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拟打造五大特色品牌推进文化强省建设201103
河北拟打造五大特色品牌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新华网河北频道(2011-03-15 16:07:01)稿件来源: 河北日报
聂辰席
文化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新阶段,尤其需要充分运用我省文化资源激发精神力量,为推动科学发展、加速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党的十七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文化建设,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文化事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和省两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鲜明提出“十二五”时期努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宏伟目标。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又进一步对今后五年的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并强调河北要发展、要振兴,必须构筑起强大的文化力量,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
河北文化遗存众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目标,必须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普及中提高,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系统梳理文化脉系,倾力打造“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把河北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进一步推动河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红色太行:英雄河北的文化血脉
-核心元素: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129师司令部旧址、李大钊纪念馆、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前南峪抗大旧址、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等。□文化内涵:革命文化
巍巍太行是一座革命的大山,是河北的文化血脉和标志性符号。我省境内太行山区分布着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前南峪抗大旧址、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等全国知名的革命圣地或遗址。在风雨如磐的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太行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谱写了中华民族救国图存的光辉篇章。革命圣地西柏坡是中共中央进入北平前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主席曾在这里指挥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举行全国土地会议,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的光辉论断,谋划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红色太行,还流传着狼牙山五壮士、野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等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具 1 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太行儿女展现出了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着眼激发人们爱党爱国、建设河北的热情,近年来我省立足弘扬革命传统、传播太行精神,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建、管、用并举,积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特别是对位于太行山区域的西柏坡纪念馆、129师司令部旧址、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和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等进行了规划建设和改陈布展,极大增强了教育基地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各级教育基地为依托,以重大节庆、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了教育基地巡学、共建共育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积极推进教育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有力促进了广大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充分运用红色太行资源开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教育,组织爱国歌曲大家唱、“双百”人物评选学习宣传等活动。以“红色太行”为题材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举办大型文艺晚会《魅力河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推出电影《谁主沉浮》、交响乐《柏坡交响》、电视剧《为了新中国前进》、电视纪录片《毛泽东1949》等系列重点作品,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进一步打造提升“红色太行”文化品牌,一是坚持以“红色太行”为主线,串连起几大革命圣地,辅之以沿途各个革命旧址,大力发展太行山红色旅游,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把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可歌可泣的光荣史牢牢凝固在河北大地上,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心坎里。二是继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提升展示、讲解和服务水平。按照统筹规划、连点成片的思路,推进教育基地及其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精心打造一批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群。当前要重点推进“大西柏坡”建设,做好中央部委旧址修复工作,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更加丰富、更具感染力的教育资源。三是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之路,整体设计、系统打造,倾力构建太行山文化产业带,培育和发展山区特色文化产业,促进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老区人民生活水平。四是以弘扬太行精神为主要内容推进精品创作生产,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新中国成立65周年等重大活动,突出抓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生产,使相关作品成系列、扩影响,成为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载体,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和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壮美长城:古老中国的文化象征
-核心元素:老龙头、山海关、姜女庙、喜峰口、潘家口水下长城、金山岭、鸡鸣驿、大境门等。
□文化内涵:爱国文化
万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智慧,渗透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最好历史见证。
河北是长城途经最长、保存最完好、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省份,境内长城长达2000多公里。世人普遍认可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的说法,而万里长城的入海口就是我省秦皇岛老龙头。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地区流传着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孟姜女哭长城以及戚继光练兵抗倭等历史故事。秦皇岛抚宁县长城素有“天然长城博物馆”之美誉,是明长城的精华。张家口“大好河山”大境门,是万里长城上独一无二的“门”。位于承德滦平县境内的金山岭长城保存完整、奇峻壮美,更是明长城的典型代表。中央电视台每晚新闻联播片头长城画面就取自这里。河北省长城沿线,底蕴深厚、风光雄奇、故事众多、文化独特。
长城是一座深厚的文化富矿,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展示和宣传,大力弘扬长城文化体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将其转化为人们做好各项实际工作的内在动力。近年来,我省完成了长城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全面展示长城的历史与文化、长城建筑的结构与布局、历史上发生在长城内外的重大军事活动,以及长城沿线分布的历史名胜、人文景观,堪称中国长城的“百科全书”。实施了山海关长城修复工程,作为长城保护工程中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被誉为长城维修保护工作的典范。加大长城沿线重要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实施了鸡鸣驿文化遗产保护等工程。包括商业、文化、宗教三方面建设内容的张家口标志性建筑———长城大境门综合改造工程正在加紧推进。举办山海关国际长城节、中华龙抬头文化旅游节等多项大型节庆活动,推出以电视剧《大境门》等为代表的一批反映长城历史文化的文艺作品,有效扩大了长城文化的影响力。
进一步打造提升“壮美长城”文化品牌,一是扎实做好长城文物遗产维护和相关产业发展工作。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好、利用好与长城相关的文物古迹和遗迹遗址,发掘整理涉及长城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古城旧区保护开发,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使长城修复维护工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二是深入发掘长城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强长城文化的理论研究,特别要注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新的实践发展,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不断丰富拓展长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彰显长城文化的现实价值和持久魅力。三是充分发挥长城文化的教育功能。利用长城宝贵的文化资源,深化拓展思想教育内容,开发系列文化产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大力发展长城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吸引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参观游览,激发热爱祖国、建设河北的动力和热情。
诚义燕赵:人文河北的历史源头
-核心元素:阳原县泥河湾遗址、涿鹿县三祖圣地、磁山遗址、易县燕下都、邯郸赵王城、中山国遗址、涿州三义宫、正定古城、永年广府古城等。□文化内涵:根脉文化
