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世界看中国复习课教学设计
从世界看中国复习课教学设计
临江市三中
王丹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全面复习我国疆域的四至点濒临的主要国家、主要海洋、半岛和岛屿。
2、进一步熟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名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
3、知道我国的人口数量、突出特点、分布特点及发展趋势。
4、知道我国的民族数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和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节日,知道汉族及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及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来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用拼图游戏和竞赛的方式熟悉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分布。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维护祖国统一、强化民族自信心、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5月6日上午,两艘中国渔船在南沙半月礁附近作业时,遭到菲律宾海警的拦截和鸣枪威胁,其中一艘渔船被当场扣押,船上有船员11人,菲律宾南海再生事端,主要是由于领土和疆域问题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我国的疆域、人口、民族的知识。出示疆域的学习提纲 板块一:知识回顾
1、(1)我国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半球;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半球。
(2)位于----洲东岸、----洋西岸,是一个------的国家。
2、(1)疆域四至点:南---------,北--------------,东--------------,西-----------------,(2)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3)在图上指出我国的内海的名称和位置。
(4)我国陆上邻国有------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个。
3、(1)我国共有-------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
(2)山东省的邻省有-----、------、------、------。(3)按照方位七大片记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
(4)邻省最多的省份是-----,面积最大的省份是-------。
4、板块二:合作交流
1)分析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出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14个,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3)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逐步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出示民族一课时的学习提纲,找学生快速回答。出示知识梳理。小结归纳
训练提升
1.我国位于地球的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
A.亚欧大陆的西部,东部深入大陆内部
B.西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一太平洋
C.亚欧大陆的东部,东部濒临太平洋
D.亚欧大陆的南部,南部濒临太平洋 3.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很多优越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俄罗斯、加拿大相比,我国气候更寒冷B.与巴西相比,我国气候更炎热
C.与蒙古相比,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
D.与日本相比,我国气候海洋性更显著
4.值得骄傲的是,我国陆地面积与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
A.美国、加拿大
B.美国、巴西 C.俄罗斯、巴西
D.俄罗斯、加拿大
5.下面关于我国疆域的四个端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南端在海南岛的天涯海角
B.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C最东端在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D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6、当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的时候,海南岛已经开始春耕,这是由于我国()A.地势西高东低
B.海陆位置不同 C.东西跨经度大
D.南北跨纬度大
7、下列少数民族与其民族节日对应正确的是()A.壮族——火把节
B.苗族——泼水节 C.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D.傣族——端午节
8、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区简称是()A台粤桂滇
B滇粤闽台
C滇桂闽台
D滇桂粤台
9、成语“得陇望蜀”中的“陇” 和“蜀”分别指的是()A甘肃四川
B宁夏贵州
C陕西重庆
D山西湖北
10、玲玲妈妈最近买了一支“鲁能”股票,这是某省的一家国有大型能源企业发行的股票。玲玲告诉妈妈,这个企业在()A江西
B山东
C山西
D河南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回答11、12题。
11.小李同学的家乡,每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他家乡所在的省份可能是()A.甲或乙
B.乙或丁
C.甲或丙
D.丙或丁
12.小陈同学在超市购买了一瓶矿泉水,商标上注有“黑卫食证字[2007]第××06”字样,于是他判断此矿泉水注册的省份是()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第二篇: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学设计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教材版本: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以上看世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式:分组观察讨论
第一部分
课前系统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本课在学生了解了世界及中国的基本地理状况之后,着重借助继地图之后的有一个地理学习工具——地球仪。将前面所学的“平面的”只是摆在一个立体的空间来加以深化。同时也为学习后面的社会历史知识,乃至于为终身学习建立一个直观的地球空间。因此,本课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本课在内容结构上显示了新教材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趣味、活泼,从具体到抽象,最终再回到具体,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全课内容分观察地球仪与使用地球一两部分,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然后深入到抽象的经纬线知识,最终回到对具体的中国地理进行分析。学生情况
经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看地图,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且在整体上对世界地理有了初步概念,但是对于把平面的知识与立体的地球结合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仪; 2.掌握经、纬线的特点;
3.知道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纬度带以及五带的划分; 4.学会计算时差。(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成;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从宏观上对地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学重点与难点解析
重点:经线和纬线的特点,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地理位置。难点:经线、纬线的特点,时差的计算。
教学准备
制作PPT,准备好地球仪 教学结构
一、观察地球仪
二、观察经纬线
(一)观察经线 1.经线的特点 2.时差
(二)观察纬线
1.纬线的特点
2.纬度带和温度带
(三)经纬网定位
第二部分
课堂系统设计
教学过程Ⅰ——【导入设计】
展示地图的图片,请学生讲自己对地球的了解有哪些,引出地球非常大(它的平均半径是6731千米,球体面积是5.11亿平方千米)。
【提问】地球这么大,即使是世界上最高最壮的人对地球来说也是非常渺小的,但是我们还要了解地球、研究地球,这就必须要能完整地看到地球才行,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能看到地球的全貌?
