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县社区矫正联动工作机制成效显著
开县社区矫正联动工作机制成效显著
自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开县始终坚持“司法行政具体实施,公检法司共同推进“的管理模式,建立公检法司联动机制,及时进行信息互通有无,确保社区服刑人员无脱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情况发生。
一是将每月新入矫人员报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处,从源头上避免矫正人员违规出境。对下落不明矫正人员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协助查找。
二是及时将矫正人员遵纪守法情况报检察院监督部门,定期联合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三是对未按时报到社区服刑人员的情况及时通报法院,对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人员依法向法院提出撤销社区矫正建议,积极协助法院对社区服刑人员回访教育活动。
第二篇:联动工作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联动工作机制
1、联调机制。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负责对排查的结果进行集中汇总,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综合运用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手段,灵活采用现场调解、庭式调解、巡回调解、上门调解、预约调解等方式,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问题不激化的目标。
2、联防机制。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定期分析治安形势,提出针对性工作意见,及时发布治安预警预报及防范措施。在积极构建镇、村、组三级治安防范网络的同时,采取综治成员单位对治安防范工作实行包村负责制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督查指导防范工作。
3、联勤机制。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统一调配综治成员单位的力量,落实值班备勤,统一纳入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工作体系。一旦发生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妥善予以处置。对综治工作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暗访,特别是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进行日常性全程跟踪督查,建立工作台帐,反馈结果,明确整改内容,分部门进行跟踪督查,整改结果统一汇集存档。
4、联治机制。按照中心各组成单位的工作性质和职责,对突出治安问题、各类矛盾纠纷、影响国家安全、特殊不稳定群体、信访各类苗头、影响公共安全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隐患全部纳入排查范畴,分开排查,集中汇总,做到不漏村、不漏户、不漏单位、不漏人。确定重点整治地区、行业、部位,统一组织专项整治。
5、联创机制。围绕平安建设总体目标,整合各方面力量,广泛组织开展“平安村”、“平安家庭”、“平安单位”、“平安校园”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丰富创建内涵,提高创建实效。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对接联动工作的实施办法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对接联动工作的实施办法
1、司法行政机关对接职责有哪些?
(1)、司法行政机关要规范建设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矫中心”),具体履行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指导服务等职能。
(2)、社矫中心收到人民法院可能适用非监禁案件以及拟宣告禁止令的委托调查函,应指导司法所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审前调查,经确认盖章后,送达或函告人民法院。
(3)、社矫中心应查验社区服刑人员法律文书,确保法律文书完整性,及时向原发文部门、单位发送回执,将原件移送司法所,复印件移送公安、检察部门。
(4)、以经常居住地接收为原则,社矫中心应核实社区服刑人员人档是否一致。对见档不见人的,应先行登记,再会同公安初;关查找;对见人不见档的,应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和单位。
(5)、社矫中心应按规定适时组织社区服刑人员的入矫、解矫宣告会;定期对社区服刑人员集中开展思想、文化、法律、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公益劳动和技能培训;定期督查手机定位人员活动轨迹。
(6)、司法所应加强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监管工作。落实周电话、月书面汇报制度;每月走访家庭、单位和村(居)委
会;对入矫满三个月的进行风险性评估,制定分类管理方案,按照严管、普管、宽管动态转换的要求实施监督管理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含别教育和困难帮扶。
(7)、严格履行社区服刑人员请销假手续。入矫三个月后方可请假外出。请假时间连续不得超过六个月,超过六个月的应按规定委托异地管理。重点人员一律不得请假外出。请假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司法所上报社矫中心批准,且抄送派出所后方可外出。外出回归后司法所应及时向社矫中心销假。对逾假不归或不假外出的,应当向公安机关通报情况,并负责追查。
(8)、宣告禁止令的,司法所应制定具体执行方案,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场所协调,告知禁止令具体内容,落实责任人,签订协管合作书,定期走访了解社区服刑人员遵守禁止令情况。
(9)、严格落实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奖惩机制。对实施行政奖惩的,由司法行政机关具体实施,其中治安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对建议司法奖惩的,由司法行政机关整理呈报材料,及时报送县级公安机关,依法定程序办理。
(10)、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服刑人员入矫72小时内向同级公安机关通报备案,户籍地与经常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通报备案。司法行政机关通报社区矫正服刑人员时应填写《法定不批准出境人员通报备案通知
书》,有期限地限制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办理出国境手续。
(11)、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司法所应定期到公安机关了解社区服刑人员有无重新犯罪情况,应向公、检、法部门及时提供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间现实表现,配合做好违法犯罪调查取证工作。
(12)、社矫中心和司法所须按职责分工,认真、及时、全面、客观地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工作基础台帐和档案卷宗管理,严禁弄虚作假,以假代真。
2、请问什么是职能部门的例会制度?