河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张家口阳原县泥河湾被世人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这里有距今约200万年前人类进餐的遗迹,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 起源地。千古文明开涿鹿、合符文化定中华。涿鹿较完整地保存了黄帝城、炎帝营、蚩尤寨、釜山等20多处华夏三大始祖的遗址遗迹。在涞水与易县交界的洪崖山上有后土黄帝庙、黄帝崖、轩辕洞等,相传是黄帝祭祀远祖、后人祭祀黄帝的场所;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涞水县南高洛音乐会,相传是黄帝祭祀音乐的传承。位于邯郸武安的磁山文化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是早期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和历史见证。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境内燕、赵双雄并峙,还有号称“战国第八雄”的中山国。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分布着丛台赵王城、邺城遗址、广府古城、古中山国遗址、正定古城、定州汉中山国都、燕下都、涿州三义宫等古都古城遗址,真实记录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足迹;散落着河北梆子、评剧、吴桥杂技、蔚县剪纸、武强年画、衡水内画、曲阳石雕、井陉拉花、冀东皮影等文化艺术瑰宝,生动演绎着燕赵历史文化的不朽传奇。
“诚义燕赵”是河北文化的根脉,是人文河北的源头。无论是燕人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还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中国改革之先河,廉颇蔺相如外敌当前摒私欲存大义的将相和,无论是中山以千乘之国在七雄虎视中不甘平庸、奋发有为的无畏气概,还是流传民间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常山赵子龙忠心事主,都在中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燕赵”这一称谓直观体现着河北的历史,也凝结出了仁厚诚朴、重信尚义、慷慨忠勇的人文精神底蕴。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悼念冀东杨十三烈士亲拟挽联“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尤见典型”,就是燕赵文化的生动写照。燕赵文化所特有的忧患意识、牺牲精神和进取品质,已经深深融入河北历史文化的根脉之中。
为再现“诚义燕赵”的文化意蕴和魅力,近年来我省深入挖掘、系统梳理燕赵文化资源,不断深化燕赵历史文化研究,推出一大批研究成果。切实加强燕赵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利用,建设了磁州窑、邢窑等一批主题博物馆,启动了永年广府、正定古城保护开发工程,全面加快古城风貌恢复进程,打造古城文化品牌。围绕弘扬燕赵文化中的忠诚大义精神,推出“唐山十三义士”等一批先进典型,创作推出了一系列历史和现实题材的戏剧、影视剧等文艺作品,出版了多部反映燕赵历史文化的图书。秉承“诚义”优良传统,着眼新的实践要求,广泛开展“城镇面貌大变样、市民素质大提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诚信河北”建设,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同时,引导推动各市县结合各自历史底蕴,彰显地域风格,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和精品,以多种形式传播和弘扬河北人执著、忠义、慷慨的良好形象,优化了河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
进一步打造提升“诚义燕赵”文化品牌,一是加强资源保护。大力实施燕赵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开发工程,深入推进古中山国遗址公园建设、永年广府古城保护整治与文化旅游开发、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大名县“宋府明城”保护开发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非遗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传播基地和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基地建设。二是用好科技力量。深入实施“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工程,充分运用数字、网络等新技术研究、修缮、保护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新兴业态,推进宣传文化展示方法创新,情景再现传统生产技术和工 艺流程,开发丰富多彩的数字和网络文化产品,增强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和趣味性,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体验燕赵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三是开展宣传教育。在继承弘扬传统燕赵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赋予其时代特色内涵,在全社会广泛传扬。深入推进我省“文化名人名品名栏目”建设,推出一批体现燕赵文化特色、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精品力作,培育催生具有燕赵风骨的文艺现象、文艺形式和文艺流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标志性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体现“诚义燕赵”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共铸诚信”活动,推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使“诚义”精神化为全省干部群众更加自觉的道德认同,变为促进河北科学发展更加强大的文化力量。
神韵京畿:护城河畔的文化之春
-核心元素:直隶总督署、承德避暑山庄、遵化清东陵、易县清西陵、张北县元中都遗址、宣化钟鼓楼、义和团廊坊大捷等。
□文化内涵:畿辅文化
河北环绕北京,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首都“护城河”。元、明、清时期,河北一直为畿辅之地,地位十分显赫。“元代三大都”之一的元中都在张北,清代直隶总督统管京津冀衙署在保定,第二政治中心在承德,清朝皇家陵寝东陵、西陵分别在遵化和易县。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和清东(西)陵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北洋军阀时期、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会在京、津、保、石之间曾经数次变迁,这种大交流大融合使河北文化呈现出浓郁的京畿色彩。
着眼充分发挥“神韵京畿”文化优势,彰显服务北京、发展河北的良好形象,近几年我省主动承接京津文化辐射,打造区域文化产业增长极,重点建设了保定亿万泰动漫基地、石家庄动漫基地、吴桥世界杂技博览园、曲阳雕刻艺术城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实施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修缮维护等一系列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大力发展环京津文化休闲旅游。聚焦“京畿之地·希望河北”加强对外宣传,成功开展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宣传河北工作,在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开展河北文化集中展演和交流,连续组织“百家媒体看河北”、“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北行”等活动,推出6个版本的河北形象宣传片,在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举办“河北文化周”,有效扩大了河北文化的影响力。当前,河北正在充分利用环首都地缘人文优势,着力打造体制、政策、服务和综合环境梯度差,增创科学发展的新优势。借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加快推动河北文化建设,正在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打造提升“神韵京畿”文化品牌,一是推进环首都文化产业带建设。深入挖掘环首都有关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名片。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体育健身、印装和物流、文化娱乐及演艺、文化产品及销售、动漫游戏、民俗节庆及会展等产业,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组团式、集约化发展。二是突出抓好相关重大项目建设。突出大型主题文化公园和休闲度假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河北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北方文化创意产业“硅谷”;建设“梦廊坊·杂技谷”项目,打造京津文化旅游第一站,形成世界级杂技文化产业基地;深入推进承德“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推出大型实景演出《康熙大帝》。三是继续深化以“京畿神韵”为主题的河北文化外宣活动。进一步打开视野,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深化与省外和国外媒体的合作,积极参与区域性、全国性和国际性的重大活动,提高对外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国内突出京津沪等一线城市,在境外突出与河北开展合作的重点国家和地区,继续深入开展河北文化集中展演活动,不断提高我省的知名度美誉度。
弄潮渤海:崛起的海洋文明
-核心元素: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黄骅港、北戴河、黄金海岸等。
□文化内涵:开放文化
河北外环渤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沿海省份,海洋文明是助推河北腾飞的重要引擎。河北环渤海地区有著名的中国近代工业摇篮———唐山,有始建于1898年的目前世界最大煤炭输出港和散货港———秦皇岛港,还有京唐港、曹妃甸港和黄骅港等系列综合性大港。特别是唐山,现代工业文明底蕴深厚,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座机械化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和第一件卫生瓷,唐山人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抗震精神更令世人瞩目。渤海岸边还有北戴河、黄金海岸等众多旅游胜地,文化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临港产业发展明显提速,近代工业文明迸发出新的活力,为我省文化建设注入了新内涵、提供了新支点、开辟了新领域。
围绕提升河北“弄潮渤海”的文化形象,引导全省干部群众进一步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阀门”,发挥环渤海区位优势,以开放的视野推动各项工作改革创新,近年来我省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选树了一批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开放发展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坚定了全省干部群众建设沿海强省的信心和决心。充分挖掘沿海和近现代工业文明资源,启动了河北(唐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一期和秦皇岛玻璃博物馆等项目,有力促进了我省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走在全国前列”目标,增强了文化发展活力,展示了河北作为沿海省份所应有的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气概。推出电影《唐山大地震》,创国产电影多项票房纪录,扩大了渤海明珠唐山的影响;创排《海上生明月》等大型实景演出,彰显了山海龙岛秦皇岛的开放气度;办好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沧州分会场)、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展示了沧州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的宏大气魄。
进一步打造提升“弄潮渤海”文化品牌,一是着力构建沿海海洋文化产业带。建设现代产业展示体验文化集群,大力发展旅游度假、杂技武术、创意设计、道具生产、广告会展等产业,探索推进开滦中国矿业文化旅游发展产业园、唐人主题公园、北戴河创意文化产业园、纪晓岚文化产业园、大运河文化产业园等项目。二是谋划推出系列文化精品。借鉴电影《唐山大地震》成功经验,围绕彰显河北的沿海开放形象,不断打造有影响力的影视剧、舞台剧 和实景演出。特别注重河北现代工业文明和改革开放题材的精品创作,提升沿海地区的文化品位,充分展现河北的海洋文明。三是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立足服务全省对外开放大局,建立健全宣传文化与商务、外办等部门的协作机制,推动河北文化“走出去”。积极培育外向型文化出口企业,支持我省文化企业在境外投资兴办文化企业。四是大力开展舆论宣传。充分展示我省沿海经济隆起带的新举措新成效,引导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开放意识,抓住用好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难得机遇,向开放要发展、向开放要转变、向开放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海洋的胸怀构建我省内外融通的开放发展新格局,使河北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投资热土和创业福地。
