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第13号令
《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已经2009年1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7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审议同意,现予公布,自2010年5月10日起施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4年12月14日公布的《军工电子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32号)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2005年5月26日公布的《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令第15号)同时废止。
2009年1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7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审议同意,现予公布,自2010年5月10日起施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4年12月14日公布的《军工电子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32号)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2005年5月26日公布的《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令第15号)同时废止。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部 长 李毅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 常万全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一日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以下简称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应当依照本办法申请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未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不得从事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但是,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的,以及专门的武器装备科学研究活动除外。
本办法所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是指武器装备的总体、系统、专用配套产品的科研生产活动。
本办法所称专门的武器装备科学研究活动,是指武器装备领域的理论性、基础性科学研究活动。
第三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应当根据国防建设和武器装备发展需要,遵循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鼓励竞争、安全保密、严格管理、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根据武器装备及其专用配套产品的重要程度,分为第一类许可和第二类许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具体分类在许可目录中规定。许可目录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以下简称国防科工局)会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以下简称总装备部)共同制定和发布,并适时调整。
第五条 国防科工局负责全国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的政策、规定;
(二)会同总装备部制定许可目录;
(三)受理、审查第一类许可的申请,审批、颁发、撤销、吊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办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变更、延续及注销;
(四)组织开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监督检查。
国防科工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六条 总装备部负责全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协同管理。总装备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协同管理部门(以下简称总装备部许可协同管理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参与制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的政策、规定;
(二)会同编制许可目录;
(三)协同审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申请、发放、变更、延续、撤销和注销,对行政处罚提出意见;
(四)组织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的驻相关单位或者地区的军事代表机构(以下简称派驻军事代表机构)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查;
(五)协同开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监督检查。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以下称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审查本行政区域内的第二类许可申请,并提出审查意见;
(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取得第二类许可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的监督管理;调查核实本行政区域内违法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单位和行为,并向国防科工局提出处理建议;
(三)协助国防科工局对本行政区域内申请第一类许可的单位进行现场审查;
(四)协助国防科工局对本行政区域内取得第一类许可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进行监督管理。
第八条 派驻军事代表机构按照军队内部职责分工协同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开展派驻地区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九条 国防科工局按照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布局要求,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实际需要,经征求总装备部意见,对第一类许可实行数量限制。实行数量限制的具体专业或者产品和限制数量另行规定。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十条 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具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其中,申请武器装备总体和系统科研生产许可的,还应当具有相应的工程组织、协调能力。
第十一条 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提交《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同时提交以下文件、材料(复印件):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二)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三)安全生产达标证明文件(其中申请从事危险品生产的,提交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安全生产评价报告);
(四)保密资格证书;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环保、消防验收文件或者达标文件;
(六)申请单位认为可以证明其能力条件的其他文件、材料。
第十二条 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按照下列规定提出申请:
(一)申请第一类许可的,或者同时申请第一类、第二类许可的,向国防科工局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材料一式三份(含电子版光盘)。
(二)申请第二类许可的,向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材料一式三份(含电子版光盘)。
第一类许可、第二类许可的申请材料(含电子版光盘)应当同时报送总装备部许可协同管理部门一份。
第十三条 国防科工局和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5日内作出受理决定。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作出不予受理决定的,应当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总装备部许可协同管理部门对许可申请材料的审查意见,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4日内向国防科工局或者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反馈。
第三章 审查与批准
第十五条 国防科工局和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组织专家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申请进行现场审查,总装备部许可协同管理部门指派派驻军事代表机构参加。对因涉及国家核心机密不宜进行现场审查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书面审查。专家现场审查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章规定的许可时限内。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查和专家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申请单位进行审查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查和征求派驻军事代表机构意见的工作,并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国防科工局,同时报送总装备部许可协同管理部门。
第十七条 国防科工局应当自收到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报送的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
国防科工局直接受理申请并组织进行审查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
国防科工局在作出许可决定前,应当书面征求总装备部的意见。总装备部应当在10日内反馈意见。
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单位颁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作出不准予许可决定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第十八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法人名称;
(二)法定代表人;
(三)注册地址;
(四)科研生产场所地址;
(五)许可的专业或者产品名称;
(六)证书编号;
(七)发证机关;
(八)发证(换证)日期;
(九)证书有效期限。
第十九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5年。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由国防科工局统一印制。
第四章 变更与延续
第二十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有效期限内,其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发生变更之日起60日内向国防科工局提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同时抄送总装备部许可协同管理部门和原许可审查部门。
第二十一条 申请变更法人名称或者注册地址的,应当提交其上级部门或者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以及变更后的保密资格证书等材料。
申请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应当提交法定代表人的任职文件或者其他有关证明文件,以及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保密资格证书。
其中,对因资产重组或者其他涉及资产变化问题,导致法人名称、注册地址或者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申请单位应当书面说明有关情况,并提供公司章程等相关证明材料。
第二十二条 国防科工局收到变更申请后,应当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查。符合变更条件的,由国防科工局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办理变更手续。专家现场核查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规定的时限内。
第二十三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有效期限内,申请增加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专业或者产品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提出申请。
第二十四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拟申请延续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期限的,应当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提出许可延续申请。
国防科工局和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应当在该许可有效期届满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许可延续申请进行审查,由国防科工局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作出准予延续决定的,应当换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作出不予延续决定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拟不再延续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期限的,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国防科工局书面报告。在国防科工局商总装备部作出妥善安排前,不得擅自停止武器装备科研生产。
第五章 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六条 国防科工局对全国从事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单位实施监督,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并对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依法履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有关职责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总装备部协同对全国从事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单位实施监督,并对派驻军事代表机构履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协同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单位实施监督。
派驻军事代表机构对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单位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条件保持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的,应当及时逐级上报并告知国防科工局或者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监督检查的具体办法,由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
(二)妥善保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严格保密管理,不得泄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载明的;
(三)在已取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
(四)保持与所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科研生产能力;
(五)按照国家要求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接受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订货,按照合同要求提供合格的科研成果和武器装备或者配套产品;
(六)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合同、产品出厂证书上标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编号;
(七)建立年度自查制度,按照要求提交年度自查报告;
(八)接受国防科工局、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和总装备部、派驻军事代表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许可有效期内,发生上市、破产、歇业、改制、重组、科研生产场所搬迁、关键科研生产设备设施缺失等重大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向国防科工局书面报告变化情况,同时抄送总装备部许可协同管理部门和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国防科工局应当组织审查,根据审查情况商总装备部作出处理决定,并书面告知相关单位。
