2016-06-0

3一、重庆市电力概况 北极星电力网

重庆全市38个区县,供电面积8.2万平方公里。重庆的电网由国家电网公司和涪陵聚龙电力、乌江电力等地方电网公司构成,其中,国家电网公司供电面积占全市面积90%左右,供电服务人口约3000万人;涪陵聚龙电力在涪陵区内与国家电网形成竞争,供区包括白涛、龙桥、清溪三大工业园区。

2015年,重庆市用电量8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其中,工业用电563亿千瓦时,增长0.2%;民用用电138亿千瓦时,增长1.3%;其他行业用电174亿千瓦时,增长3%。

截止2015年底,重庆全市电力装机容量约2070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约1370万千瓦,占66%;水(风)电装机约700万千瓦,占34%。截止2015年底,全市统调电力装机1654万千瓦,火电1179万千瓦,占71%;水(风)电475万千瓦,占29%。

2016年重庆全市电力装机容量预计可达2600万千瓦,加上外购电量,可调容量合计约3000万千瓦,但受整个经济环境影响,今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缓慢,一季度仅同比增长1%。

二、重庆市电力体制改革情况

1、电力改革进展情况

2015年12月9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批复同意重庆市、广东省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

2015年12月18日上午,重庆市委市政府在举行重庆两江长兴电力有限公司(中国三峡集团控股)、重庆能投售电有限公司(重庆市能投集团控股)、重庆渝西港桥电力有限公司(国电投集团控股)3家试点售电公司授牌仪式。

2015年底,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2016年重庆市电力直接交易确定为80亿千瓦时,约占全省工业用电量的25%。此次直接交易输配电价按2010年核定的执行,电网公司过网费下调3-5分/千瓦时,电厂让利幅度在3分/千瓦时,加之直接交易不实行峰谷电价,用户电价普遍下调6分/千瓦时左右。

2016年2月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重庆市售电侧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16〕20号。方案明确售电侧改革试点范围为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集聚区,包括两江新区水土、鱼复、龙兴三个园区,长寿经开区晏家、江南、八颗三个组团,万州经开区,万盛平山工业园区,永川港桥工业园区,以及中石化页岩气开发、管输、利用领域。

方案明确,自2015年11月28日国家批准重庆市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之日起,在试点区域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单位能耗、环保排放均达到国家标准的新增电力用户,除实行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的企业外,均可参与售电侧改革试点。存量电量用户及其同址扩容新增电量暂不纳入此次试点。

方案明确,在正式核定不同电压等级输配电价标准前,输配电价暂执行现行大用户直供输配电价标准(2010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重庆市输配电价),220千伏、110千伏、其他电压等级输配电价分别为0.1942元/千瓦时、0.2152元/千瓦时、0.2372元/千瓦时。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中暂免征收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0.025元/千瓦时,按0.0548元/千瓦时计。

方案明确,发电企业向售电公司或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用户开具购电发票,售电公司给其用户开具售电发票,电网企业给售电公司或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用户开具输配电费、政府性基金代收等发票。

目前,重庆市共有11家企业与售电公司签订了购电合同。其中,3月1日开始两江长兴电力公司向大唐重庆分公司购买3亿千瓦时电量(水、火电各一家,一口价,比例由调度调剂)售给5家用电企业。为支持售电公司,该电量作为增量,不纳入重庆市2016年直接交易电量计划,不扣除发电企业基本电量。

2、目前存在问题

(1)结算问题

在结算问题上,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要求与用电企业结算,两江长兴电力公司收取购售电差价的服务费;两江长兴电力公司坚持按照《重庆市售电侧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与用户直接结算,向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支付输配电价。政府多次协商但电网公司态度坚决,目前该问题已上报国家发改委裁决。

(2)输配电价问题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认为《重庆市售电侧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现行的输配电价核定时间较早,不能代表目前及今后3年的输电成本,拒绝执行并要求“一户一核”。重庆市政府认为在新的输配电价未出台前,应按照已出台的文件执行,“一户一核”不仅将造成电价混乱,而且不能达到输配电价透明。

3月23日,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经信委、华中能源监管局、重庆市物价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重庆海扶医疗有限公司等5家两江长兴电力公司售电用户供电的通知》---渝发改能【2016】336号,要求电网抓紧与两江长兴电力公司衔接,确保用户安全可靠用电,由两江长兴电力公司履行售电协议,由电网公司进行电费结算。

目前,电网公司、两江长兴电力公司、用电企业签订了临时购售电合同,确保用电企业正常用电,电费采取挂账方式,待正式合同签订后再结算。

3、改革效果

虽然电力体制改革困难重重,但售电公司成立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服务态度有了极大的改善,国网上门服务的频率和次数明显上升,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报装和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电力用户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

三、重庆两江长兴电力有限公司情况

1、公司简介

重庆两江长兴电力有限公司于2015年8月中旬成立的国有绝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四家投资股东分别为长江电力、重庆两江集团、涪陵聚龙电力、中涪热电(民营)。注册资本2亿元。其中,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两江集团”),是重庆市委、市政府设立的国有大型投资集团,与重庆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模式;涪陵聚龙电力、中涪热电则是拥有地方电网和发电机组的发供电企业。目前经各股东方同意,注册资本已增加至5亿元。

