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司法局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讲解
**县司法局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
**县司法局在对本县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调研基础上,对其监督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不仅要采取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办法,更应制定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此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
认真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回访工作,对帮教对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进一步健全完善衔接措施,堵塞漏洞,搞好安置帮教工作的“无缝对接”,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控,防止失控流入社会,重新违法犯罪。
上半年,共接收刑满释放人员92人,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达到98%,安置率达到90%,把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
第二篇:完善社区矫正结构化监管机制
细化标准规范 完善社区矫正结构化监管机制
京口区司法局
2015年7月23日
社区矫正(Community correction)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我国的“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社区矫正制度”。2014年4月21日,总书记在听取司法部工作汇报时明确指出,社区矫正已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要持续跟踪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加快推进立法,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矫正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社区矫正工作取得的成绩,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等作了全面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指明了方向。2014年5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召开了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 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区自2005年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截至2015年6月底,全区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108人,累计解除社区矫正938人,现在册社区服刑人员170名,未发生因工作人员监管失责导致的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案件,为服务京口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助添着法治力量。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随着《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等社区矫正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现有社区矫正监管机制越来越不适应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我们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创新监管机制。
社区矫正结构化监管机制,就是以月为周期,在确定的时间,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的程序,将社区矫正的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到位的监督管理机制。
一、实施结构化监管机制的背景
一是社区矫正职业风险不断增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对程序和实体的要求更具体。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省有20余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因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受到相应处分或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一方面说明社区矫正工作愈来愈重要,制度越来越规范,同时也说明了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职业风险也越来越大。
二是社区矫正队伍的管理体制尚未得到解决。《社区矫正实 施办法》明确规定“司法所作为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负责社区矫正的日常工作”。虽然市、区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的意见》规定司法所实行“两结合、以司法局为主”的管理体制,但目前我区的司法所管理体制尚未得到落实,对司法所“人、财、物”的管理仍然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主。司法所政法专编不能专用,空编现象严重,全区17名司法所政法专编目前只落实6名,缺编达6成以上,有的司法所所长不是政法专编,身份性质不符合刑事执法的要求。
三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影响监管质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加快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每个司法所至少要有一名政法专编专门从事社区矫正工作,2013年前实现专职工作者与社区服刑人员的配合比例不低于1:15。但我区受制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只有二个司法所落实了专编专职,招录的专职工作者数量也低于省定1:15的标准,且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较低,我区招聘的4名男性专职工作者都在经培训上岗后,工作不满3年就另谋他就。
