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
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
皖人社发„2011‟33号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
为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技工院校讲话精神,落实《安徽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现就推进我省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十一五”以来,我省技工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质量逐步提升,特色更加鲜明,形成了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高级技工学校为骨干,普通技工学校为基础,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技工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劳动者,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技工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需求仍不相适应,基础能力建设薄弱、学校发展不平衡,政策措施不完善,体制机制有待改革创新。
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将我省就业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必然选择;是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提升我省产业转移承载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技工院校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技工院校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从加速安徽崛起进程、促进社会就业、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技工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锐意创新,扎实苦干,推动技工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政府主导、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安徽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需要,加快培养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逐步形成规划布局合理,办学理念先进,培养模式科学,服务功能全面的现代技工教育培训体系。到“十二五”末,设区的市至少建成一所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技师学院或高级技工学校,人力资源丰富的县要建一所技工学校;全省技工院校学制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5万人,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年均达到25万人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全省建设10所示范性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
三、强化技工院校多元化办学特色
技工院校多元化办学是充分发挥教育培训资源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培训的多样化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多样化需求的必然选择。各地要指导技工院校由注重学制教育向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技工教育培训转变,丰富和拓展技工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扩大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的办学规模,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到“十二五”末,技师学院的高级工以上在校生规模达到60%以上,高级技工学校的高级工以上在校生规模达到50%以上。要根据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调整与优化专业设置,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技能人才的培养。要在面向城乡初高中毕业生、青年求职人员开展学制教育的同时,积极面向企业在职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培训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功能。技工学校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应高于学制教育在校生人数。技工院校要积极面向企业和社会提供技能人才评价以及技能竞赛等组织服务工作。技工院校都要设立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服务。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可经批准开展人力资源中介服务。
四、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
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积极探索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行模块化、“培训菜单”等教学改革方式,推进精品课程、精品专业、特色培训建设,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规范技工院校学制教育期限,保证教育质量。技工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的学制教育期限分别为3年、4年、5年。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高级工、预备技师的学制教育期限分别为3年、4年。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招收对口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技工学校)达到中级技能水平学生,培养高级工、预备技师的学制教育期限分别为2年、3年。技师学院招收达到高级技能水平学生,培养预备技师的学制教育期限为2年。鼓励技工院校结合教学改革实际,采取灵活的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学生累计学分达到规定要求的,可提前毕业。企业职工和社会从业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分阶段完成技工院校学业,累计学分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可同时获得相应的技工院校毕业证书。
五、深入实施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既是技工院校发展的方向,也是技工院校的一项基本办学制度。要加强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途径与方式的研究,探索多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动技工院校和企业在教学、生产、科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实现校企互利双赢。鼓励有条件的技工院校通过吸引企业投资、把企业引入学校、兴办校办企业等多种形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校企融合。校企双方要不断深化合作的内涵,聚集双方优势,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负责师资培训,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培养紧缺型高技能人才。技工院校要结合专业设置建立企业定点实习基地,并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每个专业至少与3个以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要推动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与技师学院的合作,技师学院师生积极参与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并用技能大师的工作成果丰富技师学院的教学内容。技工院校要积极承担合作企业在职职工技能培训,主动参与企业的新品研发、技术改造,努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各地应对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成效显著的企业和技工院校给予表彰奖励。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技工院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依托企业、技师学院和高等学校开展技工院校骨干教师培训,提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技工院校要制定教师培训、进修计划,定期组织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跟班实践锻炼,专业教师每年安排不少于两个月的企业生产实践活动。鼓励技工院校教师参加专业硕士学习。到“十二五”末,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师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应达到50%以上;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专业课教师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应达到70%以上。深化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增设正高级教师职称。采取措施吸引和稳定理论和技能兼备的优秀人才长期从事技工教育。对表现优秀的技工院校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实施在技工院校教师中选拔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工作。
七、推进技工院校人事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技工院校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有利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建立健全技工院校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实行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鼓励技工院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对于到技工院校担任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可按照国家和省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评聘相应教师职务,享受规定的待遇。深化技工院校教职工分配制度改革,把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以及个人工作绩效挂钩,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
