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力落后儿童的随班就读

时间:2019-05-12 11:2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智力落后儿童的随班就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智力落后儿童的随班就读》。

第一篇:浅谈智力落后儿童的随班就读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内容摘要: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能让智力障碍儿童不必去离家很远的培智学校或特殊学校去上学,可以就近去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这样即省去了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也避免了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还增加了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学生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好处;此外,也为普通儿童接纳特殊儿童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学会关心、爱护及帮助他人,成为品格高尚的人。

关键词:轻度

智力障碍

儿童

随班就读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定义

智力障碍儿童就是智力发育低于一般儿童的水平。那么,到底什么算是智力发育水平底下?它的含义是什么?

智力发育水平低下,也称智力落后,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力障碍。智力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发育时期的智力残疾,也就是正处在智力发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大脑组织的发育障碍,所以,这些儿童的智力比别的孩子差,主要表现在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的障碍。在幼儿时期主要表现为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落后;在学龄期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较轻的智力障碍者一般只能接受小学教育,很难接受初中教育。

通俗的说,凡是智力水平落后于同龄人智力的儿童就是智力障碍儿童。但从科学意义上来说,智力障碍的概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它涉及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智力障碍的定义有多种。最早、最直观的对智力障碍的描述是由杜尔(Doll)提出的,他认为:“智力障碍的特征为社会无能,智力低常,发生在发育时期,成熟以后定型,起源于身体原因,无法医治。”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智力障碍的定义越来越全面、统一、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美国智障协会早在1921年就首次提出了智力障碍的定义,此后又做过九次修订。最近一次,即2002年第十版的定义是:“智力障碍是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两个方面存在显著限制而表现的一种障碍。智力障碍发生于18岁以前。”由此可见,判断一个儿童是否智力障碍,必须考虑三方面:一是智力,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年龄。三者缺一不可。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智力障碍儿童则是这个群体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

那么,对于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而言,接受教育的最佳模式是什么呢?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都选择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就行随读,就是我们常说的随班就读。那么,到底什么是随班就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随班就读的定义

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我国早就存在,但是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的第42条:“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教学校。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教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我国的随班就读是指: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接纳1~2名(最多3名)轻度残疾儿童——主要是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使之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的组织形式。如果残疾儿童不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不能称之为随班就读。但是,如果残疾儿童虽然在普通教育机构里,却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特殊教育,也只能是看作肢体性随班或社会性随班。

所谓肢体性随班就是特殊学生只是身体在普通班级里,但并未得到他们需要的教育;社会性随班是指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能一起活动、相互接触交往,但同样未能得到他们需要的补偿性教育。虽然社会性随班的效果好于肢体性随班,但由于没有给特殊儿童提供适合他们所需要的教育,也并未真正做到“就读”。

对随班就读的学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还要针对随读生的特殊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为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基础。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随班就读有什么意义呢?随班就读的形式能否更好地促进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呢?这些问题引起了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三、由案例看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

案例:轻度智障学生的随班就读

杨某,女,普校五年级随读生,轻度智障。以前在离家较远的一所培智学校读书,由于上学路途太远,家人没时间接送,于四年级上半学期转入离家较近的一所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该生适应性行为轻度低下,智力障碍导致数学逻辑思维差,抽象概括能力差,起初仅会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但机械识记较好,日常交流、活动、运动、自理能力都接近正常儿童。据该生家长反映,该生在普校很乖、很听话,就是学习上不去,不合群;在家却很任性,吼家长、推搡家人,经常借故让家长请假不上学。转入新学校后,开始也不愿意来,缠着妈妈接送、陪读,不爱说话,与人对视眼神怯怯的,没来几天就想请假。

案例分析:

该生主要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成绩不好导致自卑、孤僻、不合群,以致失去了儿童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儿童活泼好动,同龄小伙伴是他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低年级学生间分化不严重,孩子感受不太明显;随着年龄增长,成绩与同龄伙伴差距拉大,内心也越敏感。同学的疏远、老师的顾及不周,孩子逐渐封闭自我,虽身处一个正常人群,却得不到正常的交流、友谊和快乐。表面貌似很乖,内心却孤独、排斥这种氛围,而又无力改变现状,往往回到家发泄或逃避现实、请假不上学。

