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中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学校名称:香乐二中
学科名称:思品
内容主题:美丽中国专题复习教师姓名:梁壮红
♣ ♣ ♣ ♣
温馨寄语:实现真正的教育回归,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展示-----会学!乐学!
校长寄语:有效教学要注重形与神的有机统一,有形无神的课堂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
♣ ♣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资源国情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低;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保护资源、改善环境的措施。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以及解决的方法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对社会事物的关注和敏锐的观察力。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节约资源意识,自觉开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行动,以及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等,激发学生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对资源和环境现状的解决方法。
难点:运用教材知识能够正确分析各种社会热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行为。
珍惜资源、爱护环境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要清醒地认识现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节约资源、爱护环境。
三、教学方法:
1、一是有效教育,2、遵循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整体设计思路:
为了便于教学,利用课件进行教学。首先介绍资源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因为资源问题学生了解少,认识不够深刻,所以作为重点学习;下一步又学习了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对于这部分内容,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多,认识深刻,所以对这部分处理,更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但两部分并没有分开,在授课时用一些环节将两部分紧密相连。
五、教学课时 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巧妙导入
(背景音乐——韩红《家乡》)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在柔和明快的旋律和不断流动的优美风景画面中,感受蓝天、白云、青草、碧水、牛羊等呈现给我们的一片和谐景象。)问:这是谁的歌?好听吗? 答:韩红《家乡》„„(教师总结)
韩红的家乡很美,美在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美在清澈的河水泛着清波,美在的雄鹰展翅高歌。但是,现实生活并不是如此美好,尤其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水资源更加匮乏,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教师活动导课)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老师手中这是什么?(出示一次性筷子)对,一次性筷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它的频繁使用。
有人计算过:一棵生长30年的大树可以制作5000双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是由日本人发明并使用的,但日本现在却不生产一双一次性筷子,中国是世界上一次性筷子的最大生产国,猜一猜我国每年生产了多少一次性筷子?(板书:48000000000)480 亿双!(设计意图:从一个微小的生活细节引入资源话题)
假设我们中国13亿人口中有6亿人每人每年用掉10双一次性筷子,那么要砍伐多少棵生长期在30年的大树? 计算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我国资源形势有初步认识)
第二环节
知识梳理
(一)、资源问题
1、图片感知:教师展示几张有关资源和环境的图片,让学生整体感知环境和资源的严峻性。(设计意图:用图片可更加直接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说明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严峻,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为国策的出现作了铺垫。)
2、七嘴八舌话资源:通过数字感受我国的资源国情。呈现一组反映我国资源国情的数字: 我国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目前,世界上可被人类利用的150多种矿产中,我国已初步探明储量的就有137种;我国有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的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的煤炭资源居世界第三位。人均耕地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 人均淡水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4%; 人均森林蓄积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人均煤炭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7%; 人均石油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64%; 人均铁矿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9%; 人均铜矿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9%; 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只及世界人均值的一半左右。我国人均耕地大约1.4亩,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4;
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个国家中的排名为: 土地面积:110位后; 耕地面积:126位后;
草地面积:76位后; 森林面积:107位后; 淡水资源:55位后。
问题:看了上述资料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常以“资源大国”自豪,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骄傲,但是事实告诉我们:中国资源在减少,资源形势日益严峻。
同时充分利用小活动:接力小沙龙,请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的列举我国的自然资源,从而使学生自己感受:我国资源种类多的特点及自然资源总量大。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竞争性,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可以完成,为防止学生对“自然资源”理解不够,所以这里简单的对其进行了解释。)
通过比较感知:请同学们将我国煤炭和耕地的储量除以13亿,与世界人均水平比较,总结出:人均占有量比较小的特点。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亲自动手计算,让学生自己总结,印象更深,完成知识目标的要求。)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是怎样的?(我国资源种类多的特点及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对我国资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后,我们再进一步看一下我国资源的前景如何? 学生阅读教材120页第二自然段,并找出原因。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未来的展望,结合我国实际发展,促进学生反思,寻找出对策。)
3、出谋划策:引导学生总结出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设计,联系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油荒”现象,同时解决课本的“交流”,引导学生回答:“面对世界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进口石油成本的增加。我们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呢?”最后总结出目前只有“节约”是最好的办法。