目前公司有综合、财务、生产和营销4个部门,员工50人(6种用工形式)。近期公司计划调整为4个部门、3个中心,即总经理工作部、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财务资产部和营销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生产管理中心。公司仍未取得由重庆经信委核发的电力业务许可证。

公司高管为各股东方推荐,员工计划全部通过社会招聘,员工薪酬参照当地电网公司水平制定。目前公司正在逐步招聘员工,各股东方派遣员工将在一年以后退出公司。

2、公司运营情况

为支持两江长兴电力公司,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将3个开发区(两江工业区、万盛经济开发区、中石化页岩气勘探区)企业用电所有新增用户(2015年12月28日以后投产)交给两江长兴电力公司。目前3个开发区企业用电价格在0.85-0.9元左右,如果按照已核定的输配电价,用户的用电价格将在0.65元左右,两江长兴电力公司计划每千瓦时加价1-2分钱再转售给用户。

目前,两江长兴电力公司在3个开发区均设有营销人员,负责联系和服务用户。公司未建设任何电力网络,但已着手电网建设,生产部正在进行电网建设前期和用户接入的技术工作。两江集团计划将此前建设的配售电网络及用电设施委托售电公司管理或由售电公司购买,同时正在重新规划两江新区,明确支持售电公司建设电网。

目前,两江长兴电力公司没有参与2016年大用户直接交易,没有燃气、热力、冷热水等综合能源开发项目,没有能源管理、能源托管、节能管理等需求侧管理项目,也未进行此方面的研究。

3、两江长兴电力有限公司公司存在问题及思考

(1)业务单一

重庆两江长兴电力有限公司业务仅局限于电量的购、售,缺乏其它综合能源服务项目,盈利模式单一。随着售电业务的不断透明和竞争,购销差价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续,公司将面临后期业务瓶颈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后期成立的售电企业必须形成稳定的客户资源和独特、多样的盈利模式,方能提供后续发展动力。

(2)运行成本高

重庆两江长兴电力公司在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协信中心租借了2层办公楼并购置了办公车辆,目前公司在职员工已达50人,且按照电网公司的工资标准发放薪酬,公司运行成本很高。公司对电力体制改革的困难准备不足,如果短时间内在输配电价和结算方面没有取得突破,将会对公司的正常运转造成极大影响。所以,在政策尚未完全明朗的改革初期,售电企业轻资产公司十分必要。

(3)没有发挥自身优势

两江长兴电力公司的股东长江电力和聚龙电力不仅拥有发电企业,而且拥有三峡库区和涪陵地区的配电网络,但公司没有在自己电网供电范围内开展配售电业务,而是依靠国家电网供电,形成当前不利局面。由此可见,售电企业如果开展配售电业务必须拥有电源和网络,否则缺乏博弈资本,今后在接入、结算、调度等方面更将面临重重障碍。

(4)用工模式值得研究

售电公司是专业性工业服务企业,两江长兴电力公司员工没有采取股东企业调入方式,而全部实行社会招聘,有利于加强管理,打造专业化的能源服务企业,对于其他售电企业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同时,对于服务企业,员工薪酬和绩效管理不同于传统发电企业,也需要积极研究和探索。

(5)售电企业做好持久战准备

虽然重庆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积极推动重庆市电力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仍在有条不紊的稳步推进,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异常艰巨和任重道远,政策方面短期不会有较大突破,要做好持久战准备,切不可贸然推进。企业经营不能仅寄希望于政策推动,而应积极谋划,降低运营成本、发挥独特优势、找准盈利模式。

(6)售电企业初期需要政府扶持

售电企业即是改革的承担层,又是改革的落实层,在整个电力体制改革中起到关键作用。但由于售电业务在我国还是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当地政府借鉴重庆经验给予售电企业在直接交易优先和优惠政策,鼓励其先行先试,拓宽业务范围、提供增值服务,开展中长期直接交易,开展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配售电试点。同时,集聚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和推动地方电力体制改革。

(来源:中国能源协会网)

第三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 精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发展理念洗礼更是改革实践创新。浙江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做稳战略产业、做美畜牧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亮新兴产业”的思路,努力实现“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正在推向深入。最近,农业部赴浙江省调查组在结合省情、农情对农业结构改革实践面上了解的基础上,选取浙西山区常山县和杭嘉湖地区桐庐县、德清县、安吉县进行了实地调研。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亮点纷呈

一、做稳战略产业,切实承担起粮食主销区自身的粮食生产责任

调整农业结构绝不是放松或削弱粮食生产。浙江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916万亩,创近六年来最高,总产保持在75亿公斤以上。早稻单产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2016年深入实施稳面增产和绿色增效行动,粮食生产目标是播种面积1950万亩、总产量80亿公斤。

2010年以来,浙江把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作为稳粮增产的重大举措。2016年要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70万亩,新启动一批市县级粮食生产功能区提升项目,并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部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实行最严格保护,通过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完善设施、长久保护、强化管理,使粮食生产功能区成为粮食稳产高效模式的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应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

桐庐县是杭州市粮食功能区建设示范样板,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04个、总面积6.98万亩。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全县水稻单产提升2%,推广“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高产高效种植新模式8000亩。