打造提升以上五大特色文化品牌,必须注重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始终站在产业链、价值链和艺术链的高端,运用世界眼光、开放思维和市场方法,高起点规划设计,大力度改革创新;注重资源整合、亮点聚合,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形成整体合力,在凸显比较优势中聚焦重点、打造亮点,加强各地各有关部门协作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多赢;注重项目带动、务实推进,树立现代理念,组织专业策划,全面提高文化项目的谋划、包装、运作、融资、实施水平,深入运用“五式工作法”,推动文化品牌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注重营造环境、浓厚氛围,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在全省上下努力营造关注“五大品牌”、发展“五大品牌”的良好环境。通过以上“四个注重”,进一步打响五大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推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步伐,为推动河北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打造五大特色品牌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打造五大特色品牌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聂辰席
文化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新阶段,尤其需要充分运用我省文化资源激发精神力量,为推动科学发展、加速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党的十七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文化建设,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文化事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和省两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鲜明提出“十二五”时期努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宏伟目标。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又进一步对今后五年的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并强调河北要发展、要振兴,必须构筑起强大的文化力量,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
河北文化遗存众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目标,必须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普及中提高,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系统梳理文化脉系,倾力打造“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把河北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进一步推动河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红色太行:英雄河北的文化血脉
-核心元素: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129师司令部旧址、李大钊纪念馆、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前南峪抗大旧址、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等。
□文化内涵:革命文化
巍巍太行是一座革命的大山,是河北的文化血脉和标志性符号。我省境内太行山区分布着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前南峪抗大旧址、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等全国知名的革命圣地或遗址。在风雨如磐的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太行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谱写了中华民族救国图存的光辉篇章。革命圣地西柏坡是中共中央进入北平前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主席曾在这里指挥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举行全国土地会议,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的光辉论断,谋划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红色太行,还流传着狼牙山五壮士、野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等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太行儿女展现出了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着眼激发人们爱党爱国、建设河北的热情,近年来我省立足弘扬革命传统、传播太行精神,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建、管、用并举,积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特别是对位于太行山区域的西柏坡纪念馆、129师司令部旧址、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和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等进行了规划建设和改陈布展,极大增强了教育基地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各级教育基地为依托,以重大节庆、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了教育基地巡学、共建共育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积极推进教育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有力促进了广大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充分运用红色太行资源开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教育,组织爱国歌曲大家唱、“双百”人物评选学习宣传等活动。以“红色太行”为题材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举办大型文艺晚会《魅力河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推出电影《谁主沉浮》、交响乐《柏坡交响》、电视剧《为了新中国前进》、电视纪录片《毛泽东1949》等系列重点作品,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进一步打造提升“红色太行”文化品牌,一是坚持以“红色太行”为主线,串连起几大革命圣地,辅之以沿途各个革命旧址,大力发展太行山红色旅游,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把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可歌可泣的光荣史牢牢凝固在河北大地上,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心坎里。二是继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提升展示、讲解和服务水平。按照统筹规划、连点成片的思路,推进教育基地及其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精心打造一批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群。当前要重点推进“大西柏坡”建设,做好中央部委旧址修复工作,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更加丰富、更具感染力的教育资源。三是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之路,整体设计、系统打造,倾力构建太行山文化产业带,培育和发展山区特色文化产业,促进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老区人民生活水平。四是以弘扬太行精神为主要内容推进精品创作生产,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新中国成立65周年等重大活动,突出抓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生产,使相关作品成系列、扩影响,成为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载体,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和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壮美长城:古老中国的文化象征
-核心元素:老龙头、山海关、姜女庙、喜峰口、潘家口水下长城、金山岭、鸡鸣驿、大境门等。
□文化内涵:爱国文化
万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智慧,渗透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最好历史见证。
河北是长城途经最长、保存最完好、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省份,境内长城长达2000多公里。世人普遍认可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的说法,而万里长城的入海口就是我省秦皇岛老龙头。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地区流传着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孟姜女哭长城以及戚继光练兵抗倭等历史故事。秦皇岛抚宁县长城素有“天然长城博物馆”之美誉,是明长城的精华。张家口“大好河山”大境门,是万里长城上独一无二的“门”。位于承德滦平县境内的金山岭长城保存完整、奇峻壮美,更是明长城的典型代表。中央电视台每晚新闻联播片头长城画面就取自这里。河北省长城沿线,底蕴深厚、风光雄奇、故事众多、文化独特。
长城是一座深厚的文化富矿,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展示和宣传,大力弘扬长城文化体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将其转化为人们做好各项实际工作的内在动力。近年来,我省完成了长城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全面展示长城的历史与文化、长城建筑的结构与布局、历史上发生在长城内外的重大军事活动,以及长城沿线分布的历史名胜、人文景观,堪称中国长城的“百科全书”。实施了山海关长城修复工程,作为长城保护工程中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被誉为长城维修保护工作的典范。加大长城沿线重要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实施了鸡鸣驿文化遗产保护等工程。包括商业、文化、宗教三方面建设内容的张家口标志性建筑———长城大境门综合改造工程正在加紧推进。举办山海关国际长城节、中华龙抬头文化旅游节等多项大型节庆活动,推出以电视剧《大境门》等为代表的一批反映长城历史文化的文艺作品,有效扩大了长城文化的影响力。