(设计意图:这是重点之一,油荒是众所周知的问题,符合知识与生活联系的要求,特别是石油等矿产资源的不可或缺及不可再生性,决定目前解决的最好方法只有“节约”,从而学生可以总结出“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4、我的地盘,我做主: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讨论,利用课本印证学生行为的正确性,同时利用水的问题引出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点出资源和环境是分不开的。(设计意图:将知识运用到行动中,我国发展经济与保护资源之间的矛盾是存在的,将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转化到行动中,特别针对我国的“土地、水、资源”三部分进行了设计,符合我国的国情,最后利用课本进行了反证,从而肯定了学生的意识和行为。)
(二)、环境问题
1、利用多媒体呈现《我国的环境问题》
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环境恶化这个棘手的难题。目前,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并正向农村蔓延。在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森林减少、沙漠扩大、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也日趋严重。环境恶化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又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冲击。
大气污染十分严重。全国城市大气总悬浮微粒浓度年日均值为320微克/立方米,污染严重的城市超过800微克/立方米,高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近10倍。参加全球大气监测的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五座城市,都排在全球监测的50多座城市里污染最严重的10名之中。全国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9%,而且酸雨严重区已越过长江,向黄河流域蔓延,青岛也监测到酸雨,全国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40亿元。以长沙、赣州、怀化、南昌等地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90年代以来,已成为全国最严重的酸雨区,其中心区域年均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高于90%。
水污染非常突出。全国7大水系近一半的监测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超标。据对15个省市29条河流的监测,有2800公里河段鱼类基本绝迹。淮河流域191条支流中,80%的水呈黑绿色,一半以上的河段完全丧失使用价值,沿岸不少工厂被迫停产,一些地区农作物绝收。1994年7月,淮河发生特大污染事故,两亿吨污水排入干流,形成70公里长的污染带,使苏皖两省150多万人无水可饮。各地由于水污染导致的停工、停产及纠纷事件频频发生。
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染加剧。全国有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超标的噪声环境中。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已累积70亿吨,每年仍以六七亿吨的速度增加,垃圾“围城”现象十分普遍,受污染耕地达1.5亿亩以上。危险废物大多未得到妥善处置,随意堆放,形成重大环境隐患。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一些地区盲目发展污染重的企业和不合理地开发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致使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陷入人畜无饮水、草木难生长的境地。
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贵州省务川县从事土法炼汞的农民中,有 97%的人有汞中毒症状。安徽省奎河污染严重的地区,人群癌症发病率高达1024/10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多倍。各地污染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逐年增加,由此酿成的械斗等流血冲突和人员伤亡时有发生,已开始影响社会稳定。
我国的环境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指出,如果不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环境问题,不仅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而且可能重蹈50年代人口问题的覆辙。环境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二篇: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美丽中国》合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啜子。教学重难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准备:歌词 歌谱 教学课时:2课时 教 具:钢琴 教学内容 :
(一)爱心故事导入
创设情景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在背景音乐《我爱你 中国》的旋律中动情
2、师: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3、师小结,展示主题《美丽的中国》
(二)学唱歌曲《美丽中国》
1、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
2、播放MTV《让》学生欣赏
3、师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 B跟钢琴演唱歌谱 C跟钢琴哼唱旋律)
4、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1)声音统一 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 充满感情
(四)爱心感悟
1、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 速度 演唱形式 表情 风格 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2、得出答案:曲名 速度 演唱形式 表情 风格 内容主题《美丽中国》 慢板 领唱、合唱 柔和、抒情 现代流行
2、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出示多媒体,爱心感悟:
A 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 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五)爱心创作
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四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 请你们小组成员按教师提供的道具编一段爱心情景剧,加油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D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
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六)教师小结,在《美丽中国》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第三篇:中国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
付丽萍 教学目标
1.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
(1)运用地图说明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知道4个直辖市、东北3个省、2个特别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了解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和人口政策。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知道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西部人口稀疏、东部人口稠密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东多西少)。了解我国的人口基本国情及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学会计算人口密度。(3)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运用民族分布地图说出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了解朝鲜族、傣族、新疆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等独特的民族风情。2.中国的自然环境
(1)地势和地形: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运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标出我国三级阶梯的界线和名称。知道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及分布。知道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环节 一.师生共同研读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对各个划线环节尽进行细致分析。
二.教师针对历届考题,有针对 性的讲解。突出学生平时易错题。
三.就历届结业考题进行强化训练