二、做美畜牧产业,保生态、保安全、保供给和促增收协调发展

当前浙江畜牧业转型升级已呈破竹之势。2013年以来,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大量养殖场户被“关停并转”,全省调减生猪存栏780万头。整治生猪业的同时,实施湖羊、“两头乌”猪、蜜蜂、兔产业等特色产业振兴计划,全省湖羊存栏量增长11.05%;蜂王浆、蜂花粉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养蜂产值达11亿元。

浙江省扎实推进美丽生态牧场和整建制美丽生态畜牧业示范县建设。今年要推出200家以上美丽生态牧场,建成12个整建制美丽生态畜牧业示范县。“十三五”期间培育1000家美丽生态牧场、提升10000家美丽生态牧场、建成20个美丽生态畜牧业示范县。

此外,浙江还加大力度推进农牧对接。桐庐县万强农场是浙江省高效生态牧业典范,建成了经济效益稳固、社会效益明显、生态效益突出的省级万头生猪精品园,为周边地区壮大生猪和水果生产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三、做强特色产业,全面实施区域特色精品农业发展行动

浙江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在“优、特、高、深”上下功夫,做大做强做精特色产业。重点实施水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提升发展行动计划,实现品种显著优化、品质大幅提高、品牌趋向高端、产业链全面延伸,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常山县是“中国胡柚之乡”。在全国柑橘总体产能过剩背景下,常山胡柚这些年也出现“卖难”。据调查,胡柚“卖难”有两大主因:一是生产经营体制落后,橘园零散化。二是生产经营主体羸弱,趋于兼业化、老龄化。针对这些问题,常山县积极动员散户流转土地,引导鼓励龙头企业S、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以承包、长期转让、入股分红等方式流转胡柚园,集聚先进生产要素,推进胡柚规模化经营。截至今年4月,就有12260亩分散的橘园流转到了大户、合作社进行提升改造。去冬今春,罕见的严寒让全县近七成胡柚受灾减产、三成绝收,滞销、冻害双重危机深刻暴露了产业发展的短板。常山县从供给端入手去过剩产能,全面实施胡柚产业振兴发展行动计划,促进胡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2016年要淘汰“三低”桔园1.2万亩,品种改良及新品种推广1200亩以上。目前已培育胡柚庭农场180多家,发展胡柚专卖店20家。

四、做亮新兴产业,致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浙江大力发展时尚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孕育催生出越来越多“农业+旅游”、“农业+健康”等一二三产融合的新业态、新亮点。“十二五”期间,休闲旅游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全省创建省级农家乐重点县11个。2015年,全省农家乐接待游客2.1亿人次,休闲观光农业产值227亿元。

2005年以来,安吉县坚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建设成为全国首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等,一二三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11.5∶50.5∶38调整到2015年底的8∶47∶45。德清县是国家级生态县,目前全县拥有不同模式的“农家乐”、“洋家乐”350余家。

浙江还大力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培育超亿元农产品电商企业5家、超千万元农产品电商企业45家,累计建成300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点。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经验

一是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树立起全国样板。以治理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从根本上破解农业资源环境“紧箍咒”的制约,探索经济发达地区生产生态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为全国唯一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构筑完善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的发展体系,强调落实主体责任,启动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污染防控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先后出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等相关法规30多个,选择40个市县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始终坚守生态环保这条底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行畜禽养殖环境准入制度,建立畜禽养殖污染网格化管理和动态巡查机制,畜禽养殖污染和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两条“软肋”基本破解。构建政策支持、技术支撑、齐抓共管“三大体系”,不断巩固“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成果,持续推进农业水、气、土综合治理,到2017年完成“一控两减四基本”目标,到2020年建立全省域范围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

二是创建并推进农业“两区”建设,“两区”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创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是浙江在2010年启动的重大举措。以“两区”为主平台,集聚政策、资源、资金、技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等,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打造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引领区。5年来,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7886个、676万亩,现代农业园区818个、516万亩。农业“两区”富了农民钱袋子,也鼓了浙江的米袋子,“两区”产出水平比周边地区平均高出20%。“两区”建设写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推广。

三是走绿色高效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绿富美”成为浙江农业“金名片”。浙江省牢牢把握生态优势就是发展的根本优势,生态文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绿富美”成为浙江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的“金名片”。生态治理不仅治理出“山清水秀”的美景,也治理出了无限商机,“绿水青山”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绿色经济生态资本。“十二五”期间,浙江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30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到2020年浙江将建成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安全放心的绿色农业强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四是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变“浙江农业”为“浙江人农业”。突出外向发展,积极推进农业走出去,运用好省外乃至国外的资源和市场,着力培育对外合作新格局。鼓励企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走出去”,到省外、境外建粮食、生猪、水果、蚕桑等生产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1200多家农业企业、40多万农户在省外建立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2400多万亩,等于在省外新建了一个“浙江农业”。

五是重视引入工商资本,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浙江通过积极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引进工商资本、民间资本以至外资投资开发适合企业化经营的农业项目,扶强扶大农业龙头企业。2010~2014年,全省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已经超过500亿元。2015年常山县引进了12个亿元以上、9个5000万以上的农业投资项目。浙江天子股份有限公司正筹划建设3万亩常山胡柚标准化园。