八、规范技工院校管理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指导技工院校建立与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技工学校合格评估、省级重点技工学校评估制度,实施技师学院办学水平评估。定期开展技工院校教学质量检查,加强对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使用的指导与监督。加强技工院校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学校管理信息化平台。技工院校要全部使用“全国技工院校电子注册与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技工院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国家助学金发放和免学费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和资金安全。
九、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政策
落实省委、省政府“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视为高职高专同等学历,实行同等待遇政策”的规定。鼓励企业在与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协商确定初次就业工资水平时,对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参照大专毕业生待遇确定;对取得预备技师证书的技师学院毕业生参照本科毕业生待遇确定。取得预备技师证书毕业生工作满两年后,可申报参加技师资格综合评审,合格者按规定取得相应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在工程技术类的机械、电子专业,开展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参加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试点,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鼓励优秀技术工人报考公务员。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三总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直接从非军事部门招收士官工作规定》,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纳入军队士官招收对象范围,首次授衔确定工资起点标准等参照全日制大专、本科毕业生执行。
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配合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加大对技工院校的经费投入。要加强与财政、教育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落实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积极争取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政府公共财政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支持技工院校改善基础设施和实训设施等办学条件。要落实省委、省政府“各级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部分,按一定比例用于技工学校教育,具体比例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并适当向技工学校教育倾斜”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大力扶持技工院校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积极优化就业资金支出结构,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资金在就业资金支出中的比例。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继续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对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的技工院校,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高度重视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当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协商机制和推动工作的合力,为技工院校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地要加强技工院校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对技工院校管理、支持与服务力度。逐步将技工院校发展建设和技能人才培养成效纳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内容。要利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搭建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招生宣传工作网络,依托街道社区和乡镇(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建立一支技工院校招生信息员队伍。要加大对技工院校宣传力度,运用多种新闻媒介和形式,广泛开展技工院校招生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系列宣传活动,营造技工院校发展和高技能人才成长良好氛围。各市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内容,落实任务目标,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安徽省财政厅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
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
(人社部发[2010]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保障局:
为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技工院校讲话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切实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现就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方向
(一)充分认识加强技工教育的重要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09年底,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突出强调了技能人才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了新时期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意义。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落实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技工院校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技工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需要,加快培养一流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 1
者,逐步形成规划布局合理,办学理念先进,培养模式科学,服务社会功能显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技工教育培训体系。到“十二五”末,全国技工院校学制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500万人(其中,高级技工、预备技师在校生规模达到200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年均达到800万人次。地级以上城市都要建成1所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技工学校或技师学院;全国建设50所示范性技师学院、200所示范性高级技工学校、500所示范性普通技工学校和100个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
二、明确技工院校功能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三)坚持高端引领。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立足技工教育发展基础,加强规划引导,形成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高级技工学校为骨干、普通技工学校为基础的覆盖城乡劳动者的技工教育培训网络。技师学院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综合基地,承担通过学制教育培养预备技师、高级技工的任务,也是本区域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技师和高级技师提升培训与研修、考核与评价的重要平台。高级技工学校承担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和开展各类职业培训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中坚力量。普通技工学校在主要承担中级技工培养任务的同时,应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成为劳动预备制培训、企业职工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到“十二五”末,技师学院的高级工以上在校生规模要达到60%以上,高级技工学校的高级工以上在校生规模要达到50%以上,技工学校每年开展社会培训人次应高于学制教育在校生数。
(四)开展多元办学。各地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进一步创新技能人才培养途径。要注重发挥多方面力量开展技工教育培训;要指导技工院校由注重学制教育向多元化技工教育培训转变,由注重学校教育功能向技工教育培训、技能水平评价和就业指导服务等综合性功能转变。各类技工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多元招生渠道,在坚持面向城乡初高中毕业生、青年求职人员开展学制教育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同时,积极扩展培训对象,面向企业在职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群体,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培训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功能。
(五)注重内涵发展。各地要处理好扩大规模和内涵发展的关系,指导技工院校在注重改善办学条件,保持适度办学规模的同时,强化内涵发展。要通过深入实施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一体化教
师队伍建设,规范学校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技工教育培训能力,实现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双提升。要根据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结合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坚持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通过加强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社会能力培养,开展职业指导、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