22.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
A.930万平方千米 B.960万平方千米
C.970万平方千米 D.990万平方千米
1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所设立的行政区为
A.自治区
B.特别行政区 C.广东省的地级市 D.省
【例题39】香港回归后,设立的行政区是()A.香港省
B.香港市 C.香港自治区
D.香港特别行政区
【例题21】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是()A.东部多、西部少
B.北方多、南方少
C.西部多、东部少
D.西南多、东北少
【例题40】西双版纳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喜欢孔雀舞,欢度泼水节的民族是()
A.傣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 【例题20】图中的民族为朝鲜族的是()
14.右图反映的少数民族是
A.朝鲜族
B.蒙古族
C.藏族
D.傣族
18.“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应选择地形开阔、云量少、晴天多和人烟稀少的地点。下列
地点最合适的是
A.四川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例题1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代表的地区名称:
A.高原
B.山脉
C.盆地 D.平原(2)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河流的影响是。
(3)我国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居世界第一位,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多种多样
B.山地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斜坡状分布 D.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0.读图回答问题。(4分)
(1)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国第 级阶梯上。
(2)我国地势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横断山脉
B.四川盆地
C.巫山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中部低,四周高(4)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的影响是(有利于或不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19.下列图中能正确地反映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
34.读中国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5分)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山脉)-淮河一线,该界线与我国1月 ℃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相一致。
(2)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 地区(填字母)。
(3)2010年4月12日,遭受特大强降雪天气袭击的哈尔滨市位于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下列各项目中,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A.泼水节
B.黑土地
C.青稞
D.甘蔗(1)把相应的字母填到下面的横线上: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E 和F。这条分界线大致与1月 等温线的分布和 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相当。(3)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句话反映的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淮南、淮北栽培技术不同
B.淮南、淮北耕地制度不同 C.淮南、淮北气候条件不同
D.淮南、淮北地形条件不同
四.学生进行复习总结,老师进行重点提炼。
第四篇:《建设美丽中国》中招专题复习备考
《建设美丽中国》
时政热点再现
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 2017年6月25日是第27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土地整治蓝皮书提出,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背景下,推动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升级,是促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设生态中国、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和必要路径。
3.2016年9月的杭州G20峰会、2017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5月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领导人利用一切机会坚持积极推动全球化和应对气候变暖的姿态,2017年7月4日至8月习近平主席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德国汉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7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汉堡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时指出,《巴黎协定》倡导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同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最新发展理念相契合。中国将立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认真履行《巴黎协定》框架内应该承担的义务。
教材知识链接
1.我国资源环境现状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国情。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②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③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
②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③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或割裂开,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④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
⑤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这些问题还要靠人类社会的继续发展最终予以解决。
3.科学发展观
①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 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②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尊重自然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4.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发展,归根到底受物质文明发展水平制约;政治文明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的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和谐社会建设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建设生态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自然基础。所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6.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理念,统一思想,引领行动。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树立绿色化理念。
中考命题预测
1.为什么要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 ①这是由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决定的。