六是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促进金融保险服务现代农业。金融保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据了解,2015年浙江省安排财政资金50亿元建立农业基金,其中的农业产业基金5亿元,加上社会资本等筹资20亿元,藉此撬动金融资本,放大效应可达十倍以上。浙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高,对农业金融保险需求强烈,同时地方金融创新十分活跃。调查发现,围绕破解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软肋”,浙江率先在全国创新实施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促进畜牧业金融保险和社会化服务。2009年创始于常山县的种粮大户粮食订单质押贷款,有效破解了种粮大户融资难问题,被种粮大户称作是是粮农的“及时雨”。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现实问题

一是在加速解决养殖业废弃物污染问题的同时,生猪养殖大量调减后调入量增加可能带来疫病风险与供给安全问题。浙江属于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重点调整省份,生猪存栏已从历史最高时期2000多万头减少为目前700多万头。在考虑到环境承载量的前提下,应更为科学合理地规划适度规模、无污染的、健康可持续的畜牧业。

二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非粮化、非农化迹象值得重视。从浙西山区到杭嘉湖地区,调查组走访的四个县对工商资本投入现代农业调查表明,从事粮食生产的几乎没有,主要以附加值高的养殖业和果蔬、花卉种植及加工为主,还有相当一部分项目,游走于“非农化”的边缘。

三是处理好发展“大众农业”与“精致农业”的关系值得研究。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了精致农业发展和高端农产品供给。现阶段推进农业结构变革创新,发展“大众农业”与“精致农业”要结合好,应该以专业合作社发展“大众农业”确保主体市场供应,同时支持工商资本发展“精致农业”主攻高端消费。

四是在产业融合中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程度有待增强。据调查,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建立,带动本地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明显,农户难以分享更多的二、三产业利润。要重视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第四篇:XX县农业供给侧改革调研报告

XX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XX县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农业农村发展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聚焦绿色发展、改革创新、结构调整三个重点,着力扶持新主体、打造新业态、完善新体系、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动能,探索走出了一条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繁荣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近年来,该县农业产业化、都市观光休闲游、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持续保持省市先进位次,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十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等称号。

一、育主体、扶龙头,探索农业经营新模式

该县把依法推动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政策引导促使闲散农民从零散的“一亩三分地”上解放出来,解放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一是持续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化。专门成立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总结推广入股经营、托管经营、集体经营、转让经营、园区经营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鼓励引导农村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依法规范流转监管、防范流转风险,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29.7万亩,发展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特色高效农业23万亩,其中设施农业2.15万亩,已经成为X市北部最大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和苗木花卉基地。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台激励政策加大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直接受益、持续受益。三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66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家,家庭农场76家;在2016年国家级休闲农业星级园区评定中,银滩生态园入选国家五星级园区,洋丰果业等4家休闲农业园区入选国家四星级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XX田畴沃野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力军,激发了农业发展的无穷活力。

二、调结构、促融合,打造农业发展新业态

该县坚持把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三产融合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着力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农业附加增值效益。一是倾力打造“全域乡村休闲旅游公园”和“都市第三地”。充分发挥现代农业资源和都市近郊优势,大力整合农业园区、田园风光、黄河湿地、经济作物等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孟扣路、小浪底专用线、新310国道三条集观光、采摘、体验、餐饮、住宿、娱乐等于一体的都市观光休闲旅游带,策划推出了以“来XX耍吧”为主题、贯穿全年的草莓嘉年华、漫步花海嘉年华、瓜果飘香嘉年华、春华秋实嘉年华系列活动,精心打造了梨花节、桃花诗会、丁香节、西瓜采摘节、瀍源玫瑰观赏节等20余个农业观光节会,引爆了“来XX耍吧”都市观光休闲旅游品牌。二是高水平建设特色农业园区。建成500亩以上特色农业园区55个,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农旅品牌和万亩优质水稻、万亩高产莲藕、万亩黄河鲤鱼、万亩XX贡梨、万亩无公害蔬菜、万亩苗木花卉等一批“万字号”农业项目,2016年全县旅游业共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益9.7亿元。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2016年在视察该县田园之春农业园区、十里香草莓观光园区时,对这些园区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作出了充分肯定。

三、建体系、优服务,激发惠农政策新活力

该县坚持把发展专业服务公司、合作社等服务实体作为服务“三农”工作的主抓手,建立健全覆盖广、配套全、效率高的综合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多样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大格局。一是积极探索以土地托管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建设横水、送庄、白鹤3个规模化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种、股份合作、以销定产等方式,围绕耕、种、管、收、贮、销、加等农业生产环节开展多元化托管服务,加快推动以农业服务规模化促进农业经营规模化。二是深化农村金融服务。建立了覆盖镇村、服务“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开展惠民险种“农村小额保险”、农业种、养殖保险等金融服务方式,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三是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化服务。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县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宣传、培训、激励、电商项目孵化推广等活动,实施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打通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开业至今订单量达11.98万单、销售额达1300余万元,成功创建X市第一家国家级牡丹画淘宝村,实现了线上与线下、虚拟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四、强设施、补短板,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坚持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思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保持乡村洁净,真正让农村环境“美”起来。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将乡村保洁经费列入县、镇两级财政预算,按照农村人口每人20元/年、干线公路每公里2400元/年标准对镇村进行奖补,县财政每年预算150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了经费需求。二是健全农村保洁机制。加强农村卫生制度和保洁队伍建设,指导各村制定了卫生保洁公约、卫生评比等制度,按5‰的人口比例配备专职保洁员2100名,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庄覆盖面达80%。三是完善农村配套设施。围绕改善村容村貌、垃圾分类处理等内容,整合农口资源和涉农资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基础配套能力,全县共布设垃圾中转站72个、镇级污水处理厂6座、大型沼气工程53座。通过健全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推动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该县连续三年获得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县、连续两年获得全省先进县,228个行政村(社区)全部达到市级农村环境整治标准。今年5月,XX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荣誉。