学生回答。
【总结】为了更好的研究地球,人们制造了地球仪,它是把整个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没有任何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地球仪,从地球仪上看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教学过程Ⅱ——【知识结构与知识要点学习】
一、整体观察地球仪
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个地球仪,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让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地球仪,并要求每个小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观察结果,记录结束后,先对非本课重点内容进行解释,如什么是地轴(地轴本身是个假想轴,是指地球自转所绕的轴,也叫地球自转轴,它与地球轨道面有一个66°34′的夹角),什么是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课看呈逆时针旋转),什么是地球公转(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等。
二、仔细观察经线、纬线
【过渡】你们还观察到了地球仪上纵横交错的线,横的是纬线,纵的是经线,经纬线的特点是这节课的重点。现在你们分成两组,分别带着书上P37/38的问题仔细观察经线和纬线,总结出经线和纬线各自的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提问】我们先请观察经线的同学来讲,你们都观察到了经线的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总结】
1.所有的经线都是相等的;
2.所有经线向北汇集为北极点,向南汇集为南极点; 3.地球仪表面被划分为360个经度;
4.东经和西经是以o°经线划分的,也就是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即本初子午线,由它往东为东经,由它往西为西经。
【提问】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可是从图中我们看到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东经160°,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
【提示】如果东西半球以0°经线来划分,那么有很多国家会被划分为东西两半。西经20°和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则很少穿越大陆,这样划分更有利于人们的生活。
【叙述】关于经线,我要补充一点,那就是时差,大家应该都知道不同的国家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经常可以听到有人从国外回来或者出国都要倒时差,其实,同一个国家内也是存在时差的,因为时差与经线有关,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所以经度不同,时间也就不同。可是,一个国家如果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时间,那就会很混乱,所以,一般都会统一用某个地方的时间来当做标准时间,像我们国家就是以北京时间为标准的。
【提问】请大家看地球仪,找出我国的最东端和最西端的经度分别是多少,并且算出它们之间的时间差。
学生计算。
教师可以再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计算。
【叙述】关于经线的特点,我们先暂时学到这,这组同学做得不错,解下来我们看看观察纬线的同学都观察到了哪些。
学生回答。【总结】
1.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不同的纬线,长度不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向两极逐渐缩小为一点; 2.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3.所有纬线均指示东西方向;
4.任意一条纬线均可独立为圆,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叙述】同样的,关于纬度我也要补充两点它的用处,第一,它将地球分为三个纬度带,以北半球为例,0°~30°N是低纬度,30°N~60°N是中纬度,60°~90°N是高纬度,在南半球也是一样的,就是把北纬换成南纬。第二,地球上有五个温度带,也是根据纬度划分的。还是以北半球为例,0~23.5°N是热带,23.5°~66.5°N是温带,66.5°~90°N是寒带,同样的,在南半球也是这样的纬度区间。展示五带的划分图。
【提问】请大家结合纬度带和温度带的划分,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提示:热在低纬,温在中,寒带一定纬度高。低纬未必属热带,高纬未必属寒带,中纬一定在温带。
三、用经纬网定位
【叙述】你们两组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现在我们来应用一下这些知识,看是否真的都掌握了。请大家看地球仪回答我几个问题。
【提问】中国在哪个半球?中国的大致经纬度范围是多少?三个纬度带和五个温度带里,中国分别属于哪些?北京的经纬度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
【叙述】大家有没有发现,经度和纬度有各自的作用,但是合起来又发挥了另一个作用,那就是定位。根据经纬度我们可以确定世界上任何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现在我们就一起翻开书本P38,做那三道题目,看看经纬度是否真那么好用。
师生共同做题。
【小结】这节课的内容已经结束了,大家谈谈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小结。板书设计
一、观察地球仪
二、观察经纬线
(一)观察经线 1.经线的特点 2.时差
(二)观察纬线
1.纬线的特点
2.纬度带和温度带
(三)经纬网定位
第三篇:《从世界看中国》主讲稿
2、《从世界看中国》主讲稿
六年级思想品德组 杭斌
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认识邻国关系是理解“世界中的中国”的关键。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地图阅读、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如何查询资料,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提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也强化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让这种情感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前准备:
1.中国行政区地图,地球仪。
2.收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景观图片、民族服饰图片等。3.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云冈石窟等图片。
2.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迈克和袁小光,相互自我介绍,说明目的,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所在的大洲位置。由迈克提出“中国在哪里”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1.出示世界地图,找出瑞典和中国的地理位置。
小结:从南北半球看,中国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在东半球;从世界大洲大洋的位置看,中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迈克提出新问题:中国与他的国家谁大?
指导看图:中国陆地面积与欧洲面积的比较图。
学习阅读方格统计图,分小组计算面积数,得出结论:中国的面积很大,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差无几。
3.学生分小组朗读中国小档案。
以小组为单位,各自介绍“我所知道的中国档案资料”。
读图练习:
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首都、主要岛屿台湾岛和海南岛,认识中国濒临的海洋。
4.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中国的邻居有多少?中国的邻居可分哪几类?
(1)指导学生按顺序在地图上把14个邻国一一找出来。
(2)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海上邻国,并说说它们分别与我国相隔哪些海洋。
2.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向同学们介绍其中自己比较熟悉的邻国与它们的首都。
看世界地图,比一比,日本和美国距我国的距离哪个更远。
3.什么是比例尺?阅读“小百科”。
4.自古到今,人们交往的方式有何变化?
提出观点:有人说,世界变小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5.介绍中国的睦邻友好“三邻”政策和我国和平外交的五项基本原则。
三、小导游活动
根据中国地形图,设计几条迈克的旅游路线,选择其中一条。
1.将旅游路线按东北地区、海南岛、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顺序设计。
2.确定在各个地区想了解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1)播放《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学习东北地区内容。
了解:吉林雾凇、长白山天池、朝鲜族。
师讲解: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2)播放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转入海南岛的学习。
出示椰子林、橡胶林的图片,介绍海南岛特有的热带海洋风光。
(3)播放《黄河颂》,揭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介绍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讨论黄河的功过。
(1)播放《洪湖水,浪打浪》,介绍我国五大淡水湖。
展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商业、城市建设的图片。
欣赏古人对江南的赞誉——《忆江南》。
作业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世界和平、世界人民大团结为主题的创作画
板书设计:
2、世界看中国
一、中国在哪里
二、这里太美了
白山黑水黑土地 请到天涯海角来 黄河水呀黄土地 江南江北好风光
三、我们的邻居真不少
讨论纪要:
顾贵斌发言: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认识邻国关系是理解“世界中的中国”的关键。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袁晓红:在地图阅读、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如何查询资料,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提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也强化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让这种情感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陈雪梅: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篇: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设计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进行意义建构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占有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对中国的民族风俗感兴趣,有的学生还会表演民族舞蹈,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会基本的电脑操作,如浏览网页,复制和粘贴。教学设计中具体方案的难易程度,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能力相适应,同时也顾及程度较好的学生。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支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子作品,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合作意识,又给了学生一个创意和展示个性的空间。通过民族服装以及民族歌舞表演,认识人民币上的各民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及相关资料、服装或准备一分钟的民族舞蹈 教师准备:制作“中华民族资源库”网页课件、印有民族图案的人民币若干张