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③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④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⑤这是建设美丽中国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⑥这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有哪些积极意义? ①有利于提升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居民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②有利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③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④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⑥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3.设立“中国生态文明奖”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公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践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两型社会”和美丽中国。
4.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你认为国家、企业、公民分别应该怎么做? ①国家: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鼓励创新,用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等等。
②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法治观念和节能环保意识;等等。
③公民: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勇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等。
5.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①向公众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参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公益活动。
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③选择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④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律已,同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手段,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⑤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小手带大手,向低碳靠拢”演讲比赛、“低碳小窍门”竞赛活动等,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6.请你设计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告。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②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③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④地球是我家,保护靠大家。专项提升训练
一、比较与选择
▲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1.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以来,河南省上下周密部署,凝聚了广泛共识,形成了强大声势,绿色发展理念明显增强,污染防治力度明显加大,空气监测数据明显回落。对此,下列评论最合适的是()A.保护环境要优先,污染防治不能缓 B.经济建设是中心,环境污染后治理 C.攻坚作战初告捷,绿色发展促和谐 D.生态环境需保护,低碳生活靠政府
2.观察右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目的在于()A.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绿色发展 B.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持 C.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更多的自然资源 D.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
3.2017年2月,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发布了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明确,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累计达到全国建制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建立健全农村环保长效机制,整治过的7.8万个建制村的环境不断改善,确保已建农村环保 设施长期稳定运行。这表明()
A.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已得到解决 B.我国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C.美丽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心 D.我国坚持先发展后治理的原则
▲多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4.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达17%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老年人口规模大、高龄化趋势明显,老龄化水平城乡倒置、地区差异突出,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快速上升,老年人生活“空巢化“愈趋严重。人口老龄化加剧将导致()
A.财政负担加重B.家庭压力加大 C.劳动力的短缺D.人口流动加快
5.为践行海绵城市建设,河南省住建厅发布《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省委城市工作会议重点任务推进落实工作方案》,要求全省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新建单位及小区要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县城1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河南践行“海绵城市”有利于()
A.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 B.秉承绿色、创新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D.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6.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生动彰显着中国特色,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民法总则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绿色原则”是我国民法立法的一大突破。它有利于()A.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B.倡导公民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C.引导企业采用节能减排的生产工艺 D.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辨别与分析
7.你家的小区有分类的垃圾桶吗?你会对垃圾分类处理后再扔进去吗?垃圾分类的好处,你感受得到吗?3月底,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尽管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等地就被确定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十几年过后,中国垃圾分类的效果仍不尽人意。
三、观察与思考 8.材料一:“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铿锵话语犹在耳边。这是情系民心的庄严承诺,也是维护河流健康的号令动员。战鼓催人,风生水起。全面推行河长制短短半年多时间,从中央到地方高位推动、快速行动,出方案、定目标、建制度,一张张路线图、时间表密集出炉。目前各省级方案全部完成,市县乡级方案紧锣密鼓、压茬推进。机构到位,河长就位,从江河源头到海滨湖畔,无论大江大河还是支流小河,越来越多的河流有了健康守护责任人。
材料二:河南省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800多条,湖泊较少,水面1平方公里及以上湖泊仅8个。河湖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问题仍较重,存在“九龙治水”等管理弊端。2017年5月,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面建立河长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4级河长制(省、市、县、乡)的设计基础上,河南增设了村级河长,力求打通治河“最后一公里”。为确保河长制取得实效,河南将强化考核问责。从2018年开始,对河长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请你谈谈河南全面推行河长制、五级河长护佑中原河湖的必要性。(三个方面即可)(2)生活中,中学生能为保护河流湖泊作出哪些贡献?