五、重基层、夯基础,建强三农发展新堡垒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的基层执政队伍是推动“三农”发展、造福广大群众的重要保障。一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管好用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加强、全面过硬。二是加大基层组织建设经费投入。按照每年村干部基本报酬、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合计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进行拨付,保障基层有人管事、有钱干事。三是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推行村干部、党员“红线管理”办法和“四查四促”专项行动,探索建立村干部“年初承诺、日常考核、年终评价、绩效挂钩”的“四位一体”管理体系,重拳治理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着力构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农村社会组织为补充、村民广泛参与、协同共治的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创建党建示范点69个,在X北部建成了3条农旅融合“党建长廊”,选派市、县72名第一书记和2180名机关干部到村开展脱贫攻坚,推动了脱贫攻坚和农业农村发展。

第五篇:广东售电侧改革内部调研报告

广东售电侧改革内部调研报告

一、广东省电力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作为全国首批开展大用户直购电试点的省份,广东省于2006年启动该项工作,安排台山发电厂与6家电力大用户开展直接交易试点,年交易电量约2亿千瓦时。广东物价局为此专门核定了一个输配电价,为0.179元/千瓦时。此项交易与交易价格、输配电价格一直延续至今,未受后期扩大试点的影响。

2013年,《广东电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暂行办法》(南方电监市场〔2013〕162号),《广东省电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扩大试点工作方案》(粤经信电力〔2013〕355号),《广东电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集中竞争交易实施细则》(粤经信电力〔2013〕550号)等政策文件连续出台。2013年,广东完成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电量23.87亿千瓦时,其中扩大试点交易电量21.92亿千瓦时。2014广东直接交易电量规模约150亿千瓦时,2015广东直接交易电量规模约227亿千瓦时。直接交易发电量占省内总发电量的比例持续提高,每年提高幅度在2%左右。2016年,广东省安排直接交易电量规模目标为420 亿千瓦时,占2015年全省统调发电量的8.3%左右。2013年12月27日,广东首次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集中竞争交易开市,至今已先后开展了十余次集中竞争交易。

2015年11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批复同意重庆市、广东省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结合实际细化试点方案、完善配套细则、突出工作重点,规范售电侧市场主体准入与退出机制,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健全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与风险防范,加快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为推进全国面上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2015年底广东省经信委下发的《关于2016年电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粤经信电力函〔2015〕3137号)中,明确了2016年将有12家售电公司进入电力直接交易市场,采用代理电力用户购电的方式,参与长期协议交易和竞争交易。

此后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市场主体各方就售电公司如何参与直接交易进行了长期、反复地讨论。受此影响,2016年1、2月份直购电集中竞争交易均未开展。2016年3月1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挂牌。3月22日广东经信委和南方能监局下发了《关于明确2016年售电公司参与直接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粤经信电力函〔2016〕84号,以下简称“粤经信84号文”)。3月25日,在广东电力市场交易系统上进行了有售电公司参加的首次集中竞争交易。

二、市场交易主体

随着电力直接交易的不断深化,市场交易主体群体在逐步扩大。目前广东省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的市场主体情况:

(一)大用户1.年用电量8000万千瓦时以上的省内大型工业企业;列入《广东省主题功能区开发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园区内年用电量800万千瓦时以上的企业;2015年用电量5000万千瓦时以上的商业用户;符合上述条件且已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注册的用户333家,2015年总用电量约240亿千瓦时;2.部分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共11家)内的工商业用户,2015年总用电量大约30亿千瓦时。此批11家园区内电力用户(不含第1条已确认的大用户),必须通过售电公司代理进行购电,目前园区内已注册用户168家。

(二)发电厂广东省内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的燃煤发电厂,现有符合条件的发电企业38家,均已注册,合计装机容量约5090万千瓦。

(三)售电公司“粤经信84号文”确定的并已完成注册的售电公司共12家,后增加一家“广州穗开电业有限公司”,到3月份竞争交易开市前,可参加交易的售电公司共13家。售电企业门槛,售电公司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专职在岗员工10人以上(主要包括生产技术部、市场营销部、财务经营部和综合部),其中至少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等方可通过申请。

本次售电公司参与竞争性交易必须首先取得所代理客户的代理授权,已注册的大用户可以在交易系统中确认代理关系,园区用户必须有相关协议。据电力交易中心称,实际执行中园区用户也需要在交易系统注册并确认关系。