其中,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涉及外资进入资产重组或者境外上市的,应当在事前向国防科工局书面报告。经国防科工局商总装备部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九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遵守国家保密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应当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第三章的规定,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实行保密管理领导责任制,落实保密机构和人员,明确保密责任,进行保密培训,严格涉密人员管理,在保密要害部门、部位设置安全防护设施,保证涉密载体和国家秘密安全。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不得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丢失、损毁的,应当及时向国防科工局报告有关情况并申请补发。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防科工局商总装备部后可以依法作出撤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决定:
(一)国防科工局和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单位准予许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二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商总装备部后,国防科工局依法办理许可注销手续,并告知有关部门:
(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不再准予延续的;
(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依法被吊销的;
(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依法被撤销的;
(四)法人依法终止或者破产的;
(五)依法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条 国防科工局应当建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档案管理制度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数据库,并与总装备部共享相关信息;编制并定向发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名录》,及时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变更、延续、撤销、吊销、注销,以及对违法单位的行政处罚等情况通知相关部门。
第三十四条 国防科工局和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应当将办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有关材料及时归档,妥善保管,严格保密。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擅自从事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其中,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武器装备总体或者枪支、弹药、放射性核材料和军用危险化学品等对社会公共安全有严重危害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六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在许可有效期内未能保持与所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科研生产能力和条件的,责令限期恢复;逾期未恢复的,根据其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影响的严重程度,给予警告或者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停止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或者拒绝依法承担相应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出现本办法第二十八条所列的重大变化未按照规定时限报告的,给予警告,责令在10日内补报重大变化说明材料;经审查,不再符合许可条件的,由国防科工局商总装备部作出处理决定。
第三十九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处1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违法接受并使用他人提供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责令停止武器装备生产活动,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向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监督检查机关或者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以及未按照规定提交年度检查材料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违反《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第三章规定的,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于造成国家秘密泄露的其他行为,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伪造、变造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丢失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造成泄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三条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第四十四条 国防科工局和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级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三)未依法说明不予许可的理由的。
第四十五条 国防科工局和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级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申请单位准予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二)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申请单位不予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三)发现未依照本办法规定申请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而擅自从事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不及时依法查处的。
第四十六条 总装备部许可协同管理部门和派驻军事代表机构参与许可管理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总装备部会同军队有关部门依法作出处理。
第四十七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被吊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
第四十八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申请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造成许可现场审查终止的,给予警告;申请单位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国防科工局实施。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取得的《军工电子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在证书有效期内继续有效,后续管理工作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五十一条 军队所属单位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许可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5月10日起施行。2004年12月14日公布的《军工电子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32号)和2005年5月26日公布的《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令第15号)同时废止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务 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521号
令
现公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国 务 院 总 理 温家宝
中央军委主席 胡锦涛
二○○八年三月六日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秩序,加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安全保密管理,保证武器装备质量合格稳定,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国家对列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以下简称许可目录)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实行许可管理。但是,专门的武器装备科学研究活动除外。
许可目录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会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以下简称总装备部)和军工电子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并适时调整。许可目录的制定和调整,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的意见。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应当在许可目录所确定的范围内实行分类管理。
第三条 未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不得从事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但是,经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的除外。
第四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鼓励竞争、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对全国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监督管理。
总装备部协同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对全国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对本行政区域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在许可范围内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按照国家要求或者合同约定提供合格的科研成果和武器装备。
第二章 许可程序
第七条 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科研生产条件和检验检测、试验手段;
(四)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技术和工艺;
(五)经评定合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六)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条件;
(七)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保密资格。
第八条 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提出申请。
许可目录规定应当向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应当直接向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将申请材料同时报送总装备部。
第九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组织对申请单位进行审查,应当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驻的军事代表机构(以下简称军事代表机构)的意见,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查,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同时报送总装备部。
第十一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或者自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报送的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做出决定。做出准予许可决定的,应当自做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提出申请的单位颁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做出不准予许可决定的,应当书面通知提出申请的单位,并说明理由。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在做出决定前,应当书面征求总装备部的意见,总装备部应当在10日内回复意见。
第十二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布局的要求,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实际需要,经征求总装备部意见,可以对有特殊要求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做出数量限制。
第十三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应当载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许可专业或者产品名称、证书编号、发证日期、有效期等相关内容。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格式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四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妥善保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严格保密管理,不得泄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载明的相关内容。
第十五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合同、产品出厂证书上标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编号。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不得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第十七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应当将办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有关材料及时归档,并妥善保存,严格保密。
第十八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并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应当接受军事代表机构的监督。
第三章 保密管理
第十九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按照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严格标准、明确责任的原则,对落实保密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及时研究解决保密工作中的问题。
第二十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建立保密管理领导责任制,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保密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履行保密职责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设立保密工作机构,配备保密管理人员。
保密管理人员应当熟悉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具备保密管理工作能力,掌握保密技术基础知识,并经过必要的培训、考核。
第二十二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与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涉及国家秘密人员签订岗位保密责任书,明确岗位保密责任,并对其进行经常性的保密教育培训。
涉及国家秘密人员应当熟悉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岗位保密责任书的要求,履行保密义务。
第二十三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依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国家秘密载体,严格控制接触国家秘密载体的人员范围。
第二十四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在涉及国家秘密的要害部门、部位设置安全可靠的保密防护设施。
第二十五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依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和信息系统采取安全保密防护措施,不得使用无安全保密保障的设备处理、传输、存储国家秘密信息。
第二十六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举办涉及国家秘密的重大会议或者活动,应当制订专项保密工作方案,并确定专人负责保密工作。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必须在有安全保密保障措施的场所进行,并严格控制与会人员的范围。
第二十七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在对外交流、合作和谈判等活动中,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对外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和实物样品,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事先经过批准。