四是日常监管措施落实不力。鉴于社区矫正管理体制不顺、工作队伍不稳、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强等客观因素,导致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监管措施随意性大,很多措施只能敷衍了事,停留在口头上,体现在档案中,监管措施的落实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差距甚远。五是档案不实共谋交易偶有发生。《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司法所应当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但基于以上4个背景的存在,加上司法所由于害怕承担监管不力的责任而“美化”档案,导致部分社区矫正档案不能真实的记录社区矫正过程,社区矫正档案虚、假、空现象时有存在。同时,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活动,执法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严守纪律,清正廉洁,但随着社区矫正工作形势发展需要,社区矫正执法队伍也越来越庞大,职务犯罪案件亦渐露苗头。据了解,我市已各有一名社区矫正执法人员、专职工作者因在矫正工作中与社区服刑人员共谋交易从中受贿受到刑事追究。
从以上5个现实存在的问题考虑,我们在做了大量调研论证及梳理总结司法所15项日常监管措施的基础上,从2013年9月开始提出“社区矫正结构化监管机制”的概念,并先行在象山街道、大市口街道司法所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2014年下半年在全区其它4个司法所全面推开。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结构化监管机制的具体做法
结构化监管机制实行一年多来,受到了司法所的一致欢迎,也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现以大市口街道司法所为例阐述我区结构化监管机制的具体做法。
大市口街道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常年每月保持在40名左 右,在结构化监管机制试行前后,各项社区矫正措施的实施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观,刑罚措施的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电话汇报
根据《江苏省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严格管理、普通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周电话报告一次;宽松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两周电话报告一次。在实施结构化监管之前,虽然司法所相对确定了社区服刑人员的电话汇报日,但在实际工作中社区服刑人员电话汇报比较随意,基本上可以在每周的工作日任意时间拨打司法所的电话,既不能保证电话汇报的时间,又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工作人员的精力。按照每个月22个工作日算,大市口街道司法所平均每天接到电话汇报7-8人次。
结构化监管的做法:在时间的选择上,大市口街道司法所每月确定4个工作日(即每周四),规定明确的时间段(上午9:30-11:30,下午3:00-5:00)供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电话汇报,逾期未汇报者视作未落实此项监管措施,给予相应的处分。在电话的接听上。要求每个电话汇报日司法所必须保证有人接听,必须保证电话线路畅通,同时司法所要事先提醒矫正人员如遇忙音要耐心拨打,也要求社区服刑人员电话汇报需简短,以免占线太久。如需要详细汇报另安排时间面谈或通话。在电话汇报的内容上。确定为社区服刑人员前一周的活动情况,是否有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情况,是否有特别事件发生等,力求简短并达到目的。在特殊情况的处理上。如电话汇报日与面谈日冲突,必须保证有 专人负责接听电话;如电话汇报日与集中教育日冲突,集中教育开始前司法所宣布参加者视为电话汇报完成。
实施结构化监管后,各司法所只需在确定的电话汇报日安排专人接听电话即可。司法所每月用于接受电话汇报的工作时间从22个工作日精简为4个工作日,不再需要每天安排专人接听电话,只需在每周四确保有执法人员接听即可,若社区服刑人员逾期没有进行电话汇报,司法所工作人员应在工作档案中载明,并根据实际情况视为未落实此项监管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此举大大节约了工作力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面谈日(思想汇报日)
根据《江苏省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严格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两周当面报告一次;普通管理、宽松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当面报告一次,当面报告时,应当提交书面材料。在实施结构化监管之前,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要求就是严格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两周当面报告一次,普通管理、宽松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当面报告一次。虽然司法所相对确定了思想汇报日,但社区服刑人员往往不能执行,社区服刑人员都是根据自己工作生活情况自行安排,甚至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二次报告相隔的时间很短,社区服刑人员往往是应付了事,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司法所还需要每天都安排工作人员等候社区服刑人员上门谈话,根据各人情况不同,面谈时间从5分钟到2个小时不等,按照每个月22个工作日算,平均每天进行面谈1-人次。使司法所工作人员常常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
结构化监管的做法:在时间的安排上。根据各司法所实际情况确定面谈需要的天数和具体日期,一般在10号以后安排。大市口街道司法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每月18-22日作为面谈日,每天安排8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面谈,由司法所和社区服刑人员共同确定名单和日期。日期一旦确定不再变动,如遇双休日冲突则司法所安排调休。如果与端午、中秋、春节等节假日冲突,司法所临时调整。司法所每次面谈时间为20分钟,人员力量充足的可以适当延长,但一旦确定则不能随意调整。如社区服刑人员有重要问题要谈,或是执法人员觉得有重要问题谈,时间不够,另外专门安排时间。在内容的设置上。面谈前,司法所工作人员要认真翻阅社区服刑人员档案,做到面谈对象的情况掌握清、现实表现明。面谈时,社区服刑人员须提交书面汇报,司法所在面谈中要解析社区服刑人员月度考核情况,点评书面汇报的内容,核查教育学习时间的落实情况,询问当月其参加工作、学习、生活、家庭、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并从指出问题、肯定优点、正面引导等方面进行面谈小结。面谈后,司法所要及时完善记录归档。有条件的司法所要设置专门的候谈室,社区服刑人员候谈时可以安排学习,计入教育学习时间。同时司法所与心理矫治志愿者做好衔接,可以结合面谈日安排心理矫治日,为有需要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治。在特殊情况的处理上。如面谈日因紧急情况(如解矫宣告,处理突发事件、病假、事假等)致司法所无法安 排人员进行面谈,提前报辖市区局临时调度人员进行面谈。
