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牛村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情况报告
牛村中心小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情况报告
为了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安排,在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校牢牢抓住了这次历史机遇,积极行动,制定措施,动员广大教职员工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开拓进取,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并在软、硬件建设及新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牛村中心小学,始建于1951年,当时是利用均地主的房屋建起来的,经过了三次搬迁,到1990年又经过了群众集资兴建,才具有了现在的办学规范,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现在,学校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绿化面积 520平方米。软硬件设施配套齐全,基本达到了基础教育规定标准,优化了育人环境。
1、教学设施:设有远程教育室1个、少先队活动室一个、建成校园网络系统,教师办公用微机1台/4人。
2、图书储藏:学校设有图书室,藏书 册,生均 册,达到规定标准。
3、仪器及电教设备:学校设有体育、音乐、美术、卫生器材室及科学仪器室、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达到二类标准,并接入了路由器,建立了校园局域网,使全体教师能够上网查阅资料,为现代化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我校为了保障师生的财产安全,在学校安装了监控,安装了九个摄像头,使学校各个角落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始终把建设一个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体系作为学校工作重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认真落实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制度。
1、充分利用政治学习工会活动的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学习增强了教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旋律,通过举行师德演讲比赛,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通过评选表彰师德楷模,以典型为带动,使全体教师达到师德建设“十不准”的基本要求和师德规范的八项要求。
2、近年来,我校陆续补充特岗教师幼师2名,使我校的教师结构进一步年轻化,整体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现在,我校专任教师平均年龄40多岁,教师年龄、学科、职称结构合理。
3、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使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4、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一是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让老师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二是为教师业务培训开辟更多的途径。要求学校教科室认真组织好每周的教研活动,开展专题发言,收看教学录像,组织讨论。开展好“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优质课,新任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相学习的良好风尚。同时,学校采取推门听课的办法经常深入班级了解课堂教学情况。三是保证资金,让教师“走出去”。我校一直鼓励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各种外出培训学习,以达到开阔眼界,激活思路,提高业务能力的目的。仅2010年以来,我校先后派教师30多人次到濮阳、郑州、鹤壁新区、浚县等地学习。回校后,组织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交流学习心得,以讲座、汇报课等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三是教师培训形成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如提高学历层次、专业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并在原计算机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由于大家的努力,我校的继续教育合格率达到了100%。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现在,我校的县级以上骨干教师3人,占教师总数的16%,30%以上教师教改成果在县级以上获奖或论文发表交流。
三、狠抓教科研工作,缩短城乡差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寻县教体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在教研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我校立足校本,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以更新科学教育理念为前提,以优化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归宿,坚持把教科研活动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来抓。
1.名师引领,全面提升。我校多次聘请外校教研员及名师来我校“现身说法”,对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扎实、深入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每次我校都抓住良机,及时安排有关教师分学科全程学习——观摩课例、听取教研室领导对课的精彩评析、与名师“同课异构”、专家针对问题而做的微型讲座等。通过活动,我校教师在教材理解、教材运用、授课理念以及课上教师关注视角等方面都有了眼界开阔之感。专家近距离地与老师互动交流,给老师们以细致的指导和引领,从而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全面提升。
2.城乡联校,缩小差距。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吸收借鉴城区先进学校的有效做法,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交流,是提升我校校本教研品味的又一个捷径。自从大武口区教育局牵头,组织我校与县一实小启动 “城乡联校”工程以来,学校领导之间建立起了教学管理对子、教师间结成了教学研究对子、学校团队班主任间建立起德育工作对子。我校有8位一线教师与县一实小教师互结对子,先后有三位教师参与“轮岗”。学校要求结对子教师每月向县一实小的指导教师提交一份典型教案,请指导教师进行备课指导;听指导教师两节课,在课堂中学习;每学期末做校内公开课一节,汇报成长效果,并上交个人成长总结,整理个人成长档案,结果纳入考核之中。学校对结对子教师奖励考核分,激发教师参与活动,提高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今年,两校又多次合作开展了“同课异构”、优质课竞赛、小专题交流等教研活动。活动开展以来,结对子教师在教学理念和班级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这种进步在平时的校内交流中又潜在的带动着其他教师,形成了辐射,为我校的校本教研注入了新鲜血液,极大的缩小了我校与城区学校的差距。