对该生,担任随班就读的老师应该扬其长避其短。其短处是学习能力弱,老师在文化课教学上应本着基础和实用的目的,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数学的简单计算、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其长处则是学习以外的事,如:她有劳动热情,可以安排她值日、帮老师整理办公桌、收发作业本;集体活动、体育运动、文娱活动时,不要带任何偏见,正常孩子能做的她完全可以做,哪怕表现平平也要多鼓励、表扬,还要表扬她所在组的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每个学生都期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认可,期望得到同伴的友谊和尊重,那些意志脆弱、性格内向、学习较差的特殊学生,更需要特别的关心和善待,才能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除了学科教学辅导以外,更多地还要从随读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同学交往、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加强培养和教育,始终不忘他是集体的一员,不排斥、不放弃,共同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后来该生主动提出不用妈妈接送,自己每天高高兴兴地坐班车上下学;开学以来从不请假,每天早早来和同学值日,人变得开朗大方,上课能很好地跟上老师的思路,思维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数学能又快又准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由于她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同班同学相比各方面表现突出,现在是老师的小助手,开朗自信。

由此案例看出:

1、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能让智力障碍儿童不必去离家很远的培智学校或特殊学校去上学,可以就近去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这样即省去了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2、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有利于身心发展及其社会化,也避免了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3、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还增加了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学生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好处。

4、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也为普通儿童接纳特殊儿童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学会理解和关心,成为人格完善的良好社会公民。

5、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还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同时,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也存在许多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四、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应该注意的问题

1、座位安排 对于智力障碍儿童而言,其位置的安排虽然没有盲生和聋生要求的严格,但是,其位置的安排一定要在教师的视线有效控制内,以便师生进行有效地视线交流和教师对之进行视线控制

2、课前准备

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前准备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首先进行学习动机的培养,教师要与家长配合好,要坚持不懈,要采取多种形式,切忌空洞的说教。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与体验。

其次是做好预习工作,教师应给予关注、指点、同时助学伙伴或家长要具体辅导,重要是巩固旧知识,弥补漏洞,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以缩短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习新课的效果。

3、关注的频率

上课时对其关注的频率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提问次数可以稍稍多于平均次数。特别强调,关注不仅仅指提问,视线交流、微笑等都属于关注。

4、作业的批改与考试

智力障碍儿童的作业,最好是全批全改,这样有利于掌握其学习状况;考试时,一些智力障碍儿童可能写不出,也说不出,但他们确实明白,这时就可以使用让其点头或者摇头来判断对错的方式进行考试或者回答。综上所述,随班就读是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接受教育最佳模式。它有利于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培养其社会适应性。但随班就读的同时,应该注意到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为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基础。参考文献:

著作:[1]刘全礼 • 《随班就读教育学》 • 天津教育出版社 [2]华国栋 • 《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论文:徐 蕾 • 《让随班就读满足学生个体需要》

第二篇:浅谈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浅谈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摘要:有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在家庭努力下已经顺利进入小学随班就读,但有的孩子虽然程度不错但却一直被幼儿园或小学拒之门外、有的在进入小学一段时间后又被各种原因劝退,这些深深的苦恼着这些孩子的家长,孩子在康复机构训练后将何去何从?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我国早就存在,但是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的第42条:“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教学校。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教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系我国教育界的专用名词,指在普通教育的普通班中吸收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形式。如果残疾儿童不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不能称之为随班就读。但是,如果残疾儿童虽然在普通教育机构里,却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特殊教育,也只能是看作肢体性随班或社会性随班。

关键词 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

一、轻度智力障碍儿童

智力障碍儿童指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判断一个儿童是不是智力残疾必须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智力,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年龄,三者缺一不可。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指的是: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智力残疾儿童则是这个群体中最需要人关注的特殊群体。那么对于轻度智力智力障碍儿童而言接受教育的最佳模式是什么呢?目前为止绝大多数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家长都希望选择在普通学校普通班级随读,也就是我们说的随班就读。什么是随班就读呢?让我们了解一下。