(六)深入实施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既是技工院校发展的方向,也是技工院校的一项基本办学制度。要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各类技工院校要通过设立咨询机构、定期召开咨询会议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根据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实际要求,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共享师资资源,强化实训实习。结合专业设置设立企业定点实习基地,并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每个专业至少与3个以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力争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
(七)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积极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在全国选择部分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开发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和教材,推进一体化教学场所和师资队伍建设。技工院校要积极探索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行模块化、“培训菜单”等教学改革方式。加快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仿真模拟教学。
(八)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结合教学改革实际,采取灵活的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要科学划定学分,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质量监控。要建立和完善适合学分制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学生累计学分达到规定要求的,可提前毕业。开展企业职工在职培训可采取弹性学制,企业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累计学分达到规定要求的,可取得相应的技工院校毕业证书。
(九)规范高技能人才培养学制。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直接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高级技工的学制教育期限为3年,培养预备技师的学制教育期限为4年。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招收对口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技工学校)达到中级技能水平学生,培养高级技工的学制教育期限为2年,培养预备技师的学制教育期限为3年。学生
学习期满且毕业成绩合格者,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后,取得相应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四、做好技工院校招生就业工作,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十)加大招生工作力度。组织实施全国技工院校扩招计划,每年定期举办技工院校招生宣传活动并形成制度安排。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劳动力需求、生源情况和学校办学能力,加强与教育部门协调配合,指导技工院校做好招生工作。要利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搭建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招生宣传工作网络,依托街道社区和乡镇(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建立一支技工院校招生信息员队伍。要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技工院校专门招生窗口,开展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常年招生。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要积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收高级工班和预备技师班学员,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
(十一)抓好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估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要强化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预测和信息发布效能,指导技工院校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凡省级和国家重点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都要设立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服务。要建立学校与企业、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的有效合作机制,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
(十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各地要制定技工院校教师培训、进修计划,定期组织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安排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两个月的企业生产实践活动。鼓励技工院校教师参加专业硕士学习。到“十二五”末,技工学校专业课教师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应达到50%以上;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专业课教师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应达到70%以上。要积极吸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有条件的地方,对表现优秀的技工院校教师可给予适当奖励。开展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增设正高级教师职称,吸引和稳定理论与技能兼备的优秀人才长期从事技工教育。
(十三)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指导协调办学主管部门为技工院校配备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强、熟悉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校级领导班子,并保持稳定。要结
合技工院校发展趋势和办学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校长岗位培训。每年定期组织全国技工院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活动,加强经验交流和信息沟通,不断提高技工院校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
(十四)规范学校管理。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指导技工院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要定期开展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检查评估活动,加强对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可定期组织进行技工学校合格评估,继续实施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四年复评制度。推动全国技工院校全部使用“全国技工院校电子注册与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学生学籍注册和国家助学金发放、免学费政策落实,并加强监督检查。加强技工院校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学校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化技工院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五、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
(十五)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认证考核。结合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认证考核。经批准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技工院校,其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毕业生学习成绩合格,可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相应职业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试点院校所在地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技能考评工作方案,组织校外考评员和质量督导员进行检查督导,实施课程认证和过程化考核。
(十六)制定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政策。引导技工院校毕业生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鼓励企业在与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协商确定初次就业工资水平时,对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参照大专毕业生待遇确定;取得预备技师证书的毕业生工作满两年后,可申报参加技师资格综合评审,合格者按规定取得相应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选择部分工程技术类专业,探索开展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参加相应专业职称评价试点,具体办法另行规定。积极探索在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优秀技术工人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根据《直接从非军事部门招收士官工作规定》,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纳入军队士官招收对象范围,首次授衔确定工资起点标准等参照全日制大专、本科毕业生执行。
(十七)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各地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共培训和鉴定服务网络。大力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交流、竞赛服务。由政府部门建设和管理的公共实训基地,要合理整合地方培训资源,突出高技能实训特色,坚持公益服务方向。依托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建设的公共实训基地,要重点面向企业和社会提供高端技能培训、评价以及竞赛等组织服务工作。依托县(市)级技工学校建设的公共实训基地,要重点面向城乡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群体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