三、市场交易电量

根据“粤经信84号文”,广东省2016年直接交易电量目标为420亿千瓦时,其中长期协议交易电量280亿千瓦时,竞争交易电量140亿千瓦时。因1、2月份广东未进行电量竞争交易,因此140亿千瓦时竞争交易电量在剩余10个月内平均分配,每月14亿千瓦时。

根据“粤经信84号文”,2016年单月竞争电量大于14亿千瓦时,单个售电公司申报竞争电量不超过总竞争电量的15%;单月竞争电量小于等于14亿千瓦时,单个售电公司申报竞争电量不超过2.1亿千瓦时,单个售电公司年累计成交竞争电量不超过21亿千瓦时。

3月份广东经信委安排竞争电量14亿千瓦时,单一电力用户当月申报总电量上限为1.4亿千瓦时,单一售电公司当月申报总电量上限为2.1亿千瓦时。为形成竞争,发电企业当月申报上限按照竞争直购利用小时数的1.25倍(34.9小时)申报。

但在正式交易前的意向电量申报中,用户申报的总意向电量仅为11.2亿千瓦时。为保证竞争态势,广东经信委将3月份集中竞争电量规模调减至10.5亿千瓦时。发电企业申报电量上限按竞争直购利用小时数的1.25倍(26.2小时)执行,单一电力用户当月申报总电量上限调减为1.05亿千瓦时。但与此同时,维持了单一售电公司当月申报总电量上限不变(2.1亿千瓦时)。

四、竞争报价及撮合办法报价差:竞争交易报价采用价差报价的方式,即电力用户申报与现行目录电价中电量电价的价差,发电企业申报与上网电价的差价。电价下浮为负,电价上浮为正。申报价差最小单位为0.1厘/千瓦时。分段报价:用户和发电企业报价最多可分成三段报价,各段电量总和不能超过允许申报上限,电力大用户允许申报最少电量为10万千瓦时,发电企业允许申报最少电量为100万千瓦时。采用三段报价,是降低用户和发电企业不中标风险的一种有效措施。价差对:将发电企业与用户报价配对,用发电企业申报价差减去大用户申报价差,计算生成竞争交易价差对。

交易撮合:价差对为正值时不能成交,为负值或零时价差对小者优先中标交易;价差对相同时,按申报价差相应电量比例确定中标电量。因采用分段报价,因此按量价段撮合交易,而非按厂撮合。

无限次报量报价:集中竞价中,在总电量不超过上限的条件下,用户和发电企业可以无限次修改报量和报价。从去年底竞价情况来看,发电企业一般会进行3-5轮量价修改,但用户修改频率低,大部分首次报价后不再修改。

价差电费返还和成交价格:成交的大用户与发电企业,两家报价可能存在差异,结合成交电量计算将产生价差电费。此部分电费,75%返还给发电企业,25%返还给用户,并由此计算产生最终成交价格。

不干预原则:竞争报价一旦启动,整个过程中交易机构不进行任何干预。且报价信息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屏蔽的,仅在中间进行撮合计算时临时解密,随后再次锁定屏蔽。不管撮合计算结果如何,均不能作为干预交易过程的理由。

五、3、4月份交易过程简述

(一)3月份交易情况

1、交易过程3月23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3月集中竞争交易的通知,明确竞争申报时间为3月25日9:00—12:00,同时要求各交易主体在3月24日17:00前首先填报意向申报电量。

3月24日下午,根据意向申报统计,发现用户侧申报总量大幅低于安排竞争电量。为确保形成竞争态势,避免发生用户竞价全中情况。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出了《关于2016年3月份集中竞争交易申报时间推迟的紧急通知》,竞价申报时间调整到3月25日的10:00—12:00。随后又根据经信委的调整结果,发出了《关于调整2016年3月份集中竞争电量规模的通知》,下调了总竞争交易电量和大用户、发电企业的申报电量上限。

报价过程中,20分钟间隔的供需报量比情况请见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购电用户大多在11:20前完成了报价,而发电企业报量报价主要集中在11:40后的20分钟内,表明申报电量上限调整后,发电企业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对策研究和分析。

2、交易结果2016年3月份集中竞争交易集中撮合,竞价规模为105000万千瓦时。

供应方:共有36家参与报价,总申报电量为129767万千瓦时,异常报价剔除量为0万千瓦时,其中29家最终成交,成交的供应方平均申报价差为-429.023024厘/千瓦时,其中最高成交申报价为-240.3厘/千瓦时,最低成交申报价为-500厘/千瓦时。

需求方:共有81家参与报价,总申报电量为112180万千瓦时,其中80家最终成交,成交的需求方平均申报价差-24.397363厘/千瓦时,其中最高成交申报价为-0.1厘/千瓦时,最低成交申报价为-38.4厘/千瓦时。其中售电公司9家参与,8家成交,成交电量为68096万千瓦时,成交的售电企业平均申报价差为-29.430188厘/千瓦时,平均成交价差为-151.453719厘/千瓦时。