答案:市县两级公、检、法、司四部门要明确分管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和职能部门,建立联络员制度。依据上级的工作部署及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市级每半年、县级每季度、乡镇级每月分别召开一次联席工作会议,三级会议由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分别牵头,相关部门、人员参加,通报情况,研究处理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3、明确了哪些社区矫正对象为重点人员?
答案:明确重点人员:有寻衅滋事、行凶斗殴、抢夺抢劫、盗窃、赌博、诈骗等犯罪前科的社区服刑人员;患有精神病、艾滋病的社区服刑人员;有到市、去省、进京上访意图的社区服刑人员;有严重重新犯罪倾向的社区服刑人员;“三无”社区服刑人员。
4、对于社区矫正重点对象需要明确哪些监管方式?
答案:一是全部纳入移动监控。县级司法行政部门对上述五类人员严格实行2 4小时随机查控,提高实时定位频率,抽查活动轨迹,发现可疑迹象要迅速采取措施。二是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重点人员,每季度要书面向当地公、检、法三部门动态通报一次,重点时节“每日一通报”以便公安机关落实双重监管的责任,检察机关跟踪督导监管落实以及人民法院是否依法撤销缓刑、假释等情况。三是履行执行禁止令新职责。禁止令制度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一项创新,司法行政机关要主动加强与法院、检察、公安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强实施过程中的对接联动和问题解决,确保禁止令执行效果。
5、请问明确下落不明人员收监流程的是什么?
答案:按四个步骤操作:第一,由具有管辖权的司法所负责查找,并形成调查走访笔录;第二,由司法所向派出所发函申请协助查找,派出所将查找结果形成书面说明并盖章回函给司法所;第三,司法所将调查笔录、派出所的证明材料、司法所的情况说明以及社区服刑人员的个人卷宗报社矫中心,由社矫中心发函给公安机关请求协助查找,公安机关对查找结果形成书面材料予以回复;第四,社矫中心对所有材料进行审核后形成建议书,移交检察院或原审法院,并由属地公安机关协助落实相关司法部门决定、裁定的执行,查缉下落不明的社区服刑人员。
6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如何界定?
答案:突发事件是指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已经或可能发生的社区矫正对象非正常死亡、脱管失控,正在或可能发生的社区服刑人员行凶、闹事、自杀、从事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等突发事件。
7、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构有哪些组成?
答案: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县两级成立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由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信息掌握、情况通报、指挥协调等职能。相关政法部门要积极配合,整体联动,确保效果。
8、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及对策有哪些?