二、随班就读的定义

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我国早就存在,但是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的第42条:“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教学校。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教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智力残疾、弱视和重听(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系我国教育界的专用名词,指在普通教育的普通班中吸收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形式。如果残疾儿童不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不能称之为随班就读。但是,如果残疾儿童虽然在普通教育机构里,却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特殊教育,也只能是看作肢体性随班或社会性随班。

所谓肢体性随班就是特殊学生只是身体在普通班级里,但并未得到他们需要的教育;社会性随班是指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能一起活动、相互接触交往,但同样未能得到他们需要的补偿性教育。虽然社会性随班的效果好于肢体性随班,但由于没有给特殊儿童提供适合他们所需要的教育,也并未真正做到“就读”。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强化了政府行为。该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受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该法第五十一条

(一)规定:“拒绝接受具有接收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学校要承担法律责任。

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在校残疾儿童41.74万人,其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的残疾儿童为25.93万人,占在校残疾儿童的62.12%。实践证明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的主题形式,在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小学随班就读的学生中智力残疾儿童占63%。但是在我们机构训练的一些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在家庭努力下已经顺利进入小学随班就读,但还有一些虽然程度不错但却一直被幼儿园或小学拒之门外、有的在进入小学一段时间后又被各种原因劝退,这些深深的苦恼着这些孩子的家长,孩子在康复机构训练后将何去何从?

三、随班就读案例

案例: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小林:男、9岁、轻度智力障碍、曾在启明星康复幼儿园康复训练一年半,后因教育康复效果显著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与2010年9月转到济南某小学一年级进行随班就读。该生适应能力轻度低下,智力障碍导致的数学逻辑思维、抽象概括思维稍差,但机械识记、日常交流、活动、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生活自理能力都接近正常儿童。据该生家长介绍:该生在小学很乖、很听话,写字非常好经常被老师当做书写认真公正的典范,并在班会上点名表扬,愿意帮助老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受到老师的一致表扬。但后来发现在上数学课时经常会出现一些现象,他低头在那很认真的干自己的事情,老师走过去一看他在那描红一本汉字贴,一节课已经描了很多页。老师把其没收,他又去干一些他喜欢的事情。老师尝试使用很多对策后,问题改善很多,现在在班内各方面表现都不错。

四、随班就读智力残疾儿童教育对策

留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因为这所学校离小林家较近,便于家长接送,同时,在普通班就读,可以减少人为的隔离,更好地促进他的社会适应。

为了最大限度地补偿小林的身心缺陷,促进其发展,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教育对策:

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安排优秀生与小林同桌,在学习上给他提供帮助。教育正常学生关心帮助他。

2、注重个别化教学

教师要在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臵、课外辅导等方面,给予小林特别的照顾,针对他的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措施。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让他回答较简单或重复性的问题,只要回答对了,就给以表扬鼓励。在练习及作业的布臵上,应降低难度和要求。同时,加强对他的课后辅导。通过辅导,帮助他学好功课。

3、小步子多循环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小林采取小步子多循环的做法,通过多次的知识技能重复学习与训练,加强他对知识的记忆与掌握。

4、重视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实物、图片、电教手段等直观手段,激发小林的学习兴趣,弥补其身心缺陷,帮助小林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5、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课余时间,让小敏通过做语言训练操、做游戏、多与同学交往等形式,加强语言训练。

6、加强注意力的训练

教师可采用多提醒、多提问、多提示及实际锻炼的方式,督促帮助小敏集中注意力听讲、做作业。

7、进行生活自理方面的训练

在课下,教师或者班干部帮助小敏学习掌握拉拉链、系纽扣、系鞋带、打扫卫生等生活技能。

8、多表扬鼓励,树立自信

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自理的训练中,只要小敏有一点进步,教师就要及时提出表扬鼓励,帮助她树立自信。