(十八)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不断优化政策,加大经费投入。要积极协调发展改革部门,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要主动加强与财政、教育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落实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积极争取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以及城市教育费附加等政府公共财政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支持技工院校改善基础设施和实训设备设施等办学条件。各地要加大高技能人才工作专项经费投入,支持和奖励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成绩突出的技工院校,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等工作。要用好用足现有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各地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加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针对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探索制定紧缺技能人才定向培养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当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内容,落实任务目标,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整合资源,加强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发挥教学研究机构技术支撑作用,加大对技工院校管理支持服务力度。要加大对技工院校宣传力度,运用多种新闻媒介和形式,广泛开展技工院校招生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系列宣传活动,营造技工院校发展和高技能人才成长良好氛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
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
人社部发[2010]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保障局: 为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技工院校讲话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切实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现就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方向
(一)充分认识加强技工教育的重要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09年底,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突出强调了技能人才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了新时期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意义。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落实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技工院校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技工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需要,加快培养一流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逐步形成规划布局合理,办学理念先进,培养模式科学,服务社会功能显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技工教育培训体系。到“十二五”末,全国技工院校学制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500万人(其中,高级技工、预备技师在校生规模达到200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年均达到800万人次。地级以上城市都要建成1所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技工学校或技师学院;全国建设50所示范性技师学院、200所示范性高级技工学校、500所示范性普通技工学校和100个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
二、明确技工院校功能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三)坚持高端引领。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立足技工教育发展基础,加强规划引导,形成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高级技工学校为骨干、普通技工学校为基础的覆盖城乡劳动者的技工教育培训网络。技师学院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综合基地,承担通过学制教育培养预备技师、高级技工的任务,也是本区域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技师和高级技师提升培训与研修、考核与评价的重要平台。高级技工学校承担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和开展各类职业培训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中坚力量。普通技工学校在主要承担中级技工培养任务的同时,应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成为劳动预备制培训、企业职工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到“十二五”末,技师学院的高级工以上在校生规模要达到60%以上,高级技工学校的高级工以上在校生规模要达到50%以上,技工学校每年开展社会培训人次应高于学制教育在校生数。
(四)开展多元办学。各地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进一步创新技能人才培养途径。要注重发挥多方面力量开展技工教育培训;要指导技工院校由注重学制教育向多元化技工教育培训转变,由注重学校教育功能向技工教育培训、技能水平评价和就业指导服务等综合性功能转变。各类技工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多元招生渠道,在坚持面向城乡初高中毕业生、青年求职人员开展学制教育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同时,积极扩展培训对象,面向企业在职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群体,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培训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功能。
(五)注重内涵发展。各地要处理好扩大规模和内涵发展的关系,指导技工院校在注重改善办学条件,保持适度办学规模的同时,强化内涵发展。要通过深入实施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学校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技工教育培训能力,实现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双提升。要根据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结合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坚持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通过加强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社会能力培养,开展职业指导、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
(六)深入实施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既是技工院校发展的方向,也是技工院校的一项基本办学制度。要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各类技工院校要通过设立咨询机构、定期召开咨询会议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根据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实际要求,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共享师资资源,强化实训实习。结合专业设置设立企业定点实习基地,并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每个专业至少与3个以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力争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
(七)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积极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在全国选择部分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开发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和教材,推进一体化教学场所和师资队伍建设。技工院校要积极探索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行模块化、“培训菜单”等教学改革方式。加快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仿真模拟教学。
(八)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结合教学改革实际,采取灵活的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要科学划定学分,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质量监控。要建立和完善适合学分制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学生累计学分达到规定要求的,可提前毕业。开展企业职工在职培训可采取弹性学制,企业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累计学分达到规定要求的,可取得相应的技工院校毕业证书。
(九)规范高技能人才培养学制。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直接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高级技工的学制教育期限为3年,培养预备技师的学制教育期限为4年。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招收对口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技工学校)达到中级技能水平学生,培养高级技工的学制教育期限为2年,培养预备技师的学制教育期限为3年。学生学习期满且毕业成绩合格者,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后,取得相应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四、做好技工院校招生就业工作,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十)加大招生工作力度。组织实施全国技工院校扩招计划,每年定期举办技工院校招生宣传活动并形成制度安排。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劳动力需求、生源情况和学校办学能力,加强与教育部门协调配合,指导技工院校做好招生工作。要利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搭建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招生宣传工作网络,依托街道社区和乡镇(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建立一支技工院校招生信息员队伍。要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技工院校专门招生窗口,开展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常年招生。技师学院、高