第二十八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依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保密档案制度,对涉及国家秘密人员的管理、泄密事件查处等情况进行记录,及时归档,并对涉及国家秘密的档案实施有效管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未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擅自从事许可目录范围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处1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违法接受并使用他人提供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责令停止武器装备生产活动,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一条 伪造、变造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二条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级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未依法说明不准予许可的理由的。
第三十四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级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做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二)对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申请人不准予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做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三)发现未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而擅自从事列入许可目录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不及时依法查处的。
第三十五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八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第三十七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被吊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实施。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依照本条例规定实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单位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在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
第四十二条 军工电子行业科研生产许可管理,由其主管部门参照本条例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国防科工委关于印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协作配套管理办法》的通知
科工法[2006]1189号
颁布日期:20061219
实施日期:2007020
1颁布单位:国防科工委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总则
管理职责
科研项目管理 生产管理 信息管理 法律责任 附则
各有关单位:
现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协作配套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协作配套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协作配套管理工作,确保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协作配套(以下简称协作配套),是指为了满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需求,由协作配套单位进行的机电产品、零部件、元器件和原材料等的科研生产活动。
第三条 协作配套工作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方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坚持军品优先、质量第一、统筹规划、有序竞争的原则。
第四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优势,开展专业化协作配套;鼓励具有先进技术和经济实力的企事业单位通过竞争承担协作配套任务;鼓励协作配套单位采取自筹资金和风险投资等方式研制生产配套产品。
第五条 协作配套单位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所列产品(技术)科研生产活动,应当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
第六条 协作配套单位占有、使用的军工设备设施,依照国家有关军工设备设施管理规定实施管理。
第七条 协作配套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取得相应的保密资格,做好保密工作。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八条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防科工委)负责制定协作配套工作的政策和规章;制定协作配套的发展战略,编制相关计划并组织实施;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协作配套重大问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协助国防科工委做好本辖区内单位的协作配套工作,协助落实交通、能源等需要地方政府支持的相关保障条件。
第九条 协作配套单位主管部门(单位)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本辖区内或者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协作配套工作,落实配套科研生产所需的相关条件,督促协作配套合同的履行。
第十条 武器装备配套产品(技术)的需求单位(以下称为提出任务单位)主管部门(单位)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组织管辖范围内或者所属企事业单位提出协作配套需求,督促协作配套合同的履行,协助落实完成任务的有关条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十一条 提出任务单位和协作配套单位应当严格履行合同,协作配套单位应当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协作配套任务。
第三章 科研项目管理
第十二条 配套科研项目是指由国防科工委立项并组织实施的,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配套的科研项目。
第十三条 配套科研工作坚持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相结合、满足当前需要与着眼长远发展相结合、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解决制约武器装备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第十四条 国防科工委根据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开展配套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发展规划。
第十五条 提出任务单位的主管部门(单位)根据配套科技发展规划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组织编写配套科研项目建议书并报国防科工委。
第十六条 国防科工委依据配套科技发展规划和配套科研项目建议书评审结果,经征求有关部门(单位)意见后,编制并发布配套科研项目指南。
第十七条 协作配套单位的主管部门(单位)组织项目申请单位依据项目指南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国防科工委。
第十八条 国防科工委组织评审或委托中介机构评估、招标,择优确定配套科研项目的承担单位,经征求有关部门(单位)意见后,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配套科研项目招标程序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配套科研项目实行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国防科工委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已安排项目的执行情况,编制下达配套科研项目年度计划。
第二十一条 配套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需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或者合同内容进行调整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向主管部门(单位)提出调整申请,主管部门(单位)审查后报国防科工委审批:
(一)武器装备总体要求发生变化的;
(二)项目主要负责人发生重大变更的;
(三)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致使项目无法按计划进行的。
第二十二条 国防科工委根据项目执行情况组织开展配套科研项目中期评估和后评价。
第二十三条 协作配套单位发生分立、合并、破产、解散等重大事项,影响配套科研任务完成的,应当事前及时向主管部门(单位)报告,并通报提出任务单位。协作配套单位和提出任务单位的主管部门(单位)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国防科工委。
第二十四条 配套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验收前应当进行决算审计。
第二十五条 配套科研项目完成后,国防科工委组织或者委托有关部门验收。
第二十六条 通过验收的配套科研项目,提出任务单位应当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
第二十七条 配套科研项目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和成果管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生产管理
第二十八条 提出任务单位所需的配套产品应当优先选用国内通用、成熟的技术和产品,鼓励采用民用标准。
第二十九条 通过配套科研项目安排研制的新产品,应当落实生产单位。
第三十条 对小批量的专用配套产品,提出任务单位的主管部门(单位)应当组织提出任务单位集中订货或者滚动订货。
第三十一条 提出任务单位与协作配套单位应当依法签订配套产品订购合同。合同的审核与备案按照国防科工委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合同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协作配套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军工产品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落实质量责任,确保产品质量。
第三十三条 配套产品价格采取国家定价和合同定价两种方式。国家定价由国家价格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核定。
第三十四条 协作配套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按照分级管理、逐级协调的原则解决。提出任务单位和协作配套单位协调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双方主管部门(单位)负责协调解决;跨地区、跨行业的重大问题,双方主管部门(单位)可提请国防科工委协调解决。
第三十五条 国家根据需要,对关键军工专用配套产品研制生产能力建设给予必要的投入。
第三十六条 协作配套单位因分立、合并、破产、解散等原因,不能继续承担专用配套产品生产任务的,协作配套单位的主管部门(单位)在征得提出任务单位的主管部门(单位)同意后,应当及时将产品生产任务及工艺技术资料等转移到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并报国防科工委备案。
第三十七条 军工专用配套产品生产线由于武器装备配套任务撤销或者连续五年无订货的,协作配套单位可以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国防科工委申请撤销或者调整,未经批准不得撤销或者调整。
第五章 信息管理
第三十八条 协作配套单位应当及时向提出任务单位通报研制生产情况,提出任务单位应当及时向协作配套单位通报试验使用情况。对重要配套产品或者项目,提出任务单位和协作配套单位应当及时将进度、质量等问题向主管部门(单位)报告;双方主管部门(单位)应当及时将重大事项向国防科工委报告。
第三十九条 配套科研项目在通过考核验收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的要求及时编写国防科学技术报告,报送国防科工委指定的机构保存利用。
第四十条 提出任务单位的主管部门(单位)、协作配套单位的主管部门(单位)应当在每年年底向国防科工委报告协作配套年度工作情况。
第四十一条 提出任务单位不得向协作配套单位介绍整个武器装备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数量、进度和研制总经费等情况。
协作配套单位不得向无关单位和个人介绍、泄露所承担的协作配套科研生产任务以及相关情况。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单位给予警告,暂停受理配套科研项目申请,暂停或者停止拨付经费;对直接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协作配套科研生产任务的;
(二)出现问题不及时报告,影响科研生产质量、进度的;
(三)截留、挪用国家拨付的配套科研项目资金的;
(四)在配套科研项目申请、验收、重大事项报告中提供虚假材料的;
(五)扩大国家秘密知悉范围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四十三条 国防科工委工作人员及其他协作配套管理人员在协作配套项目立项和审批过程中,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对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直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国家安全部门提供配套产品的科研生产活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2001年12月25日国防科工委发布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协作配套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国防科工委作为主管国际科技工业事务的国务院组成部门,承担着研究拟制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等重要职能。为适应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主体多元化的新情况,更好地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促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健康发展,满足国际建设的需要,特别是解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因保密制度不完善而发生失密、泄密的问题,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中央军委法制局、国防科工委和总装备部共同研究,在认真总结我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经征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信息产业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10个军工集团公司的意见,形成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条例》的主要精神和有关内容,„„共同组织了这次在线访谈活动。
1、为什么要制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条例》?
答: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关系到国防安全和国家安全。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单位需要有可靠的技术条件、质量管理体系和严格的保密制度。国外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严格的许可管理。为规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防止因不完善保密制度而带来的泄密、失密事件的发生,适应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主体的多元化趋势。解决各类科研生产主体,特别是十一个军工集团公司之外的大量民口配套企业的资质问题特制定本条例。
2、现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多元化情况怎样?
答:目前,属于许可目录管理范围内的生产单位全国接近2000多家,其中军工集团公司所属单位500多家(含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所属单位48家),民口单位近1500家(含地方军工电子企业)。民口单位中非公有制单位540家,占全部从业单位的四分之一以上。
3、外资企业可以参与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吗?
答:对于外资,只要符合有关国防安全、技术保密、国民属性等方面的规定,也允许投资国防科技工业。
4、这种多元经趋势对于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有什么意义?
答:这种多元化趋势的发展,给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对营造适度竞争市场环境、促进武器装备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5、这种多元化发展趋势对武器装备的生产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呢?
答:主要表现为现在有些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单位存在能力和管理上的问题,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6、这些从业单位存在的能力和管理上的问题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主要表现为:有的单位不严格履行合同,不按期提供合格产品;有的单位不能持续保持军品科研生产能力,频繁改组改制,军品进入维修期后找不到维修单位,影响装备的使用和部队的战斗力;有些单位缺乏军品质量意识和保密意识,质量问题、泄密事件时有发生等等。
7、请介绍一下国防科工委的基本情况。答:国防科工委是国务院的28个组成部门之一,主要负责组织国防科技工业计划、政策、标准及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情况监督。
8、国防科工委的管理体制是怎样的?