9、加强家校沟通,保证家校教育训练同步

教师要把一些辅导训练孩子的方法教给家长,让家长在家中多辅导孩子功课;同时,家长还要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重视孩子的语言训练,在家中要多与孩子说话,多带孩子走亲访友,参加社会活动等。

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也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展本来就是不平衡的,参差不齐的。但是,它们都在发展,都能发展,不管是高大的还是矮小的,强壮的还是软弱的,它们都各具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都会按着自己的方式不断的发展、成长,这就是自然规律。随读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因为他也属于自然,绝不会越出自然发展规律。随读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需要知识,需要能力,需要情感的赋予,需要人格的塑造,只要教师为他提供学习条件、机会、环境和恰到好处的帮助,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他们就一定会随着自己的伙伴,按着自己的方式、速度和特点去学习和成长。而这里的关键所在,就是“条件、机会、环境、帮助和方法”。总之,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为他们提供融洽、友爱的学习氛围,采用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配合耐心的个别辅导,有的放矢,有针对地发展随班就读学生的认知领域,随班就读学生也一定能像正常学生一样健康成长。

五、随班就读的意义:

1、随班就读有利于智力障碍儿童身心发展及社会化,也避免了家长把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客观上给孩子贴上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发展。

2、增加了智力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接触的机会,使其和同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3、也为普通儿童接纳特殊儿童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学会理解和关心这些特殊的群体,成为人格完善的社会公民。

4、还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随班就读意义很大,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六、随班就读的现状:有点困惑,有点担忧

中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是:以大量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使特殊教育从过去举办特殊教育学校单一的办学形式,转变为多种办学形式,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大大加快了残疾儿少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步伐。

十多年来,中国随班就读工作取得的最大成绩是使学龄残疾儿童有了更多的入学机会,轻度智力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个成绩是举世瞩目的。随班就读工作,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面向全体、照顾差异,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要求加强同学间的互助和合作等等,这些理念与措施也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随班就读的广泛开展,改变了特殊教育的封闭状态,也使更多人了解残疾儿童,理解特殊教育,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然而,如果我们进一步去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在成就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太多的危机!随班就读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如何?他们快乐吗? 他们的学业进步情况与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相符吗? 他们能否像普通学生那样,得到学校、教师的多方面关怀? 换句话说,他们接受到了合适的教育吗? 我们知道,一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要在学校接受到合适的教育,需要满足多方面的条件,比如良好的师资、小规模的班级、程序合法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专业人员的多方面协助等等。现在来看看我们的情况: 2002 年, 我国有小学45.69 万所, 在校学生12156.71 万人,专任教师577.89 万人。初中6.56万所,在校学生6687.43 万人,专任教师346.77 万人(教育部,2004)。如此庞大的学生和教师队伍,其规模可当之无愧地称为世界之最。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们的教师队伍的质量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和国际上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是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文化水平较差。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是中师毕业,初中是大专毕业。即使是这样,也还有一部分教师达不到这个要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虽然近年来教育部门提高了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但短时间是难以见到成效的。其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在知识迅速增长、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专业。作为专业,首先要建立一个专业标准,即建立教师教育质量标准,根据标准,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同时建立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在这方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第三,教师普遍缺乏基本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在我国的教师教育中,至今没有要求普通教育教师必须接受特殊教育的学习,必须选修一定的特殊教育学分。这导致我国绝大多数教师根本就不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知识。一个没有学过特殊教育的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师,在工作中毫无疑问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即使他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训,也很难要求这些教师掌握许多特殊教育的理论和教育训练的各种技能,如语言训练技能、IEP制定等等。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应该得到巡回教师、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而现阶段我国巡回教师的制度并不健全,语言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也非常缺乏,随班就读的教师和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在学校内部,教师间的协作,校领导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往往也不够。例如,我们在调查中就发现,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往往由班主任一人制订,学校领导和其它任课教师都未参与,更没有家长、专业人员的参加,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班级规模。在一些城市的重点中小学,一个班的学生平均下来得有50 人左右,多的60、70 人。试想一下,如此多的学生,再加上1-2 个随班就读的学生,老师如何有精力和时间保证随班就读智力残疾儿童的学习需要!有人曾说过,我国的随班就读实际上是残疾孩子在“随班就坐”、“随班就混”、“随班混读”(肖非 2003),虽然有点偏颇,但确实能反映出部分情况。