3.远程教育,分享优质资源。我校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由信息处专人负责接收远程专家讲座、课堂实录、教学评析等,鼓励教师选择利用,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观看和评议。面对我校不同类型的教师,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策略。使我校教师身在学校却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教育教学的新信息更加广泛了。
4.小专题研究,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着眼于细节,着手于实处,以教育局“校本化专题研究”工作思路为指导,力争教科研活动的多样化、专题化。我们本着“问题即专题、教学即研究”的原则,先为教师课堂教学录相,使教师在通过录像课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整理确定为研究专题,开展研究,认真填写“小专题研究手记”,注重研究过程的积累。围绕着专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如学科组及校级优质课、小专题研讨课、专题成果展示交流等。学校还积极承担片区专题研讨活动,注重听、评、研一体化,使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说课评课及专题研讨中得到提升,教科研意识、能力增强。同时,《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也正在扎实的实践研究中。
四、加强德育安全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安全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我校继续在突出重点,抓出实效,创出特色上做文章同,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机制。
1.加强班级少先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做好常规德育工作,推进“文明班级的评选”制度,充分发挥少先队红领巾督查队的作用。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坚持纪律、卫生周周评制度和值周领导制度。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和国旗下的讲话制度。
2.不断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充实德育教育内容。积极组织班队会活动,通过主题班队会知识竞赛,文艺节目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建立家长委员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在学生中开展评优树模活动,激发学生奋发向上。
3.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对学生体检,并对学生进行健康分析和心理疏导,控制学校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
4.不断完善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几年来,我校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纵观近年来的工作,虽然,我们在推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切实缩小了与城区学校的距离,特别是在硬件配制方面,我校已与城区学校基本持平,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作为农村学校,在软件方面,我们还和城区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完善教师终身教育制度,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沃土,使学校成为少年儿童健康茁壮成长的摇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情况报告
牛村中心小学
2011年12月
第二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李永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法,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但是现阶段义务教育中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这对义务教育的发展是十分不利。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我所在的学校距离县城只有三公里,一部分学生喜欢到县城就读,导致县城学校出现大班额的现象,农村学校的生源不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县城学校相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得到优先发展。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设备、设施等存在着较大差别,客观上造成了学校之间的强弱之分。其次,人为因素造成的。县城学校在缺教师的情况下,采用招考教师的方式,选拔优秀教师。大部分优秀教师通过考调的方式进入县城学校任教,导致了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师素质低于县城教师素质,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教育教学水平自然有了很大的差距。再次,与受教育者的选择有关,家长与学生有权力去选择学校,这样,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就选择县城学校就读,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就只能在农村学校就读。另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适龄儿童数量多,各所学校的学生很多。近几年来,由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重男轻女”的观念有所改变,自觉履行计划生育职责。适龄儿童和急剧减少,学校面临生源不足的现象,这为学生的流动提供了条件,因为每所学校都在抢生源。这样,学校的强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实力强的学校学生较多,反之学生较少。这种现象的存在确实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是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良心工程。对个人来讲,它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对整个社会而言,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能否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要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 1