实施结构化监管后,各司法所根据本所在矫人员数量等具体情况,确定每月固定的3—5个工作日为面谈日,每名社区服刑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具体日期,其选定的日期一旦确定在矫正期间不得更改。对于普通管理、宽松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思想汇报日即面谈日,严格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除面谈日以外,还要再选择一次书面思想汇报日。每月用于面谈的工作时间从22个工作日精简为5个工作日,不再需要每个工作日都安排专人等候社区服刑人员前来谈话,节约了工作力量。由于人员日期的确定,不会出现较大的工作空挡或者集中排队等候谈话的情况,使面谈工作更有计划性,便于工作人员提前熟悉社区服刑人员的情况,加强面谈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科学安排心理矫治的日期。面谈时间由原来的5分钟至2个小时,统一为20分钟,且面谈内容有了固定的框架,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和差异性。
(三)社区服务日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这样司法所应每月安排八个小时的工作量,一般分2个半天。但由于社区服刑人员工作时间的制约,大约每月有30%-40%的人员不能每次都按时参加集中社区服务,需要司法所另行安排,造成司法所工作量巨大且繁杂,牵扯了很大一部分 工作精力。
结构化监管的做法:在内容设置上。要求社区服刑人员可以选定不少于8小时的社区服务内容,也可以选择社区服务项目。司法所必须确定社区服务日的具体日期,一般每月设置三个时段,每个时段设定半天的时间,时长为4小时,社区服刑人员需选择不少于8小时。服务项目的设置需不少于8小时的工作量。选择社区服务项目的,除了委托考核外,执法人员需经常性抽查项目完成情况。考核情况及抽查情况需归入档案。在组织实施上。社区服务可以在社区矫正基地安排,也可以指定报到地点,临时指定服务内容。要求司法所在规定时间段需要负责登记登记到达和离开时间,并监督社区服务质量。无论是服务还是项目,都必须注意安全,并为社区服刑人员力所能及。
大市口街道司法所绝大多数社区服刑人员都选择了社区服务项目的形式,司法所只需安排好社区服务项目,核定好工作量并进行定期督查和考核,不必再费尽心思安排大工作量的社区服务场地和项目,减轻了工作压力,同时确保了监管措施落实到位,保证了执法效果,也规避了职业风险。社区服刑人员普遍反映这种方式帮助他们解决了参加社区服务与工作之间的矛盾,不但使他们能够确保社区服务任务的完成,也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了条件。
(四)教育学习日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社区矫正人 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司法所每月需至少安排一次集中教育学习,提前两天通知社区服刑人员。剩余学时由社区服刑人员自行安排,在电话汇报或当面汇报时报告给司法所进行记录。
结构化监管的做法:在时间安排上。大市口街道司法所确定每月15日下午为集中教育日,组织所有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学习教育,计3个学时,剩余学时统一组织或者指定学习内容,规定学习时间,总学时不少于8小时,指定学习完成情况需在书面汇报中反映,面谈时核查。在组织实施上。凡司法所指定参加的教育学习活动,都需明确学时。面谈、个别谈话、心理矫治可计入教育学习时间。组织集中教育时,司法所应当充分利用司法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矫正再生资源,丰富形式和内容。
固定的集中教育学习日期使社区服刑人员能够提前安排工作生活时间,确保集中教育学习的出席率。大市口街道司法所在结构化监管试行以后,每月的集中教育缺席率从以前的40%-60%减少到不超过10%,大大提升了教育学习的效果,确保了监管措施的落实到位。
(五)每天监控移动定位监管情况
司法所工作人员每天应当坚持登录移动定位监管系统,查看社区服刑人员定位监管情况,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处理并按要求上报。司法所除按结构化监管机制的要求落实日常监管措施外,其余时间应当用来对重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走访,加强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分开监管,开展社区矫正适用前的社会调查,对矫正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和系统录入,进行入、解矫宣告,动员各种资源开展适应性帮扶等活动。
三、实施结构化监管机制的优越性
结构化监管机制通过确定监管措施的日期、时间、内容等要素,为监管措施的落实制定了一套规范的标准,使得各司法所在实施监管措施的时候能够杜绝随意性,减少差异性,确保监管质量。
一是日期确定。电话汇报、面谈、社区服务、集中教育学习都设在每月固定的日期。日期的确定一方面便于司法所安排工作日程,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便于社区服刑人员提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能够更好地履行社区矫正义务,更好地树立起在刑在矫意识。
二是时间确定。电话汇报定在3分钟左右,面谈时间定在20分钟。时间的确定有利于提高监管措施的落实程度,避免司法所在实施监管措施的时候流于形式、敷衍了事。
三是内容确定。电话汇报、面谈都制定了规范的内容和模式,避免了各司法所因为认识和工作水平上的差距而造成监管措施具体实施时差异过大的问题,保证了监管措施的落实质量。
四、实施结构化监管机制的成效 自我区2013年9月份试行结构化监管机制以来,我区二级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管措施更加扎实有力,确保了社区矫正监管安全;试行结构化监管机制,优化配置了社区矫正工作力量,科学规范了监管措施,有力提升了执法水平,有效控制了职业风险,为司法所依法规范实施社区矫正提供了一计良策。结构化监管机制的试行,助推社区矫正体制性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保障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实行结构化监管可以进一步严格刑罚执行,完善监管机制,规范执法程序,强化教育矫正,提升社区矫正执法水平。结构化监管机制的全面推行,能在有效控制职业风险、推进队伍落实的基础上,集约矫正资源,树立执法权威,全面提升我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能力,能促使社区服刑人员强化在刑在矫意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脱管、漏管和因监管不力导致的重新犯罪案件的发生。
下一步,我们将在全面推行社区矫正结构化监管机制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结构化监管机制规范化、常态化运行。充分发挥社区矫正结构化监管在化解基层职业风险,规范、准确地引导司法所工作人员依法履行公职,强化社区服刑人员在刑在矫意识的作用。对不符合结构化监管实施要求的要立即纠正。对在实施结构化监管机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确保结构化监管机制规范运行。加大督查力度。区矫正办每月对结构化监管机制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及时总结经验,通 报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加大宣传力度。认真总结实施结构化监管机制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充分宣传推行结构化监管机制出现的新成效、新面貌,使结构化监管机制真正成为我区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品牌。
第三篇:县司法局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侧记