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由于自身的缺陷,他们可能会在交流问题、自我照顾、社会技能、学习方式、生活适应、健康与安全等方面需要一定的支持与援助。这种支持与援助可能是间歇的、有限的,也可能是广泛的、全面的。因此需要有一个支持系统来保证这些支持援助。这个支持系统应该包括家庭的教育和帮助,社区提供的设施和条件,医务工作者的支持和配合等等。但这些支持与援助更要与学校的教育训练有效配合,从而发挥它的整体功能。现阶段我国对随读生的各方面支持援助力度还不够,更缺少系统的、持续的支持与援助,这就使随读生面临很多困难(华国栋,2003)。

七、随班就读展望:从混乱走向有序

1、普通教育对随班就读这种政策会越来越认同

2、关注点由解决入学问题转到教学质量

3、随班就读对象扩大,层次提高

4、最终,随班就读会演变成为真正的融合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

2、刘全礼《随班就读教育学》天津教育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特殊教育基本情况

4、华国栋,随班就读还缺什么?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2日第4版

5、国家教委初等教育司.,特殊教育文件、经验选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291

6、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读本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 华夏出版社 2009.4

第三篇:浅谈特殊儿童随班就读

浅谈特殊儿童随班就读

摘 要:在教育历程中,我们已认识到,特殊儿童往往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心理障碍――自卑、孤僻、固执……但他们都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社会不应歧视他们,而应关爱他们。儿童是明天的希望,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是民族文化、国家文明的继承者。那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新的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下,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是实现教育的终极价值和教育公平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关键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研究

一、开展随班就读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的发展,1988年国家教育部门根据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方针和多年教育实践发展的经验提出:“坚持多种形式办学,逐步形成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新格局。”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以随班就读为主体,这是因为:①随班就读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②随班就读方便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深受家长欢迎。③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的“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

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我国早就存在,但是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1992)的第42条:“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教学校。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教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睢宁县现有普通中小学共计70多所,6~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214人,其中三类残疾儿童165人,在校160人,残疾儿童少年实行随班就读,就近入学学习,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方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迅速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特殊教育和普通义务教育有机结合,引导现有学校迈向全纳性学校的一种策略。

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一是有利于特殊儿童就近入学,提高特殊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二是有利于推进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同一环境中接受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三是有利于推进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交流,建立相互融通、资源共享和相互促进的联系机制;四是有利于增进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的相互了解,提高普通儿童扶残助困的意识,弥补特殊儿童的情感缺失,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开展随班就读的研究不仅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措施,同时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又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的科研课题。通过开展随班就读研究,促进了所有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各种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提高了听障学生的听觉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增强了随班就读学生的自信心,残疾儿童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

我国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为我们提供了参照其他国家的融合教育趋势、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实际进行教育创新的机会。由于随班就读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广大残疾儿童少年的切身利益,从一开始就深受欢迎,并不断地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对发展我国特殊教育乃至推动整个基础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

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工作的管理一般实行市区县分级管理,以区县负责为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其他各部门协调管理的体制。教育局分管主任领导,基教办或初教科具体负责。只有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其他有关部门重视这项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才能切实保障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是各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十分重要的经验。

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一个健全的随班就读管理体系,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随班就读管理规章制度:包括随班就读管理制度、随班就读工作奖惩制度、资源教师管理制度、资源教师的岗位职责、个别化教育制度及随班就读教研组建设制度等,才能有效地推动学校随班就读工作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学校必须长期建立特殊学生的个人发展档案。将特殊学生的医生鉴定、教委批复、特殊学生异动表、花名册、个别辅导计划、座谈记录、教师评语和总结等均收集整理成册,做好特殊教育资料档案管理,为进一步深化特殊教育提供过程资料。在师资培训方面要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校内外有机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领导作用、骨干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教师集体的团队协同作用,为教师开展随班就读教学研究创建浓厚的学术氛围。要坚持开展以满足学生需要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教学研究活动,使教师集体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促进随班就读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开展随班就读的措施