教育的均衡发展,来保证教育公平。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提高认识,推进教育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关注得特别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保障问题。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认识当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差距,将缩小义务教育的差距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的重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其次,合理配置,促进教育公平。要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要搞好以下两点:一要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在统筹规划、整体布局上合并一些校点,重点建设农村标准学校,真正发挥教育资源最佳效益,使农村学校在资源配置上逐步向城市学校靠拢,逐步推进农村学校城市化。二是实施城市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用城市学校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带动农村学校全面进步。近几年来,我县的“支教”和“轮岗”制度初见成效,逐渐形成“城乡联动,资源共享”的教育新格局。
再次,加强培训,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是着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他们扎根农村安居乐教提供保障。要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岗位津贴,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的各项社会保障机制。二是在保证教师数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加大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
最后,建立机制,确保教育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差别,形成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和借鉴其他地方探索的方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
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从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总之,农村义务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只有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最终才能实现教育全面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基础教育发展速度较快,但毋庸置疑,我们的基础教育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坚持走教育均衡发展道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三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以县为主、分级负责、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原则,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工作新目标,将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学生,提升好每一位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快建立更具公益性、义务性、均衡性的义务教育体系,切实缩小城乡之间、层级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及措施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
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到2012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基本均衡,努力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切实消除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择校和大班额现象。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依法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已出台的义务教育筹资政策,足额核定与配备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改善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快薄弱学校硬件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大班额问题,完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依法保障特殊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工作责任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四)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问题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区域、高质量学校、高质量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能“削峰填谷”,而应在“填谷”的同时,鼓励高质量的地区、学校都能有所发展,共同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绝对平均发展,而是缩小差距。有人认为:均衡发展就是绝对平均地配置教育资源、绝对平均地获得学习成绩。实际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奋斗目标,是一种基本的工作要求和过程,是要最大程度地
缩小区域、城乡、学校、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并不是要彻底地消灭这种差距。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千校一面”的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强调的是教育机会的均衡、资源投入的均衡、最低教育质量和最低教育效果的均衡,并不是要抹杀在上述基础上的更有特色、更高质量的教育。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整体发展。在实践中,有些人认为教育均衡只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但实际上,教育均衡应该是权利、机会、资源、过程、结果等的全面均衡。如果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均衡而忽视其他方面,势必会造成系统中各要素发挥效益时出现不协调,使整体最理想的效能难以实现。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断续发展、短期发展,而是可持续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由不均衡到基本均衡,再由基本均衡到更高层面的不均衡的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阶段交叉、综合连续、动态推进、螺旋上升的历史过程。
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同步化的“一刀切”式的发展,而是允许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未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地区分阶段发展,但大家都要发展。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大投入,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为宗旨,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整体发展、科学发展的质量观,实施全