XX县以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为着眼点,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监管工作,有效预防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共接收矫正对象908名,到期解除294名,矫正对象情绪稳定,认真接受教育矫正,无脱管、漏管现象。
规范工作程序 严格加强管理
“
现在,手里有一张联系卡,好方便哦,随时可以把自己内心的真心话跟司法局领导说,有什么困难和思想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请他们帮助解决哟!”今年42岁的刘某,家住XX县石垭镇,谈起手中的联系卡喜上眉梢。
今年初,XX县司法局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管理水平和社区矫正对象改造积极性,研究出台了《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衔接、监督、奖惩和解矫操作程序,建立完善矫正人员信息档案,最大限度地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该县10个基层司法所均建立了社区矫正QQ群,制作发放了外出联系卡,发放了外出务工管理卡等,保证矫正对象不失控、不漏管,确保了管理到位。同时,县委、县政府还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全县绩效目标考核,将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纳入惠民帮扶工程,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县先后组织3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明显社会效果。
强化基地建设 搞好教育监督
“感谢司法所工作人员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法律法规知识。在今后的教育矫正工作中,我们一定更加注重学法、懂法、守法、用法!”6月26日,家住XX县白庙镇的杨某听完司法所组织的法制讲座后深受启发。这是XX县司法局组织司法行政干警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XX县司法局坚持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强化社区矫正基地建设,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监督。组织司法行政干警和各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居委会和村组,与社区、居委会、村组干部密切配合,摸清矫正对象的行为恶习,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法律法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等专题教育,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培养健康心理,引导其自觉摒弃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了11个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5个安置帮教基地和1个学习基地,有效确保了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和学习有场所、有资料、有组织管理者。
注重交流沟通 了解掌握实情
家住酉溪镇的张某在矫正初期,生活迷茫,意志消沉。司法所工作人员主动找他谈心交心,帮助其化解“心结”。现在张某带领周围群众成立了自己的建筑队,不仅自己致了富,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谈起这段经历,他激动地说:“我能有今天的成功,离不开司法所领导的耐心开导与鼓励,是他们帮我重新扬起了理想的风帆。”
近年来,XX县司法局坚持访实情,主动为社区矫正对象办实事,组织人员深入矫正对象家庭,了解其个人、家庭、社会关系情况,与矫正对象谈心交心,加强与矫正对象亲属及周边居民的信息沟通,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和活动情况,发现不良苗头及时进行疏导和化解。组织矫正对象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自觉抛弃思想包袱,积极主动接受改造,尽快回归社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今年1月,苟角镇社区矫正对象杨某在接受矫正期间,为了维持家人生计,借钱买了一辆二手货车,在帮某建筑工地运输废弃材料途中发生车祸,造成1人死亡,死者家属提出了天价赔偿。杨某家中经济本来就十分困难,发生车祸后更是雪上加霜。杨某倍感绝望,思想情绪波动很大。苟角司法所工作人员闻讯后,立即主动上门看望慰问,为其提供法律援助,积极稳控死者家属情绪,帮助调解处理相关赔偿事宜。在司法所的积极介入下,经过交警现场勘查、认定并划分交通事故责任,双方终于达成合理的赔偿协议。妥善处理完交通事故后,杨某感动得热泪盈眶,表示要积极接受改造。目前,杨某已解除矫正,成功回归社会。
加强人文关怀 促进矫正转化
“帮教干部不仅从思想上教育引导我,还积极帮助我干事兴业,让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XX县镇裕镇社区矫正人员李某在司法所的帮助下,多方筹集资金栽种经果林,先期种植的梨树已经成林挂果,仅此一项就实现年纯收入3万余元。
近年来,XX县司法局十分注重人文关怀和真情感化,组织司法行政干警和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与社区矫正对象建立“一对一”、“多对一”帮扶机制,积极争取其他部门的协作支持,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低保、就业、住房以及子女就学等具体困难,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注矫正人员,确保社区矫正人员生活有着落、有住处、有经济来源,帮助矫正人员自食其力、勤劳致富、安居乐业,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
以及社会的温暖,顺利回归社会。今年以来,全县先后帮助社区矫正人员落实低保11个、联系就业22个、解决廉租房4套、帮助其解决子女入学8人。
XXXX底,镇裕镇社区矫正人员李某谋生了承包荒山栽种经果林,靠勤劳发家致富的想法,却苦于没有资金。XX县司法局领导得知情况后,主动为他送去3000余元的果树苗和化肥等物资,还帮助他多方筹
措资金。如今,李某不仅自己致富,他还积极为周围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带领大家一起大搞果树种植,把家乡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李某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第四篇:额敏县司法局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工作
***司法局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工作
现场会工作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社区矫正工作现场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我县社区矫正工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司法局组织全系统干警于9月30日认真学习了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秘书长、综治办主任***,司法厅厅长****在现场会上的重要讲话;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进一步促进我县在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发展和整体推进,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基本情况:***现有17个基层司法所,全县目前有社区矫正人员66人,其中被判缓刑63人,剥夺权利2人,被判管制1人。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工作大局,依法全面履行工作职责,大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通过社区矫正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真正落实到刑罚执行工作中。