级技工学校要积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收高级工班和预备技师班学员,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
(十一)抓好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估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要强化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预测和信息发布效能,指导技工院校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凡省级和国家重点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都要设立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服务。要建立学校与企业、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的有效合作机制,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
(十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各地要制定技工院校教师培训、进修计划,定期组织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安排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两个月的企业生产实践活动。鼓励技工院校教师参加专业硕士学习。到“十二五”末,技工学校专业课教师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应达到50%以上;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专业课教师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应达到70%以上。要积极吸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有条件的地方,对表现优秀的技工院校教师可给予适当奖励。开展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增设正高级教师职称,吸引和稳定理论与技能兼备的优秀人才长期从事技工教育。
(十三)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指导协调办学主管部门为技工院校配备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强、熟悉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校级领导班子,并保持稳定。要结合技工院校发展趋势和办学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校长岗位培训。每年定期组织全国技工院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活动,加强经验交流和信息沟通,不断提高技工院校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
(十四)规范学校管理。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指导技工院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要定期开展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检查评估活动,加强对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可定期组织进行技工学校合格评估,继续实施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四年复评制度。推动全国技工院校全部使用“全国技工院校电子注册与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学生学籍注册和国家助学金发放、免学费政策落实,并加强监督检查。加强技工院校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学校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化技工院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五、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
(十五)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认证考核。结合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认证考核。经批准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技工院校,其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毕业生学习成绩合格,可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相应职业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试点院校所在地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技能考评工作方案,组织校外考评员和质量督导员进行检查督导,实施课程认证和过程化考核。
(十六)制定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政策。引导技工院校毕业生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鼓励企业在与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协商确定初次就业工资水平时,对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参照大专毕业生待遇确定;取得预备技师证书的毕业生工作满两年后,可申报参加技师资格综合评审,合格者按规定取得相应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选择部分工程技术类专业,探索开展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参加相应专业职称评价试点,具体办法另行规定。积极探索在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优秀技术工人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根据《直接从非军事部门招收士官工作规定》,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纳入军队士官招收对象范围,首次授衔确定工资起点标准等参照全日制大专、本科毕业生执行。
(十七)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各地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共培训和鉴定服务网络。大力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交流、竞赛服务。由政府部门建设和管理的公共实训基地,要合理整合地方培训资源,突出高技能实训特色,坚持公益服务方向。依托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建设的公共实训基地,要重点面向企业和社会提供高端技能培训、评价以及竞赛等组织服务工作。依托县(市)级技工学校建设的公共实训基地,要重点面向城乡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群体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
(十八)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不断优化政策,加大经费投入。要积极协调发展改革部门,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要主动加强与财政、教育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落实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积极争取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以及城市教育费附加等政府公共财政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支持技工院校改善基础设施和实训设备设施等办学条件。各地要加大高技能人才工作专项经费投入,支持和奖励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成绩突出的技工院校,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等工作。要用好用足现有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各地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加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针对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探索制定紧缺技能人才定向培养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当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内容,落实任务目标,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整合资源,加强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发挥教学研究机构技术支撑作用,加大对技工院校管理支持服务力度。要加大对技工院校宣传力度,运用多种新闻媒介和形式,广泛开展技工院校招生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系列宣传活动,营造技工院校发展和高技能人才成长良好氛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技工院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技工院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同济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培训有感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具有高新技术和高技能的新型知识
劳动者
一、为什么要进行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
何谓职业能力本位课程?用一句很通俗的话来回答,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就是职业能力本位课程。因此,促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养成是推行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改革的目标。综合职业能力包含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传统的学科课程和理实一体化课程无法促使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只有工学一体化课程才能基本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工学一体化课程以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将完成有教育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为什么要搞课改,张利芳老师在授课中屡屡提出该问题,综合起来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当今教育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需要课程改革。当今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尚未延长,不少学生出现厌学现象,上课玩手机,发白日梦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这一点,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课程内容是否过于陈旧,我们的课程是否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过于落后?由此,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是非常渴望能得到活泼向上、以人为本、工学无缝对接的优质教育。