四、活动与探索
9.材料一: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用“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这句话,传递出国家治霾的决心。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李克强表示,治理雾霾一要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二要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三要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四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要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治理雾霾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全社会不懈努力,蓝天必定会一年比一年多起来。
材料二:“安阳市因空气质量排名最后被扣收生态补偿金905万元,信阳市排名第一,奖励1143万元。”2017年6月28日,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办对外通报5月份全省生态补偿金的扣收和奖励,以上两个市分别是被“罚”和被“奖”的第一名通气会上,攻坚办公布了《河南省城市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该办法体现“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对河南省生态补偿金按照月度兑现,首刨了全国执行按月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是河南为环保实现突围、打响治污攻坚战的又一剂猛药。
“众志成城,打好蓝天保卫战”社会实践活动正在进行中,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请你探究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的难点在哪里。(三个方面即可)
(2)请谈谈你对河南首创全国执行按月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认识。
(3)青少年应如何为“打好蓝天保卫战”尽力? 附答案:
一、1.C 2.A 3.B 4.ABC 5.ABD 6.BCD
二、7.(1)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垃圾不分类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
(2)国家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3)垃圾强制分类不仅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还有利于减轻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加强环境保护。
(4)中学生要认真学习,了解垃圾强制分类的重要性;开展多种活动,宣传垃圾分类常识;从我做起,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增强责任意识,同垃圾不分类行为作斗争。
三、8.(1)这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这是解决河南省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这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有利于保障河南省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有利于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落实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
(2)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向河流湖泊乱扔垃圾;使用无磷洗衣粉;认真学习、了解保护河流湖泊的常识;积极参加江河湖泊的保护宣传;发现破坏河流湖泊生态环境的行为,要及时制止或举报;积极就保护河流湖泊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等等。
四、9.(1)扬尘、工业大气、燃煤、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秸秆禁烧、重污染天气应急等。
(2)是河南积极探索环境与经济共赢发展的新举措;是以生态补偿倒逼绿色发展,倒逼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环保主体责任,真正从源头上管控和改善环境状况;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激励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行为;能够有效约束生态环境消费者对生态环境的过度消费;等等。
(3)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开展环保法规和环保知识的宣传;绿色出行,养成低碳生活方式,从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第五篇:专题复习三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热点专题复习三: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日期:
2013-04-02] 来源:作者: [字体:大 中 小]热点专题复习三: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专题考点分析】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而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后,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材料二:2013年1月份,气象台不断发布霾橙色预警信号,提示市民空气污浊,注意防护。这几天,多地PM2.5值濒临“爆表”,北京城区曾一度逼近每立方米1000微克。这是什么概念呢,新国标PM2.5日均浓度限值为每立方米75微克,也就是超标十倍以上。这两天,中央气象台也接连发布大雾黄色预警,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环保部昨天公布的污染指数最高的前10位城市,都达到了重度污染程度。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监测结果显示,截至13日零时,在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
【本专题知识要求】
一、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1、我国的资源形势(或资源国情)(是什么)
★(1)我国的资源国情: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总体资源形势严峻。
▲(2)造成我国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①人口急剧增长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②长时期的不合理、不科学开发利用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3)选择:面对这样严峻的资源形势,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明智而必然的选择。
★
2、坚持保护资源基本国策的原因(或意义)
(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地球只有一个,保护自然资源就是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3)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4)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5)是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要求;
(6)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
3、怎样坚持保护资源基本国策:(国家怎样做)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资源节约意识,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3)进一步完善保护资源的法律法规,坚决打击制裁浪费和破坏资源的行为;
(4)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湖、还海、退牧还草”的举措;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等。
★
4、青少年学生应怎样履行保护资源的责任:(青少年学生怎样做)
(1)青少年学生应自觉培养节约资源、珍惜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
(2)青少年学生应自觉增强法治观念,依法保护资源;
(3)青少年学生应落实保护资源的行动。如:青少年学生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从珍惜一滴水、节约一度电、珍惜一张纸、节约一粒粮、拒绝使用一双一次性筷子等方面去培养节约资源、珍惜资源的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
▲
5、关于节约用水的认识
(1)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义:水是生命之源、希望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的匮乏已越来越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影响到地球上其它生命的繁衍生息。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依法保护水资源,珍惜节约每一滴水,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重在行动,养成良好习惯:①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泡洗蔬菜、水果,然后再用来浇花草、树木等;用洗脸、洗脚水冲马桶、洗拖把;②洗澡尽量用淋浴;③控制好各种需水情况下水管流量,注意关好水龙头;④喝剩下的矿泉水不乱倒,收集起来去浇花、草、树木等。