三、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努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要认真学xxx自治区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会议和领导讲话精神及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定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以贯彻执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抓好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执法考评工作,加强社区矫正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要准确掌握社区服刑人员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落实“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规范性。二是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要在社区矫正的运用、衔接和教育矫正、监督管理等方面,大胆探索,不断提高矫正教育质量;要针对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攻关,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好的工作方法和措施,提高应对和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重大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注重发现、培养、总结、推广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典型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以点带面,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推动全县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提升全县社区矫正工作整体水平。
四、加大矫正对象的接收力度,减少人员脱管失控。根据上级要求,各单位要加强工作衔接,努力克服困难,加大社会服刑人员的查找力度,最大限度地接收矫正对象,接收率不得低于90%。加强矫正个案和档案管理,促进工作规范发展。尽快完善规范本管区社区矫正工作档案。矫正个案书的制定要有针对性,针对矫正对象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矫正意见和矫正措施,工作档案要完整齐全,做到有机构、有计划、有部署、有措施,有总结。
五、认真落实各项矫正任务,确保社会教育改造质量。各司法所要进一步强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对矫正对象的思想教育、公益劳动、就业安置、社会保障、考核奖惩和预防犯罪等各项任务,不断加强工作方法的探究,强化日常管理、教育转化、心理矫治和行为矫治的惩戒和教育等功能,使社区矫正对象在实践中逐步完成人格社会化,有效降低人身危险性。
总之通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现场会议精神,***司法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今后要加强监督检查,推进矫正工作扎实开展。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加强档案建设,积极推进工作,使社区矫正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司法行政系统学习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工
作现场会工作情况
汇
报
材
料
***司法局 2011年10月21日
第五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解读讲解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 司法所的主要工作 解读
讲课人:雁山派出所教导员 陆少兄
为依法规范实施社区矫正 , 将社区矫正人员改造成为 守法公民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 部(以下简称“两院两部” 按照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 , 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 , 联合制定了《社 区矫正实施办法》 , 自 2012年 3月 1日起施行。这项工作对 大家来说是一项新的工作,为帮助司法所人员全面准确理解 实施办法的精神和内容 , 特别是实际工作中结合《社区矫正 实施办法》做好此项工作,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情况,给 大家讲解或者说是谈些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第七条 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后,应当及时向社区 矫正人员宣告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有关 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社区矫正期限;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 守的规定、被禁止的事项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社区矫 正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被限制行使的权利;矫正小组人员 组成及职责等有关事项。
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矫正小组成员及其他相关 人员到场,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第八条 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确定专门的矫正小 组。矫正小组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担任组长,由本办法第三条
第二、第三款所列相关人员组成。社区矫正人员为女性的, 矫正小组应当有女性成员。
司法所应当与矫正小组签订矫正责任书,根据小组成员 所在单位和身份,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各项矫正措 施落实。
第九条 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制定矫正方案,在 对社区矫正人员被判处的刑罚种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