答案:突发事件发生地司法所必须在第一时问及时处置。一旦发生不能控制的紧急情况,要立即向“110”报警,并向县级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办公室依据事态发展情况,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实施政法部门联合处置、快速处置、有效处置。
第四篇:创新工作机制 探索社区矫正新途径
创新“1234”工作机制 探索社区矫正新途径
薛城区是全省首批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区(县)之一。2004年以来,该区按照“依法规范、积极稳妥、教育感化、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探索并全面推行“1234”工作模式(每个司法所设立一个矫正办公室,成立社区矫正专职人员、社会志愿者两支工作队伍,健全组织保障、矫正管理、齐抓共管三项工作机制,实行向判前、向解后、向监所、向家庭四项延伸),社区矫正工作扎实开展。截至目前,全区共接收矫正对象614人,解除矫正对象382人,无一人脱管失控和重新犯罪。
强化组织保障,社区矫正组织网络不断健全。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15个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薛城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为财政拨款副科级单位,隶属区司法局,核定编制5人,工作人员享受人民警察待遇,具体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各镇(街)、部门也相继成立了领导和组织办事机构,每个司法所设立一个社区矫正办公室,固定1~2名专职工作人员,村(居)则明确各村(居)司法行政协理员为社区矫正工作负责人,全区上下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区、镇(街)、村(居)三级组织网络,构建起无缝对接、运转协调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强化队伍建设,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工作试点之初,从枣庄监狱、市劳教所借调7名干警充实社区矫正专职人员队伍,并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组建社区矫正专职人员。各镇(街)确立由司法所所长、公安派出所分管所长、司法所专职人员组成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队伍,承担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教育疏导、生活救助等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建立以村(居)司法行政协理员为骨干,以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退休干部、教师和矫正对象的亲属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本着“以人为本、科学施教”的原则,关心、爱护、帮助每一名矫正对象,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教育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建立健全制度,社区矫正机制建设扎实推进。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健全完善《薛城区公检法司社区矫正工作衔接制度》、《薛城区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制度》等30多项制度。区司法局与基层司法所分别签订社区矫正工作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司法所目标考核,对工作出色的表彰奖励。同时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按社区矫正对象管理人数予以拨付。健全监管矫正机制。按照“依法导其行、以矫育其人、以帮促其变”的工作思路,实行工作程序法制化、矫正教育多元化、监管方式层级化、档案管理规范化“四化”管理。扎实做好教育矫正、公益劳动矫正(行为矫正)、心理矫正、制度矫正、感化矫正,并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犯罪类型、改造表现、社会环境、人身危险性等多方面差异实行分级管理,将其分为宽管、普管、严管三级,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个矫正个案,并适时调整矫正方案。健全齐抓共管机制。健全完善以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司法所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由公、检、法、司分管领导参加的联席会;健全公安、司法和村(居)齐抓共管协调机制;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对象排查、核查、核对制度和社区矫正对象动态分析报告制度。同时还建立了监管、教育、帮扶“一体化”制度、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机制。
强化衔接管理,实行向判前、向解后、向监所、向家庭四项延伸。做好判前社会调查工作,将社区矫正工作向判前延伸。在法院拟判处非监禁刑的刑事案件审前,通过深入犯罪嫌疑人村(居)委会、派出所、单位和家庭,对其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一贯表现以及实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为法院对提出综合评估意见和量刑建议,便于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与审判工作的有效衔接。截至目前,共接受法院委托函开展判前社会调查29例,较好地维护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做好帮教安置工作,将社区矫正工作向解后延伸。按照“接收有人管,就业有人扶、困难有人助、政策有保障”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教育改造帮教安置“一体化”工程,依托职业学校、加工企业、种植、养殖等帮教安置基地为其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并对解矫后的社区服刑人员跟踪管理、继续帮扶,实施大墙内帮教工程,将社区矫正工作向监所延伸。积极与枣庄监狱、劳教所等监所沟通信息,掌握薛城籍服刑人员的改造表现情况。发放《社区矫正工作明白纸》,让服刑人员提前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制教育、心理疏导等工作,为日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奠定基础。开展形式多样帮教活动,将社区矫正工作向家庭延伸。积极协调国土、民政、人社、教育等部门,为符合条件的矫正对象及亲属解决就业、低保、入托、入学等实际困难,为促进矫正对象顺利回归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截至目前,先后为矫正对象家庭办理了社会低保7户,为其子女解决入户、入托、入学问题21人次,帮助其就业39人次。(刘统志、周贤俊)
第五篇:社区矫正工作