答:目前实行两级管理体制,战略性、总体性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以及高新工程的总体与组织,由国防科工委统一管理;核心配套协作层,由地方科工委(办)初审,上报国防科工委审批。
9、国家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如何管理?
答:国防科工委是代表国务院对国防科技工业实施行业管理的部门,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监督管理部门。地方国防科工委(办)经国防科工委授权,负责管理本地区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对本地区的武器装备生产许可实施监督管理。总装备部协同国防科工委对全国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监督管理。
10、我国原来有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吗?
答:原来有2005年国防科工委制定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这仅只是部门规章,针对国防科技工业部门而实施的。新形势下的生产主体多元化情况有修订加强的必要。
11、《条例》是由哪些单位制定的?
答: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中央军委法制局、国防科工委和总装备部共同制定。
12、《条例》颁布后还是仅针对军工企事业单位的吗?
答:《条例》是国家的行政法规,适用于全国、全社会范围内的从事目录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单位。
13、军用产品是怎样分类的呢?
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431-88)分为:零件、部位、组件、单元体、机组、装置、分系统、系统(总体)。
14、国防军事工业是指哪些部门?
答:国防军事工业是研制、生产武器军事装备的部门的总称。
15、国防军事工业具体包括哪些部门呢?
答:具体包括:枪炮、弹药、坦克、装甲车辆、军事
16、建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制度有什么意义吗?
答:可加强对武器装备生产活动的监督管理,保证武器装备的质量;可有效实施相关活动的保密管理,强化保密意识;可约束相关单位,保证其保持并提高其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以保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完整有效,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武器装备建设需要。
17、世界各国政府如何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国际通行做法是怎样的呢?
答: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实行严格的许可管理制度是世界主要国家政府加强国防工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美、英、法、俄、日等主要军事强国都对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企业制定了严格的准入管理办法,其他法、俄、日是明确采用许可制度的。
18、能介绍一下制定这个条例的相关背景吗?
答:2005年6月罗干同志就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保密制度问题,向锦涛、家宝、黄菊同志提出“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上升为行政法规”。2005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牵头,会同中央军委法制局、国防科工委和总装备部共同开展了起草工作。经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和与总装备部、信息产业部的反复协商,于2007年初完成草案报送国务院常务会审议。
19、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都需要取得许可证吗?
答:进行武器装备生产和既从事武器装备生产又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的要得到许可。也就是仅限定在“许可目录”所列范围内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20、哪些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行为不需要取得许可呢?
答:对专门的武器装备科学研究活动,不实行许可制度,以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
21、没有许可证要从事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活动可以得到特许吗?
答:可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的可以进行相关的活动。
22、列入许可目录的武器装备包括哪些?
答:包括武器装备的总体、分系统、专用配套产品的科研生产。
23、什么是武器装备的总体?
答:是指武器装备总体设计、系统总成、总装测试等,如导弹武器系统的科研生产和性能试验。
24、什么是武器装备的分系统?
答:是指构成复杂武器装备的各个分系统,如导弹的弹头与战斗部、导弹动力系统、制导控制系统、导弹突防系统等。
25、什么是专用配套产品?
答:是指有特定技战指标和使用要求的专用产品,如导弹制导雷达、导弹自动驾驶仪、自毁装置、专用光纤陀螺、导弹弹头罩等。
26、列入许可目录的武器装备种类有哪些呢?
答:包括核武器系统,军用核动力装置,导弹武器系统,军用飞机,军用船舶,常规兵器装备,特种军用车辆,军事电子装备,及构成上述武器装备的分系统,专用配套设备,专用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等的科研生产。
27、没有列入许可目录的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是否也要得到许可?
答:没有列入许可目录的一般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以技术标准和合同形式进行管理。
28、军民两用技术是指什么?现在有军民两用专业(产品)目录吗?
答:军民两用技术是指既可用于军事目的又可民用的技术,目前没有完整的产品目录。
29、民口企业现在都承担了哪些军品任务?
答:现阶段民口企业承担的军品任务,主要是一般的配套产品和分系统,有很多种类。
30、民口企业承担的配套产品和分系统有哪些?
答:都是按照《许可目录》规定来执行,具体可查看目录。
31、民口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执行什么样的标准呢?
答:是按照军用标准来进行科研生产的,军用标准一般来讲要比民用标准的要求高。
32、民口企业生产的军品价格是如何制定的?企业可以自主根据市场定价吗?
答:不能,军品价格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军品定价规定来制定的。
33、得到许可民口企业应怎样进行军品任务的生产?有什么特殊性吗?
答:军品任务有一定的特殊性,军品订货有波动性特点,有些配套产品品种多、批量小、技术要求高,企业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承担军品任务也是承担一种责任,要严格执行国家保密制度、军工设备设施管理等规定,严格履行合同,保持、保量、按时完成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同时要自觉接受政府的监督管理。
34、我们应如何认识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特殊性?
答:要从国家安全、战略产业的高度来认识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特殊性,决不能等同于一般市场产品,掉以轻心。要严格执行国家保密、军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军工设备设施等方面的规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相关制度,严格履行合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军品科研生产任务。
35、民口企业与军工企业的关系是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
答:应该是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36、有人说很多军工企事业单位和民口单位合作只是利益关系,是这样的吗?
答:应该说两者的合作是互利互惠的关系,民口企业还应该从参与国防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其特殊性,严格履行合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37、民口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具有什么优势呢?
答:国防科技工业属于国家战略性行业,民口企业参与其中可取得国家给予国防科技工业的政策优势。
38、从政府层面是怎样利用民口的优势为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服务的?
答:政府一是从政策引导;二是从监督管理方面来进行相关活动的。
39、国家对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民口企事业单位有什么样的支持?
答:主要从四个方面给予支持:一是技术条件支持,为民口企业提供军工专用测试和试验设施等现有科技资源条件;二是政策支持,将根据民口企业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性质和特点,通过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以及租赁、借用、调配等多种方式,为民口企业完成重要军品科研生产任务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三是信息支持,为民口企业获得有关信息和开展信息交流创造条件;四是服务支持,将指导和支持中介服务机构为民口企业提供多方面的必要的服务,帮助民口企业尽快具备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资质和条件。40、民口企业进行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答:一是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任务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国防安全,要提倡和坚持企业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二是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保密、质量、安全生产、军工设备设施等方面的各项规定,严格履行合同,保持、保量、按时完成军品科研生产任务。三是要自觉接受政府的监督管理。
41、民口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答:首先,能够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是光荣的;另外通过企业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发展,可进一步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促进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42、我们单位得到许可生产武器装备可以免税吗?
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目前民口单位承担的军品任务中只有部分产品可以享受军品免税政策。目前,我委正在同国家有关部门研究解决措施。
43、符合条件的企业怎样进行免税的申请?
答:符合条件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可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军品税收问题的规定提出免税申请,由国防科工委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办理。
44、承担武器装备分系统和配套产品研制,能享受什么样的优惠政策?