进一步打造提升“壮美长城”文化品牌,一是扎实做好长城文物遗产维护和相关产业发展工作。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好、利用好与长城相关的文物古迹和遗迹遗址,发掘整理涉及长城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古城旧区保护开发,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使长城修复维护工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二是深入发掘长城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强长城文化的理论研究,特别要注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新的实践发展,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不断丰富拓展长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彰显长城文化的现实价值和持久魅力。三是充分发挥长城文化的教育功能。利用长城宝贵的文化资源,深化拓展思想教育内容,开发系列文化产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大力发展长城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吸引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参观游览,激发热爱祖国、建设河北的动力和热情。诚义燕赵:人文河北的历史源头
-核心元素:阳原县泥河湾遗址、涿鹿县三祖圣地、磁山遗址、易县燕下都、邯郸赵王城、中山国遗址、涿州三义宫、正定古城、永年广府古城等。
□文化内涵:根脉文化
河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张家口阳原县泥河湾被世人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这里有距今约200万年前人类进餐的遗迹,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起源地。千古文明开涿鹿、合符文化定中华。涿鹿较完整地保存了黄帝城、炎帝营、蚩尤寨、釜山等20多处华夏三大始祖的遗址遗迹。在涞水与易县交界的洪崖山上有后土黄帝庙、黄帝崖、轩辕洞等,相传是黄帝祭祀远祖、后人祭祀黄帝的场所;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涞水县南高洛音乐会,相传是黄帝祭祀音乐的传承。位于邯郸武安的磁山文化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是早期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和历史见证。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境内燕、赵双雄并峙,还有号称“战国第八雄”的中山国。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分布着丛台赵王城、邺城遗址、广府古城、古中山国遗址、正定古城、定州汉中山国都、燕下都、涿州三义宫等古都古城遗址,真实记录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足迹;散落着河北梆子、评剧、吴桥杂技、蔚县剪纸、武强年画、衡水内画、曲阳石雕、井陉拉花、冀东皮影等文化艺术瑰宝,生动演绎着燕赵历史文化的不朽传奇。
“诚义燕赵”是河北文化的根脉,是人文河北的源头。无论是燕人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还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中国改革之先河,廉颇蔺相如外敌当前摒私欲存大义的将相和,无论是中山以千乘之国在七雄虎视中不甘平庸、奋发有为的无畏气概,还是流传民间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常山赵子龙忠心事主,都在中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燕赵”这一称谓直观体现着河北的历史,也凝结出了仁厚诚朴、重信尚义、慷慨忠勇的人文精神底蕴。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悼念冀东杨十三烈士亲拟挽联“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尤见典型”,就是燕赵文化的生动写照。燕赵文化所特有的忧患意识、牺牲精神和进取品质,已经深深融入河北历史文化的根脉之中。
为再现“诚义燕赵”的文化意蕴和魅力,近年来我省深入挖掘、系统梳理燕赵文化资源,不断深化燕赵历史文化研究,推出一大批研究成果。切实加强燕赵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利用,建设了磁州窑、邢窑等一批主题博物馆,启动了永年广府、正定古城保护开发工程,全面加快古城风貌恢复进程,打造古城文化品牌。围绕弘扬燕赵文化中的忠诚大义精神,推出“唐山十三义士”等一批先进典型,创作推出了一系列历史和现实题材的戏剧、影视剧等文艺作品,出版了多部反映燕赵历史文化的图书。秉承“诚义”优良传统,着眼新的实践要求,广泛开展“城镇面貌大变样、市民素质大提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诚信河北”建设,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同时,引导推动各市县结合各自历史底蕴,彰显地域风格,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和精品,以多种形式传播和弘扬河北人执著、忠义、慷慨的良好形象,优化了河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
进一步打造提升“诚义燕赵”文化品牌,一是加强资源保护。大力实施燕赵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开发工程,深入推进古中山国遗址公园建设、永年广府古城保护整治与文化旅游开发、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大名县“宋府明城”保护开发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非遗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传播基地和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基地建设。二是用好科技力量。深入实施“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工程,充分运用数字、网络等新技术研究、修缮、保护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新兴业态,推进宣传文化展示方法创新,情景再现传统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开发丰富多彩的数字和网络文化产品,增强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和趣味性,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体验燕赵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三是开展宣传教育。在继承弘扬传统燕赵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赋予其时代特色内涵,在全社会广泛传扬。深入推进我省“文化名人名品名栏目”建设,推出一批体现燕赵文化特色、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精品力作,培育催生具有燕赵风骨的文艺现象、文艺形式和文艺流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标志性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体现“诚义燕赵”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共铸诚信”活动,推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使“诚义”精神化为全省干部群众更加自觉的道德认同,变为促进河北科学发展更加强大的文化力量。神韵京畿:护城河畔的文化之春
-核心元素:直隶总督署、承德避暑山庄、遵化清东陵、易县清西陵、张北县元中都遗址、宣化钟鼓楼、义和团廊坊大捷等。
□文化内涵:畿辅文化
河北环绕北京,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首都“护城河”。元、明、清时期,河北一直为畿辅之地,地位十分显赫。“元代三大都”之一的元中都在张北,清代直隶总督统管京津冀衙署在保定,第二政治中心在承德,清朝皇家陵寝东陵、西陵分别在遵化和易县。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和清东(西)陵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北洋军阀时期、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会在京、津、保、石之间曾经数次变迁,这种大交流大融合使河北文化呈现出浓郁的京畿色彩。
着眼充分发挥“神韵京畿”文化优势,彰显服务北京、发展河北的良好形象,近几年我省主动承接京津文化辐射,打造区域文化产业增长极,重点建设了保定亿万泰动漫基地、石家庄动漫基地、吴桥世界杂技博览园、曲阳雕刻艺术城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实施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修缮维护等一系列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大力发展环京津文化休闲旅游。聚焦“京畿之地·希望河北”加强对外宣传,成功开展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宣传河北工作,在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开展河北文化集中展演和交流,连续组织“百家媒体看河北”、“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北行”等活动,推出6个版本的河北形象宣传片,在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举办“河北文化周”,有效扩大了河北文化的影响力。当前,河北正在充分利用环首都地缘人文优势,着力打造体制、政策、服务和综合环境梯度差,增创科学发展的新优势。借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加快推动河北文化建设,正在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打造提升“神韵京畿”文化品牌,一是推进环首都文化产业带建设。深入挖掘环首都有关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名片。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体育健身、印装和物流、文化娱乐及演艺、文化产品及销售、动漫游戏、民俗节庆及会展等产业,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组团式、集约化发展。二是突出抓好相关重大项目建设。突出大型主题文化公园和休闲度假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北方文化创意产业“硅谷”;建设“梦廊坊·杂技谷”项目,打造京津文化旅游第一站,形成世界级杂技文化产业基地;深入推进承德“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推出大型实景演出《康熙大帝》。三是继续深化以“京畿神韵”为主题的河北文化外宣活动。进一步打开视野,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深化与省外和国外媒体的合作,积极参与区域性、全国性和国际性的重大活动,提高对外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国内突出京津沪等一线城市,在境外突出与河北开展合作的重点国家和地区,继续深入开展河北文化集中展演活动,不断提高我省的知名度美誉度。
弄潮渤海:崛起的海洋文明
-核心元素: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黄骅港、北戴河、黄金海岸等。
□文化内涵:开放文化
河北外环渤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沿海省份,海洋文明是助推河北腾飞的重要引擎。河北环渤海地区有著名的中国近代工业摇篮———唐山,有始建于1898年的目前世界最大煤炭输出港和散货港———秦皇岛港,还有京唐港、曹妃甸港和黄骅港等系列综合性大港。特别是唐山,现代工业文明底蕴深厚,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座机械化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和第一件卫生瓷,唐山人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抗震精神更令世人瞩目。渤海岸边还有北戴河、黄金海岸等众多旅游胜地,文化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临港产业发展明显提速,近代工业文明迸发出新的活力,为我省文化建设注入了新内涵、提供了新支点、开辟了新领域。