全网总成交电量为105000万千瓦时,最终结算的平均价差为-125.553778厘/千瓦时。

3、售电公司成交情况已注册13家售电公司中,本次共有9家参与了竞争交易报价,最终成交8家,合计成交电量为68096万千瓦时,占总成交电量的64.85%。各售电公司成交电量请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广州发展电力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未中标成交,而广东粤电电力销售有限公司和广州恒运综合能源销售有限公司合计成交电量占到售电公司总购电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各家分段报量报价情况仍然保密,估计粤电售电公司、恒运能源销售公司申报电量总额可能达到了上限,但有小报量段降价期望值较高而未能成交。

(二)4月份交易结果 1、4月份竞价情况本次交易为 2016年4月集中竞争集中撮合,竞价规模为145000万千瓦时。竞价申报时间为2016-04-26 14:00至 2016-04-26 16:00。供应方:共有 36家参与报价,总申报电量为 179299万千瓦时,异常报价剔除量为 0万千瓦时,其中33家最终成交,平均申报价差为-436.944191厘/千瓦时,其中最高成交申报价为-371厘/千瓦时,最低成交申报价为-500厘/千瓦时。需求方:共有 81家参与报价,总申报电量为 160734万千瓦时,其中 79家最终成交,成交的需求方平均申报价差-51.58659厘/千瓦时,其中最高成交申报价为-1.1厘/千瓦时,最低成交申报价为-76厘/千瓦时。

全网总成交电量为 145000万千瓦时,最终结算的平均价差为-147.92599厘/千瓦时。

2、售电公司成交情况售电公司方面,共有11家售电公司参与了竞价交易。国家电投深圳售电公司、深圳市兆能供电服务有限公司2家未参与报价。参与报价的售电公司全部达成了交易,合计成交电量99589万千瓦时,占总交易单量的68.68%。各家成交电量情况请见下表。

六、3、4月份交易情况分析初步分析广东省3、4月份竞价交易,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市场交易主体对交易认知度存在较大差距

1、用户侧购电意愿不足一是用户参与比例低。广东现有可以参与竞价的大用户和售电公司合计346家,而参与此次竞价的仅有81家,比例仅为23%。二是注册比例低。11个产业转移园区内工商业用户1000多家,而目前到交易中心注册的仅有167家,仍有800余家未注册。三是降价期望值低。最小降价期望值仅为0.1厘/千瓦时,最高也只有38.4厘/千瓦时,可见用户并未充分意识到目前发电企业的电量销售压力,对市场总体趋势认识不足。四是用户参与主动性差。一些可以直接参与交易的大用户,也交给售电公司代理购电,且代理购电占比达到64.85%,说明被代理的大用户用电比重还比较高。

从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了解到,为形成有效竞争避免恶性杀价,在安排竞价时,希望申报电量与成交电量比例为1.1:1。但3月份竞价实际申报意愿电量明显低于预期,导致广东省经信委调低竞争电量并推迟报价时间,实际最终形成的意愿电量和成交电量比例为1.09:1,仍未完全达到1.1:1。

2、发电企业市场意识强烈在利用小时数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发电企业普遍具有紧迫感,市场意识觉醒较早也较强。3月份发电企业所申报的降价额度令人惊讶,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发电企业抢占电量的积极性很高、决心很大。

(二)价差电费返还规则,对交易结果影响较大以往历次竞价中,价差电费100%返还给发电企业,3月份开始竞价中调整为75%返还给发电企业,25%返还给用户。这一规则影响十分重大。

1.发电企业和用户报价走向两个极端作为发电企业,报出较高的降价意愿值可以有效提高中标概率,而在交易达成后,通过价差电费返还计算确定的最终成交价,很可能比发电企业自己报出的电价高得多,电厂仍可保证边际收益。而用户则恰恰相反,都通过报出比较小的降价期望值来保证自己拿到电量,而后通过价差电费返还取得更大收益。正是由于上述原因,3、4月份竞争交易供需双方走向两个报价极端。以三月份为例发电企业报出429.02厘/千瓦时的平均降价意愿值,而用户平均降价期望值仅为24.40厘/千瓦时,两者差距达到0.4元/千瓦时。2.售电企业获取暴利,被代理用户吃了大亏售电企业在参与竞争性报价前,与被代理用户首先签订了协议,明确了降价额度。此额度如参照3月份竞价中需方最高降价期望值来考虑,也不超过38.4厘/千瓦时,而售电公司实际成交平均降价额度为151.45厘/千瓦时,因此每度电在售电公司一进一出差价最少113厘。如按此测算,粤电售电公司本次最少也可得到2100万元的毛利,可谓收益惊人。本次竞价后,被售电公司代理的大用户普遍惊呼“亏大了”。

(三)加强规则研究和合理报价策略对中标率至关重要除前面所述的价差电费返还外,三段式报价等一系列规则对报价策略、中标率影响非常重大。1.发电企业可以按照竞争直购利用小时数的1.25倍申报电量,且报价可以分为三段(3月份36家发电企业报出90多个价段)。那么发电企业就可以先用较高的降价意愿值来争取一块较大的基础电量,而后用多出来的0.25倍来报个较低的降价意愿值,尝试争取一下高电价中标。2.发电企业要在低电价争取中标率,可能拿到的价差电费返还收益,发电边际成本等几个因素中进行综合衡量,寻找平衡点,难度很大,且不可测因素较多。