答: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有关军品的优惠政策。
45、民口企业怎样能获得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任务?
答:一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发布的军工产品和技术需求,凭企业已经具备的相应资质进行申请,有的需要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二是通过与军工企事业单位或军队使用单位相互合作或参加军品任务招投标等方式,参与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活动。
46、除国务院制定的《条例》外,还有什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吗?
答:除国务院制定的《条例》外,还有国防科工委编制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专业(产品)目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协作配套管理办法》、《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深化国际科研工业投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非国有企业军工投资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等等。
47、我们国家现在制定了相应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目录了吗? 答:2005年国防科工委编制发布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专业(产品)目录》(以下简称《许可目录》。
48、《许可目录》是由哪些单位制定的?
答:许可目录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会同总装备部和军工电子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并适时调整的。
49、《许可目录》中的武器装备分为几个大类?
答:分为:核武器装备、导弹武器、军用飞机、舰船、兵器装备、军事电子系统及装备、军用车辆、武器装备专用机电设备、空间飞行器、运载火箭、武器装备专用材料及制品、重大工程管理、测试与试验等几大类。
50、目前共有多项专业和产品列入了《许可目录》?
答:目前列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专业(产品)目录》(2005年版)的许可专业和产品有1988项。
51、今后《许可目录》还会增加列入的产品和专业吗?
答:为鼓励和允许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今后在修订专业目录时将适当缩减许可专业和产品的范围。
52、《条例》的制定是针对非公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活动的吗?
答:是的,《条例》的制定涉及非公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活动中的参与军品科研生产方面的活动,为规制相关活动而制定的。
53、非公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还有哪些方面?
答:非公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还涉及:资本进入;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等三个方面的活动。
54、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具体领域是哪些方面?
答:有5项具体的领域是:军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军工配套科研项目;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以及采取多种方式与军工企业合作,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
55、《许可目录》在哪里能够查到呢?
答:可到各地地方国防科工委(办)查询。
56、《许可目录》制定的原则是什么?
答: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鼓励竞争、安全保密是目录制定的原则。
57、许可活动由哪些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呢?
答:由国防科工委实施监督管理,总装备部协同。
58、取得许可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具有法人资格;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和工艺、生产条件和检验检测及试验手段、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条件;相应的保密资格。
59、个人能提出申请吗?
答:个人能够进行武器装备的科研活动,但不允许进行武器装备的生产活动和既进行武器装备的科研又进行生产的活动。所以不能提出申请。60、没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能提出申请吗?
答:不能,条例规定申请单位必须具备法人资格。
61、民口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应具备哪些资质条件?
答:参与许可目录范围内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要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参与许可目录外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不需要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只是根据其参与范围的不同,需要满足保密、质量、安全等相应条件。62、民口企业要怎样获得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许可? 答:愿意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企业,应首先到所在地的省级国防科工委(办)登记备案,并按照国家的要求申办资质认证。63、按照要求需要办理哪些资质认证呢?
答:需要申办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保密资格证书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64、申办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保密资格证书和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之间有关系吗?
答:获得相应等级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认证是获得许可证的必备前提条件。
65、申请许可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保密资格呢?
答:符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获得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给予的符合保密要求的相应等级证明。66、保密资格认证怎样进行呢?
答:申请一级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向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申请,其办公室设在国防科工委安全保密局。申请二级和三级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向省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会申报,其办公室设在地方国防科工委(办),个别设在省级保密工作部门。
67、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有类别区分吗?
答:是的,分为:一类许可;二类许可。68、不同类别的许可向哪个机关提出申请呢?
答: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管理办公室(设在国防科工委经济协调司)负责一类许可申请;各地方国防科工委(办)负责受理本地区二类许可的申请。
69、要获得许可,怎么提出申请呢?
答:一般是向所在地的省级国防科工委(办)提出申请;许可目录里规定直接向国防科工委提出申请的,应直接向国防科工委提出申请,并将申请材料同时报送总装备部。70、省级国防科工委(办)是怎么样进行审查的?
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程序,省级国防科工委(办)对申请进行审查,同时征求派驻的军事代表机构的意见,自受理申请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查,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国防科工委,同时报送总装备部。
71、哪些种类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是须直接向国防科工委直接提出申请的?
答:按照目录规定,一类许可申请是直接向国防科工委提出申请的。
72、提出申请后具体的审查程序是怎样的呢?
答:国防科工委受理申请后,进行审查,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或收到省级国际工委(办)报送的审查意见和全部资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决定。国防科工委在作出决定前应向总装备部提出书面征求意见,总装备部在10日内回复。73、得到许可的,多长时间颁发许可证?
答:作出许可决定的,10日内国防科工委颁发许可证。74、是否得到许可的,单位怎么获知相关的情况呢?
答:国防科工委作出不予许可决定的,会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75、单位对得不到许可的情况,有什么样的救济措施?
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相关单位可按法定程序进行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76、条例规定了什么样的保密制度呢?
答:规定了定期或不定期的保密检查制度;保密管理领导责任制;保密机构和人员的要求;岗位保密制度;特殊保密防护措施;保密档案管理制度;涉密会议和活动的保密要求。77、违反规定的保密制度,体例规定了什么样的处罚措施?
答:针对上述保密制度的规定,条例规定了责令限期改正、罚款、给予行政处分和吊销许可证等处罚措施。
78、对保密机构和人员的要求是什么?
答:设立保密工作机构,配备保密管理人员。保密管理人员应当熟悉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具备保密管理工作能力,掌握保密技术基础知识,并经过必要的培训、考核。
79、对涉密人员如何进行管理?
答:取得许可证的单位应与涉密人员签订岗位保密责任书,明确岗位保密责任,并对其进行经常性的保密教育培训。
80、应对涉及国家秘密的载体如何进行管理?
答:应按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国家秘密载体,严格控制接触国家秘密载体的人员范围。81、要怎样设置特殊保密防护设施?
答:取得许可证的单位应当在涉及国家秘密的要害部门、部位设置安全可靠的保密防护设施。
82、取得许可的单位要对计算机和信息系统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吗?
答:应对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和信息系统采取安全保密防护措施,不得使用无安全保密保障的设备处理、传输、存储国家秘密信息。
83、取得许可的单位举办涉及国家秘密的重大会议或活动应注意什么?
答:应当制定专项保密工作方案,并确定专人负责保密工作。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必须在有安全保密保障措施的场所进行,并严格控制与会人员的范围。84、相关企业对外进行活动就注意什么?
答:取得许可的单位在进行对外交流、合作和谈判等活动时,就保守国家秘密,对外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和实物样品哩,须按照规定的程序事先经过批准。
85、保密档案制度是怎样的?
答:应依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保密档案制度,对涉及国家秘密人员的管理、泄密事件查处等情况进行记录,及时归档,并对涉及国家秘密的档案实施有效管理。86、许可有数量限制吗?会不会现在不办,以后办不到了?
答:国防科工委仅对有特殊要求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按照实际需要,经征求总装备部后,按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布局的要求作出数量限制。对一般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是无数量限制的,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
87、许可证上面有什么具体内容?