础上,制定有 针对性的监管、教育和帮助措施。根据矫正方案的实施效果, 适时予以调整。
司法所应当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包括司法所和矫正小 组进行社区矫正的工作记录,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社区矫正的 相关材料等。同时留存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
第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 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 情况。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 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 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第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 市、县(旗。
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
所居住的市、县(旗 ,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 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 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 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不得超过一个月。
第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旗。
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 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 政机关审批。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征求社区矫正人员新居住 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意见后作出决定。
经批准变更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作出决 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和矫正档案移交新 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有关法律文书应当抄送现居住地 及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社区矫正人员应当 自收到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到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 到。
第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 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 时。
第十六条 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 务, 修复社会关系, 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
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第十七条 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状态、行为特点等 具体情况,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个别教育和心理辅 导,矫正其违法犯罪心理,提高其适应社会能力。
第十九条 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个人生活、工 作及所处社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实地检查、通讯 联络、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 况。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或者遇有特殊情况,司法所应 当及时了解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有关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要 求社区矫正人员到办公场所报告、说明情况。
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监管的,司法所应当及时报告县级司 法行政机关组织追查。第二十条 司法所应当定期到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所 在单位、就读学校和居住的社区了解、核实社区矫正人员的 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等情况。
对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司法所应当定期与其治疗 医院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其身体状况及疾病治疗、复查结果 等情况,并根据需要向批准、决定机关或者有关监狱、看守 所反馈情况。
第二十一条 司法所应当及时记录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监 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等情况,定期对其接受矫 正的表现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
分类管理。
第二十九条 社区矫正期满前,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作出 个人总结,司法所应当根据其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的表现、考核结果、社区意见等情况作出书面鉴定,并对其安置帮教 提出建议。
第三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组织解 除社区矫正宣告。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按照规定程 序公开进行。
司法所应当针对社区矫正人员不同情况,通知有关部 门、村(居民委员会、群众代表、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参加宣告。宣告事项应当包括:宣读对社区矫正人员的鉴定意见;宣布 社区矫正期限届满,依法解除社区矫正;对判处管制的,宣 布执行期满, 解除管制;对宣告缓刑的, 宣布缓刑考验期满, 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对裁定假释的,宣布考验期满,原判刑 罚执行完毕。
第三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期满的,司法所应 当告知其安置帮教有关规定,与安置帮教工作部门妥善做好 交接,并转交有关材料。
以上讲的这些内容,在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难度的,但 我希望,各司法所只要落实好专人,今后加强培训和沟通, 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