1.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随班就读学生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是特殊儿童的直接管理者,这些教师必须对班上的特殊儿童有具体的了解,比如残疾儿童致残原因、学困生心理障碍等。每位教师必须关心、爱护、鼓励、不厌弃特殊儿童。这些教师在班上还要营造好关心、爱护特殊儿童的氛围。在教学之中,教师从备课就要想到特殊儿童,设计一些有层次性的问题和一些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于特殊儿童,还要个别辅导。有了良好的氛围,有了教师的精心呵护,特殊儿童在各方面都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2.充分发挥特教资源室的作用

特教工作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每个学校都应有特教工作的长久计划,建立特教资源室,并有专人负责特教工作。特教资源室不仅要记录、保存好特殊儿童成长档案,更重要的是让特殊儿童在资源室单独地享有个别化教育,使其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3.充分发挥“家长教师”的作用

随班就读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要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终身的老师,他们对特殊儿童的身心情况比教师了解得早。家庭是孩子的另一课堂,虽然家长们并不需要走上讲台,但他们却在这没有课的课堂里,在这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之中,在这既无教本又无教案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更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课的“课堂”中进行着对孩子的教育。由于家长文化水平的不同,他们对孩子的认知、需求、教育方法不尽相同。教师要正确引导家长,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信任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

4.充分发挥特殊儿童自身的作用

俗话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些特殊儿童也许存在着这种现象。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我们要尽力改变这种现象。从残奥会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的特殊人才,从张海迪身上我们看到了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形象。我们要帮助特殊儿童建立生活的信心、拼搏的勇气,看到自己的每一点成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总之,特殊教育是一朵盛开的花朵,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关注与关怀,才能在肥沃的土壤里结出甘甜的果实。同时,特殊教育也必须从物力、财力、师资、政策、法规等方面予以保障与支持,使特殊教育走向灿烂的明天;使特殊儿童像普通儿童一样沐浴在阳光雨露下;使随班就读的价值更加凸现,教育公平得到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华国栋.随班就读教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2]牟东棋.特殊教育在宣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3]葛新斌.关于特殊教育价值问题的再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2(2).

第四篇:浅谈随班就读儿童的课堂教学

浅谈随班就读儿童的课堂教学

------------------录入时间:2007-6-25 9:23:00 阅读人次:3749

我国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要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的新格局。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享受平等的教育已逐渐被学校、社会、家庭所接受,要真正达到随班就读的效果,就有必要正视和研究智力落后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安排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把他们统一于同一教学进程中,逐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尽量使智力落后儿童赶上正常儿童的学习。

随班就读儿童在课堂上如何学习,教师必须针对残疾儿童的个性特点,组织随读课堂教学。在保证正常儿童健康成长的同时,让残疾儿童也尽可能提高。如何以普通教材制定出适合弱智儿童学习目标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的接受能力,降低教学要求,设计出让他们能理解的问题。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使他们也能体会到在学习上的成功和喜悦,从而逐步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一、随班就读的基本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学模式中的组织,设计教学活动的教学手段、方法等具体行为的总和。

1、“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运用有效的外部奖赏,做到淡化分数观念,将奖赏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合理使用惩罚,坚持正面教育,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帮助特殊儿童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培养随班儿童的自尊、自信、兴趣和学习态度,改变“被嫌弃”的角色地位,增强其自信心,让学生有成功的机会,成功的喜悦。

2、“近、多、勤、快、常”的教学策略

指:近距离、多提问、勤检查、快订正、常表扬

第一、近距离。一指把随班就读学生尽量安排在班级前部,距离教师最近的地方,有利于教师辅导与帮助。第二、指面对面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课前课后辅导,课前辅导补好旧知识,课后辅导补好缺漏知识。