围绕提升河北“弄潮渤海”的文化形象,引导全省干部群众进一步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阀门”,发挥环渤海区位优势,以开放的视野推动各项工作改革创新,近年来我省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选树了一批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开放发展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坚定了全省干部群众建设沿海强省的信心和决心。充分挖掘沿海和近现代工业文明资源,启动了河北(唐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一期和秦皇岛玻璃博物馆等项目,有力促进了我省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走在全国前列”目标,增强了文化发展活力,展示了河北作为沿海省份所应有的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气概。推出电影《唐山大地震》,创国产电影多项票房纪录,扩大了渤海明珠唐山的影响;创排《海上生明月》等大型实景演出,彰显了山海龙岛秦皇岛的开放气度;办好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沧州分会场)、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展示了沧州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的宏大气魄。
进一步打造提升“弄潮渤海”文化品牌,一是着力构建沿海海洋文化产业带。建设现代产业展示体验文化集群,大力发展旅游度假、杂技武术、创意设计、道具生产、广告会展等产业,探索推进开滦中国矿业文化旅游发展产业园、唐人主题公园、北戴河创意文化产业园、纪晓岚文化产业园、大运河文化产业园等项目。二是谋划推出系列文化精品。借鉴电影《唐山大地震》成功经验,围绕彰显河北的沿海开放形象,不断打造有影响力的影视剧、舞台剧和实景演出。特别注重河北现代工业文明和改革开放题材的精品创作,提升沿海地区的文化品位,充分展现河北的海洋文明。三是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立足服务全省对外开放大局,建立健全宣传文化与商务、外办等部门的协作机制,推动河北文化“走出去”。积极培育外向型文化出口企业,支持我省文化企业在境外投资兴办文化企业。四是大力开展舆论宣传。充分展示我省沿海经济隆起带的新举措新成效,引导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开放意识,抓住用好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难得机遇,向开放要发展、向开放要转变、向开放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海洋的胸怀构建我省内外融通的开放发展新格局,使河北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投资热土和创业福地。
打造提升以上五大特色文化品牌,必须注重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始终站在产业链、价值链和艺术链的高端,运用世界眼光、开放思维和市场方法,高起点规划设计,大力度改革创新;注重资源整合、亮点聚合,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形成整体合力,在凸显比较优势中聚焦重点、打造亮点,加强各地各有关部门协作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多赢;注重项目带动、务实推进,树立现代理念,组织专业策划,全面提高文化项目的谋划、包装、运作、融资、实施水平,深入运用“五式工作法”,推动文化品牌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注重营造环境、浓厚氛围,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在全省上下努力营造关注“五大品牌”、发展“五大品牌”的良好环境。通过以上“四个注重”,进一步打响五大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推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步伐,为推动河北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彰显特色 集中优势 倾力打造“五大文化品牌”
国家最新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倡“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在国家新的战略高度上,文化产业在这样一个宏观经济环境之下必将开始一轮新的增长。河北省也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2010年3月8日,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这是河北省第一个由省政府发布的文化产业规划。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确定了3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使得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新引擎。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聂辰席于2011年年初发表《打造五大特色品牌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指出河北文化遗存众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目标,必须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普及中提高,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系统梳理文化脉系,倾力打造“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把河北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进一步推动河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1年6月28日下午,由河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河北省五大文化品牌展”在省博物馆开幕,展览面积近800平方米,展示了近年来我省围绕“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的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情况所取得的成就。“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植根于燕赵文化深厚的底蕴和鲜明的脉系,特色鲜明,凸显区域优势,其核心元素依次彰显了革命文化、爱国文化、根脉文化、畿辅文化和开放文化等河北文化的精神内涵: 文化品牌一 红色太行:英雄河北的文化血脉
-核心元素: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129师司令部旧址、李大钊纪念馆、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前南峪抗大旧址、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等。
□文化内涵:革命文化
文化品牌二 壮美长城:古老中国的文化象征
-核心元素:老龙头、山海关、姜女庙、喜峰口、潘家口水下长城、金山岭、鸡鸣驿、大境门等。
□文化内涵:爱国文化
文化品牌三 诚义燕赵:人文河北的历史源头-核心元素:阳原县泥河湾遗址、涿鹿县三祖圣地、磁山遗址、易县燕下都、邯郸赵王城、中山国遗址、涿州三义宫、正定古城、永年广府古城等。
□文化内涵:根脉文化
文化品牌四 神韵京畿:护城河畔的文化之春
-核心元素:直隶总督署、承德避暑山庄、遵化清东陵、易县清西陵、张北县元中都遗址、宣化钟鼓楼、义和团廊坊大捷等。
□文化内涵:畿辅文化
文化品牌五 弄潮渤海:崛起的海洋文明
-核心元素: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黄骅港、北戴河、黄金海岸等。
□文化内涵:开放文化
如上所述,结合河北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因素,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名片,以“五大文化品牌”为着力点,倾力彰显河北文化整体魅力;找准区域比较优势,构建“五大文化品牌”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壮大区域文化产业,活跃文化产业发展全局,是河北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努力开辟文化产业发展新境界的又一新战略。
如何打造提升河北五大特色文化品牌,聂辰席同志提出“四个注重”:第一,必须注重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始终站在产业链、价值链和艺术链的高端,运用世界眼光、开放思维和市场方法,高起点规划设计,大力度改革创新;第二,注重资源整合、亮点聚合,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形成整体合力,在凸显比较优势中聚焦重点、打造亮点,加强各地各有关部门协作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多赢;第三,注重项目带动、务实推进,树立现代理念,组织专业策划,全面提高文化项目的谋划、包装、运作、融资、实施水平,深入运用“五式工作法”,推动文化品牌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第四,注重营造环境、浓厚氛围,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在全省上下努力营造关注“五大品牌”、发展“五大品牌”的良好环境。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特色名片。我省倾力打造五大文化特色品牌,是中央和省委对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强力推进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品位不断提高的结果,同时也是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基础深厚、要素支撑有力密不可分的。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我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系统梳理文化脉系,浓缩燕赵文化精髓,弘扬历史人文精神,彰显自然地理特色,集中区域优势,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进一步打响五大特色文化品牌,这对于加快推进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将为推动河北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京畿之地,希望河北,上演着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的传承;在历史所承载的文化血脉里,燕赵大地将在百花齐放中迎来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抓住文化的“魂”
文化建设既离不开形,更离不“魂”,尤其是文化品牌的建设,更需要有“魂”来提升。近年来,河北省按照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提升了河北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五大文化品牌建设,提升了河北文化的魅力、扩大了河北文化的张力、增强河北文化的影响力。
河北省梳理河北文化脉系,提出打造“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 将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亮丽的文化形象。
河北省境内太行山区有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赤岸129师司令部旧址、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等知名革命圣地,河北省大力发展太行山红色旅游,继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倾力构建沿太行山文化带,打造提升“红色太行”文化品牌,长城是古老中国的文化象征,河北是长城途经最长、保存最完好、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省份。做好长城文物遗产维护和相关产业发展工作,深入发掘长城文化的当代价值,充分发挥长城文化的教育功能,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打造提升“壮美长城”文化品牌。