宁化县自2011年9月份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共接收符合要求、条件成熟的社区服刑人员168名,其中解矫25名,在矫143名,无一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各项流程,严肃社区矫正各项工作,根据省司法厅要求,今年全面开展社区矫正“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宁化县司法局认真传达上级指示精神,下发了《在全县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并创新工作举措,采取五项措施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了无一矫正对象重新犯罪。
一是规范化社区矫正各项流程。不断探索总结社区矫正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做法,严格按照两院两部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制定了《宁化县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对社区矫正衔接、矫正执行、矫正解除等重要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统一规范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流程和要求。
二是规范运用好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手段。2012年,积极开展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工作。各司法所均安装并使用上政务外网,并及时运行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和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两套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同时,县司法局正在积极与县电信部门联系,做好对矫正人员手机定位实时管理的准备工作。
三是规范审前评估调查工作。县矫正办在接到法院、监狱的委托调查函后,及时下发居住地司法所,并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深入相关社区、单位、家庭、学校、派出所等进行调查工作,规定时间内形成调查结论后报县矫正办审核,由局分管领导签批,自下而上,层层把关,确保审前调查工作规范开展。截止目前,全县共接受各地人民法院和监狱的审前调查委托函16人次,调查16人次,有力的推进了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四是规范奖惩制度。两院两部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下发后,县司法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各司法所学习,并积极运用于日常监管过程中。司法所在发现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矫正要求时,立即严厉批评社区服刑人员并要求其不再违反矫正规定;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所上报县矫正办给予处分。目前,已对2例违反日常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给予警告处分。通过规范奖惩制度,让社区服刑人员明白社区矫正的严肃性,也利于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五是加大培训力度,规范矫正队伍。提高司法工作人员执法水平和开展工作的综合能力素质,是搞好社区矫正工作的前提条件。积极结合今年省厅“规范化管理年”建设的要求以及市局文件,多次组织司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60余人次。通过培训,使司法所工作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熟练正确地运用矫正工作方法和技巧,以适应新形势下社区矫正的工作需要。同时,县司法局正在积极向上级领导请示,并与有关部门相协调,努力做好我县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配备工作。
大排查、走访
为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安全工作的会议精神,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进一步落实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各项工作措施,丰富教育矫正形式,拓展安置帮教渠道,提高社区矫正质量,预防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努力维护辖区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金凤
区司法局从5月4日至5月31日,在辖区范围内对在册的158名刑释解教人员和122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一次“大走访、大排查、大帮教”专项活动。
为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金凤区司法局于5月4日召开各司法所全体人员、社区矫正警察会议,专题部署安排此项工作,制定下发《金凤区司法局关于结合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大走访、大排查、大帮教专项活动的通知》。《通知》中要求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精心组织,迅速开展排查走访活动。各司法所要组织全方位、拉网式的排查走访,确保不漏一人;要对重点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做好走访记录,并落实好帮教措施;对排查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拿出对策,重点问题要及时上报。二是讲究方法,真正取得开展活动的主动权。各司法所要讲究工作方法和策略,注意工作态度,避免引起当事人及其亲属的误解和抵触,并结合活动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帮助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和矛盾纠纷当事人解决实际困难,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三是强化服务,努力营造开展此项活动的良好氛围。要深入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一线,摸准社区、村(居)、工厂、企业影响稳定的主要问题和监管帮教工作中的漏洞,并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工作业务,主动作为,强化职能,整合资源,集中时间、集中人力,提供法律服务,进行法制宣传,为维护社会和谐安全稳
定积极发挥作用。四是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开展排查走访活动,确保此项活动有效开展。
目前,排查、走访、帮教活动正在有序进行。通过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行之有效的各项工作,为确保辖区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