※
6、关于节电、节能的认识
(1)家庭生活中的措施:①使用节能灯;②购买节能环保的家电;③尽量使用太阳能、沼气;④休息或外出时,要切断电视机、饮水机等电源,不要使其处于待机或工作状态;⑤尽量少用私家车等。
(2)在学校生活中,要注意及时关闭教室、走道、楼梯的灯;不把小电器带到学校使用等。
※
7、宣传性口号、标语: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能源,你我共参与”;“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保护资源,人人有责”等。
二、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我国环境现状(是什么)
★(1)环境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2)我国环境国情说明的问题:①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已深刻认识到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性及其严重后果,已下决心治理环境问题和保护好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②人口增长过快和工业化进程加快造成的环境问题严重,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加以解决。
★(3)选择:面对这样的环境形势,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明智而必然的选择。
★
2、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原因(或意义)
(1)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
(2)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损害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危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3)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4)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5)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6)是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要求;
★
3、怎样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国家怎样做)
(1)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环境保护意识,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4)进一步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坚决打击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
(5)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湖、还海、退牧还草”的举措;建造“风沙防护林带”;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开展“拒绝白色污染”活动等。
★
4、青少年学生应怎样履行保存护环境的责任:(青少年学生怎样做)青少年学生应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乱丢纸屑等垃圾,积极参加公共卫生的维护,用自己的行动净化、美化校园,积极参加义务植树等活动,自觉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
5、关于拒绝白色污染的认识:
①动员家人购物、买菜不用塑料袋,改用提篮或布袋等;②喝豆浆等要自带杯子;③外出带饭菜时,自带金属饭盒等,拒绝使用一次性泡沫饭盒;④尽量不食用用塑料包装的小零食、小食品等;⑤逢年过节、过生日时,倡导相互间不送贺卡、生日卡等;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不乱丢纸屑、塑料袋、饮料瓶等。
※
6、科学处理家庭垃圾:
①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摆放;②废旧电器、电池等不乱丢,交回回收站;③无害垃圾可深埋;④废菜叶等可以用作花、草肥料;⑤不往窗外、门外乱扔垃圾等。
※
7、宣传性口号、标语: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等。
※
8、正确认识保护环境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关系:
(1)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环境保护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突出的位置。
(2)保护好环境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3)加快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破环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对立,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
三、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我国人口现状的认识:
▲(1)我国现阶段的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①基本特点有: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②其他特点有: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农村人口占多数;男女性别比失衡。
▲(3)我国人口发展趋势及原因:①发展趋势: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趋于平衡。②原因:我国长期坚持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生育政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科学素养有所提升。
★(4)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我们的对策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和生育政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2、认识人口问题的危害:
(1)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4)给资源环境带来沉重压力(负担)。
3、认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目的——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2)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意义——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的选择。
※
4、宣传性口号、标语——“只生一个好”、“计划生育,利国利民”等。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1、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或意义):
(1)面对世界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2)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
和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已严重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3、国家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②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③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④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⑥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⑦大力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⑧加强和完善保护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等;⑨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湖、还海、退牧还草”、建造“风沙防护林带”、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和拒绝“白色污染”、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等措施;
4、青少年学生在实施可持续发展中应怎样做?(见课本)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6、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都是发展问题。
阅读:3 次
录入:admin
【 推荐 】 【 打印 】
上一篇:热点专题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光盘行动”
下一篇:热点专题四:科技创新、科教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