“诚义燕赵”是河北文化的根脉,是人文河北的源头,具体体现为仁厚诚朴、重信尚义、慷慨忠勇的精神底蕴。打造提升这一文化品牌,就要加强燕赵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挖掘燕赵文化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赋予其时代特色,培育催生具有燕赵风骨的文艺精品和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神韵京畿”文化品牌,显示了河北与京津的唇齿与共关系,为利用好“梯度差”、实现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创造积极的文化氛围和心理条件。打造提升这一品牌,需要充分利用地缘人文优势推进环首都文化产业带建设,抓好相关重大项目建设,搞好文化外宣活动。打造提升“弄潮渤海”文化品牌,要谋划推出系列文化精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展现沿海经济发展隆起带和河北沿海的优越地理位置、独特的产业优势和改革开放意识,向世界展示河北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不难看出,河北省打造的“五大文化品牌”,正是抓住了文化之“魂”,文化才有了无限魅力。依托“五大文化品牌”,聚焦核心元素,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文艺表现形式,努力彰显革命文化、爱国文化、根脉文化、畿辅文化和开放文化等河北文化的精神内涵,就把河北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推动河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第三篇:关于河北建设文化强省的思考
关于河北建设文化强省的思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社会各界的共识。抢抓当前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实现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需要我们紧紧围绕“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响品牌”,下硬功夫,做大文章,见真成效。
做大产业规模,筑牢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根基
近三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省的“领跑”产业。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省文化产业总量仍相对较小、实力仍相对较弱。实现建设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必须把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以赴推动产业上规模,发展上水平。
一是充分发挥我省环京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应当说,我省文化产业特别是出版、印刷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未来发展应当以石家庄、保定、廊坊等城市为重点,以三河国家级印刷装订基地和河北数字印刷产业园为依托,整合区域印刷资源,建设2至3个印刷产业聚集区,打造环京津现代印刷产业带。并以此为基础,聚集区域文化资源,大力拓展出版传媒、文化会展、版权贸易、发行物流等相关产业,逐步形成与珠三角、长三角并驾齐驱的环京津文化产业隆起带。
二是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必须推动传统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数字传媒和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要进一步制定和落实推动文化创新的优惠政策,支持国有骨干文化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应用新设备,发展新业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鼓励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创新步伐,促进我省文化产业结构升级。
三是实施项目引领战略,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所确定的“出版产业创新工程”等30个重点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应抓住我省推进正定新区、黄骅新城、曹妃甸新城和北戴河新区开发建设的有利时机,规划实施一批高水准的文化产业项目,切实提高新兴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产值。
做强骨干企业,培育建设文化强省的主导力量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省骨干文化企业的数量还不多,综合实力还不强,影响力还不大,还需要进一步形成使优秀文化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机制。
一是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企业机制创新。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的要求,一方面,抓紧建立和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以适应国有文化企业在转企改制后对资产管理、干部管理和业绩考核等方面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企业内部机制创新,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使企业不断激发活力,提高竞争力。
二是整合资源,扶优扶强。打造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骨干文化企业,不仅需要企业内生活力,积聚实力,也需要政府外加助力,整合资源,推动企业发展。在研究制定下一步文化改革发展战略规划时,应当像整合钢铁、煤炭和港口企业那样,制定实施整合优质文化资源、做大做强骨干传媒集团的战略举措。
三是支持具备条件的龙头文化企业上市融资。上市融资是做强骨干企业、做响企业品牌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国已有近50家文化传媒企业上市融资,而河北尚无一家。我省应切实把文化企业上市融资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急事抓紧抓好,争取使1至2家文化企业早日上市融资。
做响文化品牌,打造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支撑
我省虽拥有丰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但缺乏深入挖掘、精心打磨和不断创新,迫切需要通过全方位努力,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品牌优势,打造出一系列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知名文化品牌。一是深入实施精品战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打造精品力作,既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也需要制定奖励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引导文化市场主体倾力打造河北的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推出能够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佳作,尽快形成能够代表河北水平、燕赵风范,深受广大受众喜爱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集群。
二是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提高河北文化的海内外影响力。要把文化走出去纳入全省对外开放大格局,支持优秀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河北、走出国门,支持和鼓励我省文化企业到省外、境外投资、贸易、办厂、办店和开发项目,组织或参与全国性、世界性的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全面提升河北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三是大力强化人才战略,为河北文化品牌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企业的成长、产品的研发、品牌的打造,关键在人才。应进一步加大各类高端和紧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经营的文化企业领军人才,一批具备较高素养的文化创意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一批文化大家、创作名家和艺术名人。要真正拿出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人才成长的环境问题,努力营造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和社会氛围。
第四篇: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建设文化品牌名校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建设文化品牌名校
淮安外国语学校 汤余颖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庄子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载体,从庄子的话中不难看出文化与一个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学校的文化建设,是衡量学校整体水平和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学校品位、塑造学校形象、寻求特色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淮安外国语学校是翔宇教育集团的发祥地,集现代化、花园式、书院气于一体。校园内周恩来广场庄严典雅,紫藤廊曲径通幽,未央湖碧波倒影,学子桥静卧水上,风景墙古朴别致。主教学楼临水而建,楼影一体,别具匠心。校园举目所及、举足所进既是知识的殿堂,更得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学校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核心工作,进行课程改革,积极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开发地方文化校本课程、校本教材,让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实践,形成中西文化交相辉映的校园文化特质。
历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实验学校”、中国书法教育的最高荣誉“兰亭中学”、“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模范民办学校”、“江苏省科研园地育人摇篮”、“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节水型单位”、江苏省“青年文明号”、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学校取得这样的成绩始终与校园文化建设分不开的。
一、建设校园环境文化,打造人文艺术校园
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包括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操场等。学校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校园里有标志性建筑----周恩来铜像广场,概貌学校一切工作;有精致的语录牌----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训,彰显着学校“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理念;校园里有师生的成果展示台;校园里随处能听到彬彬有礼地问候语 “老师好!”校园里任何地方都是排着队列有序行走,看不到追逐打闹,听不到说脏话;校园一尘不染、规范有序„„校园处处有浓浓的课改气息,有特有的书香气息,人文气息。在教育教学设施的建设中,学校时刻保持与时代同步,先后建起了高标准的微机室、多媒体语音室、综合电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为莘莘学子求学成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学校不断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教室全部建为多媒体网络教室,任课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初步建成了数字化校园。
高雅、优美的校园艺术文化,对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淮安外国语学校一贯重视通过多彩的活动,构建“艺术校园”。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陶冶学生情操,进一步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淮安外国语学校系统有计划地举行文化艺术节文艺会演。经过精心筛选出来的合唱、独唱、乐器演奏、舞蹈等20多个精彩节目表达了学生对青春的畅想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体现了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为进一步打造书香校园、文化校园,淮安外国语学校举行了学生书画作品展。淮安外国语学校教学楼的画廊内,陈列着学生的绘画、书法、剪纸和摄影等作品,其中书法有楷书、行书等;绘画作品有国画、水粉画、素描、蜡笔画等。这些作品,常常吸引广大师生驻足流连。