(二)教师需要课程改革。当前技工院校很多老师面对陈旧的教材、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加上学生的厌学,很多老师对教学已经失去了热情,完全一点成就感也没有,出现厌教的现象,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是非常可怕的。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实施课程改革的方法和能力,促使自己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
展。
(三)学校需要课程改革。黄志校长在做报告的时候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今年全省技工院校招生完成28万的任务,但实际全日制学生只有20万人,当前技工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拐点期,只有从规模发展转变为内涵发展、高端发展和创新发展,技工院校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作为学校本身只有大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样学校才能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滚滚浪潮中立于不败之
地。
(四)企业需要课程改革。当前将很长一段时间出现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现象,以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很难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根据企业的座谈调研,当前技工院校的毕业生缺乏的素质往往不是在于技能不合格,而是在于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素质、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隐性的东西比较欠缺,而这一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比较隐性的课程恰恰通过工学一体化课程能基本得以养成。因此,企业需要的是一毕业就能上岗的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他们也是迫切需要招收这样的人才。
(五)政府需要课程改革。当前,广东正在进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积极推行产业转型升级,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农业和基础产业等六大主体产业的战略部署,其中,特别是以建设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为主。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解决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问题的高技能人才。总而言之,从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来看,技工院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工学一体化课程能基本促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今职业教
育改革的潮流。
二、如何进行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
讲座中,省高级技工学校黄志校长重点围绕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及评聘办法这一主题对技工院校课程改革进行了阐述。从报告中可以得知,打造一支素质高、数量充足、技艺精湛的“一体化“师资队伍是推动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改造建设一批“一体化”教学场地(学习工作站)是推动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实施一体化课程及教学方案开发项目是推动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实施一体化教师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工程。也许省高级技工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已经走在前头,他们学习从09年开始就直接进行了“一体化”教师的认定和评聘。但本人认为,我们学校除了对一体化教师的认定和评聘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大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和
培养力度,全方位地实施一体化教师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工程。通过培训、进修、引进、交流、企业锻炼、技能考证,学历提升等形式,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水平,使教师具备一体化课程开发、教学设计与实施、能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反馈的能力等。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工程。当前,传统的教学场地已经无法满足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传统的教学场地将理论学习和实训学习人为地分割开来,只有对原有的教学场地进行改造和建设,建设一批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工作站,才能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学习工作站是集信息检索区、工作材料区、实训区、教学区和学业成果展示区于一体的新型教学场地。我们学校可以借实训大楼建设之机,在购买设备和实训区域功能定位的时候好好设计一下各专业一体化教学场地的安排,并做好一体化教学设备购置的计划等前期工作。当然,学习工作站的建设所需资金庞大,时间跨度较长,既有对原有实训场地的改造,又有紧密配合新课程实施建
设的全新工作站。
(三)实施一体化课程及教学方案开发项目。如张利芳老师说言,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流程包含十个环节,比如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情况的前期调研;实践专家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实践专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提取;制定课程标准;拟出学习工作任务、编写学生工作页和老师教案等;到评审环节以及最后的
投入教学以及持续改进等等。由此可见,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还是挺复杂的,“课改真的是一潭深水,要陷进去之前先考虑你准备好了没有”,张利芳如是说。本人认为,我们学校要推动职业能力本位课程,目前比较首要的任务是要培养一批熟悉精通课改技术路线,懂课改方法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进而带动全校的课程改革工作,以期在课程标准制定、课程资源开发、拟定学习工作任务以及编写学生工作页和教师教案等方面能有所突破。
综上,职业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化工作,不是一蹴而成的,它牵涉到方方面面,资金、教学资源、管理、课程、师资、制度等等,所以它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需要发动全体教职员工一起投入到该项工作当去。技工院校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还在等什么呢?
第五篇:“2012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改革发展征文比赛”结果揭晓
龙源期刊网 http://.cn
“2012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改革发展征文比赛”结果揭晓
作者:
来源:《职业·下旬》2013年第02期
近日,《职业》杂志面向广大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技能培训机构开展的、历时四个月的“2012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改革发展征文比赛”顺利落下帷幕。在此次征文活动中,全国各地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技能培训机构踊跃投稿,共收到论文210余篇。经过本次征文比赛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共产生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3名。此次投稿论文有对宏观理论的详尽解读,有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更有对实践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经验总结。评审委员会及作者均表示,征文比赛推动了各个院校之间改革发展经验的交流,有利于技工院校改革向纵深推进。
“2012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改革发展征文比赛”获奖名单
特等奖
许实霖 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 《关于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等奖
艾超巍 唐山劳动技师学院 《多元“渗透”,点燃技校生英语学习热情》
黄国栋 福建师范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 《走职业学校的“企业学历”办学之路》
二等奖
黄智勇 王定勇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 《多能力(6A)预备制技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宋先桃 湖北省职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重拾技工教育的信心》
王 越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与学——基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课程的实践》
三等奖
张正强 广东省惠州市技师学院 《技工院校学生打架斗殴的分析与预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柯昌汉 湖州技师学院 《依“发展观”、心理规律和学科要求循序渐进教学语文》潘小莹 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 《德育教育应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
管武鲜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浅谈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读误”现象及纠正策略》王丽琴 韶关技师学院 《浅谈技校教育人才制度建设》
优秀奖
王杭贵 南京技师学院 《技工院校生存出路和发展方向在于提高办学质量》许颖佩 浙江省金华市技师学院 《浅谈装饰图案的形式美》
李永星 海口经济学院 《创业教育对应休闲农业致富方向前景分析》