答:许可证上载明有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许可专业或产品名称、发证日期、有效期等相关的内容。
88、取得许可证后,应该怎样使用许可证?
答:取得单位应当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合同和产品出厂证书上标注许可证编号。89、取得许可后,进行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是否要受到军方的监督管理?
答:是的,取得许可并承担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要受到军事代表机构的监督。90、取得许可证后要保密吗,是否能象其他资格证书之类用于宣传等等?
答:是的,不能公开使用。取得单位应妥善保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严格保密管理,不得泄露许可证载明的相关内容。91、条例规定了哪些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答:条例对以下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未取得许可而擅自从事的行为;未持续保持科研生产能力或拒绝接受合法的生活任务的行为;出租、出借或以其他方式转让许可证的或违法接受并使用他人的许可证的行为;伪造、变造许可证的行为;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许可证的;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等等。
92、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答: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93、不办理许可证进行许可目录内的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会造成什么结果?
答:根据情况其行为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根据刑法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94、违反条例规定被吊销了许可证,以后还能再取得许可证吗?
答:被吊销许可证后,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
95、我们申请许可证需要缴纳多少费用呢?
答:提交申请时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的。国防科工委也不会收到任何费用的。96、那我们这些已经在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单位还需要申请许可证吗?
答:需要,条例实施后国防科工委会给一定的期限让原来从事科研生产的单位申请并领取许可证。
97、已经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单位,现在办理许可证的情况怎样?
答:目前已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单位,部分已取得了许可证,部分正在审查或申请过程中。今后从事许可目录中的专业(产品)科研生产活动全部都要取得许可。
98、申请许可证要求我们企业做过军品,而进行军品的科研生产又必须要有许可证,这不是矛盾的吗?
答:我们将逐步改进原有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申请程序和要求。现在条例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要做过军品。
99、我们单位属于军工电子行业,也需要按照条例办理许可吗?
答:军工电子行业科研生产许可管理,由其主管部门参照本条例规定执行。100、目前,已经发放了多少许可证?
答:目前,已由国防科工委向897家单位发放了许可证,其中军工集团公司所属单位457家,民口单位440家(含非公有制单位81家)。
101、取得许可证后的单位应当怎样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
答:应当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相应的科研生产活动;要持续保持其相应的科研生产能力;要依法接受科研生产任务;要按照国家要求或合同约定提供合格的科研成果和武器装备。102、取得许可证后,我单位可以进行出口经营活动吗?
答:不能,许可仅只是针对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活动而言。按照国家规定,只有经国家批准的专营公司才有武器装备出口经营权。
第二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
[ 发布时间:2013-10-27 ] [ 字号: 大 中 小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以下简称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应当依照本办法申请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未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不得从事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但是,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的,以及专门的武器装备科学研究活动除外。
本办法所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是指武器装备的总体、系统、专用配套产品的科研生产活动。本办法所称专门的武器装备科学研究活动,是指武器装备领域的理论性、基础性科学研究活动。第三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应当根据国防建设和武器装备发展需要,遵循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鼓励竞争、安全保密、严格管理、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根据武器装备及其专用配套产品的重要程度,分为第一类许可和第二类许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具体分类在许可目录中规定。许可目录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以下简称国防科工局)会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以下简称总装备部)共同制定和发布,并适时调整。
第五条 国防科工局负责全国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的政策、规定;
(二)会同总装备部制定许可目录;
(三)受理、审查第一类许可的申请,审批、颁发、撤销、吊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办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变更、延续及注销;
(四)组织开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监督检查。国防科工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六条 总装备部负责全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协同管理。总装备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协同管理部门(以下简称总装备部许可协同管理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参与制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的政策、规定;
(二)会同编制许可目录;
(三)协同审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申请、发放、变更、延续、撤销和注销,对行政处罚提出意见;
(四)组织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的驻相关单位或者地区的军事代表机构(以下简称派驻军事代表机构)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查;
(五)协同开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监督检查。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以下称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审查本行政区域内的第二类许可申请,并提出审查意见;
(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取得第二类许可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的监督管理;调查核实本行政区域内违法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单位和行为,并向国防科工局提出处理建议;
(三)协助国防科工局对本行政区域内申请第一类许可的单位进行现场审查;
(四)协助国防科工局对本行政区域内取得第一类许可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进行监督管理。第八条 派驻军事代表机构按照军队内部职责分工协同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开展派驻地区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九条 国防科工局按照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布局要求,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实际需要,经征求总装备部意见,对第一类许可实行数量限制。实行数量限制的具体专业或者产品和限制数量另行规定。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十条 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具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其中,申请武器装备总体和系统科研生产许可的,还应当具有相应的工程组织、协调能力。
第十一条 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提交《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同时提交以下文件、材料(复印件):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二)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三)安全生产达标证明文件(其中申请从事危险品生产的,提交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安全生产评价报告);
(四)保密资格证书;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环保、消防验收文件或者达标文件;
(六)申请单位认为可以证明其能力条件的其他文件、材料。
第十二条 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按照下列规定提出申请:
(一)申请第一类许可的,或者同时申请第一类、第二类许可的,向国防科工局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材料一式三份(含电子版光盘)。
(二)申请第二类许可的,向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材料一式三份(含电子版光盘)。
第一类许可、第二类许可的申请材料(含电子版光盘)应当同时报送总装备部许可协同管理部门一份。
第十三条 国防科工局和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5日内作出受理决定。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作出不予受理决定的,应当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总装备部许可协同管理部门对许可申请材料的审查意见,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4日内向国防科工局或者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反馈。
第三章 审查与批准
第十五条 国防科工局和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组织专家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申请进行现场审查,总装备部许可协同管理部门指派派驻军事代表机构参加。对因涉及国家核心机密不宜进行现场审查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书面审查。专家现场审查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章规定的许可时限内。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查和专家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申请单位进行审查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查和征求派驻军事代表机构意见的工作,并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国防科工局,同时报送总装备部许可协同管理部门。
第十七条 国防科工局应当自收到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报送的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
国防科工局直接受理申请并组织进行审查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国防科工局在作出许可决定前,应当书面征求总装备部的意见。总装备部应当在10日内反馈意见。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单位颁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作出不准予许可决定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法人名称;
(二)法定代表人;
(三)注册地址;
(四)科研生产场所地址;
(五)许可的专业或者产品名称;
(六)证书编号;
(七)发证机关;
(八)发证(换证)日期;
(九)证书有效期限。
第十九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5年。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由国防科工局统一印制。
第四章 变更与延续
第二十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有效期限内,其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发生变更之日起60日内向国防科工局提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同时抄送总装备部许可协同管理部门和原许可审查部门。
第二十一条 申请变更法人名称或者注册地址的,应当提交其上级部门或者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以及变更后的保密资格证书等材料。
申请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应当提交法定代表人的任职文件或者其他有关证明文件,以及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保密资格证书。
其中,对因资产重组或者其他涉及资产变化问题,导致法人名称、注册地址或者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申请单位应当书面说明有关情况,并提供公司章程等相关证明材料。
第二十二条 国防科工局收到变更申请后,应当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查。符合变更条件的,由国防科工局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办理变更手续。专家现场核查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规定的时限内。第二十三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有效期限内,申请增加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专业或者产品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提出申请。
第二十四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拟申请延续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期限的,应当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提出许可延续申请。
国防科工局和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应当在该许可有效期届满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许可延续申请进行审查,由国防科工局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作出准予延续决定的,应当换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作出不予延续决定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拟不再延续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期限的,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国防科工局书面报告。在国防科工局商总装备部作出妥善安排前,不得擅自停止武器装备科研生产。
第五章 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六条 国防科工局对全国从事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单位实施监督,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并对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依法履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有关职责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总装备部协同对全国从事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单位实施监督,并对派驻军事代表机构履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协同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单位实施监督。