二、建设行为文化,打造活力校园
学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格调高雅、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组建了文学社、棋艺社、摄影社、歌咏队、篮球队、足球队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了“春季踏青节、风筝节,夏季龙舟节、艺术节,秋季体育节、科技节,冬季英语节、读书节”组成的“四季八节”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发挥了主渠道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踏青节”-----放飞心灵、亲近自然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亲近自然,放飞心灵一直是淮外一年一度踏青节所秉持的宗旨。每年春天该校都会带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花果山揽胜,西湖漫步,太湖三国城怀古,天目湖泛舟,瑶林仙境寻幽,苏州乐园探险„„笑容荡漾在同学们的脸上,激动写在同学们的眼里,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春天的活力让同学们尽收怀中。
(二)“风筝节”-----放飞梦想、彩绘蓝天
赏风筝、制风筝、放风筝,文化熏陶,理念引领,激发学生成为“心中有天空,眼中有目标,手中有分寸,脚下有土地”的放飞者。学生们在参与中亲近传统,在参与中放飞梦想,在参与中收获快乐并积淀智慧。风筝节使学生在快乐中重温童年的梦想,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打造了活力四射的魅力校园。
(三)“龙舟节”-----逐波追浪、敢争一流
每年在该校的龙舟文化节中,都有来自楚州、清河、清浦、淮阴、涟水、金湖、洪泽、盱眙、连云港等县市区的学生代表组成龙舟校友代表队参加。在比赛现场,激越的龙舟号子声中,擂鼓竞渡,众桨齐飞,龙舟竞渡别开生面,充分展示了淮外学生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争一流的精神风貌。学校举办龙舟文化节的目的,就是要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展示当代中学生积极进取、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团队风采。
(四)“体育节”-----参与快乐、合作进取
在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开幕式上,各班级各具特色的锣鼓声、口哨声、助威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整个运动场成了花的海洋、欢乐的世界。大型团体表演:三十二步集体舞、中华武术、“青春的旋律”团体操,以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冲天的声威,充分展示翔宇淮外一派生龙活虎,蒸蒸日上的宏伟气势。体育节围绕“参与快乐、合作进取”的主旨,还增设了“同舟共济”、“赶猪”、“袋鼠跳”等趣味比赛项目。
(五)“英语节”-----圣诞晚会、欢乐开怀
每年12月24日晚,该校“英语节”系列活动中的重头戏、一年一度的圣诞英语晚会如期开幕,整台晚会分为四大篇章:第一乐章,欢乐颂;第二乐章,祝你平安;第三乐章,明天会更好;第四乐章,难忘今宵。精心绘制的大型圣诞彩色背景图,五颜六色的灯光,把淮外的舞台映照得绚丽唯美,同学们流畅的英语,课本剧、小品、舞蹈、器乐、独唱、合唱、武术等精彩的表演令在场的所有嘉宾们交口称赞。台上精彩不断,台下掌声如雷,师生同台献技其乐融融,灯谜竞猜、书画穿插其中,尽展风采。特别是外教老师登台表演与全场互动,把晚会推向了高潮。在晚会进行中,各班民主产生的“圣诞老人”到晚会现场及各班级向所有同学派送圣诞礼品。整台晚会欢乐祥和,精彩纷呈。圣诞英语晚会,学生学英语、说英语、悟英语,英语真正成了自己的第二语言。
三、建设“成功论坛”,引入校外教育资源 淮外为深层次提高办学品味,把校外的优质教育生态资源整合到学校的生态建设中来,使名人名家成为该校生态系统中的独特的风景,为学生打开一条走近名人大师的绿色通道。他们和央视著名主持人鞠萍姐姐同台主持,他们和“童话大王”郑渊洁、北大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少儿作家秦文君、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黄蓓佳等一起讨论文学、人生、理想;他们和“南京零距离”节目主持人孟非、外交家范承祚大使、“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洪战辉等公众人物交流互动;他们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科学家赵忠贤、加拿大研究院博士杨起、科幻作家星河、“动物小说大王”著名作家沈石溪、被誉为“中国当代徐霞客”的李存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郦波等一同讨论人生;他们和中国著名军事科普专家、空军大校焦国力一起感受新武器、我国日益壮大的国防力量带来的震撼„„已先后有四十五位院士、作家、外交家和各领域的名家大师走进“淮外成功论坛”。淮外的孩子眼中的人物很多,心中的世界很大。
四、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彰显文化育人理念
我们依托学校发展背景,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成立文化建设领导机构,落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同时还组织学校教师、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群策群力,共同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如依据现有课程资源,围绕“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全面发展”教育主旨,结合教师和学生自身特长,创建学校兴趣英语课、经典美文阅读课等特色课程,开发《淮外三宝》、《母语积累》、《相约星期一》、《常常感动》、《公民视界》、《连心桥》、《且行且思》等几十种校本课程,在全国中学引起较大反响。《淮外三宝》——囊括了制度、心态、礼仪、习惯等几大块内容,要求学生按照《弟子规》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永远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遵守与人交往、集会、活动等各种礼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学校每学年把每周的国旗下讲话稿编成《相约星期一》作为德育的又一资源印发给所有学生。《常常感动》精选美文、充满真情的文章,它带给学生的是一份一份的感动,熏陶学生的真性情,让学生在感悟人间真情中成长。《公民视界》让全体师生身居淮外、胸怀寰宇,心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淮外编辑了《连心桥》刊物。《连心桥》架设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让学生懂得父母殷切的期望。这是淮外开辟出的家长、学校、孩子沟通的独特平台。《且行且思》是实践的思考,是思考的实践。他是淮外教师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结晶。这些校刊的编印充分显示了淮外浓厚的人文和学术氛围,深厚的文化底蕴凸显了翔宇文化育人的独特理念。
五、建设开放系统课程,打造和谐智慧课堂
为了给素质教育打造精品载体,作为教学体系改革的一大举措,淮外打造的课程超市有效整合校内教师、高校专家教授、社会知名专家学者这三重资源,设计出了“幸福人生”为主题的校本选修课程体系。为孩子可持续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征询全体学生需求意向的基础上,由教师自主开发课程,学校向全体学生公布课程“菜单”,学生根据自我意愿选择课程。课程体系突出选择性和层次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发挥个性的空间。《西游记》、《红楼梦》研究名家刘怀玉、孔凡成、市电视台主持人周坤、楚州电视台主持人马东桢、淮阴区、楚州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吴大华、张筱宁、知名谜家淮海晚报社朱墨兮、淮阴工学院法语教师吴永利等社会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均被淮外聘为选修课教师。如此多的名师造就了该校的品牌课程。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课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拓宽学生选课空间,满足综合人才的培养要求。
淮外“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特色,在家长和学生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淮外的学生,没有沉重的书包,没有繁重的课业,没有受迫式的学习,他们在自由的、民主的、幸福的教育环境下汲取知识,张扬个性,发展人格。通过放足够的假期,学校给学生留出了大量的发展时空,让每个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机会。学生有较大的思维时空,用于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以及深化拓展。
素质教育是否真正得以实施,关键点和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课堂。淮外的课堂营造民主、激情、理性的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室充盈快乐的气息;淮外的课堂追求知识、生活、生命的共鸣,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让课堂成为心灵成长的家园;淮外的理想课堂追求高效和生态的和谐统一。走进淮外课堂,第一道风景就让你眼睛一亮。上课铃声起学生齐诵每日积累——每日成语4个,每日格言一则。隽永的的格言,精辟的成语,既丰盈了学生的储备,也激活了课堂的氛围。淮外的学子都深知“好口才是人生必备的绿卡”。淮外以课堂为阵地,开辟口才训练场,去打造学生语言表达素养。母语是美丽的,每一堂语文课前5分钟,孩子们激情飞扬,比试口才,论长道短。英语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每一堂英语课都有“今日播报”、“英语角”,孩子们进入情境,大胆表现,张扬个性。政治课是社会的触角,每一堂课的“时事速递”引领孩子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淮安外国语学校的孩子都喜欢上课,因为课堂是“动的”、“活的”、“会飞的”。孩子们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点拨者、参与者。师生是平等的,展示、质疑、探究、交流、创新是课堂的主旋律。淮外的课堂最抢你的眼的首先是学生的座位,他们一改其他学校“插秧式”的排座位模式,以小组沙龙的方式排布。上课时,一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研究团队,他们之间既互相竞争,又合作学习。走进课堂,你会发现淮外的孩子不是那么“安分”,总喜欢和别人“叫板”。
淮外的课首先是从源头上变革,由老师“教的精彩”的讲堂转向学生“学的充实”的学堂。其次是“7-2-1”课堂时间的优化和重构,课堂70%时间是学生展示,20%时间是教师精讲点化,10%时间是当堂检测,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在运动中前进,在螺旋中上升。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业方式的变革,淮外实行导学案、训练案双案并举,导学案在课前,是自主学习的指向标,训练案在课堂,是学习效果的测试仪。课后老师不留任何形式的作业,把学生从沉重的作业“十字架”下解放出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和良好自学品质。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尊重为基础,以问题为纽带,以发展为宗旨,点燃了学生智慧和火把,充满着人文关照,洋溢着智慧的光芒。淮外课堂是生态化的、焕发生命活力的、充满思维风暴的磁场。淮外的课堂营造民主、激情、理性的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室充盈快乐的气息,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家园。
每年3月,该校举办一年一度的面向全省的公开课展示活动。来自南京、南通、镇江、苏州、无锡、常州、扬州、盐城、宿迁、连云港、淮安等全省各地区的教研员及数百所中学的领导、老师云集淮外观摩理想课堂。从前来听课的老师数量和地域分布来看,该校的理想课堂已初步在全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我们将在未来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一路拼搏、一路进取、一路风雨、一路彩虹、一路收获、一路凯歌,将我们淮安外国语学校的点点滴滴组合成美丽的艺术品,让我们的师生享受美丽的生活,诗意的栖居在教育生命的旅途中!