教学过程
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自由哼唱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使学生放松心情,为上课做好准备。
新课导入
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趣味活动】同学们,你们身上带了钱吗?请大家拿出人民币的纸币,互相对比观察,辨认纸币上的民族头像和文字:
1.在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如果有,是哪些民族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人民币上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像,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些民族吗? 【学生讨论】通过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亲身体会到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设计意图:设计悬念,唤起学生参与意识;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新课教学
【板书】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中华民族的数量及构成
【提问】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展示】网络课件
由于本课是一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课,所以教师要先给学生展示说明本课件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
【教师示范】在课件右边的民族概况中找到中华民族的数量共有56个,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占中国人口总数的91%,所以其他55个民族被成为少数民族,约占中国总人口的9%。
【板书】56个民族,汉族占91%,其余55个称为少数民族
【提问】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哪个民族?哪些民族人口超过了400万?
【学生活动】利用网络课件寻找答案,熟悉课件的使用(要求学生单人操作电脑,教师在教室内询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归纳】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约有1500万,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另外,还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满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的人口数量也较多,超过了400万。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从众多的素材中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源,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并熟悉网络课件的操作和使用,为下面各环节做好准备。
【承转】中国各民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着美好的家园。但是各民族居住的地方不尽相同。
【读图】中华民族分布图。【思考】中华民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活动】根据课堂任务,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提取、归纳和总结。【学生发言】通过查找资料,回答上述问题。
【归纳】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人口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在边疆,汉族多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有20多个少数民族。
【板书】2.中华民族分布 总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汉 族: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结合课本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展示地图】中国政区图。
【读图思考】我国有哪些民族自治区?
【总结】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每级都有民族自治地方,省级行政区中共有5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藏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提问】这体现了我国在对待民族问题上是什么态度,我国目前的多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
【总结】我国各民族无论大小,人口多少,都是平等的。
【乡土问题】广东有哪些民族自治地方?请在课件中找出(在课件右边的“其他素材”中找到广东省政区图)。【设置情境】王朋去杜鹃家做客,见杜鹃家不吃猪肉,就说:“你们回族怎么还这么落后,学学我们汉族吧。”你觉得王朋说的对吗,为什么?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讨论中领会怎样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学生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本小组观点(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和评价学生的观点)。
【网上游戏】用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将具体事例和中华民族政策相连,从而体会中国的民族政策。
【学生归纳】中国的民族政策体现了什么特点?