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积极引导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打造兴趣课堂、愉快课堂、探究课堂、效率课堂。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发展和积极主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第四篇: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平河中心学校关于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平河中心学校为进一步做好教育实情大调研活动各项工作,确保大调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根据《凤庆县教育局关于印发教育实情大调研活动方案的通知》(凤教发〔2013〕239号)文件及《凤庆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实情大调研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凤教发〔2013〕277号)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可行性方案,以“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调研主题,以办公室人员为领导组,分批深入调研,于9月中旬深入辖区三个行政村40多个村民小组及三所完小进行调研,召开村干部、村民、师生进行座谈会40多次,发放并收回10份征求意见表,就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工作建议,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平河中心学校位于凤庆县大寺乡平河村,凤庆县城西北部,澜沧江南岸,西同昌宁县相连,南同勐佑镇毗邻,中心校距县城57千米,离乡人民政府住地45千米。平河完小始建于1911年,名为平河初等小学堂,1922年辖平河、和顺、双龙,昌宁县的老厂、民德、民华、达仁、新河、联席,1933年昌宁设县后,老厂、民德、民华、达仁、新河、联席的学生划片入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又更名为平河学区、平河校区,2009年8月定名为凤庆县大寺乡平河中心学校。平河中心学校服务平河、和顺、双龙三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服务范围总人口10688人。平河中心学校现有平河、和顺、双龙3所完小,三所完小均为县级文明学校,中心校占地面积14373㎡,生均占地面积18.1㎡,校舍建筑面积6155㎡,生均校舍建筑面积7.8㎡,生均图书12.1册。平河中心学校有教师编制55人,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临聘教师6人,学历合格率100%。服务区适龄儿童705人,入学率为100%;一至六年级在校生718人,其中平河完小293人(含外户籍16人),和顺完小191人(含外户籍1人),双龙完小234人;学前班儿童135人(含外户籍4人)。共34个教学班,师生比约1:16。
二、学校教育现状
教育虽然是一项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社会事业,但其发展的快慢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却是由多个因素、多种力量共同促成的。为确保义务教育快速健康地走上均衡发展之路,需要整合相关力量形成合力。平河中心校三年来一直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努力开展工作。
1.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均衡发展,以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改革为主线,以“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为办学目标,从严治校,强化管理。
2.想尽一切办法,加大学校硬件投入。集多方力量对学生音体美器材及图书的投入使用;注重教师学习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中心校教师合格率达100%;关注学生活动场所的建设及发展,通过自筹资金及爱心人士资助,建起了平河完小、和顺完小的篮球场。
3.以德育系列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促教学,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每年举办冬运会及校园文化节等多种系列活动,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形成快乐校园的氛围。
4.学校坚定教育均衡发展理念,调动社会、家庭、师生等方面的积极性,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坚持从学校文化、课程改革、教育科研和精致化管理入手,丰富办学内涵,不断提升中心校教育均衡发展。
5.响应新办学理念,集中办学。由于平河中心校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地广人稀,校点分散,难以管理。经上报上级批准,与2009年起,对中心校17所小学进行逐年撤并,到现在为止,仅剩平河完小、双龙完小、和顺完小三所学校,实现一村一校,集中办学,有效提高了办学效益,同时也深受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6.推广课改,提升质量。平河中心校虽然属于典型的边远山区学校,但我们在不断强化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创造了适合中心校需要的教学模式。实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学质量不断提升。2009年9月被中共凤庆县委、3-
今年考取我校的6名特岗教师,也由于我校地理特殊,不愿签约到我校,只得补充了6名临聘教师,而临聘教师大多岁数较大,学历较低,不够专业化。因此,我校教师资源配置出现了较大漏洞。农村小学教师岗位设置要达到二类标准配置才算基本合格,而二类标准配置需要专任教师要大于90%,我校只达到88%。
3.教学资源硬件达不到合理配置。到目前为止,双龙完小还无法连通办公网络,是资源共享、教学交流的障碍。三所完小均没有电子白板、学生电脑等现代教学设备。根据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数据,学校要开教育技术课,生机比要达到20:1,才能达标,而我校三所完小各仅有一台教师机。音体美器材三所完小都达不到二类标准配置。体育场地更是得不到合理配置,平河完小14个教学班,体育场地面积480平米,生均仅有1.38平米;和顺完小9个班,体育场地面积430平米,生均仅有1.84平米,都与二类标准8.54平米相差甚远,而双龙完小体育场则还是空白。生均图书可用量平河完小是12册,与标准的20册还有一定差距,而和顺完小、双龙完小可用图书为零。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我中心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
四、对策建议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缩校际之间的差距,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高位均衡(即义务教育发展水平高、均衡发展程度高),促进教育公平,是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我们每个为师者的职责。根据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要求,结合平河中心校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推进中小学建设与管理标准化,实现规范化办学。继续加强农村学校教学用房、师生生活服务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的建设和改造,按照国家办学标准配置必须的教学仪器设施及图书资料。继续推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使每一所中小学都具备大体均等的办学条件。重点解决的问题有:落实义务教育办学经费最低保障标准,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配置最低保障标准,明确基础教育现代化评估标准。