派驻军事代表机构对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单位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条件保持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的,应当及时逐级上报并告知国防科工局或者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监督检查的具体办法,由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
(二)妥善保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严格保密管理,不得泄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载明的相关内容;
(三)在已取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
(四)保持与所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科研生产能力;
(五)按照国家要求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接受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订货,按照合同要求提供合格的科研成果和武器装备或者配套产品;
(六)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合同、产品出厂证书上标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编号;
(七)建立自查制度,按照要求提交自查报告;
(八)接受国防科工局、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和总装备部、派驻军事代表机构的监督检查。第二十八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许可有效期内,发生上市、破产、歇业、改制、重组、科研生产场所搬迁、关键科研生产设备设施缺失等重大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向国防科工局书面报告变化情况,同时抄送总装备部许可协同管理部门和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国防科工局应当组织审查,根据审查情况商总装备部作出处理决定,并书面告知相关单位。
其中,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涉及外资进入资产重组或者境外上市的,应当在事前向国防科工局书面报告。经国防科工局商总装备部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九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遵守国家保密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应当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第三章的规定,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实行保密管理领导责任制,落实保密机构和人员,明确保密责任,进行保密培训,严格涉密人员管理,在保密要害部门、部位设置安全防护设施,保证涉密载体和国家秘密安全。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不得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丢失、损毁的,应当及时向国防科工局报告有关情况并申请补发。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防科工局商总装备部后可以依法作出撤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决定:
(一)国防科工局和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单位准予许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二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商总装备部后,国防科工局依法办理许可注销手续,并告知有关部门:
(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不再准予延续的;
(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依法被吊销的;
(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依法被撤销的;
(四)法人依法终止或者破产的;
(五)依法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条 国防科工局应当建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档案管理制度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数据库,并与总装备部共享相关信息;编制并定向发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名录》,及时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变更、延续、撤销、吊销、注销,以及对违法单位的行政处罚等情况通知相关部门。
第三十四条 国防科工局和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应当将办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有关材料及时归档,妥善保管,严格保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擅自从事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其中,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武器装备总体或者枪支、弹药、放射性核材料和军用危险化学品等对社会公共安全有严重危害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六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在许可有效期内未能保持与所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科研生产能力和条件的,责令限期恢复;逾期未恢复的,根据其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影响的严重程度,给予警告或者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停止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或者拒绝依法承担相应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出现本办法第二十八条所列的重大变化未按照规定时限报告的,给予警告,责令在10日内补报重大变化说明材料;经审查,不再符合许可条件的,由国防科工局商总装备部作出处理决定。
第三十九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处1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违法接受并使用他人提供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责令停止武器装备生产活动,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向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监督检查机关或者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以及未按照规定提交检查材料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违反《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第三章规定的,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于造成国家秘密泄露的其他行为,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伪造、变造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丢失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造成泄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有关规定处理。第四十三条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第四十四条 国防科工局和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级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三)未依法说明不予许可的理由的。
第四十五条 国防科工局和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级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申请单位准予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二)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申请单位不予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三)发现未依照本办法规定申请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而擅自从事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不及时依法查处的。
第四十六条 总装备部许可协同管理部门和派驻军事代表机构参与许可管理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总装备部会同军队有关部门依法作出处理。第四十七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被吊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
第四十八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申请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造成许可现场审查终止的,给予警告;申请单位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国防科工局实施。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取得的《军工电子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在证书有效期内继续有效,后续管理工作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五十一条 军队所属单位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许可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5月10日起施行。2004年12月14日公布的《军工电子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32号)和2005年5月26日公布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令第15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自查报告
附件1(密级)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自查报告
(20 )
单位名称:(盖章)许可证证书编号: 填写日期:
国防科工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办公室
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
填 写 说 明
1.《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自查报告》可以打印,或用黑色或者蓝黑色钢笔填写,字迹必须清晰,不得涂改。
2.在报告封面单位名称处应当加盖与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中名称一致的单位公章。
3.单位名称应当填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中的名称,或者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核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中的名称。
4.军工单位代号应当填写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单位代号。无代号或者已经撤销代号的单位填写“无”。
5.注册地址应当填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中的住所。
6.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场所地址,应当填写本单位进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地点,有多个场所的应当逐一列出。
7.经济性质应当填写本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和单位类型,例如,“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国有事业”、“非公有制企业”等。
8.在“上级主管单位”一栏中,无上级主管的持证单位填写“无”。
9.联系电话应当填写本单位负责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自查工作人员的电话。固定电话按区号、总机号、分机号的顺序填写。
10.《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自查报告》用A4纸填写,一式两份(公章复印无效)。
11.填写不下可另附页。注:此页不装订
第四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
【发布单位】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
【发布文号】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521号 【发布日期】2008-03-06 【生效日期】2008-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521号)
现公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 总 理 温家宝
中央军委主席 胡锦涛
二○○八年三月六日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秩序,加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安全保密管理,保证武器装备质量合格稳定,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国家对列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以下简称许可目录)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实行许可管理。但是,专门的武器装备科学研究活动除外。
许可目录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会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以下简称总装备部)和军工电子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并适时调整。许可目录的制定和调整,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的意见。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应当在许可目录所确定的范围内实行分类管理。
第三条 未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不得从事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但是,经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的除外。
第四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鼓励竞争、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对全国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监督管理。
总装备部协同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对全国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对本行政区域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在许可范围内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按照国家要求或者合同约定提供合格的科研成果和武器装备。
第二章 许可程序
第七条 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科研生产条件和检验检测、试验手段;
(四)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技术和工艺;
(五)经评定合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六)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条件;
(七)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保密资格。