【板书】3.中国的民族政策:平等团结,相互尊重,共同繁荣
设计意图:通过人机对话,激活学生新的学习兴奋点,形成正确的民族观;结合乡土知识,将课本知识具体化、生活化、网络化。
【承转】中华民族众多,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绚丽多彩。
【布置任务】在你们面前的电脑课件里,老师收集了各民族灿烂多姿的风土民情,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民族,在课件网络中找出有关这个民族的资料。
【温馨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小组的电子作品,我们看看哪个组的作品最好。电脑水平很高的同学还可以利用我提供的网址,找到更丰富的民族风情。
2.完成表格时,可以在网络上选择你需要的内容复制,然后粘贴在表格里。不仅可以粘贴文字,还可以粘贴图片,甚至视频资料也可以粘贴到表格,这能使你们的作品更加精彩。
【学生活动】小组为单位,学生分工合作,利用网络完成电子作品(教师在教室询查,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指导学生完成电子作品,控制好时间)。【展示作品】学生小组选派代表,对本组所选的民族各方面的风土民情向全班展示,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适时的进行作品评价)。【评比】学生发言,共同评出本堂课的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电子作品。【板书】4.中国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解读别人的观点;(2)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归纳总结的能力,实现资源的整合。
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今天的收获,或者用一句话表达你对中华民族的祝福。
【学生发言】自由发言(教师适当评价并鼓励学生)。
课堂体验
【图片交流】学生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课前准备的图片。
【时装舞蹈秀】学生课前准备的民族服装或民族舞蹈表演(教师注意控制节目数量和时间,调控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活跃气氛,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一个舞台崭露才华,融洽情感。
作业设计
必作题
撰写小论文:“我的民族观”。选作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任选一题:
1.拍摄制作民族采风记录片或图片展(摄影爱好者)。2.制作简介中华民族的网页或课件(电脑爱好者)。
3.考察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推出一项旅游项目并设计出宣传单(广告爱好者)。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后作业,拓展思维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1.中华民族的数量及构成:56个民族,汉族占91%,其余55个称为少数民族 2.中华民族分布 总特点:大杂居,小聚 汉族分布: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分布: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
3.中国的民族政策:平等团结,相互尊重,共同繁荣 4.中华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教学反馈
本课重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以及课堂的动态组织形式、课后的创意作业,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社会交往合作、乐于学习的非智力因素。考虑了学生的成长及终身发展需要,便是本课设计的价值所在。
第五篇:中国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
付丽萍 教学目标
1.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
(1)运用地图说明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知道4个直辖市、东北3个省、2个特别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了解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和人口政策。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知道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西部人口稀疏、东部人口稠密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东多西少)。了解我国的人口基本国情及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学会计算人口密度。(3)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运用民族分布地图说出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了解朝鲜族、傣族、新疆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等独特的民族风情。2.中国的自然环境
(1)地势和地形: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运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标出我国三级阶梯的界线和名称。知道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及分布。知道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环节 一.师生共同研读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对各个划线环节尽进行细致分析。
二.教师针对历届考题,有针对 性的讲解。突出学生平时易错题。
三.就历届结业考题进行强化训练
22.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
A.930万平方千米 B.960万平方千米
C.970万平方千米 D.990万平方千米
1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所设立的行政区为
A.自治区
B.特别行政区 C.广东省的地级市 D.省
【例题39】香港回归后,设立的行政区是()A.香港省
B.香港市 C.香港自治区
D.香港特别行政区
【例题21】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是()A.东部多、西部少
B.北方多、南方少
C.西部多、东部少
D.西南多、东北少
【例题40】西双版纳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喜欢孔雀舞,欢度泼水节的民族是()
A.傣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 【例题20】图中的民族为朝鲜族的是()
14.右图反映的少数民族是
A.朝鲜族
B.蒙古族
C.藏族
D.傣族
18.“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应选择地形开阔、云量少、晴天多和人烟稀少的地点。下列
地点最合适的是
A.四川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例题1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代表的地区名称:
A.高原
B.山脉
C.盆地 D.平原(2)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河流的影响是。
(3)我国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居世界第一位,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多种多样
B.山地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斜坡状分布 D.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0.读图回答问题。(4分)
(1)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国第 级阶梯上。
(2)我国地势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横断山脉
B.四川盆地
C.巫山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中部低,四周高(4)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的影响是(有利于或不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19.下列图中能正确地反映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
34.读中国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5分)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山脉)-淮河一线,该界线与我国1月 ℃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相一致。
(2)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 地区(填字母)。
(3)2010年4月12日,遭受特大强降雪天气袭击的哈尔滨市位于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下列各项目中,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A.泼水节
B.黑土地
C.青稞
D.甘蔗(1)把相应的字母填到下面的横线上: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E 和F。这条分界线大致与1月 等温线的分布和 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相当。(3)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句话反映的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淮南、淮北栽培技术不同
B.淮南、淮北耕地制度不同 C.淮南、淮北气候条件不同
D.淮南、淮北地形条件不同
四.学生进行复习总结,老师进行重点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