2.组建教育集团,实行“校校联动”机制。推广先进地区经验,以县域内的优质学校为龙头,通过“名校+城市薄弱学校+村薄弱学校”的方式,联合组建教育集团。抽调集团内的优秀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支教、挂职,着力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1-2年的制度,同时也为薄弱学校教师到名校挂职创造条件,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3.按照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要求,实施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做大做强中心校,继续撤并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的村小;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4.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在上级政府财力许可的前提下,应加大投入,确保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尽量缩小校与校之间的差距,为稳定教师队伍提供财政支持。
5.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将图书馆、体育场所教育资源在区域内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作用。
6.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办法,并要求义务教育责任人定期向上级提交关于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管理和使用方面的专题报告,自觉接受监督,并上交上级各部门备案。加快教育政务公开步伐,建立教育经费信息发布制度,促进教育投入、管理等接受群众监督。
凤庆县大寺乡平河中心学校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简介
中心小学均衡化发展情况简介
我校位于祝阳村西北,是一所市级规范化学校。始建于1935年,原名国民小学。学校占地14400平方米,生均 41.14平方米,建筑面积 3118平方米,生均7.4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8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校级干部3人,中层干部4人.专任教师学历均已达标,教师全部大专学历以上,本科学历13 人,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学校服务范围为本镇的七村一居委会。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25人。现有教学楼一幢,综合楼一幢,功能区划清晰,设有教室、办公室、德育室、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美术书法室、舞蹈室、综合活动室等。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优化师资力量明显加强提高,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功能室设备齐全,班班通的使用使教育教学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优化;学校先后被中央教科所、市教育局评为“全国实验先进学校”、“泰安市实验室工作优秀学校”、“泰安市教学示范学校”、“百姓满意学校”。“泰安市和谐校园”、“泰安市课程与教学先进单位”。
我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评估细则》,认真组织实施硬、软件建设,科学制定长远期规划,积极筹措资金,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新学期开学前,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照《评估细则》逐项进行自评,十四项二级指标有49项达到A级标准。
一、办学条件
校园选址,布局符合《标准》要求,各功能区划科学、合理、分明。学校规模适宜。11个班,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学校有独立的校园,生均占地面积达到《标准》规定。可硬化活动场地及校园道路均硬化,地面平整整洁,绿地面积,校舍生均使用面积达到《标准》规定。校舍建筑设计与质量符合《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维修及时。学校有学生操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基本体育设施,拥有功能齐全的各种功能室和11口宽敞明亮的教室。课桌椅按标准配套。各功能室的仪器教具配备均达一类标准。学校共有报刊杂志82种,图书15000册,人均41.7本。
二、田径场
2014年暑假,投资20多万元建设了符合标准的200m环形炉渣跑道,体育场内种植了人工草皮。建有2个水泥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羽毛球场,6个乒乓球台以及健身器械1组。
三、实验仪器器材 实验室添置安装标准的桌凳,对旧有的实验器材进行了清理,并更新了部分仪器设备,达到标准化学校基本标准,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图书资料
我校图书馆馆舍面积120平方米,设有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现有图书15000册,生均41.7本,报纸刊物种类齐全,有80余种。能够极大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学习的需求。今年九月,新添了图书10000多册,60余种杂志,新购了书架,另外学校还购买了图书管理维护系统,实现了图书电脑信息化管理。
五、教育信息化及电教设备
学校先后建成了多媒体教室、网络办公室,并引入宽带网络,实现了校内管理办公电子化。目前,我校配置了学生电脑50台,教师满足“一人一机”教学使用。
六、通用技术及实践活动教学设备
学校按标准配备了综合实践活动室,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七、体卫艺教学设备
学校对照标准,为舞蹈室铺设了高标准的木地板,充实了心理咨询室设备,装饰成符合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在操场东侧新安置了部分学生体育设施。能够充分的满足学生上课和兴趣小组上课的需要。
‘高标准、高质量’地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是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的前提。为此,学校积极筹备资金,努力改善我校的办学环境和条件。先后筹集资金近百万元,增加学校设施投入,增添教学仪器,新建、改建校舍,不断完善硬件、软件建设。2009-2012年,投入近156万元,翻建了1782平方米新教室;2013-2014年,投入近160万元新建教学楼1176平方米。暑假期间投资5万元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书橱和储物柜,为图书室购置了3个标准的书架,新购图书1万册;每个教室进行了重新布置,按照标准化学校的建设要求安装了黑板灯。花费5万元为全体教师更换了办公桌椅,配备了电脑,达到了人手一机。重新规划新增专用室7口,分别是图书室、阅览室、劳技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心理咨询师、德育室、舞蹈室。投资21800元配备标准的科学实验室实验台,心理咨询室沙盘等设施。花费2000余元重新布置了各专用室的文化氛围。投资3000余元购置大型展台1个。
中心小学均衡化发展情况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