(四)交易对后期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1、对交易规则影响3、4月份竞争交易过程和结果出乎各方预料,各方反响均较强烈,特别是售电公司获得巨大利益,与市场改革初衷存在一定差距,后期的市场竞争交易中,有关政府部门必然会对交易规则有所调整。

2、对大用户影响交易结果是被代理的大用户感到震惊,从长期利益看,可以直接参与交易的大用户找售电公司代理相当于放弃应有市场主体地位,这种情况长期存在的可能性低。目前已与售电公司签订代理协议的大用户在一年内无法解除协议,但后期继续委托代理的大用户可能减少。3.售电公司代理对象发生变化为控制市场交易秩序,必须对市场主体数量进行控制,因此从长期来看中小用户也只能通过售电公司代理购电。这就为售电公司保留了一块市场蛋糕。从11家产业转移园区来看,尚有800多家中小用户未进行购电委托,所以这块蛋糕总体量还是不小的。

4.售电公司挑肥拣瘦的习惯要改目前来看,售电公司普遍将精力放在大用户身上,原因一是只要做成几单大用户总体的交易量就可以有保障了;二是中小用户数量众多,事情繁杂琐碎,交易管理难度大,形成大的交易总量比较困难。但从目前来看,售电公司必须采取措施适应和解决与中小用户交易中存在的困难,这是市场所决定的,售电公司完全无法选择。

五、对于公司相关建议作为新一轮电改的最大亮点,售电侧放开从一开始就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注册成立的售电公司已经超过400余家,包括央企、地方国资企业、民营企业和混合制企业。由于各地售电政策不同,售电公司业务开展的进度也千差万别。当前,广东推动售电侧改革试点工作,允许售电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参与交易,并成为交易市场中最活跃单元,其代理成交交易电量占广东省交易总量的60%以上。作为央企,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售电侧业务,拓展公司业务范围,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对于各单位售电公司成立时间进度应有明确要求。目前广东省仅有13家售电公司可以参与售电业务,还有40多家售电公司被堵在围墙之外无法获取市场主体地位。我们各三级单位要及早成立售电公司并取得工商营业执照,这样至少在区域发放牌照时我们还有对应公司存在,不然就无法入围售电业务范围。二是要加强售电公司人才队伍培养。从广东售电公司注册门槛看,每家售电公司公司至少要有4个部门,全职人员至少10人以上,此外对于人才的职称等级都有明确要求。中电国际目前已成立的售电公司(或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主要以发展项目为主,售电侧改革工作开展主要以营销人员为主,目前各单位营销人员配备远不能达到要求,对业务开展十分不利。建议公司增加各单位市场营销人员编制,储备优质市场化人才,为适应各区域售电侧工作开展打基础。

三是加强售电侧改革研究学习。目前全国仅有广东和重庆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允许售电公司参与市场交易,但两个地方交易模式存在较大差别。各区域要开展售电侧改革,必将以上述两个地方作为参照,各单位要密切关注区域售电侧改革动向,加强售电侧改革调研学习和研究,争取在区域售电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中电国际利用二级单位有利条件,积极组织各单位进行售电侧改革政策学习研讨,开展售电侧改革调研,有条件时可以参与系统内售电公司交易工作。只有学习和了解游戏规则,才能有效制定应对策略,获取最大收益。四是加强用户侧管理和梳理。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前提下,各单位要详细梳理区域内大用户的情况,加强用户信息档案管理工作,有针对性的甄选用户,做好市场风险方案预控措施。同时要不断提高市场服务意识,了解用户需求,全方位、多渠道与用户沟通合作,锁定优质用户。

五是加强营销体系建设。目前营销范围的变化和售电侧业务开展,对人员配备、团队建设和培训育人方面,都必须有一个能有更细化的要求与措施。必须建设一支精干的电力营销和后续售电综合能源服务的专业人才团队,结合信息化建立电力市场信息支撑系统,对用户市场进行有效整理,规范市场业务流程,有效进行风险防控。同时要制定研究激励机制,防止骨干业务人员流失。

下载龙头农企供给侧改革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龙头农企供给侧改革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粮食安全及国有粮企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关于围绕粮食安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西粮[2009]41号)要求,我局及时组织人员于2009年4月28日至30日,深入**镇、勐捧镇、尚勇镇、勐伴镇的主要产......

    粮食安全及国有粮企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粮食安全及国有粮企改革情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根据《关于围绕粮食安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西粮[2009]41号)要求,我局及时组织人员于2009......

    三农调研报告

    三农调研报告 作为一名西南的农村孩子,我真正知道农村和城镇的巨大差距。这一次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我的家乡重庆市开展了“关注民生,服务三农的”调研活动。 我对......

    XX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定、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内容,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

    邵东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样例5)

    邵东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2017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

    关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县人大年度工作的安排,农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王三毛的带领下,近期先后深入......

    校企合作调研报告

    职业中专校企合作的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遵循人才需求规律,办出职业教育自己的特色。在探索中等职......

    团场改革调研报告

    XXX单位改革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1、XXX单位辖区面积:XXX平方公里;人口数量:XX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XX人,流动人口:XX人;职工人数:XX人;从业人员:XX人。 2、XXX单位产业结构:第一产业: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