第二、多提问。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他们模仿同学或书上的话和练习,回答简单的问题,使他们学会知识。

第三、勤检查。阶段性测试,比其他学生放低要求,加强平时对学习信心、态度、习惯、纪律、成绩等方面的检查。肯定成绩,鼓励进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快订正,对随班就读学生要求做基本题。先做模仿题,基本会以后再做基本题,有错及时纠正、订正。

第五、常表扬。坚信随班就读学生的进步,要多表扬,勤鼓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多接近他们,多注意、多观察、多谈心、多关心、多帮助。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细微的变化与进步。

3、优化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主要包括全班的、分组和个别的三种,最优化的教学形式是要求在课堂上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形式,把各种教学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在实际上不降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学生采取有区别的帮助方法。个别化教学正是符合这种要求的最优化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既能有效地补救班级教学的弊端,又能顾及智力落后儿童的个体差异。这种方法在随班就读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模式是:以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为主。分组学习,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拓宽学习的范围;在分组和个别辅导时,除了教师的积极指导外,还可以发动同伴对随班就读儿童参与补救,他们年龄相当,心理发展基本处于同一发展阶段,更容易相互沟通,相互接纳,也侧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所以,在学生中培养骨干,成立互帮互助的学习小组是优化随班就读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随班就读常用的教学模式

1、“点面结合”教学模式

该模式“点”(随班就读学生)处理的教学环节:让随班就读学生获得成功。

(1)目标恰当——给以成功的期望:教学目标处于随班就读生的最近发展区,严格有分寸。

(2)提供机会——给以成功的机会:对随班就读学生有适当提问,板演和练习的机会,恰当照顾、提问、板演和练习的内容能够切合随读生的实际水平,对提问、板演、和练习中的困难给以适当铺垫、辅助。

(3)及时反馈——给以成功的体验:在提问、板演、练习中及时了解、反馈、矫正、补救、填补教学不足,充分利用提问、板演、和练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同学间的互补和合作。

2、“合作伙伴”教学模式

“伙伴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功能

(1)提醒功能:如思想开小差时,提醒集中注意。

(2)提示功能:如答不出问题时,提示问题答案。

(3)互助功能:如在共同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互相互补不足。

(4)新旧联系:预习指导,帮助背诵、默写、查字典、配对阅读、朗读纠正等。

(5)传授新知:发言时的提醒、补充、更正、讨论时的质疑、引导、互磋等。

(6)复习巩固:练习的讨论、互查、答疑、作业的批改、订正等。

三、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与技巧,对当堂所学的新课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一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与训练,使他们当堂消化和巩固知识。此时正常生与随班生同时进行练习,对于随班就读学生不能扔下不管,他们所做的练习与正常生相同之处是基本题,这时教师要巡视指导,主要看全班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指导时重点放在随班生身上,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补救后再巩固做基本题。备课时要设计好专供随班生使用的习题,统一教材不做统一要求。通过强化训练环节促进随班生智能进一步提高,如在学习带分数加减法时,正常生做带分数加减法计算,随班生做同分母加减法简单计算。在巩固练习中教师对随班生除亲自辅导外,还要给他们安排一名小帮手,做到正常生和随班生都有发展。

四、适度评价、及时鼓励

儿童长期受到来自社会的冷落、歧视,甚至嘲弄,入学后,由于接受知识能力差,还要经受学习失败的打击,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观念,如自尊心、自信心受损,进取心不够,自制力差等。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表现得畏缩、压抑、自感落后,但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落后儿童的赞许需求强烈,他们更希望得到他人的赞扬、鼓励和肯定。

Bioom认为:如果一个儿童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那他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就会提高。如果他感到能力不足,那他就会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开始厌恶自己。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随班就读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运算符号,一步正确的计算,甚至纪律好、认真听课,都要及时在班上表扬,有时在来一点物质奖励,如一块橡皮,一支铅笔等,以此慢慢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此外,注意创设让随班就读生体验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或板演时选取简单的内容让他们来完成,使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成功——表扬——喜悦——学习”的良好心理循环,调动学习的内动力。