第五篇:构建学校文化特色,推进学校品牌建设
构建学校文化特色 推进学校品牌建设
学校品牌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公众认可、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符号的一种无形资产。是学校的声誉、历史及社会对其熟悉与认知的总和。从内涵看,品牌是学校内在的品质,表现为学校人文精神、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积淀而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从形式看,品牌是学校建立社会信誉的过程。品牌是一所学校的形象标签。品牌是学校文化的载体,是学校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是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特色、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等综合实力的表现。在教育、教学质量相当的情况下,学校品牌是学校制胜的法宝。实践证明,学校品牌不仅可以使学校不断提升办学品质,而且可以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因此,我们要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山东省平原第一中学是一所省级规范化普通高中,始建于1926年,历经八十年风雨沧桑,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1926-1933年,她是鲁西北党的早期活动中心,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邓恩铭同志曾多次来校指导工作。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世界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是我校三级校友。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价值。同时,我们认为优秀的文化就等于卓越的品牌,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学校文化力的构建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学校之本,在于育人,一所没有文化的学校,从严格意义上说不算是一所学校。只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学校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学校管理者的价值和作用在于建立、继承和发展学校的优秀文化。因此,多年来,我们坚持以构建学校文化特色为抓手,扎实推进学校品牌建设,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实力。
一、充分发挥理念文化关键作用
学校理念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有和共享的信念,它可以将学校组织的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汇聚到同一个方向,提升为学校特有的文化,从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平原一中在总结学校八十余年办学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提炼出平原一中核心理念:
(一)校训
崇德博学求实创新
(二)校风
团结奋斗严谨执教刻苦学习尊师爱生
(三)教风
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各展其才探索创新
(四)学风
勤奋好学熟读精思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五)办学方针
以德立校 依法治校 科研兴校 改革活校 质量强校 创建名校
(六)办学宗旨
为学生的今天服务,为学生的明天负责,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梦想。
(七)办学理念
让教育成为教师的事业,让教育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让学校的一切充满教 生生有特长,班班有特点,学校有特色。
(八)教师精神
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遵纪守法的自律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永远改革,永远创新,永远追求。
二、突出环境育人,营造一流的校园环境文化
平原一中本着环境育人的原则,努力做到以特色、温馨、高雅为目标,营造优美舒适、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培育品味高雅、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形象,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塑造独特的校园美感,使校园蕴藏着高雅的情趣美,隐现出深厚的涵养美,让学生感受潜移默化的情感感染。学校环境具有教育特殊性,因此,我们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突出学校教书育人的文化特色,充分整合学校环境资源,使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廊一室皆能产生教育的功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教育的关怀,受到教育的启发。平原一中数十年的积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教室内、走廊中、宿舍里悬挂着名人名言,鲁迅、牛顿、马克思、爱因斯坦。用名人、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使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环境优雅,四季花开似锦,徜徉于如画般的校园,清新雅致的文化气息和浓厚良好的学习气氛,相映相谐,催人奋发。学校创办《平原一中报》、《精品文摘》、《教科研信息窗》、《教师天地》等四份校报,丰富校园文化,增强专业引领,搭建交流平台。师生自然愉悦的体验教育的快乐,享受求知的喜悦。闻朗朗书声震耳,观融融师生和乐,处处是文化,时时有教育,犹如春风之入夜,于润物无声间达到开明教化之功效。
三、注重教师发展,打造一流的教师文化
学校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发展。只有一流的教师文化才能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成就一流的教育事业。早在世纪之交,学校就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有关“跨世纪园丁工程”的总要求,适时提出平原一中“新世纪园丁培养工程”总体规划。以“立师志,修师德,练师功,树师表”为主题,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目的,在“以人为本、科研兴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理念的指导下,确立了“立足岗位,发展自我,按需培训,学用一致,注重实效”的教师发展指导思想。以“更新观念,扩展知识,修正行为,提高能力”为最终目标,着力打造一流的教师文化。
对青年教师的具体要求是两种精神: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开展四比四多活动:“四比”:比思想、比作风、比工作、比业绩。“四多”:对学生多一点爱;对同志多一点关心;对工作多一点责任感;对学校多一点贡献。我们向全体干部教师提出“六让、六不让”的工作要求:
六让:让态度说明我们的责任;让习惯诠释我们的素质;让行为体现我们的能力;让和谐贯穿我们的团队;让出色成就我们的事业;让豪气展示我们的风貌。
六不让:不让学校布置的工作在自己这里延误;不让需要做好的工作在自己这里敷衍;不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这里受到冷落;不让学校的形象在自己这里受到影响;不让各种差错在自己这里发生;不让任何借口在自己这里出现。
我们提出教师日常工作和专业成长的理念要求:
1. 发扬团队精神:一家人,一条心,一块干,一块拼。
迎挑战,求卓越,齐努力,共甘苦。
2. 履行工作“四向”要求:向细节要完美,向规范要习惯,向时间要效率,向落实要质量。
3. 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多抢挑重担,少推卸
责任。多学习吸收,少批评指责。多一份责任,少一点牢骚。
4. 严格遵循工作标准:严,高,细,实,恒。
5.增强五种意识:“服务有多好,市场有多大”的意识;“学生就是上帝”的意识;“为学生今天服务,为学生明天负责”的意识;“四勤”,“五到”的意识,即眼勤,嘴勤,手勤,腿勤;想到,看到,走到,说到,做到;要有一看工作,二看工作,三还是看工作的意识。
多年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平原一中已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成绩斐然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积极发挥学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认为,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任何一种学校精神文化产品的传授、改造或创造,都离不开主体所发挥的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否有成效,不仅要看它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更要看学生参与建设的程度。因此,学校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创造潜能,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运用知识、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从而确保学校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并成为学校中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实现“文化自觉”,最终形成良好的基础素质。多年来,学校以“成人、成才、成功”为主题对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效果良好。
(一)发掘校史资源的教育功能
平原一中历史悠久,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培育出以国学大师任继愈为代表的一批批栋梁之才,八十余年的历史积淀丰厚。学校充分利用这一文化资源,组织学生看校史、讲校史、谈理想。树立“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的雄心壮志。
(二)组织校园文化解读活动
我们组织学生搜集校园文化、解读校园文化。年级和班级内部还利用板报、赠言、每日名言、名言解读小演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学校是我家,我爱我家”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自我教育自主管理
学校提出“自我教育七个一”:有人看见和没人看见一个样;有人管理和没人管理一个样;有人监督和没人监督一个样;老师在场和不在场一个样;有人检查和没人检查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在家和在校一个样。学校开展“我的班级我做主”活动,组织实施班级自治和值日班长制度,锻炼学生的组织领导才能,增强成才成功的决心和信心。
(四)坚持活动育人
每天的晨练,强其筋骨;每周的升旗仪式,固其品格。学校每年进行运动会、歌咏比赛、艺术节,诗歌朗诵比赛,定期组织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校各处室、年级、班级在学校的总体要求下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
每周的学生讲坛,学生们都踊跃地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讲自己最感兴
趣,最擅长,最了解的知识和发现,讲学习方法。
学生自办的班级日报图文并茂,内容含涵盖国事家事天下事和风声雨声读书声。课堂学习、读书活动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能力,扩大视野,增强自信,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励志小作文、励志小演讲净化了学生心灵,提升了学生品味。
成人仪式上懂得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母亲节和父亲节上体会如何感恩。“摒弃陋习做文明中学生”的大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好小事成就大事。
天文社、棋社、环保社、文学社等众多的社团组织陶冶了学生情操,开阔了学生视野。
五、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我们以学校为阵地,举办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等,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由学校组织,邀请成功人士和著名校友来校作报告。为同学们树起一个个学习的标兵。鼓起同学们强大的金牌意识和竞争意识。我们组织“家长坐在我身边”家长听课活动。利用周末时间,邀请家长到校举办家长讲座。请家长谈自己的求学经历,工作历程,人生感悟,对学生的要求和期盼。侯欣晓家长的《我努力17年考取了国家公务员》、王墨飞家长的《一个普通税官的平凡事》、杜小轩家长的《路有多远走多远》、刘晓家长的《留取丹心铸警魂》、翟雨家长的《点亮心灵之灯》等众多精彩讲座使学生对家长更加敬佩,融洽了亲子关系,激励学生积极上进,产生强烈反响。这些活动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扩大了学生视野,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持之以恒的学校文化建设,整体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品牌竞争力,给学校增添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成为平原一中发展不竭的能量之源。学校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先后被授予“中国教育名校”、“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工会先进集体”、“山东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优胜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二十年获“德州市教书育人优胜单位”称号。中共平原县委、平原县人民政府分别于2000年、2003年、2005年、2008年、2010为我校记集体三等功。
(作者:山东省平原第一中学校长赵桂军、教科所主任柳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