第八条 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提出申请。
许可目录规定应当向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应当直接向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将申请材料同时报送总装备部。
第九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组织对申请单位进行审查,应当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驻的军事代表机构(以下简称军事代表机构)的意见,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查,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同时报送总装备部。
第十一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或者自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报送的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做出决定。做出准予许可决定的,应当自做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提出申请的单位颁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做出不准予许可决定的,应当书面通知提出申请的单位,并说明理由。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在做出决定前,应当书面征求总装备部的意见,总装备部应当在10日内回复意见。
第十二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布局的要求,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实际需要,经征求总装备部意见,可以对有特殊要求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做出数量限制。
第十三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应当载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许可专业或者产品名称、证书编号、发证日期、有效期等相关内容。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格式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四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妥善保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严格保密管理,不得泄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载明的相关内容。
第十五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合同、产品出厂证书上标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编号。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不得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第十七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应当将办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有关材料及时归档,并妥善保存,严格保密。
第十八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并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应当接受军事代表机构的监督。
第三章 保密管理
第十九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按照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严格标准、明确责任的原则,对落实保密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及时研究解决保密工作中的问题。
第二十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建立保密管理领导责任制,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保密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履行保密职责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设立保密工作机构,配备保密管理人员。
保密管理人员应当熟悉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具备保密管理工作能力,掌握保密技术基础知识,并经过必要的培训、考核。
第二十二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与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涉及国家秘密人员签订岗位保密责任书,明确岗位保密责任,并对其进行经常性的保密教育培训。
涉及国家秘密人员应当熟悉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岗位保密责任书的要求,履行保密义务。
第二十三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依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国家秘密载体,严格控制接触国家秘密载体的人员范围。
第二十四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在涉及国家秘密的要害部门、部位设置安全可靠的保密防护设施。
第二十五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依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和信息系统采取安全保密防护措施,不得使用无安全保密保障的设备处理、传输、存储国家秘密信息。
第二十六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举办涉及国家秘密的重大会议或者活动,应当制订专项保密工作方案,并确定专人负责保密工作。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必须在有安全保密保障措施的场所进行,并严格控制与会人员的范围。
第二十七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在对外交流、合作和谈判等活动中,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对外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和实物样品,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事先经过批准。
第二十八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依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保密档案制度,对涉及国家秘密人员的管理、泄密事件查处等情况进行记录,及时归档,并对涉及国家秘密的档案实施有效管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未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擅自从事许可目录范围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处1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违法接受并使用他人提供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责令停止武器装备生产活动,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一条 伪造、变造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二条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级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未依法说明不准予许可的理由的。
第三十四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级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做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二)对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申请人不准予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做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三)发现未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而擅自从事列入许可目录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不及时依法查处的。
第三十五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八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第三十七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被吊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实施。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依照本条例规定实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单位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在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
第四十二条 军工电子行业科研生产许可管理,由其主管部门参照本条例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问答)
<一> 问:什么样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需要申请许可? 答:国家对列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以下简称许可目录)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实行许可管理。
对于申请单位来说,在提出申请前应当首先认真查阅许可目录,确认自身从事的军品科研生产活动是否列入许可目录,列入许可目录的才需要申请许可,未列入的无需申请许可。
<二> 问:到哪里可以查阅许可目录?
答:许可目录为秘密级,申请单位在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后,可到上海市国防科工办查阅。
<三> 问:许可项目有分类吗?是如何分类的?
答: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重要程度,许可项目分为第一类许可和第二类许可。
第一类许可为对国家战略安全、社会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项目,主要是重要的武器装备总体、关键分系统和核心配套产品;第二类许可为武器装备重要分系统和反映武器装备技战指标的重要配套产品。军民通用型专业产品不列入许可目录管理范围。
<四> 问:申请许可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对列入许可目录的专业(产品),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
/ 6 许可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申请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法人资格;
2.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3.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科研生产条件和检验检测、试验手段;
4.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技术和工艺;
5.经评定合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6.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条件;
7.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保密资格。
<五> 问:许可申请单位应该准备哪些材料?
答:申请单位应当提交《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及附件材料。申请单位可在国防科工局网站下载申请书格式文本。
符合条件的许可申请单位应如何向哪些部门提出申请? 答: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提出申请:
1.申请第一类许可的,或者同时申请第一类、第二类许可的,向国防科工局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材料一式三份(含电子版光
/ 6 盘)。
2.申请第二类许可的,向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材料一式三份(含电子版光盘)。
第一类许可、第二类许可的申请材料(含电子版光盘)应当同时报送总装备部许可协同管理部门一份。
上海市国防科工办负责受理在上海市注册登记的单位提出的第二类许可的申请。
<六> 问: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受理标准是什么? 答:1.质量证书上的单位名称与申请单位名称一致;
2.证书在有效期范围内;
3.对于初次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申请分系统及以上专业(含)的应提供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证书或通过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现场审查的证明文件;申请分系统以下的可提供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证书或通过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现场审查的证明文件,或者按国家标准认证的质量体系证书;
4.对于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申请许可延续时应当提供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证书或通过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现场审查的证明文件(原材料研制生产单位除外)。
5.单位提供的质量体系证书应该覆盖或适应所申请的专业(产品)。
/ 6
<七> 问:保密资格的受理标准是什么?
答:1.保密资格证书上的单位名称与申请单位名称一致;
2.保密资格证书在有效期范围内;
3.如申请单位暂不能提供保密资格证书,可提供保密资格批准文件或通过现场审查的证明文件也视为有效。
<八> 问:消防达标文件的受理标准是什么? 答:申请单位提供下列文件之一的,视为有效:
1.申请单位提供所在地消防队出具的消防达标证明文件,视为有效;
2.申请单位如有近2年消防管理评比证明材料且合格的,视为有效;
3.申请单位如有自行管理的消防队,提供消防管理情况说明文件,经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的,视为有效;
4.申请单位如有近2年内的消防检查记录,并且检查结果合格,或有资质的单位出具的消防检测报告,均视为有效;
5.对于租赁场地的申请单位,应提供租赁场所的消防验收证明文件和单位消防管理情况说明文件,经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的,视为有效;
6.对于不能提供上述文件的申请单位,单位可提供能覆盖所有军品科研生产场所的单项消防验收证明文件和单位消防管理情
/ 6 况说明文件,经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的,可视为有效。
<九> 问:安全生产达标文件的受理标准是什么?
答:对于从事危险化学品、军用火炸药、弹药、矿山和放射性核材料类申请单位,必须提供《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安全生产评价报告。对于其他不属于《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所列范围的企事业单位,可自行说明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加盖本单位公章后作为附件材料。
<十> 问:环保验收达标文件的受理标准是什么? 答:申请单位提供下列文件之一的,视为有效:
1.申请单位提供所在地环保部门出具的环保达标证明文件,视为有效;
2.申请单位书面说明整体环保管理情况,并经环保管理部门确认盖章后视为有效;
3.提供近1年内环境监测结果合格文件,视为有效;
4.对于租赁场地的申请单位,应提供租赁场所的环保验收证明文件和单位环保管理情况说明文件,经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的,视为有效;
5.对于不能提供上述文件的申请单位,单位可提供能覆盖所有军品科研生产场所的单项环保验收证明文件和单位环保管理情
/ 6 况说明文件,经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的,可视为有效。
<十一> 问:其他辅助证明材料主要有哪些?
答:1.财务状况:申请单位应当提供最近三年的审计报告和资产负债表。
2.土地使用证明:土地使用证明和房屋产权证明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场所的租赁合同。
3.证明申请专业(产品)能力的有关材料:如:军品或类似产品的合同、任务书或科研成果证书等;每项申请专业(产品)应提供一份证明材料,如合同和任务研制协议书过多,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封面和签字页或列清单。
4.其他证明材料
a.对于军工科研生产能力调整范围内的单位,应提供国家有关部门下发的军工科研方向或生产纲领的批准文件。
b.非国有独资企业应提供公司章程,并说明各出资方的经济性质。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