以上实践证明,一定要给随班就读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激趣促学,诱导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习积极性,不断产生“我也行、我能行”的自信心。这样,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就会把学习转化为乐趣,同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身心缺陷得到一定补偿,使他们真正的做到既随班又就读。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为他们提供认同、友爱的学习氛围,采用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配合耐心的个别辅导和及时的表扬的鼓励,相信一定能逐步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成绩,最终实现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社会化教育的双重目的。

于洪

第五篇:随班就读智障儿童学后感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学后感

目前我国实施特殊儿童教育的形式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等。其中,随班就读作为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在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提高特殊儿童的入学率、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谈谈我对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1、随班就读有利于实现普通教育与智障教育的融合实现教育融合,也是当今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班就读能为智障儿童提供受最少限制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融入社会主流。

2、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由于随班就读存在着师资质量不高、教育方法落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使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难以真正受到符合其残障特点、身心发展水平的教育,出现了“随班就坐”和“随班混读”的情况,极大地限制了特殊儿童的发展。如: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智障儿童存在许多不足,在潜力上比不上普通儿童,这种认识给师生在沟通上造成了障碍;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师对智障儿童的发展期待不足,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对他们一味迁就,课堂上听任他们自由发展,能学多少算多少,没有明确的具体目标;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在时间划分上理解“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还有的教师为了在教学中体现照顾智障学生,就多让智障学生回答问题,可是有的问题并不适合他们回答,为了让智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不厌其烦地启发、等待,而置大多数普通学生于不顾,占去课堂上不少时间。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搞“一刀切”的多,照顾差异的少,普通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多,智障学生参与机会少。这些做法都影响了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也限制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智障儿童随班就读需加强师资培训。有研究认为校长和行政人员对于随班就读的重视程度影响着该校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的教育质量。领导越是重视,态度越是积极,该校的随班就读教育质量越好,反之随班就读工作则难以开展。因此可以首先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的特殊教育培训,使其从观念上发生转变,重视随班就读教育,这样对于广大的普校老师是一个榜样和促进。针对普通学校教师与特殊学校教师针对随班就读持有更消极的态度,应组织进行适当学习,使其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我国开展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以来,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相信以后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障碍会越来越少。也相信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够为了特殊儿童的教育能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我国的特殊儿童才会有良好的发展。

下载浅谈智力落后儿童的随班就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智力落后儿童的随班就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脑瘫儿童随班就读个案研究

    脑瘫儿童随班就读个案研究 ——以A某为例 【摘要】:脑瘫是一种非进行性的脑损伤,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发生的现象。导致脑瘫的原因有很多种,脑瘫之后的表现主要有中枢......

    关于特殊儿童随班学校就读提案

    案由:关于特殊儿童学校就读的建议 提案人: 内容: 自1988年《中国残疾人五年工作纲要》正式确认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模式到现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随班就读已经成为特殊儿童学校就读的......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思考

    一、进一步提高对特殊教育工作的认识 “没有特殊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善的、不完整的素质教育,也不是全民的素质教育。”要切实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首先必须要让广大教师......

    三残儿童随班就读管理制度

    张店镇牌坊小学“三残儿童”随班就读管理制度 为了使我校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此细则。 一、总则 1、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

    随班就读工作总结

    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特殊孩子的心灵 ——大雁三小随班就读工作总结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奉献我们的关爱,特殊生才能和健全人拥有“同一个世......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汇总七篇随班就读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贯彻奎文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随班就读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学校实际,以“加强随班就读教育工......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

    2014学年第二学期随班就读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随班就读学生发展为本,以随班就读学生管理为重点,抓好随班就读的日常管理工作,注重实效,树爱心,转观念,力争让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范文大全

    随班的特殊性不能成为不能接受的条件,但是他们毕竟和一般的学生在学习上有距离,那么,该怎么照顾好随班就读的学生呢